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吧好多人玩的游戏都沉迷于游戏?

话题:为什么有些长辈因为青少年沉迷游戏而反感游戏_爱玩网_网易
话题:为什么有些长辈因为青少年沉迷游戏而反感游戏
本文系作者授权“爱玩网”发布原文标题:为什么有些长辈反感游戏根据题目描述,更确切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有些长辈因为青少年沉迷游戏而反感游戏”。至于有些因为各种山寨换皮游戏或者圈钱游戏而反感游戏的,我也同意你们的看法,确实很多游戏吃相难看。但这不在本答案讨论范围,相关评论恕不回应。--------------------------------原答案分割线--------------------------------10岁女孩玩耍时用一把电锯把5岁妹妹的脸给锯了,人们不去问为何小孩能接触到电锯,而是认为事故原因是小女孩看《熊出没》模仿里面的光头强,都TM赖无良动画片净播些不该看的东西。10岁男孩把邻居家7岁和4岁的两个孩子绑在树上点火烤,导致两人烧伤,人们不去问为何10岁了还不懂用火烤人有多危险,而是认为这都是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烤羊的过程,制作方还被告上法庭,被法庭判决赔偿将近4万块。同样,有12岁网瘾少年为打游戏几天不回家的,有13岁网瘾少年为打游戏偷钱充值的,有15岁网瘾少年为打游戏拦路勒索打架的……人们认为孩子是无辜的,家长是无奈的,都是游戏的锅,都赖游戏,是游戏毁了孩子的前途和青春。媒体报道所谓网瘾少年事件的时候,总会说一句类似“一个阳光少年就因为XX游戏而走上了XX的道路”的话。我特想问问不负责任的记者,你真的确定故事主人公以前是个”阳光少年“么?能做出为了上网偷钱抢劫的事的,有的父母脾气暴躁打骂孩子,有的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辈抚养,有的家庭不和经常吵架……不是家长管教力度不合适,就是在恶劣环境下养成了叛逆狭隘的性格,又有几个家庭美满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为人开朗健康向上的孩子堕落成网瘾少年了?你真以为他们在网吧喝汽水吃泡面睡桌子上一连好几天,睁着发红的眼睛机械地点鼠标是因为游戏太好玩?别开玩笑了,那样的游戏体验恐怕已经没多少乐趣可言,他们只是在通过游戏逃避现实生活,他们知道一旦离开网吧就只能回到不愿面对的现实中去,只能在虚拟世界做英雄当大哥。那是什么使他如此厌恶他的现实生活,以至于宁肯躲在网吧过这种生活也不肯回去?恐怕自己有责任,家长有责任,学校乃至社会或许也有责任,却很难怪到游戏公司头上。沉迷游戏的群体除了媒体喜欢报道的16岁以下阳光少年以外,大学生也是重要部分。对于这部分人,我同样认为主要责任不在游戏。他们从高中上来,一下子没了外部的压力和明确的目标,拥有了自主权和自由,有的因为迷茫困惑不知道做什么而开始打游戏,有的因为周围人都在没日没夜打游戏而跟着打。之所以一没人管就开始放纵堕落,恐怕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孩子缺乏自主性和自控能力,家长也没引导过孩子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至于为什么好多大学的环境都是这样乌烟瘴气地打游戏,那就是学校和社会的问题了。当然,更多的人仅仅是喜欢打游戏,还没到成瘾的地步,可是家长们也不肯因此放过游戏——“我们家孩子可聪明了,小学一年级就会背唐诗,每次考试都双百,就是因为上了初中打游戏,单词也背不过了,考试也拿不了满分了。要不是因为打游戏,肯定能考上清华北大,将来当大官挣大钱。这么好的孩子,就让游戏给耽误了,丧尽天良的游戏公司啊!”俗话说孩子是自家的好,可是望子成龙也要遵循基本法啊,您家孩子天赋足够么?您的管教和培养到位么?一见成绩不好,就把所有过错推到游戏身上,这样推卸责任合适么?说什么如果不是玩游戏孩子肯定能考上好大学云云,我只能说这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推脱,为孩子的懒惰推脱。即使游戏确实好玩,也要想想为什么孩子没有足够的自控力。不是说控制自己一点游戏不玩,而是在休闲娱乐和学习工作之间找到平衡。大人们没看过《最后生还者》里乔尔为艾莉做出的抉择,没读过《》里提里奥写给泰兰的信,没见过《上古5》里天际省恢弘的历史和动人的传说,没听《3》里普希拉唱的The Wolven Storm,这些报纸上电视上也都从来没有。报纸上电视上只有哪里的小孩又模仿动画片闯祸了,哪里的阳光少年又被万恶的游戏毁了。他们不知道游戏可以创造一个世界,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可以讲述美好的故事,他们只知道游戏能圈钱,能让人上瘾,能毁人前途。当然,人们玩的游戏并不都是《最后生还者》这种有深度有内涵的,还有好多看上去没什么内涵的,家长们问,你玩这些有什么用呢?我一直不能理解,既然是玩为什么非要有用呢?也许游戏不能让你某方面能力得到增长,但你得到了愉悦和放松,在现实生活中遥不可及的体验都能通过游戏得到满足,这本身就体现了游戏的价值。Work hard,play hard,只要能规划好时间,在娱乐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一点只让自己放松没有其他意义的事?事实上,选择玩游戏的人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因为游戏好玩,自己实在想玩,不过再好玩的游戏提供的多巴胺,也到不了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步,跟毒品差的不只一个数量级,居然也有幸被誉为“电子海洛因”;另一种是自己无聊或者不愿意做应该做的事(比如题目太难不想做、论文写不下去等等),从而选择先打盘游戏杀时间,事实上他们只是需要一样东西来kill time,选择了游戏来做这项任务而已。讽刺的是,像《最后生还者》这种有内涵的游戏,它的玩家大部分是前一种,他们热爱自己玩的游戏,他们玩游戏是真的觉得游戏做得好,对游戏质量的要求很高。而被诟病最多的国产页游手游的玩家中,更多的却是后一种出于无聊打发时间的玩家,甚至他们自己都不觉得这些游戏好玩,自己都会骂游戏垃圾;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游戏做得这么垃圾,为什么他们还是会玩?是游戏太有诱惑力吸引了他们,还是他们不想做正事选择了游戏?游戏环境要净化,媒体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真心希望报纸娱乐版块在报道好莱坞大片和格莱美奖之余,能够抽出一小块地方讲讲TGA(The Game Award的缩写,一个游戏奖项的名字,并非是GTA的误写),讲讲优秀的游戏。另一方面,大人们也应该明白发生上面那些事情,最主要责任永远在当事人自己及其家庭;多从自己和孩子身上找原因,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取得进步解决问题;老是让动画片和游戏背锅,盼着什么时候这些游戏公司都倒闭了自己的孩子就能真正爱上学习,这辈子都悬能盼到那一天。--------------------------------分割线--------------------------------以下回应一些评论区提出的疑问:因为我说沉迷游戏的主要原因在自己和家庭,而不是游戏本身,所以有人说我不够热爱游戏,体会不到游戏有多好玩,大有“没沉迷过游戏的人不足以谈游戏”之感。然而,作为一个学游戏设计又当游戏策划的人,我觉得自己的选择已经足以体现我对游戏的热爱。远的不说,今年我通宵玩过的游戏就有《文明5》、《饥荒》、《巫师3》、《炉石传说》、《FM2016》等等。我通宵玩游戏,所谓“网瘾少年”也通宵玩游戏,我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我每次通宵都是知道第二天没什么要紧的事、确定通宵不会耽误正事的情况下玩的。喜欢玩游戏和沉迷游戏之间有很大区别,尽管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自己又“沉迷XX游戏”了,但实际上只是喜欢玩而已,只是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娱乐手段,在不耽误正事的情况下偶尔通宵一把也是非常正常的事。但如果为了打游戏住在网吧一连好几天,丝毫不顾重要的考试、家长的担心和应完成的工作,那才能算沉迷。“沉迷游戏”的重点应该在“沉迷”而非“游戏”,不信可以做个调查,看看沉迷游戏的群体是跟喜欢玩游戏的群体共同点多,还是跟沉迷其他东西的群体共同点多。有人在评论区提到关于游戏的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得不到位,比如小孩用他人身份证注册防沉迷系统,比如存在网吧老板有意招徕小学生。但我想这些也不是游戏公司能控制得了的,公司就是开发和运营游戏,就连网上漫天乱飞的盗版游戏都管不了,更别说管网吧老板了。还有人提到游戏圈钱的问题,确实游戏为了盈利会设置付费点,让用户付费能够玩得更爽。但问题是不管怎么设计,付费的存在都是会影响游戏体验的。也就是说,如果让你花钱你都玩,那假如不用花钱的话你更会去玩,游戏圈钱这个点其实是把玩家向外推的。有人说因为游戏要花钱导致小孩偷钱去玩游戏,那重点其实在小孩沉迷游戏到了不惜偷钱去玩的程度,沉迷比损失的钱财更可怕。提到国产游戏的也有,国产游戏的名声跟国足一样,成了国人的痰盂。眼下国内游戏环境确实很乱,但如果你深入了解国内游戏产业的话,就会发现仍然有良心公司和优秀制作人,情况还是在逐渐变好的,不过还需要时间。我不求所有人同意我的看法,有些什么理由不讲直接在评论区喷我的,有些表示不管怎样在我眼里游戏就跟毒品没区别的,有些对游戏和游戏产业现状根本所知寥寥就乱讲一气的,希望等以后游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后你们不会太悲愤。我不认为你们能理解我的意思,彼此不必多费口舌。--------------------------------分割线--------------------------------以下是一些题外话,也算是谈一下看到某些评论的感受。回答这道问题之后收到了很多这样的话:嗯,自己有责任,父母有责任,社会学校也都有责任,就游戏公司没有责任,这真是太6了。这位同学言下之意无非是游戏公司也有责任,我没有回复也没有反驳。一方面是没什么好反驳的,我并没否认游戏公司有责任,我只是说主要责任不在游戏公司;另一方面我也说服不了他,因为游戏确实是诱惑力最大的娱乐项目之一,人类花了无数个小时在玩游戏上,而这些时间在很多人看来是白白浪费掉的,只不过这不是我答案的重点所以没有说而已。我之所以没有回复,主要是觉得痛心,痛心我必须承认游戏公司有责任。游戏设计师绞尽脑汁设计系统平衡数值,编写引人入胜的剧本,程序员们debug到深夜架构逼真的图像引擎,美术们的草稿纸堆满了房间,才做出精美传神的原画。当我们历尽艰苦做出来一款令世界疯狂的游戏时,有人告诉我们,你们有责任,你们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游戏公司有责任,游戏公司的责任是把游戏做得太好了么?是游戏设计师太用心太聪明了么?是美术的画画得太棒了么?是程序员们开发的游戏引擎太逆天了么?这些都是错误么?歌唱得好的歌手,人们叫他大明星;电影拍得好的导演,人们叫他大艺术家;游戏做得好的设计师,人们叫他罪人。我的本科专业是CS,学了一个游戏设计的双学位,我一直梦想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每次回家过年,最怕被亲戚问自己以后想做什么。我回答说做游戏的时候,他们总会瞪圆了眼睛:“为什么想去做游戏呢?怎么不找点正经事情做?”“游戏可害人了,你做这个不是坑别人吗,这是伤天害理的事啊……”“你考了这么好的学校,这个专业也好找工作,干嘛非要做游戏呢,学问得用到正道上啊。”做得游戏不好玩被骂,做得好玩还是被骂。有多少人喜欢玩你的游戏,就有多少家长在骂你。席德梅尔、宫本茂、冰蛙……某种程度上都是这些人眼中的罪人。有些人说游戏公司有错要改,我想问问怎么改呢?让在游戏前加“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我们加了;让开身份认证接入防沉迷系统,我们用了;国家各种审核和规定,我们也遵守了。还能让我们怎么样,故意把游戏做得不好玩么?我真的想问问这些人,你们了解游戏么?我在原答案提到的《最后生还者》、《巫师3》、《上古卷轴5》、《魔兽世界》里你们是否接触过其中任何一款?你们自己玩过几款像样的游戏?你们凭什么诋毁游戏,认为游戏只能毁人不倦,玩游戏没有一点好处,最好把游戏公司都干掉?我为游戏行业鸣不平,并非因为从业者辛苦,而是因为从业者没有得到起码的尊重。许多游戏爱好者都知道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然而这个“第九艺术”实际上是自封的,对于更多的人,可能更愿意接受“电子海洛因”这个别名。是的,如果把玩游戏的时间都用到工作和学习上,早就升官晋爵金榜题名了,问题是你做得到么?我记得知乎上以前有人问,如果一个国家让自己的人民都只工作不娱乐,国家是否能更强大。答案是这样确实能极大增加生产力,但这样的国家是没有人愿意待的。人类创造了这么多奇迹,最终目的是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电子游戏也许不能帮助人们更好的学习和工作(其实也有这样的游戏),但它确实为数以亿计的人带来了快乐与满足。我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做出一款优秀的游戏,让很多人喜欢玩。我认为这样一款游戏一样有很大价值,一样能让世界变得更好。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捡起我的游戏,享受它带来的独特体验。如果有人因为我的游戏沉迷了,我深感抱歉,但也许你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娱乐的时间。铁匠磨出了锋利的菜刀,希望厨子切起菜来更加顺手,他也不希望厨子用这把快刀砍死了人。我们做游戏也是提供一种商品或者服务,我们也希望顾客能正确使用它。如果你说“刀子”太快不应该卖给小孩,有些游戏不该让小孩玩,没有问题,请先建立完善的分级制度,再打击盗版规范市场,让公司有能力只把游戏卖给该卖的人。这些也应该是政府和法律机构应该思考的问题,游戏公司的职责就是做好游戏,有规定我们都遵守,没有规定那公司也无权去管控。至于仍然反感游戏的人,我也没自信能说服你同意我的想法。我只希望你在给我点了反对之后,有机会的话能够尝试一下我提到的那几款游戏,它们真的相当不错,它们真的不是毒品。文/LouisEX(知乎)原文地址:本文由爱玩网整理转载,版权属于原作者。
本文来源:
&&&作者:Alive
&&&责任编辑:谢志航_NG2612
你可能感兴趣:
48小时评论排行
执行主编:王欣_NG166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为什么游戏让人沉迷
为什么游戏让人沉迷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玩游戏很浪费时间,但为什么仍有很多人沉迷其中?
我的图书馆
玩游戏很浪费时间,但为什么仍有很多人沉迷其中?
当我看到BOSS倒下,耳机里传来十几个人欢呼的时候,我觉得值得。当我看到DOTA里最后一波团,冰女跳过来帮自己后期挡住月女五秒箭的时候,我觉得感动。当我看到CS里就剩自己最后一个了,但我一枪一枪的灭了对面,最后的血量是个位数,我体会到了激动。当我看到自己拿起了别人都没有的装备,顺手解决了别人解决不了的敌人,我认识到了优越感。当我跟随着游戏动画,跳下登陆艇的时候,我觉得我却是是在进行一个伟大的任务。当我走完迷宫,赵灵儿封印拜月教主的时候,我才知道游戏能给我这么大的震撼。
这些还不够吗?
———————————————————————————
好上面都是扯淡的,说在游戏里找到快乐,寻求存在都是扯淡的话。那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跟我同学吃饭,如果只是男生的话,说话3句不离dota。“诶我上次看到个傻逼牛头,封人专封自己人”“我靠我昨天那一句,前期被杀的跟狗一样,后期居然翻盘了!”“XXX,你还记不记得我们上次那局,你小小我人马,咱们手榴弹吧对面扔成傻逼了”
这不是浪费时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知道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事情好做,你可以说干嘛不去旅游,干嘛不去学习,干嘛不去听音乐,干嘛不去组织活动神马神马的。听起来是好,但是现实跟想法的差距呢?并不是人人都是马化腾,大家大部分时间都是心里想想,然后该干嘛干嘛。说到这肯定很多人说那怎么可能,心里有梦想,现实中有榜样,自己还不是一穷二白为什么还是什么都不干?没错,现实大多人确实是这样的。
——————————————————————————–
知道现实是个什么样子的了,再来看看每天的生活。早上起来上课,上不了一会吃中饭,中饭吃的好饱啊,虽然说下午有课,但是突然想到昨天晚上看了个帖子,《人生需过得洒脱!开心!不然就是浑浑噩噩过一辈子》,觉得说的有道理,回去睡个午觉。一觉起来,拉上几个兄弟,走,大门外烧烤去!烧烤的时候就聊开了“我操昨天晚上打了一晚上没赢过啊”“尼玛我昨天6神装还是顶不住对面双圣剑的娜迦啊”,两倍啤酒下肚就心痒了,网吧里机子一开,打不了2局发现11点了,不回去寝室就关门了,大手一挥“包夜!”。
如果这个不常态,那再说另一种,辛辛苦苦早起上课,中午啃一个馒头,下午继续辛辛苦苦的上课,晚上还花个三四个小时泡在图书馆自习室看书。十点回到家,要是正常人,或者没有即将考试的压力,肯定是不会再想碰书了,突然QQ弹出来,“快来快来,9爷等一孙啊!”你说不去玩两局那是鬼变的。
说这两个例子什么意思?就是游戏,尤其是在大学时代,这不是在浪费时间,这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一没工作压力,二没生存压力,三没学习压力,我每天睡到天黑,起来打游戏打到天亮都没人管。我要是每天白天上上课,晚上花个四五个小时打游戏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而且到后来,(如果是男生的话)不打游戏基本上会和身边的人脱节一大圈,你聊得我不懂啊,你们笑趴到地上了我还是只有默默的往嘴里扒饭。稍微大众一点的,心里都会不舒服不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苦大仇深的跟生活死磕,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抱着自己心里的梦想拒绝一切诱惑,并不是每个人都不在乎别人看你的眼光或者嘲笑一句“你连XXX都不玩啊?” 我们都是正常人。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下,我如何不打游戏?况且打游戏又不是让我上刀山下火海,大部分时间还是能带来快乐的嘛。
——————————————————————————-
说实话,大多数人脱离了大学后,很多时候打的不是游戏,是人。现在我和老同学聚会,还是会打打游戏,自己家里有豪华配置的电脑了,还是会去两三块钱一小时的网吧,坐一排,抽着烟,喊着“快上快上!速度推完这一波啊!”只不过是因为当时的习惯。俩三个大老爷们,又不能去洗浴推油做个大保健,也不会去复古咖啡厅优雅的调侃下最近出了哪些文艺书籍,一说到去打个dota咧,就满眼放红光,想想还是兄弟这几个,想到那年那个爽快的气氛,看看身份证带没,直接杀过去。(什么?打麻将?待会又会来个问题:麻将其实很浪费时间,但为什么很多人沉迷其中)
这也是很多人会说:无兄弟,不DOTA。其实很多游戏都是这样,玩起来只不过是为了那些人,打WOW是因为工会里所有人都在一起,等着你,有人T,有人DPS。玩dota是因为你控制,我输出,合作杀人。哪怕是所谓的脑残非主流游戏,还不是因为玩的牛逼了有虚拟老婆跟着你,偶尔撒个娇“老公,帮我打个装备吧!”——————————————————————————
最后,其实游戏这个东西,一辈子脱离不了我们的。
小时候,跟着小伙伴挖泥巴,打弹珠,躲猫猫能玩到天黑,浪不浪费时间?中学时,打篮球看武侠看言情,晚上关灯了悄悄打着电筒看,浪不浪费时间?工作后,天天喝酒宵夜足疗保健,浪不浪费时间?中年以后,一个星期七天打五天的麻将,浪不浪费时间?老得连牙齿掉了,还喜欢找人下两局象棋,打个斗地主神马的,浪不浪费时间(这时候都还可以说,很多老人七八十了还创业、教书奋斗在第一线呢!说不定还可以结个婚)?
都是在玩,为什么就偏偏讨论游戏呢?
来自: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馆藏&32390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孩子为什么沉迷游戏 这是我见过最现实的答案_凤凰游戏
孩子为什么沉迷游戏 这是我见过最现实的答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花钱买装备这点上,很多孩子不能自拔。手游世界,充满了太多的诱惑,而钱能让欲望得到最大满足。
任何孩子问题,板子一定要打父母身上。&&国馆君按最近,一篇名为《被手机游戏围困的乡村和未来》的文章,刺痛不少人的痛点:&短短的几天假期里,我见识了手机游戏的巨大威力&&除了睡觉,哪怕吃饭、上厕所、走路,村里的青少年手中也往往横着手机。聊起游戏,他们不由眉飞色舞;谈起别的,则表示兴趣缺缺,甚至压根不答话。&何止农村,城市也好不到哪里去。沉迷、困扰、失控、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远,手机游戏,正在一步一步毁掉孩子的未来。新闻上,又看到一位抓狂的母亲,咸阳的一位年轻妈妈,发现卡里的16000块钱突然就没了,以为遇到骗子了,一查,竟是被自己的孩子拿去充手游了。她的孩子才九岁,平时喜欢玩《球球大作战》之类的手游,年轻妈妈觉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平时工作忙,也没时间管孩子,就随他去。应该是一次网购的时候,孩子看到了支付密码,第二天早上,钱就没了,整整1万6,全部充了手游会员。一年的会员也不至于这么多,孩子太聪明,将游戏账号的年卡会员充值到了2026年,整整八年。类似的新闻数不胜数:深圳11岁男孩趁父母不在家,偷取父母银行卡和手机玩《王者荣耀》,花光家中3万元积蓄,家长将《王者荣耀》诉至法院;达州13岁男孩因为玩手游,三个月内,花掉母亲银行卡里1万多储蓄,母亲取钱时发现,里面只剩8毛钱;贵阳,一女士把手机给14岁的孩子玩,孩子偷偷记下支付密码,用手机上的银行卡购买大量装备,一个月花掉了13万元&&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仅深圳消费委员会就就收到了549未成年人网游消费投诉,1万元以上就有88宗,占16%,这不过冰山一角。在花钱买装备这点上,很多孩子不能自拔。手游世界,充满了太多的诱惑,而钱能让欲望得到最大满足。掌控不了金钱,也就掌控不了时间,更掌控不了人生。沉迷手机游戏,正在一步一步毁掉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杭州日报》的报道,杭州一名13岁男孩痴迷手机游戏,父母应酬多,也没时间管,孩子放学回家就也不做,放下书包,就捧着手机玩游戏。6月22日这天,父亲下班回家,又看到玩手游的儿子,想到就要期末考试了,火就大了,狠狠地将儿子骂了一顿。儿子闷声不响,躲去了阳台,几分钟后,就听到撞击的声音,男孩直接从四楼跳了下去。髌骨骨折,双大腿股骨骨折。幸好不是头部着地,保住了一条小命。父亲没想到的是,男孩醒来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把手机拿来,我要登陆下游戏账号。&前几天,我也见过一位抓狂的妈妈,孩子读六年级,原本成绩很好,最近直线下降,班里倒数几名,平时开朗得性格也变得沉迷寡言,原因却一直没找到。直到一天晚上,妈妈起来上厕所,发现孩子的房里有亮光,一推,孩子拿着手机在玩游戏,根本没有发现进来的妈妈,而墙上的钟指着凌晨两点。这位妈妈才发现情况不对劲,慌了!一看到孩子玩手机就骂,骂不管用后,就打,打也不管用了,最后没收手机,两人的关系瞬间冰冷,孩子不说一句话,直到妈妈还回手机。手游是一种低成本的安慰,能让孩子迅速找到成就感和归属感,代价就是,沉浸得越深,与现实世界的隔阂就越远。沉迷手游,让孩子与真实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远。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得先说一说手游。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沉迷手机游戏,都是开发商害的,不研究这些害人的玩意出来,孩子会是这个样子吗?解决办法就是:手机游戏的危害这么大,为什么还允许研发,国家怎么就不管管,为什么不把这些害人的东西全给禁掉,特么全抓去坐牢啊!我一个亲戚就是如此,平时只干两件,白天上班,晚上打麻将;一谈到手游,就想掀桌子骂人,特么国家养了一群猪,怎么不把这些手机游戏全禁止了啊!要是看到孩子拿别人的手机玩游戏,后果一定很严重,一边骂一边打,甚至威胁,下次再让老子看到你玩手机,一定把你送去杨永信电击。孩子一边哆嗦一边哭。除了手游,甚至一切让孩子感到愉快轻松的东西,都禁止。打球不让、和同学出去玩不让,甚至连动画片都不让看,唯一能看的,只有《新闻联播》以及抗日战争片。其实,最该电击的,不是孩子,是父母!对于手游,我持比较中立的看法。连岳说,&游戏是人的天性,它有竞技的快乐,又有社交属性。&强行禁止,违背人性,既做不到,也没必要。只有傻子才会拒绝一种让自己感到愉悦又放松的东西。就像你喜欢打麻将一样,孩子喜欢玩游戏,两者没本质区别。任何孩子问题,板子一定要打在父母身上,孩子沉迷手游也一样,首先一定是父母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更不是手游。&影子父母所谓影子父母,就是在孩子的眼里,只有父母早出的背影和晚归的倦容,农村就不说了,大量留守儿童就是最好的说明,甚至连影子都见不着。在城市,隐性留守也成了常态。网上流传一个故事:聪聪说:&嘿,老爸。&爸爸说:&等一会儿,聪聪,老爸现在没空。&聪聪说:&嗨,老妈。&妈妈说:&等一会儿,聪聪,老妈现在没空。&聪聪说:&妈妈,花园里有一直怪兽要吃完。&妈妈不耐烦:&等一会儿,聪聪,妈妈现在没空。&聪聪一个人来到了,他对怪兽说:&嘿!你好,怪兽!&怪兽一口就把聪聪吃掉了。手游,就是那头怪兽。没有了陪伴,也就没有了监督,孩子突然发现,自己玩手机根本没人管,想怎么玩怎么玩,想玩多久玩多久,于是,手机代替了父母,游戏成了最好的伙伴。&坏榜样微博上见过一个段子:&爸爸点着一根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长大后绝对不能抽烟;妈妈教我要尊敬老人,扶陌生老奶奶过马路,却在家里对奶奶大声咒骂!&现在的情形是,爸爸打开了手机,迅速地开始了一场匹配,目不斜视地对着手机,又语重心长地对旁边的我说:崽啊,你长大后绝对不能玩游戏!如果你连吃饭不玩手机的习惯都还没改掉,也就不要怪孩子躲在被子里玩手游,很可能他就是跟你学的。大人能玩,凭什么孩子不能玩,大人可以一心二用,凭什么孩子不能三心二意。&粗暴执法网上看到一个故事:一孩子特喜欢做木马,投一块钱就&爸爸的爸爸是爷爷,妈妈的妈妈是奶奶&大声唱的那种,每次经过他都吵着要坐,赶飞机都不行。有一次惹恼了他妈,他妈一气之下,往里面投了五十块钱,让孩子坐到怀疑人生&&打那以后,他妈问他,还坐不?孩子的头就跟拨浪鼓似的。从此再不坐木马。又成功地泯灭掉了孩子的一种乐趣,就像那些把孩子送去电击戒网瘾的做法一模一样。他们确实戒掉了网瘾,但很快发现,他们对生活中的所有的快乐都失去了兴趣,和心死没有多大差别。任何孩子问题,都不要带着怒气去处理,粗暴执法,只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遭,控制不住情绪的父母,不配教孩子。再次强调,手游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就像你喜欢打麻将一样,你也没有理由拒绝孩子玩游戏。强行禁止,不是解决的关键,孩子总能找到其他可以沉迷的东西。唯一的问题是,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太差,或者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需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解决的关键是,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是玩游戏,而不是被游戏玩。&制定游戏规则一个可行的办法,坐下来和孩子聊一聊,制定一个玩游戏的规则。比如,吃饭时不能玩手机,作业没完成时不能玩手机,十点之后不能玩手机,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等。并且,规则的制定者是孩子,而不是父母,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强加的不合理条约。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有惩罚,也有奖励。开始需要父母的监督和强制执行,慢慢内化为孩子的意识,就算父母不在眼前,孩子也能按规则办事,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负责。&父母先管理好自己要孩子管理好自己之前,一定先管理好自己,要孩子做到的,自己得先做到。比如,吃饭时不能玩手机,和孩子说话时不能玩手机。道理很简单,管理好了自己,才有底气管孩子,自己做到了,孩子自然能做到,这是榜样的力量。&守住底线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手机是你的,支付宝密码是你设置的,你是一个有着正常智商的成年人,你不给孩子手机,他能沉迷?你不告诉他密码,他能花钱?基本的原则不能丢,该坚持的死都不能让,初中生就没有带手机的需要,有急事完全可以找班主任;至于支付密码,除非你不在乎卡里的那点钱,要么就长点心、带点脑子。&让孩子发现比手游更有趣的东西开车带孩子去兜风、一起到海边游泳、或者共读一本世界名著都是不错的选择。总之,不要让生活变死气沉沉。能出去就不要呆在家,能一起就不要分开走,能笑着说话就不要板着脸,让孩子发现比手游更有趣的东西,比电击更奏效。说到底,还是高质量的陪伴。不要让孩子觉得,和你在一起,是多么的无聊、多么的压抑、多么的没有生活乐趣。睡觉前想一想,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哪里浪,而不是忍不住又点开了卖东西的朋友圈。◎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责任编辑:赵建波
责任编辑:赵建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游戏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迷游戏网吧吃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