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一共多少集在哪里看神盾局第五季周几更新新 CS案真相大白

这个问题问到我碗里了,我来求高票答案。&br&&br&&b&第一部分:总论&/b&&br&&p&今天来和大家谈一谈,&strong&中古史的十六国的来龙去脉。&/strong&这一次只概谈他们的来源及归宿问题,具体的内容,容后再谈。&/p&&p&十六国是从西晋后期开始,到东晋末期,与东晋并立的诸国的统称。其实这个阶段不止十六国,按正式建政的算,共有二十一国。但因为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只记录其中十六国,所以就把这个叫法沿用下来了。&/p&&br&&p&按族属来分,十六国情况如下:&/p&&p&匈奴三:汉赵、北凉、胡夏&/p&&p&鲜卑六: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秦、南凉&/p&&p&氐三:成汉、前秦、后凉&/p&&p&羌一:后秦&/p&&p&羯一:后赵&/p&&p&汉二:前凉、西凉&/p&&br&&p&但此外还有五国,按族属来分如下:&/p&&p&鲜卑二:代、西燕&/p&&p&汉二:冉魏、西蜀&/p&&p&丁零二:翟魏&/p&&br&&p&为什么崔鸿从二十一国里面只挑十六国说呢?因为崔鸿是北魏末期人,代国是北魏的前身,崔鸿把他算做正统,自然不能跟带有僭伪性质的十六国并列。冉闵建立的冉魏曾经大规模屠杀胡人,北魏也是胡人政权,自然觉得冉魏连僭伪国都算不上。西燕可能有被视为北魏臣属的意思,也不列入十六国。西蜀时间太短,影响太小。翟魏是丁零所建,淝水之战后,前秦解体,内迁的丁零翟斌率先发难,建立了翟魏政权,在后燕、东晋的夹缝中求生存,后来被慕容垂消灭。历来被北魏歧视,也不算进去。&/p&&p&另外,这五国除了代国,总体来说影响力相比于前面的十六国确实较小,史料也不算很丰富,可能这也是不列入的原因。&/p&&br&&p&由于十六国中,多数为异民族所建,不是汉族政权,而这些异民族之间头绪纷繁,脉络纠缠,让人难以尽记,所以这次,我们主要来爬梳一下十六国的源头,理顺一下十六国的脉络,尽量让大家能够对这段历史了然于胸。&/p&&p&由于十六国中建国最多的匈奴、鲜卑都是游牧民族,氐、羌、羯也有游牧成分,我们先来谈一谈游牧民族。&/p&&br&&br&&p&&b&第二部分:北族之匈奴&/b&&/p&&br&&p&&strong&第一个话题:游牧民族的由来&/strong&&/p&&p&首先要纠正一个容易错误理解的观念,游牧民族不是天然就有的&/p&&p&文明前夜的新石器时代,各史前文化,都是以农耕、畜牧、狩猎为生存手段。那个时候,是没有余裕去养马、驯马和迁徙的,也就无法过后世的游牧生活。&/p&&p&约在中国商朝时期及更早,今日南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上游,兴起了一些以冶金著称的文化,如安德罗沃诺文化、卡拉苏克文化等。这些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居民同时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冶金业,在长久的文明演化中,在其遗址出现了青铜武器、马具、动物纹饰,被学术界视为判定游牧民族出现的斯基泰三要素。&/p&&p&在从事畜牧业的早期人群那里,养马相比于牛羊猪狗,在食用和衣用上的性价比其实是较低的,所以马具的出现意味着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马身上,也意味着马的长处——善跑进入人们的视野,对马的控制加强,骑着马赶着牲畜一块块草场游牧才成为可能。&/p&&p&同时,在南俄乃至草原这种寒冷的地方,“耕不如牧”,农耕以及相配套的畜牧产出是很低的,所以一旦人们的骑马技术有了发展,脱离农耕的游牧就逐渐发展起来。&/p&&p&所以说,游牧民族,也是一种文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东东,相比于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和疯狂原始人,他也可以说是先进的。&/p&&p&游牧民族出现以后,跟农耕民族就呈现了两条发展道路。因为他随时迁徙,文明积累效率比定居民族低得多,所以文明发展比较慢。另外,由于游牧民族使用军事化很高的组织方式,以及长期采用战时的统治体制,所以其破坏性大于建设性。&/p&&p&但是,游牧民族对华夏文明也是有影响的。游牧民族与准游牧民族的组织方式影响了春秋时的晋国,以及晋国的精神试验田秦国,对于战国变法是一个诱发因素,也可以说是秦制的一个来源。&/p&&p&另外,游牧民族作为带有寄生性质的文化,其生存状态和社会生活,也是受到华夏的巨大影响的。对比匈奴与汉,柔然与北朝,蒙古与宋,满清与明,是可以发现大量共同点的。&/p&&p&所以,对游牧民族的看法,要客观和全面,避免一些常识性错误的误解。&/p&&br&&p&&strong&第二个话题:北方民族之祖——丁零&/strong&&/p&&p&先说明一下,丁零、高车、敕勒、铁勒、狄历、北狄,基本是同一个民族。这样大家会熟悉一点。&/p&&p&公元前9~前8世纪,南西伯利亚区域诞生了最早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向西迁徙,在埃及、亚述、波斯、希腊等西方世界掀起颇大的风暴。&/p&&p&他们最早称霸南俄,然后一路西进。跟埃及法老打,跟亚述雄主阿萨尔哈东、亚述巴尼拔战斗,受他们影响的马萨格泰人甚至砍下了波斯一代雄主居鲁士的脑袋。&/p&&p&而在原地发展的南西伯利亚人,虽然也有受到他们影响,但依然保持半耕半牧的状态,向南挺进,与商周青铜文明发生过交流,互相影响。&/p&&p&他们逐渐进入蒙古草原和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从南西伯利亚到华北北部的这些人,按西北大学周伟洲先生的说法,统称丁零,也有说南西伯利亚一带的称坚昆(即唐代的黠戛斯,后来的吉尔吉斯人),周边称丁零的,这里不细究。总之丁零是上古一个大范围的文化接近的部落的统称,在我国史籍中被称为北狄,包含白狄、赤狄等不同分支。&/p&&p&北狄、狄历、丁零、高车、敕勒、铁勒,是同一族群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称谓。狄历、丁零是一音之转,高车则因为南北朝时代他们喜欢乘坐高辕大车(今天达斡尔族的大车的形状可供参考),北魏人对他们的称谓,同时,北魏把没有征服的塞外丁零称为敕勒,南朝则不管塞内塞外,把他们统称丁零。铁勒则是敕勒的讹文。&/p&&p&第二个话题说完了,下面说受丁零影响衍生的新的民族。&/p&&br&&p&&strong&第三个话题:华夏的北进和草原的突变&/strong&&/p&&p&春秋时代,毗邻华夏各国的丁零(北狄),大体上还是半耕半牧的状态。虽然社会和政治发展程度不如华夏,但他们也能铸造青铜器,有的还造得不错,技术积累总体上比后来的游牧民族强。&/p&&p&犬戎入侵,周室动迁,周王室王纲解纽,礼崩乐坏,华夏诸国内乱不断,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北狄(丁零)遂大举进攻,攻破邢、卫等大国,南方的楚国也向北推进,尽灭汉阳诸姬。&/p&&p&在此危急之际,管仲创立尊王攘夷的霸主政治,齐、晋先后成为中原霸主,抵抗南荆北狄的兵锋,而沾染戎风的晋国军力更是超强,此后逐渐将赤狄、白狄诸部一一攻灭,大量狄人成为晋国的领民,也有部分狄人北撤到蒙古内外。&/p&&p&犬戎入侵,西周灭亡,周王室东迁洛阳,王纲解纽,礼崩乐坏,华夏诸国内乱不断,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北狄(丁零)遂大举进攻,攻破邢、卫等大国,南方的楚国也向北推进,尽灭汉阳诸姬。&/p&&p&在此危急之际,管仲创立尊王攘夷的霸主政治,齐、晋先后成为中原霸主,抵抗南荆北狄的兵锋,而沾染戎风的晋国军力更是超强,此后逐渐将赤狄、白狄诸部一一攻灭,大量狄人成为晋国的领民,也有部分狄人北撤到蒙古内外。&/p&&p&战国时代,中原诸国纷纷变法,集中军政资源,实力更强,硕果仅存的狄人国家中山国也先后被魏、赵吞并,大量狄人北撤。&/p&&p&按内亚学派狄宇宙先生的说法,战国七雄靠北边的秦、赵、燕三国,为了从北撤的狄人中征兵,并保证行军交通线和快速的军事反应,在远离农耕区的北部建立长城,所以长城最初不是防守用的,而是在异民族的汪洋大海里建立的控制据点。&/p&&p&长城的建立与北方三雄的扩张,使长城以南的狄人全部被同化,成为秦、赵、燕的军政资源,而长城以北的狄人,则失去了农耕基地,畜牧也难以为继,这种时候,只要一个催化剂,草原游牧帝国就呼之欲出了。&/p&&p&长城最初的用处不是防守,这是内亚学派狄宇宙先生的主张。秦、赵、燕是先在远离农耕区的地带建长城,然后再迁徙居民去耕种,把远离的非农耕区变成农耕区。&/p&&p&这个政策,持续到秦始皇时蒙恬北击匈奴,也是在远离农耕区的地方,把长城连接起来,然后“发天下男丁以守北河”(主父偃语)。但这种政策有他的边界,秦始皇的这次作为,就因为新筑长城的地带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派民屯垦的计划就失败了,还影响了秦王朝的国力和民力。&/p&&br&&p&&strong&第四个话题:草原帝国匈奴及北方民族格局的奠基&/strong&&/p&&p&刚才说到,游牧民族要来了,于是,他真的来了。&br&&/p&&p&战国后期,华夏对北方民族的称呼,在“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外,多出了一个“胡”的称谓。“胡”字本意为牛脖子上垂下来的肉,可能象征着这些人下巴比较长,可能不是中国本地人,这些胡人跟以前那戎狄不同之处在于骑马作战,战斗力比戎狄要强大得多,这说明长城以北的民族开始游牧化了。&/p&&p&具体考察当时的民族现状,可以发现南西伯利亚的冶金文明及其代言人丁零,其影响力向四周是不断扩散的,向南则影响蒙古草原,催生了匈奴;向东则越过大兴安岭,影响东北,催生了东胡;向西则影响西域诸国与河西走廊的印欧人种,催生了月氏;丁零人(北狄)则依然在南西伯利亚到长城的地带活动。&/p&&p&影响的方式很多,有技术传播、有被人杀而被迫融合、有互相交流,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p&&p&这些民族中间,最重要的无疑是匈奴,所以我们来着重聊聊匈奴。&/p&&p&关于匈奴的兴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核诸家之言,大概可能是西方的斯基泰人回流,与北撤的狄人、少量华夏流亡者(所谓夏后氏之裔),在阴山北麓融合,形成的军事团体。其特征与此时留居塞外的丁零很不一样,统治技术上受到华夏影响,有一些发展和创新,所以潜力比较大。&/p&&p&首任单于为头曼单于,头曼在阿尔泰语系诸语族中意思为“一万”,估计是统帅军队的将领。秦始皇遣蒙恬北击匈奴,头曼率部撤到北方。秦末,秦朝北部军在王离的率领下镇压反秦的六国,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全歼,北边防务空虚,头曼再度南下,以阴山北麓的头曼城为据点,自称单于(意为广大天子),创立了匈奴帝国。&/p&&p&头曼单于时,匈奴并不强大,西被月氏逼迫,东受东胡侵凌,以至于要派子嗣冒顿到月氏当人质。后来其子冒顿从月氏潜回,使用鸣镝射杀头曼,这就是匈奴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冒顿单于。&/p&&p&冒顿单于用兵如神,用示弱的办法麻痹东胡王,击灭东胡,东胡残部乌桓、鲜卑逃到内蒙古东部和大兴安岭,又击破月氏,拿月氏王的头骨当酒器(斯基泰风俗)。&/p&&p&月氏大部分西迁到中亚,称大月氏,后来建立贵霜帝国,与东汉、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并为当世强国小部分退入祁连山地居住,称小月氏,后来与当地的氐羌及匈奴融合,成为卢水胡,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北凉。&/p&&p&&strong&(这是十六国之一北凉的来源)&/strong&&/p&&p&好,十六国之一的北凉已经出现了。北凉后来统一凉州,最终被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所灭。&/p&&p&继续说&strong&冒顿。&/strong&冒顿单于更在汉地扶植傀儡韩王韩信(非汉军主将韩信)、燕王卢绾、代相陈豨等进行渗透,汉高祖刘邦不能容忍,率四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却因为轻军冒进及不熟悉匈奴战法,被围困在白登四十六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此后,汉与匈奴和亲,在国内休养生息,域外遂成为匈奴的天地。此后,冒顿及后继者又先后征服了北部的丁零、坚昆诸部落,压服西域诸国,设置僮仆都尉管理西域,抽取赋税,又奴役东胡、丁零诸部,成为强盛无比的草原帝国。&/p&&p&好,匈奴帝国勃兴的过程已经说完了。&/p&&br&&p&&strong&第五个话题:匈奴的衰落&/strong&&/p&&p&汉武帝即位后,汉朝国力鼎盛,遂改变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派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匈奴连遭惨败,实力大为衰弱。封地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因损兵失地,恐怕被单于诛杀,决定降汉,霍去病来迎接时,休屠王临时变卦,被浑邪王杀死,率休屠王部众一并归汉,汉朝在河西塞外设置五匈奴属国,安置降众。&/p&&p&不要小看了这位搞笑的休屠王,他的部众演变为匈奴中的屠各种,这时虽然不过是匈奴诸部中的小角色,在匈奴衰落后的三国末年,却篡夺了匈奴单于挛提氏的王统,成为南匈奴单于,改姓刘氏。&/p&&p&其首领刘渊后来借西晋八王之乱,中原残杀的机会,建立十六国之一的汉赵。&/p&&p&汉赵这个叫法,是因为前两代君主刘渊、刘聪时称汉,刘聪之子刘粲被权臣靳准把满门杀绝,旁系的刘曜入主,改国号为赵,亦称前赵。&/p&&p&&strong&(这里是十六国之二的汉赵的来源)&/strong&&/p&&p&汉宣帝时,匈奴内战,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依附汉朝。东汉以后,北匈奴更加衰弱,屡遭汉军打击,以往被匈奴压榨凌辱的丁零、乌桓、鲜卑、西域诸国痛打落水狗,一拥而上,把北匈奴政权生生的打灭了。&/p&&p&此后,草原上依然有很多匈奴人,但这个在草原民族中合法性极强,堪与华夏民族中汉朝的合法性相提并论的草原帝国却就此消失,匈奴人多冒称为鲜卑,只留下铁弗匈奴等少量残部。&/p&&p&铁弗匈奴,后来建立了十六国之一&strong&胡夏&/strong&,是赫连勃勃的祖宗。&/p&&p&好,&strong&今天我们谈了十六国(总计二十一国)中,汉赵、北凉、胡夏,以及十六国之外翟魏的来源。&/strong&&/p&&p&关于铁弗匈奴与拓跋鲜卑的关系,以及更多内容,我们下次再谈。&/p&&br&&br&&br&&b&第三部分:北族之鲜卑&/b&&br&&p&上次我们主要说了游牧民族怎样生成的,草原最早的民族丁零,已及匈奴帝国的兴衰;十六国中北凉、胡夏、汉赵的由来以及十六国之外的翟魏的由来。今天我们主要聊聊鲜卑。&br&&/p&&br&&p&&b&第一个话题:东胡里面的孪生兄弟&/b&&/p&&p&汉晋之际,东北的乌桓、鲜卑二族,都是东胡的一部分。东胡的来源也是很复杂的,其中如乌桓,根据其葬俗,可能是来自西北远方的少数民族,如山戎,原来居于山西、河北的北部,被华夏诸国驱赶北迁;如鲜卑,可能是来自东夷或者就是当地的土著。最后,这些部落在辽宁、内蒙一带组成东胡部落联盟,比初期的匈奴还要强盛一些。&/p&&p&“胡”这个名词,与匈奴的关系比较密切,其他称胡的,或多或少与匈奴有渊源。如东胡,据马长寿先生分析,可能是因为处于“胡”(匈奴)之东,就叫做东胡了。而西域人被称为大胡,则可能是因为他们早早的成了匈奴的附属,又是印欧人种,身材比较高大之故。&/p&&p&战国后期,燕将秦开入东胡为质,深得东胡虚实,回国后率军大破东胡,拓地千里,燕国也在开拓的北境修建长城,东胡失去耕地,农业和畜牧业受到打击,如北狄一样,加强了游牧程度,但不及匈奴,秦末汉初,其中的乌桓还能跟汉人做做买卖。&/p&&p&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发起全面战争,靠南的乌桓与汉朝取得联系,在汉匈战争中充当汉朝的斥候,后来甚至挖了匈奴单于的祖坟,为自己的祖先报了仇。鲜卑则因为在更北的位置,西汉时与中原没什么交流,到两汉之际才逐渐进入中原视野。&/p&&p&东汉初年,本来乌桓分布在边塞内外,汉化程度高,强于鲜卑。但其中最强的一支赤山乌桓反叛汉朝,被度辽将军祭肜联合鲜卑击灭,乌桓各部纷纷南迁,塞外之地尽归鲜卑,此后则鲜卑强于乌桓。&br&也因此,整个东汉时代,乌桓跟汉朝和多于战,鲜卑跟汉朝战多于和。&br&&br&&/p&&p&&b&第二个话题:鲜卑借壳上市&/b&&/p&&p&前面说了,东汉中前期,南匈奴保塞,北匈奴连遭汉将窦固、窦宪等打击,已经十分衰弱了,长久被匈奴压迫凌虐的西域诸国、乌桓、鲜卑、丁零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一拥而上,把北匈奴政权生生的打灭了。&br&北匈奴政权灭亡以后,草原进入权力真空,匈奴余部如一盘散沙般分布在草原各处。这时,对于这块游牧民族的福地,匈奴的周边邻居中,丁零因为长期在北边,与汉地交流较少,相对落后,没什么觉悟;西域诸国离匈奴故地太远且很多以农耕为主,没什么想法;乌桓因为东汉初年比较嚣张,被东汉度辽将军祭肜联合鲜卑修理了,此时散落各处,没设么实力;唯有鲜卑,有觉悟,有想法,有实力,遂大张旗鼓进入匈奴故地,与匈奴余部融合,占据了蒙古草原。&br&&/p&&p&不过,这时的鲜卑也未必有多么强大,主要还是一时势强,加上北匈奴政权灭亡,草原上的匈奴及其传统党羽高车(丁零)多冒称鲜卑的缘故,如匈奴东部大人宇文氏从阴山东迁,自称鲜卑,遂为宇文鲜卑;又如贝加尔湖的高车(丁零)三部斯引、出连、叱卢南迁阴山,此过程中奉鲜卑乞伏部为主,形成乞伏鲜卑,后来在淝水之战后的北方乱局中建立十六国中的西秦。&br&好,鲜卑和高车的后裔,十六国之一的&b&西秦&/b&露脸了,西秦后来占据陇右,消灭十六国中的南凉,但不久被衰败以后的胡夏国君赫连定消灭。&/p&&p&鲜卑与匈奴、高车在草原上的融合,形成了鲜卑父胡(匈奴、高车)母的拓跋鲜卑、胡父鲜卑母的铁弗匈奴,这两者其实差别不是很大,拓跋和铁弗的古代发音也很像,但是后来成了世仇,可能是为了争夺草原主导权吧。&br&占据匈奴故地,与匈奴人融合的鲜卑,主力是来于大鲜卑山的部族,他们从大兴安岭西迁,经过呼伦贝尔,进入草原,花了一百多年,他们跟匈奴人融合以后,被称为拓跋鲜卑,继承了匈奴的遗产。&br&而原来鲜卑山(在大鲜卑山南边)的部族,主要南迁,他们没有匈奴遗产的负担,与汉人交往较多,被称为东部鲜卑。后来魏修撰《魏书》,尊拓跋鲜卑为正统,将东部鲜卑贬称为徒何,所以也叫徒何鲜卑。&/p&&br&&p&&b&第三个话题:胎死腹中的东胡帝国&/b&&/p&&p&东汉桓帝时期,鲜卑已经遍布草原,人口蕃息,为了缓解生存压力,谋求扩张,各部鲜卑推一代名王檀石槐为首领。檀石槐整合鲜卑的力量后,东征西讨,东败扶余(高句丽、百济之祖),西击乌孙(西域大国),北拒丁零,南扰汉边,甚至击破东北亚海岸的倭人国(日本人渡海的聚居地),抓了倭人来捕鱼吃。&/p&&p&檀石槐统治了东到东北,西到西域,南到长城,北到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域,在山西、内蒙古交界处的弹汗山建立王庭,拒绝汉朝的和亲、羁縻政策,野心无限,窥伺汉地,在与汉军的战争中连连获胜。不过,这时的檀石槐虽然看上去威风,但鲜卑的政治体制依然很原始和落后,诸部既没有国家认同感,他也无法保证联盟的延续性,所以实际上他是比较难翻起很大的浪来的。&/p&&p&果不其然,檀石槐死后,其子孙无能,不为诸部所服,鲜卑部落联盟宣告解体,汉朝压力大减,此后汉末群雄割据的年代,鲜卑之所以没有多大存在感,就是因为檀石槐军事联盟解体之故。&/p&&p&可以说北魏的建立者拓跋鲜卑跟檀石槐联盟有很深的关系,拓跋部当时是被安排为西部大人。檀石槐把鲜卑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块。&/p&&p&但鲜卑既衰弱,其孪生兄弟乌桓因为接近汉地,从汉朝后期开始,接纳了很多流亡或造反失败的汉人,实力渐增。东汉末年经常侵略幽州边境,汉宗室幽州牧刘虞安抚乌桓,但其政策被幽州武将公孙瓒不满。公孙瓒杀死刘虞,一度专制北方四州,实力强大。&/p&&p&不过,乌桓怀念刘虞,怨恨公孙瓒,公孙瓒在乌桓和袁绍的两面夹击下,最终被消灭。袁绍与乌桓交好,南下争中原,在官渡之战中惨败,不久病故。死后二子袁谭、袁尚内斗不已,河北终于被曹操夺取。&/p&&p&此时乌桓首领蹋顿有勇有谋,为诸部所服,已经统一幽州的三郡乌桓,实力颇强,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欲图再举。曹操纳郭嘉之计,以田畴为向导,从久已荒废的小路出卢龙塞,直抵乌桓在柳城的大本营。&/p&&p&乌桓措手不及,仓促应战,白狼山之战中,蹋顿被张辽、曹纯阵斩,乌桓悉数归降,被曹操迁入塞内,选强者为兵,由乌桓主导的东胡帝国的美梦也破灭了。&/p&&p&然而,屡仆屡起,正是鲜卑人的特色。在曹魏建国,以主力对抗吴蜀,北部边防力量薄弱之际,鲜卑小部帅轲比能又接过了乌桓的接力棒。轲比能一面对魏国称臣纳贡,一面东征西讨,兼并檀石槐余部,与东部大人素利等部,至魏明帝时,已经十分强大。&br&以往能够轻易搞定鲜卑、乌桓的边将牵招、田豫等感觉压力倍增,而曹魏的讨伐军也无功而返,所谓“田豫有马城之围,毕轨有陉岭之败”,就是对这时曹魏险恶的边防形势的描述。&/p&&p&更有甚者,轲比能的强盛吸引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注意。诸葛亮甚至计划与轲比能合力攻魏,这样一来,轲比能对曹魏而言,就从纤芥之疾升级为心腹大患。魏国不能容忍,幽州刺史王雄派勇士韩龙刺杀轲比能。&br&这次斩首行动非常成功,因为鲜卑的统治术相比于檀石槐时并没有明显的进步,所以首领轲比能一死,各部就再度陷入混乱,不足为患了。鲜卑、乌桓建立东胡帝国的努力之所以无功,是因为二者此时要不社会发展度不够,要不实力不强,想要登上历史舞台,还得等待时机。&/p&&br&&p&&b&第四个话题:拓跋鲜卑与铁弗匈奴的恩怨情仇&/b&&/p&&p&上面我们说了,鲜卑继承匈奴的遗产,与匈奴人融合,在草原上形成两大强部,即父鲜卑母胡的拓跋鲜卑,与父胡母鲜卑的铁弗匈奴。在汉魏的乱局中,铁弗匈奴迁徙入塞,与被曹操分为五部的南匈奴杂处,拓跋鲜卑逐渐南迁到内蒙一带,与华夏政权接壤。&/p&&p&到司马炎篡魏为晋之时,拓跋鲜卑、铁弗匈奴实力有所恢复,于是不约而同的发起反晋战争。&/p&&p&拓跋部首领拓跋诘汾生有两子,哥哥叫拓跋匹孤,弟弟叫拓跋力微。根据草原民族幼子守灶的习俗,拓跋诘汾死后,大部分遗产被拓跋力微继承,拓跋匹孤继承有限,很不满意,这时正好邓艾跟姜维在陇西征战,为了补充实力,招徕鲜卑人迁居河西,拓跋匹孤索性跟拓跋力微分家,迁徙到河西,遂成为河西鲜卑。&/p&&p&拓跋匹孤的后代建立了十六国之一的南凉,拓跋力微的后代建立了终结十六国的北魏。但《魏书》尊北魏为正统,故意把南凉王室改姓秃发氏,其实秃发、拓跋,发音相近,本来是一家人。后来南凉灭亡,王子秃发破羌投奔北魏,魏明元帝拓跋嗣都承认他跟自己家同出一源,所以赐姓源,改名源贺。&/p&&p&拓跋匹孤之孙秃发树机能,乘西晋部署灭吴,主力南调之机,在凉州造反,掀起秦凉之变,先后击杀西晋名将胡烈、牵弘。&br&同时,铁弗匈奴首领刘猛在并州造反,叛逃出塞。拓跋力微也一改恭顺之态,部众不断扰边。&br&铁弗匈奴和拓跋鲜卑不约而同的一起反晋,可谓基情满满。&/p&&p&西晋此时被吴国连败,面对南吴北胡的严峻局势,进行了一系列部署。&br&首先,胡烈兄长胡奋击破刘猛,刘猛被部下所杀。然后,后三国第一猛将文鸯大破秃发树机能,河西鲜卑投降。玩弄钟会、邓艾于股掌之上的阴谋家卫瓘用离间计奇袭拓跋力微,拓跋鲜卑解体。秃发树机能复叛,又被名将马隆平定。&br&至此,西晋前期,北部连绵不断的胡人叛乱,除了慕容廆之外全部摆平。拓跋鲜卑和铁弗匈奴也因为成了出头鸟,实力大损,无法充当五胡乱华的揭幕者了。&/p&&p&河西鲜卑从此开始与汉人杂居,沾染汉风,一百年后在淝水之战后的北方乱局中,建立起十六国中的南凉。&br&南凉纵横捭阖,一度成为凉州最强的势力,但终因四面树敌,连败于北凉、胡夏而衰落,最终被陇西鲜卑乞伏氏的西秦灭亡。&/p&&p&——十六国之一的&b&南凉&/b&也亮相了。&/p&&p&而拓跋鲜卑与铁弗匈奴则在塞外对峙,世代相杀。&br&拓跋部在东晋初年建立了代国,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前秦分裂,拓跋珪在牛川复国,改国号为魏,这就是终结十六国的&b&北魏&/b&。拓跋部的属下郁久闾氏又在此时逃离拓跋部,后来在草原建立&b&柔然&/b&汗国,对整个南北朝影响巨大。&br&北魏、柔然两国虽然在十六国之外,但前者终结了十六国,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朝,后者建立了真正属于东胡的草原帝国,地位都在十六国之上。&/p&&p&铁弗匈奴后为拓跋珪所灭,残部投靠后秦姚兴,因姚兴与拓跋珪议和,铁弗匈奴首领后裔刘勃勃造后秦的反,改姓赫连,是为赫连勃勃,修筑统万城,建立胡夏政权。&br&十六国之一的&b&胡夏&/b&至此也登场献花。赫连勃勃善于用兵,胡夏侵夺后秦大片土地,又在东晋攻灭后秦后下山摘桃子,消灭二十万北府军,军力一度十分强悍,但统治理念和统治技术都比较落后,倏兴倏灭,赫连勃勃死后,先被北魏击破,后来虽然攻灭西秦,但最终为强盛起来的吐谷浑所灭。&br&好,拓跋鲜卑、铁弗匈奴说完了。&/p&&br&&p&&b&第五个话题:东部鲜卑的不同道路&/b&&/p&&p&拓跋鲜卑在草原徘徊之际,东部鲜卑逐渐迁徙至汉地附近,与汉人交往频繁,故而魏晋之际急剧汉化。至西晋初年,东部鲜卑主要分为段、宇文、慕容三部。&/p&&p&乌桓的奴隶段疾陆眷从乌桓独立出来,是为鲜卑段部;原匈奴东部大人宇文氏长期居住在内蒙古中东部,是为宇文部;原在上谷以西游牧的慕容部也迁到辽西,在西晋末期形成了慕容、宇文、段部三足鼎立的局面,且深入的参与到中原乱局之中。&/p&&p&三部之中,宇文最强,慕容最弱。但宇文部的统治区域在内蒙古东部,比较靠北,与中原交流之路被两部阻隔,所以汉化相对迟缓。段部占据今河北北部,汉化较宇文部要高,但领导人崇尚武勇,轻视士大夫,脑袋还没转过弯来,惟有慕容部的慕容廆雄才伟略,招引因战乱而迁来的中原流民和士大夫,比较早的建立了中原体制,外交谋略也比较得当,所以以弱胜强,成为东部的独霸。&/p&&p&慕容部撑住了东晋东夷校尉崔毖,联合宇文氏、段氏的数次进攻,又击破高句丽,向东拓地。最后击灭了宇文部,令其残部西逃,成为幽州一大强国。&/p&&p&段氏则参与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并州刺史刘琨与羯族首领石勒的战争,部落分裂,段末柸成为石勒的臣属,段匹磾在王浚死后,与刘琨结盟抵抗石勒,又因猜忌杀死刘琨,但抵抗石勒到底,最后被杀。&/p&&p&就在慕容部屡次击败后赵石虎的征讨大军,准备征讨中原之际,后赵爆发内乱,石虎养孙冉闵夺位,发动汉人屠杀羯胡二十万,建立冉魏,华北大乱,氐族苻洪、羌族姚弋仲、后赵残余纷纷登场,而收拾残局,非强大的慕容氏莫属。&br&十六国之外的&b&冉魏&/b&至此也登场了。&/p&&br&&p&&b&第六个话题:五燕政权的慕容王朝&/b&&/p&&p&此时慕容氏首领为慕容儁,他与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四兄弟,将是对慕容氏至关重要的四人。慕容儁乘中原乱局,派慕容恪南下争中原,与冉闵大战于廉台,因冉闵的乞活军勇猛,十战十败,慕容恪改用连环马战术,大胜冉魏,擒杀冉闵。&/p&&p&此时氐族苻洪、羌族姚弋仲离开华北去争关中,慕容恪遂逐一削平华北各地方势力,慕容儁称帝,国号大燕,是为&b&前燕&/b&。但慕容儁对慕容恪、慕容垂兄弟不敢放手使用,没能阻止氐族苻氏建立前秦,与前燕对峙于华北。&/p&&p&慕容恪在日,敌国不敢犯燕。后慕容儁、慕容恪相继谢世,慕容儁之子慕容暐即位,排挤宗室俊才慕容垂,将国政专委奸佞慕容评。慕容垂击退东晋桓温的猛攻,反被猜忌,出奔前秦。前秦宰相王猛率军灭燕,潞川之战,慕容评四十万大军崩溃,秦军动作迅猛,杀入邺城,斩首行动成功,活捉慕容暐,前燕各地遂不战而降。&/p&&p&但实际上,关中、关东的二元对立从秦汉以来由来已久,关东之民未必心服,尤其华北的乌桓、鲜卑甚至部分汉人都心怀慕容氏。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惨败之后,慕容垂在关东,慕容儁之子慕容冲等在关中,分别起兵反秦。&/p&&p&慕容垂因为燕国旧地的群众基础,迅速聚集其庞大势力,击败前秦、东晋,消灭翟魏,在华北建国,是为&b&后燕&/b&。&br&慕容冲等人在关中却是客居,烧杀抢掠,倒行逆施,难以立足,最后被迫东迁,关中被羌人姚苌下山摘桃子,不费吹灰之力夺取。慕容冲集团,最终由慕容永在今山西建国,是为&b&西燕&/b&。西燕缺乏群众基础,又夹在姚苌、慕容垂中间,地狭难以有为。&/p&&p&因西燕曾有结盟北魏攻击后燕的举动,所以修《十六国春秋》的崔鸿可能把西燕视为北魏的藩属,不足以为国,所以将其排除在十六国之外。&br&西燕的一系列举动得罪慕容垂,慕容垂亲率大军攻破西燕都城长子,杀慕容永,至此,后燕基本恢复前燕故地,雄踞华北,与关中姚苌建立的后秦对峙。&/p&&p&但此时拓跋珪已在牛川复国,向后燕挑战,而慕容垂英雄老矣,行将就木。太子慕容宝北击拓跋珪,在参合陂大败,主力尽丧,这就是《天龙八部》里慕容家绝学参合指的由来。&br&慕容垂虽然反攻获胜,但不久病逝,诸子矛盾重重。北魏大举进攻,后燕迅速丢失华北,慕容宝退到辽西,慕容儁硕果仅存的弟弟慕容德退往山东。在山东,慕容德脱离后燕独立,是为&b&南燕&/b&。而后燕宗室之间互相屠杀,最终被慕容氏养子高句丽人慕容云(后恢复姓氏,为高云)夺权,但高云不久死于内乱,其亲信汉人冯跋建国,是为&b&北燕&/b&。&/p&&p&后来南燕与东晋边境摩擦频繁,被意图篡位的东晋太尉,北府军首领刘裕拿来当垫脚石。晋军突过险要大岘,在临朐大破南燕主力,围攻都城广固。城破,刘裕杀慕容氏王族三千余人,彻底扼杀了慕容氏的复国的希望。北燕则冯跋死后,其弟冯弘倒行逆施,部众离心,被北魏击破,逃到高句丽,因欲夺高句丽王位,被高句丽人杀死。&/p&&p&至此,与慕容氏有渊源的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五个大燕王朝全部灭亡。&/p&&p&但慕容氏不愧是一个贵族感强的姓氏,后世还出了慕容白曜、慕容绍宗、慕容延钊等名将,继续延伸着慕容氏的传说。&/p&&br&&br&&b&第四部分:西族之氐、羌、羯&/b&&br&&p&前面我们聊了出于匈奴的三个政权汉赵、北凉、胡夏,及其亲密同党丁零的翟魏。又说了出于拓跋鲜卑的北魏(代)、柔然、南凉,乞伏鲜卑的西秦,东部鲜卑慕容氏的五燕,其实慕容氏早期还分出一支,慕容廆的弟弟慕容吐谷浑率部辗转西迁到青海,建立吐谷浑政权,但因为在十六国时期戏份有限,就不多谈了。&br&前面说的匈奴、鲜卑、丁零都是北方民族,五胡乱华中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是西方民族,今天我们主要聊一聊西方民族的源流始末。&br&&br&&/p&&p&&b&第一个话题: 上古中国的三大部族&/b&&br&&/p&&p&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前,中国境内主要有三大部族争雄,分别是西方部族、东方部族、南方部族,徐旭生先生依据文献,分别称之为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前者的遗迹主要集中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中者在山东全省、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后者在河南南部以及散落在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这三者的考古学遗迹在风格上有颇明显的差别,这里不展开。&br&上古圣王中,按文献记载,炎帝、黄帝、颛顼、尧、禹、少康等出于华夏集团,蚩尤、少昊、太昊、帝喾、舜、皋陶、伯益、后羿、商汤等出于东夷集团,女娲、伏羲等不是很明晰,可能跟苗蛮集团、东夷集团都有一定联系。&br&其中的西方部族即华夏集团,与甘肃、陕西一带的牧羊民族羌族有颇深的联系,并且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羌人演变而来的。按古代文献的描述,华夏集团的黄帝战胜东夷集团的蚩尤,斩杀东夷集团的太昊、少昊,任命新的少昊为东夷首领,执行亲华夏的政策。不过东夷的实力依然强大,获得华夏的尊重,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实行首领轮值制度,各自推举本集团的部族首领,交替担任天下共主。&br&经历一段时间融合后,华夏开始将目光转向南方的苗蛮集团。据古代文献记载,尧与苗蛮战于丹水(今河南西南),揭开了华夏与苗蛮大战的序幕,舜伐三苗,至于九嶷(今湖南南部),放三苗于甘肃的三危山,禹更与东夷皋陶联盟,再战三苗。在华夏集团一系列高歌猛进的胜利中,苗蛮集团不得不向西南的云贵川等地退却,而被迁到三危山的那一支,则在西北扎下根来。&br&当然,上面说的上古史,全都是根据文献整理出来的,缺乏当时的出土文字佐证,属于&b&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b&的东东,大家姑妄听之就好。不过,《后汉书》、《续汉书》认为西羌是出于三苗,也许真有三苗被迁到西北与当地民族融合,也说不定。&br&&br&&/p&&p&&b&第二个话题:远古以来的西域胡商&/b&&br&&/p&&p&与此同时,西域几乎是印欧人的天下,这些人牛高马大,皮肤白皙,高鼻深目,与中原之人有明显的不同。但在很早的时候,文明时代之前,西域就与中原建立了联系,西域的特产和田玉源源不断进入中原,促成了中土诸多史前文化的玉器繁荣,这就是丝绸之路产生以前的和田玉之路。在周穆王西游的传说中,接待周穆王的西王母应当也是西域当地的酋长。&br&印欧人从西域逐渐东进,战国之世,与印欧人或多或少有联系的乌孙、月氏已经进入河西走廊,月氏击斩乌孙王难兜靡,独霸河西走廊,一时有战士十万,号为强国。但是好景不长,随即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退回西域后,匈奴又联合乌孙再次大破月氏,逼其迁至大夏(阿富汗一带),从此,大部分月氏人留居大夏,称为大月氏;河西走廊来不及退走的月氏退入祁连山中,被匈奴统治,称为小月氏。小月氏与当地羌族、匈奴、丁零融合为卢水胡,后来建立北凉,此前已说过。&br&到汉武帝即位,听说了大月氏与匈奴的世仇,遂派张骞出使大月氏,意欲与其联合,夹击匈奴。不料大月氏在大夏一带住得很舒适,时过境迁,已经没有报仇的意思了。张骞虽然无功而返,但不经意间发现了西域诸国,等到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汉朝与西域诸国贸易不断,并且商路向西延伸到波斯、罗马,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br&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胡商中,有一支来自中亚的粟特人特别醒目,他们的部族实力不强,先后被波斯帝国(大流士)、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等外族统治,但在中亚这个交通要道,与许多民族频繁交流,变得极善经商,足迹遍及亚洲各地。两汉时,他们又被中亚新兴的游牧民族康居统治,康居人与粟特人融合,成为后世羯族的祖先。&br&&br&&/p&&p&&b&第三个话题:原住氐、迁移氐与融合氐&/b&&/p&&p&自殷周以来,氐羌两族就关系密切,经常同时向商周朝贡。氐族最早的分布地域在今甘肃东南,羌族则远古时遍布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因为殷商的猎杀而西撤,又因为西域印欧人的东侵而南下,最后集中分布在甘肃西南及青海的湟水流域。&br&关于氐族的起源,据陈寅恪先生分析,氐族善于农耕、织布,又称王为诏(西南夷后世有南诏),与西南夷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当是西南夷北迁。马长寿先生则认为氐族就是当地的原住民,战国时的秦人管陵坂叫阺,把大石头从陵坂上落下来的巨响称为坻隤,也就管住在这种地方的人叫氐人了。但如果上古的“迁三苗于三危”真有其事,则此两说并不矛盾,看氐人作为一个农耕为主,游牧为辅,需要肥沃土地的民族,却被迫居住在偏僻险峻之地,也许真是苗蛮北迁,因好地被华夏占完了,只能往穷乡僻壤发展了。&br&汉武帝开边,遣中郎将郭昌击灭氐王,在氐地设立氐道管理。汉末,曹操与刘备争汉中,定军山一战,夏侯渊阵亡,蜀军气势如虹,曹操不得不放弃汉中,深恐氐民为刘备所得,分两次将大批氐民迁至关中(今陕西南部)、陇右(今甘肃东南突出部),我们可以姑且称之为关中氐、陇右氐。同时,曹操又将归附汉中张鲁的巴人李氏迁至陇右略阳一带,与先迁至此的氐人融合为巴氐。&br&&br&&/p&&p&&b&第四个话题:此起彼伏的氐族政权&/b&&/p&&p&西晋初年,关中氐人齐万年联合羌人造反,击杀西晋名将除三害的周处,后被孟观所灭。因齐万年之乱,巴氐率领各族流民到蜀地就食,因晋朝官吏赵廞、罗尚等处置荒谬,巴氐李特率流民叛乱。此时西晋中央已陷入八王之乱的大残杀,无力控御地方,李特战死后,李雄击退荆州援军,夺取益州、汉中等地,建立十六国之一的&strong&成汉&/strong&。&br&之所以称之为成汉,是因为李雄建国时国号为成,至其侄李寿时改国号为汉。成汉本为农耕民族,夺取巴蜀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李寿时骄狂自大,国势转衰。其子李势在位时,东晋名将桓温欲捞取政治资本,率荆州兵马消灭成汉。&br&西晋灭亡后,前赵刘曜占据关中,陇右氐首领蒲洪臣服,后赵石勒灭前赵后,又臣于后赵。石虎篡位后,消灭镇守关中、不服自己的石生。石虎欲削弱关中力量,蒲洪主动要求率陇右氐人东迁,大得石虎欢心。最终,石虎迁氐族蒲洪、羌族姚弋仲部众各十余万,安置于河南北部的枋头,拱卫冀州的邺城、襄国等后赵核心要地。蒲洪后因“草付应王”的谶言,改姓苻氏,称为苻洪。&br&石虎死后,诸子相杀,冉闵夺权。氐族苻洪、羌族姚弋仲皆欲迁回关中,联络留在当地的族属,建立霸业,结果苻氏抢先一步占据关中,建立十六国之一的&strong&前秦&/strong&。&br&前秦至苻坚时,东灭前燕,西灭前凉,北灭代国,统一北方,为十六国中最盛者。但苻坚不顾氐族人少,根基不固,贸然大举南征东晋,淝水之战惨败而归,北方重新陷入分崩离析。苻坚被建立后秦的羌人姚苌(姚弋仲之子)俘杀,前秦残余势力也最终为姚苌之子姚兴所灭。&br&淝水之战前,苻坚遣部将氐人吕光远征西域,吕光征服西域后,回军时听闻苻坚已死,遂乘乱夺取凉州,建立十六国之一的&strong&后凉&/strong&。&br&后凉政刑不修,一味靠武力压服周边各族,引起西秦乞伏氏、南凉秃发氏、北凉沮渠氏的围攻,后秦平定关中后,也向凉州进攻,后凉末代君主吕隆在内外交困之下投降后秦,后凉灭亡。&br&而迁移到关中、陇右等地的氐人,也有不少思念故土,每当中原有事,便随着氐族大豪杨氏回归甘南故土,在仇池一带先后建立前仇池国、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可以姑且统称为&strong&仇池政权&/strong&。&br&仇池政权统治范围不大,来来回回不过方圆百里,但因地处陇蜀要害,在该地区事务上往往能发挥比较重要的影响,机缘巧合时偶尔也能撬动天下大势。仇池政权最后亡于北周,因为弱小,几乎经历了整个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也算是一个奇迹了。&br&&br&&/p&&p&&b&第五个话题:羌人的分批华夏化&/b&&/p&&p&羌族为我国历史极古老的民族,且与汉藏同源,从商周以前就与中原发生联系,对历史的影响很大。需要注意的是,羌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分好多批进入中原,经常出现中原的羌人已经与华夏无异,而留在原地的羌人仍然十分原始的情况,所以不宜笼统地认为羌人是先进还是落后,在同一时期,各地的羌人呈现的是不同的文明形态。&br&在史前,第一批羌人就已经开始融入华夏了,根据古代文献,有认为姜姓的炎帝即为羌人演化而成的,有认为大禹是西羌之人,带羌人来中原治水的,这些传说因为缺乏当时的文字,现在也难以证明,但并不是完全无据,因为此后中原就兴起不少来自羌族的姜姓国,如吕国、申国、许国等。&br&根据出土甲骨文,东夷集团的殷商人把羌人当成和羊、鹿一样的野兽,抓来杀了祭祀,殷人与羌人有如仇敌。于是殷周之际,按文献记载,华夏集团的周族自从逃亡戎狄之地后,颇染戎风,周王族姬姓与羌族的姜姓经常联姻,周文王、周武王更任命姜太公,联合西羌的力量,消灭了东夷集团建立的殷商,姜太公获封齐国,成为周朝之大国,可谓羌人的一个大胜利。&br&此后,姬姓与姜姓的联姻持续到西周末年,周幽王欲废申后所生之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出于羌人的申侯大怒,招引犬戎击杀周幽王,各种戎狄深入周王朝境内,甚至进至洛邑附近的伊川,用夷狄礼祭祀。这是羌人第二次大举进入华夏,不过采取的是入侵的形式。&br&秦国得到周王朝授权,经营关中,至战国秦献公时,意欲向西进攻诸羌部落,羌人一部分向西退到湟水流域甚至更南,在杰出首领无弋爰剑的带领下,利用湟水流域的优越条件,经济从游牧向农耕转变;另一部分则在关中建立了强大的义渠国,与秦国抗衡,常与六国合纵攻秦,最后最近《芈月传》的主角宣太后芈八子诱杀义渠王,秦军乘机消灭了义渠,免除了关中的后顾之忧。&/p&&p&羌人从此主要在湟中扎根,经营农业,一度土田沃衍,积谷如山,强盛部落有先零、烧当、罕开等部,一度从属于匈奴。西汉收复河西走廊后,隔断羌人与匈奴的联系,随着汉人向西开拓,羌人的肥美土地成为汉人屯田的上选,于是从西汉后期赵充国开始,到东汉初期的马援、邓训等,不断向羌人进攻,掠夺积谷,夺取良田,终于激起造成东汉衰弱的羌乱,而大量羌人也在这次羌乱中迁居到关中等地。&br&东汉末年,董卓为了树立外援,又招引凉州羌乱的统帅马腾、韩遂等入居关中,后来全部被曹操消灭,将大量羌民收为关中编户。西晋时政治腐败,关中氐羌掀起了齐万年起义。前赵、后赵争雄时,出于烧当羌的姚弋仲也经历了跟氐族苻洪差不多的道路,被迁徙到关东。&/p&&p&石虎死后,诸子争权,冉闵夺位,后赵大乱。羌族姚弋仲与氐族苻洪都想迁回关中根本之地,建立霸业,但这次被苻氏抢得先机,姚氏只好投降东晋,暂居河南四面受敌之地。姚弋仲之子姚襄四面出击,却连败于东晋桓温与前秦苻氏,被前秦击杀,其弟姚苌投降前秦,淝水之战后乘乱在关中起兵,建立十六国之一的&strong&后秦&/strong&。&br&后秦传至姚兴,统一关中,势力达到凉州、河南,一度极盛,但连续被新兴的胡夏赫连勃勃、北魏拓跋珪击败,国势转衰,后被东晋太尉刘裕当成篡位的垫脚石,率北府军攻灭。&/p&&p&&br&&b&第六个话题:贵霜帝国的遗产&/b&&/p&&p&大月氏迁至大夏(阿富汗)一带,征服当地民族,统治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分为五部翕侯。东汉初年,贵霜翕侯丘就却统一五部,建立贵霜帝国。贵霜帝国随后击败康居,征服恒河流域,成为与罗马、东汉、安西并称的世界四大帝国。&/p&&p&据新加坡学者古亚美的研究,贵霜帝国促进了大乘佛教的发展,丘就却有意将自己神化成佛教说法中统一印度的转轮王,后继者阎膏珍又将转轮王与印度教的湿婆拉上关系,建立了统治者自称佛王、天王的传统,这个传统深刻地影响了康居的粟特人,后来更通过西域佛国龟兹的王姓僧人影响中国北方,往后更影响了东南亚诸国。而康居的粟特人来自波斯,本身又带有波斯的祆教(拜火教)传统,所以是一个信仰十分复杂的民族。&/p&&p&西汉时,匈奴长期管辖西域,不少西域人为匈奴服务,康居人也是其中之一,逐渐演变为匈奴中的羌渠种(康居转音)。东汉初年,匈奴再度分裂,南匈奴入塞,羌渠也为入塞匈奴十九种之一。后来被安置于上党武乡羯室,从事耕作和经商。其中一个部落小帅石勒,在晋末乱世造反,帮助匈奴汉国的刘渊消灭大批晋军,后来自立为王,消灭匈奴汉国改称的前赵,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十六国之一的&strong&后赵&/strong&。&br&石勒因其民族复杂的过去,与中原颇觉格格不入,遂有意信奉民族记忆中的佛教、胡天(拜火教),称本民族为国人,歧视汉人。到石虎更是变本加厉,灌顶为转轮王,但并不能得到汉族的支持,加上石虎残暴无比,徭役极重,民心不附,石虎一死,愤怒的汉民就被其养孙冉闵煽动起来,屠杀二十万羯人,羯族几乎灭亡,后赵的残余势力也最终被冉闵建立的冉魏灭得干干净净。&/p&&p&今天就到此为止,我们讲了氐族的成汉、前秦、后凉,羌族的后秦,羯族的后赵,以及氐族在十六国之外的仇池国。下一次将会讲一下汉族王朝在十六国时的动向,以及汉族建立的十六国政权前凉、西凉与十六国之外的西蜀。&/p&&p&谢谢各位!&/p&&br&&br&&p&&b&第四部分:汉族政权&/b&&/p&&p&我今天打算把《十六国源流始末》这个系列完结,这一期主要讲一讲汉人王朝在十六国风潮中的应对和汉人建立的最后两国前凉、西凉。&/p&&br&&p&&b&第一个话题:华夏对游牧族的不适应。&/b&&/p&&p&在商周以前,华夏族与周边各族的差别是不大的。&/p&&p&商周以后,西方民族和东方民族融合为华夏族,尤其是周初的封建制度,导致周王朝的势力急剧增长,在融合个新开拓地段的文明成果之后,华夏族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再加上理性行政的传统,使华夏的实力也大大的压过包括东夷在内的异族,&/p&&p&于是在周王朝的话语体系内,由周王带着各诸侯攻击异族,开拓领土,或者帮各诸侯国防御异族的反扑,成了西周军政活动的主要内容。猃狁、徐夷、淮夷、楚蛮、犬戎等,此起彼伏,与西周连番大战,甚至成为造成西周衰落的一个原因。&/p&&p&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天子权威扫地,中原的传统统治秩序崩坏,诸侯国变成一盘散沙。于是周边戎狄抓住机会向华夏各国进攻。如东夷的莒国,西戎的犬戎、申国,南蛮的楚国,北狄的赤狄、白狄、长狄等。而华夏诸大国齐、鲁、卫、郑、宋、晋、陈等全部陷入内乱,无暇对敌,东方大国卫国甚至一度为赤狄所灭,华夏文明与秩序岌岌可危。&/p&&p&于是,从管仲提出尊王攘夷开始,代替周王朝主持秩序的霸主政治兴起,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兴灭继绝,暂时抵挡了四夷的进击。但齐桓公因不听管仲遗言,重用易牙等奸人,晚年激起宫廷政变,诸子争位数十年,齐国衰弱。抵抗异族的任务只好由沾染异族戎风的晋国来担纲。&/p&&p&晋国因沾染戎风,战力强悍,且不太讲究信义,较早脱离传统桎梏,因为军事技术也大获发展,几乎独力消灭了强大的北狄。据狄宇宙先生研究,在霸主政治下,华夏诸侯也形成了一种灵活的外交手段,即华夏诸国内部讲信修睦,但对蛮夷的信义要求大大降低,和战转换完全根据现实利益。所以华夏越战越强,四夷越战越弱。&/p&&p&所以四夷要么被消灭,要么远走他方,要么被华夏化。但影响是双向的,华夏各国此时也沾染了四夷的习气,如晋国本身就大染戎风,秦国更盛,楚国本为南蛮,华夏化后依然充满南蛮风俗等等。影响最大的,是初兴的游牧民族,其战时集中体制对晋、秦军国主义的助推,以及晋派法家的催生,都有重要作用。&/p&&p&战国时代,各国变法先后完成,战力大增。楚国向百越拓地,秦国向羌戎拓地,赵国向北狄拓地,燕国向东胡拓地。尤其是北方的秦、赵、燕三国,开拓的范围大大的超过适合农耕的地区范围,因此也可以认为,在苦寒之地修建的长城并非为了防守只用,而是为了在戎狄之海中控制交通,震慑地域,以此为后盾,把当地戎狄收编为编户齐民,作为本国的军政资源使用。&/p&&p&而如此作为,造成了游牧民族的壮大。在边沿地带半耕半畜牧的戎狄,失去土地后,也就无法再从事农耕和畜牧,只能与更北方新兴的草原游牧民族合流,转为游牧的生活方式。秦统一以后,继续向北开拓,直到河套以北,当地无法农耕,内地补给线压力大到难以为继,才停下来修筑长城,同样也不见得是为了防守,而是为了以此为后盾,捉当地的戎狄当兵。&/p&&p&秦末,北部军回中原平定六国,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全歼。匈奴族趁机杀回故地,并整合周边各部,到冒顿单于时,更是以弱胜强,连破东胡、月氏、丁零等周边各族,吸收华夏的统治技术,形成庞大的草原帝国。&/p&&p&西汉初年,冒顿单于更扶植汉朝北部的异姓诸侯王韩信(韩王韩信,非名将韩信)、卢绾等叛汉,为刘邦所不能容忍。但刘邦在白登之战中轻敌冒进,被冒顿单于包围在平城七天七夜,用陈平的诡计才逃脱。此时汉朝初建,内部不稳,天下厌战,而游牧民族的骑射战术,也比以往的戎狄厉害太多,所以刘邦采用娄敬之计与匈奴和亲,汉匈进入和平时期。&/p&&br&&p&&b&第二个话题:兵民分立体制与恶性集权&/b&&/p&&p&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出击四夷,将投降的匈奴人安置在属国,维持其部落组织,保持其战斗力,让其为汉朝作战,开启了影响几百年的兵民分立体制。&/p&&p&到汉光武帝时,罢郡国民兵,以中央军和边塞南匈奴军为作战主力,中原武备进一步削弱。到三国时,魏晋又挑选各地精锐及乌桓等异族组成中军,远胜于地方军,强干弱枝更甚,晋武帝统一天下,又因为士族免税免役,占去国家资源太多,罢郡国兵,除去重要要塞之外,各州郡往往才置几十上百人维持治安,造成地方进一步削弱。&/p&&p&这样的话,只要中央部队出了问题,地方上就毫无反抗之力。而晋武帝时的恶性集权与立储失当,造成八王之乱,晋国的中央兵力自相残杀,死伤大半,匈奴刘渊趁机起事,在带路党汉奸王弥和其他异族如石勒等的指挥下,匈奴军队横扫河南等地郡县。&/p&&p&孤立晋朝国都洛阳。最后,洛阳的中军失去支持,南撤过程中士气崩溃,十余万人被石勒全歼于苦县。数年后,长安也失陷于刘渊之侄刘曜之手,西晋灭亡。&/p&&p&晋朝的问题主要是,中枢附近被匈奴部队扫平,削断和其他藩镇的联系,以及中央军的削弱和不振。而其他地方的藩镇,则在此时发展起来,如并州刘琨、幽州王浚、冀州丁绍、汉中张辅、凉州张轨、青州苟晞等。&/p&&p&不过,这些藩镇有些因为孤立无援,被异族消灭了,有些则因为本身合法性不足,惧怕丧失权位而怀有二心,对晋朝中央不救。最终,这些藩镇除去凉州张轨和长江以南的司马睿,全部被刘渊、石勒等人消灭。&/p&&br&&p&&b&第三个话题:前凉政权的晋臣性格&/b&&/p&&p&日后前凉的前身,凉州政权的始祖张轨,原本是西晋当大乱之际,部署在凉州的藩镇。而且张轨在藩镇里面,算是相当忠诚的,多次援助匈奴人包围中的洛阳,拯救了洛阳两次,洛阳人都叫凉州兵做“凉州大马”&/p&&p&张轨也借助效忠晋室的合法性,捏合了凉州豪族。到其孙张骏不得东晋任命,自称假凉王,才可视为自立政权,亦即&b&前凉&/b&的开始,此前都是晋朝的凉州刺史。&/p&&p&前凉收容了很多中原流亡士人,加上本土的文化偏向汉代质朴文化,与魏晋的“先进文化”(转向玄学)不太一样,所以保存了很多汉学的内容。&/p&&p&前凉的前期,因为尊崇晋朝,国内凝聚力强,所以以凉州疲弱之地,跟刘曜、石虎对垒,居然有胜有负。如名将谢艾就多次以少胜多,击退后赵石虎的进攻。&/p&&p&但到后期,因为僭称王位,国内向心力减弱,加上张家成员内斗加剧、转恶,实力急剧衰减,被统一华北的前秦苻坚轻松灭掉。&/p&&p&这就是十六国之一前凉的始末。&/p&&br&&p&&b&第四个话题:兵民分立体制的演变与终结&/b&&/p&&p&西晋灭亡后,各地的刺史、州牧遂形成方镇。北方方镇互相攻伐,被胡人政权各个击破,逐一消灭。胡族政权如匈奴的汉赵、羯族的后赵,慕容氏的五燕,大体采用军民分治制度。&/p&&p&此制度实际上是东汉边疆大用异族兵的延续。即胡族维持其组织形式,为政府提供兵役服务,汉族则缴纳赋税养这些胡兵,自己却免除兵役,这样就结束了民兵制度,郡国的独立性自生秩序有所降低。&/p&&p&只不过到了十六国时期,主从地位反了过来。原来提供兵役的小弟变成了老大,原来种田的老大变成了小弟,又因为老大掌握兵权,所以小弟比较苦逼。&/p&&p&长江以南的模式跟北方不同。有长江阻隔,江南相对独立,也存在司马睿、华轶等几个方镇。不过由于司马睿有晋朝宗室的名分,又有大士族琅琊王氏的王敦、王导帮衬,是南渡士民的首选。&/p&&p&所以司马睿的实力鹤立鸡群,王敦作为其代言人,令陶侃、周访、甘卓等扫平江南藩镇,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局面。&/p&&p&这时的长江下游有四十里宽阔,是很难渡过来的,所以不需要多少兵力防卫。要防卫的反而是四川的成汉政权顺流而下,或者胡族消灭四川政权后顺流而下,以及从水流相对较窄的荆江段渡江,所以东晋的重兵集中在荆州。&/p&&p&士族为了与皇家政权,牢牢的把荆州掌控在自己手中,即使其他士族击败了荆州当权的那家,也不会将兵权交给皇家。所以士族的武力比皇家强,这才是东晋门阀政治的真相。&/p&&p&而且东晋政权比较提防江南人,所以喜欢用北方南渡的侨民为兵。北方侨民想要回归故土,多数与胡族政权也有血海深仇,战斗力强悍,南方土著则对南渡者不感兴趣&/p&&p&而且东晋政权比较提防江南人,所以喜欢用北方南渡的侨民为兵。北方侨民想要回归故土,多数与胡族政权也有血海深仇,战斗力强悍,南方土著则对南渡者不感兴趣,也不乐为其所用,有时候还要闹点乱子。&/p&&p&但因为东晋掌握军权的士族往往政治合法性不足,具备政治大义名分的皇家又没有实力,大家处于一种多头对峙的格局,所以没什么力量北伐,收复故土。&/p&&p&而北方胡人政权则不敢信任汉人,基本全用本族武力。这些少民每族的兵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北方政权之间的战争,往往是一战定乾坤。这就是因为一场决战让其中一族本来不多的主力大受创伤,就镇不住局势,下面各州郡就土崩瓦解了。&/p&&p&一直要到南北朝后期,北周因为实力不足,实行府兵制,不得不借助汉人,短暂恢复兵民一体,西汉以来的军民分治、胡汉分治体制才告一段落,而北周及其后继者隋唐,因此得以胡汉融合,不再存在人为的畛域,创造出伟大的文明。&/p&&br&&p&&b&第五个话题:衔接汉唐的西凉政权&/b&&/p&&p&前秦灭亡后,前秦将领氐人吕光占领凉州,建立后凉。但吕氏生性野蛮,行政粗暴,激起胡汉各族不满。首先是南凉秃发氏、西秦乞伏氏跟后凉开片,随即后凉北部的胡汉联合反抗后凉,推段业为主。&/p&&p&段业的政权就是日后的北凉,但这时卢水胡沮渠氏把持政权,段业自身行政也令人失望,于是敦煌的汉人推李暠为主,独立于北凉,日后建国,就是&b&西凉&/b&。&/p&&p&李暠才兼文武,武艺极佳,又擅长统兵作战,令善用兵的沮渠蒙逊拿他无可奈何。同时李暠又是经学家,学问不错,还能写诗,政治也比较清明。&/p&&p&所以西凉成了凉州最发达的文化中心,各种大学问家聚集于敦煌,令凉州文化大为发展。&/p&&p&但西凉毕竟郭图狭小,实力有限,自守有余攻敌不足。李暠的战略是固守敦煌以观变,对北凉沮渠蒙逊采取守势,所以北凉拿他无可奈何。&/p&&p&但到他儿子李歆即位,好大喜功,对沮渠蒙逊连连出击,施政也不及李暠清平。所以李歆很快阵亡,西凉政权瓦解。&/p&&p&不过,李氏的李宝逃到西域继续抵抗沮渠蒙逊,后来投靠北魏政权,为北魏消灭北凉出谋划策。李宝之子李冲,是北魏重建汉家制度的关键人物。而北凉吸收西凉的先进文化成果,被北魏消灭后,凉州士人与青兖二州被北魏掳走的平齐户一样,成为北魏文明化的重要一环。&/p&&p&可以说,没有前凉张轨、后凉李暠政权的薪火相传,汉代的传统学问不会保存下来,北魏的文明化进程可能就会走向另一条路径,而不是想现在的历史一样,吸收汉家旧制,创造大唐盛世。&/p&&p&所以,说张轨、李暠是汉唐之间连接的关窍也未尝不可。前凉、西凉虽小,而其影响至大,不可轻焉!&/p&&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x0jn-8jENpVJrYyc9x3V&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x0jn-8j&/span&&span class=&invisible&&ENpVJrYyc9x3V&/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p&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文史宴&/p&&p&长按二维码关注&/p&&p&我们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颖&/p&&p&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p&
这个问题问到我碗里了,我来求高票答案。 第一部分:总论 今天来和大家谈一谈,中古史的十六国的来龙去脉。这一次只概谈他们的来源及归宿问题,具体的内容,容后再谈。十六国是从西晋后期开始,到东晋末期,与东晋并立的诸国的统称。其实这个阶段不止十六国…
关于“拉炮线”这个词,不是SPG开鸟瞰视图后看到的那根绿色或红色用来预测炮弹飞行线路的炮线。&br&&br&实际战斗中这是一个战术词,是指队友和敌方交火时,一线卡位的队友卡线的位置,由于地势、掩体、方向等因素而不利于后方火力的有效支援,需要通知队友调整姿态或稍加撤退,让敌方前进使之暴露在我方火力之下。&br&&br&和RTS(即时战略游戏)中的控兵线是同一道理。&br&----------&br&不常玩火炮,姑且回答下题主的三个问题&br&&br&即使是SPG,炮管的差异还是很大的。T92的炮口径大,倍径小;刚好与之相反的,261口径相对较小,但倍径更大。这就造成了炮弹的出膛初速,也就是飞行速度有很大不同。&br&初速不同,因此要命中相同距离的目标的话,那么根据上抛运动的原理,射出的角度就有不同选择:&br&261的初速高,不需要太多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来克服炮弹下落的重力,做低抛物线运动就可以到达目标;&br&T92初速低,如果不是高抛物线的话炮弹还未到目标面前就因重力作用而落地了&br&&br&高抛物线的弹道可以避开障碍物,从上方攻击目标顶部的薄弱装甲,但缺点是飞行速度慢、装填慢(口径大炮弹重);&br&低抛物线的弹道会受地形、建筑、掩体的更多的干扰(&b&所以261是犁地炮&/b&),但飞行速度快,近距离攻击目标炮线平直,刺刀很得力,装填略快。&br&&br&如果能理解上面的内容,那么问题3就好解释了&br&游戏中的瞄准环,实际上是炮弹在已瞄准点为中心的一个散布界,&b&它始终是一个炮弹落点为圆心、在炮弹速度矢量的垂平面上延展的正圆&/b&,将这个正圆投影到地面模型上时就形成了各种形状的椭圆。&br&而椭圆长轴和短轴的方向取决于炮弹落地时的入射角,垂直于地面落下,就接近正圆;目标距离近,入射角度小,那就是长轴在炮弹飞行方向的长椭圆;目标距离接近炮弹飞行的极限距离,那么炮弹最终是以接近平射的姿态击中目标的,所以是一个长轴在炮弹飞行垂直方向的扁椭圆。(请自行脑补画面,我懒就懒得上图了)&br&&br&如果还能理解上面的内容,那么问题1就更好解释了&br&不论“高打低或低打高”,目的都是要击中目标的薄弱装甲,根据瞄准环形状,结合目标车身高度,脑补炮弹入射角度,调整炮弹的实际落点,让瞄准环(特别是呈长椭圆时)最大限度地覆盖到目标上。&br&&br&-------------------------&br&然而,以上内容在实战中都是然并卵&br&对于普通玩家,玩儿SPG,&br&&b&命中靠的是信仰!!&/b&&br&&b&命中靠的是信仰!!&/b&&br&&b&命中靠的是信仰!!&/b&&br&&br&&br&推荐尝试下SU-26这个3级的迷(tu)你(you)火炮,它的白板炮和顶炮倍径差距比较大,你可以在这一辆车上体验到火炮的不同瞄准方式。&br&不要小看白板炮,在小地图上有大作为(4级房用白板炮在慕尼黑砸了接近2000获得M我会到处说?)
关于“拉炮线”这个词,不是SPG开鸟瞰视图后看到的那根绿色或红色用来预测炮弹飞行线路的炮线。 实际战斗中这是一个战术词,是指队友和敌方交火时,一线卡位的队友卡线的位置,由于地势、掩体、方向等因素而不利于后方火力的有效支援,需要通知队友调整姿态…
1月10日更新下新想法,这次股灾3.0其实是11月27日暴跌的延续,本来在11月底大盘和创业板都到了顶部,要走阴跌下降通道了。谁知道12月初保险资本大举进军蓝筹,万科连拉多个涨停,带动了大盘股上扬,而创业板也因此止跌横盘。12月21日后,保监会,银监会打压险资入市,随后1周蓝筹股大部分都回落10%以上,创业板这个时候没了继续横盘的理由,那么1月份的方向肯定就是向下的。如果没有熔断,1月份应该是一个阴跌走势,就像11月初的那样。&br&&br&
可这种熔断非常可怕,上几次股灾散户和机构还有跑路的机会,抄底的机构也可以在跌停板上吸货玩撬板自救,可熔断就意味着掐断一切流动性,大资金和散户平起平坐,生死与共,在里面的绝大多数想跑跑不掉,外面的想进进不来。随时停止交易让很多高估值的小盘股股东急于离场,助跌效果明显。如果熔断制度不取消,从长远看,最近几年炒高估值小票的风气可能要结束了,因为没有任何机构和大资金敢冒着流动性瞬间断绝的风险去炒泡沫股,本来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却经常会强行中止传递,结果可想而知。对于买大蓝筹的股东影响不大,8月份股灾后公募基金集体重仓小盘股,小盘股融资额大幅上升,大蓝筹融资额却不停的降低,这几点挺重要的,有人认为基金面对大跌后的赎回潮要卖蓝筹继续砸盘,可能是还不知道现在蓝筹股里面已经没多少基金建仓了吧,所以这几次熔断也能看出大蓝筹跌幅有限,反弹起来也很迅速,像今天沪深300里的权重股第一次熔断后就开始反弹,而小盘股直接断崖式冲向跌停,所以还在炒中小创的要小心,像上几次股灾那样的大反弹应该不会有了,因为大家都不敢买了,谁都怕刚抄底没几天就被闷在里面出不来。难道以后A股坐庄炒垃圾小票时代要完结?我本来以为蓝筹和小盘股的均值回归会以蓝筹涨,小盘股阴跌完成,谁知道竟然是以集体自杀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小盘股没事就暴跌,权重股跟着微跌,经过多次熔断后整个市场被迫降低交易频率逐渐走向稳定,最后大家估值都合理了。。。没意识到这个风险让我这个重仓低估值蓝筹的股民也4天亏掉了10%。&br&&br&有人说这可能是国家的阴谋,我想了想这么做确实有不少好处。1来可以快速挤掉中小创的泡沫,泡沫小了以后股市反而会稳定些。2来可以快速杀死炒中小创里的机构和散户,本来国家就因为钱印了太多而烦恼,光这几天就能套牢几万亿资金,多轻松愉快啊(很遗憾,这些人可能要被国家强行牺牲掉了),还会让另一部分资金去蓝筹股避险以支援落后产能,很多很多蓝筹股国家控制了5成甚至9成的筹码,只要国家坚定短期不卖出,机构花一点点钱股价就能飞上天。3来可以用暴跌打击美国股市(觉得这是我在开脑洞的,看看美股1月4号之后跌的有多惨),因为中国股市和实体经济的联系没美国那么大,我们这边暴跌个20%小事一桩,美股那边被拖下水,跌个2%,5%都会很痛,不止美国,全球股市其实也跟着A股在暴跌。4来可以给养老金入市挖个永远不会输钱的大坑。不过想到这边我是不是有点高估了证监会的智商?&br&&br&额,刚看到消息说1月8日暂停熔断,按理说机构全部闷在里面,1月8日必然要有一个大的反弹自救,但是在熔断后无数股票露出自己脆弱不堪的真面目后,未来很多股的结果不会好,短暂反弹过后能走的赶快走吧,大趋势仍旧向下。
1月10日更新下新想法,这次股灾3.0其实是11月27日暴跌的延续,本来在11月底大盘和创业板都到了顶部,要走阴跌下降通道了。谁知道12月初保险资本大举进军蓝筹,万科连拉多个涨停,带动了大盘股上扬,而创业板也因此止跌横盘。12月21日后,保监会,银监会打压…
原帖地址:&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licai.com/yuedu/1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苏德战争:最惨烈的国运相赌(上)&i class=&icon-external&&&/i&&/a&  作者:金立扬&br&总结:&br&苏联和德国的对决,与国共内战颇为类似。尽管从工业实力上讲德国远胜苏联,但是纳粹本身是个根基不稳的政权,这决定了德国的组织力和动员程度无法和苏联相提并论(国民党输给共产党也是同样的原因)&br&&br&--------------------------------------------------------------------------------------------------------------------------------------------&br&&p&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日到日,整整1418个日日夜夜,两个世界级工业强国以死相拼,从北极圈打到高加索山脉,从伏尔加河打到欧洲心脏地带的易北河,战线绵延几千公里。每场重大战役,双方都投入百万大军,坦克数千辆,火炮数万门。参战的士兵来自整个欧亚大陆数十个国家,平均每天都有数万官兵伤亡,一直打到一方的国土全部被占领,武装力量几乎全军覆灭。战争彻底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并且把胜利者打成了超级大国,主宰半个地球的命运五十年。&br&&br&  战争的双方对这场战争有着不同的称谓。在苏联,它叫做伟大的卫国战争。在德国,它就叫做东线。&/p&&br&&strong&一&/strong&&br&&br&  1942年1月,卫国战争刚打了半年,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写下了一首诗,题目为《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br&&br&  “等着我吧 我会回来 只是你要苦苦的等待&br&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忧伤满怀&br&  等到大雪纷飞 等到酷暑难耐 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br&  往昔的一切 一古脑儿抛开&br&  等到遥远的家乡 不再有家书传来&br&  等到一起等待的人 心灰意冷 都已倦怠&br&  …&br&  等着我吧 我会回来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br&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 感到意外&br&  那些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br&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是你把我从死神手中拯救出来&br&  我是怎样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br&  只因为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等待”&br&&br&  这首诗,道出了无数苏联士兵和平民的心声,许多人都把这首诗当成护身符放在贴心的口袋里。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许许多多的红军官兵告别了亲人以后,再也没有回来。他们的人数不是几百、几千,也不是几万、几十万,而是将近一千万。&br&&br&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损失统计数字,二战期间,苏军阵亡、伤重死亡、病亡和被俘后死亡相加,共计866.48万人,再加上动员入伍途中死亡的50万人,总计军人死亡916.48万。苏军受伤人员为1520万人,总伤亡数达到2400多万。&br&&br&  除了军人的伤亡,还有数量惊人的平民伤亡。俄罗斯统计,二战苏联和平居民死亡1740万人,总计军民死亡约2660万人,相当于全国人口的七分之一。&br&&br&  1941年,包括大战前新吞并的西乌克兰、摩尔多瓦、波罗的海三国等地区,苏联人口约一亿九千万。减去一半多点的女性,再减去男性中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苏联的中青年男子大约在五、六千万左右,其中红军伤亡了2400多万,再加上男性平民的伤亡,可以说苏联全国成年男子的一半非死即伤。受创最深的是1923年出生的苏联男性。1941年,他们满18周岁,正赶上参军的年龄,四年打下来,他们80%没有活到胜利的那一天。1945年,苏联总人口从1941年的1.9亿下降到1.67亿,男性人口只剩43.2%,女性则为56.8%。&br&&br&  为了对苏军的牺牲有个更清晰的概念,我们不妨做些比较。1812年俄罗斯的卫国战争,基本歼灭了拿破仑的主力部队,俄军死亡不过20万出头,1941年的卫国战争是这个数字的45倍以上。到一次大战时期,战争的规模显着扩大,俄军损失惨重,导致了十月革命以及沙皇俄国的崩溃,俄军死亡约180万,不到苏德战争的五分之一。中国解放战争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要的重兵集团,是决定全局的大战,解放军共伤亡24.4万人,其中阵亡4.66万人。苏军的死亡人数,相当于打了200多个三大战役。&br&&br&  1945年8月,苏军在中国东北横扫百万日本关东军,总共的阵亡失踪人数只有12000人,但是在苏德战争中,苏军战死数万的战役打了好几十个,数十万的战役也不少见。在月的基辅防御作战中,红军阵亡失踪超过60万。9月30日,德军发起台风行动,直扑莫斯科,在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完成了双重包围圈,合围了红军三个方面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苏军阵亡20万,被俘67万,再加上受伤入院的,莫斯科门前的百万苏军被一扫而空,以致于斯大林问朱可夫:“朱可夫同志,你坚信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吗?我是在怀着内心的巨大痛苦问你这个问题,希望你作为共产党员诚实地回答。”苏德战争中苏军的每一个转折性战役,都是以巨大的牺牲换来的。1942-43年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阵亡失踪47.7万,负伤64万。1943年夏的库尔斯克战役,苏军彻底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但是其间的7月至9月,苏军阵亡68万,失踪11.5万人,负伤183万,作战部队在3个月内减员三分之一,是整个战争中伤亡最重的时期。到了战争后期,苏军的伤亡依然很大。在反攻德国的道路上,苏军平均每天留下2500具士兵的尸体。解放波兰,苏军阵亡60万人。解放小小的匈牙利,阵亡14万。柏林战役,尽管苏军已经具有绝对优势,尽管谁都不愿意在胜利的前夕倒下,苏军仍然付出了阵亡8.1万人、负伤28万人的代价。&br&&br&  除了空前的伤亡,还有空前数量的人被俘。特别是在战争的第一年,苏军基本上抵抗不住德军装甲部队的钳击,一个又一个集团军被合围。1941年夏的白俄罗斯防御战,苏军被俘28万。同年7月中旬到9月上旬的斯摩棱斯克会战,苏军被俘30万人。7月至9月的基辅会战,希特勒称为“战史上最大的合围战”,德军俘虏苏军66万人。据俄罗斯统计,苏军在整个战争期间,被俘362万,近半数即178万人死亡。德国和西方史学家一般认为苏军被俘人数在500万以上。&br&&br&  惨重的损失,即使象苏联这样的人口大国,动员能力也到了极限。在这个不到两亿人口的国家,先后动员了3440万人参军。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苏联首先对23岁到37岁的男性公民实行动员,七天之内就有530万人应征入伍。八月,由于在斯摩棱斯克、乌曼和第聂伯等战役中遭受巨大损失,苏联进一步征发18岁和40-50岁的人参战。到战争的最后一年,苏军征兵年限进一步放宽,下限17岁、上限55岁的男子都扛起了枪。连妇女也纷纷从军。一般国家的女性从军,主要担负医疗、通信等后勤工作,苏联女兵则当上了狙击手、机枪手、侦察兵、坦克兵和飞行员。&b&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有80多万妇女从军,死亡过半。&/b&到战争中后期,苏联把罪犯也放出来了。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夕,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贝利亚向斯大林建议从劳改营和教养院提前释放犯人:“别让这些苏维埃的灰尘再去浪费苏维埃的粮食了,应该让他们承担战争的责任。”于是,斯大林在日颁布命令,先后把130多万名劳改犯和问题军人送上前线,其中40多万人编进惩戒营,从事最危险的战斗任务。1944年一年下来,损失超过50%,损失率是普通部队的3-6倍。苏联后方的青壮年男子基本上已经搜罗一空,丘吉尔在参加雅尔塔会议的时候,曾经注意到街上已经见不到男性平民,连交通警察都是女的。&br&&br&  在苏德战争中,德国也彻底打得筋疲力尽,其人力枯竭的问题甚至比苏联还要严重。与苏联不同,德军同时在多条战线上作战,北欧的森林,意大利和巴尔干的山地,法国的平原,北非的沙漠,乃至大西洋的海底,到处有德军士兵的身影和坟墓。但是总的来看,苏德战场是毫无疑问的主战场。二战时期,德军死亡、失踪将近500万,其中死于苏德战场的约430万。&br&&br&  苏德战争开战前4周,德军伤亡人数已经超过西欧战役的总和。开战两个月,最早突入苏联的德军部队就只剩下了60%。而苏德战争前期的伤亡还不是最严重的,随着红军规模的扩大、装备的改善和战斗技能的提高,德军的伤亡直线上升。德国在东线阵亡人数,1941年约30万,1942年约50万,1943年约70万,1944年达到123万。一个德国老兵回忆,当时征兵以18岁划线,一满18岁立即入伍,中学毕业生一届一届地送到前线。在他毕业的中学里,1922年出生的男生没有一个从战争中活下来。&br&&br&  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失利以后,德国取消了家庭最后一个儿子或者大家庭父亲的免服兵役的规定。征兵年限逐步放宽,上限扩大到45岁,后来又扩大到60岁。1944年,希特勒下令16岁到60岁的男子,一律编入国民冲锋队,承担乡土防御的任务。1945年3月,德军征召1929年出生的男性入伍,正式打破了十八周岁的最低服役年限。因体检被淘汰的人员也不能免除兵役,例如在西线的第70步兵师主要是由患胃病的人组成的,只能吃白面包,号称“白面包师”。甚至还有一个营,完全由患耳疾的人组成,命令靠手语传达。&br&&br&  为了弥补本国人力的不足,德国还大量征召外籍人员参军。先是德国侨民,继而北欧、西欧的志愿者和苏联战俘都可以加入德军,曾在德军中服役的外籍人员超过200万,来自30多个国家。党卫军是德军的精英部队,最初组建时,要求所有官兵有纯正的雅利安血统,但是后来外籍官兵占了多数,二战结束的时候,德国党卫军剩下31万,只有11万是德国人。至于纳粹最深恶痛绝的犹太人,到战争后期,如果只有50%的犹太血统,也可以加入军队。但是,出于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考虑,德国始终没有征用妇女加入作战部队。&br&&br&  苏德战争中德军战斗素质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军的训练非常严格。新兵入伍,要在本地接受半年的培训。到了野战部队,也不能立刻投入作战,而是要在一个营级单位的衔接训练大队再接受训练,以适应前线作战环境。甚至伤愈或者休完假的士兵也不能马上归队,也要在衔接训练大队呆过以后才能投入作战。但是,由于伤亡巨大,战事吃紧,这样的训练体制逐渐难以为继。德军不得不把没有经过充分训练的官兵送上战场,遭致更大的伤亡,反过来官兵的训练时间更加缩短,陷入了恶性循环。到1945年,希特勒干脆把包括教导部队在内的所有部队全被送到一线,这已经是竭泽而渔了。到战败之时,德军总损失(伤、亡、被俘和失踪)总计1348.8万,占1939年男性人口的46%,其中在东线的损失达1075.8万人,占了总损失的80%。&br&&br&  就人力资源的动员和损耗而言,苏德战争称得上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总体战。&br&&br&&strong&二&/strong&&br&&br&  从法国大革命开始,欧洲的战争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中世纪的欧洲小国寡民,战争属于贵族、骑士和雇佣军的职业,目的是王朝的利益,平民并不参战,一场战争往往只有几千人参加,上百人伤亡,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尽量避免会战和流血。但是法国大革命把征兵制和意识形态引入了战争。1793年8月,法国革命政府颁布了全民动员令:“年轻男子应该去战斗,已婚男子应该制造武器和运送补给;妇女们要缝制帐篷和军装,去医院里服务;孩子们应该把亚麻布做成绷带;老人们应该到公共广场上,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宣传对国王的仇恨以及共和国的团结。”当时,法国17到25岁的健康单身男子全部参军。正如法国元帅福煦后来所言:“法国革命凭着它的原则的力量和能力,凭着它所鼓舞起来的人民的热情,已经把整个民族的全部重量和一切力量,都投放到天平上了。而在过去,天平上的重量只是有限的军队和国家的有限(正常)税收。”“国王和国王的战争结束了,人民和人民的战争开始了”。&br&&br&  战争性质的变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世界上所有最强大的民族国家都投身其中,参战国家的人民不分阶级,不分党派,全都兴高采烈、斗志昂扬地走上前线,工业革命以来发展起来的强大的科技和工业围绕战争全速运转。一战参战的军人6500万,死亡857万,青年贵族军官身先士卒,伤亡尤为惨重,致使欧洲许多历史悠久的贵族家族绝嗣。称雄数百年的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彻底崩溃,不可一世的德意志德国骤然瓦解,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则日薄西山。大战过后,这片富饶的大陆遍地废墟,民穷财尽,欧洲人从此丧失了自信,也丧失了几个世纪建立起来的世界霸权。&br&&br&  对现代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德军高层的有识之士认识是非常清楚的。老毛奇在1890年就预言,下一次战争可能要打7年,甚至30年,因为现代国家的资源太巨大,一次会战不足以放弃战争。小毛奇在1906年说得更明白:“那是一种民族战争,不是一次决定性会战所能完成的,必须经过长期苦战把全部国力都耗尽,否则一个国家不会屈服。”一战结束以后,德国名将鲁登道夫写下了着名的《总体战》。他认为,现代战争已经是总体战,从战场的范围看,“已经扩展到了作战国的全部领域”,“总体战不单单是军队的事,它直接涉及到参战国每个人的生活和精神”。全体国民必须不遗余力,奉献全部身心,政治、经济和精神生活都必须服从战争需要,唯有如此,战争的胜利和民族的生存才有根本的保证。&br&&br&  一战的经验表明,德国要进行总体战并不困难,难的是进行长期的总体战。德国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石油、天然橡胶、钨砂、铬矿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全部需要进口,甚至粮食都不能自给。德国一战宣布投降的时候,寸土未失,军队仍然战斗在敌国的土地上。但是在英国皇家海军的严密封锁下,国内人民生活困难,在战争的最后两年,德国有80万非战斗人员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德国一战的失败,主要不是败于战场,后方不稳、士气低落是主要的原因。&br&&br&&b&对纳粹德国来说,总体战还有一个特殊的困难。纳粹党在德国社会的根基不深,就是从它的前身、1919年成立的德国工人党算起,到1933年取得政权,也只有14年的历史。纳粹党员大多从社会底层和边缘起家,希特勒自己只是来自奥地利的一个下士。只是靠着蛊惑人心的宣传、特别是在解决经济危机中的成就,纳粹才得到了多数德国人的拥护,至于德国的工业家、国防军和知识阶层,对纳粹并不那么买账。如果把德国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总体战,让全国上下自觉自愿地忍受牺牲,那么纳粹的统治还能不能稳固地维持下去,就很难说了。对此,希特勒心知肚明。&br&&/b&&br&  因此,尽量避免陷入持久战和总体战,就成了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的战略目标。所幸的是,在古德里安为代表的德军将领的努力下,德国的闪电战逐渐炉火纯青,避开总体战似乎有了可能。闪电战的基本打法是在决定性的地段,大量集中使用坦克集群,在空军的配合下突然发起进攻,突破对方战术防御地域后,高速向战役纵深进攻,进而围歼敌主力集团。从战略层次讲,闪电战不仅要在敌人重兵集团展开之前,瘫痪其防御体系,更重要的是摧毁其抵抗意志,使得敌国很快投降。闪电战在波兰战役中初试锋芒,在西欧战役中达到顶峰。德军1天时间就拿下丹麦,5天占领荷兰,12天打下南斯拉夫,18天荡平比利时,23天夺取挪威,27天内征服波兰,39天就让号称“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国俯首称臣。到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已经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兵锋所向,无不披靡。在这个过程中,德国并没有投入全部国力,只是利用其现有的工业基础实行了宽度军备计划,军备生产的战线很长,但是规模不大。在二战爆发前的六年,整个德国工业产值仅有6%~7%直接用于军事。二战爆发以后,德国也没有实行总动员,就顺利地横扫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对苏开战以后,因为前几个月打得比较顺手,德国甚至把一部分军工生产能力转入了民用。&br&&br&  苏德战争前,德国国防军蒸蒸日上,苏联却出现了伤筋动骨的大清洗。年间,红军高级将领大部分被枪决,军官总共被枪决1.5万人,元气大伤。在1939年冬天的苏芬战争中,苏军丢尽了脸面。为了拿下只有400万人口的芬兰,苏联投入了百万大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原定三四天的战争,打了三四个月,丧师数十万。相比之下,德军开战以来还没有败过,难怪希特勒对进攻苏联充满了自信:“我们只要在大门口踹一脚,整座破房子就会倒塌下来。”根据巴巴罗萨计划,德军将用3-4个月的时间,即在冬季到来以前,基本歼灭苏军主力,攻占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推进到伏尔加-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基本结束对苏战争。至于苏联剩下的乌拉尔工业区,用德国空军就可以解决了。&br&&br&&b&与德国人的踌躇满志相比,社会主义的苏联对于战争不抱任何幻想。&/b&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二战以前唯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诞生伊始就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敌视之中。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导,他们将领导和动员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通过战争埋葬整个旧世界。《共产党宣言》对此说得很明白:“共产党人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他们主张用暴力推翻现存的一切社会制度”。斯大林明确指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这一问题是现时的基本问题,这是几乎不能怀疑得了”。“苏维埃共和国和帝国主义国家长期并存是不可思议的。在这个结局还没有到来的时候,苏维埃共和国和资产阶级国家间的一系列最可怕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苏联将面临“一场长期的、残酷的竞赛,交战双方的全部经济和政治基础都将在这场竞赛中受到考验”。&br&&br&&b&当时苏联的军事学说,对于未来战争的长期性有清醒的认识。&/b&苏军认为,未来战争将是数百万人进行的武装斗争,参战双方的最终目标都是彻底消灭敌人。战争将具有极大的规模,而且不可能是闪电性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实施一系列战略性战役才能最终粉碎敌人。二十年代后期,苏军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就说过:“现在我们不能期望那样的交战,它们能够导致以一次突击就消灭敌人全部作战军队的结果。正面的宽度、铁路网的高效率和战区的大纵深都不允许达到那样的结局。”“我们应当准备进行长期的战争,如果各帝国主义者在他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爆发的战争是长时间的,那么毫无疑问,在我们苏联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也将是长期的、旷日持久的和十分残酷的。”&br&&br&&b&在这样的环境、认识和心态之下,苏联以举国之力,全速发展重工业,为未来的军事斗争做好准备,就不难理解了。从192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苏联最大限度地剥夺农民,最大限度地强化劳动纪律,最大限度地清除异己,经济、外交和社会生活全部服从军事目的。1939年二战开始以后,随着德国横扫北欧、西欧,战争的阴云已经笼罩整个苏维埃俄国,苏联的备战工作加快了步伐,其规模是惊人的。年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44%,国防工业的增长比全部工业要快2倍。1939年军事拨款占国家预算的25.6%,1941年增加到43.4%。一个又一个重工业基地,在乌拉尔和中亚的荒野中拔地而起。从1939年到1941年战争前夕,苏联军队规模从200万增加到550万,其中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建设成为重中之重。根据苏军总参谋部拟定的计划,将组建20个机械化军,配备坦克29899辆,其中包括15834辆T-34、KV坦克,这是同期德军坦克和强击火炮总数的5-6倍。&/b&&br&&br&  苏军把德军当成了一个可怕的对手,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准备。他们相信德军也会这么干,为此甚至导致了苏军总参谋部军事情报局(即格鲁乌,其情报渗透能力比克格勃还强)误判了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格鲁乌情报专家认为,德国要进攻苏联,不是几个月能够完成的,必须应对苏联冬季的严寒。为此,德军要大量采购羊皮袄,这意味着有数百万头公绵羊被宰杀,大量超出日常需要的羊肉涌入欧洲市场,引起羊肉价格的大跳水。同时,德军必须换用适合寒冷地区的特殊擦枪布以及在严寒地区使用的燃油。基于这样的判断,格鲁乌密切注意欧洲各绵羊产区动向,收集整理各地公绵羊的数量、主要集散地和屠宰中心的情况,格鲁乌局长葛利柯夫每天两次听取欧洲各地公绵羊的价格情况。苏联情报员还费尽千辛万苦搜集德军使用过的擦枪布,偷运大量煤油灯、煤油炉和打火机等物品。直到战争前夕,格鲁乌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绵羊价格没有异常波动,擦枪油和燃油的配方也没有变化。基于上述情况,葛利柯夫虽然知道了德军的大规模集结,甚至知道了德军行动的代号,却向政治局担保德军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结果,10小时以后,德军的全面进攻就开始了。希特勒根本没有打算将对苏战争拖到冬天。&br&&br&&strong&三&/strong&&br&&br&  在苏德战争开始的时候,德国具有一切有利条件在武器装备上压倒对手。德国本来就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强国,二战爆发以后还占领和控制了几乎整个欧洲大陆。&b&1941年,德国直接统治区就产煤4亿吨,钢3180万吨,而苏联的产量仅为1亿5千万吨煤、1790万吨钢。德国拥有126万台金属切割机床,苏联仅有58.4万台,至于机器制造工人,德国超过苏联1倍。&/b&德国还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造出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德国的MP43突击步枪,MG42通用机枪,虎式坦克,88毫米高炮,都是同类武器中最优秀的。&br&&br&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德国法西斯军队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但事实上,德军在二战中虽然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好的武器,数量却严重不足,在大多数时候,德国国防军都是普遍缺乏技术装备的情况下苦苦支撑的。德军与苏联开战的时候,德国及其盟国在边境的主要装备数量就低于苏军,坦克和突击炮是4171辆对15687辆,飞机是4389架对11537架,火炮和迫击炮是42601门对59787门。当时苏联的武器大多陈旧,但是T-34坦克和122毫米A-19加农炮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主战装备。德军进攻部队只有19个装甲师和14个摩托化步兵师,其余112个师都是步兵师,靠着士兵的双脚或者马车进行机动。&br&&br&  1941年冬天,德军从莫斯科城下败退,损失了大量重装备,从此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第二年春天,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因为要进行主力方向的作战,装备达到了编制标准的85%,算是情况最好的,这还是从其他两个集团军群中抽西墙补东墙才拼凑起来的。总体来看,德军经历了一个 “去现代化”的过程。在苏德战场上,开战时期德军拥有3600辆坦克,到战争中期的1943年夏天只有上述数量的三分之二。德军一个装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庚纪第二季周几更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