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世界著名建筑师排名的建筑师有哪些

坐落在世界奇迹长城脚下幽静美丽的山谷的“长城脚下的公社”是最诗意的存在。...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附近都有一些诗意的居留地,坐落在世界奇迹长城脚下幽静美丽的山谷的“长城脚下的公社”就是这样的存在。它是SOHO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张欣和董事会主席潘石屹投资的世界前卫建筑项目,已经建成多年。在酒店项目纷纷标新立异的今天,我们回望这个作品时依然满怀惊喜:长城脚下的公社不单在选址上费尽了心思,还约请了亚洲地区12位著名建筑师分别设计建造了12座当代建筑艺术作品。
长城脚下的公社—凯宾斯基管理共有42栋别墅,190间套房,11间总统套房,4个餐厅,1个Anantara Spa,1个儿童俱乐部及1个户外泳池。结合古长城的私家小径,入住客人拥有了绝佳徒步线路。
12位参与项目的建筑设计师包括隈研吾、张永和、安东、简学义、承孝相、严迅奇、古谷诚章、坂茂、崔恺、堪尼卡、张智强、陈家毅这样亚洲建筑界“绝版组合”,简直可以亮瞎人的双眼。于是,建筑本身成为了酒店项目中最亮眼的部分。项目曾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并荣获“建筑艺术推动大奖”,另外用木材和硬纸板制作的参展模型也被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成为该艺术中心第一件来自中国的永久性收藏艺术作品。2005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中国10大新建筑奇迹”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12座建筑艺术品,一探究竟~隈研吾(日本)-竹屋那一年春娇与志明在北京重逢,跑到了北京郊外一处竹影斑驳的房子里密会,虽然两人离得很近,却隔着一道墙。志明默默坐着,春娇则徘徊在迷宫一般的通道里,怅然道:“我原本真是想找一个跟你完全不一样的男人,但是谁知道,我却变得跟你一模一样。”这一幕《春娇与志明》中最经典的场景,就发生在长城脚下的公社的“竹屋”中,那是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的作品。
竹屋位于核桃沟,面积约716m2,有6间卧室、茶室、开放式厨房和两个客厅等空间。建筑在外观上大量使用了竹子作为空间的分割,同时融合了日本传统“枯山水”的禅宗园林特色,体现了静修与禅宗的自律精神。
安东(中国大陆)-红房子提起安东,在中国建筑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这位来自委内瑞拉的设计师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1993年毅然来到中国开办建筑事务所的20多年之后,他会拿到中国国籍,并设计长城脚下的公社“红房子”、潘石屹的SOHO现代城、建外SOHO、钱粮胡同四合院、泉发别墅等一系列作品。
红房子面积485m2,运用简单几何,将房子与山谷的不同斜坡相连,并自然地使用混凝土、水泥红砖、木、竹子、玻璃等不同材料。建筑内包含4个面向不同风景的卧室、客厅、二楼露台和屋顶庭园让建筑拥有绝佳的视野,实现“建筑的漫步”的概念。安东相信:建筑并非建筑师表达自己的方式。它透过建筑师获得表情。
张永和(中国大陆)-土宅张永和是第一个在国际著名院校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担任要职,第一个担任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评委的中国人,除了建筑,他还设计家具、服装、舞美和首饰,写书、做策展、拍电影,每次跨界都有模有样,认认真真,保有对事物的一份专注和文艺范儿的纯真。做完长城脚下的公社之后,据说他最近还接过了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旁苏红古村落的规划,依旧对“土”色情有独钟。
在长城脚下的公社449m2的土宅中,张永和将这栋建筑一分为二,带入“山水”意境。“水”有小溪登堂入室,“山”有中庭山峦围塑空间。“分裂”让两半间的角度可自由调整,形成多样的弹性建筑。
利用在中国是相传已久的建筑形式之一土埆厝,减少建筑本身对环境的冲击,隔热隔音,冬暖夏凉,创造出全新的现代中国民居形态。
古谷诚章(日本)-森林小屋来自日本的古谷诚章是亚洲著名建筑学家,他认为建筑的主要功能是让人和人、人和物相遇,它连接着在那儿相遇的所有人共同的记忆,提醒人们在某个特定地方相遇的某个人的价值。
长城脚下的公社里他所做的森林小屋正是这样希望成为这样以人为本的作品:573m2的建筑空间外墙由狭长的玻璃组成,和环绕四周的青山绿水形影相映;内部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木材,让人们觉得即使在室内也仍然置身于森林中。如同瑞士雕刻家、画家加柯梅蒂(Alberto Giacommetti)所描述的,“在森林广阔的怀抱中,人变成了一个光球”。
森林小屋有4间卧室,主卧带独立卫生间。餐厅和厨房是独立的。位于一层的大餐厅可容纳10人用餐。可以举办各类聚会、会议,露台可举办烧烤、私人聚会。
简学义(中国台湾)-飞机场“飞机场”是台湾建筑设计师简学义的作品。这位推崇建筑精神性、相信灵性,并主张贴近自然的建筑师,又一次用他的建筑语言表达了对大地与历史的尊重以及回归自然的生命愿望。飞机场位于核桃沟,占地603m2,石墙与变化的矩形空间不仅与 “长城”的历史意象呼应,也在自由的空间中蕴含了流动性,体现出建筑内部与外界自然的呼应与统一。
4间卧室,3个会客室,1个半地下的私密空间体现了多样性的风格;14米的长形走廊则提供了绝佳的风景观赏位置。每年都有不同主题party、私人聚会、展览、艺术活动、时装表演等活动在这里举办,让长城脚下的公社时刻随远离尘嚣也时刻与时尚接轨。
承孝相(韩国)-公社俱乐部公社俱乐部位于“长城脚下的公社”整个项目的中心,面积4109m2,由韩国崇尚“贫者美学”的建筑师承孝相执笔设计。在设计中,自然元素如石、树木,甚至是一些既存的人造物都被尽可能保留。室内外与虚体实体空间形成了与自然沟通最好的方式,创造“文化地景”。材料方面主要以自然的材料建造,像是木料、不锈钢板以及石材,充满了时间的“记忆感”。
俱乐部为房客与住户提供了使用设施,包括两个餐厅、游泳池、画廊、杂货店、管理中心与员工宿舍,成为一个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与彼此以及自然会面沟通的场所。
严迅奇(中国香港)-怪院子香港设计师严迅奇在世界各地有很多的知名作品,比如说法国巴黎的巴士歌剧院,日本东京国家剧院,北京的南银大厦、希尔顿酒店,天津的会展中心,深圳的万科17英里,上海的九间堂,广州的广东省博物馆,海南的博鳌蓝色海岸,香港的北京道一号、新机场环机场大厦等等。长城脚下的公社中的怪院子也是他颇受瞩目的作品。
该建筑面积481m2,以传统的合院住宅为主体,传统中庭环境提供一个舒适且具私人领域感的空间,却同时以开放社交空间的手法,引进外界浑沌的环境来消灰原有的空间感。
装饰则以最单纯的白色刷漆的墙面、木质地板与石材铺面,传达了宁静的乡村式家居生活的感觉。遮挡外露西南向立面的竹子屏栅表现了空灵的气质,与中庭散发的强烈感觉相映成趣。坂茂(日本)-家俱屋日本著名建筑师坂茂是一位颇具“人道精神”的建筑师,“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物。但同时,建筑师应该有社会责任。” 对于他来说,社会责任意味着使用一些不仅容易得到,而且便宜,可以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像硬纸管、竹子、泥砖和橡胶树(rubber trees)。因此在建筑界,坂茂也以敢大胆使用最廉价、最脆弱的材料而闻名。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曾评价他道:坂茂博士通过他高超的建筑技艺为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无家可归者和丧失财产者提供了志愿服务,他特别强调对尖端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有充分的好奇心和执着,创新永无止境。
长城脚下的公社中面积333m2的家俱屋是坂茂对中国构筑的庙堂奥妙的一次探索。在宽阔的基地上,坂茂和他的团队引用了中国传统合院建筑的概念,让中庭坐落住宅正中,房间则以基本的方形配置围绕庭院排列,利用“家具住宅”系统(这是个利用组合式建材与隔热家具为主要结构体与建筑外墙的系统)作为本建筑的营造方式。于是,这幢木色清雅的建筑几经周折终于诞生。
崔恺(中国大陆)-三号别墅崔恺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建筑设计师,其作品在国际屡获大奖。北京现代城规划、外交部办公楼、丰泽园饭店等项目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他所主持的长城脚下的公社之三号别墅以“看”与“被看”作为设计主线,强调客人居住于此的观感,在可能的区域全面敞开,保持山沟的视野畅通。这里采用钢结构(客厅、居室)和小部分砖混结构(附属用房、墙),更加适应山林特点。
张智强(中国香港)-手提箱香港土生土长的建筑师张智强从小就对“箱盒”有着特殊情节,一方面是小时候生活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家小如同挤在箱盒中一样,也正是如此让他养成了将家里执拾得井井有条的习惯;另一方面源自建筑师经常会“在路上”的生活状态,经常拎个箱子就出发。于是,在长城脚下的公社中,他又一次将这种情节表现出来,在347m2有限空间中发挥无穷的创意。
手提箱以无限想像及感官愉悦面为原则,利用阶层的叠置概念,提出一件满足最大弹性空间要求的简单设计。隐匿的收纳空间,以及可随意升降的遮帘,让空间可根据不同需求、人数、以及个人对封闭性和隐私感的重视程度轻易被改变。同时,住宅中的每个重要空间,都拥有静谧的长城美景;家具配合建筑可调性的特色,也都有可活动的功能,让选择性成为奢华入住体验的重要条件。
堪尼卡(泰国)-大通铺作为项目邀请的12位建筑设计师中唯一一位女性,泰国建筑师堪尼卡在524m2大通铺中打造的,是一个“山中度周末的家”,向客人揭示一些城市生活让他们丢失的东西,从而使生活更加平衡。
房子给到这里的客人提供了周围环境中积极的一面,从这里可以看到山的全貌、长城景观,碧空万里、星辰满天,还可以呼吸优质空气,同时让人远离那些太花哨的以至于不能接受的自然因素,在坡地和庭院中创造室内/和户外空间之间的和谐氛围。
大通铺有4间卧室,三个卫生间。饭厅和客厅相连。这里强调沟通和共享,你可以在二楼的卧室的一排大通铺上,和朋友秉烛夜谈。
陈家毅(新加坡)-双兄弟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主设计师的陈家毅,可谓新加坡国宝级建筑师。1984年毕业于伦敦建筑学院,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准学士。曾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学院设计一等奖,英皇家艺术学院之年轻设计师奖,威尼斯双年展银狮奖,日本设计年奖,日本中川设计年奖,2007年度新加坡总统设计奖。
在长城脚下的公社中,他设计了“双兄弟”,面积约477m2。项目位于水关山坡上,以当地的石材作为主要材料之一。量体上是以一个较大的建筑物与一个罗小的附件形成“L”字形。两个建筑和北边的悬崖包被着一个安静的庭园,阶梯状的木头平台排布其中,绕建筑一圈而后延伸到地景中。沿着石头铺成的小径漫步,沉浸在粗犷的自然中;冥想片刻,远眺长城,人们便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酒店网址:
http://www.communebythegreatwall.com
图:网络及酒店官网
文:全球酒店精选(有选用)
转载除表明图文作者外,请在刊首载明
(来源:全球酒店精选微信号:global-hotels)。
只想为你分享一些特色酒店信息。
欢迎投稿至global-。谢谢!
微信:global-hotels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要回复文章请先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世界十大建筑奇迹, 真的是鬼斧神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一名:法国米洛大桥  米洛大桥位于法国南部,法国政府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建成了横跨塔恩河的这座斜拉索公路桥。它最高的混凝土桥塔高达800英尺(约244米),比当地大多数高层建筑都高。据测量,从河面到塔顶的高度为1120英尺(约241米)。    第二名:佛洛伦萨大教堂穹顶  意大利佛洛伦萨大教堂穹顶于1420年至1436年间建造,虽然横跨长度为140英尺(约42米),但此穹顶在建造时并没有使用可支持的框架。建筑工程师菲利普·布鲁内莱斯基在设计建造该穹顶时曾大胆预言,无需任何内部脚手架,这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分担圆顶周围的荷载,所以圆顶不会分裂。他还将一些石头和铁紧密粘合在一起,形成锁链,并用人字斜纹砖堆砌保证了圆顶不会开裂。  第三名:土耳其圣索非亚大教堂  据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改变了建筑史,它开创了间接荷载传递的理念,该建筑的设计师大胆地说,穹顶不必从上直通地面。相反,穹顶以扇形的方式通向更多的圆顶。这一方法的应用促进了建筑业的大发展。当时它成为1000多年来最大的礼拜场所,直到1520年建造了塞维利亚大教堂。    第四名:荷兰三角洲工程  1953年,荷兰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导致大约1800人丧生,当局意识到必须建造防洪工程。防洪的关键是堵截通向安特卫普市和鹿特丹市的河口。其基本前提很简单:尽量减少海堤坝的决堤。但工程非常巨大,整个海岸线都改变了。    整个工程包括12个大项目,1954年开始设计,1956年动工,1986年宣布竣工并正式启用,共耗资120亿荷盾。一些海湾的入口被大坝封闭,使得海岸线缩短了700公里。三角洲工程使荷兰西南部地区摆脱了水患的困扰,改善了鹿特丹至比利时安特卫普的交通,促进了该地区、乃至全荷兰的经济发展。  第五名: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三大最古老金字塔中最大的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巨石建筑。金字塔工程浩大,结构精细,其建造涉及测量学、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和数学等各领域,被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石头建筑,至今还有许多未被揭开的谜。金字塔还遵守了“黄金比例”,这是审美学的最佳比例。    第六名:伦敦下水道  19世纪50年代,约瑟夫爵士担任伦敦大都会工程局总工程师,当污水的问题导致了城市臭气冲天,霍乱流行,他提议在地下建造83英里(约133公里)的下水道、1100英里(约1770公里)的街道下水道和13000英里(约20921公里)的小型下水道。    他还做了一件神话般的事情:他决定无论计算出的污水流量是多少,他都要将其翻倍,以便应付将来不时之需。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他的明智之举,也许到了1950年,伦敦还会面临同样问题。  第七名:罗马大剧场  公元70至82年间建成的罗马圆形大剧场(也称罗马斗兽场)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大量使用环形建筑,其不但拥有极具美观的开放空间,而且还非常稳定。罗马竞技场在地上有四层,地下有三层,在顶部所有拱门相互交叠组成。它可容纳约50000人,并且可以在八分钟疏散。    第八名: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  通过一个海底隧道将两个国家连接起来的概念,是多么大胆而有创意的想法。当然现在,丹麦与瑞典,澳门和中国大陆都是如此,但英吉利海底隧道是此类工程的首创。加上67英里(约108公里)的高速铁路线,在伦敦南部和英国花园肯特之间运行,物流量是惊人的。    第九名:巴拿马运河  在1904年到1914年间建成的48英里(约77公里)的巴拿马运河简直是个奇迹,它不只是连结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道,而且提高了运河本身的价值。出人意料的是,海平面在每个海岸是不同的,并有不同程度的满潮。    为了克服这一点,他们必须打造三个宽110英尺(约33.5米)的水闸,并且水闸墙壁的厚度设置为底部是50英尺(约15米),顶部是10英尺(约3米)。它的设计航运量为每年8千万吨,然而今天它每年承载着2.3亿吨的航运量。  第十名:迪拜塔  到目前为止,1500英尺(约457米)高就可以称作高层建筑了。然而来到迪拜的迪拜塔,随处可见的建筑物,都有2700英尺(约883米)高。它的建筑中有一个支撑核心:一个坚固有脚的中心部分将建筑物一直支撑起来。    初始阶段必须考虑重力和风力的影响,但在中级阶段,你必须考虑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及所负载的材料的变形情况。升降机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时速为40英里(64公里),而普遍情况仅为每小时12英里(约19公里)。  第 X 名:珠港澳大桥  读到这里,读者一定会很疑惑,为什么前十名没有中国的建筑呢?答案是:这是国外建筑师评选的。其实,中国的长城、故宫、都江堰、苏州园林,在世界建筑之林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不说古代,中国最近刚刚贯通的珠港澳大桥,在世界建筑史、桥梁史上的地位或许就不容忽视!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经典作品
我的图书馆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经典作品
一、Santiago Calatrava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标签:天才大师、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作品:里斯本东方火车站作品:密尔沃基美术馆作品:雅典奥运会主场馆作品:毕尔巴鄂步行桥二、贝聿铭标签: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令人叹为观止。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艺术象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贝聿铭还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仑广场的卢浮宫的扩建设计。使这个拥有埃菲尔铁塔等世界建筑奇迹的国度也为之倾倒。这项工程完工后,卢浮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人们赞扬这位东方民族的设计师,说他的独到设计“征服了巴黎”。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在他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作品:肯尼迪图书馆作品: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作品: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作品:中国银行总部大厦作品:德国历史博物馆作品:日本MIHO博物馆作品:北京香山饭店三、安东尼奥·高迪标签:疯子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高迪曾就学于巴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毕业后初期作品近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主要有古埃尔公园、巴特罗公寓、圣家族教堂等。高迪曾说:“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已为人们创造出最独美丽的造形。”高迪的作品常使用大量的陶瓷砖瓦和天然石料,以令人信服的建筑语汇,如:建筑的门、窗、柱、廊、墙等,和丰沛的想像力创造出属于高第式的建筑。他认为大自然界是没有直线存在的,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才属于上帝,因此凡是他落实于自然理论的建筑作品始终令人眼睛发亮,在百多年后的今天却丝毫没有古迹之感。斯人已远,作品不朽。高迪一生的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3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品:米拉公寓&作品:古埃尔公园作品:圣家族大教堂作品:巴特罗之家四、扎哈·哈迪德 标签: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是建筑界的一个传奇。有人说她是疯子,有人说她是异端人物,当然还有人说她是特立独行的建筑大师。无论如何,哈迪德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解构主义大师”。哈迪德曾带领她的团队获得了世界多个最顶尖的建筑设计竞赛殊荣:意大利米兰一幢外形扭曲的写字楼,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大学和会议大楼建筑,中国广州的歌剧院,德国斯特拉斯堡电车站,丹麦哥本哈根艺术博物馆,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伦敦2012年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土耳其港市伊斯坦布尔和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主持权……2004年,哈迪德获得了“建筑界的奥斯卡奖”普立兹克建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个世界最高荣誉建筑奖项的女性。普立兹克奖评委之一、美国建筑资深评论家艾达·路易丝·赫克斯特布尔称:“哈迪德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看法和感受。”Vitra消防站广州歌剧院PIERRES VIVES大厦五、世界建筑大师安藤忠雄 标签:集艺术和智慧的天赋于一身生活工作在日本大阪的安藤忠雄,在53岁时获得了第18届普雷兹克建筑桂冠提名:赫雅基金主席杰·A·普雷兹克在宣布这一事实时,引用评奖团的描述说:“安藤的建筑是空间和形工艺的组合……即适用又富有灵感,……纵观其建筑生涯根本不能预测其未来。”安藤忠雄是位难得的建筑师,他集艺术和智慧的天赋于一身,他所建的房屋无论大小,都是那么实用,有灵性,他有超强的洞察力,超脱了当今最盛行的运动学派或风格。他的建筑是形式与将要生活那里的人们的综合统一。安藤的建筑是空间和形式在艺术上的惊奇组合,透过他的建筑没有人可预测这个时刻将会到来,他不愿意受传统的来缚。创新是他的手段,个人世界观是他灵感的源泉。将普雷兹克建筑奖授书安藤忠雄,不仅因为他完成了某项作品,更是为了他将来的项目能够进一步丰富建筑艺术。作品:皮诺基金会美术馆作品: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作品: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作品:曼哈顿阁楼&作品:同润会青山公寓改建作品:直岛/贝乐思艺术之家作品:震后重建计划作品:世界贸易中心重建&六、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标签:现代建筑的旗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原名MariaLudwig Michael)、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作品:马塞公寓作品:朗香教堂作品:萨伏伊别墅七、约翰?伍重( Jorn Utzon)标签:艺术建筑大师伍重出生于1918年出生于丹麦,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水手。直到18岁,他还考虑去当一名海军的军官。1942年毕业于一个高等艺术专科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逃往瑞典,在那里的建筑工作室当小职员。后来去了芬兰,与阿尔瓦.阿尔托一起工作。在紧接着的十年时间里,他游历了很多地方,中国,日本,墨西哥,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他去的最后这个地方成为影响他一生的主要因素。悉尼歌剧院的传奇开始于1957年,38岁的伍重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建筑师,只在丹麦有过一次实践。他加入了一场匿名的竞赛:一块小土地上的歌剧院。他的方案在来自30多个国家的230位参赛者中被大赛评委选中,当时的媒体称之为“用白瓷片覆盖的三组贝壳形的混凝土拱顶”。这座建筑规模庞大,包括了音乐会大厅、歌剧大厅、剧场、排演厅和众多的展览场地设施。建筑面积8000平米。这座建筑直到1973年才建成,历经14年之久,耗资1.2亿美元。它的结构设计有着前所未有的难度,其间经过无数设计师的设计,最后用混凝土先做成球形,再进行修改削减而成,杰作才得以诞生。普利策奖的评语: 约翰?伍重是一位建筑师。他扎根于历史,触角遍及马亚、中国、日本、伊斯兰的文化,以及其他很多的背景,包括他自己的斯坎德纳亚人的遗传。他把那些古代的传统与自己和谐的修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艺术化的建筑感觉,以及和场所状况相联系的有机建筑的自然本能。他总是领先于他的时代,当之无愧的成为将过去的这个世纪和永恒不朽的建筑物塑造在一起的少数几个现代主义者之一。作品:悉尼歌剧院八、阿尔瓦·阿尔托标签: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全名为Hugo Alvar Herik Aalto)是芬兰现代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大师及艺术家。 阿尔瓦?阿尔托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工业产品设计的代表人物。他在国际上的声誉与四位大师一样高,而他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的关系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其他人所没有的突破,是现代建筑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九、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标签: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日-),意大利当代著名建筑师。1998年第二十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因对热那亚古城保护的贡献,他亦获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他出生于热那亚,目前仍生活并工作于这一古城。他受教并于其后执教于米兰工学院(MilanPolitecnico)。1965年-1970年,他为路易·康和Makowsky工作。1971年-1977年,他与理查德·罗杰斯共事,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为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1977)。作品:蓬皮杜艺术中心作品:保罗·克利(Paul Klee)中心作品:休斯顿menil博物馆(Meniu Collection Museum)作品:罗马综合音乐厅作品:关西国际机场作品:KPN电信大楼(KPN Telecom Office Tower)作品:瑞士贝耶勒基金会博物馆(Beyeler Foundation Museum)十、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标签:"高技派"的代表人物诺曼·福斯特,当今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被誉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第21届普利策建筑大奖得主。诺曼.福斯特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的建筑方式。 他认为建筑应该给人一种强调的感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给人带来宁静。作品:法国加里艺术中心作品:德国法兰克福的商业银行大楼&作品:德国商务促进中心和远程技术中心作品: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楼
馆藏&3282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