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苏军对日军的FPS二战苏军攻打日军电影游戏,会不会成为

您尚未登录:请
那么多的二战FPS游戏从没有过八路军和国军?
帖子9991&精华&积分12479&激骚627 度&爱车FlyEmirates酋长专机&主机阿森纳限量版DC主机&相机阿森纳限量O₂手机&手机&来自英国伦敦海布里公寓&注册时间&
同为二战时期抵抗法西斯的重要力量,苏联美国法国英国军队都出现在N多二战类FPS游戏里
唯独八路军从来没出现过?国军貌似也没有?
现在这个年代真是游戏宣传太重要了,比如对于一个南美人一个非洲人,再扩大到全世界任意一个非中国人
有多少人知道中国在二战中为抵抗法西斯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跟美国苏联一样大的成百上千万人的伤亡
所以这个时候对于全世界的90后来说他们只知道美国+苏联打败了德国,只知道美国打败了偷袭珍珠港的日本,因为他们玩了N多的枪枪枪二战游戏和好莱坞大片
但是他们绝不知道中国八路军和国军,因为世界知名二战类游戏系列从没做过他们的身影,好莱坞大片当然也没有
日本公司不在FPS或者枪枪枪游戏做八路军可以理解,毕竟那是伤痛
但是那些欧美大公司做了上百款的FPS二战游戏,里面居然没有中国军队,一开始还真有点不能理解
《使命召唤5 世界战火》太平洋战役里其实就可以加入中国军队
其实说到底对于他们西方人来说来说,二战时有没有中国都是无所谓的,因为他们都认为日本人是美国人打败的,而不是被中国人打败的,甚至都不是被中国人和美国人一起打败的
这个观念在他们西方人心里很深刻的,所以那些制作二战类游戏的国际大游戏公司从来不认为把八路军+国军放在他们的游戏里是必要的
相比较而言苏联红军就幸福多了,二战FPS游戏里苏联红军出镜率比八路军+国民党军高太多了
尽管从法抗法西斯所遭受到的伤亡来看中国人和苏联人差不多
[ 本帖最后由 北野天翼 于
22:27 编辑 ]
UID51839&帖子9991&精华&积分12479&交易积分0 &阅读权限40&来自英国伦敦海布里公寓&在线时间3875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帖子3911&精华&积分5345&激骚284 度&爱车&主机X360 Wii PSP&相机&手机&注册时间&
八路有何战绩?愿闻其详?
哦,平型关是一个,打死日军千把人,还有呢?
要编游戏,怎么也要个斯大林格勒会战之类的战斗做背景吧?
高考考特么三四百分有两个原因,一是懒,二是笨。
不过对于某些人来说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素质太高,冠绝全国。
帖子23678&精华&积分36998&激骚964 度&爱车牛蹄&主机牛腩&相机牛眼&手机&注册时间&
这人似乎在争取2010年度最下限:D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滅了美国
等待验证会员
帖子312&精华&积分2241&激骚0 度&爱车&主机&相机&手机&注册时间&
国产游戏不也就只有武侠嘛, 一样的。
帖子3911&精华&积分5345&激骚284 度&爱车&主机X360 Wii PSP&相机&手机&注册时间&
引用:原帖由 北野天翼 于
22:20 发表
其实说到底对于他们西方人来说来说,二战时有没有中国都是无所谓的,因为他们都认为日本人是美国人打败的,而不是被中国人打败的,甚至都不是被中国人和美国人一起打败的LZ科普一下,中国军队,尤其是八路,是如何打的日本人哭爹叫娘的,歼敌多少?
或者驳一下这篇老文:
1、八年抗战中国战场击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而且牵制的也不是日军主力。
   要说明哪个国家对战胜法西斯起了多大作用,只能用战果说明。有人不同意这点,如《疑义相与析》一文作者说: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如果从九一八事变算起,持续了十四年;从七七事变算起,也有八年。美国从什么时候加入的,张先生总不至于不知道吧?在1941年以前的十年或四年里,难道不是中国一家在对付日本?战胜日本并顺带替中国赢得胜利的‘主力’美国在哪里?难道张先生的字典里,‘主力’是要等双方打得精疲力竭后才出场捡便宜的意思?”(该文是针对网友转载我‘八年抗战’一文时署名‘张忠义’而言,下同)
   这是从抗击日本侵略时间长短而言,本不值一驳,但还得说说。时间长就贡献大?欧洲的波兰、法国、南斯拉夫和英国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时间都比苏联、美国长,难道就比后者贡献大?如此逻辑推论则朝鲜自1910年被日本吞并就一直没停止抗日斗争,时间长达35年,是否打击日本比中国贡献大?金日成可否类似问一句:“你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20年在哪里”或“我在长白山打游击奇袭普天堡时你中国在那里”,甚至“中国抗战是出场捡便宜”等,我们接不接受?可见不看战果只看时间长短是何等荒谬。至于美国是不是“出场捡便宜”我下面第3章再详细回答。
   那就看战果。这个问题特别重要,因此详细说说。先不说日本二战物资、武器损失多少,单说人数。我国大量书籍宣称,八年抗战中国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歼灭日军133万,占日军二战总损失195万的70%。这是中国战胜日本、中国是抗日主战场的主要依据。但我们只要仔细研究这两个数字就知道,尽管这两个数字都来自日本书籍,却是偷换概念计算出来的。日军在中国损失133万,是个累计数,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这里要谈一下军事常识。战争的损失,一般只统计绝对损失数(死亡),只有某场战役才统计伤亡数。因为二战中主要交战国军队的伤员75—80%能重返前线,因此往往造成重复计算。正如一些老红军多年身经百战多次受伤,如进行累计就会出现多人,实际受伤的只是一个人。所以战争损失只统计绝对损失(死亡)。那么日军在中国战死多少呢?据日本自己统计,二战中日军总计战死185万人(另截止投降时有10万残废伤员,这就是195万这个数字的由来),其中在中国八年战死4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我们的历史书用日军在中国的死亡数和累计受伤数去和日军绝对损失总数对比,就得出了70%这个障眼法。
   上述数据《疑义相与析》又不同意了,说:
   “——事实上,关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中的伤亡数目和对比,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台湾方面的数字是276万余人,这或许是过于夸大了的数目。而目前大陆和日本学者关于整个中国战场消灭日军数目,有105万、133万、138万、150万、198万等几种。如刘庭华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中认为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伤人数为150万(481页)。日本方面统计的整个二战中的伤亡数为195万人,而中国战场上日军被中国军队毙伤俘的总数,计为133万余人(栋田博:《兵队日本史》第280页,东京新人物往来社1975年版;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第266页,株式会社教育社1979年版。这不包括其在东北地区前6年战争中伤亡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据日本方面统计,在1931年9月到1945年9月的14年中,日军官兵被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毙伤俘约17.2万余人,据我方不完全统计,日军被我击毙者为182700人,加上伤、俘的不下25万人)。以此计算,中国战场消灭日军的比例接近70%。而《小罗斯福回忆录》中,认为日本在整个二战中伤亡总数为287.4万人(49页),又据井上清的著作《日本近代史》中统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及亚洲其它战场中伤亡共89万余人(下册716页,以此推算,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达198.4万(此数目包含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数),也接近70%。即使以日本学者的133万人作为分子,这个比率也达到46%以上。就单以侵华日军的死亡人数来说,日本方面也有502400人(桑田悦、前原透合著:《日本的战争:图解及数字》)的说法。美国学者的说法是:‘八年累计,日军在华战死44.7万人,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死日军总数113万的39%’(库克斯、库罗伊合著 《中国与日本》,308页)。所有这些日军阵亡数字和比率,均高于张先生所提供的。即使以这些伤亡或阵亡比率中最低的来计算,中国战场消耗的日军也达到46%和39%,这难道不是中国的最大贡献吗?”
   引用了中外包括日本大量的历史资料提供的数据,似乎有根有据。但细想却很有问题。对战争中军队损失的统计,有很多口径,但世界公认的统计绝对损失才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以下另说明)。把不同口径的数字混合对比就是我文中所说的偷换概念的“障眼法”。《疑义相与析》文中列举的大量数据,也是不加区分的,事实上对我特别强调的“障眼法”视而不见或有意忽略。
   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志愿军到底损失多少?有50万、37万、15万和11万等不同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正确的,只是统计口径不同。11万是志愿军战斗死亡数字,15万是战斗死亡11万加上医院中伤员医治无效死亡和非战斗死亡4万人得出的数字。50万是战斗死亡11万加上累计受伤38万人次得出的,37万是11万加上剔除累计多次受伤的25万伤员得出的(以上数据参见徐焰:《第一次较量》)。日军在二战中伤亡数字有185万、195万、287万;在中国损失的有40万、105万、133万、150万乃至198万等数字,除错误计算的外,也是上述不同口径造成的。问题要害在于必须就同一口径进行比较,而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二战中日军到底战死多少?其中被中国军队击毙多少?
   根据日本资料提供的数据,日军在二战中的死亡人数,按不同统计口径和截止时间,有185万、212万、232万这三个数字。185万,是日军从日“卢沟桥事变”至日宣布投降这八年侵略战争中战死的数字;212万,是包括二战后日军死亡的数字(如在苏联的西伯利亚劳改营中死亡的战俘);232万,是除日军正规军人死亡外,加上武装平民(类似于中国的民兵)和“异国者”(即强征入伍的朝鲜兵和台湾兵)的死亡数字。
   (1)二战期间日军战死185万人
   资料来源是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记载的日军伤亡数:
   陆军 海军 平民 计
  死亡失踪 710 7406
  残废疾病
   (见该书商务印书馆1984年中译本,第4卷1799页)。
   也就是说,日军二战期间战死的精确数字是1858811人。2001年日本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也称:“二战中日本死亡军人约186万,平民约66万,”这已是近几年的数据,说明这一数字是相当准确的。
   《疑义相与析》质疑我关于侵华日军战死40万人的来源:“既然日本方面的资料都只给出‘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的133万,并未明确死亡数目,张先生何以就得出日军在中国战死40万人的结论呢?这是张先生语焉不详的地方。”这可是怪事,作者上面引用了大量日本史书,竟没看到这一数字?作为一个研究抗日战争的学者也太不应该吧?这个数字来自日本厚生省援护局日公布的调查,宣称日本陆军在中国八年死亡385200人,海军19400人,合计404600人【数据见《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以下简称《长编》,该书是日本102卷《战史丛书》“压卷巨著”、10卷本的《大本营陆军部》的节译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上册,606-607页】。
   那么日军在年的八年全面侵华战争中死亡40万、伤亡总数150万(或133万)是怎样分类的呢?据日本历史资料,从日“七七事变”到日珍珠港事件这四年间(因这段时间中日两国均未相互宣战,故日本称为“中国事变”时期),日军在中国死亡18万人(阵亡14.6万,其余为伤病死),负伤53万人,总计减员71万人(另患病送回国43万人)。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日战争结束这三年八个月,日军在中国战场(不含在缅甸与远征军作战)又死亡了22万人,负伤57万人。这样,日军在侵华八年的中国战场(不含滇缅战区和东北)便死亡40.5万人,负伤累计110万人,死、伤总数相加则达150万(不含患病。这一数据就相当于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总伤亡50万这一口径)。另有一统计为133万,估计系减去重复负伤者的统计(这一数据相当于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伤亡37万这一口径)。二战中日军伤员在正常医疗条件下的康复率为76%,由于日军在中国战场较少遭到全歼(我已指出日军在八年侵华战争中未有一个联队遭到全歼),故适用于这一比例,即110万伤员中约有1/4的伤兵退出战场,不到30万人。连同40万战死者,中国战场八年使日军遭受的绝对损失不到70万人。
   或许有网友质疑日军统计的精确性。这除了我上述强调的历史研究必须依靠档案外,还可以仔细分析。日军实行的是地域征兵制,即一个部队的人员来自同一地区,如大家熟悉的第5师团来自广岛、第6师团来自九州岛熊本,越是基层单位,就越是来自更小的行政区域,如中队(连)、小队(排)的人员都来自同一个街道和村庄(日本行政区划用町、目等),本身就是亲戚、同学、朋友,早已互相熟识,所以凝聚力强,如有战死者必拼命抢回尸体。而日军伤员陷于绝境时绝大多数会自杀,鲜有降者;在太平洋孤岛上全军覆没即可判定绝大多数战死。而当时日本有着完整的户籍制度,因此日军对死亡人数是清楚的、精确统计的和可信的。著名学者杨奎松指出:对伤亡数字造假“在日军当时则颇难做到。这是因为日本有严格的户籍制度,日军的士兵全部都有详细档案,受伤阵亡均须记入档案,一旦出现死亡更必须及时通知家属,以便家属办理相应手续和领取抚恤。故意隐瞒战斗伤亡在日军条例里也是有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的。”反观之中国军队,以国民党军队为例,部队来源庞杂,许多新兵一来就投入战斗,许多人员还是随时就地征召、就地投入战斗,同一部队之人互不熟识;作战多为退却,有多少尸体落入敌手也不知道;失踪者是战死、被俘还是逃亡或被其他部队收容更不清楚。《南方都市报》今年7月14日登载文章《从长城脚下打到越南的老兵毛金中——那些还叫不上名的新兵转眼就消失了》,提到“部队在每次损失惨重的战斗之后都会补充新兵进来,但往往是补充来没几天的士兵,转眼在新的战斗中就找不到了,然后又会有新的士兵增补”,就是一例。因此,国民党军损失统计远不如日军精确。国民党宣布抗战八年军人战死132万,只能是最低数字。抗战时国民党政府连中国有多少人也没有统计,所谓4亿人是通过食盐的消耗推算出来的,由此可见一斑。
   对其他战场战死的日军也说明一下。其余日军死在哪里?
   根据《日本陆海军事典》引用的日本厚生省援护局1956年3月调查数据,从日到日(“芦沟桥事变”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日军战死的185万人中,在中国(不包括东北)战死40.46万人(与上述数据一致),在“满洲”(即中国东北)战死2.65万人,在缅甸战死16.2万人。
   也就是说,在八年的侵略战争中:
   日军在中国战场被击毙40.46万人,约占22%;
   在中国东北战死2.65万人,主要是1939年在诺门坎冲突中死亡8800人和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的战果。也许网友立即质疑:1945年苏军出兵东北击毙日军公认的数字是8万多人,怎么这里日军在东北八年总共才死了2万多人?原因我在下面再详细分析。必须指出的是,这一数字统计截止日期是8月14日,即苏联出兵东北才一个星期,苏军部队还在穿越沙漠、山岭(如大兴安岭)以及原始森林,日本关东军只有一部与苏军发生战斗,损失并不大。根据林三郎:《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一书称:“截至8月15日,关东军主力没有损伤。”苏联参战后7天内同苏军交战的关东军部队,有7个师团、2个混成旅团和一些独立部队(其中3个师团受到很大损伤),只占关东军24个师团、9个混成旅团的一部分(见该书191页,这里还不包括朝鲜军7个师团)。“换言之,到8月15日为止,关东军的主力尚未同苏军交战,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从日军3个师团受到很大损伤来看,其战死在1万人左右。连同日军1938年在张鼓峰、1939年在诺门坎与苏军冲突中战死约1万人,则苏军击毙日军约2万人,占二战中日军死亡总数的1.1%。则八年抗战期间,抗日联军在东北击毙日军只有6000人左右(详见下面分析)。
   日军在缅甸战死16.2万人,除去中国远征军击毙日军1万多人外(这在本文“远征军印缅抗战”一节中专述),约15万人主要系英军击毙,占8%。
   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击毙的日军为125万人,占67%。换言之,二战中2/3的日军系被美军击毙,美国毫无疑问是战胜日本的头号主力。
   所以我国史学界长期把中国八年抗战毙伤日军133万人(其中击毙仅40万)去与日军二战的绝对损失195万(其中被击毙185万,另约10万残废伤员是日本战败时某一静止日期的伤员统计数而非累计数,如上述日军仅在中国战场累计负伤数就达110万)相比,宣称中国歼灭日军占二战日军总损失的70%,就是一个混淆不同统计口径得出的“障眼法”。而在今年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权威文章中,如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发表的《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一文,也称:“中国战场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伤亡人数的75%以上。”(《人民日报》、新华社均引用该说法)就是把日军在中国战场总伤亡150万这个数字(死亡40万加110万伤员)去与日军二战绝对损失数195万对比,如果照此计算,则盟军(包括美军、英军和苏军)击毙日军数不到日军总损失25%、也就是不超过50万人,这显然是不符实际的,因为仅美军就击毙了日军125万人。
   这里比较一下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损失。1946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布了国民革命军在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抗战期间的伤亡总数,为3216079人。其中:阵亡1324271人,失踪130126人,负伤 1761682人。但阵亡132万不包括受伤后死去的伤员和非战斗死亡(即相当于志愿军抗美援朝阵亡11万这一口径)。八年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各级医院一共收容了病员1378526名,其中因病死亡的人数不详。这也不包括尚未送到军队便已冻饿而死的壮丁。蒋梦麟先生是国民党文教高官,曾任北大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时任中国红十字会长。他在抗日时考察了各地拉壮丁的情形,在《新潮》一书中描写到:在贵阳一个壮丁收容所遇到从广东曲江来的壮丁,他们从曲江动身的时候有700人,可是现在只剩下17个人了。途中并无人逃跑,但因没有东西吃,喝传染病菌的溪水就拉肚子患痢疾,沿途大部分人都死了。蒋梦麟声称:“以我当时估计,在八年抗战期内,未入军队而死亡的壮丁,其数不下一千四百万人。当然,曲江壮丁从七百人死剩十七个人,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不可作为常例。当时我曾将估计的数字向军事高级长官们询问意见,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只会(比这)多不会少’”。死亡1400万壮丁固然夸大,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军队非战斗死亡的数字非常高。史迪威曾视察鄂西的第18师部队,据该师罗师长(可能是罗广文)反映该师病死饿死的人员远超战斗死亡人员。18师所属的18军是陈诚头号嫡系,后来的五大主力之一。头等主力尚且如此,其他非嫡系和杂牌部队可想而知。
   有的学者根据各种资料估测,同时考虑到战时医疗条件的极端恶劣,中国国民政府军队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的死亡人数包括伤死和病死人员在内,至少在200万以上(即相当于志愿军抗美援朝总计死亡15万这一口径)。这还不包括各种非正规武装力量的损失。实际上八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军队和民政部门缺乏全面准确的部队人数以及征兵统计资料,各部队损失报告数据资料粗糙,国民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已是我们所能获得的最权威数据了。
   除了国民政府军事力量外,在八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规军事力量还损失了584267人。其中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的损失,但不包括在东北地区的抗日联军的损失。具体损失构成如下:阵亡160603人,失踪87208人,被俘45989人,负伤290467人。
   如上所述,八年抗战期间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亡40.46万人,那么国民党军和共产党游击队各击毙多少呢?由于日本资料并未详细分类,只能推算。据战时日本华北方面军的参谋回忆,华北日军平均每年损失仅1.8万人。而据日本权威战史《大本营陆军部》、《华北治安战》等宣称,1940年华北方面军战死5456人,受伤12386人,合计17842人,与1.8万人这个数字相当吻合。何况1940年八路军还发动了“百团大战”,这一年日军伤亡数应高于其年平均伤亡数。算上新四军给日军造成的损失,估计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的军队给日军造成的伤亡总数应不超过20万人(有网友说曾看到某内部资料称敌后战场八年毙伤日军总数仅12万多人,因无法核实来源,姑且存疑),其中击毙者应不超过5万人。对比共产党游击队总计阵亡16万人(不计失踪数),则与日军战斗死亡比例大致为3:1(此为大概约数,因共产党游击队的伤亡包括与伪军作战和与国民党军“磨擦”时的损失数字,而华北日军也在与敌后战场的国民党军交战中有一定损失,如中条山战役。以上因素均忽略不计,只纯粹比较双方阵亡总数,仅供参考)。
   如共产党游击队击毙日军5万的话,则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击毙日军数应为35万(含日军伤病死数,但不计滇缅作战战绩)。如上述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阵亡132万,与日军死亡数比例大致为3.8:1。如考虑国民党军死亡总数实际在200万以上,则为日军6倍左右。
   (2)包括战后损失,日军因战争死亡总数为212万人
   根据《日本陆海军事典》引用的日本厚生省援护局1956年3月调查数据,日军因战争死亡总数为212万人,比185万这个数字多了20多万,这是因为,该数字包括日军在二战后(即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死亡人数。战后日军死亡情况是:
   在中国(不包括东北)死亡5.11万人。这一数字颇令人费解,因抗战胜利后中国对日本“以德报怨”,并没有象苏联那样大规模折磨死日军俘虏,这5万多日军是怎样死的?我推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被苏军击毙一部。因日苏军除出兵东北外,还有一部进攻张家口和承德、山海关。张家口是日军“中国派遣军”下辖的“驻蒙军”防区,而苏联出兵后日军将承德、山海关所在的热河由关东军防区划归中国派遣军,故中国派遣军也在与苏军的战斗中受到一定伤亡;
   与中国共产党游击队作战的伤亡。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正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进行大反攻,但日军根据命令只向国民党军投降,所以对共产党游击队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据冈村宁次回忆,停战后一段时间在中国的日军在对共产党游击队的抵抗中,损失达7000多人。
   参加中国内战被击毙。抗战结束后,特别是在华北的国民党部队有利用投降的日军参加内战、进攻中国共产党解放军的现象。尤其是山西的阎锡山,留用侵华日军达1.5万人,编成第10总队等番号,用作内战的急先锋,战斗中大量伤亡,只有少数人回国。在晋中战役中,阎锡山部被歼10万,其中日军第10总队带头冲锋突围,大部分被击毙,总队长原泉福少将(真名元泉馨,原日军驻山西的独立步兵第14旅团的旅团长)和7名高级军官自杀。太原战役时,参战的日军1100多人,被击毙700多,死亡率颇高。因此参加中国内战而死的日军不在少数。
   因饥饿和自杀而死。抗战结束后,中国物资极其缺乏,更不用说日本战俘和侨民了。据日本资料,停战后日本在中国(包括东北)饿死病死的平民达17万人,肯定有相当部分战俘也遭此下场。另因为战败,有许多日军因绝望而自杀(有的在回国的船上跳海)。
   战后日军在中国还死了5万人,目前还缺乏详细的分类资料,希望网友在这方面也作些考证工作。
   加上这个数字,则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为45.57万人。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军在中国东北还死了2.02万人,全部是苏军战果,因为有相当部分关东军还在继续抵抗,特别是东宁虎头要塞,抵抗至8月26日。所以:
   日军在八年侵略中国全境的战争中,战时在中国关内战死40.46万人,在东北战死2.65万人;战后还在中国关内死了5.11万人,在东北死了2.02万人,合计共50.24万人。这就是《疑义相与析》一文中引用的:“就单以侵华日军的死亡人数来说,日本方面也有502400人(桑田悦、前原透合著:《日本的战争:图解及数字》)的说法”,就是把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被中国军队击毙的加上在中国东北被苏军击毙的数字混在一起全部计入中国战果,还是把“被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和“在中国被击毙的日军”(苏军击毙4万)这两个不同范畴混为一谈,也是没有细读我之原文而导致的常识错误。
   但不仅是常识错误,《疑义相与析》为证明东北抗日军队打击日军的贡献,再次玩起了“障眼法”:
   “――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据日本方面统计,在1931年9月到1945年9月的14年中,日军官兵被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毙伤俘约17.2万余人,据我方不完全统计,日军被我击毙者为182700人,加上伤、俘的不下25万人。”
   日本学者伊豆公夫等确实指出,关东军在东北14年损失17万多人,但这包含死亡数和累计受伤这两个数字。上面已指出,日军八年在中国东北战死人数为2.65万人,那在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这6年中日军在东北战死多少呢?靖国神社的牌位上写得清清楚楚:17176人。也就是说,关东军在东北14年战死总数约4.4万人,其中2万人系苏军所击毙。《疑义相与析》将日本学者承认的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数字(与苏军和中国抗日军队作战)简化为“被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毙伤俘”,再次偷换概念,却堂而皇之的冠以“据日本方面统计”,不能不说有误导读者的嫌疑。至于“据我方不完全统计,日军被我击毙者为182700人”就不值一驳了,这一数字比日军在东北14年死亡总数4.4万人夸大了3倍,而且一个简单事实是:东北义勇军总计30万,后约有10万左右退入关内(大部被宋哲元的西北军收编,成为29军骨干,故七七芦沟桥事变时抗日斗志旺盛),一部投降;抗日联军5万人大部伤亡,合计伤亡也就是20多万,如《疑义相与析》所说以此损失就能击毙日军18万、加上伤俘25万,诚如是,则为我民族之大幸!
   真实情况是: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为45.57万人(含战后死亡)。连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日联军在东北的战果,合计击毙日军47万多人,还是占日军因战争死亡总数212万的22%。
   至于苏军战果,战时、战后在中国东北各击毙日军2万人,合计4万,但不是苏军歼灭日军的全部。苏军除出兵东北外,还进攻了朝鲜北部,以及共有10万多日军防守的库页岛(萨哈林岛)南部以及千岛群岛(特别在占守岛发生了激战),战后苏联还占据千岛群岛中的北方四岛至今。据日军统计,对苏战争中在朝鲜和北方四岛合计战死1.94万人。故苏军击毙日军总数为6万人。
   但这还不是死于苏军之手的全部日军。
   日本投降后,苏军将在东北投降的日本关东军战俘59万人编成几百个作业大队,押送到西伯利亚做苦工,大批日本俘虏被折磨致死,据《日本陆海军事典》截至1956年统计,被折磨死的日本战俘共5.27万人。而根据日苏联科学院东洋学研究所国际部部长齐利琴科发表的研究报告,称被强行扣留在西伯利亚的日本关东军有62068人死亡,2004年日本的教科书也采用了这一数字。故苏军杀死日军总数为12万多人(作战和折磨致死各6万),占日军死亡总数212万的5.7%。
   战后日军在缅甸仅死亡2600人,可以忽略不计。
   加上战后损失,日军共死亡212万人,其中被中国军队击毙47万人,被苏军杀死12万人,在缅甸被英军击毙15万人,而死于太平洋战场、被美军击毙的日军达138万人,占65%。据《日本陆海军事典》统计,其中仅在菲律宾的日军正规军57万人中,就死亡陆军36.87万人,海军11.79万人,合计48.66万人,仅此就超过了中国军队击毙日军总数!
   所以只笼统地宣称中国八年抗战毙伤日军133万,表面上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死亡138万相当,但从实质看日军被中国军队击毙47万,却只有其在太平洋战场死亡数的1/3,这是完全不能等量齐观的。
   (3)连同武装平民和“异国者”,二战日军总计死亡232万人。
   《日本陆海军事典》统计的二战日军死亡185万、212万这两个数字,均是指日本正规军人的损失。而战争中特别是战争后期,随着战事逼近日本海外岛屿(如塞班岛、冲绳岛)及战线纵深(如苏军席卷中国东北),有相当部分居住在上述地方的日本平民被动员起来加入战斗,这类人被日军称为“附属人员”(类似于中国的民兵),也计入战争损失中。此外,还有所谓战死的“异国者”,即朝鲜兵和台湾兵。这在靖国神社的牌位中有着详细的分类。
   目前靖国神社祭祀有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至1945年二战结束70多年间死亡的246万多名军人的牌位。其入选的标准是:战死、战伤死、战病死等“公务死”之人(因公殉职)。其中,在“中国事变”(即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珍珠港事变”这段时间的侵华战争,因当时中日两国均未相互宣战,故称“中国事变”)战死191218人,在“大东亚战争”中(即从1941年“珍珠港事变”到1945年战争结束,即太平洋战争)战死2133760人,合计232.5万人(因靖国神社的牌位随时都在添加,故数字是动态的,但差别不大)。
   这里要说明的是,靖国神社祭祀的牌位中,有少量的平民,如被美军击沉的用于疏散平民的轮船“对马丸”上遇难的800名儿童。还有5.7万多名女性,她们生前是战地护士、通讯兵等。有人认为她们不算战死的军人,但我认为应该计入。此外,还有战争中被日本强征入伍而战死的朝鲜兵和台湾兵的牌位,其中朝鲜兵21181人,台湾兵27863人,合计约5万人。这也应该计入日军损失。
   按照靖国神社的标准,日军在二战中总计死亡232万多人,比《日本陆海军事典》统计的212万人多了20万人。除了5万朝鲜兵和台湾兵,还有15万是什么人?这是因为靖国神社祭祀的,除了正式军人外,还有武装平民,这方面日本有着严格的区分。以冲绳战役为例,日本死亡军人和平民总计18.8万人,按照分类统计,军人战死9.4万人,参加了战斗或战斗支援的平民战死5.6万人,而没有参战的平民死亡3.8万人,战后其遗属(日本称“遗族”)所受待遇完全不同。就在《旧金山条约》刚刚签字后的1951年10月,日本政府的阁议就通过了“关于处理战伤病者与战没者遗族以及设立协议会之件”,正式将恢复战争时期的军人恩给制度提到了日程,并在1952年的国家预算中列入了战死者遗族和战伤者的“年金”。这里的补偿,不包括在海外或日本内地因战争死伤的普通民众,所以,这些死伤者及其遗族也就得不到国家的补偿或援护。如在冲绳战役中死亡的9万多民众中,有38754人因没有参加战斗,其遗族被认为不符合各援护法规定的范畴没有得到任何补偿。而有5.6万多平民因参加了战斗或从事后援而战死,其遗族就得到了补偿,而且这部分死者还进入了靖国神社。
   这里顺便提一下日本在二战中的人员损失。据2001年日本出版的历史教科书称:“二战中日本死亡军人约186万,平民约66万,”合计252万,但这仅是战时的损失,如我上述,二战结束后日军死亡也不在少数。按照靖国神社的算法,二战日军死亡232万人。除去15万日军附属人员(“武装平民”),日本普通民众死亡约50万人,其中在海外岛屿战斗中和本土死于美军战略轰炸的33万人,在中国死亡平民17万人。
   死于美军轰炸的日本民众,主要是投在广岛和长崎的2颗原子弹,当时共杀死约10万人。还有就是日美国战略航空队一次出动B—29型重型轰炸机234架,对东京进行大面积轰炸,投下燃烧弹1667吨,使东京四分之一地区燃起了大火,烧死日本平民8.3万人。但这还不是日本战争死者的全部。由于遭受原子弹的辐射,广岛、长崎的幸存者战后陆续死去,也被日本列为战争死难者。据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称:一颗原子弹在广岛就杀死25万人,在长崎也造成20万人死伤。就是计入战后陆续死亡的数字。所以日本因战争而死亡者,有军人230多万,平民约80万,合计310万。据《人民日报》日报道,日本政府为纪念第57个“终战纪念日”,举行了“全国战殁者追悼式”,“如往年一样,明仁天皇和皇后、政府要员、以及众参两院之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约6000名代表,今天上午在武道馆集会,追悼日本在二战中死去的310万战殁者。”。所以日本因二战死亡总数是310万人,为中国在八年抗战中军民死亡总数2100万人的1/7。
   这里再说一下1945年停战后日本在中国死亡的17万平民。其中在中国东北死亡平民10.15万人(数据统计依据:王辅《日军侵华战争》,第4卷,页),主要原因一是1945年苏军出兵东北后,在东北的数十万日本侨民躲入深山老林,因缺乏食物大批饿死;到了1945年冬天,因缺乏御寒衣物也有大批侨民冻死。在中国关内死亡的7万日本平民也是同样原因。
   总结起来,中国八年抗战击毙日军40多万,虽只有美军战果的1/3,但也多于苏联和英国,就打败日本的贡献,是第二位的。这就是中国战场在东方反法西斯战场的历史定位。贬低甚至只字不提,是有偏见;过分拔高到第一位的抗日主战场,则属夸大。把日军死亡数字和中国死伤数字回归虽减小但真实的数字,无损于我们的功勋,无减于我们的苦难,更能使历史记忆达成普遍的理性自觉。
   2、中国战场不是抗日主战场
   我们还长期接受一种说法,就是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乍一看确实如此,不好辩驳。然而只要清醒地分析,我们也只有承认,这个说法也站不住脚,实际上是另一个障眼法。它一是只看战争前期情况而不提整个战争全局,二是混淆了“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和“在中国的日军”这两个概念。
   日本陆军二战中有四大战略集团,就是在日本本土的“国内军”(含驻西南诸岛、台湾、朝鲜的日军)、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以及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关内的“中国派遣军”。在中国的两支日军中,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所对付的,实际只有一支“中国派遣军”。为什么?
   1931年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全东北,东北的抗日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是东北义勇军,达到30万人,但在关东军打击下,30年代上半期已大部覆灭,少数退入关内;另一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接近5万人。但在日军残酷清剿下,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后主力基本被打散,1940年残部退入苏联编成1个旅,只有1000多人。也就是说,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已无成建制军事力量与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作战,中国八年抗战战场,也就是在关内与日军“中国派遣军”作战的战场。根据日军记载,东北的抗日军队,1932年21万,到1937年只有1.3万,1940年只剩1900人(见王辅:《日军侵华战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卷268-269页)。可见1937年后,日军在东北已无大仗可打,1940年后东北更已无抗日军事力量,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战场。
   我国的历史书中也都称抗战中敌后的共产党游击队抗击侵华日军的60%,也只计算日军“中国派遣军”力量,因当时国共两党都没有力量派军队到东北去打击关东军(抗战结束后倒是上演了进军东北的争夺战)。但在提到中国战场牵制的日军总数时,又加上关东军的数字,确实是“为我所用”。只要查看日军战史就清楚,二战中关东军从来就是以苏军为主要作战对象,后来全部覆灭于苏联红军之手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学者在提到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时多次加上关东军数字,可以说是混淆了“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与“在中国的日军”这两个概念。今年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发表的《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一文,就多次宣称:
   “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战略破产,被迫停止战略进攻。此时,日本侵华兵力已达32个师、海军2个舰队和28个航空中队,分别占其陆军总数的94%、海军的2/3和航空兵力量的60%”。实际上,当时日军用于中国关内战场的,为24个师团,另有8个师团属于位于东北的关东军,并无大仗可打;另有2个师团在日本本土。此时中国战场日军师团占70%左右。
   “1940年,日本陆军共49个师,其中38个师陷于侵华战争中,占陆军总兵力的78%”。实际上此时日军在中国的38个师团中,有27个属于中国战场的“中国派遣军”,占55%;在东北的关东军有11个师团,在日本本土有9个师团,在朝鲜有2个师团。
   中国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只有一段时间,就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至1941年“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陆军大部和精锐确实集中在中国战场,这些为大家所熟知,不必多说。但这并不表明中国战场在整个二战中一直就是抗日主战场,因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海军主力投入了该战场。同样的道理,1939年德国法西斯军队主力集中在波兰、1940年集中在法国,我们就不能说二战期间波兰、法国是抗击德军的主战场(因1941年后德军主力投入了苏联战场)。
   1939年“诺门坎事件”日军惨败于苏联红军之手,痛定思痛,遂重点加强关东军,通过“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使关东军膨胀到16个师团,75万人,精锐云集,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居第一(每师团2.5—2.8万人,而“中国派遣军”每师团仅约1.3万人,只有关东军一半,而且师团炮兵也远不及关东军,这一点本文第4章再详细论述)。
   到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51个师团,其中“国内军”6个师团(含在朝鲜的2个),关东军13个师团,“中国派遣军”22个师团,“南方军”10个师团。就兵力总数而言212万人,其中关东军73万人,数量和质量均居第一;“南方军”40万人,精锐程度仅次于关东军;“国内军”38万人;“中国派遣军”虽然有62万人,论数量居第二位,但因精锐大多抽调给南方军,质量已大为下降。师团数虽占43%,但人数只占30%,可见“中国派遣军”编制也逊于其他战略集团。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因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使日军无法集中力量攻击苏联,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危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又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实际上日军进攻苏联与否与中国战场形势关系不大,否则怎么解释如果中国战场真的拖住日军,日军又如何能抽调精锐将关东军加强为最强大的战略集团?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远东苏军兵力。“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时,日军估计远东苏军超过30个师,60万人,2700辆坦克,2800架飞机,鉴于“诺门坎事件”惨败的教训,认为是日军难以对付的“涩柿”,只有在远东苏军师减少到原有1/2即15个师,坦克、飞机减少2/3即分别为900辆和1000架左右的“熟柿”状态时,才能“瓜熟蒂落”出兵进攻;二是德军进攻苏联形势,当德军受挫于莫斯科城下时,日军已基本放弃“北进”苏联的方针。加上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日本为避免军事机器瘫痪(日本90%的石油需要进口),为夺取东南亚石油资源而最终决定“南进”太平洋。1941年8月上旬,日本陆军大本营已作出年内放弃对苏联使用武力的企图,主要理由是:今年内德国不能使苏联屈服,明年形势也未必对德国有利;美国的全面禁运、特别是石油禁运,“对日本国防已成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海军石油仅能供两年作战使用。“目前对苏战争,尤其是将持久化的情况下,已经不能优先考虑”,“预定8月上旬对苏开战的决定,已毫无可能”。(《长编》,上册,654-655页)。9月6日和11月5日,日军大本营和政府召开御前会议,先后通过两个《帝国国策遂行要领》,正式决定进行南方作战,“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发动太平洋战争。可见,中国战场形势对日军无论北进还是南进都影响不大。
   《疑义相与析》一文对此进行了重点驳斥,引用了大量资料:
   “——日本之所以不能集中力量执行其‘北进’政策(‘关特演’只能集中70万人,不足以达到日本原先估计的对苏‘熟柿’状态),最大原因即在于中国战场牵制了其大量的兵力。这一点,日本人自己也看得很清楚。一方面日军须镇压东北的游击战争,关东军迫于讨伐,致使本来的目的——整备对苏战略体制始终未得进展”(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第400页,每日新闻社1974年)。另一方面,即是因为要保持大量的兵力以应付关内的战争。如关东军副参谋长石原莞尔说:‘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所持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国民党中央信托局档案(三)22237》)。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回答(外相)松冈说:‘日本现在中国使用兵力太大,实际上(对苏开战)办不到。’(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67-68页,东京1956年版)苏联元帅扎哈罗夫也说:‘日本之所以未立即对苏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兵力牵制在中国。’(《结局》,第16页,苏联科学出版社1969年版)”
   可谓言之凿凿。但这无非证明了我上述的论断,即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的第二大战场,毕竟牵制了数十万日军,但说是主要因素则未必。此时关东军师团数虽比“中国派遣军”少8个,但人数却比“中国派遣军”多,师团编制和炮兵力量也大一倍以上。中国如果是抗日主战场,就应该牵制住日军主力、大量消耗其力量使之无法抽身、日军新动员部队应大量调入中国战场填补缺额才对,但何以“中国派遣军”人数只占日本陆军总数的30%、日军为此次“关特演”而动员的50万新兵全部调入关东军?以致出现当时并无进行战斗的关东军兵力大、关内战斗频繁的“中国派遣军”兵力反而小的倒挂?可见中国战场对日军的压力有限,日军可以用“中国派遣军”现有力量维持现状而强化其他战略集团。就算关东军集中了进攻苏联需要的师团数(25个)和兵力数,也无法调集最低限度的坦克、飞机(当时关东军有坦克400辆,只有远东苏军的15%;飞机1000架,只有苏军的36%,质量也远远落后),而且还是以一厢情愿寄望远东苏军兵力减半为前提。关东军对苏作战兵力不足,是因日本野心过大,既想控制住在中国现有的占领区,又企图集中力量趁德军进攻苏联、远东苏军主力西调而“北进”捞一把,但远东苏军兵力始终不减(卫国战争期间远东苏军西调50多万,但也从西部调来更多部队和新兵到远东整补、训练,故远东苏军总兵力反而日益增加到百万大军),日军终不能等来“瓜熟蒂落”。我在后面将详细分析,这是日军企图同时追几只兔子的结果,根本原因在于其战略部署的失误,两头落空。毛泽东早已精辟指出:“在日本的整个国力上来说,他要北防苏联,东防美国,南对英法,内镇人民,他只有那么多的力量,可能使用于中国方面的用的差不多了”(毛泽东:《论新阶段》,载《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8册,189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战争的规模空前扩大,随后面对美军越来越猛烈的反攻,战略重心逐渐转移,南方军成为最精锐的战略集团,“国内军”为抗击美军登陆本土也通过总动员而空前膨胀。关东军全部精锐师团和“中国派遣军”大部主力师团都调往太平洋加强南方军和“国内军”,实际上成为战略预备队,质量空前虚弱。其兵力变化如下:
   关东军
   原有13个师团和2个坦克师团,这15个师团可称为“第一关东军”,是日本陆军最精锐的部队,但全部调往太平洋战场,即抽调11个师团到太平洋战场(含西南诸岛和台湾),调回本土四岛4个师团。至此13个常备师团、2个坦克师团全部调走。
   日,从中国派遣军转隶34军和39、59、63、117师团。
   以在东北的退役“在乡军人”新组建了21个师团,除转隶1个师团外,剩下20个师团,加上“中国派遣军”转隶的4个师团,计24个师团,75万人,但质量低劣,武器严重不足,战斗力只相当于“第一关东军”的8个半师团。如加上在朝鲜新组建的7个师团,则关东军为31个师团,105万人,与“中国派遣军”力量完全相等,论师团数占日军172个师团总数的18%,论人数占日军投降时总兵力720万的14.6%。
   中国派遣军
   1942年1月到1945年1月,抽调13个常备师团到太平洋战场,原有的22个常备师团只剩9个。
   1942年5月组建7个师团,随即1个常备师团转隶关东军后又回国。
   到月,新组建16个师团。
   如上所述,1945年5月抽调4个师团转隶关东军。
   所以“中国派遣军”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的22个常备师团,调往太平洋战场13个,转隶1个给关东军。新建的23个师团,4个转隶关东军。因此日本投降时“中国派遣军”有8个常备师团,19个新建师团,合计27个师团,105万人。新建师团大多是四流部队升级编成,战斗力极弱,真正的堪称精锐的部队只剩下第3、13师团。投降时“中国派遣军”师团数占15.7%,人数占14.6%。
   这就是日本投降时的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兵力所占的比例。
   南方军
   从1942年初开始,日军不断从中国和本土抽调精锐常备师团加强南方军,其中从“中国派遣军”抽调13个常备师团,从关东军抽调7个师团,从国内抽调5个师团,合计25个师团,占南方军45个师团总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原有10个常备师团,期间组建10个新师团)的58%。而且抽调的25个师团中,有24个是常备师团,连同南方军原有的10个常备师团,合计34个,占日军51个常备师团总数的69%。如计上关东军调驻西南诸岛和台湾的4个常备师团,则太平洋战场日军常备师团数达38个,占日军51个常备师团总数的75%。可见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确实云集了大部分陆军精锐。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从其他战略集团不断向南方军增援精锐部队,却未从南方军向其他战略集团抽调过1个师团!这也可以看出日军战略重心转移到太平洋的趋势。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师团数从51个猛增至172个,其中本土的“国内军”师团数从6个增加到69个,占40%;南方军从10个增加到45个,占26%。这两个战略集团从16个师团猛增至114个师团,不但占日本陆军师团总数172个的66%也就是2/3,而且云集了绝大部分精锐师团(本文第3章详述)。就人数而言超过340万,占日本陆军总兵力550万的62%。
   兹根据服部卓四郎的《大东亚战争全史》记载的投降时日军驻外兵力分布计算如下(不包括75万关东军):
  日本投降时海外军队分布:
  地区 陆军 海军 小计
  朝鲜 29万
  中国 55 1113455
  太平洋 504 1313287
  合计 690 2746073
   (该书第4卷1782页,太平洋包括台湾、西南诸岛、菲律宾和中南半岛上的日军)
   另该书记载,投降时国内本土四岛陆军240万,海军130万;驻外陆军310万,海军40万,合计720万人(第4卷1697页)。720万军队中,陆军550万,海军170万。
   一切都应该清楚了:
   日军在本土的力量最大,合计370万,占总数的51%。就陆军而言,占44%,海军则占76%。
   如加上南方军,则日军在本土和太平洋战场的陆军达340万,占62%;海军160万,占94%。合计500万,占70%。
   “中国派遣军”即使同日军驻外军队对比,陆军105万,占海外陆军310万的34%;海军6万,占海外海军40万的15%。合计111万,占海外日军350万的32%。
   而且必须注意的是,向中国投降的111万日军,是中国八年抗战击毙40万日军后余下的;而在太平洋的130万日军,则是被美军击毙125万后余下的。这一重大差别是不能忽略的。
   这里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日军“国内军”之所以列入抗击美军兵力,是因为只有美军具备登陆日本本土的条件。1944年以后,美军从南(菲律宾)、东(马里亚纳群岛)、北(阿留申群岛)三面逼近日本本土,迫使日军三次进行“本土总动员”,并紧急从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抽调精锐部队回国,使“国内军”急剧扩大到240万人,加上海军达370万,兵力最为雄厚。美军不但通过轰炸摧毁了日本各大城市,冲绳战役后直逼日本本土并准备登陆(因战争结束而取消)。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关东军只在战争结束8天前,苏联海军在二战中表现极为拙劣,不具备消灭日本海军和大规模登陆日本的条件。中国关内主要战略要地还在日本人手里,抗战胜利对中国来说还是遥遥无期,以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无人相信,第一反应是“哪个据点的日军投降了”?至于登陆日本更是天方夜谈。
   二是或许有网友要问,有的资料显示中国受降日军不是111万,而是131万,哪个正确?这是因为,中国受降的日军除包括“中国派遣军”外,还有驻台湾的日军(16万人),以及越南北部的日军。越南北部的日军属南方军序列,按照就近原则投降中国;在台湾的16万日军属日军“国内军”第10方面军序列,主要抗击美军登陆(1944年美军将领尼米兹和麦克阿瑟确有登陆台湾和菲律宾之争),中国军队当时当然不可能有实力渡海攻击台湾。因此尽管台湾的16万日军向中国投降,只是按照台湾属于中国的原则,却不是中国军队所能抗击的力量。
   3、所谓毙命中国的百名日军将领
   这又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研究抗战史必须留意的。根据我国有关史书,宣称自甲午战争以来日军有138名将领毙命中国,其中被击毙87名,自杀9名,病死15名,被处决10名,因事故死亡10名,不详6名。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军将领在中国毙命96名。
   数字不小。但还是有问题。
   首先没有区分战争期间和战后,上述数字包括东京大审判叛处死刑的日本7名甲级战犯,如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这是由美国主导处决的,被中国处决的有南京大屠杀凶手谷寿夫等,都是战后死亡的。更离奇的是“贪天功为己有”,居然宣称什么山本五十六是因被中国破译密码而遭击毙等。除此之外,国民党还大肆宣扬军统破译了日本密码而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并提醒美国等,可谓“天方夜谭”。熟悉二战密码战的网友都清楚真相,但鉴于此说流毒甚广,还得说明一下。
   一切说法都必须有证据支持,否则人人都可宣称自己破译了密码,那还有什么原则?二战日本密码是由每组6位数的乱码组成,其组合变化几乎无限,极难破译,美国组织了大批顶尖的数学家和语言学家,才破译部分,其余靠推测,如对日本联合舰队1942年6月进攻何处并不清楚,只知道是AF,后通过其他途径才证实AF是中途岛。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通过破译日本密码获悉日军动向而予以打击,包括击毙山本五十六等,都有根有据。
   反观之国民党,八年抗战中对日军动向一团漆黑,每次作战都十分被动,多次遭到突然打击,哪有什么破译密码后产生的预见性?至少目前还找不出一个实例。第三次长沙会战得知进攻日军弹药稀少,情报是从击毙日军尸体中搜出文件获悉的,薛岳拍案大喜:“一纸轻文胜于10万挺机枪”,这时戴笠的军统密码破译组又在哪里?相反侵华日军却轻易破译了国民党军的密码,破译率达80%,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牺牲就是因为日军破译国民党军密码后确定“33集团军总部在沟圆”。但日军又承认,极难破译共产党八路军的密码,因为后者采用苏联的密码系统。可见国民党密码技术是十分低劣的,但其“贪天功”的本事却是别人望尘莫及的。
   另外中国击毙的日军将领有些是很“可疑”、甚至对照日本资料发现是编造的。如宣称:
   1895年甲午战争后台湾抗日民众击毙日军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陆军中将)。
   日关东军11师团长渡久雄中将在黑龙江密山扫荡时被击毙。
   日114师团长沼田德重中将在山东扫荡时被击毙。
   日35师团长前田治中将在山西扫荡时被击毙。
   但根据日军史料和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成果,上述战果纯属虚构。
   日军在战场上第一个被击毙的中将,是独立混成第2旅团的旅团长阿部规秀,1939年11月在黄土岭战斗中被击毙,以致日本哀叹:“中将级指挥官阵亡,皇军成立以来不曾有过”(罗焕章、支绍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221页)。但在上述说法中却提前了44年,将这一“荣誉”封给了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根据日军记载,能久亲王是在台湾病死的(《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上册,44页)。
   日军在战场上第一个被击毙的师团长,是15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1942年5月在浙赣会战中于兰溪被地雷炸死,日军承认:“现任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中译本,上册,103页)。如上述,也被提前了47年,而且之前抗战中中国军队已宣称“击毙”了日军3名师团长。
   国民党军大肆宣扬的1944年衡阳保卫战中击毙的日军68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其实他在战争末期还担任驻本土姬路的84师团长(后面还要提到)。国民党宣称还于长衡会战中的日击毙日军大桥彦四郎少将,实际上大桥彦四郎此人于日在第29师团第18联队的联队长任上在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阵亡,根本不是死在中国。早的有1938年台儿庄战斗中宣称击毙的日军第10师团63联队长福荣真平大佐(追赠少将),实际上1944年还担任驻菲律宾宿务岛的102师团长,抗击美军登陆,莫非借尸还魂?
   至于国民党军统宣称日在河南开封刺杀日军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少将,在日本权威历史学家福川秀树编撰的《日本陆军将官辞典》(收录日本陆军将官4250名,含死后追赠)中并无吉川贞佐其人,其是否为少将无任职简历佐证,且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无前后任资料,应为杜撰。还有宣称日本陆军秋山静太郎少将日毙命于山东,查日本资料,秋山静太郎此人曾任长崎要塞司令,日已转为预备役,日在日本死去,从未在中国打过仗,又何来1940年被击毙于山东?
   又如《毙命中国的百名日军将领》一书宣称的,日本在中国最后一名毙命于战场的将军,是59师团53旅团长吉川资少将,日扫荡时被八路军毙于山东。但吉川资此人的任职情况大为可疑。《毙命中国的百名日军将领》中称吉川资调任53旅团的旅团长是在1945年1月,于5月份在该职任上战死。但根据王辅的《日军侵华战争》提供的日的日军59师团作战序列,当时第53旅团的旅团长是田坂八十八少将(第4卷,2711页),实际上否定了《毙命中国的百名日军将领》的说法。至于田坂的后任,则是上坂胜少将(田坂八十八后调任驻台湾的第9师团的师团长)。另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汇编》、《华北治安战》和被认为是当今抗战“正史”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也都未提及敌53旅团长被击毙的事。今年的抗战胜利60周年献礼大片《太行山上》气势恢宏,期间抗日民众投掷标枪击毙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的旅团长苫米地四楼少将的镜头激动人心,但实际上苫米地四楼少将1945年8月战争结束时还任本土的津轻要塞司令,并未在中国阵亡。
   击毙日军将领,当时确实是重大战果,但因战时情况不明,或多属传闻,如八路军战时宣布击毙日军独立混成旅团长常冈宽治、水原义重、服部直臣等,查战后日军资料均不属实;或有意编造提高士气,这也是国民党军之惯用手法(如共产党许多重要领袖和将领一再被国民党宣布已被“击毙”)。治史者,只要查阅对方资料,就一清二楚,而不应片面采用战时情况不明的说法,甚至自吹自擂,态度是不严肃的。
   有人或许质疑,日军为面子起见,故意制造烟雾,如将战死将领说成病死或死于事故等。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问题是客观分析。应该承认日军对其将领的死亡情况是严格区分的,如承认太平洋战争中联合舰队第一任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系座机被美国空军伏击击毙,第二任司令长官古贺峰一则为座机遇暴风雨失事身亡,并没有为了“面子”而谎称山本是失事身亡。就以中国战场为例,八年抗战日军在中国被击毙的最高军衔和职务的将领是冢田攻(曾任日本参谋本部参谋次长、南方军总参谋长、11军司令官),日因座机在安徽大别山区被国民党桂系军队用从瑞典进口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击落而毙命,追赠大将。开始日军也以为冢田攻是死于飞机失事,但找到飞机残骸后发现座机上有弹孔,遂宣布冢田攻是被击毙的,并没有刻意掩饰(见王辅:《日军侵华战争》,第3册,1819页)。
   还必须说明,八年抗战中国战场击毙的日军“将领”,大多是大佐级的联队长,系死后追赠少将;真正以将军衔而被击毙的,只有20名左右(包括部分情况我还没有时间核实的)。而美军在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仅2个月作战就击毙和迫使日军将领自杀者达10名(当时均为将军衔,并非追赠),即:
   塞班岛死亡5名将军:中太平洋方面舰队司令长官南云忠一中将、43师团长斋藤义次中将、31军参谋长井桁敬司少将、舰队参谋长矢野英雄少将、海军第5根据地队司令官辻村武少将。
   关岛死亡4人:31军司令官小畑英良中将、29师团长高品彪中将、独立混成48旅团长重松洁少将、31军副参谋长田村义富少将。
   提尼安岛,第1航空舰队司令长官角田觉治中将。
   即几乎相当日军在中国八年被击毙将领数的一半。
   如算上大佐级追赠少将的联队长,则日本将军在中国八年因各种原因死亡者约40名(不计苏军击毙者,如诺门坎冲突日军即有6名将军战死、自杀)。无论数量和军衔的级别,均远远低于太平洋战场。在三年八个月的太平洋战争中,仅日本海军就阵亡元帅2人,大将5人,中将56人,少将252人,计315名将军阵亡(见伊藤正德:《联合舰队的覆没》,中译本,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而死亡的陆军将领数量更多。
   还有,因太平洋上日军孤岛作战,往往全军覆没,迫使大批将领切腹自杀,一般网友都清楚。而中国军队因未对日军达成大歼灭战,八年抗战日军在中国战场作战中死亡的将领,竟无一人系切腹!唯一在同中国军队作战中自杀的将领,是在缅甸密支那死亡的56师团步兵团长水上源藏少将,而且情况特殊,我在下面章节再述。
   除宣布击毙日本将领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宣称战争中打死或俘虏日本皇族,即日本天皇的亲戚,经查也不确实。如为宣扬傅作义绥远抗战的战果,宣称日在内蒙古五原击毙日本皇族、绥西警备司令官水川伊夫中将。查日本资料,水川伊夫,男,生于1905年,日本冈山县人。1928年毕业于日东京大学政治系。后来在日本县地方警察系统任职。1936年来中国,在伪蒙疆伪政府政治治安部任顾问,从没去过绥远五原。1941年回国,任冲绳县那霸市警察厅治安部次长,官界正六品,家住那霸市惠美桥町官舍。此人连军人都算不上,根本不是陆军中将,更不是皇族,也没有死在中国。
   还有《三晋都市报》日的报道《从战俘到友人——原日本天皇表弟铃木川三郎纪事》,称:“1945年初,美军要派观察组来太行二分区进行视察,为了向全世界宣传我八路军的抗战功绩,分区党政军领导决定抓日本活俘虏,组织力量于1月17日凌晨颠覆了日军一列车,活捉了日伪山西省政府教育厅行政顾问、日本天皇的表弟——少将军团长铃木川三郎,连同他的儿子、女儿共5人。” 并说战后铃木川三郎发表了著作:《当了俘虏去延安》。
   而据 日采访当年的当事人、八路军敌工科长刘国霖(现年88岁老干部),其却称:“铃木川三郎根本不是原日本天皇的表弟,过去就有传闻报道是失实的,我军早已调查过,铃木川三郎的自述书中《当了俘虏去延安》也未提到,1998年(我)去日本也未听说过”。
高考考特么三四百分有两个原因,一是懒,二是笨。
不过对于某些人来说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素质太高,冠绝全国。
帖子3911&精华&积分5345&激骚284 度&爱车&主机X360 Wii PSP&相机&手机&注册时间&
引用:原帖由 北野天翼 于
22:20 发表
《使命召唤5 世界战火》太平洋战役里其实就可以加入中国军队能编入当然好……问题是……有国军过去歼敌么?
高考考特么三四百分有两个原因,一是懒,二是笨。
不过对于某些人来说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素质太高,冠绝全国。
帖子13332&精华&积分21946&激骚707 度&爱车&主机&相机&手机&注册时间&
喷了。。。日本人又变成中国打败 的了。。。。
真要做,估计也只有国军的部队,八路最后漏个脸罢了。。。。
帖子23678&精华&积分36998&激骚964 度&爱车牛蹄&主机牛腩&相机牛眼&手机&注册时间&
引用:原帖由 北野天翼 于
22:20 发表
《使命召唤5 世界战火》太平洋战役里其实就可以加入中国军队分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战役”的页面
此分类包含下列78个页面,共有78个页面。
安加尔战役
轰炸新加坡
比亚克岛战役
塔拉瓦战役
轰炸吴市 (1945年7月)
珊瑚海海战
关岛战役 (1941年)
关岛战役 (1944年)
香港保卫战
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
诺门罕战役
冲绳岛战役
萨沃岛海战
天宁岛战役
中途岛海战
仁牙因湾战役
八月风暴行动
兰里岛之战
千岛群岛登陆行动
卡巴那图营救
印度洋空袭
台北大空袭
台湾冲航空战
往哪里加呢……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滅了美国
帖子34429&精华&积分19467&激骚1504 度&爱车&主机&相机&手机&注册时间&
他爷爷领导的#@¥%打败日本人系列
马德里不会忘记悲惨岁月里为上帝和君王斗争的孩子们
帖子1351&精华&积分12402&激骚40 度&爱车&主机&相机&手机&注册时间&
引用:原帖由 北野天翼 于
22:20 发表
跟美国苏联一样大的成百上千万人的伤亡...请问LZ您对二战史了解多少?美国何曾伤亡过成百上千万人?
国军估计以后可能还有点戏,八路也想在二战游戏中出场?等天朝“亮剑”游戏版吧~~~
心黑手辣JB大
帖子31411&精华&积分25006&激骚616 度&爱车&主机&相机&手机&来自软组织硬化研究中心HQ&注册时间&
LZ能想出红字部分,肯定耗费了很多脑细胞。。。
你太直接了
In Halo We Trust
帖子14724&精华&积分34885&激骚186 度&爱车&主机&相机&手机&注册时间&
做个从抗日打起,国共内战结尾的枪车球,并可以通过玩家力量改变结局,一定内涵
帖子5442&精华&积分17505&激骚440 度&爱车&主机&相机&手机&注册时间&
有几种枪几颗子弹能用呢?有粑粑雷可以埋吗?
帖子20184&精华&积分21798&激骚1926 度&爱车&主机WII NGC NDSL GBA PS2 PSP 3DS&相机CANON 550D
5DIV&手机One Plus 5&注册时间&
当时只是在国内打来打去吧……人家满世界地打呀……
帖子26580&精华&积分31924&激骚615 度&爱车&主机ps3,psp,ps2,wii,ndsl,360&相机3DS,psv,wii U&手机iPhone5&注册时间&
引用:原帖由 极度深寒 于
23:09 发表
请问LZ您对二战史了解多少?美国何曾伤亡过成百上千万人?
国军估计以后可能还有点戏,八路也想在二战游戏中出场?等天朝“亮剑”游戏版吧~~~ 有online
中国人喜欢的美国是想像中的美国,跟地球另一边的那个美国没啥关系。恨日本也是想象中的那个。
其他国家,国民同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军日军大型战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