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想去终南山森林公园攻略问道,求攻略.我要怎么找到隐居的

553被浏览212,137分享邀请回答2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53被浏览212,137分享邀请回答1743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66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53被浏览212,137分享邀请回答60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住茅棚吃野菜过千年前生活5000隐士隐居终南山
  日,秦岭终南山大峪,《问道》杂志主编张剑峰和几位隐居者合影留念。
  隐士居住的茅棚一些是茅草搭建,有些是山洞,有些是普通的住宅,他们分散在各个山谷里。
  图片源自《华商报》
  三年来,35岁的西安市民张剑峰频繁进出秦岭,从华山到终南山到宝鸡龙门洞,一个山谷挨一个山谷走遍,横跨400公里,目的是寻访居住在其中的隐居者,行至今天,他拜访了600多位山中隐士,自己则从一个纠缠于情爱的青春文学编辑变成了半个隐士。
  他承认,自己是因为读了人比尔波特的书《空谷幽兰》,诞生了去寻访隐士的想法。
  二十多年前,美国汉学家、佛经翻译家比尔波特来到,寻访传说中在终南山隐居的隐士,因为《空谷幽兰》的问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终南山中,还保留着隐居传统,有五千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隐居者,过着和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
  日前,记者跟随张剑峰前往终南山寻访隐士,揭秘终南山传承千余年的隐居传统。
  寻隐者不遇
  2008年之前,张剑峰的身份是青春文学图书编辑。自从走上寻访终南隐士的道路之后,他的身份变成杂志《问道》的主编,他对隐士的采访就刊登在这本杂志上。
  &前几年接触文学圈、做期刊,庸俗的东西太多,感官享受的东西太多,大家在想怎么赚钱,怎么花钱,这些东西固然不错,但是人的生活视野太小、太局限了,我想看看另一种生活,隐居者的生活就像我忽然发现了清澈的水源,以前的浑浊的水质就不可再饮用了。&张剑峰这样形容这一变化。
  2008年,看过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后,张剑峰决定去终南山寻找书中所写的隐士。&我从南五台开始走,第一次是跟一群驴友一起,结果什么都没有找到。&这对他来说是个教训,后来他才知道,远远看到一群驴友结队进山,隐士们就关了门,或者躲到其他地方,以免被打扰。
  张剑峰介绍,并不是所有的隐士都不欢迎到访者,有的隐士准备出山,他或许希望和到访者结缘,有的隐居者正在用功的时候,是不想被外人打扰,而且要看到访者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是去山里旅游旅游,往往这样的到访者最多。
  &四五十人拿着大喇叭,边走边唱,带着酒肉,留下一地垃圾,然后转身就走,对山里这些隐居者,他们只是好奇。&每遇到这样的到访者,隐士们只能关门谢客。
  敲门需要喊暗号
  第一次寻访失败后,张剑峰决定独自行动:&想到哪里就去哪里,稀里糊涂走,没有交通工具。&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准备,但为了采访隐居者,他会带录音笔和纸笔。隐士居住的茅棚一些是茅草搭建,有些是山洞,有些是普通的住宅,他们分散在各个山谷里。
  &一般到访者去敲门,隐居者都会开门,但有些并不接待生客。&张剑峰说,&寻访了几百位隐士后我才知道,敲门需要念一些暗号。&
  张剑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听说两位师徒居住在一座山洞内9年,谁知找到她们居住的山洞时,明明听到门内有动静,但敲门却没有人应声。当时他不懂念暗号,只是坚持敲门,敲门几次后,师徒两人终于开门了。在她们居住的山洞,只有经书和简单的生活用品。
  通过谈话,他得知,师徒两人在山洞居住9年,连附近的茅棚都没去过,也不接待外面的到访者。在山洞外,师徒两人在悬崖边开辟了一块三四平米大的菜地,张剑峰到访时,她们正在包白菜饺子。
  &我第一次吃到那么好吃的饺子,她们也很少吃那么丰盛。她们问我从哪里来,拜访过哪些人,讲她们的师父如何隐居,谈得比较多的是她们尊崇的隐居者,讲智者的生活和道德,她们跟我说了一句话我现在都记得:"你走了这么多地方,看到很多东西,但你要保持你内心纯净的种子不被污染。"后来我也看到一些隐居人不是真正在隐居,我看到玉的同时看到了泥土。&张剑峰回忆道。
  张剑峰介绍说,这些隐士都很热爱生活,一般会把自己小茅棚打扫得很干净,做一点小景致,比如在门口种点花,但他们不用手机,离村庄近的隐居者还会和村里人打交道,很少下山。
  揭秘隐居者
  终南山是隐居者最为集中的地方,但在华山后山、宝鸡龙门洞等地方都有隐居者居住,他们随意居住在秦岭中,在做过一些采访之后,张剑峰逐渐掌握了一些知名隐居者的信息,三年里,他的行程东西跨度大约400公里,至今已经寻访到600多位隐士,很多人成为他的朋友,对这些隐居者的采访,让他诞生了创办一本杂志的想法,后来这些采访文章被发表在随后创办的杂志《问道》里。
  2月12日,记者跟随张剑峰前往终南山大峪谷,寻访山中的隐居者。台湾作家张德芬、主持人梁冬等名人也曾跟随他到终南山寻访隐士,现在在张剑峰周围,也有一些跟他一样去山中寻访隐居者的朋友,但能坚持的并不多。
  山中的隐士都是些什么样的人?2月中旬,终南山中积雪较厚,在踏雪行走4个小时后,记者跟随张剑峰抵达了隐藏在大峪山谷深处的一处隐士茅棚聚集区终南草堂。
  尽管是冬天,沿路仍遇见了一些隐士,一位黄姓的隐士常年在终南草堂居住,几乎不下山,他老家在东北,他说:&下山去做什么呢?我们下山后就像傻子似的,左右不是,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
  &我们从小都知道世上有和尚有道士,但没法接触他们,一般觉得,出家人就是穷得没办法才到山里,但后来我发现山里的隐居者大部分蛮有学养的。&张剑峰说。他上周刚见到一个山中的隐居者,这位隐居者藏书很多,留着长头发,特立独行,对电器等样样精通,在茅棚里给自己做了很多精美的家具,他主要研究天文,将天文研究成果和佛经、道经做了对比研究,而且他自己觉得别人并不懂他的东西,只能把研究成果刻在石头上。
  冬天的终南山里,随时飞雪,黄隐士给远道而来的寻访者包了一锅热乎乎的包子,包包子用的萝卜是自己在旁边的菜地种的,冬天他挖了菜窖存储这些蔬菜,米面油等物品都是朋友从山下送来的,他们称之为&供养&。
  &如果没有供养也可以,松子、野菜等都是隐居者的食物。隐居人的行为,一般人看来不可理解,别人觉得住在山里很可怜。隐居者对物质不抱太大希望,给一些隐居人送供养,送东西给他,是为了满足我的心愿,对他们来说,送不送没什么区别。&张剑峰介绍。
  从寻访者变成隐士
  在寻访了数百位隐士后,张剑峰慢慢从一个寻访者变成了半个隐居者:&光看看书,做口头东西不行,我开始只是旁观者,后来发现不行,开始对这些隐居的行为并不相信,但又不断亲眼见到效果,不断否定自己的怀疑,慢慢地自己也开始打坐、练功。&2010年,张剑峰和张德芬等十多人一起凑钱在这里修建了十几间茅棚,取名&终南草堂&,可以供隐居者居住。
  对隐居的好处,张剑峰说:&就是保持自己时时刻刻不迷失,做自己的观察者,喜怒哀乐你都时刻观察着自己。&张剑峰有两个孩子,妻子一直支持他,夏天的时候,还带着女儿到茅棚居住,吃饭前先感恩做饭的人,吃饭不能说话,以前女儿挑食,而在山里她会吃得干干净净。
  &隐居对我生活本质的改变是我看待事物的态度不同,如果以前,有一个东西我想得到,我肯定会努力争取,但现在,患得患失的东西就少了,人会更豁达一点。对物质不刻意追求,更注重精神生活,我之前的生活,也和大部分人追求的一样,但现在,我所追求的东西,不因大部分人追求其他东西而受到影响,不管社会变化再快,我所接触的东西永远简单。在茅棚里,吃饭睡觉晒太阳喝茶,那样就挺幸福的,很多人得到的东西很多,并不觉得幸福。&张剑峰说,&这座山不是一般意义的山,看到《空谷幽兰》时,我觉得好像在门缝里的一线光,我想看到光源在哪里,山是一个符号,是活着的文化。&
  据《华商报》报道
责编:陈超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道终南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