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怎么怎样创业才能致富富?黛玉最搞. 最稳 ,PK10,十一炫务 订位丹 久八柒柒柒.叩V通浩 〈/P〉非常感谢

  在南宋名臣中,岳飞情商最高,最懂政治,而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科普】  岳飞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岳飞的情商和政治觉悟在南宋名臣中算是最高的!!  【科普辟谣资料】  作者:beimingke   伪历史剧《精忠岳飞》今天(7.23)播第50集,基本上是集中来黑岳飞的。花一整集的时间来渲染、宣扬“岳飞太过清高太不知变通,所以才导致赵构的不信任才会最终被害”这个观点,编剧用心不可谓不良苦。  而这样的歪曲和渲染也确实起到了效果。精忠岳飞贴吧里瞬间涌现的“岳飞娶了那个美女多好”“感觉岳飞身边缺个军师”“岳飞是个好的统帅但实在不懂政治”等等一大堆帖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过其实早在今天这集播出之前,伪历史剧《精忠岳飞》的黑岳工作也已经有所收获了。这里贴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帖子:  网友@掀开锅吃莱饺子 的“傅庆讲了一段千古颠破不变的真理,皇帝有时候宁愿你贪一点”     以及这一位给鄙人那个“岳飞死因分析”贴的回复:    岳飞到底为什么会被冤杀?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坚持议和?    应该说,这两位网友都是《精忠岳飞》非常典型的好观众,不但用心看剧,而且要以剧情内容为准绳评判历史人物,还非常理解电视剧的创作思路和良苦用心。  我如果是剧组主创,看到这样的观众反应会很感动的。  顺便问问@文青鱼 (编剧于海林网名)你感动了没有?这些剧情可都是你的主笔。  而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也正是靠了这种剧组和这种观众的相互作用,才能不断重复既有的历史教训,以保证人类不会进步太快下世纪就突破银河系的。  但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能够完全把电视剧内容当真而不予任何置疑的观众也并非全部。所以肯定还是会有观众问一声:  难道历史上的岳飞真的像电视剧《精忠岳飞》里演得那样不通人情世故、不懂政治,所以才害死自己的吗???  当然不是!!!  其实说岳飞不懂政治、情商不高、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那些现代人,他们本身对政治和人性的想象才是过于简单的——因为就算不了解具体史实,你总也该知道岳飞是名将,而且是从出身贫寒的普通士兵做起很快升到大将的年轻大帅吧?总知道岳飞在当时,至少是在被害前,曾经连续十多年都被皇帝委以重任的吧?  那么你们是凭着怎样的自信,才敢于觉得这么年纪轻轻就能够身居高位的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懂政治?  什么?你说你觉得乱世里只要有打仗的本事大就可以了?  图样图森破啊大仙儿们~   即便是乱世,那些真正恃才自傲、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愣头青,再怎么能打也会在崭露头角之前就被打压甚至干掉的,你以为军队里就都是热血男儿、直肠子的汉子,就没有嫉贤妒能、心狠手黑、或者因为纯互相看不上眼就赌气斗到死的货了吗?关于这点的例子,可以看看刘光世手下的王德和郦琼,这俩才是经典的同事关系都协调不好,以至于刘光世被罢以后谁都扶不正的官场人事处理反面典型。  更何况岳飞后来坐的是什么位置?是方面帅臣+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地方大员和大将军,他如果真不懂政治不懂人情不会协调人际关系,别说做不到高官,就算侥幸真坐到那个位置,也会很快被撸下来(关于这种例子,请去《宋史》txt版本里检索王庶、曲端等人),或者被各路人马(友军+财政系统民政系统的官+朝臣、言官)整的满头黑线,根本没什么气力再去组织四次大规模的北伐还能够取得辉煌战绩~~  所以你看,到底是谁不懂政治、不懂人心,谁把世情和人心都想的太简单呢?  ——扒谣言的皮扒到这儿,真实历史中的岳飞在这方面的特点到底是什么样的,其实也差不多出来了:  和现在流传的各种先入为主的谣言相反,历史上的岳飞,恰恰是个非常懂政治,非常善于协调各方面人际关系,非常尊重南宋朝廷,为人也非常谨慎乖觉,有些时候甚至都有点滑头的人。  这个特点,可以从岳飞本人的立身行事、特别是独立领军以后的立身行事中着看出来,也可以从当时其他大将大臣的做法中反着看出来。  【岳飞与南宋其他武将的关系】  比如在和武将的关系上,岳飞和吴玠、韩世忠等名将的关系都非常好,甚至和庸将刘光世手下的悍将郦琼等人的关系也非常好。——这一方面是因为岳飞和郦琼是同乡,同时岳飞本人又有威名,郦琼作为武将容易对之有好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因为在1134年岳家军收复襄阳六郡的北伐行动中,刘光世本来是负有配合岳飞作战的责任的,但刘大帅发挥向来避敌不战的光荣传统,直到岳家军已经收复襄阳六郡后,才打发其部将郦琼带着人马姗姗而至。然而岳飞不但不计较这些,反而上书请南宋朝廷在犒赏此次军功时,优先奖赏刘光世军。于是刘光世觉得挺有面子,郦琼也从此对岳飞心服口服。岳飞为人的周到、聪明,由这件事就可窥见一斑。  而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和岳飞交好的武将,本人都是白眼对青天、从来不怕得罪人的主:  ——据史料载也算有个州学生出身的武将郦琼,其实在当时已经属于和上司和同事都处的不错的武将了,但是和同为刘光世左膀右臂的同事王德却斗的水火不相容,最终在张浚、张俊的乖张措施催化下,于绍兴七年酿成了淮西军变、郦琼投敌的恶果;  ——吴玠,本身也算中兴诸将中的后起之秀,年纪和其他大将差的也挺多,加上本人所处的川陕战区远在上流,自己的性格也是城府极深、脾气不小,所以和其他同时的名将没什么交往,但唯独对岳飞青眼有加。——如果说一般的书信往还属官往来,还可以解释成战区邻近、或者岳飞本人习惯经常致书各大帅问候致礼的话,那么吴玠派人给岳飞送身价创了南宋一代人口买卖最高价格纪录的美女外配嫁妆,就只能理解为本人也风流倜傥的吴大帅对这位小老弟的盛情了;  ——韩世忠,最早因为岳飞三十二岁就达到了自己四十岁的成就(建节也就是获封节度使的荣衔)一度很不爽对方,岳飞每次写信问候都统统不回复,直到岳飞平杨幺后主动送了他一艘车船才哄好;不过他跟岳飞这样已经算不错的了,因为他和刘光世的互相看不顺眼已经到了要互相领兵开战、然后劳动皇帝和百官亲自出面劝架,劝和了还要宰相带群臣拜贺的地步。而和他是双重儿女亲家的张俊,与他芥蒂深到害他的时候可以连眼都不眨一眨。  就是这么一帮神仙都犯愁的大爷,岳飞却能与之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和公事上的合作关系,例如,岳飞给去韩世忠送过得力部属李宝、给吴玠送过本部二次北伐时攻下的陕州等要地,绍兴十年和吴玠的弟弟吴璘也有过军事上的互动,这个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到底怎么样,不言自明。  【反例】【张俊张铁脸向诸公示范怎么才叫人际关系差】  岳飞在南宋三大将中年纪最轻,由于十多年来的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功勋卓著,使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员声名显赫的大将,得以与资历比较老的张俊、韩世忠并列,而功劳和威望更在张、韩之上。张、韩都为此心怀不平。岳飞也觉察到这一点,但岳飞以抗金大局为重,谦虚谨慎,以长辈之礼对待张、韩,并经常写信向张、韩问候和赠送一些战利品,以表敬意。后来,韩世忠为岳飞的谦逊态度和团结精神所感动,在抗金事业上又志同道合,所以很快地就消除了嫌怨。然而,张俊是个贪功忌贤的卑鄙小人,张俊不但不体察岳飞这一片心意,反而认为岳飞是在炫耀战功,于是更加忌恨岳飞。  ----------------------------------------  张俊和岳飞不睦,而且岳飞给他和韩世忠送楼船,哄好了韩世忠却让张俊越发的不高兴,是很多人喜欢拿来论证岳飞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哄小人的例子。  但是如果你有看过一下张俊的生平,你就会知道,这个人恰恰是能够说明岳飞不但情商高而且情商高到一定程度了,以至于张俊这种极品人渣,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赵构秦桧为了满足金人开出的议和条件决定杀岳飞之前,都没找着机会和岳飞公开闹矛盾。  以下就是张太尉光辉一生中“拉仇恨”这项技能的部分业绩:  ----------------------------------------  张俊是什么人~  ——和韩世忠是双重的儿女亲家,结果和韩世忠矛盾大到直接领兵开片,最后被秦桧拉拢谋害韩世忠的时候,手不软眼不眨,不是岳飞千方百计拦着韩世忠就直接进监狱了;  ——绍兴十一年跟刘錡一起打兀术的时候,派自己的部下伪装成土匪劫刘錡的营寨。气的向来以品德好、听话著称的刘錡直接拔刀砍人,当面和张俊炸毛;  ——岳飞的心腹幕僚薛弼,和秦桧都有私交,八面玲珑到岳飞被害后他不但没被牵连,还被秦桧重用。结果惟一敢找他茬的人就是张俊——拿着薛弼给岳飞的信去找秦桧告发薛弼是岳飞一党,结果被秦桧喷了一顿。  ——张俊提携过的南宋初二线将领、后来也算他老部下的王德,自己独立领军之后立马给张俊脸色看,处处和张俊拧巴着来。  ---------------------------------------------------------------------------------  然而就是张俊那样的奇葩,在秦桧和赵构决定顺应金国要求杀岳飞之前,都没有找到岳飞的岔,没有和他正面起过冲突。甚至还在岳飞作他属下时力挺岳飞“功在第一”,对岳飞赏识有加。  相信很多网友都已经工作过的,各位这里倒不妨真代入一下职场关系,想象一下如果你有张俊这么个平级的奇葩同事的话,你能不能做到让他除了天天扎小人咒乃之外,在实际中找不出你的茬儿来坑你?   【岳飞与南宋文臣的关系】  再比如在和文臣的关系上。——说到这点儿,其实当时南宋的重要将领,大多都属于“我朝中有人”的。比如宋高宗赵构登基之初的重要将领辛氏兄弟,是赵构早期的宰相范宗尹的人;三衙宿将解潜,是高宗朝两度为相而且官声人缘都不错的名臣赵鼎的人;而战功、才干仅次于岳飞、雄镇上流独当川陕的吴玠,是同样两度为相的重臣张浚的人。不过,“上面有人”也从来是把双刃剑:上面的人在位自然是一切顺风顺水;但是一旦“上面的人”下台甚至被清算了,那么属于其班底或者说圈子的将领也不免跟着吃挂落。——吃挂落这事儿上辛氏兄弟和解潜基本都遭遇了,但最明显的还是吴玠:绍兴七年淮西兵变后,宰相张浚及其亲信、同时也是吴玠好友的刘子羽都被追责处罚,吴玠当时的权力也已经受到了来自朝廷的削弱和限制,但仍上书请求以缴还节度使的荣衔为交换,保刘子羽免罪,却被朝廷驳回申斥。吴玠自己也解读出了朝廷如此行事的弦外之意,加上看到第一次和议将成,宋高宗无意恢复,所以心灰意冷纵情酒色,很快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然而同为后起之秀,出身贫寒且没有任何官场后台的岳飞在这上面武将中却是个例外。例外就例外在岳飞一直的“上面有人”“朝中有人”,但从来没因为南宋宰执大臣的更换而受到影响。原因倒也很简单:因为从朱胜非开始到张浚、赵鼎,再到也是宰执大臣级别的王庶,历任南宋宰相全都对青年将领岳飞极为赏识和看重,都把他看做是未来举国北伐最合适的统帅,也都在他进行军事行动甚至政治建言的时候,给了有力的支持,当然也替他在宋高宗赵构面前说了不少好话。  而所有这些大臣都看重岳飞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岳飞本人才干出众,经常能给统御他的文官挣脸(比如张浚绍兴五年带着岳飞平杨幺);但更重要的,是这位青年将领基本是当时所有大将中最“三好学生”的乖孩子。——不但所有的朝廷诏令都不打折扣的立即执行,叫干什么干什么,而且也不骚扰地方,也不和屯驻地的地方官乱掐架,相反还处的挺好;此外,也不和其他大将打架;也不虚报战功;也不替自己的亲信和亲属乱要官职封赏(当然更不替自己要);甚至率军征战时朝廷给予的便宜行事的权力,一旦军事行动结束就主动缴还;甚至给朝廷上报说我的属官名额多了,请考虑裁减一下人太多了不好。  这些举动也许在现在看起来没什么,因为大部分人印象里的“名将”好像就应该是这么个范儿,天经地义一般;但在当时,南宋历任宰相大人包括其他文臣们可不会这么看,他们会觉得这些举动岂止是三好学生,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宝贝。因为当时的历史情况,是大将们打着滚为自己讨赏就算了,吃空额也算了,最要命的是需要打仗的时候调不动或者找借口避战(比如刘光世和张俊)、一旦没粮的时候就跟地方官打架(比如吴玠曾经为钱粮调度的事情,一口气杀过十几个负责转运的官员),甚至直接挥军攻城抢钱抢粮、以及为了互相看不顺眼的私人恩怨就领兵开战内斗(比如刘光世和韩世忠之间,再比如张俊和韩世忠之间)这三条。  不过这里需要强调一下的是,以上这些行为,虽然让南宋历任宰相大人们大感头疼,但在当时、甚至在整个的古代中国,都是非常常见的状况。——现在的人往往因为对历史细节了解不够,就拿现在的制度约束去想象古时状况,总以为现在的军队有纪律约束,和民事民政系统界限分明,古代就应该也是这样;如果不是,那么这些大将就是军阀这些军队就是私军。  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军队是军阀部队还是中央统御,要看制度架构和执行情况,要看钱粮甲仗、包括重要职位的人事任免权力在谁手里,而不是看军纪具体如何以及军头之间乱不乱斗。——否则拿后两条卡的话,你会发现从上古时期直到民国,中国的军队基本都是私军、都是军阀~ 这就乱了套了。另外,古代的通讯条件远远不如现在,所以很多制度的执行力度到底怎么样,也不能简单的和现在比。  总而言之吧,南宋文官们最头疼的事情,基本都是没有啥明文规定可以执行,或者已经司空见惯管都不知道从哪儿管起的事情。所以当岳飞展现出完全不同于其他将领的素质时,这些在战乱年代被武将们折腾的够呛的宰相大人们对岳飞会是什么态度,也不难理解了。  当然岳飞拢住这些大人们的手段也不仅仅是这两条。比如当领导tz或者平级的同事表示:小岳啊,我这有个人不错,想放你那儿锻炼锻炼的时候,岳飞也基本是毕恭毕敬照单全收。收了以后发现有的人特别能干(比如后来长期负责岳家军钱粮转运的王良臣,本来是赵鼎的人,后来被赵鼎支配给岳飞)当然给予信任和重用;但如果发现是渣渣,也一般不会明着出头打击,而会让自己认识的台谏官员出面把他弹劾下去(高宗朝宰相之一朱胜非大力推荐非要塞给岳飞不可的卢宗训就是这么被搞下去的~),免得直接开罪人。  嗯,说到弹劾人的话,岳飞当时在朝中结交的也不止朝廷大员,还包括谏官系统(类似现在的检察院)里面的很多人(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岳飞的重要幕僚薛弼的弟弟薛徵言。这位大人在当时是言官领袖,对岳飞助力极多关系也极深)。  好吧,其实岳飞连宋高宗赵构身边的太监都结识了“收买”了。那位公公叫黄彦节,一开始也是很受赵构赏识的亲信。考虑到他很可能颇有文学才华和审美品味,把他也划拉在文臣这边好了。  【岳飞与皇帝的关系】  再比如和皇帝的关系上。——,宋高宗赵构是个BT,但也不是纯粹的白痴,在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某些事情上,他还是有一点小聪明的。比如在拿谁当亲信、用什么人这件事上,他还没有白痴到像现在某些看多了起点文和厚黑学的大仙儿一样,觉得能贪污才好,能要赏赐才好,本事不大才好,甚至和同事关系不好才好——因为据说和同事关系不好,才能证明自己不搞小圈子不拉帮结派,一心只对陛下。。  (赵构是个BT,参见王曾瑜著《荒淫无道宋高宗》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897055.html)  这里拜托这些大仙儿想明白两件事情:  第一羊毛出在羊身上,成天要赏赐、要钱、要东西、要田地宅院,甚至互相开战乱斗,皇帝骨子里还是心烦的。因为打的厉害了要皇帝出面劝架,要的东西说白了也是皇帝的东西和皇帝的钱,焉知皇帝陛下自己不心里骂娘?而且还要考虑到当时是战争时期而不是和平时期,这样作死的节奏不但会导致本来就草木皆兵有心理疾病的赵构严重缺乏安全感,更关键的是即使赵构这样的废柴,也会痛骂太不中用太拖后腿的;  第二,宋高宗赵构本人是个很虚伪也很好名的人,虽然BT,但绝不是敢于说我就是BT的真小人。否则他不会在晚年的时候坐拥佳丽数百,却统统不给高级一点的封号;不会在第二次绍兴和议后,一面天天去张俊家里开五星级国宴,一面标榜自己多么节俭;也不会在两次绍兴和议时都强调自己是为了孝道才屈膝。所以这样一个好名中重名,同时确实很文艺的皇帝,是希望自己的亲信能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完美的臣子的。手下出色,领导脸上自然有光彩,这个搁在古代的君臣关系上也是一样,在赵构那里尤其如此。别的不说,至少不管真的假的,在大臣们面前慷慨激昂一番,这记入史书就是千古君臣知遇的经典段子,哪个皇帝不喜欢?就连贪财畏战的张俊,后来都借着自己的如夫人张秾在赵构面前表演过一番,你看赵构当时膈应了还是不高兴了?  或者还可以看看赵构除岳飞之外宠信的武将是什么样的人——前面提到过的刘锜,就是一位文武双全(打个广告:刘锜的诗词写的比岳飞好,感兴趣的不妨去百度一下——这个可以百度)、道德修养很好、为官清廉以至于晚年贫病时要靠杨沂中、韩世忠资助的将领,很多人甚至因为这点喜欢拿刘锜和岳飞相提并论(当然这个其实属于瞎比。。)可见在武将中选择亲信时,宋高宗赵构的口味是什么。  更何况岳飞也并非很多人想象的清廉刚正到连皇帝都要得罪,至少皇帝的重要赏赐他从来不拒绝。——什么是重要赏赐?不好意思,不是什么田地、宅院、金银、美女,那在宋代这种文人小资格调泛滥的朝代都不入流,在赵构这样的文艺神经病青年眼里就更不入流,一看就是打发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这些大老粗的~ 宋高宗赵构当时赐岳飞最多的礼物之一,是苏黄书帖。这种文化产品,在宋代的价格也真不比金银或者一处普通宅院便宜多少;而且最关键的,这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东,是文人之间才流行送的玩意儿。而岳飞对此也无一例外的照单全收。  不过话说回来了。。本来宋高宗赵构的其他赏赐,比如金银器、铠甲武器以及历次受爵封的食邑,岳飞也从来没有不收,只是有一次辞了一处临安的宅院而已。因此某些人眼里岳飞拒绝赏赐宅院以致膈应了皇帝、以及《精忠岳飞》剧中虚构的皇帝三试岳飞而岳飞不管送什么都不要,诸如此类的荒唐虚假情节,实在不知道打哪儿看的怎么想出来的~  最后关于岳飞的为人处事,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岳飞本人在政治上也是极为谨慎的,而且还有着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极为准确的判断力,这点儿有些宰执级别的文臣也不如他,最典型的就是张浚。  关于政治敏感,最经典的体现就是岳飞对待“迎还二圣”这个口号的态度上——当金人有了扶立“丙午元子”也就是钦宗之子来动摇宋高宗赵构统治合法性的图谋后,岳飞不但从此绝口不再提“迎还二圣”,而且连对宋钦宗的称呼也成了“天眷”。岳飞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乃至对赵构心态的认识有多深,明白人自能窥斑见豹;  (更多相关科普资料:  岳飞之死与徽钦二帝是否归宋无关,岳飞冤案的起因与经过    历史上的岳飞并非愚忠!——岳飞“愚忠”论,可以休矣    岳飞到底为什么会被冤杀?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坚持议和?  )  还有很多人觉得是岳飞死因的“议立太子”,其实也是一例。因为在宋高宗赵构绝后的情况下,就是因为他迟迟不立皇储,才给金国造成了趁虚而入、拿宋钦宗当牌打的机会。在南宋文臣们上至宰相下至小吏都已经念叨了好几年好多遍的情况下,岳飞以受赵构宠信的武臣身份、在赵构特地命令他去资善堂见过皇储赵瑗、自己又接到再次通报金人意图立宋钦宗之子的谍报之后,向宋高宗赵构提这个建议,恰好是岳飞洞悉政治局势的表现。岳飞身后数十年,南宋大儒朱熹在评论这件事时,对岳飞这一行动给的评价就是“大段有见识”“他人皆不及”,可见当时人、尤其是文人士大夫对此事的看法和评价如何,至少根本不是什么“武将搀和这个话题就是找死”。  而岳飞的谨慎、低调和包容性,则主要体现在两件事情上:一者是他对南宋朝廷的大政方针其实从来都是尊重为主,即使提意见,也是在重大事情上、在朝廷主动征求意见时才有所表达;而具体意见、方略上的不同,也从来不会影响到他和别人的私人关系。——比如和岳飞私交最好的宰相赵鼎,实际在当时是主和派,而不是主战派(这里特别提一下,秦桧是不能算主和派的,甚至我觉得说投降派都太抬举他,秦桧特么就是带路党内奸,原因已经有专题论述,此处不再解释)。即便不论绍兴七年、八年赵鼎的乖张举措,赵鼎在战略上也是主张持重、相对保守的。但岳飞恰恰和赵鼎私交很好,可见岳飞并不是毫无包容性的人。  (秦桧变节投敌、给金人当走狗的经过,秦桧的内奸身份及其归宋奸计    不愿做金人臣仆的南宋群臣、军民与卖国贼秦桧的斗争    千古罪人秦桧电子书   http://oldbook.chaoxing.com/ebook/detail.jhtml?id=&page=165  http://book.chaoxing.com/ebook/detail.jhtml?id=&page=165)  第二例,则主要体现在岳飞在对待1138年宋金第一次议和的态度上。没错,当时岳飞是在朝见时当着赵构的面表达了不支持和议的态度,最后还上了一道其实是表北伐决心的贺表,并且力辞封赏不受。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宽一点儿,看一下当时南宋其他大臣的表现,就会发现岳飞的反应其实是相当温和的。  绍兴八年(1138年)宋金第一次议和时,在连宋高宗赵构的亲信、向来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杨沂中都忍不住当面对秦桧表示了反对意见的情况下,岳飞却没有像韩世忠一样直接准备派军士扮成土匪劫杀金国议和使臣以破坏和议(而且关键老韩还因为不小心让这事儿泄露出去给皇帝宰相知道了= =);岳飞没有像当时很多文臣一样指着宋高宗赵构的鼻子骂得他狗血淋头,就差没直接说他应该一死谢列祖列宗;岳飞甚至没有在当时全国流行骂秦桧的潮流驱使下,直接、公开的指责秦桧。  岳飞只有一句措辞其实很温和的“宰相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根据王曾瑜先生的分析,更大的可能也是冲着赵鼎而非对秦桧说的(这个分析还是相当令人信服的,因为秦桧当时主政的时间并不长,而赵鼎则是元老重臣,召集三大将来朝希望挽回和议局面的也是他)。——实际上,大概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吧,还真有学者写论文论证岳飞的“忠”是愚忠时,摆出来的主要论点之一就是指责他在绍兴八年宋金第一次议和时没怎么抗议,和胡铨这样公开要求斩秦桧公开说赵构负天下苍生,还有韩世忠这样要以实际行动破坏和议的一比,太不给力、太怂。。
楼主发言:42次 发图: | 更多
  【材料】【引文】南宋名将吴玠给你示范什么才叫处理不好和地方大员的关系  【出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1:  ----------------------------------------------------  是月,四川制置使胡世将至遂宁府,遂会川狭宣抚副使吴玠于利州。时军阙见粮,玠颇以家财给之。玠行至大安军,妇人小儿饥饿者,千百拥马首而噪。玠大怒谓曰:“吾当先斩勾光祖,然后自劾。以谕汝辈!”光祖时以直秘阁为利州路转运副使故也。异时宣抚副使皆文臣,而玠起行伍不十年,为大帅,故不肯相下,诚意不通。及是,世将开怀与语,玠欢甚,语人曰:“宿见胡公,开怀晓事,使我忧懑豁然。”世将行之明日,玠乃械诸路漕司吏,斩于市,余怒尚如此。先是,水运溯江千余里,半年始达;陆运则率以七十五(豆斗)而致一斛,世将与玠反覆共论,玠亦晓然知利害所在。世将又以恩义开谕,且贷阆州守将孙渥回易米数万石给之。诸路漕臣相继集利州,各有所饷,馈军赖以给,乃复前大帅席益转般摺运之法,粮储稍充,公私便之。玠欲斩勾光祖事,以费士戴蜀口用兵录增入。或曰玠初欲斩四路漕臣,幕客止之曰:“转运使皆上所命,而宣抚擅斩之是跋扈也。”玠乃止。犹斩其都史。  ---------------------------------------------------  这个记载简单解释下,就是说吴玠在胡世将刚入四川的时候,因为粮秣供应上的矛盾,一口气杀了十几个负责转运的官员。还在军属大妈们拉着他诉苦暴走的时候嚷嚷要砍了转运副使勾光祖。而他敢这么干的原因,上面引的这条史料里说了,是因为宋代的宣抚副使这个地方大员的职位通常是文臣来作的,但是吴玠当时也是后起的将星,而且不到十年便从低级军官以武人身份做到了宣抚副使这种地方帅臣的高位,所以才敢于不鸟勾光祖这样的文官。  而即使是胡世将这样的南宋朝廷派去的地方大员,为了调护和吴玠的关系,在吴玠一口气砍了十几颗人头以后也不敢说什么,才换来和吴玠的相安无事。  相比之下,同样是“曾不十年,位至将相”,从普通士兵做到天子宠臣、地方帅臣的岳飞,几乎从没有和地方官员闹过矛盾,和地方大员比如刘洪道的关系也很好。更没有杀人杀的人头滚滚。  而即便在岳飞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威莫能当”的时期,当有品级比他低得多的官员向他指出他督促实行的屯田法在有些地方并不合适开展,最好停止时,岳飞也欣然接受了。作为手握十万重兵的方面大帅,岳飞这种平易近人、虚怀若谷的态度在这位官员和旁人来看简直不可想象,以至于还专门记到了笔记里,作为那位提建议官员的业绩来纪念。。  比比吴玠,岳飞这种行为对于地方官和管财政的官员来说岂止是谨慎低调,简直就是天使。  PS 最后顺便说一句,吴玠最后挂的时候心情很不爽。因为他的后台宰相张浚绍兴七年被罢职了就算了,上司+好友刘子羽也被宋廷一贬再贬不断加重处罚,吴玠上书要求以自己的节度使荣衔换刘子羽无罪都不可得。——有人愿意来宣扬下吴玠不会搞政治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最后把自己搞的很落魄就是因为杀转运官员杀的吗?   ——其实搞定张俊、韩世忠、刘光世、郦琼,搞定赵构,搞定地方转运官员,搞定中央历任宰辅大臣,交好吴玠、吴璘,都不算岳飞情商最牛掰的展现。  最能证明岳飞会处理人际关系情商爆棚的是什么?  ——是搞定宇宙最强生物——大妈这种存在啊!  君不见即使白眼向青天的吴玠吴大帅,何等城府深沉的人物,沉得住气狠得下心下的去手、飞扬强横无所不为的中兴第二名将,碰到大妈拖着孩子挡道的时候,也只有跳脚发狠玩不要命的份儿:尼玛你们没粮食吃就找老子闹是吧?老子这回去开会,先砍了管转运的勾光祖,然后就上表引咎自责,好叫你们这帮老娘们知道老子不是不想管你们是特么真。焦头烂额了!!!  所以被吴玠一怒砍掉脑袋的那十几个转运官员,其实是间接死在怨气冲天的大妈手里。。  而和吴玠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一位同学,就是后来也被吴玠踢出川陕负责转运的官员李迨,同样遭遇过被“利州营妇遮其马首”“詈骂之”的待遇。最后也只能被骂的抱头鼠窜。。  相比之下,同样可能是被营妇也就是大妈大婶们半道拦马诉过苦,才知道军中出的那个通奸案,奸夫奸妇乱咬其他家属搞的一众军属人心不安日子没法过的岳飞,虽然一开始也郁闷到冲着薛弼抱怨“我特么真想把这些人都绑起来沉江里,就是想想还是不忍心”,但是最终还是在李夫人李御姐的帮助下和老薛的规劝下,通过查访搞定了这桩事情。  ——有点经历的同学都懂得,这特么才是岳飞高情商的真。神级战绩  为什么?因为大妈是迄今为止这个星球上孕育出的最强悍的物种。无论你去哪个口儿办事儿,一般都会有一款大妈,坐在那里用她的唠叨or暴脾气or泼辣告诉你骚年别天真了,这个世界很危险,而你只是一条柴~~  在古代也是这样。所以武如吴玠文如李迨,都统统在拦马大骂的大妈面前落荒而逃。能全身而退还反过来把大妈搞定的,只有岳飞  谁还敢说岳飞情商低?  那就祝你下次出门办事儿的时候碰上一个BT的大妈,哈哈哈哈
  【科普:韩世忠才是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主】    韩世忠生前的军事才干、战功、品行、影响力、处理人际关系和政治斗争的能力都远不如岳飞,也不如吴玠和吴璘兄弟。总之韩世忠名声不如岳飞是因为他本来就比不上岳飞,而不是因为什么“岳飞的悲剧结局更容易被同情被神话”。   韩世忠本人的能力和功绩本来就不如岳飞,所以名声不如岳飞也是理所当然。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这个名声他也有点名不副实——南宋中兴诸将中真正可排第二名的应该是吴玠,不是韩世忠。现在一提抗金名将就“韩岳”并称,其实已经是有点抬举他了。  比较韩世忠和岳飞的时候,还有一个很多人都喜欢提的说法是“韩世忠比岳飞更懂政治,更会处理人际关系,更懂得明哲保身(等等等等)”。   其实这种说法本身才是只看人物结局而不看历史事实就“想当然”的产物。  韩世忠虽然军事才华在中兴名将里不算特别突出,个人道德品质上也有很多坑爹的地方,但抗金态度一直很坚决,大节无亏。而且在反对和议等事情上,韩世忠的态度和行为其实比岳飞还要激烈的多,所以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最后开始清洗南宋抗金力量的时候,第一个找上的就是韩世忠而不是岳飞。——因为韩世忠多次上书明确反对和议,第一次绍兴和议时还准备派军士伪装成土匪劫杀金国使臣,这些都让秦桧恨得牙痒痒。相比之下岳飞的表态则要温和的多,而且岳飞在绍兴十一年之前也从来没有公开指责过秦桧。  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开始着手清洗南宋抗金力量,为满足金人条件达成和议铺路时,先动手谋害的不是岳飞,而是韩世忠。  当然,实际上金人提出的条件是“必杀飞,始可和”,没说要杀韩世忠;单纯从破坏抗战方便带路的角度考虑,最应该除掉的也是军事才华最杰出又最年轻的岳飞,而不是已经五十多岁的老韩。  ——那秦桧为什么还先找韩世忠下手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韩世忠才是真正在和战大计上锋芒毕露、完全不懂得韬光养晦、明哲保身的那一个愣头青。  前面说过了,绍兴八年(1138年)第一次和议的时候,韩世忠不光屡次给赵构上书要求北伐,还直接准备派士兵装扮成土匪劫杀金使,以便制造流血事件让和议搞不成。——更要命的是这老兄行事不密,居然让这事情被朝廷知道了。所以不但行动失败没破坏成,还让秦桧从此记恨上了他。  后来韩世忠当了枢密使也没闲着,明明字儿都不认识,还要折腾上书朝廷“论和议之非”。秦桧为此当面质问过他,虽然被他栽到解潜头上蒙混过去了,但前前后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秦桧心里是很清楚的。  而秦桧本人也是个睚眦必报、很多时候脾气很急的人,所以绍兴十一年(1141年)刚开始动手铲除抗金力量的时候,他没找岳飞,先找上韩世忠了。  再一个韩世忠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完全不讲究不顾忌。韩世忠与同为中兴四将的刘光世之间的矛盾大到双方直接领兵开战,最后不得不劳动宋高宗亲自出来劝架,劝好了以后还要宰相赵鼎领着一帮文官向皇帝祝贺;而张俊虽然和韩世忠是双重的儿女亲家,但最后投靠秦桧一起下手准备谋害韩世忠的时候,却连眼都没眨一下,还一个劲儿撺掇岳飞和自己一起干。反倒是和韩世忠非亲非故、一开始还被韩世忠嫉妒冷落过的岳飞,不但不肯跟着张俊下手,还派人暗中报信给老韩叫他赶紧想主意自救。  而韩世忠接到岳飞的信后就入宫找皇帝大哭大闹,把事儿闹大了;再加上他本来也不是金人要求定点清除的对象,所以秦桧也懒得再和他斗,冤案只坑到他的部将耿著就停手,转头收拾岳飞去了。  所以韩世忠最后之所以能骑着驴逛西湖,根本不是因为什么会处理人际关系、明哲保身,而是第一他没牛掰到要让敌军统帅点着名要求奸细秦桧清除的份儿上,第二岳飞见义勇为+以德报怨,搭救了他一把。  结果有些人不看史实,反而拿着这个结果来喷岳飞不如韩世忠聪明,不如他会明哲保身。。要是韩世忠真在天有灵能看到这些说法的话,恐怕他会气的暴跳如雷破口大骂的~   正文基本敲完了,闲扯两句,非科普,纯聊天。  其实我一直觉得韩世忠这个人吧,性格其实挺水浒好汉的——当然是《水浒》原著系统里的那种,不是民间评书戏曲系统里的。  比如一身好武艺而且悍不畏死,同时也瞧不起任何贪生怕死之辈。所以他把妇人巾帻送给他认为不够勇敢的部将,而不会像岳飞一样说出“初次上阵,手握得枪住,口有唾液可咽,即是勇也”这样的名言。  比如仗义疏财。晚年时他资助过贫病交加的刘錡。  比如眼高过顶,看得上的人就交往,看不上的人不但不交有机会的话还要给你吃瘪。被他骂“子曰”“萌儿”的文人们就是他看不上的杯具中的一批。  比如粗豪之下的狡黠。之前提的上书那个梗儿,其实是他想上书反对和议,但是不会写字儿所以找三衙宿将解潜写的。结果秦桧回头质问他的时候,他说我不识字儿这是解潜干的~ 于是解潜替他背了个黑锅。(——这个段子是鸡肋编还是四朝闻见录里的我忘了,但总之出处很正经本身也不太像瞎编。所以敲在这儿顺便求考证辨析)——这是多么典型的老兵油子耍滑头~ 成精了都~~  再比如“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所以我一直不觉得他喜欢玩人妻、喜欢找部下妻女陪酒是非常不好的习惯。——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但在那个年代也说不上多新鲜,男人都会有的毛病罢鸟,尤其是成天刀头舔血的男人~ 包括坑呼延通那档子事儿,估计老韩自己都没想到自己部下里面还有这样的多情种子,居然为了小妾这种天生就应该换着睡的生物自杀。。所以事发以后他除了懊恼估计更多的还是不理解不明白。  总之历史上的老韩,是那种非常典型的出身平民、完全靠本事从尸山血海里拼出来的武人。英勇,豪爽,直率,有近乎本能和天性的狡黠和小聪明;但是同时也好色好享受,高傲自负,脾气暴烈,不大能体谅凡人庸人,很多事情上懒得往深里想也没那个脑子想。  这也是我个人为毛一直不大喜欢老韩的原因,和我不喜欢水浒原著里的好汉们的原因差不多。——能让水浒好汉倒头下拜的得是宋江那级别的,剩下的往往都会被包成人肉或者当馄饨下到江里;而能让老韩折服怀念甚至内疚不已的也只有一个岳飞,剩下的不是被骂就是被送妇人头巾,好点儿的也要被带着玩换妻游戏。。 而我么,真到那个环境下,或者身边有这么一类人的话,肯定是被他们鄙视、看不上甚至欺负的那一拨,不可能是被他们正常对待的那一拨。。
  【科普:除了阴险奸诈、擅长搞阴谋诡计之外,秦桧其实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增补:秦桧变节投敌、给金人当走狗的经过,兼谈秦桧的内奸身份及其归宋奸计    不愿做金人臣仆的南宋群臣、军民与卖国贼秦桧的斗争    南宋史家学者对秦桧卖国罪行的揭批    岳飞到底为什么会被冤杀?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坚持议和?  )  ——绍兴八年(1138年)尚且闹到如此声势,卖国行为更严重更令人发指的绍兴十一年(1141年)议和怎么走?岂不是真要造反清君侧?  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绍兴十一年(1141年)和议的反对力度,远没有绍兴八年(1138年)大。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局面,主要要归功于当时另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秦桧。  前文一直在说,秦桧是带路党、内奸。。。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人物从进入南宋政坛开始,惟一的但也是最大的政治资本,就是他认识金国的上层贵族,尤其是一开始认识比较早的认清形势变化的完颜昌,所以能帮助宋高宗赵构实现议和的愿望。  而秦桧自己为什么要担着骂名干这么个其实也挺辛苦的事儿?  很简单,为了权势。对于秦桧来说,只有借助金人的力量才能逢迎赵构,只有把宋高宗赵构哄高兴了,他才能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甚至打破宋代设置“左相”“右相”和经常更换宰执大臣的政治传统,“独相”直到终身做宰相。  所以如果你有兴趣看到岳飞被害之后的故事,看到这位秦丞相最后逼迫赵构给他加九锡,甚至弄的赵构天天防着他谋反、直到秦桧挂掉才长出一口气,然后赵构做太上皇后搬到秦桧故居里住着天天得瑟“你到底没活过我”时,你也不用太惊讶。这不过是这个人物必然的发展路径,早在赵构应允金人的要求,答应不无故更换宰相时就注定了。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问,毕竟很多人还是在乎名声的,秦桧就算想大权独揽,难道不能换个方式么?  ——还真是不能。  原因也简单,秦桧自己能拿的出手的东西太少,而南宋大臣中的能人太多。论战略眼光和政治水平,有李纲;论让神经病皇帝听自己话和年轻有为精力充沛,有张浚;论善于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和能得人心,有赵鼎;就算论政坛大乱斗的手段论黑人的本事,秦桧刚回南宋第一次入中枢的时候,都没玩过吕颐浩。(在秦桧之前,李纲、朱胜非、吕颐浩、张浚、赵鼎等人都曾当过南宋宰相)  而且秦桧这人才是真正的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秦桧虽然也是科举出身的文士,但是实际得罪人的本事很强,涵养也很差。秦桧第一次做宰相,就和他的好友翟汝文翻脸,以至于两人在政事堂(宋代宰相的办公室)隔着办公桌对骂。——这在宋代也是属于SB才会干、一旦干了就要成笑话的事儿。更不用说他以后还陆续得罪了张浚、赵鼎等大臣,并且在去假惺惺送赵鼎的时候,惹得一向老好人的赵鼎都公然和他对喷了。  除此之外,秦桧因为出身普通家庭,中进士以后又长期在太学这种清水衙门混,之后还被金国掳掠到北方,所以也没有自己的班底。相比之下,张浚、赵鼎这些人,手底下都是有自己一套人马的,武的文的都不缺。所以秦桧论人脉也拼不过人家。  总之,要才干,要人品,甚至要城府涵养,要人脉和圈子,秦桧一样也拿不出手。所以他想在政坛上起步,就只能剑走偏锋,凭自己和金国上层的关系做资本来迎合宋高宗赵构偏安议和的需求,才好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满足一直以来飞黄腾达的渴望。  而作带路党这种事情,大家都懂,一旦开了头,这一辈子都别再想摘出来了。  具体为什么摘不出来就不解释了,还有不明白的自己捉摸吧。  但是既然自己是剑走偏锋,换句话说干的是见不得光的事儿,所以光上台当宰相还不行,还要把那些才具比自己高的正常人都清理掉,否则自己才不如人德不如人,还特么是个卧底,岂不是随时都可能被干掉,再次被打进政治冷宫甚至送掉小命?  另外一个好汉三个帮,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所以还要培植党羽。张浚、赵鼎这些政坛大佬手下不都是有门生故吏有文武亲信么?那么秦桧也得慢慢培养。  所以绍兴七年(1137年),秦桧接着张浚和赵鼎俩人互相乱斗和张浚的高级错误上台、又借着自己能迎合宋高宗赵构深层需求的资本和政治手腕,挤走赵鼎以后,他就开始着手做这两件事儿了。  一方面秦桧开始培养自己的党羽,拉拢的人里有真的比较能干、至少出身、学问上看着比较档次的,比如何铸、沈该这样的;也有不上道的人渣,但是秦丞相本着海纳百川不择细流和人尽其用的原则,还是收下了,比如后来担任岳飞一案主审官的万俟卨。  另一方面秦桧不遗余力的打击其他政敌。从绍兴七年到绍兴十一年,陆续被秦桧干掉或间接干掉的人,包括张浚、赵鼎、李光、王庶这样的宰执大臣,也包括薛徵言、胡铨这样的言官、名士,总之比较像样的大臣差不多都撵走了。  当然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两件事儿,特别是后一件,秦桧自己一个人是干不成的,必须有宋高宗的支持。而宋高宗赵构也确实给了秦桧这种支持:因为知道秦桧能帮助自己实现与金国议和的夙愿,所以秦桧干什么赵构都没管,直到最后突破宋代的政治传统让他一个人做宰相、独断专权也没管。  当然秦桧也没有让赵构陛下白支持。——绍兴十一年(1141年)的时候,南宋朝廷上下,比较重要的位置,包括在宋代的政治体制中负责制衡宰相权力的台谏、监察系统,都是秦桧的人了。所以当秦桧和赵构再次倒腾着卖国的时候,已经没有几个人能站出来说话了。  一言以蔽之,赵构,以及绍兴七年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私人恩怨而彼此乱斗,结果给了秦桧东山再起机会的张浚和赵鼎,这三人在绍兴七年(1137年)种埋下的种子,到这个时候才终于结出了最大的恶果。  而且是对于宋金和议能够达成,相当重要的一枚恶果。  绍兴十一年(1141年),赵构、秦桧和兀术商量出来的、对南宋来说卖国程度比第一次绍兴和议更严重的第二次宋金和议,之所以在南宋朝廷中没有遭遇像三年前一样大、甚至按理说应该更大的阻力,根子在这里。  而为宋金和议解除这一重制约,秦桧花了大概两年多的时间,也死了很多脑细胞。很多时候说提着脑袋干的也不差。——因为那种情况下,他的这些勾当一旦失败、暴露,就不是像第一次为相那样,单纯下台的问题了。  所以你看,不管好事儿坏事儿,凡是最后能成功的事儿,都要费很多周折的。  当个成功的间谍、带路党也很不容易的~~
  抹黑岳飞情商低、不懂政治、不会玩人际关系的现代人实在是太多了!!  何况在《精忠岳飞》这个电视剧里,这是编剧下手黑岳飞最用力的点儿之一。  但是只要你肯去翻点史料,肯去了解一下除了岳飞之外的其他南宋中兴名将名臣的事迹的话,你真的很容易发现岳飞在政治上不是懂不懂会不会玩的问题,而是实在低调、谨慎到了简直有点太憋屈太小心翼翼的程度;而他的人缘也好的出奇。就不要说和韩世忠、吴玠、刘光世、王彦这些人比了,和张浚张大宰相比比,张大宰相都应该去撞墙= =  然而有点悲哀的一个事实是,很多人之所以在这点上误解岳飞,除了对这段历史不够熟悉之外,还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觉得一个人既然会非正常死亡就一定是自己有问题自己太笨,不可能是上位者或者其他人的错误,更不可能是什么正义和非正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本楼中特意保留的几层,就是这种思维比较典型的反应。  这其实也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功利思维。比如觉得反正岳飞死了韩世忠没死,所以岳飞肯定不会做人,而韩世忠会!  (这里顺手贴另一个日经谣言澄清贴:韩世忠为什么名声不如岳飞显赫?)。  那么韩世忠具体怎么个会做人法呢?  ——这就开始倒着找了:因为韩世忠肯要房子,肯泡美女,贪钱,好酒,总之有把柄落在皇帝手里;因为他知道明哲保身,退隐及时;甚至连他那位1135年就去世的夫人“长袖善舞”在1141年劝解韩世忠归隐这种言论都出来了。。。  相反,岳飞生前的一切行为,特别是那些大众比较熟知的、以前当作优点宣传的,比如节俭、清廉、不好色不贪杯,坚持北伐,等等等等,反而都成了他的死因了。  这种想当然的臆断,本来是稍微看一点史料,就会被历史细节击破的。  但问题就是,这么想的现代人,多半不会去翻史料,只会不断的自我固化自我催眠。然后又用对历史的错误解读,去指导自己在现实中的思维和行动,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这帖子开头说伪历史剧《精忠岳飞》的导演和编剧不顾史实+歪曲史实的宣扬“岳飞太过清高不知变通不会做人”,是生怕今人重复历史教训重复的不够、生怕人类进步太快下个世纪就突破银河系,也就是这个意思。  ——历史不容想当然,而对历史的错误和庸俗解读,伤的最多最严重的其实不是已经成为过往的古人,而是今人,是当下大家生活的这个社会。   【材料】【引文】帖子里提了多次的绍兴八年(1138年)宋金第一和议期间,南宋全国流行的骂皇帝骂秦桧的典型言论:  摘自王曾瑜著《荒淫无道宋高宗》,所以标注了页码,还有想看真。原文的可以去新浪爱问下载王曾瑜的书然后按着引注找。  (参见王曾瑜著《荒淫无道宋高宗》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897055.html)  顺便问一下,有人愿意论证下面这些大人们政治上都不够谨慎吗??  ---------------------------------------------------------------------------------  P135-P136  韩世忠  韩世忠由幕僚代笔, 接连上奏十余封,他说:“今使人所来行径,皆是难从之事, 灼见奸谋,欲生衅端”“事系安危,在此一决”“今正当主辱臣死之时,臣愿效死节,激昂士卒,率先迎敌,期于必战,以决成败”“但以兵势最重去处,臣请当之”。  P136  负责临安守卫的三衙长官,包括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解潜和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韩世良(韩世忠兄)也去都堂见秦桧等人,又见御史中丞勾龙如渊说, “官家受敌书,必欲行屈己之礼,万一军民汹汹,即某等弹压不得”, “盖缘有大底三个在外,他日问某等云:尔等为宿卫之臣,如何却使官家行此礼数?”  P137  在文臣方面,时任宫观闲职的李纲愤慨上奏说:“自古夷狄陵侮中国,未有若斯之甚者。原其所自,皆吾谋虑弗臧,不能自治自强,偷安朝夕,无久远之计”。“今陛下藉祖宗二百年之基业,纵使未能恢复土宇, 岂可不自爱重,而怖惧屈服,以贻天下后世之讥议哉”!“陛下纵自轻,奈宗社何 ? 奈天下臣民何 ? 奈后世史册何?”  P138  当时也有勾龙如渊、施廷臣、莫将、沈该等人“力赞和议”,宋高宗立即予以进用,兵部侍郎、兼权吏部尚书张焘和吏部侍郎晏敦复为此专门上奏说: “今如渊、廷臣、将、该辈渐已成群,岂国之福哉! 伏望睿断翻然而改,特加斥逐,庶几少杜群枉之门。” 他们又和户部侍郎李弥逊、梁汝嘉,起居舍人薛徽言等人单独或集体奏对,说:“《传》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立国,危乱之道也。”由于这些官员在朝中颇有影响,秦桧企图对张焘、晏敦复和李弥逊进行利诱,以加官许愿,都被拒绝, 李弥逊说: “弥逊受国恩深厚,何敢见利忘义。顾今日之事,国人皆不以为然,独有一去,可报相公。”   P139  吏部员外郎侍忻上奏说:“彼既以诏谕江南为名而来”,“我躬受之,真为臣妾矣。陛下方寝苫枕块, 其忍下穹庐之拜乎”?“况犬羊之群既已惊动我陵寝, 戕毁我宗庙, 劫迂我二帝,据守我祖宗之地, 涂炭我祖宗之民, 而又徽宗皇帝、显肃皇后銮舆不返, 遂至万国痛心, 是谓不共戴天之仇。彼意我之必复此仇也,未尝顷刻而忘图我,岂一王伦所能和哉”。  P139-P140馆职官胡庄、朱松(朱熹父)、张扩、凌景夏、常明、范如圭等联名上奏反对议和,他们指出:“彼以和之字,得志于我十有二年矣,以覆我王室, 以弛我边备,以竭我国力, 以解体我将帅, 以懈缓我不共戴天之仇, 以绝望我中国讴吟思汉之赤子,奈何至今犹未悟也 ?”   范如圭还单独写信给秦桧, 指斥秦桧“犯众怒,陷吾君于不义”,“苟非至愚无知,自暴自弃,天夺其魄,心风发狂者,孰肯为此”“必且遗臭万世矣”!  P140  枢密院编修官赵雍也上书说:“金人肆祸,亘古无比,我乃凭一介之使,忘千百年无穷之耻,更欲自屈,不知其可也”,“天子之孝, 与臣庶不同, 报难报之恨,雪难雪之耻”, “震国威,立法制”, “此陛下之职,而群公所当尽心也”。  P140  监察御史方庭实上奏说:“天下者, 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陛下纵未能率励诸将,克复神州,尚可保守江左,何遽欲屈膝于虏乎 ? 陛下纵忍为此,其如中国何? 其如先王之礼乎 ? 其如〔百姓〕之心乎”?  P141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在奏疏中斥责赵构说“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坚决主张斩秦桧、孙近和王伦,以谢天下,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这篇讨伐投降主义的檄文,由宜兴进士吴师古为之刻板印行,很快传诵遐迩,“市井间喧腾,数日不定”。金人“以千金求其书”, 后“得副本”, “君臣失色”, 说“南朝有人”。  P142  晏敦复感叹说: “顷尝言秦桧之奸, 诸公不以为然。今方专国, 便敢如此。赵元镇 (赵鼎字)虽无状, 不至是也。此人得君,何所不为。”  P149  官员贾廷佐更上书尖锐指责皇帝说:“、太宗基业之盛,堕于陛下之手, 无复中兴之理, 复何面目戴黄屋,主天下哉!”
  【材料】【引文】岳飞在绍兴八年的谢讲和赦表  相比前面贴的那些指着鼻子骂赵构和秦桧的,岳飞在绍兴八年说了什么?  只是在面对的时候表示不同意和议(前面说了当时不同意和议的一片一片的,同意的才是少数),并且说了赵鼎一句“宰相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对秦桧则只字没提;  然后就是升官晋爵的时候,岳飞力辞多次不受——这个本身也是宋代封赏官职的规矩,本来也要辞免数次的。宋史泰斗邓广铭先生就曾指出:“宋朝的文武大臣,每逢升官晋爵,都要上奏辞谢一下,大致都是在辞谢三数次之后方肯受命”。换句话说,岳飞这个表态还是在常规的臣子规矩和朝廷礼仪制度之内,比起韩世忠直接要派士兵伪装成土匪劫杀金使破坏和议这种近似于先斩后奏的行为,简直有点弱有没有?  最后就是宋金第一次和议达成,赦书送到的时候,岳飞按规矩上过一道贺表,说“这个事儿是值当上贺表因为陛下你也不容易也有苦衷。但是作为臣子我觉得更该着手好好准备的事儿,还是有朝一日北伐灭了他们,收复燕云,才能让陛下您更开心更英明神武blabla”  难道这还不够谨慎还不够低调么?  相比之下,也被很多人觉得“会做人会来事儿比岳飞聪明”的吴玠是什么反应?  ——接到赦书时候,吴玠的幕僚跟他说按道理应该上贺表我替您拟一封吧,结果吴大帅火了:“这种事儿上个P的贺表!”吓的属官一个劲儿给他顺毛。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5 绍兴九年正月:行营右护军都统制吴玠时兼知熙州,其幕客拟为表以贺。玠愀然曰:“在朝廷休兵息民,诚天下庆。玠等叨窃,不能宣国威灵,亦可愧矣。但当待罪称谢则可。”客谢不及。)  顺便贴下岳飞贺表的原文:  ---------------------------------------------------------------------------------  谢讲和赦表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上表,言:  今月十二日准进奏院递到赦书一道。臣已即躬率统制领将佐官属等望阙宣读讫。观时制变,仰圣哲之宏规;善胜不争,实帝王之妙算。念此艰难之久,姑从和好之宜,睿泽诞敷,舆情胥悦,臣飞诚欢诚忭,顿首顿首。窃以娄钦献言于汉帝,魏绛发策于晋公,皆盟墨未乾,顾口血犹在,俄驱南牧之马,旋兴北伐之师。盖佳兵不情,要契无信。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图暂安而解倒垂,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恭惟皇帝陛下,大德有容,神武不杀,体乾之健行,巽之权务,和众以安民,乃讲信而修睦,已渐还于境土,想喜见于威仪。臣,幸遇明时,获观盛事,身居将阃,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而致疑,谓无事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益币者进。臣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雠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颡以称藩。  --------------------------------------------------------------------------------  是的,岳飞在这道贺表里也曲里拐弯说了很多反对和议主张北伐的话。  但是比比韩世忠、吴玠的过激行为,比比和议前后文臣士大夫们言辞激烈的上书,岳飞的表态实在是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  低调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学者拿着这点论证岳飞是愚忠。  【材料】【论文】上世纪80年代有些学者对岳飞绍兴八年行为的指责(部分摘录)    【出处】王继烈:《评岳飞的忠君思想》,载1980年第2期《青海社会科学》;后被《光明日报》(日)、《新华月报》(文摘版)转载。  岳飞并非愚忠!岳飞“愚忠”论,可以休矣!    在南宋时期,人们对岳飞的评价如何?     岳飞之死与徽钦二帝是否归宋无关,岳飞冤案的起因与经过    南宋军民如何看待岳飞冤案?岳飞冤案的平反昭雪    岳飞到底为什么会被冤杀?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坚持议和?    岳飞与南宋其他将帅的比较,南宋初年著名将领之简介    《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 王曾瑜 著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html  《岳飞新传》 王曾瑜 著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003825.html  《鄂国金佗稡续编校注》下载地址: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956098.html
  【戳穿伪历史剧《精忠岳飞》歪曲历史的虚假剧情】  《精忠岳飞》编剧罔顾史实,胡编乱造,混淆视听,糟蹋岳飞的英雄形象!    说“岳飞完全不是这个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不通人情世故不懂政治所以才作死自己”之前,还是先辟一下伪历史剧《精忠岳飞》第50集造的谣。  伪历史剧《精忠岳飞》第50集剧情:1、因为岳飞拒收美女和宅院令皇帝起疑,所以皇帝出尔反尔,拒绝把淮西军再交给岳飞统领,张俊和秦桧阻挠岳飞统领更多军队的计谋得逞了。  ——这段剧情完全是含血喷人的诬陷。淮西并军的失败完全是宰相张浚私心自用(希望自己不仅是北伐的挂名总指挥,而是手里也掌握一支军队,所以希望用自己的亲信吕祉来统领淮西军),再加上宋高宗赵构的出尔反尔,很可能还有秦桧从中挑拨的结果。而岳飞本人在并军一事中,从被指定为淮西军的新统帅到朝廷收回成命,一直是被动接受者的角色,除了在赵构当面亲口允诺让他统领淮西军后上书向赵构陈述过北伐方略并劝赵构“陛下不要太着急”,根本就没表示过什么意见。最后没有成功合并淮西军,他没有任何责任。  所以编剧把这件事坏掉的原因处理成岳飞自己太过清高令皇帝起疑而导致张俊秦桧的诡计得逞,是不折不扣的歪曲史实、厚诬英烈外加败坏道德人心。   伪历史剧《精忠岳飞》第50集剧情:2、岳飞拒了皇帝送的美女和宅院,令赵构怀疑岳飞既不贪财又不好色到底是想干什么。  ——扯淡。真实的历史中,对于宋高宗赵构的赏赐,岳飞几乎是全收的,这不管清廉不清廉的事,而是作臣子的规矩。而且岳飞收的东西比金银田宅什么的要风雅多了,那是赵构的亲笔书帖或者珍贵的名家书帖比如苏东坡、黄庭坚的真迹,这东西在宋代的值钱程度说真的也不比一处好宅子便宜多少了。——苏东坡身后不久,他的真迹就达到了“一纸定值万钱”的程度。有的书帖甚至达到了300贯钱的价格。300贯钱这在宋代是可以安家买田地安稳过后半辈子的费用。  而《精忠岳飞》第50集“岳飞拒绝美女”这个剧情,显然是偷梁换柱,把岳飞和吴玠之间的一段佳话挪到了赵构和岳飞之间,挪了就算了,还把一个英雄相惜光风霁月的故事,改成了君主试探实心眼臣子而臣子为了坚持名节连皇帝的面子都敢扫、扫了以后皇帝还果然不乐意了的俗套+毁三观的段子。  之所以这么改,无非还是为了论证“岳飞太清高、太不知变通,所以才搞得自己被皇帝不待见,最后死了”。  对别的中兴名将一概不搭理而只对岳飞青眼相看、而且要好到了“老子喜欢什么也要送我兄弟什么”的吴玠,如果真地下有知,晓得自己和岳飞之间的这段交往佳话被改成这样的话,一定会气的暴跳如雷,劈死这垃圾剧的导演和编剧的。——没错,如果知道的话一定是直接劈死。吴玠可不是三好学生岳飞,他老人家是能为了钱粮供应上的矛盾,一口气杀十几个负责转运的地方财政口官员连眼都不眨一下的人。  顺便说一句,很多人喜欢说岳飞拒收吴玠送的美女,做的也不对,因为扫了吴玠的面子。这个其实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一史料的记载是吴玠从此以后“益服飞”,并没有什么不高兴;而且岳飞此后和川陕战区的互动也一直很良好。把自己打下的战略要地商州交给川陕战区和绍兴十年吴璘对岳飞北伐的助力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岳飞虽然退了美女,但是同时也“厚报使者”,也就是给了吴玠派来送美女的使者很多礼物,当然给吴玠的书信和答谢肯定也是有的。历史上的岳飞是很懂人情很会体谅他人感受的人,不是只知道坚持自己操守而完全不顾其他人感受和可能的后果的迂腐之辈。  第三岳飞在这个事件中说的那句听上去很伟光正的“天子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不是对着吴玠派来的使者说给喜欢泡妞的吴大帅听的,而是他的亲近幕僚部将劝他为了调护与吴玠的关系纳妾时,他迫不得已抬出皇帝出来堵部下的嘴的。  后来岳飞的幕僚黄纵刚出差回来就风尘仆仆先冲到宣抚使司的办公室,问自己领导“你到底纳没纳妾为什么一路上我碰见的人都说你小子终于也纳妾了”时,岳飞就没说自己在见美女拒美女时说过这句话。可见决非当着吴玠使者面说的更不可能和有些人说的那样,会让爱好就是玩MM的吴玠心里膈应。   ---------------------------------------------------  熟悉宋史的网友普遍认为:《精忠岳飞》剧中主要人物的大部分事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同于演义小说和评书,剧中上演的重大事件95%以上违背史实甚至严重歪曲历史。该剧剧情虚妄错乱,其实是由不学无术而又居心不良的三流文艺青年通过胡编乱造拼凑出来的。  《精忠岳飞》根本就不是什么“历史剧”,而是一部“挂羊头卖狗肉”的伪历史剧。《精忠岳飞》剧中的岳飞形象与史实相差甚远,此“岳飞”非彼岳飞。《精忠岳飞》的主要人物虽然名叫“岳飞”“赵构”“秦桧”“金兀术”,但是剧中的“岳飞”“赵构”“秦桧”“金兀术”却与历史上的岳飞、赵构、秦桧、兀术的真实事迹和形象大相径庭,这显然就是歪曲历史、混淆视听。  在《精忠岳飞》剧中,根本就没有表现好岳飞出类拔萃的杰出军事才能和大智大勇;  在《精忠岳飞》剧中,没有表现出岳飞善于带兵、练兵的天赋和高超的谋略;  在《精忠岳飞》剧中,没有表现好岳飞治军严明、赏罚分明、秋毫无犯、廉洁奉公等高尚品行;  在《精忠岳飞》剧中,没有表现好岳飞自强不息、奋发进取、“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的巨大勇气;  在《精忠岳飞》剧中,没有充分表现好岳飞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可贵品行,和岳飞坚贞不屈、誓死抗争、心昭天日的民族气节!  事实上,伪历史剧《精忠岳飞》并没有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较好地表现岳飞的生平事迹和英雄形象,反而严重脱离史实,通过胡编乱造,重新创造了一个虚假的“岳飞”形象。而由《精忠岳飞》编剧和演员共同创造出来的这个虚假的“岳飞”形象虽然并非一无是处,但却带有一大堆毛病和问题,与历史上的岳飞相比迥然不同,简直判若两人。  有网友指出:在《精忠岳飞》剧中,主角岳飞常常让人觉得成了打酱油的配角,而配角金兀术无疑成了主角,表现得很细腻。而用现代的眼观来看,剧中的“金兀术”无疑是真英雄,而剧中的“岳飞”无疑是个愣头青。而导演用的偏偏是现代视觉,这就导致了本剧中是非被颠倒,剧中的岳飞是个土贼,剧中的金兀术是古代英雄,剧中的秦桧是善于变通的现代自利者。  还有网友指出:《精忠岳飞》剧中的“岳飞”被塑造成了一个爱装酷、偏执、呆傻、迂腐、不谙世故、只会蛮干的愣头青形象,而且剧中的“岳飞”还被演成了一个有勇无谋的型将领,容易上当受骗,还经常对敌人滥发善心、对部属却刻薄寡恩。剧中的“金兀术”则被演成了相貌英俊、肌肉有型、感情专一、知书达理、武功高强、足智多谋、惜才如命、大仁大义、保国护民的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形象。这完全是胡编乱造,歪曲历史。  “挂羊头卖狗肉”的《精忠岳飞》实质就是古装武打偶像剧兼娱乐言情剧。该剧最大的问题在于编剧罔顾史实,肆意瞎编乱造,歪曲历史,剧情虚妄错乱,混淆视听,有损岳飞英雄形象,变相抹黑岳飞,变相为秦桧、赵构、兀术开脱洗白。这既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也是对岳飞的糟蹋和亵渎。
  【增补】【关于“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辞官上庐山”】  beimingke   其实那件事里岳飞采用的做法(辞职),在宋朝是政治游戏里很正常的规避动作。而且他辞职的很大原因并不是因为和皇帝起了冲突,而是和当时的宰相张浚起了冲突(张浚当时膨胀的太厉害,已经不满足于只做北伐的政治靠山+挂名总统帅了,一门心思想自己掌握一支部队,因此坚持要派自己的亲信、没有任何带兵经验的吕祉去统率悍将悍卒满营、两个主将互相间矛盾很深的淮西军)。  当时宰相张浚已经诛心的说岳飞“你是只想着自己要兵权了”,所以最好的避嫌办法当然是辞职离开部队,而且一定不能回鄂州。否则宰相猜忌你而且发了脾气、皇帝也出尔反尔态度叵测的状况下,岳飞作为一个统兵大将跑回驻防区,那才是自处嫌疑之地惹人口舌。  至于为什么回庐山,除了岳飞是把家安在庐山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回庐山可以说是替母亲守墓。宋代以孝治天下,北宋甚至有过官员不守丧制结果被处罚的先例,所以岳飞说自己要辞职“守丧终制”,很大程度上是要找一个最合理也相对最保险的辞职理由。换句话说就是人家到了这时候还是不想把事儿弄的太难看,尽量的在照顾朝廷体面。  其实张浚也多少清楚岳飞这个做法是什么意思,他跑去跟高宗说岳飞“意在要君”,实际就是恼羞成怒+放赖了。而这种时候岳飞就更没法下山回军队了,张浚把水搅的一团混的时候回去干嘛?承认自己就是“意在要君”,被张浚揭破了以后害怕了灭?。。。。。  所以那个状况下岳飞在庐山和朝廷僵持一阵子客观上是有好处的。朝廷派去的监军张宗元也看了岳家军是什么样子了(张宗元这趟去了岳家军之后就变成了nc粉,还朝以后没少替岳飞说好话,高宗还特地为此下了奖谕岳家军的诏令);岳飞在朝里的文官朋友比如薛徵言,也好几次来信告诉他大部分臣子对这个事儿是什么态度了(当时朝廷官员基本上都觉得是张浚的错不是岳飞的错,替岳飞在高宗面前作了不少澄清工作)。这时候回去,比张浚刚发毛刚给赵构灌黄汤的时候就乖乖回去好太多了。  当然岳飞主观上未必一开始就想了这么多,他当时应该是真想借着机会彻底甩手了。我个人也觉得其实彻底甩手才是这件事结局的上上之选~~ 但是还是说,即使这样僵持了一阵子再回军,也比朝廷诏旨一下就立即听命还朝好。虽然没选到上选,但好歹落了中选。  当然也要承认,岳飞和朝廷的僵持加上张浚(很可能还有秦桧)的挑唆,赵构心里可能多少也有些不爽。但是第一这时候高宗想干坏事儿也没得帮手,就是心里不快也未必能干得了什么(就看岳飞辞职不下山的时候他都不敢直接吓唬岳飞,只敢抓住飞哥和部下感情铁这点拿着岳飞的部下作要挟这一件事儿就行了);第二他自己都知道自己理亏,身为天子出尔反尔食言而肥,这说出来天下人都要笑话的,当时那个环境下这样做对他没什么好处;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件事情之后没多久,岳飞的预言就全部实现了。。。张浚的措施和任命果然导致了吕祉被杀和郦琼叛变、淮西一军大部分投敌。这个事情对高宗伤害很大,以至于若干年之后他还对孝宗说张浚这个SB千万不能用,用了会比死全家还惨(“朕宁亡国不用此人”)。这种情况下,对于之前和张浚起冲突的岳飞,以赵构的心态和性格恐怕是加好感还来不及,哪里可能再有什么猜忌和不快~  (实际上看现在保留下来的、绍兴七年后宋高宗和岳飞之间的往来诏书书信,气氛还是相当融洽的。什么赐舞剑赋、御书屯田三事这些狗血梗儿都是绍兴八、九年的事情。我个人很怀疑这种融洽有张大宰相绍兴七年祥瑞事迹的加成。。。)  但是现在看这个事件的大部分人,第一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不知道当时坏事儿的主要是张浚也不知道张浚的性格特点(能知道张浚和张俊是两个人就不错了。。);第二不清楚宋代的礼俗和政治游戏规则,老觉得辞职是个了不得的事儿,是岳飞发脾气撂挑子;殊不知恰恰相反,那个节骨眼上辞职才是退让和避嫌的惟一办法。  当然有些人情商低头脑简单还老觉得自己情商很高也是个硬伤。。别的不说,就张浚那种刚愎自用,而且一旦对人有了成见就很难扭转的性格,岳飞要是跟很多大仙儿教的那样,在张浚说了“你特么就是自己想要兵权”的情况下还老老实实回鄂州驻防区、在朝廷刚下旨要求他回军的时候就立即下山,才是找麻烦。。。   另外补充一个猜测:  绍兴七年(1137年),从之前被罢官的秦桧重新进入中枢,到朝廷让岳飞合并淮西军的任命被赵构和张浚吃掉,再到淮西兵变宿将郦琼投敌。。这一系列灾难性性事件最大的责任人,从现有史料来看毫无疑问是张浚。  但是秦桧在这中间起了什么作用也不好说。因为秦桧二次上台掌权以后开始疯狂的改史料毁档案,连自己早年的行迹都没放过。所以绍兴七年他到底干了什么好事儿,也是个很值得猜测的事情。浮星槎大人写《绍兴七年纪事》的时候就提过这个问题,王曾瑜先生写宋代纪实小说写到这段的时候,也写了秦桧在高宗决定让岳飞合并淮西军后从中作梗的情节。——因为以张浚当时的权势和性格,作为张浚副手的秦桧确实不需要直接站到前台,只要背后挑唆一下张浚,哪怕就吹捧他两句都足够起很大的反应了。只是可惜,宋史高宗纪和金佗粹编都只说秦桧在里面搅过局,但是具体怎么搅的已经没有详细的记录可查了。  所以说现在的翻案党脑补帝们全都是方向性错误。现在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根本不在于是不是神话了岳飞、是不是对秦桧态度太偏激太不理性;而在于很可能对岳飞的功绩和人品认识的还远远不够、对秦桧、赵构的罪行发掘的还远远不够。  想象力都特么用反了。
  看看下面这些人的遭遇:  赵鼎,文臣,准进士出身,曾经两次担任过高宗朝的宰相,并且援引支持过秦桧,秦桧独相后被迫害,流放到岭南,最后被逼自尽,儿子也差点被抓入狱中害死,只是因为秦桧突然病逝才逃得一命;  胡舜陟,文臣,准进士出身,在高宗朝历任监察御史、御史,后出为地方大员,秦桧独相后不久被论罪下狱,最后死于狱中;  李光,文臣,准进士出身,曾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也算是援引支持过秦桧还因为这事儿被年轻后辈当面指责过,秦桧独相后被迫害,流放海南最后终于被赦免后,还朝途中挂了,被评为赵宋历代宰辅中“被祸无如此之惨者”;  王庶,文臣,准进士出身,曾任兵部尚书和枢密副使,岳飞被害的次年被秦桧一党贬到地方含恨而死,葬礼上两个儿子喊着秦桧的名字发誓要报仇;  牛皋,岳飞部将,但是因为不是岳飞的原从将领,没有卷入冤案中。岳飞被害后五年,被秦桧密令田师中毒死;  邵隆,义军出身的抗金名将,后长期镇守商州并将其打理成前沿要塞,和议后因为不满议和政策被秦桧毒死;  。。。。。。  当然,还有很多南宋大臣也遭受了迫害但命大没死,活到平反昭雪之日。考虑到他们已经算得上非常幸运,这里又是讨论的岳飞之死的话题,所以就不列举,只举上面这几个了。  那些已经相信、或者准备相信其他版本的“岳飞死因解释”的tx,不妨再看一下这份死亡名单,然后尝试用岳飞的死因解释一下这些人的死因,看看能不能解释的通??  ——赵鼎功高震主所以被害?或者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李光建议立储立储所以被害?还是牛皋、邵隆兵权太大功高震主朝廷觉得控制不了了?  ——又或者上面所列的这些被迫害到挂掉的人,以及其他虽然也被迫害但还侥幸没死的人,都不会做人、都干政太多??  很抱歉,如果一个时代有这么多因为“不会做人、过多干涉国家大事”而死的人,那只能说明这个时代就是个荒谬的时代,这个国家就是个不正常的国家。  归根结底一句话:  当时被赵构、秦桧直接或间接害死的人远远不止岳飞一个。所以只有能解释以上所有这些人死因的理由,才是历史的真相,才是赵构秦桧的真实动机;否则就不是。  岳飞是和议的最大障碍,这是岳飞的死因;然后把那个“最大”去掉,就可以解释上面那个死亡名单里基本所有人的死因了。  其他的呢?  “迎还二圣”“建议立储”“功高震主”“兵权太大”“不会做人”。。。。等等  统统不能说明原因。  所以说除了“阻碍议和”之外,所有其他的对“岳飞之死”的解释都是扯淡。  岳飞到底为什么会被冤杀?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坚持议和?  作者:beimingke   【问题】岳飞到底为什么会被冤杀?  【一句话答案】  因为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遣使议和时,提出的和议条件之一是“必杀飞始可和”;而宋高宗赵构当时已经决意放弃恢复中原的努力,准备偏安江南,所以为了与金人达成和议并确保自己能安心享乐,就顺应金人的要求,放任当时和金人里应外合的南宋带路党秦桧,杀掉了最令金人畏惧和担忧的杰出将帅岳飞。  PS 这才是导致岳飞被害的惟一的根本原因。其他什么“迎还二圣”违背了赵构的利益、功高震主令赵构觉得难以驾驭、兵权太大违背了宋代体制、不会做人和文武大臣以及君主关系不好、建议立皇储犯了大忌、甚至什么援淮西贻误军机罪有应得、本身就是不听话的军阀blabla。。。统统都是昧于史实的想当然式的错误臆断。  【升级版答案】   岳飞之所以最后会被害,是因为一个前提,三个原因:  1、一个前提是,岳飞的军事才华是南宋诸将领中最为突出和全面的,并且还是当时惟一擅长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并确实在进攻中对金军进行了毁灭性打击的杰出将领,同时岳飞当时还很年轻,对于金国来说,岳飞的存在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这一点,在岳飞率领岳家军一旅孤军策动的绍兴十年(1140年)北伐中,就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那一次北伐中,金军不是单纯被打得丧师失地、精锐尽毁的问题,而是在中原、两河地区的整个行政系统,都已经因为岳家军的攻势和受岳飞指挥的敌后义军的活跃而几近瘫痪了。所谓“燕京以南,号令不行”,“岳帅之来,此间震恐”,以至于二十年后金国皇帝完颜亮再次南侵时,金军将士中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岳飞不死,大金灭矣”。  2、在这个前提下,金国如果还想与南宋议和,并且保证和约的长久、稳固,就必须除掉对金国构成致命威胁的岳飞。因为岳飞不仅军事才华出众,而且还很年轻,南宋中兴诸将和金国的将领大多是他的父辈。如果不搞定点清除肉体消灭,那么即便南宋方面罢了岳飞的兵权甚至把他软禁、流放、关押也没有用,只要金国或者南宋随便哪边出了点什么状况(比如南宋那边赵构突然挂了,支持北伐的太子赵瑗上台;或者秦桧挂了,上来个能震慑赵构的主战派宰相主持北伐;或者金国那边兀术挂了,一心想统一中国的完颜亮上台),岳飞仍然会被起用,仍然会让金国有灭国的危险。所以金人在议和时提出了“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这是岳飞被害的外因。  3、与金人提出的要求相呼应的是,当时的宋高宗赵构已经完全不想再尝试进行北伐的努力,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偏安东南,如何安心享乐。至于为什么不想再努力,很可笑:因为赵构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对于这位漠视任何人类正常道德、伦理和情感的君主来说,什么祖宗基业、黎民疾苦,甚至个人的生前身后名都是虚的,只有现实中的安稳逍遥和个人的声色享受才是实打实的。而北伐的成功在当时再怎么垂手可得,要从计划到最终的现实总还是需要君主多少操点心。宋高宗赵构在当时就是连这点力也不愿意出了。惟一可能破他这点儿的就是如果有儿子,他也许还会抱着为儿子留份基业的心思努力一下。但是很不幸,他的独子早在建炎初年就挂了,而他自己以后再也没能恢复生育能力。(用王曾瑜的话说就是:不管他以后怎么祷告上天怎么跳大神,也特么改变不了连一只犬彘都不能生育的现实~~~)所以宋高宗赵构也一心盼着和金人的和约能够达成,自己好偏安江南,安心享乐;所以他只能接受金人的要求杀掉岳飞,否则自己尽快偏安江南的心愿就难以实现。这是岳飞被害的最关键的内因。  当然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奇怪:宋高宗赵构答应金国这一条件的时候,就不担心万一金人那边毁约,自己这边连保命的人都没了么?有此疑问的同学请跳回本版答案第一条温习一下,同时明确一个事情:南宋当时要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就必须用岳飞,但是如果只想偏安江南的话,则不必非留岳飞不可。具体到当时,就是有吴璘和刘锜就够了。这两个人都是战绩不错而且很年轻的后起名将,也是宋高宗赵构为自己的偏安大业留的底牌。  4、在宋高宗赵构的私心和金国的长远规划一拍即合的情况下,赵构放纵金人的卧底、带路党先驱、当时的南宋宰相秦桧一手策划诏狱并最终杀害了岳飞。秦桧的存在,是岳飞最终被害的另一个内因。这位带路党前辈一方面撺掇的赵构在不思进取灭绝人性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一方面和金人里应外合促成和议相关的各种条件的实现,是岳飞之死中一个重要的加强变量或曰催化剂。  至于秦桧为什么要身在南宋替大金带路,原因也很简单:秦桧之所以能做宰相,就是因为他在金国有人,是金人指定的和议主持人,能够帮助宋高宗赵构实现他一直渴望的和议。否则的话,秦桧本来没有任何资本和能力进入绍兴初年的南宋中枢。而作为回报,金人在最终达成的和议里也明确要求宋高宗赵构“不得以无罪去首相”。至于秦桧凭借金人撑腰当上终身宰相后,又进一步觊觎皇位,临死前已经到了逼赵构给其“加九锡”的地步,只是因为没活过赵构才功亏一篑,那是后话了。  综上所述,岳飞最终之所以会被杀害,就是这一个前提之下,三方面原因共同作用而达成的结果。
  和说岳飞之所以被害是因为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差不多的无知脑补,很多人论证岳飞死于不会玩办公室政治的时候,都喜欢说岳飞受审的时候没人替他求情。  这是非常典型的“想当然”。稍微看一点具体的史实就会觉得脸很疼的。  事实上,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下狱的时候替他说话的人完全不少:  ——向来滑头的韩世忠,为了岳飞的案子当面和秦桧起冲突;而在此之前,他是能为了不给秦桧害自己的口实就去坑三衙将领解潜、把自己反对和议的上书栽人家头上眼都不眨的家伙;  ——大理寺的官员除去周三畏不肯表态之外,几乎全都明确反对判岳飞死刑;  ——赵构的叔叔、皇室宗亲的头头、宗正赵士褭亲自出面,提出愿意用自己家一百多口人的性命保岳飞无罪;  ——南宋很多百姓、文士,包括之前和岳飞素不相识的,都主动冒着天大的风险替他上书鸣冤;  ——最倒霉的同学是前面提到的秦桧党羽何铸,哥们本来前途无量,大理寺里看到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字之后临阵反水,不光不肯再审问岳飞,还自己到处联络人想办法替岳飞辩护脱罪(“日延过客,以缓飞死”)  。。。。。。  本来这些事迹就不算少了。  再联系这一节说的,秦桧从绍兴八年(1138年)就开始着手清洗政坛的过程和最后的清洗效果,简直就是神迹。  当岳飞遭到陷害,被投进冤狱之时,宋金彼此间议和的书信、使者往来非常频繁。宋高宗赵构和奸相秦桧原以为大兴岳飞冤狱,宋金就可以签订和约,就可以偷安于东南了。但南宋军民并没有被压服,他们既反对谋害岳飞,也反对向金屈膝投降。  当初,岳飞入狱的消息传开后,南宋朝野震惊。一些正直人士不顾宋高宗和秦桧的专制淫威,纷纷设法营救岳飞。  主审官何铸天良发现,力辩岳飞的无辜,秦桧理屈词穷,遂上奏宋高宗,改命阴险歹毒的万俟卨为御史中丞,任主审官(《宋史》卷380《何铸传》)。  参加审讯的大理寺左断刑少卿薛仁辅,与大理寺丞何彦猷、李若朴,也力排众议,希望能够保全岳飞的性命(《宋会要》职官63之14)。  (附注:大理寺丞大约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大理寺左断刑少卿大约相当于最高法院高级法官)  赵宋皇朝宗室齐安郡王赵士褭曾因朝拜北宋八陵,对岳飞尽忠国事,印象极深。赵士褭身为赵构的“皇叔”,是宋朝宗室中德高望重的一位。赵士褭向宋高宗赵构进谏说:『中原未靖,祸及忠义,是忘二圣,不欲复中原也。臣以百口保飞无罪』。{《三朝北盟会编》卷206;《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2绍兴十一年十一月丁未;《宋史》卷247《赵士褭传》}  文士智浃、平民刘允升和范澄之等人,也分别上书朝廷为岳飞鸣冤叫屈。  范澄之在上书中尖锐指出,『宰辅之臣媚虏急和』,『胡虏未灭,飞之力尚能戡定』,『是岂可令将帅相屠,自为逆贼报仇哉!』范澄之引用南北朝时宋文帝杀害名将檀道济,以致自毁长城的鉴戒,恳切希望宋高宗回心转意。范澄之还强调说:『臣之与飞,素无半面之雅,亦未尝漫刺其门而受一饭之德,独为陛下重惜朝廷之体耳』。 {《金佗稡编》卷20《吁天辨诬通叙》;《金佗续编》卷30范澄之《南剑州布衣上皇帝书》;《三朝北盟会编》卷20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4}  韩世忠当时已被罢去枢密使,改任醴泉观使的闲职,之后『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以躲避秦桧的迫害。但是,因为岳飞的深冤,韩世忠仍鼓起勇气,不计个人安危,前去质问秦桧。秦桧冷冰冰地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艴然变色』,愤愤不平地说:『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参见:《金佗稡编》卷24《张宪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巳;《琬琰集删存》卷1 韩世忠神道碑;《江苏金石志》卷12《韩蕲王碑》;《宋史》卷364《韩世忠传》;《中兴小记》卷29引《野史》}  宋高宗、秦桧冤杀岳飞以后,南宋的许多朝臣和军民百姓都为这一冤案鸣不平。为了压制舆论,秦桧指使尚书省,『乞以飞狱案,令刑部镂板,偏牒诸路』,大搞欺骗宣传。对于那些不肯屈从他们办理岳飞冤案的人,实行“违者刑”的高压政策。在岳飞入狱时为他伸冤或要求释放他的人,一个个也都受到株连。  给岳飞通风报信的进奏官王处仁和武将蒋世雄,分别受到革职,流放岭南和“编管”的惩处。  参与审理岳飞案的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曾认为『飞无罪』,『飞不应死』,并据理『固与卨争』,万俟卨就弹劾他们,诬告他“党庇”岳飞,将他们罢官。  大理少卿薛仁辅曾认为岳飞的案是冤案,就被万俟卨诬为『持心不平、用法反覆』,也被罢官。  任过岳飞冤案主审官的何铸,由于良心发现,坚持公道,不肯苟从宋高宗、秦桧的旨意,由是『桧衔铸』。 后来,何铸被罢了官,秦桧还想把他『窜诸岭表』,因其谋未得逞,后被贬谪徽州。  身为宋高宗赵构的“皇叔”宗室齐安郡王赵士褭曾经面谏宋高宗赵构,说愿以全家百口性命作保,担保岳飞无罪。秦桧恨之入骨,『使言者论顷岳飞进兵陈、蔡之间,乃密通书于士褭,叙其悃幅,踪迹诡秘。范同顷为浙东宪,与士褭通家往还』,指控赵士褭『在外则交结将帅,在内则交结执政』,请宋高宗赵构『罢其宗司职事』。结果,赵士褭被罢去“宗司职事”,提举西京崇山崇福宫。岳飞被害后,秦桧党羽万俟卨又弹劾赵士褭『朋比奸邪』,居住在『衢州,宾客日盈其门,谈论之间,无不诋讪时政』“”,因而又再次被贬,『窜死建州』。  布衣范澄之为伸张正义,曾请求宋高宗“特赦”岳飞,并斥责秦桧『媚虏急和』,『令将帅相屠』,实『自为逆贼报仇』,当时他就料到自己一定会遭到灭顶之灾,果然也被“窜死”,在流放地含悲辞世。另一位布衣刘允升曾上书『讼飞冤』,也被『下棘寺以死』,被关进大理寺狱,惨遭杀害。  韩世忠为岳飞的冤案抱不平,曾当面指责过秦桧,『撄桧怒』。韩世忠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当时,有人劝韩世忠不可得罪秦桧,但韩世忠铮铮铁骨,公然表示自己决不『畏祸苟同』秦桧。由于秦桧的权势显赫,大将『多曲徇桧苟全』,韩世忠却不理会他,除『一揖外,未尝与谈』, 秦桧一直很恨他。他虽没有象岳飞那样被投进监牢,但也被『解兵罢政,卧家十几年』。
  岳飞自二十岁从军到三十九岁被杀害,在抗金斗争中始终赤胆忠心,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无愧是一个杰出的爱国英雄。岳飞为保卫当时各族人民免遭金军的屠掠,为保卫南宋发达的经济文化事业,为收复中原失地和保住南宋政权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人民的敬重。当南宋广大人民知道岳飞被杀害的消息时,『天下冤之』、『皆为流涕』(参见《宋史》卷473《秦桧传》;《宋史》卷474《万俟卨传》;《三朝北盟会编》卷207、卷208;《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中兴小纪》卷29),人们纷纷为岳飞的冤案鸣冤叫屈,为岳飞的冤死而感到悲痛。  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的罪恶行径,激起了南宋军民的无比愤慨。在封建时代,宋高宗是皇帝,由于当时避讳,人们不能公开责骂他,但对于权奸秦桧,上自朝臣,『下至三尺童子,亦怨秦桧』(《三朝北盟会编》卷207《岳侯传》)。全国男女老少,对秦桧无不切齿痛恨!  《宋史》卷473《秦桧传》记载:『(绍兴十一年)十二月,杀岳飞。………子云及张宪杀于都市。天下冤之,闻者流涕。』  《宋史》卷474《万俟卨传》记载:『飞父子与宪俱死,天下冤之。』  《三朝北盟会编》卷207记载:『飞死于狱中,枭其首。市人闻之,凄怆有堕泪者。』  《三朝北盟会编》卷208《林泉野记》记载:『云、宪坐斩,并赐飞死,年三十九,妻子徙岭外,天下冤之。飞略知书传,礼士恤民,所至秋毫无犯,民不知兵。』  《三朝北盟会编》卷220《中兴姓氏录》记载:『(秦桧)忌岳飞忠勇,亦与张俊不协,罢其政。又诬其反,杀之于大理寺,天下怨之,三军解体。』  《三朝北盟会编》卷207《岳侯传》记载:『侯中毒而死,葬于临安菜园内。天下闻者无不垂涕,下至三尺之童,皆怨秦桧云。』  《中兴小纪》卷29记载:『(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巳),诏赐飞死,斩宪、云于市,令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莅其刑,家属立徙广南,且籍其家赀。……飞知书而得士,且济人之贫,用兵秋毫无犯,民间安堵,不知有军。先计后战,屡胜强敌,号为良将。其死也,天下冤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记载:『(绍兴十一年十二月) 癸巳,诏飞赐死,命殿前都指挥使职事杨沂中莅其刑,诛宪、云于都市。……仍籍其赀,流家属于岭南。天下冤之。飞死年三十九,……飞知书,善待士,且济人之贫,用兵秋毫无犯,民皆安堵,不知有军。至今号为贤将。』  《金佗续编》卷21章颖著《鄂王传》记载:『送两家(指岳飞和张宪两家)之孥,徙之远方。行路之人见者,为之陨涕。』  《忠文王纪事实录》卷4记载:『先是,王薨一年前后年此日,诸将复之武昌骑戏,又一下卒忠义所激,自题一诗云:「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武昌门外千株柳,不见杨花扑面飞。」闻者为之悲泣,罢游。』  《金佗续编》卷27《孙迪编鄂王事》记载:『湖之南,江之西,比屋绘像,事王如生。』(在岳飞冤案昭雪之后,南宋朝廷于嘉泰四年追封岳飞为鄂王)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其著述《老学庵笔记》卷1中写道:『张德远(张浚字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会之(秦桧字会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注:岳飞遇害那年,陆游年方17岁}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南宋朝廷给岳飞和张宪家属解除拘禁,以开“生还”之路,于是岳飞家属自岭南蛮荒之地北返。岳飞三子岳霖途径赣州(原名虔州),『父老帅其子弟来迎』,当地百姓夹道迎接,个个泪流满面,他们说:『不图今日复见相公之子』。后来,岳霖到荆湖北路任官,鄂州军民闻讯后,『设香案,具酒牢,哭而迎』,以表示他们对岳飞的缅怀(《金佗稡编》卷9)。  直到岳飞身后好几十年,江、湖之地的百姓依然家家户户张挂岳飞的遗像,奉祀不衰,还流传了很多歌颂岳飞的民间故事。鄂州城内的旌忠坊,特别为岳飞设立忠烈庙(《金佗续编》卷14《湖北转运司立庙牒》《敕建忠烈庙省牒》,卷28《孙迪编鄂王事》,卷30《郢州忠烈行祠记》;《舆地纪胜》卷66《鄂州》)。  岳飞到底为什么会被冤杀?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坚持议和?    岳飞之死与徽钦二帝是否归宋无关,岳飞冤案的起因与经过    南宋军民如何看待岳飞冤案?岳飞冤案的平反昭雪  
  【增补】【科普:南宋名臣张浚其实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顺手再贴一遍当时劝张浚不要用吕祉的人都有多少——并不止岳飞一个。而且劝张浚的人基本都是张浚的亲信。  不过说起来其实绍兴七年之前岳飞也能算张浚的亲信的。虽然关系没有吴玠那么深而且飞哥和哪任宰相关系都不错。。但是能让张浚说“忠孝人也”、让张浚能放心委以大任、甚至还能在自己亲信说坏话时主动出头帮忙洗地+力挺的,估计也就飞哥了。就别说武将了,特么李纲那阵儿还和张浚掐着呢~~  关于张浚,赵构后来都说“朕宁亡国,不用此人”了,都说“他专把国家名器作人情”了;而且绍兴七年,赵构收拾张浚的时候,对张浚心腹刘子羽那个狠,差点儿没弄死。吴玠拿节度使荣衔都保不下来不说还吃了挂落。  绍兴七年岳飞辞职的时候,满朝大臣包括被张浚派去收集岳家军黑材料的张宗元都一水儿的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发财致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