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炮战列舰或者战巡带三炮一弹要多少火力才算及格

全部是从网上找到的资料,加在一起就可以看到北洋舰队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敌人。这场战斗在技术上中国就已经注定失败,最多可以讨论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击沉日本一、两艘弱舰找点面子回来而已。  
首先是火炮:  
100mm以下口径火炮在海战中几乎不起作用,全部忽略不计,鱼雷在当时也不是可靠的海战武器,也不予计算。同级舰合并计算。  北洋舰队:  定远&镇远:305mm*8
150mm*4  济远:
150mm*1  致远&靖远:210mm*6
152mm*4  经远&来远:210mm*4
150mm*4  平远:
150mm*2  超勇&扬威:254mm*4
120mm*8(只有22倍口径,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令人怀疑)  广甲:
105mm*4  ---------------------------------------------------------------  总计:55门(鉴于超勇&扬威严重老化、年久失修,他们的12门火炮在海战中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际可堪使用仅43门,全部为旧式架退炮)    日本联合舰队:  松岛&严岛&桥立:320mm*3
120mm速射*34  吉野:
152mm速射*4
120mm速射*8  秋津州:
152mm速射*4
120mm速射*6  浪 速&高千穗:
150mm*12  千代田:
120mm速射*10  扶桑:
170mm*4  比睿:
150mm*6  赤诚:
120mm*4  西京丸:
120mm速射*4  ---------------------------------------------------------------  总计:110门,其中速射炮70门。    
从炮数上看日本已是中国两倍,在考虑到速射炮在射速上的巨大优势——152mm至少4~5倍,120mm10倍,70门速射炮按5倍计算相当于350门旧式火炮,在同一时间的射弹数上日本至少占有390∶55即超过7倍的优势。  
再看弹药:  
北洋舰队使用的发射药和炮弹装药均为黑火药;而日方使用的发射药为无烟火药,炮弹装药至少速射炮是大名鼎鼎的下濑火药,其爆炸威力超过黑火药的3倍。  
终上所述,在火力一项上日本联合舰队对北洋舰队有不低于20倍的优势,在这样的火力优势面前北洋舰队完全没有取胜的机会。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用数据分析来解释历史的思路很好,但构建模型考虑要全面,北洋至少还有两大优势被楼主忽略了:    1、北洋的装甲重量是多少吨,联合舰队呢?    2、北洋的命中率是多少,联合舰队呢?尤其是12寸以上炮的,楼主不妨去查一下资料,这是个打脸的数据啊……    
  作者:江上苇 回复日期: 15:14:12  回复
      用数据分析来解释历史的思路很好,但构建模型考虑要全面,北洋至少还有两大优势被楼主忽略了:        1、北洋的装甲重量是多少吨,联合舰队呢?        2、北洋的命中率是多少,联合舰队呢?尤其是12寸以上炮的,楼主不妨去查一下资料,这是个打脸的数据啊……  ==========================================    黄海之战两军对比:    总吨位:北洋31366吨
日本40840吨    马力:北洋42200匹,日本68900匹    火炮:北洋180门
日本272门    12公分炮:北洋0
日本81门    小口径速射炮: 北洋27门
日本111门    平均航速:北洋10。8海里/小时,
日本16。5海里/小时    兵员:北洋2089人,日本3530人        日本方面炮弹如雨,火力为清方三倍以上。“变动至灵,转瞬一阵,”    而北洋方面则“变换阵势尚未完竣,已被其包围,虽有夺天之巧,亦难插翅而飞也”      另外,北洋海军舰齿老化,超勇场威二舰居然还使用快报废的老锅炉,而且赤裸无装甲。      北洋海军用的煤质量奇差,因为经费紧缺,导致煤厂供应极差的煤,结果在海战中,日本比北洋早一小时发现对方,做足了准备      北洋海军炮弹极少,最要命的是,这有限炮弹大多是实心弹,中了也不炸。剩下的少量黑火药炮弹,是当年从德国英国购舰时,随舰配来的用剩的      北洋海军旧式火炮的射速。。。。。。      据研究北洋海战史多年的陈悦考证,黄海大战,北洋官兵素质远超日军,命中率也比日本高。                      
  计算这些没什么意义~ 主要输在人上了。
  北洋舰队的吨位更重,但日本舰队的行驶速率更快,这更符合海军发展潮流    表面上看,丁汝昌这个前陆军将领指挥有误,思维理念落后,对战争的失利负有直接责任    从实质上看,日本早就下定决心和中国一战,一直寻找机会和北洋舰队决一死战。除掉心腹大患,而清政府将患得患失,犹豫不决,丧失了战机。    日本天皇一天只吃一顿饭,激励海军打败中国。皇室把家 底拿出来给海军购买舰炮。而慈禧太后挪用给北洋舰队添加船只的钱来给自己祝寿。这一对比双方的差距就非常明显了。
  作者:流星上的猪 回复日期: 07:50:06  回复
      计算这些没什么意义~ 主要输在人上了。  ==============      证据呢?      
  晚清以来中国一盘散沙。潜力发挥不出来。  共产党横空出世,才挽救了中国。
  十二寸炮不是十二公分炮,汗、、、、、、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6:14:19  回复
      十二寸炮不是十二公分炮,汗、、、、、、  ======================================================      你的眼睛和你脑子一样不好使      
  如果是毛主席领导的一定能打赢你信不反正我信
  @rainform  16:14:19    十二寸炮不是十二公分炮,汗、、、、、、  -----------------------------    
倒是,老式架退12寸炮和新式管退12公分炮,真是差老远去了!
  @giga_fans  10:19:29    @rainform  16:14:19      十二寸炮不是十二公分炮,汗、、、、、、    -----------------------------         倒是,老式架退12寸炮和新式管退12公分炮,真是差老远去了!  -----------------------------  呵呵,射速决定一切么????  120MM口径炮射速肯定比12寸炮快  如果射速决定一切,  英国人还建造全重口径的战列舰干吗??    
  @rainform  12:14:53    @giga_fans  10:19:29      @rainform  16:14:19        十二寸炮不是十二公分炮,汗、、、、、、      -----------------------------      ......  -----------------------------  那么请问,那个时候的火炮 射程、威力、射速 和火控能力 又是如何呢???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2:14:53  回复
      @giga_fans  10:19:29      @rainform  16:14:19        十二寸炮不是十二公分炮,汗、、、、、、      -----------------------------             倒是,老式架退12寸炮和新式管退12公分炮,真是差老远去了!    -----------------------------    呵呵,射速决定一切么????    120MM口径炮射速肯定比12寸炮快    如果射速决定一切,    英国人还建造全重口径的战列舰干吗??         ============================================      汉奸玩这种低级劣等的转移话题法,是不是嫌狗脸痒痒了???      这么说来大炮比枪更厉害,那还造那么多枪干什么?        见过不要脸的杂种,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杂种    
  @rainform  12:14:53    @giga_fans  10:19:29      @rainform  16:14:19        十二寸炮不是十二公分炮,汗、、、、、、      -----------------------------      ......  -----------------------------  北洋8门12寸克虏伯炮,只有25倍径,理论射速2.5分钟一发,这跟后来的战列舰能比吗?
  @伊朗人好样的  12:29:28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2:14:53  回复          @giga_fans  10:19:29        @rainform  16:14:19          十二寸炮不是十二公分炮,汗、、、、、、......  -----------------------------  ?????  这么说来大炮比枪更厉害,那还造那么多枪干什么?    同理  这么说来枪比大炮更快,那还造那么多大炮干什么?    呵呵  这年头随便说句话都能被叫做汉奸  汉奸就这么不值钱么。。。。。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2:40:05  回复
  ======================================      瞧,汉奸果然又打到你自己脸上了    更同理,鱼雷艇比战列舰跑得快,那还造战列舰干什么      你们汉奸难道值过钱?白痴杂种
  @巍巍中山陵  12:36:36    @rainform  12:14:53      @giga_fans  10:19:29        @rainform  16:14:19          十二寸炮不是十二公分炮,汗、、、、、、        -----------------------------......  -----------------------------  兄弟扯远了吧    我的意思是说  海战中评价一艘军舰的火力强弱并不一定只局限于其火炮的射速  还要看其射程口径及弹丸重量  定远舰被快炮击中很多(据记载定远中弹159发),但这种中心口径火炮对于皮糙肉厚的装甲巡洋舰造成的危害还不及定远主炮击中松岛号那一炮所造成的损失    如果看待历史都只是片面的强调部分劣势却忽略自己存在的优势,把所有原因都归结于外部条件,是永远得不出经验与教训  一有点不同意见就斥之以汉奸头衔,呵呵这种低廉得爱国情操实在可耻
  @伊朗人好样的  12:43:37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2:40:05  回复    ======================================            瞧,汉奸果然又打到你自己脸上了......  -----------------------------  不可理喻  阁下整就一精神病患者    上来什么都不说  直接就开骂  是为了骂而骂吧  看来兄弟一定是在某些帖子上令阁下得某个马甲受辱了  听着话都这么耳熟  杂种???  莫非阁下就是 傻瓜0012那个纯种??或洋葱头 ??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2:51:04   ========================================================      无论大炮数量,射速,有效炮弹爆炸力,日本联合舰队均强于北洋舰队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2:54:54   ================      是你自己在玩精神病转移大法    同理,既然战列舰那么厉害,造那么多护卫舰,驱逐舰干嘛?      
  @rainform  12:51:04    @巍巍中山陵  12:36:36      @rainform  12:14:53        @giga_fans  10:19:29          @rainform  16:14:19            十二寸炮不是十二公分炮,汗、、、、、、......  -----------------------------  击毁了日军某 炮位 ,引爆了周围 堆积的 炮弹和药包 才如此的,否则黑火药 能有 多大 威力呢???    只能 说这一炮还真“准”! 后果 还真狠!!
  海军:逝去的亚洲第一       清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国内兴起了创办近代化西式海军的浪潮。在清政府建设海防的布署图上,原计划由北洋通商大臣管辖的北洋水师负责今天的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沿海防务,而南洋通商大臣管辖的南洋水师负责余下的从江苏直至南海诸岛的防务。实际操作中,因为经费有限,该项规划逐渐调整成优先发展防御京畿门户的北洋水师,而南洋水师因为辖区内福建船政上奏将部分造成的舰只编组为船政水师,分解了福建、台湾海峡的防务,两广总督又独自在绿营广东水师的基础上,改换蒸汽舰船,分解了广东、南海诸岛的防务,至使南洋水师的防区缩水到只有江苏、浙江两省,重要性也随之降低。  
得到清政府的支持,李鸿章在19世纪90年代之前全力建设北洋水师,紧追世界潮流,陆续从英、德等国购买了一批先进舰船装备,并且聘请国外海军军官,模仿英国海军模式,严格训练。1888年清政府颁布了带有确定部队编制意义的重要文件《北洋海军章程》,将北洋水师正式更名为北洋海军,虽然名为北洋,实际就是当时中国唯一的一支国家海军。此时的北洋海军,是一支拥有25艘舰船,旅顺、威海、大沽三处主要基地,军队训练水平不亚于西方的远东海上劲旅。因为舰队中有“定远”、“镇远”2艘称雄亚洲的一等铁甲舰,北洋海军当时也被誉为亚洲第一。  
然而,那已是1888年的往事。从1888年之后,清政府认为海军建设已经一劳永逸,不懂得海军是一个需要连续投入、不断更新的军种,反而紧缩开支,甚至在户部尚书翁同龢 的主张下,严令禁止再添购新的舰、炮、军火。正如李鸿章在报告中所说,除去不能出远海作战的鱼雷艇、蚊子船、练习舰、运输舰,以及舰龄过老,随着岁月的剥蚀,已经从购买时的概念舰沦为落后老舰的“超勇”、“扬威”外,北洋海军的主力的确仅仅只有8艘军舰。至于其他     
3支非经制的舰队,除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总督的两广将广东水师3艘主力军舰借调给北洋外,南洋和船政水师或是军力不济,或是训练不足,根本无从支援北洋海军。囿于种种原因,在奏折上李鸿章只说了军舰的数量,没有交待这些所谓的主力舰当时的技术状况。铁甲舰“定远”、“镇远”和巡洋舰“济远”的舰龄都将近10年,巡洋舰“经远”、“来远”、“致远”、“靖远”的舰龄接近7年,舰队中最新加入的福建船政造军舰“平远”舰龄也已5年。北洋海军日常出巡任务极为繁重,每年都要执行从北到南、沿中国海岸线巡逻和宣示主权的行动,其巡防区域最北端到海参崴,中经朝鲜、日本各港口,最南端到达南海诸岛以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长时间高强度的使用,对军舰的锅炉动力系统产生了极大的损耗,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军舰的航速变慢。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曾向李鸿章多次申请大修、更换锅炉,李鸿章也多次向清政府申请,但均没有下文。
  比军舰老化更让人忧心的是军舰样式的落伍。蒸汽化军舰兴起于19世纪40、50年代,进入90年代,随着舰船技术、海军战术的不断更新,舰船设计处于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军舰设计推陈出新,一日千里,往往一些建造时还被认为属于个中翘楚的军舰,等到下水服役时就已被新的设计、技术所淘汰。可以说非常不幸的是,北洋海军的军舰几乎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们在设计建造时,几乎每一艘都是同时段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然而只过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已被宣布落伍.  
19世纪90年代左右,舰船设计领域内名为“新学派”的势力异军突起,专门针对既往的军舰,提出了依托于新式高射速火炮的全新理念,即不再一味追捧军舰火炮口径的大小,而采用大量的高射速的新式火炮,以密集的弹雨来击溃对手。  
1891年琵琶湖事件后,北洋海军应邀访问日本,提督丁汝昌在访问过程中已感觉到日本海军不同寻常的发展速度,归国后就向李鸿章提出购买快船、快炮的呼吁。1894年,北洋海军再度访问日本,短短几年间日本海军迅速扩张的势头,更令人吃惊,归国后,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刘步蟾也曾上书李鸿章要求添购新式装备。就在这一年年初,李鸿章上奏清廷要求为北洋海军更新装备,所得到的回应则仅仅只是光绪皇帝“该衙门知道”几个红字批注。  
李鸿章的北洋海军仅有8艘主力军舰的说法,已经让清政府内的很多人吃惊,可如果让他们知道了日本海军此时的实力,恐怕就要毛骨悚然了。  
日本的近代海军几乎和中国从同一道起跑线上出发,期间因为琉球事件、朝鲜壬午和甲申事件,始终呈现着一种你追我赶的军备竞赛的形势。早期,两国争先恐后从国外购买军舰,中国购买了“超勇”级,日本立刻购买同型的“筑紫”,旋即又购买从“超勇”级改良而来的“浪速”级,看到日本购买了“浪速”,中国则立刻购买从“浪速”改良而成的“致远”,然而到了北洋海军成军后,这种竞赛就渐渐成了日本的独舞。琵琶湖事件发生,日本立定要入侵朝鲜、中国的谋略后,日本海军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与李鸿章可怜兮兮的8艘军舰相比,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共拥有可出海作战的主力军舰31艘(二等铁甲舰3艘、巡洋舰  
11艘、炮舰17艘),其中包括专门为克制中国的“定远”、“镇远”铁甲舰而设计建造的3艘“松岛”级军舰,还有同时代全世界火力最猛、航速最快的巡洋舰“吉野”。和北洋海军军舰动辄5年以上的舰龄相比,日本海军1891年后服役的全新军舰多达9艘,其中有2艘甚至是1894年刚刚服役的军舰。这些军舰身上,充满了对付既往旧式军舰的杀手锏。[5]
  1894年时亚洲第一海军的桂冠已经属于日本,北洋海军无论在舰只数量,还是先进程度上都望尘莫及,唯有的一点可弈之资,就是训练。视北洋海军为假想敌的日本也早早注意到这一点,现藏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的1891年孤本日本海军情报书籍《清北洋海军实况一斑》中,就有一段重要的评估。  
“(北洋海军)军纪、训练全部学习英国……从舰上官兵的活动观察,纪律极为严肃,武器保养、舰内配置非常到位……舰队内号令均用英语,舰内的布署表、日程表等文件都是中、英双文,舰上的各种训练虽然难免喧嘈杂扰,但极为迅速活泼,从持枪练习来看,姿势标准、动作敏捷。北洋舰队跨国远航活动不多,但在本国沿海的航行非常频繁,却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1889年旅顺演习时,舰队出港动作迅速、运动中阵型保持良好,这绝对不是可以轻侮的进步。”[6]  
但是在技术较量几乎占据决定因素的近代战争中,人是否就一定能胜天呢?这不由得不让李鸿章为之担忧。还是在李鸿章上奏的1894年的7月4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致电李鸿章,申请率领战舰深入日本军舰密布的汉江一带巡弋,李鸿章回电讥讽“此不过摆架子耳……人谓我海军弱,汝自问不弱否?”    李鸿章报告海军的情况,说明为什么只有8艘军舰可资海战。   “伏查战舰以铁甲为最,快船次之。北洋现有‘定远’、‘镇远’铁甲二艘,‘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快船五艘,均系购自外洋,‘平远’快船一艘,造自闽厂。前奏所云战舰,即指此八艘而言。此外,‘超勇’、‘扬威’二船,均系旧式,四镇蚊炮船,仅备守口,‘威远’、‘康济’、‘敏捷’三船,专备教练学生,‘利运’一船,专备转运粮械……历考西洋海军规制,但以船之新旧、炮之大小迟速分强弱,不以人数多寡为较量。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勤,战舰过少。臣前奏定海军章程及两次校阅疏内,迭经陈明在案。”
  @伊朗人好样的  13:00:08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2:51:04     ========================================================            无论大炮数量,射速,有效炮弹爆炸力,日本联合舰队均强于北洋舰队......  -----------------------------  对于你这种军事白痴  和你废话简直是多余得  每种军舰都有各自得意义  每种火炮也有各自得价值    12寸大口径火炮射速的确慢  120毫米口径速射炮射速的确快  但这并不能表明12寸口径巨炮就是没有价值得    你这种除了张口骂人得种  也懂得??、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3:06:08   ==================================================      很可惜,这里只有你说了大口径炮没有价值      而速射炮,却帮助日本舰队奠定了黄海的火力优势      
  全口径主炮 都是 日俄战争后
无畏舰 的事情了    唉 ,其实几年间 海军技术 就进步了,何况10多年 那个海军 技术的进步大啊!
  鞑子被工业化埋葬是不可抗拒的必然。鞑子建军工综合体,建新军?建个马贼集团还差不多。工业化时代,在鞑子的领导下,岂能不败?    [评论随笔]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_煮酒论史_天涯社区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93740.shtml
  @历史探索者  13:01:12    @rainform  12:51:04      @巍巍中山陵  12:36:36        @rainform  12:14:53          @giga_fans  10:19:29            @rainform  16:14:19......  -----------------------------  呵呵,巧合也是建立在实力上得吧  定远号被击中159发,怎么就没有发生如此巧合呢??  而即使到最后北洋覆没  日军依然没有能够凭借海军舰炮摧毁(甚至连重伤都没能做到),这两艘铁甲战舰不是么。    那来看看你觉得是巧合得这一炮吧  “战至下午3时30分,当定远与日舰松岛相距大约2000米时,定远发出之三十公分半大炮命中松岛右舷下甲板,轰然爆炸,击毁第四号速射炮,且左舷炮架全部破坏,并引起堆积在甲板上得药包爆炸”  按 藤村道生《日清战争》记载,松岛号遭此一弹,官兵伤亡共有一百一十三人,占定员得百分之三十二”  ============================  可见:击中右舷下甲板,不但导致右舷附近速射炮击毁,同时导致左舷炮架破坏,并导致甲板药包爆炸。可见巨炮命中后得威力
  @历史探索者  13:44:27    全口径主炮 都是 日俄战争后 无畏舰 的事情了        唉 ,其实几年间 海军技术 就进步了,何况10多年 那个海军 技术的进步大啊!  -----------------------------  这么说吧,北洋水师虽然在军舰整体实力上已经落后了日军,但是并非悬殊到了无法作战的地步,打仗就是这样,劣势装备下如果能战术运用得当,并非毫无胜算  可惜,北洋不光是军舰整体实力落后,在战术思想和战术运用上也相当欠考虑    所以言必称军舰差只是一种逃避责任得说法罢了
  @rainform  13:49:52    @历史探索者  13:01:12      @rainform  12:51:04        @巍巍中山陵  12:36:36          @rainform  12:14:53            @giga_fans  10:19:29......  -----------------------------  有理。    在下将他完整吧    三时三十分,“镇远”舰三十厘米半口径的大炮发射二颗炮弹,命中“松岛”舰。一颗击中“松岛”舰左舷甲板第四号炮身上方,又转向击破右舷侧上甲板。另一颗击中四号炮钢盾破裂,盾及车台碎片飞舞,炮身弯曲下落,借势将附近的药壳儿引破爆炸,猛势把一层的舷侧板爆破,有三分之一长,从甲板的巨孔穿出有二尺至三尺有余,并击断上甲板之铁桩、铁梁,厂甲板左右舷顺势出现三四坪洞,使舰体失去平衡,舰体倾斜,海水灌入,很快使舰内数处破损。“松岛”舰这时整个处于瘫痪之中,上甲板里面的电灯、电路、传话管、水管、蒸汽管、升降口全部断裂变形,两个梯子也已粉碎,一切犹如草蔓一样垂下。指挥官志摩(清直)大尉、士官、下士士卒二十八名,有的四肢分裂,有的有上体无下部,残缺不全,其他重伤之后而死的有二十二名,幸勉一死的仅三十馀名,惨状严重。随之又出现了火灾,火药、瓦斯弥漫整个“松岛”舰,烟雾腾起,四面暗淡,令人窒息,防火队亦难以接近。幸而风从破损的舷侧,吹进一些新鲜空气,才使毒气稀薄。防火队得以竭力灭火,只用三十分左右扑灭火灾。下甲板的炮员、弹库员非死即伤。幸存的人收起四散的炮具,重新转交给新的人员,尽力有效地修复许多已被击毁而不能发射的炮台。为减轻重伤者的痛苦,脱掉因火药、瓦斯而燃烧的毛织军服,让伤员裸体。有的头发已烧成灰烬,身体烧得如墨一样黑;有的被烧黑的铁片烫伤;有的腹部破裂;有的手足丢失,被有毒的瓦斯熏的痛苦难忍,悲鸣连天。突然,司令塔外的爆破点,直径达四五间隔大小,发生急剧震荡,造成舰体倾斜。不成想钓床箱及铁栏的金具向左右分离,同时看见它的下方火焰腾起,白烟飞腾,一时间朦朦胧胧咫尺难辨,本舰前部向海底沉下。巡查前部水雷室,下甲板下降,发出异臭烟气,使人窒息,四周狼藉,到处是火。有人大声呼喊防火队,帮助救火,士官以下力夫开始忙于救火。
  请人到前部水雷室救助重伤患者,升梯到上甲板,然而上甲板及艇端里面也在燃烧着,又忙于帮助救火。士官办公室虽已被火烧黑,仍作为安置重伤患者,桌子上、地板上、椅子上横七竖八躺着重伤患者,治疗人员没有立足之地。伤病员时而叫喊口渴,时而呻吟着。有二三个重伤者看见我进来不断地向水雷长叫喊着要水,我就用陶制茶壶装着水,给重伤患者喂水。已失去战斗能力的士兵还询问着“定远”、“镇远”舰的情况。一个看不清容貌者叫我,辨别不出是何人坐在长椅上,喊着自己的职务和名字——“我是大石候补生”。我听到呼叫,抬腿通过重伤员,急促地到了下甲板炮台,让他脱掉衣服,全身已烧黑,胸部以下二寸处受伤了,出血很多。他要着水,在此时难以讲究礼数,用平生不同的语调说“我遗憾”,不知用什么话来安慰他。然而舰内各处,有索水声或痛苦声。有二人因原来的水兵服肥大,火烧的面积也大,破裂肥大的衣服,他们觉得痛苦万分。水兵们忍着痛苦用小刀割下粘在身上的衣裤,有时粘在衣服上的肉皮也同时被拽下……。重伤者六、七人很快死去,室内稍微安静了一会。这时在桌子上的一个人,因热心于佛教的人,他端坐在桌子上,双手合掌,唱起南无阿弥陀佛。
  @rainform  13:54:16    @历史探索者  13:44:27      全口径主炮 都是 日俄战争后 无畏舰 的事情了            唉 ,其实几年间 海军技术 就进步了,何况10多年 那个海军 技术的进步大啊!    -----------------------------......  -----------------------------    感觉 北洋舰队 其实 还是更 适合配合岸炮火力 打 防守反击的
  @历史探索者  14:13:47    @rainform  13:54:16      @历史探索者  13:44:27        全口径主炮 都是 日俄战争后 无畏舰 的事情了                唉 ,其实几年间 海军技术 就进步了,何况10多年 那个海军 技术的进步大啊!......  -----------------------------  这个。。。。也不至于吧
  野生五毛群!  如果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尊重事实,坚持真相,不恶意漫骂国家和政府的就是五毛,  那么我们就是,野生的,不拿工资,自带干粮  欢迎历史,时政,社会话题爱好者加入,群号  宗旨,不问立场,只谈事实  
  @rainform  14:23:32    @历史探索者  14:13:47      @rainform  13:54:16        @历史探索者  13:44:27          全口径主炮 都是 日俄战争后 无畏舰 的事情了          ......  -----------------------------  是不是感觉 太消极啦?呵呵,这曾经是我的一个想法 ,勿要 见怪!    节约 陆军兵力 到 中朝边境, 陆军很多 精锐其实 深入平壤其实 是很危险的,也怪 后续兵力 和后勤 保障 力量不足以 支援和支撑啊!!
  @历史探索者  14:13:47    @rainform  13:54:16      @历史探索者  13:44:27        全口径主炮 都是 日俄战争后 无畏舰 的事情了                唉 ,其实几年间 海军技术 就进步了,何况10多年 那个海军 技术的进步大啊!......  -----------------------------  “到下午三时许,北洋舰队仅余 定远 镇远 靖远 来远 4舰,而日军尚有。。。。公余10舰”    “靖远 来远 两舰奋力摆脱敌舰,驶至大东沟西南的大鹿岛附近,以吸引日舰第一游击舰队离开作战海域。日舰第一游击舰队果然尾随而来,来远 靖远 两舰背靠浅滩,抢占有利地势,一面加紧抢修,一面以舰首重炮对敌。日舰第一游击舰队不敢靠近,丧失自由机动能力,只能来回遥击,这就使得两舰赢得了抢救修补的时间”    ====================  致远&靖远:210mm*6 152mm*4  经远&来远:210mm*4 150mm*4  主炮为210毫米口径共计5门 副炮150毫米 4门    第一游击舰队  吉野: 152mm速射*4 120mm速射*8  秋津州: 152mm速射*4 120mm速射*6  浪 速&高千穗: 260mm*4 150mm*12  主炮 260毫米4门
副炮 150毫米 20门 120毫米 速射炮 14门    可见当日舰的机动优势丧失后,光凭舰炮的远程射击上,第一游击舰队4艘军舰并不足以在远距离上击败来远 靖远 两舰    只有日舰凭借其高速机动靠近北洋舰队进入120毫米速射炮有效射程后才能在火力上达到最大化,从而击败北洋舰队    所以北洋舰队必须找到一个可以与日舰保持足够距离作战的阵形和战术就能弥补近距离火力上的不足
  @历史探索者  14:33:16    @rainform  14:23:32      @历史探索者  14:13:47        @rainform  13:54:16          @历史探索者  13:44:27            全口径主炮 都是 日俄战争后 无畏舰 的事情了......  -----------------------------  其实,到那里都是一样的。。。。。。  与鬼子那种军队是国家的,为了达到战略意图各部队不计较伤亡,拼死作战的作风比起来  清廷那些把军队看作是自己私有财产的将领是不会舍得把自己的私产拿出来血拼的。。。。。。。。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3:54:16  回复
      @历史探索者  13:44:27      全口径主炮 都是 日俄战争后 无畏舰 的事情了            唉 ,其实几年间 海军技术 就进步了,何况10多年 那个海军 技术的进步大啊!    -----------------------------    这么说吧,北洋水师虽然在军舰整体实力上已经落后了日军,但是并非悬殊到了无法作战的地步,打仗就是这样,劣势装备下如果能战术运用得当,并非毫无胜算    可惜,北洋不光是军舰整体实力落后,在战术思想和战术运用上也相当欠考虑        所以言必称军舰差只是一种逃避责任得说法罢了   ===========================================================      果然连婊子都比你这杂种要脸    北洋舰队武器落后日本一代,这种仗打不过是正常的,换谁打不过也没得说。  何况北洋舰队的素质比日本人强多了,用落后武器打出了比日本更高的命中率!    恰是日本自己,优势武器运用不当,最后反而先撤出战场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5:19:37  回复
  ==================================      你一张不要脸的杂种嘴就让日本舰队的高速机动性丧失了?    你这是论历史,还是在发明历史??    在最后阶段,坚持战斗的只有定远、镇远、来远、靖远四舰。日本则尚有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等九舰。双方军舰数量对比为四比九;吨数对比为一万九千八百七十吨比三方三千八百三十四吨。日本舰队力量超过北洋舰队-倍以上      更何况,来靖二舰的大炮实际上哑炮,因为炮弹极少,而且还大多是实心弹!      
  补充一下关于北洋舰队炮弹的情况:  
当时的火炮只有一种战斗弹药即爆破弹,穿甲弹的概念还没有出现。由于翁同龢与李鸿章不合,以海军已经成军不再需要大量外购为由不拨钱给北洋舰队外购炮弹。李鸿章只有想办法自产,但是在当时爆破弹也算高技术兵器,李鸿章又历来是造不如买对自产炮弹也没有大力投资和支持,导致国产炮弹质量不过关,反映甲午海战的影视剧中有甲板上挫炮弹的情节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至于炮弹中有沙子则是指教练弹,以同等重量的沙子代替黑火药作练习用,所谓实心弹就是指这种炮弹。教练弹因为不会爆炸对生产要求不高,爆破弹就不行了,质量稍有问题就有炸膛的可能。  
以上情况导致开战时北洋舰队的进口原装爆破弹严重不足,战舰上的炮弹有不少是不会爆炸的练习弹,特别是定、镇二舰的305mm火炮一共只有三发,才有了刘步蟾与林泰曾猜拳决定第三发炮弹的归属。  
日本在日正式开始在海军中换装填充下濑火药的炮弹,再加上  无烟发射药的优势,中国在弹药上的也差了整整一代。
  @伊朗人好样的  16:36:26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5:19:37  回复    ==================================            你一张不要脸的杂种嘴就让日本舰队的高速机动性丧失了?......  -----------------------------  哈哈  青松岭的松  没冤枉你个比吧  怎么又换马甲了???    你个代笔  有想好林彪3个师是怎么扩充的了????
  @伊朗人好样的  16:36:26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5:19:37  回复    ==================================            你一张不要脸的杂种嘴就让日本舰队的高速机动性丧失了?......  -----------------------------  “更何况,来靖二舰的大炮实际上哑炮,因为炮弹极少,而且还大多是实心弹!”  呵呵你个煞笔啊,你才是历史发明家啊  下面这段可不是我说的哦,《甲午悲歌》《新编中国近代史》丛书  “靖远 来远 两舰奋力摆脱敌舰,驶至大东沟西南的大鹿岛附近,以吸引日舰第一游击舰队离开作战海域。日舰第一游击舰队果然尾随而来,来远 靖远 两舰背靠浅滩,抢占有利地势,一面加紧抢修,一面以舰首重炮对敌。日舰第一游击舰队不敢靠近,丧失自由机动能力,只能来回遥击,这就使得两舰赢得了抢救修补的时间”    日本第一游击舰队四艘主力舰,围着负伤抢修而又“大炮实际上哑炮,因为炮弹极少”居然无法靠近攻击只能来回遥击,最终使得两舰能够有时间抢修并最终返回战场。  你当鬼子都跟你个比一样是白痴是吧  怎么你脑袋上那个大便头还没换是吧  要不要爷爷我拉一坨帮你换上啊
  当年莱尔 写的 《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 内容大量不实,经过一些洋人的添料宣传 ,加上长期以来咱们自己宣传,使得 很多人以为 北洋8门 主炮就三门 榴弹,可以说完全胡扯,弹药不足应该是 真的,但 只有三发 炮弹???    那么 北洋舰队 出海 难道 去玩不成???      至于说“李鸿章又历来是造不如买对自产炮弹也没有大力投资和支持,导致国产炮弹质量不过关” 那就不对了!      只要看天津机器局 历史就知道了:    1881年,天津机器局开始仿制棉药,经过两年时间,仿制成功。为形成生产能力,新建厂房30余间和棉药库一座。1887年,新建栗色火药厂,由外籍工程师约士设计,司图诺负责安装,建有汽炉房、汽机房、分磨房、压药房、筛药房、分药房等厂房。     为制造海军使用的新式长钢炮炮弹,经李鸿章电请清政府驻英大使,从英国聘请技术人员和购进机器设备。1891年,从英国葛来可力夫工厂购进铸钢机一套,并从格林活厂购进水压机、10吨起重机和车床等设备。1893年,又从英国新南关机器公司购进西门子马丁炼钢炉全套设备,筹建炼钢厂。1895年开始出钢,并铸造钢质炮弹,至l896年,年产炮弹达1200发。1896年,还建立无烟药广,试造无烟药。     北洋大臣王文韶,因见天津机器局规模扩大,品种增多,供应各方军火,单以“天津”命名不能反映它的面目,日,经奏准改名北洋机器局。     天津机器局常年雇用工人2000余名,开办初期,只有黑药厂、铜帽厂,后来逐步建立栗药厂、棉药厂、无烟药厂、枪弹厂、机器厂和炼钢厂,各厂配有成套机器设备。主要产品为各种火药、铜帽、枪弹和炮弹,生产比较稳定。从1898年与1878年品种产量对比中,可以看出它的生产变化情况。1878年主要产品产量:黑色火药25.6万公斤,铜帽3899万粒,各式铜拉火14.8万支,各式炮弹6.8万发,各式枪弹137.6万发。1898年主要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黑色火药20万公斤,加班可产32万公斤;栗色饼药9万公斤,加班可产11.3万公斤;棉药1.04万公斤,加班可产2.3万公斤;无烟药3600公斤,系试生产,待添  购机器;毛瑟枪弹382万发,加班可产400万发;铜帽1500万粒,加班可产2800万粒;各式炮弹1.45万发,还可按照需要加造。       翁同龢 的户部的
停止外购两年
可以说 很关键!    
  @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18:15:26    补充一下关于北洋舰队炮弹的情况:     当时的火炮只有一种战斗弹药即爆破弹,穿甲弹的概念还没有出现。由于翁同龢与李鸿章不合,以海军已经成军不再需要大量外购为由不拨钱给北洋舰队外购炮弹。李鸿章只有想办法自产,但是在当时爆破弹也算高技术兵器,李鸿章又历来是造不如买对自产炮弹也没有大力投资和支持,导致国产炮弹质量不过关,反映甲午海战的影视剧中有甲板上挫炮弹的情节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至于炮弹中有沙子则.....  -----------------------------  大哥只说一点望查实:  甲午海战时  镇远号 定远号 共计有305火炮8门  携带3发炮弹????  也就是说定远号猜拳获胜后得到了2颗炮弹  而根据记载  至少定远号有一颗主炮命中了松岛号,并导致松岛号爆炸退出战斗  命中高达50%,发射了一颗海战史上旷古绝今的命中卫星啊。。。。。。。。。    而百度百科-定远号-中明确记载:弹药亦不足;在下午战事完结时,镇远主炮炮弹只馀25发,副炮更全部打完    不知是否阁下忽略了??或引用错误??
  @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18:15:26    补充一下关于北洋舰队炮弹的情况:     当时的火炮只有一种战斗弹药即爆破弹,穿甲弹的概念还没有出现。由于翁同龢与李鸿章不合,以海军已经成军不再需要大量外购为由不拨钱给北洋舰队外购炮弹。李鸿章只有想办法自产,但是在当时爆破弹也算高技术兵器,李鸿章又历来是造不如买对自产炮弹也没有大力投资和支持,导致国产炮弹质量不过关,反映甲午海战的影视剧中有甲板上挫炮弹的情节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至于炮弹中有沙子则.....  -----------------------------  穿甲弹是在与装甲目标的斗争中发展的。穿甲弹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来对付覆有装甲的工事和舰艇。。。。。。。
  @历史探索者  18:49:16    当年莱尔 写的 《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 内容大量不实,经过一些洋人的添料宣传 ,加上长期以来咱们自己宣传,使得 很多人以为 北洋8门 主炮就三门 榴弹,可以说完全胡扯,弹药不足应该是 真的,但 只有三发 炮弹???        那么 北洋舰队 出海 难道 去玩不成???        ......  -----------------------------  我是说进口原装炮弹只有三发,从自产炮弹中挑出部分质量过得去的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种质量过得去的炮弹只是不会炸膛而已,命中后能不能爆炸就不一定了,比如差点要了“松岛”的命的那发炮弹。  另外又查了一下关于下濑炮弹的问题,看来日本当时没有大量生产这种炮弹的可能,在海战中最多试验性质装备了一点,绝大部分炮弹还是黑火药装填。
  满清就是装备了原子弹也一样会被列强轮殴,这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较量。即使在某些方面有些优势也会很快落在敌人手里。
  @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19:11:34    @历史探索者  18:49:16      当年莱尔 写的 《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 内容大量不实,经过一些洋人的添料宣传 ,加上长期以来咱们自己宣传,使得 很多人以为 北洋8门 主炮就三门 榴弹,可以说完全胡扯,弹药不足应该是 真的,但 只有三发 炮弹???            那么 北洋舰队 出海 难道 去玩不成???      ......  -----------------------------  我比较 同意 兄台 下濑火药的 的看法!    日本 比较 牢靠的 伊集院 信管 是以后的事情了!    兄台 那资料 也发下吧 ! 我也可以 参考一下!    下濑火药 是否 大规模 使用的争议 的确很大!    另外 北洋 进口的 12英寸主炮 的绝非 三发! 这也是 有资料的!
  @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18:15:26    补充一下关于北洋舰队炮弹的情况:     当时的火炮只有一种战斗弹药即爆破弹,穿甲弹的概念还没有出现。由于翁同龢与李鸿章不合,以海军已经成军不再需要大量外购为由不拨钱给北洋舰队外购炮弹。李鸿章只有想办法自产,但是在当时爆破弹也算高技术兵器,李鸿章又历来是造不如买对自产炮弹也没有大力投资和支持,导致国产炮弹质量不过关,反映甲午海战的影视剧中有甲板上挫炮弹的情节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至于炮弹中有沙子则.....  -----------------------------    这里 应该说 穿甲爆破弹的概念 还没有出现!    不过20世纪初 就有了,不过也不牢靠,一战 时期才牢靠!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8:41:04   ==============      看来你的对头不少呀,怎么样着,莫不是捧日本屁股捧得太过份了???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8:49:03   ======================    你个满地打滚的SB,来靖二舰都重伤退出战斗了,占据有利地形这几个你看清了?    只有你这白痴,才会偷换概念,断章取义        
  黄海海战可以和日德兰大海战相比。  日德兰大海战,英国舰队战术上失利,损失比德国舰队大。但是在战略上,英国舰队胜利,德国舰队支撑不下去首先逃跑,接着被封锁。  黄海海战,日本舰队战术上胜利,取得了5比0的成果,但是战略上失利,坚持不下去首先逃跑。  如果这时候清军决策者是一个强硬分子,完全可以利用战略主动权封锁日本。可惜清军决策者是软蛋,居然命令舰队缩回港口,将战略主动权拱手让出。
  没怎么明白 楼上说什么 ,呵呵,还真是 奇怪了!!!
  @伊朗人好样的  20:57:33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8:41:04     ==============            看来你的对头不少呀,怎么样着,莫不是捧日本屁股捧得太过份了???......  -----------------------------  我就算满地打滚也得带上令堂啊,哈哈    你个大便头  “来靖二舰都重伤了”,还“大炮实际上哑炮,因为炮弹极少,而且还大多是实心弹”,仅仅凭借占据有利地形就可以让日军4艘主力舰打酱油,观摩北洋军舰战地抢修是吧。你丫的这是什么好地形啊???堡垒是吧  
  。。。。。。
  这是网上查的关于下濑火药炮弹的资料:  ---------------------------------------------------------------------  最近查了一些资料,也看了陈悦的一些论述,最后发现起因是马吉芬的一段描述:  Some of the enemy’s ships used melinite shells, the noxious fumes from which could at once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of powder.  马吉芬提到一些日舰使用了与众不同的炮弹,能发出有毒的烟雾,与其他使用黑火药的炮弹明显不同,但是  1、这段文字同样证明了有很多日舰在用powder的普通炮弹。所以并非日舰整体换装了新式炮弹  2、马吉芬在描述这种炮弹之前却说“the flames were subdued without much trouble”-火势被控制,没带来什么麻烦。如果真的是大规模使用下濑火药的话,火势没这么容易被控制吧?  3、马吉芬接下来又提到了一艘日舰在战斗中还试验了一种用电路/按钮来控制开火的火控系统,这显然也是一种试验性质的使用  综上,这一段描述中马吉芬提到了与众不同的炮弹,还有先进的火控系统,但这些都只是试验性使用而已。日本在甲午海战中大量使用的依然是常规火药的炮弹,就算用了下濑火药也仅仅是小量试用而已    另外一个日本使用了下濑火药的间接证据是黛治夫的《海军炮战史谈》,体面提到了在甲午海战前的1893年日本海军省就已经批准采用下濑火药了  但这个证据同样经不起推敲  1、更多的证据表明1893年海军省批准的仅仅是下濑火药用于水雷装药而已,而且批准定型也不代表日本已经有足够多的储备可以用于实战了  
(1893年,海军省、下瀬火薬を水雷用として采用)  2、1894年的日本海军还没有安全性能与下濑火药相配套的引信,所以才开始研发伊集院信管,直到1900年才研发完成   
(明治二十五年に完成した下瀬火薬が二十七年からの日清戦争で使用されなかったのは、この火薬に合う信管がなかったからだった。)  3、日本海军开始量产下濑火药是从1899年才开始的,生产下濑火药所必需的石碳酸也是从1898年才开始大量采购  
(1898年(明治31年)から陆军板桥火薬制造所で工业生产を开始します。当时独立の火薬制造所をもたなかった海军も、1899年(明治32年)には下瀬火薬制造所を设けて量产を始めます。)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看出,1894年的日本几乎没有给海军大规模换装下濑火药炮弹的可能    任何一种新武器从研发完成到试验,到量产,到换装,都是需要几年的时间的。1893年才在日本定型的下濑火药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充其量只能是小量试验一下而已,直到之后的日俄战争才真正的大显神威。
  这是另外论坛上关于镇远、定远305mm主炮命中率及炮弹的文章,也证明了两舰炮弹中有大量的实心弹,如果命中的全是爆破弹三艘日舰基本玩完。  ---------------------------------------------------------------------    当时镇远、定远2艘铁甲舰上共8门305毫米主炮,有1门发生故障外,7门状态正常    总计发射197发,命中10发,其中4发是练习弹,命中弹集中分布于日本军舰“比睿”、“赤城”和“松岛”三舰上,命中率为5%左右    那2颗之所以给人印象深刻——因为那是爆破榴弹!其余为穿甲弹和练习弹。    而且当时中方总共只有3发爆破榴弹!  
  作者: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回复日期: 14:05:19   ==============================      不管怎么说,只要北洋舰队使用日本一样的炮弹,全军覆没的就是日本联合舰队      
        顶上去      清政府是无可救药的腐败    但北洋舰队却是尽了力了!!        
  清朝政府不是没有向西方学习,从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曾广泛开展“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清政府内的洋务派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向西方工业国家采购海陆军先进武器,增强国力、军力,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清军(以淮军为主)海陆军的武器装备已经完全西化,并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如果从国力上看,清朝当时GDP据说全世界第一,国家财力远强于日本。仅举一例即可证明,日本为了购买海军军舰,举国捐款,日本明治天皇甚至捐出自己的生活费。而清朝政府很轻易就能拿出采购军舰的费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取胜呢?原因说起来很简单,就两条:    1.日本明治天皇团队抓住德川幕府腐败无能、已无力统治全国的机遇,打倒了统治日本达200年的德川幕府,收回王权,实现了改朝换代!并经过维新,建立起一个高效、相对廉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简称强势政府)!    2.仿效西方(陆军仿德国,海军仿英国)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英勇无敌的强大军队(简称强大军队)。  
  清朝走到1894年,早已不可能有高效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也不再有强大的军队。满清赖以起家的八旗军、绿营军早已腐朽,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崛起的湘军、淮军也已经全面腐化,武器装备好并不能提高他们的战斗力。所以,在甲午战争中清朝军队的表现,还不如后来临时拼凑起来保卫家乡的台湾义军。  
  清政府搞的洋务运动实际上实现了开工厂、办实业、使清军武器现代化的任务,从这方面讲,洋务运动谈不上失败。但是,洋务运动不可能使清朝建立起一个强势的政府和一支强大的军队,如果赋予洋务运动这项使命,它的失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民国时的著名将领冯玉祥,其父就在清军中做下级军官,后来冯玉祥也加入清军,在新式陆军北洋军中服役。他在回忆录中说,当时清朝军队中,就知道当官三辈爷,自己是老爷,父亲是老太爷,儿子是少爷。极其愚昧落后。
    作者:@历史探索者 回复日期: 21:44:52  回复
      没怎么明白 楼上说什么 ,呵呵,还真是 奇怪了!!!  --------------------  一场战役乃至战争,不是以双方损失多少来评判胜负。  以日德兰海战为例,英国军舰的损失远远大于德国,但是,德国支撑不住首先逃跑,最后被困死。  同样来看黄海海战,虽然北洋舰队沉了5艘,但是日本舰队首先撤退,为什么?因为他们支撑不住了,如果他们能够支撑下去,一定会继续作战全歼北洋。北洋舰队还追赶了一阵。这和日德兰海战极为相似。北洋舰队获得了战略主动权。  可惜,李鸿章下令舰队缩回港口,将战略主动权拱手相让。
  @突击战列舰  20:07:18        作者:@历史探索者 回复日期: 21:44:52  回复          没怎么明白 楼上说什么 ,呵呵,还真是 奇怪了!!!    --------------------......  -----------------------------  日德兰海战开战前1916年德国公海舰队只有18艘战列舰,而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有33艘  而虽然日德兰海战德军战术成功但并没有能扭转主力舰数量上的劣势  战斗结束后的六月二日18时的统计显示本土舰队仍有27艘包括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主力舰可以随时投入战斗,公海舰队方面在同一时刻只有10艘主力舰可以随时投入应对,因此可以认为公海舰队并未能打破本土舰队在北海的数量优势。
  @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14:18:54    这是另外论坛上关于镇远、定远305mm主炮命中率及炮弹的文章,也证明了两舰炮弹中有大量的实心弹,如果命中的全是爆破弹三艘日舰基本玩完。    ---------------------------------------------------------------------        当时镇远、定远2艘铁甲舰上共8门305毫米主炮,有1门发生故障外,7门状态正常    ......  -----------------------------  直隶候补道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禀后附有《北洋海军各员优劣单》、《北洋海军各船大炮及存船各种弹子数目清折》、《北洋海军存库备用各种大炮弹子数目清折》  根据徐建寅的统计数字,参加过黄海大战的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广丙7舰的存舰存库炮弹,仅开花弹一项即达3431枚。其中,供305毫米口径炮使用的炮弹有403枚,210毫米口径炮弹952枚,150毫米口径炮弹1237枚,120毫米口径炮弹362枚,6英寸口径炮弹477枚。黄海海战后,又拨给北洋海军360枚开花弹,其中305毫米口径炮弹160枚,210、150毫米口径炮弹各100枚。
    甲午海战时下瀬火薬并未被使用,以下日本的考证:    一。《海军炮战史》  这本书里提到了下濑火药的起源以及研究过程,明确指出日本海军从1893年开始试验并装备下濑火药装填的炮弹。  但是并没有写出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真的用了下濑炮弹      二。司马辽太郎的《坂上之云》  シモセ・パウダーといわれる下瀬火薬が発明されたのは、明治二十一年のことで、実験をかさねた结果、海军が采用したのは、明治二十六年のことであった。が、翌年にはじまった日清戦争には使用されなかった。  
「日清戦争のときはすでに下瀬火薬ができあがっていたが、しかし机械のほうがまだ不完全だったので使えなかった。」    翻译: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被认为是苦丯味酸的下濑火药被发明。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下濑火药)经过反复试验,被海军使用。但次年的甲午海战并未使用。(甲午战争时期下濑火药已经开发完成,但机械还不完全,所以未能使用)    此处明确指出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并未使用下濑炮弹      三。小池重喜的《日露戦争と下瀬火丯薬システム》  关于下濑炮弹的部分与《海军炮战史》相似。  文中同样说道日本在甲午海战期间还不能生产符合成分规定的下濑炮弹。      四。陸軍板橋火薬製造所  信管は炮弾の中の火薬を実际に爆発させる装置だが、明治二十五年に完成した下瀬火薬が二十七年からの日清戦争で使用されなかったのは、この火薬に合う信管がなかったからだった。  翻译:明治二十五年完成的下濑火药并没有被用于二十七年的甲午海战,因为当时没有与之相配的信管。        五、【日露开戦から100年 国民の戦争】  1898年(明治31年)から陸軍板橋火薬製造所で工業生産を開始します。当時独立の火薬製造所をもたなかった海丯軍も、1899年(明治32年)には下瀬火薬製造所を設けて量産を始めます。  翻译:1898年陆军板桥火药制造所开始量产下濑火药...        可见虽然下濑火药在1893年就已经开始试验了,但是量产始于1898年,配套的炮弹信管于1900年才完成开发。    从时间上看发生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来不及使用下濑火药,甲午海战中就算用了也只能是小规模地试验性使用,这并不能当作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    下濑火药只可能从日俄战争开始被大规模用于实战,这方面日本有很多资料可以证明    ---------------------------------------------------------  当然大粪们是不会信的,腐朽的制度是个香窝窝,“假如有霉菌的装备,就。。。”,云云      
  @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14:18:54    这是另外论坛上关于镇远、定远305mm主炮命中率及炮弹的文章,也证明了两舰炮弹中有大量的实心弹,如果命中的全是爆破弹三艘日舰基本玩完。    ---------------------------------------------------------------------        当时镇远、定远2艘铁甲舰上共8门305毫米主炮,有1门发生故障外,7门状态正常    ......  -----------------------------  求教:  找了半天只找到了定远击中松岛号的那发305炮  其余几发不知道在那个资料上可以查实??  望告知,谢谢
  1974年西沙海战时南越参战军舰与中国参战军舰力量对比:  1。南越海军参战军舰为:3艘驱逐舰和1艘炮舰,大的为1770吨,小的也有650吨,总吨位为6000多吨,舰上共装有127毫米以下口径火炮50门。    2。中国海军参战舰艇编队共2艘猎潜艇和2艘扫雷艇,最大的570吨,比对方最小的还少80吨,而小的只的300吨,总吨位加起来只不过1760吨,还不足对方最大的一艘舰只的吨位。此外,中方4艘舰艇仅装备有85毫米以下口径火炮16门,其中大部分还是双管小口径火炮。  
按照楼主的推演,这场海战应该谁赢啊?  
  @老军士  23:04:34    1974年西沙海战时南越参战军舰与中国参战军舰力量对比:    1。南越海军参战军舰为:3艘驱逐舰和1艘炮舰,大的为1770吨,小的也有650吨,总吨位为6000多吨,舰上共装有127毫米以下口径火炮50门。        2。中国海军参战舰艇编队共2艘猎潜艇和2艘扫雷艇,最大的570吨,比对方最小的还少80吨,而小的只的300吨,总吨位加起来只不过1760吨,还不足对方最大的一艘舰只的吨位。此外,...........  -----------------------------  照这么 说来,中国 也不必进一步 发展什么海军了,还要航母 干嘛!    直接 继承 1974年西沙海战 的勇往精神 ,抱着 以弱胜强 精神 坚决相信自己的 实力 得了!    说不定 还能 横扫 美国第七舰队呢!
  还有同时代全世界火力最猛、航速最快的巡洋舰“吉野”。  ====  
这是北洋水师的弃舰而已。如果这个都算猛,那么北洋水师也有很多猛的。这种兵器到日本手上就成了神器,那么该问问满清的问题了。 好比美械武器在国军手上就发挥不出来,到了共军手上就成为制胜的武器。  
从航速上来说,定镇是慢了些,可这是通过装甲加厚得到了补偿。 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装甲削弱 速度较快的战巡还是打不过战列舰,更不必说日本那些鸟舰队能对抗定镇了。定镇对日本那些舰艇,一炮打瘫一个,二炮就可以击沉。而日军不能对定镇造成损害。 任凭你射速快,对定镇也不起作用。而且射速快,消耗弹药的速率高,过不久就没弹药了。  
只能说,速射炮对付北洋的中小舰艇有效。 可是,战争本来就是拼准备的。人家更新了你不更新,人家改革了你不改革,人家听得进建议而你听不进。最后打起来,自然是丢够了脸面了。
  @killywen-15 09:31:11    还有同时代全世界火力最猛、航速最快的巡洋舰“吉野”。    ====     这是北洋水师的弃舰而已。如果这个都算猛,那么北洋水师也有很多猛的。这种兵器到日本手上就成了神器,那么该问问满清的问题了。 好比美械武器在国军手上就发挥不出来,到了共军手上就成为制胜的武器。     从航速上来说,定镇是慢了些,可这是通过装甲加厚得到了补偿。 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装甲削弱 速度较快的战巡还是打不过战列舰,更.....  -----------------------------    日德兰海战中,战巡和战列舰是装备同样火炮的,但是二远的305炮和日本的120速射炮却是有着代差。    战巡的任务和战列舰不同,用战巡和战列舰对抗本身就是疯狂的举动,所以德国战巡分队遇上第五战列舰分队就要退避(单就防护而言,重防护的德国战巡不比第五分队差多少,但是德国战巡的任务是诱骗英军战舰,使之进入大洋舰队的射程)。    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战巡的惨败往往被视为“轻装甲的劣势”的典范,但是实际上英国战巡盲从“高射速”而忽略了炮塔的安全防护,以及在海战指令中出现差错,导致德军队列中的“德林格尔”号居然可以不受任何干扰的射击英国舰只,这两点因素非常严重。如果单从所谓“战巡不如战舰”角度看,你认为和参战被打的惨败相比,由于航速过慢根本参加不了战斗会更好些?建议你去看看《海军战略》中,马汉对纳尔逊在阿布基尔战役前的决断。    
  主要输在人和思想上,中国每个朝代都是对内高压对外屈服,对外总想息事宁人,最高层都是都是这种思想下面的谁还敢对外强硬,当时日本海军一直在找北洋水师决战,如果一开始我们就有敢打的决心做好准备引他过来绝对可以把日本海军全奸,战争有准备和没准备区别太大了,当时军队实力上应该差距不大,北洋水师一直号称亚洲第一就算有吹牛也不可能差到那里去吧,主要是日本一直都准备好要消灭北洋水师,战争还是要有敢先发制人的思想才行,这方面还是要佩服以色列,美国,和俄罗斯,日本现在一直在偷偷造直升机准航母,如果我们有以色列那中魄力早就应该去给日本炸了,叫他永无在伤人的牙齿一劳永逸,永绝后患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09:05:19  回复
      @伊朗人好样的  20:57:33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8:41:04       ==============                  看来你的对头不少呀,怎么样着,莫不是捧日本屁股捧得太过份了???......    -----------------------------    我就算满地打滚也得带上令堂啊,哈哈        你个大便头    “来靖二舰都重伤了”,还“大炮实际上哑炮,因为炮弹极少,而且还大多是实心弹”,仅仅凭借占据有利地形就可以让日军4艘主力舰打酱油,观摩北洋军舰战地抢修是吧。你丫的这是什么好地形啊???堡垒是吧  =========================      不要脸的哈日杂种被抽得晕头转向认错了人,现在又带着你一家老狗满地打滚,哈哈,哈日贱种的生命总是这么惨      来靖二舰重伤后占据有利地形打退四艘各方面先进的日本战舰,恰好再次证明:    北洋海军的军人素质比日本高得多    日本纯粹是仗着武器先进吃饭罢了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20:35:11  回复
      @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14:18:54      这是另外论坛上关于镇远、定远305mm主炮命中率及炮弹的文章,也证明了两舰炮弹中有大量的实心弹,如果命中的全是爆破弹三艘日舰基本玩完。      ---------------------------------------------------------------------            当时镇远、定远2艘铁甲舰上共8门305毫米主炮,有1门发生故障外,7门状态正常      ......    -----------------------------    直隶候补道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禀后附有《北洋海军各员优劣单》、《北洋海军各船大炮及存船各种弹子数目清折》、《北洋海军存库备用各种大炮弹子数目清折》    根据徐建寅的统计数字,参加过黄海大战的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广丙7舰的存舰存库炮弹,仅开花弹一项即达3431枚。其中,供305毫米口径炮使用的炮弹有403枚,210毫米口径炮弹952枚,150毫米口径炮弹1237枚,120毫米口径炮弹362枚,6英寸口径炮弹477枚。黄海海战后,又拨给北洋海军360枚开花弹,其中305毫米口径炮弹160枚,210、150毫米口径炮弹各100枚。   ================================================================    这根本是徒有虚名的胡说八道    据日本人的调查:黄海大战打完后,日军各舰皆剩存大量炮弹,但却率先逃跑    而清舰队的有效炮弹奇缺,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当年购舰时随舰配的剩余弹药    大战前,还在天津赶造了一批炮弹,但质量和口径都不行    而日本人写的《日清战争》也承认:黄海大战结束时,清舰都打光了几乎所有炮弹,而见清舰队炮弹之缺乏      中日两国一起抽烂了你这下贱没脸汉奸杂种              
  作者:killywen1983 回复日期: 09:31:11  回复
      还有同时代全世界火力最猛、航速最快的巡洋舰“吉野”。    ====     这是北洋水师的弃舰而已。如果这个都算猛,那么北洋水师也有很多猛的。这种兵器到日本手上就成了神器,那么该问问满清的问题了。 好比美械武器在国军手上就发挥不出来,到了共军手上就成为制胜的武器。     从航速上来说,定镇是慢了些,可这是通过装甲加厚得到了补偿。 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装甲削弱 速度较快的战巡还是打不过战列舰,更不必说日本那些鸟舰队能对抗定镇了。定镇对日本那些舰艇,一炮打瘫一个,二炮就可以击沉。而日军不能对定镇造成损害。 任凭你射速快,对定镇也不起作用。而且射速快,消耗弹药的速率高,过不久就没弹药了。     只能说,速射炮对付北洋的中小舰艇有效。 可是,战争本来就是拼准备的。人家更新了你不更新,人家改革了你不改革,人家听得进建议而你听不进。最后打起来,自然是丢够了脸面了。  ===============================================================      北洋舰队没有一艘可与吉野相比,    不要脸的汉奸杂种不敢承认的是:北洋舰队是因为吉野不先进才放弃的???          事实是,黄海一战,丢尽脸面的是日本    1,日本各方面装备比对方强了一代    2,在接敌过程中,因燃料好,日本先一小时发现对手    3,结果打下来,日本各舰还有大量剩余弹药,却不支溃败    4,命中率,北洋海军也完压日本      
  当然大粪们是不会信的,腐朽的制度是个香窝窝,“假如有霉菌的装备,就。。。”,云云  ================================      吃屎长大的汉奸更不会承认的是:只要北洋舰队有日本一半的炮弹    则在黄海全军覆没的注定是日本                        
        炮弹,只要有足够的有效炮弹    则黄海大战,北洋舰队就将是胜利者      尽管日本在各方面装备上领先北洋舰队一代      但是,在军人质量上,中国方面有绝对优势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20:35:11  回复
        直隶候补道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禀后附有《北洋海军各员优劣单》、《北洋海军各船大炮及存船各种弹子数目清折》、《北洋海军存库备用各种大炮弹子数目清折》    根据徐建寅的统计数字,参加过黄海大战的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广丙7舰的存舰存库炮弹,仅开花弹一项即达3431枚。其中,供305毫米口径炮使用的炮弹有403枚,210毫米口径炮弹952枚,150毫米口径炮弹1237枚,120毫米口径炮弹362枚,6英寸口径炮弹477枚。黄海海战后,又拨给北洋海军360枚开花弹,其中305毫米口径炮弹160枚,210、150毫米口径炮弹各100枚。   ==================================================      大伙看看吧,这个不要脸的汉奸杂种,全家做贼的猪狗不如的畜牲,是怎么选择性当众隐瞒史料,为倭狗吹箫的:      对徐建寅禀帖的重新解读:    粗看之下,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中提到的“已造三百余颗运送威海”与此观点中所说的分两批向北洋海军发放360颗炮弹吻合,似乎可以盖棺定论了,但是我们细读史书,我们可以发现这一观点存在很多重大的疏漏。    首先,此观点认定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中提到的“已造三百余颗运送威海”即为海战后北洋海军得到的所有炮弹显然是错误的。    徐建寅奉旨到威海基地查验,于12月10日抵达威海,而黄海海战是9月17日,之间差不多有3个月的时间,究竟徐建寅统计的数字有多少是海战前就有的,有多少是海战后到12月10日这段时间内运入的,因为天津军械局的资料损失,已经很难考证。我们只能通过其他方面的记载来进行推断。    此观点中所说的“10月补给的305毫米开花弹160枚和210毫米、150毫米开花弹各100枚”当是指九月初四(10月2日)、九月初十(10月8日)天津所发送的两批炮弹。    九月初四(10月2日),盛宣怀致电丁汝昌,提及305毫米开花子(爆破弹)80枚,发射药80出已经发至威海。[12]    九月初八(10月6日),盛宣怀又致电丁汝昌,说初十(10月8日)东局可赶成305毫米二倍八口径开花子80颗,药袋配全,210毫米、150毫米炮弹各100颗,铜拉火2000枝,150毫米药袋700出,六寸炮药袋100出。此批弹药后于10月11日发往旅顺。[13]    表面看,三百余颗和360颗似乎能对上,但是联系《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中后一句“九月间向外洋订购一千颗,明春二月间可到”就可以发现,这是错误的。在黄海海战后,清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向外洋订购军火,其中就有给北洋海军订购的炮弹。而在九月通过天津信义洋商订购“海军用三十半生钢开花子一千颗,二十一生钢开花子一千四百颗。”[14]    由此我们可知,九月订购的海军炮弹共有2400颗,而其中1000颗是305毫米开花炮弹,那么徐建寅在《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中提到的“已造三百余颗运送威海”的,和后面“九月间向外洋订购一千颗”两者所指的,是305毫米开花炮弹,而非所有类型炮弹的总和。    同时细读盛宣怀和丁汝昌的往来函,我们可以看到在海战后,天津军械局向北洋海军发放的炮弹,也远非两次360颗。    
  盛宣怀在10月4日提到的这批弹药数量巨大,考虑到由于黄海海战之后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指责和压力,盛宣怀当不至于提出一个明显过于巨大、自己没有办法完成的数字给自己作难,因此在九月底(10月28日)以前可以按时完成的可能性很大。此次运输的就可能是这批炮弹中的部分或者全部。    而按照这里提及的三十半生开花子二百七十颗,加上九月初四(10月2日)的80枚305毫米开花子,合计350颗,也和徐建寅的已运三百余颗305毫米开花子相吻合。    以上几批弹药相加,共计可确认运输的305毫米开花弹160枚和210毫米、150毫米开花弹各100枚、410枚大炮弹(内有305毫米开花弹),合计770枚,显然战后发运的各类炮弹数量绝对不止360颗。进一步证明了徐建寅所说的已运三百余颗不是各类炮弹的总和,而是其中的一种。    另外除了这三批可以确认的以外,尚有一些炮弹可能在战后发给了北洋海军。在九月初九(10月7日),顾元爵致电盛宣怀,说接到丁汝昌从旅顺发来电报,需要6英寸炮用开花子数十,而东机器局有造好的库存100多颗。[18]此批弹药并无确切的运输记录,但是从电报看,丁汝昌催促甚急,东机器局又有现成库存,而且此后有多次向旅顺运送军火的记录,因此此批当已发出。    而通过分析这个电报,我们也可以有一些新的发现。北洋海军各舰,使用6英寸炮的,只有致远和靖远,各装备两门6英寸炮。黄海海战致远战沉,就只有靖远的两门6英寸炮。而根据《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记载,在徐建寅去威海时,北洋海军共有在舰、库存6英寸口径开花弹477枚、钢弹23枚,合计500枚,平均每门炮有炮弹250颗,如果此项炮弹均为黄海海战战前就下拨给北洋海军的,那么丁汝昌没有必要在九月向顾元爵请“6英寸炮用开花子数十”,这说明在九月时,靖远的6英寸炮弹尚不十分充足,这500枚炮弹应当有相当部分是九月以后才拨给北洋海军。    同时,此间仅考虑了黄海海战之后天津向北洋海军发放的炮弹。而在海战前发放、但是北洋海军在出发前没有及时领到的炮弹,也不应当计算在战前北洋海军的弹药储备中。比如9月12日,“致远”、“靖远”、“来远”到大沽。原计划由3舰装运一批弹药、军火,但是5点钟3舰即已经开航旅顺,弹药只得暂留大沽。[19]此批弹药之后并无马上运送到旅顺或者威海的记录,显然没有能赶上海战,但是依然是包括在徐建寅的统计之中,也应当予以扣除。    从上述资料我们不难看到,在海战后运到威海的炮弹数量不少于770颗,其中305毫米口径开花子就有350颗,按照徐建寅的统计数字305毫米口径炮开花弹403枚算,那么北洋海军原有305毫米口径炮开花弹只有53枚,或者更少。按照定远和镇远7门主炮(定远一门主炮受伤未修复)算,平均每门主炮只有不到8枚炮弹,如此算下来,北洋海军实际的炮弹储备,特别是海战中最缺少的定远、镇远305毫米炮弹,数量是非常少的。    另一方面,徐建寅的报告中仅提到了炮弹的储备情况,而没有提到药包。    由于北洋海军各舰火炮发射炮弹需另有规格相同的药袋药桶。以定远所使用的305毫米克虏伯大炮为例,所使用的开花弹(仅指弹头,下同)重292千克,弹头内装药10千克,实心弹重325千克,弹头内微量装药,而发射药包则都是重72千克,发射药包为圆柱形,将火药片包裹于丝质袋内而成,外面标有重量,可以根据射程远近选取不同重量的药包。[20]    
  如果弹药补给不配套,有弹无药或有药无弹均无法使用。根据前面所述,赫德就曾经提及北洋舰队“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朗炮有弹无药!”。这一情况我们可以从往来电文和其他资料中得到证实。    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往来电文,我们可以看到天津军械局所提供的炮弹和药包数量上并不相符,其中九月初八(10月6日)的电文中提到发运150毫米炮弹100颗,而150毫米药袋有700出,多出了600出,六寸炮药袋则多出100出。而按照根据盛宣怀在九月初六(10月4日)的电报提出的生产计划数算,也多出十五生装好栗药二百出,六寸口径炮用装好栗药百出,另外北洋海军还在海战后请领了260毫米火炮所用药包三十出。这些应当是之前北洋海军所短缺的部分,否则光制造发射药包是没有任何意义。由此可见“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朗炮有弹无药”的说法当不是空穴来风。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战后日军所做的缴获物资统计中得到证实,按照日军的统计,共在刘公岛缴获210毫米炮弹423发,150毫米炮弹229发,而210毫米炮所用药包是182出,150毫米炮所用药包是93出,210毫米炮短缺药包241出,150毫米炮短缺药包136出。不独海军,刘公岛上炮台和守军的火炮情况也是如此,以战后的75毫米克虏伯野炮统计为例,战后22门75毫米克虏伯野炮共有炮弹3850发,而装药则仅有176出,短缺3674出。[21]    如此算来,北洋海军战前实际能有效使用的炮弹数量就更加少了。以“平远”的260毫米火炮为例。在黄海海战中,“平远”共发射260毫米炮弹10发,而根据徐建寅的统计,海战后还有炮弹35发。由于此种炮弹国内不能生产,皆需向外国购置。海战后虽然已经向国外订购了70发,但是要到次年的二月才能到货,此时还未到货。这说明战前共有260毫米炮弹45发,而战后请领的260毫米火炮所用药包三十出当为当前库存炮弹所配,同时在战后日本的统计里,也没有260毫米火炮所使用的炮弹和药包,显然已经都消耗殆尽,这说明在请领的260毫米火炮所用药包三十出以后两者数字是刚好配套的。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实际在海战中可用的260毫米炮弹,仅仅只有15发而已。北洋海军弹药之匮乏,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当时的克虏伯炮开花弹引信是在炮弹使用前安装上去,开花弹要发挥出其威力,尚需合适的引信。如果我们进一步看引信的话,发现短缺的情况也很严重,战后日本统计共缴获克虏伯炮用引信150个,而对应的,仅海军的305毫米、210毫米、150毫米克虏伯炮开花弹就有673发,短缺423个,如果算上炮台所使用的克式开花弹,短缺将更为严重。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缺少引信的开花弹,事实上只能当实心弹用。由于目前缺乏相关数据,我们并不能确认海战前信管是否短缺,但是显然,这种情况的存在和后路补给存在问题有很大关系。    由以上两点来看,虽然没有明确的数字来证明海战前北洋海军缺少弹药,但是显然,即使不考虑徐建寅《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的真伪和其中数字的真实可靠性,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根据《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一文来确认战前北洋海军的弹药储备充足。    
  归咎一个原因那就是陈旧落后的政治、官僚体制与新的政治制度的对抗,新的战胜旧的那时恒古不变的真理
            平时北洋海军仅在舰上储备少量炮弹,用于日常练习和会操之用。但是事实上北洋海军就曾经面临过炮弹供应不足的情况。1889年秋季北洋海军在大连湾会操时,因为各舰炮弹缺乏,不得不“各船通融挪用”,[22]才使得会操顺利进行。      北洋海军的炮弹供应存在很大问题。    其中作为北洋海军主力的定远、镇远两舰,305毫米开花弹原有67枚,3月到10月共下拨342枚,扣除战后下拨的160枚,只有182枚,而其中可以查证是海战前下拨的仅有150枚,其余32枚可能是汉纳根写信前下拨,已经包含在信中所提的67枚,也可能是海战后下拨,那么此时北洋海军仅有305毫米开花弹217枚,平均每门主炮只有炮弹27枚,即使将那32枚算入,也只有249枚,平均每门主炮仅有开花弹31枚。其余都是实战中用处不大的实心弹。    而平远所用的260毫米火炮不仅开花弹全无,实心弹也只有15发能用。超勇和扬威也仅有十寸口径炮所用轻装大粒药29出。    这显然严重制约了北洋海军战斗力的发挥,再考虑其他火炮药包和引信的短缺,不能想象北洋海军当时的窘迫。    
          炮弹,只要有足够的有效炮弹        则黄海大战,北洋舰队就将是胜利者            尽管日本在各方面装备上领先北洋舰队一代            但是,在军人质量上,中国方面有绝对优势              
  @山村夜造柴火饭  10:41:49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20:35:11  回复          @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14:18:54        这是另外论坛上关于镇远、定远305mm主炮命中率及炮弹的文章,也证明了两舰炮弹中有大量的实心弹,如果命中的全是爆破弹三艘日舰基本玩完。        ----------------------------------------...........  -----------------------------  哈哈,说自己装备其实并不差就是卖国汉奸是吧  按你的意思中国之所以一直打败仗全是因为武器不行是吧  稍有不同意见就是汉奸卖国贼是吧  阁下是来讨论历史的还是来封汉奸的???    据日本人的调查:黄海大战打完后,日军各舰皆剩存大量炮弹,但却率先逃跑  -------------------没有谁规定弹药没打完就不可以跑吧,请问日舰逃跑时,清军有没有追击???那请问追击过程中清军用什么武器攻击的??没有弹药追上去干吗??撞???        而日本人写的《日清战争》也承认:黄海大战结束时,清舰都打光了几乎所有炮弹,而见清舰队炮弹之缺乏-----------清军有没有打光弹药北洋军需官自己不知道,反而日本人跟清楚是吧,你个比的这种洋人比中国人更可靠的说辞也配骂别人是汉奸????    至于为何北洋弹药打到最后严重缺乏,这本身说明几个问题:  1、各国军舰的备弹数本身就不竟相同,不能断定日舰是否为了主动攻击北洋增加各炮载弹量  2、而考证定远实际射速为3分钟一发,而日军松岛号主炮实际射速据说达到令人发指的10分钟一发,当然这里绝对不仅仅是士兵训练的不足。要知道,北洋真正起到战力的还是定镇二舰,日舰后期6对2的攻击,而考虑到日舰装甲薄弱,不可能象定镇二舰那样凭着皮厚顶着炮击的,在开炮过程中必然不断进行规避动作,这本身就影响到火炮的开火频率,而定镇二舰却可以凭借坚强的护甲顶着日舰火力进行反击,其各炮的开火频率自然要比日舰高,所以定镇二舰的弹药消耗量大,也就不足为奇  3、为何日舰占据“优势”而撤退?日舰以6对2,命中定镇二舰合计近400发炮弹却依然无法对其造成重伤,反之主力舰兼旗舰的松岛号被定远主炮命中,几近覆没,完全丧失作战能力,必然导致日舰队指挥的混乱。6:2已然是无法取胜,5:2更是前景黯然。何况经过数小时激战,其余日舰或多或少也受到创伤,所以日舰无心恋战,开始撤退也是情理之中。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2:02:56  回复
  ================================      汉奸团在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抗美援朝等问题上,无不一次又一次“爱国”,粪水横喷的试图证明,中国武器如何牛如何先进,是人不行。呸你杂碎一脸。当婊子就当婊子,还偏要作贼心虚不承认,立牌坊!      日本还剩大量炮弹就开溜了,这就是日本海军的素质!北洋海军在奇缺炮弹的情况下还坚持到了最后,这就是北洋的军人质量与精神比日本强的体现!    原来你日本狗主子给中国吹箫呀,哪怕自己凭空幻想,没有证据也要这样做---你以为这是你们这群下贱媚外的杂种呀!!!      整个海战,除了装备不说,日本在炮弹的数量质量上比北洋海军占了绝对优势。日本舰队机动性奇强,打起来更占优势。而日本海军主炮的装备先进,远胜北洋海军老式的架退炮    事实证明,日本舰队并不在意定镇二舰的火力----而是有恃无恐的将大量炮弹堆积在甲板上,充分说明日本主力舰是在尽力的疯狂发射,这才给了定远一炮废之的机会    可惜付出如此惨重代价,日本仍然在主炮射速和命中率上完败给北洋海军!        
  @山村夜造柴火饭  10:53:46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20:35:11  回复            直隶候补道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禀后附有《北洋海军各员优劣单》、《北洋海军各船大炮及存船各种弹子数目清折》、《北洋海军存库备用各种大炮弹子数目清折》      根据徐建寅的统计数字,参加过黄海大战的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广丙7舰的存舰存库炮弹,仅开花弹一项即达3431枚。...........  -----------------------------  哈哈,你个煞笔,别人的观点就是你的观点是吧  原文如下:  http://tieba.baidu.com/f?kz=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高人的推论中的值得商榷的几点吧  徐建寅奉旨到威海基地查验,于12月10日抵达威海,显然他所清点的是12月10号以后的弹药    他一共指出有超过3次305弹药补给  1、九月初四(10月2日),盛宣怀致电丁汝昌,提及305毫米开花子(爆破弹)80枚,发射药80出已经发至威海。[12]  2、九月初八(10月6日),盛宣怀又致电丁汝昌,说初十(10月8日)东局可赶成305毫米二倍八口径开花子80颗,药袋配全,210毫米、150毫米炮弹各100颗,铜拉火2000枝,150毫米药袋700出,六寸炮药袋100出。此批弹丿药后于10月11日发往旅顺。[13]  3、盛宣怀在十月初五日(11月2日)给丁汝昌的电文提到“‘海定’、‘图南’、 ‘广济’初五下午四点趁潮出海。‘镇东’初六下午开,装有三十半生炮子,亦须保护”[15]。而在十一日(11月8日)盛宣怀又给大沽去电,让天津镇总兵罗荣光派小船通知镇东“到旅将人马子药起岸后,所带海军大炮子四百十颗,毋庸交旅,须送至威海。进旅口时,须格外小心。顷德律风传唤回镇东,即因此事。” [16]  =======================  首先1、所指的并没有什么异议。80颗落实  2、“。。。305毫米二倍八口径开花子80颗,药袋配全,210毫米、150毫米炮弹各100颗,铜拉火2000枝,150毫米药袋700出,六寸炮药袋100出。此批弹丿药后于10月11日发往旅顺。[13]“
但是11.22日旅顺陷落,并未落入北洋舰队之手  3、这里所说的海军大炮子四百十颗,并没有指出其详细组成。  以”盛宣怀在九月初六(10月4日)给丁汝昌致电,称:“三十半生开花子二百七十颗,装好栗药一百二十出;二十一生、十五生开花子各五百颗,十五生装好栗药七百出,六寸口径炮用装好栗药百出;以上弹丿药,昼夜加工,均本月底告成。”“
可知到月底,生产305mm 270颗 210mm 500 150 500mm,而并不知道那次运输究竟运送了多少到威海。  按黄海海战后北洋军舰保有火炮计算  其中靖远6寸炮采用了早期的复进机炮架,因此射速达到每分钟1发,共备弹300发  靖远 210mm*3 6寸*2   济远 210mm*2 150mm*1  来远 210mm*2 150mm*2  平远 260mm*1 150*2  定远 305mm*4 150*2  镇远 305mm*4 150*2  共计305 *8
150*9 210mm*7  考虑到150炮射速及备弹量均大于305炮  所以,按正常运输第三批运输弹药410颗中305炮弹决计没有可能达到作者估算的270颗之巨。  最多也就是1/3,如按配载药包计算大致也就是120颗左右    那可以基本查实的,的确为12月10日徐建寅抵达威海查验,305开花弹403颗中能查实的战后运至威海的只有第一批的80颗和第三批的120余颗而已合计大致在200颗    也就是说黄海海战后北洋依然有305开花弹约200颗,及数目不等钢弹,其开花弹炮均25颗,为正常备弹50%    
  @山村夜造柴火饭  12:57:51    作者:rainform 回复日期: 12:02:56  回复    ================================            汉奸团在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抗美援朝等问题上,无不一次又一次“爱国”,粪水横喷的试图证明,中国武器如何牛如何先进,是人不行。呸你杂碎一脸。当婊子就当婊子,还偏要作贼心虚不承认,立牌坊!......  -----------------------------  阁下究竟是想来讨论历史还是来骂街的????  有本事辩就辩  没本事辩就骂是吧  呵呵  见怪不怪    有谁说北洋武器牛鼻了么???  难道客观分析下中日双方在兵器装备方面的优缺点  都不能接受么???    阁下是为了骂而骂吧
  @山村夜造柴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磁炮战列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