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局排位,遇到个大神玩张角起兵自称什么将军,居然还说刘协

汉献帝是怎么死的?
汉献帝是怎么死的?
09-03-21 &
汉献帝是东汉的末代皇帝,说起末代皇帝,人们总不以为然,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庸碌、无能、可怜、窝囊、荒淫、腐败等形象,认为他们守不住祖宗基业, 尽做出一些丢人现眼的事,不足同情。这种看法是传统历史长期教育的结果,并非每个末代皇帝一概如此。罗贯中对汉献帝的描写,就突破了这个普遍观念,对 这个生当末世的皇帝充满着敬意,充满着理解,把他塑造成一个有心振汉而无力 回天的悲剧式的英雄。 汉献帝名叫刘协,原封陈留王,九岁登位。他在本书的首次登场,就被浓浓 的悲烈气氛所包围,他和汉少帝为宦官张让、段圭所劫持,在荒山野地奔波,吃 尽了苦头,受尽了侮辱。汉少帝畏畏缩缩,听任摆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留王不断地与命运抗争,尽自己的力量改变处境,给了前来接驾的骄横跋扈的董卓 一个下马威。 陈留王的下马威打掉了董卓的威风,也打出了董卓的好感。董卓进京所做的 第一件事,就是将儒弱的汉少帝踢下台,把皇袍披到了陈留王身上,理由是:有 威仪,聪敏好学。 登台登得热热闹闹,然而还未登汉献帝从兴奋中冷静下来,还来不及感谢董卓这个大恩人,一切就改观了。董卓控制了朝廷,也控制了他这个新皇帝。他不过是个空头的天子,无权、无势、无力,不要说重整祖业,就连起码的尊严也不能保障。董卓为避反董联盟的锋芒,烧毁洛阳宫殿,把他这具木偶搬到了长安,并准备取而代之,改朝换代。 幸得司徒王允设计除了董卓,他才保住了皇位。稳定得日子没过上几天,董卓的余党杀进长安,把他当成人质,扣在军中,到处奔窜。因将军杨奉、国舅董承的救援,他才从新回到洛阳。 为打击董卓余党,摆脱他们的威胁,汉献帝饮鸠止渴,采取了以虎击狼的权宜之计,招来了兵强马壮的曹操。威胁如愿解除,但曹操在朝廷中站住了脚。曹操需要的是“天子”,不是他这个有血有肉的刘协,便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协的境遇每况愈下,下到了历史最底点。 汉献帝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他要除去曹操,报仇血恨,恢复尊严,恢复皇权,恢复“朕即国家”的局面。千思万虑,他决定孤注一掷,咬破手指,用 鲜血写成了一条“衣带诏”,秘密授给董承,令他相机行事。 汉献帝急切的等着消息,等着董承大功告成,等着告慰列祖列宗。消息终于 等来了,然而等来的不是曹操的覆败,而是董承和其同谋的灭族。接踵而至的是 曹操逼迫怀有身孕的董贵妃自缢,下令禁止外戚宗族入宫。 汉献帝忍辱偷生,寻找时机准备再度一搏。但机会以没有了,曹操以完全掌握了他境内的各种政治势力。汉献帝的伏皇后,以死求生,通过忠实的宦官穆顺 传信给她的父亲伏完,让她想法除去曹操。结局依然是曹操得手,伏皇后和穆顺 被满门抄斩。为彻底控制天子,曹操把他的女儿送进宫当了皇后。 曹操终他一生没有废除汉献帝,他记住了董卓的教训,他留着这个魁儡皇帝 给他当门楣,给他当镇住诸侯的符咒。他要让汉室自然而然的灭亡。他是个个老练的政治家,要的是水到渠成,把建立曹家天下的大事留给了儿子曹丕去做。 曹丕登台,汉朝变成了魏朝,汉献帝降封为山阳公,末代皇帝当到了头。他 有胆有识,有风度、有才气,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枉然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汉室的殉葬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汉献帝是东汉的末代皇帝,说起末代皇帝,人们总不以为然,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庸碌、无能、可怜、窝囊、荒淫、腐败等形象,认为他们守不住祖宗基业, 尽做出一些丢人现眼的事,不足同情。这种看法是传统历史长期教育的结果,并非每个末代皇帝一概如此。罗贯中对汉献帝的描写,就突破了这个普遍观念,对 这个生当末世的皇帝充满着敬意,充满着理解,把他塑造成一个有心振汉而无力 回天的悲剧式的英雄。 汉献帝名叫刘协,原封陈留王,九岁登位。他在本书的首次登场,就被浓浓 的悲烈气氛所包围,他和汉少帝为宦官张让、段圭所劫持,在荒山野地奔波,吃 尽了苦头,受尽了侮辱。汉少帝畏畏缩缩,听任摆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留王不断地与命运抗争,尽自己的力量改变处境,给了前来接驾的骄横跋扈的董卓 一个下马威。 陈留王的下马威打掉了董卓的威风,也打出了董卓的好感。董卓进京所做的 第一件事,就是将儒弱的汉少帝踢下台,把皇袍披到了陈留王身上,理由是:有 威仪,聪敏好学。 登台登得热热闹闹,然而还未登汉献帝从兴奋中冷静下来,还来不及感谢董卓这个大恩人,一切就改观了。董卓控制了朝廷,也控制了他这个新皇帝。他不过是个空头的天子,无权、无势、无力,不要说重整祖业,就连起码的尊严也不能保障。董卓为避反董联盟的锋芒,烧毁洛阳宫殿,把他这具木偶搬到了长安,并准备取而代之,改朝换代。 幸得司徒王允设计除了董卓,他才保住了皇位。稳定得日子没过上几天,董卓的余党杀进长安,把他当成人质,扣在军中,到处奔窜。因将军杨奉、国舅董承的救援,他才从新回到洛阳。 为打击董卓余党,摆脱他们的威胁,汉献帝饮鸠止渴,采取了以虎击狼的权宜之计,招来了兵强马壮的曹操。威胁如愿解除,但曹操在朝廷中站住了脚。曹操需要的是“天子”,不是他这个有血有肉的刘协,便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协的境遇每况愈下,下到了历史最底点。 汉献帝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他要除去曹操,报仇血恨,恢复尊严,恢复皇权,恢复“朕即国家”的局面。千思万虑,他决定孤注一掷,咬破手指,用 鲜血写成了一条“衣带诏”,秘密授给董承,令他相机行事。 汉献帝急切的等着消息,等着董承大功告成,等着告慰列祖列宗。消息终于 等来了,然而等来的不是曹操的覆败,而是董承和其同谋的灭族。接踵而至的是 曹操逼迫怀有身孕的董贵妃自缢,下令禁止外戚宗族入宫。 汉献帝忍辱偷生,寻找时机准备再度一搏。但机会以没有了,曹操以完全掌握了他境内的各种政治势力。汉献帝的伏皇后,以死求生,通过忠实的宦官穆顺 传信给她的父亲伏完,让她想法除去曹操。结局依然是曹操得手,伏皇后和穆顺 被满门抄斩。为彻底控制天子,曹操把他的女儿送进宫当了皇后。 曹操终他一生没有废除汉献帝,他记住了董卓的教训,他留着这个魁儡皇帝 给他当门楣,给他当镇住诸侯的符咒。他要让汉室自然而然的灭亡。他是个个老练的政治家,要的是水到渠成,把建立曹家天下的大事留给了儿子曹丕去做。 曹丕登台,汉朝变成了魏朝,汉献帝降封为山阳公,末代皇帝当到了头。他 有胆有识,有风度、有才气,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枉然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汉室的殉葬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被曹丕逼死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汉献帝是东汉的末代皇帝,说起末代皇帝,人们总不以为然,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庸碌、无能、可怜、窝囊、荒淫、腐败等形象,认为他们守不住祖宗基业, 尽做出一些丢人现眼的事,不足同情。这种看法是传统历史长期教育的结果,并非每个末代皇帝一概如此。罗贯中对汉献帝的描写,就突破了这个普遍观念,对 这个生当末世的皇帝充满着敬意,充满着理解,把他塑造成一个有心振汉而无力 回天的悲剧式的英雄。 汉献帝名叫刘协,原封陈留王,九岁登位。他在本书的首次登场,就被浓浓 的悲烈气氛所包围,他和汉少帝为宦官张让、段圭所劫持,在荒山野地奔波,吃 尽了苦头,受尽了侮辱。汉少帝畏畏缩缩,听任摆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留王不断地与命运抗争,尽自己的力量改变处境,给了前来接驾的骄横跋扈的董卓 一个下马威。 陈留王的下马威打掉了董卓的威风,也打出了董卓的好感。董卓进京所做的 第一件事,就是将儒弱的汉少帝踢下台,把皇袍披到了陈留王身上,理由是:有 威仪,聪敏好学。 登台登得热热闹闹,然而还未登汉献帝从兴奋中冷静下来,还来不及感谢董卓这个大恩人,一切就改观了。董卓控制了朝廷,也控制了他这个新皇帝。他不过是个空头的天子,无权、无势、无力,不要说重整祖业,就连起码的尊严也不能保障。董卓为避反董联盟的锋芒,烧毁洛阳宫殿,把他这具木偶搬到了长安,并准备取而代之,改朝换代。 幸得司徒王允设计除了董卓,他才保住了皇位。稳定得日子没过上几天,董卓的余党杀进长安,把他当成人质,扣在军中,到处奔窜。因将军杨奉、国舅董承的救援,他才从新回到洛阳。 为打击董卓余党,摆脱他们的威胁,汉献帝饮鸠止渴,采取了以虎击狼的权宜之计,招来了兵强马壮的曹操。威胁如愿解除,但曹操在朝廷中站住了脚。曹操需要的是“天子”,不是他这个有血有肉的刘协,便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协的境遇每况愈下,下到了历史最底点。 汉献帝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他要除去曹操,报仇血恨,恢复尊严,恢复皇权,恢复“朕即国家”的局面。千思万虑,他决定孤注一掷,咬破手指,用 鲜血写成了一条“衣带诏”,秘密授给董承,令他相机行事。 汉献帝急切的等着消息,等着董承大功告成,等着告慰列祖列宗。消息终于 等来了,然而等来的不是曹操的覆败,而是董承和其同谋的灭族。接踵而至的是 曹操逼迫怀有身孕的董贵妃自缢,下令禁止外戚宗族入宫。 汉献帝忍辱偷生,寻找时机准备再度一搏。但机会以没有了,曹操以完全掌握了他境内的各种政治势力。汉献帝的伏皇后,以死求生,通过忠实的宦官穆顺 传信给她的父亲伏完,让她想法除去曹操。结局依然是曹操得手,伏皇后和穆顺 被满门抄斩。为彻底控制天子,曹操把他的女儿送进宫当了皇后。 曹操终他一生没有废除汉献帝,他记住了董卓的教训,他留着这个魁儡皇帝 给他当门楣,给他当镇住诸侯的符咒。他要让汉室自然而然的灭亡。他是个个老练的政治家,要的是水到渠成,把建立曹家天下的大事留给了儿子曹丕去做。 曹丕登台,汉朝变成了魏朝,汉献帝降封为山阳公,末代皇帝当到了头。他 有胆有识,有风度、有才气,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枉然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汉室的殉葬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汉灭后,我把包括蜀国和吴国各皇帝年号都打出来了,全手动输入,手都酸了,不加分,实在对不起我啊!!!!另外鄙视一群不看人家问题就回答的黏贴党!) 三国大事件年表 (184年十二月-189年三月)是东汉皇帝汉灵帝刘宏的第四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 共记6年。 中平六年三月,汉灵帝逝世,汉少帝刘辩即位。四月改元光熹元年。 汉献帝永汉元年(189年)十二月,即中平六年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 复称中平六年。 184年 (汉灵帝 中平元年) 2月 黄巾起义。 10月 张角病死。 187年 (汉灵帝 中平三年)曹操任东郡太守。 189年 (汉少帝 光熹元年【此年号仅维持了四个月,被废】 同年汉献帝即位 恢复中平六年 )9月 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2月 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汉献帝 改元初平元年) 1月 各路诸侯起兵反卓。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 ,卒年15。 2月 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 (汉献帝 初平二年)孙坚破卓,斩华雄。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汉献帝 初平三年)4月 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卓。 6月 傕、汜围长安,杀允,败布。操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壮大。坚击 表,战死。 193年 (汉献帝 初平四年)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 (汉献帝 改元兴平元年)吕布击操。谦病亡,备领徐州牧。 195年 (汉献帝 兴平二年)10月 操领兖州牧。孙策攻江东大败刘繇。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 196年 (汉献帝 改元建安元年)7月 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回长安。布占徐州,刘备投操。 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 (汉献帝 建安二年)袁术在寿春称帝。操讨伐张绣,失败。绍占领冀、幽、青、并 四州。 198年 (汉献帝 建安三年)9月 布攻打备,破小沛。 12月 操擒杀布。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汉献帝 建安四年) 11月 绣降操。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操。策袭取庐江,败刘勋 。备讨伐术,术病死。 200年 (汉献帝 建安五年)操诛杀承等。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 渡之战开始。 10月 操偷袭乌巢。 201年 (汉献帝 建安六年)操败绍于仓亭。备投奔刘表。 202年 (汉献帝 建安七年)5月 袁绍病死。 203年 (汉献帝 建安八年)权讨伐黄祖。 204年 (汉献帝 建安九年)操平定冀州。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 (汉献帝 建安十年)操平定青州。 206年 (汉献帝 建安十一年)操平定并州。 207年 8月 (汉献帝 建安十二年)操大破乌桓,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北方。备三顾茅庐 请诸葛亮。操从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 (汉献帝 建安十三年)6月 操封为汉丞相,郭嘉病死 7月 操南征表。 8月 表病死。操杀孔融。 9月 刘琮降操。 11月 赤壁之战,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 (汉献帝 建安十四年)10月 备与权之妹成亲。 210年 (汉献帝 建安十五年)操建成铜雀台。瑜亡。公孙康遣公孙模、张敞等兴兵伐韩、 濊,建带方郡。 211年 (汉献帝 建安十六年)操攻破马超。备入川。 212年 (汉献帝 建安十七年)10月 操南下进攻濡须口。备驻扎霞萌关。权移治秣陵,改名 建业。 213年 (汉献帝 建安十八年)5月 献帝封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 (汉献帝 建安十九年)5月 权攻破宛城。 7月 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10月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操,事泄,操诛杀众人。刘璋投降备,备自领益州牧。 215年 (汉献帝 建安二十年)7月 操征张鲁。 11月 鲁降操。逍遥津之战。操在濡须打败权。 216年 (汉献帝 建安二十一年)操称魏王。 217年 (汉献帝 建安二十二年)2月 操进攻濡须口,权败。 218年 (汉献帝 建安二十三年)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 (汉献帝 建安二十四年)7月 备进位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 10月 羽失荆州,被权杀害。 220年 (汉献帝 建安二十五年同年改元延康元年)1月 操病亡。 10月 (汉献帝禅位于曹丕,东汉亡,曹魏建立,曹丕追曹操为武帝,建元黄初)丕称帝, 建魏国。 221年 (魏文帝黄初二年,刘备称帝沿用国号汉,改元章武)4月 备称帝。备伐吴。张飞 遇害。 222年 (魏文帝黄初三年,蜀汉昭烈帝二年,孙权接受魏国封王,称王东吴,正式建元, 黄武元年)权称吴王。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备。 223年 (魏文帝黄初四年,蜀汉昭烈帝三年,蜀汉怀帝后主刘禅即位,改元建兴,孙吴黄 武二年)4月 备死于白帝城,禅继帝位。 8月 丕五路伐蜀。蜀吴重修和好。雍闿叛乱。 225年 (魏文帝黄初六年,蜀汉后主建兴三年,孙吴黄武四年)亮南征。亮七擒七纵孟获 ,平定蜀南方。 226年 (魏文帝黄初七年,曹魏曹睿即位 蜀汉后主建兴四年,孙吴黄武五年)丕病亡,曹 睿继位。 12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权围攻江夏,兵败。 227年 (魏明帝改元太和,蜀汉后主建兴五年,孙吴黄武六年)亮上书北伐。 228年 (魏明帝 太和二年,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孙吴黄武七年)亮一伐中原。姜维降蜀。 马谡失街亭。周鲂诈降诱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亮二伐中原。 229年 (魏明帝 太和三年,蜀汉后主建兴七年,东吴孙权称帝,建国号吴,黄武八年)权 称帝。亮三伐中原。 230年 (魏明帝 太和四年,蜀汉后主建兴八年,孙吴太祖改元黄龙)吴派卫温、诸葛直航 海到夷洲。亮四伐中原。曹真病亡。 231年 (魏明帝 太和五年,蜀汉后主建兴九年,孙吴太祖黄龙二年)亮第五伐中原。 234年 (魏明帝于233年改元青龙,224年为曹魏青龙二年,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孙吴太 祖于232年改元嘉禾,234年为嘉禾三年)亮六出祁山。 8月 亮病逝于五丈原。吴大举攻魏合肥。 235年 (魏明帝青龙三年,蜀汉后主建兴十三年,孙吴太祖嘉禾四年)1月 曹睿封懿为太傅 。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 (魏明帝青龙五年,同年改元景初,蜀汉后主建兴十五年,孙吴太祖嘉禾六年)辽 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 (魏明帝5月景初二年,蜀汉后主改元延熙,孙吴太祖嘉禾七年,同年改元赤乌) 魏明帝遣刘昕、鲜于嗣取带方、乐浪 8月 懿平辽东,杀公孙渊。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亲魏倭王” 。 239年(魏明帝景初三年,同年曹芳即位,蜀汉后主延熙二年,孙吴太祖赤乌二年) 1月 曹 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 (魏哀帝改元正始,蜀汉后主延熙三年,孙吴太祖赤乌三年)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 乱。魏带方太守弓遵遣梯俊赴倭。 241年 (魏哀帝正始二年,蜀汉后主延熙四年,孙吴太祖赤乌四年)魏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 (魏哀帝正始三年,蜀汉后主延熙五年,孙吴太祖赤乌五年)权派军攻打海南岛。 高句丽东川王位宫叛,寇西安平。 244年 (魏哀帝正始五年,蜀汉后主延熙七年,孙吴太祖赤乌七年)曹爽派兵攻打蜀不利 ,伤亡惨重。 8月 幽州刺史毋丘俭从玄菟出发攻高句丽 9月 百济臣智袭取乐浪边民,后慑太守刘茂威归还 10月 魏军攻克丸都,东川王奔沃沮 11月 毋丘俭以王颀东追至挹娄界,刘茂、弓遵别遣伐濊 245年 (魏哀帝正始六年,蜀汉后主延熙八年,孙吴太祖赤乌八年)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 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5月 魏军各路征伐高句丽的军队皆告捷,毋丘俭刻石纪功并凯旋。 246年 (魏哀帝正始七年,蜀汉后主延熙九年,孙吴太祖赤乌九年)毋丘俭两破高句丽。 247年 (魏哀帝正始八年,蜀汉后主延熙十年,孙吴太祖赤乌十年)蜀将维出陇右攻魏, 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王颀继任带方太守,遣张政携诏书、黄幢等赴倭。 248年 (魏哀帝正始九年,蜀汉后主延熙十一年,孙吴太祖赤乌十一年)懿封为丞相。 249年 (魏哀帝正始十年,同年改元嘉平,蜀汉后主延熙十二年,孙吴太祖赤乌十二年)1 月 懿杀曹爽一伙。夏侯霸降蜀。维伐魏。 250年 (魏哀帝嘉平二年,蜀汉后主延熙十三年,孙吴太祖赤乌十三年)权废孙和为庶人 ,赐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 (魏哀帝嘉平二年,蜀汉后主延熙十四年,孙吴太祖改元太元)魏太尉王凌阴谋叛 变,被懿平定。 7月 懿亡。 252年 (魏哀帝嘉平三年,蜀汉后主延熙十五年,孙吴太祖太元二年,同年改元神凤,同 年孙权亡,会稽王孙亮即位改元建兴)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权亡,孙亮继位。司马昭 攻吴,失败。 253年 (魏哀帝嘉平四年,蜀汉后主延熙十六年,孙吴会稽王建兴二年)诸葛恪进攻魏, 无功而返。维攻魏狄道失败。吴孙峻诛杀恪。 254年 (魏哀帝嘉平五年,司马师废曹芳立曹髦为帝,改元正元,蜀汉后主延熙十七年, 孙吴会稽王改元五凤)9月 师废曹芳。 10月 曹髦继位。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 (魏高贵乡公曹髦正元二年,蜀汉后主延熙十七年,孙吴会稽王五凤二年)镇东将 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师。师亡。昭为大将军。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 (魏高贵乡公曹髦正元三年,同年改元甘露,蜀汉后主延熙十八年,孙吴会稽王五 凤三年,同年改元太平)4月,昭讨伐诸葛诞。维伐魏被邓艾击败。吴孙峻死,弟孙琳专 吴政。孙綝杀滕胤等人。 257年 (魏高贵乡公曹髦甘露二年,蜀汉后主延熙十九年,孙吴会稽王太平二年)诞与孙 吴联合起兵反魏。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 (魏高贵乡公曹髦甘露三年,蜀汉后主延熙二十年,同年改元景耀,孙吴会稽王太 平三年,同年孙綝废孙亮,立孙休为帝,改元永安)魏军破寿春,斩诞。孙綝废吴帝孙亮 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孙休与丁奉设计杀綝。 260年 (魏高贵乡公曹髦甘露五年,被诛,曹奂即位,改元景元,蜀汉后主景耀二年,孙 吴景皇帝永安三年)5月 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6月 曹奂继位。 262年 (魏元帝景元三年,蜀汉后主景耀四年,孙吴景皇帝永安五年)10月, 维攻魏,被 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 (魏元帝景元四年,蜀汉后主景耀五年,同年改元炎兴,同年后主刘禅投降于魏, 蜀汉亡,孙吴景皇帝永安六年)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 (魏元帝景元五年,同年改元咸熙,孙吴景皇帝永安七年,同年改元宣陵,同年孙 休亡,孙皓即位改元元兴,追父孙和为文皇帝)钟会维密谋失败被杀。昭称晋王。孙休亡 ,孙皓继位。 265年 (魏元帝咸熙二年,司马炎废曹奂,建国西晋,建元泰始,孙吴末帝元兴二年,同 年改元甘露)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12月 炎废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71年 (西晋武帝泰始七年,孙吴末帝于266改元宝鼎,于269改元建衡,271为建衡三年,吴 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西晋武帝泰始八年,孙吴末帝改元凤凰)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 陵。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6年 (西晋武帝于275年改元咸宁,266年为咸宁二年,孙吴末帝于265年改元天册,266年 改元为天玺)2月 东夷八国归化 7月 东夷十七国内附 277年 (西晋武帝咸宁三年,孙吴末帝改元天纪)晋文鸯击破鲜卑人。 278年 (西晋武帝咸宁四年,孙吴末帝天纪二年)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月 东夷六国来献 279年 (西晋武帝咸宁五年,孙吴末帝天纪三年)西晋出六路兵马攻打吴。 280年 (孙吴末帝天纪四年,同年,孙吴灭亡,西晋武帝咸宁六年,灭吴改元太康)西晋 灭吴,皓降,吴亡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汉献帝(181-234),234年忧郁病死.魏皇以汉天子礼仪葬其于禅陵,赠谥号孝献皇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他儿子曹丕可没什么耐心,立刻逼献帝退位禅让。本来汉献帝还天真的以为,曹操死后,他可以重新管理政务,没想到接到的是让他退位的诏书。 情势所逼,四十一岁的他只能违心退位,被贬到穷地山阳,了其余生。东汉就此灭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汉献帝(181-234),234年忧郁病死.魏皇以汉天子礼仪葬其于禅陵,赠谥号孝献皇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他儿子曹丕可没什么耐心,立刻逼献帝退位禅让。本来汉献帝还天真的以为,曹操死后,他可以重新管理政务,没想到接到的是让他退位的诏书。 情势所逼,四十一岁的他只能违心退位,被贬到穷地山阳,了其余生。东汉就此灭亡。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族,祖籍江苏沛县,生于洛阳。生年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卒年青龙二年(公元234年)。父汉灵帝,其生母是王美人,由于备受汉灵帝的宠爱,被嫉妒心极强的何皇后设计杀害了。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崩,刘协为陈留王。刘协随刘辩在袁绍等人诛杀宦官时,被宦官张让和段圭绑架,遇到董卓。董卓曾和少帝谈话,少帝语无伦次,再和刘协谈话,刘协则将事情经过完整交代。董卓认为刘协贤能,且为董太后所养,又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遂有废立之意。董卓后来立刘协为汉献帝。在董卓等人挟持汉献帝作乱时,他采取以虎驱狼的办法,利用曹操保驾却被曹操控制。汉献帝不甘为曹操控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曾经发衣带诏密令旧臣除去曹操,结果事情败露,使多人丧命。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欲联合刘备、孙权杀死曹操,又因事情败露而致使宗族200余人丧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威逼汉献帝立其女为皇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自己被封为山阳公,死后葬于禅陵。  董卓为了立威,于是废少帝,立当时九岁的刘协为皇帝,以使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董死后,刘协成为诸侯争夺的目标,李傕、郭氾执政,后来李、郭二人内讧战斗。他被迫流亡,屡被劫持。196年,曹操迎刘协到许昌。改称许都。但刘协依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刘协试图谋杀曹操的计划未能实现。先有大臣董承联同刘备等谋杀曹操,后有伏皇后,但事情泄露,董、伏等被杀。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认为自己在北方的地位已经足够稳固,于是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开辟了魏国。刘协被封为山阳公。由于当时盛传刘协被杀,所以刘备以此为借口,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蜀汉。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献帝驾崩,魏明帝以素服为他发丧。八月壬申,葬于禅陵。  220年10月,汉献帝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随即进入许都,改建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废献帝为山阳公,曹皇后为山阳公夫人,勒令搬出宫去,但仍然可以用汉天子礼乐,算是另眼看待。汉献帝做了大半辈子的傀儡,到最后也没有摆脱被取代的命运。十四年之后,即魏青龙二年(234年),献帝死去,终年54岁。魏明帝曹睿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献皇帝。  刘协年表:  公元181年,刘协出生。  公元189年,董卓将少帝刘辨废杀,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公元192年,王允与董卓养子吕布袭杀董卓。刘协又落入李傕、郭氾手中。  公元195年,李傕、郭氾内杠,李傕将刘协劫走,长安城被焚烧成废墟。  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传位于曹丕。  公元234年,刘协病死。享年54岁。[编辑本段]【在位年号】  初平(4)190—193  兴平(2)194—195  建安(25)196—220  延康(1)220[编辑本段]【登上皇位】  东汉后期,少帝登基,太后临朝,外戚执掌朝政,似乎已成惯例。当时执掌朝政的灵帝何皇后之兄何进,为消灭强大的宦官势力,密召凉州大豪强董卓入朝,不料宦官首先动手,杀死何进,裹挟少帝与刘协夜出洛阳城北门外。时为廷尉的大士族豪强袁绍,起兵诛杀宦官,格杀二千余人,一些没长胡须的人也被当作宦臣杀掉。   在洛阳北门之外,一行人遇到了带兵前来“勤王”的董卓,少帝刘辩在骄横的董卓面前面如土色,9岁的陈留王刘协却对董卓厉声呵斥:“既然你前来勤王救驾,见了皇帝为何不跪?”   陈留王刘协的下马威打掉了董卓的威风,也打出了董卓的好感。董卓进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懦弱的汉少帝踢下台,把皇袍披到了陈留王刘协身上,理由是:有威仪,聪敏好学。   登基登得热热闹闹,然而,还未等汉献帝刘协从兴奋中冷静下来感谢董卓这个大恩人,一切就改观了。董卓控制了朝廷,也控制了他这个新皇帝。他不过是个空头的天子,无权、无势、无力,不要说重整祖业,就连起码的尊严也不能保障。董卓为避反董联盟的锋芒,烧毁洛阳宫殿,把他这具木偶搬到了长安,并准备取而代之,改朝换代。   汉献帝所能依赖的只有以王允为首的文官集团,他们与地方势力联络,企图消灭董卓,而董卓则以武力抗衡,大开杀戒,史载“诸将言语有蹉跌者,便戮于前,人不聊生。”后王允借吕布之手杀死董卓,但王允又不执行分化瓦解政策,一味株连,“时百姓讹言当悉诛凉州人,卓故将校遂转相恐动,皆拥兵自守”。李榷等董卓部将请求赦免,也遭到王允的拒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拥兵十万攻下长安,朝中大臣被杀无数,“吏民死者万余人,狼藉满道”。   汉献帝被迫封李榷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然后,李、郭等处死了王允,砍断了献帝的支柱。公元192年九月,李、郭再次封侯,朝政皆出其门。后二人相互猜疑,引兵相攻。李榷扣留献帝,郭汜抵押群臣,演出了一幕幕丑剧。   据《后汉书》记载,献帝在长安时,办过一件很值得称道的事。当时的长安,经连年动乱、饥荒,谷一斛卖到50万钱,长安城中人相食。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将米豆为饥民做糜粥,但饿死者并没有减少。献帝怀疑所发米豆不实,亲自于御前量试做糜,证实发放中确有克扣现象,于是下诏杖责侯汶,并责问京官们为何米豆发下去仍有如此多的人死亡?从此以后,米豆得以如实发放,使饥民们切实受到赈济。这是公元194年的事,是年他14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汉献帝刘协同志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好同志,也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人的好典范。他最后是善终的,在禅位于魏文帝曹丕后受封山阳公,专研中医草药,服务辖内民众,深受爱戴。  汉献帝刘协【人物简介】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族,祖籍江苏沛县,生于洛阳。生年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卒年青龙二年(公元234年)。父汉灵帝,其生母是王美人,由于备受汉灵帝的宠爱,公元189年,董卓将少帝刘辨废杀,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公元192年,王允与董卓养子吕布袭杀董卓。刘协又落入李傕、郭氾手中。  公元195年,李傕、郭氾内讧,李傕将刘协劫走,长安城被焚烧成废墟。  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奉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传位于曹丕。  公元234年,刘协病死。享年54岁。死于魏青龙二年(234年),终年54岁。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崩,刘协为陈留王。刘协随刘辩在袁绍等人诛杀宦官时,被宦官张让和段圭绑架,遇到董卓。董卓曾和少帝谈话,少帝语无伦次,再和刘协谈话,刘协则将事情经过完整交代。董卓认为刘协贤能,且为董太后所养,又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遂有废立之意。董卓后来立刘协为汉献帝。在董卓等人挟持汉献帝作乱时,他采取以虎驱狼的办法,利用曹操保驾却被曹操控制。汉献帝不甘为曹操控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曾经发衣带诏密令旧臣除去曹操,结果事情败露,使多人丧命。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欲联合刘备、孙权杀死曹操,又因事情败露而致使宗族200余人丧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威逼汉献帝立其女为皇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自己被封为山阳公,死后葬于禅陵。  董卓为了立威,于是废少帝,立当时九岁的刘协为皇帝,以使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董死后,刘协成为诸侯争夺的目标,李傕、郭氾执政,后来李、郭二人内讧战斗。他被迫流亡,屡被劫持。196年,曹操迎刘协到许昌。改称许都。但刘协依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刘协试图谋杀曹操的计划未能实现。先有大臣董承联同刘备等谋杀曹操,后有伏皇后,但事情泄露,董、伏等被杀。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认为自己在北方的地位已经足够稳固,于是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开辟了魏国。刘协被封为山阳公。由于当时盛传刘协被杀,所以刘备以此为借口,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蜀汉。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献帝驾崩,魏明帝以素服为他发丧。八月壬申,葬于禅陵。  220年10月,汉献帝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随即进入许都,改建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废献帝为山阳公,曹皇后为山阳公夫人,勒令搬出宫去,但仍然可以用汉天子礼乐,算是另眼看待。汉献帝做了大半辈子的傀儡,到最后也没有摆脱被取代的命运。十四年之后,即魏青龙二年(234年),献帝死去,终年54岁。魏明帝曹睿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献皇帝。【献帝年表】  公元181年,刘协出生。  公元189年,董卓将少帝刘辨废杀,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公元192年,王允与董卓养子吕布袭杀董卓。刘协又落入李傕、郭氾手中。  公元195年,李傕、郭氾内讧,李傕将刘协劫走,长安城被焚烧成废墟。  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传位于曹丕。  公元234年,刘协病死。享年54岁。【在位年号】  初平(4) 190~193  兴平(2) 194~195  建安(25) 196~220  延康(1) 220【生平详述】  登上皇位   东汉后期,少帝登基,太后临朝,外戚执掌朝政,似乎已成惯例。当时执掌朝政的灵帝何皇后之兄何进,为消灭强大的宦官势力,密召凉州大豪强董卓入朝,不料宦官首先动手,杀死何进,裹挟少帝与刘协夜出洛阳城北门外。时为廷尉的大士族豪强袁绍,起兵诛杀宦官,格杀二千余人,一些没长胡须的人也被当作宦臣杀掉。  在洛阳北门之外,一行人遇到了带兵前来“勤王”的董卓,少帝刘辩在骄横的董卓面前面如土色,9岁的陈留王刘协却对董卓厉声呵斥:“既然你前来勤王救驾,见了皇帝为何不跪?”  陈留王刘协的下马威打掉了董卓的威风,也打出了董卓的好感。董卓进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懦弱的汉少帝踢下台,把皇袍披到了陈留王刘协身上,理由是:有威仪,聪敏好学。  登基登得热热闹闹,然而,还未等汉献帝刘协从兴奋中冷静下来感谢董卓这个大恩人,一切就改观了。董卓控制了朝廷,也控制了他这个新皇帝。他不过是个空头的天子,无权、无势、无力,不要说重整祖业,就连起码的尊严也不能保障。董卓为避反董联盟的锋芒,烧毁洛阳宫殿,把他这具木偶搬到了长安,并准备取而代之,改朝换代。  汉献帝所能依赖的只有以王允为首的文官集团,他们与地方势力联络,企图消灭董卓,而董卓则以武力抗衡,大开杀戒,史载“诸将言语有蹉跌者,便戮于前,人不聊生。”后王允借吕布之手杀死董卓,但王允又不执行分化瓦解政策,一味株连,“时百姓讹言当悉诛凉州人,卓故将校遂转相恐动,皆拥兵自守”。李榷等董卓部将请求赦免,也遭到王允的拒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拥兵十万攻下长安,朝中大臣被杀无数,“吏民死者万余人,狼藉满道”。  汉献帝被迫封李榷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然后,李、郭等处死了王允,砍断了献帝的支柱。公元192年九月,李、郭再次封侯,朝政皆出其门。后二人相互猜疑,引兵相攻。李榷扣留献帝,郭汜抵押群臣,演出了一幕幕丑剧。  据《后汉书》记载,献帝在长安时,办过一件很值得称道的事。当时的长安,经连年动乱、饥荒,谷一斛卖到50万钱,长安城中人相食。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将米豆为饥民做糜粥,但饿死者并没有减少。献帝怀疑所发米豆不实,亲自于御前量试做糜,证实发放中确有克扣现象,于是下诏杖责侯汶,并责问京官们为何米豆发下去仍有如此多的人死亡?从此以后,米豆得以如实发放,使饥民们切实受到赈济。这是公元194年的事,是年他14岁。  形同虚设   兴平二年(195年)冬,乘李、郭二人忽战忽和之机,一些大臣拥汉献帝辗转逃至洛阳。洛阳宫室在战火中早已成为一片废墟,百官没有住所,只得倚墙壁而居,常常数日吃不到饭,有的官员甚至饿死。次年正月,改元建安。  为打击董卓余党,摆脱他们的威胁,汉献帝饮鸩止渴,采取了以虎击狼的权宜之计,招来了兵强马壮的曹操。公元196年六月,曹操迎献帝北上,迁都许(许昌)。威胁如愿解除,但曹操却在朝廷中站住了脚。曹操需要的是“天子”这个招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并不需要他这个有头脑、有能力的刘协,因此刘协的境遇每况愈下。从此,汉献帝成为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一张王牌,但他一开始并不甘心受制于人做傀儡。  建安四年(199年),车骑将军董承受献帝密诏,与刘备一起密谋诛曹操。次年春,密谋败露,董承等均被处斩,灭三族。刘备先前借故出走,得免于难。这是献帝跟曹操一次近乎公开的抗争,事后曹操进而加强了对献帝的控制,京官大多调为曹操的官员,左右侍卫全是曹操之人。曹操深知献帝的价值,对献帝本人始终不敢加害,但献帝的日子过得越发难堪了。  曹操诛董承后,提出将董承之女董贵人一起杀掉。献帝以贵人有孕在身,多次请求免其一死,曹操不答应。伏皇后对此既恐惧又不满,密书向其父伏完诉说曹操残逼献帝杀董贵人之事,后被发觉,伏皇后也被幽死。当伏皇后被曹操派去的尚书令华歆从宫中搜出牵走时,曾哭着求献帝救救她,献帝说:“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献帝尽管知道自己的生命操在曹操手里,但仍然敢于对曹操表示不满。议郎赵彦常为献帝陈说时事,曹操恶而杀之。其后曹操入殿见献帝,献帝说:“你若要辅助我,就要宽厚一些;否则,你就开恩把我抛开罢。”(《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是:“君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一席话说得曹操顿时失色,急忙应付着请求告辞。曹操出殿后左顾右盼,仍然心神不安,从此不再朝见献帝。这是建安十九年(214年)的事。  对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历来都认为是曹操的得意之作,但如果认真分析三国时期的形势,似乎也不那么确然。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24年间,无论是张绣、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公孙瓒、高干,还是刘备、孙策、孙权,没有一个诸侯肯听从曹操的号令。由此可见,曹操空有挟天子之名,而无号令天下之实。  袁绍进攻曹操时,曾令陈琳代写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文中说曹操“豺狼野心,潜苞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灭中正,专为枭雄”,连曹操听了,都出了一身冷汗,头疼病竟减轻了许多。  可见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得到了诸侯的强烈抵制。曹操不但没有从中得到好处,还背上了“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骂名。而且,不仅当时的人都这么骂他,后世近两千年间,曹操也一直是以“奸贼”或者说是“奸雄”的面目出现在历史上的。  曹操想拿汉献帝号令天下,怎奈诸侯不听;想将汉献帝抛弃,又担心自己“匡扶汉室”的招牌毁于一旦,从而招来万世骂名;想取而代之,又怕引起更强烈的反对,成为天下公敌……所以,汉献帝实际上成了曹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一根鸡肋。  曹氏代刘   曹操靠收编黄巾残部起家,在唯才是举的人才政策和屯田的经济政策之下,奉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谋略,终于荡平中原,打下自己的一片基业,但他并没有代汉的政治勇气,“使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终其一生,曹操虽有“彼可取而代之”之心,但一直还是安安分分地做着“周文王”,奉汉正朔,做着汉臣。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正月,曹操在魏王和汉丞相的位子上死去。  新魏王曹丕继位后,他要兑现其父要他做周武王的期权。其时,虽然有孙权、刘备的不断犯边,但基本不成气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除旧布新,建立新朝,已经是人心所向。各种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而曹丕本人也没有其父的道德包袱,年轻人的勇气和虚荣心也在激励着他向皇帝的宝位冲击。那些曹氏部属也在设想着如何弹冠相庆,如何分新朝一杯羹。于是便有小臣去逼去劝汉献帝效唐虞旧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率我唐典,敬逊尔位”,公元220年,曹丕终于逼迫汉献帝把帝位禅让于他,建立魏朝,是为魏文帝。他追尊其父为魏武帝,封逊帝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还同时给刘协留了句客气话:“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但刘协是不是共到所谓天下之珍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他后来活到54岁死去。  曹丕登基,汉朝变成了魏朝,汉献帝降封为山阳公,末代皇帝当到了头。他有胆有识、有风度、有才气,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枉然成了时代的牺牲品,汉室的殉葬者。  附:献帝死后,魏明帝率群臣亲自哭祭。【后妃子女】  皇后  伏皇后 伏寿  曹皇后 曹节,谥号献穆皇后,曹操之女  妃嫔  曹贵人 曹宪,曹操之女,曹节姐 ,追谥为孝献曹皇后。  曹贵人 曹华,曹操之女、曹宪、曹节之妹。  董贵人 董承女,被曹操所杀。  子  娶皇后伏氏、曹氏,生数子,见于记载的有7个:  皇太子刘冯,封南阳王,早逝;  刘熙 建安十七年(212年)被封为济阴王  刘懿 建安十七年(212年)被封为山阳王  刘邈 建安十七年(212年)被封为济北王  刘敦 建安十七年(212年)被封为东海王  东汉灭亡后又一同被贬为列侯;另有伏皇后所生2皇子不知名,被曹操杀害。  女  刘氏 为曹丕嫔御  刘氏 为曹丕嫔御  刘曼 曹魏时被封为长乐郡公主。  孙  刘康 刘冯子,嫡长孙,桂氏乡侯,第二任山阳公。在位51年,西晋代魏后仍旧袭爵为山阳公,晋太康六年(285年)去世。  曾孙  刘瑾 刘康子,第三任山阳公。在位4年,太康十年(289年)去世。  玄孙  刘秋 刘瑾子,第四代山阳公。袭爵20年,永嘉三年(309年)五胡乱华时被胡人所杀,山阳公国至此灭亡。  刘阿知 历史上最有名的刘氏开拓倭奴国人物,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桥、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阿知(也写作阿智)王,又称阿知使主.倭奴国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刘阿知见当时天下混乱之像已生,便于农历5月1日召集旧臣商议对策。刘阿知说:&我久在此地,恐有覆灭之祸,闻东国于日本,有圣天子&,遂决定率其家族东渡,前往日本避难。这样,刘阿知便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舆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两千零四十人,离开中国本土,飘洋过海,几经艰难,于日本应神天皇二十九年九月五日来到日本。阿知王到达倭奴国后,被倭奴国国王赐号东汉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在今天日本的奈良县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现在都有“阿知宫”,是后人祭祀阿知王的场所。【谥号陵寝】  刘协谥曰“孝献”帝,葬“禅陵”。【后人评价】  范晔: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后汉书·孝献帝纪》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杀张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