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大师死于癌症武术家有的被称为大师,是根据什么评

你好,游客
您的位置: →
中国跤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跤坛英雄,也造就了一个个跤坛世家,这些世家中一代又一代的...
日期:01月31日
作者:沈福康
近期崑崙决三亚站的年度总决赛和武林风上海站功夫盛典广受关注。崑崙决、武林风赛事的公平公正,死神、武僧、诸神...
日期:01月28日
作者:KungFu
1月6日上午,中华武术会老会员、太极名宿朱荣富重回中华武术会,与上海诸多武术名家重聚。24年前,他远赴罗马尼亚开设武馆,多年来在罗马尼亚培养了近千名中华武术爱好者,他培养的罗马尼亚杨式太极拳手还曾夺得欧洲太极拳赛的亚军和季军。
日期:01月06日
作者: 钱承飞
日晚, 娄底市体育馆内流光溢彩、喜气洋洋, 娄底市先进模范人物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 中共娄底市委、市人民政府隆重表彰83名&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娄底&先进模范人物。晏西征, 这位世人耳熟能详的文武奇才, 与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及舍生忘死保护学生的好校长杨建一等被评为&感动娄底十大人物&, 由市委书记龚武生亲自给他颁奖。
日期:09/10/:38
作者:王修湘
峨眉拳是我国著名三大派拳术之一,与少林、武当齐名,均为天下所重。相传其创始人为古代的一名道姑,峨眉拳亦是一种女子防身术。&技而晦之,自可全身&是其指导思想,学了技艺藏起来,不让人知道自己的底细,以便在危急时刻出奇制胜。
日期:03/01/:16
作者:马燕 文/图
蒋幼山故居坐北朝南,由台门、天井、正屋、厢房等组成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798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群体组合建筑。站在故居门前,立即被其明快大气的造型和精致细腻的装饰所透露出的欧洲建筑风格所吸引。
日期:02/28/:45
作者:KungFu
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深受大众喜爱。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根据《易经》而来的。 &太极&指万物的原始,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基础,彼此消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
日期:08/15/:02
作者:KungFu
如今,在骗术横生,杂耍跳梁的&武林&中,仍有着一些追逐梦想、闭门习武、传道授业的&武林中人&。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些习武之人似乎很荒唐。其实他们并不属于哪个武林门派,而只是一群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
日期:08/03/:40
作者:金硕
因为两种拳术均诞生于清末民初,中国武协秘书长康戈武把两种拳术命名为&清拳&,目前正在申报昭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邹若衡和彭勤,昭通的两位武术大师,分别创立了邹家拳和彭家拳。两人门下弟子众多,影响深远,所创拳法也成为传世名拳。
日期:08/01/:50
作者:肖本富
少林寺第三十一代传人,现任嵩山少林寺达摩院首座、少林寺药局禅医功夫学院武术总教练、河南少林寺下院禹州市龙泉寺住持、中华禅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多次应邀到美国纽约、洛杉矶、华盛顿,韩国首尔等地访问。除了少林功夫外,德朝禅师的蝇头小楷也是一绝!
日期:08/01/:11
作者:KungFu
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发起人、终身名誉会长马振邦先生的去世令我省整个武术界陷入巨大的悲恸,连日来人们纷纷通过不同的形式缅怀和悼念这位为我省乃至我国武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武术名家。省红拳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邵智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马振邦老师的去世是我省武术界的一大损失,但是他的精神我们一直会传承下去,将我省的武术事业发扬光大。&
日期:07/25/:15
作者:王战荣
家住塘沽丹东里的周金柱今年64岁,初见到他时,他的容光焕发和儒雅有礼就给渤海早报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多年练习宋氏形意拳给我带来的内外&美容&。&周先生笑着说。作为本市唯一一位宋氏形意拳正宗第四代传人,他已习武近四十年,无冬历夏每日必练,还不吝教授了二十多位入门弟子,并用武术强身健体的功效帮助了许多身边的邻居、朋友。
日期:07/22/:57
作者:方旭
金一明(),江苏扬州人。幼好武术,师从唐殿卿、涤尘禅师等,后拜孙禄堂先生门下学习形意拳和孙氏太极拳。对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多有研究,尤精少林拳和孙式太极拳。
日期:07/20/:00
作者:童旭东
71岁的王培锟自幼便与武结缘,这在他看来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王培锟有着这样的记录:我出生在武风甚浓的闽地,从小生性爱动,受&尚武&精神的熏陶,在盛行于民间的&南少林&拳的影响下,也开始比划一两下拳脚。
日期:07/19/:33
作者:李雪颖
&拿金腰带当拳王,其实已经不是我现在的最终梦想了。&在清县基地,邹市明说,作为拳手的他,现在想的是为何没有更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职业拳击舞台。  
日期:05/09/:35
作者:马多思
中华传统武术的奇葩&&阴阳八卦掌后继有人。日前,阴阳八卦掌第十代传人田克延收徒仪式在京举行。阴阳八卦掌刚柔相济,劲势洒脱,被誉为&有手捧太极,动作形意之说&,既能有益强体健身,又是防身自卫术。2003年在韩国举行的世界搏击比赛中,田克延率领的阴阳八卦掌高手击败了巴西柔术选手荣获冠军。
日期:04/24/:42
作者:王霞光
2013年是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35周年,也是太极宗师孙禄堂先生逝世80周年。孙氏太极拳发祥地河北望都县4日举办太极文化高端论坛,中国武术名流及专家学者会聚一堂,谈武论拳,共同缅怀太极拳一代宗师孙禄堂。
日期:04/05/:15
作者:吕子豪
昨日,西溪湿地演武厅&一派杀气&,刀枪剑棍、拳来腿去好不热闹,我市武林界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缅怀一代宗师蒋玉堃师,参加蒋玉堃百年诞辰活动。蒋门第二代弟子朱廉芳,章少云,范玉宝,戴志祥,沈力圃,林红,邱秀芝及严国兴、陈国新、厉志伟、何子源、叶国钧、孙士爱、杨忠涛、周建华、朱兴根、管正青、徐红、孟丽君等武林界重量级人物到场。
日期:04/05/:42
作者: 董嘉
在苏州市人民路文庙广场前,每天都能看到一位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只见他舞动着一柄青龙偃月刀,一招一式都是大师风范,在他周围是一批年轻人和小朋友,正在他的指导下练功习武。他就是苏州武术界著名武术大师张子元老师。
日期:04/02/:35
作者:KungFu
湖北省文化厅28日颁发证书,命名58岁的覃献平为省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覃献平现为太乙五行文化研究会会长及太乙五行拳十九代衣钵传人、武当全真龙门派第十九代掌门人、丹江口市政协委员。
日期:03/30/:27
作者:记者饶扬灿、通讯员徐雁初、陈志刚
由国家体育总局指导,中华武术杂志主办的&文化中国&魅力太极&暨太极大师崔毅士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太极拳的大众化、国际化发展,增进太极文化交流,号召更多国人加入到太极健身的行列中来。
日期:12/08/:30
作者:KungFu
重庆著名武术家、八卦掌一代宗师、中华武术九段、吕紫剑先生10月21日上午7时在我区上新街紫剑武馆逝世。吕紫剑先生生于湖北宜昌,他和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五齐名,被称为&长江大侠&。 22日,在吕紫剑老人的灵堂,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人前来吊唁。他习武御外敌、传承武德,他是徒子徒孙心中的尊敬长者、一代宗师,他悬壶济世,是邻居口中的普通好人。
日期:10/22/:03
作者:KungFu
武术界泰斗、一代名师曾乃梁将率先走进&名家讲坛&,为大家带来&太极拳&&& 提升生命质量最好的运动&专题讲座。现场,他还将带领两名弟子比武示范,分享数十年的武术心得及武术与养生的精髓。演讲地点设在海沧区行政中心展厅二楼会议室。
日期:09/22/:11
作者:KungFu
&拦手门&是全国28大武术门派中唯一创立于天津的武术门派,由李金刚、封水伯等人于1650年在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天妃宫创始。拦手武术讲究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其爱好者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昨天的收徒仪式上,不仅有精彩的武术表演,更有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记忆力展示。记者看到,大屏幕上随机出现50个数字,呈五行十列排布,拦手门弟子&一心二用&,一边打拳、一边将这些毫无规律的数字在一两分钟内&倒背如流&。而表演者的师傅,正是本次收徒的第八代传人之一曹全全。
日期:08/18/:36
作者:记者李倩 实习生王雨濛
李炎才:当时家里有6兄弟姐妹,我排行第三。我天生好动,也很喜欢武术。8岁开始学习洪拳、南拳、咏春、白眉。12岁时,我爸爸从香港带回来很多杂志资料,上面有李小龙。爸爸说李小龙很厉害,人称&李三脚&,我听得很入迷,天天模仿他打双节棍。大约1972年,爸爸从香港带回一本李小龙出的棍谱,我就跟着练。从那时起,李小龙就是我的偶像,他不仅仅是我的武术老师,更是我尊重的武道之师。
日期:07/20/:44
作者:孙振飞
八极门第五代宗师&神枪&李书文(),乃是八极门颠峰人物,&没有&神枪&李书文,就没有八极拳的辉煌&(马明达语)。满清末年,沧县东南???,出现八极门中不世高人──「神枪李书文」老先生。李老先生,字同臣,本农家子,自幼习练八极拳术,后又参研劈挂掌法,并将二门融而为一,使之相得益彰;因有「八极参劈挂,神鬼都害怕」的美谚。并且,除拳脚外,最精大枪之术,所向无敌,武术界尊之曰「神枪李」而不名(刘云樵先生语)。&神枪&李书文也是清末至民国中期,中国武术的颠峰人物之一,他一生纵横天下,称雄武林,所向披靡,是最善技击的不败高人!
日期:07/16/:52
作者:KungFu
7月10日,中国当代武术宗师沙国政诞辰110周年暨沙国政武术馆成立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昆明正式启动。为缅怀这位为中国武术作出杰出贡献的前辈,8月4日至8月6日,昆明沙国政武术馆将召开&武林大会&展演中华武术。
日期:07/11/:22
作者:旷丰英 徐立群
形意拳的由来众说纷纭,据古拳书记载和民间相传,形意拳源于宋朝武穆王岳飞。岳飞,字鹏举,宋朝名将,民族英雄,故后被封为岳武穆王。据载,岳飞&习射于周侗&,&学枪法于陈广&,&兵法于智明和尚&。通过长期与金兵作战经历,博采众长,脱枪为拳,以传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后世流传下来的《岳武穆九要论》,是形意拳练功的理论渊源和研究形意拳的宝贵资料。
日期:07/10/:07
作者:KungFu
昨天上午,著名书画家、太极拳名家梅墨生大师在北京玺园举行收徒仪式。武术界、书画界40余位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梅墨生大师是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弟子、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除了在书法和国画上有很高的造诣外,他同时也是一位武术家,是太极拳名家李经梧先生的入室弟子。
日期:07/08/:47
作者:郑楠
不过,在刚练八卦拳时,赵建林也不是特别喜欢,练久了,便觉虫袜彼谗泡遗舒脉得魅力无穷。&我初学没入门时感觉有些枯燥,但等入门后可谓是趣命卯巴枢潘味无穷。不停地在地上走圈,其间足部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对足逝尤颅气杠底也起到了按摩作用,几十年如一日地走,这样,也可以磨炼习武人好俩解傀税栅肿的意志。&
日期:06/15/:29
作者: 张立
今年是邢台市著名太极拳师曹珂逝世四十周年,4月7日上午,邢台市武术协会寇长青太极拳总社、邢台县北良舍村委会和曹珂先生后人,汇聚北良舍村,举办公祭活动,共同纪念曹珂先生为邢台武术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日期:04/08/:43
作者:卢玉辉
  近日,&南拳皇后&、澳门第一个世界武术冠军李菲以电影出品人的全新身份向&体坛豪杰&广发英雄帖,力邀体育健儿们&触电&,参演大型古装动作悬疑巨片《大唐玄机图》。这位奇女子十多年来变换了多重身份,从南拳皇后到澳门小姐,再到记者、教师、影视明星、上市公司副总裁&&但她始终对体育情有独钟,难怪拍古装大戏还念念不忘体育圈里的兄弟姐妹们。  与大家分享&美梦成真&  对于澳门的市民来说,李菲绝对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名人,因为她是澳门体育史上第一位世界冠军。1993年,作为体育特殊人才移居澳门后,李菲开启了全新的职场生涯,遍尝酸甜苦辣,练就了她如《笑傲江湖》中女侠蓝凤凰一样的果敢性格。
日期:02/23/:34
作者:孙嘉晖 阿成
1919年,李存义应邀去上海精武体育会传艺,并到复旦大学教国术。他是自霍元甲之后,第二位被邀请下江南传授武艺的&北方大侠&。李存义离津后,其徒弟、&定兴李氏三杰&之一的李星阶在尚云祥、孙禄堂、郭汉芝的辅佐下掌门天津中华武士会。1921年,李存义保镖于任丘,因病逝世,安葬于南小营村,终年74岁。
日期:02/19/:23
作者:张绍组
&我们相信离别不是永别,是另一种方式的远行。亲爱的爸爸,请你一路走好,愿你常来我们梦中相聚。&昨日上午10时,&一代拳王&蒋浩泉追思会在合肥市殡仪馆举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蒋老生前亲友、学生以及社会群众数百人为他送行。追思会现场蒋老家人、学生几度失声痛哭。
日期:02/06/:08
作者:管静
北京时间2月2日消息,前重量级拳王默罕默德-阿里的教练安吉洛-邓迪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公寓中去世,享年90岁。作为拳王阿里的缔造者之一,安吉洛-邓迪从阿里默默无闻到成长为世界巨星,始终不离不弃。也正是他一手促成了阿里与乔-弗雷泽的首次传奇对决。作为阿里一生中贡献最大的朋友,邓迪凭借自己的职业精神和正直的人品赢得了世界拳击界&传奇教练&的美誉,并在1994年入选国际拳击名人堂。
日期:02/02/:24
作者:KungFu
陈式混元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一代宗师冯志强毕生的心血和对武术事业的贡献。它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国际文化交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让我们一同走进混元太极、走进冯志强的传奇经历&&
日期:02/02/:45
作者:记者 蒋亚明 实习生 邵帅
王世泉自幼酷爱武术,随师兄刘殿仕学习八极拳,之后又得一代八极大家鲍有声得老师真传,精通金刚八势、六大开、大小八极拳、行术八极拳、大小劈挂掌、八极对接、八极对劈挂、八极散手、操手、大架太极、雷掌(龙形、虎形)、太极软架、大合刀、小六合刀、万胜双刀、六合枪、震山棍、护手双钩、月霞剑、青萍剑等,经过长年的勤学苦练,已成为当代八极拳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1983年荣获北京市武术比赛拳术、剑术第一名起,到2006年代表中国摘取第二届国际传统武术比赛金银牌各一枚,王世泉获得多个武术奖项,还曾入选中国传统武术代表团出国访问表演,传播武术的足迹遍及海内外。
日期:01/16/:59
作者:KungFu
上世纪60年代他参加武术代表团,多次跟随国家领导人外出访问;他自创武术套路,其拿手的&追风刀&和&连环拳&现已出版成册;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有享誉全球的功夫巨星李连杰&&他就是威震江湖有&徐大刀&美称的徐其成。
日期:11/26/:12
作者:记者 王冠楠 实习生 姚?雯
日,世界文化科学研究院把武术界的最高荣誉&&&世界著名武术家&称号送给了一个大连人,他叫周振岩。这位闷头儿练武46年却从2007年才开始亮相武术擂台的武林高手,一出手就不同凡响,短短4年中,他出征无败绩,一举将20多块金牌收入囊中。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位深藏不露的武术&达人&其实并不是职业武术运动员,而是大连市工商局中山分局的一名公务员。近日,当记者见到老周时,第一感觉还是惊讶。&我今年已经58岁啦。&如果不是老周拿出身份证证实,记者真的不敢相信,这位个子高高,目光炯炯,走起路来更是轻快矫健的武林高手已经年近花甲。
日期:08/25/:39
作者:KungFu
期间,他在台上耍起了螳螂拳的一些招式。这时,一个波兰人走上台,他叫斯瓦维克,是个&中国通&,汉语说得很好。他问于天程:&我听说缠封手(螳螂拳招式)很厉害,也不知道好不好用,好用在哪儿&,说着斯瓦维克上前一步就和于天程交手。斯瓦维克人高马大,一双大拳头朝着于师父砸来,只见于天程轻轻一挡一动,众人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这个一米八多、体重两百斤的健壮汉子就飞出去了三米远。
日期:08/23/:51
作者: 何晓波
每天清晨或傍晚,在东阳市湖溪镇后山店东村的后山上或村中的休闲广场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在练武,一招一式间还常常伴有低吼声。他就是7年前被村里老拳师杜菊林相中的南拳传人、也是大洪拳在东阳市最年轻的传人之一&&&今年30岁的杜锋华。
日期:08/23/:24
作者: 郭军新
衣袂飘飘,拳风阵阵,方圆有致,刚柔相济&&每日清晨,在市东方红广场,一群太极拳习练者准时出现。他们在这里练拳健身,一招一式,彰显出这座城市特有的太极拳文化韵味。在市政府为弘扬宣传太极拳文化特设的这个练拳点,担任教练的就是全国太极拳十大名人之一、连续两届在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开幕式大型表演中扮演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的史潮记。
日期:08/23/:40
作者:陈作华
  在山东菏泽,和陈隽年龄相仿的李永强也在《少林寺》的影响下开始习武。&菏泽是武术之乡,在我们那儿随便拉一个出来,都会几下功夫。村里边每天吃完饭,就有人在压麦子的场上比试起来,小时候看着特崇拜。&  丈夫李永强专攻散打  多年后,李永强专攻散打,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任训竞二部副主任。可儿时跟着大孩子一块练武的场景,却是他最珍贵的记忆。
日期:08/23/:25
作者:KungFu
地处中国中部的河南淮阳县是中国首批武术之乡,在这里有着非常深厚的武术底蕴。这里不仅有专业的武术培训基地,远近驰名的武术团体,还有许多武术之家。当地人说,淮阳的武术氛围熏陶并造就了他们,也有人说,正是这些武术之家的存在,才使得中华武术在当地得到推广和传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朱明峰一家,了解他们一家人与武术的不解之缘。
日期:08/18/:05
作者:佚名
  现如今学练武术的人数以千万,不仅中国人在学,外国人也在学,可谓天下武术一大家。然而在学练武术时,每位初学者都会面临拜师求艺的问题,如何去选择自己合意的武术老师,其实是颇有门道和讲究的。  新手入门拜师习武都是极其虔诚的,怀有如此心态不仅是因为自身对武术的喜爱,更多地是对身怀高超真功夫的武术老师之向往与敬重。
日期:08/17/:54
作者:武兵
仆步、歇步,盘根、劈叉、朝天蹬、翻跳&&昨日早晨6点多钟,在市区黄鹤山顶的晨练场上,一位戴着眼镜、头发花白的老人一口气将连串的武术腿法动作练下来,气不喘、力不减、步法不乱,在场的晨练者纷纷叫好称奇。老人名叫孙逸秋,今年已85岁高龄。他对记者说,自己退休下来迷上了武术,一练就是26年,不但拥有了好身体,还从中收获了晚年的快乐。
日期:08/14/:58
作者:张清
  每个周末,在公明玉律社区旧屋村的武术学馆内,总有一位身手矫健的老汉带领数十名男女老少,在居民的惊叹声中练拳舞剑。  这位老汉名叫曾国辉,今年54岁,可谓是玉律社区的名人。自2008年起,他义务教社区居民习武舞狮,强身健体,还带领社区舞狮队上演一场又一场争霸赛,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还推广了公明玉律醒狮文化这张&名牌&。
日期:08/11/:42
作者:俞冰传
&要将白猿通背在上海矗起来!&&&这是杨起顺老师生前曾经寄望仇必松的一句话。其实,白猿通背已在上海矗起好多年。外界鲜为人知,只因武者仇必松是&业余的&。
日期:08/10/:59
作者:王东生
回忆起十几年来习练太极拳的经过,心里总是感慨万千,千言万语说不尽。刚开始到湖北省武当山学功夫练拳时,总认为打倒一个人或者是打打沙袋、劈劈砖这就是功夫了,就了不起了!自从在武当山三丰武馆有缘认识了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孙建国老师开始学太极拳后,才知道什么是深奥的太极哲理,才明白什么是明师十年指示!从心里上认识到了中华武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蕴藏着力学、文学、医学、佛学、道学、哲学等等,要从根本上想把它学通学精也是一件不易之事。但我仍然会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一直努力终生。我坚信只要有正确的目标,加上自己的艰辛努力一定会有好的成果。
日期:08/05/:00
作者:吕文贤
黄海泉在江门文化界、武术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是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咏春拳江门武术馆总顾问。但很少有人知道,黄海泉还是一位收藏爱好者。在他收藏的奇石、瓷器、字画等藏品中,有不少是令人赞叹的精品。  &收藏过程中吃了不少亏,通过不断拜访行家,不断学习,才积累了一些经验。&黄海泉说。
日期:07/22/:02
作者:吕胜根
本栏随机新闻& 陈根宝老师的建议提得很好,国术版要多讨论武术,那么武术是干什么的?武术的人才应当如何培养?学武习武、办武校的目的是什么?要学习哪些内容?有什么意义?武术、武术家、武术界应当是什么样的?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人文环境?仅仅是打手、义侠、保镖、角斗士、运动员、五大三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还是?民间武术的意义是什么?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如何发展?有什么区别?民间武术应当怎么玩?武术爱好者、习武之人需不需要其它方面的知识、素养、包括文学艺术、科学知识、音乐、书画等等?真正的武术家、武术爱好者都应当具备那些品质?欢迎大家发表评论,有兴趣的朋友多发表意见。尤其是年轻的朋友们,你心目中的习武者、武术家的形象、理想是什么样子的、应当如何?一个武术爱好者,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需不需要全面的发展自己?在现代条件下怎样发展比较好?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3-09-24 06:34
国术[guo shu]&
这是一个,请在下列中选择浏览
1.词语解释
2.张军著作的小说
1.词语解释
者,强身健体;国术者,保家卫国。
旧时道士在演练国术
国术:指中国传统武术。也是对武术的尊称,凸显其强身卫国的重要性。
关于国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只杀敌,不表演的武术,就叫国术。
国术:1927年,国民政法委员张之江发起,冯玉祥、于右任、蔡元培等人呼吁,与南京创立了国术研究馆,称“国术馆组设,原本救国之热诚,以期强种强国,而循至于民众均国术化”。1928年更名为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次出现“国术”二字,后沿用之。
李小龙振藩国术馆
1952年大陆成立,出现“”四个字。
“”可以是解决两岸名称争议的一个名称,但不能说“中国武术”简称“国术”或“武术”,因为“中国武术”名称出现时间在后。
我们用“艺”这个字,例如武艺、茶艺、书艺(或书法),可以与的东西作一区隔,同时艺有“艺术”的涵艺,又可以当作某种文化的通称。
今天我们称“武艺”,一则可以独立出体育的范围,一则可涵盖技术、思想、文化,乃至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一般人对国术都有误解,认为国术单单就是武术,有的甚至戏称为“舞术”,这是对国术最大的不解。国术,所谓“国”,就是强国、强民!所谓“术”,就是技巧与艺术。
练之,一来可防身,二来可健体强身、修身养性,这就是它的术。公孙大娘舞剑器,观者动容;若是一套打将出来,飘逸潇洒,张弛有度,刚柔相济,阴阳相合,这不就是术与艺的结合吗?
国术者,古今同意,国之术,修身之艺也!
根据中华国术总会的说明,“国术”作为类同于“国画”、“国医”的一个相当明确的概念,它产生于近代,是一个以徒手与器械的格斗竞赛为核心的民族体育体系,包括了传统武艺遗存在民间的多个独立项目。有拳械演练,有徒手和长短器械格斗项目,又将自古以来与武术相辅相成的民族摔跤纳入其中,还包括了与传统武艺有密切关系的射箭、弹弓、毽子和力量测试等项目。总的来说,国术就是一个将中国传统身体运动进行整合与系统化的尝试。尽管武术一词在国内被广泛使用,但国术、功夫等对武术的其它描述在海外也同样具有极大的知名度。当今的中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再次获得追捧,这说明了中国人对文化本位的追寻与回归,而作为国学内在组成部分的国术,在今天红透世界的时候,再次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武文化的核心词汇,无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基本诉求。
浙江长兴县和平镇徐家斗门村国术
和平国术练习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囊括了边成、小金枪、五虎、小四门、天宫等类型,套路运动动作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表演者多为农民,一般用于个人健身娱乐。传统武术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和平国术也一样,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村民们一般在夜间或凌晨燃一盏鸡心灯或洋油灯,因怕被人偷学而闭门独练,所以,会国术者寥寥数人。平日里国术者也不太勤于练习,若有演出或比赛,则在前几日在家中闭门苦练数日,然后上阵表演。据传授人讲,国术的武打动作相对较“死”,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不像其他武术门类那样有大范围的飞、奔、跳等形式,其特点是讲究“稳”,出手有力但比较缓慢,所用武器有大刀、板凳、棍子、双链、单刀、盾牌等,表演形式可以是一人(如边成)、双人对打(如盾牌舞),还有群体表演,场地及服装没有特别的规定。
和平国术一般用于乡村文艺活动时的演出或是参加一些武术比赛,在当地流传已有80多年的历史。1949年解放初,在本地曾表演名为盾牌舞的武术,之后,盾牌舞表演者还参加了县内的国术队,随队参加许多表演活动,1986年,国术队参加了长兴县第六界体育运动会的武术比赛。
发表于:13-09-24 06:37
国学[guo xue]&
中华国学奠基人――伏羲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因此也可以称为是国家的文学或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音乐、、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三家等,国学以《》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也有学者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国学是中华民族自古固有的严谨完善的学术体系,包括以道家为核心的自然国学和以儒家为核心的人文国学两大部分。明代分为质测之学(自然科学),通几之学(哲学和人文科学),宰理之学(社会科学)。
但是,在清代一提到国学,就是人文学术,只分为义理考据辞章三学,相当于今天的哲学史学文学三科,这三科都不过是明代国学通几之学中的一部分而已,可见清代国学视野比明代以前缩小了很多,实为国学的衰落时代。
当时国学即“National literature”“National Culture”。清代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和同时期的、、唐宋诗词、与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乃至、、、、、、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旁及、、、、、等诸多方面。“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学者等人认为,国学的定义一般认为应该是指国家的文学总称。相对古代,我国一般简单划分人的能力为“文能力”与“武能力”,因此“文学”跟当代的狭义专门指文学作品是不一样的,文学可以理解为“文”类的学科。类似的称呼还有国家的语言称为“国语”,国家的语文称为“国文”,国家的歌曲称为“国歌”。他认为,我国历史上一直以文学而著称,体裁有古文、、、、、、等等不一而足,内容包含了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等方面。这些艺术文化,都属于文学范围,与西方的“科学”作品有明显的区别。把这些艺术文化都统称为国学,是比较合适的。同样,国学在任何国家都可以称呼,比如印度也有印度的国学,埃及有埃及的国学。因此,国学的词汇,一般指一个国家的文学通称[1]。
概念的内涵
国家之文学,才是国学之根本。学者黎黍匀认为,国学内涵包括了有国家文化与艺术特征的各类学科,这些学科具有历史性、延伸性
、发展性、现代性、国家性。其中历史性体现在古代文学的出现和影响力,比如《》的学说,在各个时代有重要影响力,属于历史性质。
包括了持续性和同化性。历代有印度佛学与我国阴阳学说的结合,形成了中国佛学的体系,以及各个学科互相渗透同化。最明显的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比如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诊断、医学作品几乎都有中医阴阳理论的表现和应用,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也有互相同化的特征。
包括了该文化或艺术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如儒家自孔子之后,不断出现了朱熹、王阳明等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在宋朝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重视,使其影响力及发展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包括了该文学在当代的指导意义和当代的价值。比如《世界文明史》威尔.杜兰认为:“或许除了《》外,我们将要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找智慧的精妙。”这是国学在当代的生命力和客观影响力,也是国学本身的价值的体现。
包括了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特征,能够明显区别于他国的文化,具备世界范围内的独特性。而印度的佛学与中国的道德经,有相似点也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埃及的太阳文化与中国的阴阳文化既有相似点也有明显差异。这些都是各国文学的国家特征,民族特征。
我国国学能够体现了以上的内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具备深远的影响力和同化力,这是很客观存在的事实。
大国学概念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非秦(有英语China为证)即汉(Han Studies),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范畴。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国学“,更有宽泛的解释。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史地学报》阐释国学:“国学之为名,本难确定其义。在世界地位言之,即中国学。分析为言,则中国原有学术,本可分隶各种学科”。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副院长博导陈思和教授提出“海派文化可以容纳各种文化,并且保持各种文化之间的和谐与平衡”,我想把它借用到这里,人文“大国学”论不排斥科学,应与现当代西方科学思想和谐共生。实现陈思和教授所说“多元与规范文化的通体生存”状态,五术六艺与诸子百家之学可以和谐共生,彼此之间应互不排斥。人文“大国学”论应与现当代西方科学思想和谐共生。(本段大国学概念全部出自南柯舟《国学热中谈国学:谈谈中华大国学圈》等文)[2]
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六部经典。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书、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等。 第三部分:。诗和赋不一[3]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医术都是方技。定义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传统的中华科学、文化与学术。根据天文观察做《河图》《洛书》,一般连称《河洛》或《河图洛书》,是国学的奠基者;伏羲据《》推演出五行,即由《河图》推演出八卦,据《洛书》抽象出五行,是国学体系创立的完成者。
国学奠基人――孔子像
国学就是中华传统治学方法,最初分为象数派自然科学和义理派人文学术,就是今天的自然国学和人文国学的雏形,道家和儒家分别是两大学派的代表和核心。从明代起,国学详细分为质测、通几、三学,质是区分,测是测量,质测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通是通达,几是根本,通几就是哲学和人文科学;宰是主持,理是管理,宰理就是社会科学。明代国学划分,视野开阔,质测、、宰理三学相当于现代学术的自然技术科学、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包含了人类学术的全部,体现了中华学术自古就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的基本精神,展示出国学的真正气魄。
但是,国学退化为义理考据辞章,仅相当于现代学术的哲学史学文学。可以说,清代以后的国学已经无法代表中华学术的广阔视野和基本精神。
西学东渐诞生国学
“国学”一说,产生于、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国学与西学的论战。深究国学的本名原意,原指国家学府,如古代的太学、国子监。单纯的说国学,乃独指经、史、子、集部的语言文字经典训诂学问。自、文化分流转型以来,为区别于西学,时人把我国的“六艺、五术”“诸子百家”统统称之为“国学”,西学繁衍于东土,式微,现代自五四以来的新青年运动前后,一些国学大师们,为保护国学而开始和西学论战,西学派认为全盘接受西学,而国学家们则誓死保卫祖宗们留下的五千年菁华文化。21世纪初期,科学终结论在西方兴起,中华虽然较少认同科学终结论者,但后现代主义的科学文化派与中华科学传统文化派对科学主义者展开了前后夹攻,论战再次爆发,不过拥护西学的科学主义者已经转为守势。事实表明,所谓科学的终结仅仅是西方科学的极限已经显露出来,而东方科学的复兴暨科学的革命则刚刚开始。国学本为我国之独有,但在中华近代历史时期,由于中西之学的分野,国学与西学在国内开始逐渐分流发展。在中国大陆,国学曾因破除四旧而遭涂炭,文革结束的改革开放以来后,国人的思想学术文化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繁衍扩大,枝盛叶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学”复起至今。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数理、天文、算学、地理、博物、农学、化学、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自然国学以道家为核心和主流;人文国学以儒家为主流和核心;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百家、儒道释三家国教等,道儒两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墨法两家辅助,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清代以后专注人文学术,如《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民国后承续清代,以国学大师《》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传统国学《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科学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科学文化中的精华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它是新一代应该了解的知识之一。
背诵老子《》(多数版本是《道德经》,因道经在前或德经在后而命名),古文较好头脑较快,可以理解后背诵。古文不好干脆直接背诵。《老子》文字古朴简洁,多背几次内容自然明白。验证手段,内省静坐,无中生有。让大家只读《老子》有这样几个原因:1、老子是孔子老师,《论语》在某种意义上是《道德经》的阐扬,所以看了老子容易懂得论语许多语言的出处。2、诸子百家中名家、法家等等的名称都源于《道德经》。3、《道德经》并不仅仅是人文经典,也是自然科学经典。内涵广阔。有韩国学者说《道德》是人类第一部理论物理学著作,西方卡朴拉等许多学者持有这种观点。4、老子是道家的承前启后者,即黄老道家的后者,道家的前者。也就是说,不懂《黄帝内经》的可以先看《老子》,不懂《庄子》的可以参看《老子》。看过《道德》后,有两个途径,一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的阅读途径:老子――通读《三玄》,即通读易,内经,老子(3玄有另1人文说法,略)。――通读《三玄》后可以看任意自然科学典籍,各科大致有:天学,各种星经。地学,山经,水经。生物博物,尔雅,本草等。数学,算经。逻辑学,《尚书.洪范》,五行志。数理逻辑,《易》体系诸书,包括《皇极经世》。实验科学,参同契,内景经。核心学科,内经,医典。农学,神农书。技术科学,《梦溪》、《天工》等等。
二是人文学者的阅读途径:老子――论语――通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代作品。
甲方法。上述途径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途径,只是快速入门的途径。中华文明即包括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中华知识体系,全部源于《易》,伏羲首造。不含《经》,《经》是文王孔子后来加的文字注解。因此,如欲根本解决问题,直读《易》。《易》无文字,只有卦爻(即象和数),要读懂它,必须演卦,就是排列卦爻。排列久了,含义自然知道。验证手段:内省工夫。知《易》后,其余经典皆为坦途。本途径多数人会认为过难,但也有少数人适合这样,所以最后讲。
另外,还可以从梁启超先生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中获得阅读途径:(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 (丙)韵文书类 - (丁)小学书及文法书类 - (戊)随意涉览书类。[4]
有鉴于此,2009年3月,国宝级学术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接受采访,高瞻远瞩的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因此我想,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学,东西南北凡吾国域内之学,都可称为“国学”,即中华民国之学皆可称为“国学”。在国际上,近似的名词称谓汉学(Sinology)或称中国学(China Studies),现代“华学” 学者针对在当前国际社会上,西方学者把藏学、满学等排除在汉学(Sinology)之外,有意故意的造成破坏中国大统一之嫌的历史时代之际,把国学称为“华学”
(China Studies),包括中华汉学和古代三皇五帝包括炎帝、黄帝、蚩尤帝所有后裔民族之学,均列为中国之“国学”。 。(以上文章摘录自董斌《何谓“大国学”及其宗旨和意义?》)一切反对中华民族文化大整合的的言论和舆论,都是对民族文化的践踏,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论,有利于中华大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 &去委屈委屈,有利于五千年来积累的的民族文化大整合,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团结。(董斌 《何谓“大国学”及其宗旨和意义?》)
国学诵读在中国具有3000年以上的习惯,从封建社会的私塾到当今学校的晨读,从未间断。但是国学内容里也包含很多封建迷信的内容,慎选好未来将适合当今社会的国学精髓文化,总结为3000条国学小节目,非常有利于国学精髓文化的简单化传承。早期教育探索者张学政先生也号召在全国进行全民普及学国学,并提倡每天早晚诵读国学10分钟,对于国学具有一定意义。[5]这一点当代著名文化学者做的很好,值得我们借鉴。
虽然不是哲学,但是国学的发展史囊括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国学无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拣出来,设立学位要找基本依据,全面复兴中国的国学文化,实行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复兴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文化,才是真正的之日。国学的现代化就是把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中的文艺、文化知识科学化的复兴起来、现代化起来。
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学”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其中,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所需之术,是在古代“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乃是“为生民立命"之术;其中五术,乃是 “”、“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包括“山、医、卜、命、相”等。
被今人为“迷信”,那些轻易否定一切“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的人,其实他们很少站在与人生存在状态息息相关的终极关怀的立场上,去认真的探究天人之际的真切意蕴与内在价值,去拉近生命存在与天人之际之间的间接和直接联系,在传统与时代、学问与生活中架设一架沟通的桥梁。
五术、六艺与诸子百家之学可以和谐共生
五术六艺从诞生开始与就诸子百家连体共生,如果没有五术六艺,也就没有,没有中国哲学,否定五术六艺等于否定中国哲学,将中国哲学拖入虚无主义泥潭沼泽万劫不复。这是一种繁荣与腐朽共生的文化现象。如果把五术和六艺取缔,中国民间信仰和伦理将失去土壤与根基,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书坑儒都没有烧掉的《》能生存发展到现在,很能说明问题。陈思和教授提出“只有包容各种文化形态的存在,这个文化自身才可能变得多元和丰富”。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只有是更加的中国的,才更加是世界的。
在大学里设立[6]学位,有人说“国学学位”的定位本身就十分模糊,其实,国学包括哪些领域和范围本身并不模糊。国学分为小国学圈与大国学圈,小国学圈仅仅限于经部、史部、、集部,大国学圈则囊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国学随着西学渐淫东学式微之际经而日渐风起云涌,走到今日实属不易,国学是伴随中国传统文化而生长的、伴随中国历史而发展的。在21世纪的今天,国学教育除了传统的吟诵践习之外,以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为代表的国学机构,采用了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充了国学的内容,丰富了国学的表现形式,使国学教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国学是专供上层贵族子弟入学的学校,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王室和诸侯各国所办的小学,其名称和规模大小,都差不多;而所办的大学,不但名称各不相同,而且规模大小也相差很多。首先,在名称上,王室京畿的大学,是天子之学,由王室直接管理,叫做辟雍;诸侯国都的大学,是诸侯之学,由国君直接管理,称为泮宫(或G宫)。其次,在建筑规模上,辟雍修建在形似圆璧的土台上,四周有水,如同在一个小岛上建起一座学校;泮宫修建在形似半壁的土台上,东、西、南三面有水,如同在一处半岛上建起一座学校。泮宫的规模只有辟雍的一半。吕思勉曾说:"这是表明辟雍乃天子独家拥有的学校","诸侯得杀其制","以其半以示诎于天子"①。国学招收的学生,自以上的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学。《礼记.王制》说:"凡入学以齿。"郑玄注释:"皆以长幼受学,不用尊卑。"粗粗一看,好像西周的国学,凡是贵族子弟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能入学,毋需再分尊卑等级。其实,这条"入学以齿"中的"齿"字,却很有讲究。恰恰是在这一"齿"字上,严格区分出尊卑贵贱,维护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西周王室的宗族,有大宗和小宗之分,此外还有迁宗(分支)的规定。在臣属之间,又有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层层严格的等级关系。这些人的子弟虽然都有资格进入国学,但是"子随父贵",在入学的年龄上,也得按照等级差别,有早有晚。最低的元士一级,其嫡子和(妾所生之子)上小学的年龄,也要相差两岁。这是教育的特殊现象,也正是"齿"字的实际含义。贵族子弟入学年龄,分为三种情况:王太子,8 岁进入小学。7年读完小学,15岁升入大学。公、卿的长子,大夫、元士的嫡子,13岁进入小学。7年读完小学,20岁升入大学。嫡子以外的诸子,包括大夫、元士妾所生之子,即余子,也称众子,15岁始进小学,7年读完小学,23 岁升入大学①。
当代的国学,很多人都在推崇,甚至办了很多的国学,但是,一不小心就成了伪国学。
首先,国学对自己的学科规定表明其不属于现代学术体系。第一,国学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对象,是文史哲等混融在一起而未分化的人文学科。它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科,也不具有科学性。
国学以经书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仅脱离现实,学术价值也有限。即使研究儒家经典,也不是传统的研究方法,而是需要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语言文字学等多种现代学科的分门别类的研究,而不是传统的、未分化的经学。
其次,国学的研究方法也不是现代的、科学的。它信守儒家观念,以注解、阐释经书为主要方法,实际上是以意识形态论证代替了学术研究。现代学术已经独立于意识形态,把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加以区分,确立以现代理性指导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而那种“实用理性”的、以信仰代科学、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的前现代的研究方法也已经失去了合理性。
一些大学设立的国学院或者国学研究机构,实际上也是“国故学”,即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如中国哲学、中国史学、中国宗教、中国文学等,它们已经分门别类,分属于不同的大学科(如文、史、哲等),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国学,是一种画蛇添足之举。这说明,国学学科在实践上行不通,无法取代现代学术,无法进入现代学术体制。[7]
谈到传统国学的当代价值,人大校长认为至少有五个方面。第一,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四,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第五,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8]
国学,是作为当代社会有责任感的企业家、社会达人的一项最重要的人文识别,是中国企业家特有的人生观价值的战略支点。这种人文识别,以及价值支点,在国际化的今天,得到特有的彰显和肯定。――沈墨(赵红军)
――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
”、“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还有《弟子规引》
――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唐大诏令集》、《列女传》、《高僧传》、《东莱先生史记详节》、《晋书》附叙十六国云《载记》、《清稗类钞
》、《禹贡》、《山海经》、《水经注》、《唐六典》、《通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等等。
――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子部分为“类”、“类”、“类”、“类”、“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等等。
――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 、《》,《》,《》、《》、《》、《》、《》《》、《》等等。
《二十二子》
国学《二十二子》[9]
《》一书,由先秦两汉魏晋二十二家典籍合集而成,书目分别是:《》《》《》《》《》《》《》《》《》《》《》《》《》《》《》《》《竹书纪年统笺》《商君书》《》《》《文中子中说》《山海经》。
经史子集四部正名
何谓国学?
国学是一个上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名词,当时的历史背景不必多说,学术上的时代主题是西学东渐。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
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而看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则在介绍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术、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
宋明时易学继陈抟而有邵雍,后采易图讲易,重在义理,此时理学产生,又者经历隋唐,经学受到禅宗影响,又进入新的境界。再有太极、气、理、性之说遍及人心,此时经学离孔子所治经已渐远,至王阳明“”则更是采佛家大乘精义。清朝文字狱大兴,考据朴学大兴,乾嘉年间尤盛,纳兰《通志堂经解》之后,诸家整理经学文字勘定版本,并作正义笺疏,、、等为冠。
经史子集之外,如《西厢记》、《》之类可归集部,又是艺术门类,也是国粹内容,国学中也有一席之位,但已非主体脉络,今日发扬光大可以,但其实已是末业闲流。
,先明国学之义,所谓必也正名乎,善哉。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章太炎(,祖籍浙江余杭),名炳麟,汉族,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余杭人。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
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4年与等合作,发起。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1917年脱离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识宗和西方近代主观唯心主义影响。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思想上渐趋颓唐。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日─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省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堂、素书楼。
钱穆九岁入,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江南大学教授。
钱穆居北平八年,先后授课于北京、清华、燕京、北师大等名校,与学术界友人时相切磋。抗战军兴,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齐鲁、各大学。撰写《国史大纲》,采取绵延的观点了解历史之流,坚持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以激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公推为中国通史最佳著作。1949年秋天,钱穆答应了他的朋友在的亚洲文商学院出任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使流亡学生得以,而办学有成,亦获香港政府尊崇,于1955年赠予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60年应邀讲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又获颁赠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65年正式卸任校长,应聘任教。
1967年10月,钱穆应蒋介石之邀,以归国学人的身份自港返台,筑素书楼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1968年膺选中研院院士。晚年专致于讲学与着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
逝后,家人将其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归家。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1911年─日),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
北京大学教授,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曾师从印度学家E.瓦尔特施密特研究古代印度语言。1941年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曾任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组长、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和《语言文字卷》编辑委员会主任等等。其学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中世纪印欧语言的研究上颇多建树。主要著作有:《〈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的语言问题》(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等。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罗摩衍那》7卷、《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
、《牛棚杂忆》等。
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 岁,考入,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高中,国文老师是,他又是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近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从师、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的、的唐宋诗词、的陶渊明诗。与同学吴组缃、、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复杂的全部梵文文法。接着部分著作年轻时的季羡林读梵文原著,第5学期读吐鲁番出土的梵文佛经残卷。第6学期准备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学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
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945年10月,二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士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后来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他由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1946年5月,抵达,旋赴,与李长之重逢,经李介绍,结识散文家梁实秋、诗人臧克家。在南京拜谒清华时期的恩师陈寅恪,陈推荐他去北京大学任教,遂又拜见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秋,回到北平,拜会北大文学院院长,被聘为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同事中有阿拉伯语言学家马坚、印度学家等。 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先后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1955 年),梵文文学作品中译本有印度陀娑《沙恭达罗》(剧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剧本,1962年)等,学术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印度简史》、《年印度民族起义》等。1956年2月,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等国家。"文革"中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1978年复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1984年,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并曾以学者身份先后出访德国、、。 70年代后期以来担任的学术回体职务有:中国外国文学会副会长(1978年)、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79年)、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 1980年)、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1981年)、会长(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1983年)、常务理事(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1984年)、中国作家学会理事(1985
年)、会名誉会长( 1985年)、会长( 1990年)等。 1998年4月,《牛棚杂忆》出版(
1988年3月一 1989年 4月草稿,1992年 6月定稿)。出版界认为"这是一本用血泪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这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研究并举,、、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曾被“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之一
季羡林,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考入西语系。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国学大师名录
国学大师不完全名单:燧人氏、、黄帝、嫘祖(女)、神农、尹吉甫,仓颉、姬昌(周文王)、姬旦(周公)、姬](召公)、及七十二贤人、孟子及弟子、庄子及弟子、老子、孙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尸子、列子、文中子、吕不韦、屈原、宋玉、孙膑、毛亨、毛苌、贾谊、董仲舒、王充、桓谭、向秀、嵇康、钟会、葛洪、慧远、僧肇、慧能、周敦颐、张载、求前大师、二程、邵雍、、陆九渊、王阳明、俞樾、孙诒让、杨守敬、王先谦、刘师培、、沈曾植、王国维、辜鸿铭、廖平、黄侃、章太炎、鲁迅、、吴梅、罗振玉、、沈兼士、傅斯年、余嘉锡、柳诒徵、吕思勉、胡适、汤用彤、陈梦家、、熊十力、张君劢、蒙文通、、范文澜、陈垣、、唐君毅、顾颉刚、吴宓、赵元任、徐复观、金岳霖、王力、高亨、夏承焘、钱穆、冯友兰、任中敏、牟宗三、、康有为、梅光迪、马衡、钱基博、刘文典、胡小石、蒋廷黻、汪辟疆、翦伯赞、朱师辙、陈中凡、侯外庐、张舜徽、欧阳竟无、姜亮夫、王利器、程千帆、钱仲联、张岱年、启功、、、季羡林、任继愈、饶宗颐、南怀瑾、叶曼、、、吴燎、梁漱溟等。
《80后国学先锋黄锋坚守文化根脉[10]》:“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以水的上善品性去做公益,谦卑无分别、真诚最耐心。”目前国内做得最火的国学网站之一26国学网创始人黄锋坚定地向笔者传达了这一理念。
从2008年至今,这位80后的有志之士怀揣着对国学的赤子情怀,满腔热血耕耘传统文化推广事业,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将26国学网从呱呱落地哺育到今日的“二八佳人”,为国学爱好者们创造了一个传统文化学习和交流的“云国学平台”。
万事因缘起。2008年的一天,黄锋忙里偷闲中,偶然来到万佛禅寺,寺内的免费国学读物让他备感兴趣,自此与佛学结缘。凭着从心而发的热情,这位计算机专业毕业从事项目管理的“80后”,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国学研究上。
黄锋告诉记者,自己是理工科出身,在大学期间一度着迷于西方哲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当初谈不上对传统文化有啥认识,但万佛禅寺里的书却吸引我开始关注传统文化。”为此,黄锋于2009年组织起了国学俱乐部,定期开设文化沙龙和座谈会,吸引了周围一批批国学爱好者参与。
经过几年酝酿后,2011年黄锋组织身边有着共同爱好的青年国学才俊在深圳创办了26国学网,先后在江苏、安徽、北京、上海,云南,河北等地开设分站,为当地的国学爱好者提供了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
“创立一个真正能给人们带来国学教育意义的网站虽是件迫切的事,但并非一朝一夕能成就。”黄锋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当前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确实令人担忧,喧嚣的闹市里总少了片刻宁静的自我思索,如何才能让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中、如何在全人类的文化视野下提倡传统文化教育,是他正在探索中的人生使命。
“我也有一个梦想,就是服务好每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真正做到国学引导,时时内省,刻刻观照,分分安详,秒秒自在。”黄锋告诉记者,为着这个梦,26国学云联盟联合了国内外众多人的力量,实现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国学云服务,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复兴。
“我推广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是,在传播国学文化的同时兼顾其他文化群落,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发展路径不同,且在各自路径中都延伸得很远很辽阔,我们要在东西方文化的互相对镜中砥砺前行探索。譬如在全球秩序混乱的秩序中,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天人合一的文化追求,对西方来说是一副清醒剂,而西方的科学实证精神恰是我们须学习的。然而,作为炎黄华子孙,我们首先必须守住自己文化的根脉,枝叶才能更好地伸向天空,任何文化的超越都是先从自己文化着眼生发的。”黄锋表示。
早在上个世纪初期,章太炎先生创办了“国学讲习所”,是近代国学研究机构的开端。后来出现了著名的北大国学门和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到1929年结束历时四年,以四大导师名闻于世,培养了一大批著名学者。中央大学也有大量国学研究机构。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科学院有相应的研究机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学热兴起。各个大学都建立了国学研究所,如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有部分大学甚至成立了国学院和国学系,以人民大学为代表。于此同时,民间的国学社团普遍兴起,各大高校也都有国学社。代表的如南京大学国学社。长安国学院是政府批准的全国范围内首家大学以外的独立国学院。其后国家又批准了北京国学院,已经正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兴建。国家级的国学院也由国务院参事室牵头开始在鸟巢附近规划兴建。
国学传播机构。综观当前全球文化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已渐呈蓬勃复兴之势,尤以和、首师大国学传播中心影响最大,其源也远,其积也厚。三家机构均以弘扬国学为宗旨,但又各具特色―――北大国学研究院以学术研究著称,人大国学院以培养人才见长,而首师大国学传播中心则以传播和交流为重。国学传播中心,就是以推动国学的普及、研究、传播、交流为手段,以文化产业化、科研市场化为突破口,以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建设和谐社会为主要目标,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除了高校背景的国学传播机构外,以北京老百姓国学会为代表的一批民间国学传播机构应运而生,国学传播机构是以普及国学知识、弘扬国学精萃、建设先进文化为主要职能的常设工作机构,旨在社会范围内,在民间,积极传播华夏文化、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沈墨国学工坊》公益――坚信这样的理念:
1、一个圈子,总要有一个人站出来,有效组织这件事。
2、不要太大,不要太多,一定要做好!
3、舒心的参与、延播,本身就是功德。
4、国学不需要作为你全部的价值,十分之一就好,他是一个特殊的战略价值支点。
5、看看自己,哪些被国学影响,哪些还需要影响。
6、儿子、妻子、孩子。
7、亲人、亲戚、朋友。
8、无论多困难,总要开头,你我会在开始中体现出力量。
9、国学公益,给他一旬中的一天,一天中的一刻,这样就很了不起。
10、付出、参与、交流、凝聚,他就有成效!
《沈墨国学工坊》公益――具体项目:
(1)& && &国学公益理事人员推介
(2)& && &节假日,亲人国学公益巡舟
(3)& && &国学进家庭、进办公环境之艺海沙龙
(4)& && &国学讲座
(5)& && &家庭成员书法习作
(6)& && &行业产业链高端人士对接沙龙(国学理念应用)
(7)& && &理事企业产品推介应用沙龙(国学理念应用)
(8)& && &国学与法学应用
(9)& && &国学与金融资本应用
(10)&&国学与政策解读应用
(11)&&其他成熟课题
发起人:沈墨先生
沈墨简介: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峡两岸艺术研究会成员,湖南、江苏省政府特邀艺术顾问,台北故宫博物院特邀艺术顾问,沈墨艺坊掌院、沈墨工坊监院。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管理学院,毕业后在中国农业银行任职,与现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胡怀邦、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师出同门,同学师生亦遍布各金融机构。
,参与海峡两岸国学研究,在台企联,《台商杂志》、《移居上海》等媒体兼任运营总监,从事华商社团商业与国学研究。
2008年受到时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台办主任、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王毅先生的接见。
2008年就台商在湖南的发展进行报道、调研,受到时任湖南省省长,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先生的接见。
2009年,受邀参加江苏省沿海发展论坛,受到时任江苏省省长,现任江苏省省委书记罗志军先生接见。
2010年受邀参加中国地产高峰论坛,与时任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先生进行专题对话。
2010年进入纸包材行业,6个月以后,参与汇东集团纸包材电子商务化进程,研究纸包材行业电子商务研究和应用。
2012年开始筹备组织纸包材行业国学公益活动。
2013年正式启动国学公益活动。
《易》和《经》实为两部分,前者又名《易象》,是象数派自然国学和后来的人文国学的总发端;后者是对前者的注释,是义理派国学和人文易学的最初来源之一。伏羲氏画八卦,并创六十四卦。伏羲是根据大自然的现象画出八卦。当时伏羲氏发现了不少宇宙奥秘,但未有文字之记载而失传。至周文王时,被文王揭发了伏羲氏所发现的奥秘,经文王参透八卦奥秘后,发现内里是包罗宇宙奥秘,同时具备人生有关的一切原理、原则。后文王作易,以六十四卦的卦辞、,记下宇宙所存在的六十四条大道理,传于后世。 至春秋时期,孔子五十岁初读易经,觉得易经所记载的都是宇宙之宏观真理,于是他开始深入研究易经,穷其余生之精力将易经进行批注成为系彖辞,并且创出传于后世。此后由东周、、宋代发展至今,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最久远之经书,因此被誉为『群经之首』及『中华第一经』。
礼记、老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盐铁论、论衡、抱朴子、列子、近思录(朱熹著)、传习录王守仁语,徐爰、钱洪德等记、明儒学案黄宗羲著、宋元学案、日知录、亭林文集顾炎武著、明夷待访录黄宗羲著、颜氏学记戴望编、东原集、雕菰楼集焦循著、文史通义章学诚著、大同书康有为著、国故论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先秦政治思想史、清代学术概论、尚书、逸周书、竹书纪年、国语春秋左氏传、战国策、周礼、考信录崔述著、资治通鉴、王船山读通鉴论等相关图书。
书名:国学简史-(经典插图本)
图书编号:2126503
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
国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既深且巨的学术派别,其主流被后世概括为“九流十家”。他们开创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国学第一块厚重的基石。
经学、诗学、史学、、书画学是国学的主干。经学,在汉辞代占据了主流文化的地位。诗学从《诗经》《楚》,至唐诗、、元曲,长盛不衰。史学自司马迁的《史记》问世,直到清代,仍是极昌盛的一个领域。书画学则长久地陶冶着国人优雅高贵的文化性格。蒙学自《史籀篇》始,到“三百千千”,为中国的文化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书学则长久地陶冶着国人优雅高贵的文化性格。本书按经学、诗学、史、子学、蒙学、书画学分为六卷。作者采用分卷阐述的方式,纲目清晰源流分明,一卷在手,则国学历历在目矣。
早期的经学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学
著名经学著作
中国史学的发端
两汉时期的史学
魏晋南北朝史学
当代人读经
汉代诗经学的建立
宋以来的诗经学
唐宋元明的清史学
史学的嬗变
民国以来的子学
蒙学的起源和发展
中华蒙学探究
曲阜春耕园学校(幼儿、小学、初中国学塾学校)
当今的世界,正值古今中外文化思想洪流巨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夹缝之中,我们虽不足以为中华文化振衰起敝、继往开来贡献什么,也没有力量唤回狂逐物欲、陷溺已久的人心……但还是想尽一份微薄的力量,做一点实际的工作。毕竟还有许多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做一个敬业乐群、安分守己的人,更希望孩子能接受中华文化的薰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随波逐流,同时也有一些年轻学子对中华文化满怀向往,希望有机会长期学习,有鉴於此,我们成立了春耕园学校,目的是想提供大家一个学习中华文化的机会。
春耕园学校的前身是深圳明道国学培训中心,後於丁亥年(2007年)正式创办於闽南山村,己丑年(2009年)春迁址至人文荟萃,英彦辈出的圣域贤关――山东曲阜(在这片古老的土上,诞生了“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及炎帝神农氏,少昊金天氏、“元圣”周公、鲁工伯禽等古帝圣贤)。
学校为什么名为“春耕园”?因为这个世界的任何事情,尤其是文化教育的事业,绝不是单R一时的义气,就可以立竿见影,侥幸而有所收获的。在这个中国文化青黄不接的时代,我们只能像春天的农夫,在这个园子里做一点耕地播种的工作,至於秋天的果实就留给後人去收了。[1]
书 名:国学三部曲:《国学纵横》《国学览胜》《国学探疑》
作者:宋定国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SIBN 978-7-
SIBN 978-7-
SIBN 978-7-
开本: 16开
定价: 32.00 元&&[1]
发表于:13-09-24 06:44
国粹[guo cui]&
国粹指的是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
【词汇】国粹
【注音】guo cui
【释义】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示例】当代.《殷谦杂文全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国粹是很多的。京剧这个国粹,命运多舛,已身不逢时,时下除少数年长的能哼上几句外,绝大多数年轻人已吃不消停腔落板的慢节奏了。书法这个国粹,虽说又出现了一阵书法热,但这热度也是有限的,就普及率而言,研习书法的人所占国人的比例究竟有多少呢?看来国粹中真正被国人发扬光大的也许要算麻将了。”
【中国的四大国粹】誉满中外的、、、中国武术,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
,四人博戏,流行于文化圈中。不同地区的游戏规则稍有不同。麻将的牌式主要有“饼(文钱)”、“条(索子)”、“万(万贯)”等。一副麻将通常为136张,其中数牌,即1-9万,1-9饼,1-9条(其中1条也叫幺鸡)各4张;字牌东、南、西、北、中、发、白各4张。在古代,麻将的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说麻将牌实际上是一种纸牌与的结合体。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4人游戏时,每方各抓13张牌,之后从庄家开始轮流抓牌,打牌。最先将牌配成23333(2表示2张一样的,3表示3张连续的或3张一样的)者为胜利--和(hu)牌。麻将是国粹
指中国传统医学,又称汉医、汉方,东瀛人称之为“皇汉医学”。中医药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慢慢开始被大多数当代中国人民所接受,同时在国际上也有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渐渐开始深受世界人民的热爱和欢迎。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中医诊察疾病的手段主要为望、闻、问、切“四诊”;中医透析疾病主要以八纲来辨证,就是指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来归纳和概括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印证彼此力量消长等情况。
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明清的作品虽然流传很多,但里面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者也大有其作。因此,对于当下艺术市场中的收藏家、收藏界来说,购买、收藏这部分作品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中国画简称"",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具有悠久历史与鲜明民族特色的绘画。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讲究用笔,用墨,使线、墨、色交相辉映,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特色之二,为"托物喻情,画中有诗",特色之三为诗,情、画、印融为一体。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东晋顾恺之的《》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国画(通翰斋)
从明代唐伯虎的《》到清代郑板桥的《梅竹》;
从近代吴昌硕的《花鸟》到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
袁振西.中国画
《马》,等等。
历代画家创造了无数的画卷,故宫博物院收藏了成千上万的名画,而日本东京大学出版的《中国绘画总合目录》中著录的我国流散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名画竟有3900件。
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有200年历史。它的表演艺术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之一。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著名画家方人也油画《国粹》系列(3张)
是中国国粹之一.
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代汉语词典》)
武术还有其他名称:功夫,武功和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前武术划分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术的擂台形势式,套路则为武术的表演形式。
是中华民族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
围棋的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阔的落子空间,使得围棋变化多端,比其它棋类复杂深奥。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的注意力和控制力。
,又称中国象棋(英文现译作Xiangqi)。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中国象棋是我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为促进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现将“中国象棋”项目名称更改为“象棋”。此外,高材质的象棋也具有收藏价值,如:高档木材、玉石等为材料的象棋。更有文人墨客为象棋谱写了诗篇,使象棋更具有一种文化色彩。
发表于:13-09-24 06:46
西学[xī xue]&
“西学”的概念是历史的产物。它最先是指在西方产生并传播到中国的学说。现在所说的“西学”不只是指“西方人的学问”,而应该被理解为“中国人研究的西方学问”。
西学和国学
最早的西学应该是印度的,但佛教一开始就有普世精神,只是采用“西土”和“东土”的地域之分,而并不在意“中国的”和“印度的”佛教的区分。直到现在,人们也不把佛学或印度学叫做“西学”。“西学”这个名称是从16世纪末开始出现的。虽然我手头没有资料证明“西学”的名称最早出于何处,但可以想象它是在何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传教士自称来自“大西”或“泰西”,利玛窦在《天主实义》中,用“西儒”、“西士”和“西哲”等称呼来代表基督教神学家和西方哲学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很自然地把他们带来的学说,包括西方的神学、哲学、科学、数学等等,统称为“西学”。明末清初的西学还主要是由西方传教士介绍的,少数中国人如徐光启、与他们合作翻译。到了清末时,中国人自己就开始大量译介西学著作了。洋务运动时设立了两个翻译馆,即上海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北京的同文翻译馆,译介了几百种西学著作。自从“五四”之后,中国人主动地引进西方的学说,并全面、深入地研究、介绍和评价这些学说,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每一个学科领域莫不如此。
在中国现代文化的语境中,“西学”的意义和内容与300多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所说的“西学”不只是指“西方人的学问”,而应该被理解为“中国人研究的西方学问”。我强调这一点,首先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西方人从来不把自己的学问叫做“西学”,只有中国人才把西方的学问叫做“西学”。西文中有“sinology”(“汉学”或“中国学”),也有“orientalism”(“东方学”)。WEBSTER字典对“orientalism”词条的解释有两条:一是东方人特别的特征或习俗的表现;二是研究东方问题的学术或学问。但西文中的“occidentalism”只是指“西方人和西方文化的特别性质”,而没有“学术或学问”(scholarship
or learning)的意思,因此不是指“西方学”或“西学”。西文中之所以没有“西学”的概念,理由很简单:西方人从来不把自己的学说叫做“西学”,只有中国人才把西方人的学问叫做“西学”。同样,西方人把研究中国的学问称为“汉学”或“中国学”(sinology),而现代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研究则被称为“国学”。“国学”和“汉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在把“国学”翻译为sinology是一个错误,与“国学”相对的英文应该是Chinese
national learning。这是中国学术所特有的一个术语,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和英美的学术,并不冠以national learning这样的称号。
我说“西学”不是一个西文的概念,而是一个中文的概念,这个看似简单的语言事实,却蕴涵着值得我们深思的意思。如果说西学是指中国人研究的西方学说,那么西学就是用中文写作和表达的学问,这是我把西学归为中国现代学术的一个主要理由。研究西学的“中国人”不属于种族或国籍的范畴,而属于文化的范畴。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如果这里的“存在”指人的文化认同,那么这句话确实说出了一个真理:在人文学科领域,一个人用什么语言表达,他就属于那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