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元链马卡良星系链 牧夫怎么赚钱?元链马卡良星系链 牧夫真的是区块链挖矿游戏吗?

[转载]慧律法师《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之一(佛经每日闻思修)
25圣圆通之一
慧律法师《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之一
佛经每日闻思修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
慧律法师《说三摩中二十五
圣圆通》(前二十四圣)之一
(文字版)
上慧下律法师《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圆瑛法汇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
&慧律法师主讲 & 第十一套
讲题: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
片数:共七片-1
&编码:101(简体版)
内容概述:圆瑛法师《讲义》第764页-第864页
从“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
(863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慧律法师主讲
请坐下。764页,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还没有讲课前,先感谢几句,水陆法会刚刚结束,那么大陆团的来自于各个地方、各个点,他们给我们台湾的评价非常的高!有几个重点,大陆的各个点跟团来,要回去前有跟师父聚一聚,第一、他说台湾人非常有爱心,不冷漠,非常有爱心。第二、他说,我们来七天的法会,来台湾,台湾人非常有耐性,他有不懂的,跟台湾的师兄、师姐请示,大家都很有耐性的为他们解答,他们记忆非常的深,刻骨铭心!第三点最赞叹的,就是为什么文殊讲堂这些义工,这么的训练有素,能维持这个次序?无论是内坛的,无论是外坛的,都非常了不起!他们透过我来这样感恩。他说尤其赞叹的就是我们的吃饭,非常有次序!我们这里排队,五分钟就可以吃到热饭、热菜,他们非常的感动!还有一点,最后,就是说法师非常有水平,那种素质、涵养、威仪,都没有话讲,没有话讲。在这里我谨代表这些大陆的,来传达他们的心声和讯息,没有一句增,也没有一句减少。我们文殊讲堂做不好的,我们要好好的检讨,要是大家给与我们的肯定,我们除了随喜以外,还是要继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哲学家讲:梦,做梦的梦,梦,是众生一辈子的行李。这一句话我不直说,如果你有高超的见地,可以写信来,看你对这一句的体悟是什么?再讲一遍:梦,括弧,梦(作梦的梦),梦,是众生一辈子的行李。你有高超的见地,可以写信来,我不直说。
诸位翻开764页,今天我们进入第十一套,
&冥授以选本根(分四)]诸位!764页中间,
& 阿难述悟礼谢 &二
&请示圆通本根] &[三
&佛勅诸圣各说
&更勅文殊选择 &今初]
经文: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
这个文句简单。中间这个慧觉就是妙智的意思。那么圆通呢?就是妙理。妙智照这个妙理,一切法无生;也因为证得一切法无生,妙智就现前。[
阿难及在会大众,承蒙我佛,开导指示,选根逆流,]
&这个逆流,我们无始劫来,都是顺生死流,那么我们现在修行要逆生死流。这二天刚好有二个知识分子准备来出家,我跟他面谈,第一个是中央大学的硕士,第二个是中国医药学院的,医科毕业的。现在出家的水平升高了,都是高学历的,也知道要了生死,也知道要了生死,所以,这个是好现象。因此在座诸位,更应该勉励自我,这一些知识分子,都知道要走出家修行的路线;我们学历不高,但是没关系,诸佛妙理,无关于文字,我们还是有希望的!选根逆流,“六解一亡,”动、静、根、觉、空、灭,六结解开了,那么,一也不存在。所以,《维摩诘经》讲:已过量,超数量,我们的本性,没有的概念,大悟的人,身上十块钱跟十亿,心情是一样的,心情是一样的。也没有ABCD这些观念跟符号,没有![舒结伦次],[已得慧觉圆通。][慧觉、即照根性之妙智;]
[圆通、即证法忍之妙理;]这个“法”就是无生法,一切法无生。在座诸位!讲到这个又更深一层了,这个无生不是对生讲的,是缘生当体即空,叫做无生,不是生以外又有无生;讲到这个,实在又扩大范围。所以,证得无生法、法忍,最主要是当体即空,并没有转圜、寻觅、推论、逻辑,或者是妄想、猜测,都没有,当下就是,这个叫做一切法无生。那么,忍就是“印可”,印可。证法忍之妙理,[虽未真修亲证,][今已决定明了,得无疑惑。]
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
这皎然,我们常常用这个“皎”字来形容这个明月,本意是光明,现在这里就是指心目开明。那么,这个快得无碍,当然就是畅快,身心得无挂碍。
注解,“皎然”[即心目开明,照了无疑。][前佛说破妄显真周,]“周”就是通那个辶字旁的“周”,这个“周”就是那个阶段。前面佛在这个破妄显真的那个阶段,[叙悟则曰:]叙述,叙,就是叙述,"悟”就是悟境。当时候叙述这个悟境就是说:[身心荡然;]诸位!身心荡然,这四个字稍微注意一下,这个就是:破妄显真周,叙述悟境,是用“身心荡然”这四个字。另外一段,765页,[说无生无碍周,]就是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碍,“周”就是那个阶段、那个时候。叙述开悟的时候,这用语是用什么语呢?[叙悟则曰:]这个时候的用语叫做[身意轻安;]身,“意”就是心,身、心就得到轻安。C,第三段,[今教从根解结,则曰:]你看,[身心皎然,]诸位!这里有必要注意的地方,我刚刚告诉大家四个字、四个字,第一个阶段:身心荡然;第二个阶段:身意轻安;第三个阶段:身心皎然,你看,他这用词完全不一样,就是愈来愈深......愈来愈深,所以,师父告诉大家:经验第一义谛非常重要,经验第一义谛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今天口说无用,一个人要身体力行的去进行修持,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每一次都安慰自己说:我很有修行,我很有修行!他一定会有盲点的,不是佛嘛,还没有达到圆满的地方,不晓得自己的盲点在哪里。所以在这里,当你有经验的第一义谛的时候,这个就是非常难能可贵!但是,这个经验第一义谛,还得一定要亲近大善知识,才不会走偏,否则那个邪知邪见,误认为是第一义谛,就糟糕了!所以,第一个阶段,叙述这个悟境,叫做身心荡然;第二个阶段,叙述这个悟境,就用身意轻安;最后,从根解结,叙述这个悟境是:身心皎然,[快得无碍,][快者畅快,明白通达,故得无碍。]所以我们古时候翻译这个经典,每一个字都非常重要,因为文字就是实相,文字就是般若。文字就是实相,文字当体即空,就是般若,因此我们用语是要非常谨慎的。
765页,底下是:
& 请示圆通本根][(分三)][子初 & 未达本根 二
& 庆遇如来][三 & 冀佛冥授
“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
这个文字简单。[前面阿难答佛,][解结之文,有云:][若总解除,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是已悟知,一六亡义。]一是对六讲的,六是对一讲的,六不存在,当然一也是不存在了。[虽复二字,][意以此义虽复悟知,][然犹未能了达圆通本根,][无从起修,虽知无益。][本根有二义:][一、对方说:]“方”就是指空间。对哪一个空间,我们这里是娑婆世界,药师如来是东方世界,阿弥陀佛是西方世界,看对哪一个空间讲的。对方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此方这个“方”,就是指娑婆世界,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示现的这个国土,是以音声作佛事。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就是比较容易悟入清净自性的,就是在音闻。[则耳根为此方本根;]本根就是说:娑婆世界用耳根听法容易,容易成就。用耳根逆流照性的,容易成功。意思就是说:我们用耳根听经闻法,容易开悟,用耳根来修,解六结,越三空,为如来藏,妙性天然,
耳根也是最利。[二 、对人说: 阿难多闻,惯用耳根,] &[文殊偈云: ]
&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是耳根又为阿难本根。] [ 如来前云 :
随汝详择,其可入者,] & [吾当发明,令汝增进。]
&[阿难初果浅智,] &[故不能了达何根是圆通本根。]
& 庆遇如来]&
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这一段要解释一下。765页最后一行,说:世尊,我辈,这个“我辈”不是指无学辈,是指有学,无学辈就没有什么疑惑了。“我辈”就是有学之机,“飘”是指漂流生死,“零”是指零落诸趣。漂流生死,因为烦恼不断,漂流生死;“零”就是零落诸趣,六道轮回,一直跑来跑去。积劫孤露,“积劫”就是累劫;孤露,"孤"就是孤儿,如同孤儿无依;“露”就是露宿,我们说:餐风露宿,餐风露宿,没有依靠的人,常常流浪在街头,叫做露宿。何心何虑,这个“何心”就是何敢心思,意思就是:怎么敢如此存心,叫做何心,何敢心思。“何虑”就是何敢念虑,何虑就是:怎么敢这么样想。所以何心何虑连接起来就是:何心,怎么敢如此存心;何虑,怎么敢这么想,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何心何虑。预佛天伦,这个天伦就是兄弟之称,我们说:三纲五伦,兄是先,弟是在后,这是天然的伦次,所以称为:兄弟,兄弟,为天伦;后来泛指一切,父子也叫做天伦,兄弟也叫做天伦。所以,天伦简单讲:就是兄弟次,叫做天伦。那么,现在我们这个天伦,范围就比较大了,父子也叫做天伦,兄弟也叫做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就像失去母乳的婴儿,结果碰到了慈母。整段的意思,师父再解释一下,说:世尊!我们这些有学之机,这一辈,一直漂流生死,零落诸趣,累劫就像孤儿的无依,餐风露宿。何心何虑,怎么敢如此存心,又怎么敢这样想,能够跟佛作为兄弟的天伦。现在就像失去乳儿,失去母乳的孤儿,结果正好碰到了慈母,意思就是有救了!766页,[此庆幸遭遇如来。][我辈][是阿难指一类有学之机。][漂流生死,零落诸趣。][积劫孤露:][谓过去历劫之久,][舍父逃逝,][犹如孤儿,无倚无靠,][漂流生死,不得涅槃,][何异露宿,无托无归。][今得人身,未堕恶趣,][已属可幸!][何心何虑,预佛天伦者:][何敢心思,何敢念虑,][与佛为兄弟,][今则参预佛之天伦,][实出望外,][父、子、兄、弟,以天合者,][曰天伦;]简单讲:天伦就是有血缘关系的,用现在的就更清楚了,天伦就是有血缘关系的。
以前没有“血缘”这个名词,现在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有血缘关系的,那就很清楚了![君、臣、朋、友,以义合者,]义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但是走得很近。以前两千五百年前,没有DNA检定这个名词,也没有DNA检定的这个名相,医学没那么发达;现在你就是流散几十年,DNA一验,立刻就知道你们是不是兄弟,非常清楚。君、臣、朋、友,以义合,这个就是没血缘关系的。[曰人伦。][阿难为佛的堂弟,得预佛之天伦,][此更可庆幸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者:][久在飘零,未沾法乳,][以失乳之儿,命若悬丝,]
&哪一个没有长牙齿的,对不对?一个婴儿能够离开他的母亲呢?我这样讲,有的徒弟很笨:用牛奶啊!实在是很笨,这个只是一个比喻,哪有笨成这样子的?以失乳之儿,命若悬丝,[今已从佛出家,][长随不离,饱尝法乳,][则慧命可续,如遇慈母。]
766页,中间经文: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
这一句,没有几个看得懂的,而且会误会,要慢慢的解释一下。若复因此,如果因此这样子,际会道成,就是因缘际会,凑在一起了,这个道果完成了,则不负所遇,没有辜负到遇到慈母。所得密言,密言就是佛常不开演之法。佛讲法,有对根器、还有时空不一样,时间、空间跟根器不一样,佛所讲的法都有差别,宗旨都是希望他解脱,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根器、时空不一样,所以佛陀对小根器的就讲小法;佛陀对大根器的就讲大法。佛陀刚成道讲《华严》,没人听得懂,后来又到鹿野苑讲四谛法,慢慢四谛、十二因缘、六度,慢慢慢慢开展,大家的根器慢慢的成熟,最后佛入涅槃,又讲《大般涅槃》,就是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这个密言,就是佛常不开演之法,什么法呢?从闻、思、修,由根解结,证三摩地,入无生法忍。就是从耳根解六结,越三空,从闻、思、修,由根来解这个结,证三摩地,入无生法忍。还同本悟,这个还同本悟,很多人都误会,就说:回到本来的妙悟。哇!那就完全错误了,不是这个意思。“还”就是如果,如果跟以前昔日,本悟就是:阿难都是以文字上来体会,以文字上会,徒守知解,不加行证。就是说在文字上来体会,只是徒守知解,而不加行证。简单讲就是没有真实的修行,没有真实的修行。所以,还同本悟就是说:如果跟以前昔日,本来就是用文字来体会、来徒守知解,也不加以修证、行证,则与未闻,无有差别,则与未闻,那么这个跟没有听到,是一样没有什么差别的。所以这一句,佛在告诉你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重点就是:佛法最尊贵的就是心行,六祖讲:愚者口念,智者心行。愚痴的人嘴巴讲,把佛法讲得很好;可是,一碰到境界来,心拿捏不准,作不了主,作不了主,烦恼来,一样烦恼,习气来,一样冲动,所以这个经验第一义谛不足。所以,愚者口念,愚痴的人把佛法挂在嘴巴,讲得头头是道;叫他不贪,他没办法,连一个不贪,他都做不到!所以,佛法贵乎心行,是真的落实到修行的层面,就是心要彻底摆脱无明、烦恼,离一切相。
766页,倒数第二行,[此文翻译润文时,][文字太略,意义不显。]【上二句之意,意谓:][若复因此,奇逢幸遇,]【师资际会,果能依教修习,][菩提道果克成,][可谓无忝所生,]“忝”就是辱,屈辱的辱。不辱所生,[不负所遇耳,]767页,第一行,[所得密言:即常不开演之法,][佛为演说,今亦得闻,][果能从闻、思、修,][由根解结,][则三摩可入,]诸位!这个三摩,重点在定,这个定是本性的定。[法忍可证;]
在座诸位!这个定,就不是用语言可以达到的境界,这个定就是从你的日常生活当中,众生只要一点小事,便苛责对方,自己的心,晚上便气到睡不着觉。可是,大修行人不一样,他能了悟诸法没有能所,三昧就在当下,直下无心便是道。也简单讲,这个定就在当下,如来藏,戒、定、慧本自具足。所以,这个三摩简单讲:就是没有能所的定,完全进入如来藏性的定。法忍可证,[倘若还同昔日,][本以文字会悟,][徒守知解,不加行证,][则徒闻无功,][与未闻者,无有差别也。]
所以,这个就是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来听经闻法,简单讲:法会,你就是要来参加,佛七,你要参加,三千佛,你要来,这是事修啊!是不是,八关斋戒来参加,乃至这里所有的义工,都在借重这个法会,讲堂的这个活动来事修。诸位!所有的义工要有正知正见、正念,你今天来到这里做义工,不要说你在做义工,你就想:这个就是修行!你会看到各个不一样的根器;你会看到,有的人真的碰到就非常的温文儒雅,佛学的素养就很深;有的人看到了,你就知道,摇头,这没办法的事情。但是,你心里一定要知道,无论僧、无论俗,不管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空间,都没有办法划一道的水平说:大家都这样子,没有办法!所以,这个根器参差不齐,或者是在法会期间,会有一些争论跟不愉快的事情,你必需要把心自己调伏,就是:这个叫做常态,这个永恒的真理,只要是娑婆世界,它是常态。你可以把希望定得很高:我希望这样子。但不一定会满你的愿,因为这里是娑婆世界,每一个众生根器都不一样,对不对?他的个性也不一样,他为什么要听你的?你有这个德行感化他吗?没有办法!所以,我们只能用慈悲心,慢慢的去教化.....慢慢的去教化,.对不对?我举个例子来讲,譬如说我们法会期间,公园摆了二摊的流通法宝、法物的,那你想想看,我们这个L型的流通处就开了那么多,是不是?但是我能理解,因为我这一辈子也苦过了,钱不好赚,所以,我到那个流通法物的,我就跟他合掌:居士!辛苦了,你这一天也赚不了多少钱,日正当中这样晒,夫妻俩等一下吃饭的时候,记得要去打饭,记得!这一摊跟他问候完了,再来就下一摊。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他们很感动:我来这里做生意,你没有赶我走,还叫我吃饭!为什么?法法平等,法法平等。&
那么最头痛的就是这一些化缘的,外面化缘的法师,这义工。。。。人家的法会这样走出去,十几个统统捧那个功德箱,统统跑出来。到现在为止,没有办法处理,难,难!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到员林去演讲的时候,外面就有站两个在化缘;在化缘的时候,有人拿字条给我,那我就照念了,我说:外面来化缘的,是真的法师假的法师,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这样子,特此声明。意思就是说:如果法会要供养的,希望能够供养正知正见、正法的法师,让众生修得到真正的福田。我晓得主办的单位,他拿单子来,我就这样念。这样就不得了了,还没有下课,冲到台上去,人都在那边喔,冲到台上拿麦克风,毁谤师父:号称佛学博士......这样开始一直批评,然后那个主办单位立刻把麦克风关掉。你就可以了解,我们做法师的人,他也是身现出家众,只是这样一个小动作而已,各有立场。当然,我也不能说什么,毕竟我们是弘法的法师。所以很多人看了有些出家众的行为举止,就读了,说:不可思不可议,佛说:不可说不可说。大家保持沉默就好,不要再讲下去了,体会就好。你就知道这样子,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所以,这个是很困难处理的,第一个,他是真的假的,你不知道,他又是三宝,对不对?那你说你来我们这个讲堂前面化个缘,我如果度量小,对不对?赶你走,好像有一点说不过去。对不对?我还准备想说:他们那个来站的时候,我还准备想说:法师们以后一下来,二十个法师也站在文殊讲堂外面,要化缘大家一起来啊,看谁比较多啊?信众一出去,不是看到十个,而是三十几个,看他要投哪一个?我也顺便去参一脚好了!那真的是没有办法,没办法处理,就是最头痛的地方,就是没有办法处理,这个最难了!而有的人素质真的是:不可说不可说,没办法讲。这个如果在佛讲的,就是正常,因为所有的出家众,不是说一系列的水平跟教育,都是这样的平等的。
那么,以论出家众来讲,师父的教育来讲,出家众来讲,算是非常圆满的,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研究所两年、佛学院三年、阅藏十五年,以一个出家众三十六年的教育来讲,以师父来讲,出家众算是很圆满的教育。我们当然也知道说:我们读过书的人,要稍微控制一下、节制一下。对不对?我们没有拿到奖杯,但是,也不能没有口碑啊!对不对?要有口碑,是出家众嘛!所以,这个就是最难处理的,最难处理的。有一次我到国外去的时候,去演讲,我们在这里讲经,就是一个外道的,我要讲经的时候,他怎么样?他们去收集很多的钱,去买什么?买那个冲天炮,多么的准,七点半开始演讲,七点半开始放,咻~~砰砰!就是一直放,放那个烟火,那个隔音设备也不好,就一直放烟火,咻~~砰砰!时间算的多准,你知道吗?一讲完,咻~~砰!停!那你看看,这个是不是蓄意的?这个很明显嘛!但是你人在国外,那也没有办法。所以,你要知道,师父今天来讲,身历、身经百战,如果每一场演讲叫做一场战争,那么叫做百战雄狮,什么场面都看过了,什么法师的品行也都见识过了。所以,到今天为止,都能够把这个度量放得很大很大,不要去有太多的神经,要不然没办法,会伤了自己的心性。所以,在座诸位法师!无论是善境、无论是恶境,或者是逆境,这个对一个修行人来讲,会用心的人、转识成智的人,都是好的境界。
底下,767页,[子三 &
中间,“惟垂大悲,恵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说:惟垂大慈,恵我秘严,秘严就是秘密、庄严清净之法,当然就是指耳根圆通之法,秘密的庄严清净之法,就是耳根圆通之法。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退”就是退归本位,“藏”就是藏着,“密机"就是心中默祷,没有讲出来,叫做密机。冀佛冥授,意思就是:退藏他密求如来加持的动机,而不名言,希望佛陀来加持我;可是,他口没有讲出来。所以隐藏其密求如来加持的动机,而不明言。冀佛冥授,是希望得佛之冥授,简单讲就是暗中来传授。[惟愿如来,垂大悲心,][惠施我等,秘密严净之法,][此即求示圆通本根。][秘严:密指耳根,][如来不肯明言,是秘密。][耳根逆流断惑,了义修正,][非着相之染修,故严净。][佛前但要阿难,心中详择,][阿难无慧详择,求佛开示,][佛肯分明指示,][则成如来最后开示。][最后者,即究竟开示之全功也。][前示选根解结,][六解一亡,舒结伦次,][修证名目,虽皆备悉,][若不知圆通本根,华屋之门,何自得入?][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者;][退即退归本位,][藏者藏诸心,而不形于口,][心中默祷,是谓密机,][望佛冥授,亦不必显说,][此属意请;而佛大智鉴机,]
768页,[应其密请,故不自说,][遂敕二十五圣,各说法门。]
&交光法师所说的:([交师所云:])[大权施设之宜,][师资簧鼓之意,]
&这些都是大权施设的,就像演一部电影。师资簧鼓之意,[于兹备见之矣!]
&簧鼓的意思就是:用言语劝导,使人入道,叫做簧鼓。簧鼓就是咚咚~~~就是类似一种乐器,乐器,一搭一档的弹,有反应。师资簧鼓之意,所以簧鼓:用言语劝导,使人入道,叫做簧鼓。于兹备见矣。底下二十五圣圆通,非常的精彩,成观法师的这个《义贯》,资料增加了很多,这一段,你看看哪一圣从哪一个因缘,六尘、六根、六识、七大,统统能入圆通。所以这二十五圣圆通是非常精彩!
& 佛敕诸圣各说(分三)][子初 &佛问诸圣二
&众说本因][佛现瑞应 & 今初]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这个文字简单,就不解释。[尔时,即阿难意请之时,][世尊知其但求冥授,][故不显说。][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已回心大阿罗汉,][非定性声闻之众。]
&诸位!定性的意思就是没法改变,小根器的人,就固定在小根器,叫做定性;那么能够转小向大的,叫做非定性。所以这个名词,你一定要弄清楚。定性声闻就是难以改变,简单讲:这个人的个性固定了,你没办法改变他。定性声闻就是:小乘根器的,他就是这样,一辈子这样,很知足了,他不想度众生,也不想发菩提心。但是非定性声闻就是能转小向大,叫做非定性声闻,叫做不一定是定性的声闻,就是能改变的意思,能可以教化。[佛语之曰:][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佛法之中,是谓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在我佛法之中,得成无学之位,][此无学,非独指罗汉,][菩萨亦称无学。][《正脉》云:][“正以地上,既通罗汉之名,菩萨岂避无学之号,][菩萨知真本有,达妄本空,][修即无修。]
正以地上,我们这边从干慧地叫做地上。既通罗汉之名,菩萨当然超过阿罗汉了,岂避无学之号。菩萨知真本有,达妄本空,了解我们的真心本来就具足,知真本有,知道这一颗真心,不生灭的真心,是本来就具足的。达妄本空,了悟一切缘起法,包括心识的依他起,统统是妄。这个妄,简单讲就是身心俱不可得。达妄本空,简单讲就是身心俱不可得,唯存如来藏性,叫做达妄本空。
修即是无修,一切的修行即体本空,叫做无修;但是一切不造作的无修如来藏性,因为无量劫来存在的这些习气,所以还是要修。断习气叫做修,每一种修,其实是不可得,不可得中,还是如实修,如是修,即是如是行,如是行,就是如是不可得。所以修行,不着一知,不着一见,不着一法,也不着一相,是真修行人。真修行人就是没有修,妙性天然;没有修,本性具足的,不坏方便。在座诸位!如果成佛要怎么说?修跟无修皆是如,如来的如。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修是如,无修亦是如。简单讲:所有的修行,都不能离开这个如字,如字。[永嘉云:“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绝学就是无学,我们对有学来讲的就是无学,无学是对有学来讲的,所以,绝学就是无学。无学的道人,是入于无为的闲道人,无学入于无为的闲道人,他是不会去除掉妄想的,因为除去妄想就重增妄;也不能求真,求真就变成有能所。所以绝对的,妄想本空,真不用求,体不可得。所以,在座诸位!前面《楞严经》讲的:我讲的缘起法,不是借重外面粗糙的四大:地水火风,而讲缘起法。这一句话,佛陀的本意,就是包括内心的妄想颠倒、执著心、妄识心,也叫做依他起,借重条件的,借重条件的,见分借重相分,相分也借重见分。简单讲:有主观的意识心,缺少了客观的环境,那么主观的意识心没得攀缘,没有对象。好!
&没有对象,没有对象。如果只有外境,没有这个主观的意识去认同,那么,这个外在的相,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如果在座诸位,在座诸位,今天我们全部的人类都毁灭了,所有的动物,昆虫、鸟兽虫鱼都不存在了,所有的植物也不能活了。前天在印度出生的,第七十亿人口出生了。简单讲,这个地球到前天,人口总数满七十亿!人口,人口。
好!现在要再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所有的人类都死亡,鸟兽虫鱼都死亡,植物也不能成长,这个地球进入一个灭绝时代,也许是天气,温度一直高,一直飙高......一直太接近太阳,或者是太远离太阳,远离太阳就是冰冷,愈接近太阳,那就是愈来愈热了。无论地球在最后的阶段,用什么方式来灭绝,我举的是这个,好!这个地球统统没有动、植物,统统没有了,在座诸位!那么只存在外在的客观环境,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没有人会去说:你这个假象叫做客观的环境。我们有客观环境,是因为我们有主观,人类心思高超、智慧聪明的人类来说:我这里叫主观,你叫做外面可观。如果人统统灭了、灭绝了,只存在这个地球,光秃秃的地球,没有动物、没有植物、没有昆虫,那么,就是一个运转,宇宙当中的一个运转,成、住、坏、空的空,那么,没什么任何意义。所以,简单讲:我们今天显得有意义的,是因为有能所,这是指众生。但是,我们最有意义的,是把能所再放下,那么,这个就是唯是真如。诸位!这个见分、相分,如果你还弄不清楚,那么就是你把手,如果说我的左手举起来,这个叫做见分,这个叫做相分,能所;把它收起来,同一个身体,同一个身体。动念,动念的时候,心取境,动念,能、所清清楚楚;两手举起来,你看,能缘的心、所缘的境,哇!就演布袋戏一样。放下能缘的心,或者是不着于......离一切相,外面的相,离一切相,单单这个没有用,没有对象。所以,一收回来,能、所收回来,其实是同一个人,两只手——能、所,这么分明,收回来,其实是同一个人,同一个本性。所以主观、客观,这是人类把它定义的。
简单讲:客观会影响主观,主观也会影响到客观的环境。所以,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是无明的众生,那么就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鸟兽虫鱼,统统好像是真的,有那么一回事,不晓得诸法如幻。如果是真如,那么,就像六祖讲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如来藏性,于六根、六尘一十八界,统统展现,没有一法不是真如。大陆有一个天才的徒弟,自己创了一个品牌,他说:师父!如来藏性叫做常,我的体悟,如来藏性叫做常;如来藏性可以展现在六根、六尘一十八界的时候,这个叫做无常。本性是常,可是,能够展现在这个无常。诸位!我跟他讲:不懂佛法不要乱说,要了解,佛法里面,常都不可得,怎么可以安立一个无常?诸位!在相来讲,才有讲无常这个名词,相来讲,才讲这个名词,在心识来讲,才有讲无常这个名词。诸位!无常体性本空,尚不可得,怎么可以安立一个常?无常是对常讲的,常是对无常讲的。所以,世间人了解是这样,他就说;我认为本性就是常。落入常见。对不对?
我们展现在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妙用的时候,叫做无常;这个观念是错的,常尚不可以立,何况可以立一个无常?所以,佛性非常非无常,都跟你讲得很清楚了,他因为一直想去理解这个东西,那就开始用猜的,这个是不对的,记得!本性连常都不可以安,岂可以安一个无常?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妄想,除了这个妄,你就重增妄,再求一个真,那么就变成能所,有所求,那么就不是真。
&[此即菩萨无学之明证也。][吾今问汝,最初发心者;][佛不问各人所证,][但闻最初发心者,][以因地心,为起修之根本故。悟十八界,谁为圆通?][而不言七大者,以地、水、火、风、空五大,][合六尘中,]
&就把这个地水火风空在六尘。[见大合六根中,] &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合在这个见大当中。[识大合六识中,][则问十八界,二十五门,][皆在其中。][问谁为圆通,此是一意;][又问从何法,为最初下手,起修之方便,][然后得入三摩地,][此又是一意。][初问:][二十五门,谁为圆通?][意以二十五门,遍该诸法,][头头是道,法法皆通,][故诸圣依之而修,皆证圆通。][二问:从何方便?][意以归元无二,方便多门。][必要诸圣各说,因地依修之法,][亲证实到,并非空谈无验也。]所以,在座诸位!佛法贵乎实修,是真的下功夫,不是搞时尚的。所以底下这二十五圣圆通,可以作我们的楷模,人家是真的下功夫在修的。[足显圣性无不通,非唯通一门也。]只要你对了,到最后圆通,法法相同。[我先要阿难,详择一根者,][因对机故作是说耳。][初佛问诸圣竟。]
& [子二 & 众说本因(分二)][丑初
& 诸圣略说 & 二 &
观音广陈(丑初分四)]
那么众说本因有:[寅初 &六尘圆通
& 二 & 五根圆通][六识圆通
& 四 & 七大圆通(寅初分六)]翻过来,第一个:[卯初
& 陈那声尘][二 & &
优波色尘 & 三 & &香严香尘
][四 & 药王味尘 &五 &
跋陀触尘][六 & 迦叶法尘 & 今初]
& 就跟大家一样,在听经闻法了。
时乔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
文字简单。这一段是桥陈那用声尘入于圆通。[陈那五比丘与鹿苑,解见第一卷,显见不动科中。][鸡园《智论》云:][昔因野火烧林,]野火,荒郊野外、森林里面都会这样子,一闪电、一打雷,或者太热了,或经过风的摩擦,树木自然起火。昔因野火烧林,[林中有雉鸡,]
这个雉鸡是鸟名,它的形状像鸡,雄的羽毛很美,而雌鸟的羽毛色比较淡,有黄褐色的,这个尾巴的羽毛,较雄的稍微短一点,雄的这个尾巴比较长,羽毛比较长,雌的这个尾巴比较短。栖在这个平原、草丛当中,食这个谷类,很能够走,善走;但是,不能久飞,不是像一般鸟类飞得起来,没办法!我们称它叫做野鸡,野鸡,野鸡,或者是竹鸡,竹鸡。一般说这个鸡,鸡不像鸡,鸟又不像鸟,所以,我们台湾人骂人,就说:你这只竹鸡!就是也不上不下,叫做竹鸡。林中有雉鸡,[以羽渍水,]
&这个“渍”就是侵染,台湾话叫做沾湿,把它沾湿,[以救其焚,因是命名。][其地钟灵,依此而修,道业易成。][或五比丘,有在此修道,][故与鹿苑并举之。][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之后,[说法度生,][为我等三转四谛法轮,]
为什么三转?为下根器的转一次四谛;为中根器的转第二次;最后,为上根器的转四谛法轮。所以,三转法轮,就是针对下、中、上三种根器,来转这个四谛法轮,叫做三转四谛法轮。[我于佛音声之中,][悟明四谛之理,]
&苦集灭道的道理。[即悟苦是生死苦果,有逼迫性,]
我们今天,诸位!佛法很容易你就尝到,你可以去尝到,你的四周围,包括你本身,你看,结婚,结婚苦;不结婚,不结婚的人也辛苦;有钱,有钱人也苦;没有钱,没有钱苦。那一天报导的,有一个台大毕业的,记者问他:你台大刚毕业,一个月多少?二万六!从早上去上班,打拼到晚上回来,台大毕业的,二万六,是不是很苦啊?对不对?这二万六还要健健康康!是不是?所以我们在这个现实的压力之下,生活真的是苦。再来就加上病苦;再来,有一种病叫做忧郁症苦,忧郁症苦。有一种病叫做晚上不能睡觉,就更苦了,晚上不能睡觉,晚上就是时间很长,时间很长。我以前也是,晚上睡觉不好睡,那现在好很多了,改善了,身体彻底改善,晚上现在一粒西药都没吃,完全能休息了,慢慢慢慢的恢复了,东西吃对了,体质就一直改善。&
悟苦就是生死苦果,有逼迫性。[集是烦恼苦因,是招感性;]
&招感性。所以我们莫名其妙就烦恼,诸位!这个烦恼是无因的,他那一念无量劫来的冲力很大,你说:烦恼什么原因?没有原因,无明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无明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一下子就烦恼了,速度比那个真如清净心更快,真的!转那个ATM的时候,还要一点时间,还要办手续,这个烦恼不会,直接就转了,真如忘记了,烦恼刹那间就出来了,嘎嘎叫!真的!所以这个烦恼苦因,这个需要经验第一义谛的。所以修行它是个点滴的功夫......点滴的功夫,在我二十岁的时候,看起来很生气很生气的,到现在六十岁,都没有火气了,气不起来,你要怎么搞都无所谓,我就保持世尊讲的。所以,修行要抓到诀窍,诀窍就是: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用台湾话讲:不然你想怎么样?无论你怎么样,我都不会怎样,慢慢的学一颗自在的心。学佛是学什么?就是学一个“自在”,二个字都不得了,这个自在就是无价的生活的宝。诸位!内心不自在、不解脱,没有安详,再有钱都没有用!有的人他有钱,有钱到多的不晓得放在哪里,有钱太多,也很苦恼,因为太多钱了;没有钱也很苦恼。&
所以,这个烦恼苦因,是招感性;[灭是涅槃乐果,][为可证性;]
& 是每一个众生可以达到的。[道是出世的乐因,][为可修性。][佛借音声以作佛事,]
& 我们今天也是,法会也是音声作佛事。师父今天说法,也是音声作佛事。[我于音声而得开解。]
&所以,在座诸位!二十五圣圆通,第一个就告诉你:听经闻法的重要!佛以音声作佛事,今天讲经说法,没有音声,你怎么做佛事?你们的根器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大家来,两点开始上课了,来!一句话都不说,师父在讲什么?没有声音啊!对不对?
你能了解佛意吗?当然不可能!所以,师父一直劝大家说:讲经说法要有时空,在这里要必需注明,师父不是一辈子,星期六,星期天,都讲经说发给你听的,这一阵子在讲《楞严》,还有《楞伽经》,你一定要珍惜这个因缘,你一定要珍惜这个因缘。当然,我们会制造出这个DVD,还有这个光盘出来,有光盘、DVD出来,还有网站也会放;但是我们现场,这个有互动关系,有知道师父在比什么。对不对?
师父的六根都在说法,眼、耳、鼻、舌、身、意,手,一举一动,一瞬目,一投足,都在说法,让你感受很深!所以,现场还是不一样的,真的是不一样。[我于音声而得开解,][六尘应以色尘为首,][今以声尘居先,][后以耳根殿后者,]
& 以此方娑婆世界,就是要用耳根![以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故也。][又别对阿难之机。]
二十五圆通,你看,听经闻法,音声作佛事,竟然列为第一!所以,师父一直强调:你要把听经闻法,列为一生一世的功课,你不听经闻法,我就不相信你那个烦恼能突得破。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佛就问比丘了,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阿若多”就是最初解,第一个了解佛的讲法的,“阿若多”就是最初解佛意的意思,最初解叫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你看,听经闻法就证阿罗汉果!所以在座诸位,我们多幸运,在这个末法,佛灭度二千五百年后,还有一个师父要讲《楞严经》,跟大家互相勉励参考。他得阿罗汉果,对不对?那我们至少也得一点安详、自在、解脱,内心至少也会获得少许的智慧,这一点点智慧就不得了!是不是?&
[此述悟圆得证。][佛问比丘解不?][我初称解。][如来印证我,最初解,][即命名为阿若多,][此云最初解。][我所解非他,即佛微妙法音。][音之所以称妙者,悟声尘乃是缘生之法,][其相虽妄,其性恒真,]
诸位!妄当体即空,就是真,不能着一个真,妄跟真统统放,就是绝对真。[为妙觉明体。][其体秘密,无形无相;][其用周圆,遍照法界。][我于音声,为本修因,][悟明真理,得阿罗汉道。]
“佛问圆通,我无所证,音声为上。”
[此结答圆通,从声尘得证,][即以音声为上。] &
二十五圣列最初第一个,佛的含义是什么?含义就是听经闻法,用音声作佛事的重要,尤其在这个娑婆世界,是最对机的、对味的。那么底下不是说其他法门不好,要看根器。
底下是[卯二
& 优波色尘] 771页,中间经文: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
这个文字都很简单。解释一下: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也是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就是从上到下不净、从里到外不净、从出生到死亡不净,恶臭难闻,生大厌离。哇!这个,诸位!生大厌离的人,这个人有两种好处:一、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出离心没有,就很难!还想留在娑婆世界,贪染财色名食睡,那往生极乐世界就免谈!所以,生大厌离,不想留在娑婆世界,这个动力要很重要的,要很强,叫做出离心,大厌离。既然这个色身不净,死了以后长虫,放一把火烧了,剩下骨灰,这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执着了,这第一。第二、生大厌离,容易开悟,因为他不会再执着,内心没有贪,生大厌离的人,修行容易开悟,他不再贪着无欲六尘,所以,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从头到尾,都是不净,尤其我们这个色身,佛讲的,用四大海水来洗净,我们这个四大缘起的色身,怎么洗都不干净。&
这个白骨微尘,白骨放火一烧,尤其现在在火葬场。以前佛在世的时候都是烧木柴,烧木柴,还没有现在那个,温度一下去都是二三千度,诸位!那个才几分钟!像师妈往生,我去捡她的骨灰,对不对?
&那个拖出来的时候:这个是我母亲吗?剩下灰。“是啊,这个就是您母亲,林吴郎饲。”人生真的,早日看开,早日看活;看活就是快活。要不然常常会怨恨,命运来“创治”,“创治”就是作弄。这都是命运来作弄,所以,要早日看开一点:唉!这个世间原来......诸位!你勇敢的面对真相,就不会死在假相。这个就是师父的铭言。所以,这一句是不是佛讲的?不是!这一句是慧律法师讲的。你勇敢的面对真相,真相就是空相,就不会死在假相。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执着?没有了,你就归零了,请归零,什么都不执着,就是这样子,早日看开,早日看活。看不开,有一个来问说:师父!我看不开,怎么办?那就慢慢痛苦啊!那我要什么时候才会解决这个痛苦?等到你有一天彻底看开的时候,苦就没有了!你会晓得缘起法空无自性,这个苦也是妄想,乐是妄想、苦也是妄想,放下苦跟乐,就内心的绝对:喔!诸法本来就空,该有的责任要去完成,对不对?该扮演什么角色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舞台,你一出生,就扮演某一种角色;要领奥斯卡金像奖,就必需扮演你这个好的角色。我也知道诸法皆空啊,那我法师,就扮演一个弘法讲经的法师,我就好好的准备、好好的讲,对不对?不失我的身份嘛!所以,在理来讲,无生;在事来讲,每一种小事情,都不可以离开我们的责任,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活得既现实又超越。&
这些白骨的微尘归于虚空,诸位!哪一个人火化,骨灰不会剩下灰呢?空、色二无,成无学道。[优波尼沙陀,此云色性空。][我亦观佛最初成道:][以遇佛之早故。][观不净相:乃四念处之一,][观身不净也。]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身不净,观心无常。所以,观身不净,[优波虽属利根,烦恼障重,性多贪欲,][故佛教修不净观,][以对治之,]
&那么年轻。。。。在座诸位!这里还有分年轻人,有许多年轻人e-mail过来,师父当然不会讲人家的名字,他就说:喔,师父!这个欲他控制不住,年轻人,譬如说十八岁、十九、二十岁,就是很难很难,这一关是非常非常难,贪欲心,贪欲心。男女这个色欲非常难突破!那么,广化律师就讲:没关系,没关系,到了四十岁、五十岁,我们就会渐渐渐渐的看开了,年轻人是难免的。这个广化律师,你一下子,他没有这个能耐,没有这个能耐,所以,需要一点时间。上根利智的,当然一看就空。对不对?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真的还不能够观空的话,诸位!你可以到那个停尸间,停尸间,停了一具一具的尸体......去看一下,这个将来我也要躺下去的!对不对?所以佛教修不净观,以对治之,[遂于此身,生大厌离。]
诸位!大厌离才是了生死的动力,了生死的动力,就是生大厌离,不想留在娑婆世界。[悟诸色性者:以其根利,][修观之后,非但离障,且能悟性。][以从不净;指此色身,以从种子不净,]
&父精母血就是种子,在母亲的这个子宫里面,就是种子不净。
[乃至死后,作九想观:]
[一、胖胀想,]诸位!这个字是错的,方便用也可以;但是不圆满。如果你打开《阿含经》来讲,他不是这样:胖胀,他是写“胮胀”。这个“胮”怎么写呢?左边是一样的,肉部是一样的,右边是写投降的降,除掉那个耳朵。投降,降,除掉那个耳朵部,这个半,就接那个投降的降除掉那个耳朵部,这个字念pang(一声),“胮”就是肿胀的意思。投降的降会写吧?ㄅㄆㄇㄈ的ㄉ
投降的降。不会写的请看隔壁的,因为书读的太多了,经常会忘记,很正常。胮胀想,就是说人死后,你看一下,尸体,我们死了几天以后,肚子慢慢鼓起来......慢慢鼓起来,为什么?血液停止了,坏死了,没有办法运作,没有办法运作,慢慢的鼓起来,涨......&
[二、青瘀想,]
诸位!我们现在看的大家好看,是因为我们血色,有这个血色,非常好看,循环正常,是一个正常的人。如果有一个人,脸褐褐的,黑得很严重,瘀青,瘀血,好像血行不通,第一句话,你会告诉他说:喔!你怎么一副死人脸!就是这样子,就像死人的脸一样!所以,你就知道说,死人的脸,那个血是停滞的。瘀,我们说:瘀青,瘀青,血不流动就是瘀青,死亡的人,血液怎么会流动呢?对不对?在座诸位!我不晓得你的胆量够不够,在座诸位!如果你今天夫妻感情非常好,非常好,请问:如果你的老公死了,死了喔,车祸,死相也很难看,已经把他清理干净了,那个尸体在那边,请问:你晚上一个人,一个人,敢不敢在你老公旁边助念?只有你一个人,晚上,那个老公是平常跟你生过孩子的。来!我调查看看:你老公这样死的时候,晚上你敢一个人,四周都没有人,方圆几里内统统没有人,敢不敢陪你老公?敢的请举手,喔!这个我要跟你老公讲;举手的说不定老公早就死了!对不对?不简单,这个就很不简单了!是不是?很不简单,很重感情,佛祖应该记你一大功,这个也算是一种感情,尽你的责任。[青瘀想。]&
[三、坏想,]
&诸位!我们有这层皮,把它保护起来,我们还能够看。在座诸位!你有没有去看那个烂坏的?这个色身烂一半的,烂一半的,这个色身烂一半的,喔!那个看了就是很刺激了!因为身体不烂,但是烂一半,以前人家是土葬,然后好像荫尸,没有烂坏,坏一半的,又见到骨头、又看到虫,又没有全部烂坏的,叫做坏想。万法都会坏的,包括我们在内都是这样。
[四、血涂想,]
血涂就是:我们身上只是一滩血,一车祸,所有满地都流着血!我们到医院看看,那个医院的时候,那个纱布上沾满了血,或者打针的那个管子,也充满着血,看了以后......哇!开刀,然后沾满了血,丢在那个桶子里面,简单的,医疗废弃,医疗废弃那个桶子看看,隔了两天不收,你看那个味道你受不了,那个血迹、味道,你受不了的!所以,我们今天活在一种外表看似庄严美好的,但是,事实上的真相,处处都是肮脏的、不净的。&
[五、脓烂想,]
脓烂想,还要加一个更刺激的,叫做恶臭,恶臭。这个脓烂想在《阿含经》里面讲:还要加一层恶臭,喔!那个就更刺激了!眼睛看了,脓,起脓又烂、烂坏,结果又恶臭不堪,没有人敢靠近的。诸位!如果你太接近的时候,你会中这个尸毒,尸毒,我们的尸体是有毒的。&
[六、虫啖想,]
& 如果没有火化,那么,放着就是虫,全部万虫钻身。
[七、分散想,]
分散想,你去那个坟墓,以前,不是现在,以前那个坟墓,牛会走过去,踏了一个空,踩了一个洞,老鼠就跑进去,把那个骨头叼来叼去,野狗叼来叼去那个骨头,到最后......像我们有回林厝村,说要去找祖先,找祖先,我跟我爸爸回去,说要去祭祖,去祭祖,那时候还没有出家,要祭祖,回去看,找不到我祖先的坟墓!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很流行说火葬,放在这个纳骨塔,那时候不是很流行,都是土葬,古老的传统都是土葬。结果去看,哇!这边一个洞、那边一个洞,老鼠都跑进去了,骨头没有完整,剩下没几块,分散了!所以这个生命看透了,实在是......就这么一点价值都没有,剩那几块骨头,很可怜!
[八、白骨想,]
&无论我们拥有多年轻、强壮的身体,无论我们有多么的美若天仙的美貌,到最后就是白骨,没有例外。
[九、烧想。]
&放一把火一烧,那就什么统统化为灰烬了。[此中但云白骨微尘者:][微尘即是烧想,][烧骨成灰,化为微尘,][微尘遇风,一吹即散,][终归于空,][即色不可得,][无色不能显空,][非但色空,并空亦无,]
&也不着,色、空都不能着。所以,由空显色,由色显空,但是,二个都不能着,并空也无,也是不能着一个空,[故曰空、色二无,]
&无就是不可得。[因此得成无学之道。]&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
这个文字都很简单。[如来印证我名色性空。][尘色既尽:即上空、色二无,]上面所说的空、色二无,[妄相既尽,真性斯显。][妙色:即是性色,][全性成色,全色皆性,][不必析色归空,][色色皆如来藏。][此理秘密曰密;][周遍法界大用圆满曰圆;][我从色相,为本修因,][得成阿罗汉道。]&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佛问圆通,就像我所证的,观这个色尘为因地心,观这个色尘为不可得,为因地心。这个色尘,这个色因为上,就是观这个色尘不可得,当体即空,为因地心。[此结答圆通,][如我所证圆通,以观色尘为因地心,][即此色尘为上。]
&所以,你看!二十五圣圆通,你看,就这么精彩,每一个人入道,圆通都不一样,太精彩了,这一段!&
773页,底下是:
& 香严香尘] 773页,
经文,第一行:“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
有为相就是生灭相。[香严童子,观香尘而得道,] &
观香尘而得道,在座诸位!我们这里做这个香灯做了那么久,不晓得有没有人得道呢?没有,是吧?观这个香尘。[以自性真香,庄严法身。][童子者:童真入道,][并非年龄幼稚也。][起座礼佛,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
& 有为相就是生灭,生灭相。[谛观者,以智照观察,]
&[世间一切,有相有为之法,]
&有相有为之法,当然是生灭法。一定会败坏的,[即因缘所生法也。]
&因缘所生法,[如《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也。]
皆是虚妄。[此所有相,皆是虚妄,][非真实常住法。]
&所以,在座诸位!这个世间没有真实,六祖讲: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师父讲,这底下:这个世间的真相是什么?这个世间的真相,就是万法都是假相,你想要找到世间的真相吗?这个世间的真相,就是万法都是假相。&
像贾伯斯,苹果那个贾伯斯,死的时候留......因为他是胰脏癌,留了八十三亿美金,贾伯斯!他修那个密宗的,修密宗的,可是来不及,来不及!他在寻找,认为这个身体上,一定有一种永恒的东西,他在还没有找到以前,他走了,贾伯斯!八十三亿美金多少,你知道吗?二千四百九十亿台币,那个如果给我们,怎么得了?那个如果给我们,怎么会值(怎么得了)?师父就会下命令:从今天开始,一直印《楞严经》,一直印《楞严经》......一直印《楞严经》,印到全世界的华人,人手一套《楞严经》。二千五百亿喔,亿喔!不是万喔!二千五百亿!所以说:知道吧,等到生命的尽端,该做的功德没有做。所以师父有一种语重心长的呼吁:在座诸位!活着的时侯;这一句话很重要,很平淡,但是很重要:活着的时候,多做一点善事,以免临终后悔!这是师父一甲子来体会到:时不待我,时间不会等待人的,这一辈子你有机会做善事,就不能客气,一定要多做一些善事!为什么?临终一定要带着这些善事而走。在座诸位!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当然要带善业走,你不能带恶业啊!是不是?你想想看,说:我下辈子不晓得投胎到哪里?很简单,就看你这辈子所造作的就知道。
773页,中间经文:“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
我当时候辞佛;解释一下:我当时候辞佛,“宴”就是宴然、安然、安详的意思;晦”就是退出来到一个净处,“晦”就是隐藏自己的迹象。所以,宴晦就是宴然晦迹,找一个能够静的地方隐藏起来。“清”就是清净,“斋”就是斋室,这个“斋”就是无喧哗的意思,在这里,“斋”就是斋室。我当时候辞佛,宴然安详退出大众,找一个隐晦,藏我的匿迹,清净的斋室。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却是寂然,来入鼻中。我观这个气到底怎么来?也不是木头来,只有木头来,没有气;也不是虚空来;也不是烟,烟还没有到,香气已经先到;也不是火,只有火,怎么会有香气呢?如是观察,木、空、烟、火,喔!原来是缘起法才有这个香气。所以,去无所着,因为由木、空、烟、火,当体即空。缘起法当体即空。所以,了解体性本空,去无所着,来也无所从,无所从来,也无所去。由是意销,因此这个分别心没有了,意销就是分别心、执著心、知见心,统统没有!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原来意放下、妄识放下,当体即空,那个就叫做无漏真如。诸位!你想见真如吗?要放下,放到彻底;放下放到彻底,还不能见到真如,要放到没有东西可以放下,那个才能见真如。意思是说:我放下,我放下,我一直放下!这个不能见真如。你要体会到:诸法本空,没有东西,为什么要放下?就见真如。&
[我当时闻教辞佛,退而自修。][宴晦者:][宴然安处,晦迹韬光。]
韬光就是隐藏,我们讲:韬光隐晦,是不是?韬光隐晦就是我们要隐藏自己。在座诸位法师!这辈子修行,师父要讲一句话:锋芒不要太毕露,太毕露一定会伤到自己。你牢牢记住师父这一句话,师父这一句话。要懂得老二哲学,有名、有利,让给别人,甘居老二,永远的退居老二,你的伤害就会减到最低,不抢锋头、不抢出锋头,人家也不会伤害你。是不是?就像师父今天,从出家入道到今天来讲,我都是保持这个心态:名、利统统给你,荣耀也给你,你有办法,统统给你!所以,这个斋僧大会,再三的邀请,邀请了十一年,我都没有出去。为什么?别的法师能做的就好。所以这些什么开光啊、破土啊,别的法师能做的,就不必请我去了,他们有这个因缘,我们在背后随喜就好,随喜就好。对不对?所以师父在这个教界里面公开的活动,几乎很少,很少!为什么?我要提升整个佛教的素质跟水平,就必须要完整的,把最深的经典,彻首彻尾的把它讲完,这不能像沾酱油(蜻蜓点水)一样。弘扬佛陀的正法,不是像放这个烟火,放烟火,咻~~砰!没有了!你这个法师讲的法深度不够,没有办法感人肺腑的,因为你深度不够,一直在讲相、一直在讲故事、一直讲因果,人家听久了,认为:这个我们都知道了,想要更深一层的。那么更深一层的,就像师父就在文殊讲堂这样,一堂课一堂课的,不求名、不求利,也不贪图供养,我就是要埋头苦干,一步一脚印,就是这样子。&
现在一些佛学院、一些道场,都依师父讲的法,来做为结夏安居参考资料,我也很感动,受到诸位法师的认同、比丘、比丘尼、居士的认同,我也非常的感动,也感谢大家的合作。佛教就是这样子,僧要赞僧,佛教才会兴盛,居士也赞僧,佛教就兴盛,就是这样子。&
底下,[清斋者:][清净斋室,即斋心洁己,]
&“斋”就是心要纯洁。所以这一次,师父在章华体育馆讲的第一义谛,“供佛斋僧”,就讲得很清楚了,讲得很清楚了,斋僧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清修观行之室。][今人宴居之室,亦多名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此香乃斫香树,]“斫”就是砍。[着地经久,外朽心坚,][置水则沉,故以名焉。]
& 我们说:沉水香。是不是?&
[《华严》云:]
774页,[阿耨达池边,出沉水香,][名莲华藏,][若烧一丸,普熏阎浮,][据此则鼻不蒙烟可知。]
&没有见到烟,已经先闻到香气,叫做鼻不蒙烟,就是鼻子并没有碰到烟,可是,香气就已经到了,叫做鼻不蒙烟。[香气寂然者:无形无声。][来入鼻中:我则即境修观,以香气为所修观境,][观此香气,非从木来,][以徒木不烧,]
&如果只有木,不令自动烧起来,只有木,不会自动烧起来。[香气安能远达;]
&香气又怎么能够远达呢?第二个角度看:[亦非从空出,]
&“空"就是虚空。[以空性常恒,] &
虚空之性是常恒的。[香气不常有故;] &
如果从虚空来,香气从虚空来,虚空就永远会喷出香气了?事实不然。所以,空性是常恒,因此应当常常出香气;但是不是,所以,这个香气亦非从空出,C:[亦非从烟有,][以寂然来入,其鼻并不蒙烟;]
& 也就是不见烟,却闻到香气,D:[亦非从火生,][以世间诸火,本不出生香气。]
&当鼻 [不闻之时,][香气去无所着,][正闻之时,香气来无所从,][当体空寂,]
& 就是要找这个香气的来源,都不可得。[由是香既不缘,][鼻无所偶,]
“偶”就是配对,能所。[根尘双泯,意识亦销,] &
在座诸位!这个有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根尘不泯,识心就动荡,就是我们能缘的那个主观的意识心,还有外面的无欲六尘,能所不断,就表示识心不断、生死不断。&
因此我们眼睛不必去看,因为没有一种东西是我们的;耳朵要听,要听真如法,听那个没有音声的声,一切音声当体即空。所以,耳朵要听,要听那种无声之声;鼻子要嗅,无论是嗅、香、味、触,要嗅那个不可得的嗅,舌头要尝,要尝那个空性的尝;触,没有能触跟所触,要去感受到空不可得的那种触,那么,根尘就双泯,意识亦销。[根尘识空,发明无漏。]
这八个字就是关键,就是你要好好的体会的地方。你不是常常讲说:师父!要怎么修行?这就是!根尘,根攀缘尘,不起执着、不起分别,当体即空,识就没有,没有能所,没有主观、没有客观,为什么?主观是缘起性,客观也是缘起性。所以佛陀讲:我不是借重外在的四大而讲缘起,意思就是说:包括识心分别也是依他起,佛陀的重大含义,就在讲这一句话。我非借重外面的粗糙四大而讲缘起,一般你讲缘起法,都是有相的东西,一般缘起法,对不对?你看,哪里不是缘起法?灯啊、桌啊、佛像、灯光,佛再告诉你:我讲的缘起法,不是借重外在的四大的缘起而说缘起法,意思就是:包括主观的识心分别,都是缘起法,有外引起这个识心分别,由外尘引起这个识心分别,那是因为什么?因为动念,如果我主观意思没有了,尘不必除,就没有了,因为你不执着,停,就这样子了。是不是?&
见分、相分,(师父举起两只手),只有相分,(收回一只手)识心不产生了;只有见分,(收回另一只手)识心不产生了,是不是?如果你动念不止,(两手一拍)声音显现,声音就表示识心分别,一直执着,识心一直产生,一直连续执着......你的声音、你的识心分别就不会停止。如果外面的虚空表示真理,真理从来没有生,也没有灭,不因为你的识增、减、生、灭,虚空有所改变。对不对?能、所如果不断,识心分别;就算能所不断,怎么样?当体即空,真如还是存在。所以,你的识心再怎么执着,所有的识心并没有增减;所有的虚空也没有增减,只是说妄,声音刹那生刹那灭,就是落在我们心中的这个识心分别,浮动在我们真如本性的这个识心分别。浮动在我们本性的这个识心分别,就是本性的一层影子,这是本性,本性的一层影子,浮现在真如本性的这一层影子,就是识心分别;这识心分别,当体即空,本性就现前,能所不断,能所坚固;能所放下,就是唯一真如,然后慢慢慢慢到达究竟的如来藏性。&
因为要动、静、根、觉、空、灭,没有能所,只是没有根跟没有外尘,那么觉,内在的觉还存在。觉,你说:我觉悟了,没有能所。这个觉就是打结,这个觉要放下。我要觉,把它空掉,把这个觉空掉,这个空还是结啊,因为有能空跟所空。而这个空,我要把它灭掉!这个还是结啊,有能空跟有所空,这个灭变成灭结,变成灭结。喔!原来这个灭,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不能用言谈的,为什么?因为再讲下去,能所永远不断,再讲下去就永远能所不断。所以说:我们要了解,要得到大的圆通、究竟的圆通,就必需要单刀直入的放下,没有任何的理由。底下,&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
再念一遍:“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
[如来印证我,得香严号。]
&因为香,体会,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个尘气不可得。倏灭,立刻,当体即空;妙香就是自性的真香;体密,密是指本体,本体是密,圆就是用,体是密,用是圆,作用是圆满的。我从香严,得阿罗汉。如来印证我,得香严号。[尘气即香尘之气,][倏然(时之短也)消灭。][妙香者,自性真香,][体不可见曰密,][用乃遍现曰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道。]&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此结答圆通,如我所证,][以香严为本修因,证如圆通,][乃以香尘为上。]&
775页,[卯四
& 药王味尘]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
解释一下:这个药王、药上二位法王子,绍隆佛种,堪为佛陀的所依怙。并在会中,跟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是无始劫来,为世良医。所以,学医的人也可以入道,更容易入道!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你所能尝的,不是草类的,就是木、石类的,木类的、金类的、石头类的,石头类的当然就是我们所讲的矿物。名数共有十万八千种,如是悉知,就是尽知。苦、酢,咸,什么是苦味,什么是酸,“酢”就是酸味,就是我们所讲的醋,醋味。那么咸,是咸味,淡,还有甘,“辛”就是辣,辛等味。并诸和合,有一种药是用和合的,有一种是俱生的,黄连本来就是苦的,俱生就是苦;有的是变异,是冷热,是冷性、是热性;有的植物是有毒、无毒,这草、木、金、石,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悉能遍知。&
所以这个做医生还真不简单!做医生不简单,诸位!你不相信吗?有一天你到森林去看一看,各种植物看一看,放眼看去,全部都是绿色,你也不晓得哪一根这个茎,根茎有毒、无毒,你根本没办法,你不是念这一科的啊!要不然你到深山里面去,哪一种植物,你叫得出名字的?当医生真的不容易的![药王、药上俱称法王子者,][以能绍隆佛种,堪承法王家业故。][若究远因,过去有佛,号瑠璃光,][比丘日藏,宣布正法。]
&宣扬佛法。[时有长者,名星宿光,][闻说法故,][将阿梨勒诸药,奉日藏大众,][愿我来世能治众生身、心两病,][举世欢喜,立名药王;][其弟名电光明,][以醍醐上味之药,供养佛僧,][立名药上,此得名之深因也。][五百梵天,是其同行眷属。][我无始劫下,自陈夙因。为世良医:][善识病源,善能治病,][药到病除,方称良医。]
&有的人是药到命除,药吃下去,人就死了,那个也是很惨的医生![遍尝诸药,][口中尝此娑婆世界,][显尝药济众,即在此土。][种种之药虽多,][不出草、木、金、石四类,][名数]总共,[凡有]
&就是共有,[十万八千,][如是悉(尽也)知,][何者为苦,何者为酢,]
“酢”就是酸。[乃至何者为辛等,][并知孰为和合性,] &合,什么药,何者是和合性?[以多药]
&加起来 [共治一病;]
&就是和合性。[孰为俱生性,][如甘草生来是甜,黄连生来便苦][一药可治一病;][孰为变异,]
&什么东西是可以会变异的。[如修] &修制。[炼]
&炼就是用火把它炼制。[炮] &就是用火把它精炼。[炙]
&就是薰陶,有的用火、有的用水、有的薰陶等等。[方有功效;][谁是冷性,能治热病;][谁是热性,能治寒症,][孰为有毒、无毒,可用不可用,][悉能遍知。][如是则世无难医之病,][人无不活之命,][此善治身病也。][至于善治心病,][则宏宣佛法,化导人心,][改恶迁善,返迷归悟也。]&
776,中间经文:“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
[承事如来,即本师释迦,][二法王子,久于此界,修大乘因,][如来成佛以来,久经无量劫数,][来此娑婆世界,已八千返,][师资夙缘所在,故得承事。][因宿习不忘之故,][故仍以味尘为观,]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宿世都有带一些善根,带一些种子来。前世是医生,这一辈子,你看,用味尘来修观,[而能了知味性,][非空有即离也。]
非空有就是离开空有,讲空不对,坏了缘起;讲有不对,缘起不可得,当体即空。所以,非空非有,简单讲就是离空离有。[舌与药触,炽然味现,][故非空;]
确实有味,可是味道现了,立刻又没有。[虽然味现,实无体性,][故非有,][此初起觉心,了其无体也。][身、心,即指舌根与舌识,][诸药不来,][舌之与识,不自现苦等诸味。][故非即身心;][舌与舌识不尝,][诸药不能自知苦等诸味,][故非离身心,][此后观察,知其无从也。][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者:][由是分别味尘之因,][即无定体,又无从来,][惟是幻妄名相,]
诸位!如果你能了悟,把一切法统统用这四个字:诸法如幻,皆是妄,只有、但有其名,都是假相,叫做幻妄名相。所以《楞严经》,佛在前面讲过,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六根、六尘、一十八界,这个人生、宇宙所有的法,都是缘起的假相,只能说一说,并没有真实义,譬如说我们读过了中国的历史,三国时代,对不对?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对不对?或者是诸葛亮。再来,接下来秦始皇、唐太宗,那现在人?人在哪里呢?没有,只是一部历史了,历史就是幻妄名相,幻妄名相。[其相虽妄,其性恒真,][从是开悟,][味尘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
解释一下:蒙佛如来印证我;“昆季”就是兄弟。我们两位兄弟,药王菩萨、药上菩萨,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观味尘,悟本觉,“觉”就是本觉,“明”就是妙明。因观味觉、味尘不可得,悟本觉妙明。简单讲:不应当(只)是味,是万法不可得,即入佛行位。有的人问师父:佛怎么行?佛,悟不可得,即入佛行;悟入平等心性,就是佛行;悟入不坏因果,就是佛行;印入绝对的如来藏性,就是佛行处;悟诸法没有能所,就是佛行处。所以,不是只有味。因为观这个味尘不可得,就悟了本觉妙明,位登菩萨。所以,悟诸法不可得,就成佛。[观行已成,圆解又开,][得蒙如来,印证我昆季(兄弟也),][药王、药上二菩萨名。][此乃如来鉴机,][因其愿行,立其嘉号。][菩萨是自、他两利之人,][解行相应之称,][上指过去蒙佛,][下指现在得果,][今于如来法会之中,][为法王真子,][权乘是庶子,]
&庶子就是妾所生之;继承佛陀的,单刀直入的就是真子,佛陀的真子。那么,权乘菩萨是庶子,庶子就是我们所讲的妾所生之子。[二乘乃外子。]
&外子就是养子的意思,就是不是亲生的,他是养子,就是我去收留他来的。所以,二乘要入佛究竟义,还不可能;权乘菩萨虽然也入佛道;但是,不列为真子,还是庶子,庶子。对不对?那我们很不错了,我们今天当然还没有办法,做到像药王、药上法王的真子,还没办法,至少我们是佛子,佛陀的弟子。对不对?对啊!所以,只要入我佛门,那就不错了,有这个因缘。[因味觉明者:][因观味尘,从浅至深,][圆悟本觉妙明之真性,][蹑解起行,由行而证,][位登菩萨,][此是真修实证也。]&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味因为上,就是以味体会到味不可得。[此结答圆通。][据我所修所证,][以味尘为本修因,][即此为上。]&
底下叫做 [卯五
& 跋陀触尘]&
跋陀触尘,778页,“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这个“开士”就是菩萨。以前我们一个比丘,念到这里,他念得很大声,他说: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土。我说:不是这样念啦!怎么会开土呢?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跋陀婆罗,此云贤守,][以贤德自守,此自利也;][又云贤护,][以贤德普护众生,此利他也;][又名贤首,][位居等觉,是众贤之首。][并其同行道伴,十六开士,][开士即菩萨异称,][谓自能开悟,][复能开悟众生之大士。][同时起座,礼佛自陈圆通。]&
778页,中间经文,“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
解释一下:我等在过去,在威音王佛的时候,闻法能出家。在这个浴僧的时候,大家在洗澡的时候,随例入室,一排一排按照......鱼贯入场来洗澡。忽悟水的原因,水因就是无所从来,不洗尘,也不洗体,既不洗尘,尘就是身体的污垢;亦不洗体,“体”就是触根,身体会接触水。那么会发现:咦?这个身垢跟触根中间,有一个不生不灭的觉性。所以说: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在座诸位!那个得无所有,就是成佛的关键,《金刚经》讲:无有少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你看,法法相同。所以,悟无所有,诸法不可得,诸法不可求,诸法无所来、无所去,得无所有。对不对?为什么?诸法本空,当然无所有了。从触尘去觉察,这触尘里面有一颗清净心,没有能所的清净心,没有能所的清净心,没有体、没有垢,安然存在。[我等等其同伴。][先于过去,威音王佛之时。][佛称威音王者,][《法华》云,][神智无量,将导一切。][《要解》云,][以大音声,普遍世界,][为大法王,说法无畏也。][准《法华经》,][有两万亿威音王佛,相继出世,][跋陀当在初佛像法之中,][以与常不轻菩萨同时也。][跋陀等初为慢众,]
&傲慢。[常轻慢诽骂常不轻菩萨,]
&这在《法华经》讲:常不轻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常轻慢,毁谤常不轻菩萨,[后见不轻]
不轻就是常不轻菩萨。[神力,]
&超过他,[自悔前非,又复信从,][故得闻佛遗传教法,][发心出世俗家也。][文中直言,][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此从略也。]
&这里就省略。[《法华经》云:][尔时常不轻菩萨者,则我身是;]
所以是释迦牟尼佛。[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今此会中,跋陀婆罗菩萨等是。][于浴僧时,随例入室者:][佛制七众净浴律仪,][半月僧众用浴一次,]
在座诸位!你们没有研究过比丘戒,不知道,佛制的戒律,是半月半月洗一次澡;但是,太热,太冷、生病、或者是作务,都可以再洗澡,不是硬性规定的。以前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不把时间用在洗澡,用在洗澡;但是以我们台湾的这种生活习惯,你已经不习惯了。我到这个尼泊尔去,接近这个尼泊尔人,不知道他们身上为什么都是有一种酸酸的味道?不知道,是没有洗澡吗?还是有洗澡,还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穿的衣服怎么样,就走过去,咦?每个人都酸酸酸酸的,我还想:是不是我自己的味道?不是啊!走到哪里,整个都城都是这样子,都是酸酸酸酸的,哇!那个地方不怎么习惯。半月僧众用浴一次,[随例入于浴室,][正浴之时,以水触身,][觉有冷暖涩滑之触,][由是穷究此水,][还是因洗尘,而现触耶?][还是因洗体,而现触耶?]
&参来参去......结果发现,能触、所触都不可得,唯一清净心。[若谓洗尘而现,尘本无知,怎么会有觉受呢?[何能成触;][若谓洗体而现,][四大假合之体,本属无情,][何能觉触?]
&参来参去,外尘,外面的洗尘、里面的觉触,都不可得。[故忽悟水因,水为导悟之因,][即不洗尘,又不洗体,][根尘悉泯,能所双亡,][中间安然,得无所有,]
所以,在座诸位!内心的安详,是修行人最大的享受,内心安详。今天你为什么要拼了老命来听经闻法?就是要得到一个安详、知足、智慧解脱。要不然世间那么多、那么好的、多的地方享受,电动玩具啊、那么好吃的东西,你们为什么不去?还来文殊讲堂坐在这里,很辛苦的听经闻法?你就是想要获得本心,我们的本心是解脱的;我们的本心是安详的;我们的本心是充满智慧的;我们的本心是充满知足的。所以这听经闻法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到多少的财产,便可以拥有最大的财富,最大的财富就是智慧。一个拥有智慧的人,那就超越一切所有的金钱!所以,拥有金钱的人,是绝对不如拥有智慧的人。像我今天来讲的话,我可以用很少的物质,来过我的日子,当我对这个世间,了知诸法本空,无所求的时候,对不对?任何一个时空,都能知足、快乐的过日子。如果没有供养,没关系,内门乡有四十二甲地,可以种啊!对不对?实在是没办法,我们的六龟也有土地。再来,我们的鱼池乡有八甲地,七、八甲地。是不是?我们养徳禅寺也有二甲地,二甲地。如果没有人供养,当然没办法了,碰到什么特殊的状况、因缘,气候、战争,还是种种疾病流传,大家都不敢来道场拜佛,没有人供养,那就是:法师!那就认命了!拿着锄头下田去吧,不然怎么办?看是你种给我吃,还是我种给你吃。对不对?或者是我吃你种、你种我吃,都可以啊!对不对?都是这样子,不然怎么办?所以说:都想好了在等它,都想好了在等它了。但是目前,以台湾这个目前来讲,还不至于会这样子,还不至于这么严重说,饿到文殊讲堂这个道场没有饭吃,这个比丘饿死了,对不对?不会这样子的,到目前为止是这样子。
所以当我们能够有佛的智慧,也知道知足就常乐,学佛就是学这样子。你家很穷,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没有智慧。师父!我经济不好!没有关系,经济不好,不能智慧不好,经济不好没有什么关系,要智慧不好就麻烦大了,就是这样子。所以,[欲觅触尘之相,][了不可得,][相尽性显,观行成就。]
&诸位!你要成就,那个相放下多少,你就成就多少;完全放下,立刻就成就,所以,相尽性显。如果你希望......到现在为止,你就发一个愿,现在听《楞严经》就发愿,从此以后,离一切相,诸位!你现在就是佛,还没有下课,你就是佛,还没有下课,你就是佛!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就没有是非、没有来去、没有生灭,你什么事情都看得开!但是不一样,下课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下课的时候,烦恼就来了,回去跟老公讲二句话,就吵起来了,那时候发那么大的菩提愿,到现在没有了!相尽了,性显,相尽性显有一个重大的含义就是:看破的人就入道,这个就是这个本意。彻底看破这个假相的人,本性才有办法显露,就是这个道理,观行就成就了。好!&
779页,中间,
“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
[即指过去观行熏习成种,][在八识中,历劫无忘。][按跋陀先于威音王佛,][像法出家,][因瞋恚意,轻贱不轻,]
&就是轻蔑常不轻菩萨。因为这个我慢跟瞋恚,就严重的障道!底下看了那一句,你就会害怕:[二百亿劫,常不值佛,]
& 就是没有碰到三宝。只是因为瞋恚意,轻贱人家,就是骄傲,看不起人家, 生大我慢,起瞋恚心这样,
二百亿劫,常不值佛, 这样惨不惨? &惨!所以,师父一直告诉大家:
要以和为贵,大家要各退一步,谦冲自牧,在一个团体里面,他就是需要这样的德性。修行,是把我们这一点融入整个团体,而不是整个团体来突显我们这一点。二百亿劫,常不值佛,所以,千万不可瞋恚,不可轻贱别人,不可起骄傲,生大我慢心,叫做自障圣道。[不闻法,不见僧,]简单讲就是没有三宝,还没关系呢,[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
&所以这个世间,佛、法、僧是无上的福田,才能救无量无边的众生;你没有碰到,当然就是福份不够。[犹能宿习无忘,][守护善根,][乃至今时,从佛出家。][此佛是本师,][昔缘复遇,][承教断惑,出三界之家,][令得无学之道,][此非小乘无学,][乃是证于深位。][彼佛命我之名,][名曰跋陀婆罗。][妙触宣明者:][妙触对妄触而言,][妄触有能触之根,与所触之尘,]
&能所之间不断,见分、相分不断,那么就是发生种种的意识心,[发生知觉,]
& 知觉就是识心分别。[是名为触;][今既不洗尘,亦不洗体,] &
这个“体”就是身体。[妄触既尽,妙触宣明,][微妙触尘,][非有非空,惟一藏性,] &
&所以,任何一门宗派,其实都叫你开悟见性,只是你不了解而已。禅宗即心即佛,就开悟见性;净土宗一心不乱,还是开悟见性,答案还是一样啊!对不对?所以,惟一藏性。[随心应量,循业发现而已,][宣明即发现也。][成佛子住者:][即证菩萨位,位居等觉,][是佛真子,堪绍佛位也。]&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我怎么证圆通的呢?佛问圆通,我怎么证圆通的呢?就像我所证的,没有能触、没有所触,唯一清净心,不可得,悟诸法不可得,唯一清净心。[此结答圆通。][佛问我圆通,如我所证,][乃以触尘为导悟之因,][昔以触尘观行薰习,][后得妙触宣明,][故以触因为上。]&
& 迦叶法尘]
法尘是意念所攀缘的,叫做法尘,落在意识的,落下的五尘的影子,在意识里面叫做法尘。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摩诃迦叶,此云大龟氏,姓也,][拣异余迦叶。]
&就是不同于其他的迦叶,因为这迦叶太多了,所以叫做摩诃迦叶,不一样的。[又云大饮光,][以尊者身光,映蔽余光故。][本名毕钵罗乃是树名,][父母祷此树而生,][故以名焉。]
&就是说父母亲对着树木祈祷。这个全世界都差不多,只要有一些宗教色彩的,像我有一次到OKinawa(冲绳)去,突然看到了日本一对母女,提着这个篮子里面有一些供品,我刚好到的地方,只有我一个人在参观,那个有水池,前面又有一个房子,看到日本的这个母女,供品就摆起来了,就跪了,在这边念念有词。我就知道说,你看,这个还不是只有台湾、中国大陆、印度,哪里都是一样,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这个本地所生、产生的这个文化,还是满传统的。所以,这个父母祷树而生,其实在台湾也有,很多人去拜神啊、求佛啊,希望能够生个儿子,都有!故以名焉。[紫金光比丘尼,][即其妇也,]
&这个“妇”就是俗家的太太,在戒律学,有一个名字很好听,叫做故二。出家人,如果他还没有出家前有结过婚,如果有一天,他老婆来探望他,他不能说:这是我老婆!不可以这样谈。说:这是我老婆。你出家怎么还有老婆呢?对不对?所以要告诉对方说:这是我故二。故然,依然故我的故,一二三四的二,故二就是俗家的前妻。知道吗?故二,这是在戒律学里面是这样讲的。[同时发心出家。]
“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燃灯续明,以紫金光,涂佛形象,自尓以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
这一段是摩诃迦叶[此自述往因。][我在往昔,于此娑婆世界之中,][当时有佛,应机出现于世,][名日月灯明佛。][此佛以三智立名:]
一、[日能照昼,][令人作务,] 一般的白天工作。[喻俗智照事;] 俗智,白天能够作务。[月能照夜,]
到晚上月亮出来了,[令人清凉,][喻真智照理;] 你想得到心清凉吗?就必需证得空性。[灯能昼、夜并照,]
那么灯就不管白天、晚上了,哪里暗的地方,拿着灯,大家都看得到,像现在的手电筒,对不对?都可以照的到。[真、俗无碍,喻中智双照理事。][佛三智圆具,故号日月灯明。][我得亲近,为佛常随众,][闻法修学,][佛灭度后,感佛深恩,供养舍利。][梵语舍利,此云灵骨,][由佛的大悲愿功,][碎金刚不坏之身,而为舍利,][流布天上人间,为世福田,][令恭敬礼拜供养者,皆获福故。][然灯续明者:][然灯供养,以续日光之明,][并以紫金光,涂佛形象。][灌顶《疏》引《付法藏》云:[毘婆尸佛灭后,][塔像金坏,][时有贫女,对像感伤,][有欲修治,愧无资财,][后丐得金钱,]
“丐”就是化缘,丐”就是取,或者是请求。所以我们:乞丐,乞丐,乞丐就是请求,麻烦别人施舍给我的。乞丐,是不是?后丐得金钱,简单讲就是求。后来求得金钱,[倩匠为薄,]
就是请人代为做事,薄就是上面涂一层薄薄的金,薄薄的金。&
你到泰国去看就知道。我说实在话,很不喜欢泰国这样,那个佛像安那个金箔,贴上去金箔,结果那个金箔也没有涂的均匀,佛好像皮肤这样子......(表面起皱)我到泰国去看了摇头,哇!看了摇头!那个佛像很庄严的时候,结果他们那个金箔也没有涂得很均匀,结果就整个身体好像......风一吹,那边掉一块、这边掉一块,说这样子叫做把佛装金。然后就问说......他有在卖,卖那个金箔,我都不敢买,你这样会有功德吗?那个很难看啊!那个佛像,你看,把他装金好,很圆满的,哇!我们的,你看,很庄严!他那个不是,他只用一支刷子让你刷,或者是说他用薄薄的纸撕起来,然后用手指去压......反正就是一层一层......太多人了嘛,太多人要装金。对不对?装薄薄的金,用压......所以,那个压的不均匀,有的风一吹,掉下来,然后也不好看,所以我就不买,我认为那么庄严的佛像,搞这个好像有一点不习惯。又再去拜那个四面佛,去四面佛,那个在以传统来讲,是释迦牟尼佛,那么这四面佛,类似也求财、求官,那个也不是什么正统的,正统的佛教。每天要献舞,要去献舞,到了晚上的时候,她就比了,比那个泰国舞,那个身材都是阿弥陀佛的!我有在那边看了,去泰国,去了几次看那个,献那个佛舞,如果我是佛,不看!那么就是献那个舞,所以,那个就变成很复杂,歌星啊,影星啊,或者特种行业的人,都去拜四面佛。所以,我认为那个四面佛不很正统,类似我们台湾的那种像财神一样的,任你拜,那种只是一个善巧方便,真正的佛法不是这样子;但是,那个是变成,泰国的文化就是这样子,可以这么说。那么,泰国现在淹大水了,这国王麻烦了,那个女总理福报真不够,到现在为止,泰国的这个......泰国的米是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泰国湄公河下来那个米,是三分之一,全世界三分之一,泰国如果没有收成,米价它就会上扬。死了总共四百七十几个人,这一次水灾;还没有退喔,到现在还没有退喔!所以,人的一个福报,有台商,有台商看准了泰国,认为不错,泰国民情风俗纯朴,很不错,就去泰国投注三十五亿,台湾台商设厂,三十五亿,后面八个零,三十五亿。设了以后没多久,这一次大水灾,淹到什么程度呢?淹到二楼高,所有的机器全部泡水,破产!三十五亿,一夕之间泡汤!这个就是很没有福报的人。有福报的人,他投资什么,他都会赚钱,没有福报,他就这样子。那你看,三十五亿啊,实在是欲哭无泪,真的!三十五亿呢!倾家,所有的现金统统投注进去,台湾的不动产统统卖掉,去投注在泰国,一个晚上,统统泡汤,三十五亿,机器不能运作!死了将近五百人,到现在水还没有退,曼谷水还没有退。&
[倩匠为薄,同成功德。][金师欢喜,]
&安箔金的那个金师欢喜。[治莹佛毕,誓为夫妇,][九十一劫,人中天上,][身恒金色,心恒爱乐,][据此则资金涂像,]
因为用这个紫金,涂这个佛像。那么,[另一因缘,][或翻译脱漏毘婆尸世之文。][自尓以来:][即自尓时,涂像以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依因感果,不违所愿。][此紫金光比丘尼,][亦随愿感报,与迦叶为夫妇,][故曰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有二意:][一指过去同时发心,][修治佛像;][一指今生同时发心,][从佛出家。]&
782页,中间,“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脩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
我观世间的六尘变坏,就是万法都是败坏之相;万法都是败坏之相,简单讲就是不可得,不值得去有什么起心动念,去执着任何的假相的东西。所以,我观世间,六尘,色、声、香、味、触一起观,色声香味触一起观,包括内在、内心的法尘一起观,统统是败坏之相,简单讲就是不值得留恋。所以我们说:相本是缘起,相、假相是留不住的,也带不走的,何必苦苦追求呢?再念一遍:相是留不住的,相是带不走的,何必苦苦追求呢?六尘就是相,我们这样苦苦追求,到底在追求什么呢?所以,我观世间,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幻相一定会败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空寂就是指真如,绝对的空寂,无所得叫做空寂。身心既不可得,不可得,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诸位!真如没有时空,所以,百劫就是一念,记得师父的话。为什么叫弹指?弹指就是一念,一念就是百劫,因为没有时间,百劫跟一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长短的。[迦叶正观法尘。][而言观六尘者,][以法尘是前五尘落卸影子,][故并言之。][变坏者:法尘托意识而现,]
&所以,意识是贪法,执着法尘的相,落下来的影像。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其实是假相,影子而已,而我们执着意识,就是执着那个影子,然后被拖着走。法尘简单讲:就是五尘落下来的影子,不真实,意识就是攀缘那个影子。&
譬如说你对一个人很贪爱、很执着,那个相,那个人是一堆白骨做成的,好!这个人给我们印象很好,落在这个意识里面,哇!每天想念,变成单恋,到最后不可自拔......不可自拔,不晓得说这念念败坏,念念迁灭,所以,摩诃迦叶单刀直入就放下,刹那刹那,不得停住。故言变坏者,法尘托意识而现,[念念迁变坏灭,][刹那刹那,不得停住。][惟以空寂者,][即变坏无常,当体即空。][修灭尽定:][此定能灭六识,不起分别,][能空法尘,]
&所以,在座诸位!你照过相吗?照过。你看过底片吗?以前的底片,现在用光盘。以前的底片吗?看过!好,诸位!脑子里面留的就是那个底片,你现在脑子里面留的就是那个底片,记忆的底片。这样你就知道,诸法没有实体可得,一切众生都在假相的错觉里面过日子,而还沾沾自喜,而不晓得死到临头了,都不知道!所以要提早准备,临命终的时候就不会怕死。所以,真正的佛弟子,不怕阎罗王,虽然知道阎罗王一定会到,也知道阎罗王是公平的。对不对?阎罗王公平啊,时间到,大家都要走。所以阎罗王,阎王叫你三更死,绝不留你到五更。所以,阎罗王也很公平,这是他的职责,无常就是阎罗王的代表,他什么时候来带我们走,不知道!但是我们如果是佛的真子,那不怕阎王,是不是?这个色身败坏了,ATM立刻转到极乐世界去。继续修行,那时候就是身体有光,身心自在,思食得食,思衣得衣,神通自在,多好啊!反正这个色身会大小便、会出不净,不需要这样一直贪着。&
[故曰灭;][能尽七识,半分染末那,][亦复不起,][故曰尽;][唯留七识本分净末那,][以持定故,]
因为还没有到八识最圆满。[入此定者,][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一弹指顷。][迦叶现在在鸡足山中,]
& 云南鸡足山。[待弥勒下生传衣,][即入此定。]
&在经典记载,摩诃迦叶来到鸡足山,然后二座山自动开了,裂开来,因为大阿罗汉有大神通,二座山自动开了,进去,持佛的袈裟。这是经典记载的,摩诃迦叶就持佛的袈裟,然后进去以后,二山再合起来。没有人真正知道他到底那一座山,没有人,到现在没有人知道;有的人大概用猜的,大概这里,大概那里、大概这里,真的假的也莫衷一是,他已经证大阿罗汉果了,境界跟佛相当了。是不是?摩诃迦叶尊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苦行第一的,他定力也是第一的!因此传这个佛的袈裟,在鸡足山。等到弥勒来下生的时候,那么摩诃迦叶,二山自然开。当然,讲起来很神话,二山自然开,摩诃迦叶出来,这个经典记载,出来以后,腾跃飞空,腾跃飞空,因为那个时候,弥勒尊者他们那个时候的身体几百丈高,女人五百岁才结婚。所以,那个色身太高大了,摩诃迦叶腾跃虚空,绕佛三匝,用飞的,用飞的,飞行,然后交给他释迦摩尼佛的袈裟。袈裟以后,只能够盖二个指头,这经典记载,就是像这样,如果我是弥勒佛降生,那么,释迦牟尼佛的袈裟,到弥勒降生只能这样子,(师父用纸巾示范盖住两指)就是只能盖二根指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卡良星系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