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游戏像《星战》或者《星际迷航游戏》的吗

为何《星球大战》比《星际迷航》在拍场上更受欢迎_评论分析_新浪收藏_新浪网
为何《星球大战》比《星际迷航》在拍场上更受欢迎
  作为备受影迷喜爱的“星战“系列电影之一,坊间热议的《星球大战》续篇《原力觉醒》即将上映——中国大使鹿晗出演的宣传片在今天刚刚放出,已经成为了微博上难以躲开的热门话题。这部电影不仅占据着你的朋友圈,它的触角甚至也伸向了艺术展览。
  单就今年夏天而言,不仅可以在纽约的康泰纳仕画廊(Condé Nast Gallery)看到由曾获普利策奖的摄影师丹·温特(Dan Winter)拍摄的卢卡斯影业档案馆中“星战“道具的照片,也可以在时代广场的探索博物馆(Discovery Times Square)欣赏到“《星球大战》与超能戏服”(Star Wars and the Power of Costume);洛杉矶的Gallery 1988也有名为“《星球大战》启发下艺术“(Star Wars-inspired art)的展览。此外,纽约苏富比一场以《星球大战》为主题的专场拍卖也以白手套成交。
  同为20世纪伟大太空电影的《星际迷航》又境况如何呢?令人意外的是,这部同样洋溢激情且受到追捧的系列剧集,以及为数众多、说着克林贡语(Klingon)的“星际迷“(Trekkie)们,在艺术及拍卖领域的出镜率却远远不及《星球大战》。
  至少有两位参演过《星际迷航》的明星都对艺术情有独钟。于今年2月离世的史波克(Spock)扮演者伦纳德·尼莫伊(Leonard Nimoy),不仅是一位荧幕上的明星,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音乐家、摄影师和艺术收藏家(加拿大把他们所用钱币上的人物改成史波克以表示纪念)。
  不论是好是坏,《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导演 J·J·艾布拉姆斯(J.J。 Abrams) 同样也曾参与了2009年《星际迷航》重启篇以及它在2013年续集《星际迷航:暗黑无界》的拍摄。由克里斯·派恩(Chris Pine) 和扎克瑞·昆图(Zachary Quinto) 参演的《星际迷航》新系列的第三部,预计将于日上映,那一天刚好也是这系列卖座影片诞生50周年的纪念日。
  2006年,佳士得曾经以《星际迷航》系列电视剧首映40周年纪念日为契机,推出“《星际迷航》40年:收藏“(40 Years of Star Trek: The Collection)的专场拍卖。当时上拍的1000件拍品曾于欧洲及美国多地进行预展,最终在三天的时间内以710万美元的总交易额成交,其中影片里 的进取号星舰(Starship Enterprise)视效模型以全场拍卖的最高成交价57万6千美元落槌。
  此外,二战期间,身处拘留营的一批日裔美国人创作了一批艺术品。后来这批极具历史意义的艺术品被送至拍卖行上拍,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舆论愤慨,而 《星际迷航》中 Sulu 的饰演者乔治·竹井(George Takei)很快也介入此事。这位曾在拘留营中度过童年时光的演员,为这批艺术品找到了一个新家,将它们安置在位于洛杉矶的日裔美国人国家博物馆 (Japanese American National Museum)中。
  由此看来,即将到来的《星际迷航》50周年纪念,会是举办类似规模专场拍卖会的良好契机。事实上,2006年的拍卖刚好配合《星际迷航:进取号》 (Star Trek: Enterprise)电视剧的完结,同时也是影视工作室处理仓库中积压道具的一种精明方式。在其他场次的拍卖中,以《星际迷航》为主题的仅有1993年 的一例,拍品来自于《星际迷航》服装设计师威廉·瓦尔·西斯(William Ware Theiss)的遗产。
  然而有关《星球大战》的拍卖却每每得以雄踞各大媒体的头条。今年10月刚刚在加利福尼亚历史文献拍卖公司(Profiles in History)举办的《星球大战》专场拍卖中,影片中莉亚公主(Princess Leia)身穿的金色比基尼便以9.6万美元(约合62.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与原版影片剧情有关的小物件往往行情走俏。
  原因或许在于这两部卖座电影本质上的差异,一些人认为《星球大战》是经典的太空歌剧(space opera,译注:般泛指将传奇冒险故事的舞台设定在外太空的史诗科幻作品,强调故事本身的戏剧性,既不同于强调科学实证的硬科幻,又区别于注重启发性的 软科幻),也是一部典型的科学奇幻电影(science-fantasy,译注:介于奇幻和科幻故事之间);而建立在纯粹科幻基础上的《星际迷航》则与之 相反,里面有着大量令人信服的真实科技。有着炫目光剑及风格多变服装(《星际迷航》中的普通红色短袖怎能与“星战“中纳布星球女王艾米达拉的衣橱相提并 论?)的《星球大战》或许有着先天的优势。
  那么《星际迷航》怎样才能在这场竞争游戏中搏得胜算? 乔治·竹井(Takei)和威廉·夏特纳(William Shatner)都因为独特的原因“一战成名“。由于公开支持移民和LGBT群体的权益,以及对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抨击,竹井在媒体上的曝光率颇高。而夏特纳则因为担当旅游预订类网站 的代言人,以及作为音乐家的辉煌副业生涯而为人所知。这两位参演《星际迷航》的演员无疑能够为这部电影带来一些正面的关注度, 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位能够打响这部卖座电影在艺术领域的号召,那么来自市场的反响必将更加热烈。
  在《星际迷航:超越》(Star Trek: Beyond)即将于明年上映之际,这注定将是一个开拓市场的良好时机。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长寿的《星际迷航》
作者:郭文莉
  2013年的电影《星际迷航:暗黑无界》,来自史上最长寿科幻系列作品之一《星际迷航》系列。《星际迷航》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描述了一个乐观的未来世界,包含各类天马行空的想象、精密的世界观和大量的硬科幻元素。到现在为止,《星际迷航》已经出了六部电视剧、一部动画片、12部电影和上百部小说。  从1966年的第一部电视系列剧开始,《星际迷航》这个故事已经快50岁了,一直拍到了12部,而且在2016年,第13部《星际迷航》电影即将上映。  说起来,《星际迷航》系列真的很厉害,那么科幻界有能跟它相提并论的电影吗?也许只有《星球大战》了。虽然《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在数量上没有《星际迷航》多,但作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星球大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太空场面和纷繁复杂的星系斗争。  《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的粉丝,都认为自己喜爱的影片在科幻系列中排位第一,以至争风吃醋几十年。然而,导演J?J?艾布拉姆斯的横空出世,把这两方粉丝都给收了。这位导演将“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这两大系列集于一身。2009年的《星际迷航》和2013年的《星际迷航:暗黑无界》,让他坐稳了“新科幻教父”的宝座;而2015年圣诞档,与影迷阔别许久的“星战”系列,又在他的手下,以《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首次回归。  艾布拉姆斯科幻片拍得好,动作片拍得也不错,拍过了《碟中谍3》,最近他监制的《碟中谍5:神秘国度》也在国内上映,票房也是一样火爆。而拍了这么多宅男极客宝典电影的导演,居然敢在疯狂影迷的注视之下,云淡风轻地说:“我并不是一个《星际迷航》粉,我最喜欢看的是《唐顿庄园》。”《唐顿庄园》和《星际迷航》,一个是美国科幻巨制,一个是古典剧集,两者相差甚远,看来艾布拉姆斯真的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巴伯奇,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卷福”,在《星际迷航:暗黑无界》中饰演一个大反派,这是他首次尝试反派角色。虽然“卷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哥,但他十分善于塑造高智商角色,如《神探夏》里的夏洛克一角,以及霍金、梵?高等,他还因为《模仿游戏》里的图灵一角,获得了2015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可以说,“卷福”不只有扎实的演技,他还定义了帅的新标准,那就是智商。  《星际迷航》走过了这么多年,有两位主角是一直不变的,那就是柯克船长和史波克,这位史波克,是一个地球人和外星人的混血,有着飞天眉和齐刘海,但就是这样的怪咖造型,也让他有了无数的粉丝,甚至粉丝的范围也很广。稍微普通一点儿的,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把史波克奉为偶像;更大牌的粉丝,是美国总统。在2009年《星际迷航》上映的时候,人们觉得,史波克这个角色好像有点儿像奥巴马,然后《纽约时报》就PS了一张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头像,好像真的有几分神似,就冲着这个,奥巴马在自家的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而日,在老版电影中扮演史波克的演员伦纳德?尼莫伊逝世之后,奥巴马在表示哀悼的时候,直言:“我爱史波克!”  作为影史首部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太空冒险电影,《星际迷航:暗黑无界》中IMAX实拍画面长达30分钟,完美展现了辽阔宇宙和红树林里的追逐场景。开场戏中,极具视觉刺激的红树林、白色皮肤的外星生物、钴蓝色的海洋和深灰色的“企业号”帆船,让观众从极富气势的大场面中,获得了叹为观止的感受。  9月19日21:55 CCTV-6电影频道与您相约《星际迷航:暗黑无界》,9月20日15:24 “佳片有约”周日影评版精彩继续。
(责任编辑:HN666)
09/18 07:5109/17 15:3109/17 08:1509/17 03:5409/15 18:3409/13 14:2909/04 09:1809/02 19:10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关于《星际迷航》 - 简书
关于《星际迷航》
原谅我一把年纪了才开始接触到《Star Trek》(《星际迷航》),很不可思议吧?这个系列不管是著作、剧集或电影,都足够悠久、优秀、经典,似乎没有人不知道的,就像大家都该知道《007》系列一样,但怎么说呢,脑袋里常常一团浆糊的我有时候真的啥也拎不清,换句话讲,我大概是个纯粹的movies爱好者,而不是个films爱好者。
所幸还是看过《007》的,在大家谈起来的时候,我还可以装作无意插一句:“007啊,虽然幽灵党有些索然无味,但在1962年这么久远的年代就能制作出《007-诺博士》这么好的作品,到后面能成为Franchise Movie一直捞金,足见这个品牌的成功了。”
但小时候就爱看科幻故事书的我怎么就偏偏遗漏了《星际迷航》呢?而且对科学也一直抱有敬仰之心,记得还在读小学时就已经缠着妈妈给我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故事了,有点夸张吧?可能是也喜欢读书的妈妈一直给我灌输科学家就是超有知识的一类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至于幼小的我在内心默默把人分为三类:乞丐,普通人,科学家。讲真,那时候我已经知道土星,火星了呢,怎么在某个时候就放弃了前进的步伐,不继续研究宇宙啦?星际航行明明更酷啊。
回想起来,曾经一度我傻傻分不清《星际迷航》与《星际争霸》,虽有不断在网页、手机讯息、微博等听到或看到这些名字,但其实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偶尔在广告窗口看到在介绍游戏时出现《星际争霸》四个字,心里便轻轻漂过一句:原来是款游戏啊。但其实电影与游戏又常常纠缠不清,是先有游戏才出同名电影,还是电影火之后推出同款游戏?《星际争霸》是游戏,那《星际迷航》大概也是吧?
本着这种心理,and自己又是个游戏绝缘体,我对这个事情便无所谓了。
后来有段时间追《生活大爆炸》,隐隐约约又记得谢耳朵他们一直是《星际迷航》的死忠粉,剧中各种星际梗各种COS,星际的角色或台词或剧情时不时就出现在学霸们的日常中,有时候仅仅是一句台词,有时候是刻意的模仿……嗯,学霸们嘴里的《星际迷航》,好像不是一款游戏呢,听起来是要么烧脑要么探险猎奇的film series,有点蠢蠢欲动,但也只顾着看学霸们各种嘴炮了……哎,说好的电影真爱粉呢?连《生活大爆炸》都在帮我宣传《星际迷航》有多值得一看,我难道还不应该放下手头上并不会导致天塌下来的事情去搞清楚《星际迷航》或《星际争霸》都是些什么来路吗?很遗憾,当时迟钝的我选择了继续迷糊——究竟是什么能让我懒得这么心安理得啊?
一直到这两年越发喜欢movies了,常常跑去电影院大屏幕解馋,大概是电脑上看片始终不如影院看片来得更像是看片(影片),嗯,很有道理又有些形而上的理由,不管如何,在电影院看电影确实能让我享受到更多电影的美好了。
糟糕的是,有一次有个对电影不太有热情的朋友纯粹只因吃完饭不知该干什么而选择和我一起走进电影院看《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当看到影片中出现一个破旧的机器人时,朋友随口一句“哈,第一代的机器人啊?”我的脑袋又嗡了一下,“啊?!啊?!……”心里不停打鼓,“第一代?第几代?有几代?星球大战拍了几部?”嘤嘤,忽然觉得自己对电影像个白痴,简直连路人都不如啊,幸好电影院里黑漆漆的,大家看不到我烧红的脸。
事实是,那天我又多了一个困惑:《星际迷航》?《星际争霸》?《星球大战》?到底有多少?这简直是三捆被猫咪抓过的毛线团,无法理清头绪。
你们没有猜错,迟钝又迷糊的我走出影院后并没有去补救我的愧疚心,仍然搞不清星战到底有几部,星战与星际,各自是什么领域。
是人能做出来的事吗?
最可惜的是对《Star Trek》,兜兜转转竟然被我错过这么多次靠近它的机会。
直到有一天,在一个死党家里的VIP电影频道正好播放养眼又超炫的《星际迷航-暗黑无界》,长着一张摩羯座人特有的面无表情又傲娇脸的瓦肯大副立即吸引了我——没错,本人最钟情的就是尖耳朵的科学官史波克/Spock——天了噜!这简直就是一眼懵!自己想象无数次的梦中情人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感觉!而且,比想象中更好!再没有比这个更幸福的事情了吧?好吧,上帝终于是拗不过我的懒,直接把《星际》摊在我面前了,还好没有错过!
这就是与《星际迷航》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电光火石般,却迅速攫取了我全部的注意力,疯狂痴迷上所有的星际系列:电影,动画,电视剧集……以至于那个月的所有闲暇时间眼睛里全是史波克/Spock,朋友一边敷脸一边甩给我一个白眼:疯子。
但谁能抵挡得了史波克/Spock的魅力啊?
谜般暂时抛开了《星际争霸》与《星球大战》。
关于电影这场盛筵,慢慢啃,慢慢来,反正,时间多的是嘛~~
昨天跟朋友约上去看了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说句实话,我并不是星际的死迷。第一次接触接星际迷航是2013年,那个时候跟着我姐去看了星际迷航2:暗黑无界。被高冷的史波克和帅气的苏鲁大大圈了粉。于是,我们两个小白回家复习了所有的星际迷航系列,也包括老版。
关于星际迷航2,印象...
文/OreoOlymLee 《星际迷航》(Star Trek)作为和《星球大战》(Star Wars)齐名的美国著名科幻影视剧系列,早已是美国文化的代名词之一。时过境迁,虽然《星际迷航》的历史已经有了整整50年(而《星球大战》只有39年),但从目前票房来看,《星际迷航》对美...
冒死记录中国神秘事件 作者:老夜(第三个宇宙的沉思、海中帆) 冒死记录中国神秘事件共四部,分为《开端》《深井》《格局》《启示》。 #序章:一张光盘 ##一张光盘 如果不是那次经历的话,我不会得到这张让我从此过上恶梦一样生活的光盘 一年前,我是一个中关村一个软件工程师,平时的...
可能我们在卢卡斯影业的《星球大战》系列中,早就将歌舞式科幻片的王冠戴在它的头上,但是在硬核科幻领域的《星际迷航》系列像是银河系中璀璨的星空,相比于前者,后者往往成为宏大星际观、庞大外星种类和复杂人物线索的代名词,第一部《星际迷航》电影版在1979年上映,而第一部星球大战也是...
编者按:白兵遇见红衫军谁先死?韩索罗和史波克谁更帅?千年隼和进取号哪家强?在漫展、Sheldon家、美国街头等任意一个宅宅聚集的地方,快速作死的方法是大声喊出上述问题,马上便会有一拨挥舞光剑、身着五颜六色制服的朋友涌过来陪(打)你(群)玩(架)。 1966年《星际迷航》首播...
杭州白墙画室——梦想从这里开始但不会结束 作为去年的艺考生,今年是我第一次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接触艺考,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一员,看了今年的艺考报道,感触颇深。在我的眼中,艺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光鲜亮丽,它只是一条平凡之路,我们在这条路上创造自己的不平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大学生活终于步入正轨,初来时的烦恼都已烟消云散了…上午就上上课,下午就看看书(睡睡觉),晚上就跳跳舞。 真好。
第六课是由Alex Schultz讲述用户增长问题,Alex毕业于剑桥大学物理系,现在是Facebook增长团队的一员。Alex在开始就强调,加快用户增长最关键的要素是好的产品。对一个网站来说,创造出好的产品之后,用户留存是最重要的,而不能一味看用户增长数量。Alex用坐标...
日。今早出门,盼望这是今冬的最后一天。脖子和肩胛骨,都想给这腻歪的冬天狠狠啐上一口。 日。坐在便利店,作为一个同样神经敏感的人,看到罗写北京的雾霾。她的焦虑、愤怒、慌张、虚弱,我感受到了。目前,人民焦虑在阶级固化、学区房、中年危机、你是傻...继去年电影《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的上映,全球再度掀起了一阵&星战&热潮。今年更是推出了系列首部外传性质真人电影《星球大战:侠盗一号》。由姜文、甄子丹大叔等人组成的义军特工小队,从邪恶的银河帝国处夺取终极武器死星之设计图纸的传奇冒险经历,在为电影《星球大战4:新希望》做了一个完美的剧情补完的同时,收获了无数的好评。
这部兼具情怀与品质的电影口碑爆棚
《星球大战》在电影史上的江湖地位如今已经不必再多赘言。虽然论科技感与人文感,或许《星球大战》并不太能与《星际迷航》相提并论,然而《星战》的伟大在于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就像《星战1》大卖之后,《教父》的导演科波拉对卢卡斯说&你创立了一个宗教&一样,《星球大战》系列衍生出的周边生态是任何其他作品都无法企及的。不说那些周边玩具、小人,光是漫画、小说、游戏就多如繁星。
星战不仅是电影,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尤其是美国人,其对《星球大战》的热爱程度之高完全不逊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玩家对本民族传统神话、传说的热衷。并且由于《星球大战》浓郁的商业特质,直到今天仍然有新故事以及新人物在此框架下诞生。游戏作为最活跃的品牌衍生物之一,40年来自然没有被开发商忽视过,先后有林林总总64款各类星战游戏面世。甚至就连最近的《星球大战:侠盗一号》也是由游戏改编而来,而且还不止一部!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年来《星球大战》与游戏的不解之缘。
飞行射击时代
如果要问《星球大战》什么元素最深入人心,那X翼战机绝对能排TOP10。流线型的机身与独特的X翼构造堪称工业学的艺术品,而电影中精彩的宇宙战更为这一战机增添几分英雄色彩。于是乔治卢卡斯成立卢卡斯艺界(LucasArts)后在1993年推出的第一款《星球大战》游戏即是以X翼战机为主角的《星球大战:X翼战机》。
在当年,3D式的空间飞行模拟游戏可谓一项创举
这款游戏为太空飞行模拟类,卢卡斯艺界为之倾注了巨大的心血,运用了在当时十分先进的3D游戏技术,打造出了逼真的游戏画面,让当年的星战迷为之振奋。玩家将扮演义军飞行员凯恩&法兰德(Keyan Farlander),带领义军在银河内战中打击帝国舰队。尽管发行年代久远,以现在的眼光看游戏过于粗糙,但《星球大战:X翼战机》在电子游戏史上的地位很高。因为它是最早的3D飞行模拟游戏之一。最近还有粉丝试图用unity引擎重制这一经典作品。
粉丝unity引擎重制版
既然起义军的X翼战机都出了游戏,那帝国的TIE战斗机自然也不能落下。卢卡斯艺界在1994年推出的《星球大战:TIE战斗机》可以看作是《X翼战机》的姐妹作品。玩家在游戏中扮演帝国飞行员马雷克&斯蒂利(Maarek Stele),他是原力敏感者。出色的剧情是《TIE战斗机》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通过丰富与曲折的剧情,玩家在这款游戏中能身临其境,切实体会到作为帝国军人和皇帝仆人的荣誉感与使命感。
第一个扮演帝国角色的游戏
即时战略RTS时代
作为一部横跨数个星系的星际战争史诗,《星球大战》天然就适合改编成即时战略游戏。系列首部RTS游戏《银河战场》就诞生于2001年。原版包括帝国、冈根人、义军同盟、纳布、贸易联盟和伍基人六大势力,资料片又加了独立星系邦联和银河共和国两大势力。不过由于采用《帝国时代2》的引擎开发,这款游戏几乎就是套了一张《星球大战》皮的《帝国时代2》。当然,因为《帝国时代2》本身就是一部优质的游戏,故而游戏《银河战场》的可玩性同样相当高。看到一个个小小的以2D形式表现的《星球大战》元素在色彩艳丽的地图上打来打去,别有一番趣味。
相信《帝国时代》玩家对此界面不会陌生
《星球大战:帝国战争》同为即时战略游戏,于2006年发售。不同于《银河战场》这种换皮式游戏,本作采用了全新的战斗模式,整款游戏战斗划分为地面战和空间战,空间战争类似于海战,玩家主要通过各种大型舰艇进行战斗。制作小组试图在广袤浩瀚的银河中,为地面与空间战争形式提供极大的深度:在太空战模式下摧毁敌人的太空舰队,取得制空权。在地面战模式下摧毁敌人的地面部队,彻底征服一个星球。
横跨地面与宇宙的战争
射击游戏时代
尽管电影中的帝国暴风兵总是成为主角们刷经验的菜鸡,但这群白盔白甲的家伙在粉丝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漫展中总少不了暴风兵的COSPLAY。而这些用枪作战的小角色自然也是开发游戏的绝佳元素。《星球大战:黑暗力量》是卢卡斯艺界开发的第一款星战FPS游戏。在该游戏中,玩家扮演的是一位名叫凯尔&卡塔恩的叛军联盟的佣兵,在得知自己父母被叛军杀死的真相后,愤怒的凯尔加入了帝国军队,并展开了他的复仇之旅。
与同期的《毁灭战士》比不落下风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是相当的槽,但在当时可谓名作。而且上市时间刚好在著名的《毁灭战士(DOOM)》发行后的第二年,加之有卢卡斯本人亲自做广告推广,《星球大战:黑暗力量》一举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销量最高的电子游戏之一。而且!这部游戏中就已经有着《侠盗一号》相关的剧情元素。
在《星球大战:黑暗军团》里,玩家要化身前帝国精英暴风兵、现义军雇佣兵凯尔&卡塔恩,而游戏的第一关就是玩家受义军领袖蒙&莫思马的委托,前往位于Danuta星球的帝国军基地去窃取死星的设计图纸,至于本作接下来的剧情则聚焦卡塔恩对帝国机器人部队&黑暗军团&的调查,并且于此过程中诸如达斯&维达、赫特人领主贾巴、赏金猎人波巴&菲特等知名星战角色均有出场。
《星球大战:黑暗军团》大获成功后,于后续推出了4部续作,分别是《绝地武士:黑暗力量II》、《绝地武士:西斯之谜》、《绝地武士II:绝地放逐》、《绝地武士:绝地学院》。不过续作的类型不再局限于FPS设计游戏,还尝试了第三人称动作游戏。其中尤以MOD众多的《绝地武士:绝地学院》最为好评。
因为《绝地学院》太经典,还被移植到手机上
同样经典的FPS系列莫过于《星球大战:前线》系列。该系列目前一共有6款作品,最新的一款于2015年由大名鼎鼎的DICE制作EA发行,登陆了PC、PS4、XBOX ONE三大游戏平台。过于久远的游戏我们不提,就拿最近一部《星球大战:前线》来说,其品质无疑出类拔萃。画面有了寒霜引擎的加持,不仅表现水准相当优秀,所有人物道具都完美还原,真正做到&传神&。
寒霜引擎制作的画面不是盖的
而玩法上套用了EA经典的&战地&系列,在乐趣性上姿势不必多言。不过&前线&系列也是历来以剧情为主的《星球大战》改编游戏里唯一没有单机剧情的游戏。但这并不影响游戏与影视剧的联动,《前线》不仅在去年《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上映期间发行了相关的DLC地图,还在最近《星球大战:侠盗一号》上映期间上架了DLC地图,玩家可以扮演电影中的人物在熟悉的场景中捉对厮杀,相当有趣。
不得不说EA的商业嗅觉敏感,电影同期推出同名DLC
角色扮演时代
往大了说,《星球大战》是一部跨越星系的宇宙战争史实,往小里说,它又是一部围绕&天行者&家族、绝地武士与西斯大帝展开的恩怨情仇。扮演系列知名人物、绝地武士或是西斯大帝是粉丝最为津津乐道的元素。因此而推出的角色扮演游戏数目繁多。其中比较经典的就属《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系列与《原力释放》系列。
独立于电影的外传系列,剧情同样优秀
《旧共和国武士》系列总共包含三部作品:《旧共和国武士》、《旧共和国武士2:西斯大帝》、《旧共和国》都是动作类RPG游戏。《旧共和国》更是一款2011年发售的网络游戏,至今还在运营。这个系列可谓《星球大战》游戏中最独特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系列。首先,《旧共和国武士》系列在剧情上不是基于电影六部曲的,而是基于从1993年出版到1998年的漫画《绝地传奇》而来。《旧共和国武士》系列真正意义上开创了《星球大战》宇宙的&旧共和国时代&,围绕这三款游戏而推出的小说、漫画层出不穷。从此,《星球大战》系列作品就有了两条主线:一条围绕电影六部曲,另一条就围绕《旧共和国武士》系列。
网游《旧共和国》到现在还在运营,堪称坚挺
《原力释放》系列诞生于2008年,背景设置在电影《星球大战3西斯复仇》和《星球大战4新的希望》之间,主要讲述达斯维达的秘密学徒弑星者的故事。游戏仅推出两作,质量只能算是中等,不过因为剧情衔接两部电影,故而也算是经典之作。
同样被搬上手机移动平台
进入手游时代后,《星球大战》的衍生游戏更是多如繁星。不仅有《乐高星球大战》的移植作品,也有《愤怒的小鸟之星球大战》这样跨作品的联动。其他诸如《星球大战:指挥官》、《星球大战:原力竞技场》等游戏均是品质尚佳的改编之作。
《愤怒的小鸟》联动系列,品质非常棒
《星球大战:指挥官》在玩法上比较像同品类的《部落冲突》,而近期上架的《星球大战:原力竞技场》则类似于卡牌养成RPG。虽说游戏性上无法主机平台的3A大作相比,但鉴于手游活用碎片时间的特性,也不失为一种忙里偷闲的乐趣。
类似于《部落冲突》
而这则是别样的卡牌养成
史诗般的《星球大战》发行到现在完全形成了一种欧美人独有的文化,相关的生态衍生作品数不胜数。40年里发行的64部游戏虽非部部经典,但它们的存在证明了一个经典IP在游戏改编上的无限潜力。本文列举的只是《星球大战》游戏改编史上比较著名的作品,很多经典之作限于篇幅就不再赘述了。相信只要人类文明还在延续,《星球大战》的热潮就不会迎来终结的那一天,更多优秀的影视剧与游戏也将在未来与我们见面。不妨即刻下载,投入到波澜壮阔的银河史诗之中吧。
本网登载图片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图片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际迷航像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