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2三部曲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aa2ab0f17f78_b.jpg& data-rawwidth=&1584& data-rawheight=&8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8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aa2ab0f17f78_r.jpg&&&/figure&&br&Marginal Note Vol.1&br&Blades in Darkness&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dacb8c562c554f21c02ce428f363185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edacb8c562c554f21c02ce428f363185_r.jpg&&&/figure&&br&Prologue&br&&br&或许在《魔戒》的影响下奇幻文学于国人已再非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奇幻文学作家中的佼佼者RoAo萨尔瓦多(R.A.Salvatore)对于国人则无疑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笔下的黑暗精灵游侠崔斯特o杜奎登(Drizzt Do'Urden)最初是在《碎魔晶》(The Crystal Shard)这部小说当中作为配角出现的,然而这个设定迥异于常规奇幻小说路数的人物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并带动了阅读热潮,并一直持续到了今天。现在以其为主角的系列小说已经出版数十本本,包括《冰风谷》三部曲(The Icewind Dale Trilogy),《黑暗精灵》三部曲(The Dark Elf Trilogy),《血脉》四部曲(The Legacy of the Drow series),《黑暗之路》系列(The Paths of Darkness series,《猎人之刃》三部曲(The Hunter's Blades Trilogy)等等,单单最初的两个三部曲销量就已经超过三百万,其后的一系列作品更是长盛不衰,奠定了“被遗忘的国度”(Forgotten Realm)这一系列的根基,而本文所涉及的是《黑暗精灵》三部曲。&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83becc46958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83becc46958_r.jpg&&&/figure&&br&《黑暗精灵》三部曲是建立在TSR公司所设定的这个奇幻时空之上的。被遗忘的国度本身就是一个大千世界,而且是以欧洲中世纪为蓝图,加上长剑,魔法与龙的奇幻时空。”简单说来,这是一套纸上角色扮演游戏的世界设定集,同真实世界一样,里面包含了地理,历史,国度,文明等诸多元素。而其所采取的开放式架构则允许众多小说作者,游戏制作方来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充地图上的空白部分。于是时至今天,其世界设定已经相当完备。笔者此处提及的《黑暗精灵》三部曲所涉及的部分,便是在地表之下幽暗地域(The Underground)以及在其中所居住的黑暗精灵(Drow)一族中的英雄,也是被遗忘的国度中最著名的英雄崔斯特o杜奎登的出生以及其最初的冒险经历。《黑暗精灵》三部曲由三部小说组成:《故土》(Homeland),《流亡》(Exile)以及《旅居》(Sojourn)。这三部曲是在《冰风谷三部曲》成功之后,萨尔瓦多为了从头追溯崔斯特身世而作的小说,在内容上最大的特色便是抓住了崔斯特的成长这一线索:不再以冒险为轴描写人物,而是将人物的成长放在核心地位,以其为轴展开故事。思路的革新使得故事的展开更加自然。为了方便叙述,此处将按照崔斯特的成长之路为线索来进行解析。&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b2f918ad6b0a364e4a135f8f5941dc3_b.jp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11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b2f918ad6b0a364e4a135f8f5941dc3_r.jpg&&&/figure&&br&Background&br&&br&在背景设定上,作者精心为崔斯特提供了一个迥异于常规思维的城市魔索布莱登(Menzoberranzan),这个城市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与一般人类社会在准则上的截然不同:在这个城市中的蜘蛛女神罗丝(Lolth)的指引下,所有黑暗精灵(Drow)都以对于权利赤裸裸的追逐作为取悦女神的行动。于是暗杀,阴谋,颠覆成了魔索布莱登的主旋律,追求自我利益成了这个社会的最高准则。又由于这个社会是以家族作为单位的,且只有前八个家族可以进入城市执政议会,于是对于执政议会席位的追逐就构成了所有阴谋的动力。而主角的出生便伴随着他的家族杜奎登家族(Do’Urden)对另一个家族(Devir)的突袭而展开,而他对于此次突袭的间接参与(分娩的剧痛被利用催发主母之力量)也便构成了主角的原罪,他从出生这一刻起,便被卷入了这个城市的权利晋升体制之中。&br&&br&这里笔者所想提出的是,虽然看起来这样的黑暗城市在现实的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作者创造它所依据的原型恰恰是我们现实中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典型性在于它集合了人类所拥有的一切罪恶,而混乱女神罗丝所代表的,也是人类心灵中的黑暗面:对于自我利益超越一切的追求。这种追求的表现在这个社会的政体,宗教,国体,教育等各个方面。宗教与政体前已述及,分别是执政议会制度以及对于混乱女神的崇拜。国体方面,整个城市由一百余个家族组成,属于宗族制。而不仅家族中有严格的等级排名,每一个家族中也有着贵族与奴隶之分,而两性之间也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不同之处只在于相对人类男权社会为主的状况,此处女性的地位反而是至高无上的。&br&&br&再来看教育制度,该社会的教育设施包括进行战士训练的格斗武塔以及进行魔法训练的术士学院以及进行祭祀的蜘蛛神庙,而最典型的反映其教育本质的段落便是主角刚刚进入格斗武塔之后教官对新生的为期六个月的洗脑,内容很简单,便是对于蜘蛛神后教义的无限次重复以及超负荷的劳役。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催眠一般的教义灌输变得效果倍增。而其所灌输的,又恰恰是仇恨,对于一切黑暗精灵以外种族的仇恨,他们将其他种族描绘的极其邪恶,从而将它们自身的生存逻辑正常化。从国体与教育制度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人类社会的倒影,等级制度,奴隶制度,性别歧视,种族主义,甚至是恐怖分子的仇恨教育方式。这一切人类的丑恶只不过是改头换面地集中于魔索布莱登之中。所谓的幻想世界,其所反映的人类社会种种低劣制度,难道不是比许多自诩现实主义的作品更加深刻以及鲜明么?&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caccbca2e81d157b132778_b.jpg& data-rawwidth=&1620& data-rawheight=&2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caccbca2e81d157b132778_r.jpg&&&/figure&&br&在背景设定上,作者不仅别出新意,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这创意在各方面细化。从以上各项设定中我们已经可以略窥得一个地下帝国的真容,而真正的细化远比此更为精细。近到以魔法石柱上的光焰升降作为时制,远到地底家族们所居住的钟乳石以及石笋,此外规模浩大的祭祀仪式,乃至此社会与同在地底的其他社会之间的外交关系等等,都进行了细致而繁简得当的叙述。而最为关键的是对于地底居民心态的刻画。举崔斯特进入格斗武塔第一年进行的战技大赛为例,Kenafin家族的Kelnozz与主角先是结成盟友,后又为了得到第一而袭击崔斯特,在崔斯特质问他时,他却将一切推脱到了蜘蛛神后的身上。再来看在黑暗精灵突击队对地表精灵的突袭中,黑暗精灵战士对于地表精灵的憎恶与仇恨。这一切只是由于他们受到了格斗武塔教官们的欺骗么?并不完全如此。从崔斯特的姐姐Vierna的一句话:“罗丝并非仁慈之神”(Lolth is not a merciful deity.)道出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对于宗族体制的畏惧;而看看黑暗精灵战士们战斗时的疯狂状态也可以注意到:他们不仅明知却接受了这种欺骗,并且以它作为自己邪恶行径的借口。&br&&br&“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罗丝只不过是对潜藏在人们心底的罪恶进行了栽培,而真正的恶行却都是由每一个个体所完成的。所以整个黑暗精灵社会的体制的本质恰恰不是罪恶工具,而是培养罪恶的温床。这一点倒是与恐怖小说神似,其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故布迷阵,以各种气氛营造恐怖环境,而真正骇人的,是每个读者自己记忆中的恐怖片断,换言之,即心魔。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看清楚摆在崔斯特之前的路上真正的阻力在于何处。崔斯特所要对抗的,并仅仅不是一些谎言,而是环境。人与环境对抗的例子在文学史上很多,而所刻画的角色大多是没有定论的,举与崔斯特最为类似的一个角色,凡尔纳笔下的尼莫船长(Captain Nemo)为例,他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受到了现代文明的良好教育,然而当他看到自己的国家受到现代文明的侵略而满目疮痍时,反而对于现代文明的一切充满了仇恨,选择了隐姓埋名的抗争,在《神秘岛》(The Mysterious Island)中,临死前他请赛勒斯·史密斯对他进行评价,正是证明了他对于自己人生信念的不确定。从比较我们可以得知,一个人要背叛自己所生存的环境,或者从更高一个层面上来说,要否认外部世界的既定准则,反过来从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来制定自己的人生准则并坚守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信念。而这种勇气的产生与发展,便是贯穿三部曲与崔斯特成长之路的核心。&br&&br&总的来说,背景设定上魔索布莱登这个城市迥异常规的设定不仅仅为作者天马行空的奇想提供了基础,也构成了三部曲内在张力的基础。作为崔斯特所背叛的大环境,其邪恶特性与崔斯特对于人生信念的追寻之间的矛盾也即构成了三部曲的主旨。相比传统奇幻小说从《魔戒》开始的传统背景设定,其革新意义不言而喻。&br&&br&Characters&br&&br&前已述及,整个三部曲以崔斯特的成长为线索展开,所以其中的角色也便是环绕在他周维的众生。他们在崔斯特的人生之路上或为敌或为友,却都对他的成长有着不可缺少的影响。作者对于角色的塑造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性,与主题的咬合程度可谓惊人。鉴于此,此部分将以崔斯特为线索,依照众人出现顺序依次作解析。全三部曲角色数量众多,此处只撷取作者花费心力最多的几位进行揣摩。&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f267bce9445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1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f267bce9445_r.jpg&&&/figure&&br&Zaknafein Do’Urden&br&&br&扎克是崔斯特的父亲,在家族中担任武技长的职位,也曾是前任侍父(在彼母系社会中,一位注目可以拥有多名侍父)。在黑暗精灵社会中,他是一个异质,对于黑暗精灵的邪恶行径,他并不能认同,然而在生存这一铁则压迫下,他却没有能够坚持自己心中的原则:为了取得生存的权利,他在家族间斗争中倚仗高超武技杀戮对方的祭祀术士。然而对于这种逃避内心准则的生活,他自己又时刻感到困惑。在《故土》中,关于他最重要的情节是四个。首先,是突袭Devir家族之夜,在听到Devir家族孩子们被屠戮时的惨叫声后,他的困惑第一次爆发:“在光芒之下,我看得到自己黝黑的皮肤;在黑夜里,它燃烧一如白昼,一如我无法疏散的愤怒。”(In light, I
in darkness, it glows white in the heat of this rage I cannot dismiss.)在这一句追问中我们可以看出,种族身份与内心准则的矛盾对于他来说是最为严峻的问题。&br&&br&在崔斯特的成长上,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Malice主母决定将崔斯特送往术士学院的时候,他据理力争,终于将崔斯特留下接受自己的训练,从而避免了崔斯特过早陷入黑暗的社会之中。在武艺锤炼的同时,更与崔斯特结成了导师与弟子之间的感情。这种亦师亦友的感情让崔斯特感受到了从不曾有过的温暖。他虽然并没有直接告诉崔斯特应当为了什么而使用刀剑,却以自己迥异于黑暗精灵的行为教给了崔斯特一种质疑的能力。这也是即使崔斯特经历了格斗武塔的训练仍然能够不受影响,坚持心灵纯净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是当崔斯特终究要离开自己接受格斗武塔的训练时,那些孩子们的惨叫声让他再一次遇到了生活中的抉择。当时,他曾追问自己,这些黑暗精灵孩子是否从出生起就是邪恶的呢?而他的这一疑问也贯穿于他与崔斯特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他时而从崔斯特身上看到了自己所珍惜的品质不断闪现,另一方面,他又在疑惑这种品质究竟能在这邪恶的社会中坚持多久,是否最终仍将要吞没,崔斯特是否最终会像他一样变成一部杀人机器。而如果最终崔斯特会被社会所改变,那么自己是否应当早一点亲手结束他的可怕命运,以免世上又添一具丑恶的灵魂?此处他的疑惑其实正是缘于他对于自己生命方式的不认同以及无法逃避。&br&&br&在与崔斯特父子相认的时候,他曾经对崔斯特说过,他们无处可逃,因为黑暗精灵的邪恶名声使得任何地方都无法容纳他们,而这个前提也使得这抗争的悲剧意味更加浓厚。当他运用计谋在与崔斯特的性命相搏时取得绝对优势时,却没办法下手结束崔斯特的生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扎克仍然崔斯特对抱有希望,不论这希望有多么渺茫。这种希望其实也是扎克对于自己的希望,虽然漫长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没有能摆脱黑暗社会的掌控,但他仍然选择了对于希望的坚守。而这种坚守也便奠定了他的结局。最后,当Malice主母准备牺牲他来赎崔斯特所犯下的亵渎时,扎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己。这种牺牲不仅仅是父亲对于儿子的牺牲,更是为了将自己的人生信念延续下去而作的牺牲。这里Zak终于战胜了自己的命运,通过自我牺牲而保存了崔斯特,崔斯特的逃离实际上是完成了Zak一生都没能做到的逃离。&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7bd2f89ff5ac7ac7e07516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7bd2f89ff5ac7ac7e07516_r.jpg&&&/figure&&br&在《流亡》中,扎克由于其生前的武艺足以与崔斯特持平而被Malice主母用缚灵秘法做成缚灵尸(相当于没有思想制动遵从命令行动的僵尸),用于追捕崔斯特。Zak一路追踪崔斯特到了酸湖之上,然而崔斯特的呼唤拉回了他本体的意识。而这也是第二部的主题: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简而言之,身体与灵魂是不可分割的,而僵尸体内仍然保存着的扎克灵魂最终艰难的抵抗住Malice主母的命令,依照自己的意志跃入酸湖,从而结束了对崔斯特的追逐,并间接造成了杜奎登家族的毁灭。从更深一层上来讲,至此,他不仅真正完成了自己不同于崔斯特的逃离,更完成了对控制自己一生的家族的报复。这一跳,是他终于按照自己的内心准则进行的行动,同样也是对第一部中悲剧结尾意义的再次强化。第一步中灵魂已死,身体未灭,而第二部中,Zak则终于彻底的摆脱了困扰他一生的枷锁,得到了永久的安宁。至此,这个人物才算完成,而他对于崔斯特内心准则的教导也终于在他以生命为代价的实践中划上了完满的句号。&br&&br&扎克这个人物实际上是作为映衬崔斯特而设置的人物,他与崔斯特在诸多方面都是极其相似的:傲人的武艺,对黑暗精灵社会行为准则的否认与背叛。所不同的是Zak一生中都在孤独地与身处的社会作斗争,而在生命的最后才终于战胜了命运。崔斯特则幸运得多,在扎克的引导下,他走得更远,没有经历Zak的妥协阶段而直接走向了逃离。然而对比这两个人物我们同样可以发现,更为难能可贵的恰恰是Z扎克纳梵,因为崔斯特的生命中还有Zak这个导师能够为他指引方向,而Zak能在充满黑暗的社会中坚守自己的心灵才是真正艰难的事。这个人物的存在不仅仅为崔斯特的发展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更是作为一条暗线,描绘着崔斯特如若不逃离魔索布莱登则注定的命运,而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拥有清晰思想,英雄人格的独立形象,取得了决不亚于崔斯特的人格魅力。如果说崔斯特的逃离给了我们一种明朗的希望,Zak的死,则更有着一种英雄的悲壮。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雪山飞狐》中,我们恰恰也可以发现相似的父子:胡斐与胡一刀。彼书中,真正的主角并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胡斐,而恰恰是仅仅于众人口述中出现的胡一刀。但是相比《雪山飞狐》中胡斐苍白的形象,《黑暗精灵三部曲》中的父子二人写的均有血有肉,各自思维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尤其是Zaknafein这个悲剧人物的命运,更是在与崔斯特的辉映中显示出了自己不朽的文学价值。&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890ea37fbef60b144c70d46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890ea37fbef60b144c70d46_r.jpg&&&/figure&&br&Clacker&br&&br&喀拉卡(Clacker)这个人物在第二部中出现,他本身是一只岩精(Svirfneblin一种精灵,是岩石的朋友),但由于一个邪恶人类魔术师的魔法他变成了一只怪物:恐爪怪(Hook Horror)。魔法的效果让他异常痛苦,岩精的灵魂让他通过不断敲击岩石来寻找自我,然而魔法的效果却不断的吞噬着他心中残存的岩精本能,将它变成真正的恐爪怪。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Exile的主题再次闪现,那就是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对于喀拉卡而言,当身体变成恐爪怪之后,灵魂的改变无法避免,于是在与崔斯特和Belwar的旅行中,恐爪怪兽性的爆发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二人的生命,其中最大的讽刺便是在三人遇到给自己施法的人类魔术师并将其降服之后,由愤怒而爆发的兽性使他杀了魔法师,从而使自己还原的可能将为了零;然而岩精特质的偶而闪现又确实救了他们的命,例如在灵吸怪洞穴中崔斯特第一次遇到缚灵尸时,是喀拉卡的岩精本能使他们逃过一劫。&br&&br&这种矛盾同时也在喀拉卡的心中埋下了阴影,一方面,他本能的抗拒着蜕变,希望找回自我,另一方面却又因自己的蜕变可能会伤害同伴而绝望的要求崔斯特在他彻底变成怪物的时候解决掉自己。在这种矛盾中,一个善良的灵魂呼之欲出。虽然最终他死于缚灵尸之手,但在死前魔法的效力终于消失了,他变回了自己原本的模样。喀拉卡的悲剧不仅仅完美的诠释了此部的主题,其内心的挣扎以及对于善良的坚守不仅仅对于崔斯特,对于读者们而言也都是震撼人心的。小说中对岩精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巨大的恐爪怪身体与弱小的岩精心灵本身便构成了这个人物内在的张力,而即使在魔法重压下也不肯放弃自我的弱者的抗争又恰恰与三部曲中崔斯特对内心准则的坚守相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说,喀拉卡的悲剧不仅展示了第二部的主题,也潜在应和着全三部曲的主题。也正因如此,这个人物的命运才如此牵动人心。可以说,正是喀拉卡的悲剧进一步唤醒了崔斯特,使他在Zak死后能够敢于走上地表,追求自己的生活。&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f250cf7f0e4fbc48406c5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ef250cf7f0e4fbc48406c5_r.jpg&&&/figure&&br&Drizzt Do’Urden&br&&br&崔斯特是这三部曲的主角,自然是着墨最多的角色。三部曲中他由一个出生的婴儿成长为一个黑暗精灵的叛逆者,又进而成长为一位游侠。鉴于解析此角色所需篇幅较多,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依次介绍。&br&&br&在第一部中,崔斯特出生并且在黑暗精灵的社会中成长,前已述及,其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崔斯特的成长却远非此单一因素所能概括。下面将按时间顺序依次梳理他人生所遇各种事情,并简析其影响。&br&&br&首先,进入格斗武塔之后,他所遇到的第一件事便是盟友的背叛。前已述及,Kelnozz在第一次比武大会中先假意结盟,后又突袭崔斯特。在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崔斯特不仅清楚地意识到了在魔索布莱登中,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自己的双刃,更是深刻的理解了黑暗精灵的行为准则:“为达目的,不惜一切手段。”这一次的背叛虽然深深的伤害了他,却也让他提高了警惕,不再被教官口中的仇恨所误导,而是保持着怀疑的态度来看待一切。从而在险恶的环境中得以保持自己的心不受污染。可以说,正是这次背叛让崔斯特真正离开了Zak的庇护,离开了童年,独自迈入了黑暗精灵的社会。&br&&br&从格斗武塔毕业后,他进行了另一次彻底改变他对于地表世界看法的行动,参加了对地表精灵的突击队。之前他一直期待地表示接诊的是如他被教导的那样污秽不堪,因为如果连这一点都是假的,那么他的身为一个战士的存在意义便会消失,他也一定会迷失掉自我。然而在那次突击中,他第一次看到了美丽的地表世界,更见到了生性爱好和平的地表精灵。格斗武塔教官的谎言瞬间被粉碎,这对于他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当一个人发现自己一直被灌输的规则都是谎言的时候,他才会开始用自己的思考来理解这个社会,这对于成长是不可避免的一步。接下来黑暗精灵突击队的血腥屠杀更像是以及当头棒喝,直接让崔斯特看清楚了自己种族的本质:原来黑暗精灵口中其他种族的邪恶,恰恰最适合用来形容黑暗精灵自己。此时对于崔斯特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一个地表精灵女孩跑向他寻求帮助的时候,他几乎被自己对于种族的失望与愤怒所驱使,而选择了自暴自弃将其斩杀,此时女孩的眼神唤醒了他。他将女孩隐藏于死尸之中,救了她的命。而这一行动也是崔斯特命运的分水岭。从此以后,崔斯特与自己的种族决裂,彻底选择了背叛者的命运。同时,也真正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并寻找自己内心的准则,尽管此时这一准则还相当模糊,但崔斯特已经明白这准则与自己的种族格格不入。&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02fa603d5c0d75d7b699dca62b00251c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02fa603d5c0d75d7b699dca62b00251c_r.jpg&&&/figure&&br&但是内心的反叛并不能替代行动,导致他最终选择离开的导火线是与地底侏儒探矿队(Deep Gnome)的遭遇。在那次遭遇中,虽然他救了日后会成为伙伴的Belwar Disengulp(侏儒探矿队长)的命,却不能阻止他的伙伴魔豹关海法(Guenhwyvar)被他残忍的主人术士Masoj利用作为杀害地底侏儒的工具。黑暗精灵对于杀戮的嗜好再一次刺激了他,而在他被穴钓蟹(Cave Fisher)困住而关海法虽然被Masoj派来杀害他,却居然抵抗住了魔法遵循自己的本性救了他的命时,他终于决定像关海法一样遵从自己内心的准则,解放关海法。于是在与Masoj的遭遇战中崔斯特杀了他。对同族的制裁代表崔斯特终于采取了行动,从隐忍转向了反抗。而这也代表着他真正的觉醒,相对于扎克纳梵的心里反抗,崔斯特走出了革命性的一步。这也便是二者的不同,扎克虽然同样不能认同族人的作为,却只是发出了轻蔑的嘲笑,而没有勇气在行动上进行反抗,崔斯特则付诸实践,对自己不能认同的作为举起了愤怒的双刃。虽然心底的善良让他发誓从此不再杀害黑暗精灵,却不能阻止他进行这一次伟大的逃离。&br&&br&在扎克牺牲自己之后,崔斯特终于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离开魔索布莱登,走向了深邃的幽暗地域。从诸上的叙述中不难发现,作者对于崔斯特的命运之路上的每一步都有着非常清醒的安排。对于一个黑暗精灵究竟如何可以抛弃自己的种族,而追寻自己内心的宁静进行了清晰而细致的解说,从而使得这种改变的逻辑极为通顺,而非生硬。而从崔斯特身处一个邪恶环境仍能出淤泥而不染的经历中,读者所收获的也绝非一点点情节的刺激感。&br&&br&第二部所记叙的是崔斯特在幽暗地域所经历的冒险。而这冒险的主题便是第一部结尾扎克对崔斯特的期许:“不仅要生存下去,还要找到属于你的生活!”(Not only survive, live!)。对于扎克而言,生活从未真正展开,他的生命被如何生存下去这一命题所填满,他希望崔斯特能够超越自己的生命,不仅仅生存下去,而且要拥有真正的生活。然而这真正的生活,扎克没有经历过,崔斯特同样不知道那究竟是怎样的,因为黑暗精灵的社会中从来没有生活。&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2c798f6de673db3de1c787b128dcaba_b.jpg& data-rawwidth=&2765& data-rawheight=&1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6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2c798f6de673db3de1c787b128dcaba_r.jpg&&&/figure&&br&离开黑暗精灵的城市之后,崔斯特独身住在幽暗地域,过着一个猎人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他忘却了自己苦苦追寻的内心守则,甚至在面对围捕他的家族成员险些将利刃落下。经历此事件之后,他开始真正思索生存与生活的区别。在漫长的猎人生活中,生命的质量下降到极点。思维也会退化到最原始的水平,这一切的原因是孤独。第二部里崔斯特在继续着他的成长,而这成长虽然仍旧在取得内心安宁的框架之内,却与第一部有所不同。如果说第一部所关注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形成的话,那么第二步所关注的,则更多的是一个人如何融入社会。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因此做人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与人相处,崔斯特在黑暗精灵城市中的唯一朋友Zak已经死去,而即便是与他的感情,也并非纯粹的友情。所以在与人相处这一点上,崔斯特仍然没有成长。然而要生活就必须走进社会,却有哪一个群体可以接受声名狼藉的黑暗精灵呢?这里背景设定再一次显示出了其长远的影响力。崔斯特机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同,却无法改变他人对自己种族的认同。此处崔斯特所遭遇的尴尬是来源于他的肤色,而在人类社会中,不仅仅是肤色,各种各样的歧视与偏见是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交流之间的。那么,崔斯特将怎样面对这种歧视呢?他曾经救过的Belwar给了他希望。&br&&br&Belwar是地底侏儒的荣勋探矿队长,他力排众议收留了崔斯特,而崔斯特也用自己的行为赢得了地底侏儒的尊敬。并且在崔斯特必须离开的情况下选择了跟随他一起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角色的内心,他可以忽略掉崔斯特的种族烙印,将其视为生死与共的同伴,这不仅源于崔斯特的善良行为,更在于Belwar本人评断他人的标准,既非种族,亦非外貌,而是一个人的内心。崔斯特因为坚守内心准则而被地底侏儒所接受,Belwar也因为坚守内心的标准而选择了与其同行。这里作者向我们展露的人物们对于友谊的态度,正是“以心相交”。在与Belwar的相处中,崔斯特不仅获得了友情,更学到了如何以内心标准评断他人。于是当连Belwar都对喀拉卡心怀忧虑的时候,崔斯特却始终相信喀拉卡那颗隐藏在恐爪怪身躯霞的岩精灵魂。至此,崔斯特才真正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br&&br&第二部中一个被反复论及的问题是心灵与肉体的关系,下面笔者就简要分析一下作者问了这个问题所设置的人物矛盾。首先,缚灵尸中扎克灵魂与身体的斗争,Malice主母控制了身体进行追杀,而身体必然附着灵魂,于是我们看到了扎克的自我毁灭。其次,喀拉卡的身体变成了恐爪怪,当灵魂却仍然是岩精,于是我们看到了他的挣扎与悲剧结尾。最后,是崔斯特本人对于幽暗地域的抗争,孤独的猎人生活会吞噬他的内心准则,正是因为人的生存模式会影响精神状态,这也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揭示了心灵与肉体的关系。将这个命题与第二部中的主题相对照我们便可以发现,二者是统一的。要生活而不是生存,就必须能够为自己的内心准则找到相应的生活方式。否则内心准则是无法坚持下去的,因为行为会影响思想,二者的互动注定了只有找到二者的统一才能寻得内心真正的安宁,而这也就注定了崔斯特在第二部结尾的抉择并不仅仅是出于环境使然,而是为了真正实现扎克的嘱托。&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dd469b7c0c7cef5bea7a_b.jpg& data-rawwidth=&1800& data-rawheight=&9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dd469b7c0c7cef5bea7a_r.jpg&&&/figure&&br&第三部的主题承接自第二部,却又有所突破,虽然仍然是关于崔斯特寻找符合自己内心准则的生活方式的过程,但是这次的活动区域换成了地表世界,而他所要经历的考验也越来越残酷。地表世界居民对于黑暗精灵的憎恶并不下于其他种族,对于崔斯特的憎恨更是如同本能。虽然崔斯特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但是与第二部中Belwar接受了崔斯特的情况不同,在第三部中,问题转到了崔斯特自己的身上,当因为目睹自己想要融入的一家农户遇害之后,他对于自己来到地表的决定有一些动摇,人们对黑暗精灵的憎恶让他感觉到了自己努力的苍白。这里,问题不再仅仅是别人是否接受自己,而是变成了一个人怎样寻得自我的身份定位。黑暗精灵的身份只是表象,而自己真正的使命在何处?一个人要想融入社会必须找到自己在一个社会中的位置,这也是一个人踏入社会后的所要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在第二部中,崔斯特是不过寻找到了朋友,而在第三部中,他的任务是找到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一个家。家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居身之所,更是求得心灵宁静的唯一地点。家似乎应该在一个人出生时便已经确定,但对于崔斯特,在魔索布莱登的杜奎登家族并不是他的家,因为那里惟一对他有感情的人Zak已经消失。所以在找寻自己社会地位的同时,崔斯特也在找自己的家。&br&&br&在为农户一家报仇之后,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位导师:盲眼游侠Montolio(Mooshie),这位老游侠不仅仅教导了他游侠的技能,也在相处中给了他一颗游侠之心。这里最精彩的部分是关于宗教的部分。由于目睹了故乡被邪恶宗教所控制的恶果,崔斯特对于宗教没有任何好感。然而在辩论中,Mooshie询问他内心的准则究竟是什么的时候,崔斯特却无法将其命名。Mooshie则告诉崔斯特,宗教只不过是为人们内心准则所找的代名词而已,遵从某种宗教的实质不过是遵从内心的准则罢了。这几句话不仅仅深刻地揭示出了宗教的本质,更从反面揭示出了崔斯特故乡邪恶宗教的根源。真正的邪恶并非宗教,而是人们内心的邪恶。而崔斯特所拥有的一路不肯放弃的内心准则,恰恰是一颗游侠之心。在森林女神Mielikki名下,崔斯特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信仰,更找到了自己在这个社会的职责:做一名黑暗精灵游侠。&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286fcafe33ec645e88f26cdc81049eb_b.jpg& data-rawwidth=&1531& data-rawheight=&11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286fcafe33ec645e88f26cdc81049eb_r.jpg&&&/figure&&br&接下来的任务便是找到一个家,面对地表世界居民的冷眼相对,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Belwar已经教会了他怎样与人相处,无论遇到怎样的歧视与误会,他都能够坚持按照自己的游侠之心来行事。终于在来到冰风谷这一片蛮荒之地后,他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儿凯蒂o布丽尔(Catti-brie),她以一颗未经世人种族观念熏染的心接受了崔斯特。相对于其养父布鲁诺(Bruenor)一开始的警惕与歧视,她的举动或许略显幼稚,但正是这幼稚的举动给了崔斯特许久不曾有过的希望。这里作者再次从反向提出了那个熟悉的命题:种族观念不仅仅存在于黑暗精灵教育之中,更存在于地表居民的教育之中,歧视是双向的。而这歧视之所以存在恰恰是由于双方都被种族这个字眼所蒙蔽,而忽视了在不同种族的人胸膛下跳动着的那相同的心。终于,布鲁诺敞开心扉接受了崔斯特,并且为了自己曾经的以貌取人作出了道歉。而至此,崔斯特也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接纳自己的地方。他终于找到了他的家。&br&&br&崔斯特这个角色在《冰风谷》三部曲中诞生伊始本来是作为配角出现的,但因为其受欢迎度极高而转成为萨尔瓦多几十部小说的主角。崔斯特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从《黑暗精灵三部曲》中我们恰恰可以看到这魅力的来源。从出生开始,崔斯特便走上了一条极为崎岖的路,不论是在魔索布莱登完全没有安全感的生活,在幽暗地域为了生存而几乎变成机器的生活,还是在地表世界受尽歧视与侮辱的生活,崔斯特都为了自己内心的宁静而一路抗争过来。首先,以人物成长为主线的小说非常多,尤其以大量的传记小说,自专题小说为代表,这种写法最大的好处就是代入感非常强烈,读者们在阅读崔斯特的成长之路时也一定会联想起自己成长中的种种辛酸。这种强烈的代入感直接将崔斯特的命运与读者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br&&br&其次,崔斯特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不是幻想出来的,亦非从现实中直接撷取,而是进行了高浓度压缩。身旁黑暗的环境使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但是很少有像魔索布莱登那样集合了人性格中邪恶的地方。而在幽暗地域中极其一般的为了生存而拼命的情况对于现代人的高压生活来说,不仅极为恰当的映照,而且是一种还原到人的生存本质的高度反射。至于他人歧视与侮辱,则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像崔斯特那样在所有种族间受到如此恶意歧视的,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难寻。崔斯特的典型性就在于他的经历上集中了人类生存困境的极致,而正是在崔斯特对于这诸多困难的超越中,读者也获得了跨越自己面前困难的勇气。崔斯特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爱,也正是由于他身上有着现代人迷茫的影子。人们在他身上所获得的,正是他们苦苦寻找的内心的宁静。这种宁静绝非靠短时间的刺激就可以获得,而只有真正像崔斯特一样解决了生命中如此多的问题之后,才能真正获得。也正因此,才如此珍贵。&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f226eddcdb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f226eddcdbc_r.jpg&&&/figure&&br&Skills&br&&br&
《黑暗精灵三部曲》的语言有着鲜明的特点。其一,对于格斗的精彩描写。作为以在奇幻世界中的冒险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三部曲中有着大量的关于战斗的描述。如果处理不当,必将导致内容重复拖沓。在这一点上,作者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对于战斗的描述每一场与每一场都迥然不同,且扣人心弦。不仅如此,战斗仅在情节必须处出现,换言之,战斗均是为情节发展铺路而非为了战斗而战斗。这与大陆的玄幻小说以战斗为主,情节作为点缀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其二,小说有着大量的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不仅仅勾勒出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同时也为情节的发展理清了脉络。尤其是主人公崔斯特的心理描写,更是通贯全书,把个体人物的心路历程完全而细致的描述了出来。第三,小说作者的想象力异常丰富,不仅独立创造了幽暗地域这一被遗忘的世界中完全崭新的地理概念,更以无数细节将其填充完善。于是我们看到了阴森诡异的Menzoberranzan,充满团结互助居民的地底侏儒城市,以及那深不可测的幽暗地域。地理上的建构只是表面工程,更重要的在于城市精神的塑造,或者可是说是种族的塑造,这种塑造不仅在于种族外貌特征,更在于一系列极为精细的设定,以及最重要的,各种族的世界观设定。创造出外貌迥然不同的种族很容易,但创造出世界观迥然不同的种族确是一件艰巨的工程。作者在三部曲之中为我们贡献了十数种种族,而其中刻画最为精细的是黑暗精灵与地底侏儒,黑暗精灵的阴险毒辣与地底侏儒的勤劳和谐分外鲜明。&br&&br&《故土》《流亡》《旅居》三部书在内容上遵循了情节相互之间既相关又独立的原则,各自独立成书,有着完整的人物设定以及独立的故事,分开欣赏没有任何问题,然而书与书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仅体现在主角身上,更体现在核心主题的统一。在分析人物时已经谈到了三部曲的主题,其实都可以归结为崔斯特对于实现人生价值这一目的的追寻。以此为纲,三部曲才能被贯穿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其次,笔者希望提请注意的是全文章节的划分。在此点上,作者更是进行了精心的结构,每一本书都分为独立命名的五大部分,每一部分4-5章,而每一部分的名字都是贯穿于这4-5章的主要事件或主要人物。单是这种思路清晰的章节划分还显不出作者的结构能力,最有趣的是三部曲中在固定位置出现的崔斯特的独白。在每一部小说的开头与结尾,崔斯特会对这一部书故事作提示与总结,并将其核心精神提炼出来,而一本书的每一部分之前,也都会出现他的独白,对这一部分作出概括,当然,这种概括主要是对于文本核心精神的总结。这种独白的提示更像是对于自身的解剖,通过自我解剖来对文本中发生的事情作出对比观察,从而提炼出主角自身的世界观。这种手法最大的好处便是能够将在小说叙述时通过各种手法而含蓄表现的主题跃然于读者眼前。在这种类似谈心式的直接交流中,崔斯特对于读者而言不再是一个小说虚拟出来的人物,而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与之交流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换言之,在这种写法下,作者隐去了自己的身份,而给予读者一种错觉,即这本书变成了崔斯特本人的回忆录,小说的真实感也由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br&&br&在《黑暗精灵》三部曲中,萨尔瓦多的思考有着多种层次。首先,作品将内容放在了个体生长的过程之中,然而目的却是通过此个体成长中的视角来对周遭世界进行解析。即通过不断成长的崔斯特的双眼来观察这个世界,通过他的崎岖经历来描绘这个世界,通过他的心来体会这个世界。这种描绘的目的并不在描绘本身,而在于对人类本身进行反思。作家对魔索布莱登这个城市的设定便是明显的例子,其集中了人类诸多劣根型的特征正是对于人类世界的映射。这种影射所提升的,恰恰是奇幻小说所最为缺乏的现实性。作者通过一种夸张综合的手法对人类进行批判,其效果恰恰因为奇幻小说的接受度相较纯粹现实小说的提升而一同提升。而为了降低理解作品的门槛,作者同时也突破性地设置了许多崔斯特的独白来对作品思想进行自我诠释。同时,作者又通过精彩的情节,细腻的笔法使得故事的叙述一波三折,完美地保留了小说的故事性,使得思想的表述完美的伏于情节发展之中,从而将“文”与“质”这一对矛盾作了和谐而精彩的统一。&br&&br&在反思之后,作品真正的价值才显露了出来,那便是引导读者进行思考,而这思考的内容,便是崔斯特在旅程中遇到的所有疑惑。在这三层次的思索中,作者不仅成功地将自己对于世界的思索传递给了读者,并且为读者开启了思索世界的大门。作品的真正价值,恰恰在于后者。《黑暗精灵》三部曲虽然是奇幻小说,但其所关心的,正是现代人所遇到的心灵荒芜。&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21d34da450d151d850d82c_b.jpg& data-rawwidth=&1504& data-rawheight=&8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1d34da450d151d850d82c_r.jpg&&&/figure&&br&Epilogue&br&&br&近来重新捡起荒废了许久的阅读,第一本便是《黑暗之路》四部曲的第一本《沉默之刃》(The Silent Blade),阅读速度快了,对萨尔瓦多作品的理解也与行此文时有了许多不同,彼时的推崇备至也在经历了西方文学的洗礼之后,变得有了一点批判。但不容否认的是,我仍然喜欢他的笔法,那充满空间感的战斗描写以及如同游戏过场动画一般精彩的动作描绘,对我而言似乎是永不过时的,而崔斯特的独白,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触及我的内心。&br&&br&虽然现在我已经不再写小说了,但是曾经向着虚构写作进发,完全是受到《冰风谷》的启发。与西方经久不衰的奇幻小说相比,金古之后,似乎专属于东方的武侠小说也走入了一片死寂,纵然有着日产万字的无数网络写手,真正立得住的作品,似乎一部也找不到。通俗小说之路要如何走,又是否能够重返过往的辉煌,看似是一个无解的难题。&br&&br&但是嘿,看看萨尔瓦多,答案不是明摆着吗?&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edium.com/%40hongyun198/marginal-note-vol-1-30f6bf73d127&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medium.com/@hongyun198/&/span&&span class=&invisible&&marginal-note-vol-1-30f6bf73d127&/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RENbQ_3EvrDBrakg9xZW&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RENbQ_3&/span&&span class=&invisible&&EvrDBrakg9xZW&/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Marginal Note Vol.1 Blades in Darkness Prologue 或许在《魔戒》的影响下奇幻文学于国人已再非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奇幻文学作家中的佼佼者RoAo萨尔瓦多(R.A.Salvatore)对于国人则无疑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笔下的黑暗精灵游侠崔斯特o杜奎登(Drizz…
既然写了科幻小说&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堪称伟大的科幻小说? - 丁勾的回答&/a&,就将奇幻小说也补上(预计这又是一篇长文...&br&&br&&p&排行榜经典作品就不说了,那些都是盖棺论定之作。我仅谈我看过的印象深刻的奇幻小说,它们都有中文版或者在《科幻世界》上发表过——感谢《科幻世界》!有些小说,比如“哈利
波特”系列或者“暮光”系列,我虽然看过(是的我看过“暮光”系列...)但并不喜欢,略过不谈——所以别再问我“为什么没有XXXXX”之类的问题了!!!&/p&&br&&p&题外话,《大众软件》在1998年曾推出一本增刊,那简直是一本奇幻文学/游戏的入门手册。我第一次知道“指环王”系列、“时空裂隙之战”系列、“沙莱娜之剑”系列、桌面RPG等等等等知识就是通过这本增刊。可惜搬家时被我处理了,悔之晚矣!!&/p&&br&&p&J R R 托尔金,“指环王”系列。本世纪初随着指环王电影上映,译林出版社引进了指环王系列,我也买了一套。作为一部数十年前的奇幻小说,指环王系列节奏缓慢,往往铺陈大量的景物描写,看得我很拙计。看原著前我觉得电影太冗长,看完原著后我觉得“啊,电影节奏真快啊...”——但是你不能因为“不好看”而贬损托尔金和“指环王”系列。“指环王”是史诗奇幻流派的奠基之作,它的创作模式可归纳为三点:设定完备、包含魔法和神灵体系的“第二世界”;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以世界安危为核心线索,比如正邪大战或两个世界的对抗。这就是世界、英雄、命运三要素。其后,无论是“时光之轮”系列这样的传统史诗奇幻,还是“冰与火之歌”系列这样的新史诗奇幻,基本上都不脱离这三要素。不同的是传统史诗奇幻将三要素发扬光大,新史诗奇幻则进行颠覆。“指环王”系列影响了后世无数史诗奇幻小说作者;龙与地下城还将霍比特这一种族收为己用,为避免版权官司将其改名半身人(Halfling)。身为语言学家的托尔金老爷子为中土世界作了严谨完整的设定,甚至创造数种语言,这为众多世界创造者所不及。史诗奇幻是奇幻小说中的最重要流派,而“指环王”系列是史诗奇幻中的明珠。即使你不喜欢指环王,或者完全看不下去(看了看书架上吃灰的三大本...),也要承认其历史地位。译林出版社的版本被吐槽过翻译问题(貌似这是国内引进的奇幻小说的老问题了),Elf被翻译为“小精灵”令我印象深刻。有消息说要推出重译版,不知真假。&/p&&br&&p&雷蒙 费斯特,代表作“时空裂隙之战”系列。托尔金老爷子后,大批作家去赶史诗奇幻的趟,其中不乏跟风之作。国内也引进不少作品,比如罗伯特 乔丹的《时空之轮》系列。我仅谈“时空裂隙之战”系列,目前国内引进了《魔法师 学徒》和《魔法师 大师》两本,它们是“时空裂隙之战”四部曲的前两部。“时空裂隙之战”系列是经典的传统史诗奇幻,它具有后人总结的传统史诗奇幻各要素:第二世界及神学体系;一个任务;重要的魔法宝物(魔戒法杖宝剑圣杯盔甲等等等等....);初出茅庐不断成长的英雄;人生导师老巫师;和英雄谈恋爱的女英雄;黑魔王及邪恶手下;不同种族不同职业帮助英雄完成任务的伙伴;英雄与伙伴必不可少的爱情,伙伴有各自的性格和特点;让世界运转起来的国王女王皇帝将军大臣诸侯...把上述要素套用到“时空裂隙之战”中,你会发现都符合.....作者构建了一个叫“美凯米亚”的庞大世界,《魔法师》两部曲即讲述城堡小厮帕格成长为大法师,并参与第一次时空裂隙之战的故事,打怪升级啊、招入队友啊、神秘宝藏啊、战争场面啊....一个不少。我看的时候想:啊,真是正统的史诗奇幻啊...&/p&&br&&p&传统史诗奇幻的另一个特点是“长”。你看罗伯特 乔丹老爷子写到死都没把《时空之轮》写完。为了塑造恢宏的世界,或者为了更方便的骗钱,很多作者在正传结束后还要写前传三部曲、后传四部曲、外传五部曲...“时空裂隙之战”系列也不例外,除了该系列四部曲,还有与系列同一世界观的”帝国“三部曲、“克朗多的子孙”系列、讲述“第二次时空裂隙之战”的“蛇人之战”四部曲、“裂隙之战遗产”系列、“裂隙之战传奇”系列、讲述“第三次时空裂隙之战”的“阴影会”三部曲和“暗黑战争”三部曲、讲述“第四次时空裂隙之战”的“恶魔之战”二部曲,以及讲述最后一次时空裂隙之战、相当于大结局的“混乱战争”三部曲,它们共同构成“美凯米亚”世界。你觉得“冰与火之歌”七部曲很长?传统史诗奇幻能要你老命。随着传统史诗奇幻逐渐陷入单调的创作模式中,读者希望出现一位颠覆者。谁能担此重任呢?就是乔治啊啊马丁老爷子。&/p&&br&&p&乔治 R R 马丁,代表作《热夜之梦》,“冰与火之歌”系列。我在科幻小说问题中写过马丁老爷子,在此接着说。80年代后随着斯蒂芬 金等恐怖小说作家声名鹊起,马丁老爷子也改变创作方向,写起了恐怖小说,代表作就是长篇吸血鬼小说《热夜之梦》。《科幻世界 译文版》曾登载全文,后来推出单行本。《热夜之梦》讲述美国南北战争前,密西西比河上一艘蒸汽轮船船主与一位善良的吸血鬼“白王”结为好友,两人联手对抗邪恶吸血鬼的故事。嗯,如果你把人类主角的性别换为女性,故事结构就很像“暮光”系列了——啊别激动,只是个玩笑...这部小说有生动的人物刻画,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还有恐怖的氛围描写,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成为吸血鬼题材代表作——这岂是“暮光”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玛丽苏文可比呸!中文版的翻译很好(我记得译者是台湾人),各位不可错过。&/p&&br&&p&八十年代马丁老爷子还有两部短篇恐怖小说代表作《梨形男》和《狼皮交易》。前者讲述主角被一个奇怪的邻居“梨形男”逐渐夺走身份的故事,获得恐怖小说奖项史铎克奖。后者讲述一个善良又胆怯的狼人为了保护自己和人类朋友,拼死反抗邪恶势力。这两部小说都登载在《科幻世界 译文版》上。马丁老爷子很擅长氛围的渲染,可以将恐怖小说与各种小说类型嫁接。获得星云雨果双奖的科幻小说《沙王》即是科幻小说与恐怖小说的结合。&/p&&br&&p&《热夜之梦》后的长篇小说《末日狂歌》(我找不到这部小说的中文版)销售成绩惨败,几乎毁了他的作家生涯,正好好莱坞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就跑去当电视剧编剧去了。1991年,他有了“冰与火之歌”的初步构思,但由于工作,直到1993年才安心创作,杀回小说界。1996年“冰与火之歌”的第一卷《权力的游戏》出版,一部新史诗奇幻经典之作诞生了。&/p&&br&&p&马丁老爷子是托尔金的粉丝,很喜欢“指环王”系列,但厌烦传统史诗奇幻单调模式。他也讨厌主角光环,曾抱怨托尔金不该让干豆腐复活,还顺道让他转了职——你看,“杀人王”的美誉就是这样来的。他从泰德 威廉姆斯的“回忆、悲伤与荆棘”系列中汲取灵感(这套小说的灵感还是来自“指环王”),收集大量中世纪资料,又整合了过往小说中的内容(类似于大刘的短篇小说集合之于《三体》),于是有了“冰与火之歌”这部集大成之作。马丁老爷子写作手法出众,并对史诗奇幻的要素进行革新:巅峰正邪大战模式,更注重人物刻画和人性挖掘;削弱魔法元素,以现实手法描绘世界和人物(让主角光环见鬼去吧!);POV写作手法,克服了传统史诗奇幻节奏缓慢的毛病。“冰与火之歌”既是奇幻小说,也是“架空历史小说”。它不仅好看,而且赋予史诗奇幻新的生命。马丁老爷子由此成为新史诗奇幻掌门人。&/p&&br&&p&不过正如读者所抱怨的,“冰与火之歌”写的太慢了。相比其他作者一年一部长篇小说的速度,每一卷出版间隔时间越来越长。由于摊子铺的太大,有传言“冰与火之歌”将不止七卷,这个消息足以让粉丝肝胆俱裂。毕竟马丁老爷子年事已高,能否按时按质完成全系列,读者难免打个问号。这时候我们就想起了“时光之轮”系列...&/p&&br&&p&布兰登·桑德森,代表作“迷雾之子”系列,《伊兰翠》。假如——我是说假如——马丁老爷子有生之年无法完成“冰与火之歌”系列,能找到一位合格的续写者吗?2007年,作者罗伯特 乔丹去世,留下《时光之轮》最后一卷未完成,中生代作家布兰登·桑德森承担续写任务,而且完成得不错。布兰登·桑德森的创作方向是新史诗奇幻,他的特点是写的快,能以一年两本书的速度写作。目前他已出版十数本长篇小说,写作计划排到未来十年。如果仅仅是“快”,布兰登·桑德森不会成为中生代的佼佼者,他的小说水准也很高。每部小说都能架构独具特点的魔法系统,而且象电子游戏一样严谨,战斗严格按照系统设定进行,获胜是巧妙利用规则的结果,而不是突破设定的作弊(嗯我可不是说火影)。再加上他文笔流畅,节奏感强,对长篇有足够控制力,是中生代中口碑和商业成绩最好的奇幻作家。&br&&/p&&br&&p&以他获得雨果奖的中篇小说《皇帝的灵魂》为例。在该小说中他设定了一种叫“印章师”的职业,印章师可以在制作印章的过程中将魔法灌注其中,从而改变事物的外形乃至核心。这个设定是他在参观台湾故宫博物馆的印章时获得的灵感。故事讲述帝国的皇帝遭遇暗杀,虽然幸存却失去意识。各怀鬼胎的帝国大臣们软禁了一名印章师(也就是主角),命令她限期用印章重塑皇帝的人格与记忆,如有差错小命难保。印章师一边要完成任务,一边要应付大臣们的勾心斗角,一边要寻找脱困办法,故事就在主角的重重困境中展开。通过这篇中篇小说,你能一窥布兰登·桑德森的特点。他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大师。&/p&&br&&p&盖伊 加夫里尔 凯,代表作《阿拉桑雄狮》,《提嘉娜》,《天下》。国内已有单行本。盖伊 加夫里尔 凯是加拿大作家,“仿历史奇幻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经历很有趣,托尔金老爷子去世后,其子整理老爷子生前手稿,凯由于家族关系被选中协助整理——那时他才20岁。在整理过程中他成为托尔金的粉丝,决心投身奇幻写作事业。&/p&&br&&p&盖伊 加夫里尔 凯的特点是“仿写历史”,即取材真实历史时代为背景,甚至取材真实历史人物,加以改头换面的变形,用至自己的小说中。比如《提嘉娜》,取材背景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阿拉桑雄狮》取材背景为中世纪利比里亚半岛“收复失地运动”,文中主角罗德里格将军基于历史真实人物罗德里高·迪亚兹·德·维瓦尔创作。2010年的作品《天下》,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你可以发现,这些背景皆动荡不安。小说中的人物置身于乱世之中,甚至为乱世影响命运。他的另一个特点是文笔优雅感情充沛,甚至有煽情之嫌。屈畅(“冰与火之歌”中文版译者)说他刚看凯的作品,以为出自女性手笔,“语不落泪死不休”。有时过于煽情导致节奏拖沓。凯的作品大多一卷完结,而不是一本接一本的系列化,你可以不带包袱的阅读。&/p&&br&&p&罗伯特 霍华德,代表作“野蛮人科南”系列。罗伯特 霍华德是“剑与魔法”流派的开拓者。相比史诗奇幻缓慢的节奏和情节推进,主要刻画大英雄、突出动作场面的“剑与魔法”看着更爽。“野蛮人科南”系列的主角科南,顾名思义是一个蛮横无敌的肌肉男,在其冒险历程中他到过不同的国家,见识不同的风景,用肌肉和刀剑打败敌人,收获宝藏、美女乃至王位。与注重世界危机的史诗奇幻不同,“野蛮人科南”系列突出主角形象塑造,为主角设置重重障碍,但最终一切困难都被科南踩在脚下。罗伯特 霍华德所处的20世纪前半期,奇幻小说多发表于杂志上,所以“野蛮人科南”系列多为短中篇小说。《科幻世界 译文版》上登载了数篇小说,各位可感受其魅力。&/p&&br&&p&罗伯特 霍华德虽然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而且塑造各种肌肉英雄,却有病态的恋母情节。1936年他得知重病的母亲不久人世,冲动之下举枪自尽,年仅30岁。但是“野蛮人科南”系列并未结束,众多粉丝作家参与续写该系列,其生命力延续至今。&/p&&br&&p&安德烈 斯帕克沃斯基,代表作“猎魔人”系列。“剑与魔法”流派经过发展,诞生了同样是个人英雄冒险但更适合现代人口味的“新英雄奇幻”流派。《科幻世界译文版》登载的长篇小说《传奇》和《卓斯传奇》,以及“御剑士”三部曲(《镀金锁链》、《火地之王》、《剑空》),就属于该流派。而近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新英雄奇幻”小说是波兰作家安德烈 斯帕克沃斯基的“猎魔人”系列,《科幻世界译文版》登载了其中一部短篇合集。“猎魔人”讲述经过魔法改造的猎魔人“白狼”杰洛特的冒险故事。和科南相比,杰洛特身处环境更复杂,民众既需要他又害怕他,他还经常卷入政治阴谋。这套合集节奏紧凑,情节常有出人意料的发展,对于主角的形象塑造也很成功。波兰游戏制作公司将小说改编为电子游戏,国内引进时翻译为“巫师”——完全译错了好吗?!原著系列最终结局为:杰洛特阻止了世界危机,却死于农民的干草叉,一代英雄的生涯就此落幕。游戏开始于小说结局:杰洛特莫名复活,却丧失了记忆,由此展开另一场大冒险。总之原著和游戏都是佳作,各位有机会一定要尝试一下。&/p&&br&&p&H P 洛夫克拉夫特,代表作“克苏鲁神话”系列。很难说“克苏鲁神话”系列小说是科幻小说、奇幻小说还是恐怖小说——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最早登载于科幻杂志,评论界则视其为具有爱伦 坡风格的古典恐怖小说作家。洛夫克拉夫特一生颇为坎坷,他虽然聪慧早熟,但从小饱受精神疾病困扰,一度精神崩溃,此后经历经济困境、失败婚姻,又受病痛折磨。他有些类似PKD,正因为种种困境和折磨,他创作出独具个人风格的恐怖小说。&/p&&br&&p&“克苏鲁神话”系列的情节比较单一:主角(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偶然发现神秘事件,在好奇心驱使下步步探索,最终发现沉睡的以克苏鲁为首的邪神“旧日支配者”。发现真相时主角要么精神崩溃,要么变成怪物的仆从。洛夫克拉夫特的拿手好戏是以华丽语言对氛围的渲染,通过蛛丝马迹逐渐透露真相。他不让怪物完全暴露于读者面前,而是勾勒恐怖意象,或者描述对主角的精神影响。如果你对这些细致的描摹不耐烦,可能会觉得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废话连篇”。这也是当年他没有同时期的罗伯特 霍华德受欢迎的原因。&br&&/p&&br&&p&然而时至今日,“克苏鲁神话”成为一大文学现象,无数作者受其影响、向其致敬。比如尼尔 盖曼,他的雨果奖获奖短篇小说《绿字的研究》便是基于克苏鲁神话背景创作。根据斯蒂芬 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迷雾》(The Mist)各位可能都看过:美军进行试验,意外释放出异空间的怪物——这些怪物是什么来头呢?就是“旧日支配者”啦。《科幻世界》曾经对洛夫克拉夫特进行介绍,并登载了数篇小说。国内也有短篇合集《克苏鲁神话》,也许洛夫克拉夫特的写作风格不对现代人的胃口,不过我还是推荐一读。&/p&&br&&p&特里 普拉切特,代表作“碟形世界”系列。“碟形世界”是“喜剧奇幻”流派中英式幽默的代表。在苍茫的宇宙中有一只巨龟阿图恩,背上站着四只大象,大象驮着碟形世界,这就是故事的舞台。故事背景有中世纪特色:城堡、魔法、巨龙、巫师,一应俱全。它就像《银河系漫游指南》,有冒着傻气的角色,有各种不合常理的突发状况,偶尔还有世界危机——但总是以无厘头的方式解决。我个人不喜欢“利用蠢蛋人物制造笑点”的喜剧形式,所以刚开始对于碟形世界不太能接受——基于同样理由,我也不喜爱《银河系漫游指南》。不过《金字塔》的人物终于不再冒傻气(虽然故事一贯的无厘头),故事设计的也很精巧:主角是一位王子,在刺客学院接受训练时他的父王去世了,于是回国继承王位(故事背景借鉴了古埃及),不幸卷入大祭司建造金字塔的阴谋中。如果你喜爱无厘头的英式幽默,不妨试试“碟形世界”系列,国内已有数本单行本。&/p&&br&&p&尼尔 盖曼,代表作《美国众神》,《绿字的研究》。当年《科幻世界》引进《美国众神》时,曾大力安利之,我的书架上也有一本。《科幻世界 译文版》登载了不少尼尔 盖曼的小说,短中长篇都有,国内读者应该对他很了解。我对尼尔 盖曼的态度很复杂,一方面,他的确是一名出色的“第二世界”设定者,点子多且新奇,一部长篇小说能够贡献多个设定。《美国众神》中“众神力量来自人类信仰”的设定,让人拍案叫绝。另一方面,他的写作技巧很一般,语言平实,结构松散,缺乏所谓的“高潮”。短篇还好,长篇小说就觉得“故事不吸引人”。尼尔 盖曼自己也承认:“我的作品缺乏高潮,不适合改编为电影。”《美国众神》中主角以嘴炮技能平息新旧神战争,令不少读者吐槽“这样都行?!”——不过我倒可以接受。最近几部长篇小说《坟场之书》和《车道尽头的海洋》都让我失望——盖曼大叔眼瞅着要成为儿童文学家了...我个人认为,尼尔 盖曼最好和别人合作,即他提供创意,写作任务交由他人。尼尔 盖曼和特里 普拉切特合作的长篇小说《好兆头》便是一例,这部喜剧奇幻小说具有典型的特里 普拉切特的写作风格(换句话说就是“无厘头”),尼尔 盖曼大概是创意贡献者。&/p&&br&&p&《美国众神》是一部公路小说,除了主角影子,没有其他中心人物。影子一路走走停停,遇见各路新旧众神,身边发生各种离奇事件。这种“用数个中短篇小故事拼凑一个长篇”的表述方式,正好掩饰了小说的松散结构。《绿字的研究》则是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说,它同时致敬了福尔摩斯(小说名来自《血字的研究》)和克苏鲁神话,而且有出乎读者意料的反转。它是尼尔 盖曼的代表作,值得一读。&/p&&br&&p&乔纳森 卡罗尔,代表作《欢笑幻境》,《木棍姻缘》。我喜欢的奇幻流派并非史诗奇幻(当我是个“小小少年”时,我是个史诗奇幻迷),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新英雄奇幻,而是现代都市奇幻——当然不是“暮光”和《阳光》这样的玛丽苏爱情奇幻。尼尔 盖曼的风格也偏向都市奇幻。近年最让我满意的都市奇幻小说是《欢笑幻境》,当年我看完后大呼:“这就是我期待的奇幻小说啊!!!”《欢笑幻境》讲述一位狂热崇拜已去世童话作家的年轻人(就是主角),接受作家女儿的邀请,到作家曾居住的小镇为作家写传记,由此遇到各种不可思议的故事。《木棍姻缘》则是一个有关牺牲与救赎的故事。乔纳森 卡罗尔能够基于现代生活进行想象创作,文笔细腻,语言风趣动人。作品以细节层层铺垫,设置悬念,至文末揭示真相。不过他的长篇小说叙事结构有一些问题,即铺垫过长,主线不突出。《欢笑幻境》的铺垫长达三分之二,令读者摸不着头脑(“这到底要说什么?”),至最后几章才揭示惊人真相。《木棍姻缘》更离谱,我已经记不清主线剧情了...即使并非尽善尽美,乔纳森 卡罗尔依然是都市奇幻流派中的代表人物。&/p&&br&&p&至此,我应该写写国内的奇幻作者,可我对此久不关注。21世纪以前国内几乎没有成系统的奇幻文学,到21世纪,九州创世。从风格上看,九州很明显受托尔金史诗奇幻的影响,比如对种族、地理、魔法系统的设定等等,这是国内奇幻作者第一次试图建立一个设定完备的“第二世界”。“第二世界”是“奇幻文学与其他类型文学分庭抗礼的资本”(屈畅语),因此九州的出现使中国的奇幻文学顿时上了一个档次。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的奇幻文学有意无意的模范自西方奇幻文学流派:史诗奇幻、英雄奇幻、历史奇幻、都市奇幻、玛丽苏爱情奇幻(正式名称叫“超种族爱情奇幻”)...而且就风格拓展方面,较西方作者所不及——我到现在还没看到国内哪个作者能写出像样的喜剧奇幻。我的记忆还停留在九州时代,那是中国奇幻文学的巅峰。当它开始衰落时,我便不再关注中国奇幻文学。&/p&
既然写了科幻小说,就将奇幻小说也补上(预计这又是一篇长文... 排行榜经典作品就不说了,那些都是盖棺论定之作。我仅谈我看过的印象深刻的奇幻小说,它们都有中文版或者在《科幻世界》上发表过——感谢《科幻世界…
只说西方奇幻&br&&b& 魔戒,这个是最好的,没有之一&/b&&br&&br&魔戒(不只是三部曲和霍比特人,包括精灵宝钻、失落的传说等等等等)&br&它的最大优点,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托尔金笔下的中土世界。&br&这种完整近乎极致:&br&1.完整的创世传说(接近圣经和失乐园)&br&2.完整的历史(三个纪元横跨近7000年的历史,详细到70%年份的事情都有记载)&br&3.不同种族的语言(至少14种可以进行简单交流的语言,甚至重要的几种精灵语、矮人语都有完备的拼写和发音规则,比如用辛达语可以完整的把魔戒和精灵宝钻重写一遍)&br&4.完整的地图(包括中土世界、努曼诺尔岛、阿门洲等)&br&5.很多的歌谣和传说&br&6.近乎完整的家谱(从精灵家族到人类家族、矮人、重要的霍比特人都有)&br&像大部分奇幻小说描述的冒险故事、战争故事,单独的魔戒三部曲都已经涵盖,但是蕴含在这三部曲描述的短短2年之间的故事,背后有完整的三个纪元的历史作为支撑。(就像是现在国内的穿越小说,没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些小说都不会出现)&br&其次,即便是文笔,单纯的魔戒三部曲也是非常出众的。包括先前出版的霍比特人,虽然文风接近儿童化,但仍是顶尖之作。不过由于作者托尔金是语言学教授,对古英语了解甚多,导致整体风格上与现在的大多数欧美作家相比要节奏略慢些。&br&第三,基于中土完整的世界,其实有很大的后创作的可能。中土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很多都轻松地扩展成单独的小说。其实魔戒的故事就只是中土第三纪元结束时那几年的事情,前三个纪元中有太多的故事,像胡林的儿女、贝伦和露西安、刚多林的陷落、努曼诺尔的兴衰等等,很多都比魔戒本身更精彩。&br&&br&托尔金其实是魔戒这类小说的开山鼻祖,只是这个山实在是太高,以至于后世的作家实在难以超越。&br&托尔金的小说,《纳尼亚传奇》系列和《地海传奇》系列是现代奇幻的源头。&br&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魔戒直接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进入奇幻创作领域,包括小说、电影、游戏等等。这个价值是最难以估量的。&br&托尔金对于Elf(精灵)、Hobbit(霍比特人)、Orcs(半兽人)等等的设定深入人心,在魔戒之前,精灵并没有这么优雅,而霍比特人和半兽人这两个词更是起始于托尔金。&br&&br&《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R·R·马丁曾经说过:&br&读罗伯特·霍华德的时候,我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会写出像他那样棒的故事;&br&读林·卡特或约翰·贾克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将来写出来的东西一定会比他们好;&br&等拿到托尔金的书,妈呀,我绝望了,我怎么努力也达不到他的成就啊!甚至连接近也做不到。直到今天,虽然我还有很多年可以继续努力,但我认为我最多也就是罗伯特 霍华德的级别,我从来没有想过去追托尔金,他是真正的大师。&br&&br&于是和托尔金的魔戒系列相比,下面这些西方奇幻小说都略有欠缺,但是仍有其独到之处。&br&哈利波特系列——J·K·罗琳&br&冰与火之歌系列——乔治·R·R·马丁&br&碟形世界系列——特里·普拉切特&br&黑暗塔系列——斯蒂芬·金&br&纳尼亚传奇——C·S·路易斯&br&地海传奇——娥苏拉·勒古恩&br&&br&当然,获得过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各大奇幻小说(长篇、中篇、短篇)也都很优秀。&br&另外,在中文世界里能有巨大影响的《魔戒》《冰与火之歌》《哈利波特》,除了原著的出色之外,朱学恒、屈畅、马爱农和马爱新等译者的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br&&br&————————————&br&补充:&br&评论里还有提到《龙枪》&br&另外还有《时光之轮》、《荆棘与白骨的王国》
只说西方奇幻
魔戒,这个是最好的,没有之一 魔戒(不只是三部曲和霍比特人,包括精灵宝钻、失落的传说等等等等) 它的最大优点,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托尔金笔下的中土世界。 这种完整近乎极致: 1.完整的创世传说(接近圣经和失乐园) 2.完整的历…
&p&截至2014年8月,前100名奇幻小说排行为:&/p&&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fantasy100.sffjazz.com/lists_book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antasy 100 - Top 100 Fantasy Book Series&i class=&icon-external&&&/i&&/a&&/p&&p&前10本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著作:《指环王》、《冰与火之歌》、《哈利波特》、《时光之轮》、《纳尼亚传奇》、《碟形世界》、《波西·杰克逊系列》、《黑暗物质三部曲》、《暮光之城》、《遗产三部曲》。&/p&&br&&p&《指环王》太经典,不说也知道。同时位列BBC The big read书单的榜首(&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bc.co.uk/arts/bigread/top10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BC - The Big Read&i class=&icon-external&&&/i&&/a&)。话说作者托尔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Tolkie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 R. R. Tolkien&i class=&icon-external&&&/i&&/a&)与路易斯(&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C._S._Lewi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
S. Lewis&i class=&icon-external&&&/i&&/a&,纳尼亚的作者)是牛津校友。路易斯1917年入读牛津大学,1925年在牛津执教英国语言与文学,托尔金同年进入牛津教授盎格鲁撒克逊语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Rawlinson_and_Bosworth_Professor_of_Anglo-Sax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awlinson and Bosworth Professor of Anglo-Saxon&i class=&icon-external&&&/i&&/a&)。1950年路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第一部《狮子、女巫与衣柜》出版,这时托尔金也完成了指环王。从1937年至1950年创作时间十二年,托尔金自己说这部书是他生命与血的凝聚。《指环王》比《纳尼亚传奇》晚了几年,于1954年出版。我们熟悉的《指环王三部曲》电影(&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The_Lord_of_the_Rings_%28film_series%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Lord of the Rings (film series)&i class=&icon-external&&&/i&&/a&)与年推出,最后一部获得奥斯卡全部11个奖项的提名,历史上仅宾虚和泰坦尼克号有此殊荣。关键一点,《指环王》极大的刺激了市场对奇幻小说的需求。感谢《指环王》,才有了今天奇幻小说的繁荣景象。&/p&&p&《冰与火之歌》老马丁准备写七本,现在写了五本,马丁本人早期从事剧本创作。在冰火系列开始使用POV手法写作。每个POV只专注一个角色,从这个角色的视角和内心想法来写作。另外马丁借鉴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历史,尽量让人感觉有历史的真实感。只是带主角光环的出场人物死了不少,看到狼族死了一地,还能更虐心吗?最后祝福老马丁洪福齐天万寿无疆早日把坑填满。&/p&&p&《哈利波特》罗琳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J._K._Rowl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 K. Rowling&i class=&icon-external&&&/i&&/a&)早年很穷,后来靠这部作品发家致富。1990年罗琳准备乘坐火车从曼城到伦敦,结果列车延误,就是在这趟延误了四个小时的列车上,一个小孩去魔法学校上学的构思在罗琳的大脑中成型。但是在接下来7年里,她过得并不顺利甚至是窘迫。她经历了母亲过世、家暴、离婚、单身带小孩以及穷困的打击,并且患上抑郁症并一度试图自杀。那段时间她一直靠国家救济过日,基本上每天就是带着小孩去咖啡馆用手动打字机写作(看着都让人流泪),直到1995年写完了第一部《哈利波特》而且在爱丁堡大学找到教职。1997年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Harry_Potter_and_the_Philosopher%2527s_Ston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i class=&icon-external&&&/i&&/a&)面世,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08年5亿英镑的身家让罗琳姐在英国最富的女人里面排名十二。&/p&&p&《时光之轮》(&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The_Wheel_of_Ti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Wheel
of Time&i class=&icon-external&&&/i&&/a&)在中国并不被人广泛熟知,英文版十四部史诗巨作。作者罗伯特·乔丹(&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Jorda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obert Jordan&i class=&icon-external&&&/i&&/a&,本名James Oliver Rigney, Jr)本打算只写六本,结果从1984年开写到2007年一共出版了11本。在写最后一部(第12部)时光之轮时罗伯特因病逝世。2007年罗伯特·乔丹的妻子决定由布兰登·山德森(&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Brandon_Sanders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randon Sanderson&i class=&icon-external&&&/i&&/a&)根据原作者留下的录音与情节设计续写完这部史诗般小说的最后一卷,结果续写过程中发现内容太多,一本无法容纳,于是最后一部分拆为三部The Gathering Storm, Towers of Midnight以及A
Memory of Light。至此全部十四部时光之轮全部完结。乔丹属于慢热型作者,第一部花了6年才出版,但是从第8部开始到最后第14部,每一部时光之轮都登上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榜。&/p&&p&《纳尼亚传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Narni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Chronicles of Narnia&i class=&icon-external&&&/i&&/a&)原版文字很优美,英文有声书的声音非常动听。有人认为内容有宗教暗喻,主要一些Christians认为是狮子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桥段类似于Bible里面的Jesus(参见&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Religion_in_The_Chronicles_of_Narni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eligion in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i class=&icon-external&&&/i&&/a&),仁者见仁。纳尼亚系列第一部《狮子、女巫与衣柜》(&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The_Lion%2C_the_Witch_and_the_Wardrob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i class=&icon-external&&&/i&&/a&)名列BBC The big read书单的第9位(&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bc.co.uk/arts/bigread/top10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BC - The Big Read&i class=&icon-external&&&/i&&/a&)。1939年德军轰炸伦敦,大量小孩到乡下躲避空袭。家住牛津附近的路易斯也接待了三位小女孩,这个场景直接出现了《狮子、女巫与衣柜》的第一章的第一页,而第一章的末尾的场景是一个Faun(羊蹄半兽人)手拿雨伞,另一只手夹着箱子站在飘雪的森林中。这幅场景从16岁开始就一直出现在路易斯的脑海中,这些小孩来到家中避难时,路易斯已经四十多岁,他决定就这个场景开始写一个儿童故事,于是在一张废纸上《纳尼亚传奇》的手稿诞生了。同名电影前两部(&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The_Chronicles_of_Narnia%3A_The_Lion%2C_the_Witch_and_the_Wardrob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i class=&icon-external&&&/i&&/a&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The_Chronicles_of_Narnia%3A_Prince_Caspia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Prince Caspian&i class=&icon-external&&&/i&&/a&)分别与2005年和2006年上映,吸金7.4亿和4.1亿美元。&/p&&p&《碟形世界》(&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Discworl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iscworld&i class=&icon-external&&&/i&&/a&)出了四十部,翻译成37种语言销售了8000万本。大陆知道这个系列的人并不多。设定是世界由一头大龟托起一个辽阔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宇宙中漫游。其中四本入选BBC的Big Read书单(&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bc.co.uk/arts/bigread/top10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BC - The
Big Read&i class=&icon-external&&&/i&&/a&)前100位,分别是&i&Mort(&/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Mor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ort&i class=&icon-external&&&/i&&/a&&i&), Night Watch(&/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Night_Watch_%28Discworld%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ight
Watch (Discworld)&i class=&icon-external&&&/i&&/a&&i&), Guards! Guards!(&/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Guards%21_Guard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uards!
Guards!&i class=&icon-external&&&/i&&/a&&i&!&/i&&i&)和The Colour of Magic(&/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The_Colour_of_Mag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Colour of Magic&i class=&icon-external&&&/i&&/a&&i&)&/i&。另外作者Terry
Pratchett(&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Terry_Pratchet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erry Pratchett&i class=&icon-external&&&/i&&/a&)还有一本与尼尔·盖曼(&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Neil_Gaima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eil Gaiman&i class=&icon-external&&&/i&&/a&)合写的作品《好兆头》(&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Good_Omen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ood
Omens&i class=&icon-external&&&/i&&/a&)同样位居BBC的Big Read书单(&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bc.co.uk/arts/bigread/top10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BC - The Big Read&i class=&icon-external&&&/i&&/a&)第68位。Terry大哥是家里的独子,小时候喜欢天文学读了不少科幻小说,影响了后面的创作。之后进入社会从事记者职业,磨练了他的文笔。Terry现年66岁,2007年宣布自己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一种老年痴呆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Alzheimer%2527s_diseas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zheimer's disease&i class=&icon-external&&&/i&&/a&),随后捐赠一百万美元给阿尔茨海默研究基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Alzheimer%2527s_Research_Trus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zheimer's Research UK&i class=&icon-external&&&/i&&/a&)。他说如果自己不能继续写作了,女儿Rhiann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Rhianna_Pratchet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Rhianna Pratchett&i class=&icon-external&&&/i&&/a&)会把故事写下去。Rhianna自己的职业就是为游戏配写小说和剧本,常获各种奖项并入选欧洲游戏名人堂,是两款《古墓丽影》(&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Rise_of_the_Tomb_Raider%.80.93present%3A_Second_reboo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omb Raider&i class=&icon-external&&&/i&&/a&)游戏制作的首席作家(Lead writer)。&/p&&p&《波西·杰克逊系列》在三十五个国家卖出了2000万本,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达223周(四年多),但在中国并不出名。写作该书的起因是作者Rick Riordan有一位患有阅读障碍症儿子Haley。每天晚上爸爸都会给儿子讲睡前故事。儿子上二年级时学到了希腊神话,他就要求爸爸给的故事,要和希腊神话有关。父子情深,于是爸爸就自己开始编故事给儿子讲,讲着讲着作者就开始了整个书的创作,最后有了这部畅销书。因为面对小朋友讲的故事,所以原版英文简单易懂,六级水平足以应对。该书第一部于2010年拍摄上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Percy_Jackson_%2526_the_Olympians%3A_The_Lightning_Thi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ercy Jackson & the Olympians: The Lightning Thief&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douban.com/subject/309045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p&&p&《黑暗物质三部曲》(&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His_Dark_Material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is Dark Materials&i class=&icon-external&&&/i&&/a&)获奖无数。虽然第一部《黄金罗盘》改编的电影反响一般(&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mdb.com/title/tt038575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Golden
Compass (2007)&i class=&icon-external&&&/i&&/a&),但是该书位列BBC The big read书单的第三名(&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bc.co.uk/arts/bigread/top10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BC - The Big Read&i class=&icon-external&&&/i&&/a&),仅次于《指环王》与《傲慢与偏见》。作者Philip Pullman(&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Philip_Pullma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ip Pullman&i class=&icon-external&&&/i&&/a&)入选英国泰晤士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The_Tim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Times&i class=&icon-external&&&/i&&/a&)评选的“1945年至今最杰出的五十位作家”,2009年牛津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2013年成为英国作家协会主席。1968年Philip从牛津大学威斯敏斯特学院(&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Westminster_College%2C_Oxfo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stminster College, Oxford&i class=&icon-external&&&/i&&/a&)毕业,随后在中学给9-13岁学生教书和给学校写适合学生表演的剧本。1986年离开中学专注写作,只是1988年之后在牛津大学兼任教职,直到1995年《黑暗物质三部曲》的第一部《黄金罗盘》出版(&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Northern_Lights_%28novel%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orthern Lights (novel)&i class=&icon-external&&&/i&&/a&)。内容设定大概是19世纪晚期到一战以前这段时间,但是又掌握了比我们现在还先进的科技,比如量子物理学等,所以有些分类会把该作品归为科学奇幻类(&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Science_Fantas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cience fantasy&i class=&icon-external&&&/i&&/a&),同时拥有科幻(&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Science_fict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cience fic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和奇幻(&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Fantas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antasy&i class=&icon-external&&&/i&&/a&)的特质。另外Philip
Pullman与纳尼亚作者路易斯互喷的那一段就不提了。&/p&&p&《暮光之城》截至2011年11月在全球卖出了一亿两千万本,翻译成38种语言。该书主要面对青少年,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儿童类的榜单上牢牢占据了235周。五部电影(&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The_Twilight_Saga_%28film_series%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Twilight Saga (film series)&i class=&icon-external&&&/i&&/a&)大家都很熟悉,获得了巨大成功。至于从文学方面来说,有人把作者Stephenie Meye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Stephenie_Mey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ephenie
Meyer&i class=&icon-external&&&/i&&/a&)与罗琳姐进行了对比,结论是:“哈利波特教会了我们直面恐惧、寻找内心的力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