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群雄逐鹿有几个地图图有坦克猎手

当前标签:坦克猎手
没有任何记录
热门内容推荐
热门手游推荐
类型:益智休闲
大小:228.80 MB
类型:冒险解谜
大小:1.30 GB
类型:动作
大小:126.00 MB
类型:冒险
大小:124.00 MB求战地一全部职业的攻略,包括坦克猎手、骑兵、喷火兵等,要全_百度知道
求战地一全部职业的攻略,包括坦克猎手、骑兵、喷火兵等,要全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提问者悬赏10(财富值+成长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并换上特别的装备,目前游戏里有三种精英兵:哨兵,喷火兵部分点里隔一段时间就会刷出精英兵种,去到屏幕上指示的位置装备上就能变成精英兵种了血量更厚,比方说西奈沙漠里会出现喷火兵,这个图里喷火兵真的是毫无卵用,坦克猎手。但不得不说这些兵有时候也不是很好用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步兵之友、坦克猎手--三号突击炮小传
我的图书馆
步兵之友、坦克猎手--三号突击炮小传
步兵之友、坦克猎手--三号突击炮小传6 个月前从坦克装甲车辆诞生之日起,如何将其有效应用于配合步兵作战一直是陆军军官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和各国的军事观察员就发现,步兵遇到经过精心构筑的现代化坚固防御工事体系时往往伤亡惨重,而在后方负责火力支援和压制的远程重型火炮往往精度较差,难以精确敲掉敌方隐蔽的工事和火力点。而当时刚刚出现在战场上的新式兵器--坦克让陆军军官们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希望。当时技术还不成熟的坦克虽然表现较为一般,但陆军军官们已经看出了其在掩护步兵突破敌军防线上所具有的重大军事价值,认为坦克装甲车辆是未来战争的重要角色。一战结束后,进入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军军官们总结了在战场上得到的经验教训,于1927年提出要给步兵装备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与在后方支援的传统的机动式火炮不同,它被要求能直接与步兵一同冲锋,在进攻敌军防线时给步兵提供可靠的直接火力支援。德军首先将在1918年的春季攻势中表现优异的77毫米野战炮装上了民用的拖拉机底盘。随后考虑到自行火炮要暴露在敌军火力之下,为其安装了装甲防盾。这成为了德军突击炮最初的探索。使用汉诺马格W.D型民用拖拉机底盘、加装一战时期的FK 96nA型77毫米速射炮的实验平台随着法西斯政权的上台,急于扩军备战的希特勒撕毁凡尔赛条约,彻底放开了协约国对其采取的军备限制,大幅改组军队,同时鼓励研制和生产新型坦克装甲车辆。1935年,时任第八步兵师师长的国防军上校曼施坦因向其上司:陆军参谋总长路德维希·贝克将军首次提出了“突击炮”这一概念:“步兵师必须配备履带型突击炮,与步兵一同参与进攻之中,突击炮的目标是敌军碉堡,机枪阵地,反坦克炮以及其他障碍物。”曼施坦因的这一定义明确地将突击炮与作为战场装甲突击力量的坦克区别开来,明确了突击炮的主要任务是掩护和配合步兵作战。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德国陆军元帅,其提出的突击炮概念及其战略战术运用理论对三号突击炮的诞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曼施坦因的提案很快被采纳,日,戴姆勒?奔驰公司接到了军方的命令,要求为其研制一款搭载75毫米火炮的步兵支援战车。由于时间紧迫,作为III号坦克底盘和传动装置的主要生产商的奔驰公司在接到命令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很快就拿出了以III号坦克为基础的突击炮设计方案:该车采用装甲战斗室,火炮横向射界不小于25度,战斗室高度要超过德国适龄服役青年的平均身高。在这样的设计思路下,负责制造工作的阿尔卡特公司以III号坦克B型的底盘为基础,于1937年试制了首批5辆三号突击炮的原型车(三号突击炮O型),其搭载了克虏伯公司设计和生产的短管75毫米kwk L/24榴弹炮(该炮同时也是IV号坦克早期型号的主炮),能够在500米内击穿40毫米钢板,车身拥有全装甲防护。三号突击炮的设计工作受到了当时还是上校的瓦尔特·莫德尔的直接技术细节指导,莫德尔认为突击炮可以采用无炮塔的固定战斗室设计,这样能在搭载较大口径的火炮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三突的车身高度,进而降低被敌方炮火击中的概率。这样的设计还极大地简化了三突的整体结构,降低了生产难度和成本,更有利于大规模量产。原本三突的原型方案是打算采用开放式车顶,后考虑到城市作战或是上坡时,开放车顶容易使车组遭到攻击,最终还是采用了全封闭战斗室。这5辆原型车在莫斯多夫,多布里兹和其他试验场进行了广泛的测试。德军认为这些以低碳钢制造的原型车“O”型并不适合作战,但其基本设计为三号突击炮A型的诞生打下了基础。参与测试的三号突击炮O型,这5辆原型车后改为训练用车,一直使用到1942年初露峥嵘:法国战役中的三号突击炮1939年的波兰战役中,德军装甲部队的闪电战攻势震惊了世界。然而与表现抢眼的坦克部队相比,步兵则要悲催的多:他们要负责清理波军剩下的碉堡和其他防御工事。波兰守军在碉堡内的顽强抵抗给德军步兵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而德军又缺乏突击炮这样的武器能直接抵近波军工事射击,于是在波兰战役结束不久,三号突击炮项目的研发生产优先度就被迅速提升。1940年1月,经过改进设计的首个三突量产型号--三号突击炮A型下线并装备给德军,这批三突A型以三号坦克F型底盘和零件为基础,其车体鼻板,炮盾和上层构造正面装甲厚度增加到了50毫米,其正面装甲足以抵御当时主流的轻型反坦克炮。1940年1月,从戴姆勒·奔驰公司下属工厂下线的第一辆三号突击炮A型德军使用首批30辆中的24辆三号突击炮A型组建了第640,659,660和665突击炮连,其中隶属于大德意志步兵团的640突击炮连是首支装备三突的步兵部队。1940年5月,法国战役爆发,第640突击炮连跟随大德意志步兵团参加在法国境内的战斗。德军步兵发现,有了突击炮的支援,他们在面对残留的守军火力点时往往更加从容:突击炮能开到离守军防御工事不远的位置上射击,步兵则趁机从旁接近,敲掉有可能威胁突击炮的守军牵引式反坦克炮。在德军的强大攻势之下,原本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完全落入纳粹德国之手。1940年法国战役中,大德意志步兵团所属第640突击炮连装备的三号突击炮A型,大德意志步兵团后扩编为师,在东线的战斗中表现出色,被德军最高统帅部誉为“东线德军消防队”阿尔卡特公司生产的第一辆三突B型,其更换了变速器和发动机,同时将履带宽度从360mm加宽为380mm德军装甲部队和步兵部队的指挥官经常会乘坐半履带指挥车伴随部队作战。然而,采用开放式车顶、防御较差的半履带指挥车在遭遇敌方反击炮火时较难保证指挥官的生命安全。因此,部分指挥官直接将拥有全封闭战斗室、防御性能较好的改进型三突E型加装电台作为自己的指挥车,一边指挥部队一边直接参与战斗。三号突击炮E型,其作为步兵或突击炮部队的指挥官车用来替代Sd.Kfz 253半履带侦察观测指挥车,其车身左右侧各安装了一个装甲盒,装甲盒内放置着额外的无线电设备和机枪弹药,指挥车型上层车体后部加装两个无线电收发天线。根据实战经验,三突E型还首次加装了MG34车载机枪,以应对接近的敌军步兵长身管火炮登场:三号突击炮的火力升级1941年6月,德军开始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发起大规模进攻。然而,在面对当时数量还较少的T-34/76和苏军的KV系列重型坦克时,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战车:III号和IV号坦克都缺乏能有效对抗苏军新型坦克的能力。当时参加进攻苏联的德军三号突击炮由于装备的都是短身管榴弹炮,携带的弹药也都是用于对付苏军固定工事的高爆弹,对付苏军新型坦克时显然力不从心。而德军步兵指挥官们也很快发现,在广阔的苏联国土上,对步兵带来更大威胁的并不是工事和碉堡,而是苏军坦克。1941年7月,在苏联境内作战的一辆三突D型,面对苏军的T-34等新式坦克,只有短管榴弹炮的三突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三突:我本职是打碉堡的啊,总不可能让我念两句诗就去打坦克吧)德军从战争爆发前就有给三突加装长身管火炮的计划,以期让三突拥有反坦克能力。1940年,克虏伯公司开发了新型的长管75毫米炮。然而随着东线战场上T-34危机的到来,德军通过评估发现克虏伯公司的75毫米炮很难有效击毁T-34,最终德军转向了由莱茵金属公司开发的StuK40 L/43型75毫米长身管火炮。L/43型75毫米炮使用的PzGr39型穿甲弹重6.8公斤,理论射速初速为770米/秒,在500米距离上能击穿30度倾角、厚91毫米的钢板,在1000米距离上能击穿30度倾角、82毫米厚的钢板。StuK40 L/43型75毫米长身管火炮德军对这款火炮十分满意,当即在正在生产的IV号坦克和三号突击炮上换装L/43型75毫米炮,分别称为IV号F2型和三号突击炮F型。1942年3月,三突F型开始投入生产,至当年9月共生产了359辆F型,其中后期生产的31辆换装改进型的StuK 40 L/48型75毫米炮,穿甲威力进一步提升(在相同的30度倾角下,500米距离上能击穿96毫米的装甲板,1000米距离上能击穿85毫米厚的装甲板),后来的F/8型则将L/48型炮作为了标准主炮,同时将正面装甲加厚至80毫米,为后来著名的三突G型打下了良好基础。在1942年9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由军士长库特·普弗瑞德纳指挥的第244突击炮营的一辆三号突击炮F型在短短20分钟内击毁了9辆包括T-34在内的苏军坦克,军士长本人因为这一优异战绩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三突F型的反装甲能力得到了初步证明。1942年4月,刚刚扩编为师的“大德意志”师装备的三号突击炮F型,装备该师特别编制的1个突击炮营少战中历史组驾驶的便是一辆三突F型,其早期过于作死的涂装完全抵消了三突的隐蔽优势三号突击炮F/8型,共生产了334辆一辆德军的Sd.Kfz 252半履带装甲车正在为一辆三突F/8型补给弹药在让手中的三号突击炮拥有反坦克能力的同时,德军也在继续开发为步兵攻坚战提供火力支援的三突型号,1941年年中,德军将105毫米le.FH.18型榴弹炮装上了三突,即三号突击榴弹炮42型。9辆105毫米突击榴弹炮于当年11月首次参加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包围战。德军步兵对42型的表现十分满意,认为其是“步兵参与攻坚战时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105毫米榴弹炮的三号突击榴弹炮42型,如今保存在德国辛斯海姆汽车和技术博物馆内德军装甲力量的中流砥柱--三号突击炮G型登场从1942年12月开始,三号突击炮家族中最后一种改进型,同时也是量产数量最多的型号--三号突击炮G型开始正式生产并装备德军一线部队。正在位于柏林市郊的阿尔卡特公司工厂生产线上的三号突击炮G型,三突G型以III号坦克M型的底盘为基础生产,部分战损的III号坦克被直接送回工厂改为三突G型与三突其他型号相比,作为最终量产型的G型做了大量立足于实战经验的细节改动。首先是进一步加大车体上层战斗室的体积,为车长专门设计了一个装甲指挥塔,指挥塔内配有一台潜望镜,车长在指挥塔内能获得更好的视野,配合潜望镜能更好地把握战场态势。三突G型新增的装甲指挥塔,可以看到从塔中露出来的正在暗中观察的潜望镜车长正在使用指挥塔内的KFF2型潜望镜观察敌情,给车组下达开火指示,其身后的武器架上有MP40冲锋枪和长柄手榴弹,供车组弃车逃生时自卫使用其次,是首次在车顶增设了一挺自卫机枪。根据实战经验,苏军反坦克手经常会抓住突击炮视野不良的弱点快速接近,以前德军的做法是依靠步兵掩护突击炮的行动,但有些时候步兵并不能及时跟上冲在前面的突击炮,这时一旦被苏军步兵接近,车组的处境就会变得异常凶险。因此,许多三突车组都要求在车顶安装一挺带装甲防盾的自卫机枪。在实战中,三突的车顶机枪在掩护步兵作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配合主炮和车内同轴机枪能及时压制苏军步兵的攻势、消灭企图靠近的反坦克手。德军还专门设计了一套机枪远程操作装置,于1944年4月开始在三突G型上安装,车组可在车内通过潜望镜操作车顶机枪射击,其作用类似于现在的遥控武器站。首批安装机枪遥控装置的27辆三突G型在东线表现良好,得到了德军车组的好评,后于1944年夏天开始在剩余的量产型上安装。这辆三突G型的装填手正在照看他的MG34型车顶机枪同时,德军也给三突G型敷设了全身水泥防磁装甲。德军曾经在战争初期发现盟军有使用塑性炸药炸毁己方装甲车辆的事情发生,同期德军步兵自身也开始装备磁性反坦克手雷,德军高层一度错误判断:美英盟军的步兵也广泛地装备了磁性反坦克手雷,并正在提供给苏军使用。因此,德军于1943年7月开始给自己的主力坦克装甲车辆广泛敷设水泥防磁装甲。但在1944年的诺曼底战役结束后,德军才发现盟军并没有广泛装备磁性反坦克手雷,1944年下半年以后就再也没有给坦克敷设防磁装甲了。德军在三突G型上敷设的方格状防磁装甲,德军防磁装甲一开始引起了盟军情报人员的极大兴趣,后来才发现其实是没什么卵用的东西加装5毫米装甲侧裙板的三突G型,加装侧裙板的目的是保护履带行走部分,降低车体和行走部分被敌军高爆榴弹重创的几率,德军于1943年中旬开始给包括三突和IV号在内的诸多装甲车辆安装侧裙板,但侧裙板在激烈的战斗中极易丢失战火中的考验三突G型于1943年1月首次投入东线战场。然而德军突击炮部队首先要面对的是俄罗斯的严寒。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两年,但德军依然并不适应东线的寒冬。德军给三突都刷上了冬季迷彩,但厚重的积雪使得路况十分糟糕,为了适应冬季作战的需求,德军给三突装上了冬季用宽履带。在德军同期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中,三突算是其中对严寒适应性较好的一型战车了。1943年1月,东线,冬季迷彩涂装的三突G型安装冬季用宽履带的三号突击炮,加宽履带极大提升了三突在雪地中的行驶能力随着东线战场战局的不断恶化,德军装甲部队的III号和IV号坦克损失率急剧上升。因此,德军打算将原先炮兵部队所属的三号突击炮调拨给装甲部队使用,以弥补前线坦克数量的不足。然而这一想法最初遭到了部分装甲部队指挥官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三突不适合作为一种进攻型装备,与拥有旋转炮塔的IV号坦克相比,无炮塔的三突一来不能进行移动射击,必须停车静止射击,二来面对移动中的目标还必须转动车身来瞄准。这样装甲部队快速突破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面对苏军T-34坦克时,参加进攻的三突很容易被苏军坦克绕到侧后攻击。不停转动车身瞄准也很容易导致发动机故障。1943年2月底,由曼施坦因元帅策划与指挥的哈尔科夫反击战爆发,“大德意志”师下属的突击炮营与IV号坦克一起参加了反击战。但在战役中,德军发现三突难以在进攻中发挥优势,根据德军战后统计,三突的平均战绩是击毁1.2辆坦克,而IV号坦克是4.7辆。1943年7月,正在开往库尔斯克前线的三突G型虽然三突在进攻战斗中表现不佳,但随着苏军在东线战场的大规模反攻,德军更多时候要打防御反击战。在防御战中,三突低矮的车身赋予了其十分优异的隐蔽性能。德军通常将三突部署在苏军坦克的必经之路上,配合反坦克炮一次又一次地打退苏军的反击,打出了极高的交换比。在1943年至1944年,三号突击炮成为了东线战场上德军最为倚重的反坦克武器,得到了一线的部队的广泛好评和依赖,曾有德军基层步兵直言:与其送5辆坦克,不如送1辆突击炮到前线来实在!三突成为了东线德军事实上的中流砥柱。然而,即使三突和它的车组们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东线战场上德军败北的残酷现实,他们的努力,只不过是在给第三帝国进行无谓的续命罢了。党卫军“帝国”装甲师装备的三突G型,对于东线德军而言,哪里能出现三突,哪里就有了能守住阵地的希望德军从东线撤退期间遗弃的一辆三突C型,通过改装猪鼻式防盾和长75炮使其达到G型的标准1944年底,西线,两名美军正在查看一辆被德军遗弃的三突G型,从东线到西线,三突为第三帝国战至灭亡的最后一刻小国抒写传奇--三号突击炮在芬兰为了支援盟友芬兰对抗苏联,德国于1943年6月至1944年分批向芬兰军队提供了59辆三号突击炮,用以替换反坦克能力薄弱的BT-42突击炮。芬军装甲兵十分喜欢三突,其优秀的隐蔽性和强有力的75毫米炮十分适合擅长与苏联人打防守反击的芬兰军队。芬军将车顶机枪由原来的MG34替换成缴获的苏制DT车载轻机枪(因为苏制弹药更容易获得),同时还撤下了部分附加装甲以求多带弹药和其他补给品,方便长期蹲守伏击。芬军装甲部队的三号突击炮G型在1944年6月苏军发起的夏季大攻势期间,芬军依靠手中不多的三突,在交通要道上伏击、阻击苏军装甲部队,以8辆损失的代价击毁击伤了苏军87辆各型坦克装甲车辆。其中,芬兰陆军中士埃尔基.哈罗恩指挥的一辆三突G型在1个月的时间里单车击毁了3辆T-34,2辆KV-1重型坦克和2辆ISU-152自行火炮,成为了芬军中最为著名的一位突击炮王牌。在1944年9月苏芬双方停火之后,芬兰的三号突击炮又被装上火车,运到北方的拉普兰去对付曾经的盟友--德军。然而德国人在撤离时候破坏了该地所有的桥梁和道路,突击炮又没有潜渡功能,无法在遍布河湖的拉普兰行驶,最终芬军三突没有参与对德军的攻击行动。战后这批三突一直使用至60年代方才退役,被保存至各地博物馆中接受后辈的瞻仰。Ps.531-8号三突,绰号“艾莉”(Aili,芬军经常会给自己的座车起绰号,通常是女性名字),其车组目前可考的战绩为7辆苏军坦克。芬军许多三突都有十分惊人的战绩,战绩最高的一个车组(10号车组,绰号“布比”)曾经击杀了11辆苏军坦克部分三突战后作为战争剩余物资被卖至中东地区,叙利亚就购买了一部分三突G型,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军队缴获,作为最后的历史见证保存在以色列的军事博物馆内后记三突终于补完了,说实话这么一型经典的坦克装甲车辆实在是有太多的故事没有讲述,像著名的虎式王牌米歇尔·魏特曼早年便是开着三突A型积累了他早期的装甲兵生涯,三突子实在是一型十分适合培养王牌的装甲战斗车辆啊,尤其是看着芬兰人的战绩表,更是对琴魔米卡的前辈们敬畏了三分呢(害怕),由于篇幅和时间原因,我没办法再详细讲述三突的其他传奇王牌,如本文有错误遗漏之处,还请各位补充指正,谢谢。魏特曼(中)早年驾驶三突A型时的照片,其在苏德开战初期曾经开着三突击毁6辆苏军T-26轻型坦克下期再见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群雄逐鹿有几个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