《三国演义所有武将》中的人物

> 历史文学 > 正文
《三国演义》人物中 被歪曲得最厉害的是谁?
云阳张飞庙,因为三峡大坝修建时的搬迁而广为人知。而《三国演义》人物中,被歪曲得最厉害的,恐怕也非张飞莫属。在小说里,张飞出场,即如此描写他的容貌:&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就这20个字,把威猛无比的猛将形象定了调。作者后来还添油加醋,引了不知道哪里来的打油诗,单说他当阳桥上喝退曹军的事:&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张飞是猛将不假,《三国志》也说他&勇而有义&,&万人之敌&。刘备败走新野,听说曹军追来,丢了老婆孩子跑路,让张飞带20骑断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张飞死后被追封为恒侯,在古代,只有最擅开疆拓土、威震敌国的人,才能被冠以&恒&字。然而后来演义据此发挥想象,认为张飞是一个莽撞、勇猛的武夫,这就失之偏颇了。这个家伙其实蔫坏的很。曹操破张鲁之后,他跟张郃对峙50多天,看着张郃的军队在山路上摆不开阵势,就带了一万精兵,从小路上跟张郃邀战,可怜张郃的大军顾头不能顾尾,被张飞捡了大大的便宜。陈寿评价说:&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说明张飞对待君子的时候,还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物。义释严颜是众所周知的故事,到刘备占据成都之后,刘巴初降,张飞马上去拜访,读书人刘巴认为他是武夫,不跟他说话,张飞愤怒,但是也没有跟刘巴过不去。诸葛亮跟刘巴说:&张飞虽然是武将,但是也敬慕足下。&至于张飞容貌,虽然《三国志》没有描述,但是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后主刘禅,一个敬哀皇后,一个张皇后。倘若张飞真是豹头环眼,生出来的女儿遗传了父亲的相貌,恐怕刘禅也不敢娶。根据一些古书记载,张飞还在书法和绘画上很有造诣。元代吴镇有诗名《张益德祠》,诗中说张飞擅长书法,连钟繇、皇像也未必比得上他。诗人难免有些浮夸,但是张飞书法不赖,当是定论。明代的《丹铅总录》中,也有一条关于张飞书法的记载:&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文字甚工,飞所书也。&而同时代的《画髓元诠》则载&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说张飞不仅擅长草书,而且能画仕女图。可惜的是,这位将军的美人画作没有传世。1985年,修阆中市锦屏山时,曾从江中捞起一石碑,上刻&汉将张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铭&。其字如行云流水,隽永秀丽。据考证,这可能就是张飞《立马铭》的真迹,然而仍有存疑。&
24小时内最火资讯
三日内热门评论文章
热门IT产品《《三国演义》人物描写》 www.wenku1.com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日期:
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摘 要]《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众多的特点鲜明的历史人物,如残暴不仁的董卓、乱世奸雄的曹操、三顾茅庐的刘备、运筹帷幄的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周瑜等,都给后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出场定型法的运用、反复渲染法的加强、长于对比烘托等手法几方面详细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试图找出作者塑造人物如此成功的原因。[关键词]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技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曲激越而又苍凉的《临江仙》带我们走进了“三国”的世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这部小说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董卓、吕布、王允、貂蝉、袁绍、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孙坚、孙策、孙权、周瑜、黄盖、鲁肃等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在我的脑海中斗智斗勇,舞剑弄枪,大开大合地上演着惊心动魄的历史剧。《三国演义》是怎么成功地塑造了如此众多的人物这一问题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研读《三国演义》,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发现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用精确到位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的人物。《三国演义》一书运用的描写方法主要包括:外貌(含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等方法。这些描写方法的运用,使得这部巨著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本文将从出场定型法的运用、反复渲染法的加强、长于对比烘托等手法几方面详细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一、出场定型法的运用《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这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忠奸,在其出场之时,便被作者赋予了一定的个性,这主要体现在其外貌和语言上。(一)外形塑造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中国古语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人的相貌和他的性格是有关联的,特别是人的性格定型之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人的相貌。作者就利用这一特点,在作品中以外貌折射了人物一定的性格特征。1、忠勇有模说到“忠”,就不得不说到被世人称为忠义化身的关公。关公,就是关羽、关云长。他被历代君王推崇、民间人士敬重,激励众多世人奉行“忠”的道德。《三国演义》忠,关公首次出场就展示给众人一个伟岸的身影。刘备与张飞饮酒间,看到一个“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1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汉子,瞬间为其吸引。这样一个身高九尺的威猛大汉,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安全感、踏实感。再说他二尺长髯挂在重枣般的面庞上,配以丹凤眼、卧蚕眉,怎不让人觉其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便是关公一出场就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为整部小说大量笔墨描写他的“忠义”做好了铺垫。要说“勇”,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当属张飞,燕人张翼德。张飞甫一出场,就得到了刘备的认可,更是与其饮酒谈话。张飞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刘备感叹时势和命运时,走进他1的生命的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的一个人。作者用“豹”“燕”“虎”“雷”“马”等或勇猛、或灵动、或威武、或迅捷的形象来形容张飞,写出了一个浑身是胆,威武雄壮的英雄形象。2、奸诈有样外貌和人物性格有一定的关系,比如“白脸的曹操”就是“奸”的代表。“为首闪出一3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七尺儿郎,不算雄壮,不会让人觉得其人霸道嚣张或蛮横凶恶;细眼之人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充满了“心机”,这些心机若是用在不择手段地争取个人利益上,则为人必定奸诈。曹操一出场,就带有一定的性格特征,被称为“奸绝”的曹操就此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二)语言运用折射人物的性格特征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反映现实的意识形式中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它们的统一构成人类所特有的语言思维形式。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外部现实的反映;语言则是实现思维、巩固和传达思维成果即思想的工具。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作者在《三国演义》中巧用语言,先声夺人,为英雄的形象做了诠释和定型。1、小处藏奸“奸绝”曹操占据了《三国演义》的大量笔墨,在其出场之时,作者在摹其外貌之余,又写了他的语言,以显示其有才智,但他的才智偏用于心机。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曹操有急智,他的“有权谋,多机变”在此事件中表现得很充分。本来因“游荡无度”被叔父不喜,为父亲曹嵩所责备。曹操却化不利为机会,自导自演一场戏剧,在曹嵩面前表现出自己的纯孝,扭转了对自己不利的局面,更是赢得了父亲的喜爱。2、处处有智“智绝”诸葛亮是一个为众多读者所深深爱戴的角色,古今的文人墨客纷纷称赞他的智慧、奉献等。例如,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孔明先生一出场便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一个超然旷达。“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5午睡醒来的孔明先生,生发出一段感慨:人生如梦,不知谁会最先有所感悟。人生在世,了解自己就足够了。身处草堂又如何,睡个舒服的午觉就觉得满足了。看看窗外,时间已经不早了。就这么几句话,一个羽扇纶巾、白衣飘荡的闲适之士就伫立在我们的眼前了,他摇一摇羽扇,微微而笑,仿佛心中什么都没有,又仿佛整个事件都6在他的胸中。当得知刘备等人在外等候自己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虽为在野之人,却谨守礼仪,待客绝不能衣冠不整。孔明先生对他人的尊重可见一斑。而与刘备的谈话,更是将孔明先生的美好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2324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4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5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7页。6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这一段内容集中体现了诸葛亮被称为“智绝”的一大原因,甚至作者都感叹道:“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8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孔明先生不出草堂,却准备了西川五十四州之图,将天下形势研究得十分透彻,他不仅有智慧,更有一颗关心世事、关爱百姓的心。这才9有了他本“久乐耕锄,懒于应世”,却感动于刘备怜悯苍生,决定扶助刘备,以济天下。也正是因此,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的建立和巩固呕心沥血。这样的英雄人物,真是光芒耀眼,引人注目。二、反复渲染法的使用(一)一波三折写“奸绝”如果仅仅因为曹操的相貌和其年少时的靠心机取宠,就说他是奸佞之人,确实有失偏颇。作者也有这样的顾虑,所以在小说中对其性格进行了反复渲染,以加深我们对曹操“奸”的印象。曹操本想刺杀董卓,因董卓机警、吕布突然来到未能成功,只好改献宝刀。曹操得知自己已经失败,必然遭到董卓的报复,遂急忙逃走。此乃一波。他得陈宫相助,得以逃脱,二人来到吕伯奢家。吕伯奢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为人很是义气。“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明明知道曹操正被通缉,依然毫无顾忌地收留了他,并因曹操向陈宫道谢:“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11可下榻草舍。”然而曹操却并不感其真情,因老汉进屋良久乃出,而又自言“老夫家无好酒,12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而心生疑惑。此乃一折。“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13107曹操犹如惊弓之鸟,已觉得事有蹊跷,便去后堂,当听到有人说要缚而杀之之时,马上觉得他们准备杀得就是自己。他没有做其他的思考,与陈宫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14一连杀死八口”。却发现他们要杀的本是一头猪。陈宫心里对曹操已经有了想法——“孟15德心多,误杀好人矣” !二人匆忙上马离去。此乃二折。此事本该就此结束,无奈吕伯奢此时赶回,与匆忙离去的曹陈二人不期而遇。曹操最终杀死了吕伯奢。陈宫对此大惑不解,16指责曹操大不义。曹操却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此乃三折。在这一事件中,曹操的性格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心怀天下,欲除董贼;他多心奸诈,不知感恩。17本欲辅助他的陈宫认识到: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来一路人。(二)层层渲染表勇士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清楚地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诸葛亮78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页。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页。9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页。10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11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12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13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14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15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16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17对其德行十分赞赏。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18皆敬其德。赵云,字子龙 ,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 ”。他开始时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坂恶战,赵云七进七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写赵云,先写其忠心耿耿,神勇无敌:刘备被曹操追至当阳长坂坡时,情况危急,他放心地将妻儿老小交付赵云;当有人怀疑赵云背叛刘备时,刘备说:“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19龙必不弃我也。”赵云不负刘备所望, 长坂坡中七次进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 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釭,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敦部将钟缙、钟绅,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诸葛亮去东吴借东风之时,接应他的也是赵云。诸葛亮敢于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付赵云,也可见赵云的忠与勇——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又写其是非分明,不贪色利:平定桂阳后,赵云任桂阳太守,原太守赵范之寡嫂有天资之色,赵范欲将寡嫂配赵云,赵云认为赵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后来赵范果然逃走。蜀军街亭失利后,各处皆损兵折将,惟有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资什物都无损失,丞相诸葛亮要把军队剩余物资奖赐赵云将士,赵云不受,认为蜀军兵败,不应反而受赏,诸葛亮对其德十分赞赏。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赵云品性忠良,爱惜人才:巴蜀初定时,刘备欲将巴蜀有名的田宅分赐诸将,赵云以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用家为 ”之例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认为田地应交与百姓耕种,房宅也应归还百姓,刘备果从其言。姜维是后三国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是诸葛亮亲传身教的学生。发现姜维这一人才并与之交锋的便是赵云。已经年迈的赵云与姜维大战百余回合仍不分胜负,赵云愈战心里愈喜欢与之交锋的这位小将,后来中计兵败。回到蜀营后他不但不忌恨姜维,而且还请求诸葛亮收服姜维,并亲自率兵突破敌营将姜维之母接入蜀20营,为蜀营彻底收服这一重要人物立下了汗马功劳。 层层渲染之下,不难发现:赵云确实为良将的代表。三、长于对比、烘托等手法(一)对比之下显真性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能让人更清楚地记住人物性格,最能表现这一点的就是小说中对刘、关、张三兄弟的描写。21三人初次见面时,刘备见了招军榜文,慨然长叹——“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22张飞是个有实力的行动派——“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杀了倚势凌人的势豪的关羽,逃难五六年,却依然有报效国家之心——“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23来应募”。刘备携关羽、张飞与隆中寻访刘备不遇时,刘备一直是义无反顾,坚持寻访;张飞是时有抱怨,但坚决跟随在义兄作用;关羽则是一直静静地跟随在刘备身边,给予刘备无声的支持。简单的对比之中,刘备的仁,张飞的猛,关羽的义,已经充盈语字里行间,倾泻于读者心间。同样能体现对比之妙的还有很多地方,比如: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 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1819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4页。20谭丽娜:《三国良将 莫如子龙——评中赵云的人物形象》,《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5期。21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22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23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刘备之言,表现其仁德忠厚之风,贤主之德;关羽之言则表明其为人最重忠义,亦怜惜忠义之人;曹操之言则为随机权变之语,表现其诡诈机智性格内涵。(二)烘托之中愈明了人人都道诸葛亮聪明绝顶,主要原因在于作者一次又一次的烘托。且不说诸葛亮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也不说他舌战群儒,就只说他的居住环境清幽,他的亲戚朋友丰姿绰约与言谈举止优雅就可以看出诸葛亮本人的不凡姿态。“玄德曰:‘昔水镜先生曾为备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所云莫非25即伏龙、凤雏乎?’ 庶曰:‘凤雏乃襄阳庞统也。伏龙正是诸葛孔明。’”徐庶称赞诸葛亮是安天下的“伏龙”,可见诸葛亮的才华已为世人所知,为世人所推崇。农夫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26如此文采斐然、清奇超然的诗作,正式出自卧龙先生诸葛亮之手。“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27如此清幽雅致的卧龙居中住着才华盖世、超然洒脱而又济世爱民的诸葛孔明。卧龙居与孔明先生美好品质的浑然一体,让人不知是它孕育了孔明先生的美好,还是孔明先生的美好赋予了它灵气。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颇乐闲散,无意功名”,却也能指点江山,对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识。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也是孔明先生的朋友,一个唱:“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不见东海者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一个歌:“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两位孔明之友有着英雄梦,又淡泊名利。卧龙之弟诸葛均,“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28待天时。’”孔明先生的岳父黄承彦,“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29就是一个老人也能受着孔明先生的感染,观梅花而有感,生发出这样一番感叹。作者浓墨重彩地一写再写孔明先生周边之境、之人,一次又一次烘托,表现出他的才华出众、清奇高雅,对周边的亲人、朋友甚至农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个饱满而生动的“智绝”形象深入人心,为世人所崇敬。四、结语感谢罗贯中用语言绘画,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三国人物;感谢《三国演义》启迪我们的想法,让我们有了写作学习的模板。《三国演义》通过出场定型法的使用、反复渲染的加强,辅以烘托和对比,对人物进行了细腻的描绘,给人以深刻印象。 242524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页。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7页。26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0页。27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0页。28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3页。29《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值得人们再三品读。 参考文献1、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版。3、郭瑞林:《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5、左丘明撰,赵捷,赵英明注译:《左传》 ,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2年。6、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6年。7、刘海燕:《元明三国故事中“五虎上将”形象的流变与传播——兼论与早期文本的关系》,《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4期。8、于亚中:《试谈人物塑造的对比和衬托手法》,《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9、谭丽娜:《三国良将 莫如子龙——评中赵云的人物形象》,《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5期。10、王欢阳:《略谈人物形象的刻画》,《文学教育》2013年第7期。11、王莹雪:《典型环境显本色 只言片语见真情——论人物描写艺术》,《怀化学院学报》第32卷第3期。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除了诸葛亮,绝对猜不到这两人是三国中最重要的人物
[摘要]时间变慢才能描写细节,而只有重要事件才值得罗贯中在分秒必争的书中暂时停顿下来,去细细描写。重要事件需要人物去推动,因此,这些人物才成为《三国演义》中时间快慢的操控者。三国的关键角色不在篇幅多少,而在他对时间线的控制力。《三国演义》叙事始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太康元年(280),前后跨度约 106 年。该书中出场人物超过 1200 人,有姓有名者约 1000 人,常见版本约为 65 万字,《冰与火之歌》中出现的人物超过 2000,但文字量在第五部时就已达到四五百万字。与《冰与火之歌》更加注重人物细节的描写不同,《三国演义》侧重于历史大局的变化,因为《三国演义》要容纳的历史变化远远高于《冰与火之歌》,那么,罗贯中如何用较短篇幅安排下如此之多历史大局变化中的精彩故事?时间进程的快慢或许是一个重要线索。在描写重点情节时,譬如赤壁之战,《三国演义》的时间会变慢,在描写非重点情节如姜维征伐中原时,时间会加快。我们把《三国演义》一百二十章回的目录和它对应的时间纳入一个坐标系,时间快慢的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三国演义》各章回时间变化在上图中,横坐标为各个章回编号,纵坐标为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国演义》在开头与结束阶段,时间均过的很快,在中间阶段,时间才变得缓慢下来。不少人说《三国演义》的灵魂人物是诸葛亮,在诸葛亮出场前,时间过得很快;在诸葛亮死后,时间又开始过的很快;诸葛亮活跃的时候,时间才会慢下来。这一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诸葛亮出场与死亡节点上图第一个节点为诸葛亮出场章回,第二个节点为诸葛亮死亡章回。从上图可以看出,诸葛亮控制《三国演义》中时间流逝速度这一说法基本是对的。也就是说,诸葛亮确实是《三国演义》真正的灵魂人物。但是,从上图还可以明显看出,在诸葛亮出场之前,还有大段时间进行速度也较为缓慢,而在诸葛亮去世后,也还有那么几个章节时间流逝也较为缓慢。这也就是说,诸葛亮并不是以一己之力控制着《三国演义》中的时间,那么,在诸葛亮前后控制本书时间速度的人到底是谁?为分析诸葛亮的两个控制时间的助手到底是谁,还应该定下一个标准,即这两个人应该都是本书出场率较高的主角之一。某个小兵虽然也能在三国存活较长时间,但是小兵明显不具备控制时间快慢的能力。基于这一标准,我们首先把《三国演义》中各个人物名与字出现次数做出统计,取出场次数在前二十名的人物作为重要人物分析。在《三国演义》中排名前 20 人的按排序统计如下:《三国演义》人物名与字出现次数统计二十个人中左右时间进度的能力,我们可分别用他出场与离场的时间节点来进行比较。意外的情形出现了,我们发现了和诸葛亮一样具有影响时间快慢能力的两人并不在出现次数最多前十人中,竟然是排名靠后、与诸葛亮没有交集的两个人——袁绍与邓艾。▍《三国演义》时间快慢的实际控制者从上图可以看出,袁绍出场后,本书的时间进行基本呈现一种线性增长的方式。在袁绍去世后,时间的进行速度突然失控,直到诸葛亮出场才让时间的流逝速度再次稳定下来。诸葛亮以一己之力,控制书中的时间稳定了六七十回,占据了本书篇幅的一半以上,而诸葛亮去世后,书中时间再次进入无人管控状态而飞速增长。直到邓艾出场后,时间才最后一次稳定下来。在邓艾去世后,时间再次飞速增长,直到本书结束。这三人虽然不一定全部是本书的一线主角,但是却毫无疑问都是本书重要剧情的关键串联人物。诸葛亮自然不必多说,袁绍基本与本书的前期剧情一直有很强的关联,从何进与宦官争权,袁绍出馊主意召唤董卓进京,再到董卓乱政群雄逐鹿再到官渡之战,这段历史中每个阶段,袁绍都是关键角色。只不过袁绍很少作为主角占据大量篇幅,他对时间线的控制作用很难被人注意到。袁绍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二回中病死,第三十三回曹操就彻底平定了袁氏兄弟,基本统一北方。所以,看《三国演义》会感觉曹操自官渡之战后,破袁氏残余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实际上,200 年的官渡之战虽为袁、曹大决战,但袁氏政权延续了很长时间。袁绍 202 年去世后,曹操为彻底消灭袁氏数度出征,要到 207 年才彻底平定河北,中间整整花了 5 年时间。在曹操消灭袁氏其间,孙权已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千里,三国一足已成,在曹操彻底平定河北那年,寄居刘表之下的刘备遇到了控制三国时间线的灵魂人物诸葛亮。▍“三顾茅庐”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三国志》中亦有简略记载,《三国演义》对此事进行了扩写在袁绍离场、诸葛亮登场的这 5 年,奠定三国格局的要素大体已定。另,《世说新语·假谲》中曾有袁绍、曹操年轻时绑架新娘的故事: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实际上,袁绍生年虽不可考,但研究者多认为,袁绍年长曹操至少九岁,两个年龄相差如此之大的人,少年时不可能是平等玩伴,根本轮不到曹操在袁绍面前耍聪明。在《三国演义》中,三国后期的魏、蜀争战,基本上分为诸葛亮对司马懿和姜维对邓艾两个阶段。姜维在诸葛亮司马懿对阵时就已出场,诸葛亮死后,姜维的对手尚未登场,这个空档期便时间加快。邓艾是灭蜀汉功臣,是本书大后期最重要的角色。他在《三国演义》中登场时,夏侯霸曾这样向姜维介绍新对手:“艾年虽幼,而机谋深远”。这段话并不合理,姜维生于 202 年,也就是袁绍去世那年,邓艾比姜维要年长 5 岁。时间变慢才能描写细节,而只有重要事件才值得罗贯中在分秒必争的书中暂时停顿下来,去细细描写。重要事件需要人物去推动,因此,这些人物才成为《三国演义》中时间快慢的操控者。最后再发一张意外发现的图:▍三兄弟出场与去世时间分布刘、关、张三兄弟同时出场,又在本书中的第七十七、八十一、八十五回,以同等间隔相继离世,果然是誓同生死、岂能独生。(文/孔令远)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narutoche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介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