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合成取到的争取更大的成绩继承值是不是算进合成

&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识点 & “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和CO2催化脱氢制得。总反应原理如下:△H回答下列问题:(1)乙苯在CO2气氛中的反应可分两步进行:△H1=+117.6kJ·mol-1H2(g)+CO2(g)CO (g)+H2O (g)&△H2=+41.2kJ·mol-1由乙苯制取苯乙烯反应的+158.8kJ·mol-1(2分)(2)①是(2分) ②abd (3分)&③d(2分)(3)mol·L-1 (2分)&×100%(2分)(4)(2分)&。(2)在温度为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5mol/L。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乙苯与CO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为1.0mol。①该时刻化学反应 &(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②下列叙述能说明乙苯与CO2在该条件下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正确答案编号);a.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恒定&&&& b.c(CO2)=c(CO)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③若将反应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进行,达到平衡时,则乙苯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正确答案编号)A.大于0.5mol/LB.小于0.5mol/LC.等于0.5mol/LD.不确定(3)在温度为T2时的恒容器中,乙苯、CO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0mol/L和3.0mol/L,设反应平衡后总压强为P、起始压强为,则反应达到平衡时苯乙烯的浓度为 &, &(均用含、P的表达式表示)。(4)写出由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聚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4-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二月调研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和CO2催化脱氢制得。总反应原理如下:△H回答下列问题:(1)乙苯在CO2气氛中的反应可分两步进行:△H1=+117.6kJ·mol-1H2(...”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盖斯定律,两个方程式合并就得到乙苯制取苯乙烯反应的+158.8kJ·mol-1。(2)①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乙苯与CO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为1.0mol,所以各组分的浓度都是=0.5mol·L-1,QC==0.5=K,所以该时刻化学反应是处于平衡状态;②ad两个选项都容易看出可以作为标志,要注意的是b,c(CO2)=c(CO)代表各组分的浓度相等,实际上就是①的情况,所以也可以说明是达到了平衡状态。c错,因为该反应实在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乙苯与CO2,所以体积不变,根据质量守恒,气体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密度是一个定制,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所以c不能选。③因为该反应前后系数不等,恒压就要扩大体积,平衡向正向移动,因为该反应正向是吸热反应,绝热要向逆向移动,所以恒压绝热两个因素都在变化,不确定向哪个方向移动,所以乙苯的物质的量浓度不能确定。(3)三段法起始浓度&&&& 2.0&&&&&&&&&& 3.0&&&&&&& 0&&&&&&&& 0&&&&&& 0转化浓度&&&& x&&&&&&&&&&&& x&&&&&&&& x&&&&&&&& x&&&&&& x 平衡浓度&& 2.0-x&&&&&& 3.0-x&&&&&& x&&&&&&&&& x&&&&&& x =反应达到平衡时苯乙烯的浓度为x=mol·L-1 乙苯的转化率为×100%(4)根据双键的性质,加聚反应的规律即可写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和CO2催化脱氢制得。总反应原理如下:△H回答下列问题:(1)乙苯在CO2气氛中的反应可分两步进行:△H1=+117.6kJ·mol...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和CO2催化脱氢制得。总反应原理如下:△H回答下列问题:(1)乙苯在CO2气氛中的反应可分两步进行:△H1=+117.6kJ·mol-1H2(...”主要考察你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与“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和CO2催化脱氢制得。总反应原理如下:△H回答下列问题:(1)乙苯在CO2气氛中的反应可分两步进行:△H1=+117.6kJ·mol-1H2(...”相似的题目: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 A(g)+n B(g)3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0.5 mol/L。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0.25 mol/L。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A的质量分数增加&&&&&&&&&&&&&&&B.平衡发生移动C.化学计量数:m+n=3&&&&&&&&&&&D.物质C的体积分数减小
在合成氨时,可以提高H2转化率的措施:延长反应时间充入过量H2充入过量N2升高温度
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如下图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x=2C.若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D.℃下,若起始时向甲容器中充入0.5molA、1.5molB,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25%
“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单体之...”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在容积为2L的3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甲&乙&丙&反应物投入量&3mol&A、2mol&B&6mol&A、4mol&B&2mol&C&到达平衡的时间(min)&5&&8&A的浓度(mol/L)&c1&c2&&C的体积分数&w1&&w3&混合气体密度(g/L)&ρ1&ρ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反应[可用aA(g)+bB(g)?cC(g)表示]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象(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平衡转化率,φ表示体积分数):分析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象反应Ⅰ中,若p1>p2,则此正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也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填“减少”或“增大”)的反应,由此判断,此反应自发进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2)在图象反应Ⅱ中,T1&&&&T2(填“>”、“<”或“=”),该正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在图象反应Ⅲ中,若T2>T1,则此正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4)在图象反应Ⅳ中,若T1>T2,则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3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cC(s)+dD,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mol,B减少了0.5n&mol,C增加了1.5n&mol,D增加了n&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a=&&&&;b=&&&&;(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下列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B&&&&;D&&&&;(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如图I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以左右移动,F受压力恒定.甲中充入2mol&A和1mol&B,乙中充入2mol&C和1mol&He,此时K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A(g)+B(g)2C(g),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在容积为2L的3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甲&乙&丙&反应物投入量&3mol&A、2mol&B&6mol&A、4mol&B&2mol&C&到达平衡的时间(min)&5&&8&A的浓度(mol/L)&c1&c2&&C的体积分数&w1&&w3&混合气体密度(g/L)&ρ1&ρ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反应[可用aA(g)+bB(g)?cC(g)表示]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象(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平衡转化率,φ表示体积分数):分析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象反应Ⅰ中,若p1>p2,则此正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也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填“减少”或“增大”)的反应,由此判断,此反应自发进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2)在图象反应Ⅱ中,T1&&&&T2(填“>”、“<”或“=”),该正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3)在图象反应Ⅲ中,若T2>T1,则此正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4)在图象反应Ⅳ中,若T1>T2,则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和CO2催化脱氢制得。总反应原理如下:△H回答下列问题:(1)乙苯在CO2气氛中的反应可分两步进行:△H1=+117.6kJ·mol-1H2(g)+CO2(g)CO (g)+H2O (g)△H2=+41.2kJ·mol-1由乙苯制取苯乙烯反应的____。(2)在温度为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5mol/L。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乙苯与CO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为1.0mol。①该时刻化学反应____(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②下列叙述能说明乙苯与CO2在该条件下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a.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恒定 b.c(CO2)=c(CO)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③若将反应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进行,达到平衡时,则乙苯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A.大于0.5mol/LB.小于0.5mol/LC.等于0.5mol/LD.不确定(3)在温度为T2时的恒容器中,乙苯、CO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0mol/L和3.0mol/L,设反应平衡后总压强为P、起始压强为,则反应达到平衡时苯乙烯的浓度为____,____(均用含、P的表达式表示)。(4)写出由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聚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单体之一。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和CO2催化脱氢制得。总反应原理如下:△H回答下列问题:(1)乙苯在CO2气氛中的反应可分两步进行:△H1=+117.6kJ·mol-1H2(g)+CO2(g)CO (g)+H2O (g)△H2=+41.2kJ·mol-1由乙苯制取苯乙烯反应的____。(2)在温度为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5mol/L。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乙苯与CO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为1.0mol。①该时刻化学反应____(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②下列叙述能说明乙苯与CO2在该条件下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a.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恒定 b.c(CO2)=c(CO)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③若将反应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进行,达到平衡时,则乙苯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填正确答案编号)A.大于0.5mol/LB.小于0.5mol/LC.等于0.5mol/LD.不确定(3)在温度为T2时的恒容器中,乙苯、CO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0mol/L和3.0mol/L,设反应平衡后总压强为P、起始压强为,则反应达到平衡时苯乙烯的浓度为____,____(均用含、P的表达式表示)。(4)写出由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聚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相似的习题。今日重温中医基础理论,全局的看,发现五行学说除了有一节论述外,基本包括治则都未曾再提,这学说看来早就有人发现是个鸡肋了,只不过为了保持理论的完整性,才未曾删除。其实任何理论都是不破不立的过程,做事情畏首畏尾,是没有前途的。希望那么多的研究生们,不要局于个案,充分利用现代医疗科技,对中医理论,进行反思,进行论证,创造出基于中医整体辩证思维和阴阳理论的中国整体医学。
很多中医太教条主义了,现在正是这么一批人把持着中医界,想进步难,想大力发展中国医学太难,领导层恰恰利用了他们的思路:已经有西医了,中医要不要的吧,顺其自然,自生自灭吧。正是有着一些反中医的声音,在时时提醒着他们,中医不能亡,这是政治任务。我们最应该感谢的恰恰就是反中医人士,只有他们还在关注着中医的发展,中医真要想获得重生,取得大的发展,这种声音就应该再强烈些!    ==========================================    中医界能有这种踏实的态度吗?就算中医真有一些宝贵的东西,迟早也要被中医界败光,灭中医着,非反中医者,中医界也!(选自1984不再天真)======     反中医者仅仅是反对中医的一些教条理论,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医学;     灭中医者恰恰是支持中医的教条主义者,他们名义上要弘扬祖国医学,排斥西方医学,却不考虑中医学的发展本质。     兼容并蓄,取长补短,整体观念与阴阳理论这是中医学的发展基础和本质,其他一切学术活动都可以在这样思想指导下进行。     只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怎么做都是正确的,没有人先天就是圣人,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思考。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在“继承传统”和“开创未来”之间,西方人倾向于“开创未来”,中国倾向于“继承传统”,没有创新,迷信古人,被西方拖向未来。  
  作者:randallty 回复日期: 22:25:08 
        作者:得闲处 回复日期: 22:11:52            真是没想到一个这么有争议性的帖的楼主坚持了这么多楼,而且态度一直都很认真。            对于中医而言,她不像西医一样,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来支持它,帮助它检验一个理论的真伪。所以要辨别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功底,经验与思考。有些筒子对中医完全不了解就妄加评论,表示深刻无语。            鉴于我现在对中医的了解,我无法说是觉得楼主对还是什么。但是,我对楼主的质疑表示支持,任何一门学术,都不是以死记硬背,非要把自己跟别人的思想对上 作为标准的。            也希望有些筒子们冷静下来,不要一看到楼主是在批评中医里的一个理论就把楼主往什么侮辱国家上面靠。            看的出来楼主是想进行一场学术讨论。希望大家求同存异吧。有些东西不是一时能辨出结果的、    ------------------------    学术讨论?别丢人了。知道楼主为什么在这里说?为什么中医学界里容不下学术论论?为什么不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质疑五行学说的文章?容不下质疑?    中医理论从来都是根据科学的发现重新解释它的内涵,而不会改变,否定,发展。以不变应万变,阴阳五行,能够解释一百万年以后所有的科学发现!质疑?做梦吧。
  作者:孤独二十载 回复日期: 22:59:59 
      在“继承传统”和“开创未来”之间,西方人倾向于“开创未来”,中国倾向于“继承传统”,没有创新,迷信古人,被西方拖向未来。      ==========================================================================================  其实呀,既要继承,更要发展,  没有发展就没有更好的继承 ,  不发展,怎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现在人把顺序真是能的有些乱。
  不说多的,看疗效,现在没有什么真正的中医了。
  中医有科学依据吗
  现在好多中医太固守自封了,看看这么多年中医理论可有发展?     除了一个络病学的出现,我们这些中医后学者都感到惭愧;再看看西医,理论不断更新,一年不学习就感到理论的落后了,反过头来看看中医,20年不学习你的理论都不会有变化。  
任何理论都不要怕被否认,没有否认就没有超越。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一事物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离开了与外界环境的作用,缺乏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任何事物都是不可能获得发展的。     络病学正是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科技环境下得到了继承和更好的发展。芪苈强心胶囊的出现使心力衰竭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得到极大的改善。     每一个新理论的产生都会伴随着新药物的出现,患者的希望也会增强一分。     真希望每一个医生都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你的视野每扩展一分,患者的希望就增强一分!     共勉。
  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专项2009年度交流会议在京召开        阅读: 出处: 作者: 编辑:       
-15日,我司与科技部基础研究司联合召开973计划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专项2009年度交流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光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强伯勤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刚院士、卫生部原副部长佘靖等出席。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到会并做重要讲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光召院士在会议开幕式上说:“现在是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科研所处的最好时机。”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强调,加强中医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医理论基础研究面临良好机遇。王国强指出,当前中医理论基础研究还面临着研究难度大、重视不够、相关领域竞争激烈等挑战和困难,尚需长期而又艰苦的努力。他建议:实施中医理论专项,一是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搞好顶层设计,选准突破口,着力解决一批制约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键科学问题;二是尊重中医理论特点和规律,探索完善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凸显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三是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吸纳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多学科合作;四是更好发挥专家组的宏观指导和学术咨询的作用,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五是更大范围推动学术交流,加强不同学科和优势团队的协作交流,及时总结推广阶段性成果,使专项真正取得实效,真正为中医药学术和事业的发展产生动力,提升贡献率。  
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设立5年来,投入经费近3亿元,支持了17个项目,研究力量主要投放在四方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5个项目)、中药基础理论研究(6个项目)、针灸理论基础研究(5个项目)、评价理论基础研究(1个项目)。参研人员2165人,171家参研单位中中医药行业外的占到67%。                
  作者:也说两句8 回复日期: 12:37:53            中医做为一种文化一种传统可惟继承,但做为一门科学,尤其是一门治病救人的医学科学,那是真正的落伍了。因为医学必须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标准有比较的一门学科。不能躺在床上凭空臆想,天马行空,云里雾里的乱扯。也不能死抱着老祖宗几千年前写的书一字一句不改的死搬硬套。这和宗教又有何区别。      或许多年后西医也将会被淘汰,但至少它现在代表了最先进的医学水平。============================================================================================================================================================     看看中医的发展历史,可以得知,祖国医学自从明末清初以后基本就再也没有发展。     明末吴又可编著《温疫论》,创立温疫辨证施治理论   吴又可身处崇祯末年,正适温疫流行。他根据实践体会,编写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他在书中创造性提出了温病不同于伤寒的一些独特见解。其学术成就表现在:   Ⅰ、论述了温病与伤寒的不同,大胆提出“守古法,不合今病”的独特见解。   Ⅱ、首创“疠气”学说,脱却“六淫”致病因素圈子,丰富和发展了温病病因学说。他说“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温疫是感触疠气而引起,邪从口鼻而入,伏匿膜厚,迨其溃发则有九种传变。温疫有强烈的传染性,“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   Ⅲ、在治疗上强调以祛邪为第一要义,提出“客邪贵乎早逐”“邪不去则病不愈”。并创疏利透达之法。     吴又可大胆提出“守古法,不合今病”的独特见解。      而现在的许多中医教条主义者,一直坚守“还没有读懂老祖宗的留下来的东西,怎么发展?”那就等你80岁了在为人民服务吧。     当然造成只谈继承不谈发展的这种局面,是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的。  
  兼容并蓄,取长补短,整体观念与阴阳理论这是中医学的发展基础和本质,其他一切学术活动都可以在这样思想指导下进行。  
  清朝以后,由于历史原因使得一些中医大师不敢学习和接受新技术和新理论,造成了中医的停滞不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一事物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离开了与外界环境的作用,缺乏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任何事物都是不可能获得发展的。  解放以后,提出中西医结合,形成新的中国医学,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得到贯彻。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医学理论靠引进,药物靠复制,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基本无人问津,只有一些有责任心的医生还在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努力着,奋斗着。
  (二)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实施要尊重中医理论特点和规律  
专项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不断深化中医理论自身的特点与规律研究,探索完善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凸显中医的特色与优势。这一点应该牢记,不能违背,否则会越走越远,甚至背道而驰。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中医和西医的关系,借助现代医学的优势为中医服务;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医服务,在遵循中医理论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王国强副部长在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2009年度交流会上的讲话        )     
整体观与系统论是指导中医药科学认识健康、辨证施治疾病、预防养生保健“治未病”的基本理念和思维方法。要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注重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运动变化的角度来把握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规律。(王国强在同济大学“中医大师班”上提出以“六个坚持”促进医师承教育工作
15:25:28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     
  王国强副部长在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2009年度交流会上的讲话        阅读: 出处: 作者: 编辑: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2009年度交流会。刚才听了吴以岭教授、叶祖光教授、韩济生教授的项目报告及一些专家特别是周老的讲话,我很受启发,很受感动,也很受鼓舞。我体会到以周光召院士为组长的973计划专家顾问组和有关方面的科学家,以及科技部的领导,对中医药发展特别是中医药科研的高度重视;也体会到大家对中医药理论研究的关切、忧虑以及对中医药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所给予的关注和企盼。在此,我对我们首席科学家们和团队在承担973计划科研工作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和感谢。  
我借这个机会谈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几点想法。  
一、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设立具有重大意义  
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国家科技计划。而中医药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学体系,是最有可能成为以我国为主导、能够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对世界科技和医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13亿人民的健康保障,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重要而又有独特优势的组成部分,是探索中国特色医药卫生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中医理论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设立和实施,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中医药是我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领域,对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为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为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列为重点任务。为落实这一任务,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个部委共同制定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确立了“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目标,并要求“在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同时,丰富发展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此,就需要持续稳定地加强对中医药理论研究的支持,特别是要尊重中医药的学科特点和自身规律,对这一可以体现我国原创优势的学科领域给予特殊的支持,这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体现。  
(二)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设立和实施,为系统加强中医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础理论研究对应用研究和事业发展的支撑推动作用是大家的共识,对中医药来说同样如此。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设立和实施,使我们有条件、有机会在当今科技发展、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发展基础上,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和创新完善;对中医药领域的一系列具有原创优势和突破潜力的关键理论问题进行系统地深入研究,从而推动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促进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如证候的研究、病因病机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药性的研究等。另外,也有利于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如中药的安全性研究、道地药材的研究、经方验方的研究等。  
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实施,还将有利于进一步揭示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科学内涵,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现在针灸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领军项目,被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疗效和作用。很多国家已经将针灸纳入到医疗卫生体系加以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对中医药尤其是针灸开展了深入研究。中国是针灸的发源地,是应用针灸最早、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家,但是未来能否继续领先世界,这对我们是个考验。  
(三)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设立和实施,提升了中医药的科学地位,增强了科研人员从事中医理论研究的信心  
973计划是国家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战略计划,中医理论能够作为专项列入该计划,意味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既充分体现了科技部和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敏锐超前的战略眼光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又充分说明了中医药作为一门医学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政府和科学界的尊重和保护。  
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设立还极大地增强了广大科研人员从事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信心,调动了中医药行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短短几年,在行业内外已经形成了关心中医药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关键科学问题、深入研讨基础研究思路的良好局面,也凝聚了一大批行业内外的优秀人才涌入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队伍,这是非常可喜的。  
二、中医理论基础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局对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高度重视。几年来,在科技部的委托和指导下,我们精心组织,主动沟通,顺利完成了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中医理论专项已支持了17个项目,这些项目都在按计划进行,部分通过中期评估的项目已显示出良好的研究前景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科技部和专家顾问组的支持下,2010年中医专项的4个重点支持方向也已经初步确定。继续深入推进中医理论专项工作,首先应该全面把握面临的形势。  
(一)中医理论基础研究面临良好机遇  
刚才光召同志特别讲到,现在是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科研所处的最好时机。这一最好时机首先体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坚持中西医并重”, “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2009年4月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的思路,并对中医药科研特别是中医理论研究和学术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各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政策措施,加大了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更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相信中医药,需要中医药,对中医药发展充满期待。另外,我们也看到,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已走进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传统医学的决议,要求敦促各国政府把传统医学纳入卫生体系。这些都为我们深入开展中医理论基础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这些年的科研实践,特别是这几年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实施,我们积累了许多组织和实施重大项目的经验,培养了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领军人才。据初步统计,专项实施5年来,参研人员2165人,参研单位171个,其中项目承担单位为行业外的占15%,课题承担单位为行业外的占41%,参研单位为行业外的占67%。这些人才队伍的培养及凝聚,以及通过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构建的多学科、多领域联合攻关的平台,是中医药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药研究必须运用现代科技,吸纳多学科的人才来参与,才能够有突破、有提高、有创新,才能为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深入开展和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的突破奠定良好的科研和人才基础。应该说,中医理论基础研究迎来了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二)中医理论基础研究面临的挑战  
在看到机遇和经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所面临的挑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一是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本身难度很大,特别是理论和认知体系的研究难度非常大。中医药以整体观、动态观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复杂现象,中医药理论用古代哲学的概念所表达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因此,如何在坚持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同时,进一步揭示中医药理论自身科学内涵,需要长期的积累。  
二是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比较薄弱。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设立以前,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既往研究所涉及的面比较窄,深度也不够。特别是一些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研究工作滞后,导致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起点比较低,人员力量比较薄弱。  
三是国内外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相关领域竞争激烈。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持中医药发展的领先地位,我们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和历史责任感。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反思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认识到维护健康除了生物的因素,还要更加注重心理的、社会的、环境的影响。中医药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个性化服务的辨证施治,以及多靶点的治疗原则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识,越来越多的国家都主动要求加强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国外的研究没有历史包袱,如果他们利用一些领先技术来研究中医药,很可能会走在我们前面。周边国家特别是韩国和日本,正不断扩大他们在中医药研究方面的影响。从这一点上说,在座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所承担任务的艰巨性,不仅来自科研任务本身,更来自于我们要抓紧时间继续发挥中国的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发扬光大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三、对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实施的几点希望  
继续实施好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是大家的共同愿望。今天的会议,就是要在总结交流专项实施成果的基础上,加强项目之间和专项内外的交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进一步实施好这个专项。下面我谈几点建议。  
(一)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实施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择需、择重、择优”是973计划的基本原则,中医理论专项也要以国家目标、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搞好顶层设计,选准突破口、主攻方向,构建平台,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争取在影响和制约中医药发展的一些基础性、理论性问题上能够重点突破,着力解决一批制约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键科学问题。  
(二)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实施要尊重中医理论特点和规律  
专项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不断深化中医理论自身的特点与规律研究,探索完善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凸显中医的特色与优势。这一点应该牢记,不能违背,否则会越走越远,甚至背道而驰。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中医和西医的关系,借助现代医学的优势为中医服务;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医服务,在遵循中医理论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组织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服务  
专项的实施要在科技部的领导下,遵循973计划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服务,吸纳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多学科的合作,注重项目、人才和基地的统筹,不断探索完善符合中医理论特点和规律的组织方式和体系,不断提高对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管理效率、优化模式,不断提升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四)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实施要更好地发挥专家组的作用  
专项在实施中要充分发挥科技部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专家组宏观指导和学术咨询的作用,我局将积极主动配合,提供相关服务和条件,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保障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持续健康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有关规定也要注意发挥好项目专家组的作用。  
(五)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实施要在更大范围推动学术交流  
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研究领域的不断交融,新兴学科的不断产生,为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提供了更多新的方法和可能。我们要改善管理,推动已有项目取得成果;要培养人才,特别是中医药科研创新的领军人才,为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要促进交流,加强不同学科和优势团队的协作,使专项取得更好的成效,真正为促进中医药学术和事业发展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       二OO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作者:rhzxy 回复日期: 09:21:35 
      保守势力是多么的强大和顽固            http://www.zhongyiyao.net/bbs/archiver/tid-21672.html    哲学家 发表于
04:02 PM    本帖最后由 哲学家 于
04:05 PM 编辑        我刚发了个贴,为的是让中医人解放思想,这么个简单的事情,帖子却不见了,一找,跑到版主议事那去了。可见论坛都如此的保守,中医的解放思想,是多么的需要和迫切。        哲学家 发表于
04:12 PM    习惯于旧东西的人,是看不得新事物的。如果你的旧思想可以解决中医的问题,你如果对中医的认识是对的,你就把中医的问题解决了,你如果没能力解决中医的问题,你如果还希望中医好起来的话,你如果还是一个无私无畏的学者,你就把问题交给大家,交给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你解决不了,你也认识不清,你就不要阻碍历史的中医的进步。        哲学家 发表于
04:20 PM    一切进步,首先是要思想的进步,没有思想的进步,想有中医的进步,就是妄想。    中医是不是需要发展,目前的中医理论是不是存在问题,这都已经是中医结论性的认识了,怎么连这个问题都看不清,还可以做版主,当论坛的管理者吗???        哲学家 发表于
04:23 PM    这个论坛,我没看到有提意见的地方,所以,发到这来谈看法,我希望论坛给出个理由。        哲学家 发表于
04:30 PM    阴阳五行不进步行吗??今天你还按着古人的造纸方法来造纸,行吗?骑马是有骑马的优点,可你在现代化的大路上,还跃马扬鞭,警察都不同意。中医,最可贵的是他的思想方法,而不是什么都好,什么都对。鲁迅先生和孙中山先生也都是爱国者,不是卖国贼,他们对中医的理解未必全对,但他们所厌恶和痛恨的都是中医中的问题。        哲学家 发表于
04:41 PM    我在这是负责任的说话,我已经把中医的哲学思想,当然是现代哲学,用到了中医临床,而且被实践检验了。决不向支持旧中医,古中医的一些人,就是嘴上会气,就知道喊好,一用就完了。所以,我是有理有椐的,不是不加验证的胡立学说。做无意义的争论的。中医的简单,有效,会让那些把中医弄的跟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博大者,目瞪口呆。        哲学家 发表于
04:58 PM    阴阳五行,其伟大之处,在于他开创了一个思想和认知方法,这个认知方法不是不变的,也不是不可以进步的,他也需要进步,他的今天就是现代哲学,用新的哲学思想来完成中医理论的升级,现代中医的思想方法的升级就完成了。    为什么有太多的人,喜欢论[[道]],[[道]]是中国人对世界规律的认识,天和人,人和自然,有共同之处,但各有特殊,决不是相同的,人有五脏,天就得有五季,不够五也要弄出个长夏,这是机械的把世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混淆了。天人合一,天理地理人理有共同的,但更多的是不同的。虽然天理和人理都含在哲学的共同理之中,但决不是对等的完全的。天冷了,人要加衣,不一定要吃药,中医是看人下药,不是看天下药。        哲学家 发表于
05:11 PM    如此简单的问题,让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古言古语非得把你弄晕不可。等你把考古弄清,基本是不可能的,就和红楼梦的理解一样,按保守派的解读,中医是永远也说不清的,搞点文字游戏还可以,他们是自弹自唱,自得其了。他们决不是来讨论中医的发展和进步的。他们是来拮难你的进步和发展的。为的就是一个满足和自乐。你不信吗??你去看他的临床,他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且,他们是对中医的进步和发展是最悲观的,他们说发展,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自己的经历,给了他们最好的答案。        哲学家 发表于
05:13 PM    当临床出现了疗效不好,理论不灵的时候,你不去问为什么吗??你不去找原因吗??你找到原因了吗??
    作者:rhzxy 回复日期: 09:07:47 
      2571 楼: 秋屏 于
20:25:48 发表           我治愈过肝病、胃病等好多种疾病。      如果你仅用西医学去治病,当然无需什么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了,也无需开中医处方。如果你用西医学理论去诊断后再开中医处方,那你就是医学外行。即使你治好了某一患者,那是碰巧了。因为人体有免疫能力,有些疾病就是不给药有时也能自愈。      如果你用西医学理论去论医道,别说五行学说了,阴阳学说同样也是多余的。可你用中医学理论去论医道,则五行学说永远不可偏废,否则你就像讨论经典物理学中的运动现象却欲以废除力学理论一样可笑。     ————————————————————————————————————————    首先应该明了,中医是中国医学,不是中国传统医学。因为医学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是集当代科技于一身的,不是固步自封的,所以汉朝医学,有汉朝水平,自应包括张仲景等人的学术思想在内 ;明清时代,有明清时代的水平,自应包括有关温病等学术思想在内;而今天正值引进西医的时代,自然要包括西医知识在内,才是当代的中国医学(中医)的水平。否则,那就是过了时的医学,而不是当代的中国医学。        因此,当代的中医,就是要汇集所有能够被利用的科技,为中医所用,而不分什么中医,还是西医的。因为医生就是为了治病救人,不是摆设,不是艺术品,所以,当代的中医就是当代中国医学的代表。    只要是中医,都会治肝病、胃病,,,    本人用中药治病,从来不用五行学说,也同样会治肝病、胃病
  作者:rhzxy 回复日期: 09:08:56 
      2579 楼: llyyjj 于
21:02:55 发表    回复2575楼秋屏的帖子        试问阴阳能解剖出来吗?经络能解剖出来吗?即使中医学中的“心主神明”又能解剖出来吗?    ======================        阴阳,是认识问题的方法。经络是中医对认识到的一种传导系统。“心主神明”相当于中医的生理学的内容。        您把这些一堆儿地放一块问,这问的就糊涂.        解剖所见,应该是指器官、组织、病理变化这些东西。        我们可以这样说:    1,中医的阴阳学说有没有解剖学的依据?答:有。    2,经络有没有解剖学的实体?答:现在没找到。但有许多现象说明可能存在这种传导系统。    3,心主神明和解剖学有什么关系?答:和解剖学的心脏没有直接关系。        中医的理论,应该也能够用现代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的方法验证。当然,研究有个过程,认识没有止境,但不能把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对立起来。
  作者:rhzxy 回复日期: 09:45:40 
      病态的中医界——中医为什么怕质疑?    青岛 仁海中西医 于殿生            数年来在论坛上参入中医学术的交流争鸣,使本人深深地体会到,中医界正在大病中——精神与肉体上都在严重的病态中。    中医之所以到了今天萎缩到不能再萎缩,甚至有欲被取消的呼声不断的结局,与其说是反中医者的原因,倒不如说,是中医界自身病理变化的必然结果。        当代中医界病态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理论上的酸腐 中医理论界有别于西医理论界的最大特点就是故步自封,明知是错误的理论,也要千方百计地保护。 中医界反驳别人的批评时,很多都是相当然地,而不是理性地,甚至可以说成是百般抵赖。很多中医同仁认为,只要是“拥护”中医,就应该赞成,否则,就应该反对,而不论是正确与否。只要是继承就赞成,否则就反对,而不管是糟粕与否。几乎不管事实上中医理论的正确与否,容不得质疑,这是中医走上萎缩的最大根源。    二、肢体上的残缺 中医的振兴,决定于中医界整体的理论水平与临床能力。当前中医整体上继承中医精髓不足,说穿了,就是继承中医临床精髓不足,也就是对“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等临床经典继承得不够。同时,对西医知识吸收得不足。就中医的短期生存与长期发展而言,继承中医精髓与吸收新鲜血液,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不能继承中医精髓,就不会根深;不能及时主动地吸收当代科技与西医知识,就不会叶茂。由于继承中医精髓不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临床上不自信。试问,开出来的中医处方,没有确切的疗效,这样的中医能自信吗?由于吸收现代科技与西医知识不足,提倡所谓的“能中不西”、“先中后西”,甚至反对用西药,导致中医界整体缺乏竞争能力,甚至是自动放弃战略要地。试问,中医主动放弃吸收新鲜血液,而一味“保守”,导致中医整体极度“营养不良”、“四肢肌肉严重萎缩”、甚至可以说成是肢体残缺,西医却在逐步蚕食中医的阵地,久而久之,中医岂有不萎缩,甚至不被取消的结局?        中医只要易学、易成才,临床能力强,然后西医能治的,我们中医能治,西医不能治的,我们中医仍然能治,那么,又怎么能萎缩呢?谁又能、谁又敢发出要取消中医的呼声呢?        中医为什么怕被提意见?西医为什么欢迎被提意见?正象一个人有进取心之时,请求别人提意见,都唯恐不及;一切统治者,在代表先进生产力,谋求有大作为之时,都希望别人提意见。反之,一个保守的人,一个与人 民的利益背道而驰的统治者,都怕提意见。        同理,中医为什么怕被提意见,这是整个中医界堕落、不思进取的最好表现。如果这种堕落的表现任由发展,而不能引起整个中医界足够的重视并及时改变,那么,这即预示着中医要从萎缩慢慢地走上死亡,这绝非危言耸听。    孙子云:“视 卒 如 婴 儿, 故 可 与 之 赴 深 溪。 视 卒 如 爱 子, 故 可 与 之 俱 死。 厚 而 不 能 使, 爱 而 不 能 令, 乱 而 不 能 治, 譬 若 骄 子, 不 可 用 也。”——因此,中医是被疗效宠坏了的骄子。            中国的中医界应该清醒了!!!    ——————————————————————————————————————————    说得对是对了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中医话语权的就是这样不开窍,已经开窍的中医又没有话语权,真的没有办法呀!    ——————————————————————————————————————————————    一切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人士,一定要想尽办法,使中医界清醒过来。
    作者:rhzxy 回复日期: 20:20:06 
      2558 楼: 秋屏 于
19:31:00 发表      五行学说乃五脏相互制约的中医理论,不可废之而不论。比如肝属木而克制属土的脾胃,当肝气发生病变时,中医可用治木须培土的方针进行制方,则肝气病变即可治愈。    以上也可说是用五行学说解释了肝胆和脾胃之间相互制约的生理和病理关系(谈到生理和病理,这是西医学的术语,因你这样提问,我才如是说)。我用五行学说治愈的病太多了,鉴于我那么多年的医龄,故治愈患者已数不胜数。由于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大组成部分,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中医来说,采用五行学说治病的原则是司空见惯的事。    ————————————————————————————————————————————————————————————    五行学说的五脏相互制约理论,在古代用之,是科学的探索精神;而现在还继续应用,就是食古不化。事实上,五脏是什么关系,就让它们有什么关系,不足削足适履式地照顾五行学说的所谓“感情”,而弄出个五脏相互制约理论。为什么不是六脏?,,,                “比如肝属木而克制属土的脾胃”    ——利胆汁使肝胆汁分泌排泄通畅、规律,同时调整胃肠功能,这就是肝胆病影响到胃肠时的治疗原则,而与五行学说无关。                “以上也可说是用五行学说解释了肝胆和脾胃之间相互制约的生理和病理关系(谈到生理和病理,这是西医学的术语,因你这样提问,我才如是说)。”    ——先生最好用古文,不穿现代衣服,不吃现代食品,不吸现代的空气,,,                    “我用五行学说治愈的病太多了,鉴于我那么多年的医龄,故治愈患者已数不胜数。由于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大组成部分,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中医来说,采用五行学说治病的原则是司空见惯的事。”    ——本人也是中医,但学习了五行学说,只是为了应付中医考试,在诊疗疾病时从来不用。    请先生举例说明用五行学说治愈了什么样的疾病,本人虽医术低劣,但愿给先生一一不用五行学说治疗的解释。
  井底之蛙说:‘人说天有好大好大,我看比簸箕大不了多少’。
  我们就说经络  1 它确实存在。不信的人去搜祝总骧、费仑、祝华英,把他们的研究搞清楚了再来说话。祝总骧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手段验证经络、穴位的存在。  2 但古人如何发现它呢?它绝对不是什么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碰巧发现的。它是修炼之士在开了天眼之后自己看见的。阴阳五行也是这么来的。  3 你不是修炼的人,自己没有看见经络、穴位、五脏六腑如何工作,你如何继承中医、更进一步如何发展中医?你有这个能力吗?  4 本人只练自发五禽戏动功有一点点成效。网上还有旧书《自发五禽戏动功》一书卖,坚持练出五禽动作看看‘五行’有没合理性。
  作者:让我吃口饭 回复日期: 12:27:33 ——本人也是中医,但学习了五行学说,只是为了应付中医考试,在诊疗疾病时从来不用。      请先生举例说明用五行学说治愈了什么样的疾病,本人虽医术低劣,但愿给先生一一不用五行学说治疗的解释。  ————————————————————————————————————————————————————————————————————————自已没有搞明白的东西,就不要随便否定。
  说说我练五禽戏的真切受,本来不值一提,但我看楼主是认真探索问题的,说一点你不修炼永远也不会知道的现象,让你对古人多一份崇敬:有时候在自发动的时候,会有非常强烈的‘气’的流动的感觉,似吹风又不同于吹风、似流水又不同于流水、似通电又不是通电的感觉。  建议,不要随便练自发动功,怕出偏差,最好找个师傅指导。  本人没有师傅指导,自己控制练的,但不支持自己练
  练功后最通常的感觉:气动,以至于人一心静下来就会有气动的感觉,给病人把脉时,因为要心静,也会出现自身气动的感觉。  你宣称你是学中医、搞中医的,这种感觉有没有出现过啊?
  《寿氏心理脉学与临床》书中寿小云先生说,给人凭脉时,自己就会有感应,病人忧郁,自己会感应而有类似感觉。你就你的中医经历,听说过这种现象吗?
  如果继承都没有做到,奢谈创新,难度很大啊
  有没人来呀?
  师承中医师为古中医;  正规医学院校毕业中医师为现代中医。    古中医任务就是继承,因为靠他们发展基本是说梦话;  现代中医任务就是在继承整体观念和阴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当代科技以病人为中心,并不局限于中医优势病种,只要有利于患者不断地接受新理论,不断进行创新,并形成新的中国整体医学。
  作者:rhzxy 回复日期: 18:26:35 
      2633 楼: 激波雷达 于
17:08:03 发表    王清任在脏腑理论方面的探索精神可嘉,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并不成功。    王清任在淤血病理和治疗方面,成就卓著。    诸君以为如何?    ——————————————————————————————————    王清任先生在中国医学史上,对那些守旧的以猜谜为准则的所谓的中医们脑后狠狠地下了一针,为中医学走上实证研究的道路,写出了划时代的一笔。    王清任先生敲响了象五行学说等靠猜谜混在中医学中的所谓理论的丧钟!
  用传统中医的眼光看,天津的中医颇有“洋中医”的味道,说其“洋”是因为天津的中医药比较容易接受和融入外来的东西发展自己,也许这就是“津沽中医”学派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足以为天津中医药今后的发展奠基。(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的文化底蕴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      14:23:09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天津地区中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历代都出现过卓有成就的医家。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就游历于燕赵行医采药,解除民间疾苦。唐代的贾耽著有《备急单方》,宋代的刘翰为翰林医官,撰有《经用方书》、《论候》、《今体治世集》,尝被诏详定《唐本草》。宋代仁宗皇帝患病,诸医不能治,祖籍天津的中医许希在其心下用针随手而愈。许希著有《神应针经要诀》。元代窦默,以针术及伤科闻名于世,著有《铜人针经密语》、《标幽赋》、《外科全书》等书。明代蒋仪著有《医镜》、《药镜》等颇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医学著作,收入《四库存目》。清初洪天锡立志医学,精于瘟疫一门,著有《补注瘟疫论》。清末民初,张锡纯主张中西汇通,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是一代医学宗师。  
新中国成立以后,天津的中西医密切合作,大力开办西学中班,经过有志于中西医结合的专家不断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中西医结合运用小夹板治疗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三衰、中西医结合治疗疮疡和皮肤病,在全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中医药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在全国也走在了前列。  
天津的中医药有没有自己的学术特色?天津中医是不是可以称为学派?我们在回顾天津地区中医药学术发展历史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天津中医历史进程中,从明代设卫筑城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中医药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广泛的包容性、适时的开放性,充满了创新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潜能。因此天津的中医有自己的突出的特色,但是,由于天津过去没有一部自己的中医药学术思想发展的史书,津沽学派的学术思想一直没有得到中医界的全面认识,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天津中医药优势的继承发扬。  
《黄帝内经》有一篇叫做“异法方宜论”,是讲中医各种治疗方法的发明,都是“地势使然也”。中医药学从创立到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必然要受到地缘文化的影响。天津市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其所处的沿海地缘优势,使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尤其是她的开放性、包容性更营造了兼收并蓄的人文环境,在这个环境里生长和发展起来的中医、中药事业也独具特色。津沽中医有自己的文化源流,但从不排斥外来文化的融入,从近代张锡纯的中西汇通,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西医结合“三朵花”,直至现在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无不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从战国时期开始,天津地区就处在中土的边境,战争、移民等因素又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一个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交融的地区。从600年前天津开埠以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从南方带来了大量移民,使天津文化融入了南方的元素;元、清两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把北方文化带入中原。鸦片战争以后天津沦为侵略者的租借地,外国文化也浸入天津,这样就形成了天津地区各种文化相互包容并蓄的文化特色,她的地缘特性使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这里都能生存与发展。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天津中医药,虽然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却并未受到过多的地域限制。  
用传统中医的眼光看,天津的中医颇有“洋中医”的味道,说其“洋”是因为天津的中医药比较容易接受和融入外来的东西发展自己,也许这就是“津沽中医”学派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足以为天津中医药今后的发展奠基。(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                
  作者:1984不再天真 回复日期: 23:13:46 
      强烈要求国家成立算命管理局             作者:算命先生命真苦             算命先生命真苦,同样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中医混得人模人样,算命 却混成了封建迷信。             强烈要求国家成立算命管理局,大家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何厚此薄彼?             难道只有中医是传统文化,算命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了?中医经过几千年发 展,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难道算命就没经过几千年发展,就没自己的理论体 系。             凭什么说算命是迷信,而中医是科学。             为何只允许中医现代化科学化,而不允许算命现代化科学化。             中医只可以治病救人,算命可以让人驱邪避灾、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可以应用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作用远大于中医。             中医一旦治死人或用假药骗人,就可以定性为极少数人打着中医的幌子。算命一旦骗了人的钱财,就定性为算命是封建迷信,为何也不定性为“是极少数人打着算命的幌子”?             如果不允许成立算命管理局,那就把中医药管理局也撤销。             以后如果再取缔算命活动,请同时取缔中医的行医活动。             否定中医,就是数典忘祖;把算命批判为封建迷信,就不是数典忘祖了?             诚如,不懂中医,是没资格要求废除中医的。             同样道理,不懂算命,也是没资格取缔算命活动的========================================================================================  ??????????????????
  尤其“十二五”时期是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实现中医药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发展基础薄弱、中医药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等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注重统筹协调;继续解放思想,注重机制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注重特色优势;强化科技支撑,注重继承创新,实现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个不思进取的学科,一批墨守成规的群体,抱着传统找饭吃,想把自己当成艺术品,对不起,那是古玩,不是用来治病救人的。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期间举行联组会议,定于24日上午9:00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另外,我们也把重点放在中医的特色优势和重点优势病种上,提高疗效方面加强研究。中医的“治未病”、预防保健作为特色优势领域,要不断地加强,建立中医预防保健体系。最后一点,就是要加快中医药的立法。中医药法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争取有条件的情况下出台,我们正在积极准备起草,争取能够在本届人大出台,希望得到各位委员长和常委委员的大力支持。我相信,中国的医改之路,必须体现中国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看看上面这几段话,尤其是“我们也把重点放在中医的特色优势和重点优势病种上,提高疗效方面加强研究。”  很有意思,治疗的领域在逐渐缩小,这就是保持传统的“好处”了。  再过几年,几十年,传统医学肯定会得到“古董”待遇,成为了真正的艺术品。  恭喜各位“纯中医”你们的理想终于实现了,当然,你们是不会享受“古董”待遇的。
  国家想要消灭中医很简单,“把重点放在中医的特色优势和重点优势病种上”  治疗的领域在逐渐缩小,这就是保持传统的“好处”了。再过几年,几十年,现代医学在“中医的特色优势和重点优势病种”取得新进展,传统医学肯定会得到“古董”待遇,成为了真正的艺术品。  现代医学吸收了一些传统医学有用的东西,(看清了不是传统医学吸收现代医学,那是“纯中医”所不耻的),传统医学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    
  研究生研究生研究到死  纯中医纯中医创新才活
  ①升压,抗休克。枳实、枳壳、青皮、陈皮对麻醉动物均可产生明显的升压效应。枳实、陈皮并有收缩血管、兴奋心脏的作用。枳实的升压有效成分,现在认为除对羟福林外,尚有N-甲基酪胺。临床已应用枳实注射液治疗感染中毒性、心源性、药物中毒性、脑出血等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均有一定疗效。中医古代文献未见理气药有类似升高血压或抗休克的记载,此等近代研究成果,为传统药物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等有时间谈一谈中国传统医学为什么不能治疗高血压,这是中医界不思进取的具体体现,老想着让老祖宗给答案。    凡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消除气滞的药物,称为理气药。中医理论认为气运行于全身,贵在流通疏畅,如果某些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使气的流通发生障碍,则出现气滞。气滞的临床表现以胀闷、疼痛为主。由于气机阻滞部位的不同,又可表现出不同证候。如脾胃气滞可致脘腹胀痛、嗳气、呃逆、大小便失常;肝郁气滞常表现为胸闷胁痛、食欲不振,以及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肺气壅滞出现咳喘等。气滞的症状在慢性胃炎、溃疡病、胆道疾病、慢性肝炎等许多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支气管哮喘、妇女痛经等疾病中皆可见到。气滞的治疗原则是理气或行气。临床常用的理气药有陈皮、青皮、厚朴、枳实、枳壳、木香、乌药、香附、大腹皮、薤白、沉香等。现将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归纳如下: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①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本类药物中的大多数有抑制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如陈皮、青 皮、枳实、枳壳、乌药、厚朴、香附、木香等,此等药物均可降低实验动物离体肠管的紧张性,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肠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其中以青皮、陈皮、枳实、枳壳的作用最为显著。青皮又强于陈皮,枳实强于枳壳。此与中医文献中所述破气药的作用比理气药强的论述是吻合的。以理气药为主制成的复方木香注射液(含广木香、乌药、枳实、黄荆子)对多种动物的离体肠管亦有抑制作用。根据陈皮、青皮、厚朴皆可对抗毛果芸香碱和氯化钡引起的肠管痉挛性收缩,而且在阿托品使肠管紧张性降低的基础上,枳实、青皮、陈皮仍能进一步表现抑制效应,以及从酚妥拉明能阻断复方木香注射液的抑制作用等实验资料分析,药物的解痉作用可能与α受体、胆碱受体及对肠管平滑肌的直接抑制有关。青皮、陈皮、枳实、枳壳中皆含有对羟福林,为一种α受体兴奋剂。有人认为对羟福林可能是这些药物松弛平滑肌的作用物质。《本草概要》中记述“青皮、陈皮有止气冲胸中,疗呕哕、反胃吐清水之效;枳实、枳壳能治心下痞急、气逆胁痛、呕吐、塘泄;厚朴主客寒犯脾胃,腹内雷鸣虚吼,具止呕吐、泻利、吐酸水之功;木香治壅气上冲,呕逆反胃、肠鸣、泄泻;乌药与香附均有止反胃、呕吐、泻利的作用。”从这些理气药的共同主证分析,均似反映着不同程度的胃肠道运动亢进的现象:或为蠕动增加,或出现逆蠕动,或为张力过高,舒张不全等。本类药物具有的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缓解肠管痉挛的效应,为上述的降逆、止吐、止泻痢、除痛等治疗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②增强胃肠运动。已证明部分理气药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肠管蠕动。枳实、枳壳、乌药对在位肠管(胃瘘、肠瘘或麻醉动物在位肠)表现出兴奋效应,使胃肠运动节律增加,收缩加强。复方木香注射液灌胃给药亦能明显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肠内容物的推进。大腹皮与多数理气药抑制离体肠管的作用不同,能使肠管收缩加强,提高其紧张性。特别是采用分析肠鸣音的方法及在X线下直接观察药物对人体肠运动的影响,发现在临床用药剂量下,枳实可使肠蠕动波加深,蠕动节律有力。理气药的这种兴奋胃肠道的作用,有利于抑制的肠运动恢复,增强蠕动,排出肠腔积气积物。临床应用枳实治疗胃下垂,用木香注射液及理气方药治疗胃肠胀气已取得一定效果,治疗后多数患者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缓解。对腹部手术后患者恢复肠蠕动的效果亦佳。外科临床就以行气法作为急性肠梗阻的治则之一。枳壳等药或协同攻里通下药用于增强梗阻近端肠管蠕动,或解除痉挛性肠梗阻的平滑肌痉挛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    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木香健胃消食,厚朴治宿食不消。 皆为治脾不健运,不饥食少,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理气药具有的这种健胃、助消化作用,可能与药物中含有的挥发油有关。有人认为陈皮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佛手、厚朴、木香、乌药、沉香等所含挥发油口服后对胃肠亦具有局部作用。实验中观察到乌药有增加消化液分泌的作用。但对病理性胃酸增加,如大鼠结扎幽门所引起的实验性胃溃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的理气开郁方(木香、枳壳、陈皮、郁金、柴胡、白芍、甘草)可降低溃疡发病率,使胃液分泌减少,游离酸与总酸度降低。厚朴酚也有抗大鼠应激性溃疡和拮抗中枢性胃酸,分泌的作用。    (3)利胆作用:    实验证明,不少理气药如沉香、香附、陈皮、青皮、枳壳有不同程度提高大鼠分泌胆汁的能力,使胆汁流量明显增加。青皮、枳壳并能增加胆汁中胆酸盐的含量,沉香则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这些作用对维持机体正常消化功能,防止胆固醇结石发生,可产生有利影响。胆道手术后病人,服用理气方(白芍、陈皮、木香、枳壳)能显著松弛奥狄氏括约肌和降低胆囊压力。本类药物增强利胆功能的作用有助于对其治疗胸胁胀满、黄疸等肝郁症状的疗效,做出解释。    (4)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木香、青皮、陈皮、佛手、香附还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有些药并能缓解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报道芸香科11种理气药中青皮、陈皮的平喘效价较高,临床初步观察也有一定疗效。支气管哮喘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特别是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以及变态反应有关。理气药,如木香既能直接扩张支气管,又能抑制迷走神经中枢;枳实有抗过敏介质释放的作用。这些皆与药物的平喘作用有关。    (5)其他作用:    ①升压,抗休克。枳实、枳壳、青皮、陈皮对麻醉动物均可产生明显的升压效应。枳实、陈皮并有收缩血管、兴奋心脏的作用。枳实的升压有效成分,现在认为除对羟福林外,尚有N-甲基酪胺。临床已应用枳实注射液治疗感染中毒性、心源性、药物中毒性、脑出血等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均有一定疗效。中医古代文献未见理气药有类似升高血压或抗休克的记载,此等近代研究成果,为传统药物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②有调节子宫的作用。枳实、枳壳能兴奋子宫。香附有直接抑制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可使痉挛的子宫肌松弛,并有微弱的雌激素样作用。  
    作者:rhzxy 回复日期: 12:27:45 
      作者:shamozhilei 回复日期: 03:22:04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932075.shtml        本人一不小心学习了十多年的中医,现在不幸还在研究。      首先感谢楼主对中医的力挺,其次劝楼主不要再妄言了。      先说一个观点:现代医学是不断进步的,传统医学其实也是不断进步的。      传统医学的进步,是古人于灾疫斗争的结果,无论是张仲景、金元四家、还是叶薛吴王等名医大家,其理论的创新无不是灾疫连年造成民不聊生后医家努力救治的经验和教训总结。      说句难听的,就是用前人的办法不管用了,才会痛定思痛,结合当前疾病的具体情况,总结出的解决当前疾病的方法。      前人的贡献自然不能遗忘,但是古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这点楼主应该不会否认吧?      说说大家常会提到的经络问题。      本人不相信古人在没有见到经络实质的情况下,会去记载其起止长短等具体问题。就如人们在没见过计算机前,去谈论CPU、内存等是一个概念。那么古人见到了经络实质,为甚么我们现在找不到呢?以前学校针灸学院院长的N多课题都是经络实质研究方面的,至今没有答案。朝鲜人金奉汉多年斗胆前声称找到了经络实质 ——奉汉管,至今仍被业内当成是一个笑话。答案是什么?我想,中医拒绝承认经络的实质就是血管神经等明确的解剖实质,为甚么?因为《内经》的记载与现代解剖学的位置不一致呗!承认了,不是自己承认中医的经络理论在根本上就存在谬误吗?所以打死也不能承认。      再说说脏腑的问题。      现在中医一说起脏腑,对了中医称之为藏象,都说:不能与解剖学概念相混淆,解剖学讲的是位置结构,中医学强调生理功能。呵呵,《内经》里明确记载了“丈夫八尺之躯,外可度而测之,内可剖而视之”。《难经》里明确记载脏腑大小、长短、容积等具体数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也是因为自己错了。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试图纠正这种错误,可是因为客观历史因素,其改错并没有彻底,被同道称之为“越改越错”。但这种精神却是中医缺乏的。      在清代现代医学还没有传到中国之前,中国人与疾病作斗争的手段主要是中医,因为有这种需要,而中医前辈们也很争气,的确总结了许多有效的办法。      现代医学传入以后,与疾病斗争时,二者同时发挥了作用,那是中医医家就开始探索二者的联合应用,以在天津业医的盐山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为代表。      随着现代医学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猛发展,其优势日益明显。而中医因为现代史上的几次著名事件,日渐成为了非主流。非主流这个词,其实蛮有意思的。我一直认为其有两重含义。第一,就是不屑与主流为伍;第二,就是不入流。      中医的确有效,现在的中医总是拿有效说事,但有效就够了吗?当然不行,安慰剂大约还有30%有效呢,你能说安慰剂是药吗?      楼主说随机双盲不可靠,希望楼主给出个让人信服的方法来衡量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估计你也给不出来。      说了这么多中医的局限性,并不是给中医抹黑,也不是暗示西医如何。打开CNKI的西医论文,其中谬误也不是少数,亲眼所见其中不乏协和、湘雅的文章。      关于中药的问题,那更是罄竹难书了,在此不想多聊。      作为一个学习中医的年轻人,看到天涯里中医争论的文章很多,说实话双方其实都没错。其错错在中医本身,如果中医继续如此,没落是早晚的事。如果我们不能改正自身的错误,与其说是被西医打倒,不如说是被人们无情的淘汰。因为那时中医能给的西医都能给,西医能给的中医却不能给,那时被淘汰是必然。      希望有志于研究中医的朋友们师古而不泥于古,为中医尽自己绵薄之力,拯救中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生说得很客观。
  (2)注意合理饮食。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上应遵守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饱、过快;最好忌不良嗜好,如烟、酒等。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还应注意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改变饮食“口重”的习惯。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群中约有20%的人就是由于食盐过量而患有高血压,这部分人医学上称为盐敏感者。此外,还有一些食品是天然的“降压药”,平时注意适当进食有助于降压。它们是:     香菇 研究证实,香菇可降低血内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和血管变性,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食物。     牛奶 含有羟基、甲基戊二酸,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此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也可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生姜 生姜内含有一种类似水杨酸的有机化合物,该物质的稀溶液是血液的稀释剂和防凝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栓形成有很好的作用。     甲鱼 具有滋阴、进补作用。实验证明,甲鱼能有效地降低高脂饮食后的胆固醇含量。     海带 海带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清除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海带中的食物纤维,能调顺肠胃,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控制胆固醇的吸收;海带中钙的含量极为丰富,能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压。海带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纤维素、钙的协同作用产生的降血脂效果极好,有很高的食疗价值。     苹果 含极为丰富的果胶,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的浓度,还具有防止脂肪聚焦的作用。有报告指出,每天吃一两个苹果的人,其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可降低10%以上。     燕麦 含极其丰富的亚油酸,占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35%—52%。维生素E的含量也很丰富,而且还含有皂甙素,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的浓度。北京20余家三级大医院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证实,燕麦确有明显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脂蛋白的作用,并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性昧:甘、平,无毒。   功用:平肝祛风,清湿热,消滞气。   向日葵一身是药,其种子、花盘、茎叶、茎髓、根、花等均可入药。种子油可作软膏的基础药。茎髓为利尿消炎剂。叶与花瓣可作苦味健胃剂。果盘(花托)有降血压作用。   葵花子葵花子性味甘平,入大肠经,有驱虫止痢之功。《采药书》言其“通气透脓”,《福建民间草药》言其“治血痢”。葵花子含脂肪油达50%以上,其中亚油酸占70%,此外,尚含有磷脂等,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对实验性动物的急性高脂血症及慢性高胆固醇血症有预防作用。葵花子中的油剂,特别是亚油酸部分,能抑制实验性血栓形成。葵花子及油还有润肤泽毛之效。新疆盛产葵花,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又多又长,乌黑油亮,据说与姑娘们爱吃葵花子有关。但葵花子炒后性温燥,多食后易致口干、口疮、牙痛等“上火”症状,故应注意。   花盘有清热化痰,凉血止血之功,对头痛、头晕等有效。葵花盘研末,取5克,黄酒送服,每日3次,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花盘水煎服,可治疗哮喘,花盘水煎加红糖饮服,可治疗痛经。   茎叶可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向日葵茎叶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治疗高血压。鲜向日葵茎叶适量,水煎服,可治疗眼红目赤,泪多。   茎髓可健脾利湿止带。向日葵茎内白髓适量,水煎服,可治疗白带清稀,腰膝酸软。向日葵茎髓20克,灯芯、竹叶、通草各5克,水煎服,可治疗淋症、前列腺炎。   根可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向日葵根适量,水煎服,可治疗淋症尿频、尿急、尿痛。向日葵根30克,白术10克,水煎服,可治疗胃脘疼痛。   花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向日葵花适量,酒水各半煎服,可治疗乳痈。向日葵花适量,捣烂外敷或烘干研末,麻油调敷,可治疗疮痈疖肿、乳腺炎。  治病药方    头离眩晕:   鲜葵花盘30~60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妇女经期下腹痛:   葵子盘(干品)30~60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一日2次分服。   小便淋痛(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等),妇女白带:   向日葵茎连白髓15~30克,水煎2~3沸(不要多煎),一日2次分服。   哮喘:   鲜葵花盘30~60克,水煎服。   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   向日葵茎连白髓30~60克,水煎去渣,加入白糖,一日2~3次分服。   胃痛,疝气病:   葵花盘60克,水煎服。   背疽、脓头多、乳腺炎:   葵花烧存性,研细,以麻油调涂于患处。另用鲜花60克,以酒水合煎服。   脚转筋(腓肠肌痉挛):   鲜向日葵茎心白髓30克,伸筋草30克,煮猪爪吃。
  我没学过医,我看过一些中医的书籍,哈哈!中医就是‘混沌的哲学’
  国医大师破解高血压及并发症  时间: 16:21来源: 作者:摩尔高跟 点击:次   国医大师破解高血压及并发症    ——当代中医泰斗颜正华(__dang dai zhong yi tai dou yan zheng hua)教授与高血压及并发症      首届“国医大师”, “首都国医名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 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 疑难病专家    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央首搐会诊专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    国务院学位审评委员会(guo2 wu4 yuan4 xue2 wei4 shen3 ping2 wei3 yuan2 hui4)医药组成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颜正华教授担任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暨药学专题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颜正华教授从事中医药工作七十余年,是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中药学家、中医教育家,是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药学科主要创始人及奠基人,先后在南京和北京两所中医学院支持中药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掌管编写了我国中医药高校第一版《中药学》教材,主编了第一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已经成为中药学专业权威范式。    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为颜正华教授举办的“国医大师颜正华行医执教70周年庆典”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为颜正华教授颁发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成立了“颜正华名医工作室”。      中医调理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高血压持续进展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进而导致重要靶器官(心、脑、肾、眼、血管等体内主要器官)缺血性损伤,严重者可引发心梗、脑血栓、脑出血、肾衰竭等并发症疾病。    作为治疗高血压的理念,降压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在降压的同时,更要注重从引发高血压的根源动手,兼顾并发症,进行综合防治。中医中药通过调节内环境,对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从中医角度去看高血压,其发病原因就如同木柴烧水。 方中方    用木柴烧一大锅水,水被烧得滚开,让水降温,就如同降血压。     方中方        清泻肝火:要从根源上让水温降下来,就要消除导致水温上升的源头。那就是釜底撮薪,把木柴抽出来,把火熄灭。人体内,之所以血压一直居高不下,就是因为肝火很旺,我们需要采用清肝泻火、平抑肝阳的中药材,如栀子、牡蛎等,以消除高血压的发病根源。方中方          凉血:木柴虽然抽出来了,但水温确不能很快降下来,这就需要添加些凉水。如比作人体,那就需要加些凉血的中药材,如槐花等,加快凉血的时间,减少血热对器官的损伤。方中方    祛邪散瘀:血管内血(qu1 xie2 san4 yu1 _xue4 guan3 nei4 xue4)管壁上的血脂颗粒聚集,也是导致血压上升的重要原因。消除血管壁脂肪颗粒(西医称降血脂,中医称祛邪散瘀),就要采用祛邪散瘀的中药材,如决明子等。    活血通络:在消除血管壁颗粒的同时,加以活血通络的药材,如葛根等,以保障血液的流畅,降压的同时也保障体内器官能得到足够的氧气。    滋补肝肾:采用滋补肝肾,扶正固本的中药材,如黄精、蚕蛹等,以修复体内受损的器官及组织,心、脑、肝、肾、眼等。     中医调理的优势:    中医介入高血压后,比单纯的西药治疗高血压优势明显:    1、有利于血压的稳定和理想血压值的控制,避免中风或心梗的突发,而单靠西药的控制,就血压的稳定性和标准值方面,并不理想,尤其是对于血压不稳定和血压值较高的患者;    2、对于高血压临界或患有高血压史不长的患者,通过中医的调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能放弃西药的;    3、控制高血压并发症如中风、心梗、心衰、眼部病变等;    4、消除高血压所带来的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身重、乏力、睡眠质量差;    5、有利于改善血脂、血粘度,促进血液循环,养护心、脑、肾、血管等身体的重要靶器官。    名医名方适用人群:    “颜正华教授高血压及并发症方”的适用人群:    1、高血压高(_gao1 xue4 ya1 gao1)危人群或初患高血压的人群,没服用西药,血压处于临界值或血压偏高,没有其他危险因素者;    2、血压控制平稳,长期靠口服降压西药的高血压者;    3、长期服用降压西药,血压不稳定或仍偏高的高血压患者;    4、出现头痛、头晕、头胀、颈项板紧、耳鸣、眼花、健忘、失眠、烦闷、全身乏力、四肢麻木、心悸、胸闷、出汗等不适的高血压者;    5、高血压并发症患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脑血栓或脑出血)、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另外,对于中风后遗症者,如出现全身乏力、一侧肢体活动不利或发凉、肢体麻木、言语不利等不适。========================================================================================================================================  太丢中医界人了,这也叫破解?
  作者:时尚_衣柜 回复日期: 15:24:32 
      我没学过医,我看过一些中医的书籍,哈哈!中医就是‘混沌的哲学’ =====================================================================================================================  传统中医要是再不接受现代科技,盲目排外,不思进取,也只能作为‘混沌的哲学’ 出现了。
  争鸣好贴    不得不顶
  解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10:38:31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对于本条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多数医家以五行相乘相克理论来解释。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尚不全面,不能揭示其内在本质,难以正确指导临床,故略陈己见,恳请同道斧正。  
从医学源流角度来理解  
其理论来源于两个观点,一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即未病先防的观点。二是《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即已病防传的观点。  
从整体观念角度来理解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实现的。在生理情况下,五脏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病理情况下,五脏病邪相互影响、互相传变。因此,当一脏发病后,治疗必须照顾整体,即在治疗本脏病变的同时应积极调治其他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  
从脏腑学说角度来理解  
生理上肝主藏血、主疏泄,寄相火,主升主动;脾居中州,主运化水谷,有生血统血之能。肝对脾运化功能的正常与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与脾的升清有密切关系。正如张锡纯所云:“盖肝之系下连气海,兼有相火寄生其中……为其寄生相火也,可借火生土,脾胃之饮食更赖之熟腐。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得脾所输布的水谷精微滋养,才能使疏泄功能正常运行,而不致疏泄太过。如叶天士指出:“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另外,脾运健旺,生血有源,统摄有权,则肝有所藏。病理上肝失疏泄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出现“肝脾不和”的病理表现,可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腹胀腹痛、泄泻便溏等症;若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可导致肝血不足。因此肝脾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从五行学说角度来理解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这就是说五脏之间疾病的传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即“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在五行学说中存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关系。《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正常情况下脏腑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以维持机体的“阴平阳秘”。如肝主升而归属于木,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存在木克土的关系。正常的“木克土”是维持机体平衡的重要环节,但木太过或土不及,这种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木乘土”;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处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土自身不足,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土虚木乘”。  
从临床实际角度来理解  
临床上所见病位在肝的患者,在疾病早期,往往表现为腹胀、腹痛、纳呆、便溏、乏力、精神倦怠等脾虚症状,而后才出现胁下胀痛或刺痛、口苦、黄疸等肝病自身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肝病患者若不能康复,可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继则出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贫血等改变,甚则门脉高压破裂导致消化道大出血。无论是中医学的认识还是现代医学的认识,都用事实充分证实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正确性。  
关于“实脾”  
许多医家认为“实脾”就是补脾,肝病实脾即补益脾胃,使“脾土不受邪”。实际上“实脾”是调补脾脏之意,并不是单纯的“补”,而是“调”与“补”的有机结合。“补”是指在脾虚的情况下,采用“甘味”之药健脾补中,加强脾胃生化气血功能,既防病邪入侵,又可资生肝血,使肝有所藏;“调”是指用调和之法,以防脾土壅滞,从而维持脾正常的运化功能,同时改善肝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常补之以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蜂蜜、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帮助客户取得更大成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