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和摩拜谁的实力强最终谁会赢

摩拜和ofo到底哪家强?谁都别闹,我们用数据来说话|摩拜|ofo|单车_新浪科技_新浪网
& 滚动新闻 &&正文
摩拜和ofo到底哪家强?谁都别闹,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Cheetah Lab
来源 | Cheetah Lab(猎豹全球智库) 作者 | 余然近日,投资方为自家产品站台,让摩拜和ofo的争斗正式浮现在了公众面前。ofo方的观点在于,目前ofo市场占有率已是头名,摩拜已无机会;摩拜方的观点在于,ofo的车没有物联网基因,未来想象空间不够。而背后争论的核心在于,共享单车的未来在哪?Cheetah Lab(猎豹全球智库)结合libra大数据平台数据,从市场现有状况以及公开资料,重点分析摩拜与ofo,展望共享单车市场走向何方。Part1 摩拜vs ofo 谁代表共享单车的未来?昨日“马虎互怼”,争的不仅仅只是单车市场的输赢,而是谁代表未来?从数据来看,ofo和摩拜已经占据了市场头羊的位置,并且两者在不同方面各有优势,目前属于难分高下的状态。但双方未来的道路已经显现。Cheetah Lab认为,摩拜和ofo的争斗必将会持续下去,直到一方坚持不下去,或者双方合并。ofo活跃渗透率占优 摩拜人均打开次数高ofo成立稍早,起初瞄准与校园共享单车,直到2016年初才在社会开始投放;摩拜诞生稍晚,但诞生之初就是瞄准着在社会投放。2017年3月之前,摩拜的活跃渗透率始终领先于ofo,直到今年3月,ofo得到了滴滴领投的D轮4.5亿美元开始发力。其后,ofo推出了一系列的大力度的免单、优惠活动,最终在3月中旬超越摩拜。目前看来,ofo的活跃渗透率稍微领先;但摩拜在周人均打开次数上占有优势。活跃渗透率领先意味着有更多的用户使用ofo,而更多的人均打开次数意味着更高的用户粘性。虽然目前摩拜、ofo各有优势,但现在就断言谁力压谁为时尚早。融资比拼:规模相仿 烧钱谁也烧不死谁数据来源:IT橘子、公开资料整理6月16日,摩拜宣布完成新一轮6亿美元融资,本轮摩拜融资由腾讯领投,摩拜截至目前融资已经超过10亿美元,融资后,摩拜估值在20亿到30亿美元之间。而据业内分析,目前ofo的估值也在20亿到30亿美元之间,据传言,ofo目前正在接洽新一轮的投资。昨日的“马虎互怼”也侧面反映出,ofo和摩拜都并不满足与现在的市场地位,都不愿将这个风口上的市场拱手让人。摩拜的目标是用专属的封闭场景去创造一个类似于滴滴的超级移动入口,而ofo想做的是做一个单车的大共享平台。虽然战略方向不同,但是绕不开的都是铺量、投放。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也看到摩拜和ofo背后都有几十家投资方在支撑着,而摩拜背后的腾讯,ofo背后的滴滴、阿里巴巴又能提供巨大的流量支持。到了现在这样的节点,谁也不想输给谁,而拼烧钱,谁也烧不死谁。用户比拼:ofo用户年轻化 摩拜职场人士多从用户画像来看,ofo代表未来的年轻用户更多,而摩拜变现能力强的成熟用户较多。ofo的24岁以下用户要多于摩拜,这或许是因为ofo多元化的产品特性有关。例如ofo除了主打车型外,会在市场上投入公主车、肌肉车,和700bike联合推出一些新颖的车型,这些车型吸引了不少年轻用户。或许是由于车型轻便的原因,ofo中女性用户占比稍高于摩拜。摩拜用户在24岁以下区间的用户没有ofo那么多,摩拜用户在25~30岁,31~40岁高于ofo。25~40岁这部分用户都较为成熟,通常是已经在职场工作过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消费能力。运营推广:摩拜的敌人叫“造价” ofo的敌人叫“时间”从造价方面来说,ofo胜出一筹。ofo的最大优势在于低成本,市场预估ofo的单车成本为300元,同样的资金下ofo可以投放更多的车辆,低成本对于市场爆发期的快速投放显然非常重要,这也是ofo目前增长如此迅猛的主要原因。摩拜在造价方面显然没有优势,即使是造价更低的Mobike lite版,造价也达到了500元,因此摩拜也不可能像ofo一样迅速的铺量。可如果再时间拉长,造价的优势或许就没那么明显,低成本反而会成为隐患。在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型中,除了骑行人次和频次,最重要的成本就是单车折旧,在这点上ofo要逊于摩拜。据财新调查文章,市场预估ofo的年折损率为10%到20%;摩拜车辆的前后多批成本差异较大,但年折损率相对更低。这也就是说,ofo如果需要保持领先优势,就必须持续不断的像市场投入新车辆以弥补折旧后无法使用的车辆,如果战线继续拉长,摩拜在运维方面的优势便会越发体现,这大概是ofo方面不想看到的,也是这或许也是ofo如此急切的想结束战斗的原因。未来想象空间:差一把智能锁差了多少?ofo的核心优势在于快速铺量,以数量取得优势。大数量及大平台,大平台及大流量,大流量就意味着更多的收入。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互联网有太多,例如快手、wifi万能钥匙、开心消消乐等,都曾经走过相同的道路。ofo会沿用相同的路径吗?按照现在的趋势,非常有可能。摩拜方面承载的,则是摩拜和腾讯对于物联网的设想。摩拜与ofo的最大区别在于摩拜可以实现对车辆的精准定位,这是物联网的基础之一,定位车辆使得调度运营成为可能,车辆不易丢失、被偷盗,降低了运维的成本。摩拜投资方的愉悦资本创始人曾公开透露:“腾讯没有选择ofo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ofo并无技术驱动的基因。”腾讯投资摩拜的主要动因,或许就是其物联网拥有带来数据的潜力。正如,凯文凯利的那句“一切生意都是数据生意”,腾讯或许已经谋划好了怎么运用摩拜带来的物联网数据,现在只是默默的等待变现的那一天。ofo与摩拜差的只是一把智能锁,却丢失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海外市场?现在只是噱头 当下核心还是中国虽然摩拜和ofo都在海外城市有投放,但Cheetah Lab认为这并不代表其今后争夺的焦点会从中国市场转移。首先是用户需求的问题。共享单车虽然已经成为了中国用户的需求,但我们无法直接断言海外用户对自行车有怎样的需求。例如,英国、法国目前自行车租赁项目多为政府支持的有桩自行车,发展时间较长,布点也比中国完善。国外用户对无桩共享单车的需求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疑问。虽然摩拜和ofo都融了大量的钱,但其能否有资源和人力在国外市场铺量烧钱,复制像中国市场一样的培养用户习惯的方法,这个也是存疑的。其次是支付方式的问题。过往的红包大战、网约车大战大大推进了中国移动支付体系和培养了用户移动支付习惯,也为共享单车的爆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征信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例如美国,用户的支付习惯是依赖信用卡为主,而这或许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还有就是水土不服的问题。全球各地对自行车的法规不一样,例如英国对自行车骑行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其中一条,夜间骑行自行车必须开灯,包括一个白色的前灯和红色的后灯。共享单车如果需要在海外发展,一定是需要遵守当地法规,并做一些改版的,而改版就意味着需要提高制造和维护的成本。在市场前景不明晰的情况下,相信摩拜和ofo都不会盲目的在海外进行投放对决。因此,Cheetah Lab认为,目前共享单车在海外的布局,更多是为了提升舆论的影响和融资的宣传,其核心争夺市场依旧在中国。但我们也不排除未来两者会在海外某个区域市场掀起一场大战的可能。现状小结:ofo占据数量优势 摩拜的想象空间更大目前,摩拜和ofo仍在近身缠斗,谁也没有绝对的优势。摩拜融资略有优势,或许会在投放方面刷出一波小高潮追上ofo;ofo的智能锁说了很长时间,或许也会在近期有相关产品推出,补齐和摩拜的技术差距。这些都是不定的因素。只是两家目前似乎还将注意力放在了舆论场上,网上一搜摩拜或者ofo,出来的都是各种都是关于两家的各种公关稿和小黑稿,什么“力压”、“遥遥领先”、“望尘莫及”等词语着实辣眼睛。Cheetah Lab希望两家回归商业本质,用产品说话,不好吗?Part2 共享单车市场:市场霸主形成 头尾分明谁也不曾这样想到,中国会以共享单车方式重新变成自行车大国。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兴起,共享单车2017年一季度开始爆发,虽然半路遇上各地政策限制,但是仍然阻止不了火热的资本之风将共享单车吹成当下最火热的风口。去年9月,朱啸虎曾经放出豪言要让共享单车战斗在90天内结束。过去了好几个90天,共享单车大战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入局者越来越多,牵扯利益方越来越广,市场上从仅有摩拜和ofo两个玩家,增长到30多家共享单车平台。Cheetah Lab选取其中Top10进行分析。相比于今年《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app排行榜》ofo、摩拜、小蓝单车成为上涨最快的三个共享单车App,其余App略有涨幅,有的还出现了下降。摩拜和ofo组成了第一集团,与其后的各种单车形成了明显的差距。摩拜与ofo目前是市场中毫无争议的巨无霸。但共享单车的第二集团中的新变化也值得注意。App的打开次数是共享单车日均单量和用户粘性的另一个侧面反映。相比《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app排行榜》中的共享单车排行榜,各家共享单车的周人均打开次数都有一定的上升。共享单车市场已经过了启蒙期,用户教育已经完成,目前共享单车已经变成了用户的切实的需求。从周人均打开次数上看,各家都差不多,除了永安行和哈罗单车,各家共享单车几乎都在14次以上。摩拜和享骑电单车达到了21次以上,平均每个用户每天会打开3次以上。小蓝单车、酷骑单车、永安行、哈罗单车组成了第二集团。第二集团的活跃渗透率明显落后于第一集团,和第一集团相比,第二集团的活跃渗透率相比于一季度末尾略有上涨,但并没有很大程度的变化。第二集团中,小蓝单车跃居成为第三,是二集团中上涨最快的。小蓝单车A轮融资4亿元,是第二集团中融资最多的,除此之外,小蓝单车还与阿里巴巴芝麻信用打通,可以无押金用车。有了资金支持和阿里巴巴的背书,或许是小蓝单车得到快速增长的原因。永安行虽然在2017年3月完成了A轮融资,但其后永安行宣布因意见分歧,暂缓对无桩共享单车的投放;另外永安行还卷入了一场专利侵权诉讼,虽然最后以永安行申诉而告一段落,但种种因素叠加起来,永安行的活跃渗透率也因此下降。永安行成立于2010年,最早与政府合作,运营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但其在共享单车领域入局并不算早,虽然有着共享单车的标签,但共享单车2016年收入在永安行主营业务占比仅0.12%。目前,永安行宣布重启IPO进程,然而其在招股书中却没有再提“共享单车”的概念,卸下共享包袱或许对永安行的发展更好。从活跃渗透率走势中不难看出,酷骑单车和哈罗单车是共享单车较晚的入局者。依靠资本的力量,酷骑单车和哈罗单车获得了快速的增长。目前酷骑单车和哈罗单车的活跃渗透率,已和去年11月时的ofo差不多。而它们也代表了一些看到资本风口后入局的创业者,风口还还有时,依靠资本的力量迎风起飞,但是风口之后呢?Part III 结语:未来半年或是洗牌期共享单车的火爆,从各个方面影响了中国用户的生活。共享单车救活了传统的自行车工厂,掠夺式的抢走了自行车店零售店、代理商的饭碗;共享单车改变了中国用户短途出行的习惯,几乎取代了摩的司机;传统单车修车铺几乎没了生意.....各类app为了搭上共享单车这股风口,也纷纷接入共享单车,例如百度地图就开放了入口,接入了摩拜和ofo,更不用说投资了ofo的阿里巴巴将开放接入ofo。共享单车确实为中国用户带来了方便,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共享单车是靠侵占公共空间资源而获得的快速增长。更不可否认的是,高峰期的公交、地铁站周围几乎无处下脚,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已经真实的影响到了公共秩序。可以推测,政府的监管方案已经正在起草,很可能会出台电子围栏、强制报废等机制,届时市场上不合格的平台将会处境艰难。只是共享单车这股风口实在太强,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各家平台都在忙着铺量,大搞黄金车、彩虹车等博人眼球的产品,玩一些放卫星、加iPad等花边噱头,忽略了头顶头发丝悬着的剑。6月13日,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市场,成为首个出局的共享单车平台,这或许也说明共享单车的风口已经到达了一个节点,之后的路只会越走越难。头部玩家已经在展望共享单车的未来了,尾部玩家还在为能否看到明天而苦苦挣扎。浪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或许今后的一段时间,退出、收购、合并将会成为共享单车的主要新闻。最后看一眼这些共享单车App,谁知道半年后谁还在呢。数据说明:1.排行榜的排名依据为周活跃用户渗透率;只适用于安卓平台;2.除特别说明外,数据来源于猎豹移动的大数据平台libra;日猎豹移动大数据平台libra正式启用新数据源,数据来源更广,数据量级大幅提升。切换后的数据维度更多,涵盖日活、周活、月活、新增安装率、留存率等,将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移动app市场的情况,猎豹全球智库将在此基础上为大家提供更权威、详实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报告。3.数据为猎豹产品日常功能收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4.数据受到猎豹产品的用户规模、分布影响。
价值感是一个CEO内心真实的价值指针K,是他做每一个微小决策时的...
能开发出安卓,就一定能把手机做火吗?答案是否定的。
用户的需求从来没变,就是要简单、安全、便宜、放心,所谓数据口...摩拜与ofo,谁才是真正的行业第一?(答案见此文)    ');2017年,各共享单车企业仍忙于“跑马圈地”,2016年爆发式的增长,并没有打退众多资本入局的信心,ofo和摩拜的大量融资,也是众多资本对这一领域的期许,但在2016年底曾有入局者放言称共享单车至2017年会陷入终局。
  共享单车的竞争大战全面蔓延开来。在比拼资本、用户体验和运营速度等各项指标后,品牌层面的大战在年后打响,最为明显的是争夺“天下第一”。
  谁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共享单车红黄双方把第三方数据机构拉下了水,ofo和摩拜先后引用各自认可的数据报告,声称自己在这场竞争中已占得先机。
  然而,第三方数据报告的隐忧也再次被曝光在公众面前。
  数据报告之尴尬
  新春年后,ofo先引用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报告称,目前市场占有率51.2%,居行业第一,而且城市覆盖数是第二名的3倍,单车投放数量是第二名的1.6倍。
  ofo援引第三方数据机构报告得出的结论
  在这份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中,按照城市覆盖和单车数量等维度,综合得出ofo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结论。
  然而,ofo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摩拜马上通过另一份数据报告作出了回应。摩拜援引第三方数据机构Trustdata的数据,称在共享单车的数据分析中,摩拜的领先优势明显,而且在MAU(月度活跃)、充值笔数等维度中,摩拜对ofo的领先优势甚至达到了数倍。
  摩拜援引第三方数据机构报告得出的结论
  相较于比达咨询的垂直行业研究报告,这份Trustdata发布的《2016年互联网发展分析报告》,是对2016年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App为核心的数据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份报告的研究维度不尽相同,但最终结论方面都直指竞争优势和品牌第一,特别是数倍的差距,对于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来说,最终关注的只是结论,而不会细究维度和方法。
  但谁是真正的市场第一,对于两家各自提供服务的厂商来说,除了公关嘴仗意义,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投资者信心和品牌卡位
  实际上,援引数据报告称第一,对C端用户意义有限。副总裁李倩认为,引用第三方数据报告来“旁证”,主要出于品牌背书方面的考量,但对于B端服务厂商更有价值,这种价值能更加直观地影响到合作方和潜在合作方。
  “从C端服务厂商来讲,用户最核心关注的是产品使用和体验,对于你是不是市场第一,其实意义有限。”李倩说。
  不过这位以品牌打造知名的业内人士也解释了共享单车们的逻辑,她告诉新浪科技:“使用第三方数据机构的背书,可以增加市场、用户、投资方等的信心,比如’香飘飘加起来可以环绕地球…’的数据广告,可以提升市场和投资人的信心。”
  另一方面,除了给投资心剂,李倩认为创业公司的该种选择主要出于“品牌卡位”,她进一步解释称:“很直接,我说我是市场第一,说多了,大家也就真以为我是第一了。”
  另一位二手车行业从业者证实了李倩的说法。目前二手车处于战国混战阶段,在多轮巨额融资完成后,主要玩家都摩拳擦掌希望大干一场,而市场宣传方面无疑成为了影响公众的第一战场。
  “涉及到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宣传,实际都经不起推敲,除非大家都有上市公司一样的严格披露方式,但作为从业者又必须这么做,因为在线上二手车这种领域,名气和用户印象直接来源于此。”上述人士透露。
  这位从业者还进一步告诉新浪科技,引用第三方数据机构的好处是“心安理得”,并且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是“旁观者清”,但他同时也表示,虽然数据公然造假的难度不小,但如果自己有需要,可以和市场上的有些第三方数据机构联合,从一些维度去得出自己有利的结论——“因为中国市场上没有绝对权威的数据机构,也没有核心标准维度,说白了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TalkingData的市场智能部高级总监陶京琪,则更加直白地透露了行业潜规则,她说:“为什么不一样?我个人觉得他们在数据解读上花了一些工夫,大家的数据维度和出口肯定存在的差异。其实企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它更多还是希望把更好的方向展示出来,它一定是找了对自己更有利的角度把这个数据曝光。”
  如何“独立客观第三方”?
  然而对于不少市场判断者来说,包括媒体在内,一份可供参考的第三方数据报告需要具有哪些要素?或者如何判断来源?第三方数据机构的参与者也向新浪科技发表了看法。
  首先是样本,从统计学角度来说,越是接近全部的样本数据,越是能够趋于真实的反应内在情况。
  第三方数据机构极光向新浪科技解释称,一般情况下,行业内的第三方数据报告来源有几个途径:一是调研数据,一般样本量比较小,而且会受到调研方法的影响;二是企业公开或者私下透露的数据,包括各个渠道透露的数据,这类数据真实性不可验证;三是运营商数据,随着运营商对数据管理越来越严格,以及数据加密技术的普及,这一块数据的质量也并不可靠;四是自有监测平台的数据。
  对于上述四种数据来源,极光方面认为第四种更具可行性和可用性。还表示自身数据报告的出台,主要通过第四种,称作为推送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合法获得移动端数据,极光方面还进一步透露称,目前自己手中有月活6亿、覆盖50亿和移动终端的数据来源。
  比拼数据源的数量,也是第三方数据机构通常自证资质的方式。另一家第三方数据机构TalkingData向在数据来源方面,向新浪科技表达了与极光类似的观点,并公开了自己的数据来源:首先是是跟10万款应用、8万游戏做了SDK的数据合作的服务,从这些合作方去收集一部分数据源。另外还有线下的商超布点也会收集一些数据。
  实际上,去年10月,中国国内两大主要导航地图厂商也爆发了“谁是第一”的口水仗,当时双方各晒数据报告,争吵升级,而其后高德方面则不断喊话表示希望通过“嵌入第三方代码”的方式一比高下。
  虽然高德百度的口水仗最后无疾而终,但TalkingData市场智能部高级总监陶京琪认为“嵌入第三方代码”的方式,确实是解决“谁才是天下第一”的有效方法。
  她告诉新浪科技:“每一家数据机构都有自己号称的全流量监测数据,但如果这种数据只是厂商自己公布的数据,客观公正性就会打上折扣。然而如果你通过第三方数据机构SDK布代码的方式,进行你的全流量监测,那肯定是更客观公正的。”
  此外,还有第三方数据分析师认为,一些封闭生态内的下载排行情况,社区行为分析报告,以及国字号报告等,都是较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报告。
  “比如iOS里的应用下载和排名情况,可以作为参考维度,即便存在刷榜情况,但众所AppStore的刷榜风险和代价很大。还有微博微信等一些用户行为的报告,比如换机品牌和频率等,没有比这些社区更加直观的舆情数据了。最后还有类似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这些就几乎可以当做权威可信报告去参考应用了。”上述分析师说。
  他最后还强调,因为整个信用机制的问题,中国在第三方数据报告上还存在不少挑战,“然而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选择做对的事情,长远来看会受益更多。
  文| 新浪科技 李根
  附: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首份共享单车行业报告,如下:
  目前,ofo以51.2%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比第二名的摩拜高出11个。据统计,截止至春节前夕,ofo已经实现入驻33个城市,覆盖率、单车投放率远远超过同行。数据上,ofo的城市覆盖数是第二名的3倍,单车投放量是摩拜的1.6倍。报告认为ofo之所以领先同行,得益于2016年下半年对二线重点城市的布局。
  就覆盖率而言,诸如上诉,ofo已经实现入驻33个城市,而摩拜目前在全国入驻10个城市。ofo和摩拜的“黄橙大战”不仅在国内打得火热,海外市场的争夺也逐步开启,ofo海外市场的开拓瞄向硅谷,伦敦以及新加坡。其中,新加坡也是的首站目标。
  据悉,截止至日,ofo单车的投放量最多,高达80万辆。与之相比,摩拜的单车投放量仅有50万辆。而ofo曾在12月初设想在2016年底完成100万辆单车的投放,由此看来,也未实现。
  虽说ofo覆盖率、单车投放率远远超过摩拜,但是摩拜单车应用的用户单次运用时长更长。
  就用户体验而言,消费者们也更加ofo,据报告显示,ofo在单车品牌的用户满意度中以9.4分成绩位列第一,摩拜、永安紧随其后。
  摩拜在用户体验的失利可归咎为第一代摩拜单车过于笨重,而用户体验单车的首要因素便是省力。
  综上所诉,共享单车市场虽然仍然不断有小鸣、骑呗、优拜、hellobike等新品牌注入,但是难以颠覆一二线城市小黄车、小橙车们的街头“霸屏”现象,而在ofo和摩拜的“黄橙大战”近距离搏身中,ofo已经拿下了行业第一。
  共享单车对于众多资本而言仍是一大蓝海,仅从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至2017年底或达5000万的预测就可看出,而这一庞大的数字得益于移动端的广泛使用。据悉,2016年,网民的人数已经达到6.8亿人。同时,移动端带来的的移动支付,成为共享单车发展的必要条件。 去年用手机网络进行支付的占比已超出70%。而且未来微信小的正是上线,或可能给共享单车带来更多的用户。
  2017年,各共享单车企业仍忙于“跑马圈地”,2016年爆发式的增长,并没有打退众多资本入局的信心,ofo和摩拜的大量融资,也是众多资本对这一领域的期许,但在2016年底曾有入局者放言称共享单车至2017年会陷入终局,形成较为清晰的行业布局。无论如何,2017年共享单车领域一定是百花争艳的大趋势。
TOPS7102゜11260゜21135゜31003゜4812゜5811゜6805゜7726゜8655゜9648゜1037927゜137254゜235129゜334008゜433536゜532777゜630451゜730223゜829756゜929096゜10
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B轮 10000万人民币 融资其他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李小姐010 37.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2号共享单车摩拜ofo之争,到底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 经理人分享
共享单车摩拜ofo之争,到底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017年,可以说是共享单车崛起的一年,也是共享单车没落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摩拜和OFO坐稳行业第一、第二,拿到阿里巨额投资的哈罗单车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占据一席之地,而其他单车相继没落,因为种种原因倒闭。如果说上半年是单车的高速发展期,那下半年就是行业洗牌期。共享单车平台是否能够生存下来,不仅要看自身产品,更要看背后的资本。近日,国内多家机构发布了共享单车行业报告,报告显示,ofo共享单车、摩拜单车和哈罗单车分别以52%、49.4%和4.4%占据中国共享单车活跃用户覆盖率的前三名,而三者的注册用户数分别为1126.7万人、999.8万人和133.2万人。从数据上来看,显然小黄车市场占有率更高,摩拜略低,而留给其他平台的发挥空间很小。大家都知道,在摩拜和小黄竞争白热化的阶段,摩拜一度有反超小黄的趋势,但自今年五月份以后,小黄一直稳居第一的位置,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来,摩拜使用频次和活跃用户大幅下跌。一方面是因为摩拜车身较重,用户在冬季选择的倾向性变低,另一方面是受押金危机的影响,摩拜押金较高,部分用户为了确保资金安全,选择了退押金。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断定摩拜一定会输给ofo,因为除了比拼国内市场,还要看两家平台在国外市场的表现。尽管摩拜在国内市场与ofo有一定差距,但在海外,摩拜的表现却颇为亮眼,目前已完成全球12国、200城的全球化布局。双方在海外市场展开较量是不可避免的。有业内人士认为,竞争到一定阶段以后将面临的是行业洗牌,而哈罗单车的突然进入让本已稳居前二的摩拜ofo又面临新的对手。至于三家平台会留下哪两家或哪一家,现在还很难说。不得不提到的是,在共享单车进入清场期的同时,出行行业又一细分领域——拼车,却进入了最初的布局期。目前,滴滴稳居市内出行的老大,而“来回拼车”却以城际拼车为切入点,专门布局城际出行的各个方面,如接入火车、大巴等等。一方面是为了不与滴滴产生直接竞争,一方面是因为在城际出行这块,“来回拼车”之前的确鲜少有人涉足。拼车,也许是出行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共享单车大战背后:摩拜和ofo谁将胜出?
作为共享单车行业的头部公司,两种截然不同运营模式的ofo和摩拜一直被拿来做对比,他们谁将会胜出?
来源&| 砺石商业评论(ID:libusiness)
文&&|&文媛媛
编辑 &|&付迎爽
国内第三方权威数据机构Trustdata最新发布的《2017年4月共享单车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在2017年4月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月新增用户超1200万,用户付费意愿也在不断增强。
而且,共享单车日活跃用户规模已经接近网约车,成为最重要的共享出行方式之一。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共享单车在2017年Q2季度末将有望超越网约车,成为用户规模最大的共享出行方式。
作为共享单车行业的头部公司,两种截然不同运营模式的ofo和摩拜一直被拿来做对比。关于两家谁能赢到最后的争论非常多,就最新的数据来看,ofo在四项关键指标数据上领先于摩拜。然而,从长远来说,摩拜的格局与战略其实更胜一筹,谁能笑到最后还不好说。
&ofo多项指标超越摩
Trustdata最新4月数据显示:共享单车行业超1200万的月度新增用户中,ofo新增用户份额占据了40.4%,其1月份新增用户份额占比为23.9%;摩拜新增用户份额占据了32.8%,其1月份新增用户份额占比为50.8。ofo&4月份用户增速为摩拜的1.4倍,并且用户增速已经是连续第8个月超越摩拜。
这得益于ofo占据了低成本产品优势。初期摩拜单车的造价甚至高达6000元一辆,现在也是2000元左右的成本,摩拜选择自有打造的重资产模式导致量产能力稍弱;而ofo一开始就是从大学校园共享单车起步的,所以选择了与国内知名自行车厂建立联合生产合作的模式,比如与飞鸽、凤凰、富士达等品牌的合作,建立了供应链协同体系,量产的能力远超同行。
速度就是生命。这就使ofo具有了供应链产能和低成本的产品优势,进而能够快速铺量,占领消费者的使用场景,进而提高用户数总量和使用率。
今年3月16日,ofo还宣布与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在上海地区开展&信用免押金&的新运营模式。对接蚂蚁的信用体系,展开免押金信用骑服务,是ofo领先摩拜一步的关键。目前,摩拜每人299元的押金,ofo单车的押金为99元。在尝试成本上,低押金甚至免押金的ofo,使用门槛更低,可以让更多的人愿意参与体验ofo的服务。
&摩拜、ofo的迥异世界观
此前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摩拜是为&坏人世界&而设计的车,而ofo是为&好人世界&设计的车。
摩拜假设自己将面对一群损人不利己的破坏达人。因此,轮胎被设计成实心防爆橡胶,不论扎到钉子还是玻璃碴,照样能骑;普通钢圈容易被揣歪,轮圈钢丝容易断,那就采用压铸镁合金整体轮毂;链条是全车最容易被拆卸和破坏的部件,那就干脆取消链条,设计成封闭的传动轴;刹车皮容易磨损,那就做成碟刹。
2017年,摩拜展示了一辆最早投放在上海街头的车,数据显示它曾为1975位用户服务,累计骑行次数达2021次、骑行总里程达4850公里,但依然保持无故障状态。
Ofo则假设每个新时代的好青年都会细心爱护它。因此,这辆车有着普通自行车的所有特征,也兼具普通自行车的所有脆弱。所有人都见证过,轮胎憋气、链条丢失、脚蹬损坏、钢圈变形的小黄车。
摩拜还假设自己的用户是一群爱占便宜的小人。偷走一辆小橙车,很难且有风险:密码是变动的;车辆每次使用记录都通过网络上传,且有GPS跟踪的。一旦车辆消失,可迅速追踪到最后一个使用这辆车的用户。
Ofo则假设每个新时代的好青年都是诚实的君子。因此,开锁密码是永远不变的,当你第二次见到这辆车,可以用老密码打开;关锁方式是无监管的,全凭人品。你可以刷开一辆车,然后对手机App撒谎说,&我已还车&,计费就会停止,车上没有GPS追踪。
更完善的运营设计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所以ofo押金99元,摩拜押金299元。低廉的押金和极容易实现的&免费骑&技巧,使得ofo的占有率迅速成为中国第一。这是一种典型的恶性循环&&由于机制设计的缺失,人人可以盗骑,但人人都无法确保良好体验。在用户体验不断下降之下,很难说ofo用户不会慢慢向摩拜靠拢。
&摩拜的格局与战略
日,摩拜单车正式宣布&摩拜+&开放平台战略,全面布局&生活圈&、&大数据&和&物联网&三大开放平台。首批入驻摩拜&生活圈&的包括中国联通、招商银行、中国银联、百度地图、悦动圈、神州专车、华住酒店、富力地产等8家行业领军品牌。
在摩拜正式踏上平台之路前,摩拜早已作了多方准备。
日摩拜单车与腾讯联合宣布,双方战略合作全面升级,从即日起,摩拜单车将全方位接入全球第一大移动社交网络服务微信。微信用户可在&微信钱包&页面的第三方服务中找到摩拜单车。
日,摩拜单车联合国内十一家部委直属的研究机构、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了城市出行开放研究院。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摩拜单车以移动物联网平台为依托,发布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魔方&。
与ofo相比,摩拜的初始成本更高的确是其劣势,但摩拜不仅在技术上领先,更是在战略、格局上领先。通过对比,笔者认为摩拜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
摩拜背后是微信,微信尚未发力,摩拜基本独立发展,ofo是滴滴出行。二者相比,更看好摩拜背后的微信。微信对于膜拜的核心意义在于:它破除了新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最大门槛&&下载新的APP。
摩拜采用工业级的制造,车子更结实,但是损坏率相对较低。ofo使用普通自行车,骑行体验ofo相对较好,而开锁体验摩拜更优,对于短途解决方案来说,开锁体验要优先于骑行体验,城市内道路路况很好,因此骑行体验的重要性也会削弱。
ofo全面超越摩拜,但是这些指标是否能够持久还需要时间考验。指标的背后是业务模式的差异造成的。押金作为重要门槛是吸引用户的关键因素,如果微信决定发力,以微信的实力,实现免押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将会对ofo形成巨大的压力。
ofo虽然短时间内实现了大量投放,但损坏率相对较高,而且由于其初期采用的密码锁方式,也造成了大量自行车的丢失和私用。随着持续运营时间的拉长,摩拜单车的运营成本优势将逐渐得到体现。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还没有明确,而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数据应用于出行等大数据分析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虽然ofo已经与成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达成了战略合作,未来所有的ofo将配备北斗导航特制研发的、拥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北斗智能锁。但摩拜5月19日正式宣布的&摩拜+&开放平台战略,全面布局&生活圈&、&大数据&和&物联网&三大开放平台,这个&故事&显然比ofo的看点更多。
达尔文进化论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物种能够战胜其他物种存活下来,不是因为它更强壮、速度更快或反应更敏捷,而是因为适应能力更强。尽管目前的数据看来,ofo似乎成为了适应能力更强的那个。
但共享单车的竞争,拼的是资本实力、产品能力、运营能力和品牌能力,更是一种综合适应能力的竞争。因为低成本运营,小黄车迅速占领了市场规模,却忽略了用户体验,从而造成高故障率,一旦市场逐步稳定,很可能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拜ofo被曝资金告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