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24式简化太极拳带口令需要注意什么

【原地二十四式太极拳】_太极拳_作用_怎么练_技巧-大众养生网
当前位置: >>
原地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什么
在一些公园或者老年活动场所,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在练习太极拳,太极拳的好处有很多,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而且还能够修身养性,让老年人活的更久,当然在打拳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也有很多,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原地二十四式太极拳吧。
化太极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为了便于在广大群众中推广太极拳,1956年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和重复的动作,选取24式,编成“简化太极拳”。为了满足群众练拳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在1979年又吸取陈式、杨式、吴式和武式太极拳之长,编成“48式简化太极拳”。
太极拳简易套路,是一种汉族民间健身拳术。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 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太极拳》。全套共四段,5分钟左右可练完一套,主要动作有: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卷肱棚、捋挤按、单鞭、云手、左右蹬脚、独立穿梭、海底针、闪通臂、搬拦锤等
1979年国家体委又编创四十八式太极拳,是简化太极拳的继续和提高。全套共六段四十八式,约8分钟左右可练完。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吸收吴式、孙式太极拳的平圆手法和武式,孙式太极拳的撤步,跟步,其中掩手、马步靠采用发劲的陈式太极拳。
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看。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二十四式极拳图片集
二十四式极拳图片集 (7张)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1)上体微向右转,身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腿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1)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度到60度)。
(2)左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3、左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 跟步抱球 后坐转体 虚步分手
(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右脚跟前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
(2)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前额,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右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原地二十四式太极拳讲究的问题有很多,因此你要学习的话,就要深入的去研究它,不要只是表面的去学习,这样对于身体起到的好处非常少,当然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一定要早起,因为早晨的空气比较新鲜,正好适合练习打太极拳。
3346阅读4858阅读4511阅读3971阅读3448阅读4470阅读3486阅读
3187阅读4543阅读3078阅读3018阅读4665阅读3031阅读4967阅读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简化太极拳24式之弊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简化太极拳24式之弊端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4式简化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责编:吕振霞
发表时间: 17:24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是现代人喜爱的拳法之一,常练是强身健体,想要练好太极拳就要掌握太极拳的注意事项,下面随着练习一下吧!
  练24式简化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太极拳具有良好的健身功效,也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但是想要达到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就要长期坚持。
  练习太极拳时一定要注意循规蹈矩,持之以恒,这是由太极拳运动特点所决定的。周身一气完整协调,要表现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演练风格,必须坚持长久练习。
  因为人体内能量物质的来源是在练习时的"消耗"过程中"补偿"的,"消耗越多","补偿"得就越多,没有消耗就没有补偿。如果中断练习,体内的能量物质得不到补充,那么,运动技能就会出现消退现象。
  太极拳重视呼吸与动作结合,这就是太极拳与其它武术的不同之处,太极拳重视内外三合。
  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姿势正确,呼吸自然。有些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会出现耸肩、僵脖、突肘、蹶臀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动作的规定;再则是同呼吸憋气有关,因为姿势不正确造成憋气练习,连续几个动作之后,必须换气且这口气一定会换得比较深。
  这样就会迫使动作速度发生变化,造成呼吸不顺畅,动作不协调,既影响练习效果,又妨碍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只有在姿势正确、呼吸自然的情况下,动作时劲力才能顺达,松柔、自然。
  24式简化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第一,逢转必沉
  向左转沉左胯,向右转沉右胯,边沉边转边外撑,要贯穿始终。
  初学太极拳,老师都会要求放松,但是一直放松就会失去练武的意义,因此,当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学会沉。
  第二,逢沉必领
  只要是沉,必有上下的对拉拔长,上下有了,前后开,前后有了左右找,自己的身体始终是个圆球,走的也是由内而外的撑劲。所以有沉,就有领,领起来再找前后和左右。没有领,找到左右也没用。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松沉的规律,有的人说,学习太极拳就是要松,但是如果太松就失去了练武意义,因此,要松沉结合。
  第三,逢起必落
  两腿在虚实转换中,一条腿起,另一条腿必落,不是脚的起落,而是胯的感觉。怎么找,就是要端平两胯。比如云手,一条腿起的时候,领一条腿的胯根要下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身高没有起伏,身高不起伏,胯才能守住,不然起落之间容易漂浮。逢起必落就是在起落之间找平衡和稳定。
  第四,逢定必松沉
  是指在所有的定势快到位的时候,要向下松沉,最明显的就是肩胯。肩一松,尾闾一收,就感觉有东西把丹田充实满了。身体重量松沉下去要到两脚脚跟,不要到脚掌,任何动作都是如此。
  四个规律,贯穿在每个动作里面,这就是起、承、转、合的练法。
  在太极拳实战中,需做到刚柔相济,以柔克刚,这样才能提高太极拳的技击功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24式简化太极拳的要领
  1、形神意气劲全面放松入柔,一脉相承,融通一体,要神领、意注、气行、劲催、形随,意发神传,气血涌动,劲力自生。
  2、体会&筋骨要松,皮毛要攻&,&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形体如&上吊&,皮肉自然沉坠,仿佛荡然无存的感觉,真正做到打拳不用丝毫拙力,全凭意气引领,周身柔顺,催生毛皮迸发。
  3、不折不扣地遵循形体要领练习,头领、胸涵、腹静、腰挺、胯开、裆圆、肛提、膝曲、脚沉、腋空、肩松、肘垂、腕平、指舒。
  使肢体动作上下相随,左右相系,前后相应,内外相合,协调联动,从而达到上身&杨柳摆枝&,下身&芦苇荡漾&,全身&柔似绳蛇&,整体悠扬荡动,节节贯穿,行云流水,顺其自然,飘洒自如。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24式太极拳 练24式太极拳要注意哪些
责编:王雅蒙
发表时间: 20:00
  想要学好我们的并非易事,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跟着来简单的学习下吧!大家也可以跟着我们的24式来模仿练习,练习的时候要注意感受身体变化。来了解一下吧!  练习24式太极拳之前,我们需要先放松一下身体,要从24式太极拳的练习注意事项开始学习,练习24式太极拳要注意哪些呢?  练习24式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1.练功的地点适宜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室内外。  2.抻筋拔骨即头颈部在向上抻拔的同时,从肩部以下向下松沉。为更好地体会“气向下沉”的感觉,可慢慢地深呼气,仔细体会自身的气随呼气呈涟漪状向腹部(下丹田)荡下去的舒适感觉。抻筋拔骨时不要用僵力,要出于自然。  无论是男女老少,我们在进行24式太极拳的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气息,要有缓慢的节奏在里面。  3.鼓漱就是做干漱口动作,一般漱36次左右,将口中津液分3口缓缓咽入腹中,意将精、气、神三宝收聚入丹田。  4.做青龙出首时,可按各人的适应程度,感到睁眼做舒服就睁眼,反之亦然。但要注意,青龙出首需极缓慢地摇摆头颈部,并使之尽量向左右两侧抻拔。  5.做太极健脑壮颈功时一般不会出现自发动功,若偶尔出现,可用双手拇指按揉太阳穴片刻,再用空心掌轻叩头顶百会穴数次即可消除。  6.练完24式太极拳之后,我们很多的朋友都会感到一身的汗水,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大家不要介意,要坚持练习。  练完功后脖子出汗时,先用干毛巾拭干脖子上的汗,再用热毛巾敷后颈部,疗效会更加明显。  7.可以在舒缓柔和令人心情愉快的音乐伴奏下练功。  8.此功1天宜做2—4次。一般练完1次约需30分钟。早晚练功较好,但平时只要有空闲,能够松静下来,就可以练习,不必拘泥时间。  太极拳为何能治病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是用以锻炼身心、振奋精神的一种运动。人若能够不停地运动,犹如古人所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那样,有了抵抗病毒的抗体,就会少生病。  太极拳劲蕴于内均主柔。太极拳中上乘者,其筋骨、皮肉之柔,故如软绵。而内气之坚,犹如钢铁。可谓丝绵裹铁弹,刚柔相济。刚柔相济者,更不会生病。  2. 缓慢柔和,微循环得以扩张  太极拳是一种徐缓运动,速度缓慢,动作柔和,从而使人体的微循环得以扩张。  微循环的特点是剧烈运动会使血液运行走捷径,得不到充分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太极拳缓柔的特点则使血液能够流向各处,从而得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改善身体内部的循环。  3.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太极拳基本优点,动作慢匀,呼吸和顺。精气神与内劲,均皆饱满。慢而后能柔,匀而能和,能柔能和,则筋骨舒展,气血调和,使一些不通之处畅通,呼吸由此深长,精神可以奋发。这样慢性病症状就得到缓解或消除。  4. 补先天之不足,补后天之亏损  太极拳有“弥先天之不足、补后天之亏损”功效。一个人若能在幼壮时即从事练习,继续不断,则终身受益。  因年青时精力充足,能下苦功,成就较速,年壮时体力强健,身无病患。晚年愈觉神旺气足,举动轻灵,决无腰酸背痛,精神萎靡,躯偻跛足,气促呻吟等病象。  练习太极拳,宛如金钱储蓄。年青能惜身锻炼,如平日善于积蓄,年老可以享用。倘平日不事积蓄,危急时无从支配。  不明此理者大都有这样的歧念,年青力壮时,以为身无疾病,锻炼心身,未见锻炼心身之功效。一旦年老气衰,内部抵抗力不足时,悔之晚矣。(1)无极静桩  练功者面南背北端坐,双手自然放于两膝上,掌心向下,两脚脚尖微向内扣,全身放松。然后,双手缓缓上起,抬至与肩同高后两手手心翻转,掌心相对,松肩沉肘,含胸拔背。  练陈式太极拳24式不仅能治疗落枕,对骨骼也有很大的好处,例如,对骨骼起到补钙的作用,延迟骨骼衰老等等。  24式太极拳要领  (2)太极开合  双手缓缓开合拉气或旋转揉气,意将天地精华之气收入双掌之中,至双掌间有拉不开合不拢之“浑元气”感时即“得气”。呼吸要求细长匀缓、逆腹式。  (3)捧气贯顶  接上势,双手将精气捧起,从前发际上梳,贯至后发际;再从后发际沿后颈部贯至两肩;最后两手自然下垂、指尖向下,意将头颈部之病气从指尖泻入地下,同时口中轻发“嘘”音。连做9次。  (4)抱头推山  接上势,双手十指交叉,放于后颈部,以掌根夹住颈部肌肉,适度用力提拉、按压36次。  练陈式太极拳24式能有效防治颈椎病,练太极拳的缠丝劲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度,还有减肥功效,提高身体机能,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说到太极拳流派,我们不得不提到陈氏太极拳,陈氏太...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要掌握一定...
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气、神是打太极拳...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但是您了解八极...
太极拳与未来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简化太极拳真的很容易练吗?比复杂的区别在哪里?&&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现在流传最广、习练人数最多的太极拳法,在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中间影响最大,是学习太极拳健身功法的入门佳径,对太极拳普及工作的贡献之大可谓无出其右。现在社会上流行的简化太极拳,虽然只有24个式子,都是基本功架,没有难度太大和跳跃动作,似乎比传统的老套路易学易练。这只是相对而言,事实上,简化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套路,它的内容由基本的步型、步法和最基本的技法动作组成,是打基础的功架。正由于动作比较简单,才最吃功力,演练起来无拙可藏,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做得规规矩矩、一丝不苟,才出效果。
  简化太极拳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动作结构简单一些,所有太极拳锻炼要领与传统的杨式太极拳是相同的,并不能马虎苟且。从步型、手型、身型到套路的整体练习,同样要以《太极拳讫十要》作为标准。虽说删去了一些难度大的、没有明显发劲和跳跃动作,但仍保留了蹬脚、下势独立等吃功力的平衡动作,学习起来,如要达到基本要求,不那么容易,套路演练起来更不是那么容易做得轻松柔和。
  学套路,记24个式子是容易的,但要把握住太极拳的特点和杨式的风格,练出点精神气势来,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长年累月地锻炼,下一番苦工夫。
  第一,要客观地看待简化太极拳之“简化”特点。由于简化太极拳是为了便于全民推广而简化编成,易学易练,对广泛普及太极拳运动功不可没。但是,流行的“简化太极拳”,在招式和练法上都与传统有了明显的简化和省略,弱化了传统太极拳中的理法精髓,招式间的起承转合都过于简单草率,甚至在练法上也一律流于匀速慢练的表面化单调形式,使简化太极拳沦为一种“慢体操”。例如起式中由传统杨式的朋、履、挤、按四正手而简化为一朋手(两手上举)和一按手(两手下落);又如十字手一式,两手十字合拢之后,简化为两手左右平分下落,省略了两手先向前挤出的微妙之处;再如其为了突出“中正安舒”的特点,甚至连“海底针”也不肯伏身坐腰探海底,既消失了应有的攻防意义,又淡化了蓄发、开合等太极之理。招式间起承转合动作简单,更容易产生上动下不动、左动右不动等上下不相随、动作有凸凹甚至劲断意断的弊病,脱离了“拳不空起、手不空落”、“快慢相间”、“全身无处不太极”的太极原则。对此,学习者应认真对待,切勿人云亦云、盲目从众。
  第二,在进行身、手、步的锻炼之中,要逐步提高对意、气、神作用的注重和发挥,外壮与内修不可偏颇。在每一招式中身、手、步已经熟练掌握之后,就要逐步加强配合呼吸和意念的导气循经功用,练拳走架由以外三合为重转入以内三合为重,至成势练六he,充分发挥太极拳“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内家特色,最大限度地调动“神意”的自然功能。行拳走架,依“清轻净静”之心态,求“圆活自然”之奥妙,意如珠身如球手如轮,心法当先,神领意导,畅达气机,以神意为统领,运化内外八卦,调和内外五行,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内外八卦共运易理,和合阴阳,最终达到形随神变、身随意动、周身处处皆太极之融通境界。
  第三,通过近几年的摸索体悟,为了充分提高简化太极拳的练拳功效,建议习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古人依理造拳,我辈就要依理学拳,因此要尽可能多地熟悉和了解我国传统“武文化”内涵,掌握一些“周易”理论和中医等传统“武文化”知识,并以“武文化”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练拳活动,减少盲练,以求达到以拳(指全身)来演绎太极“易”理的境界。同时,只要具备了“武文化”理论知识,自然就会提高对拳式的体悟和鉴赏能力,从而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判断和自我修正,实现悟练结合、拳功共进。
  2、要不断强化“心意”的内功作用,修身与养性并重。面对纷纭芜杂之世界,常持“清轻净静”之恒心,久之自会去心火、除心毒,“心静自然凉”,何惧酷暑热。练到有了如此豁达健康的好心情,才是延年益寿的最好保障。加强”心意”的锻炼,在行拳走架时就应注意采取慢练、快练、整练、单练、柔练、刚练、大架、小架等不同的方式练习。除了身练以外,更要注重心练(默练)的特殊功效,即以无极之心态,或坐或立或卧,身形不动,只是用心想象着自己在行拳走架,此种练法对加强心意的作用极有益处。当然,在行拳时还可以想象全身都在泥潭中克服着泥泞的阻力来练,来强化“心意”的作用,以求达到既练身又练心的双重功效。
  3、对身法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始终要以“松”字为第一要领。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有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中正安舒、松柔慢匀等诸多要领,初学者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同时兼顾周全,因此要分清要领的主次,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容易掌握与否的程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一时贪全求工。在太极拳的诸多要领之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要领就是“松”字要领。不“松”不“沉”,不“松”不“柔”,所谓的“沉、坠、柔、慢”无一不是“松”的结果;“沾粘连随、不丢不顶”的前提就是“松”;没有全身的“一身松沉”,就没有神贯顶;没有“顶头悬”,就做不到“喉头永不抛”,又何来“拔背”与“中正”?实际上“松”乃“似松非松”之谓,其意有二:一为全身各个骨节肌肉的一致性沉坠松垂,方向向下(似松);一为心平气和的神意上领贯顶,方向向上(非松);一上一下一阴一阳,暗合太极之本义,此方谓之真“松”,切不可偏执一端而离失太极之理。学习太极拳功,由“松”入手实为入门之“捷径”,从学者应从此着力钻研,以不断悟化拳理,尽快提高功力。
被转藏 : 0次
被转藏 : 0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4式简化太极拳带口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