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玩大耳,玩陌陌的人都是哪类人随身.今天发现还是留

30支便携大耳评测(其实是31支好嘛)【耳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16,774贴子:
30支便携大耳评测(其实是31支好嘛)收藏
哎刚才出问题了,重新发重新发。所以话还是要再说一遍。先道个歉,主要是个别耳机说好要评结果财政紧张没有评。然后就是脱的时间太长了。另外这个破玩意挺花钱的其实,个人比较穷,所以评的肯定比那些土豪大神差点是吧,什么菊花什么hugo都买不起啊。行,我开始复制粘贴了。
前言 相比很多吧友之前也看到了我说的做一个“伟大的”横屏的帖子,现在评测终于成型,可以开始发了,大家看看吧。在横向评测开始之前,先说明几个问题吧。1、其实在笔者刚入烧的时候,便携大耳市场还没有现在这么火热,那是es7风头正劲的时候,还有k420什么的,es7是笔者的第二幅耳机,花了1100(目测现在es700买水货700足矣了)。但是现在,像铁三角,akg一直致力于便携大耳的老牌厂家、森海这类最近两三年开始注重便携大耳的老牌耳机大厂以及诸如nad、focal等众多音箱界的老牌厂家都纷纷涉及随身大耳领域,导致这个市场有些鱼龙混杂了。像旗舰级别的家用大耳这些,很多人都在玩,大体的口碑其实也比较准确,而随身大耳是定位比较尴尬,老烧不玩,新烧没啥钱玩不起太多的,所以我认为应该对主流的便携大耳做一下横评来帮助一下新烧。我选择耳机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是音质,一方面是名气,有些音质很烂但名气很高的也会被选中。那么,对于价位问题,我选择了这个档次,主要原因在于,高于3000元的便携大耳,像t5p,ed8等等,上台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很少有人会对这个价位的随身大耳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对于那些经济实力一般的新烧来说,选择这个价位的随身大耳基本是不太可能的。而低于1000元的便携大耳,个人认为除了几个经典的型号,大家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去关注了。(评测里会有一些千元以下的经典耳机,比如m50x)我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笔者将主要考量音质,外形,便携性,佩戴,隔音性能和易驱动性这六点,每点都是1到5分的得分(以星星来衡量)。其中,音质占百分之50,其余五项各占百分之10,得到一个综合的评分,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可能不同烧油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这个加权方式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需求,具体的还是大家参考每一个耳机的测评和分项评分。同时,我会给出性价比排名和音质排名。(这两个排名的参考价值相对更大一些)此外,我还会对耳机的潜力进行打分,满分也是五分,潜力主要考量的是换线和上台的提升,不过这一项仅供参考,不会计入排名和评分,毕竟便携大耳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上台。下面进行分项目说明音质:以换了一根dhc的fusion的esw11为标杆,换线后的esw11改善了缺点,无论素质听感都十分出色。满分为5分,esw11得分为6分。外形:外形是见仁见智的,我将按我的标准来走,打家也可以根据外形自己判断,但我感觉我的审美还是比较正常的,同时我也会参考佩戴外形来打分。满分为5分。便携性:便携性主要指外出携带的方便程度,一般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或者形状奇快的肯定会得分低一些。满分为5分。佩戴:佩戴将结合重量、耳罩舒适度、压耳程度、散热等方面考量,因为不同人头型不同,可能也稍有偏差。满分为5分。隔音性能:本评测选用的耳机不包括主动降噪的耳机。满分为5分。易驱动性:主要讲对比用大推力前段和手机直推的差距,差距大的得分低,满分为5分。
上面阐述了这次评测的标准和细节要求,现在在正式评测开始之前,我先来扯一些没用的东西吧,主要是这几个月我的心情。 刚开始想做这个评测,是机缘巧合之下入了几个冷门便携大耳,试听之后发现比很多热门的好听许多,查了查评测发现褒贬不一而且整体评价并不好,我就很困惑了,为啥一定要引导初烧去买那些本身很一般的热门产品呢,除了容易出二手还有啥优点么?于是我决定做这个评测。
事实上,在一切还没开始之前,我就知道我在做的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儿。我要花很多钱,要花很多时间去听,重点是这些便携耳机里真正让我觉得好听的很少很少,怎么讲呢,我感觉我真的是在把这个事当成一个事业去做的,也许起因是爱好,但乐趣很快就没有了。我觉得吧,趁着我还年轻,还有干这种傻逼事儿的冲动的时候,应该赶紧去做啊,马上大四了,无论是就业还是读研,以后时间就会越来越少,干这种事儿的冲动也会越来越淡。有些80后烧油总是劝我别瞎折腾了,我嘴上不服心里也知道他们说的对,但既然决定了就不该轻易放弃吧,人总要有当傻逼的勇气不是么,况且我还年轻,这事儿没准我还能提高点知名度。
说说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我一个月生活费不到2000,这几个月找实习找兼职硬把一个月能拿到的钱提高到4000以上,但事实是还是不够。于是我为了用不同前端驱动我的各种耳机,无数次的坐一个半小时地铁到三鼎或者天域去蹭听各种前段,我家住东五环,中关村在西三环。
而且,我知道我肯定会被喷,被大神喷,被小学生喷,被小白喷。确实,听音这种东西很主观,我也有我的喜好,我最爱的也不是纯粹的中正。所以,我不在乎大家喷我,也不在乎最后落不着什么好评价,但也不想大家把握当成“吧宠”一类的东西,毕竟我初衷是好的,我也付出了很多。
另外提一个,我这人容易冲动上火,所以觉得我写的不对的,喷我的,甚至正常讨论的我都不太想回复了,心情好可能随便回回。
所以就这样吧,还是那句话,我还年轻,还可以傻逼一下。
使用设备耳机:就评测这些,我就不多说了。主力前端:dx90,arm2,ak120ii,华为手机辅助前段:金老婆5,x5(一代),ma9,zx24、台式系统:dcd1650al,lyra2,ef6,kll3525、咸菜:一根1000出头的,一根2000左右的(本人不懂咸菜,找朋友做的线,都是物有所值的东西,钱财有限,搞不来那么多好线)
噗没人看了
Audiotechinca esw11ltd☆☆综述:作为铁三角的限量系列,esw11ltd的口碑一直十分不错,二手价常年维持在3000加的水平,无论从外观还是音质,esw11ltd在铁三角全系产品中都属于上乘水平。本次评测,我们以更换了一根dhc的fusion的esw11ltd作为音质标杆,将拿到六颗星的评级。其他耳机将以esw11ltd的音质为标准进行衡量,最多只能拿到五颗星的评级。任何横向评测都需要一个标准,esw11ltd将作为标准成为我们评测中的第一个耳机。 外观:★★★★★毕竟是木碗加限量。有人吐槽不如esw9好看,一方面木色稍差,但同时木碗更大了,所以见仁见智吧,外形五星没有疑问。便携性:★★★★★体积足够小,重量也比较轻巧,不听可以挂载脖子上也可以放在便携包便携带里,从便携大耳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应该没什么疑问。易驱动性:★★★★☆整体来讲esw11ltd十分好推,但在手机和ipad上的声音还是有些发虚,声音不够饱满,清晰度也差一些,在使用了大推力的前端之后改善很明显,但即便如此,esw11ltd在手机和ipad上的声音依然十分稳健,这里给四星半。佩戴:★★★★esw11ltd的佩戴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因为不是全尺寸大耳所以稍微有些夹耳朵,戴久了会疼,耳罩用的皮质材料导致透气性也不好,但重量很轻,而且也几乎不夹头,四星还是可以有的。隔音:★★★★隔音表现不错,但并不是十分隔音。为了改善佩戴感觉(夹头和耳压过大),确实牺牲了一部分隔音。音质:★★★★★★声场:相比于本评测中的其他耳机,声场并不是最大的,毕竟腔体限制了声场,但除去denon d600,srh1540等少数全尺寸大耳以外,也并没有一个耳机的声场大过esw11ltd。低频:下潜顶级,弹性不逊于顶级的旗舰大耳,同时没有喧宾夺主,瞬态很出色,密度也很足。中频:素质极高,中高频有明显的提升,密度非常大。高频:极高频的延伸很出色,瞬态同样很优秀,但空气感达不到顶级水准,同样是像老铁风格那样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极高频。大动态表现力:铁三角的调音风格对大动态的表现力都显得稍微“软”了一些,esw11ltd在铁三角中算是很不错的了,但整体而言稍显一般,这一点与素质无关,只是风格问题。通透性:高频整体量感偏少,同时密度太大,导致通透性稍显不足。音乐性:不够完美,对许多中高频弦乐的演绎缺乏某些应有的味道,音色也会有偏差。铁家音染永远是见仁见智的东西,肥大的中频和稍显暗淡的高频并不是百分之百和谐美好的。中正度:不够中正,中高频以及极高频的一些处理让乐器音色出现偏差,但并不存在某一频段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可以看出来esw11ltd并不是一款完美的产品,另外fusion的音染也比较重。音乐风格适应性:所有流行音乐(包括所谓的pop,rock,r&b等等),小编制爵士乐和室内乐,不擅长大编制。总结:好听!好听!好听! 综合总分:5.25(是的,比满分还高,就是说他很nb。。。)音质性价比:B毕竟耳机4000块,线2000块,6000块可以买hd800了。。。 作为本次评测的参考耳机,其实大家不用太在意esw11的评测中的细节,更多的是树立一个标准,毕竟如果以大奥为标准,这些耳机的音质统一打一星就可以了。 另外,关于esw11的潜力评测不想做了,因为不在本横评范围内。
Beats pro综述:之所以将beats pro纳入本次评测,主要因为该型号知名度太高,而且在烧油中评价尚可。个人认为,beats就是一个潮牌而已。 外观:★★★★★但就外观来看,银色的beats pro还是很优秀的(黑色的也很不错),做工稍差,但整体来讲五星还是有的。便携性:★★☆体积较大,重量非常大,挂在脖子上对于中国人来讲有些重了,而放在包里也比较占地方。易驱动性:★★★★★Beats pro很好推,这是毫无疑问的,即便用更好的设备驱动提升也不是很大。佩戴:★★体积稍稍有些大,重量非常重,戴时间长了脖子会累,另外耳机十分夹头,皮耳罩的材质也并不舒适。隔音:★★★★★隔音也是属于监听级别的,beatspro主打dj监听(至少是这么宣传的),所以隔音是一定要做好的一点。音质:★声场:声场和esw9差不多,但纵向大于横向,规整度不及esw9,应该是本次评测中声场最小的耳机之一。低频:下潜尚可,量大,整体比较散,密度极差,导致低频氛围感并没有因为量感的提升而变得优秀,反而破坏了整体的听感。中频:中低频尚可,中高频很薄,女声纤细无力,且声像定位很靠后。高频: 高频整体量感极小,密度极低,素质远不及esw9,这也导致乐器结像混成一片,女声及其纤细。通透性:严重不通透音乐性:十分糟糕。低频比例过重,高频比例过小,同时低频因为素质问题并没有带来很好的氛围感。中正度:完全不中正。音乐风格适应性:部分高频很多的电子乐、黑人说唱。总结:除了低频下潜和声场,均是本次评测中最糟糕的,同时并没有在音响性不足的情况下试图用音乐性来弥补,严重差评。 综合总分:2.45(罕见的不及格)音质性价比:D
换线:让我没有想到的一点是,beats换线后的提升非常大,特别是低频,密度提升巨大,弹性提升巨大,下潜提升巨大,中频没什么变化,高频则有所提升,带来的自然是各方面的改变(通透度,声场等等)。上台:beats pro并没哟使用台式设备的意义,事实是,毫无意义。
Audiotechinca esw9☆☆综述:作为铁三角著名的入门级便携木碗,esw9争议不小,但这些年价格倒是一直坚挺。依靠出色的外形和很多人推崇的老铁味儿,esw9也一直是刚入烧的烧油的重要选择之一,笔者在高中的时候也拥有过一条esw9,那时候听音观尚未成型,听的器材也少,不过还是对这个耳机有一定印象(说实话主要是觉得外型比较毒),最近为了评测重新入手了这条耳机,认识也全面了许多。 外观:★★★★★个人认为比esw11毒,五星妥妥的。便携性:★★★★★体积足够小,重量也比较轻巧,不听可以挂载脖子上也可以放在便携包便携带里,从便携大耳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应该没什么疑问。(完全照搬esw11的内容,其实比esw11便携性更高,因为单元小。)易驱动性:★★★★esw9很神奇的一点就是,虽然还是比较容易获得足够大的声压级,但手机推出来的esw9密度很差,特别是高频,十分难听,感觉和低端耳机差不多。相比之下也许很多其他耳机需要更大的推力,但在手机上的表现反而会更自然一些。但总的来讲,esw9还是比较好推的。佩戴:★★★☆同为便携木碗,因为单元尺寸更小,所以esw9比esw11更夹头压耳,其他esw11在佩戴上的缺点也被esw9一并继承(当然这个继承不是以产品上市时间计算,是以我们评测顺序计算的)隔音:★★★★☆隔音表现不错,但并不是十分隔音。比esw11隔音稍微好一些,整体还是很不错的。音质:★★声场:声场比较小,横向和纵向都展不开,完全没有全尺寸大耳的影子,不过形状还比较正常,不会像t51p那样,但事实是t51p的声场比esw9大的很明显。低频:稍稍有些硬,适合找低频弹一些的前端来中和一下,密度、瞬态和下潜都很一般,不过乐感还不错,氛围感优秀,也还算宽松。中频:esw9三频中素质最高的是中频,密度还是很不错的,这样人声在同价位来看是比较优秀的,中高频有坑,不过这样反而让人声不会过冲。总的来说,esw9的中频的味道相当出色。高频:高频的素质只能用糟糕来说了,这也导致了esw9声场小,解析差,结像不结实等一系列素质上的问题,不过,高频的处理一方面消除了齿音,一方面让人声并不会像有些耳机那样到了副歌部分出现明显的“后退”,所以刨除素质的因素,高频倒是也值得称道。大动态表现力:铁三角的调音风格对大动态的表现力都显得稍微“软”了一些,esw9低频缺乏弹性,高频又比较暗淡,总体来讲大动态的表现力是比较差的。通透性:当我摘下esw9,戴上t51p,瞬间我觉得t51p十分通透(自行脑补吧),所以就是,与通透一词无关。音乐性:esw9的音响性很糟糕,但音乐性确实不错,染色处理的非常好,保证了流行音乐的表现力,低频营造了很好的氛围感,中频的处理很好的保证了人声的表现力,高频虽然素质十分糟糕却并没有影响人声,可以说,esw9的音乐型是十分优秀的。中正度:对于一个没有什么高频的耳机,我们很难讨论中证度这个问题。音乐风格适应性:流行音乐,但金属和摇滚也很难有好的表现,因为有时候架子鼓都会乱成一团。人声很好听,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都有很好的表现。总结:素质真的配不上这个价位,除了中频也就没什么素质可言了。但音乐性出色,就这样吧。 综合总分:3.2音质性价比:C+单论声音的话,确实是很低的性价比。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esw9是无法换线的。上台:esw9的潜力让我很吃惊,我本以为这个一个素质糟糕的耳机因该不会有很大的潜力,但事实是,这货上台之后的表现让我很吃惊,低频的密度提升巨大,可以准确听清架子鼓的定位了。更重要的一点是,esw9有高频了,而且还挺好听。这个时候,esw9的中频反而没有之前那么突出了,声音变得更完整,更好听。(人声其实更毒了,以为更饱满了)不足之处是,声场依然很小。整体讲潜力相当大,但毕竟基础差。
拜亚动力 t51p综述:拜亚的t50p是个争议巨大的耳机,刚开始以得了大奖为名不断炒作,后来不断被黑,最后拜亚没办法只好出了一个t51p来挽救颓势。T51p有两个版本,63欧和32欧,笔者这个是32欧的。笔者之前有过一副t50p,说实话是有些失望的,毕竟作为一个880脑残粉,不想看到拜亚推出如此呵呵的产品,所以对t51p还是有一定期待的,但事实是,我依然不是很满意。 外观:★★★☆金属的外壳,做工一般,长相倒是还不错,但还是有些廉价的感觉,不像一个1k5的耳机,给个三星半。便携性:★★★★☆体积相当小,重量也非常轻,便携盒的做工也很精美,但是金属的存在导致戴在脖子上并不舒服,吹毛求疵给个四星半。易驱动性:★★★★★32欧的T51p真的很好推,当然,手机和高端设备在音质上肯定是有差距的,但即便是手机推,也很容易获得很大的声压级,而且密度同样可以接收,ipad推很赞。佩戴:★★★佩戴有些夹头,更重要的是单元太小导致压耳压的很不舒服。隔音:★★★★★夹头和压耳自然也会提升隔音能力,t51p隔音非常好,完全是监听耳机的级别。音质:★★★声场:t51p改善了t50p山洞音的问题,但声场依然较小且形状诡异,山洞音依然存在,只是没那么严重了。低频:低频比例糟糕,下潜一般量很大,同时泛音收的太慢,结局就是低频很轰,很不好听。(笔者痛苦的在三鼎试了七八种播放器,最后只有120ii勉强可以让我听一下)中频:拜亚动力的中频从来不是强项,不过t51p的中频道是不错,特别是中低频量很大密度也不错,所以男声会很好听,中高频比较糟糕,所以往往到副歌部分,人声的声像会向后退,这种现象在许多不是很好的耳机上都会出现。高频:瞬态出色,结像扎实,量感较小,延伸一般,密度依然十分出色。整体尚可。大动态表现力:丰满的下盘带来了优秀的大动态表现力,即便是高频为主的乐器,丰满的基音部分同样可以让动态十分震撼,但过慢过硬量过大的低频影响了底鼓和大鼓这种低频打击乐的表现力。通透性:一般的高频和过肥的中低频影响了通透性,总体来讲不通透。音乐性:t51p拥有出色的音响性,但音乐性却不敢恭维,低频不和谐,中频在500到1k的位置有一个明显的峰,忽略了中高频的重要性,高频倒是相对自然,依然可以感觉到白牙的影子。中正度:除去臃肿的中低频,还算中正吧。适合风格:流行音乐,高频器乐,最好是独奏,可能四重奏都会有拥挤的感觉。不适合低频打击乐过多的曲子。总结:t51p除了声场以外,拥有超过同价位的音响性,1k5不到的价格,在手机上就能演绎出超过2k级老旗舰的密度和瞬态,但怎奈音乐性糟糕。拜亚动力因该是试图做一款适合流行音乐的耳机,但事实证明拜亚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追求而向市场妥协。 综合总分:3.35音质性价比:B+ 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t51p是无法换线的。上台:t51p的上台表现让我十分失望,整体的密度确实有所提高,但仅此而已了,低频更轰头,高频能量有所加强但通透度并无改善,考虑到我的台放还是一个高频有加强的耳放,这就更另人不满意了,最重要的一点,为啥我听出了一丝过推的味道呢,我的放推力并不大,根本无法很好的驱动欧系的高阻抗大耳机和低灵敏度的平板耳机,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总之,t51p的上台表现很糟糕。
森海塞尔 hd25(80欧)综述:hd25也算是耳机界的传奇型号了,有好多版本,出了快30年了,在专业监听领域十分受欢迎(大多是在嘈杂的环境下使用),在发烧友中也一直享有十分高的知名度。这次我选了hd25在产的80欧版本,并没有选择更好推低阻版本,是因为个人认为80欧版本的hd25音质更好,更接近hd25最本质的味道。 外观:★抱歉了,外观太丑无力吐槽,低阻版本好看一些,可以给两星半。便携性:★★★★★体积非常小,重量也很轻,挂在脖子上也很舒服,重点在于,hd25比较耐艹,随意的仍在包包里不怕被损坏。易驱动性:★★★☆80欧的阻抗确实让hd25比较吃推力,ipad完全发挥不出hd25的素质,低频散,瞬态差,密度低,不过换上3k级以上的国砖之后,推力就够了,所以并不是不适合随身的耳机。佩戴:★异常夹头,不多吐槽了,也就一星了。隔音:★★★★★作为专业监听领域的经典型号,隔音确实十分优秀,属于本次评测中隔音最好的几个耳机之一。音质:★★★★声场:声场比较小,横向比较窄,纵向基本没有,一方面是因为腔体小,另一方面森海本身就是想做一个声场小的耳机,请记住hd25更多的还是专业用途。低频:低频下潜优秀,密度优秀,整体量很大,因为声场小加上250hz还是比较丰满的原因导致比较轰头,但这样也带来不错的低频氛围感。另外低频比较硬。中频:中低频还是十分优秀的,密度大,瞬态足,而且听感很舒服,但中高频有明显的衰减,结果就是,人声变远变纤细,同时整体的清晰度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同时,前段搭配不当的话,hd25的低频会因为太猛而影响到中频。高频:hd25的高频瞬态远强于同价位便携大耳(事实是hd25全频瞬态都是领先同价位的),但整体量感较小,导致声音亮度不足,清晰度也收影响,另外在10k附近有一个极其明显而且很窄小的峰,目的貌似是突出齿音,整体而言高频素质很高但并不是很好听。大动态表现力:犀利的瞬态,巨大的密度(得益于声场小),及其丰满的低频让hd25的大动态表现十分出色。通透性:不佳,声场小,高频量少延伸也比较一般,低频肥大但好在衰减还比较快。音乐性:hd25拥有完全超出价位的音响性,但其音乐性只能说是及格的水准,毕竟这是一个定位于专业领域的耳机(低阻版的音乐性更好,但音响性差了不少),可以做小的声场,刻意提升的齿音频段以及肥大的低频都体现出了这一点。适合风格:流行音乐(尤其是摇滚、金属一类的音乐),爵士乐(这货对铜管的表现力不错加上偏硬且量很大很紧实的低频十分适合爵士乐)总结:首先强调,这是随身设备上的hd25,我专门去试用了ak家的设备,d100,lp5等等前端(可惜没有试菊花),都无法完全挖掘hd25的潜力,hd25在上台之后的表现力会提升很大。hd25的音响性十分出色,其瞬态更像一个2000加耳机应有的水平(事实是本次评测许多2k加价格的耳机的瞬态都不及hd25),唯一缺点就是声场比较小(之比esw9大一点点)。但其音乐性因为专业用途做了很多不适合听音乐的调整,整体表现一般。(但还是比t51p要好)所以对hd25的用家来讲,合适的搭配是最重要的,但试过很多搭配之后,我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很完美的搭配。(目前来讲qa360还不错)综合总分:3.55音质性价比:A- 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hd25是无法换线的。上台:hd25上台之后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声场大了一大圈(但还是小啊),密度进一步提升,瞬态倒是没有太大的提升(之前已经很优秀了)。低频弹性提升的非常大,轰头程度减轻,也不再影响中频,极高频的齿音问题依然存在。对小提琴等极高频乐器的表现力明显加强,整体的音乐性提升的非常大。总的来讲,hd25还是一个需要台式设备驱动的耳机。
Nuforce hp800
☆综述:新智hp800是本次评测中比价冷门的几个耳机之一,冷门到整个淘宝都找不到。笔者本来并不评测hp800的计划,但是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幅,十分惊喜,遂毅然决然的将他加入了本次的横评中,不过,据说该型号已停产,所以也不知道最后有多少人可以从本文收益了。 外观:★★★☆外观比较一般,金标有些人可能觉得很好看,但也会有些人觉得很丑,头梁同样没什么设计感,好在整体质感十分出色,而且做工很好。便携性:★★★作为全尺寸大耳,便携性必然不会是hp800的强项,不过,hp800的重量在全尺寸大耳里算相当轻的,甚至比本次评测中的很多小尺寸的耳机都要轻,所以便携性也是及格的水准。易驱动性:★★★☆驱动难度和hd25差不多,两个耳机在相同设备相同音量下获得声压级十分接近,hd25需要的推力稍微小一些,但hp800在用手机或者ipad直推时,可以获得相当不错的听感。所以总体来讲易驱动性和hd25相同。佩戴:★★★★重量很轻、完全不夹头,可以说佩戴还是很舒适的。主要的问题在于,耳罩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并不能自然的将耳朵完全包裹住,这样也导致在移动的时候耳机会戴不牢。隔音:★★隔音性能应该是hp800在几项评比中表现最差的一项了,可能也是为了提升音质和佩戴舒适度,hp800的隔音性能基本上是本次评测中最差的一个,但毕竟是一款封闭式耳机,其隔音性能依然可以勉强应付出街的需求。音质:★★★★声场:在本次评测中,hp800属于声场可以排到前十的,应该是得益于更大的腔体、更厚的耳罩以及较低的耳压(这样也会有较差的隔音),不过横向声场还是偏小了,纵向比较不错,有明显的山洞音。低频:hp800的低频是所有音质评比项目中表现最好的一项,也是真正打动笔者的一点,笔者从没有听高过这样的低频,特别是搭配arm2这样声音硬朗的设时,hp800的低频相当好听。下潜很出色,量感非常足,泛音收的比较快,整体稍稍有些散,但绝不是天龙的那种散。笔者很难用文字来形容hp800的低频,但hp800的低频真的是“太太太太充沛了”(放心绝对不是动词大词,这个低频完全不影响中频)中频:中频整体是凹的,无论男声还是女声都显得有些远有些纤细,其中中低频相对多一些,中频的密度也十分一般。但中频的曲线整体平坦,4k处的齿印处理的也比较好。整体来讲hp800的中频是三频中最差的,但好在没有什么不和谐。高频:hp800的高频量感适中偏小,整体走向较为平坦,提升了女声的表现力,但并没有什么不和谐的齿音出现。同时,hp800很好的处理了整套鼓组高频部分的音色。整体的瞬态一般,延伸较差。大动态表现力:虽然整体密度不佳,但是低频的音染带来了顶级的低频动态。通透性:不佳,虽然中低频(180到1k)完全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提升,但高频素质的不足还是影响了通透性。音乐性:hp800的音乐性十分出色,低频对喜欢摇滚、金属以及电子乐的人来讲是相当抓耳朵的,中频虽然比较薄,但因为hp800就是一个声音热情四射,为摇滚乐和电子乐而存在的耳机,所以反而让hp800有更高的完成度。Hp800特别注意了对架子鼓的处理,但从架子鼓的重放角度,在本次评测中,抛去素质因素,hp800应该是最好听的一个。中正度:染色加的并不轻,换来的是更热情的风格,但同时也改变了一些音色,中正度较差。适合风格:流行音乐(尤其是摇滚、金属一类的音乐),电子乐总结:hp800的硬素质在同价位来看并不算出类拔萃的,但他对于摇滚乐的把握真的是顶级的,作为一个摇滚加金属迷,虽然hp800的素质完全无法入我的法眼,但我依然会把hp800长时间保存起来,同时,hp800现在在各大店铺的价格其实比官方价低了不少,事实上性价比也是很不错的。综合总分:3.6音质性价比:A 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hp800换线后最大的改变在于他的低频,低频无论下潜还是密度都有巨大的提升。此外,横向声场展的更开,通透度更佳。但是我并不建议给hp800更换咸菜,原因在于,hp800是一个味道大于素质的耳机,换线提升了素质,但声音并没有之前那么热情了,这个东西更多是见仁见智的,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换线之后的hp800提升相当之大。上台:虽然hp800是一个主打便携的耳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hp800的潜力是相当大的,在本次评测中,hp800单就潜力来讲,排进前五毫无问题。Hp800上台的提升是全方位的,而且并没有破坏原先及其热情的风格。个人认为,hp800值得烧油为他准备台式设备。
Akg k551☆☆综述:K550一直是公认的性价比很高而且口碑很好的一副大耳机,k551是以k550为基础微调得来的,更侧重便携性和易推性,也是akg便携大耳中的旗舰型号。最近,因为种种原因,akg各种跳水,k551的价格也降到了相当低的水平,那么降价以后的k551是不是性价比王者呢,我还是来评一评。 外观:★★★★☆之所以给四星半,两个原因,一个是腔体虽然很美,但咸菜的颜色太诡异了,第二点,有的配色虽然很漂亮,但有些配色真的是。。。(都是吹毛求疵,笔者这个白色的还是很毒的)便携性:★★★作为全尺寸大耳,即便咸菜很短,耳机很轻,但还是太大了,不是很便携,这也是为了音质而牺牲便携性(这一点其实k545就平衡的非常好)易驱动性:★★★☆事实上,k551还是比k550好推一些的,在手机上的表现除了低频严重不足,高频稍刺以外,密度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另外再搭配很多高频延伸很糟糕低频又比较闷的案桌手机时,反而会比较舒服。但总的来说,k551并不像同价位便携大耳那么好推。佩戴:★★★★★耳压很合适,耳罩柔软舒适,而且是完全包耳的,但就佩戴来讲,k551的佩带应该是本次评测中最好的两三个之一。隔音:★★★★虽然耳压不大,但k551的隔音性能还是不错的,并没有为了提升声场和通透性而牺牲太多隔音。音质:★★★☆声场:声场相当大,特别是横向声场,保持akg特色,横向十分宽广,不亚于d600。低频:弹性、密度、瞬态都不错,但量感偏小且下潜比较一般。中频:稍微有些凹,并不明显,人声结像偏细,且中低频并不扎实,密度较一般。走向十分平和自然。高频:高频表现十分优秀,论音乐性为本次评测第一名,论音响性同样可以排进前列,出色的瞬态和高频延伸带来了很不错的层次感,高频在走向上并无任何不和谐之处,各种高频乐器音色都被染的很漂亮。Akg的高频一贯的高水准,问题在于密度稍差且结像过于纤细,不够耐听。大动态表现力:大动态表现力较为一般,k551并不是一个密度很足的耳机,加上低频本身就比较无力,所以大动态表现力并不出色。通透性:相当通透,论通透性为本次评测的顶级水准,真正做大透而不亮。音乐性:k551的音乐型极其出色,是本次评测中的佼佼者,他保证了一贯的akg味道,即漂亮的高频。中正度:低频不足,论中正度来讲,勉强算得上中正。音乐风格适应性:不适合摇滚乐,金属乐等需要大量底鼓的流行音乐,爵士乐,大小编制以及亚洲人声特别是女声均可胜任。总结:k551在1000出头的价位展现出了完全不符合价位水准的音响性,同时又继承了akg一贯的音乐性,k551是本次评测中仅有的几个可以驾驭大编制交响乐的耳机,同时也驾驭的相当出色。事实上,一耳朵的k551绝对拥有四星甚至四星半的实力,但细想想,k551的短板太明显了。 综合总分:3.75音质性价比:S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k551是无法换线的。上台:k550上台之后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试试证明k551同样如此。K551上台之后,第一个变化是更加出色的低频,但苦于551本身低频太弱,上台之后的k551依然是一个偏上盘的耳机,达不到绝对的中正(当然可能我没推好)。此外,k551上台后的另一个变化是密度的提升导致结像更加结实,耐听度提高。不过,即便上台了,k551的中低频依然不够扎实,流行音乐的表现力依然稍显不足。
Akg k545☆☆综述:相比k550,k545一直是一个相对冷门一点的耳机,在最开始我甚至忘记了k545的存在,后来也是在朋友的提醒下在评测中加入了k545。k545依然是akg味道和akg风格的耳机,但相比之下又多了一些东西。 外观:★★★★K545的外观设计其实很接近k551,但k551腔体更大而且配色更漂亮,个人认为k545的配色除了纯黑的那款其他都特别诡异,但除此之外,k545的外观无论从质感还是做工都是很不错的。便携性:★★★★事实上,单从重量和腔体大小来看,k545的便携性完全没什么问题,但事实上,k545的头梁太粗了,这就导致事实上k545的体积还是偏大了,所以只能给四星。易驱动性:★★★★论绝对的易推性,k545和k551是几乎一样的,使用手机都很难获得让人满意的听感,但k545在调音上跟倾向于流行音乐,这就导致当推力不足时,k545的听感事实上可以算差强人意了。佩戴:★★★★K545重量很轻,也不夹头,但耳罩并不舒服,一方面材质一般,一方面也没有考虑到太多人体工程学的内容。隔音:★★★★虽然耳压不大,但k545的隔音性能还是不错的,并没有为了提升声场和通透性而牺牲太多隔音。音质:★★★☆声场:声场不及k551,但相比h6、msr7这个级别的声场还是稍大一点。低频:量感比k551稍足一点点(很小),整体还是不足的,素质和k551也差不多,稍稍慢一点。中频:可以很清楚的听到在1k位置的提升,自然是试图提升流行音乐的氛围感,但中低频并不扎实,中高频也不那么漂亮,整体的密度也很一般,从听感上讲依然是本次评测中较差的一个,但强于k551。高频:高频类似于k551的退化版(就像是中频进化版一样),但听感同样不错,在重放高频器乐时有很好的表现力。大动态表现力:同样很不理想,事实上,akg的耳机味道大多差不多,低频好的很少,高频不好的很少,大动态好的同样很少。通透性:akg的耳机大多拥有出色的通透性,k545自然也不例外,但他的通透性达不到k551的水准。1k左右的提升很严重的影响了通透性。音乐性:k545的音乐性在akg的耳机中属于比较差的一个,akg试图提升流行音乐的听感,但就像白牙一样(当然没有拜亚那么夸张),akg也失败了。但即便如此,相比本次评测中的大部分耳机,k545的音乐性依然可以碾压。中正度:中正度强于k551,比较中正。音乐风格适应性:各类音乐均可胜任,但并没有十分突出的。大编制也可勉强胜任。总结:k545比k551贵上一些,但论音响性实际上不及k551,同时中频稍显粗糙的处理也影响了k545的听感,但相比同价位其他耳机,k545的性价比依然十分出色,同时如果金钱有限,想体验akg味道同时还热衷流行音乐,k545是个好选择。 综合总分:3.75音质性价比:A+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k545是一款十分适合换线的便携式耳机,加之我的这跟升级线是加强低频的(高频瞬态会提升,但本身的量感基本维持不变),因此k545的低频变得扎实许多,整体耐听度自然提高,同时横向声场大幅度展宽,那一丝微弱的“山洞音”被处理的很好。上台:就像k551一样(总觉得k545和k551这俩耳机其实各方面十分接近),k545上台之后的提升也是比较明显的,这里并没有太多可说的,他并不像换线那样可以改善某一方面的缺点,只是在各方面提升了音质,更好的高频延伸带来更出色的空气感,更饱满的中频,更扎实的低频等等。。
拜亚动力 t70p综述:T70p同样也是一款争议不小的耳机,无论从声音上体积上还是易推性上,都有不少非议,这也导致了其二手价格的不景气,而且一直在跌(是的,至今也没有停下来)。不过白牙毕竟是大牌子,做的东西也一向都还比较靠谱,t70p争议虽大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其优秀性,相比t51p的糟糕,t70p好了许多,而且也有不少的拥趸。 外观:★★★★从我个人来讲真的很想给五星,但这个外观并不亮骚,做工一般,质感一般,工业设计也完全没法和鬼子的东西想提并论。便携性:★★★体积和重量和白牙的几个全尺寸大耳没什么区别,咸菜的设计确实提高了便携性,但也仅次而以。易驱动性:★★★并不是说声压级有任何的问题,事实上单论相同电平下的声压级情况,t70p至少和focal classic是一个级别的,同样的,t70p瞬态和密度在推力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十分出众,但问题在于,t70p本身的声音缺陷比较明显,需要台式设备的推力才能弥补,或者,某些大推力的暖糊转头。佩戴:★★★☆不夹头,耳罩舒适,重量也很合适,之所以只有三星半,也是因为白牙一贯的坑爹设计,两边经常会不一样长,最终导致各种偏音,另外类似于hp800那样,耳罩虽大,但不能舒服的包住耳朵。隔音:★★★★隔音倒还是不错的,基本达到本次评测中的平均水准。音质:★★★★声场:在便携耳机里面算比较大的,但是结合腔体,隔音性能和价格来看,并不能令人满意,另外横向小于纵向,倒是没有什么很多人诟病的山洞音的现象。低频:素质还是不错的,下潜够深,瞬态十分优秀,密度也达到价格水准,问题在于,低频量极小,小到听某些金属的架子鼓的时候,需要把音量开到高频刺耳太能听出“爽”的感觉,另外,在低频量感小的情况下,弹性并不是十分出色,速度横向对比其他耳机来看不算慢,但结合这货的整体走向以及低频量感来看,低频拖沓,影响听感。整体来讲,低频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中频:糟糕的中频,依靠耳罩提升了1khz左右的能量,但这样带来了该频段瞬态的损失,另外,对于中频,有些耳机中低频扎实,中高频少,就会让声音稍稍发闷,有些耳机中高频饱满,但这样声音会不够扎实,但无论如何,中频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明白事儿的自然懂,不懂也没辙,别瞎喷),但是t70p的中频完全凹陷,中低频量感勉强合格,但刚刚也提到了瞬态的问题,中高频则缺失严重,结局就是,人声不好听,乐器也不好听。高频:拜亚的高频素质真是没话说,素质是顶级的,而且也没有太过于影响乐感的染色,比较靠谱,问题在于t70p的高频泛音并不充足,发干,加之中高频的缺失,在重放高频器乐时并不是十分好听。大动态表现力:表现尚可,虽然低频量感极小,但对高频为主的信号,动态范围大的情况下,表现出了拜亚一贯的高水准。通透性:虽然高频出色,但是,通透性并没有十分优秀,属于本次评测中等水准。音乐性:我们说t51p是一个音乐性糟糕的耳机,t70p则有所改善,不过依然不佳。中正度:我们喜欢说拜亚直白中正,但是t70p并不中正。适合风格:轻音乐,爵士乐,各类器乐,除了女声还凑活不适合其他流行音乐,另外同样无法很好的重放大编制(听感真的比不上psb m4u1)总结:t70p再一次证明拜亚不擅长做封闭式耳机,强大的换能效率保证了硬素质,但乐感依然不佳,甚至连自己最擅长的古典音乐都没有很好的表现力,同时也是本次评测中唯一一个不适合听流行音乐的耳机,多么尴尬,但不能否认,t70p二手价格超值,而且单论素质来讲,其全新价格同样拥有很出色的性价比(同价位2k左右的绝大部分便携大耳的瞬态被t70p虐的死死的)。如果有出色的风格搭配,或者花上最贵的钱买一个小台机级别的前端(比如金菊花),t70p也会让人十分满意。 综合总分:3.75音质性价比:B+ 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t70p是无法换线的。上台:上台后的t70p的声音是有高阻大耳的规模的,中频饱满了不少,高频圆润了许多,变得比较通透大气,不过声场的表现依然不够出色(横向比较本次评测中的便携大耳的上台表现,依然是最优秀的几个中的一个)。另一方面,低频弹性提升比较大,速度变快(这一点很可能和我耳放本身的风格有很大的关系),但细听之下,低频无论量感上还是弹性上依然不那么让人满意但无论如何,2000级别的便携大耳,在台式设备上的实力,t70p绝对是统治级的。
☆综述:L2刚上市时也是标价2000的耳机,后来一路跳水到1000元不到,虽然是半开放式耳机却定位便携。总体而言,降价后的l2确实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也值得我来评一评。
外观:★★★★☆L2的外形虽然不及众多日系耳机“毒”,但做工出色且质感极佳,最重要的一点是,戴在头上相当耐看,不像很多耳机,戴上去给人以“毁三观”的效果。便携性:★★★★★L2拥有极佳的便携性,无论重量,体积还是挂在脖子上的感觉都没什么糙点,论便携性属于本次评测中最好的几个之一。易驱动性:★★★★☆L2比较易于驱动,且使用手机驱动并不会有太大的声音畸变,唯一的问题在于半开放设计导致的漏音让同等点平下的声压级和hd10等易推耳机比稍小一些。佩戴:★★★★对于大部分男生的头来讲都会有一定的夹头问题,对小脸妹子可能还好。好在耳罩向内探得比较深,面积也比较大,可以完全包耳,而且重量比较轻。隔音:★★☆可能相比其他半开放式耳机,l2的隔音性能已经十分出色,但相比其他便携大耳,他的隔音性能确实稍差一些,半开放式设计带来了音质的改善,但同时也影响了隔音性能。在嘈杂的环境下,l2并不是一个很适合我们使用的耳机,但在图书馆等安静场所倒是可以正常使用,不必担心影响其他人的工作。音质:★★★☆声场:作为半开放式耳机,l2的声场并不比同价位封闭式便携大耳要大,不过形状规整,而且因为半开放式的设计,氛围感很出色。低频:低频比例自然,同样有一些散,无论密度还是下潜都稍逊hd10e和sony 1a。中频:中频比较平稳,中高频稍显的有些少,素质一般,听感也比较平淡。高频:高频相比1k档诸如hd10e,1a,t51p等在瞬态上稍逊,稍显暗淡,也并没有做很刻意的提升以提升整体亮度,也是比较自然的高频。大动态表现力:以千元档来看,大动态表现力属相对差一些的一个。通透性:通透性在同价位属于十分出色的一个,半开放式的设计虽然没带来声场上的优势,但在通透性上毫无疑问是做出了很大贡献,横向对比本次评测所有耳机,l2的通透性同样名列前茅。音乐性:通透,中正,大气,三个字足以诠释l2在音乐性上的出色表现。中正度:十分中正,但就中正度来讲在本次评测中可以排进前五。适合风格:除去大编制以外的各类音乐。总结:单就音响性来看,l2不及1a,hd10e,msr7等主流便携大耳。但l2出色的通透性和极其中正的声音给他增色不少,整体来讲,以优惠价来看,l2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以原价来看,l2比较一般。综合总分:3.8音质性价比:A(以原价来看,性价比只有B)
☆综述:前一段时间,这货被炒作的很火,在网络上的评价也鲜有差评,作为另一个涉足耳机的箱子厂,kef有实力做出好东西,当然也不一定真的认真去做,具体怎么样,还是看评论。 外观:★★★★★个人认为,白色的kef m500应该是本次评测中最好看的耳机了,没有之一。便携性:★★★★★体积、重量、挂咋脖子上的感觉,加上可折叠,可换线,便携性是完美的(除了有时候会怕给弄脏)易驱动性:★★★★☆十分好推,只是搭配手机的情况下,低频有些臃肿。佩戴:★★第一,不包耳,第二,有点夹头,第三,也是最最糟糕的,这货的设计会导致你在走动时耳机跟着晃动,结局就是产生类似于定制耳机不够贴合耳朵带来的神奇效果。隔音:★★★★★隔音真的是异常好,带上了完全如果是在静止状态下的话就完全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了。音质:★★★☆声场:横向声场十分小,乐器挤在一起,但令人比较惊喜的一点是这货声场的形体感很不错,或者说,纵向声场让人小小的惊喜了一下。山洞音的问题比较明显。包围感出色,同样想拿定制耳机来打比方。低频:极低频下潜出色,量感很大,结项非常扎实,密度十分出色,不散,低频泛音部分能量过足导致低频显得臃肿,但弹性出色,事实上kef m500的低频十分值得聆听,不听是很难体会出来的。最大的问题在于低频整体量感过大严重影响平衡感,类似于一个高素质版本的beats。中频:中低频能量过足,十分臃肿,严重影响通透性,这里指的主要是500hz左右的位置,事实上到了700hz,能量稍稍有些强但并不明显。中频再往上走比较顺畅,中频和高频衔接的位置能量稍显不足影响整体的清晰度。如果只听一些伴奏简单的人生,其实是很毒的,但如果聆听一些诸如摇滚乐的东西,人声会被低频淹没。高频:高频的走向比较顺畅,但是相比下盘,上盘能量太弱了,beats既视感,但事实上高频瞬态是比较优秀的。大动态表现力:很出色,无论是低频还是高频,但在大编制中,低频声部和高频声部同时起来的时候,高频被淹没。音乐性:糟糕。中正度:糟糕。适合风格:低频弱的各类音乐。。。总结:素质是2000级别的,密度,瞬态这些都是那个位置的,但是严重不通透,严重不平衡,严重差评,这货个人认为,实在无法接受,太难听了。综合总分:3.9音质性价比:C 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试了好几根线,并没有一根是真的合适的,这货的线应该是需要专门撸的。。。上台:素质提高了,低频更猛了,动词大慈动词大慈,而且,尼玛竟然有点过推了。。。
Sony mdr 1a
☆综述:1a、msr7和大馒头这三个应该是卖得最火的三个便携大耳了,一般火的东西都会被喷的很厉害,1a自然也不例外,有人觉得听流行不错,有人觉得动词大词严重不通透,总之各种老烧说着不靠谱的话,各种初烧开着不靠谱的脑放,我也试着评一评吧,喷不喷的随意。 外观:★★★★外观其实设计的相当不错了,主要问题在于塑料感过强,毕竟价位在这摆着,有没有毒人的木碗钛碗加成。便携性:★★★★☆重量非常轻(塑料感带来的优点),戴在脖子上也比较舒服,体积稍稍有一点大了,就这样被扣掉半星。易驱动性:★★★★★十分易于驱动,在本次评测中属于最好推的几个之一,而且因为潜力不大所以用顶级随身设备和ipad推差别并不是特别大(一耳朵还是有的)。佩戴:★★★★★重量轻,不夹头同时也不会像d600那样戴不牢固,可以像全尺寸大耳那样完全包住耳朵,不像hd10那样容易出汗,整体而言从佩戴这个角度看没什么缺点。隔音: ★★★★隔音不错,但是考虑到音质的因素作了比较大的开孔,增强通透性,提升高频,也影响了隔音性能。音质:★★★☆声场:得益于比较大的腔体和出音孔的加成,1a的声场在本次评测中属于偏大的一个,整体比h6更大一点点。低频:1a的低频下潜一般,密度一般,瞬态一般,量感很大,泛音收的偏慢,整体来看不是什么太好的低频,会有一点点轰头。适合搭配低频比较淡的前端来中和一下。比如ak。像arm2这种的话低频就会过重而导致比较严重的轰头,另外用ipad推,低频正合适,很舒服。中频:中频很和谐,中低频很扎实,中高频也没有不足,密度还不错,整体来讲十分中庸平和。这点给sony点赞。高频:高频整体量感偏小,单论素质差hd10e不少,有一个峰,用来提高流行音乐的亮度,但此音染加的并不是十分成功,听高频弦乐比较糟糕,素质上瞬态不足,同时低频过猛影响乐器音色。大动态表现力:低频虽然量感十足,但偏散且密度不足,加上暗淡的高频,导致大动态表现力并不出色,不及hd10e音乐性:1a的音乐性还是不错的,没有特别的染色,只是低频整体提高,高频提升一点,都是很简单的,不会过分影响音色的音染,整体而言高频略少低频略多,缺点在于低频过重影响了通透性,和hd10e的音乐性属于一个级别的。中正度:低频过多,高频略少,中正度稍差,但考虑到自然的中频,总体而言在可接受范围内。通透性:低频过多,高频略少,影响通透性,但得益于出音孔的存在,通透性得到了改善,整体而言通透性其实不错,特别是推力足够的话(hold住低频),其实在同价位来看其通透性是很出色的。适合风格:流行音乐(高频乐器的表现力不足影响了1a的杂食性)总结:1a是个不错的耳机,还算中正耐听,除去低频整体量感偏大声音并无什么不和谐之处,整体略差于hd10e这个性价比小怪兽。综合总分:3.95音质性价比:A 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之前很多人表示,1a的官升很难听,因为1a低频已经很重,但是官升又是加低频的。但事实上,笔者的这条线同样是一条加低频的线(当然同时也加了其他频段,属于全面提升素质线)。接上1a后,不出所料1a的低频比以前还重了,但同时密度陡增,不得不承认1a的低频本身是不错的,同时中频和高频也有一定的提升,值得强调的有两点,一、高频处的峰不像之前那么明显了,但亮度却提升了。二、通透度提升非常大。上台:1a的单元潜力并不是很大,上台后的1a提升并不算是翻天覆地。无外乎是上台后应该有的表现,但有两点是让我很奇怪的,第一,似乎有一点点过推的错觉?第二,高频出现了不太自然的齿印,但通透度和亮度反而下降了。好吧,总之是1a不推荐也没必要上台。
Audiotechinca msr7☆☆综述:作为近两年便携大耳三大件之一(同时也是跳水幅度最小的一个),msr7口碑一直不错,但同样有很多人认为msr7声音发干,发尖,低频不足。无论如何,销量证明msr7不是一个糟糕的耳机,也很值得作为我横评中的一员。 外观:★★★★★个人认为在三大件里,如果一定要找一点是msr7绝对领先的,就是外形,特别是msr7ltd,更是十分毒人,加上小日本出色的做工,外形五星没有疑问。便携性:★★★★★便携性同样是一个不需要担心的问题,综合体积,重量以及戴在脖子上的舒适度来看,msr7同样是很出色的。易驱动性:★★★★Msr7并不是那么好推,因为本身低频量感偏少的原因,使用手机这种输出很小的设备驱动,声音会显得尖细,不够润滑,另外,单从得到相同声压级需要的电平来看,msr7同样稍高于1a,hd10e等耳机。佩戴:★★★☆有比较明显的夹头问题,其他的倒是没什么不足之处。隔音:★★★★☆隔音水平稍高于sony 1a,但并没有达到本次评测的顶级水准,毕竟不是个监听耳机。音质:★★★☆声场:在本次评测中同价位耳机中横向声场数一数二(自然比不了k551和d600这种全尺寸大耳),纵向声场较平庸,属于平均水准。低频:量小,下潜较同价位属于稍差的,弹性不错,乐感不错,且不存在所谓“散”的问题,密度一般。氛围感较差。中频:并没有铁三角一贯的高密度(比如esw9),人声过于纤细,但在演绎亚洲女声,特别是日系女声时的确“小毒”,不过个人认为这种毒并不十分耐听,远不及老铁的那种“毒”。(个人认为msr7的中频的走向是很糟糕的,病态的)中高频有明显的衰减,所以女声达到高潮反而会缺乏感染力。高频:高频量感偏大,但无论瞬态还是极高频的延伸都十分平庸。高频水准不及hd10e,远逊k551。大动态表现力:大动态从来不是铁三角的长项,msr7在这一点同样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通透性:不佳,不及同价位通透性尚可的1a,和k551更是差出许多,高频虽亮却不透。音乐性:一般(铁三角的音乐性至少是在平均水准之上的),在低频保持了铁三角的特点,比较耐听,对女声做了一些铁三角传统的调整,但是不太成功,铁三角的习惯是提中高降高频,但在msr7我并没还有看到这样的做法,反倒是反了过来。中正度:不太中正,低频整体偏少,中频偏薄,高频又有些亮。音乐风格适应性:各类流行音乐(低频虽少,但足以应付架子鼓),各类小编制。总结:但论音响性不及1a,hd10e等,而铁三角标志性的“女毒”表现也不那么出。msr7应该考虑下搭配的问题来弥补其自身的不足,适合低频澎湃,高频稍压抑的大推力前端。总的来讲,在几个三星半的耳机中,msr7的表现是最差的之一。 综合总分:3.95音质性价比:B+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msr7这个耳机,事实上并没有上面说的那么偏科,很大程度上在于msr7的咸菜,这跟线应该是一根“劣质银线”,最终导致低频下潜不足,量小,高频过亮(但也不通透)。换线之后,一方面低频全面提升,另一方面中频的厚度稍有提高,高频相比之前收的更好,同时通透度反而提升了,可以说换线后的msr7完全值得上1500的价格,但另一方面,线也很贵啊。。。上台:msr7使用台式设备之后的提升并不大,不通透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的改善在于更好的高频瞬态和最重要的一点:更饱满的中频,这一点在听感上的改善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上台并没有后给msr7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msr7还是那个msr7。
SENHEISER 大馒头2.0综述:大馒头是森海开始大规模进军随身市场和非烧油市场(坑爹市场)的标志性产品,普遍评价抛去性价比的音素倒是都不错。而大馒头2.0在音质,方便性和价格(这个才是重点)上都做了一定的提升,风格上整体和大馒头一代差不多。 外观:★★★★☆一直很认同馒头系列的外观设计,某些颜色确实十分好看。便携性:★★★★★重量相当轻,体积也比较小,加上可以折叠更是提高了便携性。易驱动性:★★★★★和大馒头一代一样,大馒头二代依然十分易于驱动,用手机推和用国砖推事实上真的差的不多,甚至上台也就那样。佩戴:★★★★佩戴上只有一个缺点,也是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无法完全包住耳朵。隔音:★★★☆隔音性能十分一般,也就比本次评测中隔音最差几个耳机好上一些。音质:★★★☆声场:声场比较小,但是隔音性能差加上出声孔的设置,让大馒头2有了一种半开放式耳机的听感,类似于l2的感觉,但本身声场大于l2。低频:低频和大馒头的低频差不多,更好的开放性带来更舒适的泛音。整体来讲,密度和下潜不及同价位便携大耳,弹性不错。中频:中频比较自然,中低频没有过于臃肿也没有过于欠缺,中高频量感稍有不足。高频:素质很一般,无论是极高频延伸还是瞬态都没什么过人之处,自然度横向对比其他便携大耳算是很不错的,但是却不及大馒头一带,高频有一些不自然的提升。不过倒是很通透。大动态表现力:勉强及格的表现,主要在于风格上本身就不适合大动态的重放。通透性:通透性确实是本次评测中十分出色的一个,这个毋庸置疑。音乐性:大馒头的音乐性还是十分让人满意的,所谓淡,也是一种均衡和中庸,而且众所周知的一点是,森海从不强调染色,但从不欠缺染色。(比如hd600)适合风格:事实上除了大编制皆可胜任。总结:大馒头2的素质相比他的定价确实是不太合适的,即便是经过跳水之后的价格同样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大馒头2的通透性和自然平衡的听感确实让人十分满意,所谓的淡,当搭配足够出色的前端时同样可以得到很大的弥补。我很想给大馒头2四星,但是仔细想想,素质的不足还是限制了他。综合总分:3.95音质性价比:B 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大馒头2是无法换线的。上台:我们说,价格达到这个级别的便携大耳,在上台之后往往会有不错的提升,因为毕竟这个级别的大耳其单元本身的素质还是可以肯定的,但大馒头2并没有表现出类似的水准,上台之后,密度稍有提升,其他的在硬素质并没有太明显的提升,而除此之外,我也听出了一丝过推的味道。
Denon d600
☆综述:作为新天龙的次旗舰,d600同样是一个褒贬不一的耳机,但似乎骂的远大于夸的,作为一个根本定位为上台大耳的耳机,我无意探寻他的潜力,只是想把他当成一个随身耳机来评价一下,因为他真的比较好推。另外,很多烧油也和我反映过想了解一下d600的水准,所以还是评一评。 外观:★★★新天龙因为外形原因一直被戏称为“魔龙”,d600自然也不例外,他的外形,确实有一些夸张了。。。便携性:★★真正的全尺寸大耳,无论体积还是重量都不便于携带,可能可以到图书馆使用,但作为出街大耳使用是不太现实的。易驱动性:★★★★获得相同音量的情况下,需要的电平在1a和hd25之间,同时在推力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获得不错的听感。(以直推来看,这货在同价位素质很高,所以即便损失瞬态听起来依然不错)佩戴:★★★★算不上顶级的佩带,腔体过大,重量稍重,另外在走动中耳机也会晃动,导致佩戴不适感,但耳压和耳罩舒适度都很不错,人体工程学做的也不错。不过要吐槽的一点是,头小的戴这个耳机可能会很纠结。。。隔音:★★★★作为腔体如此之大的全尺寸大耳,d600的隔音性能相当出色(比akx要好)。音质:★★★★☆声场:但从本次评测来讲,d600的声场是所有耳机中最大的一个。(但纵向的层次感上并不是最好的)低频:低频为d600在音响性上表现比较差的一项,继承了老天龙的散(散的问题即便是金菊花也不能完全解决),同时下潜并没有显示出超越价位的水准,不及宝华p7等在本次评测中达到2000加价格水准的耳机。不过三频比例不错,低频整体的量感也不算太大,换线会脱胎换骨。中频:国砖直推下的d600,可能也是声场比较大的缘故,中频密度较差,加上中低频量少,所以中频听起来会略微发虚,可以考虑在搭配上改善这一点,或者直接换线上台。另外在中频和高频衔接上有和hd10类似的问题。高频:d600的高频瞬态十分出色,完全秒杀同价位便携大耳,包括hd650,dt880这些单从高频瞬态来讲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大动态表现力:大动态表现力出色,但略散的低频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通透性:但从本次评测中的耳机来看,d600的通透性无疑是十分出色的(得益于出色的高频),但必须强调一点,低端的(本次评测基本都算低端)封闭式耳机很少有十分通透的。音乐性:音乐性一般,低频量不大但因为散的问题稍显臃肿。中频和高频的衔接存在问题,不够自然,高频量感过大,整体不耐听。但声音比较通透,三频比例也还算中正。适合风格:所有音乐类型(再一次印证,这货还是偏向家用)总结:但看淘宝日行的价格的话,d600是一款性价比碾压的耳机了,当然这也得益于日元贬值。D600拥有十分出色的高频和非常广阔的声场,同时又并没有过多的牺牲密度。D600最大的问题在于他的低频,在重放很多拥有大量低频的歌曲时,这个缺点也会暴露出来。但无论如何,以1400元拿下d600依然是极其超值的选择。综合总分:3.95音质性价比:S 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相比d600,如果单从得到更和谐耐听的声音的角度来看,换线其实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笔者的咸菜不贵,才花了700块钱,就是个ofc,但却给d600真正带来脱胎换骨的表现。换线之后的d600,全方位提升,感觉完全是另一个耳机。总的来说,换线之后的d600,配上足够好的台式设备,可以发挥出远超同价位的实力。上台:d600毕竟是一个定位家用的全尺寸大耳机,上台之后的表现必须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低频散的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依然存在),高频瞬态提升很大,整体的密度提升了一个级别,走向的话,相比之前稍稍中正一些,中频能量更充沛了,齿音问题依然存在。对于那些想上台同时又想外出携带耳机的用户来讲,d600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入门级选择。
竟然没有回复
Senheiser hd8dj
☆综述:hd8dj算是森海目前最好的封闭式耳机,我们知道,在封闭式耳机上,日本的技术一直强于欧洲,像拜亚动力这种大品牌一样会在封闭式耳机上失利(糟糕的t50p和褒贬不一的t5p),而森海作为当世动圈式耳机第一大牌,在封闭式耳机上的表现同样一般,hd8dj作为森海封闭式耳机的最新一代产品中的旗舰,表现不错,值得好好评测一番。 外观:★★★★hd8dj是典型的图上很毒拿到手上让人不爽的耳机,可能比较符合欧美人的审美和“dj”的定位,但以中国人对美的定位来看,hd8dj的外形只能算差强人意,但出色的做工和质感还是让人很满意的。便携性:★★★★☆重量稍重,不过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他的还是很让人满意的。易驱动性:★★★★虽然阻抗有95欧,但灵敏度非常高,结局是声压级十分容易满足,同时这货也不吃控制力。推力不足时,不会有密度严重不足的情况出现,结像依然清晰,但高频完全没有延伸。总体而言比较易于驱动。佩戴:★★★定位dj监听的耳机很少有佩戴舒适的,hd8dj也不例外。第一、夹头比较严重;第二、特殊的设计在考虑了dj的方便性的同时,忽略了人体工程学的很多东西,结局就是有很多说不上来的不舒服和不方便。隔音:★★★★★再重申一遍,监听耳机,最终要的就是隔音,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五星就是五星。音质:★★★★声场:无论横向声场还是纵向声场都很小,也没什么层次感。但就声场而言,同价位最差。(为了隔音牺牲声场)低频:低频量大、而且速度较慢,密度很大但稍散,另外,下潜并没有体现出定位“dj监听”和两千加价格应有的水准。中频:中频相当漂亮,整体平直耐听,音色还原到位,中高频丰满、中低频扎实,整体密度很足,同时并没有出现一般动圈耳机常见的中高频到高频过渡时的谷。高频:拥有不错的高频瞬态和极高频延伸,但因为250hz处过于肥大同时也没有过多的提升高频,所以听感上高频量偏小,在演绎高频弦乐时不够动人。但对电子乐的高频成分的重放表现十分出色。大动态表现力:大动态表现力不错,在同价位平均水准之上,本次评测中属于最好的几个之一。通透性:十分糟糕,250hz左右过于肥大,高频量感不足,同时耳机为了隔音确实也牺牲了很大的通透性。音乐性:hd10e是个偏下盘的耳机,除去低频的不和谐,其他频段十分舒服耐听。应该使用类似ak的低频的前端进行控制,然后再把其他频段自然放开即可。高频稍显暗淡,不能很好的演绎高频弦乐。另外,hd8dj的女声事实上是十分出色的。中正度:整体偏下盘,中正度很高,属于本次评测中的前十名。适合风格:各类流行音乐。总结:hd8dj的素质体现出了该价格应有的实力,为了隔音而牺牲通透性和声场确实是一大遗憾,但也带来了出色的密度。总体而言hd8dj是一个不错的耳机,拥有出色的瞬态和密度,糟糕的声场和通透性以及臃肿的低频拉低了hd8dj的水准。但不得不承认,对于dj来说,这样的听感反而更好。最后只给了hd8dj四星,但他也是最好的四星。综合总分:4.05音质性价比:B 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实在对不起各位,我并没有找到一款很合适hd8dj的升级线,主要是,这货插头太凶残了,插不进去啊。。。最后找了一条宝华p7的升级线发现很不合适。。。上台:hd8dj上台的表现并不出色,声场依然很狭小,密度的进一步提高导致通透性的进一步下降,低频变得紧实,但从素质来讲确实提高了,但反而更加“动词大词”。相比之下,反而是随身的hd8dj更耐听。
☆综述:这两年,oppo开始涉及hifi音频市场。Pm3是oppo最便宜一款耳机,主打便携,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定位便携的平板耳机(el8事实上更多的只是好推),平板耳机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低端的平板耳机往往会很大程度上暴露缺点,比如最典型的就是he400。那么让我们看看oppo pm3到底表现如何。 外观:★★★★☆事实上pm3的外观是值得称道的,用料、工业设计都足够出色,唯一缺点在于白色容易发黄,黑色稍微容易掉色,这些细节相比设计师并没有考虑进去。便携性:★★★★影响便携性的主要问题在于pm3的重量,各方面因素导致pm3的重量很重,毕竟是平板耳机。易驱动性:★☆我想说其实1w的推力都不一定能满足pm3的需求,都说平板吃推力,pm3同样如此,拿手机推,低频没下潜,高频啥都没有。基本算是本次评测最难驱动耳机。佩戴:★★★重,夹头,不过可以完全包住耳朵,耳罩也十分舒适。隔音:★★★★★监听耳机级别的隔音性能。音质:★★★★☆声场:出色的隔音确实牺牲了声场,另外相对暗淡的低频也确实对声场没什么好作用。低频:事实上,平板耳机最大的优势就在低频,密度极佳,衰减极快,pm3同样拥有这些优势,但是,依然是驱动力妥协的问题,pm3的下潜比较糟糕,完全达不到同价位的水准。中频:中频可以说是无功无过,密度为同价位顶级,走向比较平直,中高频稍微有些少,演绎各类音乐都能有比较自然的表现。高频:事实上pm3的高频延伸是十分优秀的,但高频量感偏小,瞬态也不让人满意,我们说瞬态响应是平板耳机的弱点,而牺牲对驱动力需求的pm3则进一步把这一缺点放大。大动态表现力:平板耳机的动态响应一贯是顶级的,oppo pm3自然也不例外。通透性:pm3最让我赞叹的是他的通透性,并不是说他的通透性是本次评测中最好的,只是,以这样的高频表现和隔音性能,pm3的通透性就相当让人吃惊了。音乐性:从音乐性的角度去考量pm3,基本是无功无过的,整体听感自然,但绝不是没有润色,但同时也确实没什么值得赞叹的润色,整体声音比较柔和,高频虽然不足但绝不像lcd那样暗淡。声音比较舒服。中正度:中正度事实上是很不错的,只是上盘能量稍显不足。适合风格:不太适合极高频能量充沛的音乐。总结:oppopm3是个典型的平板耳机,出色的密度和动态表现,比较一般的瞬态,纤细的高频。毕竟定位随身便携,我们很难给他提供太大的驱动力。整体来讲,pm3基本达到了2k加的水准,但还是稍显性价比不足。(主要是低频不行啊)综合总分:4.05音质性价比:B+ 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换线的提升主要在于改善低频下潜的问题,另外高频量感的不足也会有所改善,正题来讲比较建议更换咸菜。上台:为了保证推力的充足,笔者特意使用ef6驱动pm3,密度进一步提高,高频也让人十分满意了。但是低频下潜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相比使用电流小一些的耳放,ef6并没有让pm3脱胎换骨。
Bower&Wilkins p7
☆综述:作为音箱大厂宝华伟建的旗舰耳机,p7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有些人觉得很不错,但有些人很大程度上因为国行价格而对他嗤之以鼻,而同时拥有p7和其他几个主流便携大耳的烧油又较稀缺,所以对p7真正公正的评价也不多。所以笔者认为这次很有必要具体评价一下p7。 外观:★★★★★P7的外观看照片可能其貌不扬,但自己观察实物的话,其实是很美的,做工也相当好。便携性:★★★★☆便携包十分漂亮,体积大小合适,缺点是稍稍有些重了。易驱动性:★★★☆相同电平下得到的音量甚至小于hd25,不过p7的一个特点在于,即便在手机上使用,依然可以获得不错的音质,不会因为推力不足而过多的损失瞬态。佩戴:★★★☆有些夹头,但不严重,耳罩舒适度不佳,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体工程学设计做的不好,戴在耳朵上有时会有偏音情况而且会漏音。隔音:★★★☆隔音一般,一方面是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问题,一方面似乎耳机在设计时也并没有打算把隔音性能做的很出众。音质:★★★★☆声场:纵向层次感体现出了2000加耳机应有的素质,但横向窄小,整体来讲声场表现很一般。低频:低频比例合适,密度高弹性好,下潜也很优秀,在本次评测中单论素质来讲属于低频最好的几个。中频:中频密度出色,但1k左右能量过强,严重影响了整体的通透度。高频:高频同样体现了2000加耳机的水准,出色的瞬态和极高频延伸,遗憾的是量感偏小,而且做了比较明显的柔化,导致高频弦乐音色表现一般(过于靠向中频)。大动态表现力:p7的声音虽然并不算大气,但大动态的表现力还是十分不错的,出色的密度保证了这一点,p7至少展示出了2000加耳机应有的大动态表现力。但还是要强调,p7并不是一个以动态见长的耳机。通透性:不佳,1khz过于臃肿,量感适中的高频,这样的走向,加上较小的声场,通透性注定不会让人满意,整体来讲,通透性不及1a,远不及mm400。音乐性:音乐性不佳,中低频过于肥厚,严重影响听感,这种感觉在t50p上也有,但p7的感觉更加夸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做出漂亮的高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p7的高频量感并不大。中正度:总体中正。适合风格:流行音乐(不适合金属),小编制,不适合爵士。总结:从音响性来讲,p7的水准勉强可以达到2000加耳机应有的水准,国行定价就是完全坑爹了。从三频走向来看,宝华还是展示出了自己的实力。但中低频过于明显的峰的确让人十分不爽,在所有四星半中,p7的音质是最差的一个。综合总分:4.15音质性价比:B (以行货标准,行货3000多的价格的话性价比是D) 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给p7换线是个很好的选择,因为p7素质不低,只是走向上有硬伤,换了线之后的p7素质提升不会很大,但高频的改善会让整体的听感提升一大截,另外换线后的p7的低频下潜也会进一步提高,但考虑到换线的成本问题,嗯。。。上台:毕竟是2000加水准的耳机,p7上台后的提升还是很可喜的,更漂亮的高频,更大的声场,另外1khz的峰并不再像之前那么明显,无论音乐性还是音响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但从瞬态和密度的角度来看,p7上台之后的提升并不是十分明显,个人认为p7的用家更多的还是依靠换线和前端进行调味比较好。
Audio technica m50x☆综述:作为铁三角非女毒系列最经典的型号之一,无论在烧油领域还是在专业领域,m50x都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口碑,虽然个人认为m70x在声音的各个方面均超过了m50x,但这并不代表m50x应该被淡忘,经典永远是经典。 外观:★★★★和m70x的评分是一样的,毕竟长的真的很像,但是个人认为从细节看还稍胜一筹。便携性:★★★★☆稍稍有一点点大,算是小小瑕疵了。易驱动性:★★★★易于驱动,在推力不足时会显得高频发尖,中频不足。佩戴:★★★★☆佩戴很ok,舒服,耳压合适,耳罩稍微有点硬。隔音:★★★★☆作为监听耳机,这个隔音其实有点差了,但是综合来看依然是本次评测中名列前茅的。音质:★★★★声场:在同价位封闭式耳机中处于比较优秀的一个,虽然体积不算大,但是泛音做的比较真实,比较宽松,封闭感相对比较小。低频:低频稍稍有所加强,特别是在前段推力不足时更加明显,下潜不错,密度尚可。中频:中高频的坑是比较明显的,密度上也没什么可全可点之处,但是低频到中低频过度的很不错,声音还是很顺畅自然的,不存在有些监听耳机干冷硬的问题。高频:高频量感很足,素质不错但没有超出该价位应该有的水平,不过声音也比较自然。大动态表现力:大动态表现力不错,在同价位属于很优秀的一个。通透性通透性在本次评测中属于顶级水准(m70x进一步提高了),主要问题在于极高频延伸比较一般所以依然稍稍有些发闷。音乐性:非常出色,可以演绎各类器乐,也没有牺牲人声饱满度,声音通透自然。中正度:中正度优秀,除去中高频的凹陷和低频的提升,没有别的缺点了。适合风格:各类音乐总结:音响性在同价位看已经属于比较优秀的一个,但依然是这个价位的水准,觉配不上四星,之所以给了四星,也是因为m50x的音乐性同样是十分出众的(十分中正耐听,同时毫无不和谐之感)。综合总分:4.15音质性价比:A+
Panasonic hd10e
☆综述:hd10e是松下回归耳机领域的重要作品,作为大厂,松下的实力还是毋庸置疑的。加上无数的枪文和极其低廉的价格,其名气一度非常大,同时,并没有太多人真的对该耳机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这里我希望对该型号感兴趣的烧油可以从我的文章中获得启发,对hd10e有一个更准确的把握。 外观:★★★★★可能从图上看hd10e的外形其貌不扬,但事实是,这货的工业设计绝对是顶级的,外形没那么张扬,但其做工(做工太太太好了),质感以及很多细节绝对可以吸引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男性(女性可能不太认同这种外形)。便携性:★★★★☆尺寸、戴在脖子上的舒适度都是十分靠谱的,唯一的问题在于重量稍稍有些重了,相比老铁的es系列、sony 1a等,hd10e都重出一些。易驱动性:★★★★☆hd10e比较易于驱动,用手机驱动比较吃力,想得到足够的声压级并不难,但推力不足会比较严重影响听感,但使用ipad可以获得不错的听感。佩戴:★★★★稍稍夹头,耳罩十分舒适,重量有一点点重(即便是笔者的妹子也没觉得这一点点造成什么困扰),算是有一点点夹头,但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真正值得注意的缺点是有一点容易出汗。。。这里必须说一下hd10e一个很吊的设计,他的头梁初了上下伸缩以外,前后也可以调整,比如笔者就喜欢以零点再稍微向前调整一格。隔音:★★★★隔音性能十分优秀,但还算不上顶级,在本次评测中依然有好几个耳机拥有更好的隔音性能。音质:★★★★声场:hd10e的耳罩深度比较大,这样也获得了强于同价位产品的声场表现,纵向不错,横向比较一般,但也不至于像t51p那么夸张,声场表现整体来讲是不错的。低频:低频比较自然,量感适中,下潜不错,整体密度一般,稍稍有些散但不算太严重。中频:中低频比较扎实,这样人声不飘,但中高频量感不足,整体来讲中频有些凹陷,密度也一般。高频:高频瞬态超出同价位水平,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提升了整体的亮度并让高频乐器的声像定位更清晰,“显得”解析更好,极高频延伸在同价位来看同样比较出色,但密度并不出色,整体来讲其高频依然是1k多元耳机的水平。大动态表现力:大动态表现力比较中庸,没有很出色但也并不算短板。通透性:尚可,毕竟只是一个一千多元水准的耳机,极高频延伸并不出色,不过低频倒也不臃肿,整体处于本次评测中的中等水平。音乐性:hd10e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其唯一的短板就是音乐性。中高频有明显的大坑,但高频又做了很突然的提升,影响中正性和耐听度,而且使人声的声像定位显得奇怪,甚至会来回漂移。同时在人声并不算靓丽的情况下齿印却偏多了。中正度:从三频量感来看,中正度还是不错的,但中频和高频的衔接又有比较严重的问题。适合风格:除去大编制以外的各类音乐。总结:以千元不到的价格来看,hd10e拥有极高的性价比,素质方面hd10e没什么短板,音乐性来看,hd10e虽然有衔接的问题但整体却比较中正。综合来看hd10e即便放到1500的价格都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毕竟这个价位大多都有些短板)。hd10e适合的音乐风格也非常多,高频的提升带来了很不错的高频弦乐的表现力。所以衔接问题并没有对乐器的表现力有太大的影响力。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货并没有碾压1500价位耳机的能力。总体而言,给hd10e四星同样存在越级的问题,相比其他四星,hd10e在音响性上其实稍差一些。(但整体强于h6,h6时音乐性出色,hd10e则是音响性出色)综合总分:4.2音质性价比:S 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换线的提升在绝对素质上并不大,不过低频更扎实,弹性和结像更好了,另外高频密度提升了,整体毛刺更少,更润滑,个人认为hd10e没什么换线的必要。上台:hd10e上台之后的表现并不能用脱胎换骨来形容,整体来讲就是一个比较易于驱动的耳机在推力提升应该有的表现,中频和高频的衔接问题相比之前有所改善,三频在密度上的提升也比较明显。整体来讲,就是声音更饱满了。
Audio techincaes10☆☆综述:es10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算是铁三角一款标志性的产品,算是铁三角风格转型前的最后一款量产的热门便携大耳(个人认为转型时间点是2011年的w3k和esw11那一波),事实上他的毒性已经远没有前作esw9那么夸张了。不多说了,还是来具体看一看吧。 外观:★★★★★小钛碗,还是很毒的。便携性:★★★★★体积足够小,重量也比较轻巧,不听可以挂载脖子上也可以放在便携包便携带里,从便携大耳的角度来看,这个五星应该没什么疑问。(完全照搬esw11的内容,其实比esw11便携性更高,因为单元小。)易驱动性:★★★★☆整个es系列并没有那个耳机特别好推,虽然声压级的需求都很好满足,但推力不足的情况下的声音总是会有各式各样的不自然,而es10其实是这几个里面最稳定的一个了,很大程度上和es10本身的风格也有关系。佩戴:★★★★es10夹头程度比esw9稍好一些,不过耳罩材料是真的不舒服。。。隔音:★★★★☆隔音表现不错,但并不是十分隔音。比esw11隔音稍微好一些,整体还是很不错的。音质:★★★★声场:es系列的声场在同价位来看都是比较小的,es10的声场大于esw9小于esw9ltd,远小于esw11ltd。低频:es10的低频不太像铁三角一贯的风格,量大下潜足,弹性不足,比较硬,但是不散,素质尚可乐感不足,总的来讲,es10的最大败笔在于低频。(事实一次次证明,铁三角真的不会把玩低频)中频:es10的中频保证了相当高的水准,人声特别是女声相当好听,密度足,结像扎实,与低频和高频的衔接也做得很不错。整体来讲在1k5这个价位属于最好的几个之一。高频:es10很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高频放的比较开,虽然极高频延伸和瞬态都很一般,但量感合适,整体的亮度得以保证,也提高了杂食性。大动态表现力:es10的大动态表现力在本次评测中的几个铁三角耳机里算是很不错的一个,这得益于他扎实的下盘。通透性:比较一般,主要在于高频素质较差。音乐性:es10的中频依然保持了很不错的音乐性,高频还算自然,衔接也没什么大问题,只是低频整体比较臃肿,弹性也不足,整体音乐性自然无法和esw9相提并论,但同样相当出色。中正度:es系列第二中正的一个,第一中正的是esw9ltd。主要问题在于低频。音乐风格适应性:流行音乐,小编制,爵士乐(爵士乐的听感会很不错哦)总结:单就素质来讲,es10并不具备四星的水准,整体素质不及h6,不错es10拥有不错的中正性同时保证了很漂亮的染色,整体耐听度很高,聆听女声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因此,es10的音质性价比并不高。 综合总分:4.3音质性价比:B+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es10是无法换线的。上台:es10的潜力不及esw9,而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es10在有些台机上会出现严重的过推现象导致低频及其肥大不耐听,事实上,es10的低频和es7是有那么一丝共性的(这一点不多说了),但es10上台后就想其他几个es一样,一样会有十分明显的提升,这个提升是全方位的,是一耳朵的,是比很多便携大耳上台提升大的多的。
Shure srh1540
☆综述:作为舒尔的次旗舰,srh1540从上市之初4k加的价格一路跌到2500,比较尴尬的定位是他一个很大值得诟病的地方,但事实上,srh1540非常适合拥有顶级前端的烧油随身使用。 外观:★★★☆外观十分一般,并不像定位出街的耳机,而是更像家用大耳机。另外碳纤维的做工实在不想吐槽。便携性:★★★无论体积、重量还是挂在脖子上的舒适度,都不能让人满意,依然像一个家用大耳机。易驱动性:★★★☆虽然被收纳进本次评测中,但1540事实上并不好推,需要比较大的推力,也就顶级国砖可以比较不错的驱动srh1540。但必须强调的一点是,srh1540在直推之下的声音完成度非常高,完全没有不和谐或者密度不足的情况出现。佩戴:★★★★重量略重,夹头略严重,而且有轻微压头。不过耳罩非常舒服,并可以完全罩住耳朵。隔音: ★★★★Srh1540值得称道的一点是他的隔音性能,如此定位以及如此大的耳罩,其隔音性能却强于很多便携耳机,这样换来了充足的密度。音质:★★★★★声场:小于d600,但纵向层次感又强于d600,综合来看在本次评测中属于表现最优秀的两个之一。低频:下潜十分优秀,密度十足,缺点在于稍稍有些散,在本次评测中为素质最好的低频,速度稍慢,低频泛音偏多。流行音乐氛围感极佳。中频:演绎欧美流行拥有完美的表现力,不得不感叹舒尔对流行音乐以及欧美人声确实有极其独到的见解,中低频有所加强,中高频完全不妥协,整体密度比较优秀。高频:高频量感稍小,但足够演绎各类音乐,极高频延伸和瞬态均为本次评测中最佳。大动态表现力:澎湃的低频,舒展的高频带来的大动态表现力绝对不会差,事实上,大动态表现力同样排在本次评测中的第一。音乐性:srh1540拥有完美的音乐性,对欧美流行音乐的演绎,在个人把玩过的耳机中,个人认为只有lcd3可以超越之。中正度:中低频稍多,导致有些发闷的感觉,中频的染色十分漂亮,但整体勉强算得上中正。。通透性:通透性同样属于本次评测中最好的几个之一,但被提升的中低频严重影响了通透性。适合风格:各类音乐。(真的买这个就是用来听流行的)总结:在本次评测中,srh1540各方面拥有全面领先的素质,同时拥有极其出色的流行音乐表现力,除去通透性稍微差那么一点点,基本上就是一个完美的直推耳机了。毫无疑问,srh1540的音质在本次评测中是最棒的,而且领先第二名不少。综合总分:4.3音质性价比:A+ 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换线有很大提升,但笔者并没有专门为此款耳机准备升级线,主要也是因为比较穷。(这货的线正经的动辄两三千啊)上台:srh1540归根结底是一个家用耳机,即便随身设备直推可以获得极好的效果,但是srh1540使用台式设备驱动完全可以获得另一个规模的声音,笔者不想多说,因为这个与本次评测无关。
B&O H6☆☆综述:H6是宝华的旗舰型号(最新的是h8,但是h8定位无线耳机,我们就不考虑了),外形非常好看,声音虽然素质一般,但音乐性出色且十分中正,个人认为是一个出街的好选择。 外观:★★★★★可能很多铁家拥趸会不承认,但事实就是,h6在戴上之后的视觉效果远比几个铁家的便携木碗和钛碗要好看,单从佩戴观赏度来看,本次评测中,h6应该是最好的。便携性:★★★★★体积比较小巧,同时重量相当轻,可以说B&O在设计h6的时候,在减轻重量上绝对下了功夫。易驱动性:★★★★当推力偏小时,完全不用担心会推不好h6,无论任何前端,h6的瞬态都有所保证,但同时,相同电平下,h6的声压级比本次横评中一多半的耳机都西小一些。佩戴:★★★★★近乎完美的佩戴,不夹头,不压耳,也不容易出汗,最神奇的一点是,即便腔体很小,但却能产生全尺寸大耳的完全包耳的效果。如果非要吹毛求疵的话,只能吐槽耳罩稍微有些硬了,但如果h6在这一项没有拿到满分,本次评测也就没有什么耳机能拿满分了。隔音:★★★★☆十分优秀的隔音能力,但相比hd25,dt1350这些专业监听耳机,可能也是考虑到音质方面的问题,h6的隔音稍微差一点点。音质:★★★★声场:腔体虽然不大,但腔体深度比较深,整体来讲声场在本次评测中属于中等偏大的一个,大于80欧的hd25。低频:低频的素质很一般,下潜比较差,量感适中,但密度很一般。好在低频很弹、乐感十足,反而有很不错的听感,个人认为这也是B&O用音乐性弥补音响性不足的做法。中频:密度很一般,但声音宽松,中高频的音染加的很漂亮,人声不会像舒尔那样做的很醇厚但同样耐听,特别是女声,同时,吉他的音色因为漂亮的中高频而非常动人。高频:高频瞬态完全不符合该价位应该有的水准,同时极高频的延伸也稍显不足,但整体量不小,人声会有一些多余的齿印,同时高频弦乐的音色会稍显清亮一些。大动态表现力:h6的声音风格是轻快,靓丽,密度小,声音比较宽松,同时下盘能量相对较少,所以大动态的表现力是不足的。通透性:通透性很不错,在本次评测中属于相当出色的一款了。音乐性:十分优秀的音乐性,在素质不佳的情况下,音染漂亮、得体。低频弱化以突出靓丽的中高频,同时弹性出色;中高频以及高频的前段做一些提升增强人声和大部分乐器的感染力,h6对于吉他、钢琴、大提琴这类中高频弦乐的重放是很优秀的。极高频因为素质问题,演绎小提琴等拥有大量极高频谐波分量的乐器可能稍显暗淡。中正度:十分中正,通透自然的声音。音乐风格适应性:流行音乐(在演绎有大量中低频成分的音乐时可能显得氛围感不足)、弦乐、小型室内乐、爵士乐,空灵型女声。总结:素质严重不足(性价比低),但音乐性极其出色。同时,h6是很少见的并没有一味的向流行音乐看齐的便携大耳,声音走向十分自然中正,但也并没有像拜亚动力的部分耳机那样为了高频的表现力而牺牲流行音乐的听感。在本次评测中,以这个级别的素质,h6是唯一一个拿到四星的耳机。(之后的hd10e的素质更高)综合总分:4.3音质性价比:C(以国行价为准,据说澳行很便宜?)上台及换线潜力换线:低频!低频!低频!我们都知道h6低频稍弱,主要是密度不足。换了线的h6,低频密度提升相当大,弹性更加出色,下潜也更深了。其他的,通透度的提升也比较明显。总之h6在换线之后真正成为了一个可以在随身大耳方面退烧的耳机,虽然素质不高,但中正大气,自然耐听,且无短板。上台: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用台式设备驱动换线了的h6,不过,事实上,使用原线的h6同样有不小的潜力,h6的潜力比我们想得都要大,上台之后的h6低频丰满了许多,整体的瞬态提升非常大,不得不承认,h6虽然用低端设备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听感,但并不是“那么”好推。
☆综述:同样属于本次评测中的重要冷门之一,同样属于涉足耳机圈钱的箱子厂的产品,同样属于roomfeel技术,hp50和m4u1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近的额,事实上,psb已经被nad收购了呢。。。好吧不多说了,上评测。 外观:★★★★☆个人非常喜欢m4u1的外观,特别是红色的那款,不过问题在于这货的做工比较一般,质感不好,塑料细看的话有很大的廉价感。便携性:★★★★体积稍大,不过可以折叠起来不造成影响,主要问题在于重量稍稍有些重了。易驱动性:★★★★★十分好推,比hp50还要好推,十分靠谱,手机足够了。佩戴:★★佩戴我只给了两星,主要有一个小问题和两个大问题,小问题是,重量稍稍有点重了,不过不严重。大问题,第一,这货夹头,第二,这货的人体工学设计十分容易让两个耳廓形状差的比较多的人产生偏音的感觉。(比如笔者)隔音: ★★★★★这货的隔音可以说相当好,相当好。音质:★★★★☆声场:roomfeel带来了声场上的优势,m4u1的声场表现十分出色,不过,最大的缺点在于,虽然论绝对体积来讲比较出色,但是那种封闭式耳机的闭塞感却十分明显,这和m4u1的风格本身也有一定的关系。低频:低频表现比较差,量感不错,但是下潜一般,密度较差,而且弹性不足,乐感不足,这个是roomfeel技术带来的缺点,两个roomfeel耳机都有这个感觉,而m4u1更明显。中频:中频密度十分出色,人声贴耳,roomfeel带来及其出色的结项,总体来讲,m4u1的中频在本次评测中近次于srh1540。(不过低频和高频的配合导致其实际听感不如focal classic、m70x和esw9ltd)高频:高频同样让人不满意,量感不足,延伸也一般,带来了很闷的听感。大动态表现力:表现出色,名列前茅。音乐性:正题来讲音乐性表现一般,整体比较闷,通透性严重不足,但是不能否认在极佳的中下盘氛围感加上有箱子听感的roomfeel技术以及及其出色的人声表现力的加持下,这货在重放流行音乐时依然有十分不错的表现。中正度:不太中正。通透性:通透性糟糕,在同价位来讲基本是最差的(并不是倒数第一哦)适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夫玩股都是一把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