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把1913年的中正剑一共有多少把。将中正赠

韩向方:鲜为人知的民国儒将
在这个充斥着浮躁与虚假的时代,千家万户沉浸在阖家团圆的欢乐气氛中,每天晚上在中央4台和13台的官样新闻轰炸下,在各种狗血抗日剧熏陶下,在各种被粉饰篡改的教科书洗脑下,一位当年的抗日柱石、民族脊梁,正在被人刻意淡忘。
这位英雄,就是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向方将军。在日军的凌厉攻势面前,韩向方是众多保持军人血性的国军将领的典型代表。
家传国学 投笔从戎
韩向方,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后人。年少时,向方师从山东大儒张效坤学习诗文。受到恩师爱国情怀的感召,又感于家国破败,青年韩向方毅然投笔从戎,历任冯玉祥部连营团师长,1930年代率部开进山东,驱散土匪、洋人,光复孔庙,开始主政齐鲁大地。
爱民如子&以身作则
主政山东期间,韩向方修水利,办教育,清刑讼,大灾之年全省不曾饿死人,济南风气为之一新。身为一省主席,韩向方长期住在租住的小公寓里。曾有苏联商会会长图哈切夫斯基,奉斯大林授意,要赠给韩向方一座别墅,意在拉拢,韩向方大义凌然拒绝后通电全国:&我是中国将军,就是睡到马路上也不收俄国人一分钱,你要送,就先把外蒙古还给我的祖国!&铮铮铁骨,与某些收受金卢布、签卖国协定的人相比高下立判。
韩将军位高权重,身边难免会有怀着各种目的的女子聊骚,有一回某党的山东负责人陈长捷甚至献上自己的亲妹妹陈洁如,只为求得政府默许贩卖鸦片。韩将军坐怀不乱,把美人原壁奉还,对陈长捷说:&你的主义我不懂,你的美人我不要,鄙人读朱子圣贤书,糟糠之妻不下炕,但是鸦片我必须烧掉。中国人不杀中国人,你们还是走吧!&竟将全省赤党礼送出境,主政七年不曾滥杀某党一人。将军自有慈悲好生之德,却不知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患。
抗战柱石 民族脊梁
抗战军兴,日寇占上海,屠南京,两路大军雪夜袭山东。韩向方凭借黄河泰山天险,力战不退,智取中条山,血战保济南。世人皆知台儿庄大捷,却不知若没有韩将军在徐州会战外围力阻日军增援,李宗仁怎么可能在内线打个漂亮仗。
黄河抗战,在蒋委员长配合下,韩向方所部万炮齐发,一度挫败了日寇攻势,连日本华北派遣军第一师团长小西行长都说&想不到支那也有真正的军人&。一时间韩向方与齐燮元、蔡雄飞、孙良诚、何行健并称&抗日五虎将&。
中条山大捷后,韩将军所率国军将士士气高涨,本可一战而光复南京,无奈赤匪趁机在山东农村大搞所谓&吃大户、分田地&,配属策应的某党129师又游而不击,导致后防不稳、侧翼空虚,日寇大将加藤清正率军趁虚而入,韩将军不得已含恨败退,转进重庆。后人读史至此,每每扼腕叹息。
解甲归田 横遭不测
抗战胜利,内战又起。韩向方不愿同室操戈,不顾蒋公、刘峙等人苦苦挽留,索性解甲归田,住在评阅路33号的小公寓里,每日与老友马建行、戴春风下棋度日。
1949年春,蒋公转进台湾前,专门派何应钦来接韩将军同去。将军舍不下齐鲁父老,决定留在大陆,为孔圣人守祠堂。
1962年,遍地饥荒,韩向方将军痛民生艰苦,找有关部门,表示愿献出自己的&青天白日勋章&&中正剑&和美国马歇尔将军赠送的&自由勋章&,为百姓换取救命粮食,或者允许百姓逃荒也行,这些都是将军在抗日沙场上拼杀回来的,是老人戎马一生的最后纪念。可是,东西交上去了,粮食却终于没有下来。灾后饿殍遍野,哀鸿千里,将军气得呕血,虎躯从此伤了元气。
1966年,波诡云谲的运动刚刚开始,韩向方立刻遭到灭顶之灾。先是万人批斗辱骂,又是半夜里吊起来打,当年12月孤独地死在囚禁之处,死后身体发绿,口吐白沫,床单撕破多处。可怜民国一代儒将,没死在日寇枪下,却死在了中国人手上。
官方称将军死于心脏病,随后开馆戮尸,挫骨扬灰,并篡改史料文献,使后人不知将军事迹。
将星陨落,本当山河同悲,可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宿舍第一播
会有守护咩
新主播,求守护
除播请关照
周一乐宝陪你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一把民国将官刀赏析 - 陈巴尔虎旗民族博物馆一把民国将官刀赏析作者:陈巴尔虎旗民族博物馆/ 公众号:cqbwgbgs-&发布时间: 文:特木其勒
编辑:韩百慧军官佩刀或称“指挥刀”即仪仗刀,在我国出现于清末。据《故宫:陆军部档》记载,清末新建陆军第六镇(师)装备有“军官佩刀四百五十二把;军佐佩刀九十七把; 书记佩刀四十六把;民国初年,北洋军队中的军官延续清宫旧制,仍然将佩刀作为礼仪之用。北洋政府的高级将领的军刀多为日本订制。军刀装饰为狮,以九狮为最高,如蔡锷将军的九狮军刀,甘肃督军张广建之九狮军刀之类,张广建的军刀上有篆刻“我武维扬”四字。狮子在清朝是武官的象征,在武官的官服上狮纹曾当二品官补使用,晚清军刀的装饰也是以狮为主,这个主题在欧洲军刀中也常见。
这把军刀算是国军最早的将官刀制式,它制作于辛亥革命之后,国军的制式将官刀均为民国早期定制,借用了日本制式,1925年黄埔第一期毕业开始,国军中正剑系列配发,长剑开始退出了装备序列,国军中正、梅花、鹦鹉等均为礼仪短剑,不具备实战功能。这把军刀为实战刀,革命党人在日本定制,从遗存看,数量不会太多,在许多抗战博物馆,找不到踪迹。民间收藏的民国早期将官刀,大部分为日本回流刀。该刀仿制日本明治19年式军刀,刀身甲伏锻手工锻造,地肌为梨子地,烧刃为互目乱,沸线清晰有力,研磨精细。刀颈无铭,手柄上包裹的是白色珍珠鲛皮,这一点与19世纪末的日本,德国等国流行的将官刀使用玳瑁柄有异,饼丝为铜掐丝拧制,目惯穿钉为牛角制。刀柄背金鎏金厚重,为模铸手雕,刀柄,刀镡内各雕有一头全身雄狮,地纹为戳印圆点填充。雕工精细,线条流畅,表现了雄狮的威武雄壮,背金末端和两侧各雕有铁血十九星旗标志。刀鞘为镀铬钢制作,外履牛皮,单挂环,刀穗缺失,整刀保存较好,该刀除了背金上的狮纹和星旗标志,其他工艺标准与日军装备的明治19年式军刀完全一致。可见,民国初年财力雄厚,从保存和研磨状态看应为日本回流刀剑。从铁血十九星旗的使用时间推测,该刀制作在年之间,下图为日本相关记载资料。当初记载为“中国高等官定制”,即将级军刀。北洋政府、革命党,在日本定制的刀剑均为高等级佩刀,对中下级军官并没有定制佩刀。军刀在中正系列产生之前,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式,如“张学良赠”款军刀据资料介绍仅定制20把。从19世纪末开始日本占领的殖民地中国台湾,青岛等,南洋菲利宾,朝鲜半岛等占领军军刀均有殖民地徽章,不难区分。在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联合政府,给伪军装备的军刀并不是定制,而是“配发”,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需要,进行了机制量产,工艺质量较装备本国军队粗略,给伪蒙疆联合政府配发的军刀柄甚至以“赛璐璐”仿制玳瑁柄充数,这个时期,军刀成为为帝国主义摇旗呐喊的帮凶。 铁血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日,文学社与共进会这两大反清革命团体在武昌胭脂巷11号的胡祖舜家召开了起义前的联合大会。会上正式确定了以九角十八星旗作为武昌起义时各革命团体统一使用的军旗。日,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成立后,由于有政治势力角逐等因素,宣布了参加武昌首义的九角十八星旗停止使用。1912年5月,临时参议院在北京提出"国旗统一案",参议员们一致通过以五色旗为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而在审议铁血旗为陆军旗时,多数东三省籍参议员表示"绝对不承认"。反对的理由是,铁血旗的十八星如指关内十八省,全然不能代表南北统一后的全国版图。变通办法被提了出来,铁血旗的十八星既有暗指十八省的嫌疑,可在旗中"添一较大黄色之星,既免误会,且众星围绕,足以表示民国为统一国家之意"。随即又有议员修正,旗中之星应与其他诸星相同,以免侧重中央。最后议长以在原铁血旗中心增加一同样之星的十九星旗交付表决,多数议员投票赞成,以十九星旗为陆军旗的议案得以通过。日北伐成功后,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全面废除铁血旗。下图为军博收藏的一把颇具中国特色的龙头柄的清末新军军官佩刀。此刀是1911年-1912年间,清政府向日本订制。通常刀身近护手处有一篆字“真”。应是日本兵工厂的刀剑标识“真金入”的简化。
在美国人写的《日本皇家军刀》百科全书版中,收录了一把日本制作狮纹军刀,纹饰与民国早期定制纹饰一致,差异在与背金以三朵银质樱花为饰,刀柄履皮为黑色蛟鱼皮,刀鞘双挂环。从刀条宽度推测,应为实战刀。鞘为三张有色差皮革制成,更为精细,可能为辛亥革命前中国军队定制。后期定制的军刀均会以属地标志替代樱花纹饰,如伪满洲国定制军刀,以梅花替代樱花,并将军旗雕在柄上。下图为军博收藏的铁血十九星标玳瑁柄军刀。
据《近代中国兵器工业》一书记载,清末民初我国虽有个别兵工厂制造指挥刀,如1908年新疆分伊犁枪子厂、1912年湖南金工厂(后名湖南军械局)、年山西军械局修械所等。其后国民党,乃至抗日战争中的汪伪南京政府的军官佩刀刀柄以交叉的青天白日旗和梅花为饰,型制大致相同,基本为礼仪刀。
军博抗美援朝展厅有一柄20世纪50年代张家口工商界献给志愿军的日本军刀,即为十九年式将官刀,民国早期的国军、北洋军阀、伪蒙疆联合政府、伪满洲国的在日本定制高等级军刀,均仿制了该制式。(转载请注明出处)宇宙无限 感谢你来 ------DanellaHan相关文章猜你喜欢集邮本子开封市诗歌学会马鞍山华德福教育昌海生物餐饮服务中心工程资料员其他栏目#统计代码台湾眷村珍藏“中正剑” 盼建馆呈现历史-中新网
台湾眷村珍藏“中正剑” 盼建馆呈现历史
&&&&中正剑的剑鞘刻有“赐第伍期黄埔志工无往不胜”、“中正” 记者吴淑玲/摄影
  1月24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设在台湾台南永康区的“南瀛眷村文化馆”珍藏文物已达上万件,还有2把珍贵的“中正剑”,是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时,赠送给黄埔毕业生,馆方人员说,“许多文物是眷村伯伯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交托给文化馆珍藏,目前4间仓库已堆满,迫切需要早日兴建一座专业展览馆收藏展示眷村珍贵文物。
  南瀛眷村文化馆导览人员表示,“中正剑”是蒋介石担任校长时,授给黄埔军校毕业生的随身短剑,是荣誉的象征,在上万件眷村文物中,也只收藏两把,是镇馆之宝。
  “中正剑”剑柄刻有“赐第伍期黄埔志工无往不胜”、“中正”等字样,另一面就刻“校长蒋中正赠”,有一把的剑身上刻“成功成仁”字样。
  导游指出,近年来因眷村陆续拆除改建,才有机会整理眷村文物,有些是家属及后代捐出,也有些是年迈的眷村伯伯实地走访眷村文化馆,认为可以好好保存文物,才放心捐出来。
  成功里长金冠宏说,南瀛眷村文化馆成立后,文物越来越多,已达上万件,4间仓库都堆满,还有很多文物等着进来,希望市府早日兴建一座专业的眷村文化馆,才能妥善保存文物及完整呈现眷村历史。
【编辑:杜静】
>台湾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中正剑当年并不稀罕
改革开放之初,有一部电影《佩剑将军》,说的是淮海战场上国军两个绥靖区的副司令(原型为何基沣、张克侠),因获得蒋介石赠予的中正剑,被认为是难得的宠爱与器重,因而特别地被同一个战壕的将领们羡慕忌妒恨。该片在三十年前曾造成很大影响,许多媒体和出版社也深以为然,于是包装、炒作,“佩剑将军何基沣”
、“佩剑将军张克侠”的雅号在两将军故去之后开始被炮制,并在坊间流传开来,这便进一步给人造成能佩此剑者唯此二人的感觉。直到今天,好多人一说到中正剑,仍充满了无限的艳羡与神奇。
中正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正剑就是国军在1933年至1946年间着军官常服时佩戴的一种短剑。因为最初的这种短剑系蒋介石所赠,并在剑柄上刻有“蒋中正赠”字样,于是久而久之便有了“中正剑”一称。到后来这短剑愈发普及,乃至于将并非蒋中正所赠的,也都以“中正剑”称之,于是这“中正剑”便成为民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短剑的代名词了。
在铁器还没有出现的青铜器时代,剑多由青铜制成,由于青铜的韧度差,为不至于在拚杀中折断,所以那时的剑都是一尺左右的短剑。短剑当然不如长剑利市,因而当冶炼技术发展,韧度提高以后,剑便也越造越长,短剑便逐步被长剑所取代。但短剑也并没有被完全摒弃,一来是短剑有近身搏斗的长处,使其成为护身自卫的最后武器,二来是武人对短剑的留恋,所以一直到近代,短剑仍然没有完全从军人的情怀中消失。二战时期,许多国家的军队都有佩短剑的风气,甚至到今天,这一风气也并不鲜见。当然到了手枪已经普及后的二十世纪,人们佩戴短剑,更多则是一种尚武的象征与装饰了,中正剑也是如此。
&图1 自左至右分别是二战时德陆军短剑、中正剑、日海军短剑
中正剑起自于何时
关于中正剑诞生于何时,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说中正剑起自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黄埔军校研究专家陈宇先生在《中国黄埔军校》一书中就说,中正剑是从黄埔第一期开始颁赠的,而且说的十分详细,并严格区分了前五期所赠中正剑的细微差别。比如说第一期因颁发于毕业后的1925年初,所以剑身有“成功1925”字样,第二期因颁发于1926年,因而剑身有“1926成仁”字样,第二期到第五期,中正剑的剑柄、剑身、剑鞘上的花纹、图案和字都不是刻的,也不是压制的,是用贴纸的方法,经化学工艺处理后而形成的花纹等等。但可惜的是,陈的说法没有给出出处。
笔者曾试图寻找支持陈宇这种说法的原始数据和当事人的记述,找来找去,只找到两篇写于本世纪初的采访笔记,分别是对黄埔军校一期生黄鹤与二期生王梦尧的专访,两位老者在被问及中正剑时,都说是在黄埔就读时发过该剑。比如在对黄鹤的采访中,有下面的问答:
问:您还记得当时的事情吗?例如当时的摆设、饰样?例如走马楼?
问:还记得“中正剑”吗?
答:记不得了,(提醒后)发过一把,中正发的,上面刻了“中正”两字,其它记不得了。
问:还记得制服的样子吗?
答:不记得了。
在对王梦尧的采访中,有类似的问答:
问:请谈谈“中正剑”的情况?
  答:“中正剑”的样式已经记不清楚了。我当时也有中正剑,第1期开始学生毕业有中正剑作为留念。
除了黄王二老被采访时的说法,想再寻找更多原始的数据与说法,也许是我收集的资料太少的缘故,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了。如今有些博物馆和网络收藏论坛都有黄埔一期至五期的中正剑展出,但可惜的是,却没有一件不是伪造的。
第二种说法,是说中正剑起自于1933年举办的庐山军官训练团。广州著名短剑收藏家李学锋先生坚持这一说法,他说中正剑最早是起自1933年7月于庐山开办的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军官训练团,而且从他多年收藏与考证的情况看,他也从未见到过1933年之前颁赠的中正剑真品。
曾经参加过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一期受训的金亚东在《蒋介石的“军人魂”——一九三三庐山军官训练团》一文中,提到一个细节,能够直接佐证李学锋的说法。金说在结业时,虽曾宣布每个学员将获赠一把由蒋介石颁发的“军人魂”短剑,但由于事起仓促,赶制不及,到其八月结业时,学员们却并未拿到手,而是到了结业后的九月中旬才领到该剑。这是可以佐证中正剑系庐山军官训练团首发的当事人的记述。理由是,如果不是首次颁发,似乎不应该存在制作不及的问题,因为中正剑的制作并不复杂。
黄埔九期学生吴赞荣有一篇回忆文章,则能够间接佐证李学锋的说法,其在《黄埔军校“军人魂”佩剑产生的经过》一文中,讲到当时即将毕业的黄埔九期在校生筹备毕业活动时,“为了向校长蒋介石表示我们九期全体同学毕业后为党国事业‘不成功,便成仁’的忠心,我们向校方提出制作‘军人魂’佩剑的建议,经请求,当即得到蒋介石的亲自批准”,并很快由哈郁文、蔡文治等人研究拟定了短剑的样式,随后吴本人又与同学阎丰到北平永丰军装厂联系制作该剑,又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八日,‘军人魂’佩剑终于在九期毕业典礼大会上颁发并佩戴到每个同学的身上。”
综合以上这两种说法,我是坚信第二种说法的。因为陈宇所著《中国黄埔军校》一书中的说法,并未说明出处,而且其说法中明显有悖常识,比如剑身上的1925、1926字样,被陈说成是授剑的年份,就太不应该了,这明显是做伪者由于无知造成的谬误,因为国军在当时都是用民国纪年,而不会用公元纪年,因而感觉陈的说法让人难以置信。当事的黄埔生中,仅见黄鹤与王梦尧被采访时说到过黄埔前几期授予中正剑,但采访时,二老均已百岁高龄,而且是在采访者的提示之下才说在黄埔军校有中正剑颁发。以如此高龄的老者,回忆还是否准确,让人不能不打上问号。黄埔前几期的学生战后几十年间曾经撰写大量的回忆文章,我却从未见到有人提到过他们在黄埔军校时有受颁中正剑的忆述。如今有关黄埔建军及东征北伐时的历史老照片也可以找到很多,也从没看到过有佩短剑的身影。这是我不相信陈宇之说的原因。
我为什么要坚信李学锋的说法,首先是李收藏多年多柄中正剑实物,却从没有1933年以前的出品。其次是当事人金亚东与吴赞荣的回忆,二人都是在盛年时主动写的回忆史料,不像黄鹤与王梦尧那样是在百岁高龄时被采访者诱导提示之下的说法。而且金亚东说到中正剑之颁发事起仓促,以致于到结业时来不及制作完成,也很符合临时起意和初次制作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吴赞荣所说就更具体,黄埔第九期毕业于1934年,庐山军官训练团首次举办于1933年,吴等第九期在校生所提要蒋校长赠予佩剑的建议,明显是受到了庐山军官训练团颁发佩剑的启发,而其所述研发佩剑样式和远去北京找厂家制作的过程,也更像是在军校的首次制作。因为如果早在第一期便开始每期颁发给每个黄埔学生,到了第九期还用得着他们去建议和花那么大的功夫去研制吗?
&图2 庐山军官训练团开办时搭建的“军人魂”牌楼
中正剑又被称作“军人魂”,是与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办团宗旨紧密相关的。蒋介石在《军官训练团训练的目的和方针》训词中,明确说到,这次训练“其唯一的目的,是要先寻着我们军人的灵魂,再来挽回我们整个国家的灵魂!”铸造军人魂,是这次办团的主旨。该团的一切活动,从外在的到内在的便都围绕这一主旨进行。军官训练团团址海会寺前约两百米处,专门建造了一座木牌坊,牌坊上高悬的是蒋介石手书的“军人魂”;军官训练团第一期结业时,蒋为全体学员颁发的纪念章上,铭刻的有“军人魂”;给全体参训的军官颁授的短剑剑身上,镌刻的还是“军人魂”。短剑之“军人魂”一称与军官训练团的办团宗旨密切吻合,从另一个角度也印证了该剑起源于庐山军官训练团这一说法。
左为庐山军官团颁发之“军人魂”纪念章,右为“军人魂”短剑,该剑剑身上镌刻“军人魂中国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军官训练团纪念”
蒋介石侍卫居亦侨先生在《跟随蒋介石十二年》一书中说到:
“蒋介石是个现代军人,他的穿戴是以武装为主的。在创办黄埔军校时,穿的是灰色布军装;在举世闻名的北伐战争任总司令时,他改穿黄色或灰色毛呢服装;在南昌行营期间和庐山训练团成立后,他穿草绿色毛呢军服,并且佩戴‘军人魂’短剑。”可见,老蒋佩戴“军人魂”,不是黄埔建军时期,不是北伐时期,而是庐山军官训练团之后,也很好地印证了“军人魂”短剑诞生于军官团这一说法。
从庐山军官团所颁的军人魂短剑的形制来看,如此粗制滥造的丑陋之作,也不像是有九年生产历史的物件,而更像是临时打制而成的产品。因为生产短剑并提高其质量并非难事,庐山颁剑短短几个月以后,黄埔九期所颁之中正剑便已经比庐山军人魂短剑有了一个飞跃式的抬升,这又足以证明庐山军官团短剑系初次仓促打制。
坊间更多的人是相信第一种说法、即中正剑是早在黄埔第一期便已经诞生这一说法的,这给了那些专门靠制造假古董骗钱吃饭的人以很大的便宜。如今文玩市场、网上收藏论坛中,就经常会出现黄埔早期的所谓中正剑“实物”。但只要对那段历史稍有常识的人一眼就看出,所有这些各式各样的“文物”,无一不是后来人的臆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款典型的伪中正剑:
臆造之黄埔一期中正剑。剑柄及剑鞘上“蒋中正赐”暴露了做伪者的无知
图4是所谓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所授的中正剑。其剑柄及剑鞘上都有“蒋中正赐”字样。咱不说别的,光这一个“赐”字,就把做伪者的无知给暴露了。“赐”是何人用的?以当时高唱反帝反封建的蒋介石来说,他会用这个“赐”字吗?他敢用这个“赐”字吗?
&图5 臆造之黄埔四期中正剑
图5是所谓黄埔四期的中正剑。剑身上可见“黄埔军校第四期”字样。众所周知,“黄埔军校”和“保定军校”一样,都是后来流传于民间的俗称,而非正规校名,蒋校长可不可能将后来流传于市井间的俗称镌刻到以他的名字赠送的短剑上?
做伪的黄埔中正剑远远不止这两例了,有些做的太假、太荒谬,比如将黄埔军校的“埔”字错刻成黄浦江的“浦”、将国民党党徽的12颗星错印成9颗星等等,懒得一一去说了。
可惜的是,似这类白痴级别的臆造品,竟然能骗得许多人花重金买回家中又放到网上炫耀,更有甚者,某些著名的博物馆中也堂而皇之地陈列展出,某些戴着一大摞学术头衔的专家也给予肯定,真是让人说什么好呢?
(必须强调说明的是,有些刀剑厂家根据当年中正剑仿制的工艺品,不属于造假,无可厚非。)
中正剑的制式与佩戴方式
庐山军官训练团前三期所赠中正剑,与后来流行的中正剑有着很大的差别,从外观上看简直判若两物。由于制作仓促,剑鞘就是借用了很一般的刺刀的刀鞘,剑柄也就是用两片厚电木铆接而成,剑身扁平,无血槽,整剑毫无美观可言。
&图6 最初配发于庐山军官训练团参训军官的军人魂短剑
最初给军官颁授短剑,尽管数量奇大,但仍未能在全军普及,且短剑的制式繁杂不一,直到1936年初颁行《陆军服制条例》,才将短剑作为军官(含见习军官)和军佐着装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使之成为在全军执行的硬性规定。该条例第十九条明确要求:
陆军官佐著用军常服时,束武装带,带领章,佩短剑。但阅兵或指挥时,军常服得佩军刀。
同样是这个条例,对短剑的规格,也有了第一次明确的规定:
全长三十九公分,剑柄长十一公分二公厘,护手厚三公厘,鞘长二十七公分五公厘,剑柄宽三公分,鞘口宽三公分,尾宽二公分二公厘;剑柄用玳瑁制,柄之两面中央及顶上均包铜镀金上镌梅花纹,玳瑁部分箍以斜形金线,护手亦铜制镀金不镌花纹,鞘身为魄镀镍但鞘口及鞘尾均包铜平镌花纹,鞘口包铜长三公分二公厘,鞘尾包铜长六公分,剑刃长二十六公分,剑柄与剑鞘相连接处置弹簧开关一。
&图7 陆军服制条例规定的短剑形制
规定是有了,不过事实上的情况与法规上的条文仍然有出入。由于制作单位的不同和佩剑者喜好的不同,这一时期的短剑样式只是大体上相同,即便同是黄埔学生,各期获赠的中正剑,其细节之处也并不一律,至于各地方军阀制作颁授的以及由个人私下定制的短剑,就更是异彩纷呈,花样百出。
从狭义的角度讲,只有在剑柄上镌刻了“蒋中正赠”字样的短剑才能被称作中正剑,但实际上不论是当年还是今天,人们所称之中正剑,其概念已经外延,即将所有这一时期军官所佩的短剑都泛称作中正剑了。
广义的中正剑,可以大致的区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蒋介石名义颁赠的短剑,是正宗的中正剑,也是狭义概念上的中正剑。包括最初庐山军官训练团所赠的“军人魂”短剑,也包括黄埔军校及各兵种学校、各警官学校、各训练班毕业时以蒋的名义颁授的短剑,还包括以蒋的名义个别赠予的短剑。
&图8 镌刻着蒋中正名字的中正剑
第二类,是国军制式佩剑,也称“梅花剑”,因剑柄上有三朵梅花而得名。此剑不论剑柄还是剑鞘均无铭文题字,也就是说它并不属于某个人赠予。因当时国军短剑除极少数由军政部奖给外,并不由政府统一制作配发,而是由各单位或个人自行置备,所以它要么是由某个部队统一制作配发,要么是由个人定制的。
&图9 小有区别的三柄制式梅花剑
第三类,是以蒋介石以外的某个军头的名义颁授的短剑。有人将其称作“亚中正剑”,有一定道理。高级将领向自己的部属颁授佩剑佩刀等做法古已有之,此时也并没有新的限制,因而除了蒋介石颁授的中正剑,各地大小军头也频频效法,纷纷制作类似的短剑向自己的属下大量颁授,阎锡山、韩复榘、何健、刘文辉、马步芳、杨虎城等,都有大量短剑赠给自己的部属,甚至有些小的军阀或某个师长、旅长、团长,也纷纷制作各具特色并镌刻上自己名字的短剑下发给所属带兵官,因之形成这一时期的军官佩剑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为今天的短剑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收藏空间。
&图10 从左至右分别是杨渠统、王瓒绪、郜子举等小军阀赠给部属的短剑
中正剑的设计初衷便仅仅是装饰,而非作为兵器使用的,因而绝大多数并不开刃。其材质也差,拿在手里轻飘飘的,远不如日本鬼子人人必佩的30刺刀那么利市。用作近身搏斗,估计不会有什么自信。
因有部分中正剑的剑身上刻有“成功成仁”的字样,坊间又有人将其称作“自杀剑”,说是蒋校长发这把剑的目的是要佩剑者战败时用以自裁的。这一说法不知出处何在,反正我是没找到过。当然用其自杀也许能行,但得需要有足够的自虐心理才行,因为用它来一下便结束自己的生命,还真的不容易。国军将领战败自杀,多选用勃郎宁手枪,而不用中正剑。
短剑的佩戴是有要求的。《陆军服制条例》规定:
短剑用插袋佩挂,插袋以深绛黄色细皮两层制之,袋口上面两边缀小皮带一条,两带带端均具复扣针及针孔,系于武装带左侧之下。
&图11 《陆军服制条例》规定的短剑佩戴方法
和当时的任何事物一样,有章不行的现象也体现在短剑的佩戴上。可能和这中正剑的佩戴比较麻烦有关,也可能是因为中正剑除了装饰以外并不能像勃郎宁手枪那样具备战斗或自卫的功能,因而许多军官大概是不愿意佩挂,今天我们看到的历史照片中的国军军官,佩短剑的却远远少于不佩短剑的。
&图12 何应钦在受降典礼上,可见其佩戴之短剑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国军军服又一次改制,军官武装带取消了,没了武装带后,中正剑没处佩挂,因而佩剑制度也相应的取消了。
中正剑当年极其泛滥,远没有传说中那么稀罕
自从《佩剑将军》上映以后,中正剑在沉寂了几十年后突然一下子被炒的火热起来,不仅一般的观众被深深的忽悠,就连许多有头有脸的专家也被这种艺术作品的虚构所绑架,不仅深信不疑,而且还充分发挥他们想象的特长撰文加入这样的炒作,捕风捉影,添枝加叶。比如有说蒋校长颁授的中正剑仅限于黄埔学生中最优秀的前几名的,有说中正剑仅授予功勋最著的高级将领的,有说只有那些最受老蒋器重的将军才有可能获得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真实的情况与这些炒作完全的两码事。
就和蒋介石并不吝啬兼任校长一样,在颁授中正剑这方面,老蒋也是毫不吝啬的。最初庐山军官训练团颁剑,光是1933年7月到9月所办的三期,便以蒋中正的名义向各期学员分别颁授了1835把、2504把和3564把,所有参训的军官除极个别特殊情况外,基本上是人手一把。后来每年暑期都举办军官训练团,以两周为一期,每年参训军官成千上万,一如既往的,所有参训人员仍然是人手一把。军官训练团并非仅训练黄埔系统嫡系军官,而是所有国民革命军旗下的少尉以上军官,几年下来,持有中正剑的军官得有多少人?1934年中央军校第九期开始,各期毕业的每一名军官学生,不管是本校还是分校,不论优劣,也是每人获赠一把,这样下来,获赠中正剑的又得有多少人?抗战暴发后,大批青年学生投入抗战洪流,于是国府又有战时干部训练团的设立,被誉为“第二黄埔”,总共有四个分团,每期招收学生数千人,以一年为期,各团先后举办多期,每期学生毕业,同样每人获赠中正剑一把,这又是多少人?国军各兵种学校如炮兵学校、骑兵学校、工兵学校、辎重兵学校、宪兵学校等以及各空军、海军、警官学校等也都由蒋介石兼任校长,所有这些学校的学生在毕业时同样也都有中正剑赠予,这人数就更是海了去了。还不仅仅如此,那时开办的所有大大小小的训练班,结业后都会有一把中正剑发给。这几项加起来,能够持有中正剑的,得是怎样的数量?
至于“亚中正剑”和没有铭文的制式军官短剑,其数量也不在少数。前边说了,不仅蒋介石大量颁授短剑给自己的学生和下属,韩复榘、杨虎城等地方诸侯也都有大量短剑赠送给自己的部属;不仅独树一帜的大军阀如此,就连好多师长、旅长、甚至地方的保安团长也纷纷制作属名的短剑下发给所属带兵官;不仅武人如此,就连好多文职官员,也都凑热闹大发特发类似的短剑,一时间,国军佩剑之风盛行于世,其佩剑的数量,估计不下百万之多。那些年随便一名军官,不管少尉中尉,腰佩中正剑者满大街都是,丝毫不稀罕。五十年代有部电影《抓壮丁》,片中出现的军人有两个,一名中尉,一名少尉,二人都佩有中正剑,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佩剑情况的。
由于《陆军服制条例》中有军官在着军常服时应佩短剑的规定,中正剑成为军官常服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一直到1946年以前的十年间,全国只要是少尉以上的军官,包括见习军官,是每人必须要有一柄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得有,因为有些场合需要你佩的时候,你是想佩不想佩都必须得佩的。
有句俗话,叫做“物以稀为贵”,如果中正剑也像青天白日勋章那样,获赠此物者当然是有资格像电影《佩剑将军》那样牛一把的,但事实是,在当年获赠一把中正剑,对于任何一名少尉以上的军官,都是轻而易举。像电影表现的那样,身为绥靖区中将副司令的二人,就因为获赠一把中正剑便会感到莫大的殊荣,就被表现的那么的与众不同,与史实就完全不相符了。何况到了故事发生的1948年,国军的军服已经不是电影里表现的那种样式(没有武装带了),所以想佩也已经没处佩挂。更主要的是,此时的佩剑之风已经是明日黄花,风头远去了。
岁月悠悠到了今天,又当别论,因为经过了大炼钢铁和十年文革,仍然幸存于世的中正剑,可就真的是凤毛麟角了。还是那句话,“物以稀为贵”,今天谁手里再有中正剑,的确是可以把价喊的很高了。但今天的行情不代表昨天的行情,中正剑在当年,就和武装带一样,只是每名军官着装时一件必须的配饰,不过而已,真的不是什么稀罕玩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正剑怎么鉴定真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