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冲突世界炉石猎人冠军卡组组,这么强的套路我怎么没想到

成功抓住了未来手游市场的主流脉络,抛弃了繁琐的数值养成,开启了一个即时对抗的全新...
五星没毛病,不管是从游戏画面,流畅度,占内存还是游戏性来说都是无懈可击(*?&╰╯`?)?不过我是来吐槽的,顺便教新人正确的入坑姿势(,,&?.&?,,)0 写在最前边,(o˙▽˙o) 没想到有好多人点赞回复,其实本来我就想吐槽的(??ˇ_ˇ??:)写点新人能看的东西好了(〃&〃)ゞO(≧▽≦)O 希望大家早日进联赛整套的卡组我是不会推荐的,理由在下边可以找得到。给新手们提供点组合卡牌的思路吧。首先你要找到一张(可以多张) 你.喜.欢.用.的核心卡牌,什么是核心卡牌?就是这类牌可以保证让你消耗到对面塔的血量。这里以最有特点的野猪为例子:好,野猪我们有了,这货下来就直冲对面公主塔,伤害高,血量足,非常的肛。那接下来的思路是什么?打个比方:我放出野猪进攻一路,对面下了哥布林团伙防守,野猪顺利摸到两下公主塔然后英勇就义,我也跟着放了哥布林团伙防守,一波进攻结束。好,思路清晰了一点:亏费!(费用计算和对手的卡牌卡序记忆对你进入联赛会有很大的帮助)我进攻用了野猪4费加防守团伙3费一共7费,而对手只用了三费,所以接下来考虑的是如何用少量费用拦住对方的进攻。有了:骑士,戈仑冰人,或者小费建筑:加农炮,骷髅墓碑,加吹箭哥布林或弓箭手。有人说了,我凭什么要防守?老子的风格就是肛!对面的团伙不用过来就被我进攻的牌秒掉了!于是思路又来了,大小电,箭雨,滚木,火球。(苍蝇海可以用小电+冰精灵完美解)对面用建筑防守怎么办?一个地狱塔野猪就废了啊?思路:野猪前顶单位:骑士,戈仑冰人,女武神。野猪后带单位:冰激凌,火豆豆,大小电。(野猪使用技巧1:野猪直.线.进.攻.路.线.前面放一个单位可以直接顶着它进塔。2:边路进攻可以将野猪最前方贴墙放,它会直接跳过河道,少走一步,加快进攻速度)对方用大费单位进攻怎么办?思路:地狱塔,地狱龙,大小皮卡,骷髅海,苍蝇海,野蛮人。!注意是野蛮人,不是野蛮人精锐。精锐大约在用的人会非常多,打不过也可以加入他们。4500以后逐渐减少,相反野蛮人开始有人用。)(前期可以带火法,后面很少人用)最后一点思路,卡牌组的差不多了,但根据上边的选择还可能出现一个非常大的缺陷。不知道有人想到了没?是的,对空!于是最后的卡牌:火枪手,弓箭手,屠夫,大小苍蝇。一套卡组就这么成型了。当然这只是举例子,提供给你一种思路,实际情况会比这复杂的多。总结就是:核心进攻(不一定是野猪飞桶那样,但一定要有能力摸到塔,到后面进攻牌过多或者防御牌过多都很容易被克制,所以才要发展核心),小费防快攻(兼备快速切牌的作用),对空,解大费单位(不一定要地狱龙地狱塔,但是想象一下对手石头人过河,你可能要在滚木/大闪/毒药的环境下解掉石头人。屠夫之所以用的人很多就是因为大闪杀不死他),法术配合进攻,法术配合防守。还有我从来没用过野猪,部落要野猪的太多了,都捐掉了。但我自信4000分以下没多少人会比我对野猪认识的更深刻。怎么说呢,打的多了,知己知彼。(我写了这么多就让我装一波吧 _(:3 」& )_ )1 这游戏完全可以不氪金。怎么做呢?首先你要加入一个活跃的部落。什么样的部落才算活跃?首先捐卡收卡的人都要多,捐卡的人多保证了你想要的卡都能要到手,收卡的人多确保了你后期主要的金币跟经验来源。所以按时收卡,多捐卡,不管你处于什么阶位。( ???)? ??不要加那些只有三五个高阶号的部落,你觉得自己只捐不收很赚是吗?都不用到后期,到八九阶升一张卡两千金四千金八千金,明确告诉你11级白卡升12需要五万!分分钟教你做人。( ???? )其次你加的部落最好有几个好战分子,天天能在部落里看到他们打友谊战,友谊战平衡卡牌等级,所以,加入他们吧,尽情的受虐吧,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找到自己喜欢的下牌方式,逐渐找到自己喜欢的卡牌组合,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卡牌,然后围绕它们组成各种不同的套路。不要去抄网上的卡组套路,那是他们的,不是你的。你连防御塔多少血进大闪的斩杀线都记不住就去用大闪?你连几级锅炉产的火精灵可以进塔都不知道就去用锅炉?你连塔前哪个位置拉扯能让野猪激活国王塔都不知道就去用飓风?卡组套路攻略?不存在的。( ̄^ ̄゜)最后,如果你要的卡牌你们部落很多人在要(以野猪为典型),不妨去国外的部落去看看,过几个月再回来鄙视他们的卡等。2 很多人吐槽遇到卡等压制,我也想吐槽,这部分确实很杀游戏体验,3800分遇到11级火法是什么鬼?(??ˇ_ˇ??:)4000分这个13级皇家巨人怎么个情况?(???皿??)??³?? 有这卡等早上4500了好吗。。尤其是在,当初在那个分段,我的十级箭雨永远射不死苍蝇海,我的十一级哥布林团伙永远都被一个小电蒸发,最可怕的是我一个大闪刚打346的时候,对面一个火箭直接斩杀我600血公主塔。。。。。(*?????),你要带个9级野猪,你都不好意思出门,不是我危言耸听,9级野猪3300分就能遇到了好吗。。。_(:3 」& )_不过让我们冷静下来分析一波,同分段能遇到的人分这么几种一是跟你一样,同样卡等同样水平,这种只看开局卡序,技巧跟卡组是否克制,成败都无话可说。二是卡等上去了,但技巧不行,所以留在了低于卡等的阶位,这种人多是那种无脑一波怼,或者桥头无限下牌,你技巧够好的话,防他两波,卖卖血,等他亏费,要赢很简单。三是那种技巧过关,卡组合理,但高分段无法生存的那种,典型是皇家巨人跟精锐。四就是我们深恶痛绝的卡等压制真正的罪魁祸首,每个赛季天梯打够了分数,直接下分,下来报复社会的。遇到这种人,双手离开手机,点一支烟,冷静下开下一局吧。。五 你是否在哪一天,感觉一直被系统制裁,连续遇到被克制卡组或者技巧爆棚或者卡等压制的情况,然后连掉两阶。。没错,这个时候在别人眼中,你也成了卡等压制大军中的一员。( &?&?)?(._.`)再遇到卡等压制,冷静一点吧,搞不好他跟你一样,是个有故事的人_(:3 」& )_3 如果要少量氪金的话,可以考虑下八阶,十阶,十一阶的特惠宝箱。如果你很能氪,那请直接超神宝箱,神奇跟猪鼻子只是在浪费你时间。另外技术过关的话所有的宝石请拿去肝锦标赛,比开箱子好太多了。4 很多人不喜欢战斗时候对手发的各种表情嘲讽,这东西可以屏蔽的,进入战斗,点击表情栏,左上角有个小皇冠,点一下,世界瞬间清净。5 如果你只想进联赛(联赛是指4000杯以上),其它暂时不考虑的话,推荐你用皇家巨人,手法好保你4500,手法不行也保你稳上4000。6 有问题可以留言,不定时回答,配卡组的事情就算了,上面说的很清楚。而且我只玩以天狗为核心的套路,脏弩还在成型中。(&▽`??)(下周脏弩终于要六级啦~~~)
微信&扫一扫&,点击
一天一款全球精品游戏推荐,活跃的玩家交流社区
只收录官方包,不联运,支持安卓正版游戏购买
倡导真实评分评价,排行榜单来自玩家真实反馈
发现好游戏
二维码下载
请先后,再进行操作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干货】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干货】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干货】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 精选一上个月,兔哥受担任顾问的研究院里安排,担任了一个**调研项目课题组的现场组长,领着专家组调研了大概100家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发展情况,并给**提供转型升级的方案建议。这一个月可给我忙得够呛,连座谈带参观诊断,每天至少4家企业,多的时候有一天9家的。从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基础材料,到食品饮料、服装制造、图书印刷、软件电子,还有创业孵化器,基本跑了个遍。兔哥这么多年来有个习惯,跑过的企业、读过的书都会在小本本里记上几笔,偶尔提炼个小段子什么的,否则拿什么素材在这里跟你们扯淡呢?上周我数了一下,这些年跑过的制造企业不知不觉中居然已经有1135家了!老实说我自己也挺惊讶的,兔哥学历虽然没老专家们高,但好歹比他们勤快,因为他们在空调间里陪领导开会的时间,我都在工厂里听企业介绍经验教训。走得多,见得多,感慨也不少,尤其是这几年制造企业日子不好过,大家纷纷动起了“转型升级”的脑筋,成功的有那么一些,但更多的是把自己玩死。按照马云爸爸的说法,成功经验各有不同,失败教训总是相似。所以今天兔哥就跟你们说说,制造企业都是怎么在转型升级中把自己玩死的。一、巨婴病当你是个乞丐的时代,千万不要吹牛,假装自己是皇上,给爷来个御厨,因为它会给你在心里构建一个虚幻而美好的未来。吹得时间久了,别人没信,你可能反而把自己骗信了。兔哥走过的1000多家制造企业里,70%都是自己感觉四面楚歌,渠道、店铺全军覆没,人力、材料成本日日攀升,靠打鸡血、跳励志操、给员工洗脑、给客户送钱,拉着代理商加盟商吃吃喝喝,这些老办法是没啥希望了。想突围呢?放眼一望,四面八方都是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于是土豪们纷纷开始“转型”,做吸尘器的改作机器人,做农机的改做无人机,做衣服的改做定制互联网平台,天下熙熙攘攘,皆为贴上互联网。很多人以为传统企业不懂互联网,其实按照兔哥经验,工业4.0、CPS、C2M、互联网+、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说起这些新词,其实土豪们比谁都明白,因为各种培训班他们都去了嘛,跟你聊三个小时不带重样的。然而我转进他们车间一看,乱七八糟一塌糊涂,连20年前的基本精益生产都没有,你只要问一句,他们就会说“国内这个行业都是这样的,我们还是比较好的呢!”。所以兔哥觉得,传统制造企业的困境与其说是因为外部环境的挑战,还不如说是自己内部作死。他们是通过一次次美好而成功的战术,让自己最终陷入了战略困境之网,现在是越挣扎,网子勒得越紧。所以现在也有越来越的制造企业发现,好像自己什么都不做,反而活得还好一些,而这种看起来的“好一些”,麻痹了他们对于现状和未来的判断,这是另一种作死。中国的传统制造企业总是在两个极端上来回摆动,当土豪们听了某位大师的互联网思维讲座,热血沸腾的时候,一拍脑袋可以豪掷千金,我就见过一个做钢管的公司,连个口罩都不舍得给员工买,却扔几千万去开发APP互联网平台的。而这些“跨越式”发展的企业,一旦遇到挫折,又立刻缩回来,变得比任何人都保守,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认为你是忽悠、扯淡、不切实际。然后开始怨天尤人,跟**抱怨给员工上社保太贵啦、环保检查太严啦之类的,高呼“实业难做”,企图让**出手救他。如果说爱国主义是恶棍最后的避难所,那么坚守实业就是烂企业最后的护身符。兔哥见过一家企业根本没有技术可言,靠买两台设备、招一批人给别人造东西起家,当年靠着关系辉煌过一段,但是车间管理一塌糊涂,帖上个“坚守实业”的标签,就把自己当成了国家民族的救星,站上了道德制高点。我替国家谢谢您,求您千万别再坚守了,您除了浪费国家的资源没啥贡献,趁早关门该干嘛干嘛去吧,国家其实没有您坚守会更好……中国的很多制造企业就像一个巨婴,不是大笑就是大哭,要么激进要么蜷缩,总是不能根据自己的现状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战略。如今上至**、下至企业,人人都在谈转型升级,但是兔哥看到的是,真正能够转型升级的,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高举红旗,原地踏步”,要么根本不动,要么项目夭折,要么深陷泥潭不能自拔。我这次调研的企业中,其中有两家食品制造企业,管理体系很类似,进车间都要先换衣服、带头套鞋套,然后全身吹风,洗手消毒后才能进去。表面上看起来管理都不错,但是我在里面用手摸了几处地方,一家让我沾了一手灰,另一家一尘不染。前一家是咱们中国的龙头企业,后一家是北京市顺义区的一家日资企业,叫京日东大食品(注意是日籍华人,老板是60年代才去的日本,所以你千万别说什么日本人就是比我们认真比我们厉害,中国人不差啥)。这就是我们制造业的差距,看起来什么都有,但是照葫芦画出瓢总不是人家那么回事。为什么呢?我们看看细节,那家日资企业,里面每一个地方,哪怕是维修车间的工具,都摆放的整整齐齐,厂里每一个员工见面都会微笑着互相问“你好”,你别小看这一句话,当员工有了主人翁意识的时候,每一项改进他都愿意贡献智慧。所以那家日资企业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这显然是全员参与的结果,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而咱们的企业往往觉得企业文化就是个虚的东西无所谓,管理就是领导一个人的事,领导当然只能关注到大面,细节他顾不上,而员工觉得管理跟自己完全没关系,自然就是空有架子没有实际。我们跟人家看起来什么都不差,可就是差一点文化,这个一点,其实就是十万八千里了。所以兔哥一直呼吁,中国制造之振兴,首先在于工业文化之振兴,破除巨婴情结,让企业学会面对现实,学会像成年人一样思考问题。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一场以“智能制造”为名的**运动,而是一场全面的制造业文艺复兴。二、文盲病去年的一次走访,去的一个老朋友的企业,做轮胎设备的,他给我介绍自己转型升级的经验。讲了一堆“互联网+”的理念,然后加上乐视贾总的跨界颠覆生态化反理论,最后告诉我他准备进军医疗行业,跟日本专家合作做一家高端的、牛叉的、带有互联网思维的……医院。医院!回来后我在网上买了本新华字典送给他,扉页上写了“转型”两个字,这兄弟不明就里,我也没多做解释。今年他投了重金的医院没搞起来,亏了不少钱,再见面说起这事来,我告诉他当时送你字典,就是想让你自己查查那个词是什么写的,是“转型”,不是“转行”。一个企业冒然转到全新的行业,既没有行业的经验,又没有客户的基础,也没有熟悉监管的团队,失败是大概率事件。而转型是指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和领域内闯出一条生路,在熟悉的轨道上做创新。转行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转型是要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中,跳出原来的框架去思考,从而改变现状、求得生路。只有在一个行业内专注地去经营,长期地去耕耘和积累,才能发现那个行业中的痛点问题是什么,才能够针对这些痛点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有人肯定会说,兔哥你也转过好几次行啊!我必须得告诉你,首先我每次转行都是因为有一些现实的原因,不得已而为之,是被迫的不是我积极主动去寻求的。其次你只是看到我明面上的行业变了,但是没看到,其实我的内核,“扯淡”的能力始终没变,所有看起来的“转行”其实都是我自己核心能力的价值延伸。比如谷歌做无人汽车,什么跨界颠覆,中国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效仿之。可你不知道的是,无人驾驶技术本来就是谷歌的长项,它并没有跨界,而是把它的核心技术延伸到了自动驾驶上。很多自动驾驶原本用的就是谷歌的图象处理技术,图像和数据处理的技术这正是谷歌搜索多年来积累的优势所在。你不能把谷歌的汽车看成是一辆汽车,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部强大的数据处理器,因为他通过声光电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在识别周围的环境,把这一系列传感器获得的信号输入到他的中央处理器当中去,判断我这个车周围都有几辆车在开,这几辆车的速度是多少,发生碰撞的概率是多少,进行快速地运转。所以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实际上不是传统意义的汽车,他的核心是强大的数据和图像的处理器,而这原本就是谷歌的核心技术。德鲁克说过:“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创新在传统行业中照样可以进行。”美国的创新型企业有3/4来自传统行业,只有1/4是来自科技行业。转型和创新都需要专注执着的“笨人”,专注在自己的行业,要像华为那样专注,几十年来如一日做通信设备,不、不卖楼、不做、不上市。传统制造企业没必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所在这个行业没什么前途,一定要跨界到云里雾里的高科技行业去。并不是所有人都非要去搞什么互联网、、、,你是炸油条的,就把油条炸好,炸成全世界最好的油条,生意不见得比阿里巴巴小。如果遇到瓶颈要转型,可以跳出原有路边炸油条的框架,看看能不能标准化,能不能做成写字楼外卖,能不能配上特制豆浆,或者能不能联合附近的油条摊、煎饼摊整个小吃一条街,这才是真正在转型。转型的关键在于价值创新,为整个产业链赋予新的价值,没有了价值创新,“转型”只能沦为“转行”。中国制造企业要学会把这两个词区分清楚,如果实在不明白,兔哥也可以卖你一本字典,回家慢慢研究。三、模式病这几年互联网行业急速发展,像一个幽灵一样笼罩在中国经济的上空,给我们的制造企业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这就是迷信“模式创新”。今天我们的传统制造企业非常热衷于搞各种各样的“模式”,任何一个“大师”提出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制造业的土豪前赴后继为之买单,去当大师的小白鼠。而这些模式说到底就一句话“找个新渠道卖货”。线下代理商不行了改电商,电商不行了换微商,再不行就做直播,做社群营销,做IP营销,C2C、C2B、C2M、、OAO……动不动设个小目标,砸几个亿建个平台,最后发现,无论建了多少个平台,用了多少种模式,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产品还是不值钱。其实无论是什么模式,热闹的也就是那三两年,最终能让我们记住的,还是那些好的品牌,那些好的产品。哪怕这些品牌的价格高一点,我们也能忍着,因为他们能给我们信任。也就是,最终让一个企业屹立不倒的,还是你的品牌,无论模式如何变迁,渠道如何改变,品牌都能平移、跨越这些障碍。而品牌的背后,归根到底还是你的产品,能不能给客户,给消费者以信任感。比如这个月我走访的另外一家德资企业,叫罗森伯格,一个典型的德国隐形冠军。其实它就是个小企业,规模并没有多大,而我去的这家亚太工厂就生产一种小东西,一个汽车上用的连接器。老实说我并不认为这东西有多高的技术含量,模式也很简单,生产——然后卖给汽车企业。如果在国内,这种不过就是个乱糟糟的五金加工厂,而这个德资企业,生产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之完善,让自认很有见识的兔哥都要竖起大拇指。我去看车间的电镀环节,这一般是污染比较重的,在北京都要尽量疏解的环节,但是它那里居然一丝异味的都没有,而且连电镀泥都要拉回德国二次提炼。它的负责人跟我很自豪的说,建厂十几年,没有污染过中国一寸土。你知道它的逻辑,它的模式是什么吗?没错,它做的就是个小东西,在整个汽车里,它占的成本恐怕连千分之一都未必有,但是它的品牌认知度高,产品品质好,作为汽车厂商,不可能为了在这么个小东西上省点小钱,就买一些烂厂商做的东西。所以它看起来是个门槛不高的行业,但事实上被替换的可能性极低。比如刚才说的这家企业,在如今车市不景气的情况下,它还能维持每年百分之三四十的增长,靠的不是高科技、不是新模式,而是把小东西做到极致,让你换无可换,这就是德国隐形冠军的“模式”。中国制造企业不要迷恋各种模式,在卖货的道路上一往无前的狂奔,而忽视掉品牌和产品的建设,归根到底,我们卖的是产品,不是模式。四、牛人病这几年各种互联网转型培训班的忽悠,也算让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家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搞互联网转型,靠自己原班人马是不行的,那咱们就找牛人来替我干吧!如今的制造企业面临的一系列的困境,很多老板想到解决方法就是找牛人,找大神。上阿里巴巴挖人、上同行业大企业挖人、再不行去美国挖人。这还不光是制造企业,连互联网公司也迷信这一套。比如前几年某视频网站就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牛人进来,敲锣打鼓欢迎一番,在蜜月期打得火热,但新鲜感一过去,发现好像没什么效果,于是马上反攻倒算,数落别人的各种不是,接着就在企业内部穿小鞋,使绊子,搞批斗,明里暗里各种敲打。最后,不欢而散。甚至有找各种借口欠工资不给钱的,于是接下来就是漫长的撕逼,互相指责。通过一轮又一轮地引进牛人大神,制造业的企业家们终于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家伙都是大忽悠、大骗子。我们的制造企业极少有在自己的身上和企业内部找问题根源的,客观地讲,牛人大神们可能是有不少大忽悠的,但为什么偏偏都被你遇见了呢?当你迷信这些牛人大神能解决你所有问题的时候,这种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因为你要明白,牛人到底是什么产生的。我们很多制造业企业家的逻辑是这样的:一帮牛叉的人(比如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凑到一起,才能做成一件非常牛叉的事。所以我只要把这些牛叉的人挖过来,就一定能把我的问题也解决了。真相是,当年,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一群普通人,组织到一起,通过协作,加上点运气,做成了一件牛叉的事,于是所有的这些普通人都成为了大神。所以这些大神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机、平台和资源下功成名就的,而你的企业能够匹配这些资源给他吗?还有,你扪心自问,真的是想跟大神一起做一番事业吗?你其实只是看中他们手上的资源,希望能够榨干这些资源后,把他们一脚踢开,空喊事业,都是嘴上说说。先不说这些牛人是不是真有本事,就算真是诸葛亮,到了你这里,任何一个老油条都可以对他指手画脚,动不动再打个小报告,他也免不了要成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更坏的结果是,牛人来的太多,没事争个宠打个架,外面的战争不好打,先整死队友再说。我们有多少制造企业,引入了牛人大神们之后,各种大会小会地开,一下子推动这个项目,一下子推动那个项目,各种发散各种脑风暴,结果哪个项目讨论出结果了,会议结束,大家做鸟兽散,一切归零,然后再来一轮。你今天做企业面对的困难,从来不是因为缺少牛人,不是因为你的人不行了,而是因为人的协作方式不行了,也就是你的内部组织架构和沟通机制出了问题。当你的体制不行的时候,用一群牛人,还不如用一群怂人,至少他们不打架。五、老板病前两年,有一个制造业企业家想给拉我入伙,老实说他的产品还不错,我觉得挺有前途,企业规模也不算小,拿干股总是不吃亏的。但是我去参加了一次他们公司的例会,回来后就决定不要他的股份,也不参与他的业务了——因为我觉得帮他做事是浪费时间。我只关注到一个细节,就是整个下午三个多小时的会议,除了我这个外人说了两句,全是他一个人在讲话,讲业务想法,讲发展方向,讲人员分工,整个公司的高管团队,居然没有一个人说话。这样的公司你可想而知,除了老板一个人拼死拼活,其他人都是旁观者,这个团队肯定是没有战斗力的。帮他做事,兔哥自然觉得是浪费时间,有那功夫还不如我去看两集电视剧。2年过去了,事实证明,这个公司发展果然不是很好,原来的转型项目没了下文,蜷缩回传统业务苟延残喘去了。在我们很多传统制造企业里,老板、领导都是全能选手,无所不能。公司内**小小的会议都可以成为老板个人成功经验的交流会,成为他传授成功致富秘笈的函授班,你还不敢提不同意见,要么说你不切实际,要么说你不服管,再给你穿点小鞋,保证你混不下去。这就是我们制造业企业家们对自己过往成功经验深度迷信的结果。不可否认,传统企业家很多都是筚路蓝缕的发展,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人脉关系逐渐壮大起来的。但悲剧就在于,这种成功对于企业家自身的束缚,已经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最大的障碍。他们相信“道”,相信万变不离其宗,以为自己三十几年前的成功经验可以指导如今新时代下的一切工作,所以,就导致他们既看不到变化,也不愿意变化。更可怕的是,这种成功的老板,会在企业内部培养出一个依赖于这种成功的生态系统,也就是跟着老板一起筚路蓝缕开创成功的元老团队,他们是这种成功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质疑这种成功经验,改变就意味着威胁他们的地位,这股强大的保守力量,足以扼杀任何外来的新鲜血液。这个时候,就算老板们痛下决心想要变革,也只能有两种选择,要么内部进行大清洗,清除元老,落下个无情无义的骂名。要么内部进行妥协,在新晋者和元老中间和稀泥,这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但长远看必将引发更大的冲突。所以,对于这些带着成功光环的制造业老板们而言,这就是一种骑虎难下、进退失据的局势。所以,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家,尤其是曾经很成功的企业家,转型升级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破除自己的权威,摘掉自己的光环,这个过程很痛苦很艰难,但是必须去做。因为只有突破过往成功的束缚,我们才能迎来更大的成功。结语这几年走访了这么多家制造企业,感慨良多。感慨我们和外资企业的制造水平差距还很大,真的很大。比如我拜访松下电器,25年的老旧工厂,生产的早已没有人买的非智能手机,业务连年下降。但是走进车间,整个工厂干干净净,精益管理体系十分完善,品质控制一丝不苟,让我对日本的制造业水平有了深深的敬意。感慨我们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百态,糊里糊涂者有之,朝令夕改者有之,怨天尤人者有之,在死亡边缘挣扎着更有之……然后我也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亮点企业,车间里播放着流行音乐的时尚工厂,楼道里一尘不染的精益工厂,科研能力卓越的技术工厂,智能化水平极高的未来工厂……紧挨着两家服装企业,用一大块布料的西装50元愁卖,一小块材料的内衣1000元抢着买,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地区,冰火两重天。这就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我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只有产业的新陈代谢,没有帝国的夕阳。”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我们一直在路上。>> THE END <<?作者|阚,转型工场CEO,工业首席研究员。提示: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非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以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小金(微信:jinfuzi-wx)删除,谢谢!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金斧子立场,仅供读者参考,不要盲目哦。点击阅读原文,领取新人专享百万↓ ↓《【干货】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 精选二摘要:  一直以来,在相对浮躁的资本市场,投资高端制造业不如投资互联网游戏、直播、娱乐等项目回报速度快。然而,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高端制造业正在以新的姿态走进的眼中,由此前的冷板凳转变成一个看起来  一直以来,在相对浮躁的资本市场,投资高端制造业不如投资互联网游戏、直播、娱乐等项目回报速度快。然而,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高端制造业正在以新的姿态走进投资人的眼中,由此前的冷板凳转变成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行业。那么这个行业到底有哪些呢?由投中信息和投中资本主办、投中网协办的“第11届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上,元创资本创始人王浩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高端制造业的投资机会当前中国的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历史进程中,这个阶段所迸发出来的是前所未有的。从创业和角度来看,高端制造业以往似乎很少受到创业者、创业媒体以及的关注与追捧。因为高端制造业并不像过去我们所看到的互联网行业那么具有爆发点,尤其是经常曝光在聚光灯下的ToC领域。其实从长期回报率及稳健性来看,并非如此。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非常高。从过往来看,中国的制造业对于我们甚至全球都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而“中国制造2025”这一战略发展规划的推出,也给我们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从制造业的内在驱动力来看,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非常迫切,而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变革机会。这也正是我们密切关注高端制造业领域投资机会的重要原因,我们希望能挖掘出那些有核心技术能力,能利用新科技新技术帮助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幅提升效率的优秀企业。所以总结下来,我们认为中国制造业的机会主要来自以下两点:第一是行业变革的机会,在这一机会下将大量出现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新模式替代旧模式,新思维替代传统思维,以用户为中心替代以产品为中心。第二是中国公司有弯道超车的可能,从以往来看,中国在传统制造业领域要落后于欧美及日韩国家,但是随着近几年中国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崛起,当这些科技真正和制造业相结合的时候,中国的制造业+新科技的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高端制造业的投资策略对于一个投资人来说,高端制造业应该如何布局呢?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过对于元创资本创始人王浩来讲,他有一套独特的方法,那就是原创,聚焦新技术新科技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投资高端制造业中极具增长潜力的好公司。对于好公司的标准,王浩总结了以下四点:第一、行业空间要足够大。行业空间可以说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天花板。从资本市场来看,很多优秀的上市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处于一个非常宽广的行业中。第二、商业模式要好。商业模式最关键的两个要素:一是具有定价能力,二是具有扩张能力。比如大家关注的B2B行业,大部分B2B行业在改变传统行业上主要做信息撮合,而我们之前投资的卡行天下,爱空间,易酒批等已经全面切入交易,这个商业模式的转变让平台本身的价值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另外,好的商业模式,在、毛、净利率,包括他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指标上都会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第三,优秀的企业要有护城河。护城河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核心竞争力,好的企业无论是在产品、技术、团队以及资金实力上都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元创资本重点关注制造业公司是否具备核心技术能力,因为一家公司如果不能掌握核心技术的话,那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它的毛利率可能会从50%以上迅速降到10%以下。第四,卓越的团队。首先创业者要具备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其实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但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来说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长远来看,企业家精神也是决定一个公司成败最关键的因素。其次创业团队对于各个细分行业的理解,知识以及战略眼光,决定了公司的跨界能力。不过在具体当中,由于每个人做的不一样,阶段不一样,因此每个必须知道你喜欢、你擅长的,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就可以更加精准得找到上述好公司,无论是做早期投资,还是做中后期投资,甚至的并购投资,遵循这个逻辑,投资都会有好的回报。而对于元创资本来说,我们目前更关注那些具备潜力的成长期阶段的公司,在企业具有一定规模,但又处在快速成长的发展阶段。最后做个总结,如果在高端制造业投资,就要选定了方向坚持做下去,因为高端制造业里面的细分行业很多,需要长期坚持研究才能够最终做得好,最终跑赢整个市场。”王浩表示说。在中国整体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高端制造业的爆发让大家期待。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GPLP,微信号gplpcn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阅读量:2400《【干货】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 精选三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以德国工业智能制造的发展来说,迈过这一步,中国制造业就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ps : 加八妹个人微信:baguanv007可私聊~文 /王林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正和岛首席***家、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林给众企业家做了题为《中国工业的新征程》的主题演讲,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有删节:我对中国工业的未来有一些个人的体会,发端于德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让所有的发达国家与中国这样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一次国家的机会,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新的机会。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两种途径现在我们讲工业革命,主要是有两个途径:一个就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它的特征就是融合制造与服务为一体,所以他们美国人的表达经常叫工业互联网。它有三个要点:第一就是他们非常强调大数据。在美国,他们是用大数据来获取用户信息,用智能软件来分析用户的消费偏好,用精准生产与精准营销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我们看到,美国把互联网,尤其是大数据用在了一个基础的层面。在美国的硅谷有专门做大数据服务的公司,它就卖给你数据,你买数据就行了。你买的数据如果它的消费偏好分析错了它赔给你钱,所以它不是一般的市场调查,而是以大数据作为基础的市场分析。第二是美国工业互联网主要是设备与产品的自动进行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提出优化方案。第三是工业互联网通过PLM系统,以及CPS系统,将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联为一体,它打破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壁垒。德国的工业智能制造是另外一个途径,它的要点就是:第一是互联网设备的智能水平足以进行实时的数字化沟通。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进行实时的数字化交流。第二是工厂的生产流程通过虚拟成像技术变得可视化和可控化。第三是德国把工业4.0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德国为什么把这个看得那么重呢?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在德国的经济结构中,工业比重占24%,相对之下欧盟只占15%,美国只占12%,所以德国把工业4.0作为一个国家引导的战略。德国**推广工业4.0的战略深意实际上,德国**推广工业4.0是有两个战略意图的:第一,就是与美国的竞争。互联网信息技术中的核心部分是由美国把持的,美国互联网巨头已经开始从信息领域进入到物理的业务领域。第二,迟滞中国的制造业。德国制造业的出口量占到2013年全球出口总量的16%,全球制造业出口首位,中国仅占11%,全球制造业出口第三位。所以德国他们推广工业4.0,一个是与美国的竞争,一个是迟滞中国的制造业。中国互联网经济遭遇4大挑战现在,这些世界制造业的巨头已经明显的感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而中国的后发优势也明显的挑战现在这些制造业前沿的国家。然而面对工业4.0的革命,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将遭遇到严峻的挑战。挑战一:中国互联网经济重营销推广而轻技术研究。这点从阿里巴巴和谷歌的差距就看得出来,阿里巴巴在做什么?谷歌在做什么?挑战二:现在我们的互联网经济,对的投入远高于实体经济。这曾经是欧美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我们太多的虚拟,我们对实体经济,尤其对制造业的研究是非常不够的。所以新松我是非常尊敬一个企业,东软也是非常尊敬以个企业。因为他们在所谓互联网思维的,这么一个大的环境中,坚持把互联网的技术用于实体经济的研发上。挑战三:在德国、美国等国家试图将工业升级到4.0的时候,大多数的中国企业还是火爆的互联网思维。挑战四:互联网思维主要用于营销推广,而国际上的工业4.0则立足于用智能制造体系升级来进行自主创新。创新决定中国企业的命运**书记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这个指示是站位非常高的,他是以世界视野提出的一个方向性的指示。***还说:“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所以我们讲,创新决定着中国制造业的前途和命运。未来中国需要的是创新驱动战略,这个里面首先是加快从汲取创新到领导创新的转变。我们预测到2025年,创新对中国GDP增长率可以贡献2―3个百分点,占GDP总增长的35%―50%。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各个行业的四大创新类型:科学研究型创新、工程技术型创新、客户中心型创新和效率驱动型创新。第一类是科学研究型创新。主要指通过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来开发新产品。这种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它主要是在医药、生物技术、半导体设计等行业,都是仰赖于科研创新。第二类是工程技术型创新。它是指通过整合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的技术来设计开发新产品,它主要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和电信设备。第三类创新是客户中心型创新。是指通过产品和业务创新来解决客户的问题。主要用于互联网服务与软件、家用电器、家居用品。第四类创新是效率驱动型创新。是指通过生产环境的优化来降低成本、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率。以此主导的产业中,公司之间主要围绕资源的有效利用来展开竞争。下面,这两幅图是麦肯锡把世界的这四种创新模式和它的要素投入进行的一个分析。科学研究型创新,它主要分析了三个行业,半导体设计、生物技术和品牌药。大家看一下,研发投入、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市场营销投入、贸易程度和创意来源,它在这个里面占的比重都非常清晰。比方说研发,研发这个方面最大的投入还是资本,它占45%,其次是贸易程度,其次是研发,其次是劳动力,最后是市场营销。这给我们一些借鉴,就是我们如果是这中间的某一个创新类型,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在哪个方面投入是过剩的、哪个方面我们的投入是不足的,它这个是来自国际的数据分析,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中国制造业有4大明显优势第一,有广泛、全面的生态系统。中国制造业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765个工业类别的国家。没有第二个国家有中国所具有的如此完整的类别。第二,我们的供应商网络规模大、范围广,可以辅佐生产企业迅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变化。比如,迅速的更换全新或成本更低的零件等,或对新增供应的加快周转。中国有超过14万家机械供应商,7.5万家通信和设备制造商,10.4万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商。供应商网络规模超过日本的五倍。第三,中国有1.5亿制造业工人,远多于美国的1400万、日本900万、韩国的400万。第四,发达的交通网络。我们现在有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构成的现代化交通网,确保工厂与全世界各地需求的高效对接。所以我们讲,中国的制造业是没有任何理由在这一轮新的竞赛中落后的。企业家必须关注的5大思考我们企业家现在很关键的是要进行几个思考,请大家关注!第一,要思考如何融入全球价值链。我们的很多企业始终是在专注于做终端产品,就是我要做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直接面对市场。但是大家是否意识到,全球价值链是全球经济循环中最为关键的链条之一,随着全球生产网络以及新一轮产业革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全球价值链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我们在商学院学到的价值链管理,使我们强调只做自己最具有优势的、利润最好的那个环节,而不要什么环节都做。实际上,不管是美国的波音还是欧洲的空客,甚至美国的航天飞机,他们也都是进入价值链的竞争中。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统计数据:1995年以来,全球中间产品出口额占全球总出口额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2013年已经高达69.32%。现在我们的企业,往往研究的是怎么样从研发到制造再到销售。我们的链条太长,而我们的资金、我们的人才、我们的技术、我们的设备可能都很难支撑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这种竞争能力。所以,我们能不能够考虑我们聚焦于一个点,在一个最重要的,我们最具有优势的环节上集中财力、人力、物力,突破之后融入全价值链。第二,我们要思考在技术上如何创新。第三,我们还要研究如何用好“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第四,我还是要强调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也就是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技术对接。第五,如何发掘中国自己的智力资源。另外,我们还要重新考虑:第一,与我们合作的客户是谁。在这里用了一个词“合作”,不是买我们产品的客户是谁。第二,我们应该捕捉、保护和开发哪些数据。第三,我们的内部管理模式到底是用“公司+员工”的模式,还是“公司合伙人”的模式?这个也是我们的高层要关注的。第四,公司产品的开发主要是自主、外包还是合作?企业家必须进行3个转变现在我们的制造业和别的行业一样,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的挑战。那么在这个新的状态中,我们企业家必须要进行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我建议企业家们把工作重点由管理转变到领导,由管理企业到领导企业。在管理学上,管理和领导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管理是一种技术,领导是一种艺术。我们看到我们很多的企业家,大量的精力放在管理上,而不是放在领导上。你作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你应多考虑一些方向的问题、战略的问题、突破的问题,然后把具体的控制和管理交给你的总经理或者是其他的干部。我们需要进行的转变。第二,我们应该由过去强调后发优势转变到强调先发优势。中国制造业过去主要是靠的后发优势,就是我们主要是学习别人技术。我们发展了三十年,但三十年之后的今天,中国企业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路口。到目前为止,至少我们需要从主要靠学习模仿应该过渡到主要靠自主创新。现在任正非都说,他已经找不到对企业了。第三,建议我们的企业家多一些时间务虚,应该由以务实为主转变到务虚为主,虚实共生。因为我们之前走得太快,忘记了思考,忘记了方向。清华大学校长有一句话很有道理,就是方向比努力重要。正如我们企业家所说,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这一步迈过去,中国制造业就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的朋友们,福利来了!】八妹有个闺蜜,混迹金融圈十余年,跟思聪打过电玩,和baby做过美甲,常年在国外浪,最近回来了,准备利用下自己“华尔街it girl”的人脉,帮身边有需求的F码男神、C cup女神们,操心下找对象的事。所以开了个微信公号叫【华尔街皮条会】,专门帮有钱、有颜的金融圈人士解决交友需求,所以让八妹帮她扩散下这个高标准征人启示。金融圈的朋友们,现在福利来了,别说八妹没提醒你们哈,不过有一点还要提醒下想要报名的朋友们,有颜、有钱,你起码得占一样吧…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华尔街皮条会】,你懂得...P.S. 点击“阅读原文”,送你一枚有趣幽默的空军系金融男~《【干货】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 精选四导视核心还是坚持 我们独立判断独立决策所以就没有竞争对手从全球视野看到了一些机会我们也在中国找到了这样的企业这是让我们觉得可以每天跳着舞步去上班的行业嘉宾《首席评论》专访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总裁 肖冰文字实录处在初创期和早期阶段的企业,常常面临一道难题,由于具有一定经营风险,获得银行贷款不易,也难以通过和获得。而以其高风险偏好的投资属性,恰好与之相匹配,投资的同时,也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地运作并整合资源。清科研究中心一份最新的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市场共发生1873起,涉及投资额超过700。另一方面,从投资退出获利的角度来看,上半年,创投市场共发生228笔通过方式退出的案例。报告称,以IPO方式退出,账面金额最多的是达晨创投,账面金额近百亿,上市企业数也最多。达晨创投是我国第一批按市场化运作设立的本土创构,成立18年来,达晨创投共管理18期基金,管理200亿元。417家,成功退出106家,其中70家企业上市,36家企业通过企业并购或回购退出。坚持 “剩者为王”张媛:2002年的时候离开港中旅加入到达晨,那个时候达晨还在创业期,没人没经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到现在,你们整个资金的规模200多亿,一路发展下来,达晨做到行业这个位置,您认为达晨的基因是什么?肖冰:我觉得核心还是坚持两个字,就是我们长期坚持住了事后证明是正确的事情,我们一直坚信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中国的创投市场,是有前景有希望的。我们一直坚持以价值,长线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企业。在这么长时间的过程中,跟我们一起的同行者、我们的同行,纷纷地改变了他们的方向,而且我们最后就剩下来了。也可以说跟其他的行业没有什么区别,就是“剩者为王”。我记得印象很深刻,2002年的时候一起跟我们在深圳市场上,看项目投项目的那批机构,最后剩下的也就是两三家机构,剩下的这几个现在都是国内的一流机构一线机构。创业投资如何发掘行业“黑马”张媛:你提到说你们比较坚持,但您也说过一句话,你们投得最好的时候,你们其实连竞争对手都没有。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特别早期的时候发现这个行业黑马,但是你怎么知道它一定就是黑马,这个价值发现拼的是什么?肖冰:拼的是你的能力,就是和你的长期心态,就是很多人去看一些企业的时候,我觉得看得太短线了,往往在市场比较热的时候,或者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公司很好的时候,所有人就去抢那个公司。我觉得大家一致看好的机会就不是机会,我们往往是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行业研究,抱着长线的心态看这个公司,觉得是个很好公司的时候,我们不管别人怎么想,别人看不看好这个公司,我们完全屏蔽掉那些杂音,独立判断独立决策,所以就没有竞争对手。创投机构如何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张媛:在这个过程当中,达晨独特的发现价值,最强的部分、最核心的优势是什么?肖冰:我觉得还是多思考多学习,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其实所有人都可以做,但是我们可能比较早期的时候,就提出一个观点,一定要站在一个国际的视野、全球的眼光,去看这个行业的演变和趋势,但是你在具体找企业的时候、找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接地气,要用本地化的眼光做这个项目。所以当时我提出一个最基本的就是,叫做用外资的眼光看项目,内资的手法做项目、选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投到了一些很好的本地的明星项目,比如说爱尔眼科、蓝色光标这些,也包括尚品宅配这些。就是我们从全球视野看到了一些机会,我们也在中国找到了这样的企业。坚持五到十年的张媛:你们会因为的流动而受到相应的影响,或者是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吗?肖冰:我们会对我们的投资策略在不同的时期,做一定的微调,但大的方向不会变。我们现在投资想的并不是明年退出的事情,我们想的是五年以后十年以后的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非常从容。对达晨来说今年的IPO足够多了,明年也会有很多。张媛:所以你不会捕捉热点,热点来了后你要拥抱趋势。你不会这样的?肖冰:最近一两年两三年,我们的那些退出的案例都是在5到10年以前投资的,所以也不要太在意眼前的这种所谓的竞争,大家的这种价格的泡沫化。如果作为一个企业,它盲目把自己的估值提得很高,这种情况下我们肯定是会退出竞争。我宁愿不投,宁愿放慢投资的节奏,也不会盲目地跟别人因为价格抢一个项目,这不是达晨的风格,达晨历史上从来没有跟同行抢项目的情况出现。创投基金在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壮大,并登陆资本市场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机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在中小板上市的794家企业中,有创投背景的共计365家。的570家企业中,有创投背景的354家。创投基金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创投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张媛:早期你加入达晨的时候,那个时候VC()PE()行业,在中国属于刚刚兴起的阶段,非常不成熟,即便到现在也是属于初级阶段,所以您认为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是什么?肖冰: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天生就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因为我们的投资百分之百投在实体经济,特别是投在创新型的行业里面,我们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理论上不会投传统行业,要不就是特别创新的行业,要不就是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的机会。中国的金融机构、整个金融体系还是以传统金融为主的结构,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在里面占的比重还是非常小的。我们看到全社会的融资额每年可能是几十万亿,而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每年投出去的钱,肯定不到一万亿。所以我们看到现在上市的公司,今年上市的公司,我看它们统计,一半以上是有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支持的。这就说明我们是真的起到了一个主要的推动作用,我们真正是推动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每一分钱都投在实体经济里面。创投如何做好投后管理张媛:说到私募的基金,它们都被称为有温度的资本,这5年10年期间你们会为你们的被投企业,提供哪些有温度的投后服务呢?肖冰:其实你做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最后赢的那个人,他肯定是对他的事业是投入感情的,他不是把它作为一个职业来做的。刚才你问我们是不是有温度的,对我们投的每个企业,我们都投入感情。首先在态度上就要投入你的感情,而不是说我冷冰冰投了一笔钱,然后等着它是成还是败了,好像跟你这个投资人没关系,你很冷酷的那种心态,我觉得这个肯定成不了。张媛:你和企业的创始人之间的关系呢?肖冰:就是很深的关系。企业不成功,中间有波动的时候,我是失眠的,我恨不得把自己的个人所有的,钱也好,或者时间也好,全部扑到那个上面,一定让它成,它不成我是特别难受的。当然我们因为后来做得比较大了,做了一些产业生态的建设,不断打造自己的平台和生态,所以那个企业在我们这个里面,能够被达晨整个平台和生态所支持,比另外的一个单打独斗的机构强很多。我们在各个方面都会给它支持,产业上、资本运作上,包括管理上、战略上。张媛: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案例,从小到大把它扶上来,它还有深深的达晨的气质?肖冰:达晨早期的项目可能我参与比较深,我觉得好像在年投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名字可以不说吗?很早期的,估值就是3000万。张媛:现在是个很有名的项目吗?肖冰:现在是一个上百亿市值的公司。我们当时估值就是3000万。张媛:那你现在为什么不说呢?肖冰:现在企业家都是很光鲜的人,早期的困难阶段不太愿意说。实际上我们当时都是非常困难的,可能也发不出工资,甚至一度我们都想把它按3000万卖掉。但是在这个最困难的时候,其实我们给它最大的支持,我觉得是精神上的,当然也有别的方面,包括我们通过银行的渠道,包括我们当时做了一些借款,帮它渡过了那个难关。这个过程中精神层面就是我们要怎么样坚持,企业家精神就是这样的,就像打仗一样的,两军相持的时候,最后赢的那个就是能够坚持最后五分钟那个人。这种精神层面的支持它是没有办法从它的员工身上得到的。今年前8个月,达晨创投交出了17家企业IPO上市的亮眼成绩单,在创投行业内居于第一。从投资时间上看,这些企业大多在年期间投资,大部分属于智能制造领域。民营制造业企业以转型提升价值张媛:你们有17家企业IPO,而且这些行业多是集中在工业制造领域当中的,为什么在这个领域当中今年上半年有集中的爆发?肖冰:我们行业分布比较广泛,今年上半年17家公司有很大一部分是先进制造的公司,也有一些新消费服务的公司。这批上市公司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年左右投资的企业,现在集中开始走向资本市场。过往这几年看到大量的智能制造、先进制造,这方面的公司上市完成了自己的转型升级,就是不断地强化了自己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产品的升级,往高端做。通过智能化的改造,把成本降下来品质提高,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制造业也是“剩者为王”,非常典型的“剩者为王”,制造业这个行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率先实现了和去产能,我回头看能够剩下的企业都是在这里面,率先完成了转型升级,还是很有生命力的。因为整个市场规模还是很大,因为中国的基础还是它们。张媛:接下来5年投资趋势和领域中达晨的判断是怎样的?肖冰:我们看好的领域不是一个两个,在某些领域我们确实比同行做得强,在某些细分行业,我在大的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里面,大的消费行业里面,我们再找细分的赛道,在那个细分赛道里面我们要做深做透,做特别垂直、重度,在这里面建立我们的“护城河”。围绕着我们已经建立的优势不断往外扩往外打,包括我们已经投资成功的企业围绕它们的上下游往外做,这样才能取得超越市场的。我觉得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未来肯定是很多行业,不是某一个行业,某一个行业也没有办法带动,所以我们也特别看重,制造业未来向智能化方向转变的这么一个机会。包括传统行业、传统制造业进一步地改变自己以后,脱胎换骨,我觉得还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并不是说只有移动互联网、TMT(科技媒体和通信),那些很性感的,大家一窝蜂抢所谓的风口。张媛:看到现在IPO在提速,差不多一年有四五百家能够IPO这样的速度,之间的价差会随着IPO的提速而相应变窄,这种情况作为沉浸在一级市场当中的你们,会不会觉得这样的策略受到相应的变化呢?肖冰:这个有利于专业的长期的机构,不利于短期心态投机性的机构,我觉得长远看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的减少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你还要足够高的回报,取决于你的策略的变化,就是你一定要保持一个,一定要赚成长的钱,而不要赚的钱。中国的问题是大量的投资人,过往这么多年都是抱着一个套利的心态去看投资的,不是一个长线投资的心态。提供“标的池”张媛:您如何来看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比方说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已经1.1万多家,这样一个数字非常庞大,在你们当中,新三板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肖冰:新三板我觉得是这样的,是我们投资的标的的选择池子,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原来我们看不到的企业,因为它浮出水面,公开了。所以我们专门有人去挖掘新三板这个数据库,里面有哪些是适合达晨投资的,我们把几个参数设进去,我们会淘,然后主动找过去,这样的话我们发现了一些企业,我们投了一些项目,也是我们原来已经投过的企业重要的融资机会,它们因为挂新三板了,也有很多其他的投资机构找到它们,所以它们后续融资相对估值更高一些,速度更快一些,所以我觉得是很有帮助的,对我们来说。但我并不认为,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因为一个企业上新三板,我们就给它加分,不上新三板就减分。我觉得投资新三板的人也要抱着一级市场长线的心态去投资,你不要抱着一个你投进去第二天,可以卖掉这个公司的心态去投资,那可能就要吃很大的亏。中小企业如何过“3000万利润”关张媛:我们在追踪的过程当中会发现中小企业,似乎有一个3000万的门槛,达到3000万的时候,似乎对它来说成长是一个瓶颈,突破这个规模也很难,如果到达这个门槛之后,要等IPO再要排队,其实维持下来也很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肖冰:这个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中国的企业早期的时候,往往都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个人英雄主义,把企业带到2000万、3000万利润是可以的,这个企业不需要管理,不需要团队。这个老板很牛,一个牛人出现,搞定几个客户,自己又做点小研发,带着一帮人就把它干起来,干到2000万、3000万可以,大量的公司到这个阶段是可以的,然后就止步了。为什么?你再做大需要团队建设,需要管理能力,需要系统化的思路,需要建系统,建体系,这企业能不能从这里面再升华一部分,这就是比较少的一部分企业能够出来,大量的企业止步于此,因为这些企业不能够改变自己,企业首先要战胜自己,要改变自己,它不要把自己还陷于个人英雄主义那么一个状态。核心是能不能变成一个组织,变成一个体系,变成一个团队。张媛:所以核心是从一个小老板到一个企业家,可持续发展跨越的过程。我相信您看过很多案例,您认为在这个规模上的老板应该如何,实现这样一个跨越?他需要进行哪些层面的突破?肖冰:首先在利益格局上,自己要更大度一些,就是更多分享机制,特别是现在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你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肯定干不过来,所以要分享,要有合伙人,就是要建立一个合伙人团队,要把自己的,就是不让公司就你一个老板,别人都是打工的,这肯定不行,这是最主要的,你这个才能做大。第一步要有这个才能做大,另外就是老板一定要相信,你不是万能的,你一定要忍住。一个企业家很多事情忍住不做,让你的团队的人去做,让他们适当交一点学费,这样企业才能做大,你不要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什么事情都扑到第一线去,那个企业肯定做不大。《【干货】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 精选五导视核心还是坚持 我们独立判断独立决策所以就没有竞争对手从全球视野看到了一些机会我们也在中国找到了这样的企业这是让我们觉得可以每天跳着舞步去上班的行业嘉宾《首席评论》专访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总裁肖冰文字实录处在初创期和早期阶段的企业,常常面临一道难题,由于具有一定经营风险,获得银行贷款不易,也难以通过股票和市场获得融资。而创投基金以其高风险偏好的投资属性,恰好与之相匹配,投资的同时,也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地运作并整合资源。清科研究中心一份最新的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创业共发生1873起投资案例,涉及投资额超过700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从投资退出获利的角度来看,上半年,创投市场共发生228笔通过IPO方式退出的案例。报告称,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方式退出,账面金额最多的是达晨创投,账面金额近百亿,上市企业数也最多。达晨创投是我国第一批按市场化运作设立的本土创投机构,成立18年来,达晨创投共管理18期基金,管理基金总规模200亿元。投资企业417家,成功退出106家,其中70家企业上市,36家企业通过企业并购或回购退出。坚持价值投资 “剩者为王”张媛:2002年的时候离开港中旅加入到达晨,那个时候达晨还在创业期,没人没经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到现在,你们整个资金的规模200多亿,一路发展下来,达晨做到行业这个位置,您认为达晨的基因是什么?肖冰:我觉得核心还是坚持两个字,就是我们长期坚持住了事后证明是正确的事情,我们一直坚信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中国的创投市场,是有前景有希望的。我们一直坚持以价值投资的心态,长线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企业。在这么长时间的过程中,跟我们一起的同行者、我们的同行,纷纷地改变了他们的方向,而且我们最后就剩下来了。也可以说跟其他的行业没有什么区别,就是“剩者为王”。我记得印象很深刻,2002年的时候一起跟我们在深圳市场上,看项目投项目的那批机构,最后剩下的也就是两三家机构,剩下的这几个现在都是国内的一流机构一线机构。创业投资如何发掘行业“黑马”张媛:你提到说你们比较坚持,但您也说过一句话,你们投得最好的时候,你们其实连竞争对手都没有。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特别早期的时候发现这个行业黑马,但是你怎么知道它一定就是黑马,这个价值发现拼的是什么?肖冰:拼的是你的行业研究能力,就是和你的长期心态,就是很多人去看一些企业的时候,我觉得看得太短线了,往往在市场比较热的时候,或者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公司很好的时候,所有人就去抢那个公司。我觉得大家一致看好的机会就不是机会,我们往往是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行业研究,抱着长线的心态看这个公司,觉得是个很好公司的时候,我们不管别人怎么想,别人看不看好这个公司,我们完全屏蔽掉那些杂音,独立判断独立决策,所以就没有竞争对手。创投机构如何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张媛:在这个过程当中,达晨独特的发现价值,最强的部分、最核心的优势是什么?肖冰:我觉得还是多思考多学习,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其实所有人都可以做,但是我们可能比较早期的时候,就提出一个观点,一定要站在一个国际的视野、全球的眼光,去看这个行业的演变和趋势,但是你在具体找企业的时候、找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接地气,要用本地化的眼光做这个项目。所以当时我提出一个最基本的就是,叫做用外资的眼光看项目,内资的手法做项目、选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投到了一些很好的本地的明星项目,比如说爱尔眼科、蓝色光标这些,也包括尚品宅配这些。就是我们从全球视野看到了一些机会,我们也在中国找到了这样的企业。坚持五到十年的长期投资张媛:你们会因为热钱的流动而受到相应的影响,或者是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吗?肖冰:我们会对我们的投资策略在不同的时期,做一定的微调,但大的方向不会变。我们现在投资想的并不是明年退出的事情,我们想的是五年以后十年以后的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非常从容。对达晨来说今年的IPO足够多了,明年也会有很多。张媛:所以你不会捕捉热点,热点来了后你要拥抱趋势。你不会这样的?肖冰:最近一两年两三年,我们的那些退出的案例都是在5到10年以前投资的,所以也不要太在意眼前的这种所谓的竞争,大家的这种价格的泡沫化。如果作为一个企业,它盲目把自己的估值提得很高,这种情况下我们肯定是会退出竞争。我宁愿不投,宁愿放慢投资的节奏,也不会盲目地跟别人因为价格抢一个项目,这不是达晨的风格,达晨历史上从来没有跟同行抢项目的情况出现。创投基金在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壮大,并登陆资本市场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机构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在中小板上市的794家企业中,有创投背景的共计365家。在的570家企业中,有创投背景的354家。创投基金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创投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张媛:早期你加入达晨的时候,那个时候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行业,在中国属于刚刚兴起的阶段,非常不成熟,即便到现在也是属于初级阶段,所以您认为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是什么?肖冰: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天生就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因为我们的投资百分之百投在实体经济,特别是投在创新型的行业里面,我们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理论上不会投传统行业,要不就是特别创新的行业,要不就是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的机会。中国的金融机构、整个金融体系还是以传统金融为主的结构,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在里面占的比重还是非常小的。我们看到全社会的融资额每年可能是几十万亿,而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每年投出去的钱,肯定不到一万亿。所以我们看到现在上市的公司,今年上市的公司,我看它们统计,一半以上是有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支持的。这就说明我们是真的起到了一个主要的推动作用,我们真正是推动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每一分钱都投在实体经济里面。创投如何做好投后管理张媛:说到私募的基金,它们都被称为有温度的资本,这5年10年期间你们会为你们的被投企业,提供哪些有温度的投后服务呢?肖冰:其实你做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最后赢的那个人,他肯定是对他的事业是投入感情的,他不是把它作为一个职业来做的。刚才你问我们是不是有温度的,对我们投的每个企业,我们都投入感情。首先在态度上就要投入你的感情,而不是说我冷冰冰投了一笔钱,然后等着它是成还是败了,好像跟你这个投资人没关系,你很冷酷的那种心态,我觉得这个肯定成不了。张媛:你和企业的创始人之间的关系呢?肖冰:就是很深的关系。企业不成功,中间有波动的时候,我是失眠的,我恨不得把自己的个人所有的,钱也好,或者时间也好,全部扑到那个上面,一定让它成,它不成我是特别难受的。当然我们因为后来做得比较大了,做了一些产业生态的建设,不断打造自己的平台和生态,所以那个企业在我们这个里面,能够被达晨整个平台和生态所支持,比另外的一个单打独斗的机构强很多。我们在各个方面都会给它支持,产业上、资本运作上,包括管理上、战略上。张媛: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案例,从小到大把它扶上来,它还有深深的达晨的气质?肖冰:达晨早期的项目可能我参与比较深,我觉得好像在年投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名字可以不说吗?很早期的,估值就是3000万。张媛:现在是个很有名的项目吗?肖冰:现在是一个上百亿市值的公司。我们当时估值就是3000万。张媛:那你现在为什么不说呢?肖冰:现在企业家都是很光鲜的人,早期的困难阶段不太愿意说。实际上我们当时都是非常困难的,可能也发不出工资,甚至一度我们都想把它按3000万卖掉。但是在这个最困难的时候,其实我们给它最大的支持,我觉得是精神上的,当然也有别的方面,包括我们通过银行的渠道,包括我们当时做了一些借款,帮它渡过了那个难关。这个过程中精神层面就是我们要怎么样坚持,企业家精神就是这样的,就像打仗一样的,两军相持的时候,最后赢的那个就是能够坚持最后五分钟那个人。这种精神层面的支持它是没有办法从它的员工身上得到的。今年前8个月,达晨创投交出了17家企业IPO上市的亮眼成绩单,在创投行业内居于第一。从投资时间上看,这些企业大多在年期间投资,大部分属于智能制造领域。民营制造业企业以转型提升价值张媛:你们有17家企业IPO,而且这些行业多是集中在工业制造领域当中的,为什么在这个领域当中今年上半年有集中的爆发?肖冰:我们行业分布比较广泛,今年上半年17家公司有很大一部分是先进制造的公司,也有一些新消费服务的公司。这批上市公司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年左右投资的企业,现在集中开始走向资本市场。过往这几年看到大量的智能制造、先进制造,这方面的公司上市完成了自己的转型升级,就是不断地强化了自己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产品的升级,往高端做。通过智能化的改造,把成本降下来品质提高,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制造业也是“剩者为王”,非常典型的“剩者为王”,制造业这个行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率先实现了降杠杆和去产能,我回头看能够剩下的企业都是在这里面,率先完成了转型升级,还是很有生命力的。因为整个市场规模还是很大,因为中国的基础还是它们。张媛:接下来5年投资趋势和领域中达晨的判断是怎样的?肖冰:我们看好的领域不是一个两个,在某些领域我们确实比同行做得强,在某些细分行业,我在大的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里面,大的消费行业里面,我们再找细分的赛道,在那个细分赛道里面我们要做深做透,做特别垂直、重度,在这里面建立我们的“护城河”。围绕着我们已经建立的优势不断往外扩往外打,包括我们已经投资成功的企业围绕它们的上下游往外做,这样才能取得超越市场的收益率。我觉得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未来肯定是很多行业,不是某一个行业,某一个行业也没有办法带动,所以我们也特别看重,制造业未来向智能化方向转变的这么一个机会。包括传统行业、传统制造业进一步地改变自己以后,脱胎换骨,我觉得还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并不是说只有移动互联网、TMT(科技媒体和通信),那些很性感的,大家一窝蜂抢所谓的风口。张媛:看到现在IPO在提速,差不多一年有四五百家能够IPO这样的速度,一二级市场之间的价差会随着IPO的提速而相应变窄,这种情况作为沉浸在一级市场当中的你们,会不会觉得这样的策略受到相应的变化呢?肖冰:这个有利于专业的长期的机构,不利于短期心态投机性的机构,我觉得长远看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一二级市场差价的减少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你还要足够高的回报,取决于你的策略的变化,就是你一定要保持一个,一定要赚成长的钱,而不要赚套利的钱。中国的问题是大量的投资人,过往这么多年都是抱着一个套利的心态去看投资的,不是一个长线投资的心态。新三板提供“标的池”张媛:您如何来看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比方说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已经1.1万多家,这样一个数字非常庞大,在你们投资的配置当中,新三板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肖冰:新三板我觉得是这样的,是我们投资的标的的选择池子,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原来我们看不到的企业,因为它浮出水面,公开了。所以我们专门有人去挖掘新三板这个数据库,里面有哪些是适合达晨投资的,我们把几个参数设进去,我们会淘,然后主动找过去,这样的话我们发现了一些企业,我们投了一些项目,也是我们原来已经投过的企业重要的融资机会,它们因为挂新三板了,也有很多其他的投资机构找到它们,所以它们后续融资相对估值更高一些,速度更快一些,所以我觉得是很有帮助的,对我们来说。但我并不认为,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因为一个企业上新三板,我们就给它加分,不上新三板就减分。我觉得投资新三板的人也要抱着一级市场长线的心态去投资,你不要抱着一个你投进去第二天,可以卖掉这个公司的心态去投资,那可能就要吃很大的亏。中小企业如何过“3000万利润”关张媛:我们在追踪的过程当中会发现中小企业,似乎有一个3000万的门槛,达到3000万的时候,似乎对它来说成长是一个瓶颈,突破这个规模也很难,如果到达这个门槛之后,要等IPO再要排队,其实维持下来也很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肖冰:这个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中国的企业早期的时候,往往都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个人英雄主义,把企业带到2000万、3000万利润是可以的,这个企业不需要管理,不需要团队。这个老板很牛,一个牛人出现,搞定几个客户,自己又做点小研发,带着一帮人就把它干起来,干到2000万、3000万可以,大量的公司到这个阶段是可以的,然后就止步了。为什么?你再做大需要团队建设,需要管理能力,需要系统化的思路,需要建系统,建体系,这企业能不能从这里面再升华一部分,这就是比较少的一部分企业能够出来,大量的企业止步于此,因为这些企业不能够改变自己,企业首先要战胜自己,要改变自己,它不要把自己还陷于个人英雄主义那么一个状态。核心是能不能变成一个组织,变成一个体系,变成一个团队。张媛:所以核心是从一个小老板到一个企业家,可持续发展跨越的过程。我相信您看过很多案例,您认为在这个规模上的老板应该如何,实现这样一个跨越?他需要进行哪些层面的突破?肖冰:首先在利益格局上,自己要更大度一些,就是更多分享机制,特别是现在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你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肯定干不过来,所以要分享,要有合伙人,就是要建立一个合伙人团队,要把自己的股权合理分配,就是不让公司就你一个老板,别人都是打工的,这肯定不行,这是最主要的,你这个才能做大。第一步要有这个才能做大,另外就是老板一定要相信,你不是万能的,你一定要忍住。一个企业家很多事情忍住不做,让你的团队的人去做,让他们适当交一点学费,这样企业才能做大,你不要什么事情都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什么事情都扑到第一线去,那个企业肯定做不大。《【干货】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什么叫“自己玩死自己”》 精选六钛媒体注:4月20日,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腾讯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正积极寻求转型突破。同时“互联网+”进程由浅入深,互联网与制造业的结合产生新的模式,融合创新的进程也进一步加快,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痛点。在下午进行的云计算分上,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神志雄,三一集团高级副总裁、树根互联CEO贺东东,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TO陈川,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胡朝晖女士,围绕“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制造行业展开深度交流,重新发现中国制造。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作为特邀主持人,与四位嘉宾展开讨论。以下为嘉宾对话内容:刘湘明: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作为制造大省广东省,现在也在加大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广东省在现在的产融结合工作进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阻碍?神志雄:广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在这28年中工业制造行业,电子信息行业都在全球排第一位。同时广东省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资源消耗,人力成本比较低,在几年前又提出珠三角的腾龙换鸟政策,我们要把广东地区的企业往外转,从珠三角到东西北进行产业园的建设。在制造业的转型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按照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的信息化指数来看,广东省评价是49.4%,是处在江苏和浙江之后的第三位,按照评价体系应该说工业是从2.0向3.0过度,因为超过60%就是工业3.0了。刘湘明:满分是多少?神志雄:就是工业4.0,但这说明广东省占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我们都知道大企业它有转型的能力,那大量的中小企业怎么办呢?这也是我们现在比较难的。第一这些传统的中小企业跟互联网企业结合的意愿不是很高。第二受到经济下调,包括先进国家的再制造和印度、东南亚、非洲这些发展中国家,他们低成本地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的提升。双重的压力下,他们也不太愿意投太多的资金,向智能制造方面转型。因为这毕竟是一个风险比较高,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的工作,这是其中的一个难点。第三就是整个服务的中小企业的平台,目前还是比较初期。在制造环节的某些领域上可能还有一些能力,但是协同制造,网络的协同设计,工艺,智能服务这些全产业链的支撑不是很多。第四就是核心技术的问题。广东省尤其在芯片,智能芯片方面的制造能力比较弱,90%的通信芯片,85%的智能制造,机器人的系统,还有超过60%的传感器,都是需要大量的进口,而且整个控制系统占到成本的40%。所以广东省制造业很多,但是实际上企业的利润不是很高。刘湘明:中国制造业的确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浙江省现在十万企业上云,广东省有没有类似的目标?神志雄:广东省也是有的,而且我们多年来一直都积极推进,一个就是按照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的要求,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的试点达到了1176家,其中通过国家验收的有144家,也算是占了国内的五分之一,数量还是很大,但是比起广东省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个数量还是比较少。我们在一些产业聚集地尤其像广东省比如像五金生产,家具,中山的服装,休闲服装这些产业聚集地来推进他们融合,能带动更多的企业利用智能制造,云计算这些技术。刘湘明:三一重工是中国制造领域智能化应用、应用非常深入的企业,在互联网和GPS位置定位不普及的时候三一重工就开始做这个事情,完全是凭着商业的知觉。请贺总跟我们讲一讲三一重工在整个制造智能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这可能是台下很多制造业的嘉宾都关心的问题。贺东东:三一是从一个山沟沟里面两万块钱起家能做到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我们在全球去跟这些巨头面对面竞争,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举措,我们在2007年的时候就决定要把设备连接起来要采集它的数据,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能够了解你的机器,能够辅助你做研发,能了解你的客户他是怎么使用这个机器的,而且我们工程机器是卖到全球,全世界,能够做到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急救智能化的服务,有这么一个需求去做。但是回过头来讲主要的困难在哪里呢?第一,举个例子就像我们当时想喝水,但是没办法,我们得自己建自来水厂,铺管道,我得有底层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于是2009年开始成立两个子公司,专门做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像华为的手机芯片,从自来水长来讲这个管道就是软件,所以基本上全部自己做的。第二,我们一共投15个亿在这个上面,这个难度在什么地方?第一你投的资源太大,花的时间特别长,战线拉的非常长。回过头来讲,三一还算一个比较有实力的企业。传统企业最大的痛就是在传统的IT的解决方案下面它花的钱太多,需要的时间太多,需要的团队成员太多,所以它是一个不可以持续发展,不能够普惠,普及到所有制造业里面的。这个挑战是针对我们所有的制造企业的。第三,我们跟腾讯合作打造根云平台。但这些能力它都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你只不过搭起来了一个好用的IT的平台,一个IT的能力而已,真正的重心在于怎么理解我的产品,怎么服务好我的客户,怎么通过对行业的综合理解做好我产业的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用云的方式把这个能力全部建好,也就是说把自来水长修好,管子铺到制造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门口,你想喝水开开水龙头就可以了,这样就能集中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整个中国制造业就会有很高的提升。刘湘明:人民日报现在在打造一套中央厨房的概念,就是面向未来的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您觉得这套体系有着什么样的优势和前景,会给未来媒体带来什么样的变革?这样的体系对制造业的发展会不会有一些启示?陈川:首先媒体行业从转型面临的挑战来讲,实际上可能跟传统制造业是非常相似的。我们既有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技术和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冲击。另外一方面在重复的低端的产能,这方面基本上跟传统制造业局面是很相似的。媒体行业在过去的几年已经在大力向互联网转型发展了很多新媒体,包括在网端,各个方面的端口和通道的建设。但是我们看到,实际上媒体行业在优质的内容产能,生产的效率,传播的效率包括我们的用户连接以及在面向互联网化的冲击下,我们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这方面一些能力的创新和重构实际上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痛点。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这个名字叫的特别响,实际上我们自己内部是把它叫做全媒体的平台,因为中央厨房从字面意义上去想,它更多的是如何去解决媒体在内部跨版块的内容生产上的资源共享,以及跨端口的分发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媒体的融合转型来讲,它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媒体在面对互联网冲击下,整体的传播影响力的提升,以及盈利模式的重构这方面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看法我们在整体的设计当中,实际上是在围绕从媒体的内容产业来讲,它的内容的生产到内容的传播,到我们的运营和经营,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的技术能力的打造。那么在这个技术能力打造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在不断的探索,我们的业务流程创新和机制,是在用我们业务和技术的一个互相促进的推动的方式。最终沉淀下来变成我们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这样的一套技术体系。我们在整个建设过程当中参考了很多制造业经验,我们不仅仅前期研究很多的媒体和互联网公司如何在做。我们实际上也参考和学习很多制造业的理念。比如说在分散式的生产领域,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媒体的内容生产实际上已经不再像原来一样,只写出一篇稿子就可以搞定,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有很多完全不同的技术的形态呈现出来,这样的内容产品实际上也在不断的演化,这就带来我们在做内容生产的时候有非常强的专业分工的需求,虽然说我们在内容生产部像在制造业里边是去追求非常精细化的流程的自动化,但是这样的需求会让我们有需要利用这种从工具和协作上能够支撑我们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资源去快速协作,去生产内容的能力。从业务上来讲,我们也看到过去媒体内容生产的专业人士是锁定在一个一个小的频道、版块里面,这个方式实际上**阻碍了现在媒体内容生产的效率,我们通过工具和人,基于云的方式将这种分散式的快速协作结合,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把这些能力释放出来,在任何一个媒体人有了想法的时候,可以快速结合后端的专业能力,能够去把生产的能力解决,我们用这样的能力、用类似这种众筹的方式来获取我们内容生产的素材和资料,同时我们在用类似的方式、以这种生产任务的方式做我们内容生产的这种专业化人员的资源调度和分发。我们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探索它的应用,包括从互联网各个渠道掌握事件的信息,快速给出全面的事件分析,以及能够及时掌握我们生产的内容的传播情况,以及用户的反馈。这样实际上从制造业来看是一个类似快速的一个动态的产品规划设计。同时我们跟用户端的连接,获取用户的数据以及通过人工智能的这些算法来做智能推荐,来做智能分发的能力。包括我们现在也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提供更好的这种媒体的这种交互的能力。从云的角度看,我们会把刚才提到的这些能力都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把它打包成云服务,放在云上面提供给我们合作的媒体和机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让他们能够快速具备在这方面所需要的能力,让他们专注于核心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等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同时我们通过这样云服务的连接,也把大家连接到我们的一个平台上,来构建起了一个内容加渠道的整体的生态体系。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在不断的跨界去借鉴各种各样理念,然后把它融到我们不断迭代和演化的中央厨房的体系中来。我们的理念对制造业有什么启发,我觉得这是一个完全互相启发的过程,我们在不断做这样的探索,而且我们也非常期待,我们这样的一种生态体系完全可以跨出媒体这个行业,可以跟传统领域有更多的合作,来构建一个更好的传播生态。刘湘明:今天我们在讲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长安汽车已经迈出了非常大的步伐,我看到的资料是说已经掌握了智能互联智能交互和智能驾驶,所以今天想跟您交流的问题就是长安汽车当初要走智能汽车这个方向是怎么考虑的?当时做了哪些策划和研究?胡朝晖:汽车行业是受整个互联网产业冲击非常大的一个产业。当初在思考做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的时候是很多年以前,主要是基于这么三个原因:第一当时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发展很快,我们看到这个趋势,当然现在人工智能又发展非常快,所以这个技术已经成熟。第二我们看到行业的变化,比如说智能手机以后下一个我们感觉可能就是智能汽车,为什么呢?就中国市场来说每一年我们的销售,去年是2800万辆,包括昨天我从上海车展赶过来,我见了IBM的副总裁,他告诉我全球汽车行业的老大昨天都到中国来了,所以这里面就可以看出汽车肯定是我们未来又一个很大的一个移动平台。第三我们长安汽车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不管是产值收入各个方面,已经突破了一百万辆,去年整体销售收入这一块自主品牌占的比例也是非常大。我们觉得就是客户消费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车,更需要的是一种安全的、方便的、愉悦的出行服务,这为我们整个车厂下步的发展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所以我们在2015年做了几天的闭门会议,确定了一个654的智能化发展思路,那就是:我们要掌握六大核心能力,构建五个平台,通过四条路径来实现我们从单一的,单车的控制到我们的无人驾驶。我们做了很多的深入研究,我们的无人驾驶在结构化道路上面迈出了比较坚实的一步,特别是4月7号在北京发布了我们未来的设计理念,我们提出了叫生命动感,智社双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这几年大量投入智能化的想法。刘湘明:胡女士刚才谈到了上海车展可以分享一下,中国是现在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我看到的数据是在2016年全球大概卖了八十几万辆电动车,大家可以猜一下在中国市场卖了多少万辆?卖到了五十几万车辆,已经超过了全球市场的一半,在之前几年还是占到了百分之二十几,中国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是让所有人感到震惊的事情。智能化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今天我们在谈制造业的升级,其实最难的事情我觉得是在改变整个原来的游戏规则,其实包括三一重工原来卖的是一个挖掘机,但其实一旦把它连上网就变成智能设备,汽车也是一样,汽车这里面软件的成分,电子元器件的成分越来越高,现在慢慢变成一个叫做跑在路上的智能手机或者智能设备,这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大条件,就是长安汽车在整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胡朝晖:这个的问题我们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首先我以前是做硬件的,汽车就是一个硬件,现在我要做软硬一体化,而且软件可能占更多的比例,搞IT的人都知道软件解决一切,变成软硬一体,我们是提供出行服务,整体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遇到的挑战很大。从内部来说我们的组织,我们的机制,我们的人员,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文化实际上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推进智能化我们成立了一个智能中心,我们在美国在全球各地都建立了创新中心和软件园,来支撑我们未来软硬一体化的发展,而且我们也建立了相应的平台在推荐我们生态圈的建设,在推行我们出行服务,比如说我们建立了我们的租赁公司等等,为整个转型做准备。同时由于智能汽车所需要的技术特别多,除了大家谈到的云计算,大数据,还有我们看到的语音,还有传感器,人工智能等等需要的技术特别多,特别繁杂,所以说我们也是和很多的企业展开了合作,包括前不久黄总也到我们哪儿去,包括腾讯,还有科大迅飞很多企业我们都签订了战略协议,在补充我们在能力上面的不足,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所以我们各自发挥优势去推进整个智能化的发展。还有一些难题比如说我们的政策,因为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国家没有相关的政策,也没有相关的标准,我们也正在积极推进这些标准规定的制定。更多的是消费者,我们消费者要适应这些高科技黑科技的应用,最近新出的一款CX95就率先提出来我们对客户要使用的实时在线地图,包括一键的救援,包括远程诊断,我们实现终生的免流量,这样让广大的客户就习惯于通过互联网,通过我们新的这种互联,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室战争套路卡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