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道主角组建神秘势力什么时候建势力

《西游记》主旨研究_甜梦文库
《西游记》主旨研究
Y、“1102 4 0 o;々j7÷。?t歹f1。?、分类号U D C学校代码―― 密级――学位论文《西游记》主旨研究李军华指导教师姓名:申请学位级别: 论文提交日期:2QQZ生§旦 堑丛盘堂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日期:学位授予单位: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2007年5月 奎至兰!!堕塑里!圭曼婴茎!中文摘要小说《西游记》的主旨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闹而没有定论的话题。本文运用文本研究和历史考查的方法,在胡适和鲁迅的游戏说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分 析论证,提出了《西游记》乃是一部娱乐小说的观点。论文从文本出发,围绕小说情节、人物特点以及小说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从作者思想性格和创作态度及中国的滑稽美学传统影响的角度来分析论证。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主旨研究的回顾,是对以往各种观点的述评,分析其产 生的原因,指出其不足之处,然后在游戏说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它是~部“无为而作”的娱乐小说。并对主旨和娱乐小说概念的理解作了必要的说明和界定。 第二部分主要从情节和人物性格上来分析。滑稽情节的设计可见其创作宗旨。情节上的矛盾之处和背离生活常理等均可反映小说娱乐搞笑的宗旨。人物诙谐幽默的性格和滑稽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可以反映小说滑稽娱人的主旨。 第三部分从小说的艺术特色上论述小说的娱乐宗旨。小说具有鲜明的喜剧风 格。书中插科打诨式的描写、情节中的嬉笑怒骂和冷嘲热讽、书中无处不在的戏 笔都体现了这一宗旨。由于作者能深刻地洞察世情,看透一切,使他能居高临下,俯视人生,嘲谑人生,调侃世情,从而形成幽默感,创造出滑稽。书中洋溢着作 者蔑视权威的自信、俯视众生的智慧和敢于拿一切开玩笑的勇气和胆魄。此外, 小说具有鲜明的童话色彩,也可反映小说的娱乐宗旨。童话的特点就是它的游戏 性,在虚拟和模仿中,达到娱乐的目的,没有现实的目的性。小说以动物为主角,且想象奇特,变化多端,运用儿童行为和儿童语言从儿童的眼光去表现儿童的天真稚气,突出儿童天真烂漫的情趣。语言上的插科打诨、揶揄嘲笑也有很强 的喜剧效果。第四部分介绍作者的身世经历、恩想性格、创作态度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并介绍当时的文艺思潮,说明这些因素对小说主旨的影响。并指出中国传统的喜 剧因素对他和作品的影响和滋养,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这样一部小说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将它置于文学史和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去考查,从而进一步证明小说的娱乐主旨。关键词:《西游记》 主旨 娱乐 滑稽 诙谐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AbstractThe research hasnoonthe purport of“JourneytotheWest”hasbeenalivelysubjectbutfinal conclusion,This paper takesontextresearch and historical examination鹳method'basedHu Shi and Lu Xun’s viewpoint oftOgame.andaadds fBrtheranalysisand verifications to propose that”Journeythe West”isrecreationalasnovel.The novel plot,paper demonstrates the viewpoint from the text and other aspects such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style.The paper also analyzcsandproves from author’sthought,creation attitude and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funny esthtics tradition.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mainly reviews all kinds of viewpoints about也e research of the purport and then comments the previous different its causes andviewpoints,analyzespointsout itsshortcomings.ThentObasedonthe viewpoint of game,thepaper proposes that”JourneytheWest”isarecreational novel without anytoobjectiveaids.This part also gives some necessary explanation and definition purport and recreational novel.the concepts ofThe second part mainly analyse the plot and character.The ridiculous plot design shows creativepurposes.Theconflict plot and the departure fromCOnlnl_on senseof lifemay reflect its recreational writing purposes.Figures’hurnorous personality and comicperformance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s also reflect its recreationalwriting purport.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recreational purport from its artistic features.The novel has distinctive comedy style.Its recreational purposecanbe reflected from thebuffoonery description in the book.,the teasing and taunts plots game attitude.Because the author has hasseenaand.theubiquitousdeeper insight into the situation ofthe world,he condescendand overlook life,Parody thethrough everything,SO hecansituation of the world.也ereby created was filled with the author'sa senseof humor,createdridiculous.m bookCantake all forself-confldenceand wisdom that contempt nle authority andthe mass,it was also filled with courage and boldness In addition,the novel has recreationalthushejoke,distinctive翻巧lalefeatures,it also reflects the novel’spurposes.The黼rytale has game feature,itCanachieve the purpose of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entertainment from invirtual and imimtmn.without realy purpose.111e novel takes animalasleading role..the imagination and varietyareunusual,use child’S behavior manner, ofand ehild’slanguagetoexpresschild'stasteof innoccnt with childishoutstanding child’Sinnocentinteresting aSpect.The buffooneryandderisionLanguagealso have very strong comedy result. isThe forth partanIntroduction aboutauthoes personal life experiences.hischaractcr and mind,creative attitudeandthe times environment that helocated,and theonartistic and cultural n它nd of that time.Analyse how these factors have impacted novel‘S purport.And piont and nurtured himoutthe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comedy factors have impactedandb.is works.Thus From other aspects proved that the appearance ofthis kind of novel is not aecidental.I also put it into Chinese Literary the cour豫of Chinese history recreational purport.Historyandandculture to give further evidence to prove the novel’SKey words:’'Journey tO the West’’funnyhumorou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绪论几百年来,对小说《西游记》的研究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小说的主旨,更 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执一词。但这些说法中的大多数皆有不足之处或矛盾的地方,有的甚至背离原意,不能令人信服。其原因在于《西游记》是一部内容 非常复杂的特殊的神魔小说,它有~个宗教的外衣,给人们的认识带来不少麻烦, 再加上小说的作者之前一直被误认为是邱处机道长,所以许多道士特别是清代的道士,纷纷用道教教义去附会小说情节,用先入为主的方法比附其教义,使许多人误入歧途,陷入宗教的泥潭误区,被宗教的迷雾遮住了眼睛。这实在是文学史上的一大误会。后来有人在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一淮贤文目》上发现了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清代吴承恩的同乡丁晏和阮葵生也都证明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鲁迅在《小说旧闻钞》中说“康熙《淮安府志》卷十二《艺文志》所载吴承恩事迹及著作,与天启《淮安府志》同。”@证实了作者是吴承恩。 1923年胡适写了‘(西游记)考证》,详细地考证作者是吴承恩,小说作者才基本尘埃落定,小说的真面目才逐渐显露出来,并且提出了游戏说。鲁迅也持同 样的观点,影响很大。但他们对此没有展开全面深入的论证。解放以后的文革期间,由于受极左文艺路线影响,以阶级斗争理论来分析和 研究《西游记》,生吞活剥,随意比附,把大闹天富说成是农民起义,得出了许多荒谬可笑的结论和观点。令人啼笑皆非。 时至今日,对于小说《西游记》的写作动机到底是什么,即小说的主旨仍然没有定论,仍是各抒已见,各执一词。此种情况实非一部名著应有的命运。产生此种情况,除了小说的复杂性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就是阅读者的接受问 题。不同读者由于所受到历史文化影响不同、时代不同,思想、经历不同,即读 者的前结构不同,因此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是很正常的。但这并不是说小说就可以随意曲解,胡乱联系。因此,对小说主旨的把握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研究 的重点是作者的创作动机是什么?小说的本意是什么?这部小说的性质是什么? 这是理解作品的关键。抓住了这个关键,许多问题就会变得容易理解。这才有助 于准确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 主旨,《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都解释为:”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鲁迅‘小说旧阉钞>5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56页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的”。它是对于作者创作意图的探讨和把握,是作品的主要意义指向。古人常用原旨和本旨~类的词语来表述它。其范围要比主题的范围小,它是主题的~个方面。 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它们的内涵又是相同的。对于这个问题,中国社科院的王婷婷曾有过解释,她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不同的创作主旨》中说: 作家进入创作,都有自己的创作主旨.作家的创作主旨。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 主题是作品题材.情节.人物命运所显示出来的思想,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元不显示某种思想.主题可以是一个,有时甚至多个。。接着她又说:。任何作家在创作时,都会有自己的创作主旨.所谓主旨,即作者创作中的指导恶想,包括题材支配,情节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等一系列实践中的问题.作品是创 作思想的结晶,作品思想来自作家思想……一部作品如说作家的创作主旨,应当只是 作家自身立意本旨的自然呈现,或者说,只是流露于作品的总体思想倾向之中”. 例如她说《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主旨是“万境归空”。可见,主旨就是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创作动机,是作者的“立意”。作者的动机 往往影响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探讨作品的主旨,往往是了解作品的突破 口。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作品的真正意义。显然,作为主旨必须能够涵盖整部作品,它应当能够解释作品中的主要内容, 能够统帅整部作品的各个方面。而不能顾此失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盲人摸象 般的只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面貌。为此,本人欲不揣鄙陋,避繁就简,在胡适和鲁迅的游戏说观点的基础上,从文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作品,从文本出发,联系作者身世和当时的时代环境氛围, 以及中国的滑稽美学传统,用文学的趣味对作品进行进一步全面的考查,认清其 真面目,提出本文要论述的娱乐小说的观点。通过分析情节和人物性格,结合小说作者和时代环境,联系中国滑稽的美学 传统,我认为《西游记》是一部供人娱乐的滑稽小说,娱乐小说,休闲小说,带 有很浓的戏谑性、诙谐性,具有很强的喜剧色彩。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娱娱人,在 笑声中慰藉心灵,在逗乐和搞笑中隐约揶揄和讽刺一下现实世态。o王婷婷‘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不同的创作主旨》.‘红接梦学刊》2006年第一辑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6说它是娱乐小说,主要是说它没有什么明确的现实性目的,是”无所为而作曲? 的。它的目的和功能主要是娱乐,是作者为了追求精神的愉悦和寄托而写的自娱 自乐的作品。小说中作者任意开玩笑,运用幽默逗乐的语言,编造荒诞不稽的情节,塑造滑稽搞笑的人物,对一切都持嘲弄讽刺和大不敬的态度。它的政治色彩 和现实性都不强,现实性只是作为小说的副产品。它不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也 不是宗教手册。它是一个失意老儒生的一次精神游历。由于对现实的不关心和近乎绝望,他只好在作品中寄寓心迹,忘怀得失,采用戏谑的方式,用市民的眼光 和趣味去再现生活,将权威世俗化,他撕下了帝王神仙佛祖的神圣外衣。在作品 中他信笔涂染,顺手拈来,嘲笑一切。它有点象今天的某些电视小品和无厘头电 影,颇有点后现代的色彩。在笑声中让你自已去回味和观照。它主要还不是为了 讽刺,不能算是纯粹的讽刺小说,也不是什么宗教小说,当然也没有什么微言大 义。正如鲁迅所说,“假欲勉求大旨,则谢肇涮之……求放心之喻已足尽之。o”鲁迅的意思是小说没有什么微言大义,或者说就没有什么主题和中心,即使有也 不重要,不明显。如果有那也是读者的创造和发现,不是作者的本意和出发点。 因为他根本无意于反映什么社会现实或表现什么理想。这从小说的情节、人物性格、艺术特色,以及作者个性,都可以证明,也可以从它的童话趣味、逗乐语言以及中国滑稽美学传统等方面反映出来。为了便于比较鉴别,全面了解小说主旨, 有必要对历史上的各种观点加以梳理和述评,分析其观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偏颇之处,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o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6页 毒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章,‘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66页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第一章《西游记》主旨研究述评《西游记》是在唐代玄奘故事的基础上,经过民间流传和历代文人加工创作 而形成的一部世代累积型小说。明以前的作品有宋元话本《唐三藏取经诗话》,有 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经》,以及《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等流传,在此基础上吴承恩运用天才的想象,创作出今天所见小说《西游记》。它的杰出成就和地位,使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并列为明代四大奇书。 此书既为奇书,对它的评论当然是各种各样。最复杂的就是它的主旨,争论最多。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或日表现阶级斗争,或日是作者理想的 追求……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现把主要的一些观点整理如下;第一节宗教的附会这一类观点都是从宗教的教义出发,来比附小说情节,认为小说隐喻某种宗 教教义,从中寻找宗教的影子。1、修身养性说 持此类观点者,认为取经故事隐喻或象征了某种修身养性或明心见性的过程。 一种叫“求放心”。一种叫“收放心”。这两个观点其实是一回事。“求放心”,指 的是找回自己放纵散漫之心。始见于与作者同时代的谢肇浙。他用儒家修身养性的观点解释取经故事。其所著《五杂俎》中指出“《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 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认为悟空由大闹天宫到得成正果,是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求放心”的主旨,而 所谓“紧箍一咒”者,则不难理解为儒家的正心修身之道。 “收放心”说见于托名元代虞集的《西游记序》中: “虽其韦离奇浩瀚数十万言,而大要可以一言蔽之日:收放心而已.盖吾人作 魔成佛,皆由此心.此心放,则为妄心,妄心一起,则能作魔.其纵横变化,无所不至,如≈猿之称王称圣而闹天宫是也.此心收,则为真心,真心一见,则能灭魔,。朱一玄.刘锍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213页,中州书画社1983.7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其纵横变化,亦无所不至.如心猿之降妖伏怪而证佛果是也.一① 收放心的最大好处就是能证佛果。此外清代人张书坤也有类似的观点,他在《西游记总论》中称。“予今批《西游记》一百回,一言以蔽之,日只是教人诚心为学,不要退悔。此其大略也,至于逐段逐节,皆寓正心修身。”o而其于另一著作《新 说西游记总批》开头就说:“西游”二字,实注解“大学”二字,故云《大学》之 别名。”o以上这三种观点,都是从修身养性求学的立场出发来附会小说情节,忽 视了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而且也不能解释小说中的诸多情节和现象。 2、三教合一说这种观点在清代最为流行,影响最大。持此说者人数众多,代表人物有刘~明、樊于礼、陈士斌等,他们大多为道士。刘一明在《西游原旨序》中说: 。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谑笑谈 处,显露心法.……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戍佛,在道即可戍仙.”。 在《西游原旨读法》中又说: 。《西游*,神仙之书也,与才子之书不同.《西游》贯通三教一家之理.在释为《金刚》、《法华》,在儒则为《河洛》,《周易》,在道则为《参同》、《悟真》.故以西天取经,发俭刚》,《法华》之秘;以九九归真。阐《参同》、《悟真》之幽:以唐僧师徒,演《河洛》.《周易》之义.知此者,方可读《西游》。”@尤侗在《西游真诠序》中,先是肯定“记《西游记》者,传《华严》之心法也。” 最后得出了《西游记》乃佛道儒三家思想融会贯通之书的结论:“若悟一者,岂非三教一大弟子乎?”西 对于三教同源这一观点产生的原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作了解释: “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o虞集‘西游记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52页 。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220页,中州书画社1983 7o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226页,中州书画社1983.7o朱一玄.刘筑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244页,中州书画社1983 o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217页。中州书画社19837o朱一玄.刘鞔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246页.中州书画社1983 77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 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o9交代了明清时期三教同源的现实。但这只是作品中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实,作者不会仅为了反映这一简单事实而写作小说。3、金丹大道说 此说近于清代的证道之说,当代的李安纲教授力主此说。他在这方面颇下功夫, 用力甚勤。他认真研究道藏经典,发表论文,如《(西游记)与全真道文化》o、《论 (西游记)诗词韵语的金丹学主旨》@,从《西游记》的回目、韵语、人名、地名 等文化信息入手,对《西游记》的宗教文化思想进行了剖析,认为《西游记》的主 旨是道教全真教的金丹大道。《性命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他从小说中找 出了许多全真教的术语和一些诗词韵文,如,“六贼、灵根、心猿、黄婆、金公、木 母、真如”等,均是出于道教金丹学的著作,认为这本小说是讲金丹大道的。我们已经知道当时三教同源的事实,所以作品中有道教的内容是不奇怪的。但是小说中对道教的批判是显而易见的。佛、道二教之间以及他们各自内部之间 的关系是混乱的,人物关系也是混乱的。小说的许多情节和宗教的教义是矛盾的, 人物形象与小说中道教诗词含义是不吻合的,我们不能说吴承恩不懂宗教,但可以肯定他不相信宗教。一个不信宗教的人怎么可能去在小说中敷演教义呢?书中之所以出现这些道教诗词,据说是因为小说在流传过程中,经过许多人的加工和 改造。例如自号华阳洞天主人,对道教研究很有心德的李春芳就参与《西游记》 的校刊哥。还有许多道士,为了宣扬道教,他们很可能在加工校阅的过程中,把金 丹术语和诗词加到小说中去,因此就出现了小说中的这些道教术语,相信这些诗 词是后加进去的人还不在少数。因此说吴承恩想要宣扬金丹大道恐怕不能成立。第二节政治性的分析这类观点大都从政治角度出发,把阶级斗争理论运用到作品中去。1、矛盾说首提此说法的是张天翼。他从《西游记》成书过程的复杂性和故事的演变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见《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66页 4李安纲‘(西游记)与全真道文化》.《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朋 o《晋阳学刊》1996年第3期 。苏兴‘吴承恩小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71页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10手,说明远在吴承恩之前的作者们,捏合了大闹天宫作为取经故事的序幕,但它 与西天取经是两个不同的故事,其性质不同,因而招致不可调和的矛盾。作者认 为把本来“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的不同两段子,硬捏合在一起,使大闹天宫与西天取经不同主题的裂痕没法弥补得完好园。这等于说前后两个部分是对立 的,有两个不同主题,所以产生矛盾。此处所说的主题是指作品的题材和客观意 义,也有主旨的意思。类似的还有双重主题说和主题转化说。胡光舟说:“我们不妨说《西游记》有双重主题。大闹天宫重在表现对传统势力的反抗;取经故事重在表现对理想光明的追求。”o李希凡认为“如果说前七回 是反映了人民的反正统情绪,那么,七回以后却转到了歌颂人民的征服困难的主题。”圆这是断章取义的说法,没有从总体上把握。这里所说的主题近似于主旨,是指作者的立意和目的。 2、人民斗争说认为《西游记》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和斗争经验。霍松林在《略谈西游记》中认为《西游记》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神魔活动的描写,暴露统治阶级的黑暗,通过大闹天宫的描写,反映了人民起义。通过孙悟空扫荡妖魔、为民除害 的英勇斗争,指出人民中的英雄人物应该用自己的力量铲除所有毒害人民的皇亲 国戚、滥官污吏以及佛道二教中的不良分子,使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o童思高认为是: 。储神佛妖魔讽刺椰揄当时世态,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丑恶本质:借孙悟空 这个英雄形象,反映了在封建统治者压迫下的中国人民,在阶级斗争中,坚持反抗, 在生活斗争中,征服自然、克服困难的伟大创造能力。@小说中谁是统治者?是如来还是玉帝?观音还是妖魔鬼怪?用鲁迅的话说,“单不过 是含糊的彼此之争”,哪有什么阶级划分?不过是用阶级斗争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3、市民说朱彤从孙悟空形象反映新兴市民阶级属性的立论出发,认为《西游记》的主。张天翼‘西游记札记》‘西游记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第4页一7页 。胡光舟‘吴承恩和西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83页 。李希凡《漫谈《西游记》的主题和孙悟空的彤蒙》.《论中国吉典小说的艺术形象》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o<西游记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第107页 。‘西游记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t 1957年版.第69页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1l旨是歌颂新兴市民势力。孙悟空与妖魔的斗争,实际上是作者通过幻想的神化形 式,曲折地概括了明代后期现实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矛盾,即新兴市民势力与 腐朽的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西游记》表现了要求变革的时代精神,反映了新兴 市民社会势力的政治思想要求。孙悟空一路扫荡妖魔,客观上“是资本主义萌芽要求冲破封建势力重重限制束缚的愿望在神话中的表现”。o孙悟空形象就是新兴市民势力的政治思想面貌,在文学上以理想化了的浪漫主义形式表现。明代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兴起,悟空身上也确有些市民气息,但市民势力还没有强大到与封建势力抗衡的水平,也不能成为小说的核心思想。 4、反动说 刘远达将《西游记》和王阳明的心学相联系,认为其主旨是宣扬心学。“取经过程,实际上就是克去私欲的修心过程”,“作者特意塑造这样一个‘犯上作乱’的形象来修心,为犯上作乱的起义农民树立改邪归正的榜样。所以《西游记》是 企图瓦解农民起义的政治小说,是艺术化的“心学”,是破心中贼的政治小说,是 对付农民起义的“软刀子”。。丁黎称“神魔关系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二 者形成根本性的对抗。而“孙悟空从魔到神的转变,实质就是从叛逆英雄蜕变为统治阶级的帮凶和打手”,“护法者和鹰犬”,《西游记》是“用艺术形式献给封建 统治者的一份‘陈情表’和‘劝谏书’,是一部镇压和瓦解人民反抗之经”。@傅继俊一文认为《西游记》“鼓吹了投降,赞美了变节,推崇了叛徒”。固他们共同认为吴承思是仇视农民起义的。将神与魔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对人物形象采取非 此即彼的阶级划分,显然是受到当时极“左”思想的影响。《西游记》不是政治小说,鲁迅说它是使读者“忘怀得失,独存鉴赏”的揶揄世态之作,可说得其文心 之微。第三节哲理式探讨l、哲理说此类观点都是从哲学高度,或从整个思想文化角度来揭示作品的意义。钟婴认为小说提出了一个人生哲理:一旦确定为众生度难脱苦的崇高目标后,就以此。朱彤‘论孙悟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 。刘远达‘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思想战线》,1982年第1期 。丁黎《从神魔关系论西游记的思想》,《学术月刊',1982年第.5期 。傅缝俊{我对西游记的一些看法》,‘文史哲》,1982年第.5期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旦为终身事业,以万死不辞的精神,战无不胜的能力和魄力为之奋斗到底,不达目 的誓不罢休。。吴圣昔的称“《西游记》是一曲富有哲理意味的理想之歌”。。宁稼 雨用心理学上原型批评的方法阐释了《西游记》主人公形象的思想文化内涵。作 者在《(西游记)主人公形象的原型精神》一文中认为这部小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 分。通过主人公形象揭橥了人类普遍精神的两大原型母题:即桀骜不驯,追求个性自 由的精神和造福人类。不畏艰险的勇敢探索精神。我们正是通过孙悟空这个充满原 始意象的原型,看出了它背后隐含的集中了人类向往自由和个性精神的集体无意 识。国从哲学高度揭示Y4,说所蕴含的深层民族文化精神内涵,也揭示了人类普遍 的文化精神。 从文化角度和《西游记》的客观意义以及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哲理说是有 道理的。但这种说法有点大而无当,抽象且脱离小说实际。我们这里要研究的是 文学而不是文化或哲学,而且此说法也脱离了吴承恩的原慈,因此不能作为小说的主旨。2、批判宗教说 何满子说:“再没有什么小说比它更和宗教开玩笑的了”。“艺术家的吴承恩却 是相当彻底的无神论者。他如此理解宗教鬼神的虚假,理解的程度达到敢于拿它 作揶揄的对象”。。 王燕平认为,作品对佛教的批判是显而易见的,具体事例比比皆是,如佛门 弟子的谋财害命、神佛的贪财好利。o 袁世硕先生认为这部神魔小说写的是宗教故事,而细部却充溢着对宗教的嘲 弄、对神的揶揄,表现了一定程度的离经叛道性。吴承恩用深谙人情世态的眼光, 用愤世嫉俗,甚至是玩世主义的态度,使这个宗教神话故事增添了世俗生活内容, 带有了世俗生活色彩。孙悟空对神佛的调侃嘲弄,这种大不敬,显示着对宗教的 嘲谑。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宗教偶像的虚假性。o 他们都认为吴承恩及《西游记》对宗教采取了揶揄嘲谑的态度,把现实社会 中的假恶丑折射到佛道及儒者身上,因而带有宗教批判的意义。其实小说中何止 是宗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嘲笑和讽刺的对象,因此讽刺宗教说也不全面。o钟_!i拿‘论西游记的思想与主题》。‘文史哲》,1986年第2期 。吴圣昔t西游新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56页 。宁稼雨{(西游记)主人公形象的原型精神》,《南开学报》,1999年第4期 。何满子‘西游记研究的不和协音》,‘江海学刊》1983年,第l期 。王燕平《试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i期 。袁世硕《宗教故事题材包孕了嘲谑宗教的内容》,t文科月刊》1985年第4朋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第四节艺术的评价主要是游戏说。持游戏说的入不在少数。而且观点前后有所继承。焦循指出,“此特射阳游戏之笔,聊资村翁童子之笑谑,必求得修炼秘诀,亦凿矣”。①张冥飞说:“作Ⅸ西游》者,一味胡说乱道, 任意大开顽笑,有时自难自解,亦无甚深微奥妙之旨,无非随手提起,随手放倒, 此于作文则真能取乐,而实则并不成为文法者也一。o成之则直接指出《西游记》其宗旨以供人娱乐为目的。。 真正给《西游记》以较高评价且有一定分析的是胡适。1923年胡适发表了《(西游记)考证》,批评了前人对《西游记》的曲解:几百年来,读《西游记》的人都太不聪明了,都不肯领略那极浅极明白的滑稽意味和玩世精神,都要妄想透过纸背去寻那“微言大义”,遂把一部《西游记》罩上 了儒释道三教的袍子,因此我不能不用我的笨眼光,指出《西游记》有了几百年逐 渐演化的历史;指出这部书起子民阃的传说和神话,并无微言大义可说;指出现在 的《西游记》小说的作者是一位“放浪诗酒,复善谐谑”的大文豪作的,我们看他的诗,晓得他确有“斩鬼”的清兴,而无。金丹”的道心;指出这鄙《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 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9他还称赞前七回是一场革命,但好处全在他的滑稽。“著者~定是一个满肚 牢骚的人,但他又是~个玩世不恭的人,故这七回全是骂人,却不是板着面孔骂人。他骂了你,你还觉得这是一篇极滑稽,极有趣,无论谁看了都要大笑的神话。焦循《剧说》卷五,转引自《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178页 。张冥飞《古今小说评林》,转引自《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285页 。成之‘小说丛话》,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24页 。姜义毕编《胡适学术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99 1页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小说”。。胡适是将滑稽,玩世作为《西游记》的主旨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持同样观点: “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j}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 尤未擘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 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胡适和鲁迅的观点是对的,因为游戏的观点是接近作者本意的。他们是把《西游记》当成一部供人欣赏的小说来认识和理解的,从文本出发,注意到作品中的 客观的情节和形象。作品中许多现象能够得到较合理的解释。这就回到了文学本身,而不是拘泥于宗教或阶级斗争的抽象理论分析。避免了主观附会的偏差与随意性。 此外,还有安天医国说、人才观说、反腐败说,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以上种种说法都或多或少的触及到小说中的某个方面,对于小说研究和解读都是有一定价值和借鉴意义。但是从整体上看,除了胡适和鲁迅的游戏说,大部分说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有的根本不靠谱,把它当成主旨都有点不妥。本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带有很浓的戏谑性、诙谐性,供人娱乐的娱乐小说、休闲小说,具有很强的喜剧色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搞笑和娱乐遣兴,自娱娱人,在逗乐和搞笑中隐约揶揄和讽刺一下现实世态。是“无所为而作”的。是作者为 了追求精神的愉悦和寄托而写的自娱自乐的作品。它是一个失意老儒生的一次精神漫游。小说中作者任意大开玩笑,对一切都持嘲弄讽刺和大为不敬的态度。正如鲁迅所说,“此书实出于游戏”,鲁迅的意思是小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微言大义, 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主题和中心。为证此说,本人拟从以下几方面论述:情节与人物性格、艺术特色、作者与时代、中国滑稽美学传统。首先从情节和人物性 格上来分析。o姜义华编<胡适学术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985页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见于《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66页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第二章情节与人物性格第一节离奇荒诞的情节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时代累积型作品,它来自于唐朝玄奘印度取经的故事。后来故事愈传愈奇,成为小说戏曲的材料。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唐代的《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宋代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元 代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二郎神醉射锁魔镜》、无名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明代杨景贤有《西游记杂剧》。这些故事在民间不断流传,不断有人加工。其间出现了许多变化和创新。至明代吴承恩出,故事有了更大的变化,虽然仍然沿袭原来取经的框架,但是情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吴承恩运用自己 生花的妙笔,运用奇特的想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创作了这部不朽的作品。l、情节的设计与构思 既然故事来自取经故事,那么故事必然与佛教有一定的姻缘关系,就必须按 照佛教的取经框架来设计故事情节,这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在此框架之内,作者就可以任意大开玩笑,自由发挥了。他是打着取经的旗号,行游戏娱乐之实。这 从作品的情节中随处可以看到作者搞笑的地方。他似乎无意去赞美谁,谁都可以 被他拿来开个玩笑,挪揄讽刺,如来观音、玉帝、唐僧、八戒、孙悟空等,都不 妨拿来博取一笑。正如鲁迅所说:“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释道和白莲教,单不过是含糊的彼此之争”①正由于他无所谓正与反,所以对 儒佛道中各色人等都极为不敬。许多和尚道士之所以认为小说是在谈禅或讲道, 就是因为他们都只看到取经的框子而没有看到此框架内的游戏内容。这个取经的框架其实只是一个幌子,作者的目的是要在此故事中行游戏娱乐之实。 吴承恩在情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取经问题和妖魔问题。因为有那么多的磨难要克服。所以他既要考虑西天取经的因素,又要设定一个特殊的原因, 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就是西天取经,这是行动的终极目标。而妖魔们则不是要 吃唐僧肉,就是要与唐僧成亲,这就形成了八十一难,这是情节设置的枢纽。在 这个总原则的支配下,作品中不论什么妖魔总无外乎这两种情况,而结果则是被孙悟空大败或降服后,取经队伍继续西行。在每一个故事或遇到具体每一个妖怪。鲁迅‘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27页 扬州I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竺时,情况又各不相同,处理对付的手段方式也不同。但是都充满了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对妖魔的轻视无畏。作者在此框架和情节之内,任意想像构思出许多好笑好 玩的具体情节。这些情节与取经似乎不沾边,关系不大,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但他又不去刻意揭露什么现实生活政治,只是随意点染,偶一涉足,纯是一种游戏性质,带有一种玩世娱乐的开玩笑态度。正如鲁迅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 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表之意寓焉”.。在此前提和框架下还要有~个小前提,就是悟空的无所不能的英雄主义精神, 没有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以后的妖魔鬼怪就没法除去,无法战胜。而且作者还赋 予了悟空乐观、自信、无畏、机灵、善巧、伶俐等性格和捉弄人、好胜争名头的 特点。这也是小说的趣味性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在构思这小说前必须先考虑 这些因素,在正式展开时,作者就可以更加得心应手,任意驰骋想象,大开玩笑, 而情节又惊险曲折,出入意料,文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诙谐趣味性的气氛。 为了引人入胜,为了取得风趣滑稽的娱乐效果,作者在设计情节时。也颇具匠心,力求新奇有趣,曲折跌宕起伏而又前后相连,照应周全。在大前提大框架下保持前后一致,展开情节。把读者带入一个个奇情异彩的神异世界和异域的风 情画中,令人感到新奇与满足,从而给入带来愉悦与享受。在具体细节上,更是 设计许多可笑的材料,这更可见作者游戏娱乐的态度了。 如在小说开头,悟空去学道时,就显得有趣滑稽。祖师和悟空打谜语,谓之 “壁里安柱”,“窑头土坯”,“水中捞月”,祖师打他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 中门关上,教他从后门进去,秘处传他道法,让人感到滑稽好笑,没有师道的严 肃性。再比如--N神和大圣双方斗法时,悟空变成麻雀、大鹚老、鱼儿,水蛇、 花鸨、最后变成一座土地庙,只是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交做一根旗杆,结 果让二郎神识破。悟空每变一次,二郎也随即变化一样,每一次都新奇有趣,给 读者带来无穷乐趣,最后跑到二郎神庙里变成真君模样坐在庙里查点香火,煞有 介事,滑稽好笑。第七回,悟空被老君的炉子炼了49天以后:“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 眼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自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65页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17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放倒,老君赶上去抓一把,被他一摔摔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一。将道教的太上老君弄一个倒栽葱,令人忍俊不禁。再如,在如来镇压悟空时,大圣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根本不把玉帝老儿放在眼里,更有趣的是后来在如来手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并在第一根柱子上(大拇指上)撒 了一泡猴尿,而如来把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之后,又写了个帖子,让阿傩贴在四方石上,叫“吨嘛呢叭嫠眸了(俺把你哄了)。岱在这里,作者显然是用一种降格的 幽默方法,将所有神圣权威者虚伪的外衣通通撕去,让他们真实地面向读者,同 时作者又要对他们来一番不敬的嘲笑和讽刺。欧阳健说:“将人人认为神圣的东西 一一加以嘲弄。就是他对现实的玩世式的反抗@.…一他对现实的态度,即使不说是 冷漠的,至少也是不热烈的,多少带有点客观主义的态度,使读者也忘怀得失, 独存赏鉴。正如他无意于宣扬宗教一样,他也并未用小说宣扬被压迫人民反抗封建统治,他只是用嘲弄的方式,取世态加以揶揄,他也无意于将悟空当作反抗封建统治的阶级代表,孙悟空的改邪归正因此也不意味着阶级战士的屈服投降,相 反他是在作品中不断地恶搞,很有无厘头的色彩。吴承恩如果活到今天,他也是 一个后现代主义的大师,一个很懂得喜剧艺术的搞笑大师。这种以追求趣味为第 一要义的小说,其主题是次要的、不明显的,没有什么所谓的微言大义。关于这 一点,刘经庵也说过,“他们哪里知道作者是凭着天纵之才,运着生花妙笔,自由地抒写他的幻想呢。什么劝学、谈禅讲道,恐怕作者在运笔时压根儿就没有想到 过吧。我们为什么定要扭着儒释道三教的妄测之谈而不当它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故事呢?”固正如鲁迅所说,假欲免求大旨则我以为……已足尽之。鲁迅认为这 小说是游戏之作,没有什么微言大义和现实政治的深意,是以娱乐搞笑为主的。 如果一定要找什么主题和言外之义,那也是不明显的、不重要的,这场游戏本身 就是目的。胡适称赞“前七回是一场革命,但好处全在他的滑稽。”胡适在论述《西游记》的风格主旨、人物时也说: 《西游记》一书,全属无中生有,读之使人忘倦.其妙处在于荒唐而有情思, 诙谐而有庄意.其开卷八回记孙行者之历史,在世界神话小说中实为不可多得之佳o《西游记》第七回,人民文学出版杜,2001年7月版.以下《西游记》版本同此。不再注明。 o{西游记,第七回 4欧阳建‘<西辨记)的玩世主义和现实精神》,‘西游记研究》江苏古籍出版杜.1984年3月版,第18、19页 。刘经庵t中国纯文学史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78页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作.全书皆以诙谐滑稽为宗旨.其写猪八戒,何其妙也!又如孙行者为某国王治病 一节,尤谐谑可喜,似未可与Ⅸ封神传》之类并论也.。 2、情节中的荒诞之处。 为了追求喜剧效果,情节中常常有许多地方矛盾和不近情理。显然作家创作态度决定了作品的思想倾向,这正是作者搞笑娱乐的创作动机的反映。我们读这 小说时,明显感到作者游戏搞笑的态度。如三清下毛坑,如来索要人事,说菩萨妖精本是一家等情节。他既不是宣扬宗教教义,也几乎不干涉现实政治,如果说 真有什么生活内容的话,也就至多对现实中的可笑的现象,作点折光式的反映而已。主要还是服从游戏娱乐的需要。因为真正好的娱乐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活 内容,根据陌生化原则,作品生活内容的情节当然离实际越远越好,所以今天人 们纷纷去创作历史题材、探险题材、描写异域风光,为的就是保持大家的新鲜感, 引人入胜。但是作品必须有生活内容作为基础,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了。《封神演义》 的想象力也很丰富奇特,但那里只有神而没有人,没有生活,所以读之索然寡味。 作品只有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来,才会使人感到亲切感动,产生欣赏的 欲望。这在小说《西游记》中是蜻蜒点水式的反映,并不刻意为之,是副产品, 但却很成功很到位。 文中八十一难,几乎每经过一处地方,遇到一个妖魔,都要经历一次惊险的 有趣的故事,形成丰富曲折,令人眼花缭乱的情节,且无雷同。妖与妖不同,法 力法术各异,取胜之法也各不相同,诙谐搞笑不断,幽默的风格不变。他们似乎 已经忘记这是一次取经活动,而把它当成一场有趣的旅行,充满笑声、刺激惊险 的旅行。作者提炼情节,组织故事,通过巧妙的构思,尽最大努力把内容描写得 跌宕起伏,力求生动曲折。如过平顶山,狮驼岭,小雷音时,都要经过悟空与妖 魔的多次较量,反复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而且把斗争写得风趣横生,有惊无险。 以平顶山一回为例,本来已有功曹传信,说前边莲花洞有妖,但是悟空却让八戒去巡山探路,结果八戒偷懒睡觉说谎,被变成蜜蜂的悟空跟踪在后面查个清楚。悟空说:“且等我照顾八戒一照顾,先着他出头与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打得过 他,就算他一功,若是没手段,被怪拿去,等老孙再去救他不迟,却好显我本事出名。”无奈八戒第二次探路巡山,被二鳜王派去的小妖按住捆迸莲花洞,然后妖王又用计搬山压住悟空,拿走唐僧沙僧。妖王派两个小妖拿着宝贝紫金红葫芦和。胡适‘再哿阵独秀答钱玄同),‘新青年》第3卷第4号.1917.6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旦玉净瓶去装孙悟空,结果被孙行者变成小妖骗走了。并在途中打死二王的母亲狐 狸精,取了幌金绳,自己变成狐狸精去赴宴,到了洞中接受二妖王跪拜时,吊在 梁上的八戒笑出声,他看到悟空后边弯腰撅起的尾巴,认出了悟空。哪知悟空却 开玩笑说:“我几,唐僧的肉,我倒不吃,听说有个猪八戒的耳朵甚好,可割将下 来整治我下酒”,八戒说:“遭瘟的你来为割我耳朵的,我喊出来不好听啊。”事情 败露,行者与二王对打,使用幌金绳套妖王时,自己反被捆住了。吊在梁上的八 戒说:“哥啊,耳朵吃不成了。”行者道:“呆子,可吊得自在么,我如今就出去,管情救了你们。”后来悟空锉断身上项颈圈子,变个假的捆在那里,自己脱逃出去。八戒又喊:“不好了,不好了,拴的是假货,吊的是真身”。后来悟空问八戒才知 道,由于屁股没法变,有两块红被看到了,行者到厨中锅底上摸了一把锅脐灰,将两臀擦黑,行至王前。接着,悟空又骗走了绳子、葫芦、净瓶,偷了扇子,收了二王的七星剑,经过许多曲折,最后终于取胜。但两个妖魔却是老君的二个童子,被观音菩萨借来下凡故意为难他们,考验他们的意志,所以悟空大怒,骂道: “这菩萨也老大惫懒,当时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从这一段故事中,我们看到既紧张惊险又可笑滑稽的情节,永远洋溢着乐观 自信的悟空,经历多少曲折,最后终于战胜妖魔,其中不合情理的搞笑有多处, 露尾巴,红屁股,要用八戒耳朵下酒。八戒的走漏消息,都可以看到作者设此情 节时轻松搞笑的目的。情节也是曲折复杂。层出不穷,出人意料,变化万千,令 人目不暇接,紧紧地吸引读者。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悟 空没有把斗妖战魔看成多么危险可怕,感觉很平常轻松。也没有把取经看成多么严肃的事情,纯粹是当成恶作剧、闹剧。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故事中让八戒被妖怪捉去,好出风头,似乎不顾师弟情分,对于这种类似的情节,我们应该怎么 看昵,我想是不能过于认真的,因为作者的写作态度是搞笑的。悟空对取经的态度也是不严肃的,你看悟空对菩萨观音根本没有一点尊敬的态度。象此等情节,能反映什么样的现实意义?能反映什么样的教义和哲理?纯粹是为了娱乐,引人 发笑,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享受。 再如狮驼国中,八戒听说前边妖精有几万,甚是厉害,“战战兢兢跑将转来,相近唐僧,且不回话,放下钉耙,在那里出恭”,行者见了喝道:“你不回话,却蹲在那里怎的?”八戒道:“唬出屎来了l如今也不消说,赶早儿各自顾命罢!”。o‘西游记》第32―35回 o《西游记,,第74回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却说那老魔吞下悟空,悟空在肚里要支锅,在三叉骨上支锅煮杂碎吃,将里边肚 肠肚肺细细受用,并且接吃了老魔喝下的酒,撤酒风,“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 踢飞脚,抓住肝花打秋千,竖蜻蜒,翻跟斗乱舞”。。想象奇特。八戒与二大魔王 交战前,腰中系一绳,指望打败时兄弟悟空拉他一把,莫教魔王拉去,结果与妖 魔斗不上七八回合,呆子手软,架不得妖魔,急回头叫:“师兄,不好了,扯扯救 命索,扯扯救命索。”大圣闻言,“这呆子咒我,且与他个快活,且跟去看妖精怎 么摆布他,等他受些罪再去救他。”转把绳子放松了抛将去,呆子往回跑被绳子绊 倒,被妖精赶上,抓回洞里o。难怪唐僧说悟空无相亲相爱之意。此处初看也不合 情理,但是如果我们把小说当成滑稽小说,此处就不难解释了,一是为了情节发 展,二是为了引人发笑,制造笑料。 八戒被拿后,悟空又变成瞧螓虫飞进去,声称自己是鬼王来勾八戒之魂,套 出八戒耳中私藏的四分六钱银子。在师父被妖王拿去的危急关头,悟空仍不忘与 八戒开玩笑寻开心,把取经事业和师父安危置于何处?出现此种情节,只能说明 其目的是为了搏取读者开心一笑,制造热闹气氛。类似的还有,悟空明明已看见前边有妖怪摆列在前方,妖怪在喷风暖雾,行者暗笑道: 。我师父也有些先兆,他说不是天风,果然不是,却是个妖精在这里弄喧哩.若 老孙使铁棒往下就打。这叫做捣蒜打,打便打死了,只是坏了老孙名头,那行者一生 豪杰,再不显得暗算计人.”他道:。我且回去,照顾猪八戒照顾,教他先与这妖精见 一仗……才好出名.他想道:八戒有些躲懒,不肯出头,却只是有些口紧,好吃东西, 等我哄他一哄,看他怎么说.”国于是悟空骗八戒说前方有人家好善,有自米干饭、白面馍馍斋僧,这雾是人 家蒸笼之气。八戒信以为真,以寻草喂马为名去吃斋,结果被妖怪捉去了。类似 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十分好笑又不近情理的情节。这再一次证明小说的无所为 而作的娱乐性质。在这里,师徒兄弟之间的友爱与庄严气氛荡然无存,有的只是 滑稽顽皮的故事。正如胡适说的;“我们读了但觉好玩而已,一笑而过。” 再比如在灭法国。悟空为了生事,故意编造假话,大声说自己是做大生意的, 有多少钱在身上,引出贼人把装着他们四人的大箱子逗人抬走了。夜间悟空用毫o《西游记》,第75回 o《西游记》,第76回 4‘西游记》,第85回 聋军坐』两游记礁主旨研究塑毛变出许多小和尚,拿刀把所有后妃宫女大臣的头全部剃光。天亮以后,国王悔 过认错,答应不杀和尚了田。这又是悟空的一出恶作剧。还有更奇妙的在子母国中, 八戒和唐僧喝了子母河的水皆有身孕,悟空来到如意真仙的落胎泉弄得泉水来, 让二人喝下流产。o这种想法真是异想天开,亏得作者想象得出来。有人曾批评此处为恶趣,有点低俗,但凭心而论,此处还是比较有趣的,谈不上下流。当然如 果硬要与生活政治联系起来的话,那就没有多少价值了,但作者没有这样的想法, 他只是为了取乐,让人一笑,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又是很成功的,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在朱紫国(68回),悟空用马尿大黄锅脐灰制成药丸为国王治病。在比丘国(78 回),悟空用尿和泥仿照自己的脸做成一个面具,套在他尊敬的师父脸上,让唐僧 扮成悟空模样,他自己变成唐僧去剖腹取心给国王做药弓I,结果掏出许多的不同 的心来。第72回,悟空不把妖精打死,把妖怪衣物拿走了,叫八戒去打,结果八戒跳下池中与女妖一同洗澡,变成鲶鱼在众女妖腿裆里窜来窜去,调戏女妖,后 来八戒被女妖用丝罩住,跌得脸青眼肿。有时八戒也会捉弄陷害悟空,如尸魔戏 三藏,真假猕猴王(黄花观百眼星君)乌鸡国救国王,互相捉弄戏耍之处甚多, 总之二者多次斗趣互相挑唆,都是为了制造喜剧气氛,都是为了增强趣味性,即使八戒真和唐僧被抓走了,我们也不会太担心,作者没有制造恐烯气氛,仍然不忘在文中描绘与取经甚不相关的两人斗趣场面,引人发笑。 在黑风山,悟空用火罩只罩住了唐僧师徒几人,别的房屋任其烧毁不问(16回),虽然有恶人恶报的意思,但不是更见其本性顽皮好斗吗?四圣试禅心,普贤 文殊黎山老姆化为四个美女考验八戒的色欲,八戒禁不起考验,被捆了脚朝天, 捆了一夜。而且八戒的行为与语言对女菩萨是极为不敬的。“我幼年问也曾学得个 熬战之法,管情一个个伏侍得他欢喜”,“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 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如此”。@在(26―27回)万寿山,八戒见了三星时大开 玩笑。观音也会和悟空开玩笑。在收拾圣婴大王红孩儿时,说怕悟空把她的龙女 拐走了。“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哪里有工夫又来 寻你?你须是留些什么东西作当。”叫悟空拔~根救命毫毛作为抵押,并且说:“你 便一毛不拔,叫我善财也难舍。”@这个观音菩萨也太俗了点,和一名普通市民有。西游记》,第84回。西游记》,第53回 of西游记》23回 o《西游记42回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丝何不同?哪里还有什么威严可言呢?难怪悟空对她也不恭敬。 又如唐僧这个人物的一些举动,有时也令人不敢恭维。在比丘国,他听说要取他的心做药引,他央求悟空说:“你若救得我性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o悟空还用尿和泥土做了一个面具,戴在唐僧的脸上,让唐僧扮成悟空模样。这哪 里还有师道的尊严?56回中,他见悟空打死了毛贼,慌忙念祝荒坟道:。拜维好汉,听祷原因:念我弟子,东土唐人。奉太宗皇帝旨意上西方求取经 文,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娃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一。这哪里象一个为师的所言?还有~点责任感吗?可见权威和宗教在作者心中都是什么东西! 93回老和尚把妲娥仙子关在庙里后面的一个破房子里装疯卖傻,原因是恐为 众僧点污。这些和尚是什么东西?佛家子弟都是些什么样的货色?!背离教义和生活常理,以极不严肃的开玩笑的态度对佛儒道加以嘲弄,而且这种风格贯穿始终,不是偶一为之的。难怪张天翼说“这部小说作品有些地方的 立足点是模糊或混乱的。”o这正说明了小说搞笑的特点。张天翼没有看到这本小说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引人发笑,作者并没有考虑什么微言大义和现实意义,所以他感到奇怪和不解。作品的立足点是什么?是滑稽搞笑,是娱乐和玩世!这样才能解释得通。即使这些作者暴露了嘲笑了封建统治者们,我们也还是不能认为他 们是在明确地反对封建主义或是反对封建阶级。陈文新说:“吴承恩不是一个总想着讥弹时政的作家,如果其中确有讥弹时政的意味,那也是妙手偶得,并非刻意 为之。”国这又证明了这部小说以滑稽游戏娱乐为出发点的,而这又是由作者的创 作态度和创作个性决定的。第二节滑稽的人物性格统观小说中各类人物,其性格中均有滑稽幽默可笑的因素。显然这是作者在 构思小说时用心经营的结果。作者在各种人物身上创造各种喜剧因素形成戏谑诙o《西游记》78回,第952页 o《西游记56回,第685页 o《西游记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第1l页 。陈文新、鲁小俊、王同舟《明清章回小说流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4页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一23谐的效果。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制约,形成矛盾冲突,推 动情节发展,产生喜剧效果。悟空的性格是心高气傲,勇敢顽强、顽皮好斗、乐 观自信,不屈不挠,好名头、蔑视一切。作者从一开始就为他树立起一个英雄好 汉的形象,而且他是滑稽俏皮的,因此定他为小说的主角,这在作者总体构思时必须首先考虑的。对悟空而言,取经过程只是一场游戏,因而处处体现他毫不在乎,举重若轻, 无往不胜的乐观主义精神,是英雄性格与喜剧精神的结合。他常常急中生智,灵 机一动,轻松自信,他丰富的想像力带来了行动上的无限的可能性,而且他有征 服一切的信心,相信凡是他想到的就一定能做到。所以他在行动中始终都有即兴 式游玩态度,有时甚至主动挑战,无事生非,喜欢降魔伏妖,方才过瘾。 去西天取经,队伍还必须有一个首领,这就是唐僧,没有他当然就没有取经 故事。作者设计他是个软耳根子,迂腐软弱,真假不分,不通情理,胆小怕事,固执善良。常常哭鼻子,显出一副脓包形,给取经带来许多麻烦。对佛虔诚到迂 腐的程度,却又贪生怕死,常常翻脸无情。 更具有喜剧色彩的是猪八戒。他体态蹒跚、性格懒惰,愚蠢好色,是一个浑身都是缺点的喜剧人物,其形象反映了普遍存在于人身上的弱点。他一出生就闹 了个大笑话:天蓬元帅下凡,却投了猪胎。他呆笨愚俗好色,贪吃贪睡躲懒,上进心不强,常常嚷着要分行李散伙回家。他自私,没有集体意识,常是悟空作弄 的对象,是取经路上的开心果。有时也能帮助悟空做点小事,但大多数情况下是 帮倒忙,反而要悟空去救他。但他也是风趣诙谐乐观的,具有丰富的喜剧性格。 取经路上如果少了他该会是多么寂寞!八戒的性格中大多是落后的,但他并不察觉,于是就有了滑稽的效果。而作者往往又以暴露他的缺点作为笑资,因此就出 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他的许多行为都具有小丑式的滑稽,也带有农民 和市民身上的一些自私市侩的特点,所以显得特别真实。 沙僧是个老实人,书中他是~个帮衬和陪伴,挑担牵马,不起多大作用,但 是作者仍然不忘让沙僧在作品中也幽默一下,从而体现出全书的滑稽幽默的风格。 此外小说中其他人物的性格中也都具有滑稽的性格因素。观音、如来、黎山 老姆、太白金星、玉皇大帝等权威人士,作者均赋予他们以滑稽的性格因素,把 他们当成一个普通的人物进行调笑和讽刺。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具有滑稽的性格,这看出作者的写作动机了。 作品中最具有幽默滑稽性格的还是悟空和八戒二人。他们一路上有时互相照 扬丛奎喾硕士学位论文丝应帮助,有时互相逗趣,甚至互相作弄,突出作品的喜剧色彩,体现作者意图。 难怪作者称他们二人为“撞祸精”。他们和其他人物性格之间互相映衬、相互补充的,形成了一个开心搞笑的集体,上演了许多滑稽好笑的故事,使整个作品从头 到尾充满诙谐风趣的喜剧气氛,笑声不断。 在开头大闹天富的故事里,悟空就表现出顽皮英勇、乐观自信、喜欢恶作剧 的喜剧英雄性格。“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他要玉帝让出天庭。他偷吃蟠桃, 偷喝御酒,偷金丹,自由快活,对谁都不在乎,对谁都可以不敬。听说捉拿妖怪, 就见了他外公也没有这样亲热,常常要拿几个妖精耍耍,顽劣的猴性十分突出。 在17回中,他对观音道:“菩萨往西,我悟空往东,佛衣只当相送,唐三藏只当 落空”。他还问观音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在77回说如来是妖精的外甥。 在25回五庄观镇元大仙要把悟空下油锅,“悟空把一个石狮子变成他本身模样, 自己出了元神,起在云端低头看着。结果二十个仙童把变成悟空模样的石狮子抬 起来,往锅里一掼,烹的一声,溅起些滚油点子,把那小道士们脸上烫了几个燎 浆大泡!”锅被砸了个窟窿,漏油。大仙闯他为什么倒他的灶,悟空说,“你遇着我就该倒灶”P309。在灭法国他一夜之间剃光了所有大臣和宫女的头发。在朱紫 国悟空将皇榜揭下揣到八戒怀里,结果卫兵把八戒被带进宫中(68回)。蜘蛛精在濯垢泉洗澡时,悟空拿走了妖女的衣服,叫八戒去打。八戒在调戏一番女妖精之 后被妖精用丝遮罩住,跌了几跤,脸青鼻肿(72回)。这是悟空的滑稽,主要表现在顽皮机智、乐观无畏。 但是他也有骄傲轻敌的缺点,如三调芭蕉扇,一调芭蕉扇后得意忘形,不辨真假,结果越煽火越大,被烧得狼狈不堪:二调时取了扇子,“得胜的猫儿欢似虎”, 只知长法不知收法,一个小猴扛着一丈二尺的大扇子,令人笑倒。结果又被牛魔 王变为八戒骟了回去。真是“逐年家打雁,今却被小雁欲了眼睛”。在这里悟空也 成了取笑的对象,可见作者要极力写出每一个人物的滑稽之处,从而突出小说的娱乐性和游戏性。八戒的滑稽主要表现在他的无能呆笨、贪婪怕死以及与悟空的互相捉弄。27 回三打白骨精中八戒调唆唐僧念咒赶走了悟空,还说:“我只当是耍子,不想那老 和尚当真的念起来,就把他赶回去。”29回八戒与沙僧挑战黄袍怪,力气渐渐不济,难以拒敌。于是那呆子说:“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垄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那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 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 以出恭为由钻入草丛,临阵脱逃,结果沙僧被妖怪抓进洞去。在乌鸡国,行者骗八戒说有一笔好买卖,要和八戒一起去偷宝贝,八戒满心 欢喜地去了,谁知悟空是让他去井下背国王的死尸。那呆子心中恼恨,算计要报复行者: 这猴子捉弄我,我到寺里也捉弄他捉弄。撺唆师父,只说他医得活:医不活, 教师父念紧箍儿咒,把这猴子的脑浆勒出来,方趁我心.。结果那一头水的长老果然听信八戒的撺唆,真个就念紧箍儿咒,勒得那猴子眼胀头疼。见此情景,八戒笑得打跌道说:“哥耶,你只晓得捉弄我,不晓得我也 捉弄你捉弄!”悟空无奈答应上天去找九转还魂丹,但要八戒对着尸体嚎啕大哭,而且不准停。请看八戒之表演:。他不知那里扯个纸条,拈作个拈儿,往鼻孔里通了两通,打了几个涕喷,你看他眼泪汪汪,粘涎答答的,哭将起来,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数黄道黑,真个像死了人的一般.。这情景是多么滑稽可笑!充分体现了悟空和八戒的滑稽性格,也给读者带来 了无尽的欢乐。大多数情况下二人是同时出现的,共同表演,互相映衬,互相取 笑捉弄,产生浓烈的喜剧效果。最滑稽的是在车迟国斗圣中,悟空三人变成三清模样在那里大吃供品,那些 妖道以为是三清下凡,要求他们赐些圣水,于是三人各自撒了一盆半缸的猴尿和猪尿,让道士们接着喝掉了。后来三人笑出了声音,道士们才知道上当。于是很恼火,要和悟空他们赌隔物猜枚,赌砍头剖腹,结果虎羊鹿三个妖仙都被悟空消灭掉了。34回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请母亲来吃唐僧肉,悟空打死了老妖精,自已变成 妖王母亲,坐着轿子大摇大摆的进来。见八戒吊在空中,要将八戒耳朵整治来下o《西游记》29回第355页。《西游记》38回第467页 4《西游记)39回第410页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堑酒,结果八戒喊出声来,悟空被识破,慌忙逃走。这些情节都可见出二人搞笑的 滑稽性格。76回八戒与二魔头交战前,把绳子扣在腰间当救命索,指望打败时请 悟空把他扯回来。但当八戒战败,喊“师兄扯索”要求把他救回来时,悟空转把绳子放了出去,让八戒跌倒被妖魔拿走。悟空上山去救八戒时,心中还很恼恨道: “这呆子咒我死,且莫与他个快活!且跟去看那妖精怎么摆布他,等他受些罪,再去救他。”悟空进去之后,也并不急着救他,而是先变成阎王勾司入,套出八戒 耳朵里私藏的四分六钱银子。两个人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刻都能开玩笑。除了说明八戒有些贪-IL,,悟空有些捣蛋顽皮之外,更突出的是二人滑稽性格和小说风趣 的风格。类似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可以说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本旨是在于搞笑和娱乐。85回悟空明知前面有妖,却骗八戒说前面有人家好善斋僧,iiqA.戒自投罗网,然后去救他。自已好出名。95回八戒见了霓裳仙子,抱住就要调戏,说和她是旧相识,要和她耍子去也。54回八戒和唐僧喝了子母河的水有了身孕。八戒扭腰撒胯的哼道:“爷爷呀,要生孩子,我们却是男身!哪里开得产门?如何脱得出来?”这时沙僧笑道:“二 哥,莫扭,莫扭!只怕错了养儿肠,弄做个胎前病。”连沙僧都幽默了起来。听说 有人要割了他的肉去做香袋,八戒说;“我是个臊猪,就割了肉去,也是臊的,故此可以无伤也。”流产之后八戒要洗澡,沙僧劝他不要洗,说坐月子的人会得水浆 病,八戒说:“我又不是大生,左右是个小产,怕他怎的?洗洗几干净。”虽说有 点俗,但这正是产生喜剧效果的原因。因为喜剧天生是与俗联系在一起的。 此外,小说中其他人物也同样具有滑稽的性格因素。如来在收服悟空时还与 悟空赌赛,让悟空在他的手掌心翻跟头;观音经常和悟空开玩笑:阎王要人情, 李世民仅给他送去一车的冬瓜和南瓜。太白金星、玉皇大帝都是老奸巨滑的货色。 小说中那些佛祖菩萨,他们也并不神圣英明公正,倒更象是一帮自私自利,心胸狭 窄、贪婪敛财的官吏。唐僧西行取经之所以遭逢大大小小的劫难,就因为他“不听 说法,轻慢我之大教”(第100回)而遭到的算计。乌鸡国王被妖怪推下井谋害致死,原来是菩萨在“报吾三日水灾之恨”。朱紫国国王遭夫妻拆散之苦也是佛母“吩咐 教他拆风三年”,理由是朱紫国君王登基前出猎射了她的雄雌孔雀。同时,这些佛 祖菩萨虽然顶着神圣的光环,可是他们的人格却相当低下,满脑子散发着铜臭。在第98回中,佛祖如来竟然公开庇护索贿受贿的阿傩,伽叶,恬不知耻地讲述了 责怪众比丘圣僧在舍卫国“忒卖贱了”的事。纵观全书,作者给每一个人物都赋予滑稽的喜剧因素,实现了他创作愿望。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三!小说中作者设计这些人物,就是要让他们产生滑稽,带来笑声。在悟空和八戒看来取经过程不过是一场游戏,其实在作者心中这又何尝不是一场游戏昵?一 路上嘲佛骂道,与菩萨如来玉帝大开玩笑,师兄之间互相打闹,给寂寞的路途增 添了无尽的欢乐,也完成了作者的一次心灵的旅行和精神漫游。在某种程度上, 悟空和八戒身上的喜剧元素正是作者滑稽幽默诙谐性格的折光体现,是其心灵的 一面镜子。从镜子中可以看出他对现实的嘲笑和冷漠的态度,看出他迂疏漫浪的 气质和性格。弗洛伊德说,“幽默有拒绝现实要求和实现快乐的原则”o。吴承恩正是为了实现快乐而拒绝了现实要求,形成了小说的幽默诙谐的风格。文中戏笔无处不在,是小说自觉追求娱乐原则的体现。小说中作者任意大开玩笑,其立场 模棱两可,价值观念比较模糊,也不大关心现实。他就是要站在云端发出几声自 嘲嘲人的笑声,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和可笑之事,自娱娱人。o弗洛伊德‘论幽默》,‘弗洛伊德论美文选》.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诙谐风趣的艺术特色第一节喜剧色彩小说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喜剧色彩,而喜剧性又体现在它的戏谑性、诙谐性、 趣味性,体现在它对现实中人性缺点的挪揄和讽刺之中。这种全书的整体风格渗 透在作品的各个方面,表现在滑稽的情节、风趣的人物性格、逗乐的语言等方面。 这一鲜明而无处不在的特色无疑是这部游戏娱乐之作的真正价值所在,这种特点 大大提高了小说的审美价值。它给人们带来了精神的愉悦和会心的笑。最近中央台和许多地方电视台都在播放这部小说的电视剧,可以看出其娱乐性趣味性是多么强了。由于作者艺术功力深厚,艺术技巧娴熟,他从游戏娱乐的目的出发,进行严密的构思经营,把他的滑稽因素充分渗透到作品中去,从而就形成了全书诙谐滑 稽的风格。 我们知道,滑稽其实就是一种不和谐,所以作者在作品中,无论是情节的安 排,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或是语言运用上,都自觉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来制造这种不和谐。或运用夸张、对比映衬,或冷嘲热讽、借题发挥、意在言外,或信手 拈来、插科打诨、随意生发等一切手段创造滑稽诙谐的气氛,制造喜剧效果。作 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搞笑的机会。在人物设计中突出人物性格矛盾冲突,突出人物性格的缺陷,或者在情节安排上,把格调和性质截然相反的内容和情节有机捏合在一起,在构思中刻意追求设置反常的内容,以便产生诙谐戏谑的效果。小说中滑稽诙谐的风格首先表现在许多插科打诨式的描写。第26回三星来到 五庄观: “那八戒见了寿星,近前扯住,笑道:“你这肉老儿,许久不见,还是这般脱洒, 帽儿也不带个来.”遂把自家一个僧帽,扑的套在他头上,扑看手呵呵大笑道:。好!好!好!真是‘加冠进禄’也!”那寿星将帽掼了,骂道:“你这个务货,老大不知高低!”八戒道:“我不是务货,你等真是奴才!。福星道:“你倒是个夯货,反骂人 是奴才!”八戒又笑道:“既不是人家奴才,来遣叫做‘添寿’,‘添福’、‘添禄’?“…” 八戒又跑进来,扯住福星,要讨果子吃.他去袖里乱摸,腰里乱挖,不住的褐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他衣服搜检.三藏笑道:叼F八戒是什么规矩!”八戒道:“不是没规矩,此叫做-番番是福一……跑上殿,拿着小磬儿,用手乱敲乱打,两头玩耍.大仙道:“这个和一29尚,越发不尊重了!”八戒道:。不是不尊重,这叫做‘四时吉庆’.”o凭一tL,而论,此处写的并不是很成功,难怪有人说它是一种“恶趣“。它只是 一种随手点染,插科打诨的借题发挥,并没有什么深义,对情节也没有多大影响。 但是这正说明了小说出发点是为了娱乐,处处想着要滑稽幽默一下,实现了作者 的创作目的,以至于有的地方显得过了头。其次是在荒诞情节中进行嬉笑怒骂的冷嘲热讽。由于此类故事情节本身就具 有滑稽意味和喜剧色彩,再加上对现实的挪揄和讽刺,所以此种情节极为滑稽风 趣。此类描写锋芒不是指向个人缺陷,而是更深刻地指向社会性的弊病。通过荒唐滑稽的事情,不仅使人们感到滑稽可笑,引起艺术快感,而且引起人们对社会弊病的根源进行思考和批判。第四十四回写车迟国灭僧的情景是多么的可笑:“各 府州县乡村店集之方,都有一张和尚图”,“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 的,也都难逃”。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渲染了这种恐怖气氛,事情越荒唐,当然也 越滑稽,嘲讽意味就更浓烈。车迟国国君佞道,兴建三清观字,供奉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和太上老君,以求君王长生不老。孙悟空却引着猪八戒、沙僧闯到殿上 去吃供养,八戒用嘴拱下天尊,把它们丢到“五谷轮回之所”,接着小说写八戒的一番祝祷更是滑稽:三清,三清,我说你听:远方到此,惯灭妖精.欲享供养,无处安宁.借你坐 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暂下毛坑.乎日家受用无穷.做个清净道士;今El 里不免享些秽物,也做个受臭气的天尊!。这情节已经够逗人笑乐了,作者却又安排了国师魔力大仙面对悟空三人变化 的三清,礼拜扬尘,求取能使入长寿的“圣水”,以便“进于朝廷寿比南山”。那行者立将起来,掀着虎皮裙,撒了一花瓶臊溺.猪八戒见了欢喜道:“哥啊, 我把你做这几年兄弟,只这些几不曾弄我.我才吃了些东西,道要干这个事哩.”那呆子揭起衣服,忽喇喇,就似吕粱洪倒下坂来,沙沙的溺了一盆,沙和尚也溺了半缸.o《西游记》26回 。《西游记》44回第544页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依旧整衣端坐在上道:。小仙领圣水。”那些道士,推开格子,磕头谢恩,抬出缸去将 那瓶盆总归一处,教:“徒弟,取个盅子来尝尝.,J、道士即便拿了一个茶钟,递与老道士.道士舀出一盅来,喝下口去,只情抹唇咂嘴.鹿力大仙道:。兄弟好吃么?一老道士努着嘴道:“不甚好吃,有些酣疡之味.”羊力大仙道:“等我尝尝.”也喝了一 口,道:。有些猪溺臊气.”行者坐在上面,听见说出这话儿来,已此识破了,道:“我 弄个手段,索性留个名罢.”大叫云:“道号。道号,你好胡思!那个三清,肯降凡基? 吾将真姓,说与你知.大唐僧众,奉旨来西.良宵无事,下降宫闱.吃了供养,闲坐 碡嬉.蒙你叩拜,何以答之?那里是甚么圣水,你们吃的都是我一溺之尿!那道士闻 得此言,拦住门,一齐动又钯,扫帚.瓦麂,石头,没头没脸,往里面乱打.”圣水是留下了。却不过是一溺之尿!这幽默而辛辣恶作剧式的情节设置,绝妙地嘲讽了明代君王佞道的现实,调侃了所谓金丹圣水可以延年益寿的神话。 93回:唐僧一行借宿在布金禅寺,八戒吃斋时,却说沙僧眼溜,看见头低,暗把八戒捏了一把,说道:“斯文!”八戒着忙,急的 叫起来,说道:“斯文’!‘斯文’!,肚里空空!沙僧笑道:“二哥,你不晓得.天下多少c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我一般哩.一。作者借沙僧之口,讽刺天下许多士子文人是不学无术之辈。这是属于借题发挥的方式。 此外。滑稽风趣的风格还表现在作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开玩笑的态度。即用无处不在的戏笔来追求喜剧效果。在小说中几乎所有人物都是作者嘲笑和讽 刺的对象。唐僧师徒四人、观音菩萨、如来佛、国王、道士、和尚、妖精等可以拿来开个玩笑,所有人都可以作为笑料。悟空与八戒等人在车迟国让道士们喝了自已的溺尿之后,到了朱紫国又让国 王喝点马尿和小龙的口水,他给国王治病的药是由尘土大黄巴豆锅脐灰和马尿等做成的,药引“无根水”就是龙王打喷嚏喷出的口水,洒下来变成了雨水。同时悟空让国王吃的药引还有:“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 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而这一切国王浑然 不觉,所以在吃斋时差点被八戒说漏了嘴。幸亏悟空灵机一动,把八戒说了一半o‘西游记》45回,第548页ot西游记)第93回,第1114页 奎兰望:《堕递望兰圭旨研究翌的马尿说成了马兜铃,国王连夸“用得当!用得当!”作者对如来观音也是如此,他让悟空在如来手上撒泡猴尿,称玉皇大帝为“玉帝老儿”,骂观音“一世无夫”。到了西方佛祖圣地,阿傩、伽叶见唐僧师徒没有带人事,只传了无字经卷。对此, 如来还振振有词地对前来告状的悟空说: “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 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 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 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小说中象这样滑稽之处比比皆是,令人笑声不断。玩世和游戏的态度是很明显的。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用他那玩世不恭的谐谑和愤世恢俗的态度,进一步发 展了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西游记》不只呈现荒诞的神魔世界,对世态入情亦时反映,给世人以鉴戒。 小说这种戏谑滑稽风格的形成,除了作者艺术涵养和他的幽默的天赋外,还有~点就是他对于世情社会的深刻洞察。对于一切现象皆已看透,使他能居高临 下,俯视人生,嘲谑人生,调侃世情,从而产生出幽默感,创造出滑稽。胡范铸在《幽默语言学》中说,所谓幽默心力“是一种感受和体会可笑的能力,这是一种心灵的自由度,在人类社会中,喜剧性是普遍存在的,心灵自由度越高,才愈 能感受到这种喜剧性。”他把原来神圣的东西拉到和凡人一样的高度进行戏弄和嘲讽。林语堂说的:“幽默没有旁的内容,只是智慧之刀的一幌,历史上任何时期, 当人类智力能领悟自身之空虚渺小、愚拙、矛盾时,就有一个大幽默家出世。”o王 国维说:“笑是一种势力之表达”。全书洋溢着作者蔑视权威的自信、俯视众生的智慧和敢于拿一切开玩笑的勇气和胆魄。小说通过戏谑的艺术构思,极度夸张变形的荒诞的故事,撕去封建帝王庄严神圣的外衣,抹去佛祖天尊头上虚幻的光环,暴露人间世情的虚伪丑恶,引发读者在笑声中思索体味自己和社会人情世态,达到嘲讽的目的。但是这种讽刺不是立场鲜明的批判和反抗,只是随意点染。“笑是 一种不认同,是一种超越,也可能是一种姿态上的不合作,但至多是不太认真的o《西游记》98回第1175页 。林语堂‘林语堂文集》第八卷《吾国吾民》第二章《中国人之德性之七?幽默》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丝抗议。”o实乃古人在压抑的环境下的一种宣泄和放松。鲁迅说:“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尤未学佛,皆得随意附会而已,讽刺搬揄则取当时世态。”胡适说这小说至多不过有一定爱骂人的玩世主义,并没有什么微言大义, 应该说是看到这部小说的真正的艺术价值,它就是一部游戏之作,是一部供人娱乐的小说。这种特色不是偶一出现的,而是贯穿全书的,是作者刻意经营和艺术 追求的结果。 关于书中的讽刺性和现实性问题,鲁迅说地准:讽刺掀揄则取当时世态,使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如果把书中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一一对应起来划 等号,那是简单庸俗的方法,说玉皇是代表统治者,孙悟空是农民起义的代表,妖魔代表地方恶霸。这些问题作者在构思时是不会想到的吧。他只是随手拿来,任意点染一下,使读者能会心一笑,写出人人心皆有,人人笔下全无的东西,引 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在笑声中去回味和观照咀嚼,至少是没有主动认真地要表现和去揭露什么。也就是胡适所说的,小说中有一种尖刻的玩世主义。黑格尔说:“讽 刺文类往往反映人类的罪行或缺点,无论是现实界的腐朽抑或是人类的劣根性, 重要之处在于讽刺作品表现的并非个别及特殊事件,而是反映了一般的典型”,因 为这样才具有代表性。何满子说:“人们在愉悦之余,也就认识了社会的情况,艺术就产生了一定认识价值。可是神魔小说,它却使读者都知道神与魔都是虚幻的, 描绘宗教故事而使宗教丧失了神圣的庄严的意义,描写神魔,却使人从中领悟了 世态和人情,增进了对社会关系的认识”。o说到底,文学是反映现实的,这是不依作者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他愿不愿意,他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生活,只不过方式不一样而已,有的经过夸张变形,但是生活的本质还是没有变的,这样的作 品才是好作品。胡适称赞小说的价值在于能使人会心一笑。这一笑就把那魔“入化“过了。 其实小说之所以引人笑,就是由于它有人的意味。这也是它成功的所在。象《封神演义》和其他神魔小说那样,纯以描写神魔斗法为主要内容,那么不论描写多 少紧张激烈,想象力有多么丰富奇特,也还是不能吸引人。因为任何文学如果脱 离生活和人,就失去了生命。因为文学首先是人学。o郭云‘只用文章供一笑――论(西游记)的玩世精神,,‘威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5期 。何满子‘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68贝 李军华:《硬游记》主旨研究第二节童话色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也能发现这部小说的娱乐游戏的性质。这就是它的童话色彩。许多人把《西游记》当成童话,也就是因为小说中充满了游戏的气氛和童趣 的天真。童话的特点就是它的游戏性。儿童的游戏是在虚拟和模仿中进行的,他在模仿过程中,达到娱乐的目的。它是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的,与现实保持相当的距离,是没有现实的目的性的,而且大多数是喜剧性的。人物往往具有乐观主义精 神,其中往往要有一个大英雄。悟空的举重若轻、自由不羁的英雄性格和无往而 不胜的乐观精神,正是童话特点的体现。书中悟空总是用一种即兴式游玩态度来面对各种艰险和困难。他永远是那样轻松自如,好奇,好动,喜欢冒险,无所畏惧。例如他经常要捉几个妖怪耍耍。在高老庄,高老道,“二位原是借宿的,怎么 说会拿怪?”行者道:“因是借宿,顺便拿几个妖怪儿耍耍的。动问府上有多少妖怪?”在黄风岭,他说,既照顾郎中,又可医得眼好。在朱紫国,看到征求名医 的榜文,便满心欢喜,“古人云:‘行动有三分财气’,早是不在馆中呆坐,即此不 必买甚调和,且把取经事宁耐一日,等老孙傲个医生耍耍。”童话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小说中以动物和植物为主角,表现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小说中孙悟空和猪八戒便以其动物的造型、动作及习性特征而给人留下生动的印象。小说中的妖怪几乎都是由动物精变成的,像牛、 象、狮、虎、羊、豹、老鼠、金鱼、狐狸、蜘蛛、蛇、蝎子、犀牛、蜈蚣、黑熊等等,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动物世界,这是儿童所喜爱的乐园。还有四个童子、红 孩儿、.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和黄眉童子,以及七棵树精,这些显然都属于童话世界的。而且这些动植物形象往往保留着它们自身的特征和习性,表现出儿童对于自然界的浓厚的兴趣,细致的观察和活泼的想象。例如盘丝洞的七个蜘蛛精,个个肚脐眼里会冒出长长的白丝,把八戒罩在里面。而且它们的七个干儿子是蜜蜂、蚂蜂、卢蜂、班毛、牛蜢、抹蜡、蜻蜒,而悟空为了对付这些昆虫,不得已而变出黄鹰、麻鹰、鸟戎鹰、白鹰、雕鹰、鱼鹰、鹞鹰,又演出了一场飞禽对昆虫的大战,这些想象早已远离了成人世界,却正是儿童的精神享乐,表现为典型的童话的方式。蝎子精会蜇人,地涌夫人住在无底洞,是符合老鼠会打洞的特点的。 黄花观里的蜈蚣被毗蓝婆这个老母鸡降伏,都是童话的方式。是从儿童的兴趣出发,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的。小说第三回写孙悟空去傲来国抢兵器时的情景: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好猴王,即拔一根毫毛,入口嚼烂,喷将出去,念动咒语,叫声变!变做千百个小猴,都乱搬乱抢:有力的拿五七件,力小的拿三二件,尽数搬个罄净.径踏云头,弄个摄法,唤转狂风,带领小猴。俱回本处。 却说那花果山大小猴儿,正在那洞门外顽耍,忽听得风声响处,见半空中.丫 丫叉又,无边无岸的猴精,唬得都乱跑乱躲.少时,美猴王按落云头,收了云雾, 将身一抖,收了毫毛,将兵器都乱堆在山前,叫道上:“小的们!都来领兵器!”。这里写猴子抢兵器,从天面落的于奇百态,只一个“丫丫叉叉”,就将那个纷 繁变幻,手忙脚乱的场面写得如在目前了,也反映了猴子好动活泼的特点。小说中所写的这些妖怪,并非都是十分可怕、面目狰狞的,有的明显带着几 分儿童的稚气。这些妖怪也远远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刁钻阴险或工于心计,他们 有限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常常使他们在与孙悟空的周旋中,闹了笑话,出了洋相吃了大亏。例如七十一回写孙悟空向金毛猊索要金圣娘娘,自称是朱紫国拜请来的外公,来请圣宫娘娘回国: 那小妖听得,即以此言回报.那妖随往后宫,查问来历.原来那娘娘才起来。还 未及梳洗.早见侍婢采报:。爷爷来了.”那娘娘急整衣,散挽黑云,出宫迎迓.才坐 下,还耒及同,又听得小妖来报:。那来的外公已将门打破矣.”那妖笑道:“娘娘, 你朝中有多少将帅?1I蠡娘道:”在朝有四十八卫人马,良将千员;各边上元帅总兵, 不计其数.妖王道:。可有个姓外的么?”娘娘道:。我在宫,只知内里辅助君王,早 晚教诲妃嫔,外事无边,我怎记得名姓!”妖王道:“这来者称为‘外公’,我想((-ff 家娃》上,更元个姓外的.娘娘赋性聪明,出身高贵,居皇宫之中,必多览书籍.记 得那本韦上有此娃也?”娘娘道:“止《千字文》上有句‘外受傅训’,想必就是此矣.” 妖王喜道:。定是!定是!”即起身辞了娘娘,到剥皮亭上,结束整齐,点出妖兵, 开了门,直至外面,手持一柄宣花钺斧,厉声高叫道:。那个是来紫国来的‘外公’? 行者把金箍棒措在手里,将左手指定道:“贤甥,叫我怎的?”9 这就不仅表现为童话游戏的特点,而且非常逗人开心了。 童话的第二个特点是想象奇特,变化多端,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新奇有o《西游记》第3回。《西游记》第7l回 李军华:《两游记》主旨研究篁趣是儿童的心理特点。文中刻画了猴王行者,他本领高强,自由自在,无所不能,善于变化,能上天入地,出生入死,无往而不胜。他是个猴子,灵巧好动,善于 模仿,对于任何困难都视若游戏,举重若轻,而且变化无穷。这让儿童不得不叹服悟空的本领。其实成人又何尝不同样佩服昵?这种奇特巧妙的想象给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角组建神秘势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