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契约技能升级加点5是3加4好,还是4加4好,哪个合适

《辐射4》人物技能加点详解分析_电视游戏_攻略秘籍_新浪游戏_新浪网
《辐射4》人物技能加点详解分析
15:20:50& &来源: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个辐射4加点分析,主要是面向无修改的朋友,造就打后期无敌人类,作为辐射4加点攻略,这篇文章包括了技能加点和人物属性加点,还在为加点纠结的朋友看看吧。
  PS:修改党就不要来看了.此加点适用于想玩非mod纯天然的玩家
加点分析详解:
  本加点特点,前期不弱,后期超强,极限发挥V.A.T.S的各项能力
  首先,大家都知道目前这代可以将七项属性加过上线,包括以满后捡娃娃也可以加过上线,并、并且七项属性均会增加硬性数值,而且升级后的技能点也能补到基础属性点上(亲测)
  那么我们来分析下七项属性,力量,耐力,感知,魅力,智力,敏捷,幸运
  基础属性增加近战伤害和负重(这代近战简直弱爆,子技能也多是增加近战的,不过那个造甲确实有用)
  基础增加抗辐射和跑步的(个人感觉血并不重要,多吃多喝就好了,还是硬性加攻击靠谱点,建议一点都不加)
  基础增加命中率(子技能还可以,狙击手必点,而且加命中也不错,玩VATS必点)
  加嘴炮(本作嘴炮流包你过关难打怪难,但是犹豫本作可以玩基地,所以6级的领导者还是很重要)
  加经验获取量(强烈推荐点满,子技能枪械狂和科技必不可少的技能,而且点满后升级飞快,让那些幸运加点的弱智流继续用改不了的破枪和看似加了很多又升级很慢的弱智流吧!~)
  加行动点数和潜行(又一个VATS流必点项目,狙击流必点,建议加满)
  加暴击(加满加满!VATS流加满!爆爆爆爆爆但是别点弱智)
  介绍完毕,下面说下具体加点策略,本策略在于靠娃娃将重要技能顶过上限,造就后期超人
  出生点:
  力量-2 (终生仅靠娃娃加+1到3开启造甲技能即可,不用多点)
  耐力-1 (终生不点,杀得快才是王道,何况这代蟑螂肉都那么好吃)
  感知-10 (出生直接满,因为感知娃娃最早获得)
  魅力-3 (靠家里的技能书加到4,自己点一点到5,再考娃娃加到6当社区领导即可)
  智力-10 (必须点满,升级飞快,并可改造出神奇,枪械狂,科技必点)
  敏捷-1 (后期增强VATS用,生砸10点技能点,然后再吃娃娃加到11)
  幸运-1 (同上,生砸10点再吃娃娃)
  后期投入在基础点总技能点为21点,即可当你4项基础属性到达11!!极限发挥VATS效力!!这21点就是你当后期超人的代价,放心吧,满智力升级快.弱智流刚20级你都30多了,只因最重要的任务奖励经验弱智流不给提升
  下面说perk
  本作很多perk都很天真无用,比如开锁和黑客,亲测需要开锁黑客开的门后啊箱子里啊均无重要物品(如娃娃和书本)所以废掉8个技能点点上去太浪费了,而且还有书本直接加开锁,还有那些加收益的perk也是没有必要点的,毕竟钱可以挣,但是舍弃了那么多技能点弄的你攻击加不上去就不好了。
  而我们走的呢是大后期路线,三个改装备技能是必须要加的,更不能丢失造基地的乐趣所以魅力6的领导也是要加的,除了这四个必点技能之外就是看你要走什么武器专精了,当然,我们的这种加点没法加弱鸡近战)
  懒得看字的看下面:
  必要技能: 枪械狂(4点)-造甲(4点)-科学(4点) [改造狂魔] 领导(4点) [造村狂魔] 共12点
  专项技能:自己取舍,加硬性攻击的如翻倍步枪伤害的这种perk优先点上
  拿潜狙流举例:步枪手(5点),狙击手(3点),睡魔(3点),忍者(3点),血肉横飞(4点),暴击强化(3点),暴击储备(3点),死神的冲刺(3点)或幸运四叶草(4点) 共27点
  这么来看,当35级时可初步成型 50级时马上成型 60级时可加满所有重要技能达到人生巅峰,VATS潜狙狂魔,枪枪暴击,60级后就可以依照个人爱好加其他技能了 大后期超人达成,并且不缺少娱乐性
  ok就到这里了,希望你选择这项策略进行加点,蔑视隔壁弱智流!~因为他们要么放弃弱智技能加智力,要么放弃用高级改装枪!~啦啦啦啦啦,感谢阅读
  算错了几步,加基础点是19点,不是21 ,领导是2不是4 这么看。56级就可以人生巅峰了
  (来源:Gamersky)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辐射4》有哪些实用的PERK要在前期优先加满?很多玩家都不了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几个实用PERK加点心得,告诉大家PERK怎...
来自:攻略秘籍
  相信很多玩家在刚玩《辐射4》的时候不会建造工房吧,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玩家分享的《辐射4》工房建造新手图文教程,...
来自:攻略秘籍
  辐射4终端机怎么破解?很多新手玩家在上手辐射4时面对终端机破解都无从下手,虽然终端机密码是随机生成,没有固定套路,但是...
来自:攻略秘籍
  辐射4怎么开锁?辐射4遍布着需要开锁的地方,有的需要触发剧情,有的需要拿取装备,开锁是在辐射4的废土世界里生存的必要技能...
来自:攻略秘籍
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China Game Weight Rank)是由新浪游戏推出的目前国内最全面、最专业、最公正的最新网络游戏评测排行榜,涵盖2010至今内所有新游戏,力图为中国游戏玩家打造最值得信赖的新网游推荐平台。
评天下游戏、测产品深浅—新浪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CGWR! 
全民手游攻略
“全民手游攻略”是新浪游戏为全球手游玩家量身打造的一款手游攻略大全及专业游戏问答社区APP。“全民手游攻略”涵盖Apple Store游戏畅销榜前150名手游,网罗最新手游通关秘籍,帮助玩家畅玩手游;打造最全手游攻略资料站,帮助你用最省钱的方式吊打土豪。最火爆专业的游戏问答,让众多游戏大神带你开启不
同的手游人生,寻找和你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并肩作战。
新浪游戏大事记
15年01月08日
14年12月27日
14年12月17日
14年03月27日
14年01月09日
13年12月27日
13年12月07日
13年10月11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微信朋友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5、4、3、2加几》教案设计
  《5、4、3、2加几》(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   算。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9十5= 9十3= 8十5= 7十6= 6十7=   8十4= 6十9= 7十8= 8十7= 8十9=   2、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5、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5、4、3、2加几)   二、探究新知   1、出示5十7=,同桌合作学习。   问:5十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试做5十7。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③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板书。   ④师: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十8、4十8、3十9。   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3、看书质疑。   4、做一做。   ①看图列式。(第1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②第2题和第3题。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5、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三、练习提高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习二十二第l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按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二十二第3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二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二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这个表,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表内。(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先说问题,再计算。)   四、梳理   这节课我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课后习题   完成练习册上的题。   《5、4、3、2加几》教案(二)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将5、4、3、2加几的问题转化成9、8、7、6加几的进位计算。   1.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5、4、3、2加几的问题中,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将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比较熟练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从计算的角度发现加法交换律的现象。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   2.2 教学难点:理解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算理。   2.3 考点分析: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工具   课件、学具盒20根。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9加几的练习题。   2、8、7、6加几的练习题。   3、8、9和9、8交换位置练习题。   4、综合口算题。   探究新知   1、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学会了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要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5,4,3,2加几(板书课题)。   2、看老师出题,比一比谁算得最快   例1  5+7=□ 5+8=□   老师板书:5+7=□   师问:请你们说一说这道题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指名说:(学生可能会说出两种方法)   (1)用凑十法.   (2)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想:7加5等于12,   5加7也等于12.   2、学习交换法   师说:你们想出的两种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再看:5+8怎样想?   板书:5+8=□   学生仍会说出两种方法.   (1)用凑十法.(2)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想:8加5等于13,   5加8也等于13.   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师说: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计算了5加几的题,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用哪种方法计算更快、更简便.   学生回答:第二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师说:好!你们都喜欢第二种方法,这第二种方法就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下面再请同学们想一想4加几、3加几应怎样算?   例2  4+8=□  3+9=□   板书:4+8=□   师问:这道题,你怎样想?   指名说:想:8加4等于12,4加8也等于12.   师说:同学们算得真快,下面老师再出一道题,看谁算得快?   板书:3+9=□   指名说: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想大数加小数,9加3等于12,3加9也等于12.   小结: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四道题,都是几加几的题?(是5,4,3加几)前面的加数比后面的加数怎么样?(前面的加数比后面的加数小.)这就是小数加大数.看到这样的题,我们应该怎样想?(想大数加小数)对!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算得又对又快.   3、深化理解,加深巩固   例3出示课件(圆点图)   仔细看图:   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能根据图意提出一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请一名同学说图意,再请一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1:绿色的圆点有5个,红色的圆点有9个。   学生2:红色的圆点和绿色的圆点一共有多少个?(根据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问: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来?   学生3:5+9=   讨论计算方法,请你把你的算法跟同桌说一说。   A.交换加数的位置:   之前我们学过9+5=14 ,因为交换加数位置,和是不变的,所以5+9就等于9+5,9+5=14,那么5+9=14.   B.凑十法   把5分成1和4,1+9=10,10+4=14   C.接着数   红的是5个,那么接着数绿色的:6、7、8、9、10、11、12、13、14.   最后得出:5+9=14   4、知识应用   师问:除了这几道题,还有没有5,4,3,2加几的题?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出题,老师板书:   5+6=     4+7=     3+8= 2+9=   师说:你们想得很好,这4道题是5,4,3,2加几的题,也是小数加大数的题,你们能用今天学的新方法很快想出得数吗?谁来试一试?   先自己小声说一说:怎样想.   指名说:   5+6=11你是怎样想的?   想:6加5等于11,5加6也等于11.   4+7=11你是怎样想的?   想:7加4等于11,4加7也等于11.   两人一组互相说3+8=11,2+9=11是怎样想的.   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95页做一做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同桌讨论,并你的计算方法。   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小组内讨论,然后由小组成员出一个代表来说出答案,教师讲评后确定答案。   3、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二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学生以小组出代表形式说出答案,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评出优胜小组。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4,3,2加几的计算.计算这样的题和前面学过的9,8,7,6加几不一样.前面的题是大数加小数,用凑十法计算.5,4,3,2加几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来计算.今天,同学们表现很好,能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学会了5,4,3,2加几的计算。   板书   第3节 5、4、3、2加几   5+7= 5+8=   想:7+5=12 想:8+5=13   5+7=12 5+8=13   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来计算。  频道小编推荐: |
展开更多 (50%)(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正文
《辐射4》和《上古卷轴5》画面细节游戏性及建造对比 辐射4与上古卷轴5哪个好玩
13:31: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第1页:系统及细节
  《辐射4》和《上古卷轴5》同是B社采用相同的引擎开发,就游戏性而言,大家更喜欢哪个?今天小编带来《辐射4》和《上古卷轴5》画面细节游戏性及建造对比,感兴趣的玩家跟小编一起来看吧。
《辐射4》精华文章推荐
  首先还是跟兄弟作品上古卷轴5来对比一下潜行的变化,其实还有个耻辱也是B社的,并且也讲究潜行,但是比起上古卷轴5来说,还是太冷门了,所以用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游戏来举例,更多人可以更轻易地理解我想说什么。辐射4的潜行和上古卷轴5的相比,有了很多改变,一些地方变简单了,一些则变复杂了:
1、VATS模式让潜行击杀变得更加简单了
  现在看到目标的位置够好的时候,你可以用VATS模式来选定目标然后发动偷袭,这样的操作会比在上古卷轴5里面简单多了,不必再担心因为手滑一下发生什么意外了,而且很多时候更讲究的是意识——什么时候发动偷袭、如果多个目标我先偷袭谁再搞谁,不用担心因为操作耽误了意识,这是一个好的改进。
2、天赋点的不同带来的影响
  天赋点和上古卷轴5不同了,除了出的顺序以外,也包括很多效果。这是当然的,因为系统不同了,辐射4里面等级提高以后才能点技能,等级提高不再是因为技能提高而提高的,所以尽量提高等级才是王道,当然上古卷轴5的这个设定现在看来也非常糟糕,等级高应该是对于玩家的一种奖励,但是却成了惩罚了,不过这个先且不谈。
  最大的好消息是辐射4中有一个闪击战的天赋(敏捷9),出了这个以后你可以很远的距离就用近战武器偷袭一个目标;而忍者这个技能对于背刺的奖励,也比上古卷轴5更贴切——近战奖励3\5\10倍,远程奖励2.5\3\3.5倍,因此近战是一个潜行者很好的选择:初期点数不足,不用浪费去增加改枪之类的来做消音器什么的;后期暗杀威力杠杠的,我现在35级杀几乎所有能看到的怪都是一轮VATS内的。
  除了好的消息外,当然也有不太好的:比如潜行技能现在不能翻滚了,但是其他收益和上古卷轴5还是很接近的,包括不容易被发现,潜行4级开始不走路和走路效果一样,5级可以站起来蹲下脱战等,不过这只不过是少了一个赶路和卡bug的技能,所以也并不是很大的损失,而且相比来说,闪击战+VATS会比翻滚后背刺更好用。
3、吸引敌人注意力变得困难了
  在上古卷轴5中,如果你是一个潜行老手(这里要顺带说一句,如果你玩的是幻刺,就并不能带表你潜行入门了),你在上古卷轴5中一定会很常用到一个技巧(尤其是像我这样玩盗贼,能不杀绝不杀的)——用弓箭吸引敌人注意力,把敌人骗走。由于辐射4的设定,他就没有弓箭这种东西,所以不能靠这招来吸引敌人注意力。但是你依然可以开枪来引起敌人的骚乱,从而利用小地图(下面那条线)来观察敌人的动态,只是很难避免杀人了。
4、近战武器的重量不再重要
  在上古卷轴5里面近战武器的重量会决定你偷袭后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力,但是在辐射4中,近战武器的重量都是3或更低的,所以没有这个问题,当然也因此使得潜行变得更加有利。如果你要连续偷袭多个目标,也不必担心自己武器太重在偷袭完第一个后被第二个发现,如果第二个发现你了,你换什么武器都是会被发现的。这里武器种类有个细节的分科——拳头和近战武器。
  我个人不推荐拳头,我也想过要弄个拳头的试试看,毕竟拳头高天赋下和近战武器有一些区别,看起来可以打残敌人也可以缴械,还能昏迷敌人很好,但是实战表明:1拳头潜行VATS+闪击战各种不可理喻的2近战武器潜行大多秒人,基本没机会体现这些战斗技艺(当然少数Boss的时候还是会有,但是缴械就够了);3实践证明偷袭横扫(大联盟第4点)大多时候都是很好用的,除了个别情况(如银衣怪客任务不杀死肯特)。
5、灯大多不能灭,但是罐头大多可以收走
  这是一个和上古卷轴5正好相反的地方,上古卷轴5里面点的是蜡烛,所以大多可以把蜡烛收掉,但是那种撞到以后会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骨头做的,却不能收掉。辐射4里面正好相反,大多点灯没有开关(这个……也许是我没找到),射击灯管不见效(也许是我没打准?),但是那些撞倒后发出声音的用的是罐头(Can),可以收掉,重量不大但拆出来的也是最没用的Steel,只能说比没有好。
  1、上古卷轴5只要升满锻造系统,打boss掉的武器是怎样也不够自己锻造的武器厉害的。而且由于没有升级保护,很早就可以锻造后期很厉害的武器,导致后来根本没动力打地牢,因为打出的东西根本没有用,神器虽然有特殊效果,但神器却不能锻造,导致实用性大打折扣。
  到了辐射4,对应的改造系统有了很大的变化,将boss掉的武器具有的特性与锻造分开,锻造是无法得到好的特性的,只能通过打boss得到的武器特性的基础上,锻造增加武器的基础性能。而且boss掉落的装备是随机掉落,这样很好地防止了上古卷轴5出现的锻造系统与boss掉落装备造成的冲突的问题。同时技能升级增加了级数限制,不能再一开头就升满某个性价比高的技能了
  2、上古卷轴5由于有附魔系统,所以早期就可以用此系统附魔短剑无限刷钱,导致整个经济系统崩溃。辐射4对这点也有了很好的改进:首先,附魔对应的装备特性变成需要成本(各种零件)才能改造,你必须首先要去迷宫刷零件才能升级武器,断绝了无限刷的可能,同时NPC收购价低于打出这件装备的成本,想通过收购白板武器自己锻造高价卖出的效率变得很低。最终还是鼓励了玩家去做任务,通过任务打boss才能得到好装备特性,提高了游戏的可玩性(刷刷刷)。
  3、辐射4比起上古5大大增加了敌方的强度。原本上古卷轴5的敌方强度设置是有问题的,中期开始敌方的强度就开始跟不上玩家的升级与装备强度,导致各种开无双的出现。辐射4敌方会各种抱团,冲刺,汽油弹等攻击,即使拥有较好的装备,若被大量围攻一样会死。挑战性增加。
  4、烹饪与化学系统性价比变得很高。上古5烹饪做出来的东西效果是远远不如治疗术的,烹饪的东西还必须收集材料,性价比极低。而这次辐射4烹饪的食物大大降低了材料收集难度,同时烹饪食物是有很高特效的收益(无辐射,加buff,更多的血)。而与炼金系统在上古卷轴5中完全是废物,到了辐射4由于敌人擅长抱团,汽油弹,地雷都变得非常好用,药物的效果也变得非常明显,能明显降低游戏难度,鼓励玩家更多地使用药物。
  5、其他还有的如取消自己做子弹(鼓励交易与打怪),辐射值直接与血量挂钩(增加辐射的重要性),取消修理(游戏体验不好),坐下才能等待等等的好的小改动。都使我觉得单从系统来说,辐射4的可玩性要大大高于上古5。
1、开局身份
  联邦:避难所居民,避难所居民,不死小强版加装了电子脑的邮差,避难所居民
  天际:死囚、死囚、死囚、还是死囚(玩家,能有个好的开头身份吗?
2、开局捏脸界面
  联邦and天际:玩家:能不能把人物脸蛋做的好看些啊。
3、开局半小时
  联邦AND天际:玩家,能不能不要限制负重啊,我要捡垃圾。
  天际:我快没血了,暂停,我要喝蔬菜汤,顺面嗑药。尸鬼:
  联邦:我快没血了,暂停,我要喝蔬菜汤,顺面嗑药。狂尸鬼:你丫每次吃饱了就满血了,不公平
5、任务遇到传奇怪打不过
  天际AND联邦:恩恩,难度变更下,传奇变新手,好了,你好hellokitty,怪蜀黍来啦。
  天际:雪漫良心住宅,新人必备,裂谷的房子相当漂亮,孤独城别墅也很不错
  联邦:钻石城小公寓一套,不必选不必挑,仅此一套。
  天际:选温室还是选卧室呢?炼金术还是图书馆?--好难取舍
  联邦:我的世界,开工啦
  天际:最高等级开锁,无压力
  联邦:还我爆炸开锁来
9、奇葩坠落物
  天际咦?今天下猛犸雨吗?
  联邦天气预报,今天会有短时铁鸟雨,注意避雨
  天际,塞毒药,狂暴药也不错。
  联邦各种手雷,恩恩,地雷也很好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责任编辑:墨池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本文是否解决了您的问题
文章内容导航
第1页:系统及细节
用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
相关攻略:
游戏制作:Bethesda
游戏发行:Bethesda
游戏平台:PC/XboxOne/PS4
上市时间:
单机游戏下载
综合热点资讯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6.练习“做一做”&&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教学后记&&教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2.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导入新授课&&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三、总结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做一做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后记&&教学课题0的运算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导入新授课&二、探究新知&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四、课堂测评&&五、归纳反思&&&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100+0=&0+568=&0×78=&0÷23=128-128=&&0÷76=&&235+0=&99-0=&49-49=&&&&0+319=&&&&0×29=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0不能作除数。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1.计算&(1)36+0=&&(2)0+68=&&&(3)0×68=&&(4)54-0=&(5)0÷28=&&(6)128-0=&&&&(7)0÷36=&&&(8)25+0=&(9)99-0=&&&(10)49-49=&(11)0+39=&&&(12)0×9=&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教学后记&&&教学课题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难点:计算正确率的提高。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复习引入&&&&&二、新知探究&&&&&&&&&&&&&&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出示例4:96÷12+4×21、说说运算顺序。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6×2=12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96÷[(12+4)×2]=96÷[16×2]=96÷32=34、阅读“你知道吗?”5、总结: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1、做一做2、选择题:&(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47+33÷36-16&&&&&&&&&B、(47+33)÷(36-16)C、(36-16)÷(47+33)&(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A、(750-25)×(20+13)&&&B、(20+13)×(750-25)C、750-25×20+13&&教学后记&&教学课题租船问题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授课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1、出示例:()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出示问题)&2、解决问题分析:如果都租小船30÷(只)……(人)(只)×(元)如果都租大船:÷(只)×(元)全租小船,但有条船只坐了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把这人和另一条小船的人都安排坐条大船,还可以省钱。6条小船:×(元)条大船:元。共花:(元)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P11第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2)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课题观察物体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2.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导入新授课&&&&二、自主学习质疑释疑&&&&&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四、课堂达标基础过关&五、课堂总结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1.观察投票箱。()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学生指一指)()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学习例。1.出示视图: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学生分组操作)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相同吗?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名名同学说一说)()做一做。&&教学后记&&教学课题观察物体教学课时2主备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情境导入&二、学习新授课。&&&&&&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出示例视图。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1、出示学习提示:()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画一画,比一比。()学生按例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比一比:上面三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3、完成做一做&练习四&教学后记&&&&&&&&&&&&&&&&&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一、【教学内容】运算定律二、【教材分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五、【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教学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创设情境&&&&&二、探索规律&&&&&&&&&&&&&&&&&&&&&&&&&&&&&&三、练习巩固&&四、小结&&&1.引入谈话。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获得信息。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问题是什么?3.解决问题。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1.加法交换律。()解决例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千米)+=(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揭示定律。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师:+=+=⑥完成课本第页下面的“做一做”2.加法结合律。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比较++++&&&=+=+==&为什么要先算+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怎么填?()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揭示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②这里的、、可以表示哪些数?()完成做一做&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用“凑十法”+=+(+)(运用了加法结合律)()教材练习五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教学后记&&教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目标导学&二、自主学习&&&&&&&&三、合作探究&四、达标训练&&&&五、全课总结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2、导入新授课(师板书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页例3。)(一)自学提纲&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2、你能列出算式吗?&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三)自学检测&&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425+14+186&&&&&75+168+25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75+(&)&&(&)+38=(&)+5924+19=(&)+(&)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40+250=260+130&&&&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3、P20做一做1、2&&教学后记&教学课题减法的性质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2.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准备及手段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激趣生疑&&&&&&&&&&&&&&&&&&&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小结&1、竞赛&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灯)&第一组&&&&&&&&&&&&&&&&&&&&&&&&&&&&第二组72-6-4&&&&&&&&&&&&&&&&&&&&&&&&&&72-(6+4)85-8-2&&&&&&&&&&&&&&&&&&&&&&&&&&85-(8+2)126-70-30&&&&&&&&&&&&&126-(70+30)&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号)&6、举例验证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创设情景引出例题)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1.出示情境图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页,今天又看了页。这本书一共有页。)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尝试各种算法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3.全班汇报交流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234———()——=168———=134&&&&&&&&&&&&&&&&=134&&&&&&&&&&&&&&&&=134思路: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页,再减去今天看的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思路: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思路: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把你的理由讲给同桌听一听。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才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如:将例的总页数改为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6、⑴独立列式计算;⑵指名板演7、那“”这道算式可以简便计算吗?看来,在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P21做一做、&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教学后记&&&教学课题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掌握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2.难点:灵活应用求和公式。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新课引入&&&&&&&&&&二、讲解新课&&&&&&&&&&&&&&&&&&三.小结四、作业提出问题(播放媒体资料):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0支.这个V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课件设计见课件展示)问题就是(板书)“1+2+3+4……+10=?”(板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分组讨论与分析(1)有没有简单一点的算法呢?(2)学生讨论后发表看法:可以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来进行简算&这样:&2、学生列式验算是不是50个101。&通过验证,的确是50个101。你觉得这种计算计算方法怎么样?3、你还能想出其他简便算法吗?得出公式:等差数列之和=(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总个数÷24、介绍高斯算法:5.公式的应用做一做:求和:(1)1+2+3+……+18+19+20=(2)1+3+5+……+15+17+19= 解题的关键是数清项数,小结数项数的方法.通过本节课,你学生到了什么?完成练习六第4、5题。教学后记&&&教学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2)、,并。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三、巩固应用:四、回顾整理:1、旧知复习:()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2、引入新授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个问题:4、()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一共要浇多少桶水?()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和×4&&1、教学乘法交换律:()探究、发现问题:教师提问:×和×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举例验证: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概括规律:&a、总结定律: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b、定律命名: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c、用字母表示定律: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让学生判断:这里的与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2、教学乘法结合律:()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15××○××××○××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完成做一做后两道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教学后记&&教学课题乘法分配律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与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复习引入&二、新授课探究&&&&&&&&&&&&三、巩固练习四、拓展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2、汇报: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6×&=&150(人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4××=&100+50&&&&&&&&&&&&&&&=&150(人)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P27做一做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减法?验证:&&&&&&265×××()结论:适用教学后记&&教学课题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复习导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强化&&&&四、全课总结。1、谈话: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呢?&&(乘法分配律)&你能把它用字母表示出来吗?乘法分配律还有没有别的形式呢?谁来说一下?2、导入:嗯,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但是大家知道吗,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来进行简便计算,想学学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出示例91、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一打”是12个。)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怎样列式?谁来说说自己列的式子?&(板书并问学生各个数字代表什么)2、竖式计算3、能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呢?12×25&&&=(3×&4)×&25&&&&&&&&&&&&&&&&&&&12×&25=3×(____×&____)&&&&&&&&&&&&&&=(10+2)×&25=3×&____&&&&&&&&&&&&&&&&&&&&&&&&==____&&&&&&&&&&&&&&&&&&&&&&&&&&&&=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者运算符号。&&(40+7)×12=(&)(&)(&)(&)(&)(&)&&&29×56+56×31=[(&&)(&&)(&&)](&&)(&&)&&2、用简便的方法计算。&&(1)104×25&&(2)15×(20+3)&&(3)38×7+62×7&&(4)5×23+5×273、P30做一做前两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来小结一下?教学后记&&教学课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2.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一、复习铺垫&&&&&&&二、学习新知&&&&&&&&&&三、实践应用&&&&&四、全课结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463-175-125&&&&&362-(150+162)&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280÷7÷5&&&&&&&&&&&&280÷(7×5)&&7200÷(25×4)&&&&&&&&&&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1、出示例(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2、怎样列式?方法一:330÷5÷2&&&&&&方法二:330÷(5×2)&&&&&&&=66÷2&&&&&&&&&&&&&&&&&&=330÷10&&&&&&&=33(元)&&&&&&&&&&&&&&&=33(元)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330÷5÷2=330÷(5×2)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完吗?5、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6、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280÷(7×5)&&&&&&&7、应用规律你有什么感受?小结:应用规律可以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1、下列各组算式相等吗?①÷÷÷×&②÷×÷÷③÷÷÷÷&④÷÷÷②、④左右两个算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480÷(×)÷÷÷÷÷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教学后记&&&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五、【教学措施】&说明与建议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如,长度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很多根据十进制计量单位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的练习。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扩大……倍”与“缩小……倍”在小学数学阶段约定俗成的理解是: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但是一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数扩大倍,应是倍,而不是。也有人认为:“倍”只适用于数的扩大,不适用于数的缩小。考虑到上述问题以及与中学的衔接,我们在本套教材中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修改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教学课题小数的意义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我们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你能以元作单位,把下面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吗?&(1)1角=(——)元=(&&&&)元&(2)3角=(——)元=(&&&&)元&(3)9分=(——)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二、学习新课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1、教学小数的意义。&(1)教学一位小数&&&把刚才的题目稍作更改:(出示米尺)&&把一条长米的线段平均分成份,这样份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板书:分米分米分米&&&&&&&&1/10米米米&&&&&&&&&&0.1米米米小结:把米平均分成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一位,表示十分之几。小练:如果分米呢?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分米呢?()教学两位小数把刚才的题目再做更改:(出示放大的分米)题目和上面哪里不一样?答案一样吗?把一条长米的线段平均分成份,这样份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板书:&&&&&1/100m&&&4/100m&&&&&8/100m&&&&&0.01m&&&&0.04m&&&&&&0.08m小结:把米平均分成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二位,表示百分之几。小练:如果厘米呢?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厘米呢?()教学三位小数把一条长米的线段平均分成份,这样份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板书:毫米毫米毫米&&&&&&&1/1000米米米&&&&&&&0.001米米米小结:把米平均分成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三位,表示千分之几。小练:毫米呢?毫米呢?指名学生出题,全班化成分数和小数。(4)师:我们还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数。启发学生根据前面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把米平均分成份,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成份,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分成份,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2、小结: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等。阅读课本3、P34做一做4、强化概念.启发性提问:①十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②百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③千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④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三、巩固练习:练习九——题。教学后记&&教学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会正确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会正确读、写小数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0.2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0.15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0.008是(&)位小数,它表示(&)分之(&)。&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二、新知学习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师:前面我们看到的一些小数如、等,这些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其实小数点的左边也可以是其它的数,如米、米、等。这样的小数可以分成两部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小数部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的小数部分中间被小数点隔开。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的表头,如:&&&&&&&&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1&&&&&&&&.&&&&&&&&&&8&&&&&&&&&&&&&&&5&&&&&&&&.&&&&&&&&&&63&&&&&&&&&&&&&&12&&&&&&&&.&&&&&&&&&&378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表示十分之二,它表示有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是它的计数单位;表示百分之五,它表示有五个百分之—,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表示千分之六,它表示有六个干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那么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还有万分之一等。“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哪个最大”“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师:小数的这些计数单位十分之—、百分之—、千分之—、万分之—等,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样的,都是。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面,像整数一样计数。&&&&&“个十分之一是整数,那么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哪一位”“把十分之一分成等份,每一份是多少”“那么十分位的右边应该是哪一位”“把百分之一分成等份,每一份是多少”“百分位的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之几的呢千分之几的呢”教师边在黑板上列出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边说明:再往下还有万分位、十万分位、百万分位等,因为小数位较多的不常用,我们在数位表上就用“”表示。前面我们讲过在整数的右边,用小数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实际应用时常把整数和小数写在—起,这样的数也叫小数。再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如、、等也都是小数。小数点左边的数叫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小数部分。教师指提问:&&&&“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这个小数的小数部分的十分位是几百分位是几千分位呢”P36做一做2.教学小数的读法。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的小数:、、。提问谁能读出黑板上的小数”学生读出前两个小数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小数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后面一个小数的数值比较多,它们的读法也是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就读点,小数部分通常就按顺序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就可以了。3.教学小数的写法。师:写小数过去我们学过一些.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写一写。教师报出教科书第页例和“做一做”第题中的小数,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余的学生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完后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讲解。小结: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要写成小圆点;小数部分按顺序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教学后记&&教学课题小数的性质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2、学生学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田上或者去掉,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0.3是(&&&)分之一&&&&&0.30是(&&&)个百分之一&0.123是(&&&)个千分之一二、新课学习师:在商店里,商品的标价经常写成这样:这里的元和元各表示多少钱呢?元和元,元和元有什么关系呢?1.理解小数的性质。&(1)例比较米、米和米的大小。启发提问:&&①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个十分之一米,分米&&②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个百分之一米,厘米&&③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个千分之一米,是毫米&&④观察分米、厘米、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可以得出:&&&&(0.1米=米=米。板书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个小数。①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②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小数的大小不变。(2)例比较和的大小。出示投影片:启发提问:&&&&①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左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示个,平均分成份,用份表示。&&&&②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右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示个,平均分成份,用份来表示。&&&&③两个图形所占面积大小怎样移动投影片,学生易看出=④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讨论后得知:个是个,个是个所以这两个数相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引导学生归纳、概括。&&&&通过对例、例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启发学生概括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板书理解小数性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在小数的末尾添“”或去“”,小数中间的不能去掉。2.小数性质的应用。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的时候,可以去掉末尾的“”,把小数化简。&(1)教学例:把和化简。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得出:==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有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例如元可改写成元。元改写成元。(2)教学例:不改变数的大小,把,,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0.2===P40做一做3、小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教学后记&&教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2.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步骤。2.难点: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淆。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832○799&&&&&&&&&&&&&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那么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地比较。今天就来研究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板书课题:小数大小的比较)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姓名&&&&&成绩&&&&&&&&&小明&&&&&&&&&&&&&&&小红&&&&&&&&&&&&&&&小莉&&&&&&&&&&&&&&&小军&&&&&&问: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明确:先比较整数部分3&2,所以是最大的。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整数部分都相同,则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所以()十分位相同,再比较百分位,所以最后比较结果:2、根据刚才的比较,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概括: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练习:做一做三、巩固练习:练习十四、课堂总结&教学后记&&&&教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板书:比较大小。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二、新知探究从上题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1、例把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1)0.009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米=毫米(2)师移动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米=毫米,原数扩大倍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板书:米=毫米,原数扩大倍向右移动三位,原数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米=毫米,原数扩大倍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师:所以我们要在移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3)从这一例子看,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倍2.刚才是由上往下观察画↓,如果我们由下往上观察板书↑,小数点相当于往哪边移动向左移动,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会有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倍板书3.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在书上补充完整4.强调: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倍5.练习:做一做小结:掌握小数点移位的规律,一要注意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左移就缩小,右移就扩大;二是要注意移动位数与变化的倍数的关系,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倍,移动两位,变化倍数是倍,移动三位,变化倍数是倍教学后记&&教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倍、倍、倍。教学重点与难点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倍、倍、倍。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补足。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得(&&)。&&&&&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移动(&)位。&&&&&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l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二、新知学习师: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1、教学例2(1):把0.07扩大l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提问:&&(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板书:&&0.07×10=0.7&&&&&&&&0.07×100=7&&&&&&&&&&0.07×1000=70&(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4)为什么0.07×1000得70?&&(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5)0.07×100=7,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7,而不写成007?&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7扩大1000倍得70,而不能得0070。&&&&&(6)小结式提问:&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练习:P45做一做12、教学例2(2):把3.2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1)思考一下,把一个数缩小倍数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解决?&&板书:&3.2÷10=0.32&&&&&&&&&&3.2÷100=0.032&&&&&3.2÷2&(2)说明:&3.2÷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整数部分没有了,用0表示,所以在小数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3.2÷2?&&从而强调,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左边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缺几位就补几个“0”,再点上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也没有了,因此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所以3.2缩小1000倍得0.0032。(3)练习:P45做一做23、总结性提问:(1)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的方向根据什么?&&&&&(2)小数点位置移动的位数由什么来决定?&&&&(3)应用小数点移位规律时应注意什么?&4、教学例3(1)阅读课文,自学(2)做一做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教学后记&&教学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课时1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2.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2.难点: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1、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便呢?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二、自主探究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1、(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2)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2、米厘米(&&&)米(1)尝试(2)交流1米厘米,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米作整数部分,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厘米=米,因此米厘米=米.(3)理解米厘米表达的意义(4)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三、实践应用第页“做一做”()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四、课堂总结教学后记&&教学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课时2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2.进行单位改写的对比,学会区分.3.形成一种程序性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2.难点:使学生形成一种程序性思维方法。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生成情境&我们可以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那么也应该可以将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我们先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80厘米=80÷100=0.80米=0.8米&&或者:80厘米=80/100米=0.80米=0.8米&二、自主探究1、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2、揭示课题: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3、从左至右是低级化高级,那么从右至左呢?厘米=米,米=厘米.4、米=厘米是怎样换算出来的呢?(1)学生独立思考.()交流.&&&&0.9米化成多少厘米,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应该是乘以进率,因为米=厘米,也就是说米相当于厘米,那么米是厘米的,因此,米=厘米.5、学习例.()学生独立阅读.&()米=()厘米,你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米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分米加厘米,合起来就是厘米.也可以用×=厘米.计算时直接移动小数点.6、想一想:米=()厘米.()学生独立思考,策划自己的表现方案.()全班交流.()米=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去理解?7、对比总结:对单位的改写,我觉得首先判断两个单位名称相对而言,谁是高级单位,谁是低级单位,然后掌握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要乘以进率.是通过移动小数点来实现的.三、实践应用:第页“做一做”.四、课堂总结教学后记&&教学课题小数的近似数课时1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根据要求把改写成近似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省略百万位后面的尾数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四舍五入到百位是(&&)师: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用的是“四舍五入”法。在实际应用小数的时候,往往没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例如,量得小明身高是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准确,只说大约米或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我们今天来研究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数。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二、学习新知&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出示例: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1)首先要理解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还可以怎样表述引导学生理解,保留整数就是省略整数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或者说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也就是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2)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仍然采用“四舍五入”法,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以上的数,省去后在前一位加,是以下的数舍去。在明确上述两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试算,得出:0.984≈≈≈&引导学生分别说明省略的方法。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不能去掉。小结: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2、P53做一做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教学后记&&教学课题小数的近似数课时2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2.难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容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二、学习新知1、学习例:出示数据和问题: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1)提问:把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应该用多少来除(2)应该把缩小多少倍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说明:为了简便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板书:千米=万千米(4)&启发提问:既然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上单位“万”,那么要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2、学习例:出示数据和问题: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1)独立完成,并说出改写方法。&&&&&&&亿千米(2)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说出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亿千米≈亿千米3、完成做一做4、区别对比。例、例的学习中,有的数需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的则还需要保留位数求近似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注意什么5、小结:求近似数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是几,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求出的是近似数,应用“≈”表示,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的,应当保留,不能丢掉。最后要注意别忘记写单位“万”或“亿”,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2)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求的是准确数,就在“万”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要去掉,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应用“=”表示,并写上单位“万”或“亿”。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四、课堂总结教学后记&&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二、【教材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难点: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教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诛仙画影飞升技能加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