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虚空幻界返回的古龙返了多少钻啊,纠结要不

(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
空虚干扰器在欧美服都已经上线,这是他们选择怼出来的第二个建筑。然后欧服的大佬们非常强大的反超美服,又怼出了指挥中心。
而在国服进度意外的慢,而且国服玩家第二个建筑更喜欢指挥中心多一些。
诸君别闹啦,快去捐虚空干扰器啊。法师塔CD转好了,现在法师塔又有人捐了……这样下去,国服下个建筑出来的速度要远远慢过欧美服。收益爆低啊……
欧服指挥中心和空虚干扰器建筑都出来了,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收益。
虚空干扰器
这个效果,就是激活破碎海滩的4个新世界BOSS。在前几天的热修过后,他们现在掉落900+装等的装备。从之前的890+又加了10个装等。而且世界BOSS的任务给500抗魔联军的声望,任务给超多的神器能量。
不稳定的传送门
这个传送门已经被砍了,被大砍了2刀。第一刀,虚空传送门干扰器,售价从50碎片增加到了250碎片……第二刀,虚空传送门召唤的怪物都不掉落虚空碎片了……
暴雪知道大家能刷,怪物不掉碎片了,怕砍得不够又加了售价。这2刀砍完,这个不稳定传送门简直变成了玛德智障的东西……
千万不要去买,千万不要去刷。收益变得这么低,很多老外都在吐槽。
干扰不稳定传送门召唤恶魔演示视频
制甲工匠的奖章
这个功能就是之前说的制造业橙装,关于制造橙所需的材料,任务等等我都在地精区很早就发过帖子了不多说。
造出虚空干扰器之后,如果你是制造业就会获得开启任务线的任务物品“制甲工匠的奖章”,然后回头找救赎营地的矮人大叔可以接任务“!时尚历史和流行哲学”。
制造橙有4件,对应布甲皮甲锁甲板甲,效果各不一样。这些制造橙对于小号,对于PVP,对于收集控,对于地精商人都很重要。如果你不制造橙装,你也可以刷碎片买8000碎片的虚空碎片精华卖给制造业的商人,小赚一笔。
命运在对你微笑
命运在嘲笑你:“嘿!这个非酋又ROLL到神器能量了。”
这是4个BUFF选一,这次的额外BUFF是命运在对你微笑。你如果没ROLL到装备有几率返还ROLL币,看国外大佬ROLL了暗夜要塞10个BOSS,7个没出装备,返还了3次。几率意外的还不错……
这个BUFF要是能在这两天出来,等于可以享受2个CD(这周的CD,周四刷新下个CD)!如果是在周四才出来,国服只能享受1个CD……欧美服都是享受了2个CD的。
说完空虚干扰器,再说说指挥中心。
大教堂世界任务
我看很多人说造指挥中心,是因为大教堂有新的任务给很多声望。这是完全错误的,指挥中心给大教堂的任务就是一个副本任务,类似英灵殿这种……然后这个任务,不给声望!!在线修正之后给250声望了。
抗魔联军的支援
我看到很多人说,抗魔联军的支援会给你额外的援助,是额外的资源援助。这是完全错误的,根本和资源没关系,就是在野外做任务会给你个NPC帮你打两下。是支援,不是资源啊!!
职业大厅会刷高难度的随从任务,然后奖励提升了的确挺丰厚的,但是需要的随从装等和技能也不低。
我看到很多人说,这个主属性提高10%BUFF可以带进副本大米。这是完全错误的,带不进去……当然刷碎片的地方这个BUFF有效,但是挂机刷碎片的需要这10%么?
从收益对比可以轻松看到,虚空干扰器不论世界BOSS,制造橙,还是命运在嘲笑你,对于各种人群都是有收益的,而且利用的好收益是很大的。而指挥中心,收益很低。
不论欧美服都是第一时间法师塔,之后怼虚空干扰器,但是国服第二个却选择了指挥中心……
而且国服现在法师塔CD缓过来了,又有人开始捐法师塔了。导致了第二个建筑成型速度一下被拉慢了,国服的玩家没想象的给力。国服的建筑进度,反倒成了最慢的。之前的法师塔,连台服都追不上。
建筑全服共享,很多人也在捐虚空干扰器,但是奈何不够啊。当然也有人说,资源是我的,我爱捐啥捐啥,也无可厚非……
周三会开新随从任务,新随从专属任务,周三也会开职业大厅新科技树,到时候可以追随者上限+1或者一个新的强力部队。等大家都拿到新的强力新随从,再开指挥中心做挑战任务是最好的。
所以对比收益,加上暴雪的日程表,我的建议是优先出空虚干扰器,周四之后再出指挥中心。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 正文
刀塔传奇4.0版本抽一个魂匣英雄要多少钻石
语言:中文
大小:385M
刀塔传奇魂匣英雄相关文章推荐
  刀塔黄传奇=土豪英雄是大家的共识,只能用钻石抽卡来收集灵魂石凑到五星实在是太壕了,不过也有部分的玩家抽个三星玩一玩,那么在4.0版本中抽一个魂匣英雄要用多少钻石呢?且看土豪玩家为大家无私做的试验。
  早些时候已经有传言,即使你运气再差,只要能够花上10400钻石抽魂匣必中一张整卡,这是的一个固定机制,玩家笑而不雨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明这个机制是否有被改动过。
  从视频可以看到,第一张整卡运气确实不错的,6000钻石出。第二张运气更好,5600钻石。不过第三次就不太乐观了,14400出的整卡。因为个人财力问题,只能是抽到这个程度了。最后的数据为共花费28000钻石,抽出流浪整卡3张,一张9000钻石左右。
  虽然本次的测试次数并不是很多,流浪也没有直接抽到5星,但是这个数据确实是存在的,也可以让大家作为一个参考,如果想要入手一个比较好的3星魂匣,准备15000钻石基本上就可以抽出来了。
  刀塔传奇抽一个五星的魂匣英雄还是蛮花钱的,不过抽一个三星魂匣自己玩一玩或者放在公会给其他的小伙伴租赚点零花也是不错的选择,只要你能够负担起这个消费。
刀塔传奇最新【】【】
手机浏览器扫描-免费领取礼包
扫描二维码下载大手礼包APP:
1.搜索“刀塔传奇”,免费领取刀塔传奇最新礼包;
2.订阅“刀塔传奇”,随时掌握礼包动向;
3.许愿“刀塔传奇”礼包,我们帮您实现;
4.大手礼包下载:
微信扫一扫-礼包攻略通通到手
微信扫一扫关注琵琶网公众号:
1.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关注“琵琶网手游”;
2.回复“刀塔传奇”,即可查看刀塔传奇最新礼和资讯;
还没关注的小伙伴,赶紧扫一扫吧~
16719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45069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79697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62361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464787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4862083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429005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4537646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355941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189160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34628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79019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49291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971379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1270285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237191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346509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350551人下载
扫描安装到手机
(已有0条评论)
你还可以输入200字
大小:385MB
类型:策略
《刀塔传奇》是一款以dota为题材的手机网游,游戏中,所有dota中的英雄都将以Q版风格等你来收集,你将携带着所有dota里面的英雄人物,去突破重重关卡,体验最真实的dota世界。
热门推荐RECOMMEND
热门资讯NEWEWT
热门专区NEWEWT
刀塔传奇 - 游戏下载
安卓版下载:
我的二维码
我的二维码
苹果版下载:
我的二维码
我的二维码
温馨提示:如果苹果正版点击没反应,请用手机扫描下载~不结良缘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闲看几十年。(晋.跋陀罗)
「不结良缘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人活在世间上,如果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肯跟人结缘,不肯替人服务,彼此没有良缘,没有善缘,就不能得到帮助。有些人不是聪明才智高,也不是能干,然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总是得道多助,靠的就是缘分。有的人才华盖世,一身机智灵巧,可是处处不如意,因为他没有广结人缘,自然坎坷难行。我们如果每天贪名图利,在名利的贪瞋风波里浮沉,不能给人欢喜,人家也不欢喜你,生活怎么会快乐呢?
「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闲看几十年」,我们在世间上拥有的一切金银财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好象人家借给我们看的,看来看去只不过几十年,眨眼流失成空,何必迷恋呢?世间一切物,都是短暂的,都是借看的。我们的房屋能住多少年?身体能活多少年?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永远是我们的,「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到了生死关头,妻子儿女不肯相伴,金银财宝流落别家,亲朋好友一一远离,我们什么东西都带不去,能带走的只有我们一世人身、口、意造作的业──善业、恶业。善业功德带得去,罪业孽缘也得带去。
世间有形的东西,我们都带不走,无形的「业」带得走。所以做人不要太愚痴,不要贪图一时的房屋、财产、衣饰,这都是倏忽消失的因缘,很快就属于别人了。我们要寻求真实不变的因缘,不要被虚假的世相迷惑,找到自己清明自在的本性最要紧。
6.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唐.李翱)
这首诗偈是唐朝太守李翱的作品。
李翱听说药山禅师是大名鼎鼎的高僧,很想见一见他的庐山真面目,就到处打听,跋山涉水寻访,终于在一个山头的松树下,找到了正在参禅打坐的药山禅师。李翱十分恭敬地请求开示,药山禅师却睬都不睬,一向高傲的李翱,不曾受过如此奚落,终于忍不住讽刺说:「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意思是说:我久仰您的大名,但见了面后,才知道你是如此不通人情、不达世故的一个人。说完,很生气地要离开。药山禅师忽然开口迸出一句:「你何必贵耳贱目呢!」意思是说:你为什么耳朵听的就很宝贵,而亲眼见的就认为是低贱呢?为什么你只相信耳朵,不相信眼睛呢?
李翱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再间:「什么是戒定慧?」
「我这里没有这些闲杂具!」
「如何修行呢?」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李翱再发问时,药山禅师就一手指天,一手指着身旁瓶子的水,闭起眼睛不再开口了。
李翱因而体悟:禅的道理是不可以分别,不可以臆测的。他回去后,潜心研习佛法,撰写很多心性禅修的书,后来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学者。
古来多少文人学士,常与佛门大德、禅师来往,听闻几句开示就影响了一生。像李翱在见到药山禅师后,写下了这首偈,为禅门留下了一段千古公案!
7.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唐.石头希)
「从来共住不知名」,久远以来,我们就和一个跟我们最亲近的人住在一起,只是不知道他的名字罢了!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佛性!
人,最可悲的就是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家本来面目,每天对着别人都叫得出张三李四,却不知自己是何等人物!
「任运相将只么行」,人,除了要认识自己外,更要任运随缘、自由自在地生活。要如何才能过任运的日子呢?一、要随缘生活;二、要随境安住;三、要随心度众;四、要随喜自在。
现在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是逆缘在生活,既不能顺着缘,当然就不可能随境自在;不能随境自在,就不容易安住。连安住都不能,还谈什么随心所欲的度众结缘呢?
世间上,多少麻烦,多少是非,都由不认识自己而起。「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古来那些成圣成贤的人,都还不能认识自己,何况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凡夫,哪里会明白呢?我们对佛道若不去研习、自修,真理就永难明白,不明理不精进,就不会修行,不修行当然就不会明白自己了。
这首偈语,主要是教我们认识自己,才能任运随缘,不再造次沉沦于凡流之辈。
8.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唐.杜牧)
这首偈语是劝我们发慈悲心,爱惜幼小生灵。
「已落双雕血尚新」,已经被箭射中的双雕,一身鲜血滴滴流,他本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翱翔,只为了人们喜爱狩猎,为了满足口欲,就被当做佳肴射了下来!
「鸣鞭走马又翻身」,平常和我们最亲近的牛马,除了供给我们坐骑外,还为我们拉车、黎田。而我们不仅不感谢,还要剥它们的皮,吃它们的肉,泯灭善性,滋长戾气,怪不得有人浩叹「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了。
「凭君莫射南来雁」,是劝说人不要射杀南来的鸿雁,因为「恐有家书寄远人」,雁可能替我们千里迢迢带来亲人的家书,凡事要存着感恩、惜福的心。
举凡文明国家都主张禁猎、禁屠,甚至专设野生动物保护区,来保护濒临绝种的动物。如美国的黄石公园,如果在参观途中遇到狗、熊、鹿等动物,车辆都要停下来,让这些动物先过去,因为公园是他们的领域,这是文明国家的作风。反观我们的社会,孩童常常玩弄小鸟小鱼、捕蝉抓蚱蜢、扔石头打牛羊……,很少见到父母出面阻止,从小就虐待动物,如何培养爱心?没有爱心,戾气日增,长大了怎能不残杀?不做坏呢?
古德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苦恼从他受,甘肥任我需,莫叫阎老断,只揣应如何?」从宇宙万物同源同种的立场来看,生命是一样的,我肉与众生肉是一样的,把你的肉充作我的饮食,把我的需要和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折磨上,你如何忍心?你怎能安心?大家还是少杀生,多一些慈悲心吧!
9.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唐.无尽藏)
这首诗偈是唐朝无尽藏比丘尼的大作,主题是说:世人都在心外求法,用眼睛追求声色美,耳朵喜听各类音声,鼻子闻香嗅辣,舌头喜尝甘甜滋味,身体喜爱柔软触觉,心里喜欢各种分别。一颗心,每天都在追逐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迷魂失魄。而禅师们却只要一闭眼睛,不看、不听、不说,当下整个宇宙就都在他心中了。
「终日寻春不见春」,我们想看看春天的景色,春天在哪里?春天就是我们的佛性、真如、真心。
「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如果我们一直追求真如佛性,而一直茫然找不到,归来时偶然看到窗前园里的梅花已悠悠盛开,呵!原来春在枝头已十分了!这景象就像描写赵州禅师的一首偈语:「赵州八十犹行脚,只因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一个人光是东南西北的向外追求,哪里会找到自己呢?自己是在我们心中,如果你能有肯定地说「我找到了!」那就很妙了。找到什么?我找到了自己,我找到了本性,能把自己找到,认识了自己,这是很不容易的。世间上的人,不认识自己,常常愚昧、苦恼,多么可怜!
你能够认识自己,就不会去心外求法了,因为心外无我,心外无法,心外没有世界!无尽藏比丘尼的这首偈语,是告诉人们「我找到了自己」,颇有深义。
10.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唐.张拙)
参禅的人,法界在他心中,天堂地狱也在他心中。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佛性之光,本来遍满虚空法界,如同佛光普照,不管是凡夫、圣人,甚至一切含灵动物,都与我一体,我们都是一家。
佛教将有情生命分成十类,一般通称「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每一个人一天中,心念在十法界来来回回不知多少次。
有时心念一起,要为人服务,待人慈悲,内心无烦恼,这时本性之光朗照晴空,就等于是佛、菩萨的世界。为了一件事不满意而起瞋恨心,奢求发财而起贪念,口腹多欲而贪食,这种贪、瞋、痴的地狱、饿鬼、畜生心相一表现出来,种种不如法的行为当然也造作了。我们一颗心就具有佛、菩萨、地狱、饿鬼……等十法界的心态。
「一念不生全体现」,一个人能做到一念不生,不生即无生,就是一切生。如同虚空无相,则无所不像。
「六根才动云遮天」,六根即指眼、耳、鼻、舌、身、意,像盗贼般住在我们身体里,每天都痴惑于爱欲,迷没于瞋怒,如不当看的贪看,不当听的贪听,不当说的妄说,不当想的妄想,不当做的妄做……人的本性,就是被六根的乌云遮蔽了,要先将人体村庄的这六个盗贼降伏,不让身心语意妄动,是每个修行者最要紧的一件事!
11.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唐。白居易)
这首白居易的诗喝,是他学佛后,有一次「特入空门问苦空」。空门,指的是佛教。这个空,不是把一切都看成空空如也;空,是虚空,虚空里面有万物,包容一切,佛门对苦与空的体会最深,你来佛门问苦空,问对了!世间万种苦,有身体的苦、精神的苦,我和人相处不好他苦,物质不调和也苦,求不到想要的东西也苦,身体老病死时也苦,内心被贪瞋痴驱使也苦……,真是众苦泛滥,苦海无边。白居易希望对苦、空的人生能多了解一些,特地来佛门请示。
「空」是一种正见,一种缘起,一种般若,一种真理。空有空的背景、内容,空是建设性的。因为空即是色,有空才有有,有空才有万物,万物亦是空。
「敢将禅事问禅翁」,来到佛门,请教禅师们一些生活上的禅心、禅意、禅修的事情。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人生如梦,却不知浮生是梦中!假如你懂得人生如梦的话,梦中何必争人我?就不会太计较人我是非了。
烦恼少的人自然很少作梦,如能将人生如梦看得很究竟,在作梦时,五趣六道、人我是非都像真的,一旦清醒、觉悟时,真是空空无大千,你我没有对待,时空也没有间隔,其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12.忆着当年未悟时,一声号角一声悲;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唐.孚上座)
这是孚上座的喝语,他说「忆着当年未悟时」,真是「一声号角一声悲」。时间分秒的过去,人生迷昧苦短,生死又那么无常,一念想起,不禁悲从中来。禅门有两句话,「未曾悟道如丧考毗,已经悟道如丧考毗」,大事未明还未开悟时,浑沌迷茫过日子,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已经悟道后,四大皆空,人生不沾不滞,也宛如死了父母一样。这是慨叹自己在五道六趣多生多劫流浪,沉沦生死至今,才认识自己,自然感触良深。学禅者如果不参透生命的本源,不思见死亡的真相,那真是一声号角一声悲。
日本贞观禅师留学中国二十年后,回日传法,一位研究天台宗三十年的道文法师向他求教:「我自幼研习天台《法华》思想,有一问题始终不解。」「《法华》思想博大精深,只有一问不解,可见你有很高修持,但不知唯一问题为何?」「《法华经》云:「有情无情,同圆种智。」花草树木真能成佛吗?」「三十年来你挂念花草树木能否成佛,与你何益?你该关心自己如何成佛?」道文吃惊:「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请问我如何能成佛?」「你说只有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要靠你自己解决了!」末悟时,处处问人,殊不知自问方能自悟。
「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现今已开悟了,甚至睡觉时都能与道相应,与真理契合,再也没有闲愁恶梦了!禅门的悟道,是活水长流,每天都有很多的小悟,集很多小悟为中悟,忽然有个恍然大悟,然后对于「生从何来,死将何去」都了然于心,再也无惧生死了!
不管是大悟或小悟,在禅门的二六时中生活,是大小梅花一样香。把凡心去除,随着自己的真如自性随缘自在,人间还有什么值得追寻呢?
13.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唐.鸟窠)
这是唐朝鸟巢禅师的一首偈语。
「来时无迹去无踪」,人,生时纵哪里来?无踪无迹。死后往哪里去?也无踪迹。生来死去都是一样的无踪迹。
「去与来时事一同」,过去有位禅师沿门托钵,正巧施主家生了儿子,禅师听了,站在门口悲伤地流泪,主人很不悦:「我们家添了宝宝,大家都一团欢喜,禅师为什么伤心流泪呢?太不吉利了!」禅师说:「我是在哭你家又多了一个死人。」
一般人的观念,都以为生乃可喜,死亦可悲,而在悟道的人看来,生就是死,有生必有死,何必到死的时候才悲哀呢?幻梦人生,终归黄土大地,生与死都是一样的。
有人在旷野中,被狮子追赶,无处可逃,刚好看到一口枯井,就攀着井中树藤想躲到井里求生,爬到半途,看到井底有四条毒蛇咻咻吐舌,头上又有黑、白两只老鼠嚙咬他攀附的树藤,万一树藤被咬断了,不跌死,也会被井底的四条毒蛇咬死,正在万分惊慌恐惧时,飞来五只小蜜蜂滴下五滴蜜,蜜刚好滴入他的口中,满嘴香咧咧的甜蜜滋味,使他忘记了生死边缘的可怕。
这寓言显示了人生。人生,被无常的狮子逼到枯井里,井下是生老病死、地水火风四蛇正在盘踞吞噬,而生命的藤枝又被象征昼夜的黑白二鼠嚙食着,多么危险啊!五只蜜蜂比喻五欲财、色、名、食、睡,一点点甜头,就使我们忘记了危险,如此愚昧的人生很不值得。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人生的百态千情都是幻梦,生死也如梦,苦海沉沦无了时,不要醉生梦死,快快求得解脱,才是最最要紧事。
14.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自古无百年。(唐。知玄)
人要守本分,不要妄求,共问耕耘不问收获,功道自然成熟。「三十三天天外天,九宵云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正好为这首诗偈做诠释。
「生天本自生大业,未必求仙便得仙」,生天,要有生天的福、生天的业。一个人福德因缘具足,不要说求富求贵、求圣求贤,就连成佛作祖都是很自然的事。世间没有天生的弥勒,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功。现代青年往往不肯劳苦奋斗,不肯流汗播种,只一味妄求,希冀侥幸得富贵,是不可能的。比方说:一块石头,放入水里自然会沉下去,你祈求神明将石头浮起来,当然是不可能的。
「鹤背倾危龙背滑」,不自量力的人,就算骑在白鹤背上飞天,也是很危险的。乘龙飞天,一滑也成千古恨。人贵自知,不要妄求。
「君王自古无百年」,中国历史绵延五千年,历经多少朝代,多少君王,何曾有人是百年皇帝?世事无常,种种忙碌,种种辛苦,到最后什么都是空的,都不是我们的,唯有及时行善,做些功德,才是子孙长久计。
15.空门寂寂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涧底休捞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唐。金乔觉
这一首诗偈的作者金乔觉,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本是韩国的王子。他在九华山修行的时候,一位当侍者的小沙弥在山上住久了,嫌山居寂寞,想回到人多热闹有亲情的家乡,可是又舍不得师父,所以当地藏菩萨送他下山时,就作了这首诗偈开示他。
「空门寂寂汝思家」,在佛门里过的都是很简单的生活,没有人情,没有温暖,没有厚待,难怪小沙弥想要回家。
「礼别云房下九华」,和云端山中的寺院告别,要下九华山。「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你很喜欢回家玩用竹根当马骑的儿童游戏,不喜欢在佛地聚金沙,慢慢地修行成长,也怪不得你。
「添瓶涧底休捞月」,但你要知道,回到人间后,五欲尘劳,像用瓶子到涧底盛水,不要以为瓶子里映现的月亮很可爱,那是假的,不实在的。「烹茗瓯中罢弄花」,也不要以为那花瓶里插的花非常美,那也是一时的,眨眼雕谢零落,并不实在。
「好去不须频下泪」,今天就好好下山去吧,不要流泪,不要舍不得离开,更不要记挂!「老僧相伴有烟霞」,你要知道,跟我在一起的有天上的云彩,山中的烟霞,这都是我的伴侣,我一点都不会寂莫!人生四大皆空,我们在佛法里却顶天立地。
16.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唐,赵州从谂)
「四大由来造化功,有声全贵里头空」,是说宇宙万物所有一切,皆由四大所造,由四大因缘和合而成。四大就是四种元素,合起来成为世间,成为人,任何事事物物都离不开这四大──地、水、火、风。地是坚硬性的,水是潮湿性的,人是温暖性的,风是流动性的。
像花草树木的生长,需要土壤,是地大;要有水分滋润,是水大;要有阳光,是火大;要有空气,是风大。有了土地、水分、阳光、空气,花草树木才能成长。人也一样,人的身体骨头、毛发,是坚硬的地大;人的大小便、汗、痰是潮湿性的水大;人的体温、肝火,是火大;风大,是指人的呼吸,要是一口气不来,人也不能活下去。四大因缘聚就成,四大因缘散则灭。又如我们盖屋的建材中,木材是地大;水泥是水大;采光、通风是火大、风大。一间房子的完成也要有地、水、火、风,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四大会聚而成。
「莫嫌不与凡夫说」,这许多道理,未同凡夫解说,是因一般人很难了解缘起性空。「只为宫商调不同」,中国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征、羽五个音调。如释迦牟尼佛在金刚座上,菩提树下证道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涅槃。为什么要涅槃?因为佛陀证悟的道与世间不同,他看的苦相,世人看成乐境;他证悟的法身、菩提,是世人的死灭、空无。所以有些看法,不容易使大家信服,是因为佛、菩萨与凡夫的认识不同,思想、观念也不一样,往往不易传达。要好沟通、好说话,观念一致是大前提!
17.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唐.圆泽)
圆泽禅师与儒生李源是好朋友,两人相约出外旅行,圆泽希望走山路,李源执着要走水路。圆泽叹息:「果真因果轮回不可勉强。」只好取道水路。在水边遇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妇女在洗衣服,圆泽一看,命中注定逃不了。原来这妇人已怀孕多年,就等圆泽来投胎。圆泽就对李源说:「业报如此,我要投胎去了,不能再陪你旅行,希望十三年后,杭州天竺寺外,我们有缘再相见。」
洗衣妇回家后,就生下了一个小孩。一晃十三年过去,李源如约到了天竺寺外,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吟唱: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
李源一听,知道牧童就是过去的故人。
这首诗偈说明佛性不变,人在五趣六道里流转,是真真实实的。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我们在三生石上走过,都是有情人、有缘人,是赏月吟风的好朋友。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不要以为老病死了,一切都化为乌有,人是死不了的。死就是再生,生就是赴死,生生死死是二合一的,我们如果对生命有信心,不管五趣流转、六道轮回,只要播种功德,总会有美好的来生。
18.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时,为他闲事长无明。(唐.洞山良价)
在动乱世间里,若把人我是非看得太认真、太计较,日子不免纷纷扰扰,所以要能放下一些,随缘一些,像皮箱一样,用时提起,不用就放下。否则一直提着不放,不嫌累赘吗?需要时又提不起,不是很不方便吗?
这首偈语要我们「不求名利不求荣」,不求个人的安逸、荣耀、成就,应该为国家社会求大、求好、求荣耀。如何做到只为大众,不为私己呢?像佛光人的信条「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信徒」,就是一种无私无我的德行。
「只么随缘度此生」,我们不要只顾一己得失,要多为国家社会着想,为大众造福,不辞辛苦努力奉献服务,广结善缘。想想「一个幻躯能几时,为他闲事长无明」,人生不过百年光阴,为什么一定要为过眼云烟勾起无明烦恼,徒然牵肠挂肚?
正如无门慧开禅师的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不要把个人琐碎事挂在心头,但对普度众生的事则要积极,对社会福利工作更要护持,如:修桥铺路,功德无量;济危扶困,成人之美。活在世间上,懒惰懈怠也是几十年,自私自利也是几十年,何不积极为国家社会多做点事?为社会的安和乐利多多造福呢?
19.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屋入深居。(唐.大梅法常)
大梅法常禅师年幼时在玉泉寺出家,禅师自幼对禅法即特别有志趣,便到马祖道一禅师处参学。大梅法常问马祖道一:「如何是佛?」马祖答说:「即心是佛。」大梅法常于言下大悟,后到大梅山隐居潜修。
唐朝贞元年间盐官齐安国师座下有一位出家人因为上山迷路,而遇见大梅法常。这位出家人十分讶异在这个僻远山区居然有位隐居的和尚,便问大梅法常:「和尚在此多少时日?」大梅法常回答:「只见四周青山青了又黄。」出家人又问:「这下山的路向什么方向走呢?」禅师答说:「随着流水去。」
出家人下山后回到盐官国师处,告诉国师他的奇遇,盐官国师说:「我过去在江西曾经遇过一个出家人,后来没有他的消息,不知是否就是你所遇见的和尚,我想托你去请他下山,接受我的供养。」后来出家人再度上山去延请大梅法常,禅师后来以「一池荷叶衣无数,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偈语一首,委婉地拒绝了。
大梅法常这首偈子,「一池荷叶衣无尽」,一池塘的荷叶,给我作衣服穿,我就穿用不尽了;「数树松花食有余」,山上有许多松树,以松花作饭,我也吃不完;「刚被世人知住处」,住处被世人知道后,来访民众太多,干扰了修道生活,那怎么办呢?「又移茅屋入深居」,只好再把房子往深山更远处移。像大梅法常禅师能够自修,也能度众;能在热闹道场里,也能到深山无人居住处。不管世间怎么变化,他都是「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如此肯定,如此自尊、自重,就是一代禅师的风范!
20.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唐.黄檗)
「心如大海无边际」,人的心,如大海一般无边无际,事实上心还不止像大海,心像国王,可以发布命令;心念一动,眼睛就去看,耳朵就去听,手就去做事,脚就去走路,所以说心如国王能行令。
心又像电光,心念一动,东西南北任翱游;想建大楼,念头一转,心头的大楼即刻就建好了,心念之快真如石火电光。
心又像画师,《华严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心如艺术家,可以在心中呈现出美好或丑陋的种种变化。
心又像虚空,可以包罗万象。平常我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不是说宰相肚子里真能撑着一条船航行,而是形容宰相的心量大得能容纳一切!
所以「心」是无量无边,是变化万端,是容纳万有。我们该如何对待这颗心呢?「广植净莲养身心」,有这么了不起的一颗心,我们就要好好地爱他。珍馐美味的营养食物入口吃了,可以滋养我们的身体,戒定慧则可以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要好好地在心田里广植净莲。
「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是说由心的力量能推展我们这一双手,要好好地随时随缘为人积功德。例如:随口说好话,随手替人服务,随时结善缘……,希望我们今天的社会,到处都是行善布施的慈悲人,人间就会很美好了。
21.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唐.布袋)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是形容一个农夫插秧时,一把把青秧插满田,低头看到水面漂漾的蓝天,也看到自己!
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水中天如镜,人要自觉自悟,使本性清澈显见,才能够「六根清净方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污染,时时保持自性的清净,就是道,就是修行了。
「退步原来是向前」,颇有哲理意味。试想,农夫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后步步退,返到田边,一畦田的秧苗才插好,其是似退而实进。有时候,退让不是完全的消极,反而是积极的转进。与人相处,斤斤计较争执,互相排挤诋毁,又能成就什么?倒不如退一步,寻求更大的成功。
过去有一个人,为了一堵围墙,和邻居起争执,心里忿忿不平,就捎信给在京城做官的父亲,希望父亲用官府的权势把墙争过来,他的父亲很明理,回了儿子一首诗:
「万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为了一堵墙而起争执,真是何苦?让人家几尺不就太平了吗?你看看万里长城至今还在,可是当年赫赫一世的秦始皇又在哪里呢?你争,跟人家斗气,百年过后什么是你的?不都灰飞烟灭,枯冢一堆了吗?从这首诗里,我们能不能领悟四大皆空?能不能在面对社会、物质一切时,观境自在?观我自在?观物自在?观心自在?观人自在呢?能!莽莽人间就不必再作什么计较争吵了!只看自己心田清不清净,任它八方冷语与暗箭!
22.若逢知己宜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唐.布袋)
我们做人处事,有时会遇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有时也会遇到怨恨计较的冤家对头。「若逢知己宜依分」,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个限度,如友谊的尊重、不共金钱的来往。固然朋友有通财之义,但一沾上利害得失,一有行差步错,钱财往往成为反目成仇的导火线,多年友情毁于旦夕,只因一时逾越本分,实在可惜!
「纵遇冤家也共和」,若是遇到冤家怨恨,也不必太过于计较,不必强人同己,要有容纳不同意见观念的雅量,冤家也是我们的逆增上缘,可以激发我们精进修行。
因此,真正有为的人,做事要做难做之事,处人要处难处之人,最好能有「宽却肚皮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的修养。寒山大士曾问拾得禅师说:「如有人辱我、骂我、欺我、谤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恶我,我应如何?」
拾得禅师回答他:「你忍他、由他、耐他、让他、不理他,且过几年,看他又如何?」
所以我们与人相处,不必太斤斤计较,不要为了利害、得失反目成仇,甚至亲人眷属竟成陌路。如果希求人间太平无事,最好彼此有忍让的胸襟气度,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想,海阔天空。
23.趋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急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皇。(唐.布袋)
唐朝布袋和尚相传就是现在大肚能容的弥勒菩萨的示现,他常常行脚云游世间,看到世人懵懵懂懂,忙来忙去,有的为生活忙,有的为儿女忙,有的为职业忙,也有不少人为了理想、为了慈悲而忙。
我们站在火车站前,看那些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潮,除了少部分是为人、为公而忙,大部分都是为名与利奔忙,真正是「趋利求名空自忙」,一个个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就是财迷心窍,其实为名也好,为利也好,都像蜜蜂采蜜,最后空忙一场。人如果一心只是求名求利,倒也罢了!怕的是在求名求利的同时,利欲熏心,见利忘义,为了贪财、贪名不择手段的害人,那就罪过了。
「利名二字陷人坑」,一不小心掉进了名利的深坑,就无法超拔。很多人在没有钱时,一直追求金钱,枉费多少时间。多少辛苦、多少烦恼。一旦有钱了,被钱所害的也不知多少。没有名的时候,百般求名,一旦名成利就,盛名之累所带来的痛苦、束缚、不自由,也是山积海深。
所以,一个修行学道的人,即使不能完全离弃名利,至少也要淡泊名利,就像国父孙中山先生说的「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多多为社会人群服务。
「急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皇」,要紧的是要知道自己,知道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把内在的一片真心体会出来,才是一个觉悟的尊者!
24.只个心心心是佛,千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万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实。(唐.布袋)
人人本具自心。人,往往很重视自己的身体,平常要营养,要保健,要美容,要盥洗……,还要照顾衣食住行一切所需,甚至于爱情、知识,反而忽略了自我的真心。没有修心,没有养心,任心在那里造业、妄动,所以说心如盗贼,如猿猴,而有心猿意马的说法。
心如国王能行令,如宝藏容纳财宝,其实真正的心是真心!真心如虚空,是我们的本体,一切现象都从心生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佛说一切心,能生一切法,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我们的心,上可以成佛,下可以堕地狱、饿鬼、畜生。要紧的是,不要让心在生死海里流转,要让它回到自己的老家,证悟自己的真如佛性。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十方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比心更灵的,人人有心,实在是世界上最灵的宝物,不好好照顾使用很可惜。这个心「纵横妙用万境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世间上,妻子、儿女、田园、屋宅一切的财富世界,甚至权势名利,都不是自己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是这颗心。人生大限一到,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有功德受福,没有功德受苦,心将替我们裁判,心是最真实的。
《从容录》中提到韦将军访道玄沙和尚的一段公案。韦将军问玄沙和尚:「有谚:日日用而浑然不知,究竟指什么?」玄沙随手抓一把奉客果子给将军:「将军,你就尽量吃吧!」韦将军边吃边问:「到底何为日日用而浑然不知?」「就像你现在吃果子,就是日日用而浑然不知!」人心日日用,你又何尝知道呢?
25.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唐.寒山)
禅者,非常洒脱自在,像没有系住的舟船一样,东南西北航行,不为人情事物所拘。
过去有两个沙弥,分别住在东、西二寺,每天都到市场买菜,东寺的沙弥较懂禅,有智慧;西寺沙弥比较不懂禅,没有智慧。两个沙弥买菜时,常在路上碰见。西寺沙弥就问东寺沙弥:「你到哪里去呀?」「风吹到哪里,我就到哪里。」西寺沙弥不知如何接下去,回去问他师父,师父一听:「你好笨哦!你不会问他:假如没有风,你要到哪里去?」第二天,两个沙弥又碰上了,西寺沙弥就问:「你今天要到哪里去?」「我的脚走到哪里,就到哪里。」西寺沙弥又不知如何是好,回去一说,他师父就骂他:「你好笨哟!你不会问他:若脚不走,你到什么地方去呢?」第三天,两个沙弥又相遇,西寺沙弥得意洋洋地问:「限!你今天要到哪里去?」「我到市场买菜去!」
东寺沙弥不为时空意念所拘,智慧真是千回百转,各样的话尽皆可以阐妙谛!
「一住寒山万事休」,意思是说:你技高胆大,更要责无父旁贷,不迟疑,不犹豫,一住寒山道场,就要万事放下。「更无杂念挂心头」,既已放下,就不要再计较人间得失、顺逆、好坏,一心一意朝真理的大道走下去!「闲书石壁题诗句」,尽管逍遥自在的画画、写字、作诗,随缘放旷,任运而行。在今天这个种种法律规制,种种束缚的社会里,我们若有古代大德那种「任运还同不系舟」的人生观,该多么自在呀!
26.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皎洁,不劳寻讨问西东。(唐.寒山)
「千年石上古人踪」,千年古道上,什么是古人走过的痕迹呢?诸佛菩萨是怎样修行得道的?古圣先贤是如何成圣成贤的?
佛教里的古仙人道是我们的模范,是我们的先知。古仙人道的「道」,是指勇敢、毅力、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苦行,吃不得苦中苦,怎能成为人上人?古仙人道是发心的,发菩提心,发慈悲心,发般若心,你如果肯发心,就是古仙人道!
「万丈岩前一点空」,万丈悬崖前一片空茫茫,你敢跨步一跃吗?你能把虚空粉碎看成归宿吗?如果你不了解空的真谛,以为往下跳就失去一切,那多可怕?实际上,空如虚空,你能无惧于那一点空,才能拥有万有:空又如大火炬,能烧毁我们的妄想执着,如果不怕这大火炬,让它光明普照,人生还会有什么问题?
「明月照时常皎洁」,月亮出来,黑暗退隐,就像你自心一明,自性的光辉映现,无明即退失。我们心里的明月照耀起来,一灯除诸暗,到那时黑暗、是非、烦恼都会离我们远去了。
「不劳寻讨问西东」,能把自性里明朗的般若光显现,你就不会去计较、分别,凡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踏着圣贤的脚步勇往直前,还怕走不到生命的究竟净土吗?
27.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唐.龙牙)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早上看花开,一时缤纷,满树都是灿烂红花;晚上红花雕谢了,美景不再,空余一树枯枝。花开花谢,可以悟到人生的无常;无常并不可怕,因为有无常,才有进步!
如果人生不是无常,我们凡夫就永远是凡夫了,因为有无常,我们才有成佛的可能。无常,对我们来说,充满希望,而非充满绝望。
过去有一个秀才,清明节回老家祭拜祖坟,偶然在村庄上遇到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内心非常喜欢,又不好意思直接表达出来。第二年清明,他又回乡扫墓,希望在村庄上重新邂逅那位姑娘,可是怎么样都找不到,原来她已香消玉殒了。秀才就很慨叹地作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所以「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年轻时不要以为自己青春美貌又健康,这些都是不可长久依赖的。「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假如我们用花来比拟人生,花的朝开暮谢是无常,人的有生有死也是无常。人与花的事理一样,世间上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独有的东西,一切都要仰赖因缘才能存在。所谓「缘聚则成,缘散则灭」,因此我们要珍惜目前所拥有的因缘,这是非常重要的。
28.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唐.龙牙)
「粉壁朱门事甚繁」,我们看到粉刷过的墙壁、朱红色的大门,多为豪门巨富所居,以为他们身心安适,事实上他们并不安闲,有时忙得连饭都来不及吃,连觉都睡不安然。「高墙大户内如山」,看到有钱人高筑的围墙,值得羡慕吗?高墙大户里,人我是非、权势争夺、贡高我慢,如山一样层出不绝的阻碍着,生活并不是很平坦,很顺利的。
「莫言山林无休士」,不要说深山僻林里没有隐者,没有凡事看开不计较,万事都能放下的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人到了无心的境界,不是不用心,而是不计较,不患得患失,就像无门禅师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自然是「处处闲」了。
人,真能闲得下来吗?有的人能忙不能闲,闲下来就很难过;有的人能闲不能忙,没有事时安然自在,事情一来就受不了,其实这都偏于一边。一个人要能忙能闲,能早能晚,能饱能饿,能大能小,能进能退,能有能无,能苦能乐,无所不能,那就是无心了!一旦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假围绕?
在世间上,不管功名富贵也好,为人服务也好,重要的是要人忙心闲。无心不是不用心,而是不计较得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9.学道先须且学贫,学贫贫后道方亲;一朝体得成贫道,道用还如贫底人。(唐.龙牙)
「学道先须且学贫」,我们修行,要忧道不忧贫,先学习安贫乐道,因为富贵学道难。譬如说:你现在中了彩券,有一千万、二十万彩金,甚至几百条黄金放在家里,你能安心打坐、安心念佛吗?没有道行的人,金钱是迷障,徒然扰乱自己。真正的学道人,先学贫穷,金钱少,挂碍就少;金钱多,挂碍必多。
越是富贵的有钱人,越常被金钱左右,他们不是在使用钱,而是被钱财奴役心情,成为金钱的奴隶!
一个人如果能安贫乐道,「学贫贫后道方亲」,才懂得在贫穷里不屈不辱。
香岩禅师说:「去年贫未是贫,去年贫尚有立锥之地;今年贫,立锥之地也无。」虽然连立锥地都无,但他有无相无边的法界,拥有万妙宇宙。不要以为有钱可以办一切事,钱有时也是造孽的根源,钱本身虽然没有什么善恶是非,一旦运用不当,就是是非,就会造业。
「一朝体得成贫道」,很多学道的出家人,有时谦虚自称:我是贫道、贫僧。他真的是贫穷的出家人吗?真是一无所有的修道者吗?其实不是,他在清素里已拥有了无穷的宝藏。你能体会到自己也是一个贫道吗?
「道用还如贫底人」,世间没有一个贫穷的人。你有道,眼睛闭起来,世界便在心中,心里的法界,心里的宝藏,心里的安乐,心里的愉快是千金难买的呀!所以学道的人不要怕穷,只要有道!希望今天的社会大众,不要只去追求金钱,要树立自己的道,这是非常要紧的!
30.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唐.龙牙)
这一首诗偈是龙牙禅师修行自在的写照。
「木食草衣心似月」,我虽然以花木水果为食,以树木草皮为衣,但是我心好似天上月,明朗得很。「一生无念复无涯」,我一生不妄求、不计较、不执着,人到无求品自高,人到无念便安闲。所以龙牙禅师参禅悟道以后,就过着木食草衣逍遥自在的生活。一般人百般计较,又要锦衣美食,又要名闻利养,但对一个修道者而言,木食草衣比锦衣美食更庄严、更美好!
我们住在五欲六尘里,烦恼痴迷;天人居住在庄严的宫殿里,享受欲乐;二乘人居住在清净无为里,佛的法身居住在虚空无住中,正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人若问居何处」,若人问我住在哪里,「绿水青山是我家」。这是一个比喻,有的人过去住在染污的地方,现在搬到清凉净土;过去住在执着里,现在住在无我里;过去住在烦恼里,现在住在菩提里;过去住在动乱里,现在迁住安静里。我们不妨问一问自己,我们究竟住在哪里?
身心若居住在人我里,一旦人我不在了,怎么办?若居住在是非上,是是非非怎能安乐?如果有人问你居住何处?你最好说:我住在菩提里,住在清净里,住在无我里,住在无为里。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住在哪里?居处在无所不住之处。太阳住在虚空中,看似没有依靠,然而虚空就是它的家,时人若问居何处?绿水青山是我家!
31.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用干戈定太平。(宋.性空妙普)
「学道犹如守禁城」,一个人求学也好,办事也好,修行也好,如同卫兵守城池一样,不分昼夜警戒,时时刻刻警惕,随时防范敌人的侵犯。
「昼防六贼夜惺惺」,人的身体,佛法譬喻为一个村庄,叫做空聚落。这个村庄没有主人,反而住有六个盗贼,整天在我们人体的村庄中扰乱,使我们不得安宁。
六个盗贼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心。眼睛常常观赏美色,耳朵欢喜听美音,鼻子爱闻香嗅臭,身体嗜好舒适柔软的感觉,舌头贪尝好滋味,心灵也迷恋着世间花花绿绿的享受。眼、耳、鼻、舌、身、心时时与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境界接触,一个把持不住,就里应外合地扰乱我们身心。我们要怎么样来保护自己的城池,固守人体的村庄呢?最要紧的是将我们的主人翁叫醒,主人翁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真如佛性。
「将军主帅能行令,不用干戈定太平」,军令能行,将帅才能平乱致胜;持心也是修行的关键。我们常抱怨别人不听我们的话,其实自己又何尝听自己的话呢?心想不贪不瞋,做出来还是贪瞋,最不听话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所以,要增强内心的力量,让眼、耳、鼻、舌、身听从内心的指示,当看则看,当听则听,当说别说,当行则行。要自我尊重、自我肯定、自我坚持、自我规画,将一切动念意志,依八正道的人生观生活。能战胜自己的心,就能战胜一切!
32.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宋.法演)
一个孩童指着山前的一片田地,问祖父:「这块田是谁的?为什么没有人耕种呢?」
祖父说:「这块好田地呐!多少人喜爱它,希望耕耘它,但是几度买来卖去、卖来买去的,一直不停地换主人,反而不能好好播种耕耘了。」
浮华世界里什么东西是我们的?不错,房屋田产是我们的,但你卖给我,我转售给他,他又卖给人,卖来卖去,地产究竟是谁的?真是「几度卖来还自买」。
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平常总是百般爱护,加意保健,但百年之后,身腐骨灰灭,身体也不是我们的,连沧海桑田、桑田沧海的世界也都不是究竟的。
因此,你计较,你贪心,到最后仍然是一无所有。要紧的是「为怜松竹引清风」,要把我们的心回归到大自然,与虚空相应;让我们的心像松树一样万年长青,像竹子般坚毅不拔,与明月清风常在。果能如此,我们必能和佛道、其理融在一起,幸福的日子就可以和我们永远同在。
我们平常的生活里面,总是一味追求物质的享受,但我们应该明白山有棱,水有涯,一个人再怎样的富有,也不能百年常保,「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良田万顷,日食又能几何?」今天的荣华,明日尽成浮云;眼前的恩爱,随着春柳夏荷深长,又在秋风冬雪里飘失,什么是永世不灭的光?什么是千年不雕的情?草草人生,真当深思!
33.月白风清凉夜何,静中思动意差讹;云山巢顶芦穿膝,铁杵成针石上磨。(宋.瞎堂慧远)
「月白风清凉夜何」,我们本来过着安乐的生活,就如月白风清般地美好,只因一念不觉,一念差错,就走岔了正路。好象这件事未完又想做那件事,做了那事又改变主意另起炉灶,守不住工作岗位,没有恒心,真所谓「此山望尽彼山高,到了彼山没柴烧」。
「静中思动意差讹」,有时人太静了,就想动;太劳动了,又想静。在动静之间、忙间之间、来去之间、得失之间,永远没一个安身立命处。如果能够做到动静一如、来去一如、有无一如、得失一如,就是中道平等的生活,是非常美妙的。
「云山巢顶芦穿膝」,是形容佛陀当初修行时,鹊巢灌顶、麻木充饥的情形。佛陀如如不动禅坐时,鸟以为是静物,便在他头上做了窝;身旁的芦苇日日长,竟从佛陀的膝盖下蔓延出来,这是何等定静的工夫!
佛陀因为能这样安住不妄动,所以进入禅定中绝对的寂静大自在,与宇宙真理打成一片而悟道。我们要效法佛陀的定力,要安于位,安于工作,不要有地位大小的歧见。工作是神圣的,服务是伟大的,不管是开计程车或是在餐厅端盘子,只要肯尽心奉献,肯为人服务,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自私自利踩着别人往上爬的是懦夫,能为人牺牲奉献才是伟大!
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必须要耐烦、耐苦,念念安住,任它「铁杵成针石上磨」,我自决心作妙高峰顶第一人!
34.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宋.白云守端)
「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苍蝇喜欢往光亮的地方飞去,如果窗上糊纸,隔了一层纸飞不出去,他就在那里一直钻,左上右下的找路,实在万分辛苦!
「忽然撞着来时路」,找到当初飞进来的洞,一下子就飞出去了。「始觉平生被眼瞒」,这才知道原来是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以为看到光就是出路,怪不得飞来飞去自冤枉。人生的来时路,是依靠内在的工夫、智慧才能找到的。
唐朝芙蓉山的古灵禅师,曾向百丈禅师学道,开悟后,回到故乡,剃度的师父还没有开悟,他就常常在语言中启发师父。有一次,师父看经时,窗户上有一只苍蝇正在盲飞乱撞,他就自言自语:「世间如许广阔,你不肯飞出去,只撞着这张纸做什么呢?」师父放下手中经典,望着古灵禅师,古灵又说偈:「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言语中一再暗示师父:你为什么不从心地上用功夫?不去明心见性呢?要找寻真正的自己,光在经典文字上分别、求知有什么用?经典文字怎么能悟道呢?心才能悟道呀!
师父听不懂古灵禅师的话,就放下经典问:「难道你已经得到消息了吗?」古灵禅师就回答:「弟子在百丈禅师处,已得到一个息处了。」师父就请他登座说法,古灵禅师只说了这样一句话:「百千法门只在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我们不要汲汲向身外追求佛法,要向内心开采无限宝藏。百千法门只在我们方寸之间;多似恒河沙的功德,在我们心的源头就可以找到呀!
35.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无门慧开)
这一首诗偈,是无门慧开禅师写的,对如何做人处世、安身立命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春天的百花开了,秋天的月亮特别皎洁,夏天吹拂着徐徐凉风,冬天飘着皑皑白雪,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更替,就像我们生老病死的过程。在现实生活里,经年累月酸甜苦辣的日子,假如我们能将生老病死的无常、荣辱得失的好坏,都不挂在心上,那就是人间最好的时节了。
人并不是拥有良田千顷、广厦千间就能快乐满足的,真正的快乐是:心里有智慧,没有挂碍!一个人即使钱财再多,名位再高,若有人我的挂碍,有人我的是非,有名闻利养的百般计较,家事、国事、心事太多,心理压力就太重。钱财越多,名位越高,徒然越放不下,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学生功课压力太大,他会受不了;一个公务员的事务太忙,也会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要学习举重若轻的心胸,减少心上的压力,才能轻松自在,真实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所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什么是人间好时节?只要我们心好。看人一切都好,不但父母爱我,子女孝顺我,朋友对我好。你感到人好,你自然就会待人好;你感到事好,做起事来就会得心应手;你感到境好,走在路上,躺在椅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真是「心中无事一床宽,眼内有沙三界窄」。
一个人光是要求世间好、环境好、朋友好,是没有用的,要先求自己好。要能从心好起,才能感受到世界一切都美好。事好、人好、话好,无一不好,那便是人间好时节了!
36.粥罢教令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而今餐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宋.天童正觉)
「粥罢教令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过去一些禅师,到处参访学道时,师父并没有跟他们讲说什么佛法,总是叫他们先去劳动服务。像天皇道悟禅师,每遇学僧来向他求道,他就吩咐对方。「扫地去!」「洗碗去!」很多学僧不明白禅师的教化,为什么我来参学,不教我禅法真理,只叫我做些琐碎工作?因此有位弟子就向禅师告辞他去。
天皇问:「为什么要走?我这里也很好呀!」
「师父从来不向我讲佛法,我只好他去求法。」
「你太冤枉我了,你每天端茶来,我就喝;添饭来,我就吃;你对我合掌,我向你点头;我无时无刻都在跟你说法呀!」
又有一位随侍鸟窠禅师出家十六年的弟子,有一天向鸟窠禅师告假,想到别处去参学佛法。鸟窠禅师说:「学佛法何必他去,我这里也有呀!」
「十六年来我都不曾听您讲说佛法,您的佛法在哪里?」
鸟窠禅师随手在衣服上抓起一撮布毛,举起来说:「这不就是佛法吗?」随侍弟子就这样豁然得道了。
这一撮布毛不是随便一抓便得,而是十六年苦行累积的生命经验。
「而今餐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现代的一些年轻人,最大的通病是没有恒心、毅力,不耐烦,学道经不起考验。道,在平常心里面,在日用生活中成就,不必刻意强调,也不求速成,只要你有恒心,多多慈悲感恩地参禅学道,一片豁然悟境就在你面前。
37.举世应无百岁人,百年终作冢中尘;余今八十有三岁,自作诗歌送此身。(宋.宗渊)
宗渊法师自己预知死亡时至,觉得何必一定要等到死了以后,劳累人家来读祭文、开吊、送葬?何不自己作首诗歌送自己呢?就写下了这首偈语。
「举世应无百岁人」,普天之下,一百岁以上的人瑞很少。杜甫〈曲江〉诗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一个人能有七十以上的年岁,自古以来便不多,但有七十岁的光阴并不表示都是实有,因此有人认为七十年的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只有中间五十年,倒有一半在睡梦中过了。人生只有短短数十年寒暑,扣去吃饭、盥洗、拉屎、屙尿,剩下来的人生有多少?算一算真是人生苦短!
「百年终作冢中尘」,就算终于活到一百岁,百年后还是要死的。汉光武帝刘秀与严子陵非常要好,严子陵比刘秀聪明、能干,最后却是刘秀称心如意做皇帝,所谓「娶妻当得阴丽华,为官当做执金吾」,十几年后,刘秀往生了,严子陵到坟上祭吊,说:「爱情上是你胜利,我失败;政治上也是你胜利,我失败。但是不管胜利也好,失败也好,我们都会长眠坟墓,一去不回。」世间上的荣华富贵带不走,万千宠爱带不走,唯有业识随身不灭。及时行善修善业,才是重要的。
「余今八十有三岁,自作诗歌送此身」,我今年已八十三岁了,自己作了这首诗?送我自己,免得劳烦世人为我送终。宗渊禅师的洒脱、风趣,以及对生死看破、放下,真是何等的自在与逍遥啊!世间尽管有诸多无奈事,但是在禅者的洒脱、幽默、勘破、逍遥之中,一切都如春波无痕、烟消云散。
38.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能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在一方池塘水面上,阳光、月影、云彩,都一一映现出来。《华严经》中有一首偈语:「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意思是说:菩萨像是天上的月亮,高高挂在毕竟空上,众生心湖里的水,如果清净没尘垢的话,菩提月光就会映现了。如果众生的心地不清净,人品污秽,光明就不会显现,佛性就不会现前。
「问渠哪能清如许」,修道者的心湖怎会那么清净呢?因为人心像池塘的水一样,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被烦恼无明的风掀起了波浪,污染了清净水性。六祖惠能大师悟道时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的真如自性心海,本来就是清净的。「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如树有根,水有源,只要心中的本源清净,不断把活泼的清净水流出来,塘水就可以永保清净。什么是我们心中的活水呢?就是般若智慧;心中的慈悲,心中的清净,心中的菩提,心中的忏悔,心中的惭愧,心中的信仰,心中的禅定!假如你心中能恒常不断地流露出智慧、慈悲、清净、菩提、忏悔、禅定、信仰……你的心海就会非常清净、美妙了。自然能「天光云影共徘徊」,有自然自在的气度。
39.几年鏖战历沙场,汗马功高孰可量?四海狼烟今已熄,踏花归去马蹄香。(宋.浙翁如琰)
这首偈语,形容修道人与烦恼作战,克服魔障的情形。我们不要以为修道人都是逃避现实,正相反,修道人生是非常积极、艰苦的,我们每天都要与内心贪瞋痴的烦恼魔军作战!人,最大、最根本的烦恼就是我执,我执如大元帅,统领了三个军团:第一军团的司令就是贪欲,第二军团的司令是瞋恚,第三军团的司令就是愚痴。贪、瞋、痴三军团下面还有八万四千烦恼魔军,修行人和这些烦恼魔军誓不两立,日日生死鏖战,所以「几年鏖战历沙场」,多少争战下来,如果降服贪念,降服烦恼,当然能成就道业,如果烦恼魔军降服了你,只好流落到红尘是非愚痴的无边苦海中,再去流浪生死了。
修道人如何在心地上降服那些烦恼魔军?要用喜舍心来对治贪欲,用慈悲心来对治瞋恨,用智慧心来对治愚痴,也就是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如果将烦恼魔军一一降服,真是「汗马功高孰可量」,其功德真正不可限量。「四海狼烟今已熄」,禅师们一悟道,心神清明,四海狼烟都平熄,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手不犯杀,口不妄言、两舌、绮语,自然再也不会去造业了。
「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个时候就好象回到故乡,寻得人生的归宿,马蹄得得响,一路芬芳清美的落花,连马蹄都含香。悟道以后,连说话都芬芳了,万事万物都美善了,人生忽然天高地迥,心胸如宇宙无极,世间变得如许舒坦。
40.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宋.石屋清珙)
现代社会上有些人,眼睛天天看着张家是非、李家长短,说这个好,骂那个不好的批评别人,但是就不知道对自己怎样衡量,真有嘴说人,没嘴说自己。
「手携刀尺走诸方」,裁缝师手里拿着刀尺,各地奔波丈量,替人穿针引线缝衣裳,真个是「线去针来日日忙」。我们虽不是裁缝师,也难免每天为谁辛苦为谁忙?这种忙都是比较上、分别上、自我上的忙,忙来忙去也忙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如果我们能如祖师说的「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不分别、不计较、不存爱憎,就比较容易看清自己面目。一有爱憎的心,就有「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心态,甚至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偏见,是很可怕的。
「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人都好量别人的长短,量别人的贫富,量别人的贵贱,量别人的美丑,量别人的好坏,量别人的是非,量这量那,嫌贫爱富、攀缘巴结的,就不知道量量自己!两个眼睛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
我们如果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返照自己在不在,观照自家宝藏有多少价值,就能够避开很多人生的陷阱。
自家长短你几时量?不妨常常问自己!
41.万丈洪崖倚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奈何一点云无碍,舒卷纵横疾似风。(宋.兜率从悦)
这是兜率从悦禅师的诗偈。他说:世间有种种束缚、种种障碍,行路时走不通,办事时办不好,要如何在不通不好的世间找到一条出路?修行人如何冲出烦恼破三关?
「万丈洪崖倚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人生好象行走在万丈悬崖边上,往下看,深不见底;往上看,碧空无穷,上下无依无靠!为人处事亦如此,人情的道路走不出去,金钱桎梏摆脱不开,是非境遇里不辨方向,甚至连法律、真理、公义的道路都感到茫然坎坷!我对世间不能和平相处而常常争战,真是想不通。为什么大家非要你争我夺、自私自利?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自由好呢?还是专制好呢?究竟是民主好呢?还是极权好呢?究竟是幸福好呢?还是烦恼好呢?究竟是春天好呢?还是冬天好呢?究竟是尊重好呢?还是仇恨好呢?……真是无语问苍天。为什么要自我束缚、自我斗争、自我障碍?路,本来是通的,但人自我设限,不向前,不肯迂回,不肯转身,自然就不通了。所以说「奈何一点云无碍」,真是无奈!
有时候,社会国家被这些人为的乌云遮蔽了天空,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有时候,我们做人处世,给人情私心的束缚捆起来了,不知解脱的通道在哪里?我们更不禁要问:人生的美满幸福在哪里?社会的安和乐利在哪里?你纵有一点成就也遭人嫉妒、障碍,惹来种种麻烦。若能「舒卷纵横疾似风」,任性逍遥自由自在地随缘放旷,那才是真正可贵的生活!
42.万丈洪崖倚碧空,人间有路不能通;奈何一点云无碍,舒卷纵横疾似风。(宋.净土惟正)
「明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惟正禅师被朝廷大臣坚请到家里供养,无法推辞之下,只好答应了。第二天,他有些反悔,就写了这首诗偈,请侍者送给大臣。意思是说:今天虽然约好拜访府上,可是出门时,倚杖再三思量,觉得「为僧祇合居岩谷」,出家人实在只适合在深山、树林、水边、岩谷之处徜徉,「国士筵中甚不宜」,在国家大臣的飨宴上出现,实在是很不适宜。
出家人也有出家人的性格,如独住比丘、人间比丘。人间比丘当然要入世弘法利生,作种种度众活动,离不开人群。也有天性喜爱独居,习惯在深山修行的出家人,称为独住比丘。
佛教里有两句话:「不破参,不闭关。」没有消泯烦恼无明,内心不宁静的人,不可以闭关;「不开悟,不住山」,没有究竟开悟的人,也不能到山里独住。独住比丘,要独自在深山修行,也不容易。人间比丘,为了弘法利生,更要具备各种学问、道德等弘法能力,千钧重担一肩挑,更不容易!
惟正禅师属于独住比丘,和东晋的慧远大师足不下庐山三十年,以及唐朝的慧忠国师四十年不出寺门,这些古德的独住风范,实在难能可贵!不过,佛教为了度化众生,要负起在社会上弘化的责任,人间比丘的牺牲奉献更大。所以我们对出家修行者,不管是静修的独住比丘,或是弘法利生的人间比丘,都应该要有平等的尊敬对待,不要认为谁好谁不好,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各人的性格不同罢了!
这首偈语对出家人崇高的风范,倒是形容得很好!
43.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宋.云盖智本)
大自然四季的变换,日月的流转,都是很自然的,我们要从自然里体会生命,不要分别计较,要用正直、平常、无相、无我的心情去接受世相,「一年春尽一年春」,春天过去了,第二个春天又会再来。「野草山花几度新」,春一到,草绿花开,一如文学家朱自清的「雁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聪明的人儿,我们的光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对呀!春天过了,春天会再来,花谢了,草枯了,花草有再开再青的时候,可是我们的人生一去不复返,又怎么说呢?
「天晓不因钟鼓动」,天亮了,并不是敲钟擂鼓才天亮,不敲晨钟,天也一样会亮,这是自然如此,并不是有所求,有所为,因而受到影响。张王李赵,管你是哪一种人;驴马牛羊,管你是哪一种动物畜生,都得在五趣六道里流转。最重要的就是佛性不变,一如春天去了会再来,花谢了会再开!除非有一天你冲破了三界,找到自家的故乡,才不必受五趣六道的轮回。所以,天晓并不因钟鼓声而有所作为。
「月明非为夜行人」,没有夜行人,月亮一样明亮,我们的真如佛性也像月亮,即使路上没有行人,明月依然当空,依然朗照,大家对生命的不死要有信心!
44.披毛戴角世间来,优钵罗花火里开;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宋.同安常察)
一个人在世间上,不要让五浊恶世污染了,要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像黄金在火中熬炼而变得更光泽,像地藏菩萨在地狱中发愿度众。有道的人,热闹场所一样可以做道场,一个人不要怨恨身世,不要怨恨环境,一切事在人为,只要有心,不怕所愿不成!
「披毛戴角世间来」,有菩提心的人,有菩萨悲愿的人,不要畏惧什么,就算披毛戴角也要到世间来,所谓「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优钵罗花火里开」,优钵罗花是印度一种很清香、很美好、很娇嫩的花,像兰花一样,生长于幽谷。就算在火焰里,优钵罗花也不怕,参禅又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
「烦恼海中为雨露」,在烦恼海中,我们要像甘露法水,为众生、万物作雨露,不要怕烦恼,不要怕是非,只要真心不灭,任何地方都可以成就佛道,如同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中成佛一样。
「无明山上作云雷」,无明山,比喻烦恼,烦恼如高山,削不了,铲不平,面对着无明山岩,自己要作云雷,要能惊动世界万物,早一点觉醒。人生苦短,要发心建水月道场,作空华佛事,破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果。只要我们用心专一,我们的道业是可以成就的!
45.醉眠醒卧不归家,一身流落在天涯;祖佛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宋.龙门清远)
这是龙门禅师的偈语,表达了禅者的人生观。
「醉眠醒卧不归家」,不管你是在睡觉、作梦,或是清醒,行住坐卧我都不归家,喻修行人的自由洒脱,不为家小拘束。
「一身流落在天涯」,禅者到处云游,天涯海角任逍遥,随遇而安。
「祖佛位中留不住」,叫他成佛作祖,他都不要。禅者只要觉悟,只要逍遥,只要解脱,什么都不能束缚他,是处处无踪迹的!
「夜来依旧宿芦花」,天暗向晚时,禅者就在芦花丛边安宿,如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个禅者在山林水边、坟冢陋巷,一样不改禅悦自在!
有信徒问赵州禅师说:「像您这样的有道高僧,百年之后,您会到哪里去?」赵州禅师回答:「我到地狱去!」信徒大为惊讶:「您这样有修行的高僧,怎么会堕落地狱呢?」赵州禅师含笑说:「我不入地狱,将来谁来度化你呢?」
禅师们就算到地狱去,也是心甘情愿,洒脱自在地为众生服务。所以禅者的人生观,从这一首偈语,可以看得出无限风光。「不归家,在天涯;留不住,宿芦花」,真是处处洒脱、处处逍遥、处处自在,无拘无束的禅者风姿。
有时候我们看那些禅者似乎没有大誓愿,没有好衣单,也没有好饮食,但不用为他们挂碍,他们那种自由自在,连佛祖都不做的胸襟,包含了天地宇宙,还有什么会放在心上呢?
46.唤处分明应处亲,不知谁是负恩人;东家漏泄西家事,却使旁人笑转新。(宋.长灵守卓)
这一首诗偈,是长灵禅师写慧忠国师与侍者间的一段典故。照顾慧忠国师起居饮食的侍者,三十多年仍未开悟,慧中国师想帮他在修行上有所契悟。有一天,他就使个方便,当侍者在那边作务时,慧忠国师在这边叫:「佛祖呀!」没有人答应。慧忠国师又叫:「佛祖呀!」还是没有人答应,慧忠国师就更大声地叫:「佛祖呀!」侍者就问:「国师,您在叫谁呀?」慧忠大笑:「佛祖!我在叫你呀!」侍者一听,又吃惊又诧异:「国师!我是侍者,不是佛祖,您怎么叫我佛祖呢?」慧忠国师心想:唉!这侍者不肯直下承担,不肯承认自己有佛性,称呼他佛祖,他都不肯答应,只得慨叹地说:「将来是你辜负我,不是我辜负你!」
侍者当然不懂国师话中含义,又过了几天,慧忠国师一有机会,又喊:「佛祖呀!」没有人答应。慧忠国师再喊:「佛祖呀!」侍者回答:「国师!我跟您说过了,我是侍者,不是佛祖!」慧忠国师很慨叹侍者不能直下承担!如同南京的牛,把他牵到北京去还是牛。自己若没有自尊、自重、自信的心,你把他当佛祖,他也是不敢承当的。
「唤处分明应处亲」,呼唤你的时候,是非常清楚、明白的,你的回答也应处处亲。「不知谁是负恩人」,将来究竟是谁辜负谁呢?
「东家漏泄西家事,却使旁人笑转新」,东家人把西家事漏泄,搬弄是非,自己人不照顾自己人,反而引出是非纷争,当然就落得别人笑话啦!所以参禅学道的人,要紧的是把自家的事管好,要自尊、自重的把佛性照顾好!
47.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宋.雪窦重显)
这首雪窦禅师的诗偈,主要是希望我们把握时机,抓住时光,不要等事过境迁了,再来追悔。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修行,要在年轻力壮时好好修行,莫待青春年华已过,老态龙钟了,哪还有力气修行呢?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一只兔子,横在古道路上,老鹰一见,倏然扑下便生擒了。「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老鹰一有机会就下手,没有灵性的猎犬跑到枯椿旧根去寻找兔子的踪迹,实在太迟钝了。
修行人要把握时机,即刻当下修行,不要等到机缘错失才空自懊恼。在佛经里有个有趣的比喻:国王有两位大臣,特别喜欢甲大臣,对乙大臣不太重视。乙大臣常想:为什么国王不喜欢我呢?慢慢地追查、注意,终于懂了,原来每当国王吐痰时,痰一落地,甲大臣必赶快把痰擦掉!国王因此喜欢他。乙大臣心想:我也可以这么做呀!下一次,乙大臣看到国王咳嗽吐痰,正想去擦,稍一落后,又被甲大臣擦去了。乙大臣心头很懊恼,提醒自己一定要抢先。下次国王又在咳嗽了,乙大臣赶快飞起一脚踹出去,想先擦掉国王的痰,谁知一脚踢到国王嘴上,竟将国王的牙齿给踢落了!
这就是说:不能认清时机,抓不住稍纵即逝的因缘,自然不能和合;机缘没有成熟,你就妄动,也不好。所以凡事要把握良机,当做时就赶快做,不要犹豫,这是非常重要的!
48.昔日赵州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知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宋.佛印)
这首偈语是宋朝佛印禅师所作,典故却出在唐代。
有一天,赵王拜访赵州从谂禅师,禅师躺在床上,不起身迎接,赵王就亲自到他的床前看他。赵州禅师说:「赵王!我年老力衰,没有力气起来迎接你,请原谅!」
赵王一点都不见怪,两人谈得非常契心。赵王欢喜回去以后,就派了大臣送来好几车的礼物作供养。赵州禅师一听,立刻起床,披袈裟、戴帽子,非常隆重地到山门迎接,徒众们看到师父的举止,很讶异:咦!赵王驾到时,您都睡在床上不起迎,现在不过是个赵王的臣子来,您却亲自到山门外迎接,岂不是太颠倒?
赵州禅师笑着开示:「我迎接客人分三种等级:上等人来,我睡在床上迎接他;中等人,来我在客厅以礼待他;下等人来,我到山门外应酬迎接呀!」
因为有这么一段典故,后来苏东坡到金山寺找佛印禅师时,就先写了一封信给佛印禅师,希望用赵州禅师待客之道接待他。意思是说:你在家尽管睡觉,不要费心应酬我。可是当苏东坡到达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已等在山门外迎接,苏东坡一见就哈哈大笑:「我就知道你的功夫不及赵州禅师。」意思是说:您不敢睡在床上不起来。
佛印禅师也笑说:「昔日赵州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知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我们金山是无量相,大千世界都是我的床。你以为我是起来迎接你苏东坡吗?其实不是,我现在仍然睡在我的禅床上,丝毫不迎不来呀!如此一来,苏东坡就哑口无言了。
佛印禅师的修持境界,可以从这首偈语看出,真是高人一等!
49.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宋.怀志)
一个人,从繁华世界回归朴素生活,从热闹的社会回归寂静的山林,由飘浮不定回到安然的生活,是怎样的写照呢?
「万机休罢付痴憨」,万般心机,种种经营,计谋、想法一大堆,徒然给自己生活带来不安然、不快乐。我现在万机休罢,一切放下,不要了,不用心了,不再竞争汲营,将须智慧藏在憨厚里,做个大智若愚的人。
「踪迹时容野鹿参」,今后不再从有为、有相上操劳,不再争取世间的荣华富贵。一心参禅,要回归大自然,我的行踪只有野鹿知道,我和大自然同在,和山林树木野兽物我一体了。
元朝的高峰妙禅师,在山洞里修行,以野果为食。有人问:「这有什么好吃?」「比珍馐美味还好。」「为什么连头发也不梳理呢?」「我心上一点烦恼都没有,还要梳理什么?」「为什么不洗澡?」「我心里早就清净了,还洗什么澡?」「为什么没有换洗的衣物?」「我有道德、慈悲的庄严衣,还要什么衣服?」「你连个伴侣、朋友都没有。」「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都是我的朋友呀!」高峰妙禅师过的是真正洒脱自在的生活!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粗布麻衣睡觉时,都和身而睡,拳头就是枕头,这种随分随缘,到处安心自在的生活,真正好象梦一样。在大自然里清静、无求的回归是多么可贵!所以,人的生活不一定要依靠物欲才有快乐!在无欲里、在清净里,一样可以安身立命!
50.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宋.张无尽)
这是唐朝赵州从谂禅师的一则公案诗。
一位学僧向赵州参禅,问他:「宇宙有成住坏空,要是有一天,风吹初禅,水淹二禅,火烧三禅,世界毁坏时,我们的肉身还会不会存在呢?」赵州禅师回答:「随他去!」
赵州对自己的回答一直不满意,但也一直没有更好的悟解,就想出外寻师访道,因此有「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的公案流传下来。
「赵州八十犹行脚」,这首偈语是说:赵州禅师虽已年届八十高龄,还要寻师访道,究竟为什么呢?「只为心头未悄然」,因为内心还不明白,不能就此放弃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明白吗?昨天的一切明白吗?明年的因果明白吗?将来未来的老病悲欢能明白吗?难道说不明白就可以随他去吗?
过去的禅师们,毕生精力心血都用在深思上。父母未生我之前,什么是我的本来面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念佛者是谁?我在吃饭,吃饭者是谁?我在睡觉,睡觉者是谁?这些生命意义都要明白,果真明白了,才算是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才能够安心。所以赵州禅师出外行脚多年,「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才知道生命的自觉只在方寸之间,不劳营营外求。要找到自己,一切不明白的要自己弄明白,凡事都要自己一肩承担,才能迈进生命灿烂的菩提境界!
51.门前自有千江月,室内却无一点尘;贝叶若图遮得眼,须知净地亦迷人。(宋.成枯木)
「门前自有千江月」,天上高挂着一轮明月,映在门前,真个千江有水千江月。「室内却无一点尘」,我的房子里,没有一点灰尘。意思是说:里面清净,外面光明,光明清净,才是一个修道者向往、追求的目标。
「贝叶若图遮得眼」,贝叶就是经典。古代的佛经,因为没有纸来印刷,都把经典文字记载在树叶上,所以叫贝叶。假如用贝叶经书来遮眼,以为看经就是成佛,那就大错特错了。禅是不立文字的,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用经书追求禅道,离道就更远了。
过去芙蓉山古灵禅师,在百丈大师处悟道后,回到福州故乡,想救度他的师父,他的师父虽是个知识分子,却整天看经演法,讲经都在义理上搬来弄去的,自家心地的功夫不够。有一次,古灵禅师看到师父又坐在窗下看经,正巧有一只苍蝇在窗纸上撞呀撞地想飞出去,古灵禅师就藉这个机会说法:「世间如许广阔,你不肯去,钻陈年旧纸有什么用?」
古灵禅师一语双关,虽然是说苍蝇,怪他老是在窗纸上钻来钻去,怎么钻得出去呢?意思也是在提醒师父,如果不去证悟本心,光是看经在文字上找佛法,怎么能找得到呢?
「须知净地亦迷人」,贝叶经若遮得眼,佛殿佛像也会迷人!你执着清净、执着菩提,反而被清净菩提束缚了。铁链子可以锁人,金链子一样可以锁人;乌云可以遮蔽天空,白云也一样可以遮蔽天空;烦恼能束缚人,菩提一样能束缚人。所以人生应该不要一点尘,只要清净的明月。
52.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宋.此庵守净)
人过着洒脱的自然生活,就是禅者的生活,就有「遍界春」的风光。
「流水下山非有意」,山峰上,潺潺有声的流水往山下流着,并非特意安排,只是自然流布,一如云无心以出岫。
「片云归洞本无心」,山顶上片片白云飘浮,并非有心来去,实是不假分别。
「人生若得如云水」,人生在世,如果像云朵自由自在飘浮,像流水随来随去流动,是多么地洒脱自然!
佛光山的义诊就称为「云水医院」,像云一样、像水一般深入偏远山地,给穷乡僻壤的病患一些医疗资助。云水医院,让很多孤苦无依的患者得到医治,得到救济。
如果我们的生活也能像云水一样逍遥自在,没有名枷利锁的束缚,不自我设限封闭,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该多美、多洒脱。所以热爱人生的人,要找寻快乐的人生,自在的人生,自性的人生,包容的人生,把自己放大包容、慈悲待人,心中就富有了。那时候「铁树开花遍界春」,自有非凡气象,真个是大地回春,既稀有又难能可贵了!
53.拨草占风辨正邪,先须拈却眼中沙;举头若味天皇饼,虚心难吃赵州茶。(宋。黄龙慧南)
参禅学道,必须要有些什么条件?「拨草占风辨正邪」,想去除烦恼,息下无明的风浪,拨草占风之前必须先辨正邪。
参禅,不是闭起眼睛打坐,糊里糊涂冥想。参禅人需要智慧,需要灵巧,心中要能包容万有,要能明善恶、定是非、辨邪正。如果连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正道?什么是邪法都分不清楚,这种参禅不是参糊涂禅吗?辨正邪,不只是参禅人的专利,世人对于正邪不分、是非不明,不知权衡轻重,不能察知善恶,也算不得正人、好人。
禅者辨了正邪后,「先须拈却眼中沙」,一翳在眼,空华乱坠,眼中有一粒沙子,就有了翳,容易把宇宙本来面目统统都蒙蔽看错了。必须先去除眼中沙,将心上的乌云去除,无明烦恼去除。
「举头若味天皇饼」,从生活里去体会天皇道悟禅师的饼滋味。叫你吃饼,不是说填饱肚皮了事,主要是明心见性。
「虚心难吃赵州茶」,你想象赵州禅师一样有道行吗?请看赵州禅师如何教导学僧。有学僧问:「什么是道?」赵州说:「吃茶去!」「什么是佛?」「洗碗去!」「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心?」「扫地去!」赵州禅师一碗茶,可以给你开悟,可以给你成佛作祖!为什么?禅就是告诉你除了生活以外,没有另外的禅,你若会吃天皇饼,会喝赵州茶,你大概就可以与禅同在了。
54.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宋。王安石)
尽管五趣六道轮转,沉沦世间,我们的真如佛性并没有分毫损伤。王安石用山做比喻。
「终日看山不厌山」,山真是千变万化,像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很多有道之士,都喜欢山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更有两句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们对于这座山,我看你,你看我,互不厌倦,又有人说「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我爱山、山也爱我。我看山千变万化,多么妩媚;青山看人也是变化无穷,非常妩媚的!人与人相处,也应该这样。
「买山终待老山间」,我们买一座山,为什么?希望与山同在,与山终老。
「山花落尽山常在」,山上的花开了、谢了,统统落尽了,山仍常在,仍不改变的,这就是山美妙不可思议的地方。
「山水空流山自闲」,山上的泉水,尽管涓涓滴滴、潺潺有声流个不停,可是山还是如如不动的。意思是说:世间上有变的东西,也有不变的东西,你在五欲世间,五欲千变万化,贫富穷通、荣辱得失,没有一定是无常的。然而山是不变的,今年如此,明年如此,十年、百年、千年后,你看山,山还是如此,所以这首偈语,指点我们要有追求永恒的理想!山代表了安住、永恒,我们要将自己安住在永恒的真理里,不厌、不弃、不痴迷。
55.本来无物使人疑,却为参禅买得痴;闻道无情能说法,面墙终日妄寻思。(宋.王安石)
「本来无物使人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问题是人往往自己制造是非困扰,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每日疑神疑鬼、妄想分别,把好好一片清净的心地,搞得乌云翻滚,不得安宁。
「却为参禅买得痴」,参禅的人,表面上不跟人比较,不跟人计较,好象是很憨直、愚痴,其实是大智若愚。禅者本无一物,天下、人我、世事,在他心中一晃而过,只是一些现象而已。
「闻道无情能说法」,有人问:树木花草能成佛吗?禅师们常常给他当头棒喝:你管它花草树木能不能成佛,为什么不问自己本身能不能成佛?在佛教里,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大地山河、树木花草一切无情都能成佛,但是树木花草的成佛,不是他自己能成佛,而是修道者自己开悟了。我成佛了,大地山河、花草树木也从我的法性真心流露本来面目,随着我的身心一起成佛了。大地山河、宇宙万有并未离开我的本性,所以不可以离开真心以外,而去问树木花草能不能成佛!
「面墙终日妄寻思」,是有典故的,六祖惠能大师要圆寂时,一个年幼的小徒弟石头希迁问六祖大师:「老师百年后,我怎么办呢?」「寻思去!」石头希迁就以为要他天天思考,天天打坐,后来住了几年,有位老首座才点破他说:「寻思去,是叫你去找你的师兄青原行思禅师,不是叫你在这里妄想。」石头希迁禅师后来到了青原行思禅师那里去,终于悟道了,因为他破除了自己的一切痴妄。
56.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明窗高挂菩提月,净莲深栽浊世中。(宋.慈受怀深)
世间事,哪一样最高?哪一样最有价值?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人认为金钱最好、最高,也有人说世间上最好的是修行学道。喜欢名位者,认为名位最高;看重爱情的人,认为爱情最好;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念都不一样。
「万事无如退步休」,从信仰佛法的人看来,世间没有比退一步最高、最好的了。退一步,争逐的人少,天地更宽广,更能领悟生命的奥义。有这样认知的人,在世间上会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应该修持的,就算尝遍万般辛苦也要得到,如开悟、解脱……,不当要的,像名位、权势,也视同粪土不屑一顾。
「本来无证亦无修」,虽然在理相上,我们真如自性一切具足,不需要特别修行、证悟,但是不经过事相的证悟,又怎能体会到娑婆本体的妙用呢?
像《金刚经》的主旨,无相布施、无我度生、无修学佛、无证入道,都是一种藉假修真。我们要修无修的心,证无证的道,才能到达佛法的彼岸。
「明窗高挂菩提月」,窗前一轮明月高挂在空中,一如我们内心的菩提圆觉,菩提月给乌云遮蔽了,就不会发光,把心灵的烦恼无明去除了,高挂星空中的月亮才光明皎洁。
「净莲深栽浊世中」,我们生活在五浊恶世中,不必逃避,要在心田里存养佛法、如同清净的莲花,在污浊的泥土里一样吐出芬芳的香气来。
57.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宋.慈受怀深)
「莫说他人短与长」,与人相处,最忌讳蜚短流长,滋生误会,佛法告诫我们闲时常思己过,莫论他人短长。流言蜚语伤害人、动摇人、苦恼人,是非常强烈的。我们要不信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不讲是非、不怕是非,即使对方造谣得天花乱坠也不用怕。为什么?因为「说来说去自招殃」。一个清明的人是毁谤打倒不了的,徒然暴露了说是非者的愚昧与奸诈。
「若能闭口深藏舌」,所谓闭口,是要我们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不理是非,而不是如哑吧似地不开口。一般人常犯的毛病是赞己毁他,把我的一分好夸成十分,把他的一分坏毁成十分,炫己抑人,徒然多招反感。少说人家的是非,少论他人的短长,「便是修行第一方」了。
诵经念佛,固然是修行;实行佛法,更是大修持。能真心赞美人,对人说好话,向人行注目礼,给人欢喜。对人恭敬,不记恨,不起瞋心,心口合一,这些都是第一方的修行妙法了。
因此,学道者应具有的风仪是:
一、光风霁月的修养。
二、海阔天空的心胸。
三、端庄美妙的仪行。
四、玉振金声的言词。
如此自能断绝是非,去除纷杂的人我烦恼。
58.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宋.慈受怀深)
想要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生活,必须具有「以退为进」的人生观,无争无执,才能在万里晴空下与清风、皎月、大自然同在。
这首偈语所说的「退步人」,并非不求进步的消极心态,而是积极以为进的处事态度。喷射机能快速前飞,原理就在发动时,先有向后喷的气流,以后退的力量往前冲,才能一飞冲天。我过去开创佛光山时,就是「以退为进,以无为有,以众为我,以空为乐」的胸襟建设,以后退激发自己向前。
人的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返卡拉赞 虚空幽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