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类汽车手游会出现外太空图片,很多黑白格子,障碍物什么。手机左右倾斜来操作的那种,忘了叫什么名字了。

当前位置:&&&详情
评测:2015苹果设计大奖作品
全文导读《jump-O》是由独立小团队ByteBrushers制作的休闲闯关游戏,如果这款学生作品不是获得了2015苹果设计大奖,也许并不会有多人会知道它的存在。
《》是由独立小团队ByteBrushers制作的休闲闯关游戏,如果这款学生作品不是获得了2015苹果设计大奖,也许并不会有多人会知道它的存在。游戏的黑白画面和简陋的手绘UI都让本作看起来完全不起眼,不过实际玩起来却发现里面其实是别有洞天。
游戏画面:★★★ 游戏之前的版本是含有小广告的,最新版开发者把小广告去掉了,如果你玩的是旧版本的游戏并且已经内购过,更新之后可以拿到一点游戏奖励做补偿。《jump-O》和很多我们见过的虐心向过关手游一样,将动作要素完全精简,将那些关卡设计也全部符号化,游戏中出现的元素都是些简笔画,比如一个圆就当了主角,一个个方格子充当地板跟天花板,另外像地面上的尖刺、射出子弹的机关等等,甚至比当年比当年的8位机更加简易。
游戏操作:★★★☆ 游戏在操作上和关卡的丰富程度上,拥有着相当不错的细节。操作上利用倾斜设备来控制圆球左右移动,点击屏幕进行弹跳,在空中继续点击则可以空中连跳,而且是可以无限跳的,这点跟其他过关游戏不一样。关卡内不同的位置有三颗星星,只要拿到三个星就是三星过关,另外还会计算过关用时,不过不限定过关时间,时间只是用来让玩家自我超越的。
游戏可玩性:★★★☆ 本作关卡设计的亮点就是地形变化和越来越多花样的陷阱设置,在流畅的操作下,如何想尽办法顺利到达某个地点,机智地避开危险地带,都是靠玩家自己的把握去实现的。而游戏不像其他虐心作那样,必须严格按照某个步骤甚至严格背版去完成过关,没有吓死人的零容错率,跳跃和左右调整方向的组合非常自由,发现自己蹦跶错了也可以落下来再跳一遍,给予玩家自由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游戏总评:★★★☆ 推荐玩家:喜欢挑战操作的玩家 推荐理由:2015 WWDC获奖作品 如果说把《jump-O》放在游戏大类里,那么本作当然算不上有多突出,毕竟很多优质的过关游戏,比如《孤独的托马斯》、《里奥的财宝》等等不仅在关卡环节优秀,而且在画面、音乐和剧情上更具看点。不过作为一个学生作品在核心部分能够向前面两款经典之作看齐也已经很难得了,简单外表下有着不俗的细节,加之符合欧美玩家的口味,获奖也是情理之中,感兴趣的玩家可以一试。
最热游戏专区
高手游今日推荐隐藏
高手游为您推荐&p&我写过《科幻世界》2001年以前登载的经典科幻短篇。那么不妨整理一下《译文版》登载过的经典奇幻短篇。所谓“短篇”,指的是区别于“长篇”的长中篇、短中篇和短篇。为了叙述方便,以上三种篇幅皆简称为“短篇”。&/p&&p&2014年那会儿,《译文版》登载的长篇质量大跌,科幻是看开头能猜结局的高科技惊悚/冒险,奇幻是玛丽苏少女心。反正看得我无精打采。当我得知《吸血鬼 月》的作者是一位受过感情创伤的男性作家,差点两眼一黑背过气去:“你一大老爷们儿写这种女性视角吸血鬼YY文就不脸红吗?!”也是那时,我的观感发生两种转变:一,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精彩;二,非长篇篇幅,奇幻小说比科幻小说更精彩。所以当我看到有知友说“国外奇幻脑洞没有国内奇幻大,主题翻来覆去那几种”,登时“噗噗”吐了一升血:谁给你勇气说出这种言论?!梁静茹吗??!!由于引进原因,国内奇幻长篇以史诗奇幻为主,导致一些读者将“奇幻”和“史诗奇幻”挂钩。那么……我结合《译文版》和历年雨果、星云和世界奇幻奖安利奇幻短篇。如无说明,以下作品都有中文版。&/p&&p&首先是引进的短中篇选集。&/p&&p&尼尔-盖曼是国内短篇选集引进最全的作者,目前选集有《易碎品》、《M代表魔法》、《烟与镜》和《高能预警》,还有中长篇单行本《卡萝琳》(中译名《鬼妈妈》)和《睡美人和魔纺锤》。我也不知道为啥他在国内享有如此高的待遇。基本上,他的几部获奖长中、短中篇,国内都有中文,包括星云、雨果双奖长中篇《卡萝琳》,雨果奖最佳短篇《绿字的研究》(我看过的最精彩克苏鲁同人),世界奇幻奖提名短篇《修格斯的特酿》(又一篇克苏鲁同人)、《巨魔桥》、《十月之椅》,以及一大堆轨迹奖获奖短中篇——轨迹奖喜欢捧大牌,类似金球奖,权威度不足。我认为盖叔的短篇比长篇更好,同志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p&&p&乔治啊啊马丁有短篇合集《梦歌》,收录其最知名作品。其他短中篇零散于《译文版》。马大爷的奇幻短篇分为两部分:八十年代跟风恐怖小说,写了一些都市恐怖奇幻,短篇代表作是《梨型男》、《狼皮交易》和《子女的肖像》。九十年代后专心于“冰火”世界创作,写了一系列基于“冰火”的中长篇:《龙之血脉》;收录于《七王国的骑士》的三部中篇《雇佣骑士》、《誓约骑士》、《神秘骑士》。我觉得他现在扩展“冰火”设定不亦乐乎,已经忘了填正传大坑的本职工作...&/p&&p&H-P-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短中篇各种版本的合集。不一定符合现代人阅读口味,了解就好。&/p&&p&苏珊娜-克拉克的《英伦魔法拾遗》是基于《英伦魔法师》世界观的短中篇合集。她的长篇《英伦魔法师》当年引起轰动,不仅拿到雨果奖和世界奇幻奖最佳长篇,而且入选各种主流文学奖项。奈何文化隔阂,不太对国人口味,居然被称为“垃圾”,我登时又“噗噗”吐血....《英伦魔法拾遗》收录了世界奇幻奖入围短篇《西蒙内利先生,或曰仙灵鳏夫》,此外《汤姆·明风,或曰索尔斯比仙桥落成记》和《葛雷斯o厄迪尔庄园的女士们》也很有趣。如果你喜欢简-奥斯丁的小说,不妨看看苏珊娜-克拉克的作品。&/p&&p&还有一位作者不可不提:斯蒂芬-金。是的,他最知名标签是“恐怖之王”,但作品一直有幻想元素。“黑暗塔”系列且不提(顺便说一句,改编电影扑了),第一部出版作品《魔女嘉莉》,讲述少女遭遇霸凌,忍无可忍下爆发超能力予以报复。《闪灵》有闹鬼的旅馆;《绿里奇迹》有拥有神秘治愈能力的黑人囚犯;《迷雾》讲述美军在小镇进行秘密试验,从异空间召唤出一群怪物(影射克苏鲁神话);《它》是电影《小丑回魂》的原著,讲述一群孩子在少年和成年时期两次联合对抗小镇怪物,《怪奇物语》的灵感便源于此。说到这我想起自愿毁容的四妹:&/p&&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src=&https://pic4.zhimg.com/v2-7a53c8f576a165a1a16d6f7dafed7c4f_b.jpg& data-rawwidth=&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a53c8f576a165a1a16d6f7dafed7c4f_r.jpg&&&/figure&这状化得连亲妈......亲哥哥都认不出来啦!!&p&&figure&&img data-rawheight=&1982& src=&https://pic3.zhimg.com/v2-abd17c7b167c7fd67edd167ba837757a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bd17c7b167c7fd67edd167ba837757a_r.jpg&&&/figure&&/p&&br&天地良心,四妹依然貌美如花(请看这毛茸茸的大长腿&p&在关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讨论中,有知友说原著是三流小说,我....我已经吐不出血了...类型小说就那么不招人待见吗?1982年,斯蒂芬-金发行中篇选集《四季奇谭》,入围世界奇幻奖最佳选集提名。收录的四篇小说,有三篇改编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尸体》(改编为电影《伴我同行》)、Apt Pupil(改编为电影《纳粹追凶》)。这就是所谓“三流小说”?&/p&&p&厄休拉-勒古恩的《地海故事集》是基于“地海”世界观的短中篇合集,《寻查师》和《蜻蜓》入围世界奇幻奖提名。此外还有短篇作品集《变化的位面》。&/p&&p&柴纳-米耶维的短篇合集《寻找杰克》,可以帮助你了解新怪谭风格。&/p&&p&雷-布拉德伯里的四卷短篇自选集,《暗夜独行客》、《亲爱的阿道夫》、《殡葬人的秘密》和《夏日遇见狄更斯》。每卷25部短篇,共100篇。如果仅将老雷定位于“科幻作家”未免太侮辱人了!&/p&&p&一些印象深刻的短篇,大多登载于《科幻世界 译文版》。&/p&&p&罗杰-泽拉兹尼,《独角兽的棋路》,1982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一个人类以世界的命运为赌注,与异世界的独角兽下起了国际象棋。马大爷宣称这篇小说来自他的创意,小说中人类的名字就叫“马丁”。后来马大爷写了一部姐妹篇《局中变》。&/p&&p&康妮-威利斯,《尼罗河上的死亡》。如果我没记错,康妮-威利斯是唯一一位获得雨果奖四个小说类别(长篇、长中篇、短中篇、短篇)奖项的作者。作为女作者,她获奖那会儿雨果、星云奖还没有“多元化”,完全靠实力拿奖。《尼罗河上的死亡》与著名侦探推理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英文同名,创作也基于此。三对夫妇结伴乘飞机去埃及旅游,各怀心事:其中一对夫妻的丈夫和另一对夫妻的妻子公然调情;第三对夫妻的妻子沉迷于埃及旅游指南和《死亡之书》无法自拔;老婆出轨的丈夫自暴自弃,无精打采。而飞机一阵颠簸,似乎进入某个神秘的世界...康妮-威利斯的文字有种特别的幽默感,写科幻幽默也很有一手,参见获奖小说《即使是女王》。&/p&&p&大卫-布林,《雷神托尔交锋美国上尉》。不,这不是漫威同人。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召唤了一群北欧神祇,这些神轻松秒杀诺曼底登陆盟军,导致盟军节节败退。苏联完蛋,英国完蛋,美国靠叛逃的洛基勉强和众神打个平手,一直打到五十年代。美国上尉不是超级英雄,只是普通人类,他艰难的寻找对抗北欧众神的办法。&/p&&p&特里-比森,《熊发现了火》。星云、雨果双奖,西奥多-斯特金纪念奖获奖,以及一大堆奖项和提名。这篇小说难说是奇幻还是科幻,作者特里-比森很擅长这种界限模糊的小说。主角的母亲生病住院,时日无多。在看望母亲的路程中,主角发现失踪多年的熊群回来了,由于可以使用火,它们冬天不再冬眠。这一奇景伴随着母亲的病情一路发展。特里-比森还有一部短篇《英国远航记》,背景为拿破仑时代,英国是一块漂流的板块。&/p&&p&凯济-约翰逊是各种幻想文学奖项常客。她写了不少基于日本怪谈的奇幻小说——不,我不喜欢。但有两部奇幻小说非常好。一篇是《二十六只猴子》,世界奇幻奖最佳短篇,一个失去人生目标的女人通过跟随二十六只猴子、猩猩、长臂猿组成的马戏团巡演,逐渐改变自我。这是我最喜欢的奇幻短篇之一。另一部是《雾上架桥的男人》,星云、雨果双奖长中篇。有一件坑爹的事:《译文版》曾登载《雾上架桥的男人》,但故事戛然而止,留下我一脸懵逼。很多年后才发现《译文版》只登载了前半部分...我...我不吐血了,还是跳珠江吧....后来我又吭哧吭哧看完了英文版。&/p&&p&男主角是建筑师,他的家族世代为建筑师,在帝国各处修建建筑。男主角的新任务是到一座小镇修建一座横跨雾河的桥。雾河上流的不是水,而是雾。雾有腐蚀性,其下有鱼,还有巨大的生物“大主”,无人见过真面目。由于没有桥,渡过雾河靠渡船,时不时有渡船被雾吞噬。小镇的居民以职业作为姓氏,爆破工姓Breaker,铁匠姓Smith。主角结识了渡船女工Ferry,她的父母、哥哥、姐姐作为渡船工都被雾吞噬,一个人失踪,家族另一个人便接过职业。如果女工失踪,她的侄子会成为新的渡船工。&/p&&p&这并不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凯济-约翰逊本来就偏向纯文学作者,笔锋平淡却渗透情感。男主角花了五年时间修桥,他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自己。雾上的桥改变了小镇,促进帝国经济,也改变了当地镇民,一些参与修桥的镇民将姓氏改为“Bridge”。他爱渡船女工,但也改变了她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建桥的过程对自己的改变。这种体验很难付诸文字,大家都去看看好吗?&/p&&p&布兰登-桑德森,《皇帝的灵魂》。这篇小说太精彩啦!太精彩啦!!看完后我鸡冻得嗷嗷叫!!在我看过的雨果奖最佳长中篇小说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在书中世界,存在一种职业“印章师”,印章师通过雕刻印章改变事物的外形乃至“本质”。女主角便是一位印章师。皇帝遭遇刺杀,虽然幸免但失去意识,成了活死人。一群重臣将女主角软禁在皇宫,命令她在规定期限内以印章重塑皇帝灵魂,若不成功小命难保。重臣间勾心斗角,对女主角各种威胁拉拢。女主角自知就算成功,掌握皇帝秘密的自己也难逃一死。故事便在紧张的气氛中展开:女主角能否重塑皇帝灵魂?能否逃出生天?精彩的故事开始啦!&/p&&p&《皇帝的灵魂》被布兰登-桑德森的经纪人称为作者最佳短篇小说。他的特点是架构一套严丝密合的世界观和战斗系统,人物战斗完全按照规则来。《皇帝的灵魂》中女主角脱离险境——是的我剧透了但完全不影响小说的精彩——靠的是对规则合理利用,而不是运气、嘴炮和突破设定(赛亚人暴走那种)。另外,小说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馆时看到的印章,他对此很感兴趣,收集资料写了小说。也就说,这完全可以成为东方背景的小说。国内有奇幻作者能作出这般严谨的设定吗?提醒我一下。&/p&&p&特德-姜,《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虽然满满宗教元素,这篇小说太强了。假设,上帝和天使类似一种自然现象,就像...地震:你无法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无法预测具体受害者。在小说中,“天使显灵”就是这样:有人治愈,有人死亡(因为显灵导致的意外),有人失明,有人上天堂,有人下地狱。完全随机,无法预测。天使显灵与地震的区别是天使会大喊:“看啊!这是上帝的口谕!”你能通过信仰地震而改变地震结果吗?同样,信仰上帝也无法改变任何结果,即使再虔诚,死后也会掉入地狱——得,“因信得救”那套全丢掉了。&/p&&p&我认为特德-姜的小说不应归于“硬科幻”,而应称为“强设定”——我习惯以设定强弱区分科幻和奇幻小说,比如布兰登-桑德森便是典型强设定作者。特德-姜即使写奇幻小说,也有一套严密的逻辑设定,借以进行各种思想实验。当然,不管怎样特德-姜都会暴露自己宿命论死硬粉身份。&/p&&p&有三位极为出色的作家由于引进原因,作品不为大众所知,我曾经大力安利过。&/p&&p&K-J-帕克连续两年获得世界奇幻奖最佳长中篇奖。他创造了以中世纪为背景的“烈日骄阳”世界,人物狡黠又带有自毁倾向。目前国内引进了十三部短篇,《以爱之名》、《借人以图》、《鸣唱的小代价》、《紫与黑》、《蓝与金》、《太阳与我》都非常出色。&/p&&p&迈克尔-斯万维克是大师级作者,横跨科幻和奇幻。他很善于描摹角色细微情感,奇幻短篇《无线电波》曾获世界奇幻奖,讲述一个人死后灵魂的忏悔过程,这是我心中作者最好的奇幻短篇。同时斯万维克也能展开奇诡想象,比如《狗说汪汪》:在一个背景不明的时代,一个人和一条狗在英国伦敦展开大冒险。这条狗经过生化改造,能直立行走,能说人话,还穿衣服,甚至对女性有独特的吸引力...这里有躲在调制解调器里的恶魔;有经过生化改造的女王,全身散布三十六个大脑,体型大到需要重型卡车运送;有女王的狒狒护卫...所以这是科幻还是奇幻?&/p&&p&杰弗里-福特是奇幻领域的大师级作者,虽然仅获得一次星云奖(《冰淇淋王国》),但是世界奇幻奖常客,多次提名、获奖。去年看了作品特辑,大感兴趣,发现以前《译文版》多次刊登作品,然而我全忘了...有些评论将杰弗里-福特划入新怪谭,不过他更偏向乡野怪谭,很多作品带有恐怖小说特点。短篇《圣物》(我最喜爱的作者作品)、《淹死城奇遇》、《甲壳城》、《海格峰事件》、《百里香恶魔》都非常有趣。2013年《秋天博物志》入围世界奇幻奖,这是一部基于日本怪谭但发生于现代的恐怖故事。最近《译文版》刊登一部长中篇《暮光弃儿》:三个高中好友,上了大学后依然保持联系。其中的女孩是考古系,拉着两个朋友到一栋废弃大宅挖宝,结果揭开大宅不为人知的秘密。&/p&&p&其实上面三位作者有共同特点:写作技巧炉火纯青,想象力也不拉后腿,甚至有惊人之处,所以作品相当好看。《暮光弃儿》在杰弗里-福特的作品中不算突出,缺乏惊喜,但惊悚的氛围渲染颇到位。像这样的作者写不出“差”作品。总之——哪家好心的出版社能组织出版这三位的短篇选集啊?&/p&&p&相对的,我不喜欢蕾切尔-斯维尔斯基,她靠写作技巧弥补孱弱的设定,即使多次获奖。她的《假如你是恐龙,吾爱》是炫技之作,每一段的结尾是下一段的开头,环环相扣完成故事。《女王窗下采红花的夫人》则是星云奖最佳长中篇。女主角是一位女巫,她生活的时代由女王和女性贵族统治,男人毫无权利。某日她为女王探查敌情,意外中箭而死,死时被施以魔法,灵魂时时被女王召唤回现实,为女王出谋划策。当她发现她的死亡由女王造成,于是同意女王女儿的叛乱请求,帮助女儿杀死女王。然而不久,新女王的统治也发生危机,女主角为新女王提供建议,便坠入黑暗。本来故事到这里便可结束——不,开脑洞的时刻到了。女人统治的时代成为过去,女主角逐渐成为传说,她不断被召唤回现世,召唤者有男有女。时代更替,直到她遇到一位召唤者,两人成为好友。然后...脑洞更大了,自己看吧。&/p&&p&说到召唤,我很喜欢一部长中篇《长柄勺子》。这是一篇幽默奇幻。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男主角是魔法师,正在研究长生之术,却招惹不明势力,遭到暗杀。为了查明真相,他从地狱召唤了一个恶魔——准确的说,是一个半人半蜘蛛的女恶魔,衣着暴露,观念开放,最喜爱的捕猎方式是将猎物包裹在蛛丝中,令猎物在持续不断的性高潮中被消化....当然,和这样的恶魔合作也许有生命危险,但女恶魔说地狱太无聊了,“给我找点乐子吧,我保证不吃你。”于是两人携手冒险。这种既残忍又天真的人物设定似乎是萌点,比如女恶魔喜欢时尚杂志和新款毛衣(??);而魔法师严肃正统,坐怀不乱——这不是标准CP吗?请为魔法师和女恶魔写上一百篇爱情小说蟹蟹!&/p&&p&关于少数族裔的幻想小说,我认为《瓦库拉泉》比《宾蒂》更好。雨果、星云最佳长中篇双奖提名,世界奇幻大奖最佳长中篇获奖者。这个故事得从电影《人猿泰山》说起。上世纪三十年代,《人猿泰山》剧组在瓦库拉泉拍摄电影,男主演是游泳运动员出身,相貌俊美,身手矫健——这应该是影射约翰尼-韦斯默勒。在拍摄过程中,一位黑人女孩迷恋上他,两人有了孩子。但电影拍摄结束后,男演员便离开了。孩子长大,投身六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孩子的孙女又长大,成为博士,回到瓦库拉泉寻访祖辈的文化。&/p&&p&涉及少数族裔、性别和性取向平权、全球化主题的小说,有一个我不喜欢的特点,即弱势者倾向:主角作为弱势群体,各种惨,吼吼惨,内心OS一旦跑起来跟勒芒24小时拉力赛似的停都停不下来。《宾蒂》也有这毛病。《瓦库拉泉》便没有这种倾向,即使阅读中我有意寻找。小说的幻想内容很少,加起来就三段话吧,这导致国内有评论说:“骗人!这哪是奇幻小说!”娘滴!奇幻小说难道还要根据所占比例来决定吗?!你当是泡咖啡吗?!《瓦库拉泉》体现了幻想小说文学化倾向。&/p&&p&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雷沙革村的读墨人》。这是2014年让我印象最深的奇幻短篇之一。作者是荷兰人,却以泰国水灯节为背景。每到水灯节,上游的镇民便将愿望放在水灯,顺流而下。男孩瓜仔的村子在下游,经常接到水灯。村长和和尚偶尔满足人们的愿望(比如偷一条水牛,替换许愿者的病牛),再大肆宣扬,于是更多的愿望和钱财漂到村子,钱财被村长和和尚瓜分。这个村子的村民也有自己的愿望。有一天瓜仔听见村长和和尚的计划,被和尚追至水中溺死,但也因此,村民的愿望都实现了...&/p&&p&玛丽·雷科尔特,《乌尔黑维斯的母亲们》。星云奖和世界奇幻奖提名。我提过这篇小说。一个神秘男人使一个小镇的女人全部受孕,而生下的婴儿带着翅膀。这一奇异现象改变了小镇女人的生活。&/p&&p&达里尔-格雷戈里,《安然无恙》。世界奇幻奖最佳长中篇,都市奇幻。一个心理互助会的成员都是能够看到“异世界生物”的特异人士,这给他们带来极大困扰。男主角是经常和怪物打交道的经验丰富人士,他从某次事件中幸存,成了名人。他参加心理互助会,也为了能保护与会者。最终,“我们都会安然无恙”。&/p&&p&《海豹女妖的故事是给失败者听的》则是2014年我最喜爱的奇幻短篇。你可能听过这个故事:一个男人捡到一张皮,藏了起来,不久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人寻上门来,两人结婚生子。故事结局不变,但方式不同:比如有一天女人在打扫房间时发现了藏在床下的皮;或者男人换衣服时忘了将藏有皮的箱子钥匙收好,女人洗衣服时发现了钥匙;再或者,两人的孩子傻呵呵的拿着皮问女人:“妈妈这是什么?”总之,女人披上皮,变成海豹,头也不回的回归大海,丢下后悔不迭的男人和痛哭流涕的孩子。一群失败者。&/p&&p&《海豹女妖的故事是给失败者听的》的故事有点不同,比如海妖不是女人,而是男人;比如他的人类伴侣不是女人,而是男人(??);比如故事的叙述者不是人类男人,而是他最好的朋友,一个女人。但她依然是失败者。比如她发现了那张皮,导致海妖离开;比如海妖离开时暗示“如果你召唤我,我会为你回来”,而她顾忌友谊不愿这样做;比如她的生活一片潦倒,但不忍心告诉好友,他的爱人的皮正披在商店橱窗的模特身上....一个失败者的悲惨故事,却透着古怪的幽默感:当女人问海妖“你的亲戚是什么人”,海妖回答“他们不算是人”,于是女人以为他的意思是杀人犯或者瘾君子或者“呆在福利措施齐全的监狱里剔牙花”。后来她说:我宁愿自己当初的猜想成真。同样“悲惨的幽默”,后来有一篇《兼职教师的死后生涯指南》也很出色。自杀而死的兼职老师灵魂被困于学校,她也借此目睹学校人间百态。&/p&&p&我要强调一点:幻想文学体现出向纯文学靠拢的趋势,指望剧情跌宕起伏、想象超越极限的“A片式体验”是越来越不可能了。我也提到过,看过的科幻/奇幻小说越多,我对“文学”的部分便越看重。我一度认为科幻小说比奇幻小说遭受更多限制,不过2015年和2016年我最喜欢的两部幻想短篇都是科幻小说:《出卖月亮的人》(西奥多-斯特金获奖)和《新妈妈》(星云奖提名和西奥多-斯特金奖提名)。今年《译文版》依然有不少有趣的短篇,年底我会写篇回顾。&/p&
我写过《科幻世界》2001年以前登载的经典科幻短篇。那么不妨整理一下《译文版》登载过的经典奇幻短篇。所谓“短篇”,指的是区别于“长篇”的长中篇、短中篇和短篇。为了叙述方便,以上三种篇幅皆简称为“短篇”。2014年那会儿,《译文版》登载的长篇质量大…
谢邀。&br&&br&下面要说的一个「现象」,展现起来非常浅显,连小学生都能看懂,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br&&br&我们来看两组数:&br&&ul&&li&&b&A:1,5,10,18,&b&23,&/b&27;&br&&/b&&/li&&li&&b&B:2,3,13,15,25,26。&/b&&br&&/li&&/ul&&br&这两组数有什么关系呢?&br&&br&它们满足一个「神奇」的性质:这两组数的和相等。&br&即:&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1%2B5%2B10%2B18%2B23%2B27%3D84%3D2%2B3%2B13%2B15%2B25%2B26& alt=&1+5+10+18+23+27=84=2+3+13+15+25+26& eeimg=&1&&&br&&br&看到这里,你也许会不屑一顾:这有什么稀奇,这样的数组要多少有多少!&br&&br&真的是这样吗?那我们做一个小小的变化:算算各自数组的平方和。&br&然后你可能发现了:&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1%5E%7B2%7D%2B5%5E%7B2%7D%2B10%5E%7B2%7D%2B18%5E%7B2%7D%2B23%5E%7B2%7D%2B27%5E%7B2%7D%3D%5E%7B2%7D%2B3%5E%7B2%7D%2B13%5E%7B2%7D%2B15%5E%7B2%7D%2B25%5E%7B2%7D%2B26%5E%7B2%7D& alt=&1^{2}+5^{2}+10^{2}+18^{2}+23^{2}+27^{2}=}+3^{2}+13^{2}+15^{2}+25^{2}+26^{2}& eeimg=&1&&&br&这两组数的平方和也相等!&br&&br&这个时候,有些人可能有点小惊讶,但也有人会很淡定:毕竟每组6个数呢,找两组和及平方和都相等的应该并不是什么难事啊。&br&&br&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我们算算它们各自的立方和:&br&&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1%5E%7B3%7D%2B5%5E%7B3%7D%2B10%5E%7B3%7D%2B18%5E%7B3%7D%2B23%5E%7B3%7D%2B27%5E%7B3%7D%3D%5E%7B3%7D%2B3%5E%7B3%7D%2B13%5E%7B3%7D%2B15%5E%7B3%7D%2B25%5E%7B3%7D%2B26%5E%7B3%7D& alt=&1^{3}+5^{3}+10^{3}+18^{3}+23^{3}+27^{3}=}+3^{3}+13^{3}+15^{3}+25^{3}+26^{3}& eeimg=&1&&&br&&br&这就让人有点意外了,不过,这并不是终点,请看:&br&&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1%5E%7B4%7D%2B5%5E%7B4%7D%2B10%5E%7B4%7D%2B18%5E%7B4%7D%2B23%5E%7B4%7D%2B27%5E%7B4%7D%3DD2%5E%7B4%7D%2B3%5E%7B4%7D%2B13%5E%7B4%7D%2B15%5E%7B4%7D%2B25%5E%7B4%7D%2B26%5E%7B4%7D& alt=&1^{4}+5^{4}+10^{4}+18^{4}+23^{4}+27^{4}=^{4}+3^{4}+13^{4}+15^{4}+25^{4}+26^{4}& eeimg=&1&&&br&&br&请再看:&br&&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1%5E%7B5%7D%2B5%5E%7B5%7D%2B10%5E%7B5%7D%2B18%5E%7B5%7D%2B23%5E%7B5%7D%2B27%5E%7B5%7D%3DD2%5E%7B5%7D%2B3%5E%7B5%7D%2B13%5E%7B5%7D%2B15%5E%7B5%7D%2B25%5E%7B5%7D%2B26%5E%7B5%7D& alt=&1^{5}+5^{5}+10^{5}+18^{5}+23^{5}+27^{5}=^{5}+3^{5}+13^{5}+15^{5}+25^{5}+26^{5}& eeimg=&1&&&br&&br&神奇吧?难道有什么玄机吗?&br&&br&并没有,如果我们继续下去:&br&&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1%5E%7B6%7D%2B5%5E%7B6%7D%2B10%5E%7B6%7D%2B18%5E%7B6%7D%2B23%5E%7B6%7D%2B27%5E%7B6%7D%3D& alt=&1^{6}+5^{6}+10^{6}+18^{6}+23^{6}+27^{6}=& eeimg=&1&&&br&&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2%5E%7B6%7D%2B3%5E%7B6%7D%2B13%5E%7B6%7D%2B15%5E%7B6%7D%2B25%5E%7B6%7D%2B26%5E%7B6%7D%3D& alt=&2^{6}+3^{6}+13^{6}+15^{6}+25^{6}+26^{6}=& eeimg=&1&&&br&六次方和就不一样了。&br&&br&这两组数看上去真是匪夷所思,奇妙之极。那么,它们究竟是怎么来的呢?&br&&br&原来,这些数字源于前苏联数学家 &i&Gelfond&/i& 发现的恒等式:&br&&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a%5E%7Bn%7D%2B%28a%2Bb%2B4c%29%5E%7Bn%7D%2B%28a%2B2b%2Bc%29%5E%7Bn%7D%2B%28a%2B4b%2B9c%29%5E%7Bn%7D%2B%28a%2B5b%2B6c%29%5E%7Bn%7D%2B%28a%2B6b%2B10c%29%5E%7Bn%7D& alt=&a^{n}+(a+b+4c)^{n}+(a+2b+c)^{n}+(a+4b+9c)^{n}+(a+5b+6c)^{n}+(a+6b+10c)^{n}& eeimg=&1&&&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3D%28a%2Bb%29%5E%7Bn%7D%2B%28a%2Bc%29%5E%7Bn%7D%2B%28a%2B2b%2B6c%29%5E%7Bn%7D%2B%28a%2B4b%2B4c%29%5E%7Bn%7D%2B%28a%2B5b%2B10c%29%5E%7Bn%7D%2B%28a%2B6b%2B9c%29%5E%7Bn%7D& alt=&=(a+b)^{n}+(a+c)^{n}+(a+2b+6c)^{n}+(a+4b+4c)^{n}+(a+5b+10c)^{n}+(a+6b+9c)^{n}& eeimg=&1&&&br&其中 &i&n&/i& = 1,2,3,4,5&br&&br&上面的例子,只是 &i&a &/i&= 1,&i&b &/i&= 1,&i&c &/i&= 2 的情形而已。如果改变 &i&a&/i&,&i&b&/i&,&i&c&/i& 的值,我们就可以得到其它满足要求的数组了。&br&&br&我们原以为这样的数组是「凤毛麟角」,不可多得的,现在看来,它们真的是「要多少有多少」的!&br&&br&这类问题,在数学上叫做「k 次乘方幂的等和问题」,或者「等幂和问题」。这个问题在表述上极为简洁,但是深究起来却有很多门道。比如,如果限定数组的个数(如每组 6 个数),我们能构造出多大的 &i&n&/i& 次幂等式?这个 &i&n&/i& 是不是有上界&b&?这依然是未解之谜。&/b&&br&&br&不过……&br&&br&我们知道,上文中 &i&Gelfond &/i&的构造的恒等式是「神来之笔」,要构造这样的等式,对普通人来说显然太难了。但是,如果我们放宽条件(比如:不对每个数组中数的个数作严格限制),那么,对普通人来说,这也是一件并不困难的事情哦!&br&&br&怎么做呢?请移步我的专栏文章:&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MathplusPlus/& class=&internal&&如何将一群人分成两组,使各自的总体实力「旗鼓相当」?- 看!你身边有一只数学&/a& ,这里不仅展现如何构造「等幂和」,更是挖掘了这个问题背后有趣的应用场景。&br&&br&#
谢邀。 下面要说的一个「现象」,展现起来非常浅显,连小学生都能看懂,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我们来看两组数: A:1,5,10,18,23,27; B:2,3,13,15,25,26。 这两组数有什么关系呢? 它们满足一个「神奇」的性质:这两组数的和相等。 即:1+5+10+…
&b&版权所有:黑白漫文化·编辑壬午&/b&&br&&br&想要了解漫画分镜,漫画最基础的几点属性一定要明白:&br&&br&1.漫画是画在纸上的;&br&&br&2.漫画(日漫)阅读时一般是从上往下,从右向左看的;&br&&br&3;漫画一般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br&&br&这三点听起来貌似都是废话,然而这都是漫画必备的物理属性——不论你技巧如何高超,漫画的物理属性你都是无法改变的。当然现在随着网络条漫的诞生,这些物理属性部分被打破,但目前还没有哪个天才画家突破以往的局限创造出完全不同形式的漫画,基本上漫画的表现方式换汤不换药,所以研究漫画时还是以以上三个前提来入手比较好。&br&&br&那么,重点来了,漫画受这些物理因素的影响,或者是限制都有什么呢?最重要的,漫画既然画在纸上,那么理所当然,画中的人物不能动,是无法直接表现出“时间”“声音”的,理解这一点基本上就能掌握漫画分镜的本质了。所谓漫画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让人能看懂故事,掌握时间流逝的节奏,使故事流畅的进行下去。&br&&br&以下我主要以石塚千寻的漫画《飞翔的魔女》举例,具体分析漫画分镜的几个技巧。拿这部漫画举例的原因,首先《飞翔的魔女》是一部优秀的漫画,明明充满天马行空的幻想表现出来却是一种悠闲恬静的日常感觉,再者漫画中使用的全都是入门级漫画技巧,简单易懂。顺便说一下,我一直不建议漫画初学者通过更受大众欢迎的少年漫画来学习。首先很多这类漫画家本身的绘画基本功并不好,为了追求冲击力的画面很多分镜布局上看都非常有违和感。再者如果是鸟山明或是井上雄彦这样的大师,也不建议跟他们学习,这种漫画家的画都个性十足,很多我们觉得十分精彩的分镜,如果不是特定的漫画家以特定的画风在特定的情景中展示出来的话,效果会十分惨。正如老师叫写作文不会让你去看知乎大v写的帖子一样。&br&&br&1.怎么让画面看着舒服。&br&&br&前文提到过,漫画阅读时一般是从上到下看的,所以大致上人会以三个视角来看一张纸,看上半部分用仰视,中间部分用平视,下半部分用俯视。那么利用这一点,很多漫画就会将一页漫画分成三部分来画,比如下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52c0fb72a26ae7dcb42cc_b.jpg& data-rawwidth=&821& data-rawheight=&1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52c0fb72a26ae7dcb42cc_r.jpg&&&/figure&香炉明明是在漫画角色们的脚下,但最上一格偏偏画了一个带点仰角的特写,顺下视角不断调低,最后停留在一个特别小的糖果特写上,让人很舒服的完成抬头→低头的姿势。六个格子,正好把制药这件事交代完成。&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e7bb5c88beb0cf886e0b29_b.jpg& data-rawwidth=&774& data-rawheight=&1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e7bb5c88beb0cf886e0b29_r.jpg&&&/figure&这是一个更为直接的分镜,上部为三位角色的全身特写,中间虽然是俯视角度,但格子特意把两位角色的头顶切掉,下部则是桌子里面,并不是用来展示女主角的黑丝,而是有种将镜头平行缓速的往下拉的效果,也是方便读者抬头→低头的姿势。&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09b3f545d1306c2baa0e6_b.jpg& data-rawwidth=&822& data-rawheight=&12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09b3f545d1306c2baa0e6_r.jpg&&&/figure&这一页最上方的屋顶也是毫无任何要传达出来的信息,目的也是将读者的视线提到画面上方。&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9c9d431e099a9eaf86a79bcc9fa30af_b.jpg& data-rawwidth=&996& data-rawheight=&14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9c9d431e099a9eaf86a79bcc9fa30af_r.jpg&&&/figure&如何表达一个锄地的动作呢?在一页开始就要展示的话,最好是画先上扬的动作,再画将锄头挥向地面的动作。分成两个格子,第二个格子才有人出现,可以展示出他是在用很慢的动作来锄地,可以感受到主角们是很悠闲的在干农活。&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cad80b51a3c216dec0fa378c5b5e25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cad80b51a3c216dec0fa378c5b5e25b_r.jpg&&&/figure&在《我们大家的河合庄》中也有类似情景,右上男主明明是在向下看屏幕,但特意画成抬头的动作,左上和左下明明是同样的场景,但左上男主仰视的头部占据绝大多数空间,给人仰视的感觉,左下则反之。中间特意挤进去一个格子,展示了一个平视视角,让人平稳过渡。&br&&br&2.前后页转折。&br&&br&所谓的漫画,其实跟写文章很像。写文章每交代完一件事的时候,会结束一个自然段,下一行空两格开启一个新的自然段。漫画中最普遍的做法就是一页当成一个自然段来画。比如上面举的几个例子,都是在一页中就交代清楚了一件事。还是那句话,漫画是画在纸上的,从这张纸看到下一张自然需要“翻页”这个动作,所以翻页本身就有将自然段掐断产生转折的作用。但如果一页交代不完,需要另起一页的时候呢?方法和上面一样,也是控制视角。&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97b64f616b70e5fcf1bbf2a7cda9c76f_b.jpg& data-rawwidth=&882& data-rawheight=&1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97b64f616b70e5fcf1bbf2a7cda9c76f_r.jpg&&&/figure&在此页中,到最后一格之前,视角都是从上到下的转进,值得一提的是下半部分格子分割没有对齐,让人自然知道下面四个格子是从右上→右下→左上→左下这么看,不是普通的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而最后一格镜头突然转成仰角,就能让读者一下子本能上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下一个有新角色要出场了。&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4a9ae37597a5eba3fcb28f_b.jpg& data-rawwidth=&872& data-rawheight=&1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4a9ae37597a5eba3fcb28f_r.jpg&&&/figure&还是惯常的从仰视到平视的转移,最后一格镜头到了最下方突然拉上去,说明下一个这个猫要交代些事,读者要注意了。&br&&br&3.时间&br&&br&之前说过,漫画画在纸上,每张纸都是一样的大小,所以无法直接来表示时间的长短,剧情进展的快慢。很多人都知道漫画中有“速度线”这种东西可以表示人物动作的快慢程度,但速度线就相当于开车时用到的油门,开车只会踩油门不会刹车明显不是好的驾驶。&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e78fc4f5d2e16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2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figure&&br&那么什么是“刹车”呢?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概念叫“间白”,既格子与格子之间的空隙。&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fd5ed17883a0_b.jpg& data-rawwidth=&869& data-rawheight=&12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fd5ed17883a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241aac6b1afc9a2c9ddcbf6a6579cfe2_b.jpg& data-rawwidth=&885& data-rawheight=&1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241aac6b1afc9a2c9ddcbf6a6579cfe2_r.jpg&&&/figure&第一页与第二页上半部分用到的是我们讲过的运用视角进行转折,但第二页的特写明显只是抛一个小包袱,并不是需要占一整页的大特写,所以在这页下半部分就需要另起一段重新说另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最上面的格子,与下面三个格子之间有一片完全没用到的空白部分,这就是“间白”了,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对话与出门之间,其实经历了一段时间,这是另一段事情了。&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f3b3c1caaba25b7f1bc0bfc413ef422_b.jpg& data-rawwidth=&856& data-rawheight=&1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f3b3c1caaba25b7f1bc0bfc413ef422_r.jpg&&&/figure&如果表示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故事,那么就要控制漫画里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尽量不要发生太大的变化,比如此页中间这段抓青蛙的动作,连续三个格子人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动作微调,让人感觉到这是在几秒钟之内发生的故事。&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b721bfdc17fab26ee17f_b.jpg& data-rawwidth=&784&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b721bfdc17fab26ee17f_r.jpg&&&/figure&如果表示“同时”的感觉,最好中间插一格双方都能看到的第三人称视角,此图就是春之精灵拿礼物的时候,屋内的两人正在说话。&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43dbb4a87e6ad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1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43dbb4a87e6ad_r.jpg&&&/figure&还有比较高端的手段。比如在《相聚一刻》中,五代向响子求婚的场景,最后一格中有一块看起来不知道干什么的空白格子,这展示了两个人面对面的时候同时展露出什么样的表情。如果分成两个格子来画呢?那么读者就会以为是五代听到响子的告白后才做出反应,不是这种五代听着响子的话,随着每个字的吐露而表情不断变化的感觉。虽然画成两个人的侧脸也可以凑在一个格子里面,但作为整部漫画最为浪漫的一刻,高桥留美子还是希望在这个场面中同时展露出两个人最美的正脸吧。由此可以知晓为什么高桥留美子是日本最伟大的漫画家之一,《相聚一刻》为什么是流传数十年不衰的经典。&br&&br&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控制时间的手段,比如说富坚义博最喜欢用的通过控制人物台词的长度来影响读者的主观感受时间,由此增强剧情紧张感等等,这就是需要漫画家自己探索的事情了。&br&&br&4.所谓的“身临其境”&br&&br&经常有看到一些漫评中说到,那部那部漫画分镜画的神乎其神,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却说不出来原理。其实这就是利用到漫画的第三种物理属性——“漫画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文学以华丽的文笔来让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而漫画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所谓的身临其境,必须要让读者在画面中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行。这么说有点玄乎,还是用实例来解释吧。&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4e2f7d63e74b01d68bf0_b.jpg& data-rawwidth=&864& data-rawheight=&1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4e2f7d63e74b01d68bf0_r.jpg&&&/figure&&br&这一页中,两个女孩子从远处走来,在桥上有两张特写,随后向远方走去。而在电脑屏幕前的你,其实在这一页中也有自己的位置。虽然没画出来,但留意一下漫画中两个女孩子的脸,正面→侧面→背面,明显这是在桥上的人才会看到的情景,你就在这个桥上,看着两个女孩子从远处走来,在你身边聊了两句话,然后又走开了,如何?有没有一种身历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让读者在画面中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br&&br&5.其他&br&&br&诸如“声音”“空间”等等元素,其实都是基本功的问题,初学者并不需要特别的思考,声音用合适的拟声词,摆在合适的位置,“空间”照基本画图的方式去画就可以,比如《旋风管家》里的这个场景:&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ad7c60aa28d9eb25caff_b.jpg& data-rawwidth=&817& data-rawheight=&12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ad7c60aa28d9eb25caff_r.jpg&&&/figure&下面两个格子大小完全一致,却能表现出“宽敞”与“狭窄”的感觉,这个应该在美术课上就有教过,基本功够好就可以活用,此处不多谈。&br&&br&本篇回答到此为止,基本上都是很浅显初级的漫画知识,以及个人的思考,如果有不同的想法欢迎交流。更多漫画相关信息请关注黑白漫文化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hbmanga。&br&&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bo.com/u/&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bo.com/u/&/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版权所有:黑白漫文化·编辑壬午 想要了解漫画分镜,漫画最基础的几点属性一定要明白: 1.漫画是画在纸上的; 2.漫画(日漫)阅读时一般是从上往下,从右向左看的; 3;漫画一般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 这三点听起来貌似都是废话,然而这都是漫画必备的物理…
利益相关:细田守资深脑残粉,已看完所有细田演出的动画(CM 和会场限定动画除外),收齐细田大大的四套分镜集。欢迎大家来买我的安利!&br&&br&另外,本文中有不少是通过个人对细田守的理解作出的主观分析(如「桥本Katsuyo = 细田守」),缺乏更确切的证据。所以请不要当成正式资料引用,如转载,请保留这一段话,避免造成误解。&br&&br&-&br&&br&国内绝大多数人都是从《穿越时空的少女》之后才知道细田守这个名字的,老实说我也是,只不过后来搜集他的作品时才发现,原来大部分我很早之前都看过,只是当时还没有对演出太多关注而已。其实很多大家也都看过,只是当时不知道这个人。不信我举一些例子:&br&&br&&ol&&li&《十二生肖守护神》(港台译《十二生肖爆裂战士》)中,邪灵王尼玛的身世(第 33 集)、朱献洗白和马阵亡(第 37 集)都是细田守负责分镜的,小时候可赚足了我的眼泪;&/li&&li&《浪客剑心》凡是分镜写着「遡玉洩穂」这个名字的集数,同样也是细田守负责的,这是他早年所使用的马甲,玩了一个假名错位的文字游戏(hosoda mamoru -& sodama moruho)。最受好评的《追忆篇》OVA 最后一集后半,同样是来自细田守分镜;&/li&&li&《小魔女 DoReMi》第 4 期里有一集气氛非常与众不同,完全没有变身,讲 DoReMi 遇上一个在全球旅行并不再使用魔法的魔女(第 40 集)。在整个系列中可以说是最为惊艳的一集,甚至可以说是本世纪以来东映 TV 动画的巅峰。&/li&&li&《数码宝贝》(数码暴龙)第一季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吧。当时的第 21 集,太一回到现实世界的剧情,全篇贯彻着一段重复的旋律——《波莱罗》,完全没有其他集数里欢快的味道而是显得格外压抑。这一集的演出(导演)是细田守,他在剧场版《光丘事件》(滚球兽的诞生)里也上演了同样的手法。&/li&&/ol&&br&&p&这些算是童年回忆了。《数码宝贝》里的异色演出,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会是我对动画演出手法头一次有了朦胧的认知,也是日后我开始对动画演出以及细田守本人感兴趣的契机。&/p&&br&&p&而另一方面,细田守除了面向大众的作品以外,也有着各类年龄层更高、对观众要求更高的作品。如:&br&&/p&&ol&&li&《少女革命》大家只知道导演几原邦彦和系列构成/主编剧榎户洋司,但其实该剧有 7 集之多都是来自细田守分镜(这次批的是马甲「桥本Katsuyo(橋本カツヨ)」)。甚至连最终集也是出自他之手,第 29 集还更改了原剧本。少女革命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细田守,其中树璃这一形象塑造的最大功臣便是细田。&/li&&li&《明日的娜嘉》(港台译《娜嘉寻亲记》)本身是子供向(儿童向)定位,但是当时因为过于艰深晦涩而收视惨淡。其中 OP、ED 均为细田守导演,第 26 集也是反响强烈。&/li&&li&《推理之绊》的 OP,一共只使用了 30 张动画。虽然略显简陋,对于当年来说,细田守也真是蛮拼的。&/li&&li&《混沌武士》很多人都看过,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 OP 同样是细田守导演,依旧是用的马甲「桥本Katsuyo」。&/li&&/ol&&br&动画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就能完成的,尤其是 TV 动画周期紧张,在导演之下会有众多分集导演。也没有谁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日本众多的商业动画电影导演都会经历漫长的历练期。要想深入了解动画,知道某一集某一部分是谁的功劳,多关注片尾字幕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动画制作的工序以及不同演出家/原画的风格。&br&&br&因此,要说细田守的话,如果从《穿越时空的少女》开始就是耍流氓。同样,聊宫崎骏如果不提他早期的《鲁邦三世》TV 集数、《未来少年柯南》与剧场版《卡里奥斯特罗之城》等等,而是跳过早期直接从《风之谷》开始说起的,同样是耍流氓。&br&&br&&br&细田粉必看名录(以公开时间顺序,加粗的为强烈推荐……咦,怎么好像都加粗了耶):&br&&b&,《少女革命》#7 「看不尽的树璃」;&/b&&br&&b&,《少女革命》#29 「比青空黯淡的琉璃色」;&/b&&br&,《Alice SOS》OP;&br&&b&,《小魔镜变变变》(第3期)#30「罗密欧有好多!?」;&br&,《数码宝贝:滚球兽的诞生》剧场版;&br&,《数码宝贝》(无印)#21「滚球兽东京大冲撞!」;&/b&&br&,《浪客剑心 追忆篇》#4 B PART;&br&&b&,《数码宝贝:我们的战争游戏》剧场版;&/b&&br&&b&,《小魔女DoReMi 大合奏!》(第4期)#40「DoReMi 与放弃做魔女的魔女」;&/b&&br&,《明日的娜嘉》OP、ED;&br&2003/03/??,《不可思议猫森林》样片;&br&&b&2003/04/??,《SUPERFLAT MONOGRAM》短片;&/b&&br&&b&,《明日的娜嘉》#26「弗朗西斯的另一面」;&/b&&br&,《混沌武士》OP;&br&&b&,《海贼王:祭奠男爵与神秘岛》剧场版;&br&,《穿越时空的少女》;&br&,《夏日大作战》;&br&,《狼的孩子雨和雪》。&br&&br&&/b&-&br&&br&很多介绍细田守的文章,常常非要将他和宫崎骏放在一起比较,甚至说细田守是吉卜力出身,戏剧化他与宫崎骏的恩怨;在《穿越时空的少女》时,媒体当时也把细田守说成「Post 宫崎骏」(后宫崎骏),但其实细田守的演出手法与宫崎骏大相径庭。&br&&br&细田守和宫崎骏的联系很浅,也不存在什么恩怨,他只是无法适应吉卜力的进度和作画班而已。隔壁讨论的&a class=&internal&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如何评价宫崎骏?」&/a&也是如此,回答基本上都是八卦,而且负面居多。我都不知道这股无脑黑宫崎骏的潮流是从哪冒出来的……你们到底是来聊动画的还是追偶像明星八卦的?&br&&br&庵野痞子对宫老有一句评价是,「Layout 乃世界第一人」。早些年我也不能理解,宫老的片子到底厉害在哪?现在却越来越能体会到,单论 Layout,《幽灵公主》之前的时期,确实无人能超越宫崎骏;遑论超越了,就是相提并论也是极少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宫崎骏因为他的大巧不工而被许多人所轻视,而无论别人喜欢不喜欢他作品的「情怀」(最近知乎不是挺爱聊「情怀」的吗?),单论技术而言,宫崎骏真是天才型的匠人,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近乎无可挑剔。不过我不是宫老的脑残粉,就懒得为他老人家正名了。&br&&br&扯远了,说回细田。&br&&br&细田守是 91 年入社东映,师从于只比他大半岁但已经在东映干了 4 年原画的山下高明,并非吉卜力出身。在动画师的时期里细田其实是干得相当不错的。很多人小时候看过的《七龙珠Z》、《灌篮高手》、《美少女战士 Sailor Stars》和《幽游白书:冥界死斗篇·炎之绊》都有他的原画参与。在我有印象的镜头里,《哭泣杀神》第 6 集开场的砍杀与枪战,《少女革命》第 7 话 Utena 和树璃的整场决斗(除去兼用卡),就是出自细田的原画,算是他代表性的作画了。当时的细田守差不多就是逊上一筹的山下高明。&br&&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udou.com/programs/view/FhCiErPh9TM/&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细田守 哭泣杀神& data-poster=&http://i4.tdimg.com/200/467/673/p.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i4.tdimg.com/200/467/673/p.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细田守 哭泣杀神&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hCiErPh9TM/&/span&
&/a& 【《哭泣杀神》第 6 集,导演:山内重保,原画:细田守,作监:山下高明,可以看出细田守在动画师时期深受山下高明的影响。】&br&&br&作为动画师来说,细田的才能在业界应当属于一流的中坚人才了,只是相比较他的师父山下高明或者其他同龄的顶尖原画来说,确实也存在差距。而且他入行太晚,24 岁才入东映(大学学的电影,毕业后进的广告业),30 岁达到这个水准,若靠原画吃饭是不成问题,但若在这一领域里想练就成大师还是稍显年纪大了些,对于有野心的细田来说难怪会丧失作为动画师的信心。但终归是动画师出身,细田虽然作为动画师来说自身画力有限,对于演技和 Layout 的掌控却是一流的,这为他日后作为演出家的风格也打下了基础。&br&&br&不过细田守原本也并非以作画为志向,在入东映最初便是希望成为演出家。在东映的这 6 年动画师时期,他在为山内重保、佐藤顺一做原画时便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不少演出知识,期间也参与了两部外社作品的分镜绘制,也就是《十二生肖守护神》与《浪客剑心》。此时的细田,分镜/演出上还只是从东映的山内、佐藤那里偷师,也受到《浪客剑心》导演古桥一浩的影响,但是演出手法还很稚嫩。直到 97 年的《少女革命》,才算是细田守才能真正绽放的时候。&br&&br&当时的东映是不允许个人外出打工的,只能在会社沟通过的情况下借用动画师或者演出家,后来细田守在吉卜力拍《哈尔的移动城堡》也是借用,并未加入吉卜力。东映的演出家在外社打工用化名的习惯可能与此有关,如佐藤顺一在退社东映之前,凡是外社作品均使用「甚目喜一」为化名。几原邦彦在《美少女战士 SS》后退社拍《少女革命》,也从当时东映的友人里拉到不少人手,如之前在东映做演出助手的死党金子伸吾和美战系列前辈演出家佐藤顺一;两位仍是东映在籍的好友,五十岚卓哉用了化名「风山十五」,细田守则是「桥本Katsuyo」。&br&&br&于是在几原邦彦导演的《少女革命》中,细田守献上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演出首秀,即《少女革命》第 7 集。不同于之前的偷师,细田守这次受到冲击相当大,在少革中他受到几原邦彦的提携和指导,因此自称几原是他的师父。除此之外,细田也在与五十岚卓哉、锦织博的同台竞争中受惠良多。虽然细田在演出上还是新人,与其他几人的演出阅历完全无法相比,但是年龄相近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为至交好友,风格也是互相影响。从第 5 集锦织博的惊艳表现之后,这三个人就卯足了劲互相竞争,造就了《少女革命》极其抢眼的演出大暴走。于是,细田守的首秀,第 7 集的树璃神回就这样诞生了。&br&&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udou.com/programs/view/yFhpfkB3Umw/&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细田守 少女革命& data-poster=&http://i1.tdimg.com/200/393/268/p.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i1.tdimg.com/200/393/268/p.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细田守 少女革命&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FhpfkB3Umw/&/span&
&/a& 【《少女革命》第 7 集「看不尽的树璃」,分镜·原画:桥本Katsuyo,作监:林明美,首次以「桥本Katsuyo」名义亮相的细田守已经表现出不输于几原、五十岚等人的惊艳分镜实力。这段的分镜简直是帅得我一脸血啊!!!】 &br&&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udou.com/programs/view/UfMM4eJfjLM/&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细田守 utena2& data-poster=&http://i2.tdimg.com/200/541/285/p.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i2.tdimg.com/200/541/285/p.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细田守 utena2&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fMM4eJfjLM/&/span&
&/a& 【《少女革命》第 29 集「比青空黯淡的琉璃色」,剧本:白井千秋(细田守的另一个化名),分镜:桥本Katsuyo,原画:桥本Katsuyo 等,作监:たけうちのぶゆき。继续是树璃神回,交叉剪辑和切出镜头超赞,树璃学姐一生推!!!】 &br&&br&「桥本Katsuyo」在《少女革命》中的演出基本上是出崎演出的传承,因为几原邦彦本身就是深受出崎统影响的演出家,不依赖作画张数,无论什么样的制作条件都能适应,多特写、各种角度的拍摄、反复定镜(如三回 PAN,即摇镜三次)和深受舞台剧影响的表现方式,并且通过独到的构图、光影、象征手法来填充画面里的演技不足。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细田守和宫崎骏从演出手法上来说并不是同一类人的原因,。&br&&br&后来,但凡细田守以「桥本Katsuyo」名义出现,均是出崎统/几原邦彦式的演出手法,即便是他以本名出现,也时常能看到当年「桥本Katsuyo」的痕迹。所以尽管细田守本人数次否认说「桥本Katsuyo不是我,是我的一个朋友」(关键是他每次否认的时候都不太严肃!),但是这种话只能拿去骗鬼去,基本上资深细田粉都知道「桥本Katsuyo」只可能是细田守——不然,这两人的出道经历、人际关系、演出手法乃至作画风格里的联系,巧合之处也未免太多了点,要真是另外一个人,这个天才也没道理到现在还是默默无闻。&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https://pic2.zhimg.com/d917cfc398631aea14cdf4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917cfc398631aea14cdf49_r.jpg&&&/figure&【《小魔镜变变变》3 期第 30 集「罗密欧有好多!?」,分镜/演出:细田守(本名),可以看到黑板上写了「桥本Katsuyo」这个名字,也是最早细田粉们考据到「细田守 = 桥本Katsuyo」的出处。】&br&&br&在《少女革命》的同一时期,东映开始演出采用试验,时任《GeGeGe的鬼太郎》演出助手的细田守也终于通过了分镜试验,正式作为东映的演出家出道。因为东映是分镜/处理演出为一体的制度,所以也可以算作细田守第一次担当单集执行导演的职责——少女革命时期,细田守只负责分镜绘制,而将分镜任务传达并加入演技的处理演出另有他人负责。首秀则是第 94 集「鬼太郎鱼与置行堀」。《GeGeGe的鬼太郎》期间的细田开始在子供向题材中开始练习使用重复桥段来表现幽默和紧张感,3 集演出回均是如此。&br&&br&来年(1998年),细田守参与另一部东映子供向作品《小魔镜变变变》的演出,在此过程中,鬼太郎期间学到的重复桥段得到演化,第一次开始使用「同Position」
手法,并在山下高明的影响下表现出对演技与精致 Layout 的追求,也是与编剧吉田玲子的开始,并受到制片人关弘美的赏识。同时,因为子供向对
gag 的要求高,细田守在这一阶段逐渐表现出对 gag
的兴趣,也开始习惯于使用漫画化的夸张表情以增强笑点,日后大量崩坏的搞笑表情均是源自鬼太郎与小魔镜时期的习惯。&br&&br&受制片人关弘美的推荐,1999 年,同样与编剧吉田玲子合作,细田守导演了剧场版《数码宝贝:滚球兽的诞生》。这是细田守第一次主导,而不再受电视动画中总导演风格束缚的自我展现。脱离了限制,细田守心里的「野兽」开始爆发了,或者说,细田守人格里属于「桥本Katsuyo」的那一面再度浮现。全片重复使用同一段《波莱罗舞曲》为主题旋律,全片,重复,使用!一段不变的旋律,两个反复的主题(原本波莱罗无变奏,但这里有一处做了变奏),静谧而诡异的氛围使全片好如一场瑰丽的异梦。对于我来说,这份宁静下隐藏的疯狂简直让人窒息。细田守的名字也因为这部剧场版而被广大动画迷知晓,但对于细田的这份「异质感」是否适合子供向作品,一直以来也存在诸多争议。&br&&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udou.com/programs/view/7HtAwv9toZY/&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细田守 dm& data-poster=&http://i4.tdimg.com/200/845/087/p.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i4.tdimg.com/200/845/087/p.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细田守 dm&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HtAwv9toZY/&/span&
&/a& 【,《数码宝贝:滚球兽的诞生》剧场版,导演:细田守。贯穿全片的《波莱罗舞曲》。这里开头闪动的楼层灯光更显诡异,加上阴郁的色彩,不再回应孩子的野兽,给人与通常子供向截然不同的印象。关于拉威尔的这首《波莱罗》有个很著名的都市传说:当时在首演带来的混乱之后,有一个女人大喊拉威尔是个疯子,拉威尔听到后,却笑着说那个女人才是唯一听懂了的人。虽然很可能是杜撰的,但这份疯狂,我同样在细田守的剧场版中感受到了。】&br&&br&接下来第二年的《数码宝贝:我们的战争游戏》,细田守则显然收敛了许多,可以算是他本人的阶段性总结作。之前所有的细田演出手法,都在这部 40 分钟的剧场版中得以展现。除此之外,细田一直想实践的无影作画,也在山下高明和森久司的帮助下得以首次亮相,简化的线条、纯色而无阴影的人物成为他日后的一个标志,同时 CG 元素与扁平化图像也开始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场。&br&&br&《我们的战争游戏》后,细田守被吉卜力从东映租借,担任《哈尔的移动城堡》导演,当时细田仍然是挂在东映籍下的,并未退社加入吉卜力。在一年多的制作过程中,细田却被吉卜力换下,继续由宫崎骏改任导演。这也是网上疯狂细田守是「被宫崎骏背叛的男人」的原因,但这却是夸大事实的报道,他只是被吉卜力换下,和宫崎骏很难说有直接恩怨。对当时情况最靠谱的猜测是,细田守的分镜进度太慢,与作画监督不合等。这并非难以想象的事情,细田守对演技的要求是和吉卜力一贯不同的,在观念冲突的情况下,自身威望不足以折服吉卜力本身的作画班,导致企划险些流产,宫崎骏被迫救局,仅此。宫崎骏再如何独断,也不至于中途将聘请来的导演临阵换下,否则《猫的报恩》时早就这么干了。&br&&br&回到东映的细田守,将《哈尔的移动城堡》里未完成的想法在《小魔女DoReMi 大合奏!》第 40 集得以实现,本集可以称得上本世纪里 TV 动画最抢眼的演出回。此时的细田聚集起来的人脉在《哈尔》的挫折中损失了许多,甚至有一段时间与师父山下高明也不再来往(不过时间不长,从之后《SUPERFLAT MONOGRAM》来看应该不到一年)。但这段东映复出时期里得到当时 GAINAX 中石崎寿夫、久保田誓两位演技一流的原画鼎力相助,两人的作画风格也与细田守十分相称。&br&&br&从这一时期细田守的作品来看,细田的内心相当迷惘。他的师承相当复杂,风格也可以变化多端,但到底要走哪条路,经由《哈尔》的失败之后,细田守恐怕当时自己也没有信心。《DoReMi》当中,春风DoReMi 所面临的选择,同样是细田守要面对的。而《明日的娜嘉》第 26 集则是细田守自己要求担当演出的,并负责了其中半数以上的 LAYOUT 修正与背景作画。《娜嘉》的台词同样也适用于细田守自己:「细田守和桥本Katsuyo,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细田?还是两个都是?」——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揣测罢了。&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https://pic2.zhimg.com/93ef25d228ccb86df8de96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93ef25d228ccb86df8de961_r.jpg&&&/figure&【《小魔女DoReMi 大合奏!》(第4期)#40「DoReMi 与放弃做魔女的魔女」,演出:细田守。类似的 Y 字形路口也出现在《穿越时空的少女》、《狼的孩子雨和雪》当中。】&br&&br&&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udou.com/programs/view/55XUcmuN53k/&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细田 娜嘉& data-poster=&http://i2.tdimg.com/200/855/219/p.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i2.tdimg.com/200/855/219/p.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细田 娜嘉&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5XUcmuN53k/&/span&
&/a& 【《明日的娜嘉》#26「弗朗西斯的另一面」,演出:细田守。】&br&&br&细田守在东映里的最后一部作品,颠覆原作的《海贼王:祭奠男爵与神秘岛》剧场版,非常规的叙事结构与构图,挥散不去的阴郁与绝望,让众多海贼迷为之不满;而另一方面,从《穿越时空的少女》后方才接触到细田守的「小清新」爱好者在返回来看细田守旧作时,却发现这样一部作品与他之后的风格「截然相反」。其实,《祭典男爵》时的细田守在熟悉他的人看来并没什么好奇怪的,这只是「桥本Katsuyo」人格再度占据上风的产物罢了,风格上与他的师承山内重保相近。对于细田粉来说,这也是「桥本Katsuyo」人格最后的展现。从此之后,「桥本Katsuyo」的名字再没有出现在任何一部动画作品的演出当中。&br&&br&05 年,细田守从东映退社,在丸山正雄的邀请下以 MADHOUSE 为中心开始活动。贞本义行的人设可能是 MADHOUSE 所推荐的,之前细田与贞本并无交集。《穿越时空的少女》同样可以看作是总结性质的作品,很多场景的原型来自于《小魔镜变变变》(第3期)#30「罗密欧有好多!?」、《小魔女DoReMi 大合奏!》(第4期)#40「DoReMi 与放弃做魔女的魔女」和《明日的娜嘉》#26「弗朗西斯的另一面」,但「桥本Katsuyo」的痕迹扔可以看到。&br&&br&《夏日大作战》的原型则是《数码宝贝:我们的战争游戏》与《SUPERFLAT MONOGRAM》。这里有两个关键性的事件,一是 06 年《穿越时空的少女》后细田守结婚,事业与爱情双项丰收,晋升为人生赢家的细田对于家人和生活的感悟变化非常大;二是与金泽美术工艺大学校友任天堂的宫本茂相识,对于宫本茂制作出适合广大世代、群体都能享受的「万人向」作品深有感触。此后的细田对于「表现」的欲望越发降低,也不在执着于技法,而更注重作品的普遍性、娱乐性和他要表达的东西。12 年的《狼的孩子雨和雪》更是如此,属于「桥本Katsuyo」的那一部分手法,也被完全融入到细田守自己的风格当中,再也难觅其痕迹,也不再有之前作品的影子。&br&&br&《狼的孩子雨和雪》出现的细田可以说是全新的,而且看起来,细田应该是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作为脑残粉,当然是乐意见到这样的细田守,但是难免会有人怀念当年的那个桥本Katsuyo。他到底是死去了,还是埋在了细田守心里更深的地方呢?&br&&br&-&br&&br&(留空,明儿再详细说说细田守的演出手法。)&br&&br&-&br&&br&细田守早期的手法可以说是与宫崎骏迥异,而最近的作品,虽然是开始往「万人向」偏移,但手法还是与宫崎骏有诸多差异。但有一点,细田守确实是与宫崎骏极其相似,就是他们的经历:&br&&br&两人都是东映出身,以动画师朝着演出的方向转化,都有相当依仗的动画师;两人都对 LAYOUT
精细度和演技的重视度高,甚至会在 TV 动画里亲自完成 LAYOUT;两人都是以子供向动画为原点,首部长篇剧场版也同样都是对 TV 动画原作进行了颠覆,但当时的票房也都不算成功;两人在各自的时期里,在动画迷尤其是演出迷当中的名声都可谓一时无两(据说 2ch 初代细田守讨论串就是平川哲生开的,到现在这个讨论串已经开了几十个了),在第一部原创动画电影上映后,均得到广大动画迷自发动员和宣传。&br&&br&细田守在国内并不算太出名,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动画观众的习惯不好,很少有人会留意每部作品的工作人员,或者说,少有真正的动画迷;另一方面是细田守的手法和题材通常相当日本化,而不像宫崎骏一样欧化,在全球市场来说也确实缺乏竞争力。&br&&br&但细田守的确已经是当今日本动画界的一个旗帜,说是「大家」完全不为过,但是否算作「大师」,就是见仁见智了。细田已经不再需要成为「下一个宫崎骏」、「日本动画的希望」什么的,早在 10 年前《滚球兽的诞生》时大家就这么说了,当年创作出《蜡笔小新:大人帝国反击战》的原惠一也是有力竞争者;现在已经迈入不惑的细田守再拿这些词往他身上套,不合适。况且从商业性和作者性的平衡上来说,他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中流砥柱。&br&&br&与其猜「谁是下一个宫崎骏」,倒不如猜「谁是下一个细田守」吧。细田守追随者的松本理惠?原惠一门徒的平川哲生?史上最年轻以 24 岁担任 TV 动画导演的吉原达矢?还是以独立动画出道的新一代动画人石田祐康?
利益相关:细田守资深脑残粉,已看完所有细田演出的动画(CM 和会场限定动画除外),收齐细田大大的四套分镜集。欢迎大家来买我的安利! 另外,本文中有不少是通过个人对细田守的理解作出的主观分析(如「桥本Katsuyo = 细田守」),缺乏更确切的证据。所以…
来谈谈轨迹。&br&我要开始装逼了。全员后退。&br&先戴上高帽子:重度轨迹狗一只(一边保持出必买的态度一边考虑退坑)。轨迹贴吧管理人员,PSP版碧之轨迹汉化后期主催,九年轨迹玩家。所有轨迹全部初回限定和脚本集+设定集(闪轨两作除外,文中将说明)已入。&br&&br&重点讲述轨迹系列奇葩的历史和依旧有点奇葩的游戏本身,再说一下自己对其未来的展望。&br&&u&&b&可以将本文看成是以有代表性的日式rpg为例,大致对“日本游戏的中文化事业”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展示的说明文。会在一定程度上离题,请多多包涵。&/b&&/u&&br&&br&&br&现已经发售的轨迹系列作品如下(括号内为已发售平台):&br&《英雄传说6:空之轨迹》【PC,PSP,PS3,PSV(全语音)】&br&《英雄传说:空之轨迹SC》【PC,PSP,PS3,PSV(全语音基本确定)】&br&《英雄传说:空之轨迹 the 3rd》【PC,PSP,PS3,PSV(全语音基本确定)】&br&以上三部为利贝尔王国篇+外传性质的3rd,已完结&br&&br&《英雄传说:零之轨迹》【PC(中国晚于日本出的汉化版+后来被做成日文版在日本骗钱),PSP(日本先行),PSV(全语音版本)】&br&《英雄传说:碧之轨迹》【PC(中国晚于日本出的汉化版+后来被做成日文版在日本骗钱),PSP(日本先行),PSV(全语音版本)】&br&以上两部为克洛斯贝尔自治州篇,已完结&br&&br&《英雄传说:闪之轨迹》【PS3,PSV】&br&《英雄传说:闪之轨迹2》【PS3,PSV(第一部中日文同时上市的轨迹)】&br&以上两部为埃雷波尼亚帝国篇,暂时完结,是否有后续为谜&br&&br&简评:&br&游戏的前五部都是好游戏,值得玩。&br&《闪之轨迹》是能玩的游戏,但是《闪之轨迹2》单独拿出来或者《闪之轨迹1+2》两部游戏合起来都是垃圾游戏。具体原因后文描述。&br&Falcom是个有小细节的公司,但是完全没有任何的豪气和格局。从《闪之轨迹》开始已经开始暴露其没有驾驭大手笔剧本的能力,简直犹如日本人民族性格的写照。具体原因后文描述。&br&&br&游戏的特色在于有一个非常详细而完整的世界观。每一作都有和前作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后来证明其实是骗钱行径),甚至有前作中不知所谓的内容直到续作里让人恍然大悟的事情。而且整个游戏世界实在太过庞大,NPC对话都极尽详细。出现过前作里的路人甲NPC在续作里刷存在感的事情。&br&也正因为这个特色,加上出色的编剧(其实只有FC的编剧最好呵呵哒),让整个游戏的故事容易引人入胜。因此吸引了不少玩家长期追随。&br&jdk带来的背景音乐质量极佳,游戏的原声集可以当音乐集来听。&br&&br&轨迹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游戏。它在大陆知名度是不错的。最开始在2004年发售的的《英雄传说6:空之轨迹》(后称《空之轨迹FC》,本文下称《FC》)只是PC上一款普通的RPG。那个时候的FALCOM是借着英雄传说的卡卡布三部曲之后的名声,强行开了一个和英雄传说1~5并没有什么卵关系的英雄传说6的小标题。而这个小标题的数字6在空之轨迹SC以及之后的作品中全部取掉了,充分暴露近藤季洋这个缩卵社长当时对于开新系列是多么的保守以及怕损失:毕竟falcom是一个小公司,经不起折腾。然并卵,骗人就是骗人。&br&同时这个游戏到现在虽然也就7部,前五部已经被各种炒冷饭并且老玩家们都乐于去买。可以在前面列出的游戏列表里看出,有被发售了好多版本,而且都是时隔不短时间才发到新平台的。其中空之轨迹三部曲的PS3版本都是骗钱的伪HD作品,谁买谁上当。强行upscale强行高清的恶心典范,再度凸显falcom骗钱本质。&br&&br&06年,《FC》的中文版在国内上市。本来falcom是不会轻易授权给中国公司来做的,不过代理公司的老板雨伊人是认识近藤的,所以有这个私人情面可以做。这也同样影响到了后续的轨迹汉化可以产生。可谓此人功不可没。&br&然而《FC》一出来就遭遇撕逼。&br&起因是娱乐通员工龙我雷去找了英雄传说中文网(下称中文网)的人来帮忙做。所以汉化staff列表里绝大多数人员是中文网的人这本来属于龙我雷的个人行为,而且中文网的人也有被写进网上公布出来的STAFF名单里。然而网上后来出现风声说娱乐通并没有为中文网的协力者支付工资,独吞了汉化成果。&br&被保留下来的原文在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帖子我当初是看过的后来中文网倒闭了就看不了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3efuz.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龙我雷的反击(汉化酬劳事件的另一家之言)&i class=&icon-external&&&/i&&/a&&br&后来龙我雷单独发帖阐述,我个人记得内容是:本质上中文网的协力者属于和龙我雷之间的个人协力关系,并没有与娱乐通签署劳动契约,所以娱乐通本来没有必要支付任何报酬。但出于道义,特地为所有协力者一人发了一套日文原版的《空之轨迹SC》。&br&有意思的是,《FC》的翻译是空轨三部曲里风评口碑最好的。似乎看来因为爱好而进行的游戏翻译工作会对质量有所提升?其实《FC》里充斥着因为日语水平不足而产生的望文生义错误,例如日语中的【伝承】不仅是『传承』这个意思,更还有『神话、传说』的意思,对话里上下文明显说的是一个古老的说法,但却直接将其翻译成“传承”,是完全错误的。(感谢知友 &a data-hash=&0bfebc80af6cd5a78a0ea& href=&//www.zhihu.com/people/0bfebc80af6cd5a78a0e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0bfebc80af6cd5a78a0ea&&@Tom von Mondburg&/a& 提醒。现在已补充完毕说明信息。)更多语气错误和语法错误数不胜数,只要拿着日文原版脚本对着汉化文本进行仔细推敲的话是很容易发现疏漏的。然而这份译文本质的质量不错,因为润色水平很高(虽然日语水平差点),所以整体阅读起来感受不到疏漏所带来的违和感,这一点要给好评。所以综合评价的话FC的翻译还不错。【让玩家感受不到错误】比【翻对了但是句子不通顺】更重要。&br&&br&由于不错的质量以及游戏本身特色好(虽然根据一些人的言论是因为有PC中文版的盗版可以玩),所以吸引了不少人气。&br&在《FC》的结尾有一个非常坑爹的剧情神转折,相当于告诉你正片在之后才开始,强行逼着人买续作。一个40小时的RPG,最后告诉你还有下半篇,基本上就是让人疯的。&br&这个续作就是06年发售的《空之轨迹SC》(下称《SC》),《FC》的续作,利贝尔王国篇的超自然超展开高潮。同时也奠定了轨迹系列每个篇的“第一作小打小闹,第二作接触那个贯穿故事的邪恶组织并且超展开高潮”的基调。从中后期开始整个游戏风格从小清新治愈系一转,变成中二勇者对抗邪恶组织上天入地打副本拯救世界的游戏。嗯,还是很符合我个人对RPG的期待的。在很多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轨迹系列作品的投票中(包括近年),《SC》都拔得头筹。&br&&br&然而在日本好评不断的《SC》,在07年中国大陆版上市的时候,遭遇了从所未有的可怕声讨。引发了已经成为中国游戏玩家中都有一定知名度的事件。“俸俸伲购美病事件”。&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ac04dc6aaf1e32f8432dfd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ac04dc6aaf1e32f8432dfd_r.jpg&&&/figure&&br&&br&我觉得这个事件基本上只要是在中国的玩家就应该都听说过。&br&具体是因为汉化过程中的游戏代码错位而导致的显示错误。&br&&br&(以下copy自百度百科)&br&正确的译文和十六进制代码是:&br&嘿 嘿 嘿 , 还 好 啦 。&br&BA D9 BA D9 BA D9 A3 AC BB B9 BA C3 C0 B2 A1 A3&br&&br&若开头的BA因为某种原因丢失,就变成了&br&俸 俸 伲 ? 购 美 病&br&D9 BA D9 BA D9 A3 AC BB B9 BA C3 C0 B2 A1 A3&br&&br&然而这只是这个事件的代表。&br&真正的事件,在于在《SC》的汉化过程中,娱乐通内部出了猪队友。大量使用机翻+使用脑补技能的胡乱翻译+错字。导致各类完全无厘头,语句不通的翻译错误漫天齐飞。以至于贴吧都有一个整理帖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ieba.baidu.com/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图〕空轨SC搞笑的BUG_空之轨迹吧&i class=&icon-external&&&/i&&/a&&b&&i&&u&【请注意不要回复帖子,挖坟是违规行为】&/u&&/i&&/b&&br&在团队发现了猪队友的存在之后,虽然及时开始了修补工作,但是由于《SC》的文本量极其恐怖(约500w字汉字,仅供参考),不可能全部排查,而游戏又临近上市,只好将全力修复了但依旧还有无数错误的版本如期上市。此后公司各种加班熬夜修改,终于在出了两三版补丁之后弄了一个还算过得去的版本。虽然依旧是留着很多稍微推敲一下就马上看得出来的错误。&br&此次事件导致08年同样是娱乐通制作的《空之轨迹3rd》遭到空前惨败。销量仅数千套。&br&&br&时间来到2010年,《零之轨迹》(下称《零轨》,之后简称全部以此格式)发售,日本方面首发平台确定为PSP,不发售PC版本。一时引发贴吧撕逼大战:有PSP人群和没PSP人群进行了堪比阶级斗争的大撕逼。欢乐百世(娱乐通为了回避坏名声更名的公司,核心人员不变。下称乐百氏)宣布要做PC中文版,而且同期民间的汉化组FFC也宣布要做PSP汉化版。&br&PC方的人员是表示,第一次官方和民间同时开坑,希望能够看看谁比较厉害。然而FFC那边似乎有一种对抗心态。抢着赶着希望比PC版先发出来——而他们的确是赶着赶着先发出来了。汉化的质量虽然的确是民间汉化的正常水平,但并不能和有着多年经验的官方相比。比较好笑的是后来汉化版发布一段时间之后FFC宣布要解散,意即不可能汉化续作的《碧轨》的时候,民间一些舆论指向是乐百氏向他们施压。实际上之前的确《零轨》的PC版激活序列号管理中心的游戏吧有和FFC进行交涉,但交涉的内容对他们的解散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更好笑的是民间不少人坚持声称FFC汉化的《零轨》比官方的好,并且打死不拿出实际证据,又或者仅仅以自己的主观判断。FFC的历史不好玩,这里不扯。毕竟我不想批斗民间汉化而且没有必要要求太高。&br&同期,贴吧中充满了询问在线激活的帖子。贴吧整体的氛围是禁止问破解,并且引导所有人学习了解和购买激活码。可以说在那个时候基本上是中国PC正版代理的试水时期,而且效果似乎不错。&br&同时,《零轨》开创了轨迹中第一个“多支线”,可以选择和队伍中好感度最高的角色进行特殊剧情。&br&&br&后来就是2011年发售的《碧轨》。毫无悬念的,乐百氏宣布要制作PC简中版本。而此时又有一个民间汉化组表示要做PSP版本的汉化,那就是噬身之蛇汉化组。具体状况可以先看我这个答案。&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哪位翻译愿意分享自己的工作实录? - 月咏幻的回答&/a&&br&以下的人名称呼以上面这个答案里的内容为基准,这事情不是本文重点,有兴趣的请先阅读。&br&这个汉化组本来是一个字幕组,由于最早的组长仅是初中生,Y就取而代之开始正式催坑。过了几个月之后我在贴吧申请加入这个组,就有了上面答案里的历史。&br&前期工作是Y坑着混着弄的,润色校对测试发布等工作是我接下任务取而代之之后主催完成的。&br&然而重点在于汉化到后期的时候,同时也是PC版制作到后期的时点,2012年末。&br&贴吧某个精神病人发出的零之轨迹破解版被猪猪获取,并且制作了破解版直接放出。这个事情是这样的,本来PC版发售的时候会给各大破解站打招呼(你们懂,保护费呵呵),让他们不要发,又或者像3DM这样的网站会让他们也做游戏的代理,给他们特别的版本,以分蛋糕的方式来防止破解。本来这个潜规则是大家都玩的开心的,但贴吧的那个人一放出来,猪猪就可以把锅甩给那个人自己制作了。(纯属推测,求指教)。此事一出从此网上再就流传开了破解版。并且《碧之轨迹》的制作总监也因为这个事情直接宣布之后不参与制作《轨迹》的移植,并且在做完《碧轨》之后一年左右后,从乐百氏离职。&br&你问我他为什么坚持不下去了?&br&从《FC》开始每一部都会被破解。而且一直到难得能大家一起维护正版环境的这个时候还要依旧被强行破。——这个事情似乎国内大多数玩家无法理解。我希望不理解的人不要来和我争论这个问题,只会浪费你我的时间。&br&我看见的是一个为玩家们努力了多年的游戏人相信了这个世界无数次,在最后一次相信的时候再被无情背叛。虽然都是在天朝这个环境下极其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但这难道真的是“正常”么?&br&&br&&br&这还并不是尾声。《碧轨》发布之后,由于采取了臭名昭著的软星加密,被不少人诟病。但这是因为采用了完全一样的架构的《零之轨迹》已经被完全破解,使用和以前一样的加密方式的话会被瞬间破解得体无完肤。所以只能出此下策。事实上,这个下策还是有用的,因为坚持了不到一个月才被破解。破解它的人还名正言顺:“该死的软星,让我们来干掉他”。&br&这件事情的个中味道请各位自行品味。&br&&br&顺便,《碧轨》中好感度剧情越来越多,达到了十人左右。而且很多不看好感度剧情就无法看到的背景设定。&br&&br&后来《闪轨》的PSV和PS3版同时发售了。这次没有汉化风波,倒是falcom自己作死:你见没见过一个切换场景、进入战斗、退出战斗都需要20+秒来读取的游戏?你可能买东西的花了30秒,但是你为了进商店花了20秒,再回到城镇花了25秒。也有可能你路上打怪,进入战斗花了20秒,打怪花了30秒,退出读取大地图也是20秒。&br&可以直接告诉大家,这样是会崩溃的。&br&falcom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发布了两三个补丁来缓解这个问题,到最后虽然有所改善但依旧需要15秒左右。PS3版本小读取卡顿之流的问题更是不断。&br&虽然,这个游戏其实不错。尤其是老玩家,更有很多人顶着超长读取强行通关。&br&&br&因为之前的轨迹是平面2D+3D场景,是这个样子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005b658c42210bdb649de87f1dbb4f5_b.jpg& data-rawwidth=&1366&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005b658c42210bdb649de87f1dbb4f5_r.jpg&&&/figure&&br&《闪轨》采用了全3D的表现,是这个样子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15bafcf2e2c2ee338b2fcc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15bafcf2e2c2ee338b2fcc_r.jpg&&&/figure&&br&(虽然模型是上个时代的水平,喝喝。)&br&&br&同期,我们见证到了天朝的玩家们被“逼着”买PSV入正的过程:真的真的没有盗版可以玩了的话,真的想玩的人还是会去买的嘛。&br&在天朝的轨迹玩家催生了一批“为了闪轨买PSV”的状况,着实可观。&br&我见过另外一个同一性质的现象是“为了PM买3DS”&br&&br&实在是非常壮观的现象。&br&&br&《闪轨》是一个去掉结尾1小时的部分就能给80分的游戏,可惜falcom这个王八蛋为了骗玩家买续篇,生生加了那一小时的额外剧情,让整个游戏都变味了。效果类似《FC》结尾的坑,让人觉得“WTF?!这后面发生什么了!?啊什么你告诉我要买下一作?!”的感觉。一模一样。&br&这个时候,大家都在期待乐百氏能放出简中化的消息,可惜什么都没有。&br&同时,“轨迹gal化”的质疑不断出现,因为可以和包括皇女在内的一票女性角色进行特殊剧情。&br&&br&后来《闪轨2》放出制作消息,而且在短期内也宣布《闪轨》将由台湾索尼娱乐(SCET)进行中文翻译,六月面市。大约是2014年的年初几个月宣布的消息。也就是说他们只有寥寥几个月可以做翻译。而且还宣布《闪轨2》的中日文版会同时于九月底上市:这意味着SCET赶着根本不可能足够的时间强行做完《闪轨》之后还要赶着做《闪轨2》。往年一年翻译一部的节奏变成了平均三四个月做一部。&br&以5个月为工期,我们来试着计算一下:&br&工厂制作+实体店铺铺货需要一个月。您的余额为4个月。&br&游戏测试、debug需要1个月。您的余额为3个月。&br&游戏的润色和校对(如果有的话)需要1个月。您的余额为2个月。&br&剩下的两个月就是游戏文本翻译的时间。&br&&br&轨迹历代的汉化中,单纯文本翻译的时间需要至少半年才能完成。而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太空看地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