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锋要不要加到50级,最难喝的矿泉水水好难弄

中锋昏迷后多久会清醒
全部答案(共6个回答)
问题分析:脑出血一般病情严重;是高血压引起的还是外伤引起的;要看出血量多不多,出血部位重不重要;昏迷四天,属于比较重的;要么出血量较多;要么出血部位特殊(丘脑、脑干等);脑干出血量稍大就难以抢救。出血后脑细胞坏死,产生水肿,症状会加重;两周后水肿才会慢慢消散;所以这之前无法保证。意见建议:脑出血到时脑细胞受损;脑神经功能破坏;会造成各种不同的损伤;由于太复杂,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只能积极治疗和观察。
这个应该是正常的,有的孩子就是这的。
肝昏迷是由于体内有毒物质过多所致的脑组织的代谢和功能障碍,故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变化并不明显。它不同于大脑本身的病变,如脑炎、脑水肿、坏死等,前者是可逆性的病变,...
在十分钟的时间里,没有心跳会导致脑部缺血、 缺氧,脑细胞会因为缺氧造成损伤,甚至是坏死。醒不醒的过来还是看当时的损伤程度了。现在医院治疗观察病情吧。
休息不好还是真的身体出问题了,最好去看看大夫吧!
你好,根据你的咨询需要积极检查看看。建议检查需排除可能的器质性病变,故需作心电图、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经颅多普勒、CT头颅扫描等检查。如果化验检查结果正常可以服...
中风病人在住院1~2周后,多数神志逐渐清醒,瘫痪肢体逐渐恢复功能,可以出院回家休养
答: 嗯,这个如果自己感觉到肚子是一阵一阵的痛,会有规律,疼疼的越来越严重的话就是要发动。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要抗菌药物...
答: 你好,这种情况应该是用麻醉药造成的后遗症,可以应用中医针灸或局部按摩热敷缓解病情。
答: Leigh综合征,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及中风样发作综合症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这才能叫女神!爵士中锋好莱坞嫩模女友性感写真-乐视体育
试看结束,观看完整赛事请开通会员
请开通会员
据说10秒内分享的人,会瘦10斤哒!
打开乐视体育App, 提升3倍流畅速度
这才能叫女神!爵士中锋好莱坞嫩模女友性感写真
黛西-莱娅,好莱坞嫩模,以接拍性感矿泉水广告而小有名气。近日,黛西-莱娅搭上爵士队替补中锋杰夫-维希,成功上位。(编辑:巴拉克)
上传时间:
横滑发现更多当前位置: >>
案例一百例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和转折点案例 1大学,是信息的海洋,是知识的殿堂,是栋梁的摇篮,是良师的故乡,是成 才的沃土,是精神的家园,是青春的舞台,是年轻的天堂……每一名即将步入大 学校园的学生,都曾有过一系列关于大学生活的美好想象。李月也不例外,她带 着新奇和喜悦,带着父母的期望,带着亲友的祝福,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可 是这种高兴和喜悦在李月的心中很快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失落和自卑。因为 开学没几天,李月知道了自己是班级 30 名同学中的最后一名,要知道,自己在 高中阶段可是全年级第一名啊。李月就读的高中是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县城里, 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比较薄弱,但是李月非常用功,高中三年一直保持着全年 级第一名的成绩,是整个学校的希望,当然李月不负众望,终于考取了自己所在 省份第一批录取中的一所省属大学。 但是她没想到自己现在竟然是所属班级的最 后一名。而且她还了解到,班主任和全班同学都知道录取的这个名次。曾经在众 人注视的目光中学习上骄傲的佼佼者, 仿佛从珠穆朗玛峰的顶端一下子跌到了谷 底,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开始怀疑自己曾经的好成绩。生活的窘迫和学 习的压力让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她此时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到家乡,回到亲人 的身边,回到曾经的高中时代,她无比地思念自己的亲友,怀念高中时候的老师 和同学。 在苦闷、自卑、彷徨和孤独中,时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相反,很快上大学 一个月了,一次班会,班主任让每个同学总结自己一个月来对大学生活的所思、 所想、所感。李月做了认真的准备,稿纸写了满满两页,但是曾经开朗的她,因 为怀疑自己比别人差,怀疑别人觉得她家境和学习差而瞧不起她,当她站起来发 言的时候,她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手和腿都在颤抖,满脸通红,无比的紧张。 从此,她更加自卑了,她不参加集体活动,只是偶尔和同寝室的同学说几句话, 每次上课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是班上最默默无闻的一个,除了上课、吃饭和睡觉 以外,她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给亲人、以前的老师和同学写信,倾诉她孤独和 苦闷的心声。 她觉得在这个大学里没有人会注意到她,直到有一次中国革命史课结束以 后,任课老师走到她面前,拿起她记的笔记认真地看起来,她都没敢抬头多看老 师一眼。看完她记的笔记,董老师亲切和蔼地和她交谈起来,董老师夸奖她的笔 记记的详细, 重点和难点把握得很好, 而且字体非常优美, 字迹也很公正, 等等。 她没想到老师会主动和她交谈, 一个多月以来积压在心头的难过和郁闷一下子爆 发出来,她竟然哭了。董老师问明事情的原由后,耐心安慰和劝导她,帮她分析 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经过董老师一个小时的开导和鼓励,她好像一下子又看到 了希望。 那天夜晚,天空的月亮格外明亮,李月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耳边总 是浮现出董老师的话语: “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和转折点,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 都是成绩上的佼佼者。原来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过去 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将来,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谁是真正的佼佼者,要看大学 四年毕业的时候或者是更远的将来。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和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甚至更好。 ”仔细地咀嚼着董老师的这些话语,李月想了很多很多。 接下来的日子,李月开始试着和同学们交往,开始参加班集体的活动,她觉 得同学们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瞧不起她,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交流,喜欢听她说家 乡话,喜欢听她讲家乡的各种趣事和风俗习惯。渐渐地,李月的脸上开始有了笑 容,学习也更加勤奋。因为家境贫困,李月需要利用周末的时间出去做家教,所 以她特别珍惜平时的学习时间,不断摸索大学学习的方法,而且经常向老师和同 学请教。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李月的成绩已经上升到班级的第 10 名,这给了李 月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原来自己并不比别人笨。 从此,李月学习的劲头更大了,自信再次在她身上展现,她的学习成绩不断 进步,班级活动也表现得很踊跃,成了班上的生活委员,在班级活动中,李月不 仅提高了自己的各种能力,而且加深了和同学们的了解、沟通和交流,同学们发 现她非常乐于助人,在班上年龄也是最大,因此,很多同学亲切地称呼她为月月 姐姐。一学年下来,她的成绩已经跃居班级第二,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大二第一 学期,她又以班级第一的成绩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此时,她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了,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因此,她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各方面 更严格要求自己,在各种严格地考察之后,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生活在继续,努力也在继续,大学的生活对于李月来说,尽管艰苦依然,压 力依然,但是梦想更高,理想更远。她想考研究生,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如一 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她更加勤奋、更加踏实。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 年,她考 取了本校的研究生。此时,她已经是一个成熟、懂事的大姑娘了。学习、生活、 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而且她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研究生三年的生活愉快而 充实,研究生毕业她没有选择参加工作,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2003 年,她成 了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2006 年 6 月 30 日, 李月激动而兴奋地从校长手中接过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她知道,这一张毕业证书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曾经的失落、自卑、彷徨、苦闷, 此时想想又算得了什么。给一生难忘的董老师打完报喜的电话,李月迎着希望的 光芒,踏上了新的征程,再次向着梦想的地方进发。现在,李月已经是一所高校 的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思考讨论题: 思考讨论题:1.如何理解案例主人公进入大学时的感受? 2.进入大学之初如何重新认识自己?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4.结合案例谈谈如何认识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和转折点?案例解析: 案例解析:大学是人生的新阶段,新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是成绩的佼佼者,有着一种 心理优越感。而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都是成绩上的佼佼 者,此时还会发现各个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曾经的优势和骄傲不再拥有, 而是要面对自己是大学中普通的一员的事实,许多新生心理很难接受这一角色, 从而导致心理失衡。案例主人公一开始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产生了失落感和自 卑感。 对此,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毕竟能 进入大学的都是强手,强手在一起,应该说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已成为 普通一员,都应从头开始。新生应为成为胜利者的一员而高兴,而不是相反。 案例主人公作为大一新生,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本身并没有错,但问 题是她不是积极全面地与他人做比较,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其他人的优点相比,是 拿过去和现在相比,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心理失衡。作为大一新生,正确的做 法是: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应积极全面地与他人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 优缺点,恰当地评价自我,发挥自身的长处,克服弱点,发展自身,这样会获得 自信,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评价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只有对自己有一个 清楚全面的认识,才能准确地对自己进行新的角色定位,也才能很快地适应新环 境,克服心理失衡。 但是令人欣喜的是,案例主人公在任课教师的开导和鼓励下,很快重新认识 了自我,积极调整了心态,进行了新的角色定位,对自己有了一个再认识,不再 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再因人际关系不适应而产生孤独感;不再因 在中学时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 大学是人生的新阶段,是人生新的起点和转折点,无论中学阶段相比较有多 优秀,无论中学阶段相比较有多落后,但是这些都已经过去了,进入大学,所有 的同学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起跑,只要尽快调整好心态,认清自我,立即确立 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便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业,成为有用之才。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本案例的教学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大一新生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正确 认识、评价自我,给自己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扬长避短,发展自己。进 入大学,对自己重新定位和认识是很多新生面临的困惑但又是必须面对 和解决的问题,这在大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要主动与人交流,学会与人相处,积极寻求和接受外部支持和帮助,同 时乐于帮助他人。新生入学,常常会由于人际关系复杂,自我认识不足 等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困惑。每个人都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此时, 只要自己主动、真诚地与人交往,其他同学也是非常乐意与自己交往的。 3.重新确立在大学的学习、奋斗目标。享用同样的教学资源,处于同一个 校园,不一样的目标,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在人生的又一起跑线上,面 临一个成长、成才的极好机遇,要积极迎接挑战与希望并存的大学新生 活,要要赢在起点。 4.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且要积极参加各种活 动,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增进和同学们的友谊。 5.大学是良师的故乡,每一位老师都可能成为自己人生道路的引路人。要 善于主动和老师交流与沟通,在做人、做事方面向老师学习和请教。以 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回报老师的教诲和恩情。 案例 2:敢于创新的校园发明家 黎颖莉,南华大学医学院 2000 级学生,原校学生科协秘书长。2003 年 11 月中旬, 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 行。肩负着南华两万余名师生的重托,梁昊飞和黎颖莉为此次竞赛做了充分而细 致的准备。由他俩共同主持研发的戒烟牙膏吸引了众多专家、企业人士、厂商的 目光, 成为本次比赛的一大亮点。 经过专家的考核评比, 戒烟牙膏以其“途径好、 见效快、治标又治本”的特点征服了裁判,荣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 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这是戒烟牙膏第五次在重大竞赛中获奖。它的发明者梁 昊飞、黎颖莉也再次成为校园的新闻人物。 曾作为学生科协的两位负责人,梁昊飞和黎颖莉深知责任的重大。一次很 偶然的机会,他们想到了戒烟产品,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项目,这一想法很 快得到了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并立项开始研究实验。为了从戒烟的原理和途径 上创新,摆脱以往戒烟产品对戒烟药物的选择不科学载体不合理、效果不明显等 弊端,他们开始了大量的实验和探索。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深入药店、实地调 查……他们决定以牙膏为载体,以中药戒烟理论为基础,提取生物活性因子添加 到牙膏中,在吸烟者刷牙的同时,通过舌下微循环及口腔粘膜吸收,进入血管并 在短时间内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作用于有关靶器官,从而达到戒烟目的。想 法是好的,但实验中却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麻烦。比如配置新药的剂量、指标, 药物理化的性质以及口感颜色等问题。梁昊飞、黎颖莉和他们的合作伙伴朱勋便 开始分头行动。为了得到牙膏的准确配方,梁昊飞亲自去江西草珊瑚企业集团调 研取经。黎颖莉则负责联系专家、教授,吸收他们的意见,而朱勋则担起了数据 计算,统计的重任。经过半年的努力,实验获得了初步成功并在 2002 年和 2003 年先后获得校“挑战杯”二等奖和省第五届“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二等奖。 尝 得成功喜悦的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滞, 他们总认为戒烟牙膏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 地方。他们顾不上休息,继续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和实验。大量的调研工作使他们 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他们便从产品的包装、色泽、味道上下功夫。繁重的课业 负担和实验使他们不得不放弃休闲时间,为了迎接第八届“挑战杯”全国竞赛, 他们有时候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累了打会盹,饿了充包方便面,功夫不负 有心人,经过他们三人的团结协作,终于做成了第一支色泽好、口感舒服、价值 高的戒烟牙膏。 谈到成功的经验,梁昊飞激动地说,团队的协作和配合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就像踢足球一样,他们既有前锋、中锋,还有后卫。密切的配合和明细的分工使 得他们在实验中有条不紊。黎颖莉说信心和良好的心态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 素。另外校领导和老师关怀也为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和信心。作为学生科技实 践活动的带头人,梁昊飞和黎颖莉在科技创新上还有过不少的成就。梁昊飞现已 申报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刊一项,完成学生科研项目多项,其中已荣获校学生优 秀科技成果两项, 承担衡阳市科技攻关项目一个, 参与省教育厅课题子课题一项; 有 7 篇论文、 策划书在院、 校学术交流会上获奖。 他还是中国电子学会学生会员, 3 次获得南华大学“校长奖励基金”。黎颖莉先后组织过大型的科技文化节、论 文交流会,被多次评为“校科技先进工作者”。赛场外的他们也是志同道合的朋 友。 他们一致认为, 对待学习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 要敢于和善于创新, 多实践、 提高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案例 3:受助社会 立志成才 奉献他人――记天津工业大学徐伟同学的 优秀事迹 徐伟男1984 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顺港乡阳檀村,现为天津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024 班学生。大学期间他目标远大、理想 坚定,2005 年 10 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连续两年获 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和多次社会奖励金,并被保送为 2006 届免试研究生;他脚踏 实地、勇于创新,在学校“耀华杯”、“求实杯”、“C 语言程序设计大赛”等 竞赛中多次获奖;他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荣获校三好学生称号;他见义勇为、舍 己救人,获“天津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工业大学见义勇为优秀大学 生”、“天津市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天津市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徐伟的家乡虽然贫瘠却依山傍水,很美丽。他的父母为了摆脱贫困,不辞辛 苦,辛勤劳作,朴实的作风对他感触很大,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 2002 年秋 02 级新生入校时, 徐伟只身一人, 背着两个简单的行李到校报到, 通过学校设置的“绿色通道”入学,并直接提交了助学贷款申请。开学后不久, 学校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办理了助学贷款,他一下子把四年的学费全部贷 齐。他说:“我父母供我哥上学已经很不易了,我不能再给他们增加负担了。” 到第一个学期末学校按照他的经济困难情况给他做了 100 元的困难补助, 当通知 他来领取时他却婉言谢绝了,他说:“谢谢老师,我已经办理了助学贷款,把他 给更需要帮助的同学吧!” 徐伟从小就希望自己未来能为社会作贡献, 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并获得了 国家助学贷款以后,他便开始了受助社会,立志成才,奉献他人的灿烂的大学生 活。 一定要爬上去!一定要救出三个孩子 一定要爬上去! 徐伟这个年轻的大学生,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面对三个落水儿童, 徐伟这个年轻的大学生,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面对三个落水儿童,他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动人事迹,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动人事迹,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能够 挺身而出,真正履行入党誓词中向党和人民所做的庄严承诺。 挺身而出,真正履行入党誓词中向党和人民所做的庄严承诺。 2005 年 12 月 27 日,天气阴暗,刮着凛冽的北风,工大校园内一如往日地 安静,同学们都沉浸在期末考试的紧张复习中。下午 4:15,平静的泮湖上传来 了急切的呼救声“救命呀”!“有人掉进冰窟里啦”!路过此地的徐伟,听到呼 救后快步向出事地点跑去, 只见两个少年在冰水中挣扎, 其中一个只露出一只手。 危急时刻他来不及多想,急忙奔至冰窟旁,俯下身子一只手紧紧抓住冰窟边缘, 一只手用力去拉落水少年。突然冰面再次开裂,徐伟和另一个少年也一同掉进刺 骨的冰水中。面对突如其来的险境,徐伟艰难的将三名少年托出水面,并沉着地 帮助他们用手扒牢冰面,嘱咐他们别动,而后自己双手紧紧扒住冰缘,用力往冰 面上爬,刚刚探出上半身不料哗啦一声冰又塌了,他再次扑通栽入湖中,双手和 胳膊多处被划伤,鲜血汩汩直流。他挣扎着站起来,强忍疼痛回过头对三个吓呆 了的孩子说“你们别害怕,我一定能爬上去,一定能把你们救上去,你们要坚持 住!”。此刻他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爬上去,一定要救出三个孩子”。他找到 周围一块较硬地冰棱急忙死死抓住,接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奋力 一跃爬上了冰面。这时远处有人闻讯赶来,但周围的冰面已经开始摇晃,为了避 免出现更多地危险,徐伟冷静地告诉周围的人“不要再过来了,把你们的木棍递 给我”,利用这根木棍,徐伟将仨少年一个一个从冰窟中拉上来。三个少年得救 了,徐伟同学筋疲力尽地坐在那里,累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徐伟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校园内外。他的同学激动地说:“你是我 们大学生的光荣和骄傲!”,他的朋友发短信说:“你是一条真正的汉子!”。 振兴中华不是一句空话, 振兴中华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好好学习 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的人,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 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的人,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 具有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敢于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具有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敢于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徐伟正是这 样一位有志有为的青年,他把爱祖国爱人民化作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样一位有志有为的青年,他把爱祖国爱人民化作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 争先的动力。 争先的动力。 徐伟下铺的徐纯芳清晰地记得刚入大学不久的一个下午, 宿舍里只有他和徐 伟两个人,徐纯芳随意问了一句:“小伟,你以后想做什么?”“搞科研!”徐 伟坚定的声音从上铺传来,“为什么?”徐纯芳有些差异他的干脆和坚决。“因 为中国的科研技术现在还不强,有些领域被一些发达国家垄断着,经常卡我们的 脖子!”徐伟激动起来,“振兴中华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好好学习!” 学习上徐伟抱负远大、目标明确。四年来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数一数二。他 的大学生活非常有规律,甚至于有些刻板。他每天按时起床,早早到教室自学。 下课后,别人还在休闲放松,他又准时背起书包,到自习室去了。上课时,他永 远坐在前排一个固定的位置上, 认真的听课、 记笔记, 不放过老师的任何一句话。 学习上徐伟善于思考、富于创新。有一次上课时,他突然举手说,教材有错 误,同学们一片哗然:“课本居然有错误!”老师也很吃惊。课下,师生们研究 了半天,发现果真是错了,这件事情在同学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还有一次,老 师在讲磁场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电场和磁场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为了验证老 师的这句话, 下课后, 徐伟尝试用电路里的戴维宁定理去计算磁场里的一道题目, 发现计算出的结果是一模一样的。他赶紧把这个解法写在作业纸上交给任课老 师,老师看到也非常激动,上课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班的同学,并给予了高度 的评价。 学习上徐伟不畏艰难、勇于攻关。05 级研究生王勇超说起徐伟深夜 1 点造 访很是感动。参加电子大赛时,王勇超所在的小组遇到了困难,请徐伟帮忙,白 天见了一面并介绍了遇到的难题,谁知深夜一点多,王勇超突然接到徐伟的电话 要和他探讨自己新的思路。郑羽老师说,徐伟为了探索《万年历》中闰年的计算 方法,自学难度极大的离散数学,为了弄清楚一个知识点,他把 1969 年至今的 图书馆英文文献全部查了一遍。 徐伟在学习上的那股痴劲,多次成为同学们的美谈。一天,有位女同学问他 一道题,当时,徐伟没有做出来。过了几天,他远远地看见那位女同学就兴奋地 喊:“我做出来了”!“我做出来了”!那位同学瞪大了眼睛不知所云。原来人 家随便问一下,而他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这道题目呢。 做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做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懂得付出 徐伟不仅有过硬的文化本领,同时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他德才兼备、 徐伟不仅有过硬的文化本领,同时又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他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助人为乐、懂得付出,几年来,他用一颗火热的心帮助身边需要帮 全面发展、助人为乐、懂得付出,几年来, 助的每一个人,把团结友爱的精神播种到每一个同学心中。 助的每一个人,把团结友爱的精神播种到每一个同学心中。 每天下课回到宿舍,徐伟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宿舍还有没有开水,没有了, 他就会把所有的暖瓶打满热水。每次他去打饭,都会问问宿舍的同学需不需要帮 忙带饭。早上,徐伟总是早早起床,做好宿舍卫生后,按时叫同学们起床,督促 大家去上课…… 徐伟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地帮助同学是人所共知的。他的笔记本、复习提纲是 同学们最喜欢的学习资料,特别是到临近考试时,只要同学有问题,他就放下自 己书,耐心地给予解答。原瑾说自己不想考研了,徐伟听了比她还着急,千方百 计的鼓励她,有一天徐伟约她一起去图书馆,说是借图书证用一下,谁知徐伟把 借好的 5 本书往她怀里一放,说:“这书是我帮你借的,对你考研一定有用”。 原瑾站在图书馆里感动得快掉下眼泪了。 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是徐伟一贯的作风。有一年放寒假,徐伟好不容易才买 到了一张回安徽老家的座票,这是他上大学以来第一次买到座票,心里很高兴。 而他的同学孙云燕家有急事却因买不到车票愁眉苦脸, 当徐伟了解到自己买的这 趟车正好路过她家时,便毫不犹豫地把车票给了她,而自己却在挤满人的一趟慢 车上整整站了十四个小时才回家。 同学和老师说到徐伟时都情绪激动,有的眼里含着真情的热泪。 徐文华说:电子大赛的 4 天 4 夜,我们一直待在实验室,有一天凌晨三点多 了,我们决定休息一会儿。徐伟用椅子帮我搭铺,而他自己却蜷着身子睡在实验 台的一角上,六点醒来,发现他又站在试验台前了…… 卢灿坚说:我们有时把衣服晾在水房里就忘了,总是他帮大家收回来,然后 一一分给大家。 薛青说,一次上自习的时候,一名素不相识的同学忽然晕倒了,徐伟立刻上 前帮助,并及时联系送往医院。 王丽清老师说,徐伟很瘦,却两次主动报名献血,第二次献血时,因名额限 制没有献成,还非常难过。 在大家的眼里, 徐伟对同学如春天般的温暖, 夏天般的火热。 退休的老党员、 兼职组织员刘钊曾问他, “你入党的动机是什么”?“我入党就是要为大家做更 多有意义的事”!徐伟坚定地说。 贫困生要自强自立,也要重情重义 贫困生要自强自立,也要重情重义 徐伟是贫困生,但他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 徐伟是贫困生,但他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在逆境 中锤炼意志、陶冶情操,发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精神, 中锤炼意志、陶冶情操,发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精神,既富有崇高理 想,又脚踏实地,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为贫困生做出了榜样,是当代大 又脚踏实地,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为贫困生做出了榜样, 学生的楷模。 学生的楷模。 这次冰湖救人,徐伟手机掉到水里坏了,被救学生的家长给他送来了 1000 元,还要给他买个新手机。而他却把家长给的 1000 元捐给了天津市联合助学基 金会,并在信封上写着:请交给那些更需要的人。第三天又急忙通过老师告诉家 长:“手机已修好,不要破费了!”有人说他傻,但了解徐伟的人说:“徐伟这 样做在大家的预料之中,他虽贫困但更重情义”,徐伟将近四年的大学生活中, 给大家的印象是自强不息、谦和孝顺、重情重义。 徐伟出生在安徽省巢湖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中,父母以种田为生,家中经济 很困难。徐伟在家中排行老二,哥哥在完成安徽巢湖学院的学业后,家中已无力 再支持徐伟大学四年的学费及生活费。妹妹中考结束后,没有再念高中,而是只 身到上海打工,以贴补家用。徐伟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他深知年迈的父母风吹 日晒下地种田的辛劳,兄妹赚钱养家的不容易,每年寒暑假都要回家尽力帮助父 母干活。02 年入学之初,便向学校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并将大学四年 的学费全部贷出。学费问题解决后,他便积极地到社会上寻找工作机会,求得自 食其力。 打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求得一份家教工作,寒风中他在大胡同举着 “家教”的牌子一站数小时。由于他认真负责,所教学生成绩提高很快,许多家 长主动找他教课,最多时他兼 3 份家教。周围的同学以为徐伟做了这么多份家教 收入颇丰时,徐伟道出了实情,家长曾主动提出提高辅导费,而他却坚持 10 元/ 小时的“低收费标准”,还经常是一个上午的家教时间只按 2 个小时计算,从不 向学生家长多要一分钱。大家对他行为很不解,徐伟叹口气说:“家长们挣钱也 不容易啊,贫困生要自强自立,也要重情重义”。 三年多的时间里, 徐伟吃的、 穿的、 用的都是最简单的, 他一开始没有手机, 后来同学们纷纷抱怨找他不方便, 他就拿出奖学金的一部分买了一个最便宜的手 机。泮湖救人后,认识和关注徐伟的人多了,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徐伟依旧穿着那 双被冰水浸泡过的皮鞋,原来他除了一双已经破旧透风的球鞋之外,没有其他可 以替换的鞋子了。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贫穷的学生,在给贫困灾区捐衣服时,却主 动捐了好几件,几乎把身上穿的以外都捐了。 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徐伟朴实、谦和、自强、自信。如今,因为救人的义举, 鲜花和荣誉纷纷向徐伟涌来,徐伟依然是原来的徐伟,挂在他嘴上一句话就是 “大家都会这样做的,正好让我赶上了”。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案例 1 信念的价值美国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皮尔 保罗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 在他的心目中 根本没有什么“优生”和“差生”之别。因而,他对所有学生都给予热忱的鼓励,从而在他 们心中竖起一面旗帜,而孩子确实是需要鼓励、需要有一面旗帜的。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位 叫罗杰罗尔斯的学生后来成为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恶劣,充满暴力。罗杰罗尔斯所 在的诺必塔小学的学生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 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 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有一天,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 “我一看你修 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 ”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 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长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 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 “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飘在罗尔斯的心中,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 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 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 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 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 “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 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信念,可以成为所有奇迹的萌发点;鼓励, 能够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动力。 ――据厉尊: 《别让自己的提醒晚到一步》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年版改写。阅读上文,请分析:在我们的社会中,一些学校、校长和教师总喜欢在学生中分出优的、差的,并给予不同 的态度――对所谓的“优的” “好的”当然是锦上添花;而对所谓的“差的” “坏的” ,则往 往是“雪上加霜” ,这样的教育方法其实是与教育的宗旨相悖的。请说一说,是什么力量使 得罗尔斯终于在 51 岁那年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的?这些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案例 2学习方永刚 理想信念不动摇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的感人事迹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他 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由一各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的思想理论工 作者。 他信党、 爱党, 对党无限忠诚。 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誓词中有这样四个字--& 对党忠诚&,方永刚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了这一誓言,他把学习和宣传 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毕生追求,并为之而奋斗。 他刻苦钻研,求真务实。二十几年中方永刚带着深厚的感情和真诚的信仰, 潜心研究,并联系实际创作了多部理论专著,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荣享盛誉的方 永刚并未课前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做一个亲身实践者, 他把自己的所学所知带到了群众中去,从此机关、院校、工厂、乡村遍布了他的 足迹;三尺讲台上留下了他辛勤的汉水。 他爱岗敬业,忘我无私。方永刚身患晚期癌症,病魔折磨着他的身体,却摧 不垮他钢铁般的意志。他并没有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是拖着术后虚弱的病 体继续着他的宣讲工作。他贴近生活、深入浅出、诙谐风趣的宣讲深受大家的喜 爱和欢迎。 在改革开放日渐深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习方永刚精 神,时刻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热爱党、信赖党、忠于党,坚持理想信念不 动摇,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侵蚀,同时还要将理想信 念落到实际行动中,立足本职,做好每一件具体的事,为实现我们的理想信念而 不懈奋斗。案例 3、天底下最幸福的事――访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 胡晓 徐启建冬天的北京。阜外大街旁的一座小楼里。一个到处是花草和小鸟的房间,83 岁的霍懋征老人在其中穿梭,就像 60 年来她在孩子们中间穿梭一样。空间里漫 溢着爱、安详和静谧。 “何永善……”、“王翻身……”,霍懋征老人的谈话中总是时不时地蹦出 这样那样的名字。他们都是她的学生。几十年前的,十几年前的,几年前的。 霍懋征,新中国首批特级教师之一,也是我国小学教育战线上最有影响的教 育家之一。1921 年 9 月出生于山东济南市的一个教师之家,1943 年毕业于北京 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留校任教,主动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即北京第二 实验小学),60 年如一日在小学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被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为 “国宝”,被薄一波同志誉为“一代师表”。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人都对她进行 了多次接见和充分肯定。 霍懋征老人最近的大事是,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将霍懋征教育思想的 研究纳入了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国家重点课题。而专门介绍霍懋征教育思想 的《真善美的丰碑――霍懋征语文教学思想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霍懋 征爱的教育艺术》,也刚刚分别由中华书局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对于一个已经在教育上探索了 60 年而至今没有“退役”的优秀教师来说, 她的教学确实是具有了史的研究意义的。在这个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我国教师 由传统的教育思想转变为现代教育思想的缩影, 也感觉到了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探 索中的潜在脉络。 我对这个工作“上瘾” 1943 年,霍懋征大学毕业。 “让我去二附小吧,我想当一名小学老师”。得过很多奖学金,身为北师大 数理系高材生的霍懋征的请求让人出乎意料。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人们对霍懋征“惊世骇俗”的选择大惑不解。 但是,她的想法简单却又坚决:“我喜欢小孩子,更重要的是小学教育是启蒙教 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我愿意做打 基础的工作。” 于是,霍懋征成为了师大第二附属小学(即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一位教师。 回想起这个放弃大学教职,而选择做小学教师的决定时,霍懋征老人的回答 很有意思:“我对这个工作上‘瘾’!” “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在我眼里更是一项事业。这种观念在我的脑子里越来 越清晰。” 霍懋征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爱这个事业”,教育是 一个事业,不是一个职业,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好的教师的标准”, 在霍懋征看来,只有深沉的四个字“敬业”、“爱生”。 从“职业”到“事业”,这也许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的必经之路。对一个人来 说,最重要的支撑就是思想支撑,也只有这样的思想支撑,一个人才能在自己选 择的区域内排除万难取得成就。 刚迈出校园的霍懋征喜欢孩子,可以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聊天。但是,站 在三尺讲台,这个半大的孩子,掩饰不住自己的窘迫和不知所措。在旧社会,老 师之间都互相提防着。向老教师讨教教学经验?简直是异想天开。老教师们冷眼 说,你一个大学毕业生连小学老师都当不了吗? 霍懋征于是只好偷着向老教师们学。平时,霍懋征总是细心观察,从老师们 的谈话里琢磨体会。而有时候,她则会抱着一大摞作业本,躲在其他班教室外面 的台阶上,一边批改作业一边偷偷听课。 1949 年,新中国诞生了。“我觉得自己从此才真正是如鱼得水。”霍懋征 说。正是这时,霍懋征接触了苏联以及国内的诸多专家,她十分珍惜这些难得的 机遇,在专家的指导下,她认真地钻研和实践,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经过 不断地摸索和改革,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以讲为主、以读为辅”的“讲读法” 语文教学法。 1956 年,霍懋征被授予全国首批“特级教师”称号。1961 年,她光荣地加 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们到底要教什么。 1966 年,十年浩劫开始。这一段的经历,改变了霍懋征一生的选择。 在运动中,霍懋征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被群众专政,没有 自由,要参加劳动改造,一年零九个月都不能回家。外校的中学生们到她所在的 学校造反,看守这些“牛鬼蛇神”的女孩子们,开口就骂,抬手就打,一个突如 其来的惨祸更是让霍懋征五内俱焚:13 岁的幼子被人扎死,15 岁的女儿被吓 傻……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这就是我们辛辛苦苦教出来的孩子吗?”霍懋征心如 刀绞,但在痛失爱子的悲恸中,她也反思起了教育:“我们到底要教什么?” “最关键的,我们要先教会孩子‘做人’。”这是霍懋征最后思索的结果。 1978 年,霍懋征迎来了事业上新的春天。霍懋征想:“我终于可以实现我 的梦想了。我要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理想,什么是善良。” 组织上希望她能出任北京市实验二小的校长, 霍懋征的态度无比坚决: “不! 我的生命在课堂, 我的事业在课堂, 我要重新回到课堂中去, 而且, 我要教语文。 ” 改行教语文的想法是霍懋征深思熟虑过的。“语文,是育人的,是‘文’、 ‘道’的统一。”在她看来,语文教学是塑造人类灵魂最有力的工具,来得更直 接些。“文革”带给她的心痛,已经让她深深地感到了“塑造灵魂的重要性”。 而解决 “灵魂” 问题, 霍懋征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能让孩子们多读书, 读好书。 当时的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建国初盛行的 “讲读法” 这种教学法存在读得少、 , 学得慢、效果差、时间费的弊端。孩子们整天忙得团团转,却读不了多少书。针 对这种弊端,霍懋征提出了“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 16 字改革方针。 霍懋征大胆地拿她所教的班做起了语文教学改革试验。 当时几乎所有的老师 都反对,他们说:“霍老师,您现在已经小有名气了,您可别胡来啊!”但是, 霍懋征坚定而理智地坚持了下去。第一个学期,教材里的文章只有 24 篇,而霍 懋征却教了学生 95 篇优秀范文。1981 年,全北京市最后一次统考,这个实验班 的考卷被编为“303”号,面对这样的一沓卷子,阅卷老师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给 分。最后,班里 46 名同学,有 44 名同学的作文被评为“一类文”,另外两名同 学的作文被评为“二类文”。而且这些作文中没有出现一个错别字,总评分为 97.46。 霍懋征和她的实验班轰动了全国。 1979 年吉林长春召开的 23 省市中学语 在 文教学会议上,有很多老师提出:语文教育不应该夹杂思想政治教育,否则便会 导致两败俱伤。霍懋征坚决反对这种“两败俱伤论”,她坚持语文教育就应该是 “文”和“道”的统一。霍懋征认为,语言文字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应该是内 在的,而不是割裂的。 “既然你这样坚持,那你给我们上一堂公开课,体现一下‘文’、‘道’统 一”,专家们将了霍懋征一军。虽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但霍懋征的心里也不由得 有些打鼓:“以前从未来过东北,从不知道东北的孩子怎么学习的,我能上好这 堂公开课吗?”后来,她索性豁出去了:“上好了,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那 就可以给其他教师一些启发,如果砸了,那我也可以自己改正,不断进步。” 霍老讲的课文是《毛岸英在狱中》。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敌人拷打杨开 慧,审问杨开慧,岸英亲眼看到多次妈妈被敌人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却宁 死不屈。他牢记妈妈的嘱咐,什么也不许对敌人说。”霍懋征认为“多次”一词 在这段话里分量很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于是,在课上她引导学 生反复读这段话,然后提问:岸英为什么能战胜敌人?学生有的说:“他为了实 现共产主义。”有的说:“因为他有远大的理想,要解放全人类。”这些带着成 人套话痕迹的回答,显然不符合当时只有 8 岁的小岸英的思想实际。她又引导学 生反复读课文中的那段话,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感悟“多次”这个词的含义。 学生想象着杨开慧妈妈一次次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却英勇无畏的表现对岸英的深 刻影响,终于明白了是妈妈的言传身教使岸英有了战胜敌人的勇气和智慧。学生 在读这几句话时热泪盈眶,怒火满腔。在场听课的人也大为感动。课成功了,与 会的老师、专家都心悦诚服地肯定了霍老师的看法。 20 年前的“素质教育” “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相通的。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国家提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创新教育,现在大谈新课程标准,其实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早已经 贯彻了现在的‘新课标’所提出的许多理念。”霍懋征的女儿、曾是北京一所著 名中学校长的赵C评价说。 “新课标”提倡“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 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霍懋征早在 1978 年的语文实验班的改 革中,就已经成功地实践了这些理念,创造了“读讲法”。 而现在大家大谈 “减负” 霍懋征却自豪地说: , “我的学生根本就没有 ‘负’ 。 ” “在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情况下,创出最大的课堂效应。”在“纪念霍懋征 从教 60 周年研讨会”上,霍懋征再次重申了她的这一教育教学思想。“现在学 生的负担比较重,体罚学生的现象也不绝于耳。有些老师说,课上时间不够用, 就要让孩子多做、多写、多抄,我坚决反对这种看法。” 那如何向课堂要质量呢?霍懋征有两个“锦囊”:一是精心备课:精讲,讲 精华;多练,按照规律性知识,针对学生的缺陷和薄弱点,有方法、有目标、有 效率地练;合理的组织课文。二是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育一向强调教师 的作用就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一直牢牢占据主宰地位。语文新课标 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应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霍懋征的每一次讲课, ” 就是师生之间的一次互动过程,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点拨、示范、总结、质疑,学生则是自主学习的主 体。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 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霍懋征的课外活动,就搞得有声 有色,将学生们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把“课外时间还给孩子”。这里头的故事 可多了去了。小学生易写错别字,怎么办?同学们说: “谁写错一个罚抄十遍。” “谁写错了不让他回家。”孩子们似乎已经习惯于教师的“罚”。霍老就不,她 组织学生们成立了“错别字病院”,按照错别字的多少,分别选出了“重病号”、 “病号”、“大夫”、“院长”,并向家长们汇报。在愉快的游戏中,孩子们的 错别字越来越少。 她组织了很多课外活动小组,如“小图书箱”,引导学生如何去阅读、翻阅 成语;“小药箱”,学习简单的救治,一个学生后来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医生,还 写过一篇文章 《小药箱和大大夫》 她还带着学生搞社会调查, 。 让学生亲自去听、 看、说、写。学生们大大开阔了眼界,并将所见所感出了板报。家长会上,班干 部向家长汇报调查研究的成果, 孩子们自己拿着小指挥棒, 指着展板向家长介绍, 其他班的老师也都来领着学生排着队来参观…… 用爱支撑的教育艺术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教授曾说: “霍懋征之所以成为一代师表,其主要 特点是教育艺术和教师人格高度的统一。她的教学艺术是人格化的教学艺术,她 的高尚人格是倾注爱心,富有教育魅力的人格。” 爱学生不仅是母性的关怀之爱,更是一种“师爱”,是在平等、尊重和民主 之上构建起来的“爱的艺术”,这种艺术,贯穿于霍懋征 60 年教学生涯的一切 方面。 “60 年,我没有丢掉一个学生,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没有告过学生一 次状。”霍懋征老人说。 霍懋征的学生中,有刘少奇的孩子,有朱德元帅的孙子,有薄一波的孩子, 也有工厂女工的孩子, 有淘气得差点进工读学校的孩子。 然而, “什么样的孩子, 在我这里都是平等的。不管什么样的孩子,我总相信要是很好地去教育他,个个 都能成才,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她的两个观点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 有兴趣就没有教育。她的学生都争着说:“霍老师最爱我了”,每个学生都有同 样的爱的感受。 “娘啊,娘啊……”,霍懋征曾经接到过一个电话,拿起听筒就听到了这样 的话。那是霍懋征老人的学生何永善的声音,他现在也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他当 年留过两次级,没有一个老师愿意要他,外宾来参观的时候,老师甚至要把他藏 在厕所里。校长实在没有办法了,决定将他送到工读学校里去。霍懋征却把他要 到了自己的优秀班级里。“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要得给他做人的机会,应该让 他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公民。 现在的何永善经常打电话叮嘱 ” “妈妈” 要保重身体, 还常常带着自己的媳妇孩子来看“妈妈”…… 1999 年,30 多名毕业生邀请霍懋征老人聚会,霍懋征老人带去了一叠她 78 岁时骑在牦牛背上的照片,彭清一教授在背后题了一首打油诗: “人生七十古来 稀,骑上牦牛变十七。挥手扬鞭千重意,晚辈我等要牢记。”那些当年的孩子, 现在成为了教授、医生、编辑、官员……都是 50 多岁的年纪,也都鬓发添白, 他们排着队伸手来接霍老的照片。在那一刻,时空陡然回转,霍懋征老人眼前出 现的,仿佛还是那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同学们,45 年前的今天,你们每个人 都伸着小手让我检查卫生。今天,你们每个人都伸着大手来接我的礼物。我是你 们的小学老师,我是世界上精神财富最富有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爱”,滋润着霍懋征的每一个学生,感动着每一个家长。“爱”,也让霍 懋征老人的心中充溢着幸福的情感。1993 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霍懋征从 教 50 周年研讨会”上,霍懋征老人将自己的感受归结为六个字:光荣、艰巨、 幸福。她说:“做一名老师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案例 4张立勇:扬起生命新的风帆 立勇:高华龙 陈雯张立勇,一个从赣南山区崇义县新坑村獭坑组走出去的打工青年,今年 29 岁。他一边在清华大学食堂打工,一边坚持自学英语 8 年,参加托福考试成 绩高达 630 分,今年即将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他的好学,他的发奋,他的艰 辛,他的成功,为人才济济的清华北大学子折服。5 月 30 日,他走进了中央电 视台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侃侃而谈。至此,先后有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 香港大公报等十多家海内外媒体作过专题报道。他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为赣 南老区人民争了光,展现了新世纪江西青年的时代风采――图为张立勇在清华大学校园内的留影。 “你们放心,我以后还能上大学” 你们放心, 我以后还能上大学” 张立勇家住在崇义和上犹两县交界的陡水水库库汊里的一个边远而闭塞的 小山村新坑村獭坑组。 闭塞导致贫困。 张立勇从一出生就别无选择地和贫困结缘。 村子里山上的林木全部划归水源涵养林予以保护, 两亩深山冷浆田就是全家人的 “饭碗”。老实巴交的父母勒紧裤带望子成龙,借钱借米都坚持让三个细伢子上 学。单薄瘦小的张立勇也下决心为父母争口气。从小学一年级直到考上县职业高 中他都一直名列前茅。 正当张立勇和其他同学一样朝着考大学“跳出农门”理想迈进的时候, 家境 却越来越窘迫,几十元的生活费用常常接济不上。他不得不向同学借钱买饭。望 着家里常年漏雨的老屋,望着父母为全家人的生活累得过早佝偻的身影,望着还 在读初中和小学的弟弟妹妹渴望读书的眼神,一到高二下学期,18岁的张立勇 作了中断高中学业的抉择。他把全部中学课本装进木箱带回家,父母不甘儿子回 家耕田,三番五次劝说继续读下去。张立勇却懂事地安慰家里人说:“我只不过 暂时把上大学的事往后推,你们放心,以后我还能上大学。”“英语是开启新生活的金钥匙” 英语是开启新生活的金钥匙”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立勇回家务农,跟着父亲上山砍竹,织篾缆,刮松脂 油,挖笋,下水放排,捕鱼,只要能增加一点家庭收入的零工,他都拼命地干。 家里的两间老屋早已破烂不堪,每逢下雨天,屋里的积水像个泥潭,19岁的张 立勇说服父亲,坚持要推倒老屋做一幢新房,挑泥,运木头,几次累伤了腰,在 工地上奋战了一个冬天,全家人头一回住上了新房。读书、建房,家里欠下了4000多元的债务,在穷山沟里打工要赚这么多 的钱,不知要哪一年才能还清。父亲卖掉了两捆篾缆,筹得90多元路费,就这 样,张立勇带上自己的课本开始了外出打工的生涯。第一次外出打工,张立勇经老乡介绍落脚在广州一家竹艺厂,一天12小时 都在流水线上。不久,他又进入了广东从化一家中外合资的玩具厂,那些玩具全 部销往国外。订单是英文,纸箱的字是英文,标的尺寸也是英文,不懂英语,在 这里工作就像一个“睁眼瞎”一样,自己出了差错都不知道。张立勇从帆布包里掏出英语课本,又买来英语词典当助手,对照着包装箱上 的英文,一个个蹦出汉字,每弄懂一个字,他都像喝了蜜一样,对学英语的兴趣 油然而生。那年秋天,厂里来了一批前来考察的外国客商,他们娴熟的英语让张立勇羡 慕不已。来到自己岗位的时候,张立勇大胆地用英语说出了产品的名称,博得了 客商的夸奖,这一下引起了玩具厂老板的注意。随后, 张立勇买回了更多的英语资料, 开始在厂子里帮助老板做简单的翻译。 然而,紧张而繁重的工作任务,张立勇只能断断续续地学习英语。1996年, 叔叔从北京打来电话,介绍他到清华大学食堂打工,玩具厂的老板再三挽留,表 示愿意把张立勇的工资涨一倍。清华大学是自己心中一直向往的地方,张立勇毅 然辞工北上清华,在第15食堂当了一名切菜工。第一次走进清华校园,张立勇感觉清华园真大,清华的学子真幸福,清华良 好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使他如沐春风。清华大学的校训“天行健,君子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给他的启示很大。他恍然明白,贫富不能选择,只要自强 不息,未了的“大学梦”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完全可以实现。行胜于言。张立勇将自己感兴趣的英语作为学知识的突破口,开始了艰辛的 自学道路。他要紧握这把与时代同行开启新生活的“金钥匙”。“不能坚持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就是成功” 不能坚持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就是成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自学的艰难,张立勇还是始料未及, 月薪微薄,他请不起老师,一台旧收音机成了他的“先生”。他每天早上4时多 起床,菜墩前、窗口前要站上八九个小时,一天下来,腰酸腿软,人困马乏,没 看上几页,眼睛就睁不开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后来,张立勇发现喝烫水能治瞌 睡。每一次看书前,他就先灌满一壶开水,故意把舌头烫得钻心痛,以此驱散瞌 睡虫。张立勇天天晚上学到后半夜,集体宿舍只有天花板上镶嵌的一根荧光灯。同 宿舍10个兄弟支持他学习,逐渐习惯了开着灯睡觉。过了一段时间,他心里不 忍,自己搬出来了,租了一间5平方米的平房。床头前,贴上了座右铭“在年轻 人的辞典里永远没有失败这个单词”。桌上贴上了学英语时间表。早上起来学1 小时, 午休时学40分钟, 晚7时半下班学到凌晨一两点。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即使是食堂师傅吃饭的15分钟他都要挤出8分钟, 躲到放碗柜背后的一个角落 里背英语单词。寒来暑往,8年了,张立勇天天坚持按时间表的安排走。打牌、看电视等等 爱好都让位学英语了。寒冬腊月,没有暖气,他围着炉子看着书。酷暑炎夏,蚊 子嗡嗡,他摇着扇子写着字。他把自己几百元的工资全都花到了学英语中,买不 起新书新磁带,张立勇找旧书摊买二手书,买二手的磁带。为了找一个安静的读 书场所, 他就找到教学楼的公共教室, 第一次去教室看书, 他生怕被学生认出来。 去的次数多了,他逐渐融入了清华学子群体。看了大半年英语教材,听了大半年英语磁带,张立勇自我感觉挺好,可在人 前就是张不开嘴。傍晚,他来到闻亭旁的清华园英语角,凑过去听人家说。一个 男生走过来,跟他用英语打招呼,他哼哼哈哈应付着。根本就不是会话,而是一 个个地往外蹦单词。 “说得不错, 我能听懂, 只要大胆张嘴说, 慢慢就熟练了。 ” 那个男生的鼓励,催发了一棵开始说英语的幼芽。从此,清华、北大、人大的英语角,多了一位农民工。8年了,他几乎每周 坚持去一次。他大声问候每一个熟悉或不熟悉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大胆与他们交 谈。那些曾经死板甚至毫不关联的单词和句子,在他嘴里流淌出来。张立勇加入 清华大学英语协会,为了创造交流条件,他还主动找到外国留学生进行采访。英 语口语和听力也在不经意间从量变到了质变。他先后拿下了英语四级和六级证 书。2001年,张立勇参加了当年的托福考试。成绩下来,是630分。一般 托福考试满分为670分,这个成绩就是接受正规系统教育的高材生也很难达 到。清华学子折服了。一时间,在水木清华BBS论坛上,关于张立勇的话题成 了热点。去年暑假,清华大学餐饮服务中心开办首期餐饮服务人员英语培训班, 张立勇被中心主任指定为惟一的主讲教师,清华大学校长亲自接见了他。国内外 媒体纷纷追踪报道他的事迹。“自己还需要继续学习” 自己还需要继续学习”在四年前,张立勇就报考了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习对外经济与国际贸 易专业。天道酬勤。现在他已经拿下了大专文凭,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取得本科 文凭,圆一个迟到了十年的大学梦。张立勇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他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常常告诫 自己,始终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没有骄傲,没有自满。因为媒体的宣传,使他很 快成为了一个知名人士。国内外许多公司和院校向他提出了高薪聘任的意向,许 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他都唾手可得。 然而, 面对诸多的选择, 张立勇却婉言谢绝。 他说,考托福只是为了检验自己学英语的成果,虽然得了高分,他还需要继续学 习,清华这样的环境不是用高薪可以买来的。张立勇坚韧不拔,奋发进取的事迹早就传回了家乡崇义。两年前,县委书记 廖明耕到北京出差专门去看望这位好学肯钻的青年。 张立勇即将大学毕业的消息 又传遍了竹乡的村村寨寨, 县重点高中崇义中学和县职业中专的学生人手一份张 立勇的事迹介绍,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张立勇事迹的感召下,40 0多名初中毕业未升学的竹乡农村青年重新走进了职业中专的课堂。 后 记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采访结束时,笔者与远在北京的张立勇取得 了联系,浓浓的乡音,寄语片言,却见远在他乡的游子心头魂牵梦萦着这片红土 地,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他饱蘸深情的笔墨,欣然写下了下面美好的祝愿:深 深地爱着她/生我养我的那片红色土地/无论我走到哪里/她总是给我无限的 信心与勇气/多么爱她呀/江西赣南崇义/坚信的是――/她明天的更加 辉煌与美丽/因为――/我们在共同努力我们也衷心地祝愿这只凌空飞翔的雏鹰越飞越高。 (摘编自中国赣州网)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黄伯云:让中国飞机“自主”落地 黄伯云:让中国飞机“自主”案例 1黄伯云,l945 年出生于湖南南县,中南大学校长,中国 212 程院院士,中 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公派留学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 博士、博士后的归国留学人员。1988 年,黄伯云回国创业,他把研究目标锁定 在世界航空制动领域最先进的材料――碳/碳航空制动材料(即飞机刹车片)的 研制上。 飞机的起降和滑行都离不开安装在飞机轮子里面的刹车片,如果刹车片失灵 飞机就会冲出跑道,造成机毁人亡。国际上通用的航空刹车片有金属盘和碳碳盘 两种。而用碳/碳复合材料制造的刹车片,具有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寿命 长等特点,被制造业称为“黑色的金子” 。多年来,中国航空刹车片全部依赖进 口,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更致命的是,这导致中国的航空事业受制于人。如果 国外对中国实行零部件禁运,中国的航空战略安全即受到威胁。 黄伯云就是憋着一口气回来的,他内心深处的目标是“要搞就要搞世界第 一” 。不料,研究首先却是从屈辱开始的。为了节省时间、少走弯路,黄伯云想 到与一个航空大国进行合作。黄伯云到该国很有名的公司去访问,接待他的公司 负责人说: “很抱歉,你们不能参观我们的生产车间。 ”黄伯云听了,心里很不是 滋味,但为了加快研究进程,他还是买回了一个开价几百万美金的产品。可课题 组对产品进行解剖发现,这个产品竟是个废料。外国专家轻视的话语和愚弄的做 法,使得黄伯云在气愤之余,体会到深深的屈辱――为人所瞧不起的屈辱。 他自问: “没有自主创新的东西怎么能在世界上立足?” 1996 年,黄伯云和同事们完成了“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 的实验室基础研究。时间转眼就到了 2000 年。9 月,在模拟飞机试验中,刹车 片温度急剧升高,摩擦系数严重下降,课题组在最后关头失败了。 作为项目的主帅,黄伯云说: “那个时候连睡觉都很难,安眠药吃一两次都不 能解决问题,痛苦得难以想象!”当时,他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达 l2 个小时,时常 通宵达旦。一天,医生刚给他做完手术,他就马上赶回学校投入实验。突然,他 感到腹部胀痛,裤腿湿润。他到卫生间一看,原来是出血染红了大腿。他到医院 作了简单处理后,不顾医生要他卧床休息的要求,又返回实验室继续 S-作。 一遍遍地推倒重来, 一项项检查、 一点点琢磨, 改进工艺、 添加新的材料…… 一年多后,成功终于降临,黄伯云终于让无数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碳原子听从指 挥,有序排列,形成了完整的“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 。2003 年 9 月, 大型民用飞机上的试飞试验全部完成, 中国飞机依赖进口刹车片才能 “落 地”的历史被改写了。 此时,当年卖给黄伯云废料的那个国家仍然未能实现技术突破。现在,这个 61 国家的科学家看到黄伯云的产品后,直竖大拇指,连称“你们干得好” 。黄伯 云不客气地说: “我们确确实实超过了他们。 ”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但黄伯云院士的这一剑却磨了近 20 年。从起步研究, 到走向中国最高级别的科技大奖领奖台,黄伯云和他的同事们用了将近 20 年的 时间。 2005 年 3 月 28 日,胡锦涛主席亲自给黄伯云颁发奖状。这一刻,他研制的 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的飞机刹车片, 结束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 空缺的历史。 黄伯云不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感动人物, 他是一个让人增添了民族自信心和自 豪感的感动人物。正如被评为 2004 年度的感动人物刘翔告诉世人,中国人也能 跑一样。黄伯云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告诉世界,中国一样可以自主研发出国 际上最好的科技产品。 ――据谢东星、黄明: 《黄伯云: “要搞就搞世界第一” 》 《武汉晚报}2006 年 2 月 10 日改写 阅读上文,请分析: 黄伯云成功地结束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 作为一个中 国人,他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突破技术封锁的“铁幕” ,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他的 成功在世界“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这块世界材料领域的“硬骨头”上,深深 地印上“中国”两个字。通过阅读黄伯云的事例,请你思考: 1、 如何理解黄伯云所说过的话, “有了民族和国家的兴旺, 才有自己的前途, 才有自己的尊严”? 2、黄伯云的“自主创新”带给我们哪些启示?邓中翰的“中国芯” 中国心” 案例 2、邓中翰的“中国芯”与“中国心”“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年仅 36 岁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邓中翰, 1999 年离开美国硅谷回国创业, 率领以留学归来高技术人才为主组 成的团队,仅仅用了 5 年多的时间,就在数字多媒体芯片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先后 突破 7 大核心技术,申请了 300 多项专利,相继推出“星光”1 代至 5 代多媒体 芯片,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实现销售 3000 万枚,以 60%的市场份额名列计算 机图像输入芯片世界第一的位置。 “星光中国芯”打破了国外芯片生产的垄断格 局,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 “星光中国芯”属于我们的祖国 邓中翰和他的团队将“星光中国芯”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实现了几代中国 集成电路工作者的梦想,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 引领国际市场的重大突破和成功范例。 谈到中星微团队,邓中翰每每如数家珍:副总指挥张辉博士对多媒体数据驱 动平行计算技术和超低功耗振幅电路的贡献, 副总指挥杨晓东对深亚微米超大规 模芯片设计的贡献,副总指挥金兆玮对单晶成像嵌入系统的贡献,副总指挥张韵 东参与高品质图像处理的研发,还有芯片设计总监朱军、首席图像科学家俞青也 各有建树。从中不难看出邓中翰对同伴的贡献一直铭记在心。 在邓中翰众多的照片中,他最喜欢的是坐在办公桌前照的那一张,因为,他 的旁边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他说,我们团队都是“海归” ,当初出去就是为 了有一天回来,爱国是我们共同的情感。这不是唱高调,只有到了国外,你才能 知道什么是“中国心” ,我们都不甘心在硅谷、在别人的地盘干一辈子……曾研 究设计芯片长达 9 年之久的全国政协副主席、 著名科学家王选仔细研究了邓中翰 和他的伙伴成功的经验,深有感慨地说,过去曾有人说一批优秀的中国人在一起 就要打架,还说日本人善于下围棋,团结一致,牺牲个别棋子求得全局的胜利; 美国人善于打桥牌, 跟对家进行密切合作战胜别人; 中国人爱打麻将, 孤军奋战, 看着上家,防着下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现在完全变了,中星微的总指 挥、副总指挥都是各有专长的一批优秀人才,能够很好地团结奋斗,说明中国已 经彻底改变了只会打麻将的作风,而且非常善于打桥牌,跟一些国际大公司的合 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样的评价对于邓中翰和他的伙伴是很贴切的。 从去年开始,邓中翰和他的团队又投入到以移动多媒体应用服务于 2008 年 北京奥运会为主旨的“星光奥运计划”当中。去年底,令人注目的“星光移动一 号”已经诞生。展望未来,邓中翰充满信心: “我们曾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但 自始至终我们都相信,国内的大环境很好,党和政府给了我们方向性的指导,让 我们放手干,有了这样的支持,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回国的选择不会有错!” 邓中翰和他的团队在继续奋斗, “星光中国芯”属于祖国!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一个女硕士的生命绝唱 最后的答辩 最后的答辩坚强案例 1 何国英,一个 28 岁的女孩,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002 级研究生,因 身患癌症,两次手术、四次化疗,使这个身高一米六的女孩体重剩下不到 70 斤,像风中之叶。在癌细胞再次袭来之际,她以惊人的毅力,坐在轮椅上, 吸着氧气完成了论文答辩。 最后的答辩造福 造福农村,让农民受益成了何国英最大的心愿。她的研究生论文选择了一 个关于养殖饲料的课题。 “非常规饲料――构树叶的营养价值评定研究”“使 。 命已经结束,我可以离开了,希望大家不要为我难过。 ” 最后的答辩简朴 在论文答辩通过后的第 34 天,她安静地离开人世。弥留之际,她微笑着 用尽最后一口气,给这个世界留下两个字: “谢谢” 。案例 2博士周末南京街头乞讨周末晚上,丹凤街上熙熙攘攘,每个人都在享受属于自己的周末,没有 人会在意街边的一个乞讨者。这是一名中年男子,衣着整洁,头发整齐,戴 着眼镜,一身书卷气。与其他乞丐一样,他面前放着一只乞讨用的小碗,里 面放着几枚硬币。小碗旁的白纸上也整齐放着两排一角硬币。过了很久,终 于有一路人往碗里丢了一个一角钱的硬币,硬币在地上蹦了几蹦。他低头拾 起,细心地收到碗里。路上行人稀少,给钱的更少。他也不说话,只坐着, 时而看看路人,时而看看地上小碗。他木然地看着人来人往的行人,可能没 有人想到,他竟是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热能博士。 他 1986 年考上南京某名牌大学热能博士。1990 年毕业留校。分到房子, 爱人调到一起。1994 年辞职,他和爱人双双辞职,准备到澳大利亚发展,但 签证迟迟没有办下来。再回学校没有退路。孩子刚出生不久,生活困难。后 曾开小公司,不谙市场和人际关系,没落。曾找到几份工作,均因不满,失 业。导师介绍到广州一家能源所工作,仍不如意,回南京。人生观发生很大 变化。 博士:我只想过简单生活 乞讨对他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没有什么好难为情的, “我不在意别人 怎么想,怎么看,也不想为生活所累,我只想过一种最简单的生活。 ”他还解 释,自己只是每周末才出来乞讨,是因为周末乞讨所得就足够自己生活一周 了。 博导:他是很聪明的博士 前妻:恨铁不成钢才离婚 专家:这个案例令人震惊 以陈某的才学,找工作肯定不是问题,主要是心态的问题。没有人能帮得 了他,除了他自己。只要他愿意走出自我封闭的心态,应该会找到发挥自己才华 的地方。专家分析说,目前在我国,像陈某那样的高尖端的人才,能够发挥才能 的地方基本上还是属于体制内的。现在的社会环境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越来 越艰难,每个人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案例 1 修养的作用比尔毕业于世界某知名大学,在他的毕业去向表上,赫然写着华盛顿的 白宫某军事实验室。与他同时毕业的几位同学颇感不满地找到导师说: “比尔 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导师看着这几张充满疑 问和尚属稚嫩的脸,笑道: “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 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比尔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 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 事情还要从两个月以前说起。毕业前夕,导师带应届毕业生 22 个人到华盛顿的白宫某军事实验室参观。 全体学生坐在会议 室里等待该实验室主任胡里奥的到来。这时一位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 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问: “有黑咖啡吗?天太热了。 ”秘书回 答说: “抱歉,咖啡用完了。 ” 当时比尔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 “人家给你倒水还挑三拣四的。 ”轮 到他时,他轻声说: “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 ”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 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但却是她今天听到的唯一一句能体谅 她的语言。 门开了,胡里奥主任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悄悄的,没 有一个人回应。比尔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 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凌乱起来。胡里奥主任挥了挥手:欢 迎同学们到 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有关情况。 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实验室 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做纪念。 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 过胡里奥主任双手递过来的手册。 胡里奥主任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走到比尔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 就在这个时候, 比尔礼貌地站起来, 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 谢谢您!” 胡里奥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比尔的肩膀: “你叫什么名 字?”比尔照实回答,胡里奥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两个月后,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据托马斯。沃特曼: 《让心灵透透气》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3 年版 改写。案例 2A:他抄的是导师旧文抄袭成风, 抄袭成风,蒙混过关近日,成都某高校一学生宿舍 212 寝室的同学都在谈论一件“学院很多 人都晓得”的事情: 一个同学的毕业论文,主要是从网上一篇论文上抄的,在论文答辩会上, 一位老师问他:这是你的论文吗?那个同学一口咬定是自己原创,结果老师 哈哈大笑:我的论文什么时候变成你的了? B:炮制论文只需半天 家住新鸿社区 35 栋 10 号的倪剑现供职于一家媒介公司, 两年前毕业于川 内某大学中文系。他说, “上学时做的三件事是:睡觉;到图书馆无目的地翻 书;坐在校园的花坛上,看过往的美女。大学四年,到教室的时间加在一起 不超过一学期的课时总量。 ” 做毕业论文时,他已经在一家杂志社工作。4 月的一天,论文指导老师提 醒他, “还有一周就要答辩了。 ”情急之下,倪剑向杂志社请假一个下午,把 自己关在一间教室里,想一个题目,奋笔疾书,想到哪就写到哪。但如果不 引用资料,论文显得分量不够,他就胡乱编写一段话,说是外国某某评论家 说的。6 个小时不到,一篇《论&死魂灵&结构上的节外生枝现象及其源头和 对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就出炉了,全文 11000 字。 “更搞笑的是,指导老师边看我的论文,边点头,嗯,不错,观点新颖! 他还叫我好好修改,等答辩完后到学报上发表―――我哪敢啊! ” 书上留言“已经使用” 成都市城东某高校图书馆,一位矮胖的三十来岁女性管理员(根据被访 者要求,隐去学校及她本人名字)出示了一本《WTO 与中国经济》论文专集, 在该书第 248 页《私营企业应对 WTO 的有效途径》题目下,写了一段话: “本 篇文章已经大面积使用,为避免毕业论文出现重复的尴尬事情,请诸位不要 再‘引用’了哈,不然大家吃亏哦!!切记!! ! !” 这位管理员说,每年到了四五月毕业生准备论文的高峰时期, “我们经常 可以看见学生在书上写写画画,其中很多地方都作了类似说明。 ”这位管理员 回忆,今年 4 月 23 日,她就抓到 4 例这样的现行。 造假调查学生 写篇论文 15 天 毕业论文,写,还是不写,这个在全国高校坚持了数十年的传统,已然 成了一个问题。 或许,与其争论有无必要写作毕业论文,倒不如看看:到底还有多少学 生在认真写作毕业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宿舍 9 幢 212 寝室,一个穿黑色短袖衫的学生 (不愿意透露姓名)告诉记者,从 3 月布置论文到 5 月交论文, “我估计只有 15 天的时间用在了写论文上, 应该说全班同学都是这个情 况。 ” 记者共向 19 名文学院学生了解他们写作论文花去的时间, 结果有 7 人 “也 就是 20 来天吧” 。李院长分析说, “论文字数要求在 6000 字以上,20 天时间 是很难完成的,除非他的功底和积累特别特别深厚。 ” 诚信宣誓约束学生 “我所提交答辩的毕业论文,为自己独立思考、撰写并完成的成果;论文 中所引用、参考和借鉴的资料,都已详尽注明了出处,谨表示对原著作者的 尊敬和感谢。本论文绝无抄袭、剽窃等现象。本人愿意无条件地接受社会和 学校的监督。 ” 5 月 16 日,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800 余名应届毕业生, 在以上誓词后面, 分批签下自己名字。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诚教授说: “我们也听见社会上对大学生毕业 论文的议论,比如学术作假、七拼八凑,所以,今年我们学院搞了‘毕业论 文诚信宣誓仪式’” 。案例 3、铁血警魂云南省凤庆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吴光林烈士,牺牲于 2004 年 8 月 30 日,凤庆县黑山门。在与“金三角”武装毒贩展开的激烈枪战中壮烈牺牲, 为禁毒事业献出了年仅 35 岁的宝贵生命。 吴光林牺牲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 长周永康,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省委副书记、省长徐荣凯等领导,省、市、 县党委政府和全国 30 余个公安禁毒部门的领导及个人,分别为吴光林敬献了花 圈、发来了唁电。凤庆县数万名群众冒雨在凤城挥泪送别禁毒英雄吴光林。 忠诚是吴光林的第一誓言 吴光林曾在笔记中写道: “我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忠于党和人民赋予 的神圣职责。 这就是吴光林做一名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言。 ” 从事禁毒工作 12 年来,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乃至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 2004 年 8 月 30 日下午,凤庆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获得一条线索:有几个可能携带 毒品的人将从小湾镇岔江渡口经过。此线索立即引起大队的重视,他们对线索进 行分析研究后认为,这些人最可能经过鲁史镇黑山门。下午,局领导决定由查缉 经验丰富的禁毒大队副大队长吴光林、 中队长陈志云和民警杨佳声 3 人前往鲁史 镇黑山门堵卡查缉。刚侦办完另一起贩毒案的吴光林二话没说,立即和两位战友 驱车直插黑山门。 黑山门这条驿道是茶马古道的一个险关,崎岖难行。3 人驱车赶到镇派出 所后,没顾上吃饭,换了辆吉普车继续直奔黑山门。下午 6 时左右,他们赶到黑 山门山顶一丫口,在向过往群众了解到尚未见嫌疑人员经过后,吴光林才松了一 口气,和战友在观察好的设伏点潜伏下来。 黑山门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地群众赶集时常走的要道, 方圆数里无人居住,四周全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他们设伏不到两个小时就有十多 队马帮经过,但始终没有发现群众举报的那两名嫌疑人。天渐渐黑下来了,黑山 门山高雾大,无法看清两米之外的景物。20 时 10 分,两个黑影出现了,并沿着 那条被骡马踏出蹄窝的古驿道朝设伏点走来,吴光林警觉起来,但由于天黑看不 清楚,无法确定究竟是过往群众还是嫌疑人。吴光林、陈志云、杨佳声迅速将子 弹推上枪膛从三面包抄上去,堵住对方可能逃匿的几个路口。吴光林最先冲到两 个黑影的前面,堵住去路,向两人大声喝令: “站住,我们是警察,请接受检查! ” 话音未落,对方竟然开了枪。我方开枪还击,双方开始展开激烈枪战。陈志云和 杨佳声从两侧配合吴光林奋起还击,枪声瞬间震撼了沉寂的山谷。几分钟后,枪 声停止,一名毒贩被民警击中受伤,丢下重 4385 克的海洛因、1 枚手榴弹、1 个“五四”式手枪弹夹仓惶逃入丛林。占据有利地形准备负隅顽抗的另一名毒贩 也趁机携毒品、枪支逃入原始丛林。当战友杨佳声冒着生命危险冲过去抱起倒在 地上的吴光林时,发现他已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杨佳声流着泪大声地喊: “吴光 林……吴队长! ”吴光林再也不能回答了。鲁家山的群众听到枪声后,提着棍棒 和锄头赶了上来,几个村民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吴光林盖上,流着泪把吴光林 抬下山。8 月 31 日凌晨,闻讯赶来增援的民警,对黑山门地区进行搜索围捕, 并在距 8 月 30 日枪战现场 500 米处抓获了负隅顽抗而被民警击成重伤的毒贩王 江伟,当场缴获“五四”式手枪 1 支,子弹 41 发。逃到澜沧江边被群众发现举 报的另一名毒贩李龙宝于 9 月 7 日在公安民警、 武警官兵和人民群众的层层围捕 下,因持枪拒捕被当场击毙,现场又缴获海洛因 4650 克、 “五四”式手枪 1 支、 子弹 5 发、匕首 1 把。 战绩是辉煌的,然而吴光林却永远地走了! 敬业是吴光林的第一选择 为了千千万万同胞不被毒品所吞噬,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千家万户的 安宁,吴光林始终将生死置之度外,不畏艰险,勇当禁毒前沿的排头兵。 平时,吴光林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每一起毒品案件侦破后,他都带领战友们认真 分析侦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中掌握贩毒动向,寻找应对方法,立足岗位苦练 禁毒基本功。凤庆县境内山高林密,每一条通向外界的山路、水路都会被贩毒分 子利用。为掌握地形地貌,有效进行堵截,稳、准、狠地打击贩毒活动,吴光林 跑遍了凤庆境内的山山水水,每一座山、每条小道,每一条河流的情况他都了如 指掌,甚至这些山路、水路上,哪里可以设卡,哪里利于伏击,哪里可以涉渡, 他都能准确无误地标注出来,因此,他被临沧禁毒同行们称为凤庆的“活地图” 。 1997 年 10 月 6 日,青龙桥发生禁毒枪战,吴光林奉命带领战友王先品火速 赶往青龙桥增援。此时,坚守在青龙桥的战友已弹尽粮绝,两位守桥的战友在最 后关头拧开了手榴弹的安全盖,如果毒贩趁天黑再次发起进攻,他们已做好了与 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此时此刻,天空乌云密布,暴雨下个不停,留守在县城的 吴光林在听到战友们的消息后首先想到的是坚守在桥头的战友的安全。 他与战友 王先品迅速在当地找了一位老乡, 用骡子驮着食品和弹药, 在暴雨中, 踏着泥泞, 顶着寒风,在陡滑的澜沧江边悬崖险路上行走了五个多小时山路才赶到青龙桥。 途中,雨大路滑,骡子驮着东西滚到江边,吴光林冒着生命危险一起跟着滑滚下 去,将骡子拉上来又重新赶路。到达青龙桥时,吴光林全身都被荆棘划破了,血 水和着泥水染红了手脚,人冻得脸色铁青。在青龙桥上堵截毒贩的张建华已经认 不出吴光林,感动得悄悄躲到一边大哭了一场。 当日下午六时许, 吴光林他们接到一名群众举报: “在酒房发现两名可疑人, 正向青龙桥走来。 ”吴光林顾不上疲劳, 立即与战友合计, 决定在桥头进行伏击。 天色越来越黑,形势越来越严峻。突然,吴光林发现江南岸有一束手电筒的 亮光闪过,他立即向战友发出了战斗信号。当毒贩进入伏击圈时,吴光林第一个 飞身跃出,没等毒贩反应过来便擒住了毒贩,其他民警与此同时也将另一名毒贩 抓获。 狡猾的毒贩先前已将毒品藏在澜沧江边的陡峭悬崖上。由于刚下过雨,长满 青苔的江边岩石又陡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下万丈悬崖。为了战友的安全,吴光 林自己一步一滑地攀上悬崖,取出了毒贩埋藏的 10720 克海洛因。 1997 年 10 月,吴光林和战友奉命在澜沧江边的天山渡口设卡埋伏时,河顺村两 名村干部急急忙忙赶来向他们举报: “有三个可疑人员正在大寨村帮村民张某家 割稻谷换饭吃。”为了让战友多休息一会,吴光林自己扎了个竹筏子连续三次往 返于汹涌的澜沧江,详细调查那三个陌生人的情况。待查清三名嫌疑人后,他又 划筏子回到堵卡点,带着战友摸黑赶往嫌疑人藏身的两农户家,他率先冲进屋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嫌疑人抓获。此案一举抓获毒贩 3 人,缴获海洛因 3240 克, 鸦片 19530 克,手榴弹 1 枚。战友张建华感动地说: “吴光林从来不让战友冲在 最前面,跟他在一起就有一种安全感。 ” 1997 年的一天,吴光林奉命和战友张建华在澜沧江上的漭街渡大桥上堵卡。他 们在桥头设伏了几天几夜,始终不见毒贩,日晒雨淋,已经十分疲倦。但吴光林 仍然十分警惕地注视着过往行人,不轻易放过一个可疑人。当两名行迹可疑的人 出现在桥头时,吴光林一个箭步冲出去,亮明身份后就朝走在前面的人扑上去。 不出吴光林所料,这两人果然是毒贩。毒贩见有警察追来意欲把毒品丢入澜沧江 逃跑,但他哪里是禁毒英雄的对手,还来不及转身就被吴光林死死地压在地上。 吴光林很快掏出手铐将毒贩铐在桥栏上。与此同时,张建华也抓住了已经冲到桥 边的另一名毒贩,并用手铐将毒贩的一只手和自己的一只手铐在一起,凶恶的毒 贩企图作最后的垂死挣扎,拼命拖着张建华就往澜沧江里跳,张建华只好死死抓 住一棵树。吴光林听到张建华的喊声后,毫不迟疑地冲过去,奋力把毒贩从江边 拖上岸。后来张建华十分感动地说: “当时要是再迟一分钟,我和毒贩就可能一 起葬身于澜沧江中了。 ” 尽管吴光林带领他的战友一次次避免了险情的发生,但他心里清楚,干禁 毒工作,如在刀尖上行走,危险随时可能出现。于是吴光林特意买了一副对联贴 在家门口,上联是:平安二字值千金,下联是:和顺满门添百福,横批是:出入 平安。每当吴光林接到出征的命令,年老多病的父母总会站在自家的阳台上,久 久地凝视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就在 2004 年 8 月 30 日晚,吴光林的父亲听到禁毒 队民警有人遇难时,他第一个念头就想到是自己的儿子。知子莫如父,他深知爱 子的为人,因为每当面对危险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去的总是他。 奉献是吴光林的第一追求 奉献是吴光林的第一追求 吃苦耐劳, 不怕流血牺牲, 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恪尽职守, 对工作兢兢业业,是吴光林一向遵循的工作信念。 在禁毒的战场上,吴光林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哪里有毒贩,第一个 冲上去的就是他;面对枪口的危险时刻,第一个冲上去的也是他;最后一个撤离 战场的是他;评功评奖的时候第一个让功让奖的也是他。1997 年,在侦办一个 毒品大案时,吴光林身先士卒,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局党委决定为他 报功,可他却说: “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活着就是 一种幸福。 ”硬是不要功。 可以说,在吴光林参与查办的每一起贩毒案中,他都可以立大功,但是翻开 他的履历表,在 12 年的禁毒生涯中,他先后只得过五次奖励,其中最高的就是 一个三等功。战友们说他是“见危险就上,见好处就让” 。1997 年 10 月青龙桥 战斗后, 在评功授奖时, 领导和战友都说应该给他报个二等功, 可他却坚持不受, 把名额让给了其他战友。惟一的这个三等功,也是在 1997 年破获一个特大贩毒 案后,专案组三名民警都立了功,他推辞不下才立的。吴光林常常对战友们说: “比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们能活下来,就算是幸运的了,要记功的话,他们 才是真正的功臣。 ” 1994 年的一天,吴光林带领战友在凤庆县鲁史镇设伏堵卡,堵住了两个形 迹可疑的人。吴光林立刻上去检查,可两人什么也没带。但是凭着多年的禁毒经 验,吴光林从两人的眼神里看到了畏惧的神色。两名贩毒分子果然十分狡猾,一 改直接背运毒品的方式,采取先藏毒品,空手前行探路,没有情况后再返回运毒 的策略,一路就这样往返运送毒品。但是,狡猾的狐狸始终逃不过猎人的眼睛, 经过一番政策攻心和斗智斗勇,两名嫌疑人终于在吴光林面前低下了头,交待了 贩毒事实。原来他们把毒品藏在昌宁县与永德县交界处的原始森林里,狡猾残忍 的毒贩虽然交待了藏毒地点,却闭口不说他们把手榴弹与毒品藏匿在一起,并拧 开了安全盖后将引线拴在了埋入树下的毒品上,只要一掀包装毒品的挎包,手榴 弹就会立刻爆炸。 吴光林马上带领三名民警押着毒贩前往藏毒地点提取毒品。 到达目的地后, 胆大心细的吴光林深知毒贩残忍狡猾,他让战友撤到安全线外看押毒贩,自己攀 上悬崖,在藏毒的树根下轻轻地把塑料布慢慢往上卷,十几分钟后,吴光林提着 毒贩藏毒品的背包回来了。当战友们打开包看到一大堆用塑料纸包裹的毒品外, 里面竟还有两枚已被打开了安全盖的手榴弹,大家都惊呆了。此次战斗,抓获 2 名毒贩,缴获海洛因 17000 多克。 吴光林的妻子李秀萍知道丈夫差点遭遇一触即发的危险时,十分心疼地对 吴光林说: “你每次出门都让我提心吊胆,干了这么多年了,是不是换个工作?” 吴光林说: “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就要干到底。看到那些被毒品害死的人我就 心痛,我爱禁毒工作胜过我的生命。 ”他给妻子讲了自己亲眼目睹的一件事:一 次执行公务时,吴光林看到一户人家的儿子因吸毒而把家弄得连饭也吃不上,老 人只好用铁链把儿子拴在床上。老人抱住吴光林的双腿流着泪说: “请你救救我 的儿子吧! ”吴光林永远忘不了那一幕。 吴光林常常说: “边疆多缉一克毒,内地减少十分害。 ”在吴光林的禁毒生涯 中,从来没有节假日这个概念,他常年累月战斗在禁毒第一线。妻子李秀萍知道 丈夫爱自己的事业胜过生命,她默默地支持着吴光林的工作。 1997 年春节即将来临,千家万户准备年货,小城人家一派喜气洋洋。而禁 毒民警吴光林却还在离县城 70 多公里的大寺乡河顺堵卡点堵卡。父母和妻子十 分焦急,多次打电话催吴光林回家过春节,妻子李秀萍甚至急得坐不住了。吴光 林在电话里跟妻子说: “禁毒事大, 过节事小, 毒贩常常利用节假日的空子贩毒, 我得在这里过春节了,你在家里多辛苦一些,照顾好老人和女儿。”不放心丈夫 的李秀萍只好安排好两位老人后,带着刚满三岁的女儿小梅赶到堵卡点,在前线 和丈夫一起过春节。 吴光林的女儿小梅已经 9 岁了, 可是作为禁毒民警的吴光林只和女儿一起过 过一次生日。在小梅 7 岁生日那天,正在外地执行任务的吴光林承诺要给女儿过 生日。可是完成工作已经快天黑了,友邻单位的同事已为他们准备好了食宿。吴 光林却坚持要回家,他对战友说: “今天是我女儿的生日,我还从没有在家给她 过过生日,今晚不能再耽误了。 ”战友们知道禁毒民警的辛苦,也理解吴光林内 疚的心情,便不再挽留。当吴光林赶到家时,天色已经很晚,女儿因为赌气,把 吴光林最爱吃的番茄炒鸡蛋全吃光了。为此,吴光林牺牲后,女儿特意让奶奶炒 了一盘番茄鸡蛋,端到父亲的灵堂前一边哭一边悲痛地说: “爸爸,你吃吧,我 再也不气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锋打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