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技术贴〗侠侣任务第一关四关怎么过

【图文】第四章 其他各税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四章 其他各税
大小:662.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进行中的任务
热门:新手专区
热门:高手进阶
您的位置:>>>
月周日点击排行
[11-01][04-22][05-24][10-31][04-07][07-28][12-05][03-22][10-31][11-01]
[03-22][04-19][04-22][07-28][08-22][04-13][05-24][05-27][07-25][07-24]
[07-28][08-22][03-22][07-25][07-24][04-19][04-22][04-13][12-05][07-26]
微信公众号应该说没有哪部历史剧敢说满分。
  青史一叶,白浪滔天。历史剧,一直让大家爱恨交织。这主要因为经典太少,再就是个人口味不同,不可否认,人们对不同历史的兴趣,决定历史剧的走向。热门题材大家都拍,冷门题材就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比较热门的是清朝、秦始皇、武则天这些,而五代十国和宋朝这些题材就明显偏少。
  历史剧,有人看场面,有人看剧情,有人看人物。当然也有综合得比较好的。现在的历史剧多如牛毛,精品真的不多。按题材我基本分为恢弘型、诙谐型、紧凑型、严谨型。大家可以对照自己的兴趣去选着看。
  恢弘型:《大秦帝国》、《走向共和》
  紧凑型:《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
  严谨型:《唐明皇》、《武则天》
  诙谐型:《凤临阁》、《蟋蟀宰相》
  一些伪正剧:《三国》、《贞观长歌》、《康熙王朝》、《汉武大帝》、《郑和下西洋》 (请认准朱苏进牌!)
  在网上也看了许多评比,都觉得不太权威。咱们今天不说那些古装剧,就说那些我所看过打着史诗名义的历史剧。当然,杨贵妃秘史一类过于雷人的就免了。打分呢,则从布景(含道具、建筑)、造型(含服饰、装扮)、剧本(含史实、加工)、表演(含台词、称呼、礼节)、导演五个指标,每个指标20分。满分一百分。慢慢更新。亲们稍安勿躁,欢迎插楼。
  汉武大帝。就LZ所知的来说,汉武大帝从编剧角度,对汉史还是比较生疏的,但态度还算尊重,导演胡玫的苛求成就了《汉武大帝》,服饰建筑礼节等方面至少让人不会混淆,所以打69分,宽容一点,主要是台词太现代化,让人感觉毫无古韵。而且也穿越了很多词汇,内阁啊,军团啊什么的。
  布景:17
  贞观之治,近年来罕见的尊重历史的好作品,处处体现出了诚意,特别是对历史细节的还原让人赞叹,如宫中的孔雀,李靖的白虎,青铜面具,李世民的髯套等等,群臣击笏赞叹,魏征吃菠菜各种史实的巧妙穿插,生动反映出了初唐的政治风貌与社会文化风采,远不是贞观长歌这样贪多求大却败絮一堆的烂剧可比的。虽然采取的基本也是白话,却不显得破坏古韵反倒很大气。值得编剧学习。唯一就是可看性不强,情节不够紧凑。我打88分。
  布景:18
  汉刘邦、没有细看,从美术、仪式上看大体不错。从忠于历史的角度至少可以打78分,
  布景:18
  东周系列,如果说还原历史,春秋篇明显胜出。无论布景、礼节、服饰,情节,几乎做到了原汁原味的还原。可以给93分。沈好放驾驭历史剧的功底可见一斑。
  布景:19
  战国篇则弱了许多,尽管班底大抵相同,但导演阎建刚的比分就远远低于沈好放。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老班底高明和刘威,但莫名其妙的言情戏实在太多,削弱了历史本身的表现力。但让一般观众看,从布景,道具上大致挑不出错来,可以给72分。
  布景:15
  康熙王朝:实力派担纲,又是改变自二月河小说,加上有雍正王朝的热潮在前,本来很是期待,看完后,基本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这主要是编剧朱苏进自我感觉良好地抛弃了原著大加改动,天马行空,服饰错,礼节错,称呼错,一些低级错误层出不穷。但客观地说,此时的朱苏进还不够大胆妄为,周培公献图与乾清宫训示几段戏在陈道明的演绎下依然可圈可点。给55分。
  布景:10
  雍正王朝是无可争议的历史剧高峰。编剧刘和平乃湖南才子,才气纵横,借助二月河的小说尽力去接近康乾盛世的历史风貌,进行了艰苦的再创作,使得全剧高潮迭起,人物饱满,浓重的历史美感扑面而来。当然,也不是没有弊病,就我看来,一是确实过于美化雍正了,二则是历史细节还原得过于频繁,反而让观众觉得疲劳,(如刷马桶),但服饰,礼节上远胜康熙王朝。打85分。
  布景:18
  朱元璋。又是朱苏进的戏,不提也罢......
  大秦帝国,历史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但是编剧未免也太美化秦国了。我以为。打82分
  布景:17
  真正忠于历史的,除了上面说的东周列国春秋篇,唐明皇我也打93分。里面的很多道具,和法门寺出土的几乎一模一样,和现在这些动辄投资上亿明星云集却粗劣不堪的历史剧真不能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布景:19
  四大名著、武则天,贺兰雪,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司马迁……更多请期待!与大伙商榷!
楼主发言:1次 发图:1张 | 更多
  刘和平威武  朱苏进滥俗
  我说大哥你还说大秦被美化了  我看他还敢不上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对康乾剩屎的美化吧
  贺兰雪,大明王朝1566,是我最喜欢的历史剧
  东周列国之战国篇确实是言情化了,不知道导演编剧是肿么合计的,每集必有三角恋,看得我想吐
  希望楼主对贺兰雪和大明王朝1566嘴下留情啊
  @dj1-11-07 11:24:25    东周列国之战国篇确实是言情化了,不知道导演编剧是肿么合计的,每集必有三角恋,看得我想吐   -----------------------------  那是因为春秋篇播出后,收视率太低,被批评为故事性不强,难以吸引观众,制片方受了刺激,战国篇几乎流产,拖了很多年才出笼,结果导演换了,风格也大变,成了一部滥俗的言情剧鸟。
  感谢各位的关注,牺牲午休续一点。    其实精品而且考究的历史剧是肯定曲高和寡的,要在市场与质量之间做选择,也确实痛苦,往往收视率都是偏低的。贞观之治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电视剧播出,市场是必须考虑收视率的,特别是在当下,投资商是要收钱的,而电视的遥控器,绝大多数是被一些文化层次一般、审美情趣同样不高,热心于宫闱秘闻的所掌控,这也就在客观上决定了精品不多见,潜伏在这点做得不错,制作严谨又很有细料,老少皆宜,黎明之前固然是精品,但走起准美剧路线的技术推理一类却难受大众欢迎,故而正剧不被看好,武则天秘史之类则一拍再拍。    四大名著,以87版红楼梦先说,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是一座电视史上的高峰。人物挑选绝大多数精当无二,布景考究,同时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统一。我想熟悉红楼梦的人,都不难想象红楼梦有多难拍。在当时极其有限的技术条件下(仅举一例,宝钗的很多室内戏是用蜡烛补光的),很多场景即便今天看也不过时。有人说不够唯美,新红楼更缥缈。汗,红楼梦本来就是现实主义的力作,描写的是现实生活的高峰,贵族的家具必然都是半新不旧的,太旧是家道败落,太新则是暴发户。一尘不染的全新世界,美则美矣,如何呈现封建大家族的钟鸣鼎食与人去楼空?而剧中表演的恰到好处,采用明朝的服饰与清朝的生活起居杂糅呈现也丝毫不给人穿越之感,导演的勇气与匠心,成就了一部不可复制的经典。尽管部分章节没有拍出来确实可惜。总分,93分。  布景:19
导演:19    三国演义,也是只论93版。其恢弘大气,堪称中国电视史上的奇迹,对外也可以代表国家形象。非常敬重王扶林导演,尽管在今天看来五部水平参差不齐,但确实完整呈现了三国。这当中拿到高分的,当然是沈好放《群雄逐鹿》、蔡晓晴《赤壁鏖战》和张绍林《南征北战》三个导演居功至伟。当然,这也是原著的精华部分,遗憾的是武戏确实如同过家家一般,至今能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沈好放执导的官渡之战一段。演员巨大的自我牺牲,也如同剧中浪花淘尽的英雄,有的至今活跃在荧屏,有的则逐渐沉寂。该剧阵容之庞大,布局之严谨,台词之考究,画面之壮美,人物之逼真(诸葛亮与曹操两座高峰,刘关张也算高分交卷。)让我叹为观止。该剧尊重原著到了近乎拘束的地步,但也有大胆创新之处,演员表演很有层次感,在大的同时,细节不乏雕琢,更值得后来的历史剧去学习。总分,93分。  布景:19
导演:19    西游记不算是历史剧,就再说说水浒。只论98版。三大名著都已经成功搬上荧屏且收视不俗后,由“国家队”来操刀水浒,成为众望所归。开头的一段清明上河图,奠定了全剧浓浓的宋味。赞。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明显地吸取了三国武戏低劣的教训,请来魔鬼导演袁和平袁祥仁,二袁也不负重望,一招一式皆实在,没有在天上飞来飞去却尽显武艺高超与中华文化之丰润,在真实的同时注入浓重的美感。最突出的便是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几场武戏,比之如今重金打造的动作片毫不逊色,看得人如痴如醉,血脉贲张。几个主要角色如林冲也塑造得极为成功。作为最富有争议的角色,我却认为李雪健对宋江的处理对原著中的宋江以还原为主,加了适当的丰富。但仍然有部分剧情处理得比较薄弱(如英雄排座次),很多雷同的片段则大幅缩减。这倒无异议。总分89分。  布景:19
导演:18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损失是演员换的太勤,连赵云,鲁肃,魏延这一类二线角色也频繁更换,水浒的编剧有二,一个是杨争光,代表作有关西无极刀,一个是冉平,女,代表作有刘晓庆版武则天。二位皆非俗品。
  求LZ截图说明,您提到的有的地方记忆不深刻或者根本没注意到过,例如“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损失是演员换的太勤”雍正的“如刷马桶”
  三国演义在文戏方面无可挑剔。毛病都出在武戏。一是铠甲军器等道具方面明显没有后来的《赤壁》做的好。武打效果为了突出一个“实”,把美感降到了最低。
  当年沈导没有一鼓作气拍完战国篇非常遗憾。闫建刚糟蹋了一个好题材。《大明1566》的服装道具太垃圾了。但是演员们的表演堪称一流。
  截图工作量太大,我以为大家都有印象的。比如鲁肃就连换三个,开始曹力的深入人心,后来又换了个,就大失所望。虽然说也是慈眉善目,但功力远远不及,让人难以入戏,最后干脆换成经常扮演戴笠的宋帮桂了。张辽这个角色,至少换了演唐僧的徐少华(挂印封金那几集)和演张顺的张亚坤(火烧赤壁那一集)。魏延的,前期携民渡江中是刘威演的,后期南征北战是王心海(认同这个魏延)演的。中间刘备入川舞剑助兴要杀刘璋的又是另外一个。赵云就更杯具了,我最喜欢的是张山,合同只签到赤壁鏖战这一部。早期三让徐州里的赵云是杨凡,中间中年版赵云也是杨凡,晚年的赵云则是陈家林导演御用的演员侯永生(太平天国中扮演曾天养)。本人记忆尚可,应该没有差错。至于刷马桶,是导演如获至宝地反应前清生活中的细节,从康熙年间一直到乾隆年间,常有此类镜头。因为剧组请了很多清史专家(如文选德、爱新觉罗毓恒等),从中了解到不少细节。比如紫禁城中有一支专管刷马桶的净军。所以浓墨重彩地完整地拍了出来。
  关注!一直对历史剧很兴趣,就是对真正的历史还不是很精通,所以也不知道哪些历史剧严谨,哪些偏向戏说。最近在看《贞观之治》,主要是看书《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后,对整个唐朝历史都充满了好奇,上学时学的历史就不用提了(原因大家都知道)。正如楼主所说,越是严谨的历史剧可看性是不如那些戏说成分强的,《贞观之治》正是如此,明星也不算多,可能大牌就是个演魏征的金士杰,还是台湾的,还有个藏金生,结果还是打酱油的角色。不过就目前看了的几集来看,从历史角度来讲还是比较客观的。其实我对宋朝也很感兴趣,可能是金庸武侠看多了吧,总觉得宋是一个充满了魅力的朝代,科技、经济、文化高度发达,军事又如此孱弱,应该多拍点像这些为民族奉献了很多宝贵遗产的时代,不要老是拍些辫子戏,真的是看腻了……
  臧金生在贞观之治里演窦建德吧,挺适合这个角色的,当然他也可以尝试尉迟恭。扮演尉迟恭的是在央视水浒中扮演蒋门神和隋唐演义中扮演程咬金的蒙古籍演员德内格尔(应该是这个名字),但个人认为他还是只适合演蒋门神。
  武则天  武则天的一大看点是化妆的完美与服饰的华美,真真叫人口水。当年唐明皇的化妆师是杨树云,业内顶尖,《武则天》起用毛戈平化妆,成功地将不惑之年的刘晓庆返回到少女时代,从此声名鹊起大红大紫。服饰照例由李建群担纲,在高度还原敦煌壁画上的唐仕女风采同时融入奇妙构思,每一件都美轮美奂,尽显盛唐风韵。编剧为女作家冉平,在紧扣历史素材的基础上将武则天还原成普通人,却又不失风范水准,当今的烂俗编剧远不可与同日而语。整部剧采用青铜色调,古朴庄重,呈现出雍容之美,具有极高的观看价值。总分91分。  布景:19
导演:18    贺兰雪  此剧早年曾播出多次,而今是一遍不播。而播的时候我也刚刚告别少不更事,对历史的欣赏水平更不敢肆意褒贬。仅存的印象是视角独特而叙事宏大,真实而略有美化地展现了元昊西夏王朝的历史投影,但也并不回避民族的矛盾与包括西夏阶层内部的斗争与倾轧。苍凉大漠,惊鸿一瞥的红颜,奇异的民俗与残酷的战争,构成了剧本的主基调。选择巫刚扮演元昊今天看来是成功的。一张如刀砍斧削的刚毅之国脸,却生出一双狡黠的细眼。李建群的没藏黑云在当时惊为天人。尽管此片美女如云依然不掩风采。陈家林在此剧中也越发刀法老道了。窃以为贺兰雪这个名字起得极好,富有想象空间,而不是某某大帝和王朝,同样显得大气。由于不熟悉西夏史,不能指出不足,导演将视角对准西夏这一很少有关注的题材让人赞叹,服饰虽不如唐片华美却不失考究且极具民族风情,宋朝的官服,与异域的舞蹈都很尊重历史。本片的美是粗粝之美,而尤胜雕琢。总分86。  布景:17
导演:18    大明王朝1566  本人至今很佩服的一部剧,也可以说是新历史剧的代表。它的大胆在于走新路。人物是真,时事是真,而情节绝大多数都是虚构,却真实诠释了历史主义的精髓,沿着黄仁宇的步伐探索下去,走向大历史之路。导演张黎在对电视剧镜头的苛刻要求和节奏的吝惜把握上,已然完全到了电影般的华丽。黎叔曾宣称自己只拍末世不拍盛世,重点就是要挖掘时代深刻的主题。也确实如此。《大明王朝1566》以深微细腻的线索,解构嘉靖王朝折射出的森然的国家政治体系与潜规则。这又是一部演技的盛宴。剧中无论黄志忠的海瑞,陈宝国的嘉靖帝,倪大红的严嵩,还是王庆祥的胡宗宪,王劲松的杨金水,张志坚的严世蕃,郭东文的张居正,郑玉的王用汲,阎光明的吕芳,甘雨的郑泌昌,王戎的何茂才,无不活灵活现,深入人心。演技之精湛都让人叹服过瘾。黄志忠更如海瑞附体,锐气一往无前。编剧刘和平称创作此剧时,必先对着嘉靖与海瑞画像净手焚香,敬畏之态度可知。《大明王朝1587》早就听说在筹备却至今没音讯,我心实伤,总分90。  布景:18
导演:18    走向共和  一部不得不说的戏。第一次近乎全景地展现了中国近现代走过的崎岖路程,甚至提出新的体制探索(故而被禁?),大气磅礴地将一幕幕国运之争上演。甲午海战,马关条约,维新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还从没有哪一部戏和它一样关注民族在历史拐点的何去何从。剧中大部分角色如吕中版慈禧、王冰版李鸿章、孙淳版袁世凯、马少骅版孙中山都做到了神似形似,在中规中矩的同时也颠覆了大多数人对慈禧、李鸿章和袁世凯卖国形象的传统解读。该剧编剧盛和煜实际上对晚清史并不熟悉,很多剧情尽管激情饱满却绝非历史原貌,因此也引起诸多争议。如孙中山说服李鸿章革命就比较荒唐。但作者吸收史料的丰富与大胆的构思,却给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补上了近代史沉重而又耳目一新的一课,以致在非典期间播出时好评如潮,之后又神秘失踪。总分88分。  布景:18
导演:18    司马迁  当年在中央一套播出的司马迁,是西游记导演杨洁一手打造的,今天看来很多地方仍然略显戏剧化,但毫不影响它作为一部历史正剧的风采。仇永力清癯而坚定的气质正是司马迁的理想人选,老戏骨许还山亲自打理汉武帝,威杀之气充沛,司马迁最重要的两个朋友,任安由张秋歌扮演,粗豪而不失细腻,坦荡而不乏老到,表演得稍微单薄,王全有(央视版水浒中扮演陆虞候)扮演的李陵,英气风发,而徐少华扮演的司马迁弟子,正直而柔弱之态入木三分。全局包含感情地歌颂司马迁伟大的一生,在一定的美化中加强了悲剧的渲染,值得不熟悉司马迁的观众去体会,但说教色彩稍浓,加上预算限制,未能和汉武大帝一样展现西汉的恢弘气势,从而不容易博得现代观众的宠爱也可以理解。总分80。  布景:15
导演:17    
  下期点评:乾隆王朝,太平天国,康熙大帝,隋唐演义,山西版杨家将,秦始皇,汉宫飞燕……
  乾隆王朝  一部少为人知甚至被误读的佳片。该片是康雍乾三部曲中唯一完全抛开二月河原著自立门户的一部,好处是避免了原著冗繁的篇幅,不再与别的以王朝命名的电视剧一样直接从登基写起,而是将目光集中到乾隆中晚年和珅发迹直至败落,来透析整个康乾盛世的江河日下。作品最饱受诟病的莫过于对和珅的过分美化。作者仿佛无视和珅是大清第一巨贪的事实,而用了大量篇幅去讴歌和珅从一个小小的笔帖式如何一步步登上钦差、军机大臣的高位,写足了他过人的才干与机敏的城府,从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塑造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和珅。他勤于王事,精明强干,殚精竭虑,洞达人情,与纪晓岚、刘墉、钱沣等人惺惺相惜,对乾隆洞若观火,敛财为国库,花钱不眨眼,落下巨大亏空,最终登高跌重,成为嘉庆朝开局的祭旗,被戏称这分明就是和珅传。对此我保留意见,需要提到的是,本剧阵容基本延续了雍正王朝(制片人刘文武、顾问文选德,《走向共和》的编剧盛和煜也列名剧本审定),导演马骁虽然还没有响当当的作品,艺术总监叶大鹰却是鼎鼎大名,使得全剧虽与史实多有出入却不乏正剧风范,布景华丽而不失庄重,至少在服色方面做了较细致的考究,没有明显的硬伤。尽管史实仍然有较大出入(公主与十五阿哥等同游江南)。焦晃、陈锐等一批实力派也为全剧增色不少。年逾七旬的焦晃诠释不惑之年的乾隆确有力不从心之态,但对乾隆与康熙的区分(乾隆处处显着自己精明的一面被刻画出来)十分精确。尤为称道的是陈锐,这个曾扮演过秦琼的好汉脸此次超越期望地塑造出一个精彩绝伦的和珅,俊秀,洒脱,勤勉,殷勤,精干……甚至于看他的每一场戏都是莫大的享受。总分84。  布景:18
导演:16  
  太平天国  
央视版太平天国应该算是国内历史剧从正剧演变为戏说的分水岭,也被称为历史剧大鳄陈家林导演从过五关斩六将到走麦城的关键一步。在此之前的历史剧,尽管经费不足,制作简陋,却严谨求实,剧本紧扣历史,不敢随意发挥,而此后的历史剧越来越财大气粗,质量却连年下滑,荒腔走板淹没主题时有发生,一再挑战观众的智商和历史水平。须知,绝大多数学生是把历史剧在当历史看啊……在此我的感触是,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无论多高明的导演,选准剧本很重要……当然,编剧不是导演选的,是制片人定的,而制片人多数是唯市场……扯远了,在我看来,太平天国是很杯具的。因为从他精良的制作与庞大的阵容来看,导演的出发点显然不是要拍一部古装言情片,而是要再现那段悲壮的历史,但最终完全被视为一部不折不扣的古装言情片。网友笑评:“别亲热了,清妖上来了!”,就是婉转地批评该剧本不该有的美女如云。旷日持久的感情纠葛充斥情节,强烈干扰到观众对历史的思索,更严重削弱了剧本的主题。编剧张笑天当时是圈内的金牌历史编剧,由他操刀的孙中山、朝鲜战争等,后期还有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这部倒是中规中矩),理应驾轻就熟,却成了因循故旧,创作明显缺乏激情,部分都是史料的堆砌与情感的粘合,光一个刑场上的婚礼就上演了三次,让观众本该有的感动成为疲劳。张笑天的这一弊病在他后来的《传奇皇帝朱元璋》中变本加厉。但该剧服装严谨、场面壮观,特别是炮战,马战,夜战,水战拍得或宏伟或惨烈,体现出导演高超的场面把握与镜头驾驭能力。陈家林御用演员高兰村扮演的洪秀全,张志忠扮演的杨秀清,孙飞虎扮演的曾国藩都表现不俗。而众多花瓶也成为剧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王菁华饰演的洪宣娇,李建群的苏三娘,杨童舒的太平天国女状元傅善祥,周迅的石益阳都显得赏心悦目。总分78。  布景:18
导演:17  
  好贴留名
  小时候看贺兰雪  被没藏黑云迷死了  前段时间还一直在搜索准备重温一下  李建群的气质喝眼神秒杀我N久啊  而且还是那么的有才  葱白    超级喜欢历史剧啊  
  mark!  最爱历史剧
  文字太多 马克慢慢看
  蟋蟀宰相有点细说,但发人深醒,大宋提刑官也不错。
  蟋蟀宰相与大宋提刑官应该说都只能算古装剧,但其艺术水准和思想深度,远远胜过当今所谓“史诗性巨作”。
  康熙大帝  
林鸿执导的《康熙大帝》距今恍惚已近二十来年,依然记得当初看这部剧的情形,对康熙也远不如现在这么了解,该剧是国内首次将二月河小说搬上荧屏,制片人可谓慧眼识珠,怎奈未逢其时,导致预算超出,拍完玄烨夺宫便草草收兵,名副其实的“少年康熙”,但却比后来的康熙王朝要厚重得多,紧扣原著到了拘泥的地步(貌似连原著中基本是打酱油的女侠史鉴梅都有),所谓刀背太厚而刀锋不利,史貌有余而趣味不足。剧中幼年康熙由蔺达诺扮演,少年康熙由陈建军扮演,孝庄太后由张梦棣扮演,苏嘛拉姑由朱娜扮演(咱这记性还不赖吧,但演魏东亭和伍次友的两位大哥记不住了,汗),皆是一批至今也少闻其名的演员,只有扮演鳌拜的谭非翎还算有点印象(电视剧《屈原》中扮演楚怀王),该剧请来了连我都知道清史权威专家周远廉等把关,走的也是严肃路线,貌似故宫实地取景,如果可以按原著再拍下去,今天的收视率恐怕依然不高,但也会吸引一批挚爱清史的筒子们去观摩。毕竟读过原著的,都渴望能还原周培公骂死吴三桂的谋士汪世荣等等一大批被康熙王朝编剧无耻黑掉的热血沸腾的原著精华情节。这部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是朱娜扮演的苏嘛拉姑,虽然形容尚小却极有主见,心地纯真而不乏谋略,演出了我心目中的苏嘛拉姑,二是鳌拜走上御座自己盖玉玺,康熙泪流满面却无可奈何的情景,三则是由张藜肖白捉刀的主题曲《金屏风》和片尾曲《千古一爱》的词也非常见功力,百听不厌。总分81。  布景:17
剧本:14 表演:16
导演:17  
  《贞观之治》很好看,可惜被剪辑的太凌乱了,因为那个戏说《贞观长歌》恶心
  山西版杨家将  杨家将首播时我还在小学,但它所带给我的震撼却是难以磨灭的,在今天看来,他的很多剧情甚至表演都太戏曲化,但却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像模像样的千军万马和刻在骨子里的爱国和忠义。杨继业守晋阳、金沙滩血战几场戏无论场面还是情节都动人心魄,在我认为,正是这部剧,奠定了中国历史战争剧的雏形,为古代战争戏提供了范本。剧中的大军全由正规军扮演,阵容威严,声势浩大,队列整齐,明显区别于群众演员扮演的散兵游勇,让人充分领略到古战场的壮烈与残酷。相信也正是这部剧,让导演张绍林进入了央视的视野,先后操刀三国和水浒。剧中杨家忍辱负重的描写和祠堂里灵位的不断增加,让天波杨府的血色夕阳成为几代人的痛苦记忆。演员选角精准是杨家将又一看点。该剧选角奇准,虽然美女如云却与自身角色融为一体,毫无花瓶之感。演员表现出的不只是功力,其自然纯真的表演更让人们相信他们卯足了劲去体会角色的艰辛,已经不像在演。扮演杨继业的李志毅(央视三国之邓芝,央视水浒之宿景)生就一张威严深沉的脸膛,尽管镜头上骑马不很熟练,却难掩一代名将的刚毅,真的是不二人选。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忠厚木讷的杨宗保、运筹帷幄的萧太后、雍容华贵的柴郡主、阴险狡诈的潘仁美(前一个更好)等都和民间心目中的形象高度统一,如从书中走出一般。甚至剧中一人分饰两角。也毫无重复之感。扮演杨四郎的潘引来(本剧副导演、央视水浒之扈成)、扮演宋太宗之王光辉(央视水浒之燕青)等张绍林团队的御用班底也陆续亮相。后来无论出多少版杨家将,动作再精彩,也无法赶超它的感染力。尽管限于技术条件很多场景难以展现得更生动更大气(朝堂太过狭窄等),但编剧所倾注的心血和感情,所施展的才华与功底却深深折服了我(我曾读过编剧梁波的创作感言)。该剧的结尾也设计得意味隽永,深化了主题:西夏入侵,朝中告急,杨家男丁全数战死,佘赛花率十二名寡妇上马出征,穆桂英之子杨文广从大门里探头,老仆杨洪拉回他,天波杨府的朱门徐徐合闭,定格……一反烂俗电视剧最后的大团圆,却让人肃然起敬。而片头片尾的歌曲也意蕴醇厚:“平安留在故土,公道自在人心,思念留在民间,一千年的眼泪从古流到今。”一部用心的好剧,纵然简朴也值得人反复品味。总分:90分。  布景:17
导演:18  
  mark  
  ....康熙王朝 汉武大帝 最棒
  楼主的评论很有水平,受益了,多谢多谢。顺便说说我的一些感想。    1.楼主提到雍正王朝中的细节-刷马桶,是否指雍正晚年每天早晨宫中太监倒马桶、运垃圾、扫落叶,伴着凄凉的音乐。我认为这段细节很有意义,同样的一组镜头反复出现几次,让人感受到日子如此一天天过去,平淡、重复,雍正身边的人无论是亲人还是仇人都一个个地离开,他本人也日益衰微,走向尽头。每次看到这一段,我都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感触。    2.第一次看雍正王朝就非常喜欢,无论是情节、人物,还是贯穿始终的一股励精图治的精神,都让人赞叹。后来怀着同样的预期去看康熙王朝,却大失所望,现在知道原因了,原来创作团队完全换了。还是张黎刘和平团队水平高。他们的 走向共和是历史剧的巅峰,至今无人超越。也是我的最爱。    3.大明王朝我感觉一般,似乎偏离了明史的主线,且杜撰之处太多。也许要和续篇连起来看才行,遗憾的是续篇一直没有出来,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太平天国这样的片子根本不值一提,那帮历史杂碎整个就是一邪教组织,如瘟疫般横扫半个中国,使中国人口减少将近一亿,与一战二战并列人类历史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除去生命和物质的破坏,还疯狂地破坏文化传统,使几千年的人伦礼仪诗书典籍扫荡殆尽。居然给这样的一帮杂碎树碑立传,这种电视剧早该扫进垃圾堆。
  楼上的观察很细,同道中人,握手。刷马桶的细节在康熙年间也有反映,但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表现作用。我认为导演胡玫的意图绝不止是情节制胜,还要通过电视剧展现前清宫廷社会文化生活。更让我感动的是导演在拍雍正赐死三阿哥弘时之处(也即康熙托孤隆科多之处——穷庐),为了营造出岁月苍凉的效果,特意人工制作出殿中红柱上的红漆剥落,折射雍正萧瑟的心境。但是红漆太新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直接刮去又不自然,剧组硬是用电灯泡一根根柱子地细细去烤焦。细节之极致可见一斑。大明王朝,我一直将其视为政治寓言来读,体现出的是对政治规则和历史精神的解构,以反应社会风貌和文化精髓。太平天国是一场很特殊的起义,代表着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坚持战斗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九个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缠足,提倡男女平等,坚持与帝国主义斗争),尽管在实际执行中并不能完全做到,但从客观上说,他是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总和,是必然会以一种形式爆发的。当然,运用哲学的原理来说,一个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必然有其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历史教科书上如是说,我基本认同),它的失败是难免的,但进步意义也是值得肯定的。大河奔流,难免泥沙俱下,没有哪一场革命是纯洁的,其中不乏投机分子,我们只看它对社会的推动(主观上提出建设太平天国的美好政治理想,客观上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灭亡)。这是个人的一点浅见,欢迎各位继续拍砖。
  隋唐演义  又一部因经费搁浅,主创分道扬镳而“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杯具(历史剧伤不起啊!!!),依稀记得编剧是此前没听说过的柯章和,演员却群星璀璨。黄海冰的罗成如同玉人,陈锐的秦琼刚正豪爽,郑爽(央视水浒扈三娘)的尉迟贞绝世容光英气逼人,陈之辉(历史专业户了,央视水浒之杨雄,央视三国群英会一集之太史慈,大明王朝之戚继光,大秦帝国之侯嬴)的宇文成都器宇轩昂中透着凶猛,王文升(央视水浒之秦明)的单雄信,无不与心目中的好汉暗合,该剧不仅阵容华丽,服饰、场景也大有隋唐遗风(宫廷装饰,女子发式、朝服、包括士卒的铠甲等经得住一般观众考问),打斗既不花哨也不简陋,编剧在展现杨广野心时,也特地加重痴情。总的来说,是一部规范平整但又缺少一种自然散发大气的作品。除了杨广篡位前后,高潮不多。未能突出隋唐那段星汉灿烂、风云激荡的时代,从而难以出彩,一把好牌没打出高分来。总分给82分,不偏不倚。  布景:18
导演:17  
  我推荐一个大家看看吧《永不回头》,主演李保田、姜武,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非常不错!
  秦始皇  期许很高而口碑市场双双惨败的历史剧“范本”。以历史正剧面貌出现,又是金牌题材秦始皇,拍出来却成了三角恋爱史。该剧足足被雪藏五年,以致拍摄时范冰冰、张静初等人还是新人,播出时都已经大红大紫。据说请了众多专家把关细细推敲,但抱歉我们所看到的或者说感受最强烈的只是一连串的美女和子虚乌有的情爱纠纷(秦始皇终生不立后尽人皆知,其个人感情也始终无任何记载,成为历史之谜,难道就可以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完全没有当年三国演义、武则天等剧播出时候的轰动。感情戏冲淡主线,已经是阎建钢历次历史剧的标志,而导演过于偏好的演员阵容,也与实际历史人物相去甚远。本剧中除了张丰毅的秦始皇外,阎导的御用阵容真的如同“梁山好汉全伙在此”:仅我知道的,就有高明的吕不韦,刘威的李斯,宋佳的赵姬,赵亮的赵高等等。除了宋佳还算接近,赵亮的演技勉强可以把握赵高,启用刘威、高明、宋春丽等一批名演员完全是感性消费,与历史上的吕不韦、华阳夫人和李斯神采风度几乎可以用南辕北辙来形容。而号称宏伟的场景终究也难逃剧情的硬伤累累。吕不韦在第一集就说要把七岁的嬴政培养成千古一帝也就罢了,自称本大人是否太雷人了?对于观众的质疑,导演表示是鸡蛋里挑骨头(汗……不是说有专家细细推敲过么?),总分51。  布景:15
导演:8    汉宫飞燕  汉宫飞燕是在涿州影视城拍的,严格地说我只看过片花而没欣赏全剧,但只要说是陈家林的早期作品,就足够让人放心。有陈家林的地方就不缺大场面,而有李建群的地方就不缺美人美景,不仅赵明明的赵飞燕与袁立的赵合德美貌惊为天人,李建群的班婕妤也再次不负众望,如梨花映月清澈可怜。剧中张铁林的汉章帝也还没有和今天一样喜欢吹胡子瞪眼,总体口味不重,继唐明皇确立唐代美人范本后再次确立汉代美人的标准。但我仍然有个疑问,就是汉以纤瘦为美,赵合德原本就是丰满的,倒也无可非议,赵飞燕本是瘦弱的典型(环肥燕廋家喻户晓),但赵明明脸庞丰润并不清瘦,扮演赵飞燕叫人如何信服?不过该剧已然成为经典,我这怀疑就权当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吧,这也是我乐于见到的。剧中很多金曲的穿插,让全剧在养眼的同时也做到了悦耳。剧本对历史虽不无添改,但建筑、服饰、礼节等却是汉风浓郁,不失为佳作。总分86。  布景:18
导演:18    
  下期点评:少年天子,大明宫词,屈原,武昌首义,长征,乱世英雄吕不韦,白居易,卧薪尝胆,孝庄秘史......
  M,我就想看部正常点的历史剧,不要那种披着历史外衣的重口味言情剧,嗷嗷~
  最近狂爱看历史剧,坐等楼主继续八
  90%都是脑残剧  
  较全面的技术贴,记号一下  期待尽快点评少年天子,大明宫词,长征,孝庄秘史
  太过分了的  
  少年天子  和贞观之治一样,少年天子可以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很有诚意的一部历史剧了。首先是剧本实力雄厚。改编自清史专家凌力心血所凝的原著,又由刘恒操刀,分量不轻。其次,绝大多数的演员选角到位。邓超的演技我一直持保留意见,按下不表,霍思燕的乌云珠在气质上确实征服了一票人,轻灵、优雅、温婉要什么有什么,出尘脱俗而又柔若无骨,气场十足,真应了后人评价费雯丽的话:“您有如此美貌,几乎不需演技。”潘虹的孝庄刚柔并济,慈祥、威严,平和,睿智,实力派出身的李建义出演的大太监吴良辅简直炉火纯青,一招一式都是戏,当年播出时传说都盖过了他身前的皇帝。而在雍正王朝中以十三爷而大放异彩名满天下的王辉此次担纲的安亲王岳乐,也集稳健、仁义、忠诚于一身,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此外,郑天庸、何赛飞等历史剧中坚的加盟也让全剧和历史找到了一个美妙的契合点。同样是美女如云,同样是情爱纠纷,在少年天子中就不显得累赘与错乱,反而是对主题有力的烘托,这既归功于编剧精妙的架构,也得力于演员全心融入了角色,才使长篇累牍的情爱戏帮忙而不添乱,圆满交卷。总分89分。  布景:18
导演:18    大明宫词  尽管包括LZ在内的许多人不喜欢或者不习惯,大明宫词依然要被列为历史剧中很独特的一类载入电视剧史册。原因就在于它改写了历史剧一贯的叙事手法,更倾向于性格化,有意要从故事和情节中淡出,而在艺术感上则不吝铺陈。人物台词如朗诵,甚至融入诸多西方戏剧色彩的笔调,氛围也不再热热闹闹,而趋向静穆、孤独与单调。主创习惯以简练取代繁复,以神秘作为华丽,线索单一,节奏缓慢,情节冗长,光线稀疏,内心戏也是晦暗不明,悬念充斥而从不解开。内心戏霸屏而采用旁白来串剧情。这些都是李少红的典型风格了。感觉不到多少盛唐气息,反而有捉襟见肘之感(唐明皇中一个奴才也有四五套衣服,这里面太平公主的很多件衣服周迅穿完了陈红接着穿)。总之,本人既有耳目一新之处,也表示欣赏能力有限,接受无能,打分也很艰辛。眼一闭,80分。  布景:16
导演:17  
  看了楼主评论,忽然有种重看大明1566的冲动。
  少年天子89分,拍手
  原来有这么多好戏我都错过了~
  楼主,大秦帝国的变法看得我都快吐血了。这哪是法西斯式的军国主义改革啊,简直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刻薄寡恩的商鞅简直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贞观之治确实是部好片,CCAV的贞观长歌号称历史剧,简直就是八卦剧。  东周列国春秋篇、三国演义确实是好剧啊。  楼主对大明王朝1566、汉武大帝、走向共和真是甚合我意啊。  顶一个
  你这是看历史书还是看历史剧啊??    某以为:大秦帝国第一,大明王朝1566第二
  少年天子又臭又长,整部戏就没有几点是照原著写了,基本上是编导在自己创作,男主角肥胖照人,女主角也不漂亮,更无清灵秀逸之气,潘虹的孝庄活脱一个巫婆,音乐也失败,看了一点就没兴致看下去的垃圾,真不知道你是看中它哪儿了
  @曾经注销过  21:47:34    楼主,大秦帝国的变法看得我都快吐血了。这哪是法西斯式的军国主义改革啊,简直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刻薄寡恩的商鞅简直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贞观之治确实是部好片,CCAV的贞观长歌号称历史剧,简直就是八卦剧。    东周列国春秋篇、三国演义确实是好剧啊。    楼主对大明王朝1566、汉武大帝、走向共和真是甚合我意啊。    顶一个  -----------------------------  基本同意,编剧的功力无可非议,但就是太爱秦国了,描写的秦国完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哈哈~看了很提气的说。
  @清心清玉  23:22:31    少年天子又臭又长,整部戏就没有几点是照原著写了,基本上是编导在自己创作,男主角肥胖照人,女主角也不漂亮,更无清灵秀逸之气,潘虹的孝庄活脱一个巫婆,音乐也失败,看了一点就没兴致看下去的垃圾,真不知道你是看中它哪儿了   -----------------------------  见仁见智,呵呵。但顺治我也觉得圆滚滚的,印象中的顺治应该清瘦才对......说剧中的霍思燕不漂亮就不太认同了,印象中霍思燕正是凭借此剧正式奠定了玉女的地位。潘虹的孝庄都能算巫婆,你这让容嬷嬷情何以堪?呵呵,握手,握手。感谢关注~
  屈原  播放屈原的时候LZ尚在求学,虽然也看了不少集,但始终没有串起来,首尾难顾,以致于要给他打分也颇有点力不从心。该剧安排在地方台的中午播放,基本可以判断为弘扬地方历史文化的应景之作。这类作品的特征是,明星不多也不少,剧情不出彩也不犯错,在紧扣人物大事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虚构。对主角则一面倒的歌颂,说教浓于表演。蒋恺的表演依然可圈可点,忧国忧民的襟怀与高洁浪漫的情操呼之欲出(戴着花环被奇装异服的百姓们抬着的画面深情的同时也很养眼)。蒋恺一直是我的大爱,从三国演义里的郭嘉,春秋里的晋文公,战国里的田单,再到屈原,正统的历史剧里总是能找到他风度卓然的身影。谭非翎出演的楚怀王基本接近历史记载的,魁梧雄壮,头脑简单,有图强之志而无勤勉之功,最终听信谗言,沦陷函谷关。郑袖则由著名的王姬扮演,温婉大气的风范,对传统的红颜祸水形象有所颠覆,也正视了郑袖欣赏屈原的一面。但结局却是谁也不能改变的。总的来看,该剧风格清新质朴,曲调悠扬,画面较正统历史剧更为鲜明和洒脱,也将楚风楚韵做了力所能及的渲染,总分78。  布景:17
导演:15  
  大秦帝国本来期待值很高  但是出来以后感觉一般  整体上“装”得很明显  似乎无论原作者还是导演都无意去展现历史画卷,而是一心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秦国、秦孝公、商鞅以及那一段变法  慷慨激昂的话语很多,人人都充满激情(特别是商鞅+秦国那一家子)  看起来总感觉假  人物显得不够饱满  当然,纯粹是个人审美  相比之下个人差不多时间看的贞观之治虽然平淡,但是李世民身为皇帝和一个有喜怒哀乐普通人的各一面都有体现,配角长孙无忌都能表现出城府和狠劲。。。。。。  
  虎躯兄,点评得给力啊。所见略同。马少骅的长孙无忌很是真实、
  武昌首义  一片假大空中坚持正说历史剧的典范。该剧有许多难能可贵的优点,容我一一道来。首先,篇幅短。全剧不到十集,紧扣核心展开故事,编剧并没有因为武昌起义的意义,就将其上升到辛亥革命、武昌风云、民国伟业等高度,而是实事求是地肯定其历史功绩,剧名也极其严谨,仅将起义改为首义二字,却足以让人想见其艰难与荣耀;其次,服饰考究。综合来看,全剧的预算较之某某长歌某某大业显然远远逊色,但在特别容易疏忽又不极少在荧屏上展示,几乎无例可循的民国军服上一丝不苟,真实再现了革命军最初的风貌:再次,题材冷门而剧本扎实,演技精湛。很遗憾,该剧当时是在午夜播出,匆匆瞥了几眼却让我难以忘怀(这就是正剧的魅力有木有,没那本事拍就别拿哭穷说事),短短几分钟的戏矛盾集中,高潮迭起,环环相扣,紧凑明快,没有插科打诨,没有儿女情长(暗爽的同时心疼下该剧导演,你真就不考虑市场么),最后,演员表演到位,革命气概与局势复杂性深入人心。记得袁世凯是由老戏骨徐光明(大明王朝之吕芳,八路军之阎锡山、大决战之陈长捷)扮演,将袁世凯狡诈凶残诠释得入木三分,孙武由王戎(大明王朝之何茂才)扮演,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革命气息。敢于选冷门题材且高分交卷,让我对这个不太熟悉的制作班底肃然起敬。总分88分。  布景:17
导演:18    长征  放到今天来说,王朝柱捉刀的本子已经成了我眼中烂剧的代名词。八路军,延安颂,解放,周恩来在重庆,再到前不久的辛亥革命……但最初打动我的长征,却必须给他一个公道的评价,同时也必须承认该剧首播时在全国的轰动性并非完全出自正面宣传。唐国强、刘劲、王伍福这三巨头外加姚居德的彭德怀,除了王伍福形象接近外,差不多开创了非特型演员诠释领袖人物的先河,也赋予了角色新的角色内涵(唐的主席形象多了霸气,刘用力过猛的表演突出了周的干练却容易流于表面,只能说很努力了,王沾外型的光,没有过大的发挥空间,姚则是神似重于形似吧)。剧组基本做到了所号称的以长征精神拍长征,也正视了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在应付审查要求的基础上,做了力所能及的创新,加上陈道明的意外加盟,给了这部剧充分的可看性。湘江之战的惨烈,红军灰头土脸的褴褛军装等等,都做到了尽可能的再现,而中共党内路线斗争的激烈,也首次给予了丰富的刻画。郑强的张闻天、绳中的张国焘等配角表演不弱于主角,高度接近历史原型,主题曲采用当年红极一时的十送红军,催进情感共鸣的点睛之笔,脍炙人口的曲调再次红遍中国绝非偶然,也确实出自这部电视剧的推动。总分87。  布景:17
导演:18  
  张建亚的贞观之治,导演尊重史实到了不惜牺牲观众审美习惯的地步,也要还原历史原貌,值得激赏啊。
  还是比较客观的
  乱世英雄吕不韦  真不知道本剧该算古装剧还是历史剧,但从阵容及剧本判断,这至少是一部有市场野心却又兼具历史情怀的题材剧。播出时我正在高中,无意中先看到的原著,给分很低,对电视剧也就嗤之以鼻,但真的看进去,不得不承认,周晓文(央视天龙八部、大唐芙蓉园等剧的导演)执导的水平不容小觑。该剧是我接触过的认为为数不多的电视剧超出原著的作品之一,虽然口味不轻,但佩服其对历史的大胆改编与精妙把握。张铁林在剧中开始有了吹胡子瞪眼的毛病,但诠释出的吕不韦长袖善舞一面依然合格,宁静的赵姬妩媚中透出野性的美,无形中暗合了赵女的奔放,中年戏过渡自然,林静的华阳夫人(完胜宋春丽版)、马书良(此人曾在东周列国中扮演吕不韦)的秦孝文王都与史实中描述的大体吻合,历史情节在大处不虚的基础上充分做到了小处不拘,虽有将历史庸俗化之感,但其画面饱满感(取景豪华、道具古朴)和剧情的张力依然铸就了良好的市场号召力。至少我是一口气看了下来,吕不韦一生雄奇而复杂的命运也呼之欲出。总分,82分。  布景:17
导演:17  
  @黄钟大  10:29:23    武昌首义    一片假大空中坚持正说历史剧的典范。该剧有许多难能可贵的优点,容我一一道来。首先,篇幅短。全剧不到十集,紧扣核心展开故事,编剧并没有因为武昌起义的意义,就将其上升到辛亥革命、武昌风云、民国伟业等高度,而是实事求是地肯定其历史功绩,剧名也极其严谨,仅将起义改为首义二字,却足以让人想见其艰难与荣耀;其次,服饰考究。综合来看,全剧的预算较之某某长歌某某大业显然远远逊色,但在特别容易疏忽又...........  -----------------------------  据说唐国强当年是作为毛的特型演员被招进电影厂的,只不过机缘巧合年轻的时候没演过毛泽东却因为孔雀公主成为偶像派(三十年的偶像啦)
  @黄钟大  10:30:24    张建亚的贞观之治,导演尊重史实到了不惜牺牲观众审美习惯的地步,也要还原历史原貌,值得激赏啊。   -----------------------------  就因为他牺牲了观众的审美习惯,我努力几次都没能把贞观之治看完,尽管这剧的口碑非常之好
  白居易  这叫我怎么说呢……  观看的年代实在是太久远了,也只是寥寥几集。印象中该剧与屈原有些许类似,基本能看出是文化部门为了完成任务而打造的命题作文,也就注定了发挥空间不会太大。而剧情也不难推测,在赞美的同时一般不忘给男一号安排一个虚构的红颜知己,为了“帮助”白居易的快速成长,编剧着力地塑造了顾况这一角色,从最初的不屑一顾到后来的细心点拨,倾力提携,使年少轻狂、一心以功名为念的白居易在挫折中磨砺成熟,成为一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大诗人,教育意义非凡。为了让白居易的许多名篇有落地的襁褓,编剧理所当然地设计了卖炭翁、琵琶女、宫市太监(五坊小儿)等角色,再次“帮助”白居易体验生活,完成了《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一系列名作。如今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几个镜头,第一当属白居易寄居长安欲求功名而无所得,在元宵佳节的火树银花之夜独卧在床,痛苦地高呼“万人行乐一人愁”,结果老师顾况雪夜来访,给他莫大的鞭策,二是白居易冲进没膝深的水中挽起一个女子,三则是《长恨歌》的画外音中,皇帝坐在帘内静听,以示此诗流传之广。这几个极有代表性的镜头创作思路虽然常规,但实实在在地完成了对人物的塑造,也没有刻意地美化他生来就聪敏练达的特质,让人信服。该剧服装古色古香,画面力求华美,人物风格虽然没有大的出新但也可以说原汁原味,刘劲的表演稍嫌造作但激情饱满(又有点用力过猛),顾况的拿捏更有分寸感,令人回味。教育意义高于艺术价值,总评分77分。  布景:16
导演:16  
  喜欢这种朴实的点评,楼主所说甚得我意
  点评较为客观公正,赞
  闹笑话了,武昌首义三十二集,上面误写成十集,凭感觉不百度的人伤不起啊.....给各位鞠躬致歉。
  大明王朝1566    剧中无论黄志忠的海瑞,陈宝国的嘉靖帝,倪大红的严嵩,还是王庆祥的胡宗宪,王劲松的杨金水,张志坚的严世蕃,郭东文的张居正,郑玉的王用汲,阎光明的吕芳,甘雨的郑泌昌,王戎的何茂才,无不活灵活现,深入人心。演技之精湛都让人叹服过瘾。黄志忠更如海瑞附体,锐气一往无前。  ==========  楼主所列的这几位演技真好,让人感觉完全融入了故事中,尤其喜欢大太监杨金水
  @恨银的小骨头  14:26:12    大明王朝1566      剧中无论黄志忠的海瑞,陈宝国的嘉靖帝,倪大红的严嵩,还是王庆祥的胡宗宪,王劲松的杨金水,张志坚的严世蕃,郭东文的张居正,郑玉的王用汲,阎光明的吕芳,甘雨的郑泌昌,王戎的何茂才,无不活灵活现,深入人心。演技之精湛都让人叹服过瘾。黄志忠更如海瑞附体,锐气一往无前。    ==========    楼主所列的这几位演技真好,让人感觉完全融入了故事中,尤其喜欢大太监杨金水  -----------------------------  识货啊。王劲松用他精湛的演技,给了一个历史上查无此人的大太监活生生的存在感。那种优雅的懒散,那份玲珑的心思,那份敏捷的才干,那份脱俗的性情......对世事洞若观火,对吕芳又奉若至亲,太监的阴柔与名士的风骨浑然一体,最后的装疯戏可以作为北影的教材。
  卧薪尝胆  看得出来主创下了不少本钱,无论剧情还是明星俨然都坚持最高标准,但什么都有个寸劲在那里,安以轩的古代第一美人西施且不说美貌说服力严重不足(不得不说安以轩离古典韵味相差甚远,新水浒里的李师师更是杯具一枚),演技也大打折扣。不去过多评价美女了,毕竟这不是重点,该剧集中了一批我相当看好的老中青戏骨:演伍子胥的王冰(唐明皇之宋璟,武则天之狄仁杰,走向共和之李鸿章),演文种的郑天庸(走向共和之瞿鸿机、少年天子之郑亲王)、演伯嚭的丁勇岱(古装戏极少,常以黑面警察形象出现,演技鬼马)、外带戈治均(贞观之治之裴寂、走向共和之荣禄),几乎全一等一的国宝级大师啊。当然,主创希望最大的,还是收视率的保证——陈道明。可惜观众批评最多的,恰恰是陈道明版勾践。说得不好听就是演技僵化。事实证明,一个演员发挥的水准如何,和戏份并没有多大关系。好的演员连出场一分钟都是惊艳的。这么说绝无否定明叔演技意思(前面点评康熙王朝我刚夸过您,天日可鉴啊!)但一个纵然已经功成名就的演员,能不能尊重角色本身呢?完全靠自我感觉和习惯去处理,不惜以挑战观众为代价,就有点过火了。我们所看到的,正是这样一个康熙版勾践。时刻不愿低眉顺眼,有点空就长吁短叹,昂首挺胸目空一切……“寡人心有不安哪!——”“跟着寡人,福没多享,罪没少受哇!——”注意,这最后的拟声词,都不是剧本上原有的,而是演员自己加进去的。如果勾践是这样的忍辱负重,夫差就算是个盲人也能从他呼吸里听出野心来(可以参照下东周列国中李洪涛版勾践,是何等温顺)!但剧情设定下的夫差就是视而不见,真是急死人也么哥。再说布景和道具,剧组仿佛是不差钱的,铠甲宫殿武器无不穷极华丽怪诞,反倒有违了春秋时代的简朴与明朗,望去更像是一部想象力不足的神话剧,总分63。  布景:14
导演:12    孝庄秘史  又一部难以区分是古装剧还是历史剧的大片,但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不论你是否接受,秘史系列已经从清朝拍到了唐朝是不争的事实(当然越拍越烂也是不争的事实)。返观这部在当初引起巨大轰动的片子,尽管LZ本人对马版多尔衮表示接受无能,但还是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剧本比一般的清史题材的古装剧要扎实许多,考据得也细。与普通历史剧男性挑大梁不同的,是该剧女性整体实力远远盖过男性,撑起的远不止“半边天”,宁静野性的美再次派上用场,装嫩几乎天衣无缝,中戏的校花胡静也凭苏茉尔一角红透海内外,与整个剧情不温不火地翻烤历史不无关系。严格地说,这是一部成功将清史大众化,既迎合观众口味又不失历史风韵的历史题材作品,对于今天想拍历史剧又不知道还俗好还是吃素好的团队们绝对是个立等可取的借鉴。当然,历史谁都有,火候最难调,秘史,也就是秘方,外人机械地照搬,是很难做成美味的。本人不须多言,亮提板:84分。  布景:16
导演:17  
  @黄钟大  15:12:28    @恨银的小骨头  14:26:12      大明王朝1566        剧中无论黄志忠的海瑞,陈宝国的嘉靖帝,倪大红的严嵩,还是王庆祥的胡宗宪,王劲松的杨金水,张志坚的严世蕃,郭东文的张居正,郑玉的王用汲,阎光明的吕芳,甘雨的郑泌昌,王戎的何茂才,无不活灵活现,深入人心。演技之精湛都让人叹服过瘾。黄志忠更如海瑞附体,锐气一往无前。      ==========      楼...........  -----------------------------  大明王朝1566那部戏的太监们可以说有血有肉各具特色,或老练,或阴毒,或忠厚,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我个人呢就是因为杨金水才开始追这部戏的
  剧中有名有姓的太监就有五个:冯保,吕芳,陈洪,黄锦,杨金水,好像还有姓石姓孟的公公各一位。前半部分,杨金水牢牢占据我的视线,而后半部里,陈洪深深吸引了我。演的那叫一个好........
  下期点评:万历首辅张居正,北洋水师,远东阴谋,成吉思汗,长河东流,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船政风云,淮阴侯韩信......
  给楼主一说我想去追片子看了
  万历首辅张居正这戏吧,我真的无语了,不说是否符合史实,就说唐国强按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塑造的人张居正,实在恶心。后期制作不敢恭维,还记得有一场雪景,太假了吧,是PS的吧,鹅毛大雪啊,地面是干的,唐国强和冯远征的身上一点雪花没有
  @黄钟大  07:58:42    @曾经注销过  21:47:34      楼主,大秦帝国的变法看得我都快吐血了。这哪是法西斯式的军国主义改革啊,简直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刻薄寡恩的商鞅简直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贞观之治确实是部好片,CCAV的贞观长歌号称历史剧,简直就是八卦剧。      东周列国春秋篇、三国演义确实是好剧啊。      楼主对大明王朝1566、汉武大帝、走向共和真是甚合我意啊。...........  -----------------------------  不能怪编剧啊。看了电视剧后,我特地去看小说,孙皓晖的文笔很好,不过情节那叫一个恶心啊。  我觉得大秦帝国就是一个比贞观长歌好点的八卦剧  刚开始的少梁之战确实很惊艳,越到后边越胡扯。
  要说最好的我不知道,最差的无非是尤小刚的秘史系列。拖拖拉拉的剧情和过家家式的战争场面,基本上都在那讲几个历史人物的情情爱爱,这个爱完那个又来爱,还要忍受娘娘腔的马景涛骑马鬼叫。这哪是秘史,分明就是情史。你叫孝庄情史、情史还差不多。
  大秦帝国的书很好看…被电视那种恢弘的气势吸引了…  
  先留名
  万历首辅张居正  终于说到您了……我曾纯真地认为,只要是有原著小说打底的历史剧,再烂也烂不到哪去。我曾更纯真地认为,就算烂,那也是由于编剧对原著太不尊重所致(如康熙王朝)。但该剧是由该书作家亲自捉刀的剧本,居然也烂到不可收拾。自落霞三部曲读罢,一直就没有可心的历史小说,也许是我太挑剔的缘故,直到遇见张居正。第一次发现该书是在大学图书馆,虽然只看了个片段也基本认定有戏,还特地托人从北京带回第一卷木兰歌,时隔三年,才读完了金缕曲,水龙吟和火凤凰。心目中他虽然还不及二月河对历史的熟稔,但退而求其次,已经不须吹毛求疵了。由是,我相当期待电视剧。但当知道主创团队后,我那颗沸腾的心顿时……冷了半边(看完电视剧凉透了)。一是形象严重不符合。唐国强的张居正造型连标志性的长髯都没有(原著是有的。难道被造型师黑了),整体扮相显老,过于正统无趣而毫无智慧的魅力和权臣的气场,稀疏的胡须两鬓斑白,穿着红袍腆着大肚,怎么看怎么别扭。梅婷使劲拿腔调也撑不起太后的气场来,冯远征演技没话说可一个瘦子如何能演一个胖子捏?更别提开创隆万新政的隆庆皇帝就算没有作为,也不至于演成色迷迷的十足昏君。杨雪的玉娘完全是强买强卖,只负责给原本就不紧凑的剧本二度注水。除了冯远征,演技全体失常(不厚道地猜测唐老师也只使了二分力道)。导演苏舟我也一度不看好(从一开始知道是他拍我就慌了),台词苍白剧情拖沓表情生硬场面拿不出手特效做无用功该有的毛病全有了,连科普历史知识都够呛。仅举一例:说到子粒田改革,不懂历史的观众一定不知子粒田是什么。这时,剧本就安排张居正给户部尚书王国光补课了:“开国之初,洪武爷赏赐给大臣的农田以及皇室自有的农田,这些田是免于税收的,而且佃租还要官府去收缴。称为子粒田。”老天!搞搞清楚好吧,王国光是老官熟牍的干吏了,又是你张居正的得力助手,官居户部尚书,还能不知道子粒田?你就是想让观众明白,也不必做得如此生硬吧!如果是我来写,我会处理成张居正入宫请示李太后母子(因为子粒田关系皇室利益,这样才更慎重),然后小皇帝万历听了似懂非懂,恭敬地问师傅张居正:“什么是子粒田?”然后张居正再朗声作答,这样既普及了历史常识,又显出皇帝的聪敏好学,也深化了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还有,同僚卧病,张居正去探病,对其子说:“你是贤侄吧?我是特意来看望你父亲的,令堂大人的病好些了吗?”(父亲成了“令堂”?)跟着次辅让儿子道歉,张居正很大度地说“令侄也是一时冲动……”(尼玛到底谁儿子?谁侄子???)类此令人匪夷所思之处不胜枚举。这是唯一一部我多次使用快进最终断然放弃的历史剧。早知这样,真应该把大明王朝一套齐全的内阁人马借来(郭东文版张居正沉稳儒雅干练威严完全就是书中走出来的有木有!郭广平的隆庆皇帝、刘毓滨的高拱哪个不秒杀这一版的)。龟玉毁于椟,是谁之过欤?竟无语凝噎…总分:50。  布景:11
导演:8  
  原创一图作为神棍节纪念........  
  光棍节那图不错
  @以床为家  21:25:07    要说最好的我不知道,最差的无非是尤小刚的秘史系列。拖拖拉拉的剧情和过家家式的战争场面,基本上都在那讲几个历史人物的情情爱爱,这个爱完那个又来爱,还要忍受娘娘腔的马景涛骑马鬼叫。这哪是秘史,分明就是情史。你叫孝庄情史、情史还差不多。   -----------------------------  我还记得努尔阿赤写给东哥的信,先表达了自己对东哥的爱,然后为他弟弟先与东哥相爱而埋怨上天,最后诚挚地希望东哥按受舒尔哈奇的求婚,那信写的啊,深得穷聊阿姨的真传,不肉麻死不算完
  @黄钟大  11:57:50    万历首辅张居正    终于说到您了……我曾纯真地认为,只要是有原著小说打底的历史剧,再烂也烂不到哪去。我曾更纯真地认为,就算烂,那也是由于编剧对原著太不尊重所致(如康熙王朝)。但该剧是由该书作家亲自捉刀的剧本,居然也烂到不可收拾。自落霞三部曲读罢,一直就没有可心的历史小说,也许是我太挑剔的缘故,直到遇见张居正。第一次发现该书是在大学图书馆,虽然只看了个片段也基本认定有戏,还特地托人从北京带回第一.....  -----------------------------  原来楼主读过原著,失敬失敬,我没读过原著,但是除了电视剧外,倒听过改编的评书,不记得那评书演员叫什么了,他总录一些根据热门电视剧及小说改编的评书,比如神探狄仁杰啥的,还有半壁史书。但他改编的时候非常偷懒,基本是照本宣科,没有评书自身艺术特色,对男男女女那点事倒特讲究,比如李太后听说张居正和玉娘BLABLA,于是就当面问首辅,她和玉娘比怎么样,我记得似乎还有小玫瑰之类的说法,不知是不是原著的内空,反正听得我都替他俩害臊,尤其是脑海里自动把俩人代入成唐国强和梅婷。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倩女侠侣任务第二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