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战役之战读后感

关于娄山关打仗的历史?_百度知道
关于娄山关打仗的历史?
说详细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危急关头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同一军团再克遵义城、四渡赤水和南渡乌江等一系列极其艰苦的战役和战斗彭德怀和杨尚昆红3军团进攻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的黔军,相机夺取遵义彭德怀率领三军团浴血奋战,经过抢占娄山关
娄山关前后二郎滩的背水战 在回师道义的途中。   这一次是赤水河的再渡,一路来浩浩荡荡,然而当前横了一道河,名叫做二郎滩。退水造桥的任务就摆在先锋两个团(十二团、十三团)的面前了。   环境并不那样的太平,倘若敌人在对岸凭河堵击,事情可就麻烦了,而且事前又得到一个情报,说敌人有以其主力阻我渡河之模样。   “争取先机呀!”一面集合红色工兵搭浮桥,波浪作了他们斗争的对象;一面使用红色水手们乘船渡河,首先是占领阵地,其次是远出游击。船仅三只,每只能装三十人,一来一往,大费力气。战士们急如星火,然而只有“等”。   一个营过去了,机关 枪过去了。游击队派出了,阵地占领了。忽然远方传来了零碎的枪声,接着送来了轻重机关枪声,最后渡河部队的报告说,我游击队与 敌接 触,敌 番号、兵力不详,但估计约在一团以上。每一个人都在想:“增援!增援!”然而浮桥才架起了五分之一,船仍然是三只,每只还是只渡三十人。 “赶快呀!”“赶快呀!”   终于渡过了两个营,劈面是个高山,三步缩做两步拥上去。部队展开了,敌人的子弹从耳旁飞过,炮弹—颗一颗地落在前面或者脑后。 这是一个背水阵。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娄山关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娄山关之战解说词
娄山关之战解说词
一、在娄山关大尖山南麓
亲爱的游客朋友,我们现在就站在娄山关大尖山的南麓,娄山关历史上有犍山、不狼山、黑神垭、娄珊关、楼山关、太平关、玉龙关等多个名称。从这里南望,前面那一座突起的山就是大白岩;往前的那一座是水牛城,它的东麓就是板桥镇,离娄山关有5000米多的路程;再往南80千米就是遵义城。
大娄山有许多谷地,娄山关长谷是一条经向(南北向)的谷地,狭长、幽深,处于娄山山脉的中部,向北一直延伸到长江,向南一直延伸到乌江。
这条谷地中间地段以娄山关口为中心,娄山关口就在我们右手边,它位于大娄山山脉主山脊中段脊梁上,是一个因褶皱断裂而成的隘口,关口海拔1277米。通常意义的娄山关是指下面一段:从关口开始,向南经过白石口、陈家坝,一直到板桥镇北口,约为15千米左右;向北经过南溪口、红花园,一直到桐梓县城南口,长度约为15千米左右;总长30千米左右。这一段30千米左右长的谷地,海拔高,坡度大,弯来拐去,曲折幽深,悬崖绝壁,万峰耸峙,直插蓝天,一线中通,是大娄山特别重要的关隘,它北拒巴蜀,南扼黔桂,自古以来是南北交通孔道和兵家必争之地,是出川入黔的“黔北咽喉”,有“川黔锁钥”之称。
我们脚下的大尖山,位于娄山关关口210国道东侧山梁上,隔山谷中的210国道与关口小尖山相望,山顶海拔高1458米,山峰俨若巨锥,直刺蓝天。这座山在娄山关关口以东,看上去是最高的一座山,形若金字,被误认为是“点金山”、“点灯山”。右前方的关口小尖山,位于娄山关关口210国道西侧,海拔1337米,地理坐标于北纬28°01&39.6&P;东经106°51&11.0&P,隔山谷中的210国道与大尖山遥遥相望,山峰相对矮小,但位置适中,是娄山关口最重要的屏障,它好像关口一个巨大的瞭望台,可以远望关北和关南幽深、狭窄、曲折的娄山大谷地。这座关口小尖山以西,是硕大雄奇耸向苍穹的老鸭山,一直向西是娄山关的最高峰笋子山。
由于娄山关地处川黔要冲,其地理条件特殊,历来为乃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难以数计的战事。战事波及广泛、影响全国的有收复播州的娄山关之战、平播的娄山关之战、咸同战乱时的娄山关之战、解放遵义的娄山关之战;也有时间短暂,匆匆而过的战斗,如明朝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永宁土司奢寅周起兵反明,陷重庆,其部将扶国祯,破桐梓,夺娄山关,占遵义;清顺治四年(1647年),南明永历元年,张献忠部将李定国、孙可望率领农民军(“大西军”)
自四川经綦江进攻娄山关,在娄山关大败清兵,占遵义、贵阳,横扫大西南。
娄山关最为著名的战斗,应该是红军长征时期的娄山关大捷,这一次战斗是遵义会议实事求是精神的实践,把长征文化、中华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将这种丰沛的蕴涵留在这里,让魏巍娄山自然的高度又增添了人文的高度。
红军在娄山关的战斗有两次,娄山关大捷是第二次。这两次战斗的战略上的指挥者是中央的军事指挥小组,在具体的战斗中是一、三军团的军长、政委和参谋长,他们是三个四川人、三个两湖人:一军团军长林彪(湖北)、三军团军长彭德怀(湖南)、一军团参谋长左权(湖南)是两湖人;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三军团政委杨尚昆、三军团参谋长邓萍是四川人。红军在娄山关总共有29天时间:第一次从1935年1月6日进攻娄山关到1月22日红军大部队离开,共17天时间;第二次娄山关之战从1935年2月24日到28日,余战直至3月5日,共12天时间。第一次从南向北进攻,第二次从北向南进攻。
下面介绍娄山关第一次战斗,这一次战斗在遵义会议之前,由中央的总参谋长刘伯承具体安排,聂荣臻、林彪具体指挥。1935年1月6日红一军团攻下遵义,反动军队如鸟兽散。这是长征以来占领的最大的城市,大家都想好好地看看遵义,在遵义休整一下。但是中央军委担忧反动军队反攻,想把他们赶得远远地,决定派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追歼黔军,攻克娄山关这一个屏障,占领桐梓县城。命令一下,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即到遵义城北门四团驻地部署战斗任务,当时的许多红军都面有难色。但是为了保卫遵义的安全,他们二话没说,由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参谋长李英华带领着,冒着沉沉的夜色便向娄山关挺进。贵州军阀王家烈侯之担部队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他们桐梓军阀的老巢。
第四团率部在板桥消灭敌人一个前哨排,之后驻扎下来安排进攻娄山关。1月7日,四团侦察了解娄山关的地形,获悉敌军扼守娄山关的情况。通过老乡的支持,了解了娄山关道路情况;由当地老乡带路,决定采用一路正面强攻、一路绕关东小道迂回包抄的方法攻克娄山关。1月8日20点40分,朱德电令“各军团除二师外,一月九日仍在现集中地区;二师先头部队于九日应向娄山关侦察前进,并相机占领桐梓”。
1月9日,四团一营长李光顺率一营担任正面主攻,由板桥出发沿公路以梯队形式展开向关口推进,二营为二梯队集结山脚待命。侦察队长潘峰率侦察队和工兵连从关东侧小路向敌人侧后前进,意在截断敌后路,并袭击桐梓县城。扼守在娄山关上的敌人,是从乌江防线溃退下来的黔军第三旅林秀生部两个团,胆寒若惊弓之鸟。
红军第一次打败娄山关守敌,得益于窃听了敌方的两次电话:第一次:其时正值下雨,红军通信班战士搭电线于敌人电话线上,听到守关敌人说东侧空虚,向其军部请求增援,敌军部电话命令“不准后撤一步”,并命其注意警戒关口东边小路,提防红军从侧后袭击桐梓。耿飚团长即命正面部队暂缓进攻娄山关守敌,令关东侧侦察队、工兵连迅速断敌退路。
第二次:通信班窃听到敌人军部命关上守敌撤退,知道守敌要弃关退守桐梓。正面强攻部队即以猛烈密集火力,从关南发动总攻。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妄图守住关口。红军冒着枪林弹雨,迅猛杀上娄山关,与敌人白刃肉博,占领关口。经过三小时的激烈战斗,击溃了扼守娄山关的黔军,取得了首战娄山关的胜利。
黔军旅长易少全部队向北狼狈逃窜,沿途丢弃武器、烟枪和大量军用物资,易少全就是毛泽东在遵义旧居的主人。四团乘胜追击下关,经南溪口、红花园直扑桐梓县城。潘峰率领的侧翼部队已克桐梓,俘敌数百,缴获大量物资。当天,红二师师部进占桐梓,娄山关首战大获全胜。1月10日,红军追歼敌人,在新站与敌侯之玺部两个团激战一整天,并击退川敌廖海涛部,11日进占松坎。红一师与第十团亦从遵义赶到,进驻桐梓、新站、松坎、酒店垭与川军对峙,组成了遵义的北面防线。13日,一军团机关和一师、十五师向桐梓出发。14日,越娄山关到达桐梓。遵义会议以后,1月19日开始,中央纵队、一军团、五、九军团陆续经过娄山关向北挺进。
这一次战斗保卫了保卫遵义中心区的安全,为遵义会议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遵义会议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取得了红军的军事指挥权。
&&&&二、在娄山关大尖山东麓
各位旅客朋友,这里又是一个娄山关谷口,下面是万丈深渊,没有道路从这里经过。向北了望是点金山峡谷,娄山关有许多峡谷,这个峡谷以西是川黔公路经过的南溪口峡谷;以东是小菁峡谷,据说娄山关在川黔公路开通以前,人们常常从那里经过。顺着点金山峡谷往前面一望就是点金山,它在大尖山东北面约3千米处,海拔1417.5米,长期被误认为是点灯山,在长征时期一些回忆录还把点金山认为是大尖山。
点金山是当时红军第二次攻打娄山关的重要战场,在这里我们我们给大家介绍红军在点金山的战斗以及红军第二次攻打娄山关的情况。第二次攻打娄山关是从北往南打,主要部队是红三军团的四个团,正面进攻的又主要是13、12团,13团团长是彭雪枫、政委是李干辉、总支书记是胡耀邦;12团团长是谢嵩,政委是钟赤兵。其他11团团长是邓国清,政委是张爱萍;10团长是张宗逊,政治委员是黄克诚。这四个团有五个人值得一说:一是彭雪枫,他是娄山关之战的大功臣,文武全才,曾写过一篇优秀的回忆散文《前后》,是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可惜27岁就去世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的共同为他写了挽联:“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
一是张爱萍,生于四川达县,对他的评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现代国防科技建设的领导人之一,著名的将军诗人、摄影家、书法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娄山关之战后他写下关于娄山关之战的两首词作,现在刻于娄山关战斗纪念碑之上。
渔家傲·抢夺娄山关(外一首)
1935年3月·遵义
&&&&回首征程赤水远,铁流北上复南转。
&&&&万仞插天中一线,依地险,“小猴”剪径双枪杆。
&&&&山路崎岖残夜暗,滂沱那顾泥泞溅。
&&&&天将飞兵板桥畔,惊敌胆,娄山关上红旗展。
西江月·遵义大捷
1935年3月·鸭溪
&&&&抢夺娄山天险,直下遵义月明。
&&&&鏖战竟日老鸦岭,援敌两师丧尽。
&&&&长征首获大胜,转战历数艰辛。
&&&&欢声动地如雷鸣,远望万山横亘①。
&&&&注:抢夺有版本为强夺;横亘有版本又作纵横。
另外三个是胡耀邦、钟赤兵、孔宪全。胡耀邦经过娄山关战场,被炸弹炸伤;后来任党中央总书记职务。钟赤兵在娄山关腿部受伤;后来任过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军区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孔宪权任作战参谋,在娄山关右腿胯骨被打碎,仍带伤参加三渡和四渡赤水河。在部队准备南渡乌江时,留黔西休养,从此与部队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两年后辗转至遵义枫香坝落户,以做小生意或帮人烧瓦为生。解放后任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
红军为什么要第二次攻打娄山关?因为三次失败和一个会议。
先说三次失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始走上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但是革命的道路并非像想象的一帆风顺,革命征途上出现了历史的曲折。先是有一个不好的预兆,在毛泽东翻过娄山关以后,在泥泞溜滑的路上摔了一跤。他问在遵义参军的同行李小霞怎么样,这个李小霞说:主席,没有怎么摔着,出血了。毛泽东说:你蠢啊,没有摔着,还出血了。周恩来总理和大家还给他开玩笑:要不要还来一次啊?
接下来红军出现了三次失败——第一次:蒋介石从各省调集40多万兵力,分七个纵队四面八方扑向黔北,妄图把3万多红军聚而歼之,中央红军转移到土城、赤水地域,原计划从土城至赤水城下游10千米处赤水河河段西渡赤水河,向长江南岸蓝田坝、大渡口、江安等渡口挺进,北渡长江。1月红军与川军郭勋祺、潘佐、廖泽3个旅在土城遭遇。川军越打越多,红军死伤惨重,,中央红军主动撤出战斗。
第二次:也就是土城之战的同时,林彪领导的一军团攻打赤水受挫。
第三次: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撤离土城、赤水地域,1月29日,在土城渡口、赤水元厚渡口胜利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红一军团二师攻打永宁城(今叙永县县城),但是毫无结果。
再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扎西会议——遵义会议以来的三战,红军都没有胜利,只好打不赢就走,可是长江沿线敌情严重,不利红军渡江。遵义会议没有开完就撤离了,1月19日,中央政治局在娄山关以南的泗渡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确定了红军北渡长江的两个计划,第一个计划没法完成。全军改执行北渡长江第二个计划:各军团转移到敌兵力薄弱的云南威信扎西,相机渡金沙江入川。可是滇军孙渡部3个旅在云南镇雄、威信地区堵住了中央军红军前去金沙江的道路。蒋介石令川军、滇军向红军合击,并在川南部署兵力合围红军。在此紧急情况之下,中央政治局在威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扎西会议,讨论中央红军下一步行动方针。毛泽东力主回师敌人兵力薄弱的遵义,在运动中消灭国民党追剿军、王家烈黔军,实现“建立云贵川根据地”计划。2月10日,中央军委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突然离开扎西、挥戈东进。2月24日,中革军委命令第一、三军团袭取桐梓城,控置桐梓城西南地区,并以红三军十三团经桐梓以南开进娄山关以南,揭开了娄山关战斗的序幕。
毛泽东对娄山关这一次战斗非常重视。一是博古李德他们退下来以后,看着打了三次败仗,认为老毛也不过如此而已。二是这一仗确实非常重要,如果不打赢的话,红军的士气振作不起来,红军真不知要退到哪一天才是完,红军也处于非常难堪的境地。为此,毛泽东感到身上有千斤磐石的压力,他为了打好这一仗可以说是日思夜想、苦思冥想、殚精竭虑。在娄山关战斗紧张、激烈的阶段,毛泽东几乎是彻夜难眠。《告诉你一个传奇的贺子珍》一书的写道:贺子珍劝毛泽东休息,她给他守一下电话,毛泽东不同意躺在床上去,硬是要睡在电话机旁边的椅子上。电话铃一响,毛泽东比贺子珍还积极,一跃而起去接电话。接完电话诙谐的说:“我嘛,休息和工作一样,爱分心。”贺子珍看他那个样子,有气也消了,说“我看呀……你这个人,是与休息有仇的人。”这时的贺子珍刚刚生产10天,身子非常虚弱,毛泽东为了顺着妻子,答应在椅子上休息,毛泽东反劝她去床上休息,明天要急行军赶路。贺子珍实在太疲惫了,便蒙蒙的睡了过去。过了一些时间,一股烧糊的气味熏醒了她,她赶过来一看,毛泽东正聚精会神的在灯下批文件,他身上披着的毯子却烧了起来,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烟雾。贺子珍便喊了起来,毛泽东这时候才注意到毯子烧着了,他靠近火盆的裤腿也烤糊了。贺子珍想抱怨两句,看到毛泽东那个工作的样子,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她默默的找来一块布把毯子补上,这一块毯子陪着他们走完了慢慢的长征路。
凭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精心运筹,红军终于攻下了娄山关。这次胜利来之不易,战斗的开初就遇到了两次曲折。第一次曲折:2月24日清晨,柏辉章部队的杜肇华旅第六团(团长刘鹤鸣)开赴松坎以北堵截红军,在红花园与红军十三团侦察连连长韦杰、指导员覃应机队伍相遇,余敌退回娄山关,开始在娄山关修筑工事严防死守。2月25日上午9时,红三军十三团先头部队三营(特派员欧致富率领)在向娄山关疾进途中,与赶赴桐梓增援的王家烈黔军杜肇华旅(王家烈的主力部队之一)第六团先头部队相遇。因地形不利,黔军第六团且战且退,至南溪口,杨国舟第二营占据南溪口关隘,掩护第一、第三两营退到娄山关关口构筑阵地据险扼守。旅长杜肇华退驻关南黑神庙指挥,团长刘鹤鸣急命黔军“双枪兵”进入隘口两侧高地,阻止红军正面进攻,并掩护一、三两营在关上构筑工事。
红三军团由红花园进抵关北南溪口,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苏振华率领红军攻关。由于黔军占领了有利地形,红军攻打娄山关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一篇《血信》的文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刚刚入伍半年的战士刘志林,肠子都打出来了,他抱着肚子,一步一滴血的往回赶,终于见到了后面的部队,报告了前方严峻的敌情。
硬攻不行,红军决定以二营佯攻黔军第六团二营阵地,一营和三营东出红花园,从南溪口东侧的杨家湾钻进山林,向娄山关东侧制高点点金山(又名点灯山,与关南点灯山同名)攀登,包抄娄山关守敌。红一营三连、红三营九连组成抢占点金山的突击队,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向点金山发起猛烈的进攻。
师长柏辉章,也就是遵义会议会址的房主,对这次战斗做了周密的部署,命令团长刘鹤鸣固守娄山关三日,等待吴奇伟部由贵阳渡乌江驰援;命宋华轩率第十团向娄山关右翼增援;令十五团驻守板桥,防止红军从东侧抄袭后路。他们知道红军攻不下关口,一定会占领点金山,已派部队来抢夺点金山。最后红军部队比黔军抢先一步占领了点金山,有回忆录说两军先后只差100米左右。
红军两个冲锋梯队喊声如雷,投出排排手榴弹,端着刺刀冲出敌阵,终于打垮敌人,并连续占领了几个山头,最后登上了大尖山。大尖山是娄山关关口的制高点,对整个关口一览无遗,对黔军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黔军为了守住娄山关,组织强大火力,拼凑“敢死队”反扑。
红军遇到的第二次曲折:敌军官以手枪督战,逼“双枪兵”冒死攻山,红军与敌人在点金山一带进行了四次拼杀的拉锯战。最后红军采取了三个措施,才打败了黔军,占领了娄山关关口,这时候也是夜幕降临。第一个措施是对黔军喊话,说穷苦人不要打穷苦人,红军优待俘虏,不要为反动派卖命了……动摇了黔军的军心。第二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黔军不要命的往山上冲,是因为有一个督战官在身后举着枪威胁着。红军派射击手打掉督战官,黔军便没有了退后挨枪子的忧虑。第三是用大炮攻打,给黔军威慑。当时的大炮因潮湿哑火了,炮兵张量抱着炮筒往地上一杵,炮弹受到震动,轰的一声冲出炮膛,他的手被燎起了几个大水泡。下午4时,红军发动五次冲锋,终于彻底打败了敌人的进攻,之后乘势猛冲,完全突破敌防线,在黄昏前红三军团十三团一营、三营牢牢控制了娄山关大、小尖山和关口,最后留一营守关。刘鹤鸣收拾残兵败卒,退守关南黑神庙一线。
&&&&三、在娄山关大尖山西麓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我们的脚下是北边的大尖山西麓,前面是关口小尖山,当时的红军在夜幕来临时占领了这一带地区,这个尖山山顶海拔有1374米。在朦胧的夜色里,彭德怀、杨尚昆、邓萍他们来到了这一带,2月25日晚23时,中央军委临阵换帅,彭德怀担负起了指挥娄山关战斗、遵义战役的千斤重担。
23时以前指挥娄山关战斗的重任是一军团担着的,中央军委为什么要临阵换人呢?大家都知道,彭德怀生性阳刚急性,就是火炮性子,在战斗中他是敢冲敢打的;林彪生性阴柔沉稳,他打仗要十拿九稳才干。
通过当时的电文我们可以找到换将的原因:第一篇电文是以朱德之名义于2月24日20时发给红一、三军团林、聂、彭、杨的,内容有:我第一、三军团由林、聂统一指挥,于25日迅速袭取桐梓城,第三军团主力以一团经桐梓以南占领娄山关,截断桐、遵交通……
2月25日4时,彭德怀、杨尚昆给朱德回了《关于红一、三军团歼灭黑神庙之敌部署致朱德电》,内容有:十三团已向楼(娄)山关前进,拟以迅速动作歼灭敌人,估计敌参战兵力可能有四团(实际三团)以上。一、三军团应于26日晨拂晓向黑神庙攻击,一军团应于长岗、大银厂出发点灯(登)山,三军团除以十三团正面箝制外,主力应由洗脚溪、赵家湾、石笋坡向黑神庙、七层岩攻击。干部团应赶上,在正面作预备队。
在彭德怀、杨尚昆给朱德回了一篇电文后6个小时之后,林彪于25日20时发出《关于部署夺取娄山关致军委电》,内容有:判断娄山关、黑神庙之敌,明日暂守娄山关、石炭关之线,遵义敌25日下午可能赶到板桥附近,川敌25日将陆续跟追。一军团主力今晚在桐梓之线宿营,黄昏时已派第一团缺一个营星夜驰赴石炭关,如该处尚无大敌,则明拂晓可占领该关。三军团在红花园附近。一军团26日应进至牛市场、河之溪之线隐蔽集结,准备(27日)晨向娄山关、板桥之线突击;三军团以一个团在现阵地与敌对峙并加筑工事,主力两个团于下午转至娄山关以西或西南适当地点隐蔽,三军团另一个团为一军团指挥,以加强一军团方面之突击力量;三军团各部统于27日与一军团同时向娄山关以南之敌猛攻。如一、三军团明日即行攻击此敌,则无法在明上午包围迂回到娄山关以南,如单从正面攻,则兵力用不下,且系仰攻,如即令明日部队在明日下午能赶到娄山关以南,但必极疲劳,且当日不能解决战斗,而明日下午,遵义之敌有赶到娄山关以南之极大可能。遵义娄山关之敌最多不过八团,但不充实,素质为黔军之更差者。如在二十七日突击此敌,我五、九军团及干部团主力可能赶得上参加此战。
林彪的分析看起来仔细严密,接到林彪来电后的3个小时,中央军委运筹帷幄、认真研究、果断决策,在1935年2月25日23时这一个关键时刻,终于以朱德的名义向林、聂、彭、杨发出《关于我军消灭娄山关黔敌夺取遵义的指示》重要电文,内容有六条,其中重要的是(丙)第三条:我一、三两军团及干部团统归彭杨指挥,应于明二十六日迂回攻击娄山关、黑神庙之敌,坚决消灭之,并乘胜直取遵义,以开赤化黔北的关键。该两军团及干部团明日进攻部署,除照彭杨二十五日十四时来电外,兹补充指示如次:A、右翼队第三军团从正面进攻的十三团及预备队干部团,应预计我迂回部队尚未到指定地点攻击时,该敌可能向我出击,反攻桐梓,因此须预筑工事准备顽强扼止之,及迂回部队攻击时则行猛攻。B、两翼迂回部队所取道路不宜过远,以免延长时间,并须注意到达与攻击时间的配合……(丁)战斗前政治工作应使战斗员认识此战役为立足赤化黔北之关键,鼓动其拼命争取胜利……”在发出这个重要电文后的1小时,军委又再次发出了《关于消灭柏、杜两敌致红三军团电》,主要内容是一种强调,同意其十四时报告,要坚决进攻并消灭柏、杜两敌;干部团明二十六日十四时赶到红花园;全军统归彭杨指挥。第一、三两军团明二十六日开始进攻并消灭娄山关的黔敌,乘胜夺取遵义,以后再回击川敌,以开赤化黔北的关键。
这些电文可以看出,三军团由彭德怀带领来到了娄山关之下,有高昂的士气,准备迎接大战。林彪因士兵大战后的疲惫,出于谨慎考虑,向军委提议27日攻打娄山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总览全局,发现攻打娄山关的最佳时机就在眼前,与彭德怀发现的战机不谋而合,于是毅然决定改变主帅,26日攻下娄山关。这一个英明的决定,抓住了瞬息即逝的战机,为娄山关之战、遵义战役的胜利开辟了通达之路。
黔军并不甘心失败,开始最后的挣扎。第六团团长刘鹤鸣在娄山关上同旅长杜肇华商量:红军回师,兵众势猛,看来不仅娄山关不能据守,遵义亦不能保。刘鹤鸣催促杜肇华速到黑神庙旅指挥所向遵义王家烈、柏辉章请示是守是撤,这个柏辉章肯定是要守的。刘鹤鸣只好指挥第一、第三两营在娄山关口构筑阵地,派出通讯兵前往小箐联络第二营,第二营营长杨国舟回信向刘鹤鸣报告:红军对娄山关已不猛攻,其主力均向南溪口我右翼(东侧)高地急进,其兵力约两团,尚有后续部队,请速增兵一二团于此线上防守。刘鹤鸣将此情报告杜肇华,杜肇华说第十团已由板桥出发,向第六团右翼(东面)增援。
彭德怀临危受命,在26日凌晨时分,开始了娄山关之战的全面指挥:命令十三团正面迎敌,红十团从左翼迂回打击敌人;邓国清、张爱萍率领红十一团一部远出娄山关以东直击板桥,断敌退路,彭德怀、杨尚昆随十一团前行;一军团第一团向关东侧石炭关迂回,其余各部随前锋向娄山关挺进。&&&&
26日清晨,娄山关上笼罩着浓云密雾,盘踞关南的敌军蜂拥攻关,企图夺回大、小尖山高地。黔军第十团宋华轩部从东侧赶来,妄图夺回大、小尖山,在轻重机枪掩护下,发动6次冲锋。红十三团、红十团居高临下,击溃敌人多次反扑。敌人仰仗兵多弹足,又向娄山关猛攻,作垂死挣扎。危急时刻,谢嵩、钟赤兵率领的红十二团赶到,同红十三团一起巩固了阵地,将黔军第六团、第十团赶到娄山关至黑神庙峡谷中。下午,红十二团、干部团从中路,红十团、红十三团从左右两翼,向娄山关南峡谷中的黔军第六团、第十团发起总攻。迂回包抄,前后夹攻,敌人终于丢盔弃甲、仓皇惨败。在关口至板桥一线,公路上、山野间摆满了敌人的尸体、武器、轿子和烟枪,红军乘胜追击,下午到了板桥一带。这一战歼灭敌军600余人,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3月1日后红军上干队、五、九军团在娄山关一带阻击敌人,3月5日以后红军才全面离开娄山关。
从军队的行动我们可以看出红军的指挥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这次战斗在宏观的战略上有正面进攻,也有两翼的大包抄,以争取歼灭更多的敌人,取得更大的胜利;在具体的战术上,有正面强攻,但是不死拼硬打,正面的敌人据有险固的地势,强攻必有大的损失,那就又来一个小的包抄,让敌人最后成为肉馅。石永言《战争绝唱》用毛泽东的口吻总结说:“必要之时,叫一军团林彪的部队打迂回,这样,正面进攻与两翼迂回,小迂回加上大迂回一起,就是五股力量。我们集中优势兵力,五支部队全出动,这种打法,过去太平天国对付曾国藩曾用过,叫做‘五瓣莲花抄尾阵’。”灵活机动、避实击虚、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就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是红军胜利、长征胜利、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红军十二团在攻打的过程中,有一个值得重点介绍的人物,他就是12团政委钟赤兵。钟赤兵带12团1营正面迎敌,冲到黑神庙时,遭到“双枪兵”一个团兵力的反击,拼杀中钟赤兵右小腿负了。他重伤也不下火线,拖着伤腿指挥战斗,由于流血过多昏了过去,被抬下了。钟赤兵的伤由于没有及时医治而感染,在没有的情况下用木匠锯子截肢,右腿下只剩下小半截了。没过几天,钟赤兵的伤口又了,进行第二次截肢,把右腿膝盖以下剩余的部分又截去。不料,伤口仍继续感染,进行第三次手术,把钟赤兵的整个右腿从股骨腰部截去了。毛泽东后来见到钟赤兵说:“我们应该在娄山关立个石碑,写上“钟赤兵在此失腿一只”。
第二次娄山关战斗是遵义会议精神的胜利实践,实践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是一次重大的军事转折,是中国革命史的一座丰碑,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史的一座里程碑,从此以后,中国革命“柳暗花明又一村”。彭德怀在娄山关之战居功甚伟,因为这以后的一系列战斗,在1935年10月,毛泽东写了一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见到这首诗以后,将最后一句改成了“喂我英勇红军”,是的,是彭将军与英勇的红军一起创造了这伟大的战争奇迹。
娄山关之战以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之后完成《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嗽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根据多种资料记载确定: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从桐梓出发,约在28日中午时分登上娄山关,毛泽东在娄山关感慨万端、心如潮涌、诗兴大发。《忆秦娥·娄山关》写的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山,但时间、空间、环境是通过典型化的艺术加工的,那是对红军攻克娄山关之战的、美学的艺术再现。关于这篇词的创作,毛泽东以郭沫若的口吻写了关于写作背景的一段话“一九三五年一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二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日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引自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选集》第八卷)
《十六字令三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这三首词非一时一地之所作,是在“马背上哼成的”,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修改和润色才定稿的,最初发表的时候放在《忆秦娥&娄山关》之后,词题下标名写作时间为“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这三首词作于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长征途中湘、贵、云、川一带群山间,所写的山应该是红军翻越岷山以前、过了湘江之后的山,山没有一座具体的,来,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见的山的整个的印象,娄山是这些山的一个典型,集中了这些山的特点第一首就像是翻过娄山关后作的,有民谚写道:“高高大娄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落鞍。”第二首就像是描写千军万马的红军在娄山关征战的场景。第三首就像是毛泽东登上娄山关,抒发一种为了国家民族擎天拄宇的浩气。
毛泽东这两篇虽然写作时间不同,选取的角度不同,所写的内容不同,又用了不同的词牌,但是气韵连贯,一气呵成,由写自然的山到写精神的山,由客体到主体,由外部到内在,一层层递进,托物言志直抒胸臆,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中心,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合为一个完美的惊世杰作,歌唱了一种远大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核心精神。“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语调铿锵,气概豪迈,言志抒情,既写山关高峻艰险漫长;又表达一种困难、勇于追求、敢于超越、志在高远的志士情怀,成为了激励世人的警句名言。《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等诗词在《诗刊》1957年1月号首发以后,举世推崇,注家蜂拥,作品在不同时期选进了大、中、小学的课本,许多书法家、美术家、音乐家对此题材情有独钟。贺敬之论及毛主席诗词影响说:
娄山关是护卫之关,娄山关战斗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娄山关是大捷之关,践行了遵义会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娄山关战斗是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长征中最大的一次战斗,是红军长征军事上的一个大转折,红军从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遵义是转折之城,苟坝是转折之村,赤水是转折之河,娄山是转折之山。娄山关之战的转折还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是毛主席实事求是思想、马克思实践本体观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事件,是一次文化上的大转折,是一座文化的大丰碑!
娄山关之战是红军长征历史上的、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经典案例,是毛主席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外国友人与毛主席谈到他指挥的军事战争,他认为不是指挥浩浩荡荡的三大战役,而是指挥宛如游龙的四渡赤水,娄山关之战是四渡赤水最精彩之笔,特点是:实事求是、抓住战机、集中兵力、速战速决。
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代革命家和红军把辉煌的战绩、崇高的精神写在了娄山关,成为了娄山关最辉煌的历史。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娄山关载入了中国和世界的史册,成为世人向往的精神圣地。长征是中华民族一首人类生存发展的英雄史诗,娄山关之战是这一首大诗的诗眼;红军长征是一幅人类改造世界的长卷,娄山之战是这幅长卷的点睛之笔。毛泽东和红军用最壮丽诗画把辉煌的战绩、崇高的精神镌刻在娄山关,成为世人向往的精神圣地,是巍巍娄山托起了毛泽东的伟大精神。娄山关的红色文化凸显了长征精神,凸显了中华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心怀天下,不息求索;心向真理,不断超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毛主席的诗词很好的表现了这种精神,因此娄山魂就是长征魂,就是中华魂,就是人类魂。
习近平号召我们要不忘初心,他说的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就是万里长征的初心,中国革命的初心。我们中华民族的初心与革命的初心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易经》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老子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就是孔子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就是《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从了解娄山关开始,坚持文化自信,而今迈步从头越,就会一天天走近美丽的中国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娄山关之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