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 电影电影 革命成功必须要哪些条件

> 作者:魏知超,以下是我那年看完《让子弹飞》之后写的一篇杂谈,里面提到的其实就是影片中的隐藏情节以及那个神秘兮兮的结局。《让子弹飞》观影流水账及结局歪解到现在为止看了三遍《让子弹飞》,每看完一遍对它的印象都比上一遍好了很多。第一遍结束时觉得很多桥段 high 过了头,还有很多情节逻辑串不起来。觉得它放在今年的国产片里当然算是很好的,但放在姜文的片子里只能排最末,勉强打个 75 分。第二遍结束时,多数情节逻辑都给理顺了,觉得能打 80 分。然后再配合各路牛人的解析,觉得这片子真他妈的好&&这就是姜文那句&你给我翻译翻译,什么他妈的是他妈的惊喜&的真谛吧,看来惊喜的确是需要&翻译&的。然后这时再看到郭志坚的评论出台,我就觉得这片子可以打满分了。这真是很奇特的观影体验。只是第二遍结束时,有些觉得不对劲的桥段显得更加不对劲了,看完第三遍,对这些桥段算是有了点新的理解。尤其是结尾那一段,我不敢保证这一定是个新解,但一定是个歪解无疑。现在看第四遍,边看边记个流水账,想直接看结局歪解的话请跳到 18。1.葡萄酒 冯小刚说,所有对他电影的批评里,只有姜文的一番话是一语道破实质的&&姜文说:&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你拍的东西是葡萄,很新鲜的葡萄,甚至还挂着霜,但你没有把它酿成酒,开始时是葡萄,到了还是葡萄。&于是,冯小刚就这样捧着一杯葡萄酒登场了。姜文真坏啊。2.久石让 (玩笑)这一幕的音乐响起来时大家一定都很震精。有人说是久石让太贵了,请来一次得掰成两次用。我觉得不是。我觉得是姜文请久石让来,压根就不是给《太阳照常升起》写了那些音乐,那些音乐,根本就是&姜文の音乐&和&周韵の音乐&。它们不是《太阳》的配乐,而是姜文和周韵之歌。以后只要姜文和周韵在银幕上进入某个固定的情景,这些音乐就会响起来。比如这段音乐,上回是姜文在山里打鸟时响起来的,这回是在山里打马时响起来的。3.马车这辆马车也忒魔幻了。虽然(骡)马拉火车历史上真的有过,不过印象中没有蒸汽和马同时用的品种吧?而这一辆马拉火车登场时有汽笛声,所以貌似它是蒸汽机驱动的(也的确是在冒蒸汽)。那前面的白马又是干嘛的呢?如果说蒸汽动力不够得靠马力来补,那么总也得有个马车夫在前面大致指挥一下马的动向吧?不怕马儿跑偏了吗?所以这片子一上来就是个魔幻片,跟《太阳照常升起》是一个路子,而且也都是到了电影的最后一段,把魔幻的氛围推高到极致。见 18。4.鹅城城门前居然是水滩?继续魔幻。鹅城的风俗也很怪异。比如流行女人把脸抹白了打鼓&&据我师妹说,把脸抹白其实是模仿艺妓的造型。所以这也是姜文无处不在的日本情结的一处体现。介错、武士刀、黛玉晴雯子,《鬼子来了》,姜一朗、姜次郎&&姜文对日本的感情真复杂。另一个奇怪的风俗是男人不喜欢穿上衣&&据@wq2504 的分析,不穿上衣的寓意是&衣无所有&。5.老二这句台词是老二嘴里冒出来的。老二男女通吃的。所以在后面的 3p 里,他上的应该不是老三。6.武举人&这哪儿是打我的屁股啊,这明明是打您的脸。&这是除&大哥你是了解我的&之外最好笑的一句台词了。7.黄四郎黄四郎是 gay 无疑。所以胡万这种油头粉面却要身手没身手要脑子脑子也不太灵光的货色才能当上黄家管家。胡万身份一半是奴才走狗,一半是男宠。黄四郎后来这句&你知不知道我多么的想他(胡万)?&一半真,一半假。周润发诠释得真到位。8.相声这段碉楼对话太像相声了,有点过了。9.夫人马邦德的真实身份似乎只是个写戏本的,靠青楼女子(夫人)资助的钱买官。不过马邦德死前告诉过张麻子:&我树上的屁股的兜里有五张委任状&&&。五张啊!难道这夫人有钱到能帮马邦德买六张委任状(加上已经用过的康城那张)?这加起来,可就是一百二十万啊。有这笔钱,夫人完全可以过一生富足的生活了。何苦投资给一个&写戏本的&?这投资忒不可靠啊。况且,青楼女子竟能有如此积蓄?除非她是小凤仙级别的青楼女子。所以那另外五张委任状,应该不会是由夫人投资的。夫人根本不知道另外五张委任状的事。所以,我觉得更有可能的是,夫人其实是被马邦德这个职业骗子给骗了。马邦德自己其实完全有资本做买官的买卖,而且实际上他也干过很多回,经验丰富且挣过不少钱。这回大概是机缘巧合碰上了夫人这位冤大头,就假装是个写戏本的,骗夫人给自己投资买官,愣是省下一笔成本。待这笔买卖做成,就一脚踢开夫人,拿出下一张委任状走马上任。马邦德真正的夫人,应该就是那位山西夫人(苗圃演的那位)才对,那位山西夫人和八岁的儿子,才是马邦德犯罪团伙真正的合伙人。他们恐怕是帮马邦德保管钱财的后援。夫人死的时候,马邦德哭是半真半假。改天一到葬礼上其实就不咋难过了。后来听到山西夫人的死讯,马邦德哭是三分假,七分真。七分真是因为那位夫人才是比刘嘉玲这位夫人更亲的人;三分假是因为,他惦记着的应该还是夫人那里存着的钱财,不然怎么听到死讯后,第一反应居然不是问夫人的尸体在哪而是架着马车&&载满银子的&&往山西赶呢?在山西老家,马邦德一伙说不定是比黄四郎还有钱的&北国一霸&。区别只在黄四郎玩的是贩卖人口、倒卖烟土的黑社会勾当,而马邦德玩的是智力活。10.击鼓帝被高度怀疑露了点的大胸妹她老公,是个打鼓专业户。自己老婆被那啥后是他击鼓鸣冤的。胡万审六爷时,也是他敲的鼓。11.麻匪 12.山西夫人山西夫人和八岁儿子大概本来就是按计划来找马邦德要这次买官赚的钱的,按照前面的猜测,他们要么是马邦德的后援,负责定期取走财物保管,要么就真的是马邦德的债主(我觉得更像前者)。他们可能先去了康城,之后才找到鹅城来接上了头,得知情况微妙,本来要走,却被张麻子堵住,于是灵机一动说是来要钱的(其实也没骗人)。不想张麻子不在于钱财也不在乎这位夫人的真假,直接把钻石转送,让他们意外捞了一笔。13.嬲人肉 Bicycle,这个体位显然是某些欧美动作爱情片和稍重口味日本动作爱情片里经常出现的某种(嬲)体位的变体和升华。据前所述,老二是男女通吃,但貌似跟老三没有奸情。所以这段纯情的 3p 关系大家就不要多想了,体位是变体,关系是正常位。比体位更重要的是,这里我要揭示片尾&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这句很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台词的涵义。据大旗虎皮一篇牛贴()里的解析,&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这句台词似乎能隐喻到后来我 * 党在上海的革 ** 命活动,很让人叹为观止。在我看来,这句台词的意思很简单,它是呼应这段 3p 情节时的一段台词的:老二画了自行车的图给花姐看。花姐问:&这就能骑?&老二答道:&嗯,我们在上海骑过。&花姐追问:&你们去过上海?&这时老三抢答:&(是)浦东。&根据那篇牛贴的考证,这个故事发生时的 1920 年,上海是上海,而浦东还是隶属于江苏的,所以上海和浦东在那时的确不是同一个地方。所以,片尾&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就很简单了:无非就是老二老三以前的确一起去过上海那一带,但对于他们去的到底是上海还是浦东两个人一直有争议。最后老三替死掉的老二娶了花姐。花姐这时再问,到底是去上海还是浦东。老三回答,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其实指的就是你嫁我和嫁老二都是一样的,我既是老三(浦东)也是老二(上海)。我一个当两个使,对你两倍好,两倍体贴,最重要的是&&嫁了我一个,等于照样玩 3p!所以&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在我看来跟国事无关,只跟房事有关。14.惊喜太霸气了!!揶揄黄四郎是 gay 呢。霸气!!!!15.屁股&我还有两档子事儿骗过你&。哪两档呢?是否就是两位夫人这两档子事?16.革命第一遍看片子时是看到这里觉得片子的情节逻辑有点接不上了。在此之前是张麻子和黄四郎斗智斗狠,是很有技术含量的活。结果临到最后一击,却变成了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暴力革命,如果最后总归是要用暴力革命来解决问题,那前面那些技术活不就白费吗?第二遍看时才理顺了一点。张麻子无疑需要一个有力的借口&&黄四郎指使假麻子杀县官&&来指控黄四郎,但在剿匪之前,张麻子其实根本不知道假麻子和杀县官的事,最后找到这个借口,完全是瞎猫撞上死耗子。在剿匪之前,张麻子的计划可能是:他知道黄四郎一定会在路上伏击自己,因此先派老二在路上接应,希望到时候将黄四郎的人活捉,借口黄四郎意图刺杀自己而回城端掉黄四郎。只是没想到真有个假麻子,老二遇难,却意外得了假麻子杀县官的借口。只是,这个借口根本只是张麻子一面之词,并非确凿证据。早知局面到此地步,要炮制这样的证据,机会多得是,如果要用这一招,早就可以用了。比如用胡万的尸体做借口,何必费此周折?革命这一段,虽在剧情逻辑上好像需要转几个弯才能理顺,但是从意图上来说,安排这样的剧情意图不难理解&&在中国闹革命,够狠,没用,够智慧,没用,编些口号煽风点火,有用。口号可以没什么逻辑,琅琅上口,有气势,就好。中国老百姓就吃这一套。17.替身但是,老百姓也只是&貌似&吃这一套。跟着张麻子闹革命的,最后只有一群鹅而已,老百姓是&谁赢他们帮谁&,所以张麻子还有后招&&让替身代黄四郎而死,用了这招,影片才回到影片逻辑&&斗智斗狠&&的正轨上,却踩进了道德雷区&&替身罪不至死,这不是草菅人命吗?这就是草菅人命!杀替身这件事,在革命者那里也许是个道德两难的困境,而在一个复仇者眼里,却没有任何道德障碍。片中张麻子阵营之外的小人物的死,都是不被同情的。除了替身,还有凉粉店老板,还有若干别的路人甲乙丙丁。麻匪分钱,扮演老天爷,这叫革命意识的萌芽,他们也许是未来新一波革 ** 命中的革命接班人。只是眼下他们只是快意恩仇的土匪,顶多可以叫做&枭雄&吧。他们没有英雄或革命者的道德。喊口号真是煽动革命?为老百姓谋利益?其实这无非只是复仇中的一步棋而已。&对同志要有如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要有如冬天般无情&。张麻子一面是兄长,是侠客,一面是侩子手,这就是麻匪的人格分裂。18.死亡影片的结尾一段非常诡异。歪解一下。目睹黄四郎自裁之后,张麻子抬头望天:&老六、老二、师爷、夫人,你们看到了吗?&蒙太奇转向空中的鹰。张麻子望着天上的鹰。若有所思或茫然。然后低头,继续若有所思或茫然。张麻子看鹰之后的表情是不是就有点诡异?可以理解成他若有所思,但也可以理解成他很茫然,好像不知道怎么会出现这里。像不像《盗梦空间》里那种在梦的中途出现的感觉?你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除了做梦,还有什么情况下会有这种感觉?然后,他忽然听到&长亭外,古道边&,回头,当初师爷的马拉火车驶来,画外音:&老三,去上海还是浦东?去浦东还是上海?&老三:&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为什么老三和花姐的对话,不是从火车传来,而根本就是画外音?更诡异的是,这辆马拉火车跟当初师爷坐的,根本就是同一辆,所有的细节包括白马的数量和样式全部一样。(开场)(终场)甚至天上的鹰也是同一只:(开场)(终场)看起来,张麻子根本就不是在体验一段新的经历,而是在体验一段已经有过的经历。然后,最诡异的来了。终场的这辆火车车尾,竟然站着师爷!&&(听说这个背影是周润发演的,所以这是一个打扮成汤师爷的黄四郎,那就更诡异了。)而且,师爷穿的正是开场坐火车时那一身白褂子!&&张麻子看到这个身影后表情是这样的&&之后,他才随火车去了。就在这不久前,张麻子还要黄四郎带话给老汤,说自己骗了他,结果一转眼,自己就亲眼见到他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话已经不用带了,张麻子自己已经来到跟老汤一样的地方了。所以一般理解,这一段是说张麻子来到城外,遇见老三他们坐的火车,于是紧随而去。而我的歪解是,这里张麻子其实已经死了!这一幕根本就是他在另一个世界或者在弥留之际看到的一场幻象。那么张麻子是怎么死的呢?其实片中有暗示:张麻子剿匪回城之后,黄四郎和他手下的画外音是这样的&&&那就请官兵来剿匪。&&我早就派胡百过去了,三天之后郭旅长的骑兵就到了。&那么张麻子把黄四郎搞定的那一天是哪天呢?从回城那天算起,第四天,正是三天后!也就是说,那天张麻子逼黄四郎自杀后,他和他的兄弟以及鹅城百姓立即就要面对郭旅长的骑兵了。这条线索,在片中没有下文。但是如果结尾这很魔幻的一段如果真是一段死后世界的幻境,那么可以猜测,其实老三他们还没来得及出城,便遇上郭旅长的骑兵,全军覆没,而张麻子自己最后也不能逃过这一劫。影片结尾这一段,其实是麻匪兄弟们的幽魂在另一个世界的重聚,老三、老汤们生前没有完成的美梦,也就只好在这里继续了。文:疯狂钻石 @魏知超你现在的位置:&&&&&&【转】解密《让子弹飞》的神秘暗线——让你搞懂姜文到底想搞什么
【转】解密《让子弹飞》的神秘暗线——让你搞懂姜文到底想搞什么
几条人命换他五代家产,你觉得合适么?
==================================================
问题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920.&
&&&&& 葛优演的马县长,在刚进鹅城不久就说:“不好,我们来晚了,前任县长已经把税预征到90年后了,都到2010年了”。 原著中故事发生在193X年,是姜文特意改到1920年的。&
问题2:黄四郎只是个地主恶霸么? 没那么简单&
&&&&& 黄四郎交给假麻子(胡军)地雷时,说了很多:“北中国我不知道,但这种限量版地雷,整个南国只有两个”;“第一个在辛亥革命时炸了第一响”;“惊天,动地,还泣鬼神”;“1910,made in U.S” 。
&& & 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1910年才生产。 黄四郎不但知道辛亥革命的地雷是什么型号,还拥有唯一一颗双胞胎地雷。 请问,黄四郎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四郎参与了在武昌起义的核心策划,是辛亥革命的老资格革命党!不信?下面还有佐证。
问题3:张麻子只是个土匪么? 当然不是&
&&&&& 电影里很明白的说了, 张牧之,早年追随松坡将军(蔡锷),17岁时即为其麾下手枪队长。是讲武堂出来的(考虑到蔡锷,应为1909年成立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蔡锷在日本死后(1916),张牧之回国,落草。&
蔡锷何人?梁启超高徒,民国开国元勋,护国军神。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后20日,蔡锷就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响应革命。1915年又发动护国讨袁并取得胜利。张牧之早年即追随他,也算是 辛亥革命党对老资格。&
&&&&&&张牧之和黄四郎还曾是革命战友? 影片给出了明显的线索。&
问题4:1900的一面之缘?&
&&&&&&张牧之与马邦德赴黄四郎的鸿门宴时, 黄四郎说。“20年前,我和张麻子曾有一面之缘”。从影片可以看出,黄四郎一开始就知道假县长就是张牧之就是张麻子。这句一面之缘,是他刻意点开的敲山震虎。影片确凿的发生在1920年。 20年前就是1900年。&
黄四郎和张牧之在这一年见过面?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继续从张17岁当上蔡锷手枪队长入手。&
&&&&&&问题是,张牧之现在多少岁,又是那一年遇上蔡锷的呢?&
&&&&&&蔡锷1882年12月出生,1899年在时务学堂的老师唐才常德资助下赴日本留学,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回国后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练兵。&
如果张是1904年后见到的蔡锷,那么1900年时张牧之不超过13岁。 这样的孩子不应引起黄四郎的注意。且1920年时33岁,似乎又嫩了一些。蔡锷活到此时也不过三十七岁。 1899年之前的蔡锷不过是个16岁不到的学生,虽然已经声名不弱,但也不至于配个手枪队长吧。 张蔡相逢,应为年蔡锷留学时发生。17岁的张牧之,又为何会给一个留学生作手枪队长呢?&
&&&&&&&查了一下,1900年时,唐才常策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 蔡锷闻讯即回国响应老师。但唐看他年纪小,就派他去湖南送信。 后来唐才常被张之洞拍平, 蔡锷身在湖南躲过此劫,又回了日本(其实这时候他才改名叫蔡锷,才去学军事)。我以为,张牧之当上蔡锷手枪队长,正是这一年。 估计是唐才常不放心蔡锷一个人走,派了张牧之这个同龄毛头小伙子,给他当的保镖--”手枪队长”(估计是光头小队长)。 这样算,1920年影片发生时张牧之37岁,也很符合人物形象。&
&&&&&&&黄四郎会在1900年认识张牧之,两种可能。1是黄也参与了自立军起义,在武汉或者湖南见过蔡锷与张牧之。 2是蔡锷把这个手枪小战士一起带到了日本,然后在日本和黄有过一面之缘。&
&&&&&& 我更倾向于后者, 因为黄四郎和张牧之,显然都在日本混过不短地时间。&
问题5:张牧之黄四郎都混过日本? 应该是,他们都对介错很熟&
先来介绍一下介错:&
&&&&& 日本人不爱上吊爱切腹,他们觉得切死自己挺光荣的。 但切腹挺难操作,一刀捅进去,一时死不了还特别疼。身体倒得七扭八歪,挣扎起来满地的血,死相难看,特别不体面。故很多时候切腹者会让一个信赖的朋友当「介错」。介错人手持长刀站在其身后,在自杀者的短刀切腹的一瞬间砍下他的脑袋。&
&&&&& 切腹大家都熟,但介错就相对冷僻。 更别说在没网络和电视的1920年, 如果不是对日本文化相当熟悉的人,根本说不出这俩字吧。&
&&&&& 黄四郎在鸿门宴上说“要是这三个人供出我来,我就切腹,请兄台当我的介错”。 张牧之说“你搞错了,介错人用的是长刀”。两个人应该都在日本待过相当长的时间。 尤其是黄四郎,好端端的中国人没事谁能扯到切腹去。张牧之要在日本混,只能是年。因为1904年蔡锷回国后就没怎么去日本(其实我也不熟,蒙的),作为蔡锷的手枪队长,张牧之也不能去日本。等1916年8月,蔡锷病重去日本治病,当时张牧之一定跟着去了日本,但估计这段时间他可没兴趣研究什么切腹。何况11月初蔡锷就病逝了。&
&&&&& 回答了这5个问题后, 我们重新看黄四郎这个人。 他留过西洋,也留过东洋。说话爱拽文,冒成语,国学功底算不错。你若把他看作一个土财主,这些设定显然有很蹩脚; 但若把他看作早期便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党, 那些设定就很恰当。&
&& & 黄四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土财主。 他是一个腐化的前革命者,现当权派。 在鹅城,他是“官府”的代言人。&
我总结一下暗线:&
  1900年,张牧之追随蔡锷到日本,并与黄四郎有一面之缘。&
  年,张牧之和黄四郎在同一个革命阵营,但无交集。&
  日, 辛亥武昌起义,黄四郎为核心成员。 10月30日,蔡锷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张牧之也算核心成员。&
  1911年-1920年.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黄四郎,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利敛财。他投靠了实力军阀张敬尧(还是张宗昌? 其实我没听清楚。 总不能是张孝准吧)这座靠山后,愈发肆无忌惮,横征暴敛,更以故乡鹅城为根本苦心经营,控制了民国小半的烟土交易,大发其财。&
  辛亥胜利后,革命者张牧之,不求权钱,继续追随蔡锷。 1916年蔡锷死于日本,此后张牧之对时局失望,干脆落草为寇。&
  1920年, 张牧之马邦德来到鹅城,电影开始。张黄斗法,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鹅城起义,胜利后张牧之分文不得,心爱的女人和他的兄弟们一起走了。这场“革命”,正如当年的辛亥革命, 他什么也没得到,甚至失去了很多。 他坐的chair, 也被别的man抗走了。
  这就是姜文在此电影里内藏的政治隐喻。 谁会投入革命?蔡锷这样的英雄会,袁世凯这样的枭雄会,但最后得权的一定是袁世凯;张牧之这样的爷们会,黄四郎这样的投机者会,但最后得利的一定是黄四郎。 当张牧之再次掀起鹅城革命,他不为财也不为权,不为女人也不为大众。他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隐喻还不够过瘾,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谢绝联想,请勿跨省)。&
问题6:姜文要干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
  解决了前5个问题,我们就明白姜文如何同时取悦小装,大神和官府三个群体了。 那就是打时间差。这是一部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能被解读出的电影,子弹中的火药藏在喜剧和商业的外壳之下,躲过了官府的剪刀手。 他若明白无误的指出黄四郎是由XX手段走上统治阶级的恶棍,配合最后的“鹅城运动”,那这片死的绝对比宁浩的《无人区》还惨烈。等子弹飞完,官府醒过神儿来,影片都下映了。&
  从技术手段来说,姜文为追求这个飞一会儿才明白的效果,刻意的将每一条重要的线索后埋一个包袱以转移注意力。 比如张牧之刚刚自陈身份,说自己跟松坡将军混过。 观众还没转过筋想清楚松坡是谁,葛优就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在逗笑大家之余,将观众的注意力从“松坡”,“十七岁”这样的线索上转移开。避免影片立刻被看懂。&
  姜文的电影爱悄悄的牵扯些政治,但要把子弹对着官府打,未免自讨死路。他准备打向谁? 这就是本文最后要讨论的问题,也是姜文更大的野心所在。 看官们可以把他野心想的特别不怕死,但我可不敢胡写。我觉得他把枪口对准时下电影界,对准某位电影界的官府代言人。&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姜文那句“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挣了”。这点野心,观众都看的出来,也不难理解这句有点揶揄闷头挣钱的冯小刚。冯导岂是在于这点揶揄的人?还主动客串了汤师爷,和葛优联袂出演赚钱众。(冯导不但拍片赚钱发挥稳定,客串也是稳定的头五分钟就死。)汤师爷落水而死, 葛优演的马邦德为求活命,一直在冒充汤师爷。 可以说,在电影里,葛优代表了冯小刚。马邦德说的,就是汤师爷说的。也是冯小刚说的。&
  汤师爷要赚钱,他向谁跪? 官府代言人“黄四爷”。 他怎么着挣钱? 黄四爷带头出钱,其他人就得跟着出钱,回头把钱还给黄四爷,得利三七开。&
  张牧之要站着挣钱,也得在汤师爷的配合下,先忽悠“黄四爷”先出了一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
  关键问题来了,汤师爷想赚钱得跪官府代言人黄四爷,冯导演想赚钱得跪那位爷?&
  时下电影圈里, 有没有一个“爷”,是公认的官府代言人呢。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恶劣,已成中国电影的毒瘤,就够好了。这位爷,如果像黄四爷一样发家,先投身于“导”,一步步的向官府靠拢,终究成“爷”,就再好不过了。&
  有没有这样的一位爷,让姜文这种爷们电影人觉得。“X爷,没有你,对我很重要”。线索还在电影里。
  理解子弹的政治隐喻,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故事发生时间的改动。&
  理解子弹的现实所指,突破点在于姜文相对于原著,对角色姓名的改动。&
  在原著里,黄财主的原名叫黄天榜,”黄天棒”. 在电影里,叫作黄四郎,“黄四爷”。&
  韩三爷,您得多么的无畏,才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放在这片儿的出品人上? 您给这电影投了多少钱来着, 别是一千八百万 。
  (原著师爷姓陈,没县长这人。 电影里分别安上汤,马二名。将将是个“冯”字,有点附会,放括号里图个好玩吧)&
  在电影后半, 张麻子对着黄四爷派出来的马车,虚射一枪,“让子弹飞一会”。 片刻,枪声四起。&
  《让子弹飞》上映一会后,终会成燎原之势。其它手里有枪的导演,编剧,演员,杂志,评论家们,都会迫不及待的把肚子里藏了多年的子弹打出去。&
  姜文必将瓦解一个“三爷的王朝”,“剪刀手的王朝”。让黑马们倒下,白马们得以挣脱沉重的束缚。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来临。他会从容的从椅子上站起来,让别人搬走。自己骑上白马,悠然的离开我们的视线,化为一个传说。&
  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
我有几句想补充。
其实《让子弹飞》依旧是姜文的一个梦,用我朋友一句话说:这片子不够启发民智,给出的革 命方式也不具备参考意义,关键是他没有给出一个结果,就是上面也说的,最后chair也被其他的man给抢走了。
在我看来,这片子就说清楚了一个问题:暴力革 命的结果只能是虚无,也许这是最终能够上映的原因?
这个可能性太小了吧~
其实让子弹飞对于片中的“鹅城人”即大多数坐在大荧幕或者小荧幕前的人来说,就是个极具重口味与春晚小品的荒诞故事,所以这个惊喜才是TMD。
本话题来源于日志:
--------------------楼主管理员给此话题奖励了1分!
鸿门宴上还有句台词。“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我倒忘了还有这个。我本来想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此作彼时彼亦此”,看来我不是臆想。看到最后一个镜头想到那就是姜文在电影界的处境,这一颗子弹也是打向限制“鬼子来了”公映的“黄四爷”,不过没你说得这么清楚。看看“我的歪解”,真是所见略同。
--------------------
我得顶一下啊
--------------------啊,一只乌鸦口渴了~~~
受教。。。
--------------------不可知论者??WTF……
--------------------
这是谁转载我的文章?
--------------------
管理员给此回复奖励了
这是你写的?受我一拜!
--------------------
去我的空间,原名叫让子弹飞一会、
--------------------
这个惊喜才是TMD
--------------------在时光里享受生活!!!戏如人生
電影開始前,姜文給CANON做廣告讓人很無語........
--------------------
好文,但是用意不良啊,别附会老姜了,捧即是杀。
看到发枪、攻碉楼,我想大家经过之前的“积怨”,这时候也已经热血沸腾了吧!
子弹的最大价值在于激发,不是子弹打得有多准,而是子弹飞一阵以后释放出来的更多子弹。
我想子弹能够起到这个作用,就已经是给这个没有血性、雄性的社会的最大价值了。
--------------------
那第一声雷的成果,在老六剖腹的时候其实已经被扼杀了不妨把年代再往后延伸一点,不要局限于北洋、辛亥
--------------------生活并不象电影,生活......艰难得多
--------------------everything is good
参与话题讨论,请先
18882名成员176个主题
可用积分:15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子弹飞电影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