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coc部落冲突竞赛赛奖励过了7天没领就没了,我看剩余时间是9天啊,虽然规则里写的7天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932|回复: 5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30积分68精华0UID帖子金钱714 威望0
Lv.3, 积分 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前一个科技书还没用掉,又来了一个新的科技书,所以,一般部落竞赛的奖励会持续多久,我放着不领,过三天再领能领到么?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1183精华0UID帖子金钱1636 威望0
Lv.5, 积分 11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17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40 草
直到你打算参加下次竞赛前都可以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30积分51精华0UID帖子金钱508 威望0
Lv.3, 积分 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上次有人说7天
&不是哦,是永远,你不去领那个车一直就在,下次竞赛开始了,如果你点了还是先弹出奖励界面&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50积分2331精华0UID帖子金钱1960 威望0
Lv.5, 积分 23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弄这么极限,一不小心就被系统吞了,欲哭无泪~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99积分52674精华0UID4825961帖子金钱16690 威望3
Lv.10, 积分 526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26 积分
UID4825961帖子威望3 多玩草1235 草
所以还是早领比较好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30积分220精华0UID帖子金钱1228 威望0
Lv.3, 积分 2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0 草
一个个的,部落竞赛规则写的好好的不看看吗?规则上面清清楚楚奖励保留7天。
手机论坛勋章
APP发帖双倍积分,登陆即送勋章!
需要金钱:1100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Powered by部落冲突部落竞赛奖励是什么?竞赛积分奖励内容详解
日来源:游迅网编辑:君辞-v-
部落冲突v9.434.7游戏类型:策略塔防游戏语言:简体中文
大小:101.90MB更新:
部落冲突部落竞赛奖励是什么?这个是部落冲突新开启的竞赛的活动玩法,玩家们参加竞赛可以获得积分并且兑换奖励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积分奖励详解,感兴趣的一起来看下哦!
部落冲突部落竞赛积分奖励一览
1、玩家完成每一个挑战,都可以拿到活动积分。每位成员在同一场部落竞赛当中,最多只能拿500积分。做完之后,就要靠部落里面其他成员去努力了。
2、在部落竞赛的挑战标签页,可以看到整个部落成员的积分排名,谁出力谁偷懒一目了然。
3、当部落的活动积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升级:、分,分别升1级、2级、3级、4级。
4、活动等级,是跟奖励挂钩的,下面会有说有。
1、每周的部落竞赛,奖励分成四个等级,对应部落的活动等级。
举个例如,如果2天活动下来,整个部落合共拿到6000分,那么活动等级就是3级,奖励就只能拿前3级,第4级奖励就拿不到。
2、每个等级的奖励是3选1,部落成员可以自行考虑每个等级的奖励,到底选哪一种。
例如,本周的3级活动奖励,是资源药水两个、36万金、36万水,三选一,选哪个由玩家决定。
PS:部落成员必须完成过挑战,才能领取奖励。
以上就是部落冲突部落竞赛积分奖励内容详解,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帮助,更多资讯信息请继续关注游迅网哦!请多多支持与关注!
声明:游迅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游迅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侵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圣诞雪花飘飘,暖冬喜气洋洋。首款开放式奇遇武侠手游《卧虎藏龙贰》于今日开启全民迎圣诞活动!在活动期间,玩家可通过参与游戏内的节日活动、挑战节日BOSS等,向亲友送出暖心祝福,开启圣诞礼包!
12月20日,腾讯游戏正式对外宣布,万众期待的《QQ飞车手游》将于12月27日上线,开启不删档,十年经典,一触即发。
《猎龙计划》封测进入倒计时!猎人们,请蓄势以待,狩猎即将开启,做好准备踏上冒险征程吧!作为一款精致写实的西方魔幻题材作品,《猎龙计划》所呈现的恢宏世界观非常值得一看,到底在海兰德王国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猎人们又能做出怎样英勇无畏的壮举,让我们一起去《猎龙计划》的世界里一探究竟。
金曲奖、东风破、青花瓷……一条条线索的背后,引向的谜底是TA!《天龙八部手游》在发布了悬念海报之后,于今日正式揭晓神秘大侠身份,正是为《东风破》、《青花瓷》等一首首脍炙人口歌曲谱词,有“词圣”美誉的方文山。
由上海晓枫研发、上海听枫语发行的搞笑武侠风手游《暴走英雄坛》于今日10:00全渠道上线公测,IOS、安卓系统均可下载畅玩。《暴走英雄坛》不走寻常路,以暴漫风将奇葩、逗笑等元素植入深入中国人骨髓的武侠文化中,
《问道:谁与争锋》新资料片明日震撼公测,全新内容火爆来袭,师徒系统全面改版,掀起拜师收徒新学潮!更有全新跨服排位赛、帮派机缘等海量玩法即将登陆中州新世界,精彩内容抢先来看!
由西山居原班人马倾力制作的《剑网3》官方唯一正版手游《剑网3:指尖江湖》“江湖初见”测试将于12月20日下午16点开启。本次测试将开放起始主城“稻香村”和门派主城“纯阳”两大游戏场景,玩家将以老五门弟子的身份在游戏中起始探索全新游戏剧情以及武侠大世界的全貌。
周末就是平安夜了,你除了吃苹果之外还有其他计划吗?今年不如来点新鲜的!《上吧MT》新资料片双人挂机版本将在本周五上线,届时玩家不仅可以在里面装扮自己,获得圣诞限量坐骑和道具,还能尝试全新的双人挂机玩法,到竞技场一睹为快!
一款精致的手游,最先打动人心的,首当是游戏呈现出来的直观画面,这就包括游戏制作精良的画质、高精人物建模、炫酷无敌的技能特效等。那么,《悟空传》手游作为新一代东方魔幻MMO他呈现的这些炫酷霸屏特效,是否能让小仙们流连忘返呢?
《反斗海战》是一款轻松搞怪的休闲竞技类手游,玩家需要在操作船只移动的时候向对方发起攻击。Q萌逗趣的场景道具、轻松娱乐的氛围、简单易上手的玩法让玩家尽享游戏的乐趣。12月20日,《反斗海战》捣蛋开测,三分钟就上瘾的欢乐水战等你来嗨!(官方q群:)
安卓游戏榜单
1传奇世界正版H5私服角色扮演
2全民泡泡大战最新版益智休闲
3英雄杀腾讯版策略塔防
4梦幻宠物联盟角色扮演
5阿拉德之怒角色扮演
6穿越火线枪战王者体验服射击枪战
7吉格斯电玩爆破动作闯关
8可爱萌萌连连看益智休闲
9火柴人格斗失重战场动作闯关
10克鲁赛德战记wiki益智休闲
最新安卓游戏知乎专栏 - 随心写作,自由表达知乎专栏随心写作,自由表达专栏 · 发现6,454人关注 | 43篇文章4,736人关注 | 14篇文章31,038人关注 | 14篇文章7,266人关注 | 10篇文章1,661人关注 | 50篇文章15,120人关注 | 40篇文章7,606人关注 | 57篇文章7,441人关注 | 219篇文章换一换文章 · 发现发表于换一换在知乎创作{&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User&:{},&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growthSearch&:&s2&,&sEI&:&c&,&nwebQAGrowth&:&experiment&,&qawebRelatedReadingsContentControl&:&close&,&liveStore&:&ls_a2_b2_c1_f2&,&nwebSearch&:&nweb_search_heifetz&,&rt&:&y&,&isOffice&:&false&,&enableTtsPlay&:&post&,&newLiveFeedMediacard&:&new&,&newMobileAppHeader&:&true&,&androidPassThroughPush&:&all&,&hybridZhmoreVideo&:&yes&,&nwebGrowthPeople&:&default&,&nwebSearchSuggest&:&default&,&qrcodeLogin&:&qrcode&,&enableVoteDownReasonMenu&:&enable&,&isShowUnicomFreeEntry&:&unicom_free_entry_off&,&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androidDbRecommendAction&:&open&,&biu&:&1&,&androidDbFeedHashTagStyle&:&button&,&appStoreRateDialog&:&close&,&default&:&None&,&isNewNotiPanel&:&no&,&biua&:&1&,&zcmLighting&:&zcm&,&adR&:&b&,&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growthBanner&:&default&,&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columns&:{&next&:{}},&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SetPoster&: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50\u002Fv2-d0eb2f9ccebd1887c7dde_xl.jpg&,&imagePath&:&v2-d0eb2f9ccebd1887c7dde.jpg&,&editorChoice&:false,&permission&:&ARTICLE_PUBLIC&,&summary&:&平昌冬奥会闭幕了。张艺谋成为了焦点。第二次执导\u003Cb\u003E“北京八分钟”\u003C\u002Fb\u003E,他又给中国人长了脸。之前的整个闭幕式表演,被张艺谋用八分钟吊打了。 不过,昨天在微博上我看到了这样的评论:说这种话的人不少。他们没搞清楚的是:\u003Cb\u003E不是中国只剩下这么一个导演,而是中…\u003C\u002Fb\u003E&,&copyPermission&:&ARTICLE_COPYABLE&,&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likes&:0,&origAuthorId&:0,&publishedTime&:&T09:14:15+08:00&,&sourceUrl&:&&,&urlToken&:,&slug&:,&bigTitleImage&:false,&title&:&张艺谋啊张艺谋&,&url&:&\u002Fp\u002F&,&commentPermission&:&ARTICLE_ALL_CAN_COMMENT&,&snapshotUrl&:&&,&created&:,&column&:null,&comments&:0,&content&:&\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91aae13beaad856cfac8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91aae13beaad856cfac8_r.jpg\&\u003E\u003Cfigcaption\u003E“不是中国只剩下这么一个导演,而是中国只有一个张艺谋。”\u003C\u002Ffigcaption\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平昌冬奥会闭幕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艺谋成为了焦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次执导\u003Cb\u003E“北京八分钟”\u003C\u002Fb\u003E,他又给中国人长了脸。\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12bdad69e9eaad1297bb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12bdad69e9eaad1297bba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之前的整个闭幕式表演,被张艺谋用八分钟吊打了。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昨天在微博上我看到了这样的评论:\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e41926fbfb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e41926fbfb9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说这种话的人不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们没搞清楚的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不是中国只剩下这么一个导演,而是中国只有一个张艺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张弓搭箭\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十年前的今天,张艺谋凭借\u003Cb\u003E《红高粱》\u003C\u002Fb\u003E拿到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是他导演生涯的\u003Cb\u003E处女作\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7d0dd8ea7ae3e47e6ab7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7d0dd8ea7ae3e47e6ab7c_r.jpg\&\u003E\u003Cfigcaption\u003E(几十年后,大洋彼岸的JB同志似乎受到了谋式时尚的启发)\u003C\u002Ffigcaption\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第一箭,就命中了红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箭射的准,是因为弓拉的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8年时,张艺谋已经38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时距离他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正好十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他同一级的有陈凯歌、田壮壮、何群、黄建新、顾长卫、李少红、霍建起等一大批后来在中国影坛举足轻重的人物。\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a11f4d9de2ffc0e766b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93\&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3\&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a11f4d9de2ffc0e766b7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他们有个共同的称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第五代”。\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那个娱乐生活还略显贫瘠的时代,张艺谋几位第五代导演逐渐崭露头角,年轻的他们开启了一场对中国电影的伟大革新,他们走过的路,几乎就是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提起“第五代”导演,\u003Cb\u003E张艺谋的名字在大多数时候都会排在第一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他成就最高、荣誉最多、知名度最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最”,都没有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17cdf7a95bedea86ba4a4c2968b86bc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36\& data-rawheight=\&7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6\&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17cdf7a95bedea86ba4a4c2968b86bce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事实上,和出身艺术世家的陈凯歌和田壮壮相比,张艺谋走上电影之路要意外的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0年出生在西安的张艺谋在成长过程中赶上了那个纷乱的年代,初中毕业就到农村插队,后来又在一家棉纺织厂做了工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20岁到28岁,张艺谋在工厂一干就是八年。\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1e23e0fd6b37c7cd704c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3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6\&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1e23e0fd6b37c7cd704c2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如果他就那么一直做一个工人,该是件多么让人惋惜的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命运就是曲折离奇,28岁的张艺谋刚好赶上了恢复高考,1978年他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开始学习摄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那一年开始,他的人生和电影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而中国电影也将和张艺谋这个名字紧紧地联结在一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4年的“第五代”开山之作\u003Cb\u003E《一个和八个》\u003C\u002Fb\u003E,让他正式进入了观众们的视线之中,也在行内有了自己的名气和地位。\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2d10fbd479b85e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2d10fbd479b85eb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不过这个时候,他的身份还是一个摄影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凭借在1985年陈凯歌导演的\u003Cb\u003E《黄土地》\u003C\u002Fb\u003E中史诗级的摄影,张艺谋拿到了当年的金鸡奖最佳摄影。\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417cf4ddbeb7f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417cf4ddbeb7fc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毕业三年,他成为了国内最好的电影摄影师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之后他又以全新身份给人们带来了惊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1987年吴天明导演的《老井》中,张艺谋扮演了质朴能干的农民孙旺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凭借着极具张力的表演,他一举拿下金鸡、百花、以及东京国际电影节三个影帝奖杯,\u003Cb\u003E第一次做演员,他就做到了极致\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88a288adfa270f7f4fa301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88a288adfa270f7f4fa301e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紧接着,他就拍出了《红高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柏林金熊奖只是他的起点。1992年他便以《秋菊打官司》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在1999年他又凭借《一个都不能少》完成了金狮奖的梅开二度。\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d0eb2f9ccebd1887c7dd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45\&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5\&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d0eb2f9ccebd1887c7dde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除此之外,他还拿到过三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导演,非他莫属。\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可以说他是为获奖而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我更愿意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张艺谋是为电影而生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色艺无双\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里的\u003Cb\u003E色\u003C\u002Fb\u003E得加双引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世人皆知,张艺谋对色彩的使用是一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解读张艺谋的电影,色彩是一把钥匙。\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红高粱》里,红色、黄色与绿色构成了影片的主色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绿色的高粱地成了欲望的象征,红色的高粱酒化作了英雄的图腾,日全食则为影片笼罩上了悲壮的气氛。\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e8ea2ef08d0dcba8d1b1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e8ea2ef08d0dcba8d1b18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看完电影之后,我们记忆都变成了红色的,也分不清到底是血浆还是夕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厚重的色彩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似乎正氤氲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张扬的野性在张艺谋的\u003Cb\u003E影像化表达\u003C\u002Fb\u003E中被诠释了出来,得到了最大化的释放。\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29e3740422aecd1df80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5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29e3740422aecd1df803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这种对于色彩精准而富有想象力的应用,在《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体现得同样明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菊豆》的原作小说里,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山区之中。张艺谋做了调整。\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5623d7dcfcfef16a0ccd03ba967fa1d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8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5623d7dcfcfef16a0ccd03ba967fa1d9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他让故事发生在了一座南方小镇的染坊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灰白色的小镇建筑与染坊里鲜艳的布料形成了\u003Cb\u003E强烈对比\u003C\u002Fb\u003E,仿佛正对应着影片中的核心冲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封建礼教与人伦欲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221ed348e825a453f7ac479cf007258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8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221ed348e825a453f7ac479cf0072588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大红灯笼高高挂》与《菊豆》有很多相似之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艺谋通过灯笼这一意象,给影片创造了一系列极具仪式感的符号,\u003Cb\u003E从“捶脚”到“封灯”\u003C\u002Fb\u003E,影片的色彩从明到暗,女主角颂莲的人生也走向了绝望。\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862a98b54171dfa477b03f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20\&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862a98b54171dfa477b03fd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早期的张艺谋,对“形式”有着疯狂的迷恋,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影像语言解构中国过去的历史与社会,在强烈的批判意识下,他的作品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了西方最多的赞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觉得张艺谋过于强调色彩着重隐喻,反倒忽视了最基本的故事叙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只要看过《活着》、《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等电影,\u003Cb\u003E多半不会质疑张艺谋在讲故事上的功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3d2fdd3c981b5fcde40e2dcfdaec90a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3d2fdd3c981b5fcde40e2dcfdaec90ac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当他想要回归现实的时候,他也能精准地找到最佳的切入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拍摄《活着》时,张艺谋为影片引入了富有自己家乡色彩的皮影戏和老腔,这样的设计为影片平添了不少苍凉感,这样的手段,张艺谋最得心应手。\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dff214cb08cc5a9d92e1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dff214cb08cc5a9d92e1f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在人物的命运随时代变化的同时,影片的节奏也尽在张艺谋掌控之中,时刻紧抓着观众的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秋菊打官司》则吸取了不少纪录片拍摄的经验,用写实的视听语言讲述了一件荒诞却又充满辛酸的小人物故事,以一份“真”描摹出了社会的“伪”。\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beeaa045c19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beeaa045c192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1997年的《有话好好说》则多出不少黑色意味,体现出了张艺谋性格内在的叛逆色彩。\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23ae1bfb0a7c699de8ad268ae75eb26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23ae1bfb0a7c699de8ad268ae75eb266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不管是着重于意象的构建还是现实的传达,2000年之前的张艺谋始终保持着极高的艺术水准,在世界影坛为中国电影张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一个导演,他也能够不断挖掘出演员的潜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明显的例子就是\u003Cb\u003E巩俐\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f68aee536a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f68aee536a3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在张艺谋的镜头下,巩俐成为了一种符号,代表着第五代的艺术风格,也代表着当时的东方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独一无二的张艺谋,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作为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并且影响着许许多多的电影人。\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c482f5ef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c482f5eff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如果在50岁时就选择息影,张艺谋一定会走向神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剗旧谋新\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艺谋从来都不是隐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是旗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管是因为性格还是压力,他从未故步自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在近30年的中国影坛,张艺谋参与甚至主导了每一次重要的变革。\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5ed64ef3e34eece17a86e33a19b138e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99\&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9\&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5ed64ef3e34eece17a86e33a19b138e2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八九十年代自不必说。2000年之后,中国电影市场逐渐形成,在好莱坞大片虎视眈眈的境况下,国产电影面临的其实是一个危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艺谋站了出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部《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dbd9f43cd0c168f9b5ec4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dbd9f43cd0c168f9b5ec46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三段叙事、三种颜色、两种假设\u003C\u002Fb\u003E,张艺谋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心中的武侠,解析了内心的英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于《英雄》的争议,影迷们讨论了十几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人说这是张艺谋式美学登峰造极的作品,有人却说这是部空洞无物亦且三观极歪的烂片。\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9a0ad563ba2f8ab708dd86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4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9a0ad563ba2f8ab708dd86c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但没有人能否认《英雄》在商业上的成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国内2.5亿人民币、全球1.77亿美元的票房,炸开了整个电影市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说《红高粱》等电影让张艺谋赢得了国际上同行们的赞誉,那么《英雄》则让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了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英雄》不但走向了世界,更为中国电影市场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从此,热钱涌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张艺谋则保持着自己的拍片节奏,商业与文艺并行,赚够钱满足投资人,用情怀滋养创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拍文艺片,他依然执着地进行着\u003Cb\u003E富有人文关怀的表达\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山楂树之恋》,比如《归来》。\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e87eb88b6d937a87386f8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e87eb88b6d937a87386f8e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不再繁复,不再充满隐喻,却依旧动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像是昔日《我的父亲母亲》里张艺谋反复对着章子怡拍出的特写镜头,\u003Cb\u003E干净、简单、质朴。\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4ba172f196da03b8f5b709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4ba172f196da03b8f5b7091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拍商业片,他不断使用新技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十面埋伏》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再到去年的《长城》,他都体现出了一个老导演对于高科技的狂热追逐。\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6ecbaa5f2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6ecbaa5f2e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和同年龄段的李安导演相似,张艺谋渴望变革,并且不断地在进行尝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电影从来都不只关乎于艺术和技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商业压力下,张艺谋也拍出了很多令人失望的电影,比如2009年的《三枪拍案惊奇》。\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059e78f26032fafcffcd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2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059e78f26032fafcffcdd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去年的《长城》也让他受到了不少非议,甚至有人仿效尼采高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张艺谋已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倒觉得,张艺谋\u003Cb\u003E“活”得明白。\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长城》对于他来说,其实就是一次尝试,也是又一次领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导演在好莱坞拍一部使用中国资本的商业大片,这本身就是一次极具价值的尝试。\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6ca61e7ac8b127d1b5274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6ca61e7ac8b127d1b52746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能从中吸取的经验,太过宝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第一次做这件事的人,无疑承受着巨大的风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于名于利,这件事都远在舒适区之外。\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张艺谋无疑是最合适的那个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在《金陵十三钗》中,他就有过和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合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他选择再次为中国电影探路,就像多年前他刚刚出发时一样。\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已经68岁的他,确实已经老了。\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91aae13beaad856cfac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91aae13beaad856cfac8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我们很难苛求他还能拍出像《红高粱》、《活着》那样的电影,但只要他还在,很多人就会觉得安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奥运会、G20这些国家大事发生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第一时间想到张艺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将\u003Cb\u003E尖端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u003C\u002Fb\u003E结合,彰显中国的大国气质,他确实是最好的人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不是别的导演一定做不了,而是张艺谋这三个字,就能给人一种信任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些让人难过的是,中国只有一个张艺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幸运的是,张艺谋属于中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是的,电影爬虫是我的号。)\u003C\u002Fp\u003E&,&state&:&ARTICLE_PUBLISHED&,&imageUr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d0eb2f9ccebd1887c7dde_r.jpg&,&author&:{&bio&:&影迷\u002F阿森纳球迷\u002F媒体人\u002F射手座&,&isFollowing&:false,&hash&:&eef282abd5b9c&,&uid&:12,&isOrg&:false,&slug&:&li-ji-chen-&,&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n\n公众号电影爬虫主编\n\n约稿、合作、转载,请加个人微信:c&,&name&:&李霁琛&,&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people\u002Fli-ji-chen-&,&avatar&:{&id&:&v2-ee7b9fdb3c5d&,&templat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excerptTitle&:&&,&voteType&:&ARTICLE_VOTE_CLEAR&,&commentsCount&:500,&likesCount&:8572},{&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50\u002Fv2-ccdaa313fa1099_xl.jpg&,&imagePath&:&v2-ccdaa313fa1099.png&,&editorChoice&:false,&permission&:&ARTICLE_PUBLIC&,&summary&:&\u003Cb\u003E一\u003C\u002Fb\u003E \u003Cb\u003E刚刚学会吃\u003C\u002Fb\u003E大家好,欢迎来到番禺路。如果大家是从延安西路方向过来的,会路过一家卖柳州螺蛳粉的小店,是我经常吃夜宵的地方。自从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上映,螺蛳粉就成了柳州的城市名片,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广西螺蛳粉店。上个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派…&,&copyPermission&:&ARTICLE_COPYABLE&,&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likes&:0,&origAuthorId&:0,&publishedTime&:&T14:14:46+08:00&,&sourceUrl&:&&,&urlToken&:,&slug&:,&bigTitleImage&:false,&title&:&保卫我们的现代生活--18年1月讲稿整理&,&url&:&\u002Fp\u002F&,&commentPermission&:&ARTICLE_ALL_CAN_COMMENT&,&snapshotUrl&:&&,&created&:,&column&:null,&comments&:0,&content&:&\u003Ch2\u003E\u003Cb\u003E一\u003C\u002Fb\u003E \u003Cb\u003E刚刚学会吃\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大家好,欢迎来到番禺路。如果大家是从延安西路方向过来的,会路过一家卖柳州螺蛳粉的小店,是我经常吃夜宵的地方。自从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上映,螺蛳粉就成了柳州的城市名片,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广西螺蛳粉店。上个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派我去柳州采访,我在当地专门调查了螺蛳粉的历史。\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0d3ece69c719ab917c510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0d3ece69c719ab917c5101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关于螺蛳粉的起源,当地有几种说法,有说是工厂食堂给夜班工人提供夜宵发明的;有说是工人电影院散场后大排档老板为了迅速煮粉发明的;有说是很多外地人半夜下火车要吃饭,小店老板只剩下螺蛳汤和米粉,临时拼凑出来的。这些说法的共同点是,螺蛳粉肯定不是什么古代食品,也不是家庭厨房里面的创造,而是现代餐饮企业为了快速批量制作而发明的快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反过来看,其实螺蛳粉天生就有做优秀快餐的潜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它用的是干切粉,不是湿粉,主要原料好运输;其次,把螺蛳预先煮化在汤里,油水和味道很足,便于快速制作油水很足的热汤粉;第三,配料是腐竹、酸笋、酸菜、花生米,和一小把青菜,大多数配料比较耐储存。这几条优点都接近于方便面。所以,柳州螺蛳粉占领全国市场,一半是靠开店,一半是袋装的方便面式销售。柳州卖给全国的袋装螺蛳粉,去年销售额超过30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么大的一个产业,历史有多长呢?上面的叙述说了,先有现代社会的市场需求,然后才有螺蛳粉这种食品,它的历史不会太长。三四种关于螺蛳粉起源的说法,最远也就追溯到70年代末,比我大不了几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看其他城市的标志性食品,其实大多数历史也并不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说河南烩面,1956年出现在郑州,是饭店公私合营之后,为了批量制作热汤面而发明的。\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f87fab245a57cbcf58e10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f87fab245a57cbcf58e10b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武汉热干面,是1930年左右发明的,饭店老板每天做面条的半成品,做少了不够,做多了会粘在一起,他就想办法在面条上拌了一些油和芝麻酱,结果大受欢迎,成了今天可以代表武汉人的特色食品。\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3a571cbbc7d89ff332ea0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16\& data-rawheight=\&7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6\&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3a571cbbc7d89ff332ea0b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螺蛳粉、热干面、河南烩面,这几种食品的共同点是工艺简单,可以预先储备大量半成品,随着市场需求快速制作。从地理上说,还有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诞生在铁路枢纽。武汉、柳州、郑州,都是解放前的铁路节点,都是后来跨省大铁路局的驻地。20世纪中国主要的交通方式是铁路,只有铁路才能带来现代社会和流动人口,所以铁路枢纽最容易诞生符合我们现代人口味的美食。河南烩面没有诞生在洛阳或者开封,而是诞生在20世纪形成的铁路枢纽郑州,就很说明问题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这几种食品类似的,还有中国四大名鸡。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锦州沟帮子熏鸡、符离集烧鸡,每种鸡对应一个近代铁路要地,不是铁路交叉点就是需要停下来换车头的路局分界点。它们的口味虽然有差异,但都是含水量低,容易携带,能长时间保存的肉食,原料都是鸡肉这种最廉价的肉类。这和螺蛳粉、热干面一样,都是中国铁路时代的食品。\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b1dc0be7cd5272fefafd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9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b1dc0be7cd5272fefafdd_r.jpg\&\u003E\u003Cfigcaption\u003E圆点:郑州 武汉 柳州。五角星对应”四大名鸡“—— 黄色标记见后文\u003C\u002Ffigcaption\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但是,我们注意一下上面的提到的所有食品,他们有个共同特点,缺乏新鲜蔬菜。为什么中国的第一代铁路食品没有新鲜蔬菜呢?因为蔬菜和大多数水果并不适合铁路运输。铁路只能沿着固定的线路走,没法及时搜集分散生产的蔬菜。就算上了车,一个车皮经常要一两个星期才到地方,蔬菜往往也坏了,80年代之前城市供应大白菜是要国家领导人过问的大事。所以,20世纪的铁路枢纽不缺流动人口,不缺粮食,不缺咸菜和调味品,但新鲜蔬菜的供应比较差。中国流动人口要在交通枢纽吃到蔬菜比例高的美食,得等到公路时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路时代美食的代表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新疆大盘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盘鸡的正确称呼是沙湾大盘鸡。沙湾县一头是乌鲁木齐,一头是克拉玛依,夹在新疆最大城市和大油田之间。2010年之前,克拉玛依没有铁路,所以沙湾县的公路交通密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得多,很早就能解决蔬菜运输问题。前面我提到过,鸡肉是最廉价的肉类,这鸡肉再加上青椒、土豆、洋葱、辣椒,就是我们熟悉的新疆大盘鸡。大盘鸡沿着公路普及到全国的过程,与中国变成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的发展历程是重合的。\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3d013e47e3128dca5ef58740c2ffe2c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93\& data-rawheight=\&9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3\&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v2-3d013e47e3128dca5ef58740c2ffe2cd_r.jpg\&\u003E\u003Cfigcaption\u003E南面是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的蔬果,和中国罕见密度的公路交通共同造就了大盘鸡。\u003C\u002Ffigcaption\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刚才举了这么多例子,就是想提醒大家:我们走在街上看到的民间美食,相当大一部分是最近几十年出现的。为什么呢?其中第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铁路和轮船出现之前,没有那么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提供需求,也就没有多少面向平民的饭店和食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鸦片战争之前,就连咸菜这种容易运输,容易储存的的东西,都是各地自己吃自己。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轮船进了长江,武汉和上海出现了现代工商业,有了流动人口,形成了沿长江的食品市场,这才有了榨菜。1898年,毛泽东5岁了,蒋介石已经读了好几年私塾,涪陵的企业才腌出第一坛榨菜,但是有上海和武汉这两个大市场支持,再加上后来的铁路网,到了1940年,涪陵榨菜已经是全国性的快餐食品。这东西和德州扒鸡、热干面一样,都是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典型食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近几十年出现大量美食的原因还有原料的运输。前面说了大盘鸡的例子,我再说一个例子,大家猜猜河南的王守义十三香是哪年出现的?是1959年,比武汉长江大桥晚两年。几千年来,因为交通不便,香料只要离开产地,到别的气候带都是奢侈品。现在武汉长江大桥打通了京广铁路,第一次把中国南北连接起来,北方人也能廉价获得南方香料了,所以在京广线上的驻马店出现了廉价的混合食品香料。(上面的黄色标记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王守义家族不承认这一点,坚持说自己的香料有上千年的历史,这我也不想去考证。反正之前他们的家族配方没改变中国人的食谱,1959年卖一毛钱一包的王守义十三香才是大众调味料的起点,现在一两包装的十三香也不过几块钱。这毫无疑问是工业化社会制造的美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补充一句,兰州拉面出现于1915年,刚好是兰州黄河铁桥出现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农业社会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讲究美食。人总是要先吃饱再谈口味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盐和油脂,其他一切美食都没有意义。1998年我上大学,有个贫困山区出来的室友,他在读大学之前一直认为方便面是奢侈品,算得上美食,就是因为方便面能快速满足粮食、盐和油脂的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举两个例子,我家在燕山深处的平泉县,特产是蘑菇,全县40多万人,一年生产50万吨蘑菇。但是过去粮食少的时候很少有人说蘑菇好吃,因为蘑菇热量低啊,没吃饱之前谁有心情搞这个吃。后来我去辽宁营口市,那里把皮皮虾叫虾爬子,当地人说,60年代粮食不够吃,最穷的人家才去海边搞点虾爬子。为什么穷人才吃皮皮虾?因为皮皮虾的热量和脂肪含量都很低,在没吃饱之前去捞皮皮虾,耗费的能量得不偿失。在那个时代,最好的美食就是粮食、油脂和盐的组合,典型的例子是猪油拌饭。今天还有人拿这个当美食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那时候中国煤产量很低,绝大多数农民家里是没有炉子的,只有一个煮饭加取暖的大灶,所以就算有油,炒菜也是奢侈品。直到我小时候,80年代,周围的农民说弄几个炒菜,也必然是家里有贵客要来了。各地真正能追溯到几百年前的民间菜系,主要就是炖菜,比如东北的猪肉炖粉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再补充一点,古代没有味精,能提供鲜味的东西只有老母鸡和海鲜熬的浓缩汤。普通的人家和饭店用不起这么昂贵的调味料,只有以山东孔府菜为代表的高端鲁菜才会用足够的母鸡汤和海味来制造美食。大多数中国人可能一辈子都没体会过鲜味,也就是谷氨酸钠的味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等到中国人富起来,粮食,油和盐普及、普通人家也能用煤气灶和味精,中国人对美食的概念和农业时代就完全不一样了。最典型的例子是川菜取代鲁菜,成为中国街头的主流菜系。因为川菜用火多,用海鲜少,用鸡汤提味的菜不多,最适应煤气灶和味精时代的操作水平和饮食习惯,比较刺激的味道也适应平民的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川菜取代鲁菜,不仅仅是因为川菜适应新时代。实际上,和前面提到的德州扒鸡,武汉热干面一样,大多数川菜也是最近一个世纪才出现的。比如说鱼香肉丝、夫妻肺片、酸辣粉、麻辣火锅、重庆小面都是民国年间才有,比在座很多人的祖父还年轻。麻辣香锅、万州烤鱼,这都是21世纪才出现的菜,出现的时候我都快大学毕业了。川菜也同样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产物,所以能排挤贵族时代的鲁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农业文明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什么这么多熟悉的食品都是最近100年乃至几十年才出现呢?我可以用小学算术来解答这个问题——3000年历史,相对最近100年是几十倍的优势;但现代社会的人口总数比古代大多数时间多几十倍,能享受美食的人口比例也要高个几十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我们接受下面这个粗略的公式:\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人口总数x能享受美食的人口比例x历史长度=美食积累\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那么,现代社会两个几十倍乘起来,当然压倒古代几十倍的时间优势。这还没考虑过烹饪工具进步对美食的影响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最近几代人的饮食文化积累比之前几千年更多,所以当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农业社会完全割裂,《舌尖上的中国》虽然拼命渲染“传统美食”,但我们当代人舌尖上的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比我们的父母还年轻。\u003C\u002Fp\u003E\u003Ch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二\u003C\u002Fb\u003E \u003Cb\u003E历史的重量\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上面那个算术计算,我们可以推广一下,用来估算全部的文化遗产:\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总人口x能参与文化活动的比例x时间=文化积累\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这里我先请大家估算一下,从出现文明开始,到21世纪,中国这片土地上一共生活过多少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数字我也不知道,但我看过几个全世界的数据,认为自古以来一共出生过800-1000亿人。\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a450aece9e24211ddf3a8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1\& data-rawheight=\&7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1\&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a450aece9e24211ddf3a89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而无论哪朝哪代,中国文明大致上都是全球人口比例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所以自古以来的中国人总数大概是200亿。反过来说,我们按5000年文明算,25岁一代人,一共是200代人,200亿除以200代,是一亿人,每代人一亿,这数字只多不少,所以200亿的总数应该也是偏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200亿中,有多少人在新中国生活过呢?我这里也有个估算。中国人均寿命是70多岁,建国到现在是69年,所以,建国时已经出生的人,现在大多数去世了;建国时没出生的人,现在大多数还活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过的中国人总数,大致就是现在的人口加上建国时的人口,约为20亿。和自古以来的200亿中国人相比,大概是1比10的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很显然,创造和传承文化的比例,不能按1:10来算,别的不说,新中国这20亿人,受过教育的比例,,肯定要比之前的180亿高一个数量级。而创造文化产品的能力基本和受教育比例成正比的。所以仅仅是教育一项,20亿人就能打平之前的180亿。更不要说现代的教育比古代强的多,现代人在学校之外接受文化产品的数量,吸收知识的数量也比古代多了十倍不止。粗略地估算一下,在我们总的文化遗产里面,新中国起码要占一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猜会有人质疑我,说古代的教育和现在的教育怎么能比呢?李白杜甫怎么能和现代这些小学生相提并论呢?对此我也不争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很多东西没法量化比较的。但我还是能找一些证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现在住在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地方过去叫唯亭镇,在苏州乃至全国都是文化发达的地方。发达到什么程度呢?清朝道光年间,一个镇就有自己的地方志,总编是一个翰林,这经济文化水平至少相当于内地的普通县城,甚至是府城。我在网上偶然看到这部地方志,摘抄了一些被记到地方志上的诗词,应该算是本地文人的高水平作品:\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王鏊《唯亭》:\u003Cbr\u003E早朝时去晚朝回,陆市巴城迤逦来。咫尺唯亭看又过,人生行止信悠哉。\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陈元素《送何仲先移家唯亭》:\u003Cbr\u003E周亲与我更芳邻,徙宅超然远市尘。路出东门船似马,湖当前岸浪如银。\u003Cbr\u003E谁能父子相师友,岂少贤豪互主宾。潮到此亭曾有谶,知君才不让前人。\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李汾《唯亭》:\u003Cbr\u003E晓市争先集,唯亭水陆通。一江分上下,两庙划西东。\u003Cbr\u003E烟火千家爨,斜阳孤客篷。昔贤图八景,风雅有谁同。\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查诜《武顺王祠》:\u003Cbr\u003E英姿飒爽镇三吴,日照唯亭庙貌孤。欲把美人配名将,中山祠在莫愁湖。\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我不知道各位怎么看这些诗。抛开文体的区别,我觉得文采、用词和立意,也就是中学生流水账水平,还不能是写作文特别好的那种。和这种诗词最像的,应该是老干部活动中心走廊上挂着的那些诗词,是那些参加工作后才补习到中学水平的老干部作品。我觉得这是古代一般知识分子的真实面貌。之所以我们觉得古人文化水平高,是因为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流传下来,日常的作品流传不下来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定要做个比较的话,我之前算过一个比例,清朝后期三四亿人口,每年生产2万秀才;我们现在十三四亿人口,是清朝的四倍,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加起来每年七八万的样子,也是清朝的四倍。换句话说,按照人口比例算,今天的博士大概相当于古代的秀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呢,我们知道,秀才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最底层,99%的秀才最多只能算是文化的传承者,而不能创造新的文化成就。我们今天正好相反,作为博士,你必须通过论文和实验,给人类增加一些之前没有的知识,换句话说每个博士都是文化的创造者。之前有一组图片,分析博士的定义,我觉得很贴切:\u003C\u002Fp\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link.zhihu.com\u002F?target=https%3A\u002F\u002Fbaijiahao.baidu.com\u002Fs%3Fid%3Dwfr%3Dspider%26for%3Dpc\&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0213bfe680ffa_ipico.jpg\& data-image-width=\&200\& data-image-height=\&20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003E本科、硕士和博士到底有什么区别?画个圈圈告诉你!\u003C\u002Fa\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e4ea46f6662daa295e737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74\& data-rawheight=\&8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4\&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e4ea46f6662daa295e737c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db40b73fdda62e19bab3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74\& data-rawheight=\&8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4\&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db40b73fdda62e19bab33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b12ffff99d39b7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74\& data-rawheight=\&8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4\&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b12ffff99d39b7d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这说明,古代社会只有在所有知识分子都创造文化的情况下,才可能接近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效率相提并论。但实际上呢?不说百分之一,就算千里选一的古代知识分子也未必能做出一点前人没做过的成就。我说最近这20亿人的文化积累和之前180亿相当,实际上还是给我们的祖先留面子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再拿几个数据来看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咱们国家有个传统,统一的朝代不仅仅要写历史,还要把已知的书籍收集归类,编成“类书”出版,基本上就是当时的文化成果汇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朝的《永乐大典》不到4亿字;清朝的《四库全书》8亿字;《古今图书集成》虽然名字气魄很大,1.6亿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亿字是什么概念呢?年底的时候知乎给我发了一个统计数字,我这一年在知乎写了160万字,读了9800万字,差一点不到一亿。当然我大多数阅读就是快速泛读,但这也说明,如果不要求精读的话,我用十几年时间可以读完清代之前的大多数文化遗产,至少一辈子总能读完。这也符合我对《四库全书》的直接感受——我老家承德避暑山庄有个文津阁,装有完整的一套《四库全书》,我给大家看一下这个建筑的照片,应该可以对古代文化积累数量有一个直观认识:\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2a7a582e0ecf4d909fc4f74e7f982d5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66\& data-rawheight=\&7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6\&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2a7a582e0ecf4d909fc4f74e7f982d56_r.jpg\&\u003E\u003Cfigcaption\u003E在这里住一辈子,看完应该不难。\u003C\u002Ffigcaption\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历朝历代积攒下来的东西就这么一点,这说明一个问题——古代人对之前的文化遗产的了解,比如说明朝人对唐朝的了解,肯定不如我们。现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全国都有上百个专职研究者,比如说宋史研究会,全国仅理事就三四十人,全国500多会员,开一次年会要讨论几百篇论文。这比古代编史书的人还要多得多,除了宋朝人自己,最了解宋朝的时代就是现在,而不是元明清任何一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怎么说研究的更透呢?我举个直观的例子,古代最大的收藏家是皇帝,尤其是那种活得长,喜欢展示自己文化水平的皇帝。清朝乾隆皇帝收集了不计其数的书画,其中最好的一部分被搬到台湾去了。结果最近几十年慢慢翻出来研究,发现他收藏的宋朝书画,一多半是假的,著名的那张富春山居图,皇家当真品收藏的那张,现在研究起来也多半不是真的。所以说,就算比对历史了解,也是古人不如现在。所以我认为,如果以1900年为界,之后积累的文化产品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完全压倒之前几千年。\u003C\u002Fp\u003E\u003Ch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三\u003C\u002Fb\u003E \u003Cb\u003E我是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前面对文化遗产的“计算”怎么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人是社会动物,而社会又是通过道德、法律等文化产品搭建起来的。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体现在我们个人身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定义一个“我是谁”的概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设想一下,你在陌生的社交场合被人要求介绍自己。你怎么介绍?显然不会是名字加身份证号码,那是面对警察盘问才会干的事情。你会说我是某某的儿子,某个学校的校友,某个游戏的玩家,这才是你定义自己的方式。而我和在座各位,面对整个世界都有一个共同的自我定义——中国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这个最普遍的定义,却是个很新的概念。我妈妈年轻时在山区当乡村教师,经常科普的一个知识点就是“我是中国人”。在那之前的几千年,大多数人不仅不知道这个概念,甚至不认为“我是哪国人”是个有意义的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这个问题包含了现代社会才有的两重文化背景。第一个是全球视角,要知道世界上还有和中国并列的国家;第二个是国民意识,要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部分,国家的政策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有明确的互动。古代的老百姓第一不知道世界格局,第二不觉得国家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换个皇帝自己还是一样生活,除非有时候活不下去主动换个皇帝。但就算李自成当了皇帝,几十年过后日子还是一样,所以古代老百姓几乎不会问自己是哪国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侵略,传统的儒家社会和封建军阀抵抗不了帝国主义,我们有了建立现代国家的需要。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我们从此也有了建立现代国家的可行性。最激烈的一次入侵是20世纪日本的入侵,现代中国的文化概念就是从这次战争中开始形成的。到现在我们的国歌还是抗战期间的电影配乐;歌词还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说的就是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建立一个现代国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外部压力迫使我们团结起来,建立强大的军队,建立发达的工业,成为帝国主义不敢再侵略的现代国家。但这个需求只是描述了现代化社会的硬件,并没有具体解释“中国人”这三个字的文化内涵。我们还是要回答,我们在文化上是谁?我们为什么要彼此认为是同胞?是不是因为一些更古老的因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人的定义中,肯定包含一些古老的因素,比如说中文方块字。但是更多的文化符号其实出现很近,和川菜的历史差不多。比如说“炎黄子孙”这个概念,在20世纪之前,并不是中国人的代名词。炎帝黄帝虽然在三皇五帝的序列里面是比较重要的角色,但最多也就是一部分帝王和世家大族宣称自己有炎黄血脉,普通中国人并没有认这个祖宗的想法。就算朱元璋祭黄帝,文字中也没有一丝一毫认祖宗的意思。\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祭文\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皇帝谨遣中书管勾甘,敢昭告於黄帝轩辕氏:\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朕生後世,为民於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君生上古,继天立极,作烝民主,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兴百神之祀,考君陵墓於此,然相去年岁极远;观经典所载,虽切慕於心,奈禀生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神,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其鉴纳焉!尚飨!\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祭文更像是对优秀”同行“的致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1900年前后,大家都知道清朝要亡了,一部分革命党要用黄帝子孙的身份激发汉族的民族主义,推翻清朝;还有一部分革命党和改良派想用炎黄子孙的旗号来打造一个中华民族,把少数民族定义成黄帝子孙的分支,不止要统一汉族地区,还要继承清朝和历代王朝的边疆遗产。这才有了炎黄子孙的概念。1912年,民国建立第一年,孙中山就派人祭祀黄帝陵,开启了现代国家祭黄帝的先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孙中山和之后的国共两党祭皇陵,和历代祭黄帝陵是有区别的。之前祭黄帝陵,是把他当成比较古老的帝王和神灵,和其他神仙或者古代帝王的祭祀相比,并不特别突出。民国祭黄帝陵的时候,放弃了历朝历代大多数祭祀,专门祭黄帝陵,而且要声称这是中国人的始祖。这才在20世纪打造了炎黄子孙的概念。后来抗战前期,国共两党轮番去祭祀,并不是因为他们真信,而是两党都想借这个来证明自己是孙中山的后继者,拥有领导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合法性。1944年,日本发动最后一波大进攻,打得国民党差点放弃重庆,在这一片混乱中,国民党政府没忘了改地名,把过去的中部县,改成现在的黄陵县,也是在文化上标志自己是现代国家的中央政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炎黄子孙的概念,我们还有一个说法,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但实际上,古代的龙是水神,是皇家的代表,但从来没有做中国人祖先的说法。一直到了1978年,因为中美建交,台北的国民党政权感觉自己被美国抛弃了,一片混乱,台湾音乐人侯德健想重新表述一下中国的民族主义,写了《龙的传人》这首歌,这才有了龙的传人的概念。1988年是龙年,侯德健被邀请到春晚唱这首歌,这个概念才在大陆扎根。\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256ba0f86d353a6180279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256ba0f86d353a6180279f_r.jpg\&\u003E\u003Cfigcaption\u003E在大陆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u003C\u002Ffigcaption\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daa0f339eaef_b.jpg\& data-size=\&smal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daa0f339eaef_r.jpg\&\u003E\u003Cfigcaption\u003E侯德健在1988年龙年春晚\u003C\u002Ffigcaption\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这说明,认谁当祖先,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如果清末的革命党选了大禹,选了伏羲当始祖;如果侯德健写了不一样的歌词,我们今天也会有另一番说法。但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文化概念也不会因此改变。说明我们今天界定中国人并不是依赖这些20世纪才发明的文化符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到底中国人这个概念意味着什么呢?我可以从反面论述这个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平时骂人,有一个常用句式是:“XXX你不是人!”。但我们都知道,骂人改变不了别人的DNA,从生物学角度说这句话毫无意义。那么这句话其实是从社会学角度说的,说的是对方不遵守伦理道德底线,比如说偷了别人的养老钱,已经没有做人的资格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这句话反推出来,就是说,人的定义来自于统一的伦理道德,中国人的定义就是指你遵守这个国家的主流伦理道德。我们这一群人赞赏什么、反对什么、讲段子嘲笑什么、大致上有一个统一的共识,然后彼此才会认为对方是中国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呢,道德本身是依附于生活方式的。抗日战争打完的时候,我们这个国家有工商业城市,有传统农业地区,有大批的牧民,还有很多停留在原始社会边缘的渔猎民族。地域差异、阶级差异和民族差异比很多国家之间的差异还大得多。所以我说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中国人”这个概念在文化上只能说有了一个雏形,还不能说完全形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接下来的几十年,我们先是修了全国统一的铁路网公路网,然后尽可能拉平了全国的收入水平,又派了上千万教师下乡开设学校,终于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中国人”这个概念,打造了一个接近于统一的价值观。到了70年代我母亲下乡当教师的时候,“中国人”这个文化概念已经接近形成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国人”或者说“中华民族”的概念最后确立是什么时候呢?我认为是80年代到21世纪之间。80年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事件是电视和农村电网的普及。之前任何一个时代,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享受的文化产品都是不一样的。从1983年春节晚会开始,我们第一次做到了跨越地域、城乡、阶层,大多数人民共看一台戏;之后每年的春节晚会和流行电视剧都是对统一道德伦理的塑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现在回忆一下,80年代和90年代春晚印象最深刻的节目,除了特别的几首歌曲外,印象最深刻,最能在同龄人中制造共同语言的节目,就是那些生活化的小品相声。这些小品相声是要引导价值观的,要树立那些国家希望我们喜欢的形象,讽刺那些国家希望我们讨厌的东西。另一方面说,这些小品相声也要迎合大多数观众的想法,避免出现太大的社会争议。像《渴望》这些生活电视剧也和春节晚会有类似的效果。甚至大多数人接触四大名著,也是从按照现代人口味改变之后的电视剧开始的。经过电视节目十几年的引导和试探,我们中国人第一次形成了统一的文化伦理,而且也相信外地人会有类似的想法,去全国哪个角落打工都不会有特别的陌生感。到这个时候,中华民族才真正在文化意义上站住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90年代过去,就是21世纪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实际上是对80-90年代形成的中国文化概念进行了一次“复习”。过去电视只能单向传播信息,现在网络是双向的,能即时传播网民的想法。我们看看近年的互联网热点,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社会伦理和八卦新闻,比如说这几天最热的新闻就是全国人民一致谴责两个在高铁上堵门,拦着或者不让走的家庭。这个热度甚至压倒了天津滨海新区一次性砍掉3000亿的GDP。类似的互联网新闻,每一次传播都在塑造中国文化,都在加强已经形成的中华民族概念。\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bcc1c7f9e7c4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90\& data-rawheight=\&6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bcc1c7f9e7c43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更重要的是,信息时代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阶级之间的文化差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信息化时代有两个特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个特点是文化产品的生产单价非常高,过去几十个人的小剧团就能从编剧到演出一条龙服务,红楼梦里贾府这样的豪门随随便便就能养个戏班子,自己排戏自己看。现在文化工业需要几千几百人合作,还要投入上亿的资本,才能做出全国人觉得好看的电影或者综艺节目。至于文化工业的硬件,比如说手机,比如说笔记本电脑和电视,开发一种有竞争力的品牌就更贵了,十亿的投资扔下去,可能还不够华为和京东方这种企业烧几个星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个特点是文化产品的传播成本非常低。不管你几亿还是几十亿制作的电影,我如果看盗版,只要有根网线就能下载。就算是去电影院,去视频网站看,也花不了多少钱。手机和电脑虽然贵点,但是工薪阶层也买得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制造了一个效果,就是有钱人再富,也没法为自己定做特别的文化产品和传播平台。比如说比尔盖茨或者马云再有钱,也不太可能根据自己的口味拍电影,或者是从头开发一款专用手机。而工薪阶层尽管穷,却也能买部智能手机或者电影票。我去年夏天采访滴滴公司的董事长程维,身家上百亿,周末也和我们一样玩王者荣耀。这是此前任何时代都没有的事情。我们国家的阶级差异尽管很大、越来越大,文化上却没有因此出现古代那种程度的割裂现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这种情况下,前网络时代形成的统一伦理观、道德观和风俗,在网络时代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再加上最近几十年全国普及的螺蛳粉,热干面,川菜这些硬件,我们终于可以大概描述一个典型的中国人怎么生活,怎么思考了。这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真实含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说中华民族或者说中国人的概念到了20世纪末才最终形成,听起来是耸人听闻。但大家细想一下,现在网民说起中国人的特征,比如说擅长搞工业,擅长经商,勤劳,这些自我认同是什么时候形成的?80年代中期还不是这样呢。那时候从知识分子到平民,一致批判国民的小农思想的国家,认为要在工业和商业思维方面补课。再往前几十年,在人民公社搞农田水利建设之前,中文报纸和外国报纸还一致批判中国农民不会种地,不如日本人擅长农业;在朝鲜战争之前,恐怕中国人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真会打仗,能和欧美军队正面对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说,现在这个中华民族的内涵,就是最近几十年形成的东西。搞清楚它的形成过程,我们才能讨论未来的命运。2010年的时候,亨廷顿写了一本《谁是美国人?》,探讨美国人概念的文化内涵,我们这个国家比美国年轻的多,也弱的多,更应该经常问问自己:“谁是中国人?”\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87def06ecc6d9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66\& data-rawheight=\&6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6\&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87def06ecc6d9c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水浒传里面,鲁智深临终前有一句话:“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今天我改编一下,就是我这一部分的答案:\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b\u003E现代大潮滚滚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h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四\u003C\u002Fb\u003E \u003Cb\u003E人类的感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下一个问题是,既然“中国人”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社会塑造的。为什么大多数人更愿意接受这是几千年的传统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是我们人类的本能思考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生物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在草原森林里打猎的猿猴,打猎采果子的生活持续了上百万年。在这么长时间里,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是很弱的,只能让自己适应自然界的节奏。所以我们潜意识里认定,周围的环境不会变,父辈、祖父辈传下来的规矩是最合理的。那些不尊重现有规则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直到最近一万年,我们才进入农业时代,第一个农民到21世纪,之间仅仅隔着300到400代人。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让人类的基因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的大脑还没有适应一个变化的世界。所以我们很容易被人说服,相信现有的规则有几千年几万年的传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次是我们人类的视角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生只有几十年,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童年看到的东西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是天经地义的传统。比如说我老家在山区,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少,80年代之前往往是出来工作才能用粮票买米面吃。农民在90年代之前的主食是玉米。小时候我周围的农民训斥孩子不好好读书,说的就是:“考不上中专,一辈子在家吃棒子面!”。那时候我就认为,玉米是我家乡自古以来的食品,代表着贫穷和落后。直到我20多岁了,无意中听我父亲说,六十年代县里边派技术员下来,教农民种玉米,我们那边的主食才从高粱变成玉米。我大吃一惊,才意识到,玉米面对我父亲这一代人来说也是新事物,是比高粱更好吃,更有影响的新事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华民族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和我们的生命相比还是长的。对现在的90后网民来说,统一的中国文化更是出生就看到的东西。很多人真心相信眼前这些中国文化标志,这些典型的中国生活方式有古老的传承,其实是相信自己的眼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遇到变化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承认这是事物发展,而是喜欢往过去看,在历史上找一个样板,把变革说成复古。比如说西方近代的文化发展,被他们自己称作文艺复兴;王安石变法,说自己复兴的是《周礼》;到了近代,康有为要变法,首先要写一本《孔子改制考》。这个习惯反应到我们个人身上,就是买食品、买日用品的时候,喜欢买所谓那些所谓的皇家产品,古代的贡品。商家也会迎合我们这个需求,编造出很多半真半假的传说,把自己的产品和古代某个皇帝或者名人挂上关系。乾隆下江南,怕是给一万种地方食品找到了祖宗。\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d58a47c4fa4f079fdf51f1e00e80796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d58a47c4fa4f079fdf51f1e00e807969_r.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现代社会最容易被误认为是传统的东西,就是普通人和国家的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古代皇权很难深入到乡村,农民主要是和地方的绅士地主打交道,和宗族打交道,很多农民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也没有和有编制的国家工作人员有来往,至于国家政策什么的,闻所未闻。反过来说,他也不会对皇帝,对政府有什么特别的忠诚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了现代社会,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国际上的军事和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迫使每个国家都去建立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的政府,直接动员每一个人的力量参与竞争。反过来,随着现代工商业社会的发展,随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落冲突部落竞赛被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