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中国战地记者王薇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39被浏览15,767分享邀请回答15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暂无话题描述关注话题分享阅读全文156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youtube.com/watch?v=nCMcrgjZESM阅读全文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2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添加评论分享阅读全文添加评论分享877帖子主题:看完这条片子,总觉得欠这名记者一个“敬业福”
共&0&个阅读者&
军号:3290802 工分:620777
/ 排名:1022
左箭头-小图标
看完这条片子,总觉得欠这名记者一个“敬业福”
战地什么样?当战地记者,是什么体验?中国战地记者,都能做什么?一名年轻的中国战地记者,这个春节,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他有很多镜头之外的故事也有很多镜头之外的答案:郑一晗,新华社驻大马士革记者,多次深入前线,报道叙利亚战争。曾驻外埃及,连续两年没有回来过年。Q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看完这条片子,总觉得欠这名记者一个“敬业福”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条记录]&分页:
&对看完这条片子,总觉得欠这名记者一个“敬业福”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快闪沙龙】在叙利亚当战地记者,是怎样一种体验?
最近,叙利亚局势陡生波折。
21日,叙利亚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在首都大马士革再生激战。叙利亚之外,伊朗19日刚刚向叙利亚境内的恐怖分子发射导弹。
叙利亚上空,美俄也卯上了。6月18日,美军在叙利亚境内击落一架政府军战机并致飞行员失踪。俄罗斯坐不住了,强硬反击:追踪幼发拉底河以西的所有联军飞机。
形势不妙,叙利亚会成为中东火药桶的导火线吗?
今晚的沙龙,侠客岛邀请到人民日报战地记者宦翔,他曾驻叙利亚3年之久。驻叙期间,宦翔多次赴战地一线采访,先后报道了叙利亚总统大选、俄罗斯从叙利亚撤军、叙政府军打击极端组织、阿勒颇战役等新闻事件。
这次,岛叔宦翔将为大家讲述他在叙利亚的前线故事。
关注叙利亚及中东的局势的岛友,可在本帖下留言提问。
另外,欢迎各位岛友邀请朋友进群参与沙龙。
老规矩:畅聊一个小时,到时就解散。
最后,附上今晚主讲人宦翔的简介,
宦翔,男,汉族,1990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毕业后于2012年8月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2013年12月赴叙利亚常驻,2017年1月卸任回国,目前在人民日报国际部评论编辑室工作。
宦翔是人民日报社近十年来在艰苦战乱地区最年轻的驻站记者。也是三家中央新闻单位(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派驻叙利亚记者中同一批次驻站时间最长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网贸会是一家重庆本土的互联网+创业企业,专注于在海外设立“海外展仓”。
可以发帖、发图、发视频,和岛叔岛妹还有其他岛友一起互动啦!
今日搜狐热点|||||||||||||||||
&>>&&&&&正文
一个战地记者的告白:我离战场越近 祖国就离它越远
作者:李拓
  <font style="font-size: 12pt" face="楷体,楷体_GB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分享团走基层活动”来到绍兴,现任人民日报社国际部西亚非洲编辑室副主编焦翔在台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拓 摄
  中国青年网绍兴9月17日电(记者 李拓)什么是战地记者?现任人民日报社国际部西亚非洲编辑室副主编焦翔说,在战场上,战地记者代表着自己的祖国,面对每一个应该被报道的危险时刻,战地记者就是一名无所畏惧的战士。
  近日,焦翔跟随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分享团走基层活动”来到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在分享会上,焦翔面对众多青年讲述了他的故事。此外,“切糕王子”阿迪力、“男神军医”苏佳灿、“最美军嫂”丁S等也与焦翔一起组成分享团,同赴各地分享“向上向善”好故事。
  骚乱中的坚守
  2011年春节前,27岁的焦翔来到中东常驻,却意外偶遇席卷西亚北非的政治风暴“阿拉伯之春”。在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的执政党大楼前,焦翔遭遇了见东西就砸的愤怒人群,还有几乎被烧成废墟的机关大楼。
  面对处于骚乱之中的埃及,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焦翔凭着初到战场的热情毅然走进示威人群中。看着有人被催泪瓦斯熏晕,看着有记者从身边被挤散,看着身边的同行一次次被警察抓走、被摔烂相机甚至打到骨折,焦翔没有退缩,依然代表中国媒体从现场持续发出声音。
  5个月后,焦翔又抱着相机,冒着北约的空袭来到了卡扎菲的大本营――的黎波里。当时国内数百家媒体申请前往采访,但只有焦翔作为中国文字媒体的唯一代表抵达了现场。
  在的黎波里,为了防止每天数十次的爆炸,焦翔不得不把酒店的玻璃、落地窗都用胶带贴成米字形,以防被爆炸后的碎玻璃溅伤。
  因为北约的轰炸多是在晚上进行,焦翔就睡在床与墙之间狭窄的缝隙里,因为“那里是房间最安全的地方”。那时,为了防止遭到空袭,卡扎菲把国家电台这样的敏感机构偷偷安置在了酒店的楼下,如此一来,像焦翔一样的所有外国记者都变成了人体盾牌。
  爆炸总是能把的黎波里的黑夜炸成白昼,玻璃嗡嗡作响的声音就像鬼魅,常常把焦翔惊醒。焦翔说:“醒来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掐一下脸,看看自己是不是还活着。第二件事就是摸上相机,冲上楼顶查看爆炸的情况,迅速发出报道。因为这是我们作为记者的使命。”
  危险中的不屈
  焦翔很瘦。他说,自己的身材在战地是一种优势,因为“受弹面积比较小”。
  但是,战地的危险不单来源于子弹。
  在的黎波里,卡扎菲政府不允许外国记者随意离开酒店。为了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焦翔经常跳墙出去采访。
  一次,焦翔在黎波里战后的广场上拍照时,一个黑人青年冲到他跟前说:“给我看你的身份证。”起初,焦翔以为对方是政府的特工,于是他就伸手去翻钱包里面的证件。没想到对方一下把钱包夺了过去。情急之下,焦翔掏出电话想与政府新闻部的人联系,但瞬间手机也被夺走了。
  看到焦翔身上再没有值钱的东西,黑人青年又抢走了焦翔的相机,接着转身就跑。这时焦翔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劫匪。刚想庆幸自己没受伤害,但焦翔转念一想,所有视频和图片都在那台相机里,相机丢了,国家辛辛苦苦把自己派来,功夫岂不白费?
  于是焦翔冲上去死死地拽住了自己的相机带。一阵暴雨般的拳头击打在了他身上,可他始终没有松手。最终,黑人青年怕招来麻烦就放开了相机。焦翔被推到在地,就连站起来的力气也没了,但他还是把相机死死抱在手中。
  焦翔说:“正是有了当时的坚持,才有了今天分享当中很多的相片与回忆。其实,我现在想起来也非常后怕。”
  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武装分子占领了的黎波里。当焦翔在采访一些年轻的武装分子时,其中一人在他耳边按动了大口径机枪的扳机。就这样,焦翔的耳朵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当场震伤。焦翔说,那时候整个世界听上去都像是在水下,我的耳朵也一直着持续的鸣响。
  面对伤病,焦翔选择了坚持。直到两个月后,利比亚尘埃落定,焦翔才在报社的安排下启程回国治疗。在北京一所医院,一位中国最好的大夫给焦翔下了诊断书:炮震伤,错过最佳治疗期,已无治疗方案。
  看到结果的焦翔脑子一片空白。然而一周后,心情还沉浸在痛苦中的焦翔又坐上了返回中东战场的航班。他还要去战争中的叙利亚履行自己作为一名记者、一名战地记者的责任。
  <font style="font-size: 12pt" face="楷体,楷体_GB年,在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的执政党大楼前进行报道的焦翔。资料图
  忧心中的温暖
  焦翔在战地进行报道,最担心他的就是家中的父母。母亲曾说:“焦翔驻外,我很担心他。但又怕影响他工作不敢和他联系。得不到他的消息我就睡不着觉。什么事都不想干。”
  焦翔在利比亚时,曾经因为通信中断,两天没有给家里报平安。当终于可以与家里联系时,焦翔回忆,本来是父亲接的电话,可母亲一把就夺走了听筒,质问焦翔为什么就不和家里联系。
  直到后来父亲才告诉焦翔,在他没和家里联系的两天里,母亲几乎没有睡觉,就是整天守在电脑、手机旁,生怕错过在第一时间听到儿子的消息。
  在分享会现场,有青年问焦翔是如何说服父母让自己留在战场上的。焦翔说,自古忠孝难两全,但自己生长在一个先忠后孝的家庭。他曾经告诉自己的父母,自己作为唯一在战场的中国记者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珍贵、有用的信息,所以他要坚持。他也保证,等父母老了之后一定会好好在家尽孝。
  自2011年起,焦翔在战场坚守了1200多天,总共完成了约100万字的文稿,拍摄了6万多张图片,另外还进行了视频、微博等大量新媒体的报道。他的报道分别刊登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国内主要媒体上。焦翔说,为中国和全球读者了解中东战乱,为中国政府作出重大外交决策,为实现和平,自己尽了虽然微薄却是所有的力量。
  他也告诉在现场的青年朋友:“在战场,我会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实现价值。我的价值就是通过新闻帮助战乱地区的人尽快走出苦难。许多时候,作为一名在战场上的中国记者,我深深觉得,当我离战场越近,我的祖国就离它越远。”
责任编辑:桑宇铮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视死亡的战地记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