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口老金仓能买到黄老凤祥金手镯款式吗,款式多不多

[转载]中国金都--招远黄金历史演变
&招远黄金历史演变
第三章 量甲天下帕黄量王国
量甲天下帕黄量王国
黄金,古今中外一体公认的稀世之宝,一种既为贵金属、又系硬通货的宝贵财富。多少年来、多少人,谁不朝思夜盼,想看到它、拥有它,并想知道它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金山,一个全人类无不青睐与向往的财富的宝库。多少人、多少代,谁不梦寐以求,希望能攀登它、观览它,以大饱眼福?
如果您真想作一次黄金之旅的话,那么,就请到中国金都--山东招远来,请你走进亚洲第一金矿田的所在地--金都罗山来。
黄金,招远的图腾。在这里,你可以一睹黄金的骄人风采,一览黄金的采炼流程,一得黄金的加工制成品,一享古今中外黄金文化的大餐,圆却你一生的黄金梦。罗山,神州独一无二的雄山与金山,中国天字一号的黄金生产与加工基地,得天独厚、金甲天下的黄金王国,浑然天成的天然黄金博物馆,光芒四射的黄金文化的百科全书。
任何一个想作黄金之旅的人,任何一个想领略黄金灿烂文化的人,都应以金都招远作为首选之地,都应把罗山当作不二的最佳选点。
罗山观金,无与伦比,天下独具的胜地,人间特有的享受。
(一)得天独厚的黄金地质公园
罗山,作为亚洲第一金矿田,华夏第一大天然金库,乃天赐神授,得天独厚。
根据地质年代的划分,人类所在的地球,时空跨越大约经历了"两宙五代"。即:隐生宙的太古代、元古代,大约分别在四十五亿年前至二十四亿年前;显生宙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大约分别在二亿八千五百万年前、一亿三千七百万年前和二千五百万年前。
这一浩茫悠远的时空,是宇宙大爆炸后,地球世界上矿物形成、生物诞生与人类产生的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进程。
众所周知,地球自身的地核、地幔中物质的相变和对流,对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物质来源、矿产形成等,关系十分重大,对黄金矿床的产生,具有先天性的决定作用。据科学测定,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2公里,极半径约为6356.8公里。其外层表面,是岩石组成的固体硬壳,叫地壳。地壳各处的厚度不一,全球平均约为17公里,陆地一般在30一40公里之间,物质形态比较稳定。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层圈,是地核。地核包括内核与外核两部分,半径约为3470公里,形态应推为液态,即岩浆,物质形态比较活跃。在地壳与地核之间,即地球内部构造的中间层,是地幔。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多公里,具有固态特征,物质形态相对稳定。
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某些地质构造的作用,地壳深部的熔融岩浆,上升到地壳上层,慢慢冷却而形成的岩体,叫作侵入岩或侵人体。其所组成的矿物,以硅酸盐类为主,并含有少量氧化物和硫酸物。其形成的位置,有深有浅,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岩体的大小、形状不一,可分为岩基、岩株、岩床、岩盘和岩脉体。许多矿产的形成,同侵入岩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都招远,位于胶东半岛的腹地。大地的构造,处于华北地台(板块)东南缘的胶北隆起地带。境内的山脉,属于经辽东、跨渤海、延展折转而来的长白山山系。地理地层,除部分为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系外,绝大部分为隐生宙太古代胶东岩群。招远和烟台地区的地质构造活动,十分强烈,岩浆岩发育广泛,地质构造独特,蕴含着大量的建筑资源和丰富的金属、非金属矿藏。前寒武纪以褶皱和韧剪构造为主,中生代以来则以断裂构造为主。元古代,是其地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建造和改造的规模巨大,形成了一系列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并有沉积地层和数量巨大的侵入岩的产生。到了中生代,由于受太平洋活动板块的影响,进人陆块活化阶段,以拉张为主导的地壳运动机制,导致陆相盆地沉积、火山喷发、岩浆被动侵位,地质构造呈断块活动特点,是地质发展史上最为壮观的时期。及至新生代,地质发展仍主要受太平洋板块活动影响,拉张作用下地壳减薄且幔隆更为明显,导致沉积盆地形成、沿深断裂碱性玄武岩喷发和近代地震活动。
这一系列既具有共性、又具有特性的地质活动,使招远大地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地质地貌。尤其是地层断裂带纵横交错,侵入岩单元多,侵入体基岩或裸露或深藏,从而为黄金的富积厚生,奠定了先决条件,使黄金矿产资源承运而来。伴随着太古代强烈的海底火山喷发,以海底基性火山岩及混质粉沙岩为主的原岩,形成了初始矿源层。中生代强烈的岩浆、构造活动,又使矿热液沿着构造迁移,在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因而形成中国最大的重熔岩浆热液(中温)型金矿富集区。
招远的主要地层,可分为两个构造体系:基底褶皱构造和新华夏系断裂构造。其中,东西向褶皱构造为栖霞复背斜的一部分,背斜轴主要从城南的毕郭、道头两镇通过,横亘东西。而新华夏系断裂构造,主要分布在招远北部,相当发育,规模庞大,并分为早新华夏系构造和晚新华夏系构造,即侏罗纪断裂构造和白垩纪断裂构造。在早新华夏系构造中,主要有招远至平度断裂带、黄县至掖县断裂带等。在晚新华夏系构造中,主要有北沟至玲珑断裂带和栾家河断裂带等。受这些断裂的影响,发育了玲珑式(石英脉型)、焦家式(蚀变岩型)和介于两者之间的细脉充填型金矿床。金矿物多以细粒状、脉状及枝权状,产生于石英和黄铁矿晶隙或裂隙中,少量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包体。金的赋存状态,大多以晶隙金、裂隙金、包体金为主。
正是这种地质构造,奠定了招远成为中国黄金之都的至尊地位,储量与产量冠盖华夏。情有独锺的上苍和造物主,就这样把玲珑、灵山、北截、金翅岭、夏甸、尹格庄、金亭岭、曹家洼和姜家窑等高品位的金矿田、金矿床,恩赐给了这方后土。目前,已发现金矿脉2000余条,探明金储量上千吨,黄金资源总量可望突破3000吨。
而金都罗山,恰恰位于招平断裂、黄掖断裂、北玲断裂等诸多断裂带的交汇处,处于举世闻名的玲珑金矿田的中心地带,因而成为得天独厚、名副其实的金山。
"罗马山,金玲珑,九曲山水十八重。尖斗砂,平斗金,金梁玉柱在其中。"传说,罗山山腹之中,有金牛拉金碾、轧金豆,有金人制金砖、垒金殿。还传说,有人曾经觅得了金钥匙,叩开了罗山的金门,但见里面金碧辉煌,黄金堆积如山,遂顿生贪心,先装金砖,后牵金牛。贪心人的贪婪之举,惹恼了山神,砰然一声,将山门关闭,把贪心人永远地封禁在山中。
据地质部门测定,罗山的玲珑金矿田,储量冠居亚洲第一。它在自然的变迁中,自塑金身,地成金瓯,贵冠群山,是驰名世界的"金山银库",金甲天下的黄金地质公园。山中的"玲珑背",就是著名的黄金地质标本。因此,罗山的所在地招远,史称"金城天府",而今尊称"中国金都"。
(二)天然立体的黄金博物馆
巍巍罗山奇,悠悠岁月长;赫赫千古名,灿灿黄金光。
金都罗山,不仅以品位高、储量大、产量多而冠具群山之首,且又以开采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我们不敢妄言它是中国黄金开采的始祖之地,但可以断言它是中国黄金最早的开采地之一。从春秋战国时代原始的"燔火爆石",到近代化、现代化时代的科学采炼与加工,罗山从来都是一幅闪烁着黄金灿烂之光的历史画卷,是一个浑若天成、包罗万象、天然的黄金博物馆,是中国黄金史上的一个缩影和百科全书。
1.春秋燔火爆石,《管子》史籍有遗篇
黄金,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有人断言,它在7万年以前就与人类结缘,但可惜无据可考。而有据可查的是,埃及大约在)年前,最早发现了黄金。在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就载有"一份黄金与二份白银相等"的交易量衡标准。
在中国,有人推断,先祖与黄金的结缘,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相传,三皇五帝也曾以黄金为原料,炼制金丹,作长生不老之药。此说虽流传甚广,但目前尚无实证。而出土文物显示,至迟在3000多年以前的商代,中国先民就已经采炼和加工黄金。文字记载表明,大约在2000年前的周代,朝中已设置掌管生产和加工金、玉、锡的专职官员了。
在金都招远,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除了淘沙金以外,就以原始的燔火爆石的办法,采炼黄金了。即燃木烧矿石,火燎矿石热,再泼以冷水浇之,矿石爆裂破碎,然后细磨成粉,以水用碗筛淘,便得黄金。这种灼烧方法,今天虽早已绝迹,但其广流于民间,盛传于后人。据一些耄耋老人介绍,他们在二十世纪之初,曾经躬腰侧身,钻入罗山东麓玲珑山中的一些古老矿洞中。这些古老的矿洞,经长期的地压所致,已经变得低矮扁狭,惟有匍匐才能进入,但洞中岩石上残留的烧灼痕迹,洞底残存的木炭、木锤、铁凿和泥碗、陶碗等遗物,仍依稀可见。无人去记载与测定它们的具体年代,但可以断定,其历史十分久远。
然而,一篇记载春秋时期管仲的历史典籍--《管子·地数篇》,里面清楚地写到:"上有丹砂,下有黄金;上有磁石,下有铜。"这说明,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采金知识。
文中的管仲,何许人也?他是怎样获得这一采金知识的?据史籍记载,管仲,乃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任齐国宰相,提出和推行了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人事等一系列改革政策,为齐桓公成就霸业、称雄七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同时,他还是一个经济学家、自然科学家和大学问家。管仲本人及其学派的著述,曾总汇成集,名日《管子》,共有86篇,现仅存76篇,分为8类,其余10篇仅存目录。其中《管子·地数篇》中,就有关于金、铜成矿的记载。
据《史记》记载:"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在黄金等矿业的生产上,管仲采取"山林梁泽,以时禁发而不税"的做法,即根据情况,实行有利则开、有害则禁、减轻矿业税赋的灵活政策,并注意探索和总结成矿的规律。许多地质学家和史学工作者断定,管子之论,应该出之于招远之地。因为管仲身为齐国宰相,招远古属齐国辖地,是齐国域内为数不多的主要产金重地。招远境内罗山、灵山和金华山一带的石英脉金矿床,大面积密布,且多半裸露于地表,最容易被人发现。尤其罗山的丹崖巨石,遍布山中,无疑是齐国最早发现和最为发达的黄金产地,应当成为形成《管子》中黄金地质理论的最可靠的实践依据。对此,人们虽然有所质疑,但否之也无理少据,因为舍此别无其他的解释,故历代诸多黄金地质学界权威人士主张,应当信其必定在招远而莫疑。
2."阳丘"变"罗山"。汉代大地震金山易名
金都招远的采金,在西汉时期,就比较发达,已成为汉王朝主要的黄金产地之一。据史籍记载,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时期(公元9-23年),仅官方收藏的黄金,就达180余吨,恰好等于欧洲发达的古罗马帝国的黄金储量;若加之民间黄金,则可达到200余吨。其中,招远功不可没。
作为黄金主产地的罗山,其名称就始得于西汉王朝时期,并源于黄金的开采。
招远,原名叫曲成;罗山,原名叫阳丘山。《汉书》记载:"曲成,有参山万里沙祠。阳丘山,治水所出"。阳丘山,意为群山之阳,或日向阳之山,其海拔高759米,是莱(州)龙(口)湾畔最高的临海山峰。由于这里地处华北地台和环渤海地带,因而古代的地震活动相对频繁。据史书记载:"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日'半两',重如其文。"又载:汉代"凡货,金钱布帛之用,......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市,束于帛",并实行"盐铁皆归于民"的政策,故庶民采金十分踊跃,曲成阳丘山一带异常红火。
传说,当年阳丘山中,有许多人在山洞中采金。一天,突然天光闪烁,锣声大作,鸣荡空谷。身在山洞的采金人,惊诧万分,甚感奇异,于是纷纷停止作业,急奔洞外,察看究竟。倏忽之间,天摇地动,山崩地裂,石陷洞塌。那些走出金洞的采金人,弹冠相庆,对天感言,争说他们是闻锣得救的,纷言观音菩萨鸣锣救八难,真是天恩浩荡,慈悲为怀。但也有一些人求金心切,闻锣声而不顾,埋头采金,不幸葬身洞中,留下千古遗恨。
其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渤海湾大地震。据1979年《考古》2期陈可畏先生发表的《论西汉后期第一次大地震与渤海西岸地貌的变迁》一文中说:"大约在公元前48年,渤海发生一次大沉没。"正是这一次大地震,改变了阳丘山的名字。
在这次大地震中,所谓的天光即"地光",锣声即"地声"。从此,"观音菩萨救八难"之说不翼而飞,阳丘山也因锣鸣而改称"锣山"了。因古代"罗"、"锣"通用,故"锣山"又称"罗山",至今不变。
3.罗山"产黄银",大唐特设罗峰镇
有关招远采金的文字记载,最早大约在唐代。据《山东省情》记载:唐代"莱州产黄银,位于县东一百四十里。"
招远在夏、商、周时代,地属青州莱子国;春秋时属齐地,战国为齐东郡,秦代属齐郡东境;西汉时(公元201年)设为曲城县;北齐时(公元556年)并入掖县,仍属光州(即莱州)东莱郡;唐朝(公元623年)在今县治特置罗峰镇;金朝方升镇为县。
上文所说的"莱州",就是指古郡光州,治所在旧掖县城,现改为莱州市;所说的"黄银",就是黄金;"县东一百四十里",即当时的掖县东,恰好在今日招远的罗山一带。由此可见,招远产金在唐代就已名见经传、久负盛名了。
唐代的黄金生产,是起伏不定的。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隋代"牟州刺史辛公义始开黄银坑,冶铸得黄银献之",至"隋末唐初,其采淘更盛","守土官军采金以充贡",其他各地也"任贫下百姓采锄",黄金生产一度很发达。当时,山东的主要产地在莱州、登州和沂州,仅沂州就有矿点78处。而莱州的主要产地,则在招远的罗山、灵山一带。
当时,招远地处边海岩疆,民风"敦庞而淳朴",黄金生产悄无声息地不名而起,加之罗山一带地理风光雄奇秀美,因此蜚声遐迩,传于朝野。所以,大唐王朝建立后不久,便破格地于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一说贞观元年(627年)),特以罗山之名设立了罗峰镇。很显然,黄金的因素在置镇中起了关键作用。
大唐时代以前,古代的货币"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而唐朝建立后,实行的却是"铜本位制",辅以铅锡币。其推行的农业经济政策,是"租、庸、调"法;推行的矿业政策,是"重采铜禁采银","煮海为盐,采山铸钱,伐木为室",重点扶持铜、盐、铁的生产,对采取金银者实行"禁断",甚至给予严惩。那时,其所需要的黄金,相当一部分是依靠"丝绸之路"的贸易,从西域的交换中解决。至晚唐时期,对银(包括白银和黄银)的禁断政策,开始松动和摇摆。朝廷曾几度颁诏,时而"见采银坑,并宜禁断";时而"所有银坑,依前任百姓开采",导致金银生产时兴时败,盛衰无定,国库空虚,以至于"穆宗即位,京师鬻金银十两亦垫一两,籴米盐百钱垫七八"。
唐王朝虽然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但它的矿业政策是先鼓励、中禁断、后摇摆,加之那时火药还没有发明,采矿的技术条件并不先进,因此大唐时代中、后期的的黄金生产,实际上是落后的,朝野的黄金也是匮乏的。当时的罗峰镇,黄金生产也不得不顺应时势而兴衰无定。
4.大宋王朝直辖罗峰,大臣潘美督办玲珑金矿
据史料记载,招远的黄金在宋代已名扬天下,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宋代曾有三位皇帝--真宗、神宗和仁宗,亲自垂询和重视招远的黄金生产。其时,宋王朝还将玲珑金矿田,直接列人皇家统辖的重点金矿名单。
宋王朝建立后,虽已执政天下,但国家战争频仍。大宋第三代皇帝宋真宗赵恒登基后,宋、辽之间战端屡发,加之百业待兴,金、银的消耗量特别巨大。然而国库匮乏,大宋王朝不得不把黄金生产当作大事、要事来抓,对全国大型金矿直而辖之,委派大臣亲自督办。景德四年,即公元1007年,宋真宗特地委派大臣潘美,专门到招远督办罗山玲珑金矿田。
潘美,是宋朝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赵匡义时期的大臣。公元986年,第二次宋辽战争爆发,当时潘美身为前线将军,但其偏听副将之言,自负专断,拒不采纳杨业将军的正确作战方案,又未进行战场协同作战,致使杨业孤军作战,陷入辽兵重围之中。而身为主帅的潘美又明哲保身,不仅未出兵救援,反而单独撤军,从而导致杨家全军覆没,杨业被俘后壮烈殉国。事后,杨业夫人上告御状,潘美受到降职处分。之后,被派往山东招远督办采金。
宋代的采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官置场监"和"由民承买"两种形式,即既允许"官办",又允许"民办";同时还设有税监收税金等几种形式,允许个人纳税淘金,不纳税而私自淘金者依法惩处。
潘美到达招远后,认真执行了大宋王朝的矿业政策。他反省自责,勤于政事,以期将功折罪,东山再起。据传,他主要办了四件事:一是调整了开采黄金的体制和政策,试行了"官置场监"和"由民承买"的组织形式,将"官办"与"民办"两种形式并存结合,从而增强了采金的活力。二是依靠税监,收取税金,鼓励个人纳税采金,对不纳税的采金者依法严惩。三是将火药应用于开矿,由淘沙金转向开采岩金,实行了"先碎后淘"的工艺,极大地提高了工效和产量。四是整顿黄金矿山秩序,严厉打击袭扰矿山的流寇与盗贼。据《县志》记载,潘美到招远督金,并未住在罗峰镇治所的所在地,而是将督金府就近设在玲珑金矿田不远的马山前,即今日玲珑镇前花园、后花园村之间。这两个村的位置,恰是当年潘府的前、后花园,并因此而冠以村名。在潘府的东南方,即今琵琶岭一带,还建有一座"潘家城","世传潘美于此筑城御寇",以保护罗山玲珑的采金业。
在潘美的督办下,招远的黄金事业一度长足发展,为大宋国库的盈实和地方经济的繁荣,贡献很大。"潘家城"的所在地,也因金而兴,人口密聚,且因有潘美家族人员居住,逐步形成了村落,进而发展为集市,分别起名为潘家村和潘家集。后来,宋皇念潘美督金有功,将其召回京城,复以重用。
潘美的招远督金,虽然府第在招远,然而统管的却是登、莱两州之金,即今整个胶东地区,致使产量剧增,并产生了长效功能。据《招远县志》载《宋史》日:"天圣(年)中,登、莱采金,岁益数千两。"其中十之八九产之招远。登、莱二州,特别是招远黄金的发展,博得朝廷的极大欢欣。因此,新登基的大宋第四代皇帝仁宗赵祯,分外高兴,欲行颁诏嘉奖,但因大臣有异议而未能实行。
《宋史》载:"仁宗命奖劝官吏,宰相王曾曰:采金多,则背本趋末者众,不宜诱之。"王曾的这种思想的产生,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仁宗时代,即公元1046年,河北京东发生大地震。在那场大地震中,登、莱两州甚为剧烈,尤其严重。许多当权者将地震发生的原因,归咎于黄金的开采,说是撼动地脉、耗泄阳气所致,从而主张停止开采金矿。二是农本思想根深蒂固。当时不少人因采金而弃农桑,杀树毁林,许多官吏认为这是舍本逐末,背离农本思想。由于朝臣意见不统一,从而导致金业发展的禁令增多,从此步入时兴时衰的波状时期。
在经过一段低迷萧条之后,宋王朝的黄金储备再度匮乏。景佑年间(年),登、莱地区又发生严重饥荒,国运衰而黎民贫,仁宗皇帝方才颁诏,解除禁令,鼓励民间采金。《县志》载:"景佑中,登莱饥,诏弛金禁,听民采取,俟岁丰复故。"熙宁元年(1068年),新登基的大宋第六代皇帝神宗赵顼,再次派人来招远玲珑督办采矿。至元丰元年(1078年),大宋王朝的金矿已分布在全国的25个州中,年产黄金共达10710两,而登、莱两州则占9573两,约占全国总量的89%。其中,罗峰镇之金,则占登、莱二州的十之八九,冠居全国之首。及至宋、金鼎立时期,山东为金所辖,金朝所封"大齐皇帝"刘豫治鲁。他极为重视罗峰镇之地,为了兴农桑而采黄金,以巩固"大齐"的统治政权,特于金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升镇为县,取名招远,意取"招携抚远之义也",其缘也盖因黄金之重矣。
5.大元帝国法制矿山,罗山金业大发展
作为少数民族的蒙古族,经过连年征战,灭宋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华历史上疆域最广大的大元王朝。元初的一些有识之士,曾建议朝廷:要想巩固对这一幅员辽阔的国土的有效统治,必须发展经济,抓好矿业。这一建议,被朝廷所接受。同时,元代的统治者和贵族,酷爱金银器皿和饰品。战争中每下一城,掳掠杀戮,但唯金银工匠可免一死,而且规定工匠地位可以世袭,子孙不能改行,婚嫁应在工匠内部进行,还善于吸收外国尤其是波斯的加工技术。因而,元代拥有一支庞大而先进的金银制品加工技术队伍,对金银原材料的需求量颇大。
因此,元朝统治者根据战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之急需,针对当时矿业生产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诸如豪强擅据矿冶山场、民痞群氓阻止开采、矿冶税收流失严重、军马骚扰矿区和行政管理失控等,从两个方面采取了治理整顿的措施。一是建立完善的矿业管理体制与机构。"朝廷建一府六所总其事",即设立"诸路洞冶总管府",专门掌管各处的金、银、铜、铁、丹粉、锡、碌,从长规划,有序开采,恢办课税。二是加强立法。元政府任用汉人,于1267年专门制定了一部《矿业条画》,即矿业条例,法治矿山。
这部七百多年前制定的《矿业条画》,内容大致可分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规定了官办与民办两类矿山的管理权,同时规定要加强矿税管理。
二是针对有权势者占据矿山场的现象,作出规定。设立"诸路洞冶总管府",依据矿山规模,招募人员开采,私自占领矿山者,由官府惩处。
三是规定各官办炉冶所需的矿炭等差役,要有管炉官按贫富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并登记造册,"由帖验数",向洞冶总管府进行申报。同时规定,各管理炉冶的官员,"不得一面擅行科差"。
四是对矿业开采做出规定。无论官办还是私办的矿山,都必须按规定依法进行开采。凡是有合法手续的矿洞,"其经行地面,所在官司及各处军民诸色人等,不得遮挡,如违,申覆制国用使司究问施行"。
五是对基层管矿官员,进行规范和约束。规定管矿官吏不得从平民中选任;如出现采矿方面问题和纠纷,所在官司不得擅自处理;对于各路洞冶"宣使军马等人,并不得骚扰。如违,治罪。"
这一古代的"矿业条例",虽然比较简单,但对当时矿业开发的体制政策、管理权限、矿霸整治、矿主利益保护、矿山纠纷处理、矿管官员行为规范等,都规定的一清二楚,很有针对性。付诸实施后,使元代采矿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一些占据矿山采场的权势者和军政人物的行为,有所收敛;因战争破坏和人为骚扰而难以为继的矿区生产,得以恢复;矿业秩序相对好转,国家矿业税收大增。据史料记载,在元代统治时期,全国产金区增至46处之多,黄金的年产量最高达到3万多两,比宋代最高年份高出一倍多。
随着《矿业条画》的实施,金都罗山的黄金生产,也步入秩序安然的良好时期。据记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五年(1268年),统治当局曾下令从益都(今青州)地区,调遣四千户民众,到登州一带采淘黄金,并按年缴纳税金。这些外遣金民,绝大部分落户就工在招远的罗山和灵山、金华山一带。其时,登州之金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大半;而招远之金,则占登州之金的绝大半,其主产地仍在罗山、灵山。
6.大明王朝"中使四出",太监陈增、魏忠
贤督金招远
大明王朝建立后,十分重视采金业的发展,"竞言矿利,中使四出,暴敛病民"。即他们看到了采金的利益,采取了国家直统紧控的方式,由中央派员到各地督辖金矿,"皆给以关防,无地不开山",获金得利。据《明史》和《招远县志》记载,明代朝廷曾先后委派两名大宦官,到招远督办金矿。
明王朝的这种矿业政策,源出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需要。据《明史》载:"至(万历)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府库)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而二十四年,乾清、坤宁两宫灾。二十五年,皇极、建极、中级三殿灾。营建乏资,计臣束手。矿税由此大兴矣。"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明廷一下子就直接派遣了十七名官员,分赴到全国十五州省重点矿区,督办金矿。其中,陈增"奉敕开采山东",指挥乃刘鉴。
明熹宗派大臣魏忠贤来玲珑督办采金
陈增,乃宋神宗朱翊钧帝朝的矿税太监。据《明史》载:"二十四年,增始至山东,即劾福山知县韦国贤,帝为逮问削职。益都知县吴宗尧抗增,被陷几死诏狱。巡抚尹应元奏增二十大罪,亦罚俸。已,复命增兼征山东店税,与临清税监马堂相争。帝为和解,使堂税临清,增税东昌。增益肆无忌。"后来,虽有多人具状告增,但"帝俱弗省"。显然,在宦官干政的明王朝,陈增的行为得到最高权力的支持,致使"增肆恶山东者十年,至三十三年(1606年)始死。"
然而,陈增"奉敕开采山东",数到登州,亲临招远,直督罗山玲珑和灵山、金华山金矿。他深知招远得天独厚的黄金资源,对于他完复皇命,举足轻重。因而,他到招远督金,既强力进行统辖,又听民依规采取;虽凌驾于众人之上,却又下顺地官民意;致使采金业一度十分红火。陈增身为宦官,且又树敌众多,但他督金业绩非凡,金量大增,自然功高无比,故能博得龙颜大悦,帝心有宠。
天启年间(年),明熹宗帝朱由校登基后,又派遣大太监魏忠贤,到招远督办金矿。魏忠贤,少年顽劣,白阉人宫,深得帝宠,后来成为明代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其虽不知书,却被熹宗帝任命为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后又兼管东厂。
魏忠贤来招远督办金矿,曾到招城河东的温泉所在地--滚泉山上,在玉皇庙内上香祈祷:若能完复皇命,许愿重修庙宇,立碑祭祀。后来,他果然如愿以偿,督金业绩不凡,黄金产量倍增,得到朝廷的嘉奖。他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重新修葺了玉皇庙,还奉命监修了泰山行宫,并就地竖碑,铭文志念。
回京复命后,他居功自傲,勾结熹宗帝的乳母客氏,专断国政,致朝政日益腐败,并大兴冤狱杀害东林党人,自称"九千岁",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和"十孩儿"、"四十孙"等,从内阁六部到四方督抚,都结有私党。
熹宗帝驾崩后,魏忠贤其党自危。崇祯皇帝即位后,魏忠贤被劾以"十大罪"。疏上之后,"帝召忠贤,使内侍读之",遂废黜其职,安置风阳,"寻(不久)命逮治。"魏忠贤途中行至阜城,闻之便畏罪自缢而死,死后被"诏磔(分裂)其尸,悬首河间。"魏忠贤督金招远时,竖立在滚泉山上的碑碣,也于解放前夕,与庙宇一起被毁弃殆尽。由于"统辖官办"政策的实施,至明末1644年间,全国采金区增至65处,年产量大约在四万两左右。其间,招远境内的采金业一度兴旺发达,金穴遍地。同时,生态破坏严重、矿山秩序}昆乱等现象,也伴生而来。
"明季金穴千百处,樵夫持斧斫秦松。"毛贽在《咏金华山》诗中的追叙,既是对当年采金盛况的讴歌,又是对生态破坏的写照。据《招远县志》记载,有一位叫陈钟盛的地方官员,还曾专门撰写了一篇《矿议》的奏文,上书朝廷,主张停止开矿。
陈钟盛在《矿议》的奏折中说:"言开矿于今日,与往时异;言开矿于今日之登州,尤与他郡异。"他接着陈书洋洋万言,历数了登州、招远当时采金的八大害处:其一,费工出力耗物,得不偿失;其二,争相开矿,荒芜土地,开门延盗;其三,矿工人流复杂,冲击保甲制的实行;其四,争抢矿山,聚众殴斗,杀伤毙命;其五,矿民解散无策,斩木揭竿,人山为寇;其六,饥荒之年,群口而食,物价腾涌,米珠薪桂;其七,棍徒骚扰居民,借端诈骗,任意施为,有负圣天子悯恤德意;其八,时逢天旱,借打旱神之名,掘人新坟,倾人之居,荡析离居,抛毁枯骸,有违圣明。
陈钟盛认为:采金"为利无几,而为害弘多","若重以此举,恐叵测之患不在贼寇,而在萧墙之内矣",故此事"不宜行也!"无独有偶,这类情况和这种观点,在全国其他地方与官员中,也多有发生。据《宋史》载,另一位西部大臣在上奏朝廷的奏折中,也列举了当地采矿的八大弊端,从而导致明王朝后期,加强了对黄金开采的封禁。招远和登州一带的采金,也因此委顿,随之萧条。
7.从封禁到鼓励。清末"洋务运动"
走进罗山,美国总统胡佛光临玲珑
大清国的采金政策,大致可分为前期的封禁、后期的开放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这在金都罗山的历史上,都有明显的烙印。
笃信风水。辄用封禁
据《清史稿》记载:"清初鉴于明代竞言矿利,中使四出,暴敛病民,于是听民采取,输税于官,皆有常率(稳定不变的税率)。若有碍禁山风水,民间庐墓,及聚众扰民,或岁歉谷踊(歉收年景谷价上涨),辄用封禁。"
由于清王朝笃信风水,视"矿脉"为"龙脉",害怕开矿斩断"龙脉",破坏风水,又担心矿民囤积财富,聚众闹事,危及新生的政权.而且采会大多涉及禁山、庐墓、社民和农桑之事,因而对金银开采的封禁,十分严格;对那些违规私自盗采者的处罚,十分严厉。即使在所谓的"康雍乾盛世时代",也是如此。
据《清史稿》记载:"世祖初开山东临朐、招远银矿,顺治八年(1651年)罢之。十年,开古北、喜峰等口铁矿。康熙问,遣官监采山西应州、陕西临潼、山东莱阳银矿。二十二年(1683年),悉行停止。并谕开矿无益地方,嗣后有请开矿者,均不准行。世宗(雍正)即位,群臣多言矿利。......(粤、湘、广、川等州省地方大员)相继疏请开矿,均不准行,或严旨切责。"公元年间,在镇压发生于疆、陇、湘、辽等州省的十余起盗采黄金事件中,就逮捕了两千多名盗采人员。
清王朝的这种封禁政策,严重阻碍了金银事业的发展,致使"乾隆盛世之年"(年),黄金的最高年产量不足两千两。正如龚自珍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叹书:"自明初开矿四百余年,未尝增银一厘,今银尽明初银也。"这种情况,直到道光年间(年)发生鸦片战争之后,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疆场败绩,敦促开禁
1840年的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屡战屡败的疆场败绩,一系列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条约的签定,使大量的黄金、白银流人外国,搞得清王朝国库空虚,政权摇摇欲坠。据粗略统计,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历届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共签定了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协定、章程和合同,累计赔款总额达13亿两白银(当时中国实行银本位制)。仅清代的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就赔偿白银总计本息12.2亿两。为解决内忧外患之困,清王朝不得不解除封禁政策,一反常态,颁诏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采用"官办"、"民办"、"商办"和"官督民办"、"官商合办"等多种形式,促进黄金生产的发展,而且建立健全了矿管机构,办设了矿业学堂,制定了涉内和涉外矿章等。据《清史稿》记载:"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诏云南、贵、川、粤等除在开采外,如尚有它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复诏四川、云、贵、两广、江西各督抚,于所属境内确切查勘,广为晓谕。其余各省督抚,亦著留心访查,酌量开采,不准托词观望。至官办、民办、商办,'应如何统轴弹压稽查之处,朝廷不为遥制',一时矿禁大弛。咸丰二年(1852年),以宽筹军饷,商开采热河、新疆各省金银矿。三年(1853年),诏日:开采矿产,以天地自然之利还之天地,较之一切权宜弊政,无伤体制,有裨民生。当此军饷浩繁,左藏右绌,各督抚务当权衡缓急,于矿苗丰旺之区,奏明试办。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诏开办各省金银矿厂。"二十四年(1898年),"诏设矿务铁路总局于京师,......奏定章程二十二,准华商办矿,假贷洋款,及华洋合股,设立公司。"二十八年(1902年),"外务部改定矿章,凡华洋商人等一体承办矿务,唯必禀部批准,乃为允行之举。"二十五年(1999年),"江南筹办农工矿路各学堂,两湖复筹设高等矿业学堂。"三十一年(1905年),"商部以洋商私占矿地矿山,疏请中明约章,以维权限。寻奏设各省矿政调查局,以勘明全国矿产,严禁私卖为先务。鄂都张之洞条上矿务正章七十四,附章七十三。......矿章屡易。"二十九年(1903年),"商约大臣吕海寰,与各国议定商约,许以开采矿产之利,但必须遵守中国矿章。而中国矿章,则比较各国通行者为之准则,特诏张之洞拟定。乃取英、美、德、法、比利时、西班牙矿章参互考证,区别地面地腹,厘定矿界矿税,分晰地股银股,暨华洋商,限制至周;尤注重于中国主权,华民生计,地方治理。阅数年乃成,下部设行,中国矿章始具云。"清王朝的这种由封禁转向鼓励的矿业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黄金生产的发展。至1888年(光绪十四年),全国黄金年产量一跃达到四十三万二千两,占当时世界年产量的7%,居世界第五位。这一黄金的年产量,竟然保持到解放后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才被突破。
在此期间,金都招远的黄金生产,先衰而后兴。在封禁时期,包括罗山在内的黄金生产,一度萧条冷落;开禁之后,官办、民办、商办和中外合办并举,空前繁荣,并出现了一些民族资本家和官僚资本家。可以说,招远黄金的大规模开采,始于清代末期。
洋务运动走进罗山
清光绪八年(1882年),广东商人郭德礼远道而来,到玲珑开矿,历时三年,开采出几个富矿洞,得金颇丰。光绪十一年(1885年),广东南海人、清末进士、职任山东五府(济东泰武临道)道台的李宗岱,在大清重臣、洋务运动首领李鸿章的支持下,插足罗山,将郭德礼挤走,成立了"玲珑山红石崖金矿"。从此,李氏父子三代在此采金长达五十年之久,时间跨越清代和民国两个时期。
据清末民初温方玉《游罗山金矿记》中记载;"前山东李道宗岱,奉省令来招开矿,雇募广东工人,用新法穿洞出砂,轧以机器。地不爱宝,黄金喷薄而出,价值以亿千万元计,一时皆诧为异事。李道谢世,子道元继续开采。"民国纪元十六年,经理曲运鸿接事,"未几而旧矿中,......产金之旺,顿复旧观,......获利无算。"
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二月,李宗岱出任由旅美华商谭锦泉等集资设立的"开源矿务公司"督办,计划开采牟平、宁海金矿,后因股本不齐未能如愿。其所辖管的平度金矿局,此时也因矿脉渐深、硫化铁矿增多而成本加重,资金枯竭。因此,李宗岱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四月,将平度旧矿、开源矿务公司与玲珑山红石崖金矿合并,报经北洋大臣李鸿章批定,领得官银二十五万两,成立了"招远矿务公司"。李宗岱仍任督办,将平度、宁海旧矿从美国购进的桩杵和其他机器,陆续运抵招远,并聘请美国技师,雇佣工匠开掘矿洞。光绪十八年(1892年)春,开挖出玲珑山特别宽大的金矿线,接着便增加开采人员,定购美国机器,采用洋法生产。但因该矿总办李赞芬固执己见,办事不力,购买了铁碾等无用之物,糜费巨金,资金罄尽,欠债数十万元,被迫改用土法生产,"以石磨磨取石粉淘金",年获净金2400余两。后来,在开采玲珑山金矿脉时,又不幸发生特大塌方事故,一次砸死矿工30多名,损失惨重,李宗岱受到沉重打击。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二月,山东巡抚李秉衡以"该矿办无成效,亏负累累,矿丁易与威海之倭兵发生'龃龌'等由,奏请止办。"翌年一月八日准奏后,奉旨将招远矿务公司查封。时过两旬,李宗岱郁闷而死。光绪二十三年(1895年),李宗岱之子李家恺继承矿权,重新恢复了金矿生产,效益颇佳。生产方式略有改进,但仍多用土法,即人工打凿炮眼,用黑火药进行爆破;人工破碎矿石成小块,用石磨或石碾磨轧成石粉;用木流板或簸箕,和水冲淘金粒;用坩埚高温熔炼金粒成净金。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李家恺还与德国商人经营的"荣华洋行",签定了《合办经营契约》。据统计,在光绪二十三至二十四年(年),日产黄金20多两,年产黄金7000余两,每年赢利银1300余两。鼎盛时期,矿工达300余人。当时,年产黄金的数量,约占大清国的16.2%。
今天,在安徽省合肥市李鸿章的老家"李府"的展室里,陈展这位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先驱的成就的版图中,"招远玲珑金矿"的字样,就赫然彪炳其上。
胡佛总统光顾玲珑金矿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年),曾于清末宣统年间(年),偕其夫人,亲自来招远县罗山之玲珑金矿进行考察。当时,孤儿出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胡佛,成为采矿工程师,在美国四大州参加工业工程项目,时间长达十八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末义和团起义期间(1900年前后),他被派往中国,积极从事指挥救援外国人的工作。此时,适逢清王朝参照外国矿章,制定和颁布了中国矿章,并在遵守中国矿章的前提下,与各国议定商约,许以开采矿产之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身在中国的胡佛,抓住输出合作的时机,看中山东招远的丰富黄金,偕夫人从北京来到玲珑金矿。
据清末民初第三次县志总纂温方玉在《方舆书后》中记载:"招远玲珑山之金矿,在最盛时期,雇用工人达三千人之多,每日出金,不下百余两。美国总统胡佛氏,在清宣统年间(年),偕其夫人,亲来观察,尝称为世间最有价值之金矿,至拟订中美合办合同。"胡佛的玲珑之行,为中美合作开发玲珑金矿启拓了开端。其后,玲珑金矿的经营者--李宗岱的后人和他的委托人,与美国的经营合作、从美国购进设备、聘请美国技师等,都源于此行。后来,胡佛离开了中国。一战爆发时(1914年),他在伦敦任协约国救援工作的首脑,后在比利时任救援委员会主席,回国后主持密西西比河的水灾救援工作。二战后参加救济欧洲的饥荒,后被任命为商业部长,1929年就任美国总统。由于当时中、美、日等国际关系复杂微妙,日本进入玲珑金矿的势力远大于美国,因而中美在玲珑金矿的合作,深受掣肘,没能有大的发展。
8.从开放到日寇入侵,
民国时期罗山金业的血泪与荣光
1911年的辛亥革命,宣告了大清王朝的灭亡。其后,国内的黄金生产,仍一度延续清末的三种主要形式。即:官办,由各省财政厅设置金矿局经营;官商合办,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组织生产;民办,允许私人集资开矿。1914年,颁发《矿业条令》,规定探、采金矿者须经申请与批准,领取开矿执照后方可开矿;同时规定中外合资者,亦须按同样程序申报办理。
中外合资。端开金矿
民国初期,外商开始介入招远的采金业。中外合资开办金矿,是这一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回溯历史,招远地区的对外开放,始发于清末民初,端开于黄金矿山,步起于罗山玲珑,事成于李家恺、曲运鸿。
李家恺系李宗岱的第三个儿子,子承父业。曲运鸿,平度县人,早年在龙口修过码头,后经人介绍来到玲珑,颇受李家恺重用和赏识,成为矿主方面的重要一员。
李家恺死后,因长子外继、次子有病,便以遗嘱的形式,委托曲运鸿经理玲珑股份公司一切事务,实际上成为其子李宜明的代理人。曲运鸿接手之后,对内,变更旧章,矿不自开,而租洞于毗近村人,很快生产得以飞跃,获利无数;对外,寻求合资合作,融人外资,意将招远金矿改为股份公司,以成大业。
从清末光绪年间起,到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其间李家恺与曲运鸿首破天荒,多次与多家外商,签定了多个合办金矿的合同和契约: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李家恺与德国商人经营的"荣华洋行",签定了《合办经营契约》。
1912年(民国元年),李家恺与德商"荣华洋行"、美商芝罘"马高洋行",签定了《出售矿石合同》。
1924年(民国十三年)5月,李家恺与日本商人中山辰次郎,签定了《暂时买卖矿石契约》。之后,中山辰次郎又成立了"中山矿业公司",在玲珑采矿近一年,日产高品位矿石40余吨,全部运售日本三菱直岛冶炼厂。翌年五月,日本商人木唯三郎与中山辰次郎,合伙成立了"招远矿业株式会社"。这项合作,初期运作尚可,并采用新技术设备,新建了日处理15吨的选厂,使营业大振。后因中国政局不稳,日商不敢投资,美商又乘机插手,致使投资告吹,李家恺也因此丧命。
李家恺生前,还于1900年与法商的"荣华洋行"、1907年与美国的"开辟公司",签定了借款合同,于1914年与日本三菱公司缔结了《调查玲珑金矿契约》和《合作经营契约》,但均未实施成功。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李家恺死后,其子与经理曲运鸿在青岛与日本的"招远矿业株式会社"社长利光鹤松、副社长津末良介等,商定成立"招远玲珑金矿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35年正式签定29条矿山开采合同,规定出资比例,建设150吨/日的选矿厂,"以最新技术设备建立一个中国模范金矿"。
当时,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曾组织发起日、华合营公司,为牵制利光鹤松的活动,指示亲信在玲珑金矿周围申办金矿,并对李道元长子李公前进行威胁。但利光鹤松将李公前请到日本驻济南领事馆,在威逼利诱下,于1934年6月违心签订了《中日合办招远金矿股份有限公司合同书》。而在呈批采掘权时,因害怕韩复榘报复,未敢申明有日本人投资。
1936年初,为了从中国得到黄金而不惜资本、技术和设备投入的日本资本家,又请求增加投资。日方"招远矿业株式会社"、"鬼怒川水利电器株式会社"、"京都电铁株式会社"三家的代表,与中方代表人曲运鸿谈判,商定:双方共同出资,将当时由李家经营的"招远玲珑金矿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扩充到140万元,其中中方出资75万元,日方出资65万元,以扩大生产规模,废除土法生产,采用现代生产设备,并在龙口建立发电厂和冶炼厂。但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严词拒绝。
于是,在日、中双方代表谋划下,"招远金矿股份有限公司"先呈请山东政府,将总部由济南迁往特别市青岛,然后绕过山东省,经青岛直接呈报南京国民政府核准。此事立即引起中国舆论界的关注,纷纷撰文抨击中日合办金矿"颇失国家利益",南京山东同乡会还派代表请愿抗议"该矿之种种非法",力主收回主权。
1936年5月,南京政府以"手续欠缺"为由,撤销了登记。问题引起诉讼,日,青岛法院又以该公司失去名义人(法人代表)和增资登记有虚伪等情况为由,判定撤销其登记。但贪婪黄金的日本资本家悍然不顾,继续进行建设。1937年8月,150吨/日的选矿厂在玲珑建成投产,黄金产量大增,并筹谋为"将来一日千吨之精炼目标而奋斗"。
日寇入侵,鲸吞矿山
但风云多变,好景不长。1937年,发生了卢沟桥"七·七事变"。同年12月,山东军阀韩复榘派遣军队,到玲珑炸毁了全部厂房和机器,物资设备也损失殆尽,合作随之彻底告吹。曲运鸿本人则避难于天津,两年后迁居北京。
"七·七"事变发生后,侵华日军小川支队,于日武装占领了招远城,翌日又占领了玲珑金矿,之后成立了"北支那开发公司"。他们深知玲珑金矿的价值,早在合作期间,就已暗中探知该矿储量之丰富,故大肆叫嚷:"宁失招远城,莫失玲珑矿。"曾在招远经营过的"鬼怒川矿业公司",立即进驻玲珑金矿,开始了对黄金资源的疯狂掠夺。两年以后,其又与"三菱矿业公司"合作,成立了"山东金矿开发组合招远矿业所",一直经营到日寇投降。
在日寇占领期间,玲珑金矿同日寇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夺金之战。早在昭和六年四月十七日,日本工学博士横堋冶三郎曾写过一篇《对招远金矿的拙见》,文中说:"久闻招远金山之名","勘探的结果,确认为大有希望的金矿,这是令人鼓舞的。"他对金矿生产、矿石处理和矿业调查提出了建议。其上司马场惟明复信批示:"横蜘博士的意见,作为'理想'来说,我完全赞同。""以大规模勘探为目标......至于储量,......蕴藏量之丰富,无与伦比。""关于矿石的处理,在矿山下就地冶炼为佳,......但经各方考虑,认为运之最近的安全地带,且为减少纳税计,以及与其它连带计划的关系上,仍以在关东州冶炼为宜。"
为加强对玲珑金矿田的封锁,在方圆不到五华里的矿区范围内,日军驻扎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在四周山上修筑了七座炮楼,在中心矿区围架起三层电网和铁蒺藜,在矿区唯一的通道上设立了三道岗哨。金矿驻在地的大、小蒋家村,许多百姓被逐出家园,一个伪军连和一个机枪连进村占驻。周遍的大园、九曲、台上和欧家夼等村,也均设立了日、伪军据点。玲珑金矿,被日寇围守得水泄不通。
为加紧对黄金资源的掠夺,一方面,日寇将采得的大量高品位金矿石,用汽车运至龙口港,装船运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冶炼。另一方面,加强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改造,就地进行选冶。1941年7月,日寇在玲珑金矿重新修建了一座150吨/日的木结构的选矿厂,雇佣人员达1200余人。此外,日寇还加强了对灵山一带黄金的掠夺。从1939年鬼子入侵到1945年投降的六年半中,日寇总共从招远掠走黄金约30万两之多。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龟缩在玲珑金矿的日伪军沮丧害怕,但拒不接受我玲珑工委敦促其缴械投降的命令。当玲珑工委将朱德总司令给侵华日军冈村宁次的命令送去后,日本人要求与玲珑工委谈判。8月20日谈判后,日军仍拒绝投降,第二天则仓皇逃离了玲珑金矿。
虎口夺金,金送延安
在日寇侵华期间,招远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寇展开了虎口夺金的殊死战斗。1938年,中共胶东特委率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创建了蓬(莱)黄(县)掖(县)招(远)抗日根据地。当年7月,在招远九曲成立了"招远采金管理委员会",9月又在灵山成立了"灵山采金委员会"。1940年8月,委员会分别改称"玲珑采金局"和"灵山采金局",同时成立了"玲珑金矿护矿队"。同年,成立了"招黄边区金矿工会",后于1942年合并于北海后,成立"北海金矿工会",翌年改名"玲珑金矿工会"。1944年,成立"中共玲珑金矿工作委员会"。日,玲珑金矿解放,10月新工委成立。这些组织在抗战期间,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参照执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区采矿暂行条例》,在解放区和敌占区秘密筹建金矿,生产黄金,支援抗战。罗山一带的九曲、欧家夼和蚕庄的金钱沟、虎头沟等地,都曾有我党创办的秘密金矿。仅1944年,全县合股经营矿洞达69处,矿工达4500多人,年征矿租121.6万元,产金3188两。
二是组织地方武装,伏击日寇的运矿车,截击他们的运金车,袭击矿区鬼子的炮楼,并惩治汉奸和卖国贼。曾先后在通往招城、龙口公路上的朱范、沙埠、槐树庄、小李家、傅家桥、张华山、下丁家、黄山馆等地,炸毁鬼子的多辆金车,在金矿区内爆破了其据守的三座炮楼,还处决了几个死心塌地为鬼子卖命的民族败类。
三是组织矿工举行罢工,破坏敌人的正常生产,秘运矿石到我党控制的炼金厂,秘送成品金到地下交通站,秘盗开矿的炸药、导火索和雷管,秘收驻矿伪军转手的子弹和手榴弹。当年,日寇占领下的金矿区,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我方的地下黄金与弹药的补给站。在日寇建设的选矿厂里,我地下矿工曾千方百计从中制造生产障碍,转运金精矿。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八路军北海部队曾派人侦察日寇的选厂,欲将其炸掉,但考虑到日寇必败、胜利在即,选厂归我所用为期不远,于是放弃了爆破,改而加强对矿石和成品金的截夺,因此这个选矿厂被完好地保存至今,为日后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是根据党中央和鲁南区委、胶东特委的指示,秘密筹集黄金,送往延安,为支援抗战做出了特殊贡献。为此,许多英雄的招远儿女,出生入死,前仆后继,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但在秘密的历史条件下,连个名字也没留下,成为尘封人间的无名英雄。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招远人民为我党我军贡献黄金多达数十万量。仅1940年,工会书记苏继光和陈文其等人,就秘送黄金至延安达2万多两。对这一独灼荣光的历史壮举,当年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赞叹不已,一方面感谢招远人民所做的特殊贡献,一方面还特别邀请苏继光等人有机会到延安见见面。中国作协会员张万和据此创作的影视文学剧本《金黄血红》,讴歌的就是这一独灼荣光的史实。张万和与唐锡彤、王敏等合创的影视文学剧本《金都1943》,也源于此时此地。
抗战胜利后,招远的采金归胶东行署北海采金办事处直接领导。1945年8月,玲珑解放后,办事处进驻玲珑,成立"玲珑矿务局"。同年年底,中共领导人董必武从上海派遣两名技术员,到玲珑矿务局工作。1946年4月,中共中央从延安派科学院副院长陈康波博士,中共山东省委派参议员张直武,到玲珑矿务局帮助指导工作。同年,北海银行胶东分行在玲珑设立"银行办事处",对外称"裕丰号",担负黄金收购工作。1948年9月,体制变更:原玲珑矿务局,领导国营金矿;10月,玲珑矿务局改为"玲珑矿业公司",归华东工矿部第二军工局领导。原玲珑矿务局灵山办事处,改为"灵山采矿办事处",隶属胶东行署,管理民采(私营)。同年上半年,招远的胜华(灵山沟)、利华(北截)金矿,组织合股经营,归胶东行署领导,年末又决定将私股转为公营,定名为"利兴采矿厂",同时兴建"华兴选矿厂",均属灵山采矿办事处领导。后两厂于1949年4月合并为"利华金矿",转属山东省矿山管理局领导。
从年,招远产金大约17万两,悉数卖给国家,为支援前线作战,争取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
9.荣膺"金都"之尊
--新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与加工基地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连年战争的创伤、当时国内黄金价格的低廉(每两95元),全国的黄金生产一度委顿。1949年,全国年产仅有13万两,尚不足清光绪年间最高年产(1888年,43万两)的三分之一。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期间,年产也徘徊在15万两左右。后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的政策和措施,中国黄金事业才有了长足的发展。经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跨人世界产金大国、黄金强国的行列。1995年,首次突破了年产百吨大关(108.4吨,346.9万两);2003年,达到200.6吨(642万两),位居世界第四位。
作为全国第一产金大县的招远,从建国到今天,历来在人民共和国的黄金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委顿中崛起。"七分天下有其一"
解放初期,由于战争创伤、金价低廉,招远的黄金生产同样一度萧条。1951年,全县黄金产量为2.8万两,约占当时全国的六分之一强;1952年,降至1.4万两;1953年,矿山几多停顿,玲珑矿业公司倒闭,人员外调。1955年春,山东省公安厅劳改局莱阳生建公司派第三劳改支队,来到玲珑筹建"生建金矿",启用服刑改造人员千余名,运用土法采金,后陆续增添先进设备,并于1960年建成50吨/日选厂一处,逐步向机械化方向发展。1957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了《关于大力组织群众生产黄金的指示》后,黄金之乡招远倍受鼓舞,于1958年先后建起了建华(灵山)、胜华(欧家夼)和新华(原疃)等三处县办金矿(后新华并人胜华),用手工凿岩,辘轳提升,人推大磨,流板拉流(重力选矿),土法氰化,之后采用机磨、矿车和水泵等,向半机械化发展,并建起了50/日吨的选厂。1960年,招远县冶金工业局成立,1962年撤销后,黄金生产划归县手工业管理局领导。全县的黄金生产,由复苏走向兴旺。
1962年7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建华、胜华两矿收归国有,合并组建了国营"招远金矿",1962年又将生建金矿并人其中,隶属省冶金厅领导,从此走上了正规化、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道路。招远金矿,即今天的山东黄金集团公司所属的"玲珑金矿",一度成为名闻遐迩的全国第一大金矿。驰名中外的黄金氧化矿地质标本--"玲珑背",就在矿部所在地东的玲珑山下。日本占领时期遗留下的木结构的选矿厂,所开凿的矿石品位殊富的"玲珑通洞"(俗称铁门洞)和"大玲珑"金矿洞,也都在矿部的东山上。到1988年,玲珑金矿累计已生产黄金超过100万两大关;到2006年,将突破200万两大关。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特大型金矿,功勋卓著,至今仍秀出群矿,独领风骚,为新中国黄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别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1964年,山东省政府决定成立"招远黄金管理站",负责管理招远、黄县、掖县、平度四县的采金业,后又受命负责整个烟台地区的黄金生产管理。1966年,招远市在罗山、金岭、金山、纪山和城关等5乡镇,成立了县、乡、村"三级联营金矿",地方采金得以迅猛发展。1974年5月,成立了招远县黄金矿山管理局。1976年,招远境内黄金年产总量首次突破10万两大关(其中地方和国营各占一半);翌年,地方采金首次超过国营矿山;其后,国营金矿一直稳产高产,地方产金突飞猛进。1978年,罗山公社(今玲珑镇)成为全国第一个年产金超过万两的乡镇。1984年,成立招远黄金公司;1989年,成立招远县黄金经济委员会。1990年,招远地方黄金年产突破20万两大关,王震副主席专门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招远市又单独对国家黄金总公司直接承包,使黄金的产量与地质储量倍增。1997年,成立山东招远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长期努力,
而今招远已建立起全国最大的地方金矿--"中矿金业股份有限公司"(含罗山、北截、岭南、阜山四金矿)、"山东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含金翅岭、河东、夏甸、尹格庄、
金亭岭五金矿),以及蚕庄、河西、姜家窑、曹家洼、界河、大秦家、纪山等万两以上的大金矿。同时,招远市还强科研攻关,就地兴建起全国最大的黄金冶炼厂--
"山东国大黄金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建起技术国际领先的黄金精炼厂--"山东招金精炼有限公司",使招远的黄金生产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跃变。
1996年,招远地方产金突破30万两大关;1998年,突破40万两大关;2002年,突破50万两大关;2004年,达到58万两,如果加上国营金矿,约占全国的1/10。目前,全市采选规模达到1.5万吨/日,2004年对外加工成品金92万两,约占全国的1/7。
倘若以省为单位来计算,招远市地方自产金的年产量,相当于中国的第三大省,"七分天下有其一",是新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基地。其中,近半数以上出之于罗山向广度深度进军,黄金图腾更辉煌
与此同时,招远还大力加强黄金地质探矿工作。1958年,山东第一支黄金专业勘探队--原807地质队、今第六地质队,进驻招远探矿,成绩斐然。1986年与1992年,先后两次被国家地矿部授予"功勋地质队"称号;日,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唯一的"英雄地质队"称号。1976年,招远县成立黄金地质队。在勘测的鼎盛时期,全国有12支地质勘探队、43部钻机,同时在招远境内探矿,从而使黄金的地质储量,除消耗之外逐年持续增长。在黄金的科技进步方面,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累计完成科技项目112个,其中19项荣获国家科技奖,74项获山东省科技奖。
山东鲁鑫贵金属集团公司与德国贺利氏公司合作
在抓黄金生产的同时,招远还大搞成品金的深加工,不仅魁为冠盖华夏的黄金生产基地,而且又是全国首屈一指的金丝生产基地、黄金珠宝首饰加工基地。1988年,成立了"鲁鑫贵金属集团公司",引进德国先进设备生产金丝,被列为国家电子工业部的定点加工厂,1995年又与德国贺利氏公司合资,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金丝生产厂,雄居亚洲,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又先后与深圳安盛华珠宝有限公司、美国卢金匠有限公司、香港励福实业有限公司等合作,发展、壮大了黄金珠宝首饰加工业,建起了中国北方最大的"黄金珠宝首饰城",进行批发和零售,品种规格应有尽有,质地优良,货真价实。目前,已有美国卢金匠、韩国有美、日本艾尚、香港奥丽、山东安胜华、上海老凤祥、南京金箔集团、山东鲁鑫集团等30余家知名品牌和企业,加盟其中。
此外,招远还坚持走"以金兴工"之路,充分利用黄金生产的副产品铜、硫、银、铅、锌、铁等,发展起了"金宝"电子材料厂、化工厂、轮胎厂、针纺厂、黄金机械设备厂等,生产铜箔、敷铜薄板、硫酸、增白剂、保险粉、炸药、电缆、矿山机械、轮胎等电子、化工、机械产品,使当地的黄金资源优势,进而转变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乃至全面的经济优势。由于黄金这一支柱产业的强力支撑,使招远连年跻身于全国百强县之列,知名度蜚声中外。金甲天下,荣膺"中国金都"
黄金,招远的图腾;招远,黄金的王国。罗山,驰名的金山;玲珑,黄金的宝库。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招远的黄金生产,曾多次前来实地视察、检查或接见招远黄金战线的代表。日,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专程来烟台检查黄金生产,特地到罗山玲珑金矿进行视察,并在座谈会上对招远黄金生产的成绩和经验,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附图,详见《王震与金都》)。
日,叶剑英副主席和王震副总理专门在烟台接见了招远等地黄金战线的代表。
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特地到招远考察黄金生产。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右二)到招远视察黄金生产日,时任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总理,专门听取了招远市委书记和招远黄金集团总公司经理关于黄金生产情况的汇报。
1997年,时任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的政治局常委吴官正,专程到招远检查黄金生产。陈慕华、迟浩田、张万年、宋健、胡启立、李贵鲜、王丙乾、蒋正华、刘澜涛、黄华、王首道和王瑞林上将等党、政、军领导人,都先后到招远视察或检查黄金生产。
据《招远县志》记载:招远,自古素有"金城天府"之称,一向简称"金城"。据《招远黄金志》记载:1984年春,时任中共招远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的张万和认为,"金城"之名不足以反映和突现招远在全国黄金生产中的至尊地位,因此率先首倡以"金都"之名取代"金城",并最早将"金都"写进所起草的文件中。1992年,时任市委常委兼政法委书记的他,又特地撰写散文《金都赋》,先后发表于20余家中外报刊,使"金都"之名先声于世。日,中国黄金协会研究决定:授予山东省招远市"中国金都"称号,并于同月28日在北京举行了授名仪式。至此,"中国金都--山东招远",誉满天下。正是:地以金贵而神圣,金以地灵而辉煌。金都招远,永远的青春;金都罗山,永恒的丰碑。
(三)世界黄金之窗--罗山黄金博览洞
凡是到罗山游览的人,无不企望在这雄山、神山、伟人山和金山融于一山的灵秀之地,一睹黄金的全部风采。
在这里,也只有在这里,不仅可以实地观看天然立体的黄金博物馆里的全部风貌,而且可以走进人工建造的世界黄金博览洞,作一次全面的古今中外黄金游,饱尝一顿中外黄金文化的美味大餐。
目前正在筹建的罗山黄金博览洞,位于罗山中央区人口处的一个人工开凿的、宽大而幽长的U型地下古金洞里。
经过扩邦挑顶之后,这个u型古金洞的巷道,宽4米、高3米、长1100米,两侧开凿了18个长12米、宽6.5米、高3米的洞穴,作为展室。其建成之后,将是中国当代唯一的、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黄金博览馆。可以说,这里就是世界黄金之窗:天下黄金浓缩于一洞之内,一洞之内可观尽天下之黄金。
罗山黄金博览洞,将分为洞外景观和洞内景观两部分。
洞外景区,分为进洞口、出洞口、淘金区、柿子林(松竹林)和水上公园等五部分。
博览洞前,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中心,堆立着一块超大型的硫化矿石,上面镌刻着"招金石"三个大字。广场北面水库的坝堤上,"古今中外黄金游"七个大字,赫然醒目。
进洞口,掩映在一背风向阳的小山偎中,周围奇岩怪石镶嵌,茂林古树装点。洞外,雕有一尊凿(淘)金老汉的巨大塑像;右侧,有一被堵塞的古洞口,上面标有"北宋采金遗址·古洞危险免进"的字样。
出洞口,先穿越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崇山峻岭的大峡谷、冰天雪地的南极洲、酷热灼人的大沙漠、探险寻金的人群等人工雕塑群,再进入热带植物微景园,然后进入淘金区。
淘金区,位于洞外响水河上游,这里曾是古代的淘金河。河上塑有两组淘取沙金的精美雕像:一组是淘金老汉,一组是淘金女郎。同时,配刻着古代诗人刘禹锡著名的《浪淘沙》诗:"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郎满江偎。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柿子林(松竹林),在淘金区畔、祥光寺旁。这里,古柿子树成林,苍松翠竹连片,人工湖畔小桥流水,水榭楼台相映成趣。
水上公园,位于博览洞北、大坝之上的水库里。库湖高悬,碧波荡漾,花树蔽岸,水明如镜。山在水中,云在水中,船在水中,人在仙境中。
洞内景区,共分三大部分、十八个展厅。三大部分为:黄金综述、世界黄金、中国黄金;十八个展厅,将悠悠万年中外采金史,高度浓缩其中。
走进博览洞,黄金的大干世界,一目了然。
洞内采用实物陈列与人工塑造相结合、声光电交融于一体、图与文齐臻并茂的方法,将黄金的形成、勘探、采掘、磨浮、氰化、冶炼、精炼到深加工,从原始古老的生产方法到近代、现代的科技进步,从黄金的特性、用途、功能到国际交易,从中国黄金生产到世界主要产金国的生产状况,从黄金的物质属性到人类政治、军事的剧烈纷争与辉煌文明等,都真实、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每一个参观者都能接受一次黄金文化的洗礼与启迪。
1.地球黄金知多少?
黄金,是地球上稀有而珍贵的有色贵金属。其以独具特有的价值、永无穷尽的魅力和取之不易的艰辛,成为稀世之宝,倍受世人的青睐。"金贵",历来就是人们评价物质与人格价值高低、大小的准星和天平。
那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究竟有多少黄金呢?据科学家概略地测量与估算,地球上黄金的总储量,大约为48亿吨。乍听起来,这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实际上,其分布于地核内的约47亿吨,地幔内的约8600万吨,地壳内的约960万吨,海水中的约440万吨。也就是说,99.7083%的黄金,深藏于地核与地幔之中。而地核与地幔中的黄金,人类即使在遥远的将来,甚至无限的未来,是永远无法拿到的。就是蕴藏在地壳和海水中的1400万吨黄金,因埋藏过深和品位过低,也
有90%是可毕不可及的、地质物理学认为:元素的丰度,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含量。黄金在地壳中的丰度值很低,在贵金属中的值最低,仅相当于银的1/21,铜的/18000,铂的1/13,汞的1/25。
迄今为止,全世界人类已采得的黄金,总计约为12万吨,共消耗掉黄金储量约18万吨。其中,70%是1900年以后生产的。
据2003年统计,世界年产黄金总计为2,593吨。其中,过百吨的国家共有8个,依次为:南非,376吨;美国,285吨;澳大利亚,284吨;中国,213吨;俄罗斯,182吨;秘鲁,172吨;印度尼西亚,163吨;加拿大,141吨。未过百吨的、产量第9-20名的国家,依次为:乌兹别克斯坦,80吨;加纳,70吨;巴布亚新几内亚,69吨;马里,47吨;坦桑尼亚,45吨;巴西,43吨;智利,38吨;菲律宾,34吨;阿根廷,29吨;吉尔吉斯斯坦,23吨;墨西哥,22吨;哥伦比亚,21吨。其它国家,产量寥寥无几,合计为259吨。由此可见,黄金的产量总体上来说,是十分有限的。
2.黄金用途何其重
常言道:"物以金贵"。黄金,何以为贵?
作为稀世之宝的黄金,历来以"金本位"之尊,冠居各种金属之首。同时,其具有抗氧化、耐腐蚀、熔点高、延展性强等特点,以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纯净的金子呈黄色,有强金属光泽。它的比重大,每立方厘米19.32克(20℃)。熔点和沸点高,分别达51;和;,故有"真金不怕火炼"之说。物态柔软,硬度为2.5维斯。延展性极好,一克黄金可拉成长320米的金丝,一公斤纯金可辗成面积530平方米、厚度一微米(0.001毫米)的金箔。在常态下,几乎不氧化、不腐蚀、不溶于酸和碱,但可溶于"王水"(即硝酸与盐酸1:3的混合液)和氰化纳、氰化钾。总之,物理性能良佳,化学性质极其稳定。
俗话说:"金无足赤"。黄金的纯度,可用百分率法(%)、成色法(&)和"开"(k)表示法来表示。用作国际硬通货的金砖,纯度为99.99%。用作制造金丝的电解金,纯度为99.999%。所谓K表示法,以双数计量,规定纯金为24k,一k的含量为4.1666%,高纯试剂含金99.999%,折合为23.99976k,约计为24k。
黄金之所以珍贵,全在于其用途。主要有:
一是货币职能,即硬通货。自古至今,用作货币的黄金量,已占矿山产金总量的半数以上。其中,大部分制成金条、金砖等,放在银行,作为货币储备,小部分用作制造金币。当今世界上,共有金币500多种,至今仍有多种金币在一些国家发行。自1985年起,美国宣布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黄金的货币职能有所弱化。
二是国家储备,即国家所储存的金块和金币的总额。其主要用途,有三种: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作为国内金属货币的准备金;作为存款和银行券的准备金。自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银行券均已停止兑换黄金,只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并作为保证稳定货币的手段之一。
在当代国家储备中,黄金储备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优势地位。据2003年统计,世界黄金与外汇的主要储备国的状况如下:美国,黄金储备8,138吨,(美元)储备1840.24亿美元,其中黄金占59%。德国,3440吨,968.35亿美元,黄金占4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217吨。法国,3025吨,707.62亿美元,黄金占57%。意大利,2452吨,632.57亿美元,黄金占52%。瑞士,1633吨,695.54亿美元,黄金占32%。荷兰,777吨,219.44亿美元,黄金占48%。欧洲银行,767吨,466.55亿美元,黄金占22%。日本,765吨,6735.55亿美元,黄金占2%。比利时,778吨。中国,600吨,4443.69亿美元,黄金占2%。澳大利亚,594吨;英国,573吨;葡萄牙,499吨;西班牙,485吨。由此可见,黄金储备与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密切相关;黄金储备在世界经济强国的国家储备中,至关重要。
三是首饰加工。以黄金为原料的各种首饰,精美华贵,可以说是装点人生的极品。自古以来,金饰品大量应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据2003年统计,全世界共消耗黄金3049.9吨(含再生金),其中首饰加工用金达2532.6吨,占83.O4%。
四是现代工业用金。由于黄金独具特有的物理与化学性能,尤其是抗氧化、耐腐蚀的特性,其在计算机、通讯设备、宇宙飞船、喷气式飞机引擎、电器、电子等领域,大有用场,舍它别无所代。特别是在现代电子行业的印刷电路、集成电路、半导体系统、电子设备接点上的特殊作用,非它莫属。2003年,世界电子材料用金为237.8吨,占当年黄金消耗的7.7%。今后随着电子业的迅猛发展,金的用量将与年俱增。
五是金币用金。2003年为104.8吨,占当年黄金消耗的3.44%。
六是医疗用金。其中牙科用量最大,2003年为66.9吨,占当年黄金消耗的2.2%。
七是金牌、奖杯、纪念章、仿金币用金。2003年为26.5吨,占当年黄金消耗的0.73%。
八是其它用金。2003年为81.3吨,占当年黄金消耗的2.57%。如金合金等。
马克思曾说过:"黄金实际上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金属。"人类的世界,因为有了黄金而辉煌、而精彩。
3.金矿是怎样形成的
黄金矿床是如何形成的?不少的游人带着这个疑问,来罗山探秘。
有关黄金宝藏的形成,本书在前面的《得天独厚的金山》中,已经作了概要的抽象的介绍。而在黄金博览洞中,你可以从三维立体的银屏上,得以具体而形象的观摩。
世界上的黄金宝藏,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
那么,岩金和沙金,各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展室中,建造设计者用三维立体的影视图象,将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山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薄而出等岩金形成的景观,将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岭在日照风化、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泥石俱下、洪水泛滥、河流稳水地段沉淀等沙金形成的景观,都活灵活现、直观明了地展现在你面前,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了当年大自然造化黄金宝藏的全过程,受到一次生动深刻的黄金地质知识的传授与教育。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皱,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雄冠亚洲的罗山玲珑金矿田,属于岩金,大约形成于八千万年至一亿二千六百万年前。
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搬运的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公斤,它产之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
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
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基底活化区,占6.7-6.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1.1-1.2%;而古地台盖层构造区,则占47.1-47.7%。在金矿石中,黄金含量的多少,即品位高低,用克/吨(9/t)来表示。低品位金矿石,每吨不足10克;中品位的矿石,可达数十克;高品位的金矿石,高达数百克乃至上千克。由此可见,金矿石的含量极其低下,可谓微乎其微。难怪世上的黄金,如此珍贵呢。
4.黄金是怎样炼成的
黄金的冶炼,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纯净的黄金,采之于沙金、岩金和伴生矿,通过重力选矿或化学选矿,然后冶炼而成。
在黄金博览洞中,可以看到沙里淘金的展示。沙金的淘取,过去多系人工,现代则多用采金船,所运用的是重力选矿的原理。"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郎满江偎。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千淘万漉皆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些千古传诵的古代诗句,都是对采淘沙金的绝佳描写。
对岩金的生产,一般要经过勘探、采掘、磨浮、冶炼等工艺流程。
岩金的勘探,通常有钻探或坑探两种形式。岩金的开采,古代采用的是原始的燔火爆石的方法,即先用火将金矿石烧热,再泼之以冷水,使矿石变酥,然后层层剥落。在火药与炸药发明之后,则直接用凿岩爆破的方法,进行采掘。采得的矿石,提升出井,运至选矿厂。
黄金的选矿,就是将金矿石中微量金子选出来。选矿方法,主要有重选法、浮选法、混汞法和氰化法。重选法,是根据矿石密度与比重的不同,用物理原理进行分离,主要通过跳汰选矿、溜槽选矿、螺旋选矿机与螺旋溜槽、离心盘旋机、摇床来完成。浮选法、混汞法和氰化法,还有炭浆法和堆浸法,都分别应用不同的化学药剂,进行化合反应,将金子选出。此外,还有一些新方法,如树脂矿浆法、硫脲法、液氯化法、磁炭法、管道化氰化法和细菌浸出法等,也可用来选金。
黄金的冶炼,分为粗炼和精炼。粗炼的原料,主要是选矿所得的氰化金泥、重沙、海绵金、钢绵、炭纤维阴极的电积金、硫酸烧渣金泥和含金废料等。炼金的炉子,主要有:可控硅中频感应炼金炉、转炉、坩埚炉、箱式电炉、电弧炉和反射炉、膛式炉等。冶炼时,加以配料,冶炼后可得粗金锭、银锭,即合质金。合质金的纯度,一般为一至三个9(90%、99%和99.9%)。为进一步分离提纯,再将合质金进行精炼。通常的精炼方法,有火法、化学法、电解法和萃取法。精炼的黄金的成色,纯度可达四个9(99.99%),符合国际硬通货的标准。
在黄金博览洞中,人们可以看到旧时选矿的情景:人工用铁锤将矿石砸碎捣细,用石辗石磨磨轧成粉末,拉流板用水进行重力冲选,得到金沙或金泥后,再放人坩埚内,在高温火焰中进行熔炼,终于得到金锭。同时,又可以看到现代选矿情景:人们用机械磨浮的方法,将采得的矿石用老虎机粉碎,再输入球磨机进行磨细,然后加入化学药剂氰化纳等,进行搅动浮选,得到金精矿后,再进行冶炼和精炼,即得到光灿灿的金锭。
5.日不落的黄金交易网
世界黄金的交易,可谓历史悠久。而完善的黄金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则在近代。
早在十九世纪初,世界上就有了较为健全的国际性黄金市场--英国伦敦黄金交易市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各国政府放松对黄金的管制,黄金市场便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目前,全世界有一定规模的黄金市场,大约4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有:英国伦敦黄金市场,瑞士苏黎世黄金市场,中国香港黄金市场,美国纽约、旧金山黄金市场,Ft本东京黄金市场,澳大利亚悉尼黄金市场,新加坡黄金市场等。其中伦敦、苏黎世和香港的黄金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纽约与东京的黄金市场,以期货交易为主。不久前,中国上海的黄金市场,已建成开业。
世界黄金市场的交易,在昼夜二十四小时之内,凡太阳所照之处,都有黄金买卖在做,形成了一个"日不落"的黄金交易网。以北京时间为准,全球几大家黄金交易所,每天周而复始的营运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7:30,澳大利亚悉尼黄金市场,迎来全球第一个交易日;
8:O0,日本东京黄金市场,开始营业;
9:O0,新加坡黄金市场,开始营业;
9:30,香港黄金市场,开始营业;
14:O0,瑞士苏黎世黄金市场,迎来了欧洲的第一个黎明;
15:30,世界最大的、也是最权威的黄金市场--伦敦黄金市场,开始为全球制定新的黄金价格;
21:30,纽约黄金市场,开始营业;
3:O0,当纽约黄金市场收市时,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黄金市场开始了。这是一个纯粹为了收市后给黄金投资者提供"执漏"机会而设立的市场;
7:O0,西岸(旧金山)黄金市场,将交易棒交给了悉尼黄金市场。
在黄金市场的交易中,黄金价格是怎样制定的呢?日,英国"五会员公司",即洛希尔父子公司、撤摩尔·蒙特公司、摩家特·高斯密公司、强生马赛公司和西普士皮特斯勒公司,在伦敦洛希尔父子公司的一问古朴典雅的办公室里,召开第一次议价会议,并取得了成功,从此每天由该五会员公司派人,参加议定金价两次。第一次是上午10:30,第二次是下午3:O0,每个金商各派一名代表,共5人,后于1978年增加到6人,由罗希尔父子的代表任主席。英国是世界上实行"金本位制"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黄金定价最权威的国家,国际金价通常以此为准。
国际金价的走势,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随着政治危机、石油价格、其它贵金属价格和美、欧、日元货币汇率等诸因素的变化而波动。
6.关于人类时代划分的一种传说
历史与神话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不能绝缘分开。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代的历史,就是以神话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关于人类时代的划分,因标准的不同而存在巨大的差异。以政治、经济为标准,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几个阶段。以生产工具为标准,史学家把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信息时代。倘若以金属发现顺序为标准,并为了寄托人间的某种希望与心愿,有人又将人类世界划分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黑铁时代。
黄金时代的人类。
诚如马克思所说:"黄金实际上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金属"。作为人类世界首历的"黄金时代",那时作为"五金之首"的黄金本身,还尚未被用作货币这种特殊商品。也就是说,第一代的人类,应当处于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命运之神天定的"黄金时代"的人类,虽然生产力极不发达,但人人各尽所能的劳动,平等均享的分配,无你争我夺、尔虞我诈之忧虑,无等级和贫富之烦恼,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当命运之神判定"黄金的一代"从大地上消失的时候,他们都成为宇宙中仁慈的保护神。
白银时代的人类。
"黄金"一代人从地球上消失以后,命运之神只用"白银"创造第二代人类。"白银时代"的人类,在母亲的怀抱中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因为他们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放肆的行为使这一代人陷入苦难的深渊。天父宙斯十分恼怒,让他们从地球上消失。但他们不是全然没有道德,不能没有某种光荣,于是让他们变成鬼魂,在大地上到处漫游。
青铜时代的人类。
这一代的人类,与"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的人类完全不同。他们残忍而粗暴,使用"青铜"作武器,相互问不断厮杀,制造血腥,以侮辱和欺负他人为快,是完全堕落的一代。当他们离开晴朗又光明的大地之后,天神便把他们打进阴森而可怕的地府之中。
这一代的人类,彻底的堕落,更加的败坏,充满着痛苦和罪孽。他们日夜忧虑和苦恼,不得安宁;父亲反对儿子,儿子敌视妻子,老人得不到尊重,儿童得不到抚养,朋友之间互相憎恨,人人为一己之力而疯狂地进行欺诈和仇杀。他们虽然还没有从大地上消失,但至善至尊的女神,已不再来看他们了,只有等待死亡的到来。这种人类世界的划分,虽然有些偏颇和离奇,但它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对珍贵而圣洁的黄金的尊崇与热爱,表达了他们对黑暗与罪恶的诅咒与痛恨,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憧憬与向往。
也许人们可以从列宁的这一段话中,深刻地理解这种划分的初衷和道理:"我们将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之后,我想:我们会在世界几个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黄金修一些公共厕所,这样使用金子,对好几代人来说,是公正和富有教益的,因为他们不会忘记,怎样为了金子的缘故(刚过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一千万人遭到屠杀,三千万人变成残废。怎样又为了金子的缘故,......(今后)在日美之间,也可能在英美之间的战争,或者在诸如此类的战争,一定还会有两千万人遭到屠杀,六千万人变成残废。"当年,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在其名著《雅典的泰门》中,对黄金的非凡功能与巨大魅力,也曾有过人木三分的描写:"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它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族同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癫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它的尊容可以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它会使冰炭化为胶漆,仇敌相互亲吻;它会说任何的方言,使每一个人惟命是从。它是一尊了不起的神明,即使它住在比猪巢还卑劣的庙宇里,也会受人顶礼膜拜。"中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赠友》一诗中,更是一针见血、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那些负苦舍身、追金逐利者的行踪与心态:"银生楚山曲,金生鄱溪滨。南人弃农业,求这多苦辛。披沙复凿岩,砭砭无冬春。手足尽皱胝,爱利不爱身。"
是的,当黄金未作特殊商品--货币之前,它所创造的人类是"黄金时代",即原始共产主义。当它一旦成为特殊商品--货币时,人类就进入铁血般的阶级社会,即青铜和黑铁的时代,也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当黄金失去货币职能、重新恢复一般物质属性时,世界也将恢复和平,没有剥削、压迫和尔虞我诈,展现在人类面前的将是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那时,人们就可以按列宁说的,"在世界主要街道上用黄金修建厕所"了。
无论如何,黄金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其魁领世界之尊的先发作用、无与伦比的巨大推动力和无孔不入的社会影响力,是无庸置疑的。
7.黄金与世界古代文明
回顾历史,黄金与人类文明密不可分。世界文明古国的历史,昭示于后人的是:黄金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和标志。著名的历史学家蒂莫西·格林曾说过:"古埃及和古罗马的文明是由黄金所培植起来的。"
迄今为止,我们了解到的古代文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超过尼罗河和"两河"(幼发拉第河与底格里斯河,即古代巴比伦、今日伊拉克一带)的文明程度,它们是那样的久远、悠长和发达。
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土地,使这一带的先民,能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地生存下来。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字、历法、艺术和科学知识方面,曾对西部亚洲和欧洲有相当大的影响。早在六千多年以前,古埃及就有"一份黄金和两份白银相等"的交易记载。在古埃及雕刻的艺术品上,人们曾发现有"金"的象形文字。字形是,水从头巾上或木槽中流过,那时文字还刚刚出现。后来,又发现了一张金矿图册,那是在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金矿,上面标有矿区、街道、矿工房等位置,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黄金的大量开采和源源不断的流入,使古埃及经济殷实,有能力兴建豪华的宫殿和神庙。著名的底比斯的卡纳克神庙,花了好几个世纪的时间才得以建成。其中,主要大殿的圆柱就有134根,中间的12根竞高达25米。可见,古埃及的古代建筑是何等的发达,以黄金为后盾的经济支撑力是何等的强大。面对着埃及恢弘而神秘的金字塔,也许有人会带着疑问的眼光,去盘诘它到底是埃及人所建,还是外星人所建?然而,面对着图坦哈蒙的陵寝,足以使人目瞪口呆,惊奇地发现并相信,一个仅活了十九岁的法老,竟然用黄金为自己修建了墓棺!
图坦哈蒙,仅是埃及法老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国王,在位仅九年,十九岁便少亡。日,发掘者卡特等人,打开其墓室,启开里面藏有石棺的木椁门,揭开第二层包裹木乃伊的柩衣,一个金制的内棺便赫然人目。
图坦哈蒙的棺椁,是用一整块美丽的黄晶玉造成的杰出的工艺品,长2.68米,宽1.46米,高1.46米。椁盖是用玫瑰色花岗岩制成的,重达609公斤。里面是用纯金铸成的金棺,外形酷似图坦哈蒙本人。金棺内还有一个用纯金制作的棺材,重达118公斤,这里面才是国王的木乃伊。国王的脸上,覆盖着黄金的面具,护胸的罩衣也是金制的,手指和脚趾上套着金护指,臂上戴着镶嵌宝石的金银手镯,陪葬的物品共有143件之多。面对图坦哈蒙的金棺,古埃及领先于世界的黄金文明的发达程度,可略见一斑。
古巴比伦("两河"文明)
古巴比伦,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它是"两河"文明的产物,幼发拉第河与底格里斯河,曾经孕育了这里的古代文明。
这块肥沃而富饶的土地,曾孕育过苏美尔、亚述、阿卡德和古巴比伦人。《圣经》中说,这里是"人间天堂","诺亚方舟",它们就在两河的上游。《旧约》中说:"从伊甸园里流出一条河,河里流淌着黄金,那里的金子是好的。"
早在七千年以前,苏美尔人就进入了金石并用的时代。巴比伦和亚述的绚丽花朵,就是从苏美尔的种子里发展起来的。
从伊拉克出土的黄金首饰,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的黄金制品,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从伊拉克出土的铭文中,记载着"一个奴隶的价值14-20雪凯白银"。这证明,早在五千多年以前,黄金与白银已经脱离了一般商品属性,而成为一般商品的等价物。从淑巴德王后陵墓中,人们发现的镶金嵌石木雕的"金牛竖琴"、淑巴德王后的"黄金头饰",都展现了这里四千六百年前的辉煌文明。
"金牛竖琴",是公元前二十六世纪的苏美尔人,用天青石、金箔制成的。琴胎是用黄杨木雕刻的。琴身上则用贝壳、红宝石和天青石,镶嵌出苏美尔神话中的一个故事:英雄吉尔伽美什,降服野牛,和一些动物奏乐。
琴把上,是戴假胡须的金饰牛头,其眼睛、胡须和牛角尖,皆用蓝宝石镶嵌,牛眼炯炯有神,富有生气。
淑巴德王后的"黄金头饰",更是金光夺目,精美无比。上面排列着三个大青石和光玉髓做的花环,最下面的花环套着几只金圈,当中的一只附着几片山羊榉叶,顶端的一只连着几片直立的金制柳叶和花朵。假发上插着一把五齿梳子,嵌饰以金花和大青石。两鬓的太阳穴处,镶饰着螺旋状的金丝,耳轮上垂坠着半月形的大金耳环。这个精美绝伦的黄金头饰,表明了四千六百年前"两河文明"的发达水平,即使令今天的人们也不得不刮目相看,惊叹不已。
此外,从乌尔王陵出土的"金制山羊",其构思、设计和制作,也十分精美,富有创意。它是皇帝举行宗教仪式时使用的法器,象征着风调雨顺。
由于黄金的富有,公元前六世纪,巴比伦的新国王尼布加尼撒二世,为了满足王妃米底思念故乡的愿望,采用人工砌筑、立体造园的手法,将花园建置于一个高高的平台之上。上面栽种各种树木和花卉,并设有灌溉的水源和水管,远看犹如一座花园悬于空中,人称"空中花园",也叫"悬园"。
古老文明的花朵,在尼罗河和两河的国度里率先绽放了数千年。后来,埃及的金字塔渐失昔日的光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也不复存在,这些古老的民族变得疲惫与衰老。
然而,几个血气方刚的新民族,则生机勃勃地出现在地平线上,那便是古希腊、古罗马和古波斯。他们缴了数个世纪的学费,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所有的本领。于是,以掠夺财富为目的战争开始了。
古希腊,是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及小亚西亚西岸一群奴隶制城邦的总称。它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文化,尤其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领域的成就,对古罗马和后世的欧洲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手镯款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