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这个概念解放前的地主有吗?

解放前地主的真实形象_中华文本库
七七在地主赵老爷的眼里只是个性工具,或者说是一个...女性为其自身解放而作出的反抗和斗争了 二 女性真正...爱的人在恋爱和革命者供选择了后者的时候, 性形象...
浅析果戈理《死魂灵》中五位贵族地主形象_王艳爽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文学...俄国 19 世纪前半叶最优秀的讽刺 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
要说计划经济那段时间胖子少,解放前的胖子更少。 中农以上一般是能吃饱的,但是多数吃得很差,糠菜、粗粮——山芋、高粱、玉米等— —为主食。只有地主才能够以...
都只是当局出于政治需要而炮制出来的谎言,真实的刘文...甚至有引起回忆自己或自己爹妈解放前受地主压迫的苦痛...对他那副壮实的 形象产生了兴趣,艺术家们立刻围着...
老地主的父母从来没有剥削过任何人,压迫过任何 人。在解放前,老地主的父母常常是村里人拿来教育孩子的榜样材料,跟他们解放后的处境, 恰恰相反。 听 ...
使解放前的地主成为新中国“有选举权”的农民, 成为社会主义新社会人民一员的...科目三实际道路驾驶考试注意事项 驾考新题抢先版文档贡献者 zhlj9511 贡献于2011...
《死魂灵》中的五种地主形象及其与乞乞科夫形象的比较...地主也不同, 他很快 就搞清了乞乞科夫 的真正来...©201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
“末路”——屠格涅夫笔下地主契尔托普哈诺夫形象解读...由于他身上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所以,在他实际的生活...©201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
论艾青解放前的诗歌创作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情厚意的奶而长大了的地主的 儿子” , 在参加...“ 出现 的形象 和 愈象 枕是 仅仅 从他的一些...
解放前说说霍邱的李家圩地主庄园(一) 庄园位置和建筑部分 一、位置及概况 地主庄园李家圩座落在本县马店镇以西约 3 公里处, 是全国闻名的地主庄园。 清光绪...解放前的地主都是好的吗?声声血字字泪【河北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99,769贴子:
解放前的地主都是好的吗?声声血字字泪收藏
在封闭的乡村社会中,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大地主,既然把自己土地上的佃户视为农奴,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对其土地上的妇女拥有性权力。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一项决议案指出:“地主又在批耕约中时常规定:如欠租的时候,地主得直接没收其家产。……甚者虽其妻儿,亦把来抵租。”(121)一位无政府主义者指出:豪绅“在和平的民众们间,他可以任所欲为。人民的财产就是他的财产,人民的妻子,就是他的妻子”(122)。狄超白写道:“地主恶霸强夺人妻,强奸农民闺女,也算不得希[稀]奇。”(123)苏北豪绅势力之大,甚至可以强占县长的女儿。盱眙县日伪县长郭济川只有一女,“非常疼爱”,“长大供其读书”(124)。1939年,郭女竟“被仇集豪绅宋振中仗势强娶为妾。该女备受宋妻虐待,过着佣人生活”(125)。郭济川终也无可奈何。一般平民妻女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岁数不小了。就别出来丢人了。睁眼说瞎话。你头上有避雷针吗?
靠剥削来发展的,必然有吃人肉喝人血的本能,无论在什么时候。。。。。。。。
靠放高利贷来获取利息的,如果没有暴力和残酷的话,它会血本无归的。。。。。。
以前长工去地主家打工,谈好工钱后先把一年的工钱给了。再干活。
近代苏鲁社会掌握政治、经济、行政等权力的大地主,构成了社会的上层,他们掌握的绝对权力导致了绝对腐败。经济与人格相对独立的中间阶层极为弱小,在苏鲁社会中基本上没有影响力。因而,这种哑铃型社会经济结构中,弱势群体无法抗拒强势集团的种种侵权行为,自然无法抗拒强势集团的初夜权要求。地主本身并不意味着罪恶。但利用权势故意制造社会不公正,从而使自己成为利益集团的大地主,则是罪恶的象征。
大地主是乡村权力的集中占有者,事实上是国家的宠儿和依恃的精英。如中国传统法规就明确禁止“奴讦其主”(126)。由于国家政策的偏误,大地主势力膨胀,成为苏鲁社会甚少受到制衡的强势群体。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杨少中陈奏:“切见江南富户,止靠田土。因买田土,方有地客。所谓地客,即系良民。主家科派其害,甚于官司差发。若地客生男,便供奴役;若有子女,便为婢使,或为妻妾。”(127)应该说,苏北的地主早就对农民拥有领主式的奴役权,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与中世纪的欧洲相似,农民须向领主或保护者购赎初夜权
近年来,学界对中国的大地主阶层有较多的质疑(130)。文学作品中“没有见利忘义、贪恋钱财;没有霸占民女、贪恋女色”的地主形象(131),备受某些学者的赞赏。事实上,由于没有法治环境,大地主腐败的程度实乃骇人听闻。一些地主豪绅的势力远在县政府之上。有些县长必须听命寨主才能履职(132),有的还被豪绅公然杀死
苏北的初夜权更多地发生在主佃之间。仪征学者刘师培指出:“禾麦初熟,则田主向农民索租,居佃民之舍,食佃民之粟。……或淫其妻女。”(12)据1928年的一份报告,徐海地区地主下乡,佃户们要献上妻女供其淫乐(13)。苏北地主看中佃户的妻女,常以服役为名,召至家中随意奸淫(14)。沭水、临沭一带地主对佃户“打、骂、奸淫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的”(15)。《申报》载,号称“沭阳程震泰之半”的顾七斤,“垦良田七万有余亩,姬妾百。……此人好淫,远近妇人受其污者,莫点其数”(16)。曹县朱庄大地主朱凯臣拥有土地数千亩,任五方局团总,他看中的佃户女性均为其所奸淫(17)。
20世纪40年代中期,据苏北土地改革工作者调查,“地主对佃户的妻女,可以随意侮辱、霸占。……甚至有若干地区如宿迁北部,还保留‘初夜权’制度,佃户娶妻,首先要让地主睏过,然后可以同房”(21)。1942年4月,苏北新四军领导人邓子恢指出:贵族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包括“可以自由奸淫以至霸占人家的妻女,可以享受初晚的权利”(22)。香港报人潘朗写道:“农奴的新婚妻子,第一夜必须先陪地主睡,让地主老爷‘破瓜’。”“这风俗,在中国,在号称文风甚盛的苏北,也是存在。”反之,佃农“如果讨老婆而在新婚第一夜不把妻子送到地主老爷的床上,倒是‘大逆不道’,是‘不道德’了”
人人都玩斗地主
据20世纪40年代担任沭阳农会会长、钱集区委书记的徐士善叙述:“有次在沭阳张圩斗地主,晚上让他的佃户看管他。结果,夜里佃户用棍子把地主打死了。后来调查知道,原来佃户的媳妇,娶过来的头夜,被这位地主睡了。”(24)沭阳有的佃户向地主借贷娶亲,地主则以得到初夜权作为条件:沭阳胡集北老单圩地主单旭东佃户某某,儿子大了要带媳妇,因没有钱,向地主商量。地主说:“不要愁,我替你想办法。但你要允许我一件事。”佃户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新儿媳带来,头一晚上我去,这你也赚便宜。你不允许,我只要想你儿媳,还能不给我吗?”佃户经过思考,没办法,答应了。地主借了三石小麦。
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各阶层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占地500亩以上的大地主约32万人,小地主200万人;自耕农1.2亿,其中有“余钱剩米”者达1200万人;半自耕农和贫农约1.5亿—1.7亿人(58)。与此估计不同,近来的研究表明:土改前,宿迁、沭阳、淮阴、邳县、新沂等县的富农数量不但远少于中农、贫农,而且远少于地主!富农数量仅相当于地主的66%,事实上,中产者的数量最少。近代苏北社会系由少数极富者和绝大多数极贫者构成的哑铃型结构(59)。
大地产形成过程中所表现的社会不公,才是值得谴责的。苏鲁地区的大地主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土地所有者,他们的主要成分是国家的军政人员(79),是国家各种恩宠的独占者,他们掌握国家赋予的各种权力。国民政府内政部地政司司长郑震宇认为:“官绅世家较多的地方,土地分配易于集中。”(80)陈翰笙指出,苏北“大部地主,都以官吏为职业”。苏北一带,身兼军政职位的地主占地主总数的57.28%(81)。像唐守中,乃沛县团练首领(82)。民国年间,海州镇守使白宝山,“占有海州多数盐田官田”(83)。其他大地主也多有军政方面的背景(84)。沭阳王洪章任官田游击队长,原有地百余亩,通过敲诈霸占,增加到560亩(85)。灌云县大地主徐继泰,原任国民党常备第二旅长,占地20余顷。团长蒲开喜,在短时间里占地300余顷,“这里包括了胁迫欺骗、利诱各种方式的”(86)。阜东圩寨寨主顾豹成,其弟乃阜宁县长兼保安团长,本人则是悍匪,占有土地四五千亩(87)。
在地主面前,佃户没有任何人格尊严。1940年,涟水县葛沟区佃户王四在地主郑介仁田里割草,郑诬王割苜蓿,将王捆起跪在门前,用“毛厕括屁棒”括嘴。佃户马如祥因缺差一次,地主赵某见他正做饭,“用屎粪勺放里去搅”(109)。涟水塘西区地主井瑞五,佃户替他家挑水,不能换肩,前一桶水他会留下,后一桶拒收,因他认为“佃户会放屁,有臭味”(110)。涟水西乡奋官庄地主朱子龙,有3个客庄、2000多亩地、50多家佃户、4个大炮楼,“他门前的马桩上,经常吊着佃户打得皮开肉绽”。佃户徐兆标因拿他家一个馒头给乞丐,一家13口被罚跪半天,并被罚洋200元。最后把徐逐出庄,没收所有财物。从此连乞丐都不许上他家门。马树本替他当差,解手时间稍长,他令人打得马树本大小便失禁。胡广才因探亲,误了一天庄差,回来后他拿枪就打。经多人求情,最终打了40皮鞭。“他打人时,要叫人向他笑,否则认为你被打不愿意,打得更厉害。”(111)
楼主这个老不死的大煞笔,典型的吃着改革开放的饭还骂着娘
楼主成分贫农。而且是没有受过气的贫农。除了受地主的恩惠外。并没有受地主的气。
我们小时候上学有篇课文,半夜鸡叫,你可以和现在比较看地主有多坏,还是现在人坏,
登录百度帐号当前位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指导下,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⑴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孙中山在革命纲领中提出了&&什么主张?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3分)⑵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 1958年,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什么运动?(2分)⑶改革开放后,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1分)⑷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1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⑴封建土地制度(或者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平均地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⑵农业生产合作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⑷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调动农民积极性等符合题意即可。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问答题,通过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通过四个设问来考查我国近现代有关土地问题的相关知识点。⑴此题考查土地问题的相关知识点。阅读材料可知我国在新中国解放前的土地制度为封建土地所有制。个据所学知识,为改变这种土地所有制,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思想,但最终没有实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土地问题,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两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据题意即可答出:封建土地制度(或者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平均地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⑵此题考查土地问题的相关知识点。从所设问题看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根据所学知识,1950年土地改革后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了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我国政府引导农民参加了农业合作社,把生产资料的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公有制,由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缺乏经验,急于求成,1958年,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一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据题意即可答出农业生产合作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⑶此题考查土地问题的相关知识点。从所设问题看考查了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的对内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据题意即可答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⑷此题为历史感悟题。据题意要求从土地政策的变化中,谈你悟出的道理。从土地制度的变化看可以得出只有共产党才能改变中国的感悟;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的挫折看,我们应该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根据国情制定国家政策,不能盲干和蛮干等等,只要答出一点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主要考查你对&&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华民国的建立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 1911年,孙中山自海外归来,并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诞生。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政府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和9名部长组成。南京临时政府中虽然有立宪党人和旧官僚,但革命党人占据着主要地位。它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权。它的成立,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一个尝试,宣告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帝制的彻底崩溃。《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共7章56条,主要内容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年底,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会议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接着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但是政府中也混入了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南京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措施:孙中山在领导南京政府的时,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政治方面: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经济方面: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清朝的苛捐杂税。文化教育方面: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对外方面:为了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临时政府颁布《宣告各友邦书》,宣布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缔结的一切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申明条约期满为止。孙中山: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驱。1866年孙中山出生,早年学医,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日逝世。兴中会:兴中会是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于1894年11月,由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式成立。兴中会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2月,孙中山到香港,联合当地的进步团体辅仁文社,成立了兴中会总部,重新修订了《兴中会章程》,并建立、健全了各级组织。檀香山兴中会的创建和香港兴中会总部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基本形成,从此坚定地走上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道路。1895年10月,兴中会发动了广州起义,因事泄而未成。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共同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于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大会推举了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科总干事。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的成立基本上结束了各革命团体分散斗争的局面,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同盟会曾试图在中国多处组织起义,试图推翻清政府,但是都没有成功。武昌起义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了分裂。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思想的集中概括。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族贵族为首清朝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内容是“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纲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在东京建立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发刊机关:《民报》。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主革命团体:&&黄花岗起义:日,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日,孙中山在槟榔屿秘密议定广州起义的计划。1911年1月,黄兴、赵声等在香港成立统筹部。4月27日,黄兴率敢死队进攻广州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激战一昼夜,因伤亡过大退却。方声洞、林觉民、喻培伦等一百余人被捕就义,事后,收殓遗骸72具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徐锡麟起义: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徽、浙江等地发动的武装起义。1907年,徐锡麟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与女革命党人浙江同盟会负责人秋瑾联系,准备于浙、皖两省同时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就义。后来,秋瑾也被捕杀害。辛亥革命的成就: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比较及形成不同的原因:1、相同点:(1)阶级属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2)主张有相同的一面,即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3)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产生的。(4)都有进步性。(5)都脱离群众,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存在着局限性。2、不同点:(1)方式上,维新派主张改良,革命派主张革命。(2)认识上,维新派对清王朝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封建和反清主张,局限性更明显;而革命派则提出了“驱除鞑虏”的口号,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政府。(3)作用和影响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实际影响更大,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产生上述差别的主要原因:二者是资产阶级中的不同派别,维新派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分子,与封建主义及帝国主义有一定的联系;而革命派则是中下层分子,其革命性较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以后帝国主义再也找不到稳定的代理人,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抗中迅速下台。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4.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作了条件。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这一时期出现了亚洲解放运动的高潮。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其失败的经验教训:1、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具体表表现:(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最终把政权交给了同是封建势力代表袁世凯。(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2、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则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比较:1.相同点:①产生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②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③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④实践结果: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严重;⑤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反动势力的破坏,主观原因是本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⑥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2.不同点:①代表阶层:戊戌变法代表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辛亥革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②变革的手段和目的;戊戌变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的政体;辛亥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④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辛亥革命主张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取代封建土地所有制。⑤实际影响:戊戌变法的法令基本被废除,其主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背景:(1)武昌起义后,腐朽清政府已经无法维持局面,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寻找新的在华代理人,而掌握实权的袁世凯得到了列强的赏识。(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的手段,对革命政府施压,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3)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向革命派进攻。(4)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2、经过: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北洋军阀: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国封建军阀集团。1895年清廷命袁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这支军队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出任北洋大臣,所辖军队称北洋军。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三个派系,即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彼此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政争和混战。1926年7月,在国共两党合作倡导下,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打击了奉系势力。1928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联合再次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战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至此,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北洋军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国民党军队。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69157694619522718004018648117586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仓解放前地主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