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形成的国际战略格局是( )。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多元交叉格局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军事理论题目和答案
1、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由众多学科组成的知识体系,共包括军事思想、战略、作战、国防建设、军事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军事后勤、军事装备、军事技术、军事法、国际军事、( A )、军事人物、军事著作及军事环境15个知识门类。 A、军事历史
B、军事哲学
C、军事防御学
D、军事领导学 2、下列古代兵书中哪一本不属于《五经七书》(
A、《李卫公问对》
B、《孙膑兵法》
C、《孙子》
D、《吴子》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 C )的基本法律。 A、国防与社会建设
B、国防与经济建设
C、国防与武装力量建设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98年修改后规定我国实行(
)兵役制度。
C、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5、战时遇有特殊情况,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决定征召(
)的男性公民服现役。 A、18岁至35岁
B、36岁至45岁
C、18岁至45岁 6、我国法定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是(
A、每年9月18日B、每年9月的第3个星期日C、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7、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古称夷洲,我国(
)朝开始对台湾实行行政管理。
A、宋 B、隋 C、明 8、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命运的三次战略决战是(
A、平型关战役、黄土岭战役、台儿庄战役B、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潘龙战役C、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9、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是(
),打赢信息化战争。
A、建设信息化军队 B、建设机械化军队 C、建设摩托化军队 10、日,我国“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10月16日顺利返回,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5B、4C、3 11、
当今世界,以(
)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变革。
A、信息技术 B、航天技术 C、新材料技术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促使许多国家下决心实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战争是(
A、1991年海湾战争 B、第4次中东战争 C、马岛战争 13、
民兵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兵一词,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于(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14、
)年,中国政府宣布裁减军队100万,掀开了我军精简整编的新篇章,使我军的质量建设发生了重大的飞跃。
C、1984 15、
B )年,中国政府宣布裁减军队100万,掀开了我军精简整编的新篇章,使我军的质量建设发生了重大的飞跃。
C、1984 16、
)是建军治军之本,也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
C、武器 17、
英阿马岛战争发生于(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8、
( D )不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B、电子战 C、信息火力战
D、阵地战 19、
信息化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 B )
A信息化武器装备
B信息化军队
C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
D信息化网络 20、
信息心理战的基本手段有( A )三种方式
心理宣传、心理欺诈、心理威慑
心理阻挠、心理欺诈、心理威慑 C
心理宣传、信息欺骗、网络攻击
信息波坏、心理欺骗、心理进攻
2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机械化战争时期西方的主要作战理论( C
A、空军制胜论
B、坦克制胜论
C、信息制胜论
D、“总体战”理论 22、“军事转型”、“系统集成”和“事业型军队”等理论是信息化战争形成和发展时期西方新军事理论中(
C )方面的主要观点。
A、军事战略
B、作战指导
C、军队建设
D、战争动员 23、“先发制人”、“信息战”和“确保战略优势”等理论是信息化战争形成和发展时期西方新军事理论中(
)方面的主要观点。 A、军事战略
B、作战指导
C、军队建设
D、战争动员 2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及新中国国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1)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战争问题上的认识论方XX;(2)人民军队思想;(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4)国防建设思想;还包括( B
)。 A、游击战思想
B、人民战争思想
C、武装斗争思想
D、统一战线思想 25、毛泽东军事思想认为,战争的根源是(
A、人类的好斗本性
B、文明的冲突
C、私有制和阶级
D、特定个人 26、毛泽东军事思想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
) A、交战双方的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
B、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C、战争的正义性
D、交战双方全部客观和主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变化 27、根据毛泽东军事思想,关于人和武器的关系下面的说法(
)是错误的。 A、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B、武器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C、人和武器不可分离
D、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 28、在抗日战争初期,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对战争趋势的观点,毛泽东在其《论持久战》这部著作中提出了“持久战”的思想,这一思想主要依据的战争认识论和方法论是( A
) A、全面地研究战争
B、着眼于战争的发展
C、抓住战争的关节
D、着眼于战争的特点 29、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攻打锦州,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与关内的联系,从而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在辽沈战役的第一阶段攻打锦州的举动,突出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关于(
)的战争方法论的观点。 A、全面地研究战争
B、着眼于战争的发展
C、抓住战争的关节
D、着眼于战争的特点 30、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20万军队进攻我陕甘宁边区。我军西北野战军2万多人通过“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三战三捷,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边区保卫战的胜利。关于这三场战斗性质的最准确说法是( A
)。 A、内线中的外线速决战
B、内线中的速决战
C、外线中的速决战
D、内线中的外线持久战 31、以“打得赢”、“不变质”为主线进行军队建设;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军队党的建设。以上观点是( C )的重要内容。 A、毛泽东军事思想
B、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C、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D、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32、“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必须实行战略性转变”这一观点是(
)的重要内容。 A、毛泽东军事思想
B、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C、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D、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33、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建设军队的观点是( C
)的重要内容。 A、毛泽东军事思想
B、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C、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D、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34、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这一观点是(
)的重要内容。 A、毛泽东军事思想
B、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C、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D、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35、以下哪一个体系不属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战略格局(
A、威斯特伐里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法兰克福格局 D、雅尔塔体系 36、目前的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力量分布可以表述为:( B )。 A、一个超级大国独霸
B、一超多强
C、多个强国并存
D、群雄崛起 37、现在,在陆上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 C
D、15 38、中国新安全观首先是综合安全观,又是发展安全观,也是合作安全观,更为重要的,中国新安全观是( A
) A、共同安全观
B、和谐安全观
C、共产主义安全观
D、和平主义安全观 39、一般认为,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 B )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A太空技术 B信息技术 C新能源技术 D新材料技术 40、以下不是精确制导武器的特征的是( D ) A命中精度高 B毁伤程度高 C作战效能高 D射程远 40.5下面的几种导弹中,不是反坦克导弹的是( D ) A、“地狱火”导弹 B“陶式”导弹 C“小牛”空地导弹 D “毒刺”导弹 41、以下关于“战斧”巡航导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这种导弹是一个大家庭,型号很多,既能装核弹头,也能装常规弹头。 B既能在陆上发射,也能在军舰和潜艇上发射,用途非常广。 C其最大特点是射程远、精度高、低空突防能力强。 D这种导弹成本低,性能可靠。 42、美军战斗机编号是由基本规律的,比如一般而言:F开头的是战斗机,B开头的是轰炸机,E开头的是电子战飞机,C开头的是( D ) A侦察机 B多用途飞机 C反潜巡逻机 D运输机
43、美国驻日本横须贺的海军舰队是( D ) A第2舰队
B第4舰队 C第3舰队 D 第7舰队 44、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
)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A、恐怖主义
B、霸权主义
45、明确向世界宣布:“要使世界免遭过去的灾难,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领导”,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的是美国哪位总统?(
) A、乔治?W?布什
46、当前影响世界安全形势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和霸权主义。 A、恐怖主义
B、金融危机
C、欧债危机
D、民族主义
47、恐怖袭击后,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分别是2001年的(
)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A、阿富汗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利比亚战争
48、目前美国武装力量由三部分组成:现役部队、在军内工作的文职人员和(
)组成。 A、后备役部队
联系客服:cand57il.com《天津方式》第一章&&&决策&&(1)
&&&&一九四八年秋,辽沈战役取得伟大胜利,淮海战役也提上了中央军委战略决战日程。中国军事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为实现聚歼华北国民党军事集团这一雄伟计划,在客观上创造了重要的机遇与条件。在此情况下,中央军委决定提前发起平津战役,制定《平津战役作战方针》,并根据战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作战部署,从而确保了整个战役的胜利。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先后在平津前线司令部和平津前线总前委指挥下,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面对新的作战条件和新的战场情况,创造性地实现了“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战略原则,及对城市的顺利接管,为“天津方式”的产生,以至“北平方式”的成功,在军事斗争和政治瓦解两个方面,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典范。
一、提前发起平津战役的战略思考
&&战略大决战开始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与此同时,殖民地半(以上第一页)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日益高涨,要求实现世界和平的呼声形成强大声势。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对国际形势进行了充分估计。一九四八年九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和结论中,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对和平与战争的两种不同看法法深刻指出:我们有任务动员全世界人民的力量制止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一次大战后不同,制止战争的可能性更大……美英反动派确在准备战争,战争危险确实存在着。
但以苏联为首的世界民主力量,已超过反动力量(莫洛托夫、日丹诺夫都这样说了,我们党内有些同志,特别是中间派还看不清楚),而且还在继续发展,所以战争危险必须而且必能克服,其条件就是要努力。时间如能争取十(以上第二页)年到十五年,就必能制止战争。”因此,“世界和平,苏联不打仗,对世界人民有极大的利益。可是蒋介石希望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党内也有人认为会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苏联和东欧各国人民如果能够和平生产十年到十五年,苏联能提高生产力到年产六千万吨钢,人家就望也不敢望了”①。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始终希望在中国扶植一个遏制新生社会主义阵营,并能够与苏联抗衡的政权。因此,美国长期以来奉行扶助国民党的内战政策,但在辽沈战役结束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令美国政府大失所望。此时,美国政府已预感到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和在军事上的节节失败,最终将失去在大陆的统治地位,而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进而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这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现实。因此,他们要继续寻找代理人,确保国民党政府统治基础的稳固。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溃败,已使美国杜鲁门政府失去了信心,他们预言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不会超过三个星期或三个月,并且认为当前的国民党政权已经没有希望”②。因而,“寄希望于其他人”,美国国会讨论援华法案时,一些议员建议将援助直接分配给中国各省。国务院甚至要求国会授权直接把军需品分配给中国各地方司令官。为此,美国政府转变策略,由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寄希望于蒋介石政府,转而扶植地方反共势力,单独支持傅作义集团,并承诺直接给以军(以上第三页)援。在美国政府看来,傅作义是“有军事能力的人,一。并承诺援助傅作义部队一点六亿美元的军事装备②。目的是要傅作义坚守平津,牵制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对该地区的任何军事行动,以此继续维护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地位,及美国在华利益。
此时,国民党政府已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东北战场的失败,徐蚌会战受挫,国统区日益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和广大人民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的开展,足以证明国民党反动政府已经民心丧尽,统治地位摇摇欲坠,令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最高统治集团惊慌失措。在各个战场,自一九四六年六月发动全面内战以来,国民党六大军事集团(沈阳卫立煌集团、北平傅作义集团、西安胡宗南集团、汉口白崇禧集团、徐州刘峙集团、太原阎锡山集团)遭到人民解放军程度不同的沉重打击。至辽沈战役结束,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七十四师、新一军、新六军相继被全歼,国民党损失兵力达三百六十九万余人,使其总兵力下降到二百九十万人③。对此,中央军委在一九四八年十月三十一日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中指出:“中央九月会议规定五年左右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根本打倒国民党的任务,因为战争迅速发展,可能提早一年完成。”十一月十一日,毛泽东在致林、罗、刘、谭(政)电报中再次指出:“我全军九十两月的胜利,特别在东北及济南的((以上第四页))胜利业以根本上改变敌我利势。
①《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致马歇尔国务卿》,见《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l辑,世界知&
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899页。
②& 陈孝威:《为什么失去大陆》下册,台湾文海出版社1964年版,第546页。
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第一年共损失兵力117万;第二年损失兵力152万;一九四八年七月至辽沈战役结束,损失兵力一百余万,共损失兵力达三百六十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大战略时代的微战争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与国相互依存和利益交融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总体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但世界仍然不太安宁,各种国际力量较量和竞争十分激烈,中东乱局、叙利亚危机、朝鲜半岛核问题、欧洲难民危机、国际恐怖主义等问题牵动国际斗争全局,国际关系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进程的关键时刻,如何正确处理好战略与战争的关系,是一个极端重要、极其紧迫的问题。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略与战争需要灵巧配合,用大战略设计微战争,用微战争支撑大战略,正在成为大国竞逐世界的通行规则。
  大变局呼唤大战略
  大国关系的竞争说到底是战略的竞争,大国力量的博弈说到底是战略的博弈。当然,今天的大战略已不同于过去的大战略,过去冷战时期的大战略主要是以军事和战争为核心的战略,现在的大战略已经转为以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较量为核心,以军事裁决和武力对抗为后盾的综合大战略。导致这种战略重心转移的根源在于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的大变局,即大国综合博弈、全球治理体系及国际战略格局已然发生重大变化。
  其一,大国综合博弈发生重大变化。在人类历史的漫长时期,大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重心主要在军事,由军备的充分、军费的充沛及军人的充足所决定的军力之强大,就是国际政治中大国话语权的筹码。强者霸道,弱者臣服,从来如此。然而,自从有了核武器的强大威慑效应,人们忽然意识到,武力大对决、军力大比拼的传统争夺就意味人类的集体自杀。相反,国与国之间围绕文化先进与否、科技发达与否、经济繁荣与否等展开的没有硝烟之竞赛,才是正道,才是关键,才是方向。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交相重叠、相互渗透,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的加速推进与复合影响,世界主要大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明显地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领域全面铺开,这必将从根本上影响世界发展的进程和走向,也必将从根本上规制各国竞争的重心与方向。
  其二,全球治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在全球化尚未全面展开与深度发展的较长时期,全球安全问题主要是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安全,全球治理体系也主要是由少数几个西方大国所强力主导,拳头的大小与否,决定着话语的强势与否,更直接与利益分享的多少捆绑在一起。今天,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几个西方国家凑在一起就能决定世界大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方面,全球治理体系正在从几个西方国家行为体主导,向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体参与共治转变。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体系正在从列强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向各国通过制定国际规则、相互协调关系和利益的方式演进。上述这种转变与演进的方向,更加凸显了前瞻性战略筹划的极端重要性。
  其三,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国际战略格局是国家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标示了世界主要力量的分布、组合与对比。19世纪以后,欧洲列强统治和影响着世界上广大地区,从而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战略格局。这一格局的特点就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于是,列强内部发生剧烈矛盾,结果引发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制”形成美苏主导的两极国际战略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后,美国军力和经济膨胀到极点。但由于日本、德国、西欧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海湾战争之后美国的“单极”世界格局梦逐渐破产。几百年间,虽然国际力量格局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但都是在西方世界内部范围开展。如今,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力量显著上升,这对西方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产生重大冲击,从而导致国际力量加快分化组合,大国关系进入全方位角力的新阶段。
  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的大变局,涉及大国综合博弈、全球治理体系及国际战略格局多维重塑,要应对这种大变局,就必须要有大战略。毕竟,我国发展壮大正在成为推动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刻调整的重要动因,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正在转化为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等理念和倡议,正在引起国际社会热烈响应。我国主导创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参与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正在体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制度性权力的增强。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有顶层设计的大战略谋划,这里的大战略,就是要善于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综合系统考虑战争问题,要善于从世界大格局演变中思考战争问题,要善于把战争问题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筹划,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战略定力,处理好战争和政治的辩证关系。
责任编辑:李新会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