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尽量少手机玩电脑游戏戏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翻译成英语:我看电视的和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变少了,学习的时间变多了.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I watch TV and play computer games with less time, time to learn more.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在家玩电脑 的翻译是:I play computer 中文翻译英文意思,翻译英语
请在下面的文本框内输入文字,然后点击开始翻译按钮进行翻译,如果您看不到结果,请重新翻译!
我在家玩电脑
选择语言:从
罗马尼亚语
罗马尼亚语
I play on the computer at home
I play computer
I play computer
I stay home and play computer
I play the computer in the home
相关内容&aPlease fill out this online 请填好这网上 & a怎样才能制作一部优秀动画片 How can manufacture an outstanding animated cartoon & aI hope you happy forever~ 我希望您愉快的forever~ & atimeover timeover & aI am the End Seller’s Agent/Distributor/Mandate who will work on the Transaction with all Buyers. 我是在交易将工作与所有买家的末端卖主的代理或经销商或者命令。 & a请你把这些衣服放在衣柜里。 Asks you to place these clothes in the closet. & a我们见了面再说 好吗 We met reach an agreement again & amassege massege & a为什么翻译不了 Why couldn't translate & acarried a stick that he swung in the air as he walked 运载了他在天空中摇摆的一根棍子,当他走了 & aWay Gone For Her 为她去的方式 & asecure zepppelins 巩固zepppelins & augh dont touch it ugh不接触它 & a你要吗 You want & aBelieve is one kind of love. For loving you, so I believe you 相信是一爱。 为爱您,因此我相信您 & a你是个完美的男人 You are a perfect man & aRam will not maintain load 公羊不会维护装载 & a合肥电信局的一位官员说他们将很快建成一个宽带网络,为本市用户提供快速上网的服务。 Hefei Telecommunication bureau's officials said they will be very quick complete a wide band network, will provide the fast surfer for this city user the service. & aDoes your character have a younger sister 做您的字符有一个妹妹 & a家长园地 Guardian field & aJesu is romantique franais 浪漫Jesu是franais & aplease give the right password i can't come in by this password 请给我不可能由这个密码进来的正确的密码 & aClick Edit on the Editor toolbar ( ) or click the Layout tab. 点击在编辑工具栏编辑( )或点击布局表格。 & ayouirewelcome youirewelcome & aCERFITICATE ISSUED 被发布的CERFITICATE & a我告诉我自己我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I tell me me to be worth having best all & a移动侦测区 Motion detection area & a给我掌声 For me applause & amocoleung mocoleung & a3 softgel capsules daily or as directed by a physician 3个softgel胶囊每日或如是由医师指挥的 & a午饭后 After lunch & a初次见面 First meets & a22岁生日当天 22nd birthday same days & a还没有开始找工作 仕事を捜し始めなかった & aThe Communist attitude today remains the same one advanced following the 1958 civil war. 共产主义态度今天依然是同样一个被推进跟随1958内战。 & aMarvelous 奇妙 & aversion major 版本少校 & ado you have a boy friend 您有一个男朋友 & a充放电板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board & a发热门诊 Gives off heat the outpatient service & ai'm so boring!now i'm如此乏味! 现在 & a提词器收费 Prompts the charge & aAccess denied for user‘root@’locallhost‘to database’mysql’ 通入为用户`root@否认了’ locallhost `对数据库’ mysql’ & a能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Can build the foundation for later English study & awhat a nice day! 好天儿! & a3.digests 3.digests & a追忆似水流年 Recalls the years rolling like a stream & aWith this hand, I will life your sorrows。 用这只手,我意志生活您的哀痛。 & a我想你一直在我身边,好吗? I think you continuously side me? & a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 心脏的全蚀 & a楼层经理 Floor manager & aThe similarities are so significant that one should say that it is a game development is nothing more than "copying and pasting" rather than using the Pokemon game system as a model 相似性是很重大的一个应该认为它比“复制和黏贴”而不是使用Pokemon游戏系统是游戏发展是没什么更多作为模型 & a我在家玩电脑 I play the computer in the home &当前位置: &
玩电子游戏的英文
英文翻译play computer gamesplay video games&&&& amuse onesel ...... &&&&&&video games... &&&&&&playing electronic game... &&&&&& electronic game、e- video game... &&&&&& electronic game... &&&&&&electronic games... &&&&&&computer and video game companies... &&&&&&video game genres... &&&&&&lists of video games... &&&&&&computer_and_video_game_infobox_templates... &&&&&&computer and video game franchises... &&&&&&computer_and_video_game_development... &&&&&&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computer and video game trade shows... &&&&&&video arcade... &&&&&&a computer game... &&&&&&steaway from the video games... &&&&&&video game centre... &&&&&&computer_and_video_game_stubs... &&&&&&micro genius... &&&&&& playing computer games... &&&&&&on lok yuen tv game centre... &&&&&&video game genres... &&&&&&computer_and_video_game_soundtracks... &&&&&&virtual reality electronic game... &&
关注微信公众号:chachacidian,即可查询单词
例句与用法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 playing computer games我喜欢打篮球,玩电子游戏。 I like to play computer games in my free time我喜欢在业余时间玩电子游戏。 Do you think playing computer games is a waste of time你认为玩电子游戏浪费时间吗? You want to stay home and play video games , don ' t you你想呆在家里玩电子游戏,是吗? I don ' t have the equipment to play video games我没有玩电子游戏的设备。 Also , i love to play video games同时,我爱玩电子游戏(嘻嘻~我也喜欢) 。 How do you work this thing ? it ' s just like a video game你怎么开这玩意? -就像玩电子游戏Many students enjoy playing computer games许多学生喜欢玩电子游戏。 Tom : do you like to play computer games汤姆:你喜欢玩电子游戏吗? Alex : ohh . game art , so you like playing video games噢!游戏艺术,所以你喜欢玩电子游戏? 更多例句:&&1&&&&&&&&&&
相邻词汇热门词汇
玩电子游戏的英文翻译,玩电子游戏英文怎么说,怎么用英语翻译玩电子游戏,玩电子游戏的英文意思,,,,发音,例句,用法和解释由查查在线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All rights reserved《英汉翻译教程》
我的图书馆
《英汉翻译教程》
《英汉翻译教程》
第一章 总论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等 1983)
  我国早期典籍《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有“象胥”(谓通言语之官)这一名目,唐朝贾公彦所作的《义疏》里提到“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这条注疏,关于翻译的定义,足以给人不少启发。用现代文艺理论和语言理论,也许可以诠释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换易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而并不变更所蕴含的意义,——或用近年流行的术语说,并不变更所传递的信息,——以达到彼此沟通,互相了解的目的。
(罗新璋1984)
  一、关于翻译
  何谓翻译?关于翻译的定义很多。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根据《剑桥语言百科全书》,“翻译”这个中性术语是指将一种语言(“原语”)里的词句的意思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目的语”)的意思所做的一切,不论其手段是说话、写字还是做手势。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奈达论翻译》,1984)有人把翻译看作是一门科学 (science),因为它有自身的规律可循;有人看作是一门艺术 (art),因为它是译者对原文再创造的过程;也有人看作是一门手艺(craft), 因为原语的信息需要用地道恰当的目的语再现。在自动化数据处理中,翻译又被定义为:“将计算机信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将字符从一种表示转换成另一种表示。”(《现代科学技术词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是,在经济和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翻译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
  翻译是国际间理解的钥匙,据说西欧的文明归功于翻译者(据L?G?凯里 1979)。季羡林教授也说,翻译是永葆中华文明青春的万应灵药。前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先生说,从中国来讲,没有翻译工作,就没有中国***和中国近代的革命运动,就没有中国成功的对外开放和四个现代化;从世界范围来讲,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和平,就没有各种国际交往,就没有一个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的未来。 中国加入WTO后,翻译的重要作用就更是不可忽视。经济竞争是在交际中进行,而没有翻译在场,交际就很难进行,交际不成,生意就做不成。因此,翻译的作用,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关于翻译的种类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划分:
(1)从原语和目的语的角度来看,翻译可分为本族语译为外语,外语译为本族语两大类。
(2)从翻译的手段来看,可分为口译、笔译、手势翻译和机器翻译。
(3)从翻译的内容来看,可分为文学翻译、政治翻译、科技翻译和应用文翻译等。
(4)按其处理方式来分,又有全译、摘译和编译等。
  不同种类的翻译,有不同的要求。
  总之,翻译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翻译教学也不能等同于外语教学,它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学。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重视实践。没有足够的翻译实践,学理论如隔靴搔痒,而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翻译实践的水平也难以提高。翻译课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光靠课堂传授知识是不够的,学生应该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翻译实践才行。 相关链接
  译者其实是不写论文的学者,没有创作的作家。也就是说,译者必定相当饱学,也必定擅于运用语文,并且不止一种,而是两种以上:其一他要尽窥其妙;其二他要能运用自如。造就一位译者,实非易事,所以译者虽然满街走,真正够格的译家并不多。
(余光中:1994)
  大学教师申请升等,规定不得提交翻译。这规定当然有理,可是千万教师里,对本行真有创见的人并不多,结果所提交论文往往东抄西袭,或改头换面,有移植器官,对作者和审查者真是一大浪费。其实踏踏实实的翻译远胜于拼拼凑凑的创作。如果玄奘、鸠摩罗什、圣吉洛姆、马丁?路德等译家来求教授之职,我会毫不考虑地优先录用,而把可疑的二流学者压在后面。
(余光中:1985)
  翻译家的责任非常重要,无论在哪一国的文学史上,没有不受别国文学影响的痕迹。而负这种介绍责任的,却是翻译家。
(郑振铎:1920)
  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指出,一个称职的翻译工作者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条件:
  1. 必须熟悉原语。仅能理解原文信息的大意或能查字典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能吃透语义的微细区别、词语的情感含义以及决定文章风味情调的各种文体特色。
  2. 译者必须精通译入语。这一点比第一点更为重要。在翻译中,译者对原文信息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注释和专业文献加以理解,而对于是否精通译入语的问题却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翻译中最常见而且最严重的错误,主要是因为不精通译入语而造成的。
  3. 精通一门语言同具备专业知识并不是一码事。例如译者也许精通某种语言,而对核物理或化学却一窍不通。要翻译这些学科的技术资料,单凭一般的语言知识是不够的。也就是说,翻译者不仅要掌握原语和译入语,还必须充分了解所译题材。
  4. 译者必须具备“移情”本领,即能体会原作者的意图。此外,译者还必须具备一些与原作者类似的文化背景;如果不具备,就应尽快地弥补这一缺陷。
  5. 必须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
(摘自许建中:《工商企业翻译实务》p.19 2002)   二、关于译者
  要保证翻译质量,一个好的译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自身条件。首先,对于本民族语的语言文字他必须有扎实的功底。这一点往往容易被人忽视。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原文和表达原文。译者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汉语,在中译外时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在外译中时就无法熟练地运用母语来表现原文。因对自己的母语理解失当而导致错译的例子很多。例如,有人把“我是和尚打伞。”译成:“I am a lone monk walking the world with a leaky umbrella.”(Time December 5,1994 p.37)。这显然是对“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个歇后语不理解造成的。 正确的翻译应该是:“I am a monk under an umbrella, defying laws human and divine.”。必要时,还可以加上注释。 在外译中时,有时原文的意思理解了,却发现无法准确地表达。请看下面这句话的两种译文:   Subways, sewers and other underground passage-ways must be blocked to prevent unobserved access into inner city.
  译文1: 地铁、下水道和其他地下通道必须堵死,以防不被发现而进入城市内。
  译文2: 对地铁、下水道和其他地下道必须严密封锁,以防敌人潜入市内。
  不难看出,译文1表达不准确、欠通顺,译文2则比较准确通顺。由此可见,对母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了翻译质量的好坏。
  其次,好的译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外国语言文字水平。这一点毋庸质疑。好的译文要求译者不光要掌握全面的外语语法知识,还要有很大的词汇量,否则必将影响翻译质量。请看下面这句话的两种译文:
  Everything seemed to be cut and dry in the minister''s office.
  译文1: 在部长办公室里,一切似乎都是一刀切齐枯燥无味。
  译文2: 在部长办公室里,一切似乎都很呆板。
  译文1是错误的,“ be cut and dry”这一成语指“一切都很少变化”,因此译文2才是准确的。这说明,如果译者缺乏外语素养,翻译质量也同样得不到基本的保证。
  第三,除了对两种语言文字的掌握以外,对两种语言的文化相关背景知识要有足够的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有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科学、风俗习惯等等。光在语言上下功夫,而忽略了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文化差异,容易导致错译、乱译。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在跨文化交际当中,由于对异国文化的不了解,已经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这一点表现在翻译上尤为明显。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其文化背景也有差异,译者切不可掉以轻心,不求甚解,胡乱翻译。一定要联系年代、地域和其他相关背景来理解原文。如有疑问还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和工具书,甚至发e-mail向native speaker请教。例如,five o''clock shadow到底是什么?是“五点钟的阴影”吗?当然不是。查一下《新英汉美国小百科》就知道是指男子的络腮胡子,早上刮干净后到下午五点有长出的胡子茬。更可怕的是有些译者自以为是中国人就一定会了解中国文化,于是就想当然,随意翻译。如有些正规出版物中,把“八大山人”译为“eight famous recluse monks ”,实际上,“八大山人”是指清僧人画家朱耷。把“二十五史”译成“the history of twenty-five dynasties ”,其实“二十五史”是二十五部史书,不是“二十五个朝代的历史”。可见译者的知识面的宽窄,文化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翻译质量的高低。
  第四,当然,好的译者还必须掌握一些翻译理论和技巧。翻译理论和技巧是前人翻译经验的总结,学点翻译理论和技巧,可以少走弯路,事倍功半。翻译课的练习量毕竟有限,不能奢望每周几学时的学习,翻译水平就能有很大提高。因此,翻译教学的关键在于传授学生原理和方法,掌握获取信息的手段和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正是翻译教程要介绍翻译原理的目的所在。
  第五,要有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做翻译切不可望文生义,要勤查工具书,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来解决疑难问题。初学翻译的人,还要区分口译和笔译的区别,口译要求敏捷、达意,而笔译则要求严谨、准确。要提高口译能力,必须大胆开口,多听勤讲;要提高笔译能力,则必须勤于练笔,善于比较总结。只有比较、鉴别、字斟句酌才能不断提高。
  以上五点,应该是译者的基本素养。总之,扎实的中英文功底,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度的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都是每一位译者必备的素质。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的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等国的读者从原文得来的概念。
(瞿秋白:1931)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是奈达(E.Nida)从交际学方面探索翻译中的对等问题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给“动态对等”所下的定义是:“最切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并进一步解释说在上述定义中有三个关键术语: 1. 对等——对原语信息而言; 2. 自然——对目的语而言; 3. 最切近——尚属两者的结合,以达到最高度近似。“动态对等”的理论基础是“效果对等”的原则,即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的反映基本一致。后来为避免“动态”一词引起概念上的混淆,奈达将“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译学大辞典》 p.18)
  翻译标准的相对性说明了一个事实,即不论是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人还是从事翻译实践的人,至今都还没有找到一个客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来解决语际话语的翻译等值这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沃尔弗拉姆?威尔斯:1989)   三、关于翻译的标准
  不少翻译家对翻译的标准都提出了要求。有了翻译标准,评判译文的正误优劣才有依据,在翻译过程中才能目标明确、取舍有据、少走弯路。那么什么是翻译标准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百家争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国清代翻译家严复于1898年提出了著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历经百余年,至今仍广为引用和研究,足见其影响深远。严复的“信”,是指“达旨”,主张译文应忠实于原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以求原意明显;严复的“达”,是要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而他的“雅”,则是脱离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的古雅。后来的翻译理论家都各自给严复的三字翻译标准赋予新的内涵。多数人认为“信”是忠实原意,“达”是通顺流畅,“雅”是保持原文的风格。这就赋予“信、达、雅”翻译标准新的内容和要求。
  傅雷在总结了严复以来我国的翻译经验之后提出翻译应“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钱钟书则指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英国翻译家泰特勒于1790年在他的《论翻译的原理》一书中也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3.译文与原作同样流畅。
  张培基先生提出可用“忠实、通顺”四个字作为翻译标准。忠实不但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通顺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流畅地道。如果不考虑表达是否通顺,只注重内容的忠实,常会导致译文失去原作风采甚至使读者看不懂;另一方面,如果牺牲内容而追求表达方式的华丽,则无法传达原文信息。二者都不能说是完美的翻译。在不能兼而有之的情况下,译者应首先照顾忠实的要求。
  要达到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是不容易的,但应当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实践证明,我们只能要求译文和原文“等值”,而不能要求完全等同。按照奈达的理论,绝对一致的翻译是不存在的;译者寻求的应当是“对等语(equivalence),而不应是同一语(identity); 理想的翻译是在译入语中找到最切近的对等语。绝对忠实只是一个梦想,是极难办到的事。翻译只可能尽量忠实准确地用译文形式把原作的思想内容、风格、神韵等再现出来,尽可能使译文读者的感受和反应与原文读者的感受和反应基本一致。
1.理解 2.表达 3.校核奈达认为更准确地反映出好的翻译的实际过程是:(1)分析: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分析;(2)传译:译者在脑子里把经过分析的信息从原语转译成译语;(3)重新组织:把传递过来的信息重新加以组织、使之完全符合译语的要求。
  乔治?斯坦纳认为,翻译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信任,相信所译的是一部言之有物的作品;第二是进攻,理解明显地带有进攻性,译者把意思俘虏过来,满载而归;第三是吸收,吸收的程度不同,有完全归化的、有显得生疏的,都会影响译语的整个结构;第四是补偿或恢复,第一步的信任使译者失去平衡,真正的翻译必须恢复平衡。
  加切奇拉泽认为,翻译过程始于努力想象作者作品中反映的东西,使用作者可能没使用的文词来表达,甚至用读者或听众能懂的语言再现原作的艺术真实。
  巴尔胡达罗夫从语言学观点出发认为,语际的综合处理便是从语言学意义上的翻译过程,因而提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董史良《中国翻译词典》)
  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他算不得翻译。凡是翻译,必须兼顾这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看不惯了。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我是不主张削鼻子剜眼睛的,所以有些地方,仍然宁可译得不顺口。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赞同。凡遇原文中与中国语法不合之处,往往再四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结构,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不为晦涩之字句所掩蔽。每译一段竟,必先自拟为读者,查阅译文中有无暧昧不明之处。又必自拟为舞台上之演员,审辨语调之是否顺口,音节之是否调和。一字一句之未惬,往往苦思累日。
(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译者序)   
四、关于翻译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通常包括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在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不能截然分开。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同时,也在选择表达方式;在表达的同时,又会进一步加深理解。
  1.理解
  理解是翻译过程的第一阶段。它既包括对语言现象、文化现象的理解,又包括逻辑关系的理解,对有可能发生歧义的语句要善于分析,进而做出正确判断。例如:
  The police went out in force to control the crowd.
  译文1:警察出动武力去控制人群。
  译文2:警察大批出动去控制人群。
  译文1对于in force的理解是错误的,in force的意思是in large number。所以译文2是正确的。
  Some people swap houses for a holiday.
  译文1:有的人以房子换假期。
  译文2:有的人异地度假互换房子住。
  在英美国家,如果甲到乙住的城市度假,乙到甲住的城市度假,在度假期间,他们可以互换房子住,以节省房租。 译文1的译者缺乏对这个文化背景的了解,故译错了。译文2是正确的。
  2.表达
  这一阶段是译者把自己从原文所理解的内容用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的过程。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但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必然能表达得正确。因此我们必须学习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直译加注释等。译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He is a good sailor.若直译,就是“他是一位好水手。”而原文的实际意思是“他不会晕船。”碰到这种情况,就应该意译,而不能直译。例如:
  他卧床不起。
  译文1:He was very sick and lay in bed all the time.
  译文2:He was bedridden.
  译文1虽然基本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但不如译文2简练地道。这说明,理解之后,表达还要靠译者的语言功底。
  3.校核
  这一阶段是理解与表达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以及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的阶段。它也是使译文能符合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校核时要注意检查译文的格式、文字输入和拼写标点错误;数字有无错漏;人名、地名是否统一;句子、段落有无漏译等。校核一般要二至三遍,先检查内容,后润饰文字,如有可能,请中文较好的人看一遍中文译文,或请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看一遍英文译文。
  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编的《著译者必读》,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格式方面要注意,每编、每章应当另页起写,编、章标题上下各空一行,居中;节题上空一行,居中。编、章、节等标题层次要排列清楚。翻译完成后,应该按顺序编页码。页码一般从正文编起。
  全书所用名词术语应前后一致。在数人翻译的情况下,应该有人将译名前后统一。人的职务、地名等常有变动,在校核时,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情况。凡外国国名,重要的或常见的地名、人名、党派、政府机构、报刊等译名均应以新华社的译名为准。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不能叫“北朝鲜”;蒙古人民共和国,简称“蒙古”,不称“外蒙古”;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简称“孟加拉国”,不称“孟加拉”;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简称“也门”,不称“北也门”;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简称“民主也门”,不称“南也门”。有些名词是规定不用的,如“满清”应改为“前清”或“清朝”;“回教”应称为“伊斯兰教”;表示时间不用“礼拜”,而用“星期”。
  数字、时间的用法要统一体例。如年份数字不能省略,“1997年”不能写成“97年”。运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年号时,要加公历年份,如“清道光二十年”应写成“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记数与计量、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等。
  译文中运用自己推算出来的数字,应仔细检查,使数字准确无误。对于数字的增加或减少要注意下列用词和概念:增加为过去的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二;增加到过去的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二;增加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三;增加了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三; 超额80%,即定额为100,实际为180;降低到8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80;降低(了)8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不能用“降低X倍”或“减少 X倍”,只能说“降低X%”或“减少X%”,因为减少一倍,就意味着一减一等于零。 如果“减少X倍”,就更不可理解了。
  关于标点符号,要检查汉语句号应用“。”,不能用“.”,这在电脑输入时经常会错。引号用“”和‘’,不能用 『』和「」(直排时除外)。书籍、报刊、文件、文章等的名称用书名号《》,如果书名号中还要用书名号,就用单书名号〈〉,英文的书名可用斜体表示。括号用(),在括号里在用括号时,外用方括号[],利用圆括号()。但注明参考文献的序号时可单用方括号。汉语的省略号是六个点,英语的省略号是三个点。中文的并列字、词用顿号“、”分开;阿拉伯数字及外文的并列字、词用逗号分开。冒号用于提示下文,不要在冒号之后再用冒号。圆点号“?”用于外国人缩写名字后面,点在中间,如J?A?亚历山大,表示外文缩写字母,则点在该字母后面下侧,如K.V.A.。外国人姓和名均译成中文时,在姓和名之间加圆点号,如约翰?史密斯。在检查汉译英的译文时,还要注意英文转行必须在一个音节完了处转。
  关于注释和引文,译者如认为文中个别名词或概念需要解释时,可以加注说明,并在注文后标出“——译者注”,如“原书此句有误。——译者注”,句号放在注文后,“译者注”三字后不要加标点符号。外文书籍中用星号(*)或其他符号作为注释符号, 在翻译时应改为①、②、③等。文稿中的引文,如果是一整句,则最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如果是不完全的句子,标点符号则放在引号外。引用他人成段著作或讲话时,引用部分应另成一段,而且整段两边各缩进两格,并注意在第一段开头和最后一段末尾加引号,但不要在每段起讫处都加引号。
1.理解 2.表达 3.校核
  词典是参考书,任何参考体系都要求使用者采用特殊的参考技巧。
(Herbst )
  OALD的主编荷恩毕说过:“一部正确使用的词典能告诉你的不仅仅是如何拼写单词。他能拓宽你的英语知识,提高你的英语水平,其作用远远超过任何一本教科书”
(Hartmann,1983)
  鲁迅先生在译《死魂灵》时曾有句名言: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
(摘自《翻译技巧111讲》p.35)
  兹古斯塔曾经告诫说,词典编纂者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并且促使(即便是间接地)这种概念和术语明确起来。兹古斯塔当时这样写到:
  “如果说只有在科学领域中,才使用准确的术语和概念,那就错了。相反,很难全部列举已制订出这些概念的领域。不仅是立法者必须要规定出‘抢劫’的定义和‘盗窃’的定义,体育协会要规定出‘跑’和‘走’的定义,而且在现代文明复杂的世界中,几乎所有使用语言的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种追求越来越精确的倾向。的确,人们可以说,在那些有悠久语文学、哲学和一般文化作品的语言中,有一大部分所指内容倾向于接近准确的概念,至少在书面语中使用的所指内容是如此。…… 帮助并且促使(即便是间接地)这种概念和术语明确起来,是词典编纂者一项作重要的任务。”
(摘自 中国翻译网)   
五、关于翻译的参考资源
  翻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因此,译者的知识面越广博,对原文的理解就越深刻,译文的表达就越贴切完美。但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译者不可能样样精通。因此,搞好翻译的关键还在于译者是否有过治学的训练,是否有考据求证的方法可以找到答案。懂得正确使用工具书,善于利用翻译参考资源,就等于有许多专家为你服务, 随时听你调遣,既省时,又准确。
  如何正确使用工具书,避免种种误译、讹译与拙译呢?首先,词典不可不靠。对一些一目了然的词与词组尤不可掉以轻心;一些译文译出后即令人感觉到逻辑上站不住脚,这可视为一个重要信号——需复查词典。因此译者落笔就当格外小心。勤查细览词典不仅可使译者避开译海“暗礁”,而且可使我们在迷茫的译途中步入“花明”的境界。其次,词典也不可全靠。英国著名语言学家Firth与我国学者林语堂曾发表过精神贯通的议论。前者说: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 后者称:单靠查字典去翻译,译出来与原文意旨必然相讹。字是死的,有了上下文才是活的。依靠词典过了头也会出毛病,容易“矫枉过正”。除语境外,语体也是一大问题。靠词典往往难以解决。第三,难下译笔时,不妨查阅英英词典,这样也许会令译者豁然开朗。第四,“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翻译切不可靠一部词典。有时两部词典对同一个词的释义会“打架”。有时同一个词(组)在一部词典中苦觅不见,在另一部词典中却赫然在目。有时不同词典对某一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会提供“专业性”程度不一的译语。译路漫漫,不乏“车到山前”时,查阅形形色色的专业词典会使我们产生“必有路”的感觉。第五,词典也有无奈时。
  有人戏言,词典一旦出版即成“过时货”。英语构词灵活,美国英语又擅长标新立异,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英美报刊上的新词层出不穷,常令我们手头的词典“无奈”。有些词尚可猜而译之。而有些词却令我们如坐云雾。(参见毛荣贵《翻译技巧111讲》)
  常用的翻译参考词典:
  《英汉大词典》陆谷孙 上海译文出版社
  《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吴景荣 程镇球 商务印书馆 较权威
  《英汉美英报刊词典》周学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
  《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商务印书馆
  《当代英语习语大辞典》秦秀白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牛津高级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
  《美国俚语大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外文出版社
  《当代英汉搭配词典》现代出版社(台湾)建宏出版社
  当然,现在除了工具书,因特网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资源。善于利用因特网查询资料,既快捷,又方便,而且,能够查到最新的资料,在工具书无奈时,因特网可以起到工具书无法比的作用。当然,同样也有个使用方法的问题。网络上的东西虽多,但可谓鱼龙混杂,仅供参考,不可全信,要善于分析、判断。这里不妨提供一些网站,供参考:
中国翻译网
百科全书 http://
金桥译港世界通
英语比萨园地 词层不对等的情况 词层不对等采取的策略 对等译法的实例
第二章 词语翻译
  family的译法:
原文:Do you have a family?
译文1:你有家庭吗?
译文2:你成家了吗?
辨析: 译文1完全照字面搬过来, 译文2将have a family译成“成家了”似乎很贴切,然而两者都是错误的。
  family一词指的是“家庭中的成员”不错,但在这个句中是强调指孩子,全句意思是:你有孩子了吗?(重点在于有养育孩子的责任。)英美人所说的family 一般不包括祖辈,也不包括已成婚的子女。
《环球时报》〔〕
词汇空缺: 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给翻译造成很多困难的现象,可以概括为:一、由于生活环境、经验的差异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二、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三、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四、由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五、由于语言或非语言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词汇空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劳动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出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中就可能出现空缺。比如在英国,竹子不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植物,因此,语言中就缺乏这方面的原始词汇。汉语中的“笋”字只能译成“ bamboo-shoot”(意即“竹芽”),甚至连bamboo这个词也是从外来语接引过去的。又比如“salad”(色拉)这种凉拌蔬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中也不存在这个词,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过来。其次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语言之间可能出现相对的词汇空缺现象。中国人把生孩子、娶媳妇、贺生日称为“红喜”,把死人的事称为“白喜”,语言中也有“红白喜事”的表示法。对于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或佛教文化的欧美人来说,把死人也当成一大“喜事”,令人大惑不解。欧美人多信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一切也都按上帝的旨意安排。而在传统中,中国人心目中只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天老爷。“上帝”(God,Dieu,Gott)和“天老爷”所代表的东西不相同,含义也不一样。特别是“上帝”这个概念,它具有较浓的基督色彩,是欧美文化的个性,虽然我们可以把英语的“My God!”译成“天哪!”把法语的“Dieu soit loue”译成“谢天谢地”,但反过来把汉语的“天”译成“God”或“Dieu”,有时就不很合适。翻译古典文献时尤其如此。再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的字眼,但“龙”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可怕的恶的象征,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申为高贵、珍异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龙颜”、“龙袍”、“龙床”、“望子成龙”等等褒义表达法。另外,人们由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亦会导致语言产生词汇空缺现象。亦即说,有时人们虽然生活在同一客观环境里,但对某些客观事物却各持己见,对代表那些事物的语言赋予不同的意义。如汉语和英语中“狗”的含义大小不一样。汉语中“狗腿子”、“狗杂种”、“狗崽子”、“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狗屁”等等所表达的意义,在英语的“dog”词汇上属空缺。
(谭载喜,见《中国翻译词典》)
  纪德是最理解莎士比亚的法国作家之一。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作家比莎士比亚更值得翻译”,但同时,“也没有任何作家比他更难翻译,译文更容易走样”。纪德对莎士比亚的理解是双重的,既是精神的,也是语言的。他在与莎士比亚的相遇与相识中,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对他在翻译中经历的这番历史奇遇,他曾在为七星文库出版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撰写的前言中作了详尽的描述:描述了两种文化与两种语言之间的遭遇,也揭示了翻译中译者所面临的种种障碍。
  纪德首先看到的,是语言与文化层面的逻辑性,这涉及到不同语言的思维方法。他说:“莎士比亚很少考虑逻辑性,而我们拉丁文化缺了逻辑性就踉踉跄跄。莎士比亚笔下的形象相互重现,相互推倒。面对如此丰富的形象,我们可怜的译者目瞪口呆。他不愿意对这种绚丽多彩有丝毫遗漏,因此不得不将英文原本中用仅仅一个词表示的暗喻译成一个句子。原来像蛇一样紧紧盘成一团的诗意,如今成了松开的弹簧。翻译成了解释。逻辑倒是很满意,但魅力不再起作用。莎士比亚的诗句飞跃而过的空间,迟缓的熊虫一瘸一拐才能走完。”在紧密的逻辑与丰富的形象之间,英语与法语的天平有所侧重,在两者的遭遇中,译者的无奈与局限源于文化与语言的巨大差异。
  头脑清醒的纪德没有丝毫责备英语或莎士比亚的语言的意思,相反,在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他充分意识到了母语的缺陷。他说:“只有在接触外语时,我们才意识到本国语言的缺陷,因此,只会法语的法国人是看不到缺陷的。”他的这一观点与德国作家歌德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异之于我,可作一明镜,从异中更清楚地照清自身。在这个意义上,与异语文化的接触,有助于认识母语与母语文化的不足。看清了自身的不足,便有可能从异语异文化中去摄取营养,弥补自身,丰富自身。
  在艰难的翻译中,纪德亲历了种种障碍,他结合翻译中的具体例证,作了某种意义上的剖析与归纳,其中几条颇具启发性。
  首先是词语层面的对等问题。他指出:“几乎总发生这种情况:即使当一个词指的是精确物体,而且在另一种语言中也有精确的对应词,但它是一种联想与模糊回忆的光环,一种谐波,它在另一种语言中是不一样的,译文中是无法保留的。”纪德这儿谈及的,是文学翻译中一个十分微妙而棘手的难题。从指称意义上看,甲乙两种语言中的词可以是相对应的,但问题是该词在不同语言中却有可能给人以不 同的联想,或具有相当微妙的内涵意义。这样在翻译中便有可能给译者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寻求指称意义上的对应,还是联想意义上的融合?从英语到法语,特别是善于运用词语制造丰富联想意义的莎士比亚,给纪德造成的困难,便不仅仅是语言表达层面的取舍,而是文化意义的移植。
   其次是面对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出现的多义性或意义含糊的情况,纪德又遭遇到了两难的选择。从翻译的根本任务来看,“译意”,为翻译的第一要义,而理解是译意的基础。但问题是,“莎士比亚有无数段落几乎无法理解,或者具有二、三、四种可能的解释,有时明显地相互矛盾,对此评论家议论纷纷。有时甚至存在好几种文本,出版商在取舍时犹豫不定,人们有权怀疑最通常接受的文本也许是错误的。”面对这种情况,纪德认为译者无疑要对如下的问题作出选择性的回答:在原文多种的含意中,“该选择哪一种?最合理的?最有诗意的?还是最富联想的?抑或,在译文中保持含糊性,甚至无法理解性?”纪德给自己或给译者提出的这些问题,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翻译家去认真思考的。多义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而意义的含混则有可能给读者开拓广泛的想像空间。文学文本的多义性和意义含混性问题,是文学理论研究者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译者所应该细加对待的。面对多义的文本,首先要求译者能真正深刻地领悟到原文本的意义和原作者的意图,这是基础的基础,因为只有全面理解了,才有可能从整体的效果出发,经过全局地衡量,作出不可避免的取舍。
  纪德面临莎士比亚给他造成的种种障碍和给他出的道道难题,没有像伏尔泰、夏多布里昂等前辈那样对莎士比亚的“趣味”或文风加以责难,而是从译者的角度,在语言与文化接触与交流的层面,对种种障碍与困难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他看来,“如果说每个译本不可避免地都多多少少背叛了莎士比亚,但至少不是以同一种方式。每种译文都有其特殊功效,只有当它们聚合起来才能重现莎士比亚天才的绚丽光彩”。经过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法国人在与莎士比亚的遭遇、相识与种种冲突中,最终看到了莎士比亚天才的绚丽光彩,而翻译在其间起到的作用,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许钧 《“遭遇”莎士比亚》)
  一、英汉词层对等问题
  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出现的最小语言单位。尽管我们在翻译中要正确传达语篇的总体意思,但在解读文本时,还是常常要从词入手。然而,我们会发现在绝大多数句子中是很难找到英汉完全对应的等值词,因此,词对词的对等翻译,几乎不可能。在多数情况下,英汉语词与词之间是不对等的。
  如:从语义上来讲,“杯子”并不完全对等与“cup”,因为英语的cup,mug,glass等都可以叫“杯子”。“汽车”不完全等于“car”,因为car,truck,bus,lorry,van 等都可以叫“汽车”。从语言色彩上来说,“农民”不完全等于“peasant”, “地主”不完全等于“landlord”。
  参照Mona Baker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中关于“常见不对等问题”的论述,英汉之间词层不对等的情况,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英语中的cousin,privacy,speaker在汉语中就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汉语中没有一个既可以指“堂兄弟、堂姐妹”又可以指“表兄弟、表姐妹”的词, privacy译为“隐私、私事、独处”等都不是很确切, speaker译为“议长”,也难以反映speaker作为维护议会权威和秩序的一个独立个人所起的作用。汉语中的“粽子”、“饺子”在英语中也没有对等词,因为这些是中国特有的食品,笼统地译为dumpling并不等值。
  2.原语中的概念在目的语中未词化(lexicalized)的词。如英语中的landslide,可以用来形容在大选中获得“占绝对多数的”选票,但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来表达这个概念。
  3.原语中词义复杂的词。如在巴西语中arruacao这个词的意思是:“清理咖啡树下的垃圾并把它堆在树行间,以便于在收获时把落在树下的咖啡豆收起。”这样复杂的意思在许多语言中是找不到对等词的。
  4.原语和目的语有不同的词义区别。如汉语指人的性别用“男性、女性”,指动物的性别用“雄性、雌性”。英语没有这样的区别,都用male,female。
  5.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上义词。如汉语中的“酒”,就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上义词,英语中的wine在多数情况下是指“葡萄酒”,white wine是指“白葡萄酒”,red wine是指“红葡萄酒”,liquor或spirits可用来指汉语中的“白酒”,beer是“啤酒”,Guinness是“黑啤酒”,但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统称这些酒的词。中国人讲“喝酒”,这个“酒”就是统称各种酒。
  6.目的语中没有对应的下义词。如英语中上义词 jump 有许多下义词:leap,vault,spring,bounce,dive,clear,plunge,plummet,而在汉语中“跳”就没有这么多对应的下义词。
  7.方位和人际视角不同。如汉语的“借”在英语中就有两个不同的词,向别人借是borrow,把东西借给别人是lend。汉语则只用一个“借”字。
  8.表达意义不同。如汉语中“宣传”并没有不好的意思,在英语中propaganda就有不好的表达意思。根据《柯林斯伯明翰大学国际语料库》,propaganda是“usually used showing disapproval”,即常用“贬义”。 因此,表达意义的不同,也造成不对等。
  9.词形不同。由于原语中特殊的构词形式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的形式,翻译时只好用解释的办法。如英语中的后缀-ish——boyish,greenish在汉语里只能译成“孩子气的”,“呈绿色的”。
  10. 原语中使用外来词。原语中使用的外来词,在译入目的语时会失去原来的内涵,因为大多只能意译。 如英语中讲dine alfresco译成汉语是“在户外进餐”,跟dine outdoors没什么区别, 这就失去原文使用意大利外来语alfresco的特有内涵和异国情调。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叫false friend(假朋友)或false cognate(假同源词), 是指两种语言中形式相同或非常相似,但意义不同的词。如法语单词exp é rience不是“经验”而是“实验”。 英文的eat one''s words不是“食言”(go back on one''s word / break a promise) ,是“认错;道歉”(to admit that they were wrong about something they said)。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因此不存在形式相同的词。但也常常有意义上看似对等其实不对等的情况。如white coffee不能译为“白咖啡”,而是“加牛奶的咖啡”。此类情况甚多,翻译时千万不可想当然,应该认真查证。再看这个例子:
  Last-minute bargain hunters flocked to the shop.
  此句子里bargain hunter无关打猎,是店家大廉售时,想要在最后一刻捡便宜者蜂拥而至的意思。
  英文hobby一般翻成“嗜好”, 但跟中文“嗜好”的意思稍有不同。学生在会话及作文课时,如果提到hobby,常会说watching TV、sleeping、eating、window shopping是自己的hobby。但在英文里这些活动不能算hobby。中文有所谓的不良嗜好(addiction),英文里不止没有不良hobby, 连不够正面、积极的嗜好也不能算hobby。 像看电视、吃饭、睡觉、逛街等,不需要刻意去学,也不用培养兴趣,所以都不算。相对的,bird watching(赏鸟)、gourmet cooking(美食烹饪)、meditating( 打坐)等才算。 骑马(horseback riding)可算是一种hobby,但hobby horse与马无关,而是别人早就听腻,自己却乐此不疲、老爱谈起的话题。诸如此类的“假朋友”还有:
  Chinese rose 月季花
  American Beauty 多年生杂种红玫瑰
  From China to Peru 天涯海角
  Dutch treat 各自付费的聚餐
  French leave 不辞而别
  Italian football 炸弹
  castle in Spain 空中楼阁 , 白日梦
  Greek gift 害人的礼物
  Turkish towel 粗面毛巾
  minutes 会议记录
  greens 青菜
  a bad sailor 会晕船的人
  under the weather 身体不适的
  以上这些词语都不可以望文生义,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些陷阱。当然,在翻译时要想把原语中每一个词的每一层意思都译出来,既不可能,也不可取。针对词层不对等的情况,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使用上义词。 如英语中的shampoo具体说是“用洗发精洗发”,而译成汉语一般只是笼统译成“洗发”。例如:
  I had a bath and shampooed my hair.
  我洗了个澡,还洗了头。
  Today there may be no more than 1000 giant pandas left in the wild, restricted to a few mountain strongholds in the Chinese provinces of Sichuan, Shananxi and Gansu.
  今天,仍处于野生状态的大熊猫可能只有1000只,仅限于中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省内的一些山区。
  原文里的stronghold,具体的意思是“要塞、城堡”,使人想到濒危动物熊猫所能守住的地方不多了,而译文只是把mountain stronghold,笼统地译为“山区”,因为如果直译为“山上的城堡”,可能会引起误解。
  2.使用中性或表现力较弱的词。如:
  Many of the species growing wild here are familiar to us as plants cultivated in European gardens — species like this exotic lily.
  这里野生的许多种类我们很熟悉,是欧洲园林内种植的种类——像这一奇异的百合花等种类。
  英语里的exotic是用来形容从遥远的国度来的不同寻常,非常有趣的东西,在汉语里没有对等词。
  因此,译文难免要失去原文的表达意思。
  3.文化概念替代法。原语中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语在目的语中没有对等的词语,但可以用一个在目的语读者中能产生相同效应的词语来替代。如向外国人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说这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Chinese Romeo and Juliet),介绍“七月七夕”,可以说这是“中国的情人节”(Chinese Valentine''s Day)。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目的语读者马上能联系到自己所熟悉的文化概念,从而产生与原语读者一样的效应。类似的情况,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如: 猫哭老鼠假慈悲—to shed crocodile tears,红眼病—be green-eyed,开门红——get off to a good start,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红板——honor board 。这些词语如果直译都很难达到以这项达到的交际目的,因为英语读者难以理解其文化内涵。
  4.直接使用外来词或外来词加注释。在处理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项、现代概念和行话时可直接用外来语或外来词加注释。现在我们汉语中也经常直接使用外来词,CD,DVD,CT 都是大家熟悉的。英文报刊中在介绍有中国文化特殊内涵的词语时,也经常直接用拼音,然后加注释方法。如: Mo-er, a black tree fungus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a hot bean curd recipe called Ma-po dou-fu was found by Dale E . Hammerschmidt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edical School to interfere with normal clotting in a person''s blood . ( UPI ) 这里“木耳”、“麻婆豆腐”都是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
  5.用非相关的词进行解释性翻译。如果原语的概念在目的语中未被词化,在某些语境中仍可以用解释性翻译。如:…the lower mixed broadleaf forests…are the areas most accessible to and disturbed by Man. (偶尔也见于)较低地区的混合阔叶森林之中,因为这些地区是人类最容易进入、干扰最多的地方。 对于accessible to,只好用“容易进入”这种解释性的翻译。这样翻译的好处在于,能够将原文词义表达得比较精确,但很难再现原词表现力和联想意义。
  6.省略不译。将一两个无关大局又需要大量解释的词项省略不译,有时反而使译文更流畅,可读性更强。如:
  The panda''s mountain home is rich in plant life and gave us many of the trees, shrubs and herbs most prized in European gardens.
  熊猫的山区定居地有着丰富的植物种类,有着欧洲园林所珍视的许多树木。
  原文是给英美读者看的,译文是给中国读者看的,省去gave us不译,反而使译文更流畅。另外把the trees, shrubs and herbs (树、灌木和草本植物)化简为“树木”,也使译文更简练。不过这种方法不可滥用,因为,词汇省略必然要造成语义损失,只有在译文的通顺流畅,比某些无关紧要的语义损失更重要时才可以用。
  7.用图示的方式。 如英语中的Mid Bus,实际上是学校接送学生的车,在汉语里找不到对等词,不能想当然译成“中巴”,解释起来也很费事,用图示就一目了然。
  不过,在我们强调词层不对等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还是存在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即不同文化的“文化共核”(cultural common core)。如汉语中描述自然现象的词:风、雨、云、雾、太阳、地球、月亮 ,大、小、冷、热等都可以在英语语言文化中找到对等的表述:wind, rain, cloud, fog, sun, earth, moon, big, small, cold, hot等。 血缘关系如: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及成语“血浓于水”等,在英语中都有对等的表达:father, mother, son, daughter,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等。尤其是科技词汇和专有名词,更容易找到对等的翻译。如:物理、化学、数学、联合国、欧元、香港等,均可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翻译:physics, chemistry, mathematics, the United Nations, Euro,Hong Kong等。正因为有诸如此类的文化共核的存在,才使得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成为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共核也方便了译桥两畔的译者, 它使目的的语(target language)的语言层次及目的语读者的理解效果,与原语(source language)的语言层次和原语读者的理解效果,达到较完美的一致。再请看下面各组对等译法的实例:
  1.单词:
  television 电视
  electricity 电
  wheat 小麦
  winter 冬
  2.成语
  skin and bones 皮包骨头
  in deep water 水深火热
  at one''s fingertips 了如指掌
  充耳不闻 turn a deaf ear to
  颠倒黑白 talk black into white
  破釜沉舟 burn one''s boat
  3.谚语
  Practice makes perfect. 孰能生巧。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Ill news travels fast. 恶事传千里。
  欲速则不达 More haste, less speed.
  当了婆婆忘了本 The mother-in-law does not remember that she was a daughter-in-law.
  4.句子
  He went through fire and flood to save his mother.
  他赴汤蹈火去救他母亲。
  You have a lucky star above you.
  你真是福星高照。
  扪心自问,他不得不承认自己错了。
  By searching his heart, he could not but admit that he was in the wrong.
  这些国家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
  The economic situation in these countries is on the down grade.
  由于对等译法能使译文与原文所产生的效果贴近,因此,深受译者和译文读者的欢迎。
1.词义的选择 2.词义的引申
  词汇意义的理论原则:如欲判断词语的意义,或有效使用词典,便须牢记一系列有关意义的基本理论原则。首先,任何语境中词汇单位的正确意义,一般应当是最符合该语境的那个意义。就某种意义而言,这也就是说,对词语的正确解释即是给整个语境贡献最少的那个解释。换言之,正确的理解最大限度地依赖于语境,而不是最大限度地依赖于孤立的词语。第二个理论原则是,在任何一个语境里,一个词汇单位只可能有一个意义,而不会有几个意义。通常,只有一种语境是这个原则的例外,在这种语境里,有标记表明某个词汇单位具有两个以上意义,但有时标记不很明显。这种现象叫作“双关语”。例如《约翰福音》(第4章)中的 living water (活水)。就具有双关语义,一为“井水”(或译“泉水”),一为“生命之水“。第三个原则可看作解释原则,是指词汇单位的字面意义即“无标记”意义应被认作正确的意义,除非语境表明具有另一个意义。有些人总是在话语中寻找隐藏的意义,但他们多半会由于自己的求新欲望而受骗上当。这些人必须把本原则引为借鉴。词汇意义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指语言里不存在完全同义的表达形式。两个不同的单词可以用来指同一所指物:例如, keep off the grass (不要踏草)和 keep off the 1awn (不要踏草坪),这两个句子指的是同一件事,但并不意味着grass(草)和lawn(草坪)的意义相同。使用两个不同的词来表示同一件事,其用意可能完全是为了使措词多样化,并且即使两个不同的词似乎指同一所指物,两者在“联想意义”上也几乎总是有所区别。词汇意义的最后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即:符号总是通过其他符号加以解释的。这些起解释作用的符号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对英语单词chair(椅子)的意义进行语言学上的解释,可以采用同一语义场的其他词,如bench(板凳)、stool(方凳)、throne(宝座)和pew(教堂靠背长凳)。但是在市政会议上,Please address the chair一句中的chair则通过非言语的实际环境,标记出它是指人(即“会议主席”),而不是指一件家具。产生这些原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论在语言中,都只有数量极为有限的言语符号,而要表示的却是无限多的物体、动作和抽象概念。这么一来,除专有名词以外.言语符号的意义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
(谭载喜:1993,第134-136 页)
  引申的手法与范围层次:
  在翻译中由于语言上的原因,在一种语言有某种强制性或惯用性的语法范畴,而另一种语言却没有相应的强制性或惯用性的语法范畴时,就常常会遇到很难逾越的障碍,但如能灵活运用引申手法,则往往有可能迎刃而解。下面谈谈逻辑引申、语用学引申和修辞引申。
  一、逻辑引申
  逻辑引申手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运用一些符合汉语习惯的表现法,选用确切的汉语词句,将原文内容实质准确地表达出来。   例如:
  1.1n fact one mould can produce many thousands of articles before it wears out 。
  事实上,一个模子生产成千上万件产品之后才会用坏。
  (时间关系的引申)
  2.The mushroom fortress loomed indistinct1y but grandly through a morning mist.
  这座像雨后春笋般一下子冒出来的堡垒,影影绰绰地但傲然地出现在晨雾中。
  (“不清晰地”引申为“影影绰绰地”,这是以正说代反说。)
  二、语用学引申
  把原文里的弦外之音补译出来,这是属于语用学引申的手法。补译的词语是根据原文的语用学意义增添上去的,为的是避免译文晦涩费解。
  例如:
  3.He had lived all his life in desert where every cupful of water might be a matter of life or death.
  他一直在沙漠生活,这地方每一杯水都得精打细算地用;一杯水可能是生死攸关的事。
  (补译出弦外之音“都得精打细算地用”。)
  4. she was ready to go , but first she wanted her book to be in print.   她准备与世永诀,但要目睹她那部书出版后才瞑目。
  (补译出弦外之音“瞑目”。)
  三、修辞引申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为使译文增色,除了真实地再现原作中包含的内容外,还得讲究修辞。这样,在翻译时,往往因修辞需要而增添一些引申意义。
  例如: ”、
  5.For the average consumer, voice-activated devic for the elderly and handicapped, they may become indispensable for a wide variety of chores in the home.
  对一般使用者来说,声触发装置能提供方便,面对老年人和残废者来说它可能成为从事各种家庭杂务时不可缺少的帮手。
  (把indispensable译成“不可缺少的帮手”,正是因修辞的需要。)
  6.A large segment of mankind turns to untrammeled nature as a last refuge from encroaching technology.
  许多人都想寻找一块自由自在的地方,作为他们躲避现代技术侵害的世外桃源。
  (把last refuge引申译成“世外桃源”,符合汉语形象的说法。)
  四、概念大小
  词的概念范围常常在具体的语境中得以调整、或扩大外延而缩小内涵,或缩小外延而丰富内涵。
  例如:
  7.Torcello, which used to be lonely as a cloud, has recently become an outing from Venice。
  托切罗往日如一片孤云,冷冷清清,近来却成了威尼斯外围的游览区。(缩小概念)
  8.The seasons came and went and they revolved around Joshua。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一年四季仿佛围绕着乔舒亚旋转。(扩大概念)
  五、引申层次
  词义引申可分为三个层次:近似、深化、升华。这三个层次的引申义与本义的差别由近至远。近似引申,指接近本义,但不为本义所限的引申。深化引申,指赋予新义,但与本义在字面上尚有蛛丝马迹的联系。而升华引申,由出自本义但在字面上远离本义。
  例如:
  9.1n order to get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power we need a large pressure and a large current .
  为了得到大量水能,我们需要高水压和强水流。(近似)
  10.A scientist constant1y tried to defeat his hypotheses, his theories, and his conc1usions 。
  科学家经常设法否定自己的假设,推翻自己的理论,并放弃自己的结论。(深化)
  11.In older cranes that have already paired off , dancing reinforces the union — it''s a sort of annual renewal of “ vows ”。
  对已有配偶的成年鹤来说,舞蹈会加强相互间的结合——这成了每年都要举行的一种重温“山盟海誓”的仪式。(升华)
  以上主要涉及以词(组)作翻译单位的引申现象,实际上,引申可在不同的翻译单位产生,特别是句子的引申。因此,翻译时,为了充分再现原文的内容,又使译文形式流畅通顺,往往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句子结构。
  例如:
  12.Enthusiasm is dampened by habit, but reinforced concrete still deserves a 1arge measure of it.
  人们对事物习惯了以后,往往热情会衰退,但对钢筋混凝土,却仍情有独钟。(句子引申)
  (冯树鉴 见《翻译技巧111讲》)
  我还没有完全沉迷在辞典编撰中,以至忘了文字是大地之女,事物是上天之子。语言只是科学的工具,文字只是概念的表征。但是我希望这种工具不易陈旧,表征也会持之久远,就像它们所代表的事物那样。
  约翰逊(Samuel Johnson)
《英语辞典》(1755),序   二、词义的选择和引申
  有人认为学过一点英语,懂得一点语法,靠查字典就可以做翻译。其实不然,词典中的释义只是孤立的,一般的基本词义,一旦置于言语之中则千变万化。因此译者把原文转换成译文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确定词义的问题。词义的确定包括词义选择和引申两个方面。
  1.词义的选择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和一词多义的现象。翻译时首先应该根据句法结构判明一个词在原句中属于哪一词类,然后进一步确定词义。
  如英语的record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
  I record all my thoughts in a notebook. (动词)
  我在笔记本上记下我所有的想法。
  I''ll bring you some records next time. (名词)
  下次我给你带一些唱片来。
  汉语的“书”字,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
  你读过多少书?(名词)
  How many books have you read?
  振笔直书。(动词)
  Take up the pen and write vigorously.
  即使词类不变,一词多义也是很常见的。因此,译者在确定词类的基础上,应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确切的含义。越是简单的词,其释义和搭配越多。如take,在《英汉大词典》里,仅作为及物动词就有37项释义,作为不及物动词有15项,作为名词有12项,再加上几十个搭配词组就更多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走”字的释义有9项,搭配词组有61项。
  现以英文的help作动词为例,看看在不同的上下文里会有多少不同的译法:
  He helped sweep the floors of the waiting rooms.
  他帮助打扫了候车室。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help the needy.
  政府要救济穷人。
  Trade help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贸易促进工业的发展。
  I couldn''t help crying.
  我忍不住哭了。
  This organization may be able to help you with such information.
  这个组织也许能为你提供这类信息。
  Maybe it would help if you took some adult education courses.
  你要是学点成人教育课程也许会有好处。
  This room is so depressing — I suppose new curtains would help.
  这房间让人觉得压抑——我想换上新窗帘会觉得好些。
  I helped Oakley inside.
  我扶奥克利走进去。
  Can you help me with this case please?
  请帮我抬一下这箱子好吗?
  Can I help you to some more meat?
  给你再来点肉好吗?
  Mr. Stokes helped himself to some more rum.
  斯托克斯先生又自己动手斟了些朗姆酒。
  He''s been helping himself to the contents of the till again!
  他又在偷账台抽屉里的钱了!
  Humor often helps a tense situation.
  幽默常能缓和紧张局面。
  A: Do you let your holiday cottage?
  B: Oh yes, it helps with the upkeep.
  甲:你出租你的度假别墅吗?
  乙:是啊,这样可以贴补房屋的保养费。
  同样,汉语里一字多义和一字多种搭配也是相当常见的。就以“打”字为例,译成英文,十有八九要译成不同的英文词:
  雨打在窗户上。
  The rain was beating against the windows.
  她用力打一下锣。
  She sounded the gong lustily.
  趁热打铁。
  Strike the iron while it is hot.
  他用瓶子打她的头。
  He hit her on the head with a bottle.
  李梅亭打门进来。
  Li Meiting knocked on the door and entered.
  我打了一个碗。
  I broke a bowl.
  别把茶壶打了。
  Don''t drop the teapot.
  他们打了一仗。
  They fought a battle.
  他们又打下了一座县城。
  They''ve captured another town.
  他们在打墙(堤)。
  They are building a wall ( dyke ) .
  他在打篱笆。
  He is putting up a fence.
  他正在打行李。
  He is packing his luggage.
  她善于打毛衣。
  She is good at knitting a sweater.
  你最好先打方格儿。
  You had better draw squares first.
  昨天他们又打了一口井。
  Yesterday they sank a well again.
  她习惯于打伞。
  She is used to holding up an umbrella.
  让她在前面给我们打手电。
  Let her go in front and flash a torch for us.
  我们必须打起精神来工作和学习。
  We must raise our spirits to work and study.
  他打起了日本式的印花纱帘。
  He parted the Japanese-style gauze — curtain patterned with flowers.
  他打电话到她家里。
  He called her at home.
  高松年直接打电报来的。
  Kao Sung-nien cabled me directly.
  请你给我打介绍信。
  Write a letter of introduction for me.
  打 一盆水来!
  Fetch a basin of water!
  小孩打酱油去了。
  The boy went to buy soy sauce.
  我爱好打鱼。
  I am fond of catching fish.
  他昨天打了 1000 斤谷子。
  He got in 1000 jin of rice yesterday.
  他为妻子把柴打。
  He gathers firewood for his wife.
  你最好先打个草稿。
  You''d better work out a draft first.
  成本你得打五百元。
  You should estimate the cost at 500 yuan.
  我在篮球队打中锋。
  I played center on the basketball team.
  我们应给植物打农药。
  We should spray insecticide upon plants.
  咱告诉大家这官司打不得呀 !
  I can tell you nobody should try any lawsuit.
  另外,我们还得考虑专业内容,一个词用在不同专业的文本中,词义自然就不同。如:
  The hearing aids are operated from batteries.
  助听器用电池供电。
  The doctor operated on the patient for a tumor.
  医生为病人施行肿瘤切除手术。
  The frontier forces had to operate against the invaders.
  边防军不得不对入侵敌人作战。
  贵方根据什么条件供应备件。
  On what terms do you supply spare parts?
  他身体条件很好。
  He is in very good physical condition.
  我们必须考虑主客观条件。
  We have to consider the subjective factors and objective circumstances.
  以上这些实例充分说明,在翻译时,词典虽然能起很大的作用,然而,光有词典没有具体的上下文是不够的。一个词在语境中的功能以及它的前后搭配是我们判断和选择词义的重要依据。不过有时候,在一个狭窄的上下文里,尤其是一个孤立的句子里,我们还很难对某一个词进行选义。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借助更为宽广的上下文来选定词语的真正意义。如: He is my uncle. 如果没有更多的信息,我们很难准确判断这个uncle是“叔叔”、“伯伯”或是“舅舅”。 再看下面这两个例子:
  I''m sure I''ll beat John this time.
  译文1:我这次肯定会(在比赛)中战胜约翰。
  译文2:我这次肯定要揍约翰一顿。
  爸走了。
  译文1:Father has left.
  译文2:Father has passed away.
  如果没有更广泛的上下文作判断,这两种译文都不能算错。翻译中词义选择的难易,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词义的繁简和文本的难易,而主观因素则是译者个人获取信息和对英汉两种语言驾驭的能力。客观因素是译者不得不面对的,主观因素是译者要不断历练的。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提高把握语言的能力和熟练掌握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本领,才能提高在翻译中准确选择词义的水平。
  2.词义的引申
  在英汉互译时,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词典里难以找到符合上下文的贴切词义,如生搬硬套,译文就不能确切表达原文的意思,甚至导致误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根据英汉不同的表达习惯,从该词固有的基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引申:
  For twins they are very dissimilar, Colin is tall and active and Johnny is short and middle-aged.
  这对双胞胎兄弟毫不相似,科林个子高而且很活跃,约翰个子矮而且老成。
  这里middle-aged的基本意思是”of or relating to middle age”,如果译成“中年”,显然讲不通,因此可以从“与中年人有关”这个意思引申为“老成”。
  We enclose a list showing our present availabilities .
  兹附上我方现货货单一份。
  Availability原意是“可得到的东西”,在这里引申为“现货”。又如:
  This kind of wood works easily.
  这种木料容易加工。
  After the fall of France, Germany was incomparably stronger than England on the ground, about equally matched in the air, and gravely inferior at sea.
  法国崩溃之后,德国陆军大大超过英国,空军力量旗鼓相当,海军则处于劣势。
  Poor Joe''s panic lasted for two or three days, during which he did not visit the house.
  乔的恐慌持续了两三天,这可怜虫不肯会家。
  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
  每个人生活都有甜有苦。
  The car in front of me stalled and I missed the green .
  我前头那辆车停住了,我错过了绿灯。
  The beauty of lasers is that they can do machining without ever physically touching the material.
  激光的妙处就在于它能进行机械加工而不必实际接触所加工的材料。
  Beauty lies in lover''s eyes.
  情人眼里出西施。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usion and fission does not stop here.
  聚变和裂变的差异不仅如此。
  Different systems of gases produce flames of different colors.
  不同气体的组合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
  Rubber is not hard and it gives way to pressure.
  橡胶性软,受压变形。
  汉语里引申的词义也很多。因此,在汉译英时也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如:
  我们吃掉敌人一个团。
  We wiped out an enemy regiment.
  在这句里,“吃”的原意是eat, 但在这里引申为wipe out。类似的例子还有:
  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门课他拿得下来。
  With many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behind him he has no problem with this course.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We must unswervingly give equal importanc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one hand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ideology on the other hand .
  各级预算都要量入为出,一是吃饭,二是建设。
  In preparing their budgets,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make sure that they can make both ends meet and that budgeted expenditures cover both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costs .
  实现了上述目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将再上一个大台阶。
  Fulfillment of the aforementioned goals will yield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expanding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mproving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her people.
  我们的同志应当注意,不要靠官,不要靠职位高,不要靠老资格吃饭。
  Our comrades should take note: Don''t live on the power of your office, your high position or seniority.
  期间多次实行权力下放,但都只限于调整中央和地方,条条和块块的管理权限。
  We tried to delegate power to lower levels on a number of occasions. But this was limited solely to readjusting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authorities and of the different departments and regions.
  词义引申是词层翻译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必须强调指出,词义引申必须从原文固有的基本含义出发,不可离开上下文,任意联系发挥。这是词义引申的重要原则,否则引申就会失去依据。
1.词义的选择 2.词义的引申
  一般人总觉得创作难而翻译易,只有搞过翻译工作的人才知道翻译也不容易。创作可以“写你所熟悉的”,翻译就不能完全由自己做主了。即使以全篇而论可以算是“熟悉”了,其中还是难免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问题,非把它解决不能完成你的任务。
(吕叔湘 1951)
  一词多义是各国语言中的普遍现象。翻开任何一部较详细的字典,都可以发现在一个词条下往往举出几个乃至几十个意义。在翻译一篇文章时碰到一个有疑义的词怎么办呢?一个词不能单就他本身而确定它的意义,要看上下文来决定,要看字典里所举的许多意义之中究竟哪一个意义符合上下文再作出选择。如果单凭自己所记的一个词的最常用意义,那就不免要犯错误。
(朱光潜 1980)
  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曾明确指出:“翻译中绝对的对等是永远不可能的。”林语堂先生更以自己丰富的翻译实践总结说:“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译者或顾其义而忘其神,或得其神而忘其体,决不能把文义 、文神、文体及声音之美完全同时译出,……因此,百分之百忠实,只是一种梦想。”许多事实已经表明,文学翻译,单凭字典的义项进行文字的转换是绝对不够的,必须重视作品的文化解读。翻译中一定要联系作者的创作思想及故事的环境等等文化背景来理解。手边就有一例。《尤利西斯》中有一句:“ Wonder is he pimping after me?”金隄译为:“不知道他会不会是想拉我的皮条?”萧乾夫妇则译为:“不晓得他会不会在盯梢?”查字典,pimping的义项确为“拉皮条”,但这里是写布卢姆背着妻子,正从邮局取来一封情人寄来的信,突然遇见妻子的相好麦科伊走来,心虚的布卢姆于是在心里产生这句疑问。试想,大白天在邮局门口,竟想到妻子的相好要给他“拉皮条”?这于理于情都说不通。从“文化解读”来判断,此处译为“盯梢”倒更合情理;何况 pimp 一词在澳洲就有“密探”之意,爱作文字游戏的乔伊斯把它引伸过来暗喻“盯梢”,是完全可能的。可见,对于文学翻译来讲,字典并非万能。
(摘自 李景端《 一句成语翻译引发的争论》 2003)
  汉英翻译中,译文受原文字面影响的问题 很多。现在举三个方面常见的现象说明一下。
1)搭配(collocations)
  受到汉语字面影响而搭配不当的例子经常碰到,例如:
  抓紧施肥 grasp manure(pay c1ose attention to or attend to the question of manure)(这个译法曾在许多人中传为笑谈。)
  取得成就 make achievements(have or record)
  学习知识 learn knowledge (acquire or attain)
  把中国建设成为 build China into(turn or transform )
  犯个人主义的错误 make mistakes of indiv1dua1ism( mistakes of succumbing to individualism)
  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 We had the experience that(1t was our experience that)
  热烈祝贺亚运会 Warmly congratulate the Asian Games (Hail or Greet)附带提一下,亚运会有这样一句口号:“争取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译成“For a good harvest both in sports and mora1s”。“丰收”译成“good harvest”,太拘泥于字面了。“精神文明”不好译,译成“morals”也费了一番苦心。但是morals另有含义,Long11zan Dictionary的解释是:“standards of behaviour, esp.in matters of sex”。口号的译文可能给人印象是东道主十分担心男女运动员之间会发生越轨行为。这句口号译成“For better(athletic) records and sportsmanship”是否稍好些?
  汉英翻译中搭配是个大问题。有的学者指出:用外国语写作或翻译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就是搭配。
  2)拟人法(personificati -on)
  拟人法的现象在汉语中常见,在英语中,多数情况下,是视为修辞上的一种毛病。因此在汉英翻译中要注意这个区别,避免受汉语影响而出问题。例如:
  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Our cause has won victories one after another.
  cause是没有生命的,而win victories的主语一般是人,二者用在一起,就把 cause 拟人化了。英译文虽然在语法上站得住脚,但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不是地道的英语。译文需要改写,或者加主语,如:
  We have won one victory after another for our cause.
  或者改用被动语态,如:
  A series of victories have been won for our cause.
  以下两个例子也属同一性质:
  汉字在历史上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
  The system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s played an invaluable ro1e in our history. (不是:Chinese characters have made indelible contributions in history。)
  宗教不得干预政治。
  It is impermissible to interfere with politics in the name of religion 。
(不是:Religion must not interfere with politics.)
  3)修饰词(modifiers)
  汉语里似乎修饰词用得较多,例如:顺利进行,胜利完成,热烈拥护,积极支持,努力做到,认真贯彻,彻底粉碎,深入批判,广泛开展,严肃处理。甚至有些人的文章里还出现“不切实际的幻想”、“毫无根据的诽谤”等等。
  一般说来,英语里的修饰词不像汉语里那么多,不少指导写作的书都告诫不要乱用修饰词。因此,汉语里的修饰词不一定非统统照译不可,而应加以推敲,决定如何处理。英译文里修饰词过多会显得装腔作势,效果适得其反、原来想加以强调的反而削弱了。试看下面的例子:
  进一步简化手续,及时地积极地从国外引进,并且认真 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做好消化和推广工作。We should simplify procedures and take prompt action to import urgently needed technology … organize scientists , technicians and workers to assimilate and popularize imported technology。
  如果照原文字面在simplify前加上further,在prompt后加上and vigorous,在organize前加上earnestly或actively,在workers前加上the mass of,文字会显得重复和累赘,反而没有很好传达原文的意思。
  此外,有的修饰词要不要译、需要根据情况,仔细斟酌,有时译了反而有损原意,例如“胜利召开”如译为successfully convened, 会使人感到召开前遇到不少困难和阻碍,最后才得以开成,而原文可能根本没有这种含义。
(摘自 程镇球 《汉英翻译问题》《中国翻译》 1991年第3期)
概念意义和关联意义(conceptual meaning and associative meaning)词汇意义由概念意义和关联意义两个方面组成。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它直接地、明确地表示所指对象;关联意义是词的附带意义,包括词的感情色彩和文体意义等等。例如,father,dad, daddy,papa,the old man和male parent这几个词表示的概念是相同的,即具有共同的概念意义,这一点是清楚的;而同样很清楚的是,它们的感情色彩和文体意义之类的关联意义很不相同。词的概念意义事实上也就是词典对词下的定义。了解一个词的意义首先要掌握词的概念意义。typewriter不是打字员,而是打字机;cooker不是炊事员,而是炊具;Bern不是德国的波恩,而是瑞士的伯尔尼。词的关联意义主要包括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文体意义(stylistic meaning)、感情意义(affective meaning)和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
(见《译学大词典》 P.46)
  三、搭配与翻译
  搭配是指限制词语如何同时使用的一些规则,例如,哪些介词与特定的动词同时出现或哪些动词与名词同时出现。
  首先,词和词之间的搭配和词本身的意义有一定关系。如“支票”(cheque)就其意义而言,可能经常和“银行”(bank)、“付款”(pay)、“钱”(money)、“写”(write)等同时使用,而不大可能和“月亮”(moon)、“奶油”(butter)、“修理”(repair)等同时使用。再比如汉语“发扬”这个动词就只能同积极方面的词语搭配,组成“发扬革命精神”等动宾短语,而不能与消极方面的词语搭配;“克服”则只能同消极方面的词语搭配,组成“克服困难”、“克服缺点”等动宾短语,而不能同积极方面的词语搭配。就搭配范围而言,上义词比下义词搭配范围广。如:plant-flower-rose/peony/jasmine/tulip/ orchid,其中,plant就是上义词,flower是plant的下义词, 但又是rose/peony/jasmine/tulip/orchid的上义词,词义越靠上的,搭配范围越广。还有就是词义多的词,英汉语中都有一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玩电脑游戏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