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能力分析强的游戏市场,为什么不能成为消费金融的蓝海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消费金融行业火爆 如何不将“蓝海”做成“死海”?
和讯互联网金融&
  和讯9月22日消息
今日,为期两天的2016中国消费金融论坛在京开幕,会上以当下正热的“消费金融新蓝海”为主题,从政策解读、技术驱动、风险控制、未来趋势分析等多角度对消费进行了探讨。
  对于消费金融的相关政策,零壹财经CEO柏亮在致辞中提出,回顾中国几次大的消费金融政策的出台,每当经济下滑,政府都会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因此当储蓄率居高不下、经济下行甚至经济危机出现的时候,对于消费金融来说都是一次政策性的机会。
  近两年消费金融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这个行业,柏亮认为,这次消费金融的爆发量远远超过以往,而参与的主体资本来源和服务的方式也跟1999年及2009年的两波兴起完全不同,产生的社会影响、覆盖的人群以及用户的到达率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由此对金融生态的繁荣、数据挖掘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都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曾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消费金融将是一个数十万亿级的庞大市场,到2017年底,预计消费金融市场会增加到两万亿元,这无疑表明消费金融是一片蓝海;但当下消费金融的火爆程度容易令人联想到此前的众筹、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各类机构一拥而上的竞争是否会把“蓝海”做成“死海”?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在主题演讲中表示,要在鼓励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注意有效控制成本、做好风控,要防止消费金融早衰。
  Fico中国区总裁则认为,消费金融是“蓝海”还是“死海”取决于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手中是否有“金刚钻”,也就是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国不乏大数据,但如何跨越产权、商业壁垒和技术壁垒来打破数据孤岛一直是一个难题。他认为,云计算从技术角度提供了克服数据孤岛的可能。云计算可以在充分保护大数据产权的命题下,在云端传输洞察力,整合洞察力,这是大数据产业化最关键的方向。此外,也需要中立的第三方促成数据的整合,避免各方利益冲突,从而使大数据发挥生产力,促进消费金融行业发展。
  芝麻信用副总经理俞吴杰在演讲中披露了芝麻信用数据库统计的消费金融客群特征:主体客群为男性(约占60%),以年轻群体为主(25-35岁之间),活跃在二、三线城市(约占60%)、白领、蓝领和大学生是主要参与者、逾期风险显著高于客群。
芝麻信用副总经理
  他指出,消费金融客户存在身份冒用、信息造假、团伙欺诈、多头借贷等风险。当用户授权的机构数越多,他发生逾期的概率也就越大。大数据征信是防范风险的必然选择,但俞吴杰提醒,大数据不等于数据大,有数据的同时也要有巨大的计算能力,否则拥有越多无价值的数据会导致运营成本越高。
  对于中国消费金融的未来,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以非常详尽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她指出,目前中国消费金融还没有形成整合的局面,各种业务模式仍在探索中,不过,消费金融市场是规模的市场,资金重运营也重,很难做到小而美。她表示,已经形成由三家银行、三家独立第三方公司共六大巨头把控市场的局面,而未来中国消费金融也一定会形成一个相对整合的趋势,但哪一方胜出仍很难判断。
  张越判断,消费金融是一个有时间窗口的市场,未来各家机构将在五大维度上展开竞争,即接触大量客户的能力、低成本的资金、数据驱动的风控能力
、品牌和客户体验以及可延展的运营(电商系互联网公司将有很好的优势)。
(责任编辑:赵然 HZ00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消费金融行业火爆 如何不将“蓝海”做成“死海”?》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您现在的位置是: &>&
暴利时代终结,2018消费金融如何步步为营|十个关键字与行业未来
2017,对于消费金融行业来说,可谓是大喜大悲的一年。 这一年,消费金融从蓝海初现演变成红海激战,从野蛮生长变为强监管推动合规发展。一部分掘金者激流勇进,收获满满;一部分企业正经历生死寒冬,黯然退场。 复盘这一年的风云变幻,清流Club总结了十个关键词。 场景为王 近两年,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唯品会、分期乐等持续掀起线上电商场景的热度,为消费金融的发展培养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年初,“场景为王”还是消金行业的主旋律,蜂拥而上的从业者,带着发掘金矿的激情开发垂直细分场景。 原本仅仅只是捷信、马上、佰仟、买单侠、有用分期等几个主要平台在做的3C场景,又涌入即有分期、小牛分期、拿下分期等大量的分期平台;紧接着,消费金融的大火从医美、教育、家装、租房、旅游、农村等传统场景,蔓延到婚庆、健身、游戏、租赁、保险、奢侈品、产后护理等新兴场景。 “那是一个为了规模宁愿放开风控、放弃前期利润的疯狂时期。”回忆起在线下场景跑马圈地最激烈的时候,很多从业者还记忆犹新。 每到节假日,各消金平台必会推出各种分期优惠活动抢占市场,捷信曾推出0首付、0利息的“008”战术,就是3C场景中极具杀伤力的一个经典产品。 同时,中介骗贷行业伴随线下消费场景的繁荣而崛起,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在前期运营过于粗放、风控不够审慎的平台逐渐暴露出坏账高企、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在这场烧钱大战中,逐渐耗尽元气的分期平台低调退场,小牛、佰仟、买单侠等知名企业也纷纷收缩转型。 牌照开闸 自从监管层开放了消费金融牌照的审批闸口,今年除了传统银行,还有海航集团、海澜之家、神州优车等多个大型实体企业也纷纷参股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就有包括哈银消费金融、上海尚诚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包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河北幸福消费金融、珠海易生华通消费金融等7家消费金融公司先后获批成立。此外,江苏苏银凯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光大消费金融公司两家正在筹备中。 此前,由于准入门槛相对消费金融牌照较低,网络小贷牌照备受企业追捧,包括二三四五、中青旅、拉卡拉、万达、分众传媒等一众知名企业都在今年拿到了网络小贷牌照。据网贷天眼不完全统计,截至日,监管部门下发《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之时,市场上共有网络小贷牌照249张。 暴利现金贷 3月初,一篇统计了近80家现金贷平台年化利率的文章指出,现金贷的年化利率超高,其中最高的达近600%,还有从业者透露现金贷只要“坏账低于50%就能盈利”等信息,彻底将闷声发大财的现金贷推向了舆论高峰,也吸引了无数人前赴后继。 8月,上市公司二三四五的2017年年中报透露,其金融业务对业绩的贡献已超过原本的主业,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4469.09%,而其主要依赖的产品就是现金贷。这些数据也再一次展示了现金贷的诱惑力。 这一年,各大有场景、有流量的平台纷纷入场。网易、新浪、凤凰金融、暴风集团、聚美优品、无秘、航班管家、安心记加班、优蓝网等多个流量平台都开始布局现金贷,各种大大小小的创业现金贷平台也如雨后春笋冒出,一时之间,百花齐放。 “基本上正常放量之后第二个月就能逐渐开始盈利,”一位Payday Loan创业者曾向清流Club透露他的最佳设想,在几个月前的他看来,如果还有人能把现金贷业务做亏,“那简直是行业笑话”。 也就在短短三个月前,曾有一位平安银行内部人士预测,这场现金贷盛宴还将起码持续一两年。另所有人措手不及的是,这场集体大丰收,却在今年下半年趣店上市风波之后戛然而止,相关监管政策随之发布。 骗贷大军 盯上消费金融暴利的,不只有从业者,还有黑产、骗贷大军。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来自最接近消费金融的圈子:从业者和中介。 在线下,他们往往以兼职、优惠活动等名义诱骗消费者申请贷款,在线上,他们除了从各大贴吧、论坛等处寻找用户外,专业黑产还会利用非法手段从黑市或网络上搜集用户资料,甚至开发专业的操作系统,用于批量伪造资料、发起贷款申请。 骗贷者,就像阳光下必然会产生的阴影,始终伴随并影响着消费金融这一路跌宕起伏的发展。 从早期3C场景中分散的套现人员,到教育、医美等客单价较高的线下场景中集团化、规模化的骗贷大军,再到专业撸网贷口子、高度专业化的黑产军团——暴利击穿底线,无数骗贷者疯狂涌入,从消金行业漏洞中吸食惊人利润。 而在今年下半年,相关监管政策不断下发,线下场景洗牌、线上多个现金贷平台停止放款之后,骗贷大军仍在四处寻找新的机会。 “现在根本不敢要自然流量,全是撸口子的羊毛党。”多家持牌现金贷机构的从业者表示,因为骗贷大军的目标减少,其平台受到了更大的风控压力,异常猛增的申请量让他们笑不出来,反而感到“毛骨悚然”。 ABS大爆发 2017年消费金融旺盛的资金需求,也促成了消费金融ABS的大爆发。 据Wind统计,截至12月初,2017年以小额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企业ABS总计发行3417亿元,占2017年已发行企业ABS的49.2%,较亿元的发行量增长370.66%。 其中,蚂蚁金服旗下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共发行2493亿元,占今年已发行小贷ABS规模的72.96%;其次,平安集团旗下重庆金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行75亿元,占今年已发行小贷ABS规模的2.19%;此外,还有小米、百度、京东等今年发行的以小额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企业ABS则都在40亿元以下。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也是场外ABS的积极参与者。7月,国内二手车电商平台瓜子二手车联合百度金融发布了首单ABS产品;今年8月,美利金融联手京东金融发行首单场外ABS,规模为4.79亿元。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京东金融、阳光证券化基金、百度金融、众安保险都自己搭建了ABS云平台。 共债隐患 随着消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征信系统的不完善使得共债隐患成为了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 某第三方风控服务商内部人士透露,在10月中旬,其平台统计的上百家现金贷平台的数据显示,多头借贷的平台中位数为14,这意味着被纳入统计的借款人的多头借贷平台数量集中在14家这个数字,其中多头借贷数量在10家平台以上的借款人超过80%。就在上个月底,其平台统计的多头借贷中位数已逼近20。 早在今年8月,91征信CEO薛本川就曾表示,当时91征信合作了500多家现金贷公司,从他的观察来看,那时候现金贷行业多头借贷的比例已经很高了。 清流Club走访线下市场之后也发现,由于大量线下中介主动促成多头借贷,且用专业手段避开筛查,线下的消费信贷的共债问题同样严重。 “我们自己的数据肯定是真的,但问题是不够全面,接入别的数据共享平台,又担心别人都注水故意扰乱我们的判断。”一位消金人士无奈感叹。 据财新消息,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起成立的“信联”个人信用信息平台将正式确定名称为“百行征信”,目前以互金协会400多家网贷会员为主要信息来源,今年底将正式成立。这或将在明年为解决行业共债问题带去曙光。 监管元年 今年,消费金融行业最重要的关键词无疑是监管。“猜到强监管会来临,但没想到是这么快。”很多从业者发出感叹。 这一次行业变天的速度,显然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 4月,先是银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监管部门清理整顿现金贷,并制定了一份包含429家企业在内的现金贷相关平台排查名单。 随后,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补充说明》,明确针对“利率畸高”、“实际放款金额与借款合同金额不符”等特征,要求各地区整治现金贷。 就在从业者都以为这只是“光打雷不下雨”的时候,监管层却伸出了重拳。 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紧急下发《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暂定批设网络小贷牌照。 12月1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严格从准入牌照、年化利率、砍头息、贷款用途、融资渠道、助贷模式等多个方向提出了明确合规要求。 近日,各地的监管细则也在陆续出台。 监管元年的号角越吹越响亮,行业合规划进程被强力推动。 合规整改 这一次席卷而来的监管风暴形势,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为严峻。 12月监管政策下发后,有部分京东金条用户反馈金条不能提现的情况,京东金融方面解释称,受到新政影响,金条按照监管要求加强了多头共债风险的防控,可能会有个别用户借款受到限制。 事实上,不只是京东金融有所动作,整个消金行业都掀起了整改之风。原本体量排在第一梯队的多家现金贷平台纷纷暂停放贷,转而调整产品利率、改变业务方向;一些助贷机构则调整与消金平台的合作模式,不再触碰授信、风控等核心环节;一些体量较大、杠杆率即将超标的持牌机构,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增资事宜。 12月18日,蚂蚁金服对旗下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两家小贷公司增资82亿元,将注册资本提升至120亿元。 清流Club还发现,除了趣店、掌众、玖富等一批调低年化利率的平台做了少量合规主题的发声外,整个消金行业似乎都进入了“静默期”。 低调整改,转向合规,是各大消金企业今年末生死攸关的一步大棋。 回归场景 “有没有什么好的场景可以做?”这是近来急于转型的消金机构最常探讨的问题。 在现金贷最火热的时候,连捷信、马上这些在线下分期场景的老玩家也坐不住,推出了现金贷,而《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发过后,捷信、马上等企业的新业务重点又都放到了能结合场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上。 此外,趣店进军也了汽车金融,蚂蚁花呗、中银消费金融则涉足了车险分期。 从场景贷的疯狂开拓到现金贷的无序生长、倒逼监管,经历了一整年的风云变幻之后,兜兜转转,消费金融的核心又回到了场景。 老场景竞争充分,新场景又怕踩坑,在竞争的下半场,国内的消费金融市场再也不是曾经那片可以随地掘金的蓝海,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力作战,最后留下来的,只能是真正的实力玩家。 出海浪潮 就在国内消费金融厮杀惨烈、监管政策紧锣密鼓下发的时候,有部分人开始盯上了海外市场,从今年7月后,行业内逐渐掀起了消金出海的浪潮。 而东南亚消金市场因为具有当地人消费意识超前、监管环境相对国内宽松、获客成本低廉、高度移动互联网化、竞争尚不充分等特点,成为众多消金企业出海的首选地区,用很多东南亚“消金探路者”的话来说,东南亚消金市场“像是几年前的中国市场”。 较早进入东南亚的消金玩家是捷信,今年以来,还有闪银奇异、凡普金科等多家企业纷纷宣布布局东南亚消金市场。 7月,蚂蚁金服又宣布与马来西亚联昌国际银行(CIMB)旗下的Touch'n Go (TNG)公司签署协议,将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为当地用户提供电子钱包解决方案和其他相关金融服务。业内人士分析,蚂蚁金服在海外的布局,实则也为其面向海外市场推出消费金融产品做好了铺垫。 就在最近几个月国内现金贷政策落地前后,印尼本土第三方支付企业Xendit CEO Moses Lo曾向清流Club透露,他已经了解到有100多家有意出海东南亚的中国的现金贷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南亚地区开展消金业务同样需要注意牌照申请、资金来源以及当地征信系统不健全等问题。 展望2018年:持牌机构将成为主角 虽然消金行业正处在监管重拳出击的风暴之下,但业内多位高管都一致认为,消费金融是在朝着预料中理想的状态发展。 “监管设立了规范后消费金融会更健康有序地发展。”小赢科技总裁成少勇表示,目前行业存在着两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有些参与者把消费金融业务简单处理,追求短期效应,二是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 “未来消费的发展重点在于合理的费率,这对于消金企业的获客和风控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他建议,消金企业应从获客能力、风险管理、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升“内功”。他预计,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会成为消费金融的主角,P2P备案完成之后,也会成为一支生力军。 浅橙科技CEO朱永敏则认为,明年消费金融平台有望在产品品类、消费场景拓展、消费信用贷类型等方面取得突破。 “专注认真做的会留下来,想趁机捞一把的会退场。”对消金行业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遂宁银行一位管理层人士预测,未来持牌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将会更紧密、更清晰。 在他看来,持牌机构明年普遍专注于自身基础能力建设,如实时风控和产品能力。明年各家银行的自营消金产品会逐渐上线,同时,受制于本身客观情况和体制问题,会不断去寻找新的平台合作方。 “银行很难再继续和有劣性的平台进行合作,”他认为,未来银行应该会积极接纳合规的消金平台,与之共同探索、成长,以补充其自身IT、产品、运营、风控、获客的短板。太猛了!消金大佬一年增资3次,注册资本增至80亿消费金融蓝海镜像:大数据风控分得清好人和坏人吗?|大数据|央行|银监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消费金融“蓝海”镜像:大数据风控分得清好人和坏人吗?
  或者是行业自发地出现风险事件暴露,或者监管出台政策遏制野蛮生长的势头,无论哪一种,都会引导行业慢慢回归理性,消费金融未来将经历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
  (消费升级,而信用下沉,消费金融正在井喷式爆发,以往不被传统金融机构所青睐的消费金融,正成为各色金融机构跑马圈地的新“蓝海”。图/视觉中国)
  当你在消费金融客户端填好分期贷款申请的那一刻,便瞬间被抛入一张巨大的社交图谱网络中。
  在这个网络中,人与人之间可能是互相打过电话的强联系,也可能是曾经浏览过QQ空间的弱联系等等,把几亿的数据节点交集钩成一张大网,“好人”是抱团存在的,“坏人”也是扎堆的。
  “好人”和“坏人”是消费金融领域对于信用状况良与不良的借款人的通俗称谓,你的社交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信用。
  传统信审员通过审核大量纸质材料来决定放款的方式已然过时,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7×24小时不停滚动,在两三分钟内完成自动化风控审核,从而覆盖到传统银行信用卡无法触及到的更广阔人群,是目前消费金融正在尝试的事情。
  消费升级,而信用下沉,消费金融正在井喷式爆发,以往不被传统金融机构所青睐的消费金融,正成为各色金融机构跑马圈地的新“蓝海”。腾讯微粒贷自2015年5月上线以来,两年累计放贷3600亿元,截至5月15日贷款余额760亿元,8月初突破贷款余额1000亿元,已比肩一线城商行个人贷款规模。
  然而,竞争已日趋白热化,消费金融玩家风起云涌,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银行系如中银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BAT电商平台系如蚂蚁花呗和微粒贷,以及互联网金融分期平台如大搜车、基于线下场景的如捷信和上汽通用汽车金融。
  过去,传统大银行并不重视这块业务,近两年开始觉醒,银行系跑步入场。基于信用卡存量用户的“融e借”运行仅半年,规模已然惊人。截至7月上旬,累计放款624.2亿元。
  当下,消费金融终于站上风口。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如O2O、二手车电商、装修平台、婚庆网等在发现业务本身很难盈利之时,转型场景借贷,加入战场。
  随着各方加速涌入,消费金融开始出现野蛮生长的势头,在个人隐私信息滥用、高利贷、多头共债、暴力催收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亦浮出水面。
  “如同P2P一样,消费金融行业也需要一个阵痛。”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人闻学臣对《财经》记者表示,或者是行业自发地出现风险事件暴露,或者监管出台政策遏制野蛮生长的势头,无论哪一种,都会引导行业慢慢回归理性,消费金融未来将经历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
  点金术:大数据风控
  看起来,在消费金融网站上申请一笔小额贷款只需要一些很基础的信息。事实上,数以万计的数据点在毫秒级运算内已向你扑面而来,针对借款人的多个维度的模型在刹那间立体了起来。
  移动互联时代没有隐形人。借款人在百度曾经浏览过的网页、在淘宝买买买的参数,手机号在深夜呼出呼入的频繁度等等,都可以被抓取作为借款人授权使用的数据源,勾勒出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轨迹。
  消费金融常常进驻线下真实的消费场景,例如3C数码卖场、二手车买卖市场、医疗整形医院等等,借款人在踏入场景的那一步开始,所有行为都像放电影一样被解构成各种数据和模型。
  美利金融集团首席风控官郑维熙举例道:“如果你近一个星期内手机通话排序前三的联络人,与三个月前的数据大致相符,就是一个可以描述出你的社交关系很稳定的标签。”
  买单侠有一个著名的进度条,当拖动进度条时,放款额度、期限和费率的数据在不停的滚动中。借款人滑动进度条的不同行为会被瞬间记录,滑动的速度、节奏都昭示着真实心态的善恶,毫无思考过程的一步滑到最高额的往往逾期率最高。
  信用卡对费率一刀切,而消费金融却不是。相对于传统风控模式,大数据的运用使得放贷机构可以更为精准地定位风险溢价。“软件将社会群体的坏账可能性由低至高分50档。”维信金科总裁廖世宏向《财经》记者描述了风险定价的过程,相当于为同一个借款人从四面八方拍摄很多照片,有的照片显示好人,有的显示坏人,交叠在一起扔进软件,软件自动决策把借款人放进哪一档费率。
  风控引擎犹如流水化的数据工厂,很多小额消费金融公司的放款时长在两三分钟之内,且在不断加快审核速度。
  贷中管理期间,借款人的持续行为可以提供更多的变量,例如第一次还款的逾期情况、查询账单的频率,社交的交互情况,在微信公众号点赞或点评,将这些标签扔进决策引擎,可以延伸出更多的客户动态的画像。
  在数据挖掘上,各个流派的消费金融公司各显其通。坐拥巨量数据和线上场景的京东白条、蚂蚁花呗,采用的是白名单制度,即按照既往交易数据将现有的客户群筛选一遍,仅对白名单内的优质客户进行授信。
  “数据成为资产,已是行业共识。”招联金融总经理章扬清认为,谁掌握了客户群体的信用基础数据,谁就最有可能实现最低成本,就像吃甘蔗一样吃中间最甜的部分,把两头甩给别人。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大数据风控的有效性存疑,行业内真正掌握大数据筛选能力的公司仍在少数。
  “数据量是否足够覆盖,能不能及时更新,以及在什么情景下成立是值得商榷的。”接近监管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行业并未经过完整生命周期的考验,可能会有假象,可能是在短时间有效的模型,风险可能会在某些时刻集中爆发,因此数据的沉淀和模型的检验尚需要时间观察。
  这一整套风控模型的方法论,源自从大数据消费金融起家的Capital One(美国第一资本金融)。目前已成为全美十大银行之一。截至2017年3月末,Capital One总资产3854亿美元,年净利润约38亿美元。
  Capital One的数据科学家寻找那些危险人群的特征,用数据去验证它,并找到剔除的办法。他们甚至设立部门每月选择一个特定人群,100%放款,以此测算该类人群的风险系数,该部门已累计输掉几十亿美元。
  格局:野蛮生长
  所谓“消费金融”,即以消费为目的的小额贷款。传统银行信用卡对于金字塔尖人群的信贷审核,是基于央行征信报告、社保、学历、工作单位、薪酬水平等容易被验证的变量。
  而消费金融面对的就是信用更下沉的人群,包括初入职场的白领、约2亿年轻的蓝领灰领工人、约3000万大学生以及5亿农民等群体,他们或者工作流动性大,或者社保很难追溯,人民银行征信报告往往是一片空白。
  “这就是过去为什么银行不做的原因,脏活累活,而且对技术要求也很高。”买单侠首席技术官李炫熠表示,大数据风控是一个通过技术和数据的整合逐渐对这一人群建立征信的过程。
  截至2017年3月,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平台或达百余家,而真正获得监管部门批准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仅有23家,其中21家有银行背景,如中银金融、北银金融等。
  广义的消费金融分为纯线上的现金贷(即美国的Payday Loan)和基于真实场景的消费贷。
  其中,后者通常更被看好一些,通过与线下真实场景例如3C数码卖场等合作来实现获客,资金实现从平台直接到商家的闭环,但是需要广撒网式的铺设地推网络,大型平台线下销售团队高达四五万人。
  824监管细则出台后,明确了网络借贷平台“小额分散”的原则,于是P2P纷纷转型,助推了新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爆发。
  “目前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类似于过去几年的P2P。”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人闻学臣表示,很多平台放到客户手中的贷款年化利率算下来接近翻倍,但因为消费贷款小额和短期的特性,所以客户敏感度不高。高利率的覆盖,掩饰掉此类公司高企的坏账率和获客成本。
  《财经》记者获悉,部分现金贷年化利率高达200%,远远超过最高法对民间借贷划定的36%红线。
  监管对此已有所动作。近日,上海市黄浦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办公室首先对现金贷利率封顶,要求不得超过36%,不得收取砍头息,服务费不能在本金中扣除。
  消费信贷坏账的源头除了铁定不还的逾期借款人之外,欺诈风险更甚,部分公司甚至70%的成本损失源自黑灰产业链欺诈。
  “线上组织化的欺诈活动十分猖獗,花样翻新,而政府治理方面无法遏制。”招联金融章扬青在公开场合表示,在长尾低额消费金融领域的风控上,反欺诈和多头共债的风险识别,比单纯的信用风险更为迫切。
  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商业银行的贷款不良率为1.81%,2016年前三季度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率为4.11%,明显高于银行,这个数据中并不包含非持牌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
  中国科技金融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对《财经》记者表示,某些消费金融公司是自P2P带病转型而来,本已病入膏肓,原本吸收公众存款的资金尚未周转完毕,为了生存下去,以消费金融作为继续融资的幌子,应予警惕。
  消费金融公司并不能吸纳公众存款,资金端的获取依仗城商行、信托资金或者ABS资产证券化。2017年至今,消费信贷ABS占交易所企业ABS发行量的37.6%,已成为交易所ABS市场第一大产品。京东白条、小米金融等在2016年发行ABS利率仅在4.3%上下。
  接近监管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消费金融公司资金端对接的是网贷平台资金,哪怕自身只做资产端,依然属于P2P范畴,需要提示风险。
  互联网的地推和风控能力,与资金充裕却偏于一隅的中小银行一拍即合,由消费金融公司提供导流和风险筛选,传统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助贷”模式开始盛行。
  这一模式未来政策可能收紧。近日,一份《关于联合贷款模式征求意见的通知》的文件在网络上流传,称将联合贷款合作机构的资质限定于“经银监会批准设立,持有金融牌照并获准经营贷款业务的机构”。
  据悉,这份通知目前处于内部征求意见的阶段,尚未实施。
  规制:监管与征信
  自90后始,成长于漫长通胀环境下的年轻人,超前消费和分期消费理念已接近海外。川财证券认为,预计未来五年消费金融将保持年均25%增速。
  监管政策对消费金融持续保持支持态度。2016年12月,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在发布会上称,将以“成熟一家、审批一家”为主线,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设立常态化。
  银监会对发起人资质规定了严格的高门槛。毛宛苑表示,有消费场景、业务渠道、客户群体和风控能力的出资人,比较适合做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
  然而,针对消费金融的监管尚存很多空白之处,如个人隐私、暴力催收、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
  “未来针对催收问题将出台相应标准。”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陆书春在6月17日公开表示,现在很多产品没有抵押和担保,坏账率很高。有些机构为了覆盖成本,高利率超过36%的红线,发售产品时也在混淆,不透明,息费不分。
  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对金融科技采取“沙盘监管”的理念,即允许在圈定的底线之内突破传统,既避免无规章可依,又不会蹑手蹑脚。
  目前,消费金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用基础设施覆盖还不完整,目前可以利用的大数据很分散,在数据获取使用方面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度上亟待规范。
  多位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希望央行和银监会可以牵头将数据和征信串起来,解决令业内头疼的多头共债问题。
  所谓“多头共债”,背后是那些日常积极响应各种贷款的申请人,他们在多家平台借贷,针对此类人群的风控需要行业共享数据。
  章扬清认为,信用机构数据源除了人行征信中心,还有各类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政府公共数据、通讯运营商大数据、第三方独立数据、各类企业数据等,亟须统筹规划管理。
  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对媒体表示,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数据源的割裂和不统一,例如各部委之间、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数据割裂,且某些数据源的标准化程度不足。
  《财经》记者获悉,央行目前对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已有通盘的体系性规划,未来有望为消费金融的场景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此外,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施行。据悉,全国各地正在打击侵犯公民信息罪,个别大数据挖掘公司老板已被采取刑事措施。
  “未来,数据来源合法性可能成为消费金融非常大的掣肘。”肖飒对《财经》记者表示,除了客户明确授权使用的数据之外,使用其他信息源很有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从当下来看,对消费金融行业尚未造成过大影响。实际操作中的处理方式包括使用客户数据时会先取得数据所有方的授权,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尽量做到“脱敏”,且尽可能呈现的是数据加工之后的结果,而不是原始数据等等。
  (《财经》记者曲艳丽/文袁满/编辑 《财经》记者李德尚玉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韩佳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费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