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很怀疑为什么罗马全面战争mod大全和mod没有孔雀王朝

帖子主题:世界史补习!介绍你所不了解的世界史
共&9866&个阅读者&
工&&分:539039排&&名:538劳动点:462753排&&名:499发帖数:19206
军号:660850 工分:539039
/ 排名:5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世界史补习!介绍你所不了解的世界史
文章提交者:华音阁主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4-0-1.html
阿拉贡王国(),Kingdomof11~15世纪时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阿拉贡地区的封建王国。因阿拉贡河而得名。9世纪,当地居民驱逐阿拉伯人,建立阿拉贡王国。925年并入纳瓦尔王国。1035年纳瓦尔王国国王桑乔三世死后,拉米罗获得阿拉贡,成为独立王国,称拉米罗一世。1104年阿方索一世当政,疆界向南扩展,直达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1137年拉米罗二世将其女儿与巴塞罗那伯爵拉蒙?贝伦格尔四世联姻,导致阿拉贡同加泰罗尼亚合并。1229年海梅一世进占马约尔岛。不久又征服巴伦西亚。1276年佩德罗三世继位后征服了西西里与撒丁岛,使阿拉贡王国成为地中海的强国。年阿方索五世在位时,阿拉贡王国征服了那不勒斯,王国的版图扩大到意大利半岛。1469年王子斐迪南二世同卡斯蒂利亚王国王位继承人伊莎贝拉一世结婚。1479年阿拉贡王国同卡斯蒂利亚王国合并,为统一奠定了基础。阿兹特克人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又译阿兹台克人,阿兹特卡人。中心在特诺奇,故又称墨西哥人或特诺奇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韦拉克鲁斯、莫雷洛斯、格雷罗等州。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使用纳华特语,属印第安语系犹他-阿&;兹特克语族。原有象形文字。多信天主教,也信众神,如太阳神、月亮神、春神等,特别是守护神、战神“威济洛波特利”。阿兹特克人于1160年由北部的阿兹特兰(鹭之地),经过2个世纪的漂泊生活后,定居于墨西哥河谷,由游牧转为务农。1325年开始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今)。以勤劳和英勇善战著称。14~15世纪征服邻族,疆域扩展,达到瓦哈卡和特万特佩克,北部达到圣路易斯波托西,东南达到危地马拉,盛极一时,号称阿兹特克帝国。年,西班牙殖民军占领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帝国的统治告终。阿兹特克人对墨西哥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形成曾产生深远影响。“帝国”时代的主要社会组织是。每个部落由20个氏族组成。有部落议事会,由4名行政官吏实行集体管理。部落组织形式不断改变,以适应定居生活的需要。捕获战俘,部分作为人祭,部分沦为奴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富分配出现了明显的不均,在西班牙入侵前,已有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萌芽。上层由武士和祭司组成,中间有商人和工匠,最低层为奴隶。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玉米、豆类、棉花、烟叶和剑麻等;沿海居民从事渔业。14~16世纪经历了文艺昌盛时期,吸收、发展和丰富了托尔特克人、米斯特克人的文化。除有外,天文学和医学也很发达。为著名的四大文化基地之一。在服饰方面,男子披短披肩,妇女穿裙子和白色长背心。男女均戴大耳环。阿兹特克人今已成为现代墨西哥居民的组成部分,只有少数人尚保留旧的和习俗。米兰公国()Milan,Dukedomof时期意大利北部以米兰为首府的封建公国。11世纪末米兰城即建立起城市公社,12世纪末在反抗神圣罗马帝国侵略的斗争中,维护了本身的独立地位。14世纪初,维斯孔蒂家族夺取米兰的政权,开始扩张领土。1386年,吉安?加莱阿佐?维斯孔蒂(在位)成为米兰君主,对内整顿民政税制,对外以武力兼并领土,先后夺取北部和中部的维罗纳、帕杜亚、比萨、西耶那等城,使米兰成为可与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和教皇国相抗衡的封建邦国。1395年,吉安?加莱阿佐被神圣罗马帝国文策斯拉斯皇帝册封为米兰公爵,米兰公国由此形成。1447年宣布为。吉安?加莱阿佐死后,国内混乱,各主要城市落入地方专制君主手中。菲利波?马里亚?维斯孔蒂大公在位时期(),国力迅速恢复,扩大北方领地。1450年,雇佣兵首领弗兰西斯科?斯福尔扎()夺取权力,重建米兰公国,自封为大公。1535年,米兰公国沦为西班牙领地。卡斯蒂利亚王国(),Kingdomof中部卡斯蒂利亚地区封建王国。9世纪,卡斯蒂利亚是一个独立公国。年臣服于纳瓦尔王国。1035年斐迪南一世正式建立卡斯蒂利亚王国。1037年,斐迪南一世吞并了莱昂王国,斐迪南一世1065年去世后,卡斯蒂利亚王国由他的5个儿子分管,之后其次子桑乔二世重新统一王国。1072年,桑乔二世死去,其四弟阿方索六世继位。1085年打败阿拉伯人,收复了托莱多。1236年,斐迪南三世收复了。1248年卡斯蒂利亚王国打败王国,将南部疆界推进至大西洋沿岸。其子阿方索十世统治时期(),卡斯蒂利亚王国政治上进展不大,但在科学、文化上却有很大的发展,编成了《卡斯蒂利亚法典。》(又称《七章法典》)。1469年王位继承人伊莎贝拉一世同阿拉贡王国王子斐迪南二世结婚。1479年卡斯蒂利亚王国同阿拉贡王国合并,奠定了西班牙成为统一王国的基础。本文内容于
14:54:47 被华音阁主编辑
延伸阅读:
本帖已赚工分: 200本帖已赚金币: 0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世界史补习!介绍你所不了解的世界史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155排&&名:0劳动点:2044排&&名:0发帖数:802 军号:735475 工分:2155
左箭头-小图标
不错长见识谢谢楼主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522排&&名:0劳动点:2471排&&名:0发帖数:2461 军号:566816 工分:2522
左箭头-小图标
记不住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呵呵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2292排&&名:0劳动点:11059排&&名:0发帖数:1267 军号:1098874 工分:12292
左箭头-小图标
谢谢,我想问一下,月氏国你能否介绍一下~~~~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025排&&名:0劳动点:1914排&&名:0发帖数:303 军号:1193087 工分:2025
左箭头-小图标
拿一本世界历史,慢慢看------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5898排&&名:0劳动点:11194排&&名:0发帖数:1422 军号:1165944 工分:15898
左箭头-小图标
给我一个女人,我可以创造一个民族!给我一瓶酒,我可以带它征服全世界!q∩r()q∩r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0906排&&名:0劳动点:3654排&&名:0发帖数:8698 军号:581413 工分:10906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指不定从哪抄的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259排&&名:0劳动点:233排&&名:0发帖数:241 军号:1401931 工分:259
左箭头-小图标
LZ要介绍世界史,不要紧.问题是你自己整理一下啊.你不觉得很乱吗.一点条理了没有.送LZ一个字,乱.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9178排&&名:0劳动点:8382排&&名:0发帖数:915 军号:1265014 工分:9178
左箭头-小图标
呵呵,支持下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9463排&&名:0劳动点:12109排&&名:0发帖数:988 军号:982263 工分:19463
左箭头-小图标
还可以吧 难得刷来看看了 已阅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600排&&名:0劳动点:574排&&名:0发帖数:157 军号:491659 工分:600
左箭头-小图标
看来只是楼主个人的补习而已...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134153排&&名:6312劳动点:132186排&&名:5012发帖数:7939 军号:592609 头衔:铁血第一破轮 工分:134153
/ 排名:6312
左箭头-小图标
中世纪2全面战争和罗马全面战争玩过楼主所介绍的所有国家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39039排&&名:538劳动点:462753排&&名:499发帖数:19206
军号:660850 工分:539039
/ 排名:5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托勒密王朝(前323~前30)PtolemyDynasty希腊人在埃及建立的王朝。由亚历山大大帝部将、留驻埃及的总督托勒密?索特尔(约前367~前283)所建。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去,托勒密成为埃及的实际统治者。后与亚历山大的其他部将互相混战,最终领有埃及。公元前305年,托勒密正式称王,为托勒密一世。王朝盛时包括埃及本土、地中海的一些岛屿、小亚一部分、叙利亚、巴勒斯坦的一些地区。首都为亚历山大里亚。王朝的统治主要依靠希腊-马其顿的殖民者,他们控制了整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政权。托勒密王朝时期,全埃及的土地属于国王。耕种者主要是王田农民,他们是构成居民的主要部分,有人身自由,但在政治和生产上受到严格的监督。奴隶制盛行。由于奴隶主的剥削,埃及人民多次起义。公元前30年,罗马军队开进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著名的埃及艳后)自杀身亡,托勒密王朝崩溃。托勒密一世时即鼓励文化事业,发展工商业,在埃及推行希腊化。亚历山大里亚在希腊人和后来罗马人统治时期,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商业、文化中心。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图书馆,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著名学者都来此从事研究,数学、力学、地理学、天文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塞琉西王国塞琉古王朝是亚历山大部将塞琉古所建,以叙利亚为中心,故又称叙利亚王国,中国史书称条支。早在公元前312年,塞琉古已据有巴比伦一带。其后数年,与安提柯争夺叙利亚,地位日趋强固,乃于305年称王,为塞琉古一世(前305―前280年)。塞琉古企图囊括亚历山大帝国的旧土,称王后东侵印度。其时北印度已经在孔雀王朝下统一,国势强盛,塞琉古不得不退出过去马其顿军征服的印度河以西的土地,换取五百头战象媾和而归。公元前301年,伊普索斯之战,塞琉古与其他亚历山大旧将合力打败安提柯,以后继续扩张,至前281年已控制小亚细亚西部。次年,塞琉古渡海攻马其顿,遇害而死。其子安条克一世(前280―前261年)继位,于公元前279―前275年间击退北方加拉太人对小亚细亚的侵袭,并开始和埃及争霸。这时的塞琉古王朝所统治的地区,与大流士一世时期波斯帝国在亚洲的属土大致相当。塞琉古王朝的统治沿袭波斯帝国的专制政体,国王专权独断,但其政权不及托勒密埃及那样集中。中央政府有庞大的官僚机构,以财政大臣为首,规划政务,筹措财政。在极盛时期,地方由二十五个郡,郡设总督,管民政;设将军,管军事;设财务官,管赋税。塞琉古王朝的统治者是希腊马其顿人,它所统治的细亚和中亚,境域辽阔,种族复杂,民族矛盾、阶级对立十分严重。为了加强控制,继续推行亚历山大设置希腊式城市的政策。在心脏地区,新建的大城市有安条克和塞流西亚。在腹背地区则加强对原来的乌鲁克、巴比伦等神庙城市的管理,在边远地区设立要塞城市,屯兵驻守。各种城市都由受专制君主任命的官吏管辖,有些城市实行程度不等的自治。叙利亚战争及塞琉古王朝的对外关系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争夺东部地中海和爱琴海的霸权,从公元前276年起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史称“叙利亚战争”。当时埃及占有凯勒叙利亚、腓尼基和爱琴海的部分地区,这些都是塞琉古王朝的必争之地。第一次叙利亚之战(前276―前272年)延续约四年之久,埃及在战争中占优势,但并未取得决定胜利。公元前260年,战争又起。安条克二世(前261―前246年)联合马其顿共同对埃及作战,取得小亚细亚西岸的爱奥尼亚、凯勒叙利亚和奇里乞亚西部。马其顿在科林斯战役中击败埃及海军,海上霸权转移到马其顿受中。这次战争称为第二次叙利亚之战,至前255年结束。在此时期,帕提亚、巴克特利亚脱离塞琉古独立。公元前246年,安条克二世死,塞琉古的王位继承问题成为第三次叙利亚战争(前246―前241年)的导火线。最初埃及因得到内应,迅速进兵叙利亚、两河流域,直达大夏。但到公元前245年,战局转对埃及不利。叙利亚、巴比伦各城市都效忠塞琉古,埃及在叙利亚战败,海军也受挫于马其顿,被迫退出新占领的广大地区,但仍据有叙利亚海岸和小亚细亚南岸一带以及爱琴海的某些据点。在安条克三世(前223―前187年)统治时,塞琉古王国和埃及之间又因争夺凯勒叙利亚和腓尼基,再度爆发了战争,即第四次叙利亚之战(前221―前217年)。公元前217年拉斐亚一役,塞琉古王国失败。除塞流西亚一港外,全部叙利亚海岸都为埃及所有。但安条克三世东侵却取得胜利,约在公元前210―前204年进抵米底、帕提亚、巴克特利亚,迫巴克特利亚为属国。其后又深入印度西北边境,与各小国订立“同盟”,然后退军。安条克三世在这次东侵中达到控制东西商业大道的目的,巩固了与中亚、印度的贸易关系。公元前203年,安条克三世与马其顿王腓力五世联盟,于公元前201年至前195年间,利用埃及国内局势动荡不定的机会,占领凯勒叙利亚、腓尼基和巴勒斯坦,这是第五次叙利亚之战。安条克三世于战胜埃及后,西入爱琴海和希腊,引起邻国帕加马、罗德斯等的戒惧。此时正在向东扩张的罗马也开始出面干预。公元前190年,罗马在玛格尼西亚一役打败塞琉古军。不久,亚美尼亚、巴克特利亚皆脱离塞琉古独立。从此塞琉古王朝的地位逐渐衰落。马卡比起义和塞琉古王朝的灭亡塞琉古王朝在玛格尼西亚一役遭遇败创之后,失地赔款,疆土日蹙,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危机状态。这时不但对东方的商路无法控制,并且在领土缩小以后,财政和物资来源也大为减少。长期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无法得到弥补,经济陷入窘境。苛捐杂税和高利贷的重负,拥有特权的外族奴隶主的压迫,使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地位急剧下降。公元前168年,安条克四世宣布犹太教为非法,耶路撒冷人民在绰号马卡比(意为“锤子”)的犹大领导下起义。虽然安条克四世对起义者采取血腥镇压,但犹太人民坚持斗争,在犹大之弟西门?马卡比的领导下于公元前142年脱离塞琉古王朝的专制统治。安条克七世在位时(前139/138―前127年),塞琉古王朝作了恢复版图的最后尝试。犹太再次被征服,但是远征帕提亚却全军覆没。安条克七世也于前127年战死。两河流域以东不再为塞琉古所有,剩余领土只叙利亚、凯勒叙利亚、腓尼基和奇里乞亚的一部分。即使在这样残存的疆土上,中央政府也因王朝内讧而处于完全瘫痪状态。自公元前125年底米特里二世被杀后,宫廷纂杀连年不断,争夺王位的内战也时时爆发。公元前67年,塞琉古王朝的末君安条克十三世遇害,与之争位的腓力二世也无法进行统治。三年后,罗马的庞培侵入西亚,将叙利亚夷为罗马的行省。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39039排&&名:538劳动点:462753排&&名:499发帖数:19206
军号:660850 工分:539039
/ 排名:5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笈多王朝(约320~540)GuptaDynasty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区。首都为华氏城(今巴特那)。笈多王朝是中世纪印度的黄金时代。公元4世纪初北印度小国林立,摩揭陀国王旃陀罗?笈多一世(约320~330在位)据华氏城为首都,建立笈多王朝。沙摩陀罗?笈多(海护王,约330~380在位)采取武力征服政策,统一了北印度。此外,海陆并进南下征服奥里萨、德干东部,直抵帕拉瓦王国首都建志。他以文治武功著称于世。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380~415在位)利用与德干的瓦卡塔卡王国联姻结盟,征服乌^衍那的塞种州长国,夺取马尔瓦、卡提阿瓦和信德。除西旁遮普和克什米尔外,北印度尽入笈多王朝版图,并拥有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沿岸港口开展对外贸易的权利。他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业,奖励学术文化,笈多王朝至此达到鼎盛时期。鸠摩罗?笈多一世(415~455在位)时代,笈多王朝尚能保持北印度安定局面。塞建陀?笈多在位期间(455~467),哒人首次南侵笈多,他调集兵力击退敌人,保卫印度免于灭亡。但佛陀?笈多以后(约500)发生经济危机,中央政权削弱,各地封臣叛离中央,国家陷于分裂。哒王托拉马纳和米西拉库拉卷土重来,吞并笈多王朝大部分领土,严重破坏北印度政治经济文化,促使其瓦解为许多封建小国,北印度再度处于政治分裂局面。笈多时期农业生产有了相当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表现在炼铁、棉纺织业和造船上。对外贸易比较活跃。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再分封形成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在封建化的过程中,印度的种姓制度也发生变化。原属吠舍下层的村社自由农民地位下降,与首陀罗日益接近。他们与首陀罗和不可接触者是封建依附农民的主要来源。笈多王朝时期,大乘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信仰毗湿奴、湿婆和梵天等三大主神的三大教派广泛流行。笈多诸王虽都信奉印度教,但为缓和民族及教派之间的矛盾,采取宗教兼容政策,放任各派宗教自由发展。大乘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成为印度中世纪前期的宗教和学术文化中心。此外,笈多王朝时期,在梵文文学、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在超日王时期,中国高僧法显游历印度,著有《佛国记》(原名《历游天竺记传》),有些印度僧人也在此时来到中国。帕提亚帝国(公元前247~公元224)ParthianEmpire伊朗古代奴隶制王国。帕提亚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呼罗珊地区,在波斯帝国和塞琉西王国时期是一个省。公元前3世纪前期,游牧的达海部落联盟的帕尔尼部从今锡尔河流域迁徙到帕提亚,与当地居民融合。公元前247年,帕尔尼部的首领阿萨息斯杀死塞琉西王国的总督,以尼萨(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为都城,建立阿萨息斯王朝。中国史籍称之为安息,西方史家称之为帕提亚。帕提亚建国后,随着国土扩张,屡次迁都。公元前147年迁都埃克巴坦那(今哈马丹)。公元前90年迁都泰西封。米特拉达梯一世(前171~前138在位)即位后,首先进攻中亚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巩固东境;继而西进,占领米底及伊朗西北部各省,最后于公元前141年进入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这时帝国西以幼发拉底河为界,与罗马对峙;东北与康居和大月氏相接;东南占有坎大哈,远抵印度边境。帕提亚是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经济上因过境贸易而得到好处。为此帕提亚与中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公元前115年,汉朝遣使节至帕提亚,米特拉达梯二世令二万骑迎于东界。公元87年,帕提亚王遣使来中国献狮子、苻拔。148年,王子安清(字世高)来中国传布佛教,译经多种。在西面,帕提亚面对满怀敌意的罗马,公元前53年,罗马统帅M.L.克拉苏?迪弗斯率军强渡两国边界幼发拉底河,结果在卡尔莱大败,克拉苏?迪弗斯及其子被杀。此后3个世纪内,帕提亚和罗马仍时有战斗。公元1世纪初,帕提亚进入所谓“反希腊化”时期。在此以前,帕提亚的统治阶级追求希腊方式的享受,使用希腊语文,欣赏希腊戏剧,崇尚希腊风习;但被征服地区绝大部分并未被希腊文化所渗透,一直保持古来的伊朗文化传统。当帕提亚王权衰落,各省总督和部落首领纷纷独立时(公元1世纪中叶以后有18个小王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主流。同时,帕提亚人接受了琐罗亚斯德教。帕提亚的最后一个王是阿尔达班五世(213~224在位)。他打退入侵的罗马人,并攻入罗马境内,迫使罗马皇帝以重金乞和。这时法尔斯的萨珊家族已经兴起,阿尔达希尔拓境北至伊斯法罕,东至克尔曼。阿尔达班与阿尔达希尔3战,于224年在伊斯法罕西北之霍尔米兹达干阵殁,帕提亚帝国遂亡。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39039排&&名:538劳动点:462753排&&名:499发帖数:19206
军号:660850 工分:539039
/ 排名:5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阿拉伯帝国(632~1258)ArabEmpire阿拉伯人建立的***哈里发国家。中国史书称之为大食。西方史籍称之为萨拉森帝国。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教。到他逝世时(632),一个以***教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出现于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历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穆罕默德之后,阿拉伯国家的首脑称为哈里发,意为真主使者的继承人。最初的四大哈里发由穆斯林公社选举产生。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632~634在位)恢复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634~644在位)先后征服拜占廷统治下的叙利亚(636)、巴勒斯坦(637)和埃及,占领了从波斯湾到高加索,从伊拉克到波斯本土的广大地区,为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欧麦尔还在辽阔的领土上建立了行政管理体制。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644~656在位)东灭萨珊王朝(651),西达北非昔兰尼加。在位期间,阿拉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和教派分歧日趋激烈,奥斯曼本人和第四任哈里发阿里(656~661在位)先后被杀。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即位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哈里发改为世袭,实际上是帝国的君主。倭马亚王朝时期(661~750)8世纪初,倭马亚王朝的政权巩固以后,阿拉伯贵族又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在东线,征服了布哈拉、撒马尔罕、信德及部分旁遮普地区。在西线,攻占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区后,于711年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了安达卢西亚。后在入侵法兰克王国的普瓦提埃战役(732)中战败,退回西班牙。至8世纪中叶倭马亚王朝后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西临大西洋,东至中亚河外地区,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封建军事帝国。倭马亚王朝仿效拜占廷帝国的政体,设置了政府机构,并继续实行由阿拉伯军事贵族执政的政策。封建土地制度逐渐完备,被称为伊克塔的封建采邑日益增多。阿拉伯语成为帝国的正式语言,政府的一切文件必须用阿拉伯文书写。8世纪20年代以后,阿拉伯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激化,内讧不止。一直受歧视、受压迫的非阿拉伯穆斯林纷纷揭竿而起。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750~754在位)利用波斯籍释奴阿布?穆斯利姆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于750年推翻了倭马亚家族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曼苏尔(754~775在位)时迁都巴格达(762)。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时期(750~1258)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最初的近100年,特别是哈伦?拉西德和麦蒙执政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极盛时代。751年阿拉伯帝国军队在中亚怛罗斯战役中,击败中国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的大部分地区。在这时期,帝国仿效波斯旧制,建立起完整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重视兴修水利,使肥沃的新月地带、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等地区的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帝国境内的丰富资源和过境贸易,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布亚、非、欧三大洲。巴格达成为著名的世界商业和贸易中心之一。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教已成为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北非等地大部分居民共同信仰的宗教。9世纪中叶后,突厥人逐渐取得权势,阿拔斯王朝进入分裂和衰落时期。突厥将领握有军权,专横跋扈,任意废立甚至杀害哈里发。哈里发完全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各地封建主拥兵割据,独霸一方。如阿拉伯人在北非的西部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789~956)和艾格莱卜王朝(800~908);在摩苏尔和阿勒颇建立了哈姆丹尼王朝(929~1003);波斯人和突厥人在波斯、中亚和小亚细亚等地建立了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布韦希王朝、塞尔柱帝国,以及在埃及、叙利亚和也门建立了阿尤布王朝()。此外,还有两个哈里发王朝:一个是法蒂玛王朝。该王朝是当时最强大的哈里发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绿衣大食。另一个是由倭马亚人后裔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1991年9月伊拉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地区领导第十次代表大会会场(929~961在位)在西班牙建立的后倭马亚王朝(929~1031),建都科尔多瓦。中国史书称之为白衣大食。在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及其后的两位统治者在位时期,阿拉伯人在西部的统治达到极盛时代。当时,科尔多瓦与巴格达和开罗齐名,成为阿拉伯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对阿拉伯文化在西方的传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8世纪70~80年代的蒙面人起义、816~837年的巴贝克起义和869~883年的辛吉起义,给阿拔斯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到10世纪中叶,王朝实际统治区域仅限于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巴格达,哈里发失去了一切世俗权力,只保留了宗教领袖的地位。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率领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杀死哈里发,阿拉伯帝国遂亡。贵霜帝国KushnEmpire公元1~6世纪统治中亚地区及印度北部的帝国。古代世界四大帝国(汉、贵霜、安息、罗马)之一。公元前132~前130年,大月氏迁至阿姆河北岸,旋即征服南岸之大夏。于公元前1世纪初年分其国为五大部分,首领称翕侯,贵霜即其中之一。帝国的兴衰公元1世纪40年代,贵霜翕侯丘就却攻灭其他四翕侯,自立为王,创立贵霜王朝,建都于喀布尔。60年代,贵霜已统治索格狄亚那、巴克特里亚、喀布尔、坦叉始罗、犍陀罗、Y宾,可能还有西旁遮普。其后,无名王索特?麦格斯时期,贵霜向西扩展至赫拉特,控制了整个河间地区,并羁縻了康居和大宛。公元90年,贵霜王因求汉公主,被班超拒绝,遣副王谢率军七万攻超,为超所败,纳礼求和。班超一直不知贵霜王名,仅以“月氏王”呼之。2世纪初阎膏珍即位,再次征服印度西北部,在中亚将势力范围扩展至花拉子模,吞并锡斯坦,国势大张,形成中亚的一个庞大帝国。140年,迦腻色伽王室开始统治贵霜,帝国版图东起巴特那,西达赫拉特,南至纳巴达河,北尽咸海。都城迁至白沙瓦。183~199年,胡毗色伽二世在位期间,对中亚的控制减弱,康居、大宛摆脱羁縻,呼罗珊、花拉子模也脱离贵霜统治。衰败迹象已经显露。约213年,波调即位,贵霜势力在中亚有所扩展,一度重新控制花拉子模,并同亚美尼亚库斯诺依斯结盟共抗萨珊王朝。229年,他遣使至魏奉献。233年,萨珊王阿尔达希尔一世率军攻克锡斯坦后,经呼罗珊入花拉子模,接着攻入索格狄亚那、巴克特里亚、喀布尔、坦叉始罗,给贵霜以致命打击。波调死后,贵霜仍保持着印度河以东地区的统治。3世纪下半叶,印度王公及西部塞种纷纷独立。至笈多王朝兴起时,贵霜蜷缩于犍陀罗和斯瓦特谷地。最后,随着哒的兴起而消亡。经济文化贵霜时期,中亚兴起一批新的城镇。灌溉技术有显著发展,手工业有较大发展。贵霜常派使者往罗马和中国。恒河河口、印度西海岸、索格狄亚那,巴克特里亚、喀布尔等地的贸易市场十分繁荣。贵霜成为中国丝绸、漆器,东南亚香料,罗马玻璃制品、麻织品等贸易物资的中转站;贵霜则输出胡椒、棉织品和宝石等。控制商路所获厚利为贵霜迅速勃兴提供了经济保障。贵霜帝国佛教迅速传播,丘就却、迦腻色伽都是佛教的赞助者。迦腻色迦信奉大乘教派,从此印度佛教以大乘为主。两汉三国时,外国僧人半数以上来自贵霜领地,贵霜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而且贵霜帝国出自文明水平不高的游牧部族,加之境内又有各种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迥然相异的民(种)族,这就为东西方文化在其境内融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融合希腊、印度传统的犍陀罗艺术即产生、发展、成熟于贵霜时代。贵霜的文化艺术和建筑对中亚有很大影响。犍陀罗艺术于魏晋时期沿丝路传入中国。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39039排&&名:538劳动点:462753排&&名:499发帖数:19206
军号:660850 工分:539039
/ 排名:5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神圣罗马帝国()HolyRomanEmpire中世纪欧洲封建帝国。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和瑞士。帝国统治者以罗马帝国和查理大帝的继承者自命,对外大肆扩张,对内则以农奴制和依附农奴制的形式剥削农民。11~12世纪,帝国皇帝同罗马教皇为争夺教会控制权发生激烈斗争,但在整个中世纪,帝国和教会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是始终紧密合作的。帝国统治者为称霸世界,多次入侵意大利,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了帝国的实力。霍亨施陶芬王朝统治时期,中央权力衰落,国内各地缺乏经济联系,帝国成为承认皇帝最高权力的各封建公国和自由市的不巩固的联盟。年是德意志历史上的空位时期。这个时期,各诸侯、骑士和城市间的纷争和内讧连绵不断。13世纪末,帝国出现许多独立的封建领主,皇帝对其直辖领地外的封建诸侯没有管辖权。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确认皇帝须由七大选帝侯推选。从15世纪初起至帝国最终瓦解,皇位均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占据。15世纪下半叶后,由于勃艮第和意大利脱离帝国,其领土主要限于德语地区。1474年起,帝国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已成为徒具虚名的政治组合。由于罗马天主教和德国封建统治者对农民和市民的剥削和压迫日甚,16世纪初爆发宗教改革运动和德意志农民战争,农民战争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顶点。宗教改革后,帝国实际上分裂为信奉新教的北部、主要信奉天主教的西南部及纯粹信奉天主教的东南部。地方诸侯和皇室中央政权的斗争在三十年战争中达到顶点。战争使帝国遭受严重破坏,阻碍了帝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在政治上分崩离析,皇帝徒具虚名,各邦诸侯拥有完全自主权。战后,荷兰和瑞士脱离帝国,勃兰登堡-普鲁士在德意志诸侯中的地位提高,形成奥地利和普鲁士在帝国中争霸的局面。1804年拿破仑一世自立为法兰西皇帝,要求取得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欧洲各国君主中占有的优先地位,并在战胜第三次反法联军后,于1806年7月建立依附于他的由宣布脱离帝国的16个德意志邦组成的莱茵联邦,迫使弗兰茨二世在同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神圣罗马帝国彻底瓦解。以色列王国(前10世纪~前722)Israel,Kingdomof巴勒斯坦北部古代希伯来人国家。都城在撒马利亚。希伯来人属塞姆语系,约公元前1500年~前1000年进入巴勒斯坦,公元前13世纪末,由游牧转向定居,并开始逐步征服原居于此地的迦南人。公元前11世纪的反抗腓利斯丁人的斗争,促进了希伯来人国家的产生。公元前11世纪末,扫罗和大卫联合希伯来各部落,建立常备军,抗击腓利斯丁人的入侵,被北方中部推举为以色列王,并在其周围形成军事贵族集团。约公元前1000年,扫罗在同腓利斯丁人的斗争中兵败身亡。此后,犹太国王大卫彻底击败腓利斯丁人,统一南北巴勒斯坦,建立起以色列-犹太王国。大卫之子所罗门王统治后期,南北方矛盾激化,北方的耶罗波安在埃及支持下起兵反对所罗门,自立为王,建立以色列王国。立国的前几十年中经常同犹太王国发生战争,并曾遭受埃及的入侵。暗利王朝统治期间,局面较安定。暗利定都撒马利亚,同犹太、推罗联姻以抗衡叙利亚的阿拉美亚人。暗利之子亚哈在位时,以色列又曾联合叙利亚、巴勒斯坦诸国,抵制亚述帝国的西进。耶户王朝统治时期(前842~前748),以色列受到亚述帝国日益严重的威胁。公元前722年,萨尔贡二世攻陷撒马利亚,将大批居民迁往异域,以色列王国遂亡。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39039排&&名:538劳动点:462753排&&名:499发帖数:19206
军号:660850 工分:539039
/ 排名:5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基辅罗斯KievRuss9世纪中叶~12世纪初在东欧平原上建立的以基辅为首都的早期封建国家。又称古罗斯、罗斯国。8~9世纪,东斯拉夫人社会阶级分化日益扩大,各部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不断。862年诺曼人留里克率领亲兵队在诺夫哥罗德登上王公宝座,建立了第一个罗斯王国。同时,另外两个军事首领阿斯科德和迪尔也在基辅建国。879年留里克去世,奥列格继任王公,率领亲兵队沿“瓦希商路”(从瓦里亚格人到希腊人之路)南征,占领斯摩棱斯克和波洛茨克等战略要地。882年占领第聂伯河中游的基辅城,杀死阿斯科德和迪尔,把罗斯国的首都迁到基辅,开始了基辅罗斯公国时期。882~911年奥列格又征服了周围的斯拉夫人各部落公国和非斯拉夫人部落,形成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在奥列格(879~912)、伊戈尔(912~945)、奥尔加(945~969)和斯维雅托斯拉夫一世(969~972)四任公爵在位期间,多次进攻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廷签订了4个商业性条约(907、911、944、972),保障了罗斯人在拜占廷的商业权益。斯维雅托斯拉夫的幼子弗拉基米尔一世统治时期(980~1015),罗斯国达到鼎盛,成为东欧强国。弗拉基米尔一世娶拜占廷安娜公主为妻,并于988~989年宣布***为国教,强令全体居民接受希腊正教神甫的洗礼,促进了***文化在罗斯的发展。基辅地区的东斯拉夫人(主要是波利安人)很早就经营农业。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新兴贵族成为封建田庄的经营者。从10世纪中叶起瓦里亚格人出身的王公和亲兵队也开始经营土地,建立起封建田庄。在智者雅罗斯拉夫统治时期()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有所发展,剥削日益加重,国内阶级斗争日趋激烈。农民犁去领主的田界、杀死王公贵族的管家、焚烧主人的田庄等反抗斗争不断发生。为保护封建主阶级的利益,雅罗斯拉夫于11世纪30年代编修《古罗斯法典》(又称《雅罗斯拉夫法典》),规定对于破坏田界、盗窃牲畜、纵火焚烧田庄者都要处以罚金,或抄家没收财产,或全家驱逐出境,或没身为奴等。基辅罗斯的城市出现得较早。首都基辅不仅是罗斯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建有拜占廷式的索菲亚大教堂和世界闻名的彼舍拉修道院,形成罗斯的文化中心。手工业有冶铁、金属加工、武器制造、制革、制陶等。第聂伯河和伏尔加河是罗斯内外贸易的重要商路。基辅罗斯与拜占廷、西欧北欧各国、东方阿拉伯各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关系。随着各地大贵族势力的增强及地方自然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国家政权日趋瓦解,逐渐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地方公国。12世纪初弗拉基米尔二世?莫诺马赫(在位)曾企图恢复基辅罗斯的统一,但未能实现。12世纪30年代以后,统一的罗斯国家已不复存在,罗斯历史进入封建割据时期。13世纪初臣服于蒙古金帐汗国。1478年为莫斯科公国所灭。莫斯科公国()PrincipalityofMoscow13世纪末~17世纪末罗斯最大的封建国家。首都莫斯科,故名。13世纪末从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分裂出来,第一位王公是达尼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在位)。14~15世纪期间,莫斯科公国经济和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反抗鞑靼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消灭封建割据、统一东北罗斯的中心。伊凡一世?达尼洛维奇(在位)通过贿赂从金帐汗获得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封号,并把东正教罗斯教区总主教驻地从弗拉基米尔迁到莫斯科。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在位)在库利科夫战役中,击败了马迈汗率领的鞑靼军队,确立了莫斯科公国在罗斯各公国的领导地位。瓦西里一世(在位)和瓦西里二世(在位)统治时期,兼并了科斯特罗马公国、加里奇公国、白湖公国、乌格里奇公国、下诺夫哥罗德公国、木罗姆公国和苏霍纳河流域北部等广大东北罗斯地区。瓦西里二世经过长期的内战,打败了公国内部采邑王公的反抗,巩固了大公的地位。伊凡三世(在位)完成了对雅罗斯拉夫公国和罗斯托夫公国的兼并,并于1478年灭亡了诺夫哥罗德封建共和国。1480年,伊凡三世在乌格拉河战役中,迫使阿合马特汗撤退,从而结束了鞑靼蒙古对罗斯人民历时两个多世纪的统治。1485年,他还兼并了特维尔公国。同年,伊凡三世采用了全罗斯大公的称号。瓦西里三世(在位)先后兼并了普斯科夫共和国和梁赞公国,从立陶宛夺取斯摩棱斯克,完成了东北罗斯的统一。1713年,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统一集权国家正式形成,改名为俄罗斯帝国。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39039排&&名:538劳动点:462753排&&名:499发帖数:19206
军号:660850 工分:539039
/ 排名:5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古巴比伦王国(约前1894~前1595)ancientBabylonianKingdom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由阿摩利人建立,公元前16世纪初为赫梯人所灭。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大奴隶制经济形式瓦解,青铜工具普遍使用,生产有较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各城邦均制定法典;神庙地位下降;两河流域普遍塞姆化,苏美尔人已融合于塞姆人。历史概况公元前21世纪下半叶,埃兰人灭乌尔第三王朝后,阿摩利人由西北乘虚而入,在苏美尔建立伊新和拉尔沙两个国家,其创立者均为阿摩利人的氏族酋长。伊新和拉尔沙对峙达200余年。公元前19世纪初,阿摩利人的阿姆纳努姆部落在巴比伦摆脱伊新的控制,其首领苏木阿布(前1894~前1881在位)建立巴比伦王国,又称古巴比伦第一王朝。由于其位于两河流域商路的枢纽地区,境内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政治和经济力量不断增强。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时期,先后征服伊新、乌鲁克、拉尔沙等国,并占据亚述南部,建立起从波斯湾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权制奴隶制帝国,自称世界四方之王。但汉穆拉比的统治并不巩固,其继承者萨姆苏伊卢纳在位时,先后遭埃兰和加喜特的侵袭,内部也发生反债务奴役斗争,导致了巴比伦第一王朝的衰微。公元前1595年,赫梯统治者穆尔西里斯一世最后将其灭亡。政治制度汉穆拉比统一后,王国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大行政区设总督,在较大的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的官员,小城市则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阶级关系与土地制度古巴比伦社会分为3个等级:①阿维鲁,为全权自由民,上层是统治阶级,下层多是纳税、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农和士兵。②穆什钦努,为依附于王室土地的无权自由民。③瓦尔都(男奴)和阿姆图(女奴)是奴隶阶级。古巴比伦时代土地制度较为复杂。汉穆拉比时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为3类:供养(维持)宫廷之田;以供职为条件所授份地;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所授份地。以供职为条件领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业代理人、高利贷者)等。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伦社会还存在神庙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高利贷业甚为活跃,神庙和酒店同时经营高利贷业。高利贷业的活跃促进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债奴被称为基萨图。在家庭和婚姻关系方面,还保存父权和夫权的家长制残余。父家长可将其妻或子女卖为奴隶或使之变为债奴,子女须为其父家长杀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导致债务人的反抗。这也是古巴比伦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古巴比伦人使用楔形文字。人们已经能区分恒星和五大行星,观测出黄道,以后又区分出黄道上的12个星座,绘制出黄道12宫的图形。而且还掌握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立方根、平方根的法则,能解有3个未知数的方程。他们求出的圆周率为3,并得出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弦的定理。在建筑和雕刻方面,古巴比伦人也有所发展。《汉穆拉比法典》石柱柱头浮雕技法已经比较熟练,线条朴实有力。赫梯帝国(前14世纪初~前12世纪)HittiteEmpire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由赫梯古王国发展、扩张而形成。都城为哈图沙什城。赫梯帝国创立者图达里亚斯二世进攻并毁灭哈尔帕城,表明赫梯开始复兴。约公元前1380年,苏皮卢利乌马斯一世嗣位。在完善都城哈图沙什的防御之后,发动对米坦尼的战争,收复伊苏瓦城,继而攻占其都城瓦苏卡尼,灭米坦尼王国。约公元前1370年,叙利亚中部部分地区归于赫梯版图。此后,苏皮卢利乌马斯一世南下,攻陷卡赫美士城,完成对叙利亚的征服。苏皮卢利乌马斯一世幼子穆尔西利斯二世即位后,东征西讨,在位28年,建立起一个名副其实的帝国。其继承者穆瓦塔利斯统治时期,埃及第19王朝塞提一世重新进入巴勒斯坦,并推进到奥伦特河畔卡迭石境内,与赫梯相对峙。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后,发生卡迭石之战(约前1300年前后),赫梯获胜,穆尔西利斯二世进至大马士革。哈图西利斯三世在位期间,亚述势力不断增强,赫梯与埃及开始接近。约公元前1283年,与拉美西斯二世缔结和约,埃及承认赫梯对叙利亚的控制,双方的关系得到稳定。哈图西利斯三世统治期间,赫梯帝国相对安定和繁荣。他修建哈图沙什都城,整理复制国家档案,改革法律。其继承者图达里亚斯四世扩大改革范围,并对宗教制度作某些改进。哈图西利斯三世之后,赫梯衰落的迹象也日益明显,奴隶逃亡现象日趋严重,被征服地区居民的反抗也愈演愈烈。阿尔努万达三世再度远征叛变的阿扎瓦城邦。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族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入侵,导致帝国于前12世纪崩溃。残存的赫梯小城邦于公元前8世纪始被亚述所灭。赫梯帝国奴隶制有较大的发展,频繁的对外战争使大量战俘奴隶流入赫梯,促进了大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赫梯帝国时期,农牧业均较发达,普遍使用青铜犁、镰。大量开采银、铜、铅矿,已掌握铁的开采和使用,并以之供应其他文明世界。贸易发达。赫梯帝国时期的政治体制是中央集权制帝国。国王是统揽军事、行政、外交、司法、宗教等权力的最高统治者。“太阳”成为国王的王衔。国王死后被尊奉为神 。夏威夷王国是在1810年由欧胡、茂夷、莫洛凯、拉奈及夏威夷等岛屿的小型独立部落,在经过一场直接且血腥的战争后所统一成立的王国。领导战争且统一夏威夷群岛的酋长,后被尊为卡美哈梅哈大帝。卡美哈梅哈受到暴风雨的阻碍,未能把握住在考艾岛的胜利。然而考艾的酋长后来也臣服于卡美哈梅哈的统治。夏威夷王国的统一终结了夏威夷群岛各部族的封建社会,转型为一个具有现代雏型的、独立的,与欧洲各帝国相仿的君主立宪体制。夏威夷王国补充:继君主政体被颠覆之后以独立的夏威夷共和国形态存在,直到1898年与美国合并。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39039排&&名:538劳动点:462753排&&名:499发帖数:19206
军号:660850 工分:539039
/ 排名:5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米底帝国这个米底帝国是这样建立的。米底人是一支印欧语系人,他们生活在伊朗高原上。亚述帝国入侵这一地区,试图征服他们。亚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联合,从而形成了米底国家。相传迪奥塞斯是米底的第一位国王,他因为善良忠诚,常为人们解决争端而在大约公元前700年左右被举为国王。实际开创米底国家的是弗拉欧尔特斯,他领导米底人反抗亚述军队。公元前625年,他的儿子基亚克萨雷斯继位,把厄克巴丹作为米底的首都,并与新巴比仑联合,竟消灭了亚述帝国。基亚克萨雷斯还攻灭了乌拉尔图王国,进兵小亚细亚,在哈律斯河同吕底亚人作战,由于日食,两国就结束了战斗,结为友邦。腓尼基Phoenicia古代地中海东岸地区一系列小城邦的总称。位于利万特海岸中部狭长地带,北起阿拉杜斯,南到多尔,长约320千米。城邦有推罗、西顿、比布鲁斯、乌加里特等,居民自称迦南人。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腓尼基沿海已出现一批贵族统治的城市小国。臣服于埃及新王国。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城邦才从其他迦南人国家中脱颖而出。居民以海上贸易为主。公元前12世纪初,腓尼基达到极盛时期。公元前10世纪起,各邦开始大批向海外殖民,殖民地遍布地中海沿岸各地,其中迦太基最强大,腓尼基成为仅次于希腊人的殖民民族。公元前9~前7世纪,腓尼基各城邦多次参加叙利亚各国反对亚述的同盟,均告失败。公元前6~前4世纪,腓尼基各城邦先后被新巴比伦王国征服,后又成为波斯帝国的第五行省。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在推罗遇到顽强抵抗。此后,腓尼基人先后处于希腊人、罗马人的长期统治下,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母邦丧失独立时,腓尼基的殖民地却正在西部地中海称霸(前7~前2世纪),先与希腊人争雄,后又成为罗马人的劲敌。罗马人称其为布匿人。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失败。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大军几乎攻入罗马,但最后罗马人仍取得胜利。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被罗马灭亡。腓尼基人以经商、航海和殖民著称,也进行海盗活动,掳掠人口并从事奴隶买卖。各城市手工业、商业发达,葡萄酒、橄榄油、玻璃制品、优质木材和紫红染料等行销地中海沿岸各地。腓尼基人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是字母文字。腓尼基人发明由22个辅音字母组成的文字系统。这种文字直接影响古希腊字母,由希腊字母又衍生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在东方,对阿拉伯、印度、亚美尼亚等地字母文字的产生也有重大影响。腓尼基人是古代世界最优秀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历史记载中,有他们绕航非洲以及远航不列颠和爱尔兰岛的壮举。在陆路,北非的腓尼基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与西非贸易。其艺术受亚述、埃及和爱琴地区影响,但保留自己的特点。艺术主题多以人物和人首鸟身的斯芬克斯为主,金属制品十分精巧,石浮雕很多,牙雕和木雕是腓尼基人特有的艺术。迦太基Carthage古代非洲北部以迦太基城(遗址在今突尼斯湾)为中心的奴隶占有制国家。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迦太基城建于公元前814年。据传说,迦太基系腓尼基人的城邦推罗的殖民者所建。迦太基在腓尼基语中意为新城。在公元前8~前6世纪,迦太基逐渐向非洲内地扩张,并且使西班牙南部沿岸及其邻近岛屿、撒丁岛、科西嘉岛、西西里岛西部及其邻近诸岛处于自己的统治之下,成为当时地中海西部最强大的国家。迦太基长期为地中海西部地区的中介贸易中心,经商收入是奴隶主阶级财富的重要来源。迦太基拥有庞大船队,居民善航海,贩运奴隶、金属、奢侈品、酒和橄榄油等。手工业也很发达,尤以纺织品著称。内地巴格拉达斯河谷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很早就出现了奴隶占有制庄园。迦太基的当权者主要是贵族寡头。大商业奴隶主和大农业奴隶主两个统治阶层间时有利害冲突。最高行政官员称为苏菲特,有两名,每年从富有的迦太基人中选举产生,没有兵权。元老院由300人组成,享有立法权和决定重大国事的权力,其成员终身任职。公民大会权力有限。另设有百人会议,成员104人,执掌监察和审判权,军队主要由雇佣兵组成。公元前6世纪起,迦太基与地中海西部的希腊人发生冲突。约公元前535年,迦太基人和伊特拉斯坎人联合,在科西嘉岛的阿莱利亚附近打败了希腊人中的福凯亚人的舰队。公元前480年,叙拉古的僭主格隆和阿克拉加斯的僭主特隆率领的希腊军队大败迦太基军于西西里的希梅拉附近。此后迦太基与西西里的希腊人诸城邦之间的军事冲突不断发生。公元前508年和前348年,迦太基和罗马两次签订条约。公元前264~前146年,迦太基与罗马发生了3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结果迦太基被灭,迦太基城也被夷为平地,领土成为罗马统治下的阿非利加省。100多年后,迦太基作为一个城市得到重建,并且在数世纪内成为罗马帝国在北非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39039排&&名:538劳动点:462753排&&名:499发帖数:19206
军号:660850 工分:539039
/ 排名:5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孔雀王朝(前323~前187)MauryaDynasty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造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孔雀家族而得名。阿育王在位期间,南亚次大陆除极南端的迈索尔外,全部囊括在孔雀王朝的版图之内。首都为华氏城(今巴特那)。在难陀王朝统治末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北印度政局十分动荡,到处发生人民起义。出身低贱的旃陀罗?笈多乘机崛起,推翻难陀王朝,自立为王,赶走马其顿驻军,统一北印度,于公元前323年建立孔雀王朝。公元前305年,塞琉古王国入侵印度,战败求和,把大体相当于今阿富汗和俾路支斯坦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印度。约公元前298年,旃陀罗?笈多去世,其子频头沙罗继位。20余年后频头沙罗死,其子阿育王继位。在阿育王时期,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定佛教为国教。孔雀王朝时期生产力有很大提高。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已非常普遍。农产品种类增多,农业占有显著优势。纺织、金属加工和造船等手工业都有发展。同中国、两河流域、埃及等地有较活跃的贸易关系。孔雀王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普遍存在着家庭奴隶制,似乎并没有大规模地使用奴隶,土地为国王所有。国家有60万步兵,3万骑兵,9000只战象。莫卧儿王朝()MughalDynasty16~19世纪统治南亚次大陆绝大部分地区的***教封建王朝。莫卧儿一词系蒙古的转音,因王朝建立者自称为蒙古人,故史称其王朝为莫卧儿王朝。王朝的兴衰1526年,中亚封建主蒙古-突厥族后裔巴布尔入侵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巴特战役中战胜洛迪苏丹,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标志着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开始。之后,巴布尔又经过1527年的坎努战役和1529年的戈格拉战役,统一了北印度。1530年,胡马雍(在位)继位。1540年,胡马雍在曲女城战役中为比哈尔阿富汗酋长舍尔沙击败,流亡波斯和阿富汗,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暂告中断。1555年,胡马雍重征印度平原,占领德里和阿格拉,恢复了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1556年,阿克巴继位,实行了进步的内政改革,采取宽容的宗教政策,扩大了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社会、政治基础。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开疆拓土,统一了次大陆广大地区,推动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到查罕杰(在位)和沙?贾汉(在位)时代,莫卧儿王朝国势日盛。文化艺术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举世闻名的泰吉?玛哈尔陵可以作为其典型代表。奥朗则布统治时期,向南印度进行军事扩张,王朝版图几乎囊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但他强制推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并恢复对印度教臣民迫害的政策,因而引起拉杰普特封建主、锡克教徒及马拉特人的激烈反抗。奥朗则布死后,各省总督纷纷独立割据,莫卧儿帝国陷于四分五裂。年期间,德里的莫卧儿皇帝先后成为入侵印度的波斯人、阿富汗人及马拉特封建王公的傀儡,莫卧儿王朝名存实亡。1764年,莫卧儿皇帝阿拉姆沙在布克萨尔战役中投降英国东印度公司,莫卧儿王朝沦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名义上存在到1858年。波斯帝国(前550~前330)PersianEmpire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帝国。统治这个帝国的是阿契美尼斯家族,故又称阿契美尼德帝国。伊朗西南部法尔斯地区的波斯人约公元前1000多年自中亚迁来,曾一度臣服于西北部的米底。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居鲁士二世灭米底;进而向外扩张,建立波斯帝国。公元前546年,居鲁士二世灭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次第征服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各希腊城邦;公元前539年,灭新巴比伦王国。为了巩固帝国东北边境,他出征药杀水(今锡尔河)流域的马萨格泰人,公元前529年阵殁。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二世(前529~前522在位)继位。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留驻埃及到公元前522年。及至得知有人夺取王位,仓卒赶回伊朗,中途被自己的剑误伤,因感染身亡。这时,他的万人不死军总指挥大流士率军急回波斯,杀死发动政变的高马达,即王位,是为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以严密的制度和立法巩固他所继承的帝国,进而向外扩张。在东面,巩固了居鲁士二世业已征服的领土,更将印度河流域并入帝国版图;在西面,约在公元前513年,渡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亲征黑海西岸和北岸的斯基泰人,为征服希腊作准备。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派米底人达提斯入侵希腊,但在马拉松一役战败,被迫撤退。以后,其子薛西斯一世(前486~前465在位)继续执行征服希腊的计划。结果,帝国的海军败于萨拉米,陆军败于普拉蒂亚,帝国在爱琴海上米卡莱角的战船被希腊人焚毁。此后,帝国再无力西侵。(见希波战争)侵希战争的失败是波斯帝国历史的转折点,此后国势渐趋衰落。薛西斯一世以后诸王都比较懦弱。他们在位期间,宫廷阴谋和各地叛乱迭起。只是由于希腊内部有雅典和斯巴达争霸的矛盾,帝国利用金钱和外交手段时而支持一方,时而支持另一方,才得以保持对小亚细亚的控制。末王大流士三世(前337~前330在位)虽非庸懦君主,但是时马其顿业已崛起,他不能抵御亚历山大大帝的东侵。公元前330年,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陷落,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害,帝国灭亡。波斯帝国领土辽阔,民族复杂。当其全盛时期,帝国以相当严密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对待被征服民族的比较开明的政策,维持帝国的统一。为了军事和行政的需要而修筑的驿路网,把帝国各部分紧密连接起来,同时也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海上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国际贸易。大流士一世实行税制改革及统一度量衡和币制,更促进了帝国的经济发展。在艺术方面,波斯帝国留下了宝贵遗产。帝国从各被征服民族征调劳动者和建筑材料,用以兴建宫室,装点都城。波斯的建筑融合埃及、巴比伦、希腊各民族的艺术成就,构成自己独特的雄伟壮丽的风格。大流士一世的新都波斯波利斯的宫殿建筑在巨石垒成的高台上,有大王听政的殿堂和百柱大厅,浮雕和壁画形象生动、庄严肃穆,显示出国王的尊严。根据波斯波利斯王宫正门上的铭文,薛西斯一世修建了万国之门。金属细工在波斯也是一种高度发展的工艺。艺术家们以槌压的方式制成金片装饰宫殿的门和用具。波斯文化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大流士一世当政时,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539039排&&名:538劳动点:462753排&&名:499发帖数:19206
军号:660850 工分:539039
/ 排名:5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条顿骑士团(teutonic knights)为12世纪左右出现的组织,其成员主要来自於圣玛丽医院的条顿和日耳曼勋章,主要是在1190年左右由卢比克和不莱梅的城市居民所支持?而在1211年,为了保护匈牙利而征服外西凡尼亚(位於今天的罗马尼亚北部)但需求太多土地,而被赶出去.在1226年应波兰大公爵的要求前往波兰东部抵抗普鲁士人,并且占领东普鲁士(今天的波兰北部及俄罗斯的一部份与立陶宛的南部)并且於同年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封为普鲁士领主1237年势力远达今天的波罗的海沿岸1242年为俄罗斯人打败1386年起立陶宛和波兰人组成邦联对抗此一骑士团1446年败於波立联军,并且臣服於波兰国王政治上:而骑士团主要由大首领统治(为终身职)是宗教性与贵族化的管理而臣属於神圣罗马帝国经济与文化上:在1300年後,贸易十分发达,也建立许多代表性的教堂,属下城市也多加入汉撒同盟骑士团的目的,也由宗教的宣扬,变成贸易的管理者.但也由於贸易的发达,使得世俗化的城市日益不满,而导致1386年後的战争1525年,大首领albert,接受马丁路德的建议,宣布由宗教性的统治,走入世俗化的统治.1618年,由勃兰登堡(位於今天德国东部,以柏林为中心)的霍亨索伦(为家族名号)选侯(由权利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诸侯)西格斯蒙德取得东普鲁士的管理权1701年成为普鲁士王国.而原有的条顿骑士团则成为负责帮神圣罗马帝国政府管理财产的组织,而於拿破仑战争时代为拿破仑所解散,战後由奥地利皇帝法兰西斯一世恢复为宗教团体.而取得东普鲁士的勃兰登堡选侯则升格为普鲁士王国并且三次瓜分波兰,并且成为现代德意志帝国(指第一次大战前年)的始祖, 而战後则有但泽问题,为第二次大战的导火线之一,二次大战为俄罗斯所取得.拜占廷帝国 Byzantines公元323年,康士坦丁大帝将罗马首都迁移到希腊城市拜占廷(后来称为Constantinople即现在的伊斯坦堡Istanbul)并更名为君士坦丁堡。395年,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以意大利为中心,东罗马帝国则环绕着整个土耳其和黑海区域。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得名拜占廷帝国。当罗马遭到野蛮民族进攻,最终四分五裂之后,帝国的东半部份一直保持着昔日辉煌的荣誉称号。拜占庭(Byzantium,就是原来的君士坦丁堡),这一称号的始创者是十四世纪古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 从那时候起,拜占庭王朝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应付那些处于黑暗时代的野蛮民族的疯狂进攻。按照ES的说法,Byzantine一词是从原本的Byzantium演变而来,后者是古希腊的一座城市,靠近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horus),是连接黑海与爱琴海的重要通道。当整个罗马帝国崩溃于野蛮民族的入侵时,君士坦丁堡倚仗着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和便捷的海上通道而幸免于难。在历史上,拜占庭的确是一个十分强大的王朝,它具备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非常优秀的科学技术。它长时期地统治着整个地中海地区,并拥有强悍的军团。拜占庭王朝不仅保持了原本属于古罗马帝国的领土,而且还进一步囊括了中东和希腊地区。当欧洲的其它国家还在慢慢地从黑暗时代复苏之时,拜占庭王朝保持着由罗马帝国延续下来,非常先进的文明程度。大津巴布韦遗址 位于津巴布韦的马斯温戈省,距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250公里,它证明南部非洲曾经有过高度发达的黑人文明。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津巴布韦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卫城上向下俯瞰。在内城和卫城之间是一片开阔的谷地,谷地上有一些零星而低矮的石头建筑。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是"石头建筑"的意思。这座令人难以忘怀的古城遗址景色壮丽,长年苍翠,面积达6平方公里,分为内城和卫城两个部分。内城是一个由稍呈弯曲的石墙围成的椭圆形建筑。城东、南、北二面分别有一个进出口,共用去90多万块花岗岩巨石。巨石之间不用灰浆黏结。内城墙内还有历史更为久远的矮墙,与其他几道断壁残垣连接,从而将内城分割成为好几块大小不等的围场,纵横交叉,通道犹如婉蜒曲折的小路。人们在里面走仿佛进入迷宫一般,神秘莫测。内城东面坐落着一座实心的圆锥形石塔,塔高11米,底部直径为6米,顶部直径约2米。卫城建于高约700米的山顶上,城墙全长244米,高达15米。其入口是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阶梯,阶梯的台阶由大圆石和峭壁中间修凿而成。卫城是顺着山势的自然走向建造的,聪明能干的石匠凭借熟练的技巧,将山上天然的岩石和用花岗岩砌成的石块砌成一座天衣无缝的宏伟建筑物,其中有一段城墙还筑在大自然造就的岩石的山嘴上,煞为壮观,令人赞叹不已。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1条记录]&分页:
&对世界史补习!介绍你所不了解的世界史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马全面战争女化mod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