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冤的妖怪是谁 只因和想吃唐僧肉的妖怪吟诗作对就被打死

怎样看出被男人滋润过_百度知道
怎样看出被男人滋润过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只要把你对她的思念写上去我认为感情这种东西应该自己领悟才有情义,毕竟别人不知道你对你女朋友的感情是怎样的,把你想对她说的话写上去,相信她会明白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第一章:孙悟空的成长史 (1)  说起《西游记》,咱们得从主人公孙悟空谈起,以下是关于孙悟空的基本信息。  姓名:孙悟空  籍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580年  父母:天生地长,无父无母(就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毕业院校: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门下  武器:如意金箍棒  技能:七十二变、筋斗云  职业: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和尚-斗战胜佛  以上就是关于孙悟空的基本信息。  首先我们来说说孙悟空的籍贯,我们已经说了孙悟空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人,当然这是小说中写的,现实中肯定不存在这么一个地方。但我们不妨来深究一下,花果山放在今天的世界地图是具体是什么位置。  根据西游记描写,世界被分为四大部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其中西牛贺洲指的是今天的南亚、中亚包括现在中国新疆一代,南赡部洲指的是今天中国一带,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拜师学艺时,小说中记载连日的东南风把他刮到了南赡部洲,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以此推断,花果山位于中国的东南方向。而其间又隔着一重大海,所以花果山大约就位于今天西太平洋的一处岛屿之上。当然我们也是随便八卦一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肯定是没这个概念的。  接着咱们再来谈谈孙悟空的出生日期,根据小说记载,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时刚好是王莽篡汉的时候,也就是公元九年。而此前孙悟空大闹地府时生死簿上明明白白写着:孙悟空,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也就是说孙悟空大闹地府时是三百四十二岁,再加上孙悟空在天上当弼马温和齐天大圣约二百天,也就是人间的二百年(天上一天,人间一年),在太上老君八卦炉里待了四十九天,也就是人间四十九年,以此推断孙悟空大概出生在公元580年左右,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时期。  再来说说孙悟空的出生方式,当然了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但我要说明的是石头刚迸裂时出来的并不是一个猴子,而是一个石卵。然后石卵见了风,才化作石猴,而这种奇特的出生方式的背后则与中国乃至世界所普遍存在的石文化与石崇拜密切相关。早在远古时代,石头就是人类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用具之一,即使在人类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后,石头仍然在人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它还是重要的文字载体,直到今天,当有大事发生时,人们还会采用刻碑记传的方式记录历史。它还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装饰品,如钻石、玉石、玛瑙等。事实上不光是西游记,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红楼梦也与石头有着很深的渊源。梁山上的一块石碑上就刻着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名字,而红楼梦就与石头的渊源更深了,它原来的名字就叫《石头记》,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就是衔着通灵宝玉出生的。
楼主发言:1003次 发图:0张 | 更多
  第一章:孙悟空的成长史 (2)  孙悟空出生以后他的本领实际上也和花果山的普通猴子差不多,在一次巧合之下,他成为了花果山的猴王,而真正让他具备了大闹天宫的本领的是他的师父菩提祖师。菩提祖师不仅教了孙悟空长生不老之术,还教了孙悟空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包括孙悟空这个名字也是菩提祖师起的。但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仅仅在西游记中出现了两回,自从孙悟空被逐出师门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是西游记中最为神秘的人物之一,我认为他的神秘程度仅次于后来出现的乌巢禅师。关于菩提祖师是谁,说法不一,有说是如来佛祖的,有说是太上老君的,但都难以令人信服。佛教典籍中有记载着一个须菩提,他是如来十大弟子之一,或许他就是西游记中菩提祖师的原型。  当然孙悟空这么厉害,不光是因为他有七十二变和筋斗云,还与他的武器如意金箍棒有关,它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而且能变大变小。它曾经是大禹治水时用来定江河深浅的定子,但后来就被遗弃在东海了,直到后来孙悟空的到来才使它重新绽放了光辉。金箍棒应该说是非常适合孙悟空的,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到比金箍棒更适合孙悟空的武器吗?可以这么说,金箍棒之于孙悟空,相当于青龙偃月刀之于关羽,丈八蛇矛之于张飞。因为不同的武器它有着不同的性格,关羽只有使用青龙偃月刀才够威猛,张飞使用丈八蛇矛才够刚烈。而金箍棒的最大特点就是简洁明快,孙悟空作为石猴,有着很强烈的原始色彩,任何太过复杂的兵器拿在他手里并不合适,只有金箍棒与他相得益彰,可以说金箍棒不单单只是件武器,它对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假如孙悟空使用的兵器不是金箍棒而是大刀长矛之类的话,这个形象又该失色多少呢?  那么金箍棒的制造者又是谁呢?其实它的制造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太上老君,实际上在西游记中不仅仅是金箍棒,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也是太上老君制造的,当然这并不奇怪,它的背后与中国源远流长的祖师爷制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各行各业都有它的祖师爷,既然是祖师爷,自然是名头越大越好,能拜神仙的尽量不拜凡人,能拜名人的尽量别拜普通人。比如打铁、补锅、冶炼、金器行的祖师爷是太上老君,因为他有着全宇宙最先进的高温冶炼设备—八卦炉,所以像金箍棒、九齿钉耙这样有名头的兵器自然要由这个行业内最有权威的老大来打造;膏药业的祖师爷是铁拐李,因为他的葫芦里有药(不知道他能治别人的腿为啥就不能治自己的腿);水果行的祖师爷是王母娘娘,因为她有蟠桃园;水产业的祖师爷是龙王,这个祖师爷当的够憋屈,需要靠贱卖臣民才能坐稳;而自行车业的祖师爷是哪吒,因为他脚底踩着俩风火轮,当然了这个有点扯,还不如说他是轮滑业的祖师爷。由此我们不得不感慨,国人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照此看来以后举重运动员应该拜哪吒他爹李靖,因为他是托塔天王嘛(塔都托的动更别说是区区杠铃了)。
  楼主好文  
  希望兄台有空能来拜读一下@塘西正观
  《西游记》中关于金箍棒的描述:  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  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  名号灵阳棒一条,深藏海藏人难见。成形变化要飞腾,飘爨五色霞光现。  老孙得道取归山,无穷变化多经验。时间要大瓮来粗,或小些微如铁线。  粗如南岳细如针,长短随吾心意变。轻轻举动彩云生,亮亮飞腾如闪电。  攸攸冷气逼人寒,条条杀雾空中现。降龙伏虎谨随身,天涯海角都游遍。  曾将此棍闹天宫,威风打散蟠桃宴。天王赌斗未曾赢,哪吒对敌难交战。  棍打诸神没躲藏,天兵十万都逃窜。雷霆众将护灵霄,飞身打上通明殿。  掌朝天使尽皆惊,护驾仙卿俱搅乱。举棒掀翻北斗宫,回首振开南极院。  金阙天皇见棍凶,特请如来与我见。兵家胜负自如然,困苦灾危无可辨。  整整挨排五百年,亏了南海菩萨劝。大唐有个出家僧,对天发下洪誓愿。  枉死城中度鬼魂,灵山会上求经卷。西方一路有妖魔,行动甚是不方便。  已知铁棒世无双,央我途中为侣伴。邪魔汤着赴幽冥,肉化红尘骨化面。  处处妖精棒下亡,论万成千无打算。上方击坏斗牛宫,下方压损森罗殿。  天将曾将九曜追,地府打伤催命判。半空丢下振山川,胜如太岁新华剑。  全凭此棍保唐僧,天下妖魔都打遍!
  第一章:孙悟空的成长史 (3)  纵观孙悟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也就是三步而已:  第一步,水帘洞的一跃使他从花果山众猴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猴王。  第二步,离开花果山拜师学艺使他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天庭统治阶级的一份子。  第三步,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使他从原来一个大闹天宫的反革命分子变成了一个有志向、有理想、有信仰的有志青年,最终被封为了斗战胜佛。  当然了,孙悟空能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机遇还有他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因为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一章完)
  追过很多西游解密,吴闲云的,无性大象的,第三个年轮的,都是无疾而终。希望楼主一直写下去。码字辛苦,谢谢楼主分享成果。么么哒⊙ω⊙  
  第二章:大闹天宫的代价  “大闹天宫”这一事件可谓是孙悟空一生中干的最为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也是孙悟空一生的分水岭,在这之前他的人生可谓是一帆风顺,从原来花果山一只普通的石猴逐渐成长为天上的齐天大圣,但在这之后他由天庭统治阶级的一份子沦落为如来佛祖的囚犯,直到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之后才逐渐走出来低谷。关于大闹天宫这一事件,大致可以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官封弼马  话说孙悟空学艺归来后,先是大闹龙宫,再是大闹地府,很快奏章就跟雪片似的就到了玉皇大帝那里,面对孙悟空这种公然打砸政府机关,破坏天庭统治秩序的行为,天庭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本来玉帝是要派兵去围剿的,但在太白金星的劝说之下就招安了孙悟空。孙悟空一听有官当,就屁颠屁颠地跟随太白金星上天宫去了。见了玉皇大帝,大概是因为山大王当久了,看见玉帝也不跪拜,只唱了个诺。好在玉帝并不介意,问了问天上有没有什么空缺的官职,一听天上的编制都满了,只有御马监还少个正堂管事,于是就封了孙悟空为弼马温。孙悟空刚上天庭,也不知道天庭的官衔品从是怎样的,就高高兴兴去上任了,后来才发现这是他猴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了。  第二单元:一反天宫  话说孙悟空到御马监上任之后,其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他每天领着一帮手下铡草煮料,忙个不停,不但白天工作,晚上也不休息,半个月下来,那些马个个是养得膘肥体壮。直到有一天,他和他手下喝酒,酒席之间,孙悟空终于问了那个困惑他已久的问题,弼马温是几品官?他手下人回答,弼马温就是弼马温,没品。孙悟空一听,没品,想必是官大到极点了,所以没品。他手下一看,孙悟空实在是太傻太天真了,就给他泼了盆冷水,说没品就是未入流,是天庭最低最小的官,只能给玉帝养养马,像你这样卖力工作,顶多是夸奖你几句,要是没干好,就要受责罚,甚至问罪。  这一泼冷水泼下去,孙悟空的工作热情顿时是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怒火,这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他气得咬牙切齿,他随即是一掀桌子,掏出金箍棒,打出南天门,重新下界为妖去了。这还不算,在一个独角鬼王的建议之下,孙悟空公然的打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号,很快孙悟空擅离职守的消息便传到了玉皇大帝那里,既然招安孙悟空的计划失败了,就只能武力镇压了。于是他就派托塔天王以及哪吒三太子率领着众多天兵天将前去围剿孙悟空。也不知道托塔天王带这么多兵是干嘛的,本来他完全可以采取神海战术把花果山给围了,这样孙悟空再厉害,也一时解决不了那么多的天兵天将。可这托塔天王脑子秀逗了,非要和孙悟空玩单挑,一个不行换另一个,我们都知道这种添油战术恰恰是兵家大忌,结果当然是托塔天王大败而归。最后玉帝就只能再次接受太白金星的建议,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不过这个齐天大圣是个虚衔,有官无禄,这是个让各方都满意的方案,这样孙悟空再次回到天上,当上了他梦寐以求的齐天大圣。
  第二章:大闹天宫的代价 (2)  第三单元:司管桃园  话说孙悟空当上齐天大圣之后,整天无所事事,于是就到处闲逛,与天上的神仙们打成一片,彼此之间称兄道弟。很快孙悟空的这一行为就引起了许旌阳真人的注意,孙悟空这事搁在古代属于结交天子近臣,是最为统治者所忌惮的。因此许旌阳真人赶紧将此事报告给了玉帝,建议玉帝给孙悟空找个事做,收收他的心,省的他整天在外面游手好闲,惹出什么乱子来。玉帝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接受了许旌阳真人的建议。本来这是件好事,可这玉帝脑子秀逗了,让孙悟空做什么不好,非要让孙悟空管蟠桃园。猴子爱吃桃这个常识大家都知道,你让他管桃园这不是等于让狼看管羊群吗,果然孙悟空到蟠桃园上任之后,监守自盗,偷吃了蟠桃。等到后来天庭召开蟠桃大会,七仙女奉命采摘蟠桃,到了蟠桃园一看,树上只有一些青桃子,熟了的桃子全给孙悟空当饭吃了。但孙悟空对此毫不羞愧,当他从七仙女那儿听到天庭要召开蟠桃大会时,还问了蟠桃大会邀请了谁。本来孙悟空认为他身为齐天大圣,别说是参加蟠桃大会,就是坐个首席又有何不可。结果他听到的却是蟠桃大会的邀请名单里没有他,这让他非常的恼怒,这倒不是吃几个桃子的事(反正他也吃过了),关键是孙悟空觉得他受到忽视了,因此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本来他以为自己在天庭是一号人物,但现实却是他连参加蟠桃大会的资格都没有,看来天庭的神仙并没有把他这个齐天大圣放在眼里,孙悟空此时才意识到,他被天庭给忽悠了。  在这里我们来说说齐天大圣这个官职,在很多人眼里看来齐天大圣是个很大的官职,包括孙悟空也是这样认为的,在后来的西天路上,孙悟空也一直因为他曾经在天上当过齐天大圣而引以为荣,见人就动不动说俺老孙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为什么孙悟空身为齐天大圣,但却连参加蟠桃大会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严格说来,齐天大圣并不是什么官职,就是个虚衔,有官而无禄,自然没有参加蟠桃大会的资格。齐天大圣也并不是什么多了不起的官,因为它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玉帝之所以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不过是给他个面子,以免他闹事罢了。
  第二章:大闹天宫的代价 (3)  第四单元:二反天宫  话说孙悟空从七仙女那里得知蟠桃会没有邀请他,因此非常的生气,于是就用定身法定住了她们,接着跑到瑶池,偷吃了为蟠桃会准备的美酒佳宴,然后酒足饭饱之际误打误撞撞进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宫,恰巧太上老君和他弟子有事出去了,此时的兜率宫空无一人,孙悟空一看四下无人把守,于是就跑进了太上老君的丹房,把太上老君炼的五葫芦仙丹就跟吃吃炒豆一样吃的干干净净。直到酒醒之后,孙悟空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一旦被发现性命堪忧,因此畏罪潜逃逃回了花果山。当然孙悟空闹出这么大动静,要想不被发现那是不可能的。很快这件事东窗事发,传到了玉皇大帝那里,玉帝一查,发现是孙悟空干的,因此是勃然大怒,通常来说玉帝是很少发脾气的,想当初孙悟空见他不拜他都没放在心上,可一旦发了脾气,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很快,一支由托塔天王和哪吒领衔,九曜星官、二十八宿以及四大天王打前锋,总神数十万的天庭讨逆军向着花果山进发了。  到了花果山之后,托塔天王先是布下了一十八架天罗地网,把花果山团团围困起来。这回托塔天王脑子总算开窍了,不像上回愚蠢地和孙悟空玩单挑,直接来群殴了。而花果山方面除了孙悟空自己,还派了花果山辖下的七十二洞妖王、独角鬼王以及花果山猴兵出战,即使这样孙悟空还嫌人数不够,又拔下毫毛变成了千百个大圣与之交战。双方杀的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直杀到了日落。这场战斗的结果是孙悟空打退了哪吒三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而天庭正规军方面则俘虏了七十二洞妖王与独角鬼王,但一只猴子也没抓到,不得不说天庭正规军的效率太差了。  眼看天庭方面就要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这时观音菩萨来到天庭,向玉帝推荐了一个人平叛,正是这个人打破了目前的僵局。
  九曜星官:崇应彪、高系平、韩鹏、李济、王封、刘禁、王储、彭九元、李三益。  二十八宿:
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貐  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护持东胜神洲  南方增长天王,持剑,护持南赡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持蛇或赤龙,护持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持伞,护持北俱芦洲
  七十二洞妖王:《西游记》里花果山的土著妖怪,孙悟空学艺归来,又到东海龙宫取得金箍棒,于是在花果山大展神通,把那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兢兢魄散魂飞[1]
,孙悟空收了法象后,七十二洞妖王都来参贺,奉孙悟空为花果山共主。天庭第二次围剿花果山之时,孙悟空调出独角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与天兵天将对垒,一场混战之后,七十二洞妖王尽数被天兵天将所捉拿。  独角鬼:《西游记》中的角色。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返回花果山。两个独角鬼王来见,愿为下属,并献赭黄袍。孙悟空也是在独角鬼王的建议下自称“齐天大圣”的。独角鬼王被封为前部总督先锋。在天兵围攻花果山的战斗中被捉走。
  楼主是把《西游记》看得非常细、非常透的,否则写不出这样的帖子来!
  题目起得也很好!  很适合偷懒的读者。读完帖子相信比读一遍大部头的《西游记》收获要多得多!
  关于楼主考证孙悟空的出生时间,可以根据《西游记》第十四回镇山太保刘伯钦所说的两界山的出处进行验证一下。
  对不起,我看帖子不够认真,原来楼主也是根据这段话进行考评的。赞一个。
  对不起,我看帖子不够认真,原来楼主也是根据这段话进行考证的。赞一个。
  第二章:大闹天宫的代价 (4)  第五单元:失手被擒  观音菩萨推荐的这个人就是玉皇大帝的外甥二郎神,当然了玉帝和二郎神虽然名义上是舅舅与外甥的关系,但实则关系非常紧张,因为二郎神是玉皇大帝妹妹私自下凡与人间男子配合生下的,这件事就让玉帝非常的生气,二人之间曾经闹的很不愉快。因此尽管后来玉帝接纳了二郎神为天庭的一员,但并没有让他进入天庭的核心圈,二郎神也一直驻扎在灌江口,对于二郎神这个外甥,玉皇大帝是非常不放心,暗地里是提防着的。而二郎神虽然也算是天庭体系的一员,但对玉帝也是听调不听宣。  但此时情况紧急,况且还有观音的力荐,玉帝也不得不启用他了。于是玉帝就下了道圣旨,请二郎神前去降妖,二郎神也遵命了。于是他就带上梅山六兄弟以及账下一千二百草头神,牵着那条著名的哮天犬去花果山平叛去了。到了花果山,二郎神让李靖拿照妖镜照住孙悟空,省的孙悟空战败逃跑找不到他。并且还跟托塔李天王说,抓孙悟空的事就交给我了,你们用不着帮忙,如果我战败了,自有兄弟扶持;如果赢了,也有手下擒拿,你们用不着出手。很显然,二郎神这一番话实在有点托大,压根就没把天庭这十万正规军放在眼里,按照他的安排,天庭的这十万天兵天将只是舞台背景的存在,托塔天王只负责开个探照灯,由二郎神一个人来唱这出独角戏。  当然二郎神这么自大也不是没道理的,在这之前天庭的正规军的表现实在太差,人多反而误事。果然二郎神一出马,孙悟空就陷入麻烦了,二郎神的本事相比孙悟空只高不低,论起变化,还压孙悟空一头。而且二郎神手下还有梅山六兄弟与一千二百草头神帮忙。而孙悟空虽然号称有四万七千名猴兵,但基本顶不上大用。很快,花果山的猴兵被二郎神的手下打的是溃不成军,纷纷逃窜。孙悟空一看,心里也慌了,也跟着跑了。奈何有托塔李天王照妖镜照着,再加上二郎神额头上有一只眼睛能识破孙悟空的变化,因此基本上是孙悟空跑到哪,二郎神追到哪,没办法,孙悟空只好和二郎神继续打下去。再加上二郎神六个结义兄弟前来帮忙,孙悟空基本上是打打不过,跑跑不了,被抓只是早晚的事了。  正当双方打的火热,观音菩萨与太上老君也前来观战来了,一看孙悟空被二郎神困住了,于是观音准备出手帮一下二郎神,准备用她手里的瓶子来砸一下孙悟空。太上老君急忙阻止,说你这个瓶子是瓷器,砸的到还好,万一砸到孙悟空金箍棒岂不打碎了,还是让我出手吧。说完掏出一个金刚琢,这个金刚琢据太上老君所说是他当年出函谷关化胡为佛之物,说着往下一丢。此时孙悟空正与二郎神苦战,冷不防被人偷袭一下,圈子正好打在他的天灵盖上,脚一没站稳,就跌了一跤。爬起来跑的时候又被二郎神的哮天犬追上,照腿上一跤,又跌了一跤,刚好要爬起来,被二郎神与梅山六兄弟一拥而上给按住了,然后又把孙悟空捆起来,用勾刀穿了孙悟空的琵琶骨,这下孙悟空是跑不了了。
  梅山六兄弟:梅山太尉:康安裕  梅山太尉:张伯时  梅山太尉:李焕章  梅山太尉:姚公麟  梅山将军:直健  梅山将军:郭申
  对本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收藏啊
  看帖的网友们别光顾着潜水,望出来多多发言啊
  拜帖来了!先定后看,二十九兄坚持下去,先不要管人气。当初我写《夏、商、西周》的时候都发了几十篇还没有人回复呢。加油!加油!!!
  第二章:大闹天宫的代价 (5)  第六单元:大闹天宫  话说孙悟空被二郎神擒拿到天庭以后,也没怎么审问,直接被判了个斩立决。但出乎玉帝意料的是,无论是刀砍斧剁,还是雷打火烧,都伤不了孙悟空分毫。搞了半天,连根猴子毛都没打下来,实在是让玉帝尴尬。就在玉帝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太上老君出来说孙悟空吃了我五葫芦金丹,运用了三味真火锻成一块,成了金刚不坏之身,需要把他放到八卦炉里以文武火锻炼,炼出金丹,这样他的身子自然会化为灰烬。  于是玉帝就把孙悟空交给太上老君处置,太上老君把他带到兜率宫,解了他的绳索,放了穿他琵琶骨的勾刀,然后把他投入八卦炉中锻炼。八卦炉中有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八卦,八卦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孙悟空很聪明,就把身子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孙悟空一双眼睛熏红了,弄了个老害眼病,唤作火眼金睛。  就这样孙悟空在八卦炉里待了七七四十九天,太上老君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开炉准备取丹。结果一打开,孙悟空不但没被烧成灰烬,反而让他跑了出来,孙悟空一出来,先把看炉的人给放倒,太上老君去扯,反而被孙悟空给弄了个倒栽葱。孙悟空于是掏出金箍棒,在天宫横冲直撞,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毕竟现在孙悟空刚从八卦炉里出来,已经进入了狂暴状态,用不着这时和孙悟空拼命,自己就是给玉皇大帝打工的,万一把自己老命搭进去,可不值当。  就这样孙悟空举着金箍棒,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直奔天庭核心权力部门灵霄宝殿,准备把玉帝取而代之。哪知道刚要进入灵霄宝殿,出来一个王灵官,他就是玉帝身边佑圣真君的佐使,说的直白点就是天庭的一位保安。在这危急关头,别人可以跑,他不能跑,他的工作就是负责灵霄宝殿的警戒安全的,现在要是不出头,日后肯定要被追究一个护驾不力之罪,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大不了算工伤吧,医药费上头应该给报销吧。  于是王灵官马上冲了出去阻拦孙悟空,双方打了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本来王灵官打算要因公殉职了,没想到这猴子没有传说的那么厉害啊。之前王灵官就闹不明白了,天庭的高手这么多,怎么就轻易的让孙悟空闯到了灵霄宝殿门口。他奶奶的,这群家伙太不地道了,出工不出力,害得我来给他们擦屁股。随后佑圣真君又发文调来了三十六员雷将,把孙悟空围困了起来,虽然还是没能抓住猴子,但局势总算得到了控制。  很快这件事惊动了玉皇大帝,于是他赶紧派人去西天请如来佛祖帮忙降服孙悟空,如来一出手,孙悟空的末日就到了。本来如来佛祖还是想劝孙悟空别作死的,但孙悟空正在兴头上,听不了劝。如来只好和他打了个赌,如果孙悟空能出他的手掌心,就请玉帝去西方居住,把天宫让给孙悟空。结果纵使孙悟空一个筋斗能飞十万八千里,还是没能出如来的手掌心,还留下了两个恶习,到此一游和随地小便,至今遗毒无穷。随后孙悟空被如来一记“如来神掌”给压在了五行山下,如来这下手还是轻了,要不然孙悟空早被压死了。  至此,这场大闹天宫的闹剧总算结束了,之后玉帝召开了安天大会,以表彰如来佛祖的功绩。虽然在这期间孙悟空尝试从五行山下钻出来,但刚伸出了个头,就被如来拿帖子一贴,贴在了山上,上面写着“唵、嘛、呢、叭、咪、吽”(俺把你哄了)六个金字,至此孙悟空是彻底逃不走了,按照如来的安排,他只能是先服个五百年的有期徒刑,然后等人来救他。  通过平定孙悟空的叛乱,如来佛祖在三界的威望又加强了,安天大会上,各路神仙都来拍他马屁,这时候如来佛祖是该以此为契机扩大佛教的影响了……  ——(第二章完)
  孙悟空为什么跳不出如来的手掌心?  首先,是如来佛祖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是参透了天地奥秘之人,在这里,如来的手掌,就代表天地三界五行。(所以,如来手掌化作五行山压住孙悟空),而孙悟空的法力,虽然他以为自己已经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但实际上还没有,远没有达到。  我们首先看看什么是“三界五行”。  佛教把众生世界分为“三界”。其中欲界包括六欲天、人间和地狱;色界包括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包括四空天。三界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处所,充满痛苦烦恼”。“五行”原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构造物质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质特征,而且相互之间有生成、克制等联系,从而构成了万物及其运动变化。“超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质的障碍。俗语“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指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  可见,“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修行的最高境界。  孙悟空盗食蟠桃、仙丹、御酒,已经达到超脱生死了,但孙悟空经常性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西游记中被喻为“嗔”(猪八戒被喻为“贪”,沙僧被喻为“痴”),远没有超出“六欲”,没有超出佛教修行所谓的痛苦烦恼,也就没有超出三界。当然了,从西游记来看,经过14年取经对孙悟空心志的磨炼,成佛后的孙悟空在心志上已经成熟了,加上他已经超脱生死,已经算是“超出三界”了。  而达到不在五行中则是更加困难,那需要大神通、大智慧。西游记里,孙悟空属金、猪八戒属木(原著中经常被称为“金公木母”),牛魔王属土,二郎神属水,真武大帝属水,太白金星属金,所以,在西游记里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孙悟空经常欺负猪八戒(金克木),孙悟空对牛魔王没什么法子,但加上猪八戒帮忙,就能够打退牛魔王(“木克土”,当然猪八戒自己对牛魔王没办法,猪八戒实力太差),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时,二郎神越战越勇(金生水)等等等等。可见孙悟空远没有到达摆脱五行,相互之间没有生成、克制的境界。  所以,真正达到不在三界外,超出五行中的境界,除了能够超脱生死轮回外,还需要达到心志成熟,无嗔无念;不滞于物,无克无生。从西游记原著来看,到达这个境界的,非大神通大智慧不能为,也仅仅只有佛祖、道祖等寥寥数人而已(就算是这些人,真的就能无嗔无念吗?),孙悟空的修为,还差的太远。  孙悟空只是知道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当他自己超脱了肉体的生死后,他就以为自己达到这个境界了,其实差的还太远。  当然了,世俗中把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也称为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人们经常对一些出家人,特别是高僧、高道这样称呼,这仅仅是世俗意义上的三界五行,而不是修行意义上的三界五行。  由此看见,孙悟空的筋斗云虽然快捷无比,但他绝对飞不出如来的手掌。
  顶顶顶顶顶!!!!!
  二十九兄加油!
  写的好啊  
  第三章:泾河龙王冤案 (1)  上一章我们讲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最终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至此“闹天宫时代”正式宣告结束,我们且把目光移向大唐贞观十三年的长安。  长安我们都知道它是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的建都之地,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唐朝就建都于此。话说唐太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之后,改元贞观,不知不觉已到了贞观十三年,就在这一年,长安城发生了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却是由一个樵夫和一个渔夫的对话引起的。  故事中的渔夫叫张稍,樵夫叫李定,虽然他俩只是个卖鱼的和打柴的,可文化水平非常高,按书中的说法,他们可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一天他们卖完鱼和柴之后一起到长安城里的酒馆里喝酒,喝完之后又各自带了一瓶酒结伴同行,来到泾河岸边。这时张稍道:“李兄,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李定道:“张兄说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  张稍一听,非常不服气,针锋相对道,你的山青不如我的水秀。然后两人就围绕着这个话题辩论开了,争论到最后双方开始恶语相向了,张稍道:“李兄呵,途中保重!上山仔细看虎。假若有些凶险,正是明日街头少故人!”李定闻言,大怒道:“你这厮惫懒!好朋友也替得生死,你怎么咒我?我若遇虎遭害,你必遇浪翻江!”  张稍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道,说,我永世也不会翻江。为何张稍说他永世不会翻江呢?他这么说还真不是在说大话,他是有底气的,据他所说事情是这样的:  原来长安城内西门街上有一个卖卦的先生算卦算的非常准,他就是著名占卜学家袁天罡的叔叔袁守诚。张稍每天送他一尾金色鲤鱼,他就给张稍算一卦,然后按照他的指点去打鱼,有了一个这么准确的“气象台”加“导航仪”,每次打鱼哪有不满载而归的?  张稍把这个秘密随便一说,结果就被泾河水府里的一个巡水夜叉给听见了,于是夜叉就赶紧跑到水晶宫,把这个秘密报告给了泾河龙王。龙王一听,立马就不干了,好家伙,如果大家都按照袁守诚的指示去打鱼的话,泾河的水族岂不是要被打尽了,他龙王迟早要成为光杆司令。因此为了避免泾河被过度捕捞,维持泾河生态平衡,泾河龙王二话不说,提起剑要上长安诛灭了那个算卦的。  在《西游记》中,龙王出现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只不过多数是作为一个受气包的形象出现的,经常是被各路神仙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一般在我们印象中龙是一种地位很高的动物,要不然为啥古代的皇帝都叫做真龙天子。但西游记里的龙王,却和太平天国后期分封的那些王一样,真个如过江之鲫。在《西游记》中,不但海里有龙,河里有龙,就连井里也有龙(就是不知道尼斯湖那怪是不是龙),就差端一脸盆水来,里面也有一条龙在办公,可见西游记的龙,不值钱的很。而在这些龙当中,泾河龙王是最惨的,为什么是最惨的,且听我娓娓道来。
  张稍与李定辩论的内容:  却说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  一日,在长安城里,卖了肩上柴,货了篮中鲤,同入酒馆之中,吃了半酣,各携一瓶,顺泾河岸边,徐步而回。张稍道:“李兄,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李定道:“张兄说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张稍道:你山青不如我的水秀。有一《蝶恋花》词为证,词曰: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  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李定道:你的水秀,不如我的山青。也有个《蝶恋花》词为证,词曰:  云林一段松花满,默听莺啼,巧舌如调管。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又值秋来容易换,黄花香,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  渔翁道:你山青不如我水秀,受用些好物,有一《鹧鸪天》为证:  仙乡云水足生涯,摆橹横舟便是家。活剖鲜鳞烹绿鳖,旋蒸紫蟹煮红虾。青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可夸。娇藕老莲芹叶嫩,慈菇茭白鸟英花。  樵夫道:你水秀不如我山青,受用些好物,亦有一《鹧鸪天》为证:  崔巍峻岭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腌腊鸡鹅强蟹鳖,獐把兔鹿胜鱼虾。香椿叶,黄楝芽,竹笋山茶更可夸。紫李红桃梅杏熟,甜梨酸枣木樨花。  渔翁道:你山青真个不如我的水秀,又有《天仙子》一首:  一叶小舟随所寓,万迭烟波无恐惧。垂钩撒网捉鲜鳞,没酱腻,偏有味,老妻稚子团圆会。鱼多又货长安市,换得香醪吃个醉。蓑衣当被卧秋江,鼾鼾睡,无忧虑,不恋人间荣与贵。  樵子道:你水秀还不如我的山青,也有《天仙子》一首:  茆舍数椽山下盖,松竹梅兰真可爱。穿林越岭觅干柴,没人怪,从我卖,或少或多凭世界。将钱沽酒随心快,瓦钵磁瓯殊自在。窍菘醉了卧松阴,无挂碍,无利害,不管人间兴与败。  渔翁道:李兄,你山中不如我水上生意快活,有一《西江月》为证:  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樵夫道:张兄,你水上还不如我山中的生意快活,亦有《西江月》为证:  败叶枯藤满路,破梢老竹盈山。女萝干葛乱牵攀,折取收绳杀担。虫蛀空心榆柳,风吹断头松楠。采来堆积备冬寒,换酒换钱从俺。  渔翁道:你山中虽可比过,还不如我水秀的幽雅,有一《临江仙》为证:  潮落旋移孤艇去,夜深罢棹歌来。蓑衣残月甚幽哉,宿鸥惊不起,天际彩云开。困卧芦洲无个事,三竿日上还捱。随心尽意自安排,朝臣寒待漏,争似我宽怀?  樵夫道:你水秀的幽雅,还不如我山青更幽雅,亦有《临江仙》可证:  苍径秋高拽斧去,晚凉抬担回来。野花插鬓更奇哉,拨云寻路出,待月叫门开。稚子山妻欣笑接,草床木枕尚捱。蒸梨炊黍旋铺排,瓮中新酿熟,真个壮幽怀!”  渔翁道:这都是我两个生意,赡身的勾当,你却没有我闲时节的好处,有诗为证,诗曰:  闲看天边白鹤飞,停舟溪畔掩苍扉。倚篷教子搓钓线,罢棹同妻晒网围。  性定果然知浪静,身安自是觉风微。绿蓑青笠随时着,胜挂朝中紫绶衣。  樵夫道:“你那闲时又不如我的闲时好也,亦有诗为证,诗曰:  闲观缥缈白云飞,独坐茅庵掩竹扉。无事训儿开卷读,有时对客把棋围。  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草履麻绦粗布被,心宽强似着罗衣。  张稍道:“李定,我两个真是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但散道词章,不为稀罕,且各联几句,看我们渔樵攀话何如?”李定道:张兄言之最妙,请兄先吟。  舟停绿水烟波内,家住深山旷野中。偏爱溪桥春水涨,最怜岩岫晓云蒙。  龙门鲜鲤时烹煮,虫蛀干柴日燎烘。钓网多般堪赡老,担绳二事可容终。  小舟仰卧观飞雁,草径斜尚听唳鸿。口舌场中无我分,是非海内少吾踪。  溪边挂晒缯如锦,石上重磨斧似锋。秋月晖晖常独钓,春山寂寂没人逢。  鱼多换酒同妻饮,柴剩沽壶共子丛。自唱自斟随放荡,长歌长叹任颠风。  呼兄唤弟邀船伙,挈友携朋聚野翁。行令猜拳频递盏,拆牌道字漫传钟。  烹虾煮蟹朝朝乐,炒鸭毳鸡日日丰。愚妇煎茶情散诞,山妻造饭意从容。  晓来举杖淘轻浪,日出担柴过大冲。雨后披蓑擒活鲤,风前弄斧伐枯松。  潜踪避世妆痴蠢,隐姓埋名作哑聋。  张稍道:李兄,我才僭先起句,今到我兄,也先起一联,小弟亦当续之。  风月佯狂山野汉,江湖寄傲老余丁。清闲有分随潇洒,口舌无闻喜太平。  月夜身眠茅屋稳,天昏体盖箬蓑轻。忘情结识松梅友,乐意相交鸥鹭盟。  名利心头无算计,干戈耳畔不闻声。随时一酌香醪酒,度日三餐野菜羹。  两束柴薪为活计,一竿钓线是营生。闲呼稚子磨钢斧,静唤憨儿补旧缯。  春到爱观杨柳绿,时融喜看荻芦青。夏天避暑修新竹,六月乘凉摘嫩菱。  霜降鸡肥常日宰,重阳蟹壮及时烹。冬来日上还沉睡,数九天高自不蒸。  八节山中随放性,四时湖里任陶情。采薪自有仙家兴,垂钓全无世俗形。  门外野花香艳艳,船头绿水浪平平。身安不说三公位,性定强如十里城。  十里城高防阃令,三公位显听宣声。乐山乐水真是罕,谢天谢地谢神明。  ——选自《西游记》第九回
  一泗天下南赡部洲指的的地球,西牛贺州等其他洲应该是宇宙的外太空,与地球不同  
  第三章:泾河龙王冤案 (2)  话说泾河龙王就要提起剑上长安城诛灭了那个卖卦的,这时他的手下赶紧上来拦住他,劝他说,大王,你好歹是一河的龙王,这样做有失身份,不如先变化为一位白衣秀才,先到长安城了解情况,如果这件事是真的,再教训他不迟,以免冤枉好人。龙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变为白衣秀士,来到长安城袁守诚算卦的地方,来问他明天天气如何。袁守诚算了一卦,说明天下雨。龙王又问,明天什么时候下雨,雨数有多少。袁守诚回答,明天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龙王一听就笑了,下雨的事归他管,什么时候下,下多少,他还不清楚?于是他就和袁守诚打了个赌,如果你预测对了,我就给你金子五十两;如果明天没下雨,或者雨数时辰不对,我就砸了你的店,把你赶出长安,不许你在此妖言惑众,袁守诚同意了。  于是泾河龙王就离开了长安,回到了水府,正当他自信满满,打算第二天把袁守诚赶出长安时,意外发生了。只见一个金衣力士前来宣读玉帝的圣旨,让他明天下雨,而且时辰和点数与袁守诚预测的一模一样。泾河龙王一听,吓坏了,看来这个赌他是输定了,输点钱倒没什么,关键是袁守诚一天在长安待着,泾河的水族一天不得安生。这时有个鲥鱼军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说大王不必担心,要赢他有什么难的,不就是下雨吗,差点时辰,少点点数不就行了。泾河龙王一听,觉得有道理,玉帝毕竟日理万机,应该没空管下雨这件小事,偷偷摸摸做点手脚应该不会被他察觉。  于是第二天泾河龙王就去下雨了,改了一个时辰,扣了点点数。下完雨后他就去袁守诚那里,二话不说,拿起他的招牌就是一通乱砸,活像一个市井无赖。袁守诚见此情景,对泾河龙王说,你还是省省力气吧,你就要大祸临头了,你瞒得了别人,瞒不了我,你就是泾河的龙王,我赌输了不要紧,可你违了玉帝圣旨,犯了天条,免不了在那剐龙台上挨那一刀,你还敢在此骂我。泾河龙王一听,刚才还气势汹汹,这回立马就心惊胆战,立刻跪下来向袁守诚求救,要不然我死也不放过你。袁守诚没办法,告诉他,我就是个算卦的,救不了你,你要想活命,赶紧去求当今皇上李世民,明天午时三刻魏征要来斩你,他是唐王驾下的丞相,如果能向唐王讨个人情,让他拖住魏征,方保无事。
  一日一顶。
  第三章:泾河龙王冤案 (3)  于是泾河龙王就按照袁守诚的吩咐来到皇宫进入唐太宗的梦中向他求救,唐太宗也答应了。第二天,唐太宗就宣魏征入朝,魏征一看,两头都是圣旨,都得罪不起,只好上朝去了。唐太宗于是让魏征陪自己下棋,以此拖延时间。魏征当然不能真的就在这陪唐太宗下棋,要是不按时去斩泾河龙王,那违反天条的就是他,搞不好他也要被斩。因此棋下到一半时,魏征假装睡去,唐太宗以为魏征是因为国事操劳才睡去的,就没有打扰他,哪里想到魏征在这梦中元神出窍,上天斩了泾河龙王。  就这样,泾河龙王因为一时意气与袁守诚打赌,因此违抗玉帝圣旨丢了性命。这件事表面上看是因为泾河龙王故意不执行上头的红头文件,违反了天条,天庭方面本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判了泾河龙王死刑。表面上看天庭这么做没什么不对的,但仔细深究,我们会发现泾河龙王实在是冤,简直冤到姥姥家了。天庭在这件事上真正做到公正了吗?显然没有,按理来说一个人如果违法,起码在判刑之前应该先审判审判吧,可天庭倒好,审都没审,直接判了个斩立决,泾河龙王连个申诉的机会都没有。这要放到现在,相当于警察抓到犯人后直接绕过法院对犯人判处死刑,这别说是放在现代,哪怕在古代都是不可想象的。况且泾河龙王真的是犯了死罪吗,在西游记中龙王私自下雨并不少见,真要是死罪的话给泾河龙王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干,像孙悟空经常就叫龙王下雨,也没见他们有事。其他不说,就说车迟国斗法那段,孙悟空和虎力大仙比下雨,龙王和雷部的几个官员奉旨下雨,结果还不是被孙悟空拦下了,虽然最后还是下了雨,但毕竟也误了时辰。真要论罪的话不光是龙王,连雷部的几位也该斩了,可他们后来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没见他们受了什么惩罚。  另外在斩泾河龙王这件事上,天庭的效率出奇的高,雨刚下完,死刑就判下来了,这有点违反常理啊。众所周知,天庭是出了名的官僚作风,像奎木狼私自下凡那么多年,天庭竟然一点察觉也没有,要不是孙悟空的话,不知道猴年马月玉帝才知道这件事。可唯独在泾河龙王这件事上,天庭真正做到了明察秋毫,这仅仅是偶然吗?恐怕不是,在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究竟是什么阴谋,咱们下章再讲。  ——(第三章完)
  大家多回复啊
  向看本帖的天涯网友们说声抱歉,都怪我打完字偷懒不好好审核以至于出现错误,发的第一楼文字就有错误了,第一楼倒数第二段中孙悟空出生日期应该是公元前580年(我打成了公元580年),我以后要吸取教训,打完字要好好审核了,有错误的话希望天涯网友们能指出。
  @二十九桥明月夜
22:07:17  向看本帖的天涯网友们说声抱歉,都怪我打完字偷懒不好好审核以至于出现错误,发的第一楼文字就有错误了,第一楼倒数第二段中孙悟空出生日期应该是公元前580年(我打成了公元580年),我以后要吸取教训,打完字要好好审核了,有错误的话希望天涯网友们能指出。  -----------------------------  幸好有网友@xcgzyj 及时指出错误,要不然我还不知道,希望有其他错误的话你能指出来
  @二十九桥明月夜
22:07:17  向看本帖的天涯网友们说声抱歉,都怪我打完字偷懒不好好审核以至于出现错误,发的第一楼文字就有错误了,第一楼倒数第二段中孙悟空出生日期应该是公元前580年(我打成了公元580年),我以后要吸取教训,打完字要好好审核了,有错误的话希望天涯网友们能指出。  -----------------------------  其实,涯叔应该增加楼主可以修改自己所发帖子相关内容的功能。这样,楼主就可以避免这些遗憾了!
  @二十九桥明月夜
22:07:17  向看本帖的天涯网友们说声抱歉,都怪我打完字偷懒不好好审核以至于出现错误,发的第一楼文字就有错误了,第一楼倒数第二段中孙悟空出生日期应该是公元前580年(我打成了公元580年),我以后要吸取教训,打完字要好好审核了,有错误的话希望天涯网友们能指出。  -----------------------------  @塘西正观
22:35:47  其实,涯叔应该增加楼主可以修改自己所发帖子相关内容的功能。这样,楼主就可以避免这些遗憾了!  -----------------------------  是啊,发的第一楼就出现错误了,要不是有网友提醒,我还蒙在鼓里,主要还是因为我偷懒,打完字就发了,懒得审核,不过要是有修改功能就好了
  楼主好文,欢迎看看我的帖子一个共和国同龄者的回忆录  
  真的不错  
  楼主好文,欢迎回踩共勉。
【原创】 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长期连载)
  顶lz,给动力  
  第四章:取经缘起 (1)  上一章我们讲到泾河龙王由于没有执行上头的红头文件,因此违反天条被魏征给斩了,按理来说泾河龙王就应该去阎王那里报道了,但他不甘心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死了,本来这件事是天庭刻意制造的冤案,但这回却是唐太宗背了黑锅,虽说唐太宗答应救龙王,可没说一定能救得了,然而泾河龙王的理解却是因为唐太宗答应他的事却没有去做才害他死的,因此他的鬼魂半夜里去找唐太宗索命去了,结果唐太宗半夜做噩梦,梦见龙王手里提着一个血淋淋的首级找他索命,这着实让他吓得不轻,没过多久就身染重病,然后一命呜呼了。好在魏征在地府里有关系,他让唐太宗到地府捎一封信给那里的崔判官,向他托个鬼情,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加上唐太宗好歹也是阳间的帝王,因此即使是平日里看上去凶神恶煞的阎王见了唐太宗也对他客客气气的,看来不管是在阴间还是阴间,都是讲人情(鬼情)关系的啊。  然后阎王又让崔判官取过生死簿来,看看唐太宗阳寿几何。崔判官取来一看,唐太宗阳寿刚好是止于贞观十三年。本来唐太宗就应该投胎去了,但崔判官大笔一挥,改成了贞观三十三年,让唐太宗多活了二十年,这比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唐太宗还多活了十年(历史上唐太宗卒于贞观二十三年)。当然了《西游记》毕竟是小说,除了要让李治多委屈当十年太子外,也没啥大不了的。  阎王取过生死簿一看,看见唐太宗还有二十年阳寿,于是就让崔判官带唐太宗还阳去了。当然了,估计这阎王也是装糊涂的,虽说崔判官修改了生死簿,但一来刚修改完墨迹未干,二来在“一”字上添两横,怎么看都变扭,你说阎王能看不出来吗,这其中一定藏着什么猫腻。  唐太宗还阳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途中唐太宗又被一群孤魂野鬼给缠住了,正应了那一句话: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但又有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于是唐太宗就在地府里借了些钱,把那些孤魂野鬼给打发走了,这才回了阳间。
  第四章:取经缘起 (2)  唐太宗还阳之后也没闲着,想当年自己打天下,南征北战,也不知道杀死了多少人命,后来又为了争夺皇位,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要是他们都像泾河龙王一样都找自己索命的话,自己就是有一万条命也不够。因此唐太宗决定举办一个水陆大会,来超度地下那些无主的冤魂。而要举办水陆大会,需要有一名高僧作为主持,于是唐太宗下榜招僧,一时间天下高僧云集长安,最后经过筛选,选了玄奘法师作为这次大会的主持。  当然了,《西游记》里玄奘法师与历史上的玄奘法师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按小说中所说,他的身世是这样的:  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罗网。  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  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泱。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  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  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  恩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  为什么选玄奘为水陆大会主持呢?据书中所讲是这样的: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当然了,说了那么多,真正原因就是玄奘有背景,上面有人,要不然长安精通佛法的和尚多了去了,为什么偏偏选他?  当然了,玄奘还有一个更为显赫的身份,他就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因为轻慢佛法,所以被如来贬下界来,到凡间历练。如来这么做,表面上看是在惩罚他,但实际上是为他今后的升迁铺平道路,因为如来在让金蝉子下凡的同时暗中还让他肩负了一项秘密使命。  在后来的水陆大会上,观音菩萨突然出现在了会场上,她告诉唐太宗,你那和尚念的是小乘佛法,度不了亡魂,如来佛祖那里有大乘佛法,才能度亡者升天。既然玄奘法师念的小乘佛法对亡魂不起作用,那么这次水陆大会就没有举办下去的必要了,因此大会刚开幕没多久就闭幕了,唐太宗的目光也从“水陆大会”转移到了“取经工程”上。  这一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到了玄奘法师的身上,这其实也是如来佛祖的意思,唐太宗为此还与玄奘结为了兄弟,就这样玄奘就开始了西天取经的使命。
  @二十九桥明月夜
18:51:12  第四章:取经缘起 (2)  唐太宗还阳之后也没闲着,想当年自己打天下,南征北战,也不知道杀死了多少人命,后来又为了争夺皇位,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要是他们都像泾河龙王一样都找自己索命的话,自己就是有一万条命也不够。因此唐太宗决定举办一个水陆大会,来超度地下那些无主的冤魂。而要举办水陆大会,需要有一名高僧作为主持,于是唐太宗下榜招僧,一时间天下高僧云集长安,最后经过筛选,选了玄奘法师作为这次大会......  -----------------------------  实际上这段历史就值得商讨了,按历史上讲,李世民生于仁寿元年(公元600年),而李渊建唐是在公元626年。从时间段就可以看出,李唐天下,基本是李渊及李建成打下的,所以这段历史无论李世民怎么篡改都改变不了,因为历史的时间段摆在那里呢。  另一个在佛祖那里,根本没有大乘、小乘之分,大乘小乘只是佛祖的不孝子孙分财不均而出现的,并且大乖佛教明显是吸收了基督教中的部分教义。
  @二十九桥明月夜
18:51:12  第四章:取经缘起 (2)  唐太宗还阳之后也没闲着,想当年自己打天下,南征北战,也不知道杀死了多少人命,后来又为了争夺皇位,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要是他们都像泾河龙王一样都找自己索命的话,自己就是有一万条命也不够。因此唐太宗决定举办一个水陆大会,来超度地下那些无主的冤魂。而要举办水陆大会,需要有一名高僧作为主持,于是唐太宗下榜招僧,一时间天下高僧云集长安,最后经过筛选,选了玄奘法师作为这次大会......  -----------------------------  @xcgzyj
20:17:41  实际上这段历史就值得商讨了,按历史上讲,李世民生于仁寿元年(公元600年),而李渊建唐是在公元626年。从时间段就可以看出,李唐天下,基本是李渊及李建成打下的,所以这段历史无论李世民怎么篡改都改变不了,因为历史的时间段摆在那里呢。  另一个在佛祖那里,根本没有大乘、小乘之分,大乘小乘只是佛祖的不孝子孙分财不均而出现的,并且大乖佛教明显是吸收了基督教中的部分教义。  -----------------------------  唐朝是公元618年建立的吧
  第四章:取经缘起 (3)  那么如来佛祖为何要叫唐僧取经呢?  据《西游记》中记载,是这样的:  如来讲罢,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向佛前问曰:“如来有那三藏真经?”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当有观音菩萨,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也就说南赡部洲这个地方的人道德水平比较低,所以要传经过去,劝他们向善。然而这只是如来给出的官方原因,很多时候官方的解释往往是不可信的,不过是对世人的托辞罢了,真正的原因绝对不是这个,那么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俗话说的好,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说到底就是为了经济利益,在这方面现在的寺庙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都搞起商业化运作了。其实不管是天上的神仙还是西天的佛老,他们和凡人一样,都是要吃喝拉撒的,但他们本身并不参与生产活动,因此他们的生活物资是要靠凡人进献的,而收入的多少,明显是由信徒的多少决定的。在四大部洲中,西牛贺洲是佛祖的地盘,而东胜神洲和北俱芦洲的市场相对较小,因此南赡部洲就成了佛祖眼中的香饽饽。那么如何开辟佛教在南赡部洲的市场呢?这就需要唐僧去西天取经了,那么又如何去西天取经呢?这最好要得到该地区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那么又如何取得该地区最高统治者支持呢?这需要让他感受到佛法的力量,最好让他成为佛教的信徒,那么如何让他感受到佛法的力量?很简单,让他去地府走一趟。那么又如何让他去地府,说到这里,我们似乎什么都明白了。  泾河龙王为什么会惨死,很显然他是这次事件的牺牲品,是天庭在还如来佛祖一个人情。为什么要还这个人情,很显然是因为如来佛祖帮助玉帝平定了孙悟空的叛乱。要不然佛祖为什么要帮天庭平叛,我们要知道在《西游记》中如来佛祖一向是无利不起早的家伙,别说是让他做亏本买卖,就是利润低的也不大愿意做。《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扌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可在大闹天宫中,也没看见如来佛祖厚着脸皮向玉帝索要出兵费,很显然他们之间私底下有交易,交易就是佛祖要分天庭在南赡部洲的一杯羹。而泾河龙王就是天庭和西方佛界政治交易的牺牲品,之所以牺牲他,仅仅是因为他掌管的水域在长安城边,离唐王李世民很近。  如来帮助玉皇大帝镇压孙悟空后明面上没索要任何报酬,但从如来从天庭归来后就开始筹谋取经一事可以得知,如来私下要的报酬就是在南赡部洲推广佛法,享更多香火。天庭应下此事,但推广一事不好由天庭诸神将亲自去办,人间的帝王李世民就成了此事最好的人选。而让高傲的人界帝王诚心诚意督办此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经历几番起落,再过一回生死路,让其明白人界的权利在生死面前极其微弱,世间事皆有因果,修佛修法才是正途。从此人界就有了一个最好的推广佛法的执行者,这个推广者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天庭让泾河龙王“牺牲”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泾河龙王的利益,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因此,“泾河龙王案”的背后,就是西天佛界在变相向天庭政权索要利益,玉帝为了还如来人情,就牺牲了泾河龙王,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这一密谋下才有了泾河龙王被“钓鱼执法”与袁守诚打赌,然后因为违反天条被魏征处斩,然后又引发了唐太宗魂游地府,然后又有了水陆大会,最后有了唐僧西天取经。  只是这一切对泾河龙王太不公平,然而却又无可奈何……  ——(第四章完)
  留个记号,改天拜读。
  第五章:西出长安 (1)  贞观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唐僧正式踏上了西行求法之路,临行前,唐太宗给他准备了通关文牒,一个紫金钵盂,一匹白马,还有两个侍从,并且还问唐僧什么时候能取经回来。唐僧回答只要三年就能回来,很显然唐僧对西行路途的困难估计不足,实际上十四年之后他才取完经回到长安,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虽然西行路途困难重重,但在刚开始的一段旅途中唐僧是比较顺利的,由于他是奉旨取经,因此沿途的寺庙、官府对此都不敢怠慢,唐僧一路上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行至法门寺时,寺里的僧人就西天取经的问题与唐僧讨论开了,小说中是这样写的:  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们莫解其意,合掌请问道:“法师指心点头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众僧闻得此言,人人称羡,个个宣扬,都叫一声“忠心赤胆大阐法师”,夸赞不尽,请师入榻安寐。  很显然,唐僧的这一番高谈阔论仅仅只是在吹牛皮而已,理论与实践往往是有很大差别的,事实很快证明唐僧的这句“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有多么的不靠谱。当唐僧一行人经过一处叫做“双叉岭”的山岭上时,一不小心就跌入一个陷坑之中,这还不算,紧接着又冲出五六十个妖魔,为首的叫做“寅将军”,实际上就是老虎精,只见他们一拥而上把唐僧和他的两个侍从给绑了,准备改善伙食。眼看唐僧就要被他们给吃了,这时来了两个妖怪,一个叫熊山君,也就是熊精,一个叫特处士,也就是野牛精,他们两个是寅将军的朋友。于是寅将军就准备拿唐僧和他的两个侍从招待他们。这时候熊山君发话了,暂且救了唐僧一命,当然了他不是要让寅将军放了唐僧,而是让他先吃了两位侍从,留着唐僧当午餐。于是这伙妖魔就把唐僧的这两位侍从给生吞活剥吃了,场面极其血腥,唐僧就在旁边亲眼目睹了这个场景,直接给吓晕过去了,果然是“心灭,种种魔灭”了。
  二十九兄加油,千万不要放弃
  第五章:西出长安 (2)  这次在双叉岭的经历是唐僧在西天路上第一次遇到妖怪,应该说这伙妖怪像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之类的,虽然名字看上去起的很文雅,但他们在《西游记》众多妖怪中只是一些不入流的小角色而已。他们的本领非常低微,连抓个人都要用陷阱,而且他们吃人的方式也非常原始,居然还停留在茹毛饮血的阶段,要是西游记里其他的妖怪怎么说也要加工一下吧,或蒸或煮,或炒或煎,或者腌制,可见这伙妖魔实在低级的很。  不过虽说这伙妖魔本事是低了点,但对付唐僧却是绰绰有余,西天路上唐僧见到妖怪的第一反应就是吓得从马上掉下来,仿佛条件反射一般,全然没有一点得道高僧的风范,和历史上的玄奘法师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本来唐僧要被这伙妖魔当午饭吃的,关键时刻太白金星出手救了他,唐僧得救后,他原本还想让太白金星送他一程,结果太白金星转眼间化作一阵清风而去,留下一张帖子,告诉唐僧,我是天上的太白金星,特地来搭救你性命,前面自有神灵相助,你就不要抱怨了,赶紧上路吧。  没办法,唐僧只好一个人独自上路,走了半天,也没见到人烟村舍,这前不着店,后不着村的,没住的地方也就罢了,毕竟出家人餐风露宿是常事,可连吃的也没有,再加上路又不好走,于是唐僧又陷入了困境之中,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前面又冲出了两只猛虎,后又有几条长蛇紧追不舍,左有毒虫,右有猛兽,此时别说是唐僧,连白马都吓得趴倒在地,牵都牵不走。  当然了,这回又有救星出现了,他就是山中的猎户刘伯钦,只见他路见不平一声吼,就把那些野兽全吓走了。唐僧一看,赶紧抓住这颗救命稻草,跪下来高叫:“大王救命!大王救命!”刘伯钦一看,赶紧上前扶起道:“长老休怕。我不是歹人,我是这山中的猎户,姓刘名伯钦,绰号镇山太保。我才自来,要寻两只山虫食用,不期遇著你,多有冲撞。”  唐僧一听,原来是山中的猎户啊,于是就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刘伯钦一听,原来是唐王派去西天取经的啊,自然不敢怠慢,于是邀请唐僧去他家里歇息,有了刘伯钦保护,唐僧的安全自然得到了保障。路上他们又遇见了一只老虎,于是刘伯钦又和它打了起来,这场打斗甚是精彩:  那太保执了钢叉,拽开步,迎将上去。只见一只斑斓虎,对面撞见。他看见伯钦,急回头就走。这太保霹雳一声,咄道:“那业畜,那里走!”那虎见赶得急,转身轮爪扑来。这太保三股叉举手迎敌,唬得个三藏软瘫在草地。这和尚自出娘肚皮,那曾见这样凶险的勾当?太保与那虎在那山坡下,人虎相持,果是一场好斗。但见——  怒气纷纷,狂风滚滚。怒气纷纷,太保冲冠多膂力;狂风滚滚,斑彪逞势喷红尘。那一个张牙舞爪,这一个转步回身。三股叉擎天幌日,千花尾扰雾飞云。这一个当胸乱刺,那一个劈面来吞。闪过的再生人道,撞着的定见阎君。只听得那斑彪哮吼,太保声騕。  斑彪哮吼,振裂山川惊鸟兽;太保声騕,喝开天府现星辰。那一个金睛怒出,这一个壮胆生嗔。可爱镇山刘太保,堪夸据地兽之君。人虎贪生争胜负,些儿有慢丧三魂。  他两个斗了有一个时辰,只见那虎爪慢腰松,被太保举叉平胸刺倒,可怜呵,钢叉尖穿透心肝,霎时间血流满地。揪著耳朵,拖上路来,好男子!气不连喘,面不改色,对三藏道:“造化,造化!这只山猫,彀长老食用几日。”三藏夸赞不尽,道:“太保真山神也!”伯钦道:“有何本事,敢劳过奖?这个是长老的洪福。去来!赶早儿剥了皮,煮些肉,管待你也。”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19:01:35  支持  -----------------------------  感谢支持
  塘兄能不能对我写的内容进行评论@塘西正观
  第五章:西出长安 (3)  就这样,唐僧一路有惊无险地到了刘伯钦家,此时唐僧的安全算是得到保障了,饮食就成了大问题。刘伯钦一家是以打猎为生的,饮食自然也是荤的,就是偶尔吃点竹笋、木耳、豆腐,也都是用动物油煎制的,而唐僧却是吃素的。最后还是刘伯钦母亲有办法,她叫儿媳妇将小锅取下,着火烧了油腻,刷了又刷,洗了又洗,仍安在灶上,先烧了半锅水,将些山地榆叶子,着水煎作茶汤,然后将些黄粱粟米,煮起饭来,又把一些干菜煮熟,盛了两碗,拿出来铺在桌上请唐僧吃,唐僧这回总算是吃了顿饱饭。  刘伯钦一家如此热情招待唐僧,唐僧不做点什么也过意不去,于是他就给刘伯钦死去的父亲做了一场法事,很快刘伯钦父亲就得到了超度,当天夜里就给刘伯钦一家人托了个梦,告诉他们我在阴间受苦受难,日久不得超生,幸好有圣僧念经超度了我,消了我的罪业,现在阎王已派人送我到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你们可要好好感谢圣僧。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之前观音菩萨说了谎话,之前观音在水陆大会说小乘佛法不能超度人,只有大乘佛法可以,但是此时的唐僧不就用小乘佛法超度了刘伯钦的父亲吗?所以说如来所谓的传经的理由并不像他说的那么冠冕堂皇。  第二天,刘伯钦一家为了感谢唐僧,给他安排了素斋,又给了唐僧一两银子,唐僧坚辞不受,只是想请刘伯钦送他一程。于是刘伯钦一家给唐僧做了些粗面烧饼干粮,然后刘伯钦就出门一路护送唐僧西行,直到来到一个叫两界山的地方时,刘伯钦这才停住脚步,向唐僧告辞。唐僧一听刘伯钦要走,非常着急,没有他的保护,万一再遇到了老虎,不知道到时还有没有人来救他。因此唐僧赶紧下马,求刘伯钦再送一程。刘伯钦无奈,跟唐僧说,这里是两界山,东半边归大唐管,西边是鞑靼的地界,那里的虎狼不伏我降,我也过不了界。唐僧一听,那边还真有老虎,于是死死抓住刘伯钦不放,搞的刘伯钦留也不是,走也不是。正当唐僧对刘伯钦难舍难分之际,只听得山脚下叫喊如雷道:“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  这句话又是谁喊的,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章完)
  第六章:收服悟空 (1)  上一章我们说到刘伯钦一路护送唐僧到了两界山,就在这两界山唐僧突然听到有人在喊他,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  很显然,这个人就是孙悟空,此时的他已经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了(实际六百多年,从王莽篡汉到大唐贞观十三年),应该说在这五百年里,孙悟空的日子是非常不好过的,想当初自己大闹天宫,仿佛天上的神仙都拿他没办法,结果如来佛祖一来,一记“如来神掌”就把他打趴下了,这种心理落差无疑是非常巨大的。不仅如此,他还失去了自由,而且还是整整五百年。这五百年里也没见有哪个当年的结拜兄弟来看他,因此他是倍感孤独和世态炎凉。好在如来佛祖也并没有要终生监禁孙悟空的意思,从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起,如来已作出承诺,等孙悟空难满后,自会有人来救他,并且还叫了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另一方面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其实也是在保护他,要不然落到天庭手里,可就不只是五百年有期徒刑了。而这五百年也让孙悟空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妄图做玉帝的幻想有多么的愚蠢与不切实际,因此等如来佛祖派观音去东土寻找取经人,观音路过五行山时,孙悟空服软了,表示愿意保护取经人西天取经,就这样孙悟空就在五行山下等待取经人的到来。  终于有一天,唐僧到来了,当他得知孙悟空是观音菩萨安排保护他西天取经的,于是就按照孙悟空的指示揭下了如来贴在五行山上的帖子,孙悟空这才重获自由。  孙悟空从五行山下出来后,唐僧收了他为徒,给他取名“行者”,有了孙悟空的保护,唐僧这才告别刘伯钦,师徒二人继续西行。  很快,唐僧就领教到这位新收的徒弟的厉害,在与刘伯钦分别后不久,唐僧又在路上遇到了老虎,本来唐僧还吓得半死,结果孙悟空一出手就降伏了它,比刘伯钦降伏老虎的速度快多了,有了这么一个本领高强的徒弟保护,唐僧这下终于可以安心上路了。
  说句个人感觉,截止看到第二章5单元,楼主似乎只是把原文概括提炼了下,对没看过的可能有兴趣,能大概知道故事梗概,可是并没有相应的分析啊,或者一些看法……  
  看得正爽,没了啊,加油啊楼主!
  第六章:收服悟空 (2)  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师徒俩相处的还是相当愉快的,然而师徒间这种融洽的关系不可能持续太久,原因很简单,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而唐僧与孙悟空名义上虽然说是师徒,但很明显,唐僧是处于弱势的一方,因此没过多久他们之间就爆发了矛盾与冲突。  他们的冲突发生在唐僧收孙悟空为徒之后不久之后的一个初冬时节,那天唐僧师徒正行走在一处山岭上,这时前面突然出现了六个强盗要拦路抢劫,唐僧看见照旧是吓得从马上跌落下来,但对于孙悟空,他不抢劫别人就不错了,居然还有人敢抢劫他,这不是找死吗。于是孙悟空上前,掏出金箍棒,“砰、砰、砰”几下就把那些强盗打死了,然后剥下他们的衣服,夺了他们的盘缠,然后笑吟吟地跑到唐僧面前炫耀,本来孙悟空还以为唐僧会夸奖他,没想到唐僧刚才还被吓得半死,转眼间就暴跳如雷,教训起了孙悟空。说的无非是一些出家人要以慈悲为怀之类的话,本来孙悟空还能忍住,可没想到唐僧真本领没多少,骂人的本事倒是一流,他这一番讽刺、挖苦外加揭短终于让孙悟空忍无可忍,于是他就驾起筋斗云,一溜烟走了,只剩下唐僧一个人傻傻的站在原地。  唐僧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本来他身为师父只是想教训一下孙悟空,让他以后不要随便杀人了,绝没有要赶走孙悟空的意思,没想到孙悟空竟然这么经不起教诲,不过说了他几句就走了,也罢也罢,是我命中不该招他当徒弟,于是唐僧只好一个人牵着马向西而去了。
  第六章:收服悟空 (3)  话说孙悟空离开唐僧后,本来是想马上回到花果山重整旗鼓的,可转念一想又去了东海龙王的水晶宫,先到那里喝杯茶再走。本来东海龙王与孙悟空之间是有过节的,他们俩之间曾经因为借金箍棒和盔甲的事闹得很不愉快,东海龙王还把孙悟空一纸告上了天庭。但此时孙悟空已经是如来指定的取经人了,将来搞不好要被如来分封官职,因此龙王不敢怠慢,忙叫人给孙悟空献茶。不得不说,龙王身上还真有一种长者风范,说话水平也比唐僧高多了,不像唐僧只知道一味地说教。等孙悟空喝完茶,气消的差不多了,龙王就开始劝孙悟空了,他是这么劝的:  茶毕,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著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行者道:“这是什么景致?”龙王道:“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圯桥三进履。”行者道:“怎的是三进履?”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  不得不说东海龙王做思想工作还是非常有水平的,孙悟空一听,觉得有道理,毕竟自己和唐僧师徒一场,没有他出手相救,自己现在恐怕还在五行山下压着呢,现在就这么撇下他,确实不厚道,于是孙悟空就告别了东海龙王,回去找唐僧了,可他不知道的是,唐僧此时早已布下了圈套等着他上钩呢。  原来在孙悟空离开唐僧之后,观音菩萨突然出现了,她给了唐僧一件外套,一顶帽子,还教了他一篇紧箍咒,这紧箍咒就是如来教给观音专门用来对付取经人的徒弟的。结果孙悟空一回来,本来他还是对唐僧有愧疚的,没想到被唐僧骗了,戴上了金箍,然后唐僧一念紧箍咒,真是让人痛不欲生。但没办法,无论孙悟空心里有多少不满,他也只能是乖乖听唐僧的话,老老实实地跟他取经去了。  通过紧箍咒,唐僧取得了对孙悟空的领导权,否则就凭他的本事,根本领导不了孙悟空。当然了,唐僧也没有那么坏,虽然在我们印象中唐僧经常因为错怪孙悟空而念紧箍咒,但实际上只要孙悟空听他话,唐僧也不会故意念紧箍咒来整他。给孙悟空戴紧箍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惩罚他,而是让孙悟空因为有紧箍咒的存在,从而使他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再任意行事。总而言之,孙悟空这回彻底是上了取经这条贼船了,想反悔也来不及了。  贞观十三年的冬天,天气正寒……  ——(第六章完)
  文化学者孙继滨在其著作《中国人的紧箍咒》中进行概念延伸:  在《西游记》中,有两个孙悟空。  他们两个长得一模一样,本事也一般大小,性格也是同样的飞扬跳脱。然而,一个孙悟空,想长生就去阎王那里改生死簿;想兵器就去龙王那里要金箍棒;当官不开心就回家逍遥自在;你来兴师问罪,我便大闹天宫。而另一个孙悟空,想取经却没去佛祖那里要经书;当徒弟不开心也不回家逍遥;师徒几度被绑起来要蒸熟了吃,也不敢打杀妖精,也不敢追究妖精后台……  那个花果山上的孙悟空和那个取经路上的孙悟空,果真是一个吗?  是一个!  为什么前后反差会如此之大?  紧箍咒! 花果山上的孙悟空没有紧箍咒,取经路上的孙悟空有紧箍咒。  ----------  紧箍咒是一个文明的基本精神文化特征,是固化在每个文明个体头脑中的价值观。而这种固化是通过文明的人文教化形成的,是后天精神驯服的产物。紧箍咒是文明社会形成的需要,是完全必要的。  紧箍咒的意义就在于对人原始生命力的导引和整合。何谓“原始生命力”?原始生命力就是能够使个人完全置于其力量控制之下的自然功能。它在本质上是非理性的,因此在“天使与魔鬼”的二元论中,它常被等同于“魔鬼”。原始生命力的根本特征是由它固有的悖论所决定的,即它固然具有潜在的创造性,但与此同时也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就比如孙悟空在蟠桃园的监守自盗,在花果山的自立为王,还有——大闹天宫。  观音菩萨给孙悟空戴一个“紧箍咒”,就是要以此来引导他的思想,用理性来操纵和导引这只野猴身上的非理性因素,强迫他接受文明的教化,藉以断除他身上的原始野性,促使他的“人化”和“社会化”,为的是让他能够融入文明社会。  “紧箍咒”这一意象,揭示了文化在“人”的生成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接受人文教化,即“紧箍”,是必要而且必须的,紧箍咒的形成也是必须而且必然的,这是文明存在的保障,文明发展的前提,是人之为“人”的必由之径。  孩子和成人有何差异?成人就意味着人原始生命力的驯服,标志着“人化”和“社会化”的完成。孩子是什么时候成人的?紧箍咒形成的时候!举例来说,两个孙悟空,前一个就是儿童版的孙悟空,而后一个则是成人版的孙悟空。
  业界良心回^_^
  @二十九桥明月夜
22:20:59  文化学者孙继滨在其著作《中国人的紧箍咒》中进行概念延伸:  在《西游记》中,有两个孙悟空。  他们两个长得一模一样,本事也一般大小,性格也是同样的飞扬跳脱。然而,一个孙悟空,想长生就去阎王那里改生死簿;想兵器就去龙王那里要金箍棒;当官不开心就回家逍遥自在;你来兴师问罪,我便大闹天宫。而另一个孙悟空,想取经却没去佛祖那里要经书;当徒弟不开心也不回家逍遥;师徒几度被绑起来要蒸熟了吃,也不敢打杀......  -----------------------------  非完全紧箍咒作用,也是孙猴子的天性加500年五行山下反思与忏悔。作品中多处反而是孙悟空给唐僧讲经,唐僧也承认悟空能讲无字经。
  第七章:袈裟风波 (1)  话说孙悟空自从戴上了金箍之后,只好死心塌地的跟随唐僧西天取经去了,在经过一处叫做鹰愁涧的地方时,遇见了小白龙,这个小白龙是奉观音菩萨命令在此等候取经人的,观音让他加入取经团队的目的是让他给取经人作脚力,因为唐僧骑的那匹白马毕竟只是匹凡马,不能指望它能驮着唐僧到达西天,所以观音就让小白龙等到唐僧来的时候变作白龙马驮他西去。  那么小白龙又是因何而加入取经团队的呢?我们知道去西天取经的,都是一些犯过错误的人,比如唐僧就是因为轻慢佛法被如来贬下凡间,让他去西天取经的。又比如孙悟空是因为大闹天宫,所以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然后让他做取经人的徒弟,一路上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而小白龙也不例外,他原来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因为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龙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因此被玉帝判了死刑。于是小白龙只好向观音菩萨求救,恰巧观音正要去寻找取经人,一看小白龙刚好可以给取经人当个脚力,于是就上天向玉帝求情,于是玉帝就赦免了他,从此小白龙就在鹰愁涧等待取经人的到来。  这就是小白龙加入取经团队的原因,然而这里有个问题,小白龙不过就是烧了一个珠子,为什么西海龙王就要把它告上天庭?纵使小白龙有错,但什么事情不能关起门来解决,非要告到玉帝那儿,还要判小白龙死罪?很显然,西海龙王是故意的,它实际上就是为了给小白龙镀金,让他进入佛界的体制当中,毕竟他又不只一个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小白龙是绝无可能接替西海龙王的位置的,因此索性让他到大雷音寺如来佛祖那儿找份工作,这样也不错。  正当唐僧经过鹰愁涧时,大概是小白龙很久没吃东西了,正饿得发昏。这也正常,小白龙原来是生活在海里的,海里什么山珍海味没有。而现在就生活在一条小水沟里,估计里面顶多也就是一些小鱼小虾,塞牙缝都不够。因此唐僧经过这里时,小白龙一看有人来了,也不管是不是取经人了,因此一拥而出想吃了唐僧,幸好孙悟空眼疾手快,救了唐僧。只是唐僧虽然得救了,白马却被吃了。唐僧的坐骑没了,孙悟空当然不能善罢甘休,于是去找小白龙兴师问罪,小白龙打不过孙悟空,于是就三十六计走为上,躲了起来,孙悟空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直到观音菩萨来了,小白龙才出来,这才得知唐僧就是观音菩萨让他等的取经人,于是他就变成了白龙马,驮着唐僧西去了,并且观音菩萨还赐了孙悟空三根救命毫毛,好让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而无后顾之忧。
  第七章:袈裟风波 (2)  在实现了坐骑的更新换代之后,唐僧师徒总算是走了一段既轻松而又愉快的旅程,一路上也没遇到什么妖怪,直到来到了观音禅院。观音禅院里有个老院主叫做金池长老,他已经有二百七十岁了,而且他还是个大收藏家,一见有东土大唐的人来到这里,因此在招待唐僧的时候便有意无意地炫耀他的宝贝,并且还问唐僧,你既然从天朝上国而来,可有什么宝贝,也叫我这个乡下人开开眼界。唐僧一看这个金池长老就不像是什么好人,于是假装说没什么宝贝,就是有,因为路途遥远也带不过来。从唐僧这句话可以看出唐僧还是混过社会的,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天真,虽然说出家人不打诳语,但是什么时候该说真话,什么时候该说假话,唐僧心里还是清楚的。本来唐僧这么一说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怎料孙悟空比较爱出风头,他一看金池长老这么嚣张,就想杀杀他的威风,于是就说,师父,我们包袱里的袈裟不就是件宝贝吗?哪知孙悟空这么一说,众僧听了一个个都冷笑,说,若说袈裟,在我们这里,每个人少说也有个二三十件,像我们长老,在这里做了二百五六十年的和尚,光袈裟就有七八百件。这个金池长老也是有心卖弄,于是就叫人拿出来展示给唐僧师徒看,孙悟空一看,对此是不屑一顾,表示你们的袈裟真是弱爆了,虽然袈裟是好袈裟,但是和唐僧的相比就黯然失色了。因为这些袈裟再好也不过是凡间之物,而唐僧的那件是如来给的,大雷音寺出品,自然要远胜过金池长老的袈裟。  于是孙悟空就不顾唐僧的劝阻执意拿出唐僧那件袈裟向众僧展示,唐僧那件锦斓袈裟一展开,顿时是霞光万道,瑞气千条,众僧无不夸赞,孙悟空的虚荣心顿时得到了满足。可正如唐僧所担忧的那样,金池长老见了唐僧的袈裟,果然是惦记上了,于是就假装眼花看不清,想请唐僧借他看一晚上。不得不说还是唐僧懂得人心险恶啊,虽然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看妖怪比唐僧强得多,但论看人,还是唐僧更胜一筹。本来唐僧是不想借袈裟的,怎奈孙悟空故意想在金池长老面前炫耀一番,于是就自作主张借了。
  第七章:袈裟风波 (3)  有道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金池长老一见到唐僧的袈裟,顿时感到这二百多年算是白活了,收集了那么多袈裟,但是加起来也比不过唐僧的这一件,要是自己能穿上一天,就是死也值了。可见金池长老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也是识货的,想当初观音在长安城叫卖这件袈裟时,连袈裟带九环锡杖也不过卖七千两,就是这样,长安城内的僧人还嫌贵,要是金池长老见了,别说是七千两,就是七万两,他也要买。不过行家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看见什么好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能花钱买到自然好说,要是花钱买不到,那就什么手段都使的出来。坑蒙拐骗那都是小菜一碟,就是杀人放火也在所不惜。  很显然,金池长老就是这样的行家,他很快就见袈裟起意,为了得到这件袈裟,干脆就派人趁唐僧熟睡的时候放火烧了唐僧所住的禅堂。然而金池长老要烧的孙悟空是比他还狠的角色,孙悟空不去招惹别人就不错了,你还敢招惹他?结果孙悟空见到有人想烧死他和师父,他也不去救火,而是上南天门问广目天王借了避火罩,罩住了唐僧所住的禅房,然后就干脆作法起了一阵大风,风助火势,几乎使整座观音禅院给烧着了,只有唐僧所住的禅房和放袈裟的地方还安然无恙。
  第七章:袈裟风波 (4)  第二天一早,唐僧起来一看,几乎整座观音禅院都变成了废墟,他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孙悟空便把夜里发生的事告诉了他,唐僧听了是气不打一处来,责怪孙悟空,都是你干的好事,非要把袈裟拿出来,以致酿成今日的祸事,袈裟找得到还好,要是找不到,我就要念紧箍咒了。  孙悟空一听唐僧要念紧箍咒,于是慌忙前去找金池长老要袈裟,金池长老一看唐僧他们居然还没死,是既羞愧又害怕,干脆一头撞死了。孙悟空是左找右找,又是掘地三尺,还是没能找到唐僧的袈裟,眼看唐僧就要念紧箍咒了,于是孙悟空急中生智,问那些和尚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妖怪?  这一问之下,还真有,原来在寺院正东南方向二十里外有一座黑风山,山上有个黑风洞,洞里有个黑大王,其实就是黑熊精。  孙悟空一听,没错,袈裟八成就是他偷的,昨天夜里那火实在是太大了,别说是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看得见。于是孙悟空按照指示找到了黑熊大王,一看,不出他意料,袈裟果然就是黑熊精偷的。  原来,昨天夜里,黑熊正在睡觉,只见那窗户透亮,还以为是天亮了,结果起来一看,是观音禅院着了火,于是前去救火,正打算救火时,凑巧看见了唐僧的袈裟,黑熊精一看是个好宝贝,也不去救火了,而是把袈裟偷走了。  接下来的故事也就不用多说了,孙悟空和黑熊精打了半天,也没能抢回袈裟,于是秉承着西天路上一贯的原则——有困难,找观音,有观音菩萨出手相助,袈裟很快要回来了。正好观音的落伽山后无人看管,一看黑熊精刚好可以去当个守山大神,于是观音拿出如来给他的“禁箍”给黑熊精戴上,然后念动咒语,在观音的威逼利诱下,黑熊大王只好乖乖跟着观音去落伽山给她当门卫去了。  最后我们说说这个黑熊大王,作为妖怪他还是有其可爱之处的,他在发现有地方起火后第一反应居然是去救火而不是去趁火打劫(虽然最后偷了袈裟),而且西天路上妖怪们一般是对唐僧肉感兴趣,可黑熊大王偏偏对袈裟感兴趣,这在西游记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个黑熊精品味也非常高雅,据书中所说,黑熊大王对装修颇有考究,一个妖怪的洞穴愣是装修得跟仙人洞居似的,平时他也经常和朋友一起探讨道教方面的学术问题,如此高雅、好学、可爱的妖怪在《西游记》中真是少见啊,他的身上有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名士的风流,堪与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相媲美!!!  ——(第七章完)
  @二十九桥明月夜
22:20:17  第七章:袈裟风波 (4)  第二天一早,唐僧起来一看,几乎整座观音禅院都变成了废墟,他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孙悟空便把夜里发生的事告诉了他,唐僧听了是气不打一处来,责怪孙悟空,都是你干的好事,非要把袈裟拿出来,以致酿成今日的祸事,袈裟找得到还好,要是找不到,我就要念紧箍咒了。  孙悟空一听唐僧要念紧箍咒,于是慌忙前去找金池长老要袈裟,金池长老一看唐僧他们居然还没死,是既羞愧又害怕,干脆一头撞死了......  -----------------------------  观音都说,黑熊精本事不在孙悟空之下,你胜不了它,所以黑熊已经脱却天灾,不喜欢唐僧肉正常。黑熊能脱天灾应该与经常听闻佛法有关,并且与观音院有关联,所以观音才会把它收去。  无论如何,没有得到人身,始终会带着个尾巴的,孙猴子即使成“佛”,亦是如此,哈哈哈!
  @二十九桥明月夜
22:20:17  第七章:袈裟风波 (4)  第二天一早,唐僧起来一看,几乎整座观音禅院都变成了废墟,他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孙悟空便把夜里发生的事告诉了他,唐僧听了是气不打一处来,责怪孙悟空,都是你干的好事,非要把袈裟拿出来,以致酿成今日的祸事,袈裟找得到还好,要是找不到,我就要念紧箍咒了。  孙悟空一听唐僧要念紧箍咒,于是慌忙前去找金池长老要袈裟,金池长老一看唐僧他们居然还没死,是既羞愧又害怕,干脆一头撞死了......  -----------------------------  @xcgzyj
09:52:59  观音都说,黑熊精本事不在孙悟空之下,你胜不了它,所以黑熊已经脱却天灾,不喜欢唐僧肉正常。黑熊能脱天灾应该与经常听闻佛法有关,并且与观音院有关联,所以观音才会把它收去。  无论如何,没有得到人身,始终会带着个尾巴的,孙猴子即使成“佛”,亦是如此,哈哈哈!  -----------------------------  是啊
  顶  
  二师兄加油!!!
  第八章:猪八戒的血泪史 (1)  说起猪八戒,那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和孙悟空无疑是《西游记》中性格最为鲜明的人物,有关猪八戒的事迹我们可谓是耳熟能详,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恐怕还是来自于影视剧,然而影视剧中塑造的猪八戒的形象与原著中的猪八戒还是有所不同的,下面我就来说说原著中的猪八戒。  根据原著的记载,猪八戒在未成仙前也就是人间一个普通的凡人,而且据他所说他是“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也就是说他这个人不光脑子笨,而且还好吃懒做。可就是这个看上去庸庸碌碌的人,竟然有一天有一个神仙主动找上门来,劝猪八戒跟他修行,可以说猪八戒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即使是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僧遇到的第一个妖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