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性化“人性化”武器

无法找到该页面
HTTP 错误 404: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该页将在10秒后跳转到: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什么是“人性化”武器?人性化武器和机器人武器有区别吗?
什么是“人性化”武器?人性化武器和机器人武器有区别吗?
小派爱军事
答|百度派 @知了首先人性化武器和机器人武器是有区别的,人性化武器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杀人,而是让敌人丧失战斗力,而机器人武器是采用机器上战场作战,虽然使用者可以遥控不会轻易受到伤害,但它的敌人如果还是人类,那么机器人武器的残忍程度并不亚于其它战斗形式,因此称不上人性化武器。其次未来战争不以杀人为目的,以胜利为目的,所以出现了人性化武器“。未来的战争对军人是一种打击,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会被无声息间就俘虏了,而在战斗中死亡是军人的荣誉,当俘虏就是一种最大的侮辱比死亡还要可怕。在人性化武器的前提下,美国军方设计的另一种非致命武器就是“沉默卫士”。这种武器能带来95GHz毫米的“主动拒绝系统”,辐射范围达到500米。它可用于个人目标或群体目标,敌人皮肤会被5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刺痛,这个温度大概相当于火炉里蹦出的火星。它利用热来阻止敌人接近,迫使他们撤退。当目标移出控制范围,灼热停止,并不会造成损害。另外为了应对未来战争,减少本方人员的伤亡,美国同时也研制了作战机器人——“特种武器观察、侦察、探测系统”或称SWORDS最早由Talon机器人在探测埋藏的武器与爆炸物时使用。SWORDS由远程控制,并配备了先进的手枪、步枪,榴弹发射器和反坦克火箭发射器。这款武器已经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过。有人预言它为战争新时代带来曙光,全副武装的机器人组队投入战场,指日可待。总而言之,无论人性化武器还是作战机器人,都是以战争为目的,这种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消灭敌人。而这种消灭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科技大比拼,并不是机器人大赛,而是人类家园或人类遭到毁灭的危险战争,所以什么人性化武器,什么作战机器人都是战争狂热份子,用来炫耀的噱头,不可信。以上内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小派爱军事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百度旗下高质量问答讨论社区
作者最新文章解放军专为左撇子官兵改造武器 体现人性化设计――中新网
本页位置:
解放军专为左撇子官兵改造武器 体现人性化设计
  “左撇子”,
  这种“痼癖”很可爱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了这样一组令人惊讶的数字――
  目前,全世界每10人中就有1人是“左撇子”。现实生活中,“左撇子”人数也在快速增长。一项统计显示:2010年出生的“左撇子”,比1990年多了近一倍。到2020年,“左撇子”可望达到10亿人。
  可想而知,今后来当兵的“左撇子”也会越来越多。以往,“左撇子兵”在训练中的习惯动作,常被当作“痼癖动作”来纠正。这种“纠正”对于“左撇子”们来说,无奈又痛苦。
  “左撇子”需要“纠正”吗?就这个话题,记者走访了有关医学专家。专家介绍,其实“左撇子”惯用左手有独特的优势。举个体育方面的例子,在击剑、乒乓球、网球、篮球等项目中,“左撇子”运动员令人防不胜防。1979年至1993年进入世界击剑锦标赛四分之一决赛的选手中,一半的男选手和三分之一的女选手是“左撇子”。
  还有令人意外的。专家发现,大脑通过中枢神经将信息传递到身体左侧比传递到右侧快千分之十五秒。关于这一点,部队也有佐证:眼疾手快的“神枪手”,不少是“左撇子”。
  “左撇子”,这种“痼癖”原来很可爱!由此,记者产生联想:未来战场上,胜负也许就在分秒之间。让“左撇子”官兵操作武器更加顺手,个中意义不言而喻。
  从改进坦克帽到关注“左撇子”
  去年,本报报道了装甲兵武向军在演习中因耳朵受伤,引起总装备部高度关注,要求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对装备认真从速加以改进,更换乘员工作帽内耳机材料的事儿。如今,武汉军代局主动关注“左撇子”使用武器瞄准击发难题,改进后续型号武器装备。这说明,总部机关心系部队考虑的问题越来越细,为部队提升战斗力排忧解难的做法越来越实。
  从改进坦克帽到关注“左撇子”,这两件事情也启示各级领导机关,转变思想作风一定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重要标准,不能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必须落实在解决问题上。坚持在解决问题中转变思想作风,在转变思想作风中解决问题,是对各级党委、领导和机关是不是以好的作风抓作风建设的实际检验。
  “左撇子”的苦恼:瞄准击发“左右为难”
  “难!”说起操作某型轻武器的经历,某部上士姜亮平涨红了脸,蹦出这样一个字。
  难在哪儿?只因他是个“左撇子”。“现在的制式武器装备,武器瞄准、击发装置都是按照右手操作设计的,这可苦了我们这些‘左撇子’!”姜亮平说:“要想达到和其他战友同样的训练成绩,我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努力,还不见得能赶上队!”
  姜亮平的连长向记者介绍,像姜亮平这样的“左撇子”绝非个例,以往提高他们训练成绩只有一个办法:加班加点“开小灶”,通过强化训练让他们逐步适应用右手操作武器。
  说起“强化训练”,姜亮平满脸委屈:“我从小就习惯用左手,吃饭都是左手拿筷子,改起来特别难!请习惯用右手的战友想想看,如果逼着你用左手干右手的活儿,那是个啥滋味?”
  逆向思维:能否“不改变人而改变枪”
  幸运的是,姜亮平的烦恼,被总装武汉军代局的一位军代表发现了。
  这位军代表叫夏再来。在一次武器定型试验中,他近距离体验该型武器,试着用左手操作、左眼瞄准,发现击发装置处在武器前端右上方,左手击发很困难。
  这种现象,引起夏再来思考:“虽然武器设计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但‘左撇子’战士如何操作?再说,战场瞬息万变,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如果战士右手负伤,这时怎么办?如果战场地形特殊,用人体右侧抵肩击发容易暴露目标,只能用左手击发,这时又该怎么办?”
  “能否‘不改变人而改变枪’?”军代表夏再来提出的建议,引起武汉军代局领导的高度重视。研究中,有人认为,装备设计由论证部门负责,军代表不应该“越俎代庖”。也有人认为,为部队监造实用好用的优质装备,军代表义不容辞。
  争论,最终在局党委会上得到统一:军代表应发挥既熟悉装备又了解部队需求的优势,真正为部队监造称心如意的装备。
  姜亮平:我军第一位幸运的“左撇子”
  随后,该局决定:由某军代室监造的后续型号武器,击发装置由武器前端右上方改为后段正下方,方便“左撇子”战士使用,让任何战士都能“左右开弓”。
  3月中旬的一天,某部训练场。姜亮平娴熟地操作改进后的后续型号武器进行实弹射击――左眼瞄准,左手击发,精确命中目标!
  “当兵10年,终于用上了顺手的武器。”姜亮平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是我军第一位幸运的‘左撇子’!”
  采访中,武汉军代局局长鲁战国对记者说:“装备论证部门是权威但不是全能,做好装备出厂的后续文章,使我们监造的武器装备真正为战场服务、让部队满意,也是军代表的分内职责。”
  为此,该局作出规定:在每个新型号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军代表都要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收集部队在装备试用中发现的缺陷和故障,并充分考虑装备的舒适度和实用性,及时将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工厂。
  记者联想:外军如何处理“左撇子问题”
  记者通过调查也了解到,我军目前一些单兵武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以某型突击步枪为例,它的抛弹壳窗设计在右边。
  如果“左撇子”把枪抵在左肩射击会发生什么事?滚热的弹壳有可能伤到他的脸部!
  再来看看外军的同类枪械,3个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一是在抛弹壳窗外侧安装一个弹壳收集袋;二是抛弹壳窗实现了左右互换;三是抛弹壳窗位于枪械握把之下,射击时弹壳抛向下方。
  总而言之,让武器装备多一点人性化设计,让官兵操作起来更加顺手实用,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大课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付出努力。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做出来就是一大胜利:简评《武器店物语》 |单警装备人性化的武器配备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性化管理的对立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