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剑灵服饰转移邮票在哪邮票,同账号角色就可以领吗,不是开

90后女孩卖邮票月入过万元 - 长江商报官方网站
长江商报新闻热线:027-
当前位置: > 90后女孩卖邮票月入过万元
90后女孩卖邮票月入过万元
长江商报消息 创业项目:网售邮票
代表人物:陈贝
本职职业:外贸服装店店主
90后女孩陈贝与男友开服装店曾连房租都交不起,将服装与邮票两个毫无关联的物品挂钩却迎来了意外的转机,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随后她干脆利用“关系”,兼职买起邮票,仅这一项月入就过万元,头脑灵光的她如今雪球越滚越大。
开服装店曾连店租都付不起
在光谷广场二楼一家面积仅五六平米的外贸服装店,虽然门前顾客来去匆匆,但店主陈贝的生意很一般。这家已经营三年外贸服装的小店,同时还是一家少有人知的邮品网店,但店内却没有放置一张邮票。
除了周末学生较多的时候,陈贝基本都守着电脑,平常男友一人应付生意,“生意都做穿了,店租压力特别大。”她的小店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来自邮票网店,“刚开服装店时甚至连门面租金都付不起”。刚开始她也曾学着其他卖家一样,同时开起了网店,结果“网上价格更穿,店也没有多大的特色,一个月就卖了2双丝袜”。
陈贝出身于邮商世家,爷爷是武汉首批邮商,最早在武汉市集邮市场开店,父亲受爷爷影响,早年也带着母亲一起开起了邮票店。从小耳濡目染,2年前,陈贝突发奇想,在网店实行“购物满百赠送精美邮票”,将家中邮票作为礼品赠送给买家,“这些票价值并不高,每套也就一两块钱”。
让陈贝意外的是,小小的方寸竟带动了服装生意,以前一个月基本不开张的网店,一个星期就做了10来笔生意,“或许大家喜欢小礼品,也可能与2年前邮市开始回暖有关系”。
其实陈贝自己并不集邮,但从小耳濡目染,10岁时还曾参加武汉的集邮绘画设计赛,她设计的“中国民居邮票册”还曾获奖。陈贝说,这本反映我国各地的不同民居建筑风格的邮册其实很山寨,就是在合页内放上玻璃卡片纸,然后按先后顺序排列好21枚民居邮票。她的这一创意被不少邮商参照,这套面值不足11元多的邮票,装进册子后身价翻番,目前售价在30元左右。
兼职卖邮票2年买C5
独特的促销方式,加之光谷广场人气开始骤升,陈贝与男友的服装店开始有了转机,俩人紧巴巴的日子好过不少。陈贝将网店拓展成三大板块,服装、代购、邮票。毫无关联的三项业务,在她的打理下风生水起,且人气、信誉越来越高。
不过她称,目前精力仍放在前两块业务,卖邮票最多算是兼职,“毕竟风险太大”,“去年有一次将邮票寄丢了,一次就损失了将近5000元,很多时候遇到换货的买家,一来二去品相受影响,只能我自己担着。”
“与其他生意一样,想要有赚头,就得有好的货源。”陈贝利用起了爷爷与父母常年积累起的关系,除了父母实体店的邮票货源外,她还从北京一位邮商处拿货,“我网店现在一天的收入,能抵上父母实体店一个星期。”
她的邮票店几乎包含所有品种,“主要以量取胜,价值上十万的票我自己并没有,但两三天内我能利用关系弄到,赚差价。”陈贝告诉记者,邮票中礼品册利润最大,也是主推业务,连续三个月来网店邮票业务收入都超过了1.5万元,截至目前光是去年网店的邮票年册就卖出去了将近5000本,“连集邮市场的邮商也有从我这里拿货的,”谈及此陈贝十分得意。
几个月前陈贝与男友商量贷款买了一辆C5轿车,“首付基本都是销售邮票的收入。”头脑灵光的她将爱车拍照挂在了网店,“新车带司机一天500元”开启了婚车租赁业务。
点评:邮票与服装两者并不搭界,但陈贝却将两者巧妙结合在了一起。在创业并不顺利时,她利用周边资源,由邮票带动服装销售,探索出了独特的经营模式,并将雪球越滚越大,经验值得借鉴。本报记者 罗义台湾服饰邮票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 服饰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故而不同民族的服饰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也各有差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光辉发展历程,其内涵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中国历代服饰文化均有较大的差异。就以中国近三千年以阶级社会为形态的服饰“制度形态”演变的轨迹而言,周礼和汉服不同;唐制与清制差别也大,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饰制度,都有其特定的礼仪要求。由于中国地大域广,民族众多,其对服饰款式的追求上、对服饰色彩的忌讳上、对服饰材料应用的技术水平上,以及对服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场所的意象表达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时还反映出极大的对立。这种多样性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多彩,又反映了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特征。台湾邮政综合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发行了中华传统服饰系列邮票,深受现代人的喜爱。
中华传统服饰(74年版)&
以中华服饰为主题,印制邮票1组,于民国74年8月1日即「第4届亚洲服饰学术会议」开幕前2日发行。是项邮票所采用之图案系承中华服饰学会理事长王宇清教授指导。
  中国古代以礼治国,诱导人人守礼自律,因而订有君臣文武官民的服制,借以「辨别尊卑,表德劝善」。所有各个衣冠的造形、色彩、文饰以及种种佩带饰物,甚至应用的数字,每每寄寓「仁民爱物」、「以天心为人心」的道德规范,凡所制作不求华美,但在勉人慕德行善。中国自古号称「衣履冠带之邦」,其故在此。兹将此4种邮票图案说明如下:
2 元 唐贵妇花冠披帛纱衫:唐贵人,男女多簪花,妇女尤甚。或以绢制而簪,名日「花冠」。「披帛」是任选狭长彩丝织物,披肩为饰,后世的彩带舞,实导因于此。唐代妇女的服饰开放大胆,往往低肩露胸,有时轻纱一袭,尤有飘飘然临风飞去之感。
5 元 宋宫女半袖衫裙佩(巾分):中国古代贵妇是以长袍为礼服。唐代宫庭女官的常服新制行上衣下裙,外加袖长只到肘弯的短外衣,名日「半袖」。于是蔚然成风。宋、明仍仿行。或又肩加「披帛」,腰系带而带末双垂,中饰「玉器」,此更见其高贵轻盈。
8 元 元贵妇罟罟冠曳裾袍:贵妇高冠,此古代蒙古的习俗。贵妇长袍的后裾特长,扫地而行—同于中原,亦同于古代的欧洲,后随小使,随时捧持伺候。
11元 明美妇褙子衫裙:唐代宫庭女官衫裙的风习,延及宋、明而形成普遍的常态。妇女往往外加长只到膝的风衣,其造形,自始中袖对襟,名曰「褙子」。亦颇见其高贵。
2.&& 特 238
中华传统服饰(75年版)&&
为配合推行复兴中华文化运动,续以中华服饰为主题,印制邮票1组,是项邮票仍由辅仁大学胡泽民教授绘图,并请中华服饰学会理事长王宇清教授考证。邮票图案说明如下:
2元 殷商贵妇虿尾黹纯衣:据出土殷代遗物及古文献显示:殷代妇女发形,一般是盘髻在顶,多用笄。贵妇有「虿(蠍)尾」型高髻,多施珠玉;衣有「黹纯」(绣花绲边),束带;穿翘尖鞋。后世周秦而下直至宋明,凡礼服多须束带绲边,殷商已开先河。
 战国贵妇绲带绕襟衣:周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样发达,降至战国时期尤甚。当时贵妇服饰多华丽;顶施盘髻;而盘髻之制,殷已有之。本图案依据长沙楚墓出土物所作成:方领、右衽;绕襟、束带、绲边,皆当时传统服饰。窄袖和云文饰是楚文化的特色。
 后汉皇后亲蚕服、朝服:后汉服制较简,皇后有两服,1是祭服,2是亲蚕和朝会兼用的蚕服,本图是后者。其造形是:方领、右衽;上衣、下裳;衣青裳缥浅蓝,分裁而又合缝为1,即所谓「深衣制」。「深衣」是男女、文武、贵贱通用的礼服之一。束带、佩玉;盘髻,插步摇;衣、棠皆无文饰。「步摇」是在发笄的底端加饰垂珠,举「步」行走时,垂珠自然「摇」动生姿,因名步摇。
10元 魏晋贵妇蜚襳垂髾衣:魏晋妇女服饰渐多变化。晋人尚清谈,妇女的生活也每解放不羁,多有影响及于服饰。当时妇女的华贵服饰之一是外加短罩裙,裙内施以多条长形上阔下尖2等边三角形旗状彩织(或绣)的饰物,鳞次栉比,飘垂罩裙之下,其名日「髾」。又在两侧偏后各施1条长长的飘带,名曰「襳」。两者相映,飘飞随之,至若起步因风,更有御鹤振羽、翻浪飞云之貌。
中华传统服饰(77年版)&&&
续以中华服饰为主题,发行邮票1组,是项邮票仍由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系胡泽民教授蒐证绘图,并请中华服饰学会理事长王宇清博士考证。图案说明如后:
1、清初&清初,妇女仍着明代服饰,依旧盘髻在
汉妇衫裙顶,身服过膝长衫及长裙。此图服饰华丽而端庄,自是贵妇之仪容。
2、清代&满清,以8色军旗组辖满籍及投附旗下
旗妇旗装之军民,世俗因称满籍人为「旗人」,其妇人之所服,俗称「旗装」。本图所示为袍上加缺襟「马甲」,头饰「大拉翅」,内横「匾方」,加饰「花」及「流苏」,而足登「花盆鞋」。亦贵妇之服饰。
3、民初&民国建立后,都市妇女渐多着袍,而通
满式袍服  称「旗袍」,盖因此种袍领的造型,乃清初参酌古之「曲领」、「盘领」两者复合设计而成的「圆领」,是乃新制,故称「旗袍」。
4、民初&民初通商大埠,妇女受新兴电影明星的
时装裙袄  影响,多喜着「流行」新装,民国10年前后,此种窄腰圆裾短袄,配以筒状长裙,曾风行一时。
中华传统服饰(79年版)&&
续以中华服饰为主题,发行邮票1组,是项邮票仍请中华服饰学会理事长王宇清博士考证,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系胡泽民教授蒐证绘图。
1、殷  商 据今出土殷商的遗物玉雕、俑等显示,高冠贵冑当时男性贵冑有高冠,上衣下裳,绲边,束带,垂韨。此乃历代传袭至宋、明高阶礼服的渊源史证。
2、战  国 本图是参照出土的战国时代遗物所绘,华服王侯 其人:高髻,上衣下裳,绣文华丽,「黹纯」,束带;而形貌瑰伟。这是战国前后当政王侯们的服饰景象之一。
3、魏  晋 史载:古之廷臣皆执「笏」。汉魏时代簪笔廷臣 的左右侍臣随附「簪笔」。笔或与笏同置于紫囊,入朝随身携带。晋制:三台、五省二品文官例簪「白笔」,其他王公皆不簪,加内侍乃簪。至此,簪笔只是作为高阶廷臣身分的表征。
4、北  朝 本图的冠上有线状物自后向前曲下垂穗垂笔官宦 ,其状奇特,此曲垂物,称为「垂笔」,系南北朝时北魏高官服饰之一。原来是从汉魏的「簪笔」制度演进而为晋代的「簪白笔」,往后更进一步,就演变成为这种「垂笔」的制度。
中华传统服饰(80年版)&&
续以中华传统服饰为主题,发行邮票1组。是项邮票仍请中华音乐服饰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王宇清博士考证,辅仁太学织品服装学系胡泽民教授蒐证绘图。兹将邮票图案说明如后:
1.清&冬朝冠蟒袍:远自虞舜时代,即以龙文用于官公服”饰的上衣。唐代开始有「龙袍」。元代臣僚只能用独角4爪。明代因称4爪龙衣为「蟒衣」,蟒袍自此始。清代袭用承传。本图为冬朝冠,袍型窄身削袖,满施云龙文,下摆饰以水文及条状彩文,名曰「立水」。
2.清夏朝冠补服:本图为清代臣僚朝祭的官服,内着蟒袍,外加「端罩」,其色青紫。前胸后背各加1块绣文,名日「补」,文官用鸟类,武官用兽类。夏朝冠,制以竹丝或藤丝。冠顶分别为红、蓝、白、金---铜质镀金4等。上项补制,始于明代,清代仿行。
3.清冬套衣公服:清代的蟒袍,或外加半长过膝的套衣,作为公服、朝服、祭服。套衣或青紫或近黑。冬季内加兽皮保暖,边缘溢露兽毛,俗称「出锋」。冠顶后系孔雀翎,名日「花翎」。
4.清便帽缺襟袍:清代官员多以「瓜皮帽」为便服。此帽创于明洪武朝,王子之所服,后官、民渐普用,清人仿行。清代的袍、挂、背心,以大襟(右衽)者为常服,马挂对襟者为礼服。或有就大襟之右下端截去1小块,以纽扣使与内小襟相连,名日「缺襟」。
中华传统服饰-清文官補服&&
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独树一帜,文武官服至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奠定制度用以辨别尊卑;至清朝顺治年间更规定1至9品之文武官员以方补缀饰。明清官服之补子对于绣工技巧与织绣材料极为讲究,深具艺术价值。为使国人进一步了解章服文化,本公司特以清朝文官1至4品之补服为主题,印制「中华传统服饰邮票-清文官补服」1组4枚。
  明、清两朝之文武官员,最能表现身分品级者,就在于袍服的胸背所缀不同图案之方形「补服」,又称「补子」。清朝文官皆以单只飞禽居中构图,昂首朝日,背景衬以八吉祥、八宝图等纹饰,1品仙鹤、2品锦鸡、3品孔雀、4品云雁、5品白鷴、6品鹭鸶、7品㶉鶒、8品鹌鹑、9品练雀。
中华传统服饰-武官服饰&&
继民国94年1月20日发行之中华传统服饰邮票-清文官补服,中华邮政公司续以清代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之方形补服图案为主题,印制中华传统服饰邮票-清武官补服1组4枚。
  我国历代官服不论款式、颜色、材质与图样,规定相当严谨,它代表一定的身份品级。依清代之制,武官官服胸背上之方形补服居中绣以单只走兽,一品至九品依序为: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八品为犀牛,九品海马。背景衬以八吉祥、八宝图以及象征正大光明的太阳等纹饰图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邮票行情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