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丁虚空恐惧大招无限叠加到底可不可以空叠,有没有人试过

永猎双子资料攻略
千珏推荐视频
河流之王资料攻略
塔姆推荐视频
时间刺客资料攻略
艾克推荐视频
安妮推荐视频
弗拉基米尔
弗拉基米尔攻略
弗拉基米尔推荐视频
德莱厄斯攻略
德莱厄斯推荐视频
德莱文攻略
德莱文推荐视频
希维尔攻略
希维尔推荐视频
阿木木攻略
阿木木推荐视频
泽拉斯攻略
泽拉斯推荐视频
克格莫攻略
克格莫推荐视频
萨科推荐视频
巴德推荐视频
>>>非BAN必选到无人问津 新版卡萨丁攻略
非BAN必选到无人问津 新版卡萨丁攻略
12:26:23 条|来源:多玩LOL|作者:aiyouweilife|
  这个版本的卡萨丁你要说他根本不能玩那倒不至于,我觉得他变成像刀妹,狐狸一样的情况,对线不蹦,掌握好切入时机,还是可以打出风采来
  出装方面目前还在尝试,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女神时光杀人书那样比较主流的套路。我说一个我常用的。
  出门水晶瓶和3红,没什么好说的,6级前就是怂。小技巧:出了魔瓶之后如果你回城的时候魔瓶还有充能,可以用了之后再回城,可以加快你出门的速度
  第一次回家女神之泪加少量补给和眼,从此开始不断叠。。。
  第二个装备杀人书。没错你没看错,就是它。因为我其他的出装像大天使,都是比较拖的,前期的伤害主要就靠杀人书叠起来。至于怎么叠杀人书,怕对面针对,我开始就说了,这个版本的卡萨丁在加强之前都是很需要技巧打的,出了杀人书就意味着你要稳。
  之后就可以往巫妖发展,这件装备虽然被削弱了,但还是有0.5的加成,与卡萨丁W和天赋里的奥术之刃配合非常厉害。而且以后会出新装备让巫妖的合成更加平滑,在这之前可以先出860过渡。
  至于为什么选择巫妖不选冰拳,其实我也考虑过了,冰拳实在是太贵,在你要出大天使叠女神的情况下,还要出这么一个装备,而你在这之前并没有能力很快赚到这个经济,所以我放弃了。当然抛开价格不谈,冰拳其实非常适合现在的卡萨丁,有蓝有减CD还有减速,如果打法坦流那我一定会出。
  之后可以先做中亚,提升报名能力,等做出来之后,女神差不多也叠好了,可以出炽天使
  第五个是虚空之杖,作为APC法穿是十分必要的。至于鞋子,法穿鞋或者CD鞋都是可以的,要看情况。
  我这套出装伤害是绝对够的,但是想要合成却不容,首先杀人书就是一个问题,叠得不好中期你就完全没伤害,但其实如果你前中期有6层左右我觉得就足够了。之后的出装都要看情况,对面坦克发育太好了你就要早早把做出来。出装这个东西还是要看实际情况。
  至于其他类型的出装我也想过,纳什之牙加巫妖的攻速流,冰拳加大面具的消耗流,都是很有意思的出装,欢迎大家和我交流。
  这个版本的卡萨丁你要说他根本不能玩那倒不至于,我觉得他变成像,狐狸一样的情况,对线不蹦,掌握好切入时机,还是可以打出风采来。而且现在没有解说敢出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尝试开发新打法,法坦流AD流什么的都有可能谁也说不准。这个英雄下个版本肯定要加强的,到时候我会再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打法。
多玩饭盒-王者路上不孤单
告别无聊,告别寂寞,众多美女在饭盒里等你来战!
下载地址:
添加到收藏夹
看完本文后有何评价?
已有0人评价,点选表情后可看到其他玩家的表态。
<span onclick='javascript:if(document.all){clipboardData.setData("Text",location.href);this.innerHTML="[文章地址已复制]";}'
class="btn">[与更多人共享]
游戏数据库
友情链接: |删除历史记录
&#12288;----
相关平台红包
收入这么低,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比日本人有钱?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收入这么低,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比日本人有钱?》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收入这么低,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比日本人有钱?》 精选一点击行业网,金融大拿、业内人士都在这里今日微信号力荐头条licaitt(长按红色字复制)来源:日经新闻网作者:柯隆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导语:为什么人均GDP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国人会觉得比自己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不那么有钱呢?日本时事通讯社的一个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日本的成人每月的约1500元人民币(约25000日元),结论:日本人真的没有想像中那么有钱。其依据之一说在日本一瓶160毫升的SK-Ⅱ的神仙水要18000多日元。最便宜的手机包月花费要10000多日元。如果用物价来衡量日本人是否有钱,应该说日本人的确没有中国人想像的那么有钱。我想比起关于日本人的零花钱的问卷调查,日本的人均GDP更说明问题。2016年日本的人均GDP大约3(约400万日元),同一年中国的人均GDP约8200美元。为什么人均GDP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国人会觉得比自己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不那么有钱呢?这才是问题之所在。用物价来解释一个国家人民的实际收入是一个通行的方法。IMF每年都用购买力平价(PPP)估算和发布世界主要国家的GDP,按照IMF的估算,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GDP总量为20多万亿美元,美国的GDP为18万亿多美元)。但问题是测算购买力平价时使用的物价指数通常是非常主观的。比如如果用中国的一个肉包子的价格与美国的一个汉堡包的价格计算价格比(购买力平价)可能就有点失真。中国商店里的中高端衣服的价格要比美国和日本的贵很多。同样一款日本厂家的汽车,在中国的售价要比日本的售价高很多。所以,如何编制物价指数,其中有很多讲究,你不能用一个或几个商品的价格来做简单的比较,那样的话结论难免失真。的确,日本人看上去并不那么有钱。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一碗饭、一点蔬菜、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日本人开的车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车。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日本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就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凭我在日本生活近30年的经验,日本人最不擅长的就是奢侈。相比世界大部分国家的人,日本人算是奢侈的一点可能是所有日本人的家里都有浴缸,他们每天都要泡澡。日本人喜欢到温泉去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会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我真奢侈。当然,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家也没有游泳池,中国人的奢侈往往体现在饮食上。有一次看英国BBC的一个纪录片是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家庭生活的,其原意是要聚焦中 国下岗工人的生活如何拮据,结果,影片中间有一段是下岗工人一家三口吃晚饭的镜头,四菜一汤!我相信所有看到这一段的英国人都晕了,中国的下岗工人吃晚饭也有四菜一汤,太奢侈了。回来说日本,虽然日本人看上去没有中国人那么有钱,但实际日本人是非常有钱的。为什么?现在日本人均(包括老人和婴儿)的(现金和存款)大约有,而且日本有很好的社保体制。这在世界别的国家是不可想像的。其实,当我们感叹日本人看上去不如中国人有钱的时候,我们应该问一问,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那么有钱?2016年中国到国外来旅游的一共1亿4000万人次。实际旅游的人不超过1亿人,拿中国总人口的14分之一和日本的平均值相比较本身就是不恰当的。日本的贫富分化是很小的,基尼系数不到0.3,而中国的贫富分化不用我说,各位读者应该有亲身体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475。所以,我认为,问题的本质不是日本人看上去不那么有钱,而是中国人看上去太有钱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问一个为什么?人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话不假,中国的国家大,自然地怪事就多。普遍地说中国人的收入并不是特别高,但从帐面上看,中国人的却不比先进国家的人少。根据IMF的统计,中国的人均GDP大约在8000美元多一些,按今天的汇率计算中国人的平均年收入应该约低于5万5千人民币,换句话说:中国人的月收入平均大概不到5000元。是房价太贵还是工资太低?但是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略估一下少则200-300万元,多则700-800万元。为什么月收不到5000元的人可以拥有这么高额的房地产。当然,这些房地产是自己住着,就无法变现。但中国人还是财大气粗。这里面有历史原因,现在60-80岁的很多人原先住的单位的房子是单位分的,后来按工龄折价买下,这些房子如果地点好,那怕旧一些,其价格应该都不便宜。但是,问题是今后的年轻人哪里有钱买房?我遇到一个国内的年轻人,问他:现在你们结婚,有没有为了爱情而结婚的?他不假思索地说:如果没房没车,仅有爱情,别人是不跟你结婚的。也许换句话说应该是没房没车,哪里会有爱情?我相信这个年轻人说的是实话,也许多少有点夸张,但反映了今天中国社会的现实。今天一定有很多年轻女孩是跟房和车结婚的,而不是跟爱情结婚。问题是今后的年轻人哪里有那么多钱买房买车呢?试想一个年轻人如果在30岁前后结婚,其月收应该在元就不错了,退一步说,就是有元的收入也买不起那么昂贵的住房,哪里有钱娶媳妇?换一个角度分析,房地产经济学有一个经验法则,房价的合理区间是工薪族年薪的6倍左右。如果超过6倍,买房的贷款就很难还清了。按照这个经验法则来推算,中国城市的房地产的均价应该在40万人民币左右。请问,在中国的城市,花40万人民币能买到什么样的住房?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房价太贵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今天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房价多在300万元左右,那么中国人的年收不应该是5万5千元,而是55万元。所以,也许我们可以判断中国人的收入太低了。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以上,那么我要问同期个人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的人有多少?应该不会太多。接下来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工资收入没有大涨,而房价却接连高涨?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容易也不易。房价高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贫富分化太大,财富集中到了一小部分人手里,房地产市场就成了这些人敛财手段。一般来说对于买房是为了居住的人来说,他们是不会造成泡沫的,只有投机者希望通过才可能吹大泡沫。至于说工资为什么不涨?我曾经写过,今天中国的企业里,其剥削程度不亚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都有工会,工会是代表工人维护工人利益的组织。假设国有企业不剥削工人,但民营企业应该组织工会,保护工人利益。但是国有企业的老总们以及CEO们拿的报酬是否合理,我想不用我评说。我查看了统计年鉴,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民的收入平均增长每年都和实际GDP增长率差不多,但我问一些自己认识人:你们每年都涨工资吗?他们的回答是:什么时候涨的工资连他们自己都忘了。当然,中国的单位除了发货币工资以外,还有一些实物工资,二者加起来对于很多人来说增长的都很慢。前几年中国经济每年增长8%以上,现在降到6-7%。即使是6-7%也是很高的增幅。比如说每月工资元的人,其每年的增幅应该在200-300元。而且,6-7%的增幅是相比上一年的工资,所以实际上涨的工资应该更多。我相信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经济增长与他们没有关系。这样一来久而久之房价上去了,工资却跟不上。实际上对于只有一套住房的人来说,其房产的估价再高只是帐面资产,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不可能把现在住的房子卖了。房价高了对于今后买房子结婚娶媳妇的人来说是个大问题,大部分年轻人买不起房。短期内房价不可能回归合理区间,虽然经济增长率仍在6-7%,但相比前几年,的确下降。问一问国内做生意的人就知道,现在的生意环境非常不好,也就是说对大部分人来说涨工资短期无望。这种情况有点像一个陷阱,要想从里面跳出来非常不容易。要知道房价高的背后是地价太高,上一届政府把批租土地的收入归属于地方政府,全民所有的土地,为什么批租的收入归了地方政府,其中的法理说不通。一块土地批给谁去开发其中的讲究很多,潜规则的结果就是房价泡沫,否则,随着土地转让和开发产生的交易成本(包括大量回扣)无法支付,这些成本最后都要最终买房的人来买单。所以,中国人与其他中等发达国家的人相比拥有的帐面资产应该是很多的,但实际的现金收入应该没有那么多,也就是说中国人看上去应该很有钱,但实际没有那么多钱。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关于版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电话:021-;微信:hjwh123】我们其它小伙伴爱财之家ID:aicaihome长按并识别关注爱财之家:坚持原创,共同分享!一群对财富充满渴望的聪明人,一起!《收入这么低,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比日本人有钱?》 精选二如果谁能说清楚中国人的收入,应该离诺贝尔经济学奖就不远了。为什么人均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国人会觉得自己比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还有钱?为什么人均工资只有5000元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这么高额的房地产?这是一个日本人对于中国房子、工资的思考。1、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一碗饭、一点蔬菜、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日本人开的车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车,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即便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只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人其实最不擅长奢侈。日本人算奢侈的一项活动可能就是每个日本人家里都会有浴缸,日本人喜欢每天泡澡。家里泡澡还不够,日本人还喜欢去温泉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嘴里还会情不自禁地嘟囔一句:我真奢侈。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BBC的一部纪录片曾报道过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人看了之后很震惊,因为这个下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饭竟然是四菜一汤,英国人看到这一幕也晕了,他们纷纷感叹:中国人真奢侈!除了吃,中国人在日常花销方面也比日本人奢侈,同样的一件中高端衣服,中国的价格要比美国和日本的贵很多。同样的一款日本厂家汽车,中国的售价要比日本的售价高很多。再来看旅游方面,2016年中国到国外来旅游的一共1亿4000万人次。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中国有钱人这么多?可是事实上呢,2016年日本人均GDP大约是38000美元,而同年中国的人均GDP约8200美元,两者相差了4倍多!可是为什么中国人处处都显示出比日本人还有钱?事实上,日本不仅人均收入高,现在日本人均的金融资产大约有10(其实日本人根本不缺钱),而且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还十分完善,一个人从生到死如果什么都不做,政府的保障制度也可以解决他的基本温饱问题。中国有1.09亿的中产人口,如果再算上207万(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的百万富豪人口,总共1.1亿左右的人口为什么能够成为代表中国消费力的主力人群?其他沉默的12.9亿人口他们的真实购买力又如何?2、现在的年轻人该怎么办按照现在的汇率,中国的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中国的房价是多少呢?按照房地产经济学的一个经验法则,房价的合理区间是工薪族年薪的6倍左右。如果超过6倍,买房的按揭贷款就很难还清了。按照这个经验法则来推算,中国城市的房地产的均价应该在40万人民币左右。但事实上,据他了解,40万在中国连首付都不够。如果要把两者数据匹配起来,中国人的月均收入不是5000元,而是55万!所以,你可以想象现在的年轻人承担了多重的买房压力!中国中老年人在买房时,一些房子是单位分的,一些是在早年买的,那时候房价便宜的跟白菜一样也没人买。但这些房子放到现在来看都是大几百万或者几千万的豪宅了。所以高房价真正困扰的不是中老年人,而是代表中国未来的年轻人,特别在大城市工作的外地年轻人。因为本地人他们有老一辈的房产可以继承,而外地人才是高房价的真正受害者!拿着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要买下高于月收入1000倍的房产,中国的年轻人苦不堪言。曾经日本学者问过一个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如果不买房子,你还会结婚恋爱吗?年轻人反问:没有房子,还能有爱情吗?换句话来说,没有房子,等于没有爱情,更不要说结婚、生子了。这是没房年轻人的真实写照,那有房者又是怎样的生活呢?据日本学者的了解,很多人买了房子之后如果是自住,根本不能变现,等于抱着一堆资产还是不能花,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好到哪里。每个月还完,其实留下来可以乱花的钱非常少。所以他认为中国人的有钱,但有的都是账面资产,实际可支配的现金其实非常少。但尽管了解到这一点,他还是搞不懂为什么有钱的中国人这么多,几乎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人在买买买。现在的中国很像1900年的美国,而不是1970年代的日本!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陈平,以物理和经济的跨界思维,以及在西方求学、教学40余年的亲身体验,在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里做了《中国道路能否超越西方模式》的演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中国模式的视角和思维,以下为演讲全文。1、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1962年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文革后期分到成昆铁路的眉山电务段,当了五年铁路工人。后来又在中国科学院做了5年氢弹和平利用。我在1980年代去美国留学做经济学研究,师从诺奖化学奖获得者普里戈金。我们发现了经济混沌现象,发现文明发展的道路是多种文明在竞争,而不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宣传的向英美模式的趋同、收敛。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请我去演讲,越来越多的感兴趣的不是我们做的复杂科学,而是让我讲清楚为什么中国会崛起。我第一次总结中国模式的经验是在巴西,结束后的2009年,会议的主题是《危机之后 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吗?》。我讲完后,巴西前任财政部长力邀我去首都的巴西总统战略规划部。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们的办公室不像是个政府部门,而像总参的作战部:左边大屏幕上是中国地图,标出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几横几纵,右边大屏幕上是巴西地图,也是几横几纵,一看就是向中国学习的。规划部的专家问了我一个西方经济学家从未问过我的问题:巴西每提出一个发展规划,还没开始实施,西方媒体的批评就铺天盖地而来,破坏环境啊、政府扭曲市场啊。但你们中国怎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说,凭物理学家的直觉,不是金融经济学家的教条,为什么中国金融政策比日本还要独立,中国发展政策比俄国、德国还要独立?因为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科技体系、独立的国防。所以中国才会有独立的发展政策。如果没有独立的科技体系,那就只会发展东亚模式的依赖经济。他们非常高兴,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回答。2、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中国和西方其他大国竞争到底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我曾在在美国第二大州的德克萨斯州住过,比四川面积还要大。因为只有货运而没有客运铁路,他们当时提出要建一条轻轨来连接几个主要的城市。公民民主投票投了多少年?投了20年,到现在还在纸上。为什么呢?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利益冲突太多。修条轻轨谁不高兴?航空公司不高兴,因为人都跑到轻轨去了,它的利润受损;旅馆业也不高兴,你坐了轻轨当天就到家了,我的旅馆收入就要下降;沿线居民也不高兴啊,噪声增加,我的房地产贬值;稍微远一点的居民高兴,地价增值,但再远一点的居民不高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凭什么我要交税呀?所以在西方要修铁路高铁,选线、设站都成了问题。只有在中国,金融危机时投了四万亿,一下子变成高铁长度全世界第一。所以现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英国要学中国造高铁,但他们的制度成了制约。印度要征地,私有制又征不下来;美国和德国要选线,就会利益不均。所以中国第一条优势:社会主义大协作。这种协作模式超过西方制度下的分工加市场交易。第二个故事是《纽约时报》调查得出的。《纽约时报》总想不明白,美国科技先进,怎么中国发展老比美国快呢?后来调查出来一个秘密。乔布斯把新研发的苹果手机和钥匙放在同一口袋里,钥匙把手机的塑料面划痕了。下月就要上市了,乔布斯就想一周内要换成玻璃的外壳。开会的副总裁立马就急了,还没散会就坐飞机到深圳去了。为什么?在美国你单单聚集工人要多少时间?9个月。然后美国的工人周末要度假,要看球赛。而中国的工人,高管电话一打,24小时内就来上班了。需要配件、螺丝、电阻,都在隔壁和对面,深圳是产业集聚的、世界最强的加工阵地。苹果手机50%以上的利润都被赚走了,中国的工人拿的血汗钱只有5%都不到。但以今天特朗普的逻辑,是中国赢了还是美国赢了?是中国赢了,因为中国赢得了就业、赢得了发展。美国被苹果解雇的那些高技术的工人失业了,回来只能测试被退回的苹果机。工资下了一大截。所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原来想的是美国一定赢,结果发现中国才是大赢家啊,美国是输家。第三个故事,中国研发不如美国,经济发展为何有那么大动力?一年春节,我餐宴上遇见了微软的高管,他告诉我一个从未在经济学文献中看到过的数字。他说美国现在保持着研发优势,产品研发出来,从投资到设厂到美国经过议会修改法律标准,到营销,把钱赚回来这个周期要多长?我说起码要十年以上。他说确实,欧洲比十年还要长。但中国平均23个月。你说美国怎么和中国竞争?日本非常有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他写的《United States of 中华》,即《中华联邦》很畅销,中华联邦是指把东北亚东南亚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都加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这么一个大家庭。当时西方大谈中国经济要崩溃,他却看好中国经济。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学习能力太快了。他说1970年代日本人很自信,说,What American can do,we can do it。认为美国人能做什么日本人就能做什么。现在,日本人说,What Chinese can do,how can we do it?中国人做的事情,我们日本人怎么做得到呢?大前研一讲这话是在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请我去做金融危机演讲。第二天,索罗斯请我在他的量总部吃饭。他问我:西方文明的衰落看来已成大局,将来要看中国能否引领世界了?然后他感叹了一句,和大前研一的观点相同,“中国人学得快啊!”。我反问“您觉得为什么中国人学得快呢?”索罗斯平时是反应很快的人,但他那次没有回答。我说是因为中国人可以全方位的学习,科学技术可以学苏联、美国,工业制造学德国,管理学日本,分解房地产的使用权学香港,工业园区学新加坡,农业还可以学以色列。中国没有意识形态的障碍,只有中国有这个包容能力。所以到中国讨论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发展,我认为会比在纽约联合国讨论还要受到大家欢迎。3、分区实验、分工交易基础上的社会大协作中国经验对世界的影响,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更早认识到的。而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家多数还是认为中国就是有中国问题,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照搬西方模式来解决。其实是不对的。世界发展不均衡,各国国情不一样,所以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有两千年的统一历史,统一的语言,而且有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所以在国际竞争里面就比西方讲“三权分立”的制度优越得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模式是解决了一个分工加交易还要加社会大协作的创新办法。马克思总结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规律,从原始公社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是亚洲国家印度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不是也和欧洲一样呢?马克思只提了一个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出答案。给出答案的是列宁和毛泽东,毛泽东理解很创新:因为工业革命,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把农民当牺牲品的;美国的城市化,黑奴也是牺牲品。只有中国农民不但是革命的主力军,还是改革开放的动力。全世界谁听说过乡镇企业可以和国有企业竞争,还可以和跨国公司竞争?所以中国发展道路和西方是不同的。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西方人最好奇了。我说中国人的道理来自于老子和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做混沌理论,有三,就有多样性了。而西方老讲一,为什么?因为一神教,归于一,所以趋同的思维,一刀切。拉美、东亚国家、苏联东欧国家国情非常不同,他不管,来个休克疗法,一刀切,、自由化。中国就不一样。所以中国的一条经验就是中国的双轨制,同时兼顾了社会稳定和创新。而且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也不像拉美国家或者东欧国家片面的对西方开放,但西方并没有对他们开放。中国叫选择性开放。深圳特区当时争议很大,其他地方就看着。所以中国有很多改革,包括包产到户、深圳特区、经济特区、国企改革,都是各个地区分散试验,不是像俄国那样,闭门造车,制定个百年计划,计划还没有造好国家就先垮了。中国是事后的追认,安徽的农村做得好,其它省份就自动地效仿,然后中央总结,最后再立法总结经验。所以中国走的这条发展道路是远远高于西方的一刀切的发展道路。所以我讲,中国改革的成果不但是中国出口导向的成功,,而且技术升级,这些都是原来东亚日本走过的道路,中国真正成功在于找到了一条超越亚当·斯密分工加市场的社会协调的道路,也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决策的模式就是分区实验,这样才能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中国道路的崛起,突破了西方模式。中国今天的历史地位不是像主流经济学家所讲,中国是1970年代的日本,经济速度一定要放慢,我认为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下一步高速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更重要的是占领科学、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此话怎讲?因为1900年的美国,和中国现在一样,工业产量世界第一,但没有占科学的制高点,当时在德国手里;也没占领经济和军事的制高点,当时在英国。严格来说到1960年代,美国登月成功以后才全面掌握了科学金融和制造业等全面的制高点。以美为鉴,中国下一步的目标是真正地占领科学的制高点。因为亚当·斯密讲过,分工受市场限制,市场不是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科学教育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军事和工业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金融的定价权。我们如果不把这个定价权拿下了,中国要真正解决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是不可能的。那中国有无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占领科技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我认为很有可能。美国不卖给中国达预警飞机,中国就造出来了;不卖给中国航空母舰,中国就造出来了,所以中国的科技上升得很快,但是有一点,中国的科技现在还在追赶美国。美国的科技为什么可以占领制高点?不是因为美国的教育系统比中国优越,而是因为美国可以搜罗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美国在二战之前科技远不如欧洲,二战以后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被美国吸收了。为什么美国能吸收?美国立国时,所有州立大学受惠于“土地赠与大学”制度,大都设在乡村和小城市。不仅地价要远比欧洲、亚洲的便宜,科学家大批在小城市里专心做学问,不想升官不想发财,才能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出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在哪?剑桥,旁边就是奶牛。我去看看牛顿的苹果树,奶牛在那哞哞叫。当年德国出了那么多科学家在哪?哥廷根大学,那个小城大概只有几十万人口,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小县。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就要像当年大革命时期,沿海有为青年到延安去创建革命根据地一样,把沿海大城市的研究型大学,有计划地迁到内地去,建立十几个全世界最好的综合性的研究中心,而且跟产业、金融营销整合,我们不要搞国企集团,我们学美国,叫做。你给我10年、20年时间,中国一定是全面占领世界制高点,我有这个信心。用三句话做总结。第一句,由分到合,从分析科学走向复杂科学,中国整体思维有优势。西方分析科学从希腊到意大利,一直到20世纪到终点了。现在世界走向复杂科学,也就是中国人讲的整体论的时代,要“合”。在“合”的方面,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有优势。第二句,世界发展的规律,时间上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空间角度看,农村包围城市,边缘挑战核心。所以中国现在是边缘崛起挑战核心。第三句,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产业技术的新陈代谢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所以中国将会引领未来的世界发展。来源:日经新闻网,东方卫视,文汇讲堂(wenhuijiangtang)
作者:柯隆,陈平《收入这么低,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比日本人有钱?》 精选三编者按:如果谁能说清楚中国人的收入,应该离诺贝尔经济学奖就不远了。来看看一个日本人对于中国房子、工资的思考。文|柯隆,郑若麟,李念,陈平,本文摘编自日经中文网,文汇讲堂(ID:wenhuijiangtang),转自瞭望智库(zhczyj)1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一碗饭、一点蔬菜、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日本人开的车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车,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即便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只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人其实最不擅长奢侈。日本人算奢侈的一项活动可能就是每个日本人家里都会有浴缸,日本人喜欢每天泡澡。家里泡澡还不够,日本人还喜欢去温泉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嘴里还会情不自禁地嘟囔一句:我真奢侈。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BBC的一部纪录片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人看了之后震惊了,因为这个下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饭竟然是四菜一汤,英国人看到这一幕也晕了,他们纷纷感叹:中国人真奢侈!除了吃,中国人在日常花销方面一也比日本人奢侈,同样的一件中高端衣服,中国的价格要比美国和日本的贵很多。同样的一款日本厂家汽车,中国的售价要比日本的售价高很多。再来看旅游方面,2016年中国到国外来旅游的一共1亿4000万人次。他不禁想问,为什么中国有钱人这么多?可是事实上呢,2016年日本人均GDP大约是38000美元,而同年中国的人均GDP约8200美元,两者相差了4倍多!可是为什么中国人处处都显示出比日本人还有钱?事实上,日本不仅人均收入高,现在日本人均的金融资产大约有10万美元(其实日本人根本不缺钱),而且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还十分完善,一个人从生到死如果什么都不做,政府的保障制度也可以解决他的基本温饱问题。中国有1.09亿的中产人口,如果再算上207万(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的百万富豪人口,总共1.1亿左右的人口为什么能够成为代表中国消费力的主力人群?其他沉默的12.9亿人口他们的真实购买力又如何?2现在的年轻人该怎么办按照现在的汇率,中国的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中国的房价是多少呢?按照房地产经济学的一个经验法则,房价的合理区间是工薪族年薪的6倍左右。如果超过6倍,买房的按揭贷款就很难还清了。按照这个经验法则来推算,中国城市的房地产的均价应该在40万人民币左右。但事实上,据他了解,40万在中国连首付都不够。如果要把两者数据匹配起来,中国人的月均收入不是5000元,而是 55万。所以,你可以想象现在的年轻人承担了多重的买房压力!中国中老年人在买房时,一些房子是单位分的,一些是在早年买的,那时候房价便宜地跟白菜一样也没人买。但这些房子放到现在来看都是大几百万或者几千万的豪宅了。所以高房价真正困扰的不是中老年人,而是代表中国未来的年轻人,特别在大城市工作的外地年轻人,因为本地人他们有老一辈的房产可以继承,而外地人才是高房价的真正受害者!拿着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要买下高于月收入1000倍的房产,中国的年轻人苦不堪言。曾经日本学者问过一个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如果不买房子,你还会结婚恋爱吗?年轻人反问:没有房子,还能有爱情吗?换句话来说,没有房子,等于没有爱情,更不要说结婚、生子了。这是没房年轻人的真实写照,那有房者又是怎样的生活呢?据日本学者的了解,很多人买了房子之后如果是自住,根本不能变现,等于抱着一堆资产还是不能花,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好到哪里。每个月还完房贷车贷,其实留下来可以乱花的钱非常少。所以他认为中国人的有钱,但有的都是账面资产,实际可支配的现金其实非常少。但尽管了解到这一点,他还是搞不懂为什么有钱的中国人这么多,几乎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人在买买买。现在的中国很像1900年的美国,而不是1970年代的日本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陈平,以物理和经济的跨界思维,以及在西方求学、教学40余年的亲身体验,在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专栏里做了《中国道路能否超越西方模式》的演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中国模式的视角和思维,以下为演讲全文。1、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1962年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文革后期分到成昆铁路的眉山电务段,当了五年铁路工人。后来又在中国科学院做了5年氢弹和平利用。我在1980年代去美国留学做经济学研究,师从诺奖化学奖获得者普里戈金。我们发现了经济混沌现象,发现文明发展的道路是多种文明在竞争,而不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宣传的向英美模式的趋同、收敛。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请我去演讲,越来越多的感兴趣的不是我们做的复杂科学,而是让我讲清楚为什么中国会崛起。我第一次总结中国模式的经验是在巴西,金融危机结束后的2009年,会议的主题是《危机之后,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吗?》。我讲完后,巴西前任财政部长力邀我去首都的巴西总统战略规划部。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们的办公室不像是个政府部门,而像总参的作战部:左边大屏幕上是中国地图,标出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几横几纵,右边大屏幕上是巴西地图,也是几横几纵,一看就是向中国学习的。规划部的专家问了我一个西方经济学家从未问过我的问题:巴西每提出一个发展规划,还没开始实施,西方媒体的批评就铺天盖地而来,破坏环境啊、政府扭曲市场啊。但你们中国怎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说,凭物理学家的直觉,不是金融经济学家的教条,为什么中国金融政策比日本还要独立,中国发展政策比俄国、德国还要独立?因为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科技体系、独立的国防。所以中国才会有独立的发展政策。如果没有独立的科技体系,那就只会发展东亚模式的依赖经济。他们非常高兴,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回答。2、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中国和西方其他大国竞争到底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我曾在在美国第二大州的德克萨斯州住过,比四川面积还要大。因为只有货运而没有客运铁路,他们当时提出要建一条轻轨来连接几个主要的城市。公民民主投票投了多少年?投了20年,到现在还在纸上。为什么呢?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利益冲突太多。修条轻轨谁不高兴?航空公司不高兴,因为人都跑到轻轨去了,它的利润受损;旅馆业也不高兴,你坐了轻轨当天就到家了,我的旅馆收入就要下降;沿线居民也不高兴啊,噪声增加,我的房地产贬值;稍微远一点的居民高兴,地价增值,但再远一点的居民不高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凭什么我要交税呀?所以在西方要修铁路高铁,选线、设站都成了问题。只有在中国,金融危机时投了四万亿,一下子变成高铁长度全世界第一。所以现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英国要学中国造高铁,但他们的制度成了制约。印度要征地,私有制又征不下来;美国和德国要选线,就会利益不均。所以中国第一条优势:社会主义大协作。这种协作模式超过西方制度下的分工加市场交易。第二个故事是《纽约时报》调查得出的。《纽约时报》总想不明白,美国科技先进,怎么中国发展老比美国快呢?后来调查出来一个秘密。乔布斯把新研发的苹果手机和钥匙放在同一口袋里,钥匙把手机的塑料面划痕了。下月就要上市了,乔布斯就想一周内要换成玻璃的外壳。开会的副总裁立马就急了,还没散会就坐飞机到深圳去了。为什么?在美国你单单聚集工人要多少时间?9个月。然后美国的工人周末要度假,要看球赛。而中国的工人,高管电话一打,24小时内就来上班了。需要配件、螺丝、电阻,都在隔壁和对面,深圳是产业集聚的、世界最强的加工阵地。苹果手机50%以上的利润都被苹果赚走了,中国的工人拿的血汗钱只有5%都不到。但以今天特朗普的逻辑,是中国赢了还是美国赢了?是中国赢了,因为中国赢得了就业、赢得了发展。美国被苹果解雇的那些高技术的工人失业了,回来只能测试被退回的苹果机。工资下了一大截。所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原来想的是美国一定赢,结果发现中国才是大赢家啊,美国是输家。第三个故事,中国研发不如美国,经济发展为何有那么大动力?一年春节,我餐宴上遇见了微软的高管,他告诉我一个从未在经济学文献中看到过的数字。他说美国现在保持着研发优势,产品研发出来,从投资到设厂到美国经过议会修改法律标准,到营销,把钱赚回来这个周期要多长?我说起码要十年以上。他说确实,欧洲比十年还要长。但中国平均23个月。你说美国怎么和中国竞争?日本非常有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他写的《United States of 中华》,即《中华联邦》很畅销,中华联邦是指把东北亚东南亚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都加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这么一个大家庭。当时西方大谈中国经济要崩溃,他却看好中国经济。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学习能力太快了。他说1970年代日本人很自信,说,What American can do,we can do it。认为美国人能做什么日本人就能做什么。现在,日本人说,What Chinese can do,how can we do it?中国人做的事情,我们日本人怎么做得到呢?大前研一讲这话是在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请我去做金融危机演讲。第二天,索罗斯请我在他的量子总部吃饭。他问我:西方文明的衰落看来已成大局,将来要看中国能否引领世界了?然后他感叹了一句,和大前研一的观点相同,“中国人学得快啊!”。我反问“您觉得为什么中国人学得快呢?”索罗斯平时是反应很快的人,但他那次没有回答。我说是因为中国人可以全方位的学习,科学技术可以学苏联、美国,工业制造学德国,管理学日本,分解房地产的使用权学香港,工业园区学新加坡,农业还可以学以色列。中国没有意识形态的障碍,只有中国有这个包容能力。所以到中国讨论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发展,我认为会比在纽约联合国讨论还要受到大家欢迎。3、分区实验、分工交易基础上的社会大协作中国经验对世界的影响,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更早认识到的。而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家多数还是认为中国就是有中国问题,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照搬西方模式来解决。其实是不对的。世界发展不均衡,各国国情不一样,所以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有两千年的统一历史,统一的语言,而且有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所以在国际竞争里面就比西方讲“三权分立”的制度优越得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模式是解决了一个分工加交易还要加社会大协作的创新的办法。马克思总结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规律,从原始公社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是亚洲国家印度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不是也和欧洲一样呢?马克思只提了一个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出答案。给出答案的是列宁和毛泽东,毛泽东理解很创新:因为工业革命,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把农民当牺牲品的;美国的城市化,黑奴也是牺牲品。只有中国农民不但是革命的主力军,还是改革开放的动力。全世界谁听说过乡镇企业可以和国有企业竞争,还可以和跨国公司竞争?所以中国发展道路和西方是不同的。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西方人最好奇了。我说中国人的道理来自于老子和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做混沌理论,有三,就有多样性了。而西方老讲一,为什么?因为一神教,归于一,所以趋同的思维,一刀切。拉美、东亚国家、苏联东欧国家国情非常不同,他不管,来个休克疗法,一刀切,私有化、自由化。中国就不一样。所以中国的一条经验就是中国的双轨制,同时兼顾了社会稳定和创新。而且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也不像拉美国家或者东欧国家片面地对西方开放,但西方并没有对他们开放。中国叫选择性开放。深圳特区当时争议很大,其他地方就看着。所以中国有很多改革,包括包产到户、深圳特区、经济特区、国企改革,都是各个地区分散试验,不是像俄国那样,闭门造车,制定个百年计划,计划还没有造好国家就先垮了。中国是事后的追认,安徽的农村做得好,其它省份就自动地仿效,然后中央总结,最后再立法总结经验。所以中国走的这条发展道路是远远高于西方的一刀切的发展道路。所以我讲,中国改革的成果不但是中国出口导向的成功,增加,而且技术升级,这些都是原来东亚日本走过的道路,中国真正成功在于找到了一条超越亚当·斯密分工加市场的社会协调的道路,也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决策的模式就是分区实验,这样才能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中国道路的崛起,突破了西方模式。中国今天的历史地位不是像主流经济学家所讲,中国是1970年代的日本,经济速度一定要放慢,我认为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下一步高速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更重要的是占领科学、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此话怎讲?因为1900年的美国,和中国现在一样,工业产量世界第一,但没有占科学的制高点,当时在德国手里;也没占领经济和军事的制高点,当时在英国。严格来说到1960年代,美国登月成功以后才全面掌握了科学金融和制造业等全面的制高点。以美为鉴,中国下一步的目标是真正地占领科学的制高点。因为亚当·斯密讲过,分工受市场限制,市场不是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科学教育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军事和工业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金融的定价权。我们要不把这个定价权拿下了,中国要真正解决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是不可能的。那中国有无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占领科技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我认为很有可能。美国不卖给中国雷达预警飞机,中国就造出来了;不卖给中国航空母舰,中国就造出来了,所以中国的科技上升得很快,但是有一点,中国的科技现在还在追赶美国。美国的科技为什么可以占领制高点?不是因为美国的教育系统比中国优越,而是因为美国可以搜罗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美国在二战之前科技远不如欧洲,二战以后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被美国吸收了。为什么美国能吸收?美国立国时,所有州立大学受惠于“土地赠与大学”制度,大都设在乡村和小城市。不仅地价要远比欧洲、亚洲的便宜,科学家大批地在小城市里专心做学问,不想升官不想发财,才能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出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在哪?剑桥,旁边就是奶牛。我去看看牛顿的苹果树,奶牛在那哞哞叫。当年德国出了那么多科学家在哪?哥廷根大学,那个小城大概只有几十万人口,在中国相当于一个小的县。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就要像当年大革命时期,沿海有为青年到延安去创建革命根据地一样,把沿海大城市的研究型大学,有计划地迁到内地去,建立十几个全世界最好的综合性的研究中心,而且跟产业、金融营销整合,我们不要搞国企集团,我们学美国,叫做大学。你给我10年、20年时间,中国一定是全面占领世界制高点,我有这个信心。总结第一句,由分到合,从分析科学走向复杂科学,中国整体思维有优势。西方分析科学从希腊到意大利,一直到20世纪到终点了。现在世界走向复杂科学,也就是中国人讲的整体论的时代,要“合”。在“合”的方面,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有优势。第二句,世界发展的规律,时间上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空间角度看,农村包围城市,边缘挑战核心。所以中国现在是边缘崛起挑战核心。第三句,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产业技术的新陈代谢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所以中国将会引领未来的世界发展。二维码关注《收入这么低,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比日本人有钱?》 精选四如果谁能说清楚中国人的收入,应该离诺贝尔经济学奖就不远了。为什么人均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国人会觉得比自己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还有钱?为什么人均工资只有5000元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这么高额的房地产?这是一个日本人对于中国房子、工资的思考。1、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一碗饭、一点蔬菜、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日本人开的车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车,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即便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只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人其实最不擅长的奢侈。日本人算奢侈的一项活动可能就是每个日本人家里都会有浴缸,日本人喜欢每天泡澡。家里泡澡还不够,日本人还喜欢去温泉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嘴里还会情不自禁地嘟囔一句:我真奢侈。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BBC的一部纪录片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人看了之后震惊了,因为这个下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饭竟然是四菜一汤,英国人看到这一幕也晕了,他们纷纷感叹:中国人真奢侈!除了吃,中国人在日常花销方面一也比日本人奢侈,同样的一件中高端衣服,中国的价格要比美国和日本的贵很多。同样的一款日本厂家汽车,中国的售价要比日本的售价高很多。再来看旅游方面,2016年中国到国外来旅游的一共1亿4000万人次。他不禁想问,为什么中国有钱人这么多?可是事实上呢,2016年日本人均GDP大约是38000美元,而同年中国的人均GDP约8200美元,两者相差了4倍多!可是为什么中国人处处都显示出比日本人还有钱?事实上,日本不仅人均收入高,现在日本人均的金融资产大约有10万美元(其实日本人根本不缺钱),而且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还十分完善,一个人从生到死如果什么都不做,政府的保障制度也可以解决他的基本温饱问题。中国有1.09亿的中产人口,如果再算上207万(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的百万富豪人口,总共1.1亿左右的人口为什么能够成为代表中国消费力的主力人群?其他沉默的12.9亿人口他们的真实购买力又如何?2、现在的年轻人该怎么办按照现在的汇率,中国的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中国的房价是多少呢?按照房地产经济学的一个经验法则,房价的合理区间是工薪族年薪的6倍左右。如果超过6倍,买房的按揭贷款就很难还清了。按照这个经验法则来推算,中国城市的房地产的均价应该在40万人民币左右。但事实上,据他了解,40万在中国连首付都不够。如果要把两者数据匹配起来,中国人的月均收入不是5000元,而是55万!所以,你可以想象现在的年轻人承担了多重的买房压力!中国中老年人在买房时,一些房子是单位分的,一些是在早年买的,那时候房价便宜地跟白菜一样也没人买。但这些房子放到现在来看都是大几百万或者几千万的豪宅了。所以高房价真正困扰的不是中老年人,而是代表中国未来的年轻人,特别在大城市工作的外地年轻人,因为本地人他们有老一辈的房产可以继承,而外地人才是高房价的真正受害者!拿着每月五六千元的收入,要买下高于月收入1000倍的房产,中国的年轻人苦不堪言。曾经日本学者问过一个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如果不买房子,你还会结婚恋爱吗?年轻人反问:没有房子,还能有爱情吗?换句话来说,没有房子,等于没有爱情,更不要说结婚、生子了。这是没房年轻人的真实写照,那有房者又是怎样的生活呢?据日本学者的了解,很多人买了房子之后如果是自住,根本不能变现,等于抱着一堆资产还是不能花,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好到哪里。每个月还完房贷车贷,其实留下来可以乱花的钱非常少。所以他认为中国人的有钱,但有的都是账面资产,实际可支配的现金其实非常少。但尽管了解到这一点,他还是搞不懂为什么有钱的中国人这么多,几乎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国人在买买买。现在的中国很像1900年的美国,而不是1970年代的日本!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陈平,以物理和经济的跨界思维,以及在西方求学、教学40余年的亲身体验,在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专栏里做了《中国道路能否超越西方模式》的演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中国模式的视角和思维,以下为演讲全文。1、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1962年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文革后期分到成昆铁路的眉山电务段,当了五年铁路工人。后来又在中国科学院做了5年氢弹和平利用。我在1980年代去美国留学做经济学研究,师从诺奖化学奖获得者普里戈金。我们发现了经济混沌现象,发现文明发展的道路是多种文明在竞争,而不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宣传的向英美模式的趋同、收敛。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请我去演讲,越来越多的感兴趣的不是我们做的复杂科学,而是让我讲清楚为什么中国会崛起。我第一次总结中国模式的经验是在巴西,金融危机结束后的2009年,会议的主题是《危机之后 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吗?》。我讲完后,巴西前任财政部长力邀我去首都的巴西总统战略规划部。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们的办公室不像是个政府部门,而像总参的作战部:左边大屏幕上是中国地图,标出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几横几纵,右边大屏幕上是巴西地图,也是几横几纵,一看就是向中国学习的。规划部的专家问了我一个西方经济学家从未问过我的问题:巴西每提出一个发展规划,还没开始实施,西方媒体的批评就铺天盖地而来,破坏环境啊、政府扭曲市场啊。但你们中国怎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我说,凭物理学家的直觉,不是金融经济学家的教条,为什么中国金融政策比日本还要独立,中国发展政策比俄国、德国还要独立?因为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科技体系、独立的国防。所以中国才会有独立的发展政策。如果没有独立的科技体系,那就只会发展东亚模式的依赖经济。他们非常高兴,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回答。2、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中国和西方其他大国竞争到底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我曾在在美国第二大州的德克萨斯州住过,比四川面积还要大。因为只有货运而没有客运铁路,他们当时提出要建一条轻轨来连接几个主要的城市。公民民主投票投了多少年?投了20年,到现在还在纸上。为什么呢?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利益冲突太多。修条轻轨谁不高兴?航空公司不高兴,因为人都跑到轻轨去了,它的利润受损;旅馆业也不高兴,你坐了轻轨当天就到家了,我的旅馆收入就要下降;沿线居民也不高兴啊,噪声增加,我的房地产贬值;稍微远一点的居民高兴,地价增值,但再远一点的居民不高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凭什么我要交税呀?所以在西方要修铁路高铁,选线、设站都成了问题。只有在中国,金融危机时投了四万亿,一下子变成高铁长度全世界第一。所以现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英国要学中国造高铁,但他们的制度成了制约。印度要征地,私有制又征不下来;美国和德国要选线,就会利益不均。所以中国第一条优势:社会主义大协作。这种协作模式超过西方制度下的分工加市场交易。第二个故事是《纽约时报》调查得出的。《纽约时报》总想不明白,美国科技先进,怎么中国发展老比美国快呢?后来调查出来一个秘密。乔布斯把新研发的苹果手机和钥匙放在同一口袋里,钥匙把手机的塑料面划痕了。下月就要上市了,乔布斯就想一周内要换成玻璃的外壳。开会的副总裁立马就急了,还没散会就坐飞机到深圳去了。为什么?在美国你单单聚集工人要多少时间?9个月。然后美国的工人周末要度假,要看球赛。而中国的工人,高管电话一打,24小时内就来上班了。需要配件、螺丝、电阻,都在隔壁和对面,深圳是产业集聚的、世界最强的加工阵地。苹果手机50%以上的利润都被苹果公司的股东赚走了,中国的工人拿的血汗钱只有5%都不到。但以今天特朗普的逻辑,是中国赢了还是美国赢了?是中国赢了,因为中国赢得了就业、赢得了发展。美国被苹果解雇的那些高技术的工人失业了,回来只能测试被退回的苹果机。工资下了一大截。所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原来想的是美国一定赢,结果发现中国才是大赢家啊,美国是输家。第三个故事,中国研发不如美国,经济发展为何有那么大动力?一年春节,我餐宴上遇见了微软的高管,他告诉我一个从未在经济学文献中看到过的数字。他说美国现在保持着研发优势,产品研发出来,从投资到设厂到美国经过议会修改法律标准,到营销,把钱赚回来这个周期要多长?我说起码要十年以上。他说确实,欧洲比十年还要长。但中国平均23个月。你说美国怎么和中国竞争?日本非常有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他写的《United States of 中华》,即《中华联邦》很畅销,中华联邦是指把东北亚东南亚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都加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这么一个大家庭。当时西方大谈中国经济要崩溃,他却看好中国经济。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学习能力太快了。他说1970年代日本人很自信,说,What American can do,we can do it。认为美国人能做什么日本人就能做什么。现在,日本人说,What Chinese can do,how can we do it?中国人做的事情,我们日本人怎么做得到呢?大前研一讲这话是在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请我去做金融危机演讲。第二天,索罗斯请我在他的量子基金总部吃饭。他问我:西方文明的衰落看来已成大局,将来要看中国能否引领世界了?然后他感叹了一句,和大前研一的观点相同,“中国人学得快啊!”。我反问“您觉得为什么中国人学得快呢?”索罗斯平时是反应很快的人,但他那次没有回答。我说是因为中国人可以全方位的学习,科学技术可以学苏联、美国,工业制造学德国,管理学日本,分解房地产的使用权学香港,工业园区学新加坡,农业还可以学以色列。中国没有意识形态的障碍,只有中国有这个包容能力。所以到中国讨论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发展,我认为会比在纽约联合国讨论还要受到大家欢迎。3、分区实验、分工交易基础上的社会大协作中国经验对世界的影响,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更早认识到的。而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家多数还是认为中国就是有中国问题,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照搬西方模式来解决。其实是不对的。世界发展不均衡,各国国情不一样,所以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有两千年的统一历史,统一的语言,而且有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所以在国际竞争里面就比西方讲“三权分立”的制度优越得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模式是解决了一个分工加交易还要加社会大协作的创新的办法。马克思总结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规律,从原始公社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是亚洲国家印度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不是也和欧洲一样呢?马克思只提了一个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出答案。给出答案的是列宁和毛泽东,毛泽东理解很创新:因为工业革命,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把农民当牺牲品的;美国的城市化,黑奴也是牺牲品。只有中国农民不但是革命的主力军,还是改革开放的动力。全世界谁听说过乡镇企业可以和国有企业竞争,还可以和跨国公司竞争?所以中国发展道路和西方是不同的。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西方人最好奇了。我说中国人的道理来自于老子和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做混沌理论,有三,就有多样性了。而西方老讲一,为什么?因为一神教,归于一,所以趋同的思维,一刀切。拉美、东亚国家、苏联东欧国家国情非常不同,他不管,来个休克疗法,一刀切,私有化、自由化。中国就不一样。所以中国的一条经验就是中国的双轨制,同时兼顾了社会稳定和创新。而且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也不像拉美国家或者东欧国家片面地对西方开放,但西方并没有对他们开放。中国叫选择性开放。深圳特区当时争议很大,其他地方就看着。所以中国有很多改革,包括包产到户、深圳特区、经济特区、国企改革,都是各个地区分散试验,不是像俄国那样,闭门造车,制定个百年计划,计划还没有造好国家就先垮了。中国是事后的追认,安徽的农村做得好,其它省份就自动地仿效,然后中央总结,最后再立法总结经验。所以中国走的这条发展道路是远远高于西方的一刀切的发展道路。所以我讲,中国改革的成果不但是中国出口导向的成功,外汇储备增加,而且技术升级,这些都是原来东亚日本走过的道路,中国真正成功在于找到了一条超越亚当斯密分工加市场的社会协调的道路,也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决策的模式就是分区实验,这样才能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中国道路的崛起,突破了西方模式。中国今天的历史地位不是像主流经济学家所讲,中国是1970年代的日本,经济速度一定要放慢,我认为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下一步高速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更重要的是占领科学、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此话怎讲?因为1900年的美国,和中国现在一样,工业产量世界第一,但没有占科学的制高点,当时在德国手里;也没占领经济和军事的制高点,当时在英国。严格来说到1960年代,美国登月成功以后才全面掌握了科学金融和制造业等全面的制高点。以美为鉴,中国下一步的目标是真正地占领科学的制高点。因为亚当斯密讲过,分工受市场限制,市场不是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科学教育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军事和工业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金融的定价权。我们要不把这个定价权拿下了,中国要真正解决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是不可能的。那中国有无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占领科技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我认为很有可能。美国不卖给中国雷达预警飞机,中国就造出来了;不卖给中国航空母舰,中国就造出来了,所以中国的科技上升得很快,但是有一点,中国的科技现在还在追赶美国。美国的科技为什么可以占领制高点?不是因为美国的教育系统比中国优越,而是因为美国可以搜罗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美国在二战之前科技远不如欧洲,二战以后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被美国吸收了。为什么美国能吸收?美国立国时,所有州立大学受惠于“土地赠与大学”制度,大都设在乡村和小城市。不仅地价要远比欧洲、亚洲的便宜,科学家大批地在小城市里专心做学问,不想升官不想发财,才能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出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在哪?剑桥,旁边就是奶牛。我去看看牛顿的苹果树,奶牛在那哞哞叫。当年德国出了那么多科学家在哪?哥廷根大学,那个小城大概只有几十万人口,在中国相当于一个小的县。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就要像当年大革命时期,沿海有为青年到延安去创建革命根据地一样,把沿海大城市的研究型大学,有计划地迁到内地去,建立十几个全世界最好的综合性的研究中心,而且跟产业、金融营销整合,我们不要搞国企集团,我们学美国,叫做大学基金会。你给我10年、20年时间,中国一定是全面占领世界制高点,我有这个信心。用三句话做总结。第一句,由分到合,从分析科学走向复杂科学,中国整体思维有优势。西方分析科学从希腊到意大利,一直到20世纪到终点了。现在世界走向复杂科学,也就是中国人讲的整体论的时代,要“合”。在“合”的方面,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有优势。第二句,世界发展的规律,时间上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空间角度看,农村包围城市,边缘挑战核心。所以中国现在是边缘崛起挑战核心。第三句,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产业技术的新陈代谢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所以中国将会引领未来的世界发展。素材来源:日经新闻网,东方卫视,文汇讲堂圈主君编辑整理您的每一次点赞都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专注于服务金融新媒体、财经探索、政策解读及传播行业真相,讨论金融行业需求痛点项目对接,合作共赢按住二维码识别关注你是爱学习 金融人士?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更多资讯!《收入这么低,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比日本人有钱?》 精选五生活中,你肯定听到过:“你看那谁,明明家里这么多钱却还这么小气,买个几块钱的东西还要还价”。你肯定也没少听:“真抠,越有钱的人越小气。”到底是有钱人太抠门,还是没钱人“穷大方”,这事很有研究。昨天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个日本经济学家的疑惑: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里面介绍了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一碗饭、一点蔬菜、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日本人开的车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车,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即便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只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BBC的一部纪录片曾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人看了之后震惊了,因为这个下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饭竟然是四菜一汤,英国人看到这一幕也纷纷感叹:中国人真奢侈!除了吃,中国人在日常花销方面也比日本人奢侈,比如旅游方面,2016年中国到国外来旅游的一共1亿4000万人次。看上去中国人要比日本人有钱很多。可是事实上呢, 2016年日本人均GDP大约是38000美元,而同年中国的人均GDP约8200美元,两者相差了4倍多!而且,日本不仅人均收入高,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还十分完善,一个人从生到死如果什么都不做,政府的保障制度也可以解决他的基本温饱问题。即使如此,他们的消费也远不及中国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日本人有钱却抠门,中国人没钱却装大方”吗?恐怕不是。这种现象的产生自有其文化原因,但是也能看出,有钱人的消费确实更有规划:他们更知道自己的钱应该怎么去花,知道钱来之不易;会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再去花钱;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小气”,什么时候要“大方”。他们花钱的方式,他们的,值得我们借鉴。(www.baixingdai.com)是上海晋玺有限公司推出的。旨在为有投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主及个人建立起高效、透明、安全、便捷的服务。不仅为社会闲散资金提供一个安全,也能够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按关注公众号《收入这么低,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比日本人有钱?》 精选六日本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一直给人一种财力雄厚的印象。然而,一项最新出炉的调查显示,2017年以来,日本成年人每月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约为人民币1500元,日本人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钱。而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于“没想象中那么有钱”的日本人,中国人却因为强大的海外购物能力,屡屡被贴上“人傻钱多”的标签。连日本人都感叹,中国人真有钱。这是为什么呢?中国人真比日本人更有钱吗?在“买买买”的狂潮之下,中国人还爱存钱吗?中国人均GDP与日本相差太远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在早几年超过了日本,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二,但是中国的人均GDP则与日本相差太远。2016年日本的人均GDP大约3.,同一年中国的人均GDP约8200美元。日本人的人均GDP是中国人均GDP的4倍多!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却不到日本人均收入水平的十分之一。不过,日本人即使很富裕,却大多精打细算过日子。比如在日本一种常见的冰棍涨价5日元,都会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重要新闻。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一碗饭、一点蔬菜、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日本人开的车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车,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即便是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只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而中国人均收入不高,却看起来更有钱。中国人究竟看起来多有钱在如今的世界各地,无论旅游还是上学,无论是购物还是购买住房,到处都看到涌出来的中国富有者身影。比如,到世界各国名胜古迹等地方旅游,中国的旅游者一定会比日本的游客多,而且大多数中国人都出手大方,大显中国富有者的本色。“中国游客消费万亿”,这个词语又出现了。最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的境外消费总额达到26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占总消费额的20.9%。出境旅游的游客数量同比增长6%,达到1.35亿人次。自从2004年以来,中国游客的海外消费总额每年的同比增幅均达到了两位数。中国除大陆以外,香港也在全球境外消费金额排行中占据了第十位。2016年,香港的境外消费总额达到,同比增长5%,出境游客数量9180万人次,同比增长2.9%。图1 境外消费金额(数据来源: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而“中国消费者市场”正在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的“主战场”,财富品质研究院连续五年观察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中国人在境外消费的奢侈品高达6300亿元,连同国内市场,中国人一共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小编不得不感叹:咱们国人太有钱了!人均收入水平不高,消费能力为何这么强?那么,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高,消费能力为何这么强?有一种观点认为,经过30年的经济告诉增长,中国人的收入水平确实有了翻天覆地改变,消费水平也得到提升。虽然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收入不高,但是进入高收入群体的绝对数字大。此外,中国消费者有不露富的文化,中国人报告的收入往往只是工资收入,而并没有加上其他渠道所得。不过,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国人消费能力强是假象。海外消费增速远高于国内消费增速,是高收入人群推高了整体消费能力。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社会财富短期内向少数人聚集,这就必然让中国形成一个土豪阶层。可以说,对于中国的近14亿人口来说,这个土豪阶层只要占人口的百分之一,就可达1400万人口。对于中国经济及财富这样一个巨无霸来说,如果中国这个土豪阶层占有整个社会的财富达到50%(估计会比这个比重要高),那么这些人要如何土豪都可土豪了。这就是为何从表面看,中国人真的比日本人有钱,但实际上则并非如此。热衷“买买买”,国人还爱存钱吗?在“买买买”的狂潮之下,中国人勤俭持家的传统还在吗?国人还爱存钱吗?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境内居民存款较去年底增加了3.94万亿元,至63.72万亿,增幅6.59%。而从贷款来看,过去几年中国居民贷款已经呈现爆炸式增长。境内个人人民币贷款已经从2010年的8.8万亿飙升到现在的37.1万亿,当然,主要是因为较快。虽然居民的净存款额(居民存款减去居民贷款)较去年底略有增加,至26.58万亿,不过,这仍接近2015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比2016年2月创出的峰值——29.87万亿下滑了11%。图2 居民净存款额(亿元)(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而从家庭储蓄率来看,以居民户新增人民币存款衡量的家庭储蓄率(居民户新增人民币存款/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经很低。如图2 所示,家庭储蓄率从2009年呈现下降趋势, 截止到 2016年底,家庭储蓄率为15.2%,而2009年最高点的时候家庭储蓄率接近35%。图3 家庭储蓄率(数据来源:上财高等研究院)我们知道,房贷增长较快,不得不说,中国人真的喜欢攒钱买房,越买房心里越踏实,越买房自己的资产越增值。而这种财富幻觉,让中国人觉得,自己很有钱,特别有钱的那种。不管怎么说,中国人的人均财富持有水平要达到日本人现在的状态,估计还得有很长时间的路要走,更何况许多居民所持有的财富都是高估的住房!关注东方财富网微信号【 eastmoneynews 】,每天为您推送权威、专业的!欢迎在【应用商店】搜索【东方财富网】,下载第一手机APP!《收入这么低,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比日本人有钱?》 精选七www.365ibank.com你可曾知道,日本可能上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国家”,那么从“计划生育”到现今“鼓励生育”,日本到底经历了什么鬼?对于从“计划生育”到“全面二胎”的中国,又有些什么启示呢?作者 |盘丝老康来源|老公说的都对(laogongshuo7)(一)日本印象:旧城,老人7月下旬,跟老公一起去日本玩了10天。我们去了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奈良、大阪,除了感叹别人整体国民素质高之外,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旧旧的城,老老的人”。在国内看过诸多报道,对于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超老龄社会”等词汇,非常熟悉,却略感抽象。但,当自己在这个国度漫游,那些抽象名词变成一个个真实的场景,展现在面前时,小心肝还是颇受震撼。地铁里,挤满了穿西装打领带,提着电脑包上下班的老年男人;餐厅里,60多岁的男性服务员,端着盘子跑上跑下,一个人服务一层楼;夜里11点多,东京银座街头,头发全白的老年白领,成群结队才下班,大阪的郊区,六七十岁的运输司机才收车。更夸张的是,在大阪泉南郡吉见的一个小站,我跟老公坐地铁去道顿掘,那时是下午3点多,整节车厢,除了我和老公之外,全是60岁以上的男女,那个场景,非常压抑,满是衰老的气息。前两张拍于东京,第三张拍于横滨。在日本,随便一伸手,都能打到一个老年人!知道日本老龄化严重,但是没想到有这么严重。旅行这几天,我就像“怪阿姨”一样,盯着人来人往的高龄老爷爷看,还悄悄偷拍他们脸上的疲倦。翻阅资料: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25%,完全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数据,2016年日本约23%的65岁以上老人还在继续工作,比例为G7成员国中最高,超过了美国的19%。“他们的今天会是我们的明天吗?”我问老公。有可能。老公说:想要搞清楚,你可以取日本和中国的人口结构数据,结合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看。(二)从人口结构看:日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2047!还在旅途中,我无心赏风景,迫不及待地,用手机吭哧吭哧查资料。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日本和中国都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日本的第一次婴儿潮,是在这三年间。1945年战后,500多万青壮年退役军人和移民返乡,没有事干就努力造娃,所以形成了一个生育高峰,年平均造人260~270万人,人口也由1945年的7215万人增长到1949年的8177万人,日本将这一时期出生的人称为“团块世代”。日本第二次生育高峰是,年期间,因为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一代进入了适婚年龄,纷纷结婚生子,形成了第二次生育高峰。对比中国,规律及其相似。新中国第一次生育高峰,是1963年“三年自然灾害”后,到70年代中期为止,每年出生2500万人,最高峰期在1970年达到2800多万。(请注意,我们的出生人数是日本的10倍)中国第二次生育高峰期,是在80年代中期开始,他们是60后第一次高峰人口的孩子,这一时期中国平均每年出生约2300万人。我和老公也是这一时期出生的。两个国家也都进行了计划生育。194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优生保护法》,放宽了对人工流产的限制。1952年,厚生省发表《受胎调节普及实施要领》,正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从50年代起,日本的人口政策取得成效,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中国从七十年代初起,开始限制生育,到1983年,更是由节育改成绝育,硬性只准一胎。我就是独生子女,小时候在家里翻出过“独生子女光荣”的证书;老公有两个姐姐,他是婆婆悄悄超生的,还被罚了300块钱。所以结婚前,我跟婆婆开玩笑,说要拿300块买老公!不过,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日本只是提倡,而中国是强制执行。“一人超生,全家结扎”、“上房揭瓦,杀猪宰牛”,那是农村基层计生队的基本惩罚措施。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一代人的可悲记忆。当总生育率(每位女性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数),低于更替水平2.1之后不久,1974年4月,日本就把人口发展战略目标,从抑制生育过渡到稳定人口规模,到90年代,则相继推出一系列的催生政策。而中国一直在总生育率低于1.5后,仍强调人口增长的形势严峻,直到日才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由于日本在战后第四年,就急急推出人口控制政策,所以只有四年左右的婴儿潮,之后出生率便急跌;其他国家的婴儿潮延续十年以上,因此日本人口老龄化出现最早,比欧洲平均早十年,比中国早二三十年。中国从1999年开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步入老龄化社会(aging society);2015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5%。根据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王丰预测:按照过去的平均速度发展,10年以后,2027年老龄人口占比将达到14%,中国进入老龄社会(aged society),再过20年到2047年,老龄人口占比超过21%,进入超老龄社会(Hyper-aged society),就像今天的日本一样, 5个青年人养两个老年人。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我根据日本和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按时间轴做了一个对比图,如下:可以推测出,日本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只是我们的问题会更严重,因为我们未富先老。(三),低增长时代到来!人口变化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我们也可以拿日本做对比参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可以分解为“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要素。二战后日本重建,国内有大量年轻劳动力,加上国际环境的变化(美苏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它得到了美国的投资扶持,同时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工业快速崛起。上世纪50年代中至70年代中,日本GDP平均年增幅9.2%。日本在1968年取代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80年代取代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那个辉煌的年代,日本人可牛了,松下、索尼、日立、东芝、丰田、本田、日产制造的产品横行全球。地球在日本人眼里,就是一个菜市场,日本人在全世界买买买,买了美国的洛克菲勒大厦,买了日本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加拿大的森林,澳洲的铁矿,欧洲的奢侈品,那时候,法国生产的LV手袋,70%被日本女人买走了。这个发展曲线,中国与它何其相似。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同样凭借国内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国外的投资,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技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为世界贡献了,华为、海尔、阿里巴巴、腾讯等超级大公司;中国人也在全球买买买,联想买了IMB的笔记本,吉利买了沃尔沃,中国女人接过日本女人的棒 ,把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的LV买得断货。我在东京银座看到海尔的大屏广告,在秋叶原看到华为的手机,在日本偏远郊区的罗森便利店,能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那真是觉得“厉害了我的大中国!”想想,这跟二三十年前,日本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看到索尼广告漫天飞、丰田汽车满街跑的心情差不多吧。但是,经济高速发展,就像精神伟哥,雄风一振30年,让全国人民天天高潮,而忽略了暗藏的危机。日本“失去的20年”,是从1990年代为起点的。失落之前,它有近5年的疯狂。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国内房价暴涨。日本人坚信:“土地不会贬值”,因为日本地少人多;“东京房价不会跌”,因为日本只有一个东京。于是,纷纷投入楼市。从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时间,日本城市地价增长了200%,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半个美国。灾难在1990年降临了,这一年,日本崩盘。由于日本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股市崩盘随即传导到楼市。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要求企业偿还贷款,企业不得不变和不动产,大量地产抛售,地价应声而跌。1991年,日本楼市崩盘,普通国民住房转眼之间成了负资产,很多公司倒闭,很多家庭破产。从理论上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在1995年应该能基本消化完,经济应该可以逐步好转的。那为什么没有呢?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日本新生人口急剧下滑。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7.4%,而老龄化率开始攀升。1989年,日本总生育率降低到1.57,1900年以后,总生育率持续下降,新生人口降低,人口逐步减少。消失,不再,经济一蹶不振。中国也面临着类似的危机。虽然我们没有“广场协议”、国内没有发生大的经济危机,2008年那场全球金融危机,我们也侥幸躲了过去,但2016年我们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7.35%,红利已不再多。还有一个可怕的事实:中国人口逐步少子化、老龄化。根据中国卫生统计,199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4.64 ‰,进入少子化时代,2002年,出生率为12.86 ‰,进入严重少子化。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后果,就是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下滑。年轻人少了,年轻人结婚、购房、购车等需求也就少了,各类大宗消费品的增速也会快速下滑,甚至进入低增长或负增长。拿房价来看,楼市崩溃之前,1989年,东京银座大街最贵记录是每平米95万美元,而今天最贵的地段,价格也只有1989年的五分之一左右。2014年东京及周边地区一套公寓均价241万人民币(63.16方),均价不到4万元,还没回到历史最高水平。当然,受2020东京奥运会的影响,东京地区的房价又有小幅上涨,当年高价买了房子的日本人,很希望房价能涨回去,但是他们都知道,近50年来是不可能的了!整个社会,居民可支配资金减少,人口减少,消费市场也在下滑。根据日本统计年鉴的数据,可对比一下日本1990年到2007年各类消费品的减少情况:汽车销量,从1990年的770万辆,下降到500万辆; 1990年每户居民年平均支出,要在食品上花103万日元,而2007年只有90万日元;1990年平均每个家庭要消耗113升牛奶,2007年是91升,同时鱼类、肉类、酒类、服装、家电的开支也纷纷下降。而中国呢?中国GDP在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2010年,增速为10.6%,近几年逐年下滑,2015年GDP增速6.9%。你可能会说,经济规模基数大了,增速放缓是正常的。不知为何,我还是有莫名的隐忧!拿大家关心的房价来看。理论上,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抛开其他复杂的经济、政治因素,人口结构会影响房产价格。假设供给量(住宅数量)固定,如果需求量(购房人数)减少,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中国整体的平均购房年龄在25~35岁之间,今后这个年龄段的人口转为减少。也就是说,购房需求也将相应减少,那么房价能否还如此坚挺,就不言而喻了。2015年,中国一些重要消费品的增速在下滑,部分商品开始进入负增长:智能手机销量增长3%;汽车销量增长4.7%,彩电销量增长2.8%,冰箱销量下降2%,空调销量下降5.4%。我突然一阵悲观:经济高速增长,不会持续太久;低速增长的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四)80后90后,请为国家生娃!既然,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已是事实;经济低增长,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不可避免会到来。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我们无处安放的晚年呢?我问老公。老公说:多生孩子呗!确实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日本人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相继推出一系列的催生政策,但收效甚微。进入21世纪,更是加大鼓励力度,2004年提出《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从怀孕、产前检查、生产、儿、养育到小孩求学,政府全面介入补助,两岁以内的孩子每月补助5000日元;第三胎每月1万日元补助,到12岁为止。2008年8月,日本卫生部还公布一项孕妇“大优惠”计划,决定每年拨出至少840亿日元,补助怀胎妇女免费体检。然而,生育率一旦降下来,改变趋势就很难了。最初的十几年里,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一直没有回升的迹象。据日本总务省估算:截至2017年4月,日本14岁以下的人口连续36年减少,减至1571万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也降到12.4%,连续43年降低。总和生育率为1.44,远远低于维持人口数量所需的2.1,人口减少趋势难以遏制。也就是说,日本大刀阔斧的鼓励生育政策,基本上是失败的。那中国呢,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延缓老龄化有效吗?有,但是杯水车薪。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统计数字,2016年新出生人口1867万,比2015年增长了11%,应该说比总量上增加了191万,新出生人口中有45%的贡献率是来自二孩家庭。尽管如此,2016年的生育率也只有1.7,低于更替水平2.1。这可能是政策效果比较大的一年,因为有很多历史积攒,60后、70后的人想生二胎原来没有机会,2016年政策放开,所以爆发了,今后可能还不如2016年的高。不管看现实的效果还是历史的参考,都没有强烈的证据证明全面放开二孩后会有人口的反弹。这也可以理解,国家是让你生了,但你想生吗?能生吗?非洲的收入,欧洲的消费,你敢生吗?看我一脸悲观,老公安慰我:你不用去抄天皇的心,也不用去学愤青,你就从自己的角度去想,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老公接着说:中国人怎么养老呢?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自社会,就是社保;一部分来自家庭,就是儿女孝敬的零花钱。社会养老金来自哪里?来自于我们年老后的年轻人,那时候的年轻人越多,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缴纳的越多,我们领的就越多。我们家生的儿女越多,他们一人给10块,我有2个娃就20块,3个娃就30块,5个娃就50块!中国传统观念 “多子多福”是对的,谁说养儿不防老?所以,你现在要多生孩子,不仅是为咱这个家庭生,还要为咱们的邻居、咱们这一代人、咱们的国家生!!所以,你现在要多生孩子,不仅是为咱这个家庭生,还要为咱们的邻居、咱们这一代人、咱们的国家生!!想想真是幸运又可悲的80后: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可悲的是,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很多人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好不容易买了个窝,等我们还完房贷,房子估计又不值钱了!我们工作的时候,60岁的人就可以领养老金,当我们60岁的时候,估计退休年龄又推迟到70岁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在社会大浪潮面前,人如草芥,命如微尘,万千蝼蚁别无选择。为了老有所依,是选择现在“吃好喝好,哪管百年黄河泛滥”,还是“勒紧裤腰带,敞开肚子生孩子”?好像由不得人做选择了!想想,计生大业还未完成,我关掉空调,穿上袜子和长裤,防止宫寒,毕竟,我还要为国家生孩子!所以当为了自己、家庭、邻居、咱一代人以及国家都得生娃的时代到来之际你准备好奶粉钱了吗?别低头翻钱包了有多少钱都赶紧上多一分钱,少一分压力往期相关优质文章(点击文字即可查阅):昨日起10万!真要说再见了吗?别再假装你很有钱赚钱的方法有无数,但路只有一条邓文迪和普京真的在一起了!美媒体终于曝出她撩汉的必杀招~ ▏年化收益6-12%▏资金银行存管-------------------------www.365ibank.com-------------------------关注天天财富订阅号延伸你的投资理财生活有趣·有料·有心▼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跳转天天财富官网投资理财《收入这么低,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比日本人有钱?》 精选八一位日本人写文章说:如果谁能说清楚中国人的收入,应该离诺贝尔经济学奖就不远了。为什么人均收入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国人会觉得自己的收入比人均收入4万美元的日本人还有钱?为什么人均工资只有5000元的一个国家却拥有那么高额的房地产?相比较起来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人奢侈多了:BBC的一部纪录片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伙食,日本人看了之后震惊了,因为这个下岗工人一家三口的晚饭竟然是四菜一汤,英国人看到这一幕也晕了,他们纷纷感叹:中国人真奢侈!中国人的钱是真的多吗?为什么会出现种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呢?用常规的经济学无法解释,而傅海棠的财富论却可以恰到好处地回答种种谜团。一、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家大多是经济史家,他们研究历史上的经济现象,归纳出结论,形成所谓的理论观点,由此就算是经济学家了。这还不算,一旦成为经济学家,他们便开始对现实的经济现象指手画脚、评点江山,若发现经济运行没有按照他们的模型走,没有按照他们的理论走,就开始大叫世界末日,似乎离开了他们的所谓经济学规律,经济就真的不行了。比如,张维迎师从西方经济学,骨子里是自由市场经济那一套,他发现中国有产业政策、国有企业规模庞大,于是就开始说中国模式错了,产业政策无效,未来迟早进入发展陷阱,云云——不符合他们的理论,中国经济就真的走不下去了?又比如,众多经济学家研究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从信贷规模到汇率水平,从股市泡沫到房地产泡沫,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在2007年就已经相当于日本的1988年,意思是中国的股市和房市要崩溃。如此一直说一直说,十年来无数人叫嚷中国崩溃论,结果却是中国经济不断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房价不断创下一个又一个新高——凭什么不符合你们的经济史就一定要崩溃呢?诸如此类的经济学家让人大跌眼镜的还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一则笑话是这样的:两位经济学家见面,看到路上有两堆狗屎,俩人研究半天,提出一个建议:甲把一堆狗屎吃掉,乙付给甲1亿元;然后乙再吃一堆狗屎,甲再付给乙1亿元。如此,俩人分别吃掉一堆狗屎,货币没有动,但是,GDP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8卡萨丁无限大招天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