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厦门大学选课系统大战还有两天了,选什么,怎么选,这份秘笈

【图片】狮王祛痘膏和日本那个cc精华有用么【男士护肤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73,569贴子:
狮王祛痘膏和日本那个cc精华有用么收藏
求各位姐姐给点建议贫民窟大学生有个资生堂洗面奶还有个狮王祛痘膏早上洗脸没有热水一般不洗脸有个美加净的防嗮的这两天有点爆皮求各位姐姐指教推荐点平民款用品
乐敦cc用起来没什么作用感觉
看你说的你只有资生堂的皂基和一款防晒做日常?
老婆,嫁给我我就告诉你
老婆,嫁给我我就告诉你
来我来帮你算一算,本指南上次聚美撸的乐敦CC 70元/瓶/20ML,也就是说1ML3.5元,小白瓶前两天唯品会,370两瓶,算下来1ML/4.6元,就多一块钱。。而且吧里推小白瓶比CC的多吧
那个cc太油了
长了脂肪粒
狮王是有用的
红肿痘痘夫西地酸或者班赛 闭口达芙文
有点爆皮,弄点孩儿面的面霜抹一抹。
我是用面霜好的
狮王的话,个人感觉没有什么卵用
这个有用么
没用。一个日本垃圾药妆。一个低浓度酯化VC。没卵用的东西。把狮王祛痘膏换成:理肤泉k乳、dou+把乐敦CC换成:曼秀雷敦C10
恭喜浪费70块钱
资生堂是洗颜专科吗
你好还需要狮王祛痘吗
多看看精品贴惹
理肤泉duo+
镇楼是弟弟本人吗?
狮王个人用了还不错
登录百度帐号全温哥华最简单的转学分院校
Coquitlam College 2018年1月春季入学开始选课了!!!
离11月8日选课大战只有2天咯!
注意注意!
今年老生可以先在网上预约选课时间,再去学校选课!
新生仍然需要去学校排队选课!
还没有预约好时间的老生
请打开电脑,
蓝妹子手把手,一步步教你~
图片看不清?步骤太复杂?不明白也不要紧!快快来佳亨门店,蓝妹子帮你搞定!
今年的新生不能通过网络预约,提前报名是抢课关键,如果等到开学前两周才来报名,第一周简单课好老师都被别人选走了。如果你是个新生,又对选课毫无了解,怎么选,选什么都没谱,可以按下列清单准备好材料:
护照首页复印件
学签复印件
高中成绩单/college成绩单
只需把这些材料拍照或扫描发给蓝妹子,剩下的一切事情全由蓝妹子搞定,连队都不用排了,在家等着看你心仪的课表吧~
长按下面二维码找蓝妹子咨询或报名一次性搞定
3年接收100万新移民,加拿大将成为短期内最好移民的国家
重磅!加拿大签证采集指纹时代或将来临!签证会因此更难申请吗?
【技术帖】不照做,十年美签将作废!蓝妹子手把手教你EVUS注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先谢个邀,再抱个歉,个人储备不足,详细展现三三制的老电影真不知道。几经波折,这个月终于能上卫视的电视剧《三八线》,对三三制有一点粗略描写。&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电视剧《三八线》开播? - 一八零天改一次的回答&/a&&br&&br&早年战争老电影的一个特点,战术细节什么的篇幅较少,更多镜头用来描写战争环境下人的变化。例如《董存瑞》中的一个情节:&br&&br&连长:“这次战斗你打了几发子弹呢?几发?” &br&董存瑞:“九发。” &br&连长:“大点声!” &br&董存瑞:“九发!” &br&连长:“哈,哈。九发。打死了几个鬼子?缴获了几条枪啊?怎么不出声?” &br&董存瑞:“报告连长,我错了,首长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br&连长:“那你说怎么办呢,哈哈,痛快啊,放啊放,你可倒给我来了个麻利。&b&你以为咱们这是老百姓?扛火枪打兔子?打不着拉倒还闹个过瘾?这是革命战争!&/b&”&br&董存瑞:“报告连长,&b&我是一个心眼想打鬼子!&/b&” &br&连长:“&b&可你为什么不多长几个心眼呢?你是个革命战士&/b&,子弹出膛就要消灭敌人!”&br&连长帮董存瑞戴好军帽&br&董存瑞抽泣……&br&连长:“嗯!还不服气儿呢!”&br&董存瑞:“我还有什么不服气的。”&br&指导员:“好了,别哭了,在战场上要是不瞄准敌人开枪,敌人就要瞄准你啊。再说,咱们子弹来之不易啊。”&br&董存瑞:“处分我吧,是错了,没说的了。” &br&连长:“&b&处分你,你就是个好战士了?&/b&哼!就会哭天抹泪儿的!”&br&&br&早年老电影除了军教片,以表现技术为主的电影较少。很多军宅津津乐道的技术细节在这些电影中都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地道战》里民兵穷到用“单打一”,《地雷战》里鬼子熟练的掷弹筒,《平原游击队》和《地道战》里李向阳和高传宝腰带上的别枪方式,《董存瑞》里连长陈旧的军装。不像现在国内那些只在乎感官美学和眼球经济注水剧,人人抬手就是盒子炮,甭管谁出手就是汽油弹,光打的人和PS了一样。&br&各类老电影,无论战争还是反特,近距持枪对敌时都是抵腰,不像现在美片港片那样耍帅指头。近距持枪奔袭都是单手贴身持枪,不像现在国内的注水剧,跑起来就双手持枪来回晃。还有很多老电影里有战场如何使用红旗的镜头,不像现在,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是个冲锋就搞一八尺高的红旗,等着被天言朱吗?&br&&br&个人推荐一些体现共军步兵战术的黑白老电影&br&《小兵张嘎》民兵土坦克&br&《狼牙山五壮士》五人班组阵地配置&br&《董存瑞》刺儿头民兵如何成长为正规军,班组战斗群使用,部队不同时期的装备变化&br&《红日》国军进攻套路&br&《上甘岭》反斜面阵地作战相关的一系列战术&br&&br&&br&最后多句嘴,坚强的组织和钢铁般的纪律才是上述战术能够发挥效能的基础。&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47年中央敢于在西北和胡宗南兜圈子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 马前卒的回答&/a&&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b13c472f22b1e5b999f7db014c02b23_b.jpg& data-rawwidth=&888& data-rawheight=&41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cb13c472f22b1e5b999f7db014c02b23_r.jpg&&&/figure&&br&&br&相关回答&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人海战术」真正是怎样的? - 一八零天改一次的回答&/a&&br&当初写上边这个回答时,情绪有点激动,里边有一些地方不严谨、还有一些错漏的地方,我一直没改,看的时候请注意。&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近十年来抗战电视剧偏爱描写「纨绔少爷」「江湖大佬」参加抗日? - 马前卒的回答&/a&&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一日本友人最近突然对国产抗日剧起了兴趣,有没有不那么雷的国剧推荐? - 一八零天改一次的回答&/a&&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抗日神剧为什么如此扭曲历史? - 一八零天改一次的回答&/a&
先谢个邀,再抱个歉,个人储备不足,详细展现三三制的老电影真不知道。几经波折,这个月终于能上卫视的电视剧《三八线》,对三三制有一点粗略描写。
早年战争老电影的一个特点,战术细节什么的篇幅…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15ba0b759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15ba0b759_r.jpg&&&/figure&先说几句题外话。&br&&p&知乎现在也越来越趋论坛化了,这么说是觉得比以前多了不少喷子。所谓喷子,在我这里就是只用口水没有脑子的人。不过一个社区只要人一多,就必然会出现这个情况,不算奇怪。&/p&&p&有此一说,是因前几日刚回答过中国古代军阵杀敌的斩首功怎么计算这问,就有人在“世界史上一直被误读的事情有那些”一问我的回答下,直接把斩首功和杀敌数混为一谈,然后以此来论证明军在朝鲜杀敌数还不如朝鲜军队云云,顿时让俺大倒胃口。&/p&&p&不懂不是问题,不懂还以达人自居并信誓旦旦,就是问题了。&br&&/p&&p& 有关我国古代斩首功,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题目,认真说来,这里面可以考据的东西非常多。但是,有一点是不用考据且毫无疑问的,那就是斩首功不等于杀敌数。如果连这么简单的事都搞不清楚,那就不是学识问题,而是智商问题。&/p&&p&对把这两概念搞混的事,我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当年有关袁崇焕的争论里,好大一群人拿着明军对清的斩首功史料到处振振有辞地说,关外明军一仗下来才砍了这么点清军,所以《明史》和其他记载里明军杀敌数是有问题的云云。&br&&/p&&p&当时就差点没把我笑翻在地。同样,我也什么没兴趣给他们上课,告诉他们这其中的差别。因为连这么基础的问题都没搞清楚,就信心满满跑出来到处咆哮解决史学问题的,以我的水平真没法教育好。&br&&/p&&p&我国古代斩首计功最著名的,当然是秦朝,绝无争议的第一。自商鞅变法后,秦军以斩首计功,其功之重,其效之强,均为历代之冠。&/p&&p&商鞅在中国先秦军事史上的地位,当然也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人。从《商君书》(书作者的争论暂且不论)和我们现在能看见的《秦律》种种里,可见其构筑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军事制度体系,同时也可以看见秦朝是怎么计首级功的。而在看完《睡虎地秦简》后,我当时的个人感受,是由衷地感觉到秦律的制订和执行之细,简直令人发指(这个词在这里是完全正面的用法),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来形容它,只剩下膜拜的份。&/p&&p&这里插播个有意思的事。&/p&&p&按“喜”这位秦国模范公务员留给我们的秦国法律资料看,在他执行公务的年代里,秦国徭役迟到三到五天的,只是训斥;迟到六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p&&p&但是在“喜”去世后的第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秦国“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p&&p&于是,陈胜、吴广造反了。于是,秦国灭亡了。&/p&&p&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为什么秦国刑法的差异就变得那么大呢?&/p&&p&目前可以查到的资料,说是在秦二世上台后,赵高进了一记谗言,之后“二世然之。乃更为法律,务益刻深。”于是结果就这样了。我觉得吧,要是没这事,秦是不是二世而亡,还不太好说。&/p&&p&继续说斩首。&/p&&p&大家都知道秦汉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很著名,这二十级分别是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p&&p&但在商鞅时候的秦早期爵级,从二级开始到十七级大良造只有十六级,有些爵名也不完全一样,而一级公士以下又还有军吏人员的校、徒、操三级,这些爵级是可以无限升级不停LV UP的,这和后来完善的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度有很大差异。后来的秦汉二十级爵有“民爵不得过八级”之说,一般平民和士兵想要越过五大夫这一级,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权利和待遇差距也非常大。不过这是另外一课题,这里就不展开了,只简单说一下这两者是很大不同的。&/p&&p&军功爵最高一级的彻侯,在汉朝为了避武帝讳,改为通侯,也叫列侯,封地一般为县,也有乡或者亭的,关羽关老爷就是封的这一等,是为汉寿亭侯。这里千万要记得汉寿是个地名,是说关老爷是食邑在汉寿这个地方的亭侯,而不是汉朝的寿亭侯,这个不能搞错,搞错了会被笑话的。罗贯中就搞错了,结果被毛家父子笑话了几百年。&/p&&p&按秦国的规定,对阵时斩爵首一名,可以获封公士,并给田一顷、九亩宅基地,可以有一个仆人,自己能出任军队的吏员。这个奖励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极其丰厚的。&/p&&p&那么,你是不是觉得这事很容易呢?是不是觉得如果你在秦代,很容易就能混成贵族呢?&/p&&p&我先告诉你:不、可、能、这、么、容、易!&/p&&p&为什么呢?因为《商君书》的原文是这样说的:“能得爵(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p&&p&看,写得很清楚,你想获取赏爵一级的奖励,必须得到的是“爵(甲)首”一级——也就是说,你杀的最少得是个敌军的低级贵族,军队的下级军官。这爵和甲字的差异,来自抄本不同,目前没定论是哪个字,但好在意思没什么差异。因为我国最早的甲士,指的乃是战车上的甲首、车右、御者,这三人都是士,是低级贵族。而跟在车后的卒,通常是他们的奴隶或者仆从。&/p&&p&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字:士。&/p&&p&士,现在多代指读书人,但最早的本意是指成年男子,至周以后逐渐演变为高于庶民的低级贵族称谓,由于低级贵族多由军功晋升而来,所以很大可能那会说的“士”,是个连字都不认识的蠢到死的蛮夫。再以后,才慢慢演变为对进入宦途的知识分子的称谓。&/p&&p&由于“士”字具体含义在逐渐演变,到近代还出过个小小掌故。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的教育总长章士钊在谈论文言和白话问题时,引晏婴“二桃杀三士”典故,大约一时疏忽,将其解为“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此处“士”之含义,其实是指高于庶民的低级贵族,因为那三个为了两个桃子死的人,都是当时的勇士(看,是不是蠢到死的蛮夫)。章老先生因此被鲁迅狠狠地讽刺了一记:“旧文化也实在太难解,古典也诚然太难记,而那两个旧桃子也未免太作怪:不但那时使三个读书人因此送命,到现在还使一个读书人因此出丑。”&/p&&p&总之,汉以前史料里的“士”字,大家千万要小心对待——我又跑题了,打住。&/p&&p&所以杀一个好像后来章邯手下几十万郦山刑徒那样的敌人,是得不到这么高的奖励的。当然,奖励一定有,只是没那么多了。譬如当时秦军五人编为为一伍,若其中一人逃跑,另四人就要连坐被刑,但如果能斩得敌人一颗首级,就可免除刑罚。&/p&&p&这就是差异——斩敌军的贵族或军官首级一个,可以封爵,得到大量土地、宅地、仆人名额,自己还可以有仕途名额;而斩得一个普通士兵首级,可以为自己免罪。另外,爵首功也是可以拿来抵免的,但其功用要比普通首级功大得多,下文会讲到。&/p&&p&所以别以为只要上阵斩一个首级就可以混成“公士”了。秦国的军功赏赐是丰厚,但这事真没想象中那么容易。不然的话,以秦军的战斗力,只消几仗下来,部队里就全是带爵的士而没平民和隶臣了,关中和四川那几块地更是剩不下什么了——这笔经济帐,我后边还会再仔细算的,别急。&/p&&p&且说斩到爵首得了赏爵,除田地仕途之类的赏赐外,其他待遇也是大大的好。如秦律规定,御史卒人出差,每餐的标准是粺米半斗,酱四分之一升,有菜羹,并供给韭葱。而出差者的随从,每餐给粝米半斗;驾车的仆,则只有粝米三分之一斗。&/p&&p&但如果是有爵者,且爵为大夫、官大夫以上的,要按爵级规定供应饭食。&/p&&p&爵级为不更,以及职位到谋人的,每餐粺米半升,有菜羹,并供应芻稾各半石。爵级为上造以下,到官府中没有爵的佐、史,以及卜、史、司御、侍、府等的,则每餐给粝米一斗,有菜羹,并供应盐二十二分之二升。&/p&&p&从这些待遇规定里可以知道,这些有爵级的士,因为都有自己的私人随从,所以规定订得非常细,甚至包括了他们骑乘牲口要用的干草。有关随从开支的规定,我们又要翻回《商君书》去看了:“其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军。”这就是为什么爵位越高,口粮越多的原因,因为他的仆人多。在出公事期间,仆人随主人出动,开支由国家负担。要注意的是,这个开支虽然算了仆人的量在内,但却只给在主人名下,压根不提仆人,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来。&/p&&p&看,光是一个出差吃饭的待遇都有这么大差异,别说其他方面了。再一个就是,秦律连出个差吃个饭的待遇,都能规定得如此之细,别说其他了……明白我为什么说只有膜拜的份儿了吧?&/p&&p&爵位不但可以换赏赐,还可以选择以退还爵级来为自己亲属赎身,这是爵位的另一大功用。如退还两级爵,可赎免为隶臣妾的亲生父母一人。如是隶臣斩获首应授爵为公士的,可以退还公士爵,来赎免为隶妾的妻一人,这些赎出来的人身份都将成为庶人。&/p&&p&总之,秦国的斩首功的功用非常巨大,涵盖了社会中的方方面面,而这种异常丰厚的奖励以及在各方面都有用的巨大功用,使得秦军看见敌人就如同直接看见了金银财宝,或者是子孙后代发达、亲人脱离苦海的各种金光大道,这叫人怎不疯狂。秦军战力之强,也就很容易理解了。&/p&&p&我们继续来看秦军对斩首的规定:&/p&&p&“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必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p&&p&“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p&&p&这两条记载,部分解决了不直接对敌兵种的军官和高级指挥官的斩首功问题。&/p&&p&五人设一个屯长,百人有一将,战斗时百将、屯长必须要斩得敌人首级;百人将部队合计获得三十三个首级,就满足了这支部队的斩首要求,百将、屯长可以赐爵一级。而在攻城战役中,部队总共斩首八千以上,以及野战斩首二千的,就满足了斩首要求,军中的官吏从操、徒、校开始到以上的各级大将,全都可以赐爵一级。&/p&&p&这里要注意的是,对整个部队的斩首功计算,和个人斩获的爵首功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也是比较容易造成误解的一个地方。这个针对整个部队而言的“斩首”功,其实是个动名结构的动宾词组——斩(动)首(名);而在针对个人斩首获爵时说的“斩首”功,却是一个名词,两者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另外,“斩首”还可以是个修辞手法,只代指杀敌而完全没有记功的含义在内,如“斩首无算”,等等。因此我们在阅读史料的时候,对这些不同意思的“斩首”,要仔细甄别。&/p&&p&对整支部队的斩首功要求,是不用区别谁杀的敌人的,只要是本次战斗里这支部队杀死的敌人,就都可以算数。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如弓弩手、工程兵等兵种的低级军官和及高级将领无法直接获取首级而晋爵的问题,给予了某种程度上的解决方案。&/p&&p&但这种针对整个部队的KPI考核方式,客观上也造成了史料记载中秦军经常大肆屠杀平民的现象,其根源就在于秦军军官们要满足自己的KPI。&/p&&p&所以鲁仲连对此曾非常愤怒地说:“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而裴骃的《史记集解》引谯周说则道:“秦用卫鞅计,制爵二十等,以战获首级者计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赏至万数。天下谓之‘上首功之国’,皆以恶之也。”&/p&&p&曾有学者对秦军的斩首数做过统计,按《史记》的记载,秦军在22个战役中斩首累计181万级。而据《史记六国年表》来的统计,由秦发起的战役有93次,六国发起的则有38次。光是由秦发起的93次战役里,就有71次没有记载具体的斩首数量,即便如此,斩首数也已经达到了恐怖的181万级。&/p&&p&由此我们可以想见,秦军真正的斩首数有多么庞大了。同时也足以让我们肯定,这些斩首数里一定有为数不小的平民。同时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各种斩首功之间的赏赐差异。因为这些斩首功如果都按“益田一顷,益宅九亩”计算,秦国早就无地可分了,这是个简单的经济帐。&/p&&p&到这里,会有人说,那射远兵种远不如肉搏兵种容易晋升,大家都不愿意干射远兵种怎么办?&/p&&p&首先,就晋升来说,肯定是肉搏兵种容易,但是,死亡率也是他们高很多。而且肉搏兵种还有来自秦军严酷律法的处罚威胁。我摘条史料,大家一起来看看:&/p&&p&“其攻城围邑也,国司空訾其城之广厚之数;国尉分地以徒校分积尺而攻之……陷队之士,面十八人。陷队之士知疾斗,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不能死之,千人环睹,黥劓于城下……其陷队也,尽其几者;几者不足,乃以欲级益之。”&/p&&p&请看,在攻打城池前,有专门的专业官吏来测量对方城墙的尺寸,再按这个数据安排部队分片负责进攻。而每面都有一队冲锋的陷队之士,共十八人,每战死一个,后面就要顶上去一个,凡怕死不上的,要在千人环睹下,于城池前就地执行黥劓之刑。这些陷队之士,都是自愿报名的,如果自愿报名人数不够,就以提出过晋级申请的人来补足——你看,连申请晋级都会有死亡风险的。&/p&&p&当然,奖励也不小,这一队十八人只要斩得五个首级,就可以全部赐爵一级。西安兵马俑站在最前排的兵种里,有一批不戴头盔也不披甲的战士,我怀疑就是这种“陷阵之士”。 这其实是个职业敢死队——“陷队之士知疾斗”,不过我相信一战下来活不了多少个,是真正的高风险高回报。&/p&&p&但是,这一时期的史料上,确实没有关于射远兵种以及其他不直接杀敌兵种如何计算斩首功的具体记载,但没有记载不等于没有。我相信一定是有的,而且规则会很详细,只是没有流传下来而已。这就好比睡虎地秦简和张家村竹简等史料发现以前,我们对秦汉律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其实现在依然还是非常有限,但比以前的有限确实进步不少。&/p&&p&那么,斩首功是不是存在冒功,甚至战友之间争夺,以至杀害战友抢夺首级这种事呢?又怎么防止呢?&/p&&p&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一定会有。但是——在秦这种细致到令人发指的律法系统下,冒功成功的概率有多大,是个不小的问题。&/p&&p&还是要感谢秦国模范公务员“喜”,他兢兢业业地抄写和记录下了他参与审理的案件及他认为有用的判例,其中两件是与争夺斩首功有关的,还有一件与审查斩首功有关。&/p&&p&是不是觉得看起来好象不少见?&/p&&p&不然。首先,我们要考虑到“喜”从事的职业就是刑案有关。其次,这两件争功案是发生在同一时间段里的同一次战役之后。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也可能是“喜”这辈子一共就碰到了这么一次在他辖区内的战役,而这次战役里他知道的,有两件争功案——那么,这个比例是不是就变得很低了?&/p&&p&这就好比曾有新闻说“经过亲子鉴定,发现有30%的孩子不是亲生的”一样,乍听起来很吓人,但仔细一想,去做亲子鉴定的必定是事主认为有问题,而且是到了非常严重必须要搞清楚的地步才会去做的,毕竟做一次要好几万块呢。因此当把这些鉴定案的件数放到社会总人群中去的时候,瞬间就成了不起眼甚至要被忽略的小数点。&/p&&p&还有个不会高的原因,就是我下面要说的,斩首功是很不容易冒的,也很不容易被认定和通过。因为它有着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和认定程序,以及最复杂的因素——人心。&/p&&p&秦律规定:“以战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也就是在战斗结束后,获得的首级要示众三天,经核对审查后,部队指挥官认为没有问题,才会将晋爵的指令发到地方上神秘的有关部门,落实晋升获得的赏赐。&/p&&p&这个制度,首先是最大可能地防止了杀死自己战友来冒首级功。其次是战斗是有俘虏的,战功里献俘也是很大的功绩,俘虏还能起到辨认敌军首级的作用。&/p&&p&而在“喜”的笔记里,有个案件从侧面证实了审查首级的严格。&/p&&p&某亭校长甲,求盗者某里人乙、丙,押送来男子丁及首级一个,具弩两具,箭二十支,并报告说:“丁和这个被斩首者结伙抢劫,甲率乙、丙等巡逻到某山,发现丁和被斩首者,双方交战,被斩首者射乙,于是被用剑斩了首级,因山险不能把他的躯体运出山来。”讯问丁,供称:“是士伍,住在某里,首级是某里士伍戊,和丁一起,还有某里士伍的已、庚、辛,结伙抢劫某里公士某家……戊用弩射乙,于是被杀死取了首级,丁、戊没有其他过犯。”于是审讯者认为,这次可以只检验首级而不验躯体。&/p&&p&这是个地方上的治安案件,不是军事行动,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这类斩首是要检查死者躯体的,除非有特殊理由如山路险峻不好运之类,并且有旁证,才可以不检查。&/p&&p&在部队的战斗功问题上,还有人心问题在内。那时的部队是编伍制度,一伍一百什么的,奖罚措施大多是连坐,如一伍里只要一个人逃跑,会连累其他四人全被砍头,这就导致了在战场上互相严密监视是军队中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你敢割个普通人头去冒功,我不认为其他四人会愿意为你掩护,并做你同谋,更别说去冒非常丰厚的爵首功了。&/p&&p&如“喜”的另一记载,就可以说明这点。&/p&&p&案件一,某地驻军负责人在文件里写道:某士伍甲捆送男子丙及首级一个,男子丁同来。甲说:“甲是某尉的私吏,参加了邢丘城的战斗,看见丙用剑砍伤丁,抢夺这个首级,就将丙捕捉,并送来处理。”于是检验首级,并验视丁,及检验丁的伤情。&/p&&p&这个案件里,士伍甲无论是出于义愤还是可能因举报有奖励而出手,总之,是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我认为很可能这是有奖励的,因为他出手的风险不是一般大,当时的丙已经用剑砍伤丁了,可见很勇武,要抓住丙,肯定不容易。抓住了他并送到有关部门来处理,而这个首级却是丁获得的,因此甲这样做的原因,应该就是举报、抓获冒功者是有奖励的了。&/p&&p&案件二就有意思了。&/p&&p&文件说,某里士伍甲、郑县某里的公士丙,一起送到首级一个,分别说:“甲、丙都在邢丘城作战, 这是自己获得的首级,因互相争夺,于是把首级送到。”检验首级,{ }发,右额上有伤一处,长五寸,深到骨,像是剑的痕迹,颈部伤口不整齐,于是发文书到部队征求辩认首级,说:“如有士兵掉队迟到的部队,派人来驻地辩认。”&/p&&p&这个案件二,审理人因首级的伤口过大毁容或发型之类的问题(不是很清楚原因,有缺字),直接怀疑首级是己方士兵的,被这两人谋害,因此紧急发文部队,要求有掉队士兵的部队派人来辨认首级。&/p&&p&虽然这些案件,因为喜只是记录他认为有用的内容,故没有记载处理结果,更注重办案审理的手法技巧及过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见,首级功的审查是很严密的。首级功中的互相检举,也是个常见现象。&/p&&p&再说耳朵问题。割耳朵,起源很早,《说文》:“馘,军战断耳也。春秋传曰:‘以为俘馘’”,而《诗·鲁颂·泮水》有“在泮献馘”,其他如“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馘”等等,可见周时就开始有以割耳朵代替斩首级了。&/p&&p&那么会不会有人把自己耳朵割了避免被人杀呢?一,在打仗的时候,少有人不戴头盔的,最少也得包个头巾,所以战场上很难发现对方是不是一只耳,基本上只能杀了对方才可以去揪他耳朵。二,即使你两耳朵都没有,人家也会不怕麻烦地带走你脑袋。&/p&&p&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无法有效防止割自己阵亡战友的耳朵。因此一直以来,其使用频率要小于斩首。&/p&&p&首级的携带方式,我想是没有一定之规的,但从“喜”审理的案件来看,肯定是可以从外部直接看见的,这导致战友起了杀心而试图杀死当事人夺取首级。再就是《战国策》记载张仪吓唬韩王时说的:“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俘”云云,这个吓唬有点夸张,不太靠谱,不太好做铁证。因此,具体携带方式,很可能是挽在手上或者悬挂在腰带上之类,总之,是一眼可以看见的。 &/p&&p&这种斩首晋爵的斩首功,其实到汉代就已经不盛行了,逐渐开始注重部队杀敌数,如樊哙这个屠夫,按有具体数据的记载,他个人总共斩首二百一十六级(有可能是算错……),但这个斩首和他晋级的速度,是不匹配的。&/p&&p& 到了明朝,军神戚继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门制定了斩首功的获取方式和分配,我认为是解决得最完善的。他说:&/p&&p&“今后其长牌、长枪、狼筅,凡该当先,长兵之数决不许带解首刀,只管当先杀去,不许立定顾恋首级。其杀倒之贼,许各队短兵砍首,每一颗止许一人就提在阵后,待杀完收兵,有令催验,方许离阵赴验。其谁当先,谁有分,谁无分,俱听当先队长对众从公报审。&/p&&p&敢有因其恩仇报不公者,军法。&/p&&p&每颗首级以三十两论之,当先牌枪筅分二十两,砍首兵二两,余兵无分者分一两,火兵虽不上阵,本队有功,亦分五钱;每颗本队鸟铳手亦分二两。”&/p&&p&之后,他可能又发现依然会耽误杀敌人的进度,于是又修改了方案,并制订了更具体的执行形式,甚至包括了报功的文件格式:&/p&&p&“为今之计,别选亲兵,每哨官三甲,每甲五名,两膊上缝有‘取功’二字白布,印二片为号,各随派到本哨官兵阵之后;待兵杀倒贼人在地,又战过前卡,替兵割取贼级;收兵之后,将前项首级尽数派与本哨官部内冲锋兵勇,均分报功,其割级亲兵止是给赏,并不干预。&/p&&p&若有隐藏不报者,及割取不完,亲兵官哨队伍长俱斩首。&/p&&p&除割首级哨队长兵夫专委把总管束外,为此票,仰各该官役遵照施行,毋得自干重典未便。 &/p&&p&计开:某营某哨哨官某人下派该斩取首级哨官某人哨长某人队长某人兵夫某人。”&/p&&p&他的设计,是设置专门人员进行战场斩首与统计工作,然后按此队的兵种、人头分摊奖励,有效解决了譬如争人头耽误杀敌、冒功、互相争功等各种弊端,应该说是目前看见的最完善的解决方案了。&/p&&p&最后,我想说下最开始说到的问题,就是古代的斩首功和杀敌数之间的差别。我拿来做例子的,是明万历朝鲜平倭之战中,李如松平壤大捷——因为这样我就不用写了,直接考贝自己的书就可以了。&/p&&p&此一战,明朝平壤之战的官方奏功记录里,日军被斩首级为一千两百八十五颗,夺马两千九百八十五匹,倭器四百五十二件——要注意的是,这一千两百八十五是记功的阵斩首级,非日军全部阵亡数。&/p&&p&《两朝平攘录》里的记录,和明官方奏功记录里获得日军首级数差不多,是一千六百四十七级,略多一点,这应该是把大同江以东追击战的三百五十九个首级也算进来了,不过和其他不少中朝记录一样,这里也特意提及了此战中日军被“熏、溺死者十倍之”; 而《皇明实录》里则说“余死放火反从城东跳溺者无算”、“焚溺死者万记”,等等。&/p&&p&据日方记录,在万历二十一年三月,小西行长驻在汉城的总兵力是六千六百二十九人。而从正月到三月这两个月里,小西行长再没参与过任何战事。所以这个数字,基本上就是他在一月十七日返回汉城时的总兵力。&/p&&p&战前,小西有一万五千人的守备部队,加上一千人的外围驻留部队,共一万六千人。回到汉城以后,只剩六千六百二十九人。这两个数据表明,小西所部在平壤战役后的减员达九千三百多人。&/p&&p&我们认为,这个数字,其实就是小西行长所部在平壤战役里的死亡数字。&/p&&p&因为小西所部退到龙泉山之后,期间两个月没有任何作战行动,平壤战斗中的伤员完全能获得良好治疗,两个月时间足以恢复重新进入编制。但两个月后,小西行长的部队依然只有六千六百人,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其他人都已死亡。&/p&&p&重伤回国的情况肯定有,但绝不会太多。不然作为和明军的首次会战,又有数量巨大的伤员归国,日本国内其他大名的私人记载及民间记录里,不可能没有任何记载。&/p&&p&哪怕考虑到这两个月里有零星损失和人事变动,把三百多人的零头当变数抹掉,日军在平壤城之战的阵亡数也最少是九千人,这其中直接战死及被明军斩首的估计约在两千上下,其他的都应该是死于火器攻击及火灾中,还有在逃跑途中支持不住的倒毙和溺毙。&/p&&p&因此这次平壤之战,日军最少死亡九千名士兵,伤亡人数不会少于一万,如果按日本旧参谋本部编写的《朝鲜战史》里的数据,小西部伤亡达一万一千三百人。&/p&&p&但是明军战绩里可以被承认为斩首功的,也就是说可以认定是被某个人杀死的,只有一千两百八十五个首级,与总杀伤数几乎是十比一的比例,这也正常。因为被烧死、溺死的那些日军,是肯定无法分辨死于谁手了。而被大炮等火器击毙的,也一样无法分辨死于谁手,所以无法列入上奏首级功名单里(万历时期这种首级功,一个首级的金钱奖励至少有三、五十两银子)。当然,这些杀伤是可以归为指挥官和整支部队战绩的,只不过赏赐是什么有多少,就要看兵部和皇帝的了。&/p&&p&这就是斩首功和杀敌数的差异。 &/p&
先说几句题外话。 知乎现在也越来越趋论坛化了,这么说是觉得比以前多了不少喷子。所谓喷子,在我这里就是只用口水没有脑子的人。不过一个社区只要人一多,就必然会出现这个情况,不算奇怪。有此一说,是因前几日刚回答过中国古代军阵杀敌的斩首功怎么计算…
说两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具有相同内核的大棋:&br&&br&1-英国等西欧国家控制造舰木材,以保证海权。&br&2-明清中国保持运河漕运,规避海上风险。&br&&br&两盘大棋开局的时候貌似还有点章法,但坚持到19世纪就成了笑话。不要说棋子,连棋盘都被工业革命掀了。&br&&br&从1650年到1850年,世界海权决定于风帆战列舰队的炮战。200年间,风帆战舰的造型几乎没怎么变,都是三四层甲板,三四个桅杆,几十门火炮,多吨的排水量。多尔衮打李自成时候欧洲人用这个船,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炮轰广州还是差不多的船。因此造船材料也一如既往,基本上都是干燥的硬木。&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174b4f11c4eb5d_b.pn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174b4f11c4eb5d_r.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f921b6aaac8fec23cbd5_b.png& data-rawwidth=&515& data-rawheight=&5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f921b6aaac8fec23cbd5_r.png&&&/figure&&br&&u&摘自《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br&&/u&&br&技术没有明显突破,战争胜负就取决于数量,各国动不动就要造几十上百艘战列舰争夺海权。同时木制战列舰也会逐渐朽坏,所以过个几十年就得更新。如此之大的造船量,超出了工业革命之前一般贸易的供应能力,海权国家不能指望纯粹的市场手段来保证供应,必须为自己规划好木材产地。&br&&br&最好的选择当然是热带的坚固柚木。纳尔逊的旗舰胜利号就用一根优质柚木做龙骨。但这种木料毕竟稀少,当时西方势力还不能深入热带地区的内陆森林,不能保证随时都有优质柚木。另外这些热带森林离欧洲太远,供货时间太长,不利于军工生产。还有很多森林处于内陆地区,在没有铁路之前运木头的成本高到海军承担不起。所以海军强国都希望在欧洲沿海地区找到稳定的木材供应。&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704d7fbb0a59ab862aac6c147bdac8b_b.png& data-rawwidth=&727& data-rawheight=&6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704d7fbb0a59ab862aac6c147bdac8b_r.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00efa52a6dd505d93eb6051_b.png& data-rawwidth=&855& data-rawheight=&8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00efa52a6dd505d93eb6051_r.png&&&/figure&&u&同上,摘自《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u&&br&&br&所以,实际上的靠谱选择是北欧。这里森林密布,而且海洋深入内陆形成许多峡湾,购买和运输木料的成本都很低;此外,寒带树木生长慢,木质坚实,适合做船体(当时的船壳兼做装甲);最后,橡木破碎时木屑少,可以大大减少中炮时的附加伤害。所以波罗的海橡木是欧洲海军的头等战略资源。英国虽然纬度比北欧略低,但也在本土种植大量橡木森林作战略储备。拿破仑时代的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国家和英国贸易,曾迫使英国砍光本土这些储备森林造船,连树苗都不放过。&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f7341bdbdf6c06bde484903_b.pn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f7341bdbdf6c06bde484903_r.png&&&/figure&&u&波罗的海地图&/u&&br&&br&当然,大多数时候英国人不用这么狼狈。由于海权在英国人手里,而且英国人不差钱。所以英国一方面在北欧、在加拿大种植战略储备林,为一个世纪之后的英国舰队储备木材;另一方面对欧洲大陆的潜在挑战者进行木材封锁。不意外的话,大陆挑战者必然是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国家,比如荷兰和法国,这样的国家一般都砍光了本土的原始森林,依赖进口木材造舰。所以英国只要能控制好木材贸易,就能把对方逼入“没木头一舰队质量下降一贸易自由受限一更缺乏造船木材”的恶性循环,控制对方接下来几十年的造舰节奏。&br&&br&造舰必须用充分干燥过的木材,湿木头必须晾晒数年后才能使用,否则船体容易变形、腐烂。但法国经常因为没有木头用,所以偷运的木料一到就赶快造船,新船没造好旧船已经腐烂了,连桅杆都是几根木头接到一起用。这一度是英国压制法国海权的重要因素。&br&&br&不过,以上说的一切到1853年都浮云了。工业革命造出了蒸汽机和能爆炸的炮弹(19世纪中国人口中的“开花大炮”),但传统海军强国因循守旧,不愿意接受这些被认为还不成熟的武器,更不愿意退役旧时代的昂贵战舰,自欺欺人地认定帆船还能再战二百年。俄国美国这样的后起之秀倒不在乎那么多,能造就造,不能造就买,买到就用。1851年俄国从英法订购一批蒸汽机,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时还没交货,只能全面使用爆裂弹这个先进技术。事实证明,爆裂弹让战列舰的木壳装甲不堪一击。俄国靠进口技术反而第一时间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权(锡诺普海战)。&br&&br&当然,归根结底英法是工业国,俄国当时还是个农业国。英法反应过来之后,首先断绝了俄国这个农业国的蒸汽机供应,然后赶快把自己的船装上蒸汽机开进去,打造了世界上第一支不用考虑风向的舰队,把俄国拍的落花流水。&br&&br&克里米亚战争是英国赢了,但也意味着风帆木制战列舰的过时,此前一个多世纪的木材控制战略就此作废。英国人这时才想起把世界首个工业国的力量输送到海军去,大造钢铁炮舰。但1853年的工业化已经不是英国能垄断的力量了,美国德国的工业产值还有一代人就要超过英国。不到50年,美国、德国都打造了足以挑战英国的远洋舰队,甚至无畏舰也没法挽回英国的战略下滑趋势。这时尽管英国当年种下的森林还在,尽管许多国家还是没有好木头,但英国保持200年的海权还是悄悄的滑落。木材贸易的大棋战略被蒸汽机和开花大炮炸飞了。&br&&br&——————————————&br&&br&与欧洲国家相反。中国是一个大陆农业国家,必须把边防资源集中于西北内陆,和蒙古人等草原民族(以及后来的俄罗斯人)进行战略对抗。鸦片战争之前、之后的一代人时间内,北京政府都发动过巩固中亚领土的远征,迫使所有蒙古人放弃了南下争雄的野心。所以中国对海外拓展没什么投入,毕竟历史上还没有海上蛮族威胁中原的先例。这意味着洋面上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因此中国政府一直不信任海运的可靠性。&br&&br&但从地理和技术方面说,从元朝开始,海运已经转为中国最廉价的南北沟通方式,因为中国的首都从内陆的河南陕西搬到了距海100多公里的北京。元朝从南方向首都供粮已是海运为主,河运为辅。但到了明朝和清朝,运输线又搬回了大运河。&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bc56c8fb85d1d4c82e9_b.png& data-rawwidth=&1100& data-rawheight=&10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bc56c8fb85d1d4c82e9_r.png&&&/figure&&u&元朝之前,大运河主要是为了给河南陕西运粮&/u&&br&&br&明清两代,一直有人倡议漕运改海运,但都被拒绝了。其中原因很多,比如说皇帝担心“奈何百万漕工”。即皇帝虽然知道漕运改海运可以节约全社会的资源,但由于行政能力有限,国家并没有能力把节约的资源再分发给运河沿线的失业人口,也就没法避免利益集团借此造反。所以南北运输一直靠运河。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既然帝国无力同时支持内陆边防和强大的海军,海上又不断出现强大的海盗和商团,的确把首都供应线放在海上有一定风险。运河沿岸都有陆军驻扎,无论如何也能保证北京政府吃上饭。&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ddd831573bcf83b3cd3aaf_b.pn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4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figure&&u&沿海被不断骚扰,因此北京政府不愿用海运来保证首都粮食供应&/u&&br&&br&当然,运河也有弱点,就是要穿过长江,而长江是通海的。运河在镇江入长江,过扬州(江都)北上,镇江离大海200多公里,航道距离也只有300公里,要是敌人海军溯江而上怎么办?&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d50f1fafec0_b.pn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6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d50f1fafec0_r.png&&&/figure&&u&京杭运河图,可见唯一可能被海军攻击的地方就是镇江。黄河、淮河下游淤塞,无法让海军进入。&/u&&br&&br&和欧美海军相比,中国虽然差一些,但也不是美洲、非洲那种落后国家。欧美有重炮,中国可以修工事掩护自己落后的火炮;中国军舰和有几十门重炮的战舰打炮战有差距,但主场作战可以用纵火船围攻。此前郑成功父子就是用纵火船掩护小炮艇打败了荷兰人大船(料罗湾海战)。不过,纵火船也好,炮垒也罢,都必须在狭窄海域使用,不能给炮舰拉开距离打火力战的机会,所以不能用于外海,只能在在海岸、沙洲、岛群限制下发挥战斗力,对炮舰给予正面打击。&br&&br&恰好长江就是这样的狭窄水道。镇江以下,大约有200公里的江面不超过3公里宽,几乎不存在岸边火炮射程外的安全带。更何况近代以前主航道水深只有6-7米,和风帆战舰的吃水深度相去不远,重型炮舰必须沿着江心几百米宽的航道前进,稍微转弯就会搁浅。这对帆船来说是个大难题——逆风和无风的时候,帆船在狭窄的航道上如何获得动力?(外海如何逆风航行是中学物理题,这里不再赘述)&br&&br&所以,即便西方强国的炮舰已经横行七海2个世纪,大清还是不觉得洋人的舰队能威胁到长江航道内部。大不了在无风的时候用炮火伏击你,让纵火船一拥而上,总不见得你还能划桨跑掉?有这个威慑你还敢进来?&br&&br&从当时看来,这个思路很符合战史经验。此前风帆舰队没有长距离突袭内陆的先例,划桨船则不可能越过大洋来打仗。也许1759年的英法魁北克之战是个例外,那一次英国舰队直接炮轰了法国建在河岸上的魁北克要塞。但看一下地图就知道,魁北克濒临的圣劳伦斯河下游根本就是海湾,几十公里宽,战列舰可以随便调头利用风向,和两三公里宽,六七米深、遍布沙洲的长江根本不是一回事。大清觉得海军不可能从长江进来是有道理的。负责前线作战的中国军官经过调查,在作战预案中否定了英国攻击内陆的可能性。&br&&br&&blockquote&查长江入海要口以鹅鼻嘴为第一门户,
山势陡险,突起江中,江水直趋,傍山而下,江面深洪甚窄。
自江口以至京口,绵延数百里,望之虽汪洋无际,其实水浇滩高,沙线缕结,或南或北,曲折纡回,虽生长江滨之沙渔等船亦往往搁浅,视为畏途。鉴按稽地图,旁参舆论,博访熟识水性之渔户,咸以为该逆&b&大船断难飞渡,火轮杉板等船虽可窜人,亦不敢远离大船巢穴。&/b&&br&&br&伏查长江距海六百余里,节节俱有浅滩,礁沙缕结,其深洪仅止一线,曲折迂回。又有鹅鼻嘴、圃山关、焦山、象山等隘,重重锁钥。设有防兵,该兵断不敢舍其大船巢穴,舢板小船越六百里沙礁重地,深入扰我&br&&br&《鸦片战争档案史料》&/blockquote&&br&直到上百年后,还不断有人感慨没有借长江水道的险要全歼英军:&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5feeb2ed0101cxrq.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鸦片战争中國错失一次全歼侵华英军的绝好战机&/a&&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b618da8ac94c809693ec_b.png& data-rawwidth=&622&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b618da8ac94c809693ec_r.png&&&/figure&&u&如图,魁北克处名为河道,实际上是海湾的顶端。18世纪重型炮舰最深入内陆的作战&/u&&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4c0fa43b04f_b.png& data-rawwidth=&1286&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4c0fa43b04f_r.png&&&/figure&&u&今日镇江江面,可见最宽处连沙洲在内也只有2公里。没有蒸汽机,帆船根本无从机动。&/u&&br&&br&但1840年的英国人和以前所有的海盗都不一样:&b&“咱有蒸汽机!咱就算贩毒也代表真理!”&/b&&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7fb9c7b09abe29de719c_b.pn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2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7fb9c7b09abe29de719c_r.png&&&/figure&&u&蒸汽战舰,本身火力较差,但可以拖曳重型风帆战舰到合适的战位&/u&&br&&br&有了蒸汽机就可以不在乎风向,开战的时候英国以三艘风帆战列舰为核心组建舰队,同时有4艘蒸汽拖轮可以拉着炮舰走,经常把炮舰拽到炮台死角开火。战争后期,东印度公司又补充了一大批军舰,其中近一半是蒸汽船。鸦片战争从1839年8月开打,英军一路攻占了厦门、宁波、舟山,炮轰广州、甚至逼到天津大沽口,清政府都没有真正和谈的意思。因为丢的都是沿海城镇,清政府觉得无关大局。但到了1842年7月,英国人凭借十艘蒸汽轮船突入长江,赋予炮舰在内河航道前所未有的机动性。战舰炸倒了镇江城墙,截断大运河,大清立刻就决心求和。但实际上,镇江之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朝打的最好的战斗,清军以少敌众,給英军带来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单次战斗最大伤亡(近200人)。&br&&br&&blockquote&&p&前一天晚上,我们在航道上安放了浮标,两条沙船也在航道入口的地方抛下锚,负责指明航道,一条长长的沙滩,就在航道入口处东边。对于我方用船在航道上安置浮标,&b&
中国军队不但没有实施任何反抗,且以轻蔑的笑声鼓励我方安放浮标的船只。&/b&虽然如此,小轮船麦都“号在几艘警卫船的支援之下,仍然继续驶进,尽可能地靠近江岸,以便我方船舰到达它们指定位置以前,防止中国部队企图把浮标移开。&br&&/p&&br&&p&这只舰队的旗舰由两艘小轮船在前面引导,小轮船和旗舰保持一定的距离。前面半英里处有华生( Watson)舰长所指挥的“摩底士底”号(Mo – deste)领航,该船经常用信号通知测得的水深。&/p&&br&&p&1842年7月上旬,一支拥有约80艘船舰的庞大舰队向南京方向沿江上驶。“弗莱吉森”号已从上游回来,并带着一些情报,说在靠近运河入口的地方,直到镇江金山为止那一段扬子江,他们已经发现一条又深又清的航道。为使航行顺利,他们在那一带已经安放了浮标。整个舰队分成五个纵队,每纵队由一艘战舰率领,并由该舰舰长指挥整个纵队的行动。&b&每个纵队包括八至十二艘运输舰,并配属一艘轮船,以便其他舰只遇险时给以援助。&/b&&/p&&br&&p&除配属各纵队的几艘轮船而外,还有“弗莱吉森”号、
“麦都萨”号及“伯鲁多”号三艘轮船,也随队上驶。&b&这三艘轮船的首要任务,在于照应领先行驶的那支舰队,但同时对于其他船只,在有需要时,也准备给以援助。
“复仇神”号和“伯劳西伯”号两轮随队前进,前者负责领航,并用旗语报告扬子江各段的水深。这支舰队从吴淞启航的时候,一共有十条轮船随行,等舰队驶至扬子江上游,又有两条威力强大的轮船一“德赖为”号( Driver)和“梅姆隆”号加入。&/b&&/p&&br&&p&《英军在华作战末期记事——扬子江战役及南京条约》&br&&/p&&p&《“复仇神”号轮舰航行作战记》&br&&/p&&p&《鸦片战争末期英军在长江下游的侵略罪行》&/p&&/blockquote&&br&如果没有蒸汽机,英国人断然无法给大清带来实质性伤害。19世纪中期的蒸汽拖轮+重型战舰,就相当于100年后的德国装甲兵团,或是21世纪美国的核动力航母编队。从这个角度说,鸦片战争是一场有代差的战争,但并不算有几百年以上发展差距的对抗。英国人凭借刚刚出现的武器才能给予中国决定性打击,这说明此前几十年,或者说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br&&br&但代差就是代差。从史实看,7月22日镇江失陷,8月2日英国人摆出威胁南京的架势,8月29日中英就签署了《南京条约》。大清痛快地割地赔款,让英国人拿到了此前连胜两年没拿到的东西,可见蒸汽舰队对北京政府的震撼程度。战后英军撤走,但耗资亿万,维持了几百年的漕运从此失去了最大的优势——战略安全性。等到1855年黄河改道,漕运也就借势废掉了。&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1a63a657eedd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1a63a657eedd_r.png&&&/figure&&u&英国人2年扫遍中国沿海,但直到截断运河才拿到条约。可见蒸汽机是大清药丸的关键配料&/u&&br&&br&不过,虽然19世纪是英国的风光年代,也是大清的悲剧日子,但毕竟历史这档子事儿谁也不能未卜先知,不能说中国搞运河就是因循守旧,英国为100年后的舰队种森林就是深谋远虑。扯民族性那种口水话题没意思。实际上,工业时代的中国和英国都遇到了严重挑战,旧时代的优势都在新技术的冲击下荡然无存。但是,工业革命的力量掌握在英国人手里,所以英国人有犯错的资本,可以从容调整,木帆船时代的制海权没了咱就用蒸汽铁船,远征军被阿富汗人灭了咱就造更厉害的大炮再打一回,再维持50年的霸权不成问题。农业国大清却没有这样的转型资格,即便是李鸿章这种办了几十年洋务的官僚,也只能朦朦胧胧地憧憬:&b&“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b&&b&”&/b&。李鸿章说这句话之后50年,大清的坟头上都长草了。&br&&br&其实克里米亚战争已经证明了李鸿章的憧憬纯属幻想。俄国人即便买来了开花大炮和轮船,也只能风光几个月,最后依然被英法打的头破血流。自从工业革命爆发,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工业化为王,现代生产力是终极真理,个人的智力、普通人的勤劳、将领的天才在生产力革命的大潮面前连螳臂当车的资格都没有。有了工业,偶尔犯错就算是交学费,没工业,一次错误就让你万劫不复。&br&&br&最后转载我参与的书《&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lz.book.sohu.com/serialize-id-2529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a&》选段:&br&&br&&blockquote&五六年前,笔者带着几位非洲客户到一个内地城市,对于我们习以为常的街景,他们给出了最直截了当的观感:”你们是发达国家”。当时笔者还大不以为然,摆出了一大堆诸如中国人均GDP多少,还有多少农民,还有多少贫困人口之类的指标……一位长得有点像艾迪-墨菲的哥们儿指着四周千篇一律的大楼、俗气的广告牌、街上拥堵的汽车说”这不都是你们儿自己造的吗?你们能盖这么大的楼,你们连汽车都能造出来,缺什么造就是了。”&br&&br&人人都知道现代工业拥有的强大力量,但只有懂得一切要”靠自己”的才是赢家。我们1840年前脚挨打,后脚就说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往后还有洋务运动。其实连”用机器造机器”这个概念都是笔者从洋务派那儿盗用的。当年李鸿章搞洋务的时候说要去西方寻觅”造器之器”。李鸿章说的第一个器是火器,第二个是造火器的机器,并不是”造机器的机器”。一字之差就失之千里,买来的火器也好,机器也好,再先进再强大,在列强们&b&机器造机器的指数增长面前全都是浮云&/b&。结果花十几年国力买来的火器在甲午战争中损失殆尽,买来的机器又被八国联军放火烧了,大清国的银子也被勒索干净,到头来还是一场空。&br&&br&当年大清朝有明清两代长达500年卖丝绸,荼叶、瓷器挣来的十几亿两银子,什么都可以买到,解放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现在我们什么都能造。正所谓”家有金山银山,不如一技在手”,我们的一技之长就是工业化,用机器造机器,想要什么就造什么。&br&&br&用机器造机器是根本,以什么样的名义启动这个过程倒不太重要,1958年我们大炼钢铁,欧洲在同一个时代也在整合炼钢能力,1952年由法国和西德牵头,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那几个小国搞了一个“欧洲煤钢共同体”(又称“欧洲煤钢联营”),全欧洲一起合伙炼钢。&br&&br&工业化是用机器造机器,机器都是用钢铁造的,用煤(或者煤发的电)驱动,因而工业化的基础便是炼钢挖煤。一旦有了钢铁,就可以用钢铁制造矿井设备,挖更多的煤,更多的铁矿,用钢铁建造更多的高炉,炼更多的钢,然后就又可以造越来越多的机器。 这种挖煤、炼钢、造机器,再挖更多煤、炼更多钢、造更多机器的循环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业化过程,称为“煤钢复合体”。一旦&b&有了煤钢复合体,就可以向其他产业提供越来越多的钢铁作为原材料&/b&,越来越多的煤炭作为动力,工业化就会在这个基础上一层一层展开。&br&&br&欧洲人为了让“欧洲煤钢共同体”能像美国、日本那种由财阀控制本国的钢铁工业、制造业形成的煤钢复合体一样有竞争力,搞了一个欧洲关税共同体,互相减免关税。 后来减免关税的范围越来越大,就发展成欧洲经济共同体。有了共同的经济基础,大家就需要有共同的上层建筑打跨国官司,欧洲各国又成立了欧洲政治共同体。&br&&br&在欧洲政府边扯皮边推动一体化进程的同时,欧洲各国科技界则在煤钢联盟的基础上组建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航天共同体,产业界也按照这种合作爬科技树的模式组建了空中客车公司、欧洲战斗机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一步一步走到现在。&br&&br&当欧洲人把产业基础统一起来之后,再印一个统一的欧元,大家找个礼堂挂上个欧盟议会的牌子,一起商量欧元怎么印,合伙造出来的飞机、卫星、核电站怎么分,这就是“欧盟”了。&br&&br&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一切工业化进程的第一步都是建立第一套“煤钢复合体”&/b&。现代欧洲是这样,近代英国、美国、德国都是这样,中国也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我们的工业化走得更艰难。 &b&在欧洲人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同一个时代,我们还在用土高炉炼出来的劣质熟铁修建窄轨铁路&/b&,铁路上跑的是只有十几马力的28吨小火车,几乎全部是用生熟铁,靠手工敲敲打打出来的。&br&&br&但是这些拙劣的小铁路却可以把更多土煤窑里挖出的煤,土矿井里挖出的贫矿石送到土高炉面前,让这些用黏土和砖建造的土高炉、土平炉炼出更多的生熟铁和劣质钢。这些钢铁虽然劣质,但至少可以做成铁箍和支架,把2米多高的土高炉加高到10来米,生产出质量稍好的钢铁。&br&&br&更多更好的钢铁可以制造板材、大型铸件和铆钉,土高炉变成小高炉,小高炉变成中高炉,中高炉变成大高炉缮更多的窄轨铁路,更多的制砖机、鼓风机、抽水机、锅驼机(农用蒸汽机)也在中国的县乡小工厂中被制造出来。国有的大中型工业则始终在为这些县乡小企业提供他们造不出来的轴承、阀门、开关、动力机械这类关键部件。终于有一天,这些原始机械工业积累到了能建造简易化工设备的程度,中国的农村开始普及化肥。化肥普遍采用则让大量农民有了余粮和闲暇,中国则靠着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成功进行了改革开放,走上了工业化进步的快车道。&br&&br&欧洲人有上百年的工业化积累,即便“二战”把欧洲炸了个稀烂,可工程师、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大部分还活着,一抓一大把,而且都有现成的经验,只要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拿出一点启动资金,让自己的工业体系重新转起来,就可以重新开始积富积强,美国人在“二战”后搞了一个“马歇尔计划”,向欧洲各国援助了130亿,美国人本来是想通过援助在经济上控制欧洲,这个在后面还会说到,让马歇尔没想到的是,如今欧盟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br&&br&&b&我们当时又没钱,又没人,只好自己摸索,靠摔跟头积富积强,靠勒腰带省出本钱,现在看起来当年大炼钢铁有点冒傻气,不过对于一个亟待工业化的国家来说,这是通往煤铁复合体最近的路,摔多少跟头都赚了。&/b&大炼钢铁之后,我们还摔过无数的跟头,差不多是走一步摔一个跟头,一直摔到现在。&br&&br&但是那又算得了什么呢?经过和欧洲变成欧盟差不多的时间,我们从当年村村冒烟、户户点火这么个起点,变成了现在这个“一切皆可山寨”的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虽然我们的汽车造得不如宝马、奔驰,但是起码我们的汽车产量比整个欧洲加起来都多;虽然我们还造不出空中客车,但我们的J-20绝对不比欧洲人的“阵风”、“台风”差;我们的北斗导航已经开始提供服务了,欧洲的伽利略系统还不知拖到什么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反卫星武器、反导武器、载人航天,欧盟还没有。作为一个工业党,我只想说,只要我们不背离对工业化的信仰,就没有人能玩得过我们中国人。&/blockquot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e1ee5ed027dc4e9e9263_b.png& data-rawwidth=&735& data-rawheight=&9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e1ee5ed027dc4e9e9263_r.png&&&/figure&&u&1957年底提出15年工业规模超过英国。经过16年,1973年钢产量和英国打平,这才是正确的思路。&/u&&br&&br&相关回答:&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这个世界上有足球、篮球等竞赛的转播,为啥没有数学、物理等竞赛的转播呢?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汉服、汉礼仪复兴在将来有可能实现么?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何中国如此体量的国家从十分落后变成现在的举足轻重只用了 30 年?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除性别平等外,还有哪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共识,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 马前卒的回答&/a&&br&&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中国曾经有哪些可谓激励一代人的事件? - 马前卒的回答&/a&
说两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具有相同内核的大棋: 1-英国等西欧国家控制造舰木材,以保证海权。 2-明清中国保持运河漕运,规避海上风险。 两盘大棋开局的时候貌似还有点章法,但坚持到19世纪就成了笑话。不要说棋子,连棋盘都被工业革命掀了。 从1650年到…
&p&兵凶战危,岂有必胜之阵?但胜者予取予求,又有几个帝国能遏制住战争的诱惑?无非是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罢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fc4dac0c8c095a350d2ac875d6dcae1_b.jpg& data-rawwidth=&928&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fc4dac0c8c095a350d2ac875d6dcae1_r.jpg&&&figcaption&二战大沽口 清军以38人的代价歼敌500 击沉四艘军舰 咸丰一度考虑借此索要战争赔款&/figcaption&&/figure&&p&1900年的英国有没有绝对的把握打赢布尔人?当然是有的,可赢了也等于输了。&/p&&p&1905年的日本有没有绝对的把握干掉俄国?肯定没有,硬着头皮打出惨胜,胜负在毫厘之间。&/p&&p&1914年的协约国和同盟国有没有把握赢下世界大战?未必,但没人愿意对手比自己动员快。&/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2c4fa43ceaff0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12& data-rawheight=&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2c4fa43ceaff0e_r.jpg&&&/figure&&p&1941年的日本认为自己可以打败美国?多想无用,因为日本不可能和美国分享远东霸权。&/p&&p&1965年的美国有没有必胜的把握干掉越南?我猜也有……&/p&&blockquote&“天道好还,中国&b&有必伸之理&/b&,人心效顺,匹夫&b&无不报之仇&/b&。”&/blockquote&&p&这NB话是谁说的?是韩侂胄北伐。信心从来不是胜利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p&&p&就在鸦片战争的同时,英国有没有必胜的把握干掉阿富汗?1840年应该信心爆棚,1841年被吞掉1.6万人之后就未必了,但这不妨碍英国人在1880年再试一次。&/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c884fc0e8bd5f82f36d57d9bd71c3a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92&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c884fc0e8bd5f82f36d57d9bd71c3ad_r.jpg&&&/figure&&p&总之,算千算万,都算不过现场一战。帝国主义的战争是风险投资,是投资就不可能必然赚钱。但如果不投资,必然不会赚钱。帝国主义竞争不进则退,胜者通吃,所以列强胜了要战,败了也要战,否则早晚变成新帝国主义踏脚石。&/p&&p&回到1840年,英国虽然对中国陆战能力不算绝对的知己知彼,但在大航海时代的贸易背景下,对中国海军有多少实力已经算是了如指掌。所以,这一战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两败俱伤——英国不能赚中国商品的转口利润,中国也不能出口赚大笔的银子。很明显中国伤的更重,英国却不过是丢了点浮财。再加上此时东方殖民力量略有宽裕,其他列强没有浑水摸鱼的意思,英国人当然敢于大胆尝试,指望中国在吃亏后给出满意的战争补偿。&/p&&p&至于最后英国居然靠轮船深入内陆(蒸汽机第一次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截断了大运河这个命脉,迫使中国签订南京条约,这对英国来说是意外之喜。但就算没拿到,就算陆战败了,英国又能亏什么呢?还是可以骚扰中国商船,迫使中国妥协。所以这一战风险小,可期望收益稳定,如果超常发挥还有大赚(如史实)。为什么不干?&/p&&p&相关回答:&/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马前卒:鸦片战争前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什么被英国视为不利的?&/a&&/p&&p&&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历史上有哪些当时看起来在下很大盘棋,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的事? - 马前卒的回答&/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马前卒: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的说法?&/a&&/p&
兵凶战危,岂有必胜之阵?但胜者予取予求,又有几个帝国能遏制住战争的诱惑?无非是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罢了。1900年的英国有没有绝对的把握打赢布尔人?当然是有的,可赢了也等于输了。1905年的日本有没有绝对的把握干掉俄国?肯定没有,硬着头…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116f8d7e717dca99fe726efe1e22c6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116f8d7e717dca99fe726efe1e22c63_r.jpg&&&/figure&&p&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军队中有许多女性服役,并且很多人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其中诸如女游击队员卓娅、女飞行员莉莉娅、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等等都为人们耳熟能详。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女性苏联英雄,为了给在战场上牺牲的丈夫报仇,她不仅散尽家财捐献了一辆T-34,更是不顾近40岁的高龄和多病的身体参军入伍,亲自驾驶这辆坦克出生入死,书写了一段巾帼英雄的传奇。 &/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35a58dedabfbf3b9ff76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35a58dedabfbf3b9ff76b_r.jpg&&&/figure&&p&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收到了一封来自托木斯克的电报&/p&&p&敬爱的约瑟夫·斯大林同志:&/p&&p&我的丈夫,团政委伊利亚·费多托维奇·奥克佳布里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牺牲。我决心为他,也为所有遭受法西斯匪徒杀害的苏联人民,向法西斯走狗讨还血债。为此我拿出了全部积蓄5万卢布购买坦克。我希望这辆坦克命名为“战友”号,并且能亲自驾驶它。我获得过驾驶员资格,会使用机枪,并且有“伏罗希洛夫射手”证章。&/p&&p&玛利亚·瓦西里耶夫娜·奥克佳布里斯卡娅&/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e248ef067bb60834eea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76& data-rawheight=&5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6&&&/figure&&p&玛利亚o瓦西里耶夫娜o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原姓氏为“加拉古丽”)于日在克里米亚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出生。由于家境贫寒,玛利亚在1919年六年级毕业之后,不得不回家帮助父母务农以维持生计,此后她又前往辛菲罗波尔打工,先是在一个罐头厂,后来又在当地的电话局找到了一份接线员的工作。玛利亚在辛菲罗波尔认识了自己的爱人,内战老兵同时也是骑兵学校学员的伊利亚·费多托维奇·里亚坚科,他们在日结为连理,为了纪念十月革命,两人更改了自己的姓氏,玛利亚由此改姓“奥克佳布里斯卡娅”。&/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71bab4a86e9e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28& data-rawheight=&4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71bab4a86e9e2_r.jpg&&&/figure&&p&正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的台词“想当将军夫人,就得先嫁给中尉,跟他在边境、森林、沙漠,甚至枪林弹雨中过上二十年风餐露宿的日子”。整个30年代,玛利亚都在跟随丈夫一起四处调动。奥克佳布里斯卡娅曾经说“和军人结婚,你也是在军中服役,军属既是荣誉,也意味着责任”。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军属的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经常在营区为战士们歌唱,而精于女红的她更是用自己的刺绣装点军营,直到今日俄罗斯的军事博物馆中仍收藏着出自奥克佳布里斯卡娅之手的刺绣——一块绣着克里米亚玫瑰的丝巾,除此之外,她还参加了医护培训。作为“战斗民族”的一员,除了前述的那些技能之外,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甚至学会了轻武器射击和车辆驾驶。&/p&&p&1940年奥科佳布里夫妇前往苏联刚刚吞并的摩尔多瓦首府基什尼奥夫,奥科佳布里在这里担任炮兵团政委。日苏德战争爆发,地处边境的摩尔多瓦首当其冲,基什尼奥夫更是遭到猛烈的轰炸。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军,奥科佳布里斯卡娅和许多军属一起被疏散到了远离前线的托木斯克,由于颈椎患有慢性疾病,玛利亚不得不在托木斯克当地的一所军校承担一些轻微工作。&/p&&p&在抵达后方不久她就收到了丈夫写来的家书:“相信我,亲爱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法西斯必然灭亡”。然而奥科佳布里斯卡娅怎么也想不到,这成为她的丈夫寄来的第一封同时也是最后一封家书。日,团政委奥科佳布里在乌克兰境内牺牲。&/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43eb78a2b602c8eba64de481acf944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37& data-rawheight=&5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43eb78a2b602c8eba64de481acf944c_r.jpg&&&/figure&&p&巨大的悲痛并没有击垮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参军入伍,亲自拿起枪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然而由于其身体状况以及将近40岁的年龄,她先后三次申请入伍均未能如愿。可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并未就此放弃。1941年秋,苏联政府号召广大公民积极支援红军,捐资购买飞机、坦克。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决定购买一辆坦克,她先是变卖了自己的家产,但发现这还远远不够。为此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和自己的姐妹们拿起了针线,夜以继日的缝制手帕、餐巾、桌布和枕套,她的作品在当地市面颇受欢迎。就这样,她在几个月之后终于凑够了5万卢布巨款(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大约是200卢布),并且给斯大林发了本文最开始所述的那封电报。&/p&&p&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当天就收到了莫斯科发来的回电: 感谢您,玛利亚·瓦西里耶夫娜,感谢您对红军坦克部队的关爱,您的申请将会得到批准。并请接受我的敬意。&/p&&p&约瑟夫·斯大林&/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6db1ca14c1dadc02bb36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73& data-rawheight=&3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6db1ca14c1dadc02bb363_r.jpg&&&/figure&&p&(日《红旗报》刊登了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的电报和斯大林的回电)&/p&&p&1943年春,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终于如愿以偿,进入红军鄂木斯克坦克兵学校。尽管身为女性且已人到中年,但她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不但完成了坦克驾驶员的全部训练科目而且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终获得了坦克驾驶员的资格并被授予中士军衔。&/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57a130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99& data-rawheight=&5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figure&&p&1943年秋,奥克佳布里斯卡娅正式进入西方面军近卫坦克第2军近卫坦克第26旅第2营服役。和她一起服役的还有那辆她散尽家财购买的坦克,这辆T-34被命名为“战友”号,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和另外四位战友一起驾驶着它,跨越上千公里奔赴战场。当然,玛利亚没有忘记在坦克驾驶员座位旁边放一张丈夫的照片。&/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2eedcc007e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4& data-rawheight=&3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2eedcc007e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5ce336dcf17f944f55b94e778a79ef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70&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5ce336dcf17f944f55b94e778a79efd_r.jpg&&&/figure&&p&日,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和“战友”号一起迎来了第一次战斗的洗礼,他们在维捷布斯克附近面临的是德军依托村庄构筑的坚固阵地和支撑点。怀着刻骨的仇恨投入战斗的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很快证明自己是个真正的战士,在战场上驾驭坦克横冲直闯,在激烈的战斗中“战友”号摧毁了若干德军的兵器并消灭了不少步兵,然而坦克也因为陷入一道壕沟而动弹不得。由于德军猛烈的迫击炮火力,“战友”号暂时被隔绝在战场上,在接下来的两天两夜里,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和她的战友们挫败了德军用手榴弹和燃烧瓶炸毁“战友”号的企图,最终修复坦克返回了本方战线。旅战斗日志记载“本旅一部在战斗中歼灭百余名敌军,摧毁2门反坦克炮,15挺机枪和1辆费迪南自行火炮”。该旅第2营在战斗中有2辆坦克受损,而其中就包括被击伤的“战友”号。&/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3f017f1fd7653cff6f8f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3f017f1fd7653cff6f8f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ddd181cf5da43797a00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ddd181cf5da43797a00d_r.jpg&&&/figure&&p&日,“战友”号被修复之后重新投入战斗,车组同时也因战功获得了嘉奖。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战友”号坦克成为第2营乃至第26旅的尖兵,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的表现多次得到表彰,面对艰苦而危险的战斗,她的表现甚至比那些男性战友更出色,奥科佳布里也因此被战友们敬称为“妈妈”。&/p&&p&1944年1月,近卫坦克第26旅在维捷布斯克克伦基火车站附近投入交战。在战斗中“战友”号仍然一马当先,不顾德军猛烈的机枪和炮兵火力,冲破了敌前沿阵地,直接威胁到火车站以及德军囤积的作战物资。然而就在奥克佳布里斯卡娅驾车向纵深冲击之时,德军一门隐蔽的反坦克炮击中了坦克的右侧履带,她悍勇的跳出坦克,冒着如同飞蝗的弹雨,试图修复坦克。这并不是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第一次在战场上冒险修理坦克,然而不幸的是,这一次一发炮弹在奥克佳布里斯卡娅附近爆炸,她的左眼、头部和大腿中弹并当场失去知觉。身负重伤的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先是被送上一辆自行火炮撤离战场,然后又被后送到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医院。&/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1d1babee90b150d705a0a48b9d17b3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21d1babee90b150d705a0a48b9d17b3c_r.jpg&&&/figure&&p&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的情况非常不乐观,她大量失血且身体虚弱,主治医生认为她很难活下来。不久之后奥克佳布里斯卡娅从昏迷中苏醒,她醒来之后问的第一件事是那些小伙子们(也就是和自己同一辆坦克的战友们)是否都活了下来,接下来她的战友们也给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寄来了慰问信:“您好,我们的妈妈玛利亚·瓦西里耶夫娜,我们希望您能尽快康复,深信我们的‘战友’号必将直捣柏林。为了给你报仇,我们将狠狠打击敌人。全体拥抱你……”日,近卫坦克第26旅政治副旅长尼古拉·赫特曼和“战友”号的全体成员来到医院慰问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并且带来了1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几天之后,方面军军事委员梅赫利斯也来到医院,并且告诉她将会被送到莫斯科参加苏联英雄的授勋仪式。&/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f72566cc2caedf664bbd585be03368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f72566cc2caedf664bbd585be03368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f9467fac92857bea607e7b5a2d8064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f9467fac92857bea607e7b5a2d8064d_r.jpg&&&/figure&&p&梅赫利斯指示院方一定要尽快恢复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的健康。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的伤势随后更加恶化,由于头部受创,她饱受高烧和头疼的困扰并出现了间歇性失忆。&/p&&p&日,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因伤重不治而牺牲,死后她被葬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库图佐夫公墓。在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牺牲之后,她购买的那辆T-34也最终被击毁,不过其他几个小伙子都幸运的活了下来,此后这个车组更换的坦克都仍然被命名为“战友”号。最终,第4辆“战友”号坦克在柯尼斯堡迎来了卫国战争的胜利。&/p&&p&日,玛利亚·瓦西里耶夫娜·奥克佳布里斯卡娅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以及列宁勋章。在她曾经生活过的托木斯克,人们在当地一所学校的门口竖起了一尊雕像,铭记着这位巾帼英豪的传奇。&/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cd812accef481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9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cd812accef481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03bbae2cd4d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94& data-rawheight=&3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4&&&/figure&&p&&b&未经许可,请勿转载。&/b&&/p&&p&&b&如需约稿请联系本人&/b&&/p&&p&微信 &b&zgx850718&/b&&/p&&p&qq &b&&/b&&/p&&p&欢迎同步关注本人新浪微博:&b&二手翻译小熊猫&/b&&/p&&p&&b&欢迎关注“小熊猫的大历史”&/b&&/p&&p&&/p&
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军队中有许多女性服役,并且很多人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其中诸如女游击队员卓娅、女飞行员莉莉娅、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等等都为人们耳熟能详。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女性苏联英雄,为了给在战场上牺牲的丈夫报…
多图预警!&br&&br&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明清时的社会生产力比先秦更高,战争规模反而变小?&br&&br&实际上,先秦时代令人热血沸腾的大规模会战,只是普通规模的战役,参战的几十万“军队”大部分是民夫,实际兵力只有几万,与古代各时期的战役规模相比没有太大差距。长平之战也不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大战役,只是杀战俘最多的战役。&br&&br&本文将通过图文和数据,尽可能还原先秦时代的本来面貌,用定量分析和社会分析的手段,来分辨官方历史数据的虚实,在后勤生产、后勤物流、人口结构、粮食生产和统计口径五个方面,给出一个&b&可信服的合理性解释&/b&。&br&&br&&b&内容大纲&/b&&br&一、先秦的后勤生产有那些内容?&br&二、古代的后勤物流如何实现?&br&三、先秦的人口结构是怎样的?&br&四、先秦的粮食生产力如何?&br&五、为什么先秦时代要扩大军队的统计口径?&br&结论&br&后记&br&&br&&br&&b&一、先秦的后勤生产有那些内容?&/b&&br&很多人把古代的军事后勤简化为民夫运输粮草、辎重,其实这只是军事物流,是狭义的后勤。&br&&br&完整的后勤系统包括军事物资的采购、生产、调配和运输等。而且因为很多&b&军事物资是民间百姓用不到的&/b&,也不能在战场就地取材。到了战争爆发时,就必须额外动员百姓大批量生产。&br&&br&下图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对兵马俑的部分复原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7f4a0e6edd87d732860ec_b.jpg& data-rawwidth=&1637& data-rawheight=&9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7f4a0e6edd87d732860ec_r.jpg&&&/figure&&br&从图中可以看到战争所需要的军事物资不是只有粮食和草料,还需要:&br&武器:例如弓、箭、弩机、短剑、戈、矛、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ca1b623a392d37efcf1507_b.jpg& data-rawwidth=&1614& data-rawheight=&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1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ca1b623a392d37efcf1507_r.jpg&&&/figure&&br&军服:例如皮甲、铠甲、袍、鞋、帽、各种保暖衣物……&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f3458dadec466d831f0_b.jpg& data-rawwidth=&2025&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2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6f3458dadec466d831f0_r.jpg&&&/figure&&br&另外还有兵马俑里看不见,但战场上必须的:&br&军事物资:营帐、马具、麻绳、麻袋、漆器、舟、车、战车、攻城机械……&br&各种工具:斧头、铲子、木锯、凿子、量尺……&br&工程修建:桥、路、大量军营设施和防御设施……&br&等等……&br&&br&&br&&b&军事物资的生产过程&/b&&br&这里以武器中损耗最大的弓箭为例,为了简化,不说弓,只说箭。下图是兵马俑出土的秦箭。&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2bb604ab86787baa6bea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bb604ab86787baa6bea0_r.jpg&&&/figure&箭簇需要青铜,剑身是木材、箭尾是羽毛。&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91718be3ecc084cbecfb3d1a607f08a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91718be3ecc084cbecfb3d1a607f08a7_r.jpg&&&/figure&图片来自《博物》杂志&br&&br&&p&箭的生产过程:&br&&/p&&ol&&li&青铜需要铜和锡,这两种矿藏不伴生,相隔百里甚至千里,需要分别运输、采购。&br&&/li&&li&山西中条山出产铜,可以在矿坑边上进行精选和冶炼,制成铜锭运输。&/li&&li&锡则需要大量从千里之外采购,通过与楚国贸易从江南进口锡锭。&/li&&li&青铜的冶炼需要木炭,而生产木炭则需要另外一套生产体系。&br&&/li&&li&青铜融化按比例加入锡,混合均匀浇入事先批量造好铸造模具里。&/li&&li&秦国的武器是高度标准化的,规格要求非常严格。&/li&&li&批量铸造的箭头并不能马上用,需要继续磨制精加工。&/li&&li&箭身不是普通树枝可以替代,而是曲直、材质、大小、轻重都要严格符合规格。&/li&&li&注意箭身最后的凹槽和羽毛的插槽,这都需要木材深加工。&br&&/li&&li&箭尾的羽毛也是需要挑选和标准化剪裁,不能有瑕疵。&/li&&/ol&&p&&br&很多青铜器还要刻上工匠的名字,如果不符合标准会制罪。&br&《吕氏春秋o孟冬》&br&&/p&&blockquote&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blockquote&&br&这些后勤人员的主体大部分是老百姓,被迫停止农业生产,专注于满足战争的需要。&br&除了上面说的后勤生产,他们的后勤工作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br&&ul&&li&粮食、草料的收集、加工和运输&/li&&li&武器的制造和装配&br&&/li&&li&木材的砍伐、加工和运输、木炭的烧制、矿石的开采和冶炼&/li&&li&布匹的纺织和染色、衣物的剪裁和缝制&/li&&li&车辆的制造和修理、军用牲畜的饲养&/li&&li&舟桥的修建、道路的维护、营地的修建&/li&&li&伤病的医护&/li&&li&……&br&&/li&&/ul&&br&&br&&b&先秦时代的后勤生产和运输是否有规模经济效应?&/b&&br&现代工业存在生产规模越大、产品成本越低的规模经济效应,这主要是得益于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前期投资的设备成本被分摊到更多产品中,所以生产的越多新产品分摊的成本越少。理想情况下会出现下面的情况:&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28b19bbd04fb2b843e584b409c85731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大公司的规模比小公司大,所以平均成本更低。&br&&br&为了提高武器的生产效率,秦国已经有了标准化和流水线作业,武器生产效率远高于单人作业,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生产效率已}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