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图片,海岛被淹,如果那些海岛有人住岂不是惨了,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如果全球气温继续升高,______会融化,______会升高,会被淹没海拔较低的沿海与岛屿.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海平面上升.跟踪考察表明,在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故答案为:冰川;海平面.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的位置:>>>正文
海平面上升小岛淹没 印孟领土纷争“被解决”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消息:据美国媒体3月24日报道,印度和孟加拉国为孟加拉湾一个小岛的主权归属已经争执了近30年,现在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为他们暂时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海岛已经被淹没了。
  印度加尔各答贾达普大学(Jadavpur University)的海洋学家苏加塔&哈斯拉(Sugata Hazra)称,这个位于苏得班斯(SUNDERBANS)三角洲地区的新穆尔岛(New Moore Island)已经完全被海水所淹没,卫星图片与海洋巡逻队也证实了这个情况。
  &这两个国家经过多年谈判也无法达成共识的争端,现在已经被全球变暖解决了,&哈斯拉说。贾达普大学海洋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已经注意到孟加拉湾过去10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很令人担忧。2000年以前,这一地区的海平面每年上升约3毫米,但是过去10年每年上升的速度是5毫米。
  哈斯拉说,苏得班斯三角洲地区原有105个島,過去25年來已有4个島被淹沒。与新穆尔岛邻近的罗哈恰拉岛(Lohachara)1996年被海水淹没,岛上居民被迫迁居大陆。而葛拉马拉岛(Ghoramara)也有一半淹在海水里,其它大概还至少有10个岛屿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孟加拉国是一个低海拔的三角洲国家,人口约1.5亿,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按一些气候变化模型的预测,到2050年,如果海水上升1米,一些官员估计该国18%的沿海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2000万居民将被迫迁移。
  据悉,无人居住的新穆尔岛原本长约3.5公里,宽约1.5公里。印度与孟加拉国都宣布对它拥有主权,孟方称之为南塔尔巴提岛(South Talpatti)。该岛上并无永久性建筑,不过印度于1981年派出一队准军事士兵登岛插上了本国国旗。
  新穆尔岛被淹没后,印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交官说,关于该地区海域边境的划分及其它剩余岛屿的归属还有待印孟两国解决。
  (来源:中国日报网 蔡东海)
责任编辑:乌元春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世界上“最惨”的5个海岛国家,疑似50年后将惨遭灭国?!世界上“最惨”的5个海岛国家,疑似50年后将惨遭灭国?!藏地旅游者百家号其实随着现在季节气候的不断变化,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自然变化,尤其是在海平面上的变化。我们一直只是知道欣赏一些很美的海岛,却不知道这样的海岛其实一直在离我们远去。也许再过几十年,很多海岛都会消失在海平面上。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有哪些岌岌可危的海岛~【图瓦卢】图瓦卢是一个坐落南太平洋上的岛国,也是国际人员较少的国家。从1993年到2009年,图瓦卢的海平面总共上升了9.12公分。按照这个速度计算,50年后至少60%的图瓦卢国土将被海水吞没。目前很多图瓦卢的居民都已经开始移民了,毕竟看着日渐消失的海岛,他们也已经有危机意识了。【西萨摩亚】该国坐落太平洋南部,曾经是德国的殖民地,现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西萨摩亚由两个主岛和七个小岛构成,国土面积接近3000平方公里,总人员超越19万人。目前西萨摩亚也正在面临着被海水吞没的危险。【瑙鲁】瑙鲁坐落南太平洋中西部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有“天堂岛”之称。该国面积只有24平方公里,为国际上最小的岛国。瑙鲁的总人员约为1万人,那里的人原来上世纪都很富有,但现在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库克群岛】该国坐落南太平洋之上,介于法属波利尼西亚与斐济之间,由15个岛屿构成,国土面积只有240平方公里,总人员只有几万人。我们都知道马尔代夫的景色很美,实际上库克群岛的景色更美。【基里巴斯】该国坐落太平洋之上,全国由33个小岛构成,是全球一天当中最早开始的国家,全国总人员超过11万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基里巴斯的海平面升高,国土面临被吞没的危险。现在目前这些海岛都还算是完整,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可能面积就会变得越来越小,直到完全被淹没,所以想要再好好看看这些海岛的,可以趁它还在的时候去旅游吧~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藏地旅游者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提供西藏旅游亦闻趣事,介绍旅游功略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美国研究机构「气候中心」最新报告指出,气温如果上升4度,受到海平面升高冲击最重的国家是中国,10个受害大城市将会有4个在中国:上海、天津、香港、浙江台州。报告警告,香港随时会被海水淹没。
星岛日报报道,负责撰写这份研究报告的该组织海洋水位及气候冲击研究部副总裁施特劳斯表示:「即使全球气温只是上升摄氏两度,也会对许多沿岸城和地区带来长远危险。」
而在气温上升摄氏4度的情况下,有1亿4500万人居住的中国城市或沿海地区,最终会淹没。而10个最受影响的大城市中,中国占了4个,分别是香港、上海、天津和台州。
专家普遍认为,减慢全球气候暖化速度的最有效方法,是削减导致气候暖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过,联合国早前发出警告,指即使许多国家都作出了减排承诺,恐怕全球气温仍会上升摄氏3度。
世界银行警告,如果不采取防治行动,全球暖化会加重疾疫、重创农作物,并再使一亿以上的人堕入贫穷。
以下是日本网友评论:
★那么日本岂不是也要被淹没了吗?
完全是一个悲剧的新闻。
★世界末日的到来啊。
★中国人还可以去内陆,而日本被淹没的话就没地方去了。
★中国人自己把地球温度提高了。
★淹没上海意味着中国的GDP减少一半吗?
★都淹了谁还想着GDP。
★自作自受啊。
★那南沙的人工岛什么的不是也要沉没了吗?
★上升更多一点的话全地球是不是都要完蛋了。
★为什么说中国沿海,日本才是最重要的啊,日本列岛都没了。
★看过电影日本沉没以后就天天担心会被淹死了。
★所以日本应该家家户户都准备好船只。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排放二氧化碳的国家,应该对此负责。
★最重要的是找到方法不要让气温升高。
★欧洲国家竟然想了方法就是拿布把冰川盖起来,好厉害。
★中国破坏环境,买单的是全世界。这是一幢被历史淹没的建筑,居于闹市中心,建成超过一个世纪,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这是一幢独特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青砖灰瓦、屋檐高企,但在细部,又辅以西式风格雕花立柱、彩色玻璃装饰门窗。这是一幢设计用途为旅馆的建筑,如今,狭小的客房里却蜗居着72家房客,本来的公共走廊里堆满了各家的物什,甚至连天井都建房住了人。
这个天井旧时做过戏台,后来办过喜酒和文艺演出,当过“向阳院”,现在放满自行车并成了居民“嘎三胡”的大客厅
这幢建筑的名字叫江苏旅社,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周围的人,习惯叫它江苏旅馆,更多的细节,就没有人知道了。没有人知道,它为什么叫江苏旅馆;也没有人知道,在门楣上的题字没有被敲掉之前,它曾经有过怎样的繁盛;直到我们遇到84岁的石兰英老人,幸好,她还记得一些跟江苏旅馆有关的往事。
历史淹没的建筑:100多间房间犹如迷宫
中国传统木雕围栏和欧式雕花立柱
江苏旅馆的门牌是福州路379弄50号,可是,走在福州路上,是断然看不见这幢房子的。从上海文化商厦旁边的弄堂进去,转两个弯,穿过一排老式居住区,才来到江苏旅馆的边门。乍一看,刷了绿漆的防盗铁门,与老式公房的大门也没什么区别;可青砖清水墙、门边繁复的西式石雕,却显出它年代的久远。
这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10平方米。因为体量太大,根本没法一眼看到这幢建筑的整体,怎么看都是局部。从外观上看,大门开在南面正中央,左右对称排开十几间房;东山墙有四五道边门,每道边门都对应着建筑内部的一条走廊;西山墙不开门,能看出建筑的多进格局;东西阳台贯穿二楼两侧,朝南的二楼,则是一个个独立的小阳台。
彩色玻璃窗上装着整栋楼里居民的电表
走进建筑内部,更像是走进了一处迷宫,每层五六十户人家,以5条走廊分开,穿行其中,常常忘了来时的路。“别看这幢楼只有两层,房间编号就有161号,实际居住120多户人家,楼内有四处上下楼梯,6个进出通道,初来乍到的人,走进去都很难转出来。”江苏旅馆所属的新建二村居委会副书记陈钢这样介绍江苏旅馆的格局。“我们居委会有一份江苏旅馆的手绘平面图,我们有事要走进去,也会先看看这份地图。”
绘制这份地图的人叫李新普,年在居委会工作,江苏旅馆的块长。李新普本来是搞技术工程的,因为这幢楼的结构实在复杂,他接手后,就用了几天时间,画了这样一幅上下两层的平面图,房屋的结构、各家的人口、房间的编号都标注在上面。
李新普说,从工程角度来看,这幢房子的结构是很合理的,前后两个主要天井,再加上呈正方形分布的四个小天井,照顾内部采光;四处楼梯分列建筑边角,走廊尽头留出边门和阳台,安全和疏散的考虑是很到位的。
李新普说,江苏旅馆的房间都不大,最大的十几个平方米,最小的房间在两个后楼梯的旁边,也就是三四个平方米的样子。除了有编号的这161间房子,三楼还有一前一后两间房子,是后建的。
雕梁画栋记忆:大天井周边全是精美木刻雕花
尚存的一点老地砖和中国传统建筑立柱下的垫石
除去作为一幢独体建筑的庞大和复杂,江苏旅馆最让人惊艳的是大天井四周的雕花。站在大天井里,抬头四望,二楼阳台都是铁艺的雕花栏杆,阳台下面则是精致的镂空木雕,支撑阳台的四根立柱是白色方柱,顶端是西式几何图案和流苏造型的浮雕。柱脚旁的地面上,还能依稀看出黄、白、绿、红四色相间的花砖残片。
一个居民说,“你看这柱子下面的石墩,本来是有雕花的,一看就是中国古代的建筑方式,墙倒屋不塌,主要靠梁、柱这样的木结构来支撑。这样的房子,上海恐怕没有几处了。”
另一个出生在这里的居民说,“别看这大天井这么乱这么暗,摆满了自行车,以前可不是这样,大天井上面是花玻璃挑高的顶,很好看,采光也好,下雨天还可以在天井里玩。后来有人家买电视了,还拉根线出来,大家一起在天井里看电视呢。”
今年84岁的石兰英老人,对这个大天井有更深的记忆。“我小的时候,江苏旅馆经常有人摆堂会,请名角来唱戏。旅馆有厨房间,很多红白喜事,都会在这里办酒摆堂会。戏台是临时搭的,很长很阔的板子,从门房间里拖出来,一会儿功夫就搭好戏台了,大天井里搭好台,四面都能看到。唱戏的时候我天天来看,锣鼓一响,我就进去,本来旅馆是有看门的,老板也不响,看门的就说,小姑娘随便你哪里坐。我记得,唱沪剧的名角都来过的。”石兰英就住在江苏旅馆隔壁弄堂里,8岁的时候住进来,到现在已经70多年。
正是下班时间,天井里进出的人越来越多,打招呼声、自行车铃声、狗叫声,楼上的剁菜声,混成一片。闲在家里的,闷了一下午,终于盼到有人回来了,赶忙出来,靠着柱子站定,聊起闲话。爱说话的,就立在天井里,也不急着回家;不爱搭茬的,就“让让、让让”地吆喝下,也算是打过了招呼。
[!--empirenews.page--]老旅馆曾经很有名
上海老旅馆
江苏旅馆是一幢被“淹没”的旅馆,不光是淹没在周围的新式里弄和高楼广厦中,更是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几乎查不到它的资料,档案馆里有条目却没什么内容。在入选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的介绍中,是这样描述江苏旅馆的: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多进旅馆格局,平面布局体现中国传统宅院特征,建筑细部雕饰有西式风格,是中国传统旅社西化过程的产物。
这些文字详细地解释了建筑风格,但是,它满足不了我们的好奇心,这么精美的建筑是谁造的?当初为什么取名叫江苏旅馆?为什么选址在弄堂里?这些事,连和江苏旅馆做了70多年邻居的石兰英也不知道。“我是8岁的时候住到这条弄堂里的,那时候,江苏旅馆已经营业很多年了。”
一说去江苏旅馆拉车的就知道了
石兰英老人家里,至今还用着当年7块钱买来的江苏旅馆的红木桌椅
石兰英和江苏旅馆做了70多年邻居。“我外公和妈妈住过来的时候,江苏旅馆就已经营业很多年了,生意蛮好的。外地人跑单帮的,把乡下的东西带到上海来,卖了再回去的,中间要住宿吧,一般就住在这里;附近的住户来了亲戚,也会住在这里。当然,更上档次的饭店也有,像远东饭店什么的,但不是贵吗?江苏旅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算是个中档的旅馆,一般人都能住,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实在没钱的,还有小间的客房。租金应该不算贵,还有人长期租用底楼的房间做办公室的。那时候,江苏旅馆很有名的,轮船上下来、火车站出来,不用讲哪条路,就说去江苏旅馆,拉黄包车的、踏三轮车的人都晓得。”
因为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石兰英老人对江苏旅馆的掌故如数家珍。“本来,江苏旅馆的房间也是一小间一小间,但房间面积比现在大,后来改成宿舍,很多房间都改过了。那时,楼上楼下应该也有100多间客房吧。房间里面我没有走进去过,但里面的摆设我知道,每间房就是一张台子、四只凳子、一张床,还有柜子和挂衣裳的架子。一张台子和四只凳子,要打麻将也可以的。”
本来要造六层楼没钱了就改成两层
天井的柱子上挂着一个铁夹子,夹的是161户居民们的水电煤账单
石兰英老人还记得,有一年,她在外面乘凉,几个人从弄堂里走过,看到江苏旅馆的阳台,其中一个就说,这个阳台这么大,不像是两层楼的阳台,起码是要造五六层楼的。
石兰英老人笑了,这是遇到懂行的了。本来,江苏旅馆是想造六层的,但无奈建造过程中,老板没有钱了,只好造了两层楼。
“江苏旅馆以前的门很大的,是铁的拉门,两边有石头狮子的。进去是门房间,之后是一道玻璃门,下半段是木头,上半段镶彩色玻璃,做得很考究。本来,这里有一个大天井、一个中天井、四个小天井,每个天井四周也有这样一扇扇的玻璃门,木头门板上雕刻的都是一出出的戏文,可惜,这些东西都没有了。”
“本来江苏旅馆是没有后门的,那时候,南面是条大弄堂,后面是不通的,最后面是个老虎灶,还摆着个大浴缸。这幢房子里,东西向的走廊有五条,每条走廊的东面都有一扇太平门,有急事逃生用的,平常不开的,出入都走南面那一个大门。我小的时候,每条走廊上都摆着铜的救火龙头、皮带,万一出事可以用。不过现在这些都没有了,门也都改过了。”
“这房子很漂亮的,阳台栏杆老早都是雕花的,1958年大炼钢铁都给拆了,现在这些圆圈圈的栏杆都是后来装的。本来,这房子的柱头、柱脚都有石雕的,现在都没有了。还有地面,本来都是五颜六色的花砖,后来挖防空洞都敲掉了,只剩下边边角角还能看出来。”说到这里,老人满心叹息。[!--empirenews.page--]老板没有子嗣续弦没享几天福
底楼西侧一户人家生活在狭小的房间里
江苏旅馆的老板叫吴桂堂。不知道他建造江苏旅馆的时候,是否想过这幢房子会存世百年,至今还为百余户人家遮风避雨。
石兰英说,吴桂堂是绍兴人,也不算是特别有钱,当初他是变卖了全部家产来筹钱建旅馆的。听说江苏旅馆有好几个老板,吴桂堂是总负责人。他自己也住在旅馆里,就靠开旅馆为生,没有其他的产业。
“老板瘦瘦高高,不大响的。大概是1947年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出头了。”石兰英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那年老板的太太病故了,老板从绍兴娶了个48岁的老大小姐,在大天井里摆堂会,戏唱了好几天。
“吴桂堂1953年不到就生肺病死了,其他几个老板那时候好像也都死了,工人发不出工资,就被中百公司接管了,后来就成了中百职工宿舍。”
“老板只有个侄子,已经过世了。后来嫁过来的老大小姐,没享几天福,1953年之后,给分到对面弄堂一个十来平方米的房子里,帮人家洗衣服过活,现在也不在了。前面的太太有个弟弟,也不在了。老板的那些工人们,我十几岁的时候他们就四五十岁了,现在如果还在,应该要上百岁了。”
石兰英老人说,她都不知道自己算是哪年生的,按身份证推算应该是1931年,但她已经实足84岁了。“我们那时候,哪有现在的人聪明,还有出生证什么的,问哪年生的,爸爸妈妈记性好的兴许还能说准,记性不好的只能去问接生的了。”
走廊尽量压缩房间努力外延
借住在三层阁的租户把电热水器安装在过道柱子上,洗漱都在外面,好在大家都见怪不怪
江苏旅馆成为中百职工宿舍,已经60年了。60年里,这幢建筑的面貌也在被居民改造着。人口越来越多,家里地方不够住,困难户就在天井里建了房。楼上地方不够用,自家房间外的阳台就封了起来,专给自家私用。走廊里、天井里摆满了各家的东西,走廊被尽量压缩,房间努力外延。
上年纪的老住户:刚住进来时房子很干净
小天井空间更加拥挤
一位坐在中天井里晒太阳的阿婆已经记不得自己姓什么,她说,自己已过世的先生本来是江苏旅馆的账房,解放前就住在江苏旅馆里,后来公私合营,他进了中百公司的一间批发部。中百公司接管之后,这里就用作职工宿舍,我们也是那时候分进来的,现在很多人都搬走了,进来许多新邻居,老人说,我都不认识了。
“房间里面小,就睡觉用,平常我都喜欢坐在天井里,外面地方大,哪里都好用的。老人身旁的走廊里,摆着各式各样的柜子、灶台,人只能侧身而过。”
住在二楼的一位中百职工的家属说,中百公司分宿舍的时候,前面一排房子是给有点级别的人住的,因为房间朝向好,二楼还有单独的阳台,后面的房子是分给普通职工的。他们刚搬进来的时候,房子结构很好的,地板很干净,二楼大天井中央,还有一只大吊灯。
老人还说,老早旅馆前面没有房子,大门口是条小河浜,像金水桥一样,要过桥才能进入江苏旅馆。对于这一节,石兰英并不认可,“江苏旅馆前面没有河,小河浜也没有的,前面的房子叫自由坊,旁边有点心店、烟纸店,小吃摊头也有的。”
自小在这里长大的人:对面都拆光了
住在江苏旅馆的居民由于没有抽水马桶至今还倒着痰盂
对于江苏旅馆里那些不算太老也不再年轻的居民来说,江苏旅馆再美,都是过去时,他们的生活,就是眼下的狭小、逼仄、肮脏和混乱。
见我们拍摄,很多居民打趣地说,“看这个雕花好?好就拆下来带走,反正没有这雕花,我们也还一样住。”也有人这样说,“别看现在看着好,真让你们住进来,你们恐怕一天也待不下去。”
又有人说,“我们小时候可没有这么乱,地上都是花砖,文革的时候挖防空洞,从里到外都挖空了,结果里面全是水,根本不能躲人,简直就是用来养蚊子的,后来就封掉了。中天井已经没有了,给困难户加盖了房子。我小时候,祖孙三代9个人住一间房,还不到10平方米,睡觉只能搭地铺,横七竖八的。后来各家都搭阁楼,这里层高高嘛,东西摆到走廊里,慢慢的,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人们对江苏旅馆的改造,首当其冲的是空间的扩张。一排十几间房子,本来有两处天井采光,可为了居住之用,有的天井改做了厨房,有的干脆封闭做了人家,于是,走廊深处,几乎是黑的。石兰英老人说的天井四周那些精美的玻璃门,在人们的实用性扩张中,也都拆了,不见了。现在,在已建了房的天井边上,一处柱脚,还依稀能看出门扇的痕迹。
另外一种改变来自于时间的消耗。砖木结构的楼房,一楼是花砖铺地,二楼则是木地板。现在,二楼的木地板已经看不出来了,有的地方涂上了水泥,有的地方包上了铁皮。脚下看不清,地板又修补过,走上去深一脚浅一脚。老鼠却是熟门熟路地在廊间穿梭。对于老鼠,人们早就见怪不怪,还有人开玩笑说,你看房顶上那些晾衣杆,那里经常有老鼠走高架。
承载了很多人童年记忆的大天井也变了。年代久远,天井上方的花玻璃破了,整修的时候就换成了木板,明天井变成了暗天井,而且,木板不能挡雨,外面下大雨,天井里下小雨。
“都说是保护建筑,已经这样了,还怎么保护啊!”“唉,你看,对面都拆光了。”临关门前,门缝里传来这样的叹息。
石兰英老人家里,至今还用着江苏旅馆公私合营时7块钱拍卖来的红木桌椅;江苏旅馆第一排朝南的窗上,还镶嵌着建造之初的彩色玻璃,淡蓝的、淡绿的、淡粉的、淡黄的,一小块一小块镶在一起。东西用了百年,人却早已老去。
关于江苏旅馆,还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在清末,私人斥资建造一幢100多间客房的旅店,得有多大的胆识和气魄?变卖了全部的家当,这老板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那时候,真的有那么多流动人口吗?恐怕没有谁能回答这些问题了。
历史保护建筑,一般来说是有历史的,可是涉及到民间的历史,资料却往往少得可怜。这时候,像石兰英老人这样的口述记忆,就变得格外珍贵。她告诉我们,在简明扼要的正史背后,一幢老房子,还曾经承载了这么多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细小而微,但却是历史断面的具象,抽离了这些故事,历史会显得突兀和难以理解。
我们一直在探访上海的历史,因为我们深信,每幢建筑、每样物件、每个人,都有他的由来。我们现代人的通病是,常常只知道我们往哪里去,却不记得我们从哪里来。老旅馆曾经很有名
上海老旅馆
江苏旅馆是一幢被“淹没”的旅馆,不光是淹没在周围的新式里弄和高楼广厦中,更是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几乎查不到它的资料,档案馆里有条目却没什么内容。在入选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的介绍中,是这样描述江苏旅馆的: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多进旅馆格局,平面布局体现中国传统宅院特征,建筑细部雕饰有西式风格,是中国传统旅社西化过程的产物。
这些文字详细地解释了建筑风格,但是,它满足不了我们的好奇心,这么精美的建筑是谁造的?当初为什么取名叫江苏旅馆?为什么选址在弄堂里?这些事,连和江苏旅馆做了70多年邻居的石兰英也不知道。“我是8岁的时候住到这条弄堂里的,那时候,江苏旅馆已经营业很多年了。”
一说去江苏旅馆拉车的就知道了
石兰英老人家里,至今还用着当年7块钱买来的江苏旅馆的红木桌椅
石兰英和江苏旅馆做了70多年邻居。“我外公和妈妈住过来的时候,江苏旅馆就已经营业很多年了,生意蛮好的。外地人跑单帮的,把乡下的东西带到上海来,卖了再回去的,中间要住宿吧,一般就住在这里;附近的住户来了亲戚,也会住在这里。当然,更上档次的饭店也有,像远东饭店什么的,但不是贵吗?江苏旅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算是个中档的旅馆,一般人都能住,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实在没钱的,还有小间的客房。租金应该不算贵,还有人长期租用底楼的房间做办公室的。那时候,江苏旅馆很有名的,轮船上下来、火车站出来,不用讲哪条路,就说去江苏旅馆,拉黄包车的、踏三轮车的人都晓得。”
因为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石兰英老人对江苏旅馆的掌故如数家珍。“本来,江苏旅馆的房间也是一小间一小间,但房间面积比现在大,后来改成宿舍,很多房间都改过了。那时,楼上楼下应该也有100多间客房吧。房间里面我没有走进去过,但里面的摆设我知道,每间房就是一张台子、四只凳子、一张床,还有柜子和挂衣裳的架子。一张台子和四只凳子,要打麻将也可以的。”
本来要造六层楼没钱了就改成两层
天井的柱子上挂着一个铁夹子,夹的是161户居民们的水电煤账单
石兰英老人还记得,有一年,她在外面乘凉,几个人从弄堂里走过,看到江苏旅馆的阳台,其中一个就说,这个阳台这么大,不像是两层楼的阳台,起码是要造五六层楼的。
石兰英老人笑了,这是遇到懂行的了。本来,江苏旅馆是想造六层的,但无奈建造过程中,老板没有钱了,只好造了两层楼。
“江苏旅馆以前的门很大的,是铁的拉门,两边有石头狮子的。进去是门房间,之后是一道玻璃门,下半段是木头,上半段镶彩色玻璃,做得很考究。本来,这里有一个大天井、一个中天井、四个小天井,每个天井四周也有这样一扇扇的玻璃门,木头门板上雕刻的都是一出出的戏文,可惜,这些东西都没有了。”
“本来江苏旅馆是没有后门的,那时候,南面是条大弄堂,后面是不通的,最后面是个老虎灶,还摆着个大浴缸。这幢房子里,东西向的走廊有五条,每条走廊的东面都有一扇太平门,有急事逃生用的,平常不开的,出入都走南面那一个大门。我小的时候,每条走廊上都摆着铜的救火龙头、皮带,万一出事可以用。不过现在这些都没有了,门也都改过了。”
“这房子很漂亮的,阳台栏杆老早都是雕花的,1958年大炼钢铁都给拆了,现在这些圆圈圈的栏杆都是后来装的。本来,这房子的柱头、柱脚都有石雕的,现在都没有了。还有地面,本来都是五颜六色的花砖,后来挖防空洞都敲掉了,只剩下边边角角还能看出来。”说到这里,老人满心叹息。
[!--empirenews.page--]这是一幢被历史淹没的建筑,居于闹市中心,建成超过一个世纪,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这是一幢独特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青砖灰瓦、屋檐高企,但在细部,又辅以西式风格雕花立柱、彩色玻璃装饰门窗。这是一幢设计用途为旅馆的建筑,如今,狭小的客房里却蜗居着72家房客,本来的公共走廊里堆满了各家的物什,甚至连天井都建房住了人。
这个天井旧时做过戏台,后来办过喜酒和文艺演出,当过“向阳院”,现在放满自行车并成了居民“嘎三胡”的大客厅
这幢建筑的名字叫江苏旅社,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周围的人,习惯叫它江苏旅馆,更多的细节,就没有人知道了。没有人知道,它为什么叫江苏旅馆;也没有人知道,在门楣上的题字没有被敲掉之前,它曾经有过怎样的繁盛;直到我们遇到84岁的石兰英老人,幸好,她还记得一些跟江苏旅馆有关的往事。
历史淹没的建筑:100多间房间犹如迷宫
中国传统木雕围栏和欧式雕花立柱
江苏旅馆的门牌是福州路379弄50号,可是,走在福州路上,是断然看不见这幢房子的。从上海文化商厦旁边的弄堂进去,转两个弯,穿过一排老式居住区,才来到江苏旅馆的边门。乍一看,刷了绿漆的防盗铁门,与老式公房的大门也没什么区别;可青砖清水墙、门边繁复的西式石雕,却显出它年代的久远。
这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10平方米。因为体量太大,根本没法一眼看到这幢建筑的整体,怎么看都是局部。从外观上看,大门开在南面正中央,左右对称排开十几间房;东山墙有四五道边门,每道边门都对应着建筑内部的一条走廊;西山墙不开门,能看出建筑的多进格局;东西阳台贯穿二楼两侧,朝南的二楼,则是一个个独立的小阳台。
彩色玻璃窗上装着整栋楼里居民的电表
走进建筑内部,更像是走进了一处迷宫,每层五六十户人家,以5条走廊分开,穿行其中,常常忘了来时的路。“别看这幢楼只有两层,房间编号就有161号,实际居住120多户人家,楼内有四处上下楼梯,6个进出通道,初来乍到的人,走进去都很难转出来。”江苏旅馆所属的新建二村居委会副书记陈钢这样介绍江苏旅馆的格局。“我们居委会有一份江苏旅馆的手绘平面图,我们有事要走进去,也会先看看这份地图。”
绘制这份地图的人叫李新普,年在居委会工作,江苏旅馆的块长。李新普本来是搞技术工程的,因为这幢楼的结构实在复杂,他接手后,就用了几天时间,画了这样一幅上下两层的平面图,房屋的结构、各家的人口、房间的编号都标注在上面。
李新普说,从工程角度来看,这幢房子的结构是很合理的,前后两个主要天井,再加上呈正方形分布的四个小天井,照顾内部采光;四处楼梯分列建筑边角,走廊尽头留出边门和阳台,安全和疏散的考虑是很到位的。
李新普说,江苏旅馆的房间都不大,最大的十几个平方米,最小的房间在两个后楼梯的旁边,也就是三四个平方米的样子。除了有编号的这161间房子,三楼还有一前一后两间房子,是后建的。
雕梁画栋记忆:大天井周边全是精美木刻雕花
尚存的一点老地砖和中国传统建筑立柱下的垫石
除去作为一幢独体建筑的庞大和复杂,江苏旅馆最让人惊艳的是大天井四周的雕花。站在大天井里,抬头四望,二楼阳台都是铁艺的雕花栏杆,阳台下面则是精致的镂空木雕,支撑阳台的四根立柱是白色方柱,顶端是西式几何图案和流苏造型的浮雕。柱脚旁的地面上,还能依稀看出黄、白、绿、红四色相间的花砖残片。
一个居民说,“你看这柱子下面的石墩,本来是有雕花的,一看就是中国古代的建筑方式,墙倒屋不塌,主要靠梁、柱这样的木结构来支撑。这样的房子,上海恐怕没有几处了。”
另一个出生在这里的居民说,“别看这大天井这么乱这么暗,摆满了自行车,以前可不是这样,大天井上面是花玻璃挑高的顶,很好看,采光也好,下雨天还可以在天井里玩。后来有人家买电视了,还拉根线出来,大家一起在天井里看电视呢。”
今年84岁的石兰英老人,对这个大天井有更深的记忆。“我小的时候,江苏旅馆经常有人摆堂会,请名角来唱戏。旅馆有厨房间,很多红白喜事,都会在这里办酒摆堂会。戏台是临时搭的,很长很阔的板子,从门房间里拖出来,一会儿功夫就搭好戏台了,大天井里搭好台,四面都能看到。唱戏的时候我天天来看,锣鼓一响,我就进去,本来旅馆是有看门的,老板也不响,看门的就说,小姑娘随便你哪里坐。我记得,唱沪剧的名角都来过的。”石兰英就住在江苏旅馆隔壁弄堂里,8岁的时候住进来,到现在已经70多年。
正是下班时间,天井里进出的人越来越多,打招呼声、自行车铃声、狗叫声,楼上的剁菜声,混成一片。闲在家里的,闷了一下午,终于盼到有人回来了,赶忙出来,靠着柱子站定,聊起闲话。爱说话的,就立在天井里,也不急着回家;不爱搭茬的,就“让让、让让”地吆喝下,也算是打过了招呼。[!--empirenews.page--]老板没有子嗣续弦没享几天福
底楼西侧一户人家生活在狭小的房间里
江苏旅馆的老板叫吴桂堂。不知道他建造江苏旅馆的时候,是否想过这幢房子会存世百年,至今还为百余户人家遮风避雨。
石兰英说,吴桂堂是绍兴人,也不算是特别有钱,当初他是变卖了全部家产来筹钱建旅馆的。听说江苏旅馆有好几个老板,吴桂堂是总负责人。他自己也住在旅馆里,就靠开旅馆为生,没有其他的产业。
“老板瘦瘦高高,不大响的。大概是1947年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出头了。”石兰英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那年老板的太太病故了,老板从绍兴娶了个48岁的老大小姐,在大天井里摆堂会,戏唱了好几天。
“吴桂堂1953年不到就生肺病死了,其他几个老板那时候好像也都死了,工人发不出工资,就被中百公司接管了,后来就成了中百职工宿舍。”
“老板只有个侄子,已经过世了。后来嫁过来的老大小姐,没享几天福,1953年之后,给分到对面弄堂一个十来平方米的房子里,帮人家洗衣服过活,现在也不在了。前面的太太有个弟弟,也不在了。老板的那些工人们,我十几岁的时候他们就四五十岁了,现在如果还在,应该要上百岁了。”
石兰英老人说,她都不知道自己算是哪年生的,按身份证推算应该是1931年,但她已经实足84岁了。“我们那时候,哪有现在的人聪明,还有出生证什么的,问哪年生的,爸爸妈妈记性好的兴许还能说准,记性不好的只能去问接生的了。”
走廊尽量压缩房间努力外延
借住在三层阁的租户把电热水器安装在过道柱子上,洗漱都在外面,好在大家都见怪不怪
江苏旅馆成为中百职工宿舍,已经60年了。60年里,这幢建筑的面貌也在被居民改造着。人口越来越多,家里地方不够住,困难户就在天井里建了房。楼上地方不够用,自家房间外的阳台就封了起来,专给自家私用。走廊里、天井里摆满了各家的东西,走廊被尽量压缩,房间努力外延。
上年纪的老住户:刚住进来时房子很干净
小天井空间更加拥挤
一位坐在中天井里晒太阳的阿婆已经记不得自己姓什么,她说,自己已过世的先生本来是江苏旅馆的账房,解放前就住在江苏旅馆里,后来公私合营,他进了中百公司的一间批发部。中百公司接管之后,这里就用作职工宿舍,我们也是那时候分进来的,现在很多人都搬走了,进来许多新邻居,老人说,我都不认识了。
“房间里面小,就睡觉用,平常我都喜欢坐在天井里,外面地方大,哪里都好用的。老人身旁的走廊里,摆着各式各样的柜子、灶台,人只能侧身而过。”
住在二楼的一位中百职工的家属说,中百公司分宿舍的时候,前面一排房子是给有点级别的人住的,因为房间朝向好,二楼还有单独的阳台,后面的房子是分给普通职工的。他们刚搬进来的时候,房子结构很好的,地板很干净,二楼大天井中央,还有一只大吊灯。
老人还说,老早旅馆前面没有房子,大门口是条小河浜,像金水桥一样,要过桥才能进入江苏旅馆。对于这一节,石兰英并不认可,“江苏旅馆前面没有河,小河浜也没有的,前面的房子叫自由坊,旁边有点心店、烟纸店,小吃摊头也有的。”
自小在这里长大的人:对面都拆光了
住在江苏旅馆的居民由于没有抽水马桶至今还倒着痰盂
对于江苏旅馆里那些不算太老也不再年轻的居民来说,江苏旅馆再美,都是过去时,他们的生活,就是眼下的狭小、逼仄、肮脏和混乱。
见我们拍摄,很多居民打趣地说,“看这个雕花好?好就拆下来带走,反正没有这雕花,我们也还一样住。”也有人这样说,“别看现在看着好,真让你们住进来,你们恐怕一天也待不下去。”
又有人说,“我们小时候可没有这么乱,地上都是花砖,文革的时候挖防空洞,从里到外都挖空了,结果里面全是水,根本不能躲人,简直就是用来养蚊子的,后来就封掉了。中天井已经没有了,给困难户加盖了房子。我小时候,祖孙三代9个人住一间房,还不到10平方米,睡觉只能搭地铺,横七竖八的。后来各家都搭阁楼,这里层高高嘛,东西摆到走廊里,慢慢的,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人们对江苏旅馆的改造,首当其冲的是空间的扩张。一排十几间房子,本来有两处天井采光,可为了居住之用,有的天井改做了厨房,有的干脆封闭做了人家,于是,走廊深处,几乎是黑的。石兰英老人说的天井四周那些精美的玻璃门,在人们的实用性扩张中,也都拆了,不见了。现在,在已建了房的天井边上,一处柱脚,还依稀能看出门扇的痕迹。
另外一种改变来自于时间的消耗。砖木结构的楼房,一楼是花砖铺地,二楼则是木地板。现在,二楼的木地板已经看不出来了,有的地方涂上了水泥,有的地方包上了铁皮。脚下看不清,地板又修补过,走上去深一脚浅一脚。老鼠却是熟门熟路地在廊间穿梭。对于老鼠,人们早就见怪不怪,还有人开玩笑说,你看房顶上那些晾衣杆,那里经常有老鼠走高架。
承载了很多人童年记忆的大天井也变了。年代久远,天井上方的花玻璃破了,整修的时候就换成了木板,明天井变成了暗天井,而且,木板不能挡雨,外面下大雨,天井里下小雨。
“都说是保护建筑,已经这样了,还怎么保护啊!”“唉,你看,对面都拆光了。”临关门前,门缝里传来这样的叹息。
石兰英老人家里,至今还用着江苏旅馆公私合营时7块钱拍卖来的红木桌椅;江苏旅馆第一排朝南的窗上,还镶嵌着建造之初的彩色玻璃,淡蓝的、淡绿的、淡粉的、淡黄的,一小块一小块镶在一起。东西用了百年,人却早已老去。
关于江苏旅馆,还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在清末,私人斥资建造一幢100多间客房的旅店,得有多大的胆识和气魄?变卖了全部的家当,这老板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那时候,真的有那么多流动人口吗?恐怕没有谁能回答这些问题了。
历史保护建筑,一般来说是有历史的,可是涉及到民间的历史,资料却往往少得可怜。这时候,像石兰英老人这样的口述记忆,就变得格外珍贵。她告诉我们,在简明扼要的正史背后,一幢老房子,还曾经承载了这么多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细小而微,但却是历史断面的具象,抽离了这些故事,历史会显得突兀和难以理解。
我们一直在探访上海的历史,因为我们深信,每幢建筑、每样物件、每个人,都有他的由来。我们现代人的通病是,常常只知道我们往哪里去,却不记得我们从哪里来。老板没有子嗣续弦没享几天福
底楼西侧一户人家生活在狭小的房间里
江苏旅馆的老板叫吴桂堂。不知道他建造江苏旅馆的时候,是否想过这幢房子会存世百年,至今还为百余户人家遮风避雨。
石兰英说,吴桂堂是绍兴人,也不算是特别有钱,当初他是变卖了全部家产来筹钱建旅馆的。听说江苏旅馆有好几个老板,吴桂堂是总负责人。他自己也住在旅馆里,就靠开旅馆为生,没有其他的产业。
&老板瘦瘦高高,不大响的。大概是1947年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出头了。&石兰英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那年老板的太太病故了,老板从绍兴娶了个48岁的老大小姐,在大天井里摆堂会,戏唱了好几天。
&吴桂堂1953年不到就生肺病死了,其他几个老板那时候好像也都死了,工人发不出工资,就被中百公司接管了,后来就成了中百职工宿舍。&
&老板只有个侄子,已经过世了。后来嫁过来的老大小姐,没享几天福,1953年之后,给分到对面弄堂一个十来平方米的房子里,帮人家洗衣服过活,现在也不在了。前面的太太有个弟弟,也不在了。老板的那些工人们,我十几岁的时候他们就四五十岁了,现在如果还在,应该要上百岁了。&
石兰英老人说,她都不知道自己算是哪年生的,按身份证推算应该是1931年,但她已经实足84岁了。&我们那时候,哪有现在的人聪明,还有出生证什么的,问哪年生的,爸爸妈妈记性好的兴许还能说准,记性不好的只能去问接生的了。&
走廊尽量压缩房间努力外延
借住在三层阁的租户把电热水器安装在过道柱子上,洗漱都在外面,好在大家都见怪不怪
江苏旅馆成为中百职工宿舍,已经60年了。60年里,这幢建筑的面貌也在被居民改造着。人口越来越多,家里地方不够住,困难户就在天井里建了房。楼上地方不够用,自家房间外的阳台就封了起来,专给自家私用。走廊里、天井里摆满了各家的东西,走廊被尽量压缩,房间努力外延。
上年纪的老住户:刚住进来时房子很干净
小天井空间更加拥挤
一位坐在中天井里晒太阳的阿婆已经记不得自己姓什么,她说,自己已过世的先生本来是江苏旅馆的账房,解放前就住在江苏旅馆里,后来公私合营,他进了中百公司的一间批发部。中百公司接管之后,这里就用作职工宿舍,我们也是那时候分进来的,现在很多人都搬走了,进来许多新邻居,老人说,我都不认识了。
&房间里面小,就睡觉用,平常我都喜欢坐在天井里,外面地方大,哪里都好用的。老人身旁的走廊里,摆着各式各样的柜子、灶台,人只能侧身而过。&
住在二楼的一位中百职工的家属说,中百公司分宿舍的时候,前面一排房子是给有点级别的人住的,因为房间朝向好,二楼还有单独的阳台,后面的房子是分给普通职工的。他们刚搬进来的时候,房子结构很好的,地板很干净,二楼大天井中央,还有一只大吊灯。
老人还说,老早旅馆前面没有房子,大门口是条小河浜,像金水桥一样,要过桥才能进入江苏旅馆。对于这一节,石兰英并不认可,&江苏旅馆前面没有河,小河浜也没有的,前面的房子叫自由坊,旁边有点心店、烟纸店,小吃摊头也有的。&
自小在这里长大的人:对面都拆光了
住在江苏旅馆的居民由于没有抽水马桶至今还倒着痰盂
对于江苏旅馆里那些不算太老也不再年轻的居民来说,江苏旅馆再美,都是过去时,他们的生活,就是眼下的狭小、逼仄、肮脏和混乱。
见我们拍摄,很多居民打趣地说,&看这个雕花好?好就拆下来带走,反正没有这雕花,我们也还一样住。&也有人这样说,&别看现在看着好,真让你们住进来,你们恐怕一天也待不下去。&
又有人说,&我们小时候可没有这么乱,地上都是花砖,文革的时候挖防空洞,从里到外都挖空了,结果里面全是水,根本不能躲人,简直就是用来养蚊子的,后来就封掉了。中天井已经没有了,给困难户加盖了房子。我小时候,祖孙三代9个人住一间房,还不到10平方米,睡觉只能搭地铺,横七竖八的。后来各家都搭阁楼,这里层高高嘛,东西摆到走廊里,慢慢的,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人们对江苏旅馆的改造,首当其冲的是空间的扩张。一排十几间房子,本来有两处天井采光,可为了居住之用,有的天井改做了厨房,有的干脆封闭做了人家,于是,走廊深处,几乎是黑的。石兰英老人说的天井四周那些精美的玻璃门,在人们的实用性扩张中,也都拆了,不见了。现在,在已建了房的天井边上,一处柱脚,还依稀能看出门扇的痕迹。
另外一种改变来自于时间的消耗。砖木结构的楼房,一楼是花砖铺地,二楼则是木地板。现在,二楼的木地板已经看不出来了,有的地方涂上了水泥,有的地方包上了铁皮。脚下看不清,地板又修补过,走上去深一脚浅一脚。老鼠却是熟门熟路地在廊间穿梭。对于老鼠,人们早就见怪不怪,还有人开玩笑说,你看房顶上那些晾衣杆,那里经常有老鼠走高架。
承载了很多人童年记忆的大天井也变了。年代久远,天井上方的花玻璃破了,整修的时候就换成了木板,明天井变成了暗天井,而且,木板不能挡雨,外面下大雨,天井里下小雨。
&都说是保护建筑,已经这样了,还怎么保护啊!&&唉,你看,对面都拆光了。&临关门前,门缝里传来这样的叹息。
石兰英老人家里,至今还用着江苏旅馆公私合营时7块钱拍卖来的红木桌椅;江苏旅馆第一排朝南的窗上,还镶嵌着建造之初的彩色玻璃,淡蓝的、淡绿的、淡粉的、淡黄的,一小块一小块镶在一起。东西用了百年,人却早已老去。
关于江苏旅馆,还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开。在清末,私人斥资建造一幢100多间客房的旅店,得有多大的胆识和气魄?变卖了全部的家当,这老板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那时候,真的有那么多流动人口吗?恐怕没有谁能回答这些问题了。
历史保护建筑,一般来说是有历史的,可是涉及到民间的历史,资料却往往少得可怜。这时候,像石兰英老人这样的口述记忆,就变得格外珍贵。她告诉我们,在简明扼要的正史背后,一幢老房子,还曾经承载了这么多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细小而微,但却是历史断面的具象,抽离了这些故事,历史会显得突兀和难以理解。
我们一直在探访上海的历史,因为我们深信,每幢建筑、每样物件、每个人,都有他的由来。我们现代人的通病是,常常只知道我们往哪里去,却不记得我们从哪里来。[!--empirenews.page--]老旅馆曾经很有名
上海老旅馆
江苏旅馆是一幢被&淹没&的旅馆,不光是淹没在周围的新式里弄和高楼广厦中,更是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几乎查不到它的资料,档案馆里有条目却没什么内容。在入选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的介绍中,是这样描述江苏旅馆的: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多进旅馆格局,平面布局体现中国传统宅院特征,建筑细部雕饰有西式风格,是中国传统旅社西化过程的产物。
这些文字详细地解释了建筑风格,但是,它满足不了我们的好奇心,这么精美的建筑是谁造的?当初为什么取名叫江苏旅馆?为什么选址在弄堂里?这些事,连和江苏旅馆做了70多年邻居的石兰英也不知道。&我是8岁的时候住到这条弄堂里的,那时候,江苏旅馆已经营业很多年了。&
一说去江苏旅馆拉车的就知道了
石兰英老人家里,至今还用着当年7块钱买来的江苏旅馆的红木桌椅
石兰英和江苏旅馆做了70多年邻居。&我外公和妈妈住过来的时候,江苏旅馆就已经营业很多年了,生意蛮好的。外地人跑单帮的,把乡下的东西带到上海来,卖了再回去的,中间要住宿吧,一般就住在这里;附近的住户来了亲戚,也会住在这里。当然,更上档次的饭店也有,像远东饭店什么的,但不是贵吗?江苏旅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算是个中档的旅馆,一般人都能住,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实在没钱的,还有小间的客房。租金应该不算贵,还有人长期租用底楼的房间做办公室的。那时候,江苏旅馆很有名的,轮船上下来、火车站出来,不用讲哪条路,就说去江苏旅馆,拉黄包车的、踏三轮车的人都晓得。&
因为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石兰英老人对江苏旅馆的掌故如数家珍。&本来,江苏旅馆的房间也是一小间一小间,但房间面积比现在大,后来改成宿舍,很多房间都改过了。那时,楼上楼下应该也有100多间客房吧。房间里面我没有走进去过,但里面的摆设我知道,每间房就是一张台子、四只凳子、一张床,还有柜子和挂衣裳的架子。一张台子和四只凳子,要打麻将也可以的。&
本来要造六层楼没钱了就改成两层
天井的柱子上挂着一个铁夹子,夹的是161户居民们的水电煤账单
石兰英老人还记得,有一年,她在外面乘凉,几个人从弄堂里走过,看到江苏旅馆的阳台,其中一个就说,这个阳台这么大,不像是两层楼的阳台,起码是要造五六层楼的。
石兰英老人笑了,这是遇到懂行的了。本来,江苏旅馆是想造六层的,但无奈建造过程中,老板没有钱了,只好造了两层楼。
&江苏旅馆以前的门很大的,是铁的拉门,两边有石头狮子的。进去是门房间,之后是一道玻璃门,下半段是木头,上半段镶彩色玻璃,做得很考究。本来,这里有一个大天井、一个中天井、四个小天井,每个天井四周也有这样一扇扇的玻璃门,木头门板上雕刻的都是一出出的戏文,可惜,这些东西都没有了。&
&本来江苏旅馆是没有后门的,那时候,南面是条大弄堂,后面是不通的,最后面是个老虎灶,还摆着个大浴缸。这幢房子里,东西向的走廊有五条,每条走廊的东面都有一扇太平门,有急事逃生用的,平常不开的,出入都走南面那一个大门。我小的时候,每条走廊上都摆着铜的救火龙头、皮带,万一出事可以用。不过现在这些都没有了,门也都改过了。&
&这房子很漂亮的,阳台栏杆老早都是雕花的,1958年大炼钢铁都给拆了,现在这些圆圈圈的栏杆都是后来装的。本来,这房子的柱头、柱脚都有石雕的,现在都没有了。还有地面,本来都是五颜六色的花砖,后来挖防空洞都敲掉了,只剩下边边角角还能看出来。&说到这里,老人满心叹息。[!--empirenews.page--]这是一幢被历史淹没的建筑,居于闹市中心,建成超过一个世纪,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这是一幢独特的中西合璧式建筑,青砖灰瓦、屋檐高企,但在细部,又辅以西式风格雕花立柱、彩色玻璃装饰门窗。这是一幢设计用途为旅馆的建筑,如今,狭小的客房里却蜗居着72家房客,本来的公共走廊里堆满了各家的物什,甚至连天井都建房住了人。
这个天井旧时做过戏台,后来办过喜酒和文艺演出,当过&向阳院&,现在放满自行车并成了居民&嘎三胡&的大客厅
这幢建筑的名字叫江苏旅社,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周围的人,习惯叫它江苏旅馆,更多的细节,就没有人知道了。没有人知道,它为什么叫江苏旅馆;也没有人知道,在门楣上的题字没有被敲掉之前,它曾经有过怎样的繁盛;直到我们遇到84岁的石兰英老人,幸好,她还记得一些跟江苏旅馆有关的往事。
历史淹没的建筑:100多间房间犹如迷宫
中国传统木雕围栏和欧式雕花立柱
江苏旅馆的门牌是福州路379弄50号,可是,走在福州路上,是断然看不见这幢房子的。从上海文化商厦旁边的弄堂进去,转两个弯,穿过一排老式居住区,才来到江苏旅馆的边门。乍一看,刷了绿漆的防盗铁门,与老式公房的大门也没什么区别;可青砖清水墙、门边繁复的西式石雕,却显出它年代的久远。
这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10平方米。因为体量太大,根本没法一眼看到这幢建筑的整体,怎么看都是局部。从外观上看,大门开在南面正中央,左右对称排开十几间房;东山墙有四五道边门,每道边门都对应着建筑内部的一条走廊;西山墙不开门,能看出建筑的多进格局;东西阳台贯穿二楼两侧,朝南的二楼,则是一个个独立的小阳台。
彩色玻璃窗上装着整栋楼里居民的电表
走进建筑内部,更像是走进了一处迷宫,每层五六十户人家,以5条走廊分开,穿行其中,常常忘了来时的路。&别看这幢楼只有两层,房间编号就有161号,实际居住120多户人家,楼内有四处上下楼梯,6个进出通道,初来乍到的人,走进去都很难转出来。&江苏旅馆所属的新建二村居委会副书记陈钢这样介绍江苏旅馆的格局。&我们居委会有一份江苏旅馆的手绘平面图,我们有事要走进去,也会先看看这份地图。&
绘制这份地图的人叫李新普,年在居委会工作,江苏旅馆的块长。李新普本来是搞技术工程的,因为这幢楼的结构实在复杂,他接手后,就用了几天时间,画了这样一幅上下两层的平面图,房屋的结构、各家的人口、房间的编号都标注在上面。
李新普说,从工程角度来看,这幢房子的结构是很合理的,前后两个主要天井,再加上呈正方形分布的四个小天井,照顾内部采光;四处楼梯分列建筑边角,走廊尽头留出边门和阳台,安全和疏散的考虑是很到位的。
李新普说,江苏旅馆的房间都不大,最大的十几个平方米,最小的房间在两个后楼梯的旁边,也就是三四个平方米的样子。除了有编号的这161间房子,三楼还有一前一后两间房子,是后建的。
雕梁画栋记忆:大天井周边全是精美木刻雕花
尚存的一点老地砖和中国传统建筑立柱下的垫石
除去作为一幢独体建筑的庞大和复杂,江苏旅馆最让人惊艳的是大天井四周的雕花。站在大天井里,抬头四望,二楼阳台都是铁艺的雕花栏杆,阳台下面则是精致的镂空木雕,支撑阳台的四根立柱是白色方柱,顶端是西式几何图案和流苏造型的浮雕。柱脚旁的地面上,还能依稀看出黄、白、绿、红四色相间的花砖残片。
一个居民说,&你看这柱子下面的石墩,本来是有雕花的,一看就是中国古代的建筑方式,墙倒屋不塌,主要靠梁、柱这样的木结构来支撑。这样的房子,上海恐怕没有几处了。&
另一个出生在这里的居民说,&别看这大天井这么乱这么暗,摆满了自行车,以前可不是这样,大天井上面是花玻璃挑高的顶,很好看,采光也好,下雨天还可以在天井里玩。后来有人家买电视了,还拉根线出来,大家一起在天井里看电视呢。&
今年84岁的石兰英老人,对这个大天井有更深的记忆。&我小的时候,江苏旅馆经常有人摆堂会,请名角来唱戏。旅馆有厨房间,很多红白喜事,都会在这里办酒摆堂会。戏台是临时搭的,很长很阔的板子,从门房间里拖出来,一会儿功夫就搭好戏台了,大天井里搭好台,四面都能看到。唱戏的时候我天天来看,锣鼓一响,我就进去,本来旅馆是有看门的,老板也不响,看门的就说,小姑娘随便你哪里坐。我记得,唱沪剧的名角都来过的。&石兰英就住在江苏旅馆隔壁弄堂里,8岁的时候住进来,到现在已经70多年。
正是下班时间,天井里进出的人越来越多,打招呼声、自行车铃声、狗叫声,楼上的剁菜声,混成一片。闲在家里的,闷了一下午,终于盼到有人回来了,赶忙出来,靠着柱子站定,聊起闲话。爱说话的,就立在天井里,也不急着回家;不爱搭茬的,就&让让、让让&地吆喝下,也算是打过了招呼。
上海淹没相关信息
上海淹没专题栏目,提供最新新最全的被淹没和被拯救的_就算海水淹没了岛屿_淹没系数、以及上海淹没等相关信息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就算海水淹没了岛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气候变暖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