佣兵多少级解锁长戟大兜啊 求问

[转载][武备考]瑞士佣兵和他们的长戟
ok说实话,我一直都认为,欧洲的戟,更应当被称为斧枪。
毕竟从形制上来说,欧洲的戟和中国的戟相去甚远,而更接近于中国古时候的斧钺
DOL里把这种武器称呼为戟,并且也是目前比较约定俗称的叫法,另外,欧洲部分的战斧的形制也容易和斧枪搞混,那么也就这么叫吧
典型的瑞士长戟
&秦朝青铜戟
汉金(青铜)镶玉【镂雕青龙戟援钺】
商代青铜钺
这种被称为月牙戟的戟是自宋代出现的武器,在武经总要中称之为戟刀
瑞士长戟的各种不同的头部形制
瑞士长戟(halbert or Swiss voulge )一词,从其词义来推测,拥有2种不同的来源
一种是出自于德文的Halm (棍棒), and Barte
(斧子)的结合,说明了这种长戟的一种形式:即头上有一很重的斧头,背面是一尖铁(有时是弯曲的)或钩子,顶端是矛或梭标的尖头。这种兵器。它能一下子穿透头盔,砍断剑锋或者击倒马匹。它也可以当作短矛来用,它的弯钩还能将骑兵拖下马来。
钉锤和斧子
另外一个则是从voulge(长杆宽刃刀)可以推断,这种武器就是在voulge的基础上,增加了顶端的尖头,使之也能适用于突刺。
voulge(长杆宽刃刀)
axe,中文名字叫做战斧、长柄战斧、屠斧,从形制和具体解释来说,是一种比较纯粹的斧式武器,但是其形制中也掺有大量的和斧式长戟非常类似的。比如上图这种,和长戟不同的是,战斧的斧刃刃面面积更大。
左图为比较正统的pole
axe,巨大的斧面非常彪悍
halbert 瑞士长戟
上图是一个刀刃式的长戟
斧式长戟的样子就和pole
axe比较接近了
目前普遍的一种划分长戟形制的划分,根据刃面的样式,长戟被分为瑞士式长戟和德意志式长戟
造型偏向砍刀的,被称为瑞士式长戟
造型更偏向斧的,则被称为德意志式长戟
瑞士长戟的长度大约是6至10英尺,记载也曾提到过有20英尺长。
这种长戟制作简单,成本也低。而且因为其能够更好地对付长矛和长枪,并且能对骑兵造成很大的威胁。
这是因为瑞士人打造了一种简单,但是非常使用的战术——瑞士方阵(Swiss Infantry Square )
瑞士方阵以300人左右规模的连为基本作战单位,其中约有250名长戟,排成16乘16的方队,其馀为戟兵或十字弓士兵。典型的瑞士纵阵通常由横排著的两个或三个连组成,其纵深至少跟横宽相等。
瑞士方阵的战斗方式,采用的是和古希腊人那样利用密集的长矛部队居高临下地进行冲锋,从而发挥出强大的冲击力。&
古希腊的密集阵
早期采用纵队进行作战的瑞士军队用戟十分普遍。尽管这种兵器有著许多厉害之处,但是在以密集队形作战时,特别是对付穿著盔甲和排著难以攻破的队形的敌人时,它的缺陷就十分明显。在1386年的曾帕赫战斗中,面对法国重骑勃良第(Burgundy)的骑兵的密集冲刺下,几乎全部使用戟的瑞士军虽然了最后的胜利,但损失十分惨重。同时,在面对奥地利长枪兵组成的密集阵型前,纯粹使用长戟的瑞士军也曾一度一筹莫展,最后是凭借阿诺尔德(Arnold
von Winkelried)舍身堵抢眼的方式,以及迂回到长枪阵侧翼的戟兵的攻击,才得以取得胜利。
Laupen战役中,对抗骑兵冲锋的瑞士长戟兵
因此在曾帕赫战役之后,瑞士人便把戟跟长矛(它延长了士兵的杀伤作用距离)结合起来使用,组建了最终意义上的瑞士长戟兵(Swiss
halberdiers)。攻击模式也变更为首先让长矛兵发起冲锋,骚扰敌人的横队或方队,然後位於纵阵两翼的戟兵就跟著冲进敌阵。
二到15世纪中期,瑞士人改进了他们的方阵战术,这个时期的典型的瑞士阵型呈三线:前卫(Vorhut,van),中央(Gewalthauf
Gewalthaufen,centre),以及后卫(Nachhut,rear),它们看起来没有固定的数量或规模,全凭战场地型或接敌时的战术来决定。前卫通常构成组成最大或第二大的阵型单位。在这个部分集中最多的十字弓和手铳,部署在作为前方防护区的长矛队列间或者配置在两翼作为敢死队(forlorn
使用。有些时候前卫会被派去侦查或者挖掘工事。当战斗发生时,在方阵最前方,会排列4至6排队密集长矛阵型,这部分的瑞士长戟兵也是瑞士军中稍有的配备有盔甲的士兵。
1445-46年为对抗哈布斯堡而组织的苏黎世民兵(Haufen)提供了下列关于前卫组成的资料:
300名步兵(150名苏黎世人,150名温特图尔Winterthur人)
40人持斧,20人持铲(來自温特图尔和吉堡Kiburg)
250匹马,每1匹马携带绳索和其他装备
中央部分通常是整个阵型中最大的单位,而此处也是各州或联邦的旗帜所在,外面由一圈长戟或者各州的小旗(fahnlein)如林般围起──这也是「旗海」(Banner-haufen)一辞的由来。这个核心再由一圈长矛围起。根据苏黎世的征兵卷轴所做的重建提供了一些关于这个单位的印象。在旗手的两侧各有28列20人深的队行,组成一个横56列纵20行的长方形。然而,考虑到每个人使用长矛所必须的空间(前方比后方要来的更拥挤,假如要维持紧密的阵型),因此「旗海」必须排成正方形而非长方形。根据以上的重建,苏黎世中央部分的正面广达168英呎(56
&3英呎),厚达140英呎(20 &7英呎)。
后卫,例如在摩拉特(Morat)战役时,通常扮演上前支持中央的角色;他们或者从侧翼推进,随着状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兵力规模和五花八门的武器配置。在摩拉特战役中后卫主要由戟手组成(大约5,000人),而在南西(Nancy)战役中600名手铳手作为游击兵力,随时支持前卫或中央。此外,苏黎世的阵型显示他们的后卫由戟手、长矛手、弩手和手铳手组成。
通常认为一般的瑞士阵型在前进时是三个横队梯次而进,前卫先在预定的点上与敌方接触,而中央则从前卫后方稍左或稍右的位置平行前进。后卫以类似的方式行进,但通常在决定性的一刻才投入作战。这种阵型值得特别注意。首先,在前卫接敌后他保留了在决战点上投入的兵力。其次,呈梯次的队形很容易构成宽阔的正面;中央部份总能在前卫的侧翼遭受威胁时前进,而后卫同样也能支持中央部份面临同样的威胁。在任何一个例子中敌人都将遭受来自侧翼的攻击。第三,这样的阵型允许后送伤兵的空间,甚至后彻手无寸铁的士兵或被击败的部队,重新在后方组织数组。
以上部分摘自自Douglas Miller, 《The Swiss at War 1300 - 1500 》(osprey
publishing, Great Britain, 1995), pp.7 & 17。
1339年左右的瑞士步兵方阵
瑞士长戟兵的战斗姿势(瑞士国家博物馆,苏黎世)
和英格兰长弓兵对兵员的严格选择,以及必须自小到大的严格训练不同的是,瑞士长戟兵(Swiss
halberdiers)虽然同样挑选身材高大的士兵,但是在训练上则简单了很多。
进攻时,瑞士长戟兵手持的长戟往往稍高於肩部,矛头微微向下。采取这样的姿势可以得到极大的向下插刺的力量(瑞士人很少接受剑术训练,他们主要依靠兵器的强大冲击力),这对敌人来说,要想不受任何伤害把矛头挡向上方就更加困难,而且不因矛柄後坐的力量而可能伤及身後的士兵。
(这点与挺矛突刺的希腊密集阵有很大的差别)
防御时,头排士兵将矛柄支在地上,柄端顶住右脚,稍往上一点则靠近左腿膝部,左手前伸握住矛杆,矛头与胸高相平。後面几排仍保持进攻的姿势,四至六排以後的士兵则将长戟直立於地,随时准备走向前去替补倒下士兵的位置。
这是描绘使用瑞士长戟单兵作战的图片
并不是所有的长戟(halberd)都可以被称为瑞士长戟,典型的瑞士长戟会在长戟的斧刃或者刀刃部分有如托你个瑞士国旗上的十字那样的十字镂空雕纹,当然这种雕纹不仅仅是美观和标识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镂空能够在砍伤敌人的同时起到放血槽的作用。
典型的刃面带有十字镂空的瑞士长戟
目前教皇的瑞士卫队所使用的长戟形制
这支是威廉三世时期的长戟
一个瑞士长戟手(halberdier),在1525年Pavia战场上。他穿着一套自由民的服装,包括一把德式鬥劍Katzbalger(Katzbalger来自德语,Katz是猫,Balger来自balgen意思是争斗,是一种盛行於15世紀至17世紀,德国平民佣兵(Landsknechts)广泛配备的武器。造型简介的剑柄与呈S形的护手为其特征。)。
B 在Marignano战场上的瑞士长枪兵(Swiss Pikemen
),1515年。他穿着一条较瑞士传统式的紧身裤子,盔甲包括有面部保护的小头盔(sallet)、胸肩甲(coreselet)和大腿甲(tasset)。
C 瑞士装甲长枪兵(Swiss Armoured
Pikemen)&,也是在Marignano,他戴着一种带羽饰的小头盔,并配有一顶贝雷式圆帽。穿包括大腿甲的半身盔。
瑞士护卫,法国,1581年。黑色的帽子,白-兰-红羽饰(pompom)。紧身上衣有白色条纹,右半部为红色分割开兰色,左半部是兰色分割红色。左袖兰色带红色条纹,右袖白-兰-红三色反复。前臂,左手为兰色,右手红色。要害护具(codepiece),红-白-兰。左腿:正面为兰底色和红条纹,背面可能相反。右腿:兰-红-兰-白-兰-红-兰。左腿袜:兰色和红袖带,右腿袜:白色,有红袖带和条纹。鞋子为黑色。&BR&E/F
瑞士号手,来源于1512年某战斗的图片。&
E是卢瑟恩号手(Lucerne-horn) ,红色号角带,兰白色服装,有白色十字。
F是瑞士联盟军号手(Uri-horn),红色号角带。黑-黄色上衣,有白色十字。
G 带长枪和剑的瑞士士兵,1512年。
H 教皇的瑞士护卫军士,砍刀式长枪(glaive),1517年。他穿着袋型袖口的外衣,方型的颈布(square
neckline),(胸肩甲corselet被遮住),并穿了一件被叫成"Sajone"的长衫,这种长衫被瑞士护卫广泛用于16世纪上半叶。
上图展示的武器从左至右分别是骑士长枪Lance、双手剑two-hand
sword、长戟Halbert
1506年,教皇於勒二世经过与苏黎世州和卢塞恩州签署的双边协定,组建了一支由150名瑞士雇佣军组成的瑞士卫队。日,189名士兵中147名瑞士雇佣兵为保护教皇克雷芒七世逃亡而牺牲。&
不久後,新教皇保罗三世重组瑞士卫队,人数定为100人,直到现在。从那时起,每年的5月6日就成为为新招募的瑞士卫队队员宣誓的庄严日子。诚然,瑞士法律早已严禁瑞士公民在外国军队中服役,但只允许瑞士人参加教廷瑞士卫队。&
几个世纪以来,瑞士卫队与其说是保护被罗马保卫的教皇国,不如说是一支象徵性的礼仪军队。队员们头戴长缨的金属头盔,身穿米开朗基罗设计的蓝色和桔黄色相间的“军装”,腰配长剑,手持长矛,守卫在教廷的主要通道和走廊上。
他们的任务主要有三项:
一,保护教皇国的国家安全;
二,在宗教仪式或教皇外出时保护教皇人身安全;
三,充当礼宾仪仗队。&
教皇与瑞士卫队的合影
整个卫队的行为举止以及各种仪式都严格按照中世纪的规格
在大航海时代online中,西欧各国的皇宫卫兵也基本上都是手持长戟的卫士
上图为法兰西皇宫,左上角的铁甲卫士手中持有的便是长戟
在大航海时代online中,也有几把武器使用了长戟的图标
声望要求:1200
在军队中广泛使用的双手握持长枪。
购买:汉堡,34,400
日服原文:スピアー
英文:Spear
Spear其实就是长矛,并不是长戟,光荣偷懒啊
声望要求:1280
技能加成:防御+1
不列颠岛地区自古使用的一种刃部宽大的长枪。
铸造R6:炼制长枪.入门 探索R4:奥斯陆北部
日服原文:ギサルメ
英文:Guisarme
现在的考据认为,Guisarme来自于古日耳曼语,是gatan(割草)和isarm(铁)合并而产生的。连起来看,这个其实最早就是个铁质的割草刀。仙境传说RO里把这个称作为弯刃长矛,其实也不对,因为具体的制式上,Guisarme是很明显的凹刃结构。
Guisarme一般长2.5米到3米,重2.5公斤到3.公斤,并且使用的范围也不仅仅是DOL李说的不列颠岛区域,而是涵盖了整个欧洲的范围。
至于DOL里描述的这个倒钩戟,其实应当指的是13世纪被不列颠文献记载的Bill-Guisarme,这是一种自Guisarme发展而成的农民暴动用兵器,其制式便是在Guisarme的基础上增加了顶端的针状突起。Guisarme的活跃时间大概是11世纪到15世纪之间,15世纪后便不再看到这种武器的记载。
这个武器其实从制式来说应该算是长刀或者长枪,甚至是镰刀的类别,不过放在长戟里,也勉强OK吧。
Bill-Guisarme
原始的Guisarme
声望要求:1320
技能加成:防御+1
重骑兵突击时使用的一种沉重而威力强大的长枪。
R8:炼制长枪.应用
日服原文:ランス
英文:Lance
Lance准确的说应当是骑士长枪,放在长戟里也是很诡异的玩意。骑士长枪是在长枪和长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东西。最早的骑士长枪和步兵长枪没太大区别,后期的骑士长枪则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在电视、画册上看到的那种锥形结构,并且装饰华丽的东西。而且说实话,如果做出骑士长枪的话,想必很受大家欢迎吧。毕竟那个很漂亮的说。
锥形结构的骑士长枪
矛枪(pike)
声望要求:1360
技能加成:防御+2&剑术+1
为对抗骑兵的进攻,步兵们并排使用的一种长柄武器。
R9:炼制长枪.精髓
日服原文:パイク
英文:pike
pike其实就是很干脆的长枪,并不是长戟,光荣继续偷懒
声望要求:1400
技能加成:防御+2&剑术+1
将斧刃与矛枪合二为一的一种长枪武器。
R13:终极‧长枪的炼制法
日服原文:ハルバード
英文:Halberd
长戟登场~~
哈夫斯步兵长枪 -
声望要求:1360
技能加成:防御+1&剑术+1
统治了突尼斯地区的哈夫斯王朝步兵们使用的长枪。
战利品:旧哈夫斯帝国士兵Lv5
好吧。这个东西我没找到。谁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样子?
最后说下,运用长戟这种武器最为纯熟的军队——瑞士佣兵。
瑞士佣兵的诞生,是在15世纪。瑞士联邦内(Eidgenossenschaft)因为当时Urkantonen地区的人口的过量而导致了极大的贫困,为了养家糊口,当然也少不了对冒险,战利品的热衷,不少人组成了雇佣兵团。瑞士雇佣兵只能从瑞士联邦当局进行雇佣,其大多数的佣金被政府收纳,而雇佣兵家人只能得到一小部分。
在之后将近三个世纪里,有一、二百万瑞士人服务于外国军队中。法国、意大利和欧洲一些邻国的政府曾多次利用瑞士雇佣兵从事战争,这使瑞士取得了大量的报酬。
雇佣兵事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经济来源,瑞士佣兵的雇主包括米兰人、威尼斯人、教廷国、法国人、西班牙人,甚至还有英国的亨利8世。瑞士人在1516年与法国签定了一项“永久契约”,从此更主要专务于法国的雇佣业务。
在16世纪上半叶,是瑞士佣兵最辉煌的时期。瑞士人在这个时期几乎从未被打垮,或逃走和投降,有一些场合完全就确实是战斗到了最后一个人。他们唯一可能的失败方式是一种惨烈而无可奈何下的撤退,而这仍然能在优秀的组织纪律下完成,并能够对任何攻击继续自卫(比如在1515年的马里尼安Marignano,当时他们已经损失达到50%以上)
也在这个时期,瑞士佣兵也获得了一个旅者Reislaeufer的称号。意思是这些雇佣兵在不断的进行他们的旅行,从一个战场到下一个战场,为整个欧洲的雇主们厮杀,而他们旅行的终点往往是死亡。
行进中的瑞士佣兵们
当然,上面这个说法是比较褒义的说法,还有一种比较贬义的说法。
瑞士佣兵冷酷的漠视着一切敌人,他们肆意破坏投降的据点,掠夺占领的村庄,血流成河而丝毫不会有所顾忌。和冷酷对立的是他们对战争的良好经济头脑------就像人们流行的说法:Point
d‘argent, point de
Suisse(没钱就没人)。如果没收到佣金,他们立刻离开战场,毫不在意自己的主人命运如何(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对此表示深有体会,因为欠薪,他在离关键性的帕维亚Pavia战役还有4天的时候,而失去了6000瑞士人,最终导致这位陛下在战役中失败,并被查理五世俘虏)。假如仅仅收到标准份额的费用,他们忠诚心也只能算普通,因为还有被贿赂而转换阵营的例子。他们更独断而刚愎自用,为了完成任务经常会不等命令就主动进攻,并且不太会接受外人的任何纪律约束。(Bicocca战役,瑞士人就不等命令而主动出击)
弗朗索瓦一世 (法语:Fran&ois
I,日-日),即位前通常称昂古莱姆的弗朗索瓦(Fran&ois de
Angoul&me),被视为开明的君主,多情的男子和文艺的庇护者,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最受爱戴的国王之一(1515年—1547年在位)。在他统治时期,法国繁荣的文化达到了一个高潮。与之对应的,在军事与政治领域,弗朗索瓦一世取得的成绩一般。他在争夺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竞争中败给了查理五世;接着又在意大利陷入一连串与查理五世的冲突。特别是弗朗索瓦一世在帕维亚战役中遭到惨败,并被查理五世俘虏。他被带到马德里,被迫向查理五世作出屈辱的让步(马德里条约)后被释放。然而,弗朗索瓦一世一回到法国就宣布他与查理五世签署的一切协定无效,因为他们是在压力之下签署的。此后查理五世又多次与弗朗索瓦一世作战。
17世纪,因为大炮和火器的广泛使用,近身步兵的角色被减弱,瑞士雇佣兵慢慢的开始败落。这里简单说下直接导致瑞士佣兵没落的两次战役——比克卡会战和帕维亚战役
比克卡会战
比克卡会战(Battaglia della
Bicocca)是一场发生于日,意大利战争中的战斗。
参战双方是:法国(15000瑞士雇佣兵、14000意大利人、3000人黑带雇佣兵连队、3000骑兵及14门火炮)和神圣罗马帝国军队(14000人,由西班牙人、德国雇佣兵及意大利人组成,其中西班牙人主要为4000人左右的火枪手,少量火炮)
因为军饷不足,法国军队的瑞士佣兵不等友军抵达即首先向对手进攻,他们使用传统的长矛方阵以密集阵形向对手冲锋。而防守方则采用了一种新的防守战术,用4排火枪手以胸墙为掩护依次射击,结束者退回最后列装填由后排顶替位置,周而复始。
瑞士人首先受到对方的一轮炮火攻击,随后即为西班牙人的连续射击,在到达对手面前,他们已付出了1200人的惨重代价,但仍保持着士气。当他们成功抵达对手面前并开始攻击后,西班牙人开始后退,并由德国雇佣兵接替了位置向翻过胸墙的瑞士人发动反击。在双方的激烈搏斗中瑞士人被击败而不得不退回墙另一侧,追击射击的西班牙人则在过程中又消灭了对方近3000人,包括22位军官(其中也包括和他们站在一起参加进攻的法国贵族)。
当原本支援瑞士人的其他法国军队赶到时,瑞士人已经退离了战场,法国军队的指挥官维考特·德·劳特克指挥骑兵向对手冲锋,但是德国雇佣兵成功地守住了阵地直到其他友军赶到并同样将之击溃,比克卡战斗因而以神圣罗马帝国的全面胜利告终。
根据预计,进攻者损失共4200人以上,而法国的14门大炮均被未开一炮即被缴获。经此重创,法国人在意大利北部完全陷入了被动,几乎完全将被驱逐,直到数年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亲自重新带着军队进入,挑起帕维亚会战。
帕维亚之战
参战双方是:法国(17000步兵、6500骑兵、53门火炮)和神圣罗马帝国军队(19000步兵,4000骑兵,17火炮)&
帕维亚之战发生于日,是意大利四年战争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在此战中,西班牙军队以装备火绳枪的西班牙雇佣步兵部队为主力,在帕维亚城下袭击由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亲自带领的法国军队,而在此4天前刚刚因为欠薪问题而失去了6000名瑞士雇佣兵的法军,尽管带有比对手多的多的火炮,但是仍然被各个击破后大败,而弗朗索瓦被哈布斯堡军俘虏,查理五世将他囚禁在马德里,而最终两国签署马德里协议,迫使法国把大片领土分给查理五世。
描绘帕维亚之战的油画
法国大革命中,日,暴民攻击法国巴黎杜伊勒利王宫时,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被革命党人追杀,由786多名瑞士雇佣兵组成的卫队保卫著国王和王后。最後,全部战死沙场,国王和王后被俘。&
为了让後代记住这一历史,以这次事件为契机,瑞士停止了雇佣兵出口。&
19世纪初,阵亡将士的亲友策划、并於1821年请丹麦雕塑家在美丽的罗伊斯河北岸的山坡上建造了这尊雄狮石雕。卢瑟恩著名的石雕「狮子纪念碑」(Lion
Monument)。&
一只箭深深地插进了濒临死亡的雄狮背上,狮子面露痛苦的神情,前爪按盾牌和长矛,盾牌上有瑞士国徽。
(又称沈睡的石狮)雕塑的下面用拉丁文写著:“献给忠诚、勇敢的瑞士年轻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这里时,将其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石雕”。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查看: 778|回复: 1
佣兵, 积分 4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1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489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一周目HARD马上要打完了 。。商店里饰品下面还全都是??? 一个都没有解锁 解锁条件有没有攻略&&求 T T
骑士, 积分 2433,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7 积分
精华0帖子威望0 点积分2433 点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打机养老的龙猫 发表于
一周目HARD马上要打完了 。。商店里饰品下面还全都是??? 一个都没有解锁 解锁条件有没有攻略&&求 T T ...
通关后解锁……
Powered by
扫描二维码
下载 A9VG 客户端(iOS, Androi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狩猎大师的长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