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领猴群进入莲花洞降妖被拥戴为

农历七月二十二日 金角银角的红葫芦
给妈妈的话:
葫芦是天然瓜果,晒干后常做成水瓢等形状特殊的容器。由于日常生活的接触,并赋以丰富的想象力,它就变成各种神怪故事中神通广大的法宝。《西游记》中,孙悟空凭智慧通过了来自神仙的红葫芦考验,这样斗智不斗力的功夫非常值得学习。
●图画是采染色剪纸的风格。第一幅以透视葫芦手法,呈现孙悟空在葫芦里耍弄诡计,变身蚊子,飞离脱困。第二幅则搭配云、树与峭壁等静态环境,对比莲花洞外的激战场面,表现精彩。
话说唐三藏和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个一路往西走,却见一座高山横挡在眼前。山上云雾重重,真不知里面又藏着什么可怕的妖魔鬼怪。
唐三藏心里正在七上八下,看见小径那头走来一个樵夫,三藏忙上前打听。樵夫说:“山那边有个莲花洞,住着金角、银角两个妖怪,专门喜欢抓和尚煮来吃。”说完,就走开了。
唐三藏听见这话,吓坏了,赶紧叫八戒去巡山,探探金角、银角大王的住处。谁知八戒这一去,好半天都没见他回来。师徒三个等不到八戒,只得继续往前走。他们在路上发现一个伤了腿的道士,坐在路边哼哼唧唧地呻吟着。
唐三藏心肠最软,连忙上前探问。道士一脸痛苦的模样说:“我给猛虎咬伤了腿,求师父救我一命。”
三藏毫不考虑,就命令孙悟空,说:“悟空,可怜他受了伤,你就背他走吧!”
孙悟空早就看出这道士是妖怪变的,他一面背起道士,一面偷偷冷笑,心想:“你这妖怪,也敢在我老孙跟前耍把戏!哼!”孙悟空故意走在最后面,想在半途中把妖怪解决掉。
原来这变做道士的妖怪就是莲花洞的银角大王啊!他刚才在山里先看到有着一对招风大耳朵的猪八戒,便大战一场,逮了猪八戒,得意洋洋回到莲花洞。谁知道,他哥哥金角大王却说:“抓这头猪有什么用?要先逮了厉害的孙悟空,才好吃唐僧肉啊!”于是银角大王又出来抓唐僧。
这时候,已经变成假道士的银角大王,在孙悟空背上念动咒语,把一座须弥山调了来,劈头便往孙悟空头顶压去,想把他压个粉碎。悟空把头一偏,沉重的须弥山压上了悟空的左肩。孙悟空笑了笑,神闲气定地说:“你这妖魔,使什么鬼法术来压我老孙?这座小山我倒也不怕。”
假道士一看,想:“乖乖,一座山竟压他不住!”便又念起口诀,调来了更重的峨眉山,眼看就要压上悟空的猴脑袋。“喝!”悟空暗呼一声,又把头一偏,峨眉山压上了他的右肩。他说:“这样倒好,像挑担子一样,两边要平均,才好用力!”说完,挑着两座大山,跑得飞快。孙悟空背上的假道士吓得浑身是汗,忙又念起咒语,招来最重的泰山,轰轰然压了过来。这回,可把孙悟空压得动弹不得啦!
银角大王看见压住了孙悟空,高兴得哈哈大笑,立刻驾起一阵黑风去追唐三藏。他三下两下打胜了沙悟净,便把唐三藏、沙悟净和白马卷进了莲花洞。
孙悟空一时大意,给压在三座大山下面,心想师父一定被妖怪捉去了,急得大哭了起来。哭声惊动了山神,山神跑出来一看,原来三座山压的竟是曾经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他大吃一惊,说:“我刚才只听得有人念咒,便把高山移来,冒犯了大圣,真是对不起得很。”
说完,连忙念咒将三座山移走。孙悟空抡起金箍棒,来不及跟山神多说什么,便一路赶往莲花洞找银角大王算账。
孙悟空来到莲花洞口,用了隐身法,把身体隐藏起来,偷偷走进洞里去。放眼一看,不得了,唐三藏、猪八戒、沙悟净都被绳子捆得像粽子一样,吊在半空中。金角、银角两个妖怪正坐在下面谈天呢。
银角大王得意洋洋地说:“别人都说孙猴子有多么厉害,还不是被我压在泰山下面了。”
金角大王说:“哼!如果换了我去捉他,他也逃不过我的红葫芦。”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又红又亮的葫芦:“我把这宝贝的盖子打开,叫声名字,只要他一答应,不管有通天本事,也会被吸进葫芦里,化成一摊水。”
银角大王说:“好了,好了,别多说了,我们还是快点把唐三藏煮来吃吧,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哩!”
孙悟空一听,急坏了,显出原形大声叫道:“喂喂喂!金角、银角,快点滚出来!”
银角大王看到孙悟空,不由得吓了一大跳,说:“孙悟空明明给我压在三座山底下,怎么又跑到莲花洞来捣蛋?”
“我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弟弟空悟孙,替我哥哥救师父来啦!”孙悟空挥起金箍棒,“呼呼呼”舞得密不透风,银角大王立刻拿着亮闪闪的七星宝剑上前迎战。只听到一阵“叮叮当当”,两人杀得难分难解。
看见两人打成一团,金角大王在一边高高举起红葫芦,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叫声:“空悟孙!”孙悟空知道金角大王要把自己吸进葫芦里去,但是他想:“这是假名字呀!”忍不住应了一声:“哼!老孙在此!”
哪知道,“咻”的一声,孙悟空还是给吸进了红葫芦。金角大王塞紧塞子,哈哈大笑,对银角说:“我的宝贝把孙猴子吸进去啦!”
孙悟空在葫芦里听见了,便大喊:“不得了啦,救命啊,我的猴腿变成水啦……哎哟,哎哟,我的肚子也变成水啦……哎哟救命啊!”
金角大王一听,太高兴啦,禁不住拔起塞子偷偷瞧一眼,果然看见里面的孙悟空只剩一个猴子头了,却没留心有只小虫从葫芦里飞了出来。金角大王把葫芦放在桌上,等着孙悟空完全变成水,才没一会儿,又听到洞外有人乒乒乓乓地打门。
“开门开门,空悟孙的弟弟悟空孙来了!”
金角大王皱起眉头对银角大王说:“到底孙悟空有几个兄弟,怎么又来了一个?”
“管他的!”银角大王拍拍红葫芦说,“有了这宝贝,还怕他有几百个兄弟?”说完,抱起红葫芦,跑出莲花洞。
他却不晓得,孙悟空不但自己从葫芦里溜了出来,还变了一个假的红葫芦放在桌上,真的红葫芦早给他掉包偷走了。银角大王根本不晓得手上的红葫芦是假的,他很凶恶地对孙悟空说:“悟空孙,我叫你名字,你敢不敢回答?”
悟空拍拍胸脯,说:“当然敢!”
银角大王暗暗高兴,拿出假红葫芦就要喊。孙悟空忙道:“慢点慢点,如果我喊你,你敢不敢回答啊?”
银角大王说:“这有什么不敢!不过得由我先喊。喂,悟空孙!”
“干什么?”
银角大王摇摇假红葫芦,咦,怎么不灵了?
孙悟空哈哈大笑,说:“现在轮到我喊了,喂!银角!”
银角大王不知道孙悟空也有红葫芦,他只顾检查自己的假红葫芦,便随口应了一声:“干什么?”
立刻“咻”的一声,银角大王化成一缕白烟,给吸进红葫芦里。孙悟空连忙把塞子塞上。他一心要救师父,拔下猴毛化成几千只猴子,大举进攻莲花洞。
金角大王一看孙悟空领着大批猴子猴孙攻进洞来,拿出另一样宝贝,那把能扇出火来的蒲葵扇,说:“哼,看我扇起大火,把你们通通烧死!”霎时间,火星子漫天飞舞,烧成一片火海。
金角大王一看孙悟空攻到莲花洞来,急忙拿出能扇出火的蒲葵扇,说:『哼,看我扇起大火,把你烧死!』霎时间,火星子漫天飞舞,烧成一片火海。
孙悟空这下也着了慌,急忙将身子一抖,把猴群变回一根毛,放回自己身上。然后拿着红葫芦,大叫:“金角大王!”
“干什么——”金角大王话还没说完,就给吸进了红葫芦。
孙悟空连忙把装了金角、银角大王的红葫芦紧紧塞上塞子,冲进莲花洞救出师父,带着猪八戒、沙悟净和白马,打算继续往西天取经去。
不料,才出得洞来,便有一个白发老头挡住去路,扯着白马叫道:“和尚,还我宝贝来!”
猪八戒大吃一惊,喊:“糟了,又有妖怪来抢宝贝了。”
孙悟空仔细一看,这老头原来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说:“快把宝贝还我。红葫芦是我装仙丹用的,七星宝剑是我作法用的,蒲葵扇是我拿来扇火炼丹的。金角、银角兄弟,一个是替我看金炉的仙童,一个是替我管银炉的仙童。观音菩萨为了考验你们的毅力,特地叫他们变成妖怪来磨炼你们。”
太上老君拿过红葫芦,拔下塞子,立刻冲出两股仙气。太上老君用手一指,仙气就化作金、银两个仙童,他们一个抱起七星剑,一个拿着蒲葵扇,对孙悟空行了一个礼,便跟随太上老君,升到云端去了。
(本故事选编自汉声出版社《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正版书籍)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安徽游记之炎炎烈日上黄山之始信峰看笔观猴
日,星期天,温度30度左右,天晴天蓝,白云青山,能见度佳。
早晨4:30分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天还未亮,起床,整理好东西,带足饮料和食物。步行到酒店对面的黄山换乘中心,门口已经有近百人在排队。
早晨5:30分,换乘中心的大门打开,人流快速前进。先去售票处购买换乘车车票,每人19元。景区交通车沿着盘山公路一路爬升,约20分钟后,到达云谷寺。云谷索道6:30上班,只好排队等候,6:45分买上进山票230元每人,索道票80元每人。乘索道上山,开始了黄山之旅。
作为名山,登黄山的人每天络绎不绝,人一多,看景就有省略。去黄山始信峰的路多为上坡,山顶好几个且面积偏小,都挤满了人,以至于始信峰顶就在眼前,却被人挡住,不能看到,搜寻望海松几次未果。好在有录像的习惯,倒也能找到。狮子峰休息了,不让人打扰。梦笔生花远没有想象的好,也许由于逆光,也许由于站在高处,也许由于旁边松树茂密,夺了气势,倒不如三清山的松树的霸气。&猴子观海尽管远观,但巧夺天工,天造地化,非人力所为。
这一段路上要注意黄山奇松,黄山松一般只在一边长出树枝,且能够在岩石中生长。黄山松有非常发达的根系,其根所生长的范围也许比它的枝干还要大。松树根上所产生的酸性物质可以与花岗岩作用,并将岩石中的钾盐吸收。这就使得黄山松可以在极其贫瘠的岩石上顽强生存。因为这种品质,许多文人纷纷写诗赞美黄山松的杰出精神。
&&&&&&&&本次旅游路线:山脚下汤口镇酒店-&步行到新国线换乘中心(5:30)-&坐景区大巴-&黄山南大门-&观瀑亭-&云谷索道下站(6:41)-&云谷索道上站(6:50)-&白鹅岭-&石笋矼-&十八罗汉朝南海-&老僧采药-&始信峰-&折回下行-&连理松-&右转下行&黑虎松-&梦笔生花
-&笔架峰-&北海宾馆
-&上行-&岔口右转上行-&摩崖石刻-&清凉台-&猴子观海-&狮子峰-&折回岔口-&直行上行-&曙光亭-&下行北海宾馆-&上行-&岔口右转西海大峡谷方向-&李法周居士塔-&团结松-&远观飞来石-&西海饭店-&排云楼宾馆-&排云亭-&破石松-&仙人晒靴-&西海大峡谷北入口-&仙人晒鞋-&太平索道上站-&远观仙女弹琴-&天狗听琴-&文王拉车-&负荆请罪-&武松打虎-&一线天-&漆黑石洞-&铁门-&石洞-&继续下行-&西海大峡谷一环上入口-&伯温茅庐-&西海神笔-&西海神镜-&远观飞来石-&骆驼峰-&山洞-&手指石-&佛手石&披云刀-&-&西海大峡谷二环入口-&玉玺石-&谷底大峡谷观光缆车“排云溪站”-&
排云溪站乘坐地轨-&大峡谷观光缆车“天海站”-&摩崖石刻-&白云宾馆-&光明顶-&海心亭-&鳌鱼峰-&鳌鱼洞-&蒲团松-&鳌鱼吃螺蛳-&一线天岔口-&莲花洞岔口-&百步云梯-&龟蛇守云梯-&莲花亭&-&&莲花峰山脚-&莲花亭-&花岗岩节理-&金龟探海-&犀牛望月-&海豚石-&玉屏索道-&上坡-&下坡-&上坡-&送客松-&玉屏楼宾馆-&玉屏峰-&玉屏峰摩崖石刻-&迎客松-&下行-&石洞-&一线天-&蓬莱三岛-&一线天-&老道口-&渡仙桥
-&蒲团石-&天都峰岔口-&下行-&云巢-&龟鱼石-&天门坎-&五老望天都-&龙蟠坡-&姐妹放羊
-&天都峰下入口-&金鸡叫天门-&半山寺-&立马峰-&立马峰石刻-&桥-&立马亭-&冰川擦痕-&半月亭
-&蜡烛石-&妙妙亭-&慈光阁书法碑廊-&千灶-&慈光阁-&披云桥-&放生池-&山门-&售票处
-&慈光阁换乘中心(16:30)-&新国线换乘中心(17:00)-&酒店
本次游览,步行爬山总时间9小时40分(<font COLOR="#:50---16:30),总里程约:20公里。黄山旅游总时间11小时30分(5:30---17:00)。
此博文游览路线:山脚下汤口镇酒店-&步行到新国线换乘中心-&坐景区大巴-&黄山南大门-&观瀑亭-&云谷索道下站-&云谷索道上站-&白鹅岭-&石笋矼-&十八罗汉朝南海-&老僧采药-&始信峰-&折回下行-&连理松-&右转下行&黑虎松-&梦笔生花
-&笔架峰-&北海宾馆
-&上行-&岔口右转上行-&摩崖石刻-&清凉台-&猴子观海-&狮子峰-&折回岔口-&直行上行-&曙光亭-&下行北海宾馆-&上行-&岔口右转西海大峡谷方向
黄山导游图
&乘景区大巴到云谷寺,步行近千米,到达云谷索道下站。云谷索道6:30上班,售票处挤满了人,只好排队等候。
不知为何,买票要付现金,不能刷卡,有逃税嫌疑。买好票,进入索道下站
高空看云谷索道
黄山云谷新索道始建成于2006年12月,2007年9月投入试运营,全长2666米,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吊厢式索道设备,索道下起云谷景区北侧,上至白鹅岭东北侧,高差775米。共有69个客运车厢,每车厢载客8人,速度为6米/秒,单向最大运输能力为2000人/小时。沿途共有14座支架。15华里的登山道只需8分钟即可到达。缆车中可从不同方位和角度欣赏黄山秀丽的美景,沿途可眺望天都峰、莲花峰、佛掌峰、天狗望月、羊子过江、仙人飘海、葫芦石等诸多景点。
&看到美景,很快抛弃一切不愉快,
看索道外的黄山松,耸立于岩石上,远观犹如一根根木棒耸立在山上。
到达索道上站
&从黄山云谷寺索道上来,就到了白鹅岭新索道站。白鹅岭,位于黄山北海最东边,岭头平坦,云谷索道的上站就座落在岭头。这里是观黄山东南海云海的最佳处。黄山云谷索道的上站就座落于此。白鹅岭后山缆车站上站,左走可以直接到光明顶,右走可以到北海,西海个景点,白鹅岭观景台往南可以看莲花峰,天都峰,香炉峰,佛掌峰,前下方看飞来鼓,右上方看鲤鱼跳龙门等景点。
诗仙李白在《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有云: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崔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亦闻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渡,碧嶂尽睛空。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特别提醒:如果您是从云谷寺坐缆车上山,下了缆车后,如果时间还早,则从小卖部的右边有条山道去始信峰游览,再从始信峰到北海;如果天色已晚,那就直接从小卖部所在的那幢建筑走到3楼(卫生间也在里面),然后沿着登山道走,可直接去北海景区。
如果你要从黄山后山徒步下山,则要走到黄山白鹅岭老索道口,那里才有徒步下山的路口,白鹅岭新索道站没有徒步下山的路口。即光明顶—701台—白鹅岭老索道口——徒步台阶——云谷寺
天气给力,蓝天白云,在白鹅岭远望黄山群峰,深谷远山叠翠,壮美异常。
沿栈道行走
沿栈道行走不久,开始爬石阶。到达石笋矼
石笋矼、石笋峰
石笋矼堪称黄山石笋的典型代表。石笋矼在始信峰与仙人峰之间。石笋矼位于怪石参差,有“十八罗汉朝南海”、“立佛石”等名胜。矼上石柱参差,林立如笋,其状极为奇诡壮观。吴昭谦《黄山探奇》一书,称黄山石笋、雁荡龙湫、庐山瀑布,为“天下三奇”。
清人洪力行有诗记其胜:“矼中石,拔地起,青冥直上三千丈,碧玉丛生几十里。人衣尽染新篁色,不知身在石林里。两国相看到处惊,萚龙无数不知名。烟霞有路愁迷失,多谢青猿导客行。”
明人吴廷简认为:黄山胜景,处处奇妙,石笋矼“益奇益妙”,在别处“一步一叫绝”;到此地,则“一步十叫绝”。
明代浙江秀水金明寺僧智舷,写诗《登石笋矼》:朝上石笋矼,峻削健吾杖。峰峰若飞来,击破海子浪。或有犯人形,撒手悬崖上。上下皆虚空,不知几万丈。化理不厌奇,濡毫讵能状?
黄山“石笋峰”位于北海景区之上升峰和散花坞东面始信峰中间。该峰为柱状石峰,属黄山36小峰之列,海拔1683米。峰形酷似竹笋,故得名。
峰上怪石林立,游人若在始信峰对面狮子峰腰部海拔1700余米的清凉台(原名法台)或在峰背尾部的曙光亭(原名文光亭)旁观赏石景,即可见其中一排怪石形如几位身穿道袍、头挽发髻的道士。当中两尊相向而坐,中间有一树冠平如棋枰的古松。此景即为著名的移步换景怪石“二仙对弈”,又称“仙人下棋”;在它的右边,另有一尊酷似身穿丞相冠服,头顶乌纱,背手斜立而视的人形石,这就是被称作“宰相观棋”的怪石了。由于两个石景相隔不远,又互相联系,故实际上属于一道组合怪石景观。
十八罗汉朝南海
十八罗汉朝南海
在石笋矼上有一排石人。有的矗立峰头,有的静坐松下,有的手持雨伞,有的携杖缓行,形态各异。他们腾云劈雾,个个都面向南方进发,故称“十八罗汉朝南海”。其“罗汉”有高有矮,腴赢不一,有的擎伞前行,有的蹲立山顶,有的携杖缓步。在“罗汉”前方,怪石峥嵘,有如野兽蹲伏,有如飞禽落脚,形态各异。若云雾缭绕时,矼上松石又是一番神奇的景象。
&&&&&&&&&此石状如身披袈裟的憎人;头上戴着一顶灰色的帽子,后背背着箩筐.里面都是采来的草药.面前一片奇松,状似百药,故取名“老僧采药”。有诗写道:“脚踩云烟背负囊,不分寒暑采药忙。为救黎民沉疴疾攀峰越险若寻常。”又有诗云:“采药人深山,苍茫云海间,盘空穿鸟道,异卉满囊拈。”
&沿路右上前行,向始信峰前进。
&始信峰雄踞险壑,竖立如削,三面临壑,悬崖千丈,峰顶拳拳之地,近揽远眺,面面受奇,古有“黄山之雄甲宇内,幽秀灵齐聚后海”之句,更有“始信黄山天下奇”之誉。
去往始信峰的山路陡峭,&到达一个观景台。
十大名松之一。在始信峰南侧悬崖石壁,位于探海松上方。树干在20厘米处分为两枝盘曲生长,似苍龙卧坡,角崭髯张。树高2米,胸径30厘米,枝下高0.3米,冠幅3.5米&5.8米。树龄约300年。在深翠而素雅的色调中,卧龙松别具风姿。它全长14米,主干8米,围粗l.2米,全身披满鳞甲,出土后贴地而长,左曲右折,蜿蜒8米后,昂首向上,似卧龙欲腾飞凌云,故名卧龙松。横生于卧云峰东侧悬崖石壁中。在树干20厘米处,分两枝盘屈生长,顶枝反侧融为一体,作伏卧状,昂首挺立,颇有苍龙凌波之势!
继续攀爬,到底始信峰顶
黄山始信峰在黄山北海散花坞东,凸起于绝壑之上,为36小峰之一,海拔1683米。这里巧石争艳,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云蒸霞蔚,风姿独秀。相传,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如入画境,似幻而真,方信黄山风景奇绝,并题名"始信"。后渐名传遐迩。登峰环顾,确有"妙不可言,说也弗信;岂有此理,到者方知"之感。"始信"之名,千载叫绝。峰腰西侧有密集参天的大松树沿坡丛生,苍劲多姿,奇态万状,故俗称:"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此峰与东南一峰中隔丈许,古时曾断木为桥,游人手扶"接引松"而渡。如今已建石桥,名为"渡仙桥",接引松依然挺立在桥畔。
此峰小巧玲珑,风姿独秀,历史上文人雅士,登峰饱览山景、饮酒抚琴,故此峰又有琴台之称。峰前有古松名"聚音松"。始信峰上妙景天成,古迹甚多。明僧一乘大师,曾在峰顶建"定空室",仅一席之地。明末民族英雄、歙人江天一,隐居黄山,在此独坐抚琴,抒发情怀。他在峰顶上曾有题刻,后已佚失,当代学者李一氓特为补书"寒江子独坐"五字,并作题记,刻于石上。江天一的后裔江丽田善诗擅琴,于清乾隆年间隐居始信峰。至今江丽田琴台遗迹尚存、立于峰上。民国人博增湘有诗赞美始信峰:"峰奇今始信,不负此峰名。下瞰散花坞。峰峰玉琢成。摩霄无鸟过,架石有松横。我亦嗟才尽,空劳赠笔情"。
远观白鹅岭
白鹅岭在白鹅峰与贡阳山之间,是东海与后海的分水岭,是黄山风景区后山的重要地标。白鹅岭位于北海景区最东边,是观东海云海的最佳处。老云谷索道的上站就坐落于此。新云谷寺上站也有路直通白鹅岭。
白鹅岭南悬岩若壁,岭头建有701电视塔,如岭标矗立山头云雾之间。岭南下道沿壁辟有石级山道,因有400多个台阶,俗称“四百踏”。从岭头下“四百踏”可至云谷寺,即云谷索道下站。从岭头右行可至始信峰。
今人有诗:“崖壁千般峻,岩泉百丈深。不愁行路险,山水有知音。”
云谷索道途中景点“喜鹊登梅”处有一株“梅松”,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松状若古梅,其旁有巧石形如喜鹊,松石结合,成为一景。
白鹅岭往701电视台途中,有一株松树如绿孔雀昂首挺立,一枝屈向白鹅岭,犹如孔雀翘首。其后数枝如雀尾与雀翅,整个形状如孔雀正欲东南飞去。故名“孔雀松”。
继续前行,到达一处摩崖石刻,刻有接引松
接引松黄山十大名松之一,接引松所在的名景区始信峰三面临壑。
桥头有一老松,侧向对崖伸枝如臂,似要为人引援。&&&&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三,始信峰三面临壑,唯有东南与另一峰相隔丈许,早先断木为桥,以渡游客。
&此松生于两峰隔谷边缘,清人刘大櫆记述:“北岸有松,横枝直抵南岸。”似在接引游人。后改木桥为石桥,名“渡仙桥”,游者仍扶此松枝过桥。接引松树高4米,胸径30.5厘米,冠幅3.5米&5.5米,树龄约500年
&傅增湘留题
:刻于始信峰渡仙桥畔悬崖上,全文如下:“黄山之胜甲宇内,幽秀灵奇聚于后海,始信峰、清凉台尤为奇特。廿年节屐,踏遍千峰。若衡华台庐,亦号钜观,而难兼众美,登临极览,赞叹俱穷,聊举领要,以告来者。乙亥(1935)四月江安傅增湘重游题石。同游者长汀江庸,绍兴周肇祥,贵阳邢端,嵊县邢震南”。
远观探海松
探海松,又名小迎客松。它立于卧云峰陡腰,侧枝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海。这棵松树有一斜伸向下的长枝干,犹如伸往海里的手臂。
远看北海宾馆,锦秀多姿
远看光明顶
原路折回下行到开阔处,有小桥水池,旁有一松,为连理松。
连理松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自“黑虎松”去“始信峰”途中左侧。海拔1630米处,树高20多米,在离地2米处树分两干,并蒂齐肩,其粗细、高低几乎一模一样。携手同游的恋人经由此树,都要在这里留影,让古树为幸福爱情作证。连理松旁50米有座小桥,是寄挂情人锁的首选地。树高20.6米,树龄约400年
到达黑虎松
生于白鹅岭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处,为黄山十大名松之一。传说狮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时,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后寻黑虎不见,只见古松高大苍劲,干枝气势雄伟,虎气凛凛,且冠盖浓绿近黑,似一黑虎卧于坡下,故名“黑虎松”。该松枝稠叶密,遮天闭日,覆盖面积约百余平方米。树高8米,树龄约450年。
连理松前行,过一小拱形石桥,上坡约百步即见龙爪松。龙爪松是一株约四百年树龄的古松,树高12.5米,其根系粗大,主根深扎岩中,另外五根粗壮的支根,全部裸露在外,呈扇形伸张,遒劲有力,状若龙爪,甚是别致,故名。游人过此,无不赞叹。这是黄山诸多的松树中唯一因根系裸露而闻名的奇松。有《蝶恋花
龙爪松》词咏之:“今岁寻芳依独早,涉涧登峰,路峭香岚绕。叠嶂穿云泥土少,奇松根露似龙爪。叶翠枝盘峰上峭,迓客殷勤,来往游人笑。林密山高多好鸟,相思对对鸣树杪。”
前行岔口右转,下行,远观雨伞松
年5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登上黄山,沿途一棵状似雨伞的黄山松引起了安南的注意。安南说:“我看这棵松树特别像一把雨伞,能不能叫它雨伞松?”陪同安南访问的黄山市市长李宏鸣也高兴地说将这棵松树以安南秘书长的建议命名。
下行到底,有一观景台可看,梦笔生花
黄山奇松之“梦笔生花”位于黄山北海景区的散花坞。在散花坞山涧深谷有一根崛起的擎天石柱,石柱下部直立部分圆滚修长,酷似笔杆,顶端如锥,好像毛笔尖,一棵古松生长在石柱上面,绿荫一团,好像一朵鲜花开放在毛笔的顶端,因此人们称此石柱为“梦笔生花”。
“笔尖”上长着一棵盘旋曲折的黄山奇松,松枝伸展,犹如盛开的花,故得名。
传说古代文人墨客若文思枯竭,只要到此一游,便会茅塞顿开,妙笔生花。
这里流传关于诗仙李白二则传说:
传说一:有年春天,李白来到黄山,见到北海山峰竞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诗兴大发,便昂首向天,高声吟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这声音惊动了狮子林禅院的长老。他走出山门,细细一看,只见一位白衣秀士,风度潇洒,便上前施礼,请问尊姓大名。这位不凡之客原来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翰林。
长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来用清泉酿制的米酒,还拿来一些文房四宝。长老亲手盛满了一杯酒,双手捧上,敬给李白。李白慌忙还礼,双手接过,一饮而尽。二人席地而坐,纵谈诗文,开怀畅饮。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宇,赞叹不已。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
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的黄山奇松“梦笔生花。”
传说二:一天深夜,李白睡意朦胧中,一边吟诗,一边随风飘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见四周云海苍茫,花木葱茏。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这时,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云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样。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这枝巨笔,用大地作砚,蘸海水为墨,拿蓝天当纸,写尽人间美景,那该有多好。”
就在他浮想联翩之时,忽然听见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并有五色光芒从笔端射出,接着在笔尖开放出一朵鲜艳的红花。那支生花笔渐渐移动,朝着他飘然而来。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笔越来越近,便伸手去取,当快要摸到粗壮的笔杆时,不觉惊醒,原来是黄粱一梦。
李白梦醒之后,反复回想梦中情景,总想不出是在什么地方。他决心遍访名山大川,寻找梦中仙境。后来,李白云游到黄山,一见这支生花巨笔,不觉失声大叫:“以前我梦中所见的生花巨笔,原来就在这里。”
自从李白见到“梦笔生花”后,名诗佳句便源源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不远处就是北海宾馆
继续前行,到达岔口,右转狮子峰方向
到达狮林大酒店
狮林精舍,始建于1611年,五台山僧一乘到此结茅。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太平县(今黄山区)人崔国因捐款筹建,崔因少时读书于狮子林,后出任驻日斯巴尼亚(今西班牙)、美国、秘鲁三国大使,回国后捐俸银建狮林精舍。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李法周再建,因建筑墙体赭红,形制似庙,故俗称红庙,庙内依贯休罗汉造型,临有十六罗汉图,门外是大平台,视野开阔,是观景赏月之绝胜处。1960年狮林精舍倒塌。在改革之风下,1992年在狮子林和狮林精舍旧址上开始重新建设,设立了狮林饭店筹备处,至1998年改建为狮林大酒店并对外营业,2001年被评为黄山风景区首家四星级酒店,而清凉别墅也在2010年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目前已成为景区重要的商务接待场所之一,正积极打造成景区高山巅峰商务会所。四百年的历史为狮林大酒店留下了许多文化断章,狮子林禅院、狮林精舍、开山和尚塔、摩崖石刻等,与“狮林”有关的人物、典故、轶事象珍珠一样散落,平添了一种文化的积淀和浓浓的古韵。而狮林旅游接待史也可追溯到400年前,狮林精舍也已成为了黄山景区接待游客最早的驿站,徐霞客、崔国因、袁枚、沈钧儒等历史名人都曾下榻过。除了浓厚的历史气息,狮林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处精华景区。仰可观“飞来石”,俯可探“梦笔生花”,头枕“清凉台”,怀揽“猴子观海”,更是观日出晚霞和云海的最佳地点,真可谓是人、景、物浑然天成,石刻楹联“狮子林中福地、清凉顶上灵山”就是狮林最好的写照。在狮林文化的传承下,在一代代狮林人的努力下,而如今已成为摄者的乐园,游者的家园。
旁边有狮林开山和尚塔
狮林开山和尚塔,塔在黄山北海狮林饭店后侧,与麒麟松隔路相对。塔围半圆,正中碑刻“开山和尚位”。塔高一米余,六面柱形,柱上刻字已模糊不清。据史料载,狮子林一带的开山和尚是明万历年间,来自五台山的高僧一乘大师。因此,可以断定“狮林开山和尚塔”即为一乘大师的瘗骨塔。
沿小道上狮子峰。路过一个石牌坊。对联是“狮子林中福地清凉顶上灵山”,横批“清凉别墅”
十大名松之一。位于狮林大酒店附近,有路通往清凉台。树干在1.5米处分作两枝斜展伸长,两翼高低错落,高枝如麟角,低枝似麟尾,主干树皮如麟甲斑斑,酷似麒麟之态。故名。树高4.6米,胸径47.4厘米,地径55.9厘米。树龄约500年。被自称"黄山山中人"的国画大师黄宾虹搜入画囊之中。
位于清凉台侧,盘踞在平天道旁,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四。此松极奇古,松干较短,高仅二尺,但盘根盖顶,冠幅荫广逾丈。因其顶平正若砥,须霞井井,如同围棋盘上的黑白方格,故名“棋枰松”。
继续攀爬,到达岔口,右转,见摩崖石刻
气象万千:胜妙殊绝:伟奇幻险:清凉世界:灵幻奇秀:
万壑幽邃:署:“民国二十三年古晟王荣题”。
奇特:刻于清凉台旁岩壁上。署:“徐厚庵题”。
天然图画:署:“乙丑桂秋上浣海阳何继昌题”。
佛:字径2米左右。
署:“邹鲁题”。飞光岫:
&再往前行,到达清凉台
又名“法合石”,位于狮子峰腰。此台方正平削,纵横丈许,突出在三面临空的危岩上。台前为峰云变幻的后海,台下是十八道弯的石级盘旋而上,右侧上方排列着犬牙般的石笋,亦称北海的风景窗,是观云海、日出的理想之地。清凉台又名“法合石”,位于狮子峰腰。1954年就原址以水泥重修加固,宽3米,长5米,绕以水泥栏杆,游人可凭栏远眺。清人胡俊有诗曰:“纤尘飞不到蓬壶,至此方知热恼除。胜地借将居士号,灵山藏遍上清书。风生天籁开琼宇,月出林梢走玉蜍。恍在琉璃仙世界,较他歌舞复何如。”&
清凉台四处观望
&猪八戒吃西瓜
清凉台台前不远处有“猪八戒吃西瓜”的妙景。右边山谷中有一石柱,上一巧石直立,状似身穿僧衣的猪八戒.对面另一岩柱顶上,有一块圆石,犹如西瓜。只见猪八戒眉开眼笑,晃动两耳,长嘴微张,欲吃西瓜,故名。
原路折回,继续上行,到达猴子观海
&猴子观海观景台,
在狮子峰北一座平顶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静观云海起伏,人称“猴子观海”。有诗曰:“灵猴观海不知年,万顷红云镶碧天。坐看人间兴废事,几经沧海变桑田。”当云雾消散后,石猴又如在远眺太平县境(即今黄山市所属黄山区)的绿野平畴,故亦名“猴子望太平”。今人有诗云:”小劫沉沦五百春,全真应是最多情。功成缘满归东土,跌坐灵山望太平。”
何要望太平呢?这里面有个故事:原太平县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户叫赵德隆的书香人家。女儿名叫掌珠,生得聪明美丽。离仙源村不远的黄山北海深处一个洞里,有个灵猴,在山中修炼了三千六百年,会三十六变。灵猴骗婚  一天,灵猴见到掌珠生得俊俏,顿生爱慕之心。灵猴就变成一个白面书生,自称是黄山寨主孙广文的公子孙俊武,于傍晚来到赵家门前,以天色已晚为由,要求借宿一夜.赵家老夫妇见他长得俊秀,衣着华贵,斯文有礼,便信以为真,高兴地留他住宿,并设宴招待。酒饮三杯后,孙公子便向老夫妇陈述对掌珠的爱慕之情,央求纳己为婿,发誓侍奉二老颐养天年。老夫妇一听这甜言蜜语,心中非常喜悦。经与女儿商量;掌珠对才貌双全的孙公子也早八分欢喜。次日一早,老夫妇回了孙公子的话。孙公子听了欢喜若狂,差点露了原形。灵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变成了人,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去仙源赵家迎亲。掌珠被抬到洞府,只见陈设富丽,宾客满座。夜深宴席散,孙公子被宾客们拥入洞房。&一觉醒来,掌珠发现孙公子长了一身绒毛,大吃一惊。原来,孙公子酒醉,现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恼恨,乘灵猴烂醉熟睡之机,向外逃走,直奔家中。灵猴酒醒后,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惊逃了掌珠,便喝令众猴出洞寻找,追到山下芙蓉岭,也不见新娘的影子.灵猴自从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没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悬岩,坐在石上,朝着东北方向的太平县仙源村呆呆地望着。年深月久,便变成了黄山如今这一石景。
远观狮子峰头,铁将军把门,保安护卫,到此为止
狮子峰海拔1690米,酪似一只伏卧的雄狮,故名。狮头昂向丹霞峰,清凉台落于狮腰处;曙光亭位于狮尾;而狮子张嘴的地方是原狮林精舍。登顶狮子峰,丹霞、石鼓、石门、棋石、白鹅、始信诸峰及贡阳山、光明顶等,尽入眼帘,有民谣曰:“不到狮子峰,不见黄山踪。”从远看来狮子峰其形状酷似一只卧着的雄狮,此山峰酷似狮头。
&原路折回下行,岔口直行,到达曙光亭
原名“文光亭”,位于黄山北海景区北海宾馆对面的狮子峰背尾部,下临散花坞,面对始信峰。此亭由水泥石料建筑而成,面积约10平方米,四柱四角,造型优美,小巧玲珑。此处可观日出看曙光,故改名“曙光亭”。立于亭旁,东可观始信峰与上升峰之间的
“十八罗汉朝南海”等奇峰怪石;北可看云涛铺锦;西可览狮子峰诸名胜。
仙人下棋、丞相观棋、仙人背包
从曙光亭东望,群峰林立,奇幻多姿。最为维肖维妙的景观就是石笋与观音两峰之间的仙人下棋、丞相观棋、仙人背包一组怪石了。将眼光向前平视,可见峰间有怪石如古代两石人相对而坐,中有一松顶平如棋盘,似是仙人正为棋局而苦苦对奕。巧妙得是就在棋手身后,一人头戴乌纱,背后而立,注目残局,观棋不语,故谓"丞相观棋"。在仙人下棋的右侧,还有一个挽着发髻的女子,身后背有竹篓,似从云中走来,所以又称仙人背包、仙人采药、仙人献宝等。
下行到达北海宾馆
到达岔口,左转西海大峡谷方向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夺宝莲花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