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说,什么时候训练的手感能用到当众讲话实战训练中

实战手枪训练纲要
我的图书馆
实战手枪训练纲要
&Wuchifo (献给所有热爱手枪射击运动的朋友们)手枪是军警的进攻武器或者是最后的防线,基于把手枪作为进行自卫反击或主动进攻的一种真正有效的手段,试拟以下训练纲要。<一>.基础知识一. 据枪1。单手据枪姿势动作(一)确定身体姿势:侧向对敌站立,脚略呈八字分开,膝部和踝部稍微用力定住。 以重心稳定为标准;头部不动或略往上抬。以视物清晰,缺口到眼睛的距离固定不变为标准。持枪手臂伸出,肩胛稍向躯干方向内收并略塌肩,肘关节稍用力伸直,手腕在准星平正后,用较大的力量定住。(二)确定握枪姿势:确定正确手形,必须经过实弹射击。每次抬枪射击,命中了预期目标点时,即用心体会握枪时手掌各个部分的位置及用力情况——尤其是中指在枪柄的位置、力量以及此时食指扣扳机的位置、力量,以及大拇指根部和小鱼际肌对枪柄上下两端的掌控情况。请一定记住属于你的正确握枪手形。由于枪的不同和各人手大小的不同,它有可能只是适用于你自己一个人的。但是认定什么是正确手形,则标准完全一致,即:握好枪,抬手照准关系便显示正确。符合此标准时击发,不用眼瞄亦可以。&&(三)注意事项:本练习的重点在枪与手的结合.手腕绷住,肩臂动作协调,方能向人枪合一的境界进发。内收和塌肩的动作能使肩关节盂和肱骨头紧密结合,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同时可使枪、臂重心靠近躯干,增加稳定性。练习时可以用镜子来帮忙。上述动作都十分需要射手的勤加练习,紧急情况发生时才能条件反射般做出正确的动作。之所以把握枪放在后面讲,是因为一般近距离的情况下,懂大致的握枪姿势就差不多可以命中,而要在中远距离开枪,精确地命中,则需要在握枪姿势上下更大的功夫。放在后面,有心人自己会体会。另外有一个普遍的误区是所谓的吊砖练习,尤其是军队里面比较盛行。理论是力越大,枪越稳。这种训练常常由于右臂随意加挂重物,持枪手姿势变形,肌肉痉挛,甚至造成神经损伤。此种办法,作为训练手段不是特别科学。人打枪需要的力并不是特别特别的大,吊上砖练出来的力气很大程度上用不上——重物改变了整个持枪手的重心位置,力量在不应该作用的地方出现,破坏了手掌的精细协调,反而坏事。回过头来看看专业射击队,他们就并不采用这种办法。要练力量?长时间据枪瞄白靶、做俯卧撑、甚至跑步都行!射击需要有比平常大的力量,但更讲究的是:协调用力,精确分配。2。双手据枪双手据枪有多种形式,如等腰三角式、威式、王(王秀宇)氏等多种双手据枪法。其中的等腰三角式据枪法姿势最为自然,流传最为广泛,且是其它几种射击姿势的基础,可重点研习,在此基础上可生出适合自己的变化。(一)确定姿势:身体正面朝向敌人,右手单手握枪,左手在胸前与右手会合,构成等腰三角;双膝略弯曲,保持上身稳定;略向前伸头,略含胸,肩到胸部的脊椎略拱,即成。(二)手部细节:食指钩住扳机护圈前部略往后带,大拇指找到合适的位置,与右手拇指平行贴住枪身或顶住枪身左侧,左手拇指指根压住右手拇指关节,余指搭在右手对应指上或指缝间,两手尽量靠拢。以握持紧固稳定,抬手即指向正确为标准。和单手据枪要求一样,应实弹射击,加强对左右手协调用力的控制,反复体会手上各部的精确感觉。有些人习惯左手四指全部包住右手,不用食指钩住护圈,只要能做到以稳固枪身为标准,一样可以。在等腰三角式据枪法的基础上,左脚踏前一步,侧身对敌,右臂保持伸直状态,左臂向胸前折回使枪口指向敌方,即成侧身式据枪法,又叫威式据枪法。这样做的缺点是自己的姿势容易变形不易固定,眼睛到照门的距离变化较大,容易产生瞄准偏差。但是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小敌火杀伤面积,反应也较迅速,实战中须要学会此动作。(三)注意重点:在双手据枪时应明确,右手起着主要作用,由它决定枪的高度、指向、扣压扳机的食指力量以及相应的虎口力量、余指力量。左手并非全力抱紧右手,而是根据精确射击的需要,适当用力,校正枪口指向并向后使握把和右手结合得更紧密。由此右手得以在较轻松的情况完成快速、精确的射击动作。 难点:强调右手的重要地位,对肩、肘、腕、指用力大小及其位置进行记忆。右手动作的一致性高,左手才能较易的配合协调到位。二 . 瞄准真正学会了据枪,那么瞄准就变得得容易多了。抬起枪,让准星处于缺口的正中,两者上端保持水平即是正确的瞄准。关键的是准星的位置到底有多“正”,两者的上端有多“平”。这取决于枪的设计和人对该枪的熟悉程度,一般来说,平的问题不太大,人生理上就对线条是否“直”,相当敏感,靠腕部的上下动作可以调整;正的问题则需要射手在正确握持的基础上想象出一条缺口的中位线,由此延伸向前,与准星的中位线精确重合。这个需要射手完全熟悉自己手中的武器,完全熟悉正确发射时自己的手型,并且要多多练习。作为一个真正好的射手,要养成将准星缺口的平正关系作为知觉对象,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准星缺口的平正关系,迅速构成正确瞄准的良好习惯。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举枪,准星与缺口就是平正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每次射击中做到利用视力最佳时间迅速准确地构成瞄准,先敌开火,消灭敌人。如果是弱视射手,则更需要长时间进行反复的操枪动作技能训练,使自己获得各种动作要领的清晰感觉。这种感觉越深刻,对武器的动作控制能力越强,就会使视觉控制减弱,射手获得更短的反应时间,从而为赢得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三 . 板机控制及其相关控制。很多人打枪并不是没有瞄准好,但仍然会把子弹打到爪哇国去,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扳机控制。由于人的生理和社会特点,进行三点成一线的训练比较容易,而且枪械设计师在设计照门准星时,一般会尽量让两者协调,瞄起来比较舒服。如果不扣扳机的话,其实每个人的瞄准景况差不太多。然而,一旦扣动扳机,食指的动作会马上引起整个手掌用力布局的变化,导致在发射的一瞬间,瞄准景况被破坏无遗。生手和熟手的区别就在这里。同样的扣扳机动作之后,熟手可以让子弹命中他想要命中的目标。而生手只会打中他想要命中的目标那倒霉的邻居。既然瞄准是没有太大问题的,那么扳机力越轻就越容易掌握了?当然,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我们必须知道,扳机力的大小和枪的整体结构设计有关系,有些的枪只能有较大的扳机力,同时还要知道的是,枪如猛虎,它的一声狂吼可能会给人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厂家有时是故意把枪械的扳机力调整到比较大的程度,非到极端必要的时候不击发。如格洛克公司为纽约警察局定制的一批警用手枪,扳机力达到了11磅之巨。你的枪不见得要这么重的扳机力,但我想你也绝不希望枪好像自己有一个脑袋,在你还在准备的时候就突然开始“爆料”。怎么样掌控好扳机呢?这是一个问题。 一个简单的扣放板机动作其实不简单。我们的生理特点让我们习惯于五指齐动:每次扣机,食指一动,本来握好了枪的其余四指也跟着用力。加上食指用力的方向如果控制不当,整个手都会感觉到别扭。这个时候发射,如果你能看到的话,你会发现先前的正确的瞄准状况已经改变。当然,你往往不能看到,因为处在这种别扭之中,你心里想的常常就是:怎么早点把这该死的一枪放出去?现在,请静下心,来看看正确的扳机控制。四指抓牢枪柄,手腕绷紧,慢慢扣动扳机,让照准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保持不变,直到“呯”地一声,目标上产生动静。正确的握枪手形的重要作用在此时将完全显露出来,四指抓握的位置是预备了适应食指用力后的状况的,同时四指自身又非常地稳固。做到这一点后,这时可以说说食指了,每当你拿起枪瞄准时,食指所放的位置都应该一样。须要牢记,食指在扳机上的正确位置,是真的需要你去记忆的。由于枪不同,手不同,每个人食指第一指节触扳机正确击发的部位也绝不会相同。食指在用力方面亦区别于其他四指,讲究的是单独用力。食指动,余指静,没有错。有些实战指导上讲是以食指第二指节为轴,到指尖的部份动,到手掌的部份保持静。这种说法,没有考虑人手大小各有差别,也没有考虑枪支设计各有千秋,除了那依据个人手大小定作的,且是扳机力只能以克为单位来计算的奥运会竞赛枪,配合它唯一的主人,没有人能做到。这不太实用,不符合我们实战射击的要求。我在这里提出的是,当你满意地命中目标时,记忆你食指所放的位置,并回忆你第二指节的活动幅度如何。以后扣机时,如果你每次动作都能够做到一致,那么请相信,你的弹着点也能!现在世界有上百个不同的板机系统,大致可分为平动和滑动两大类。平动如54,M1911A1等,它们的动作是平行后移。而滑动如92,P210等,它们的动作是以扳机固定销为轴心向后上方画圆弧。扣扳机的手法愈加细腻时会讲究这些变化。如果前面的动作你能熟练掌握,那么这些变化你也自能领会了。呼吸控制控制呼吸是一个关键,不正确的呼吸可能会造成压力或紧张,并影响到你的表现。应该是这样:当进行射击的时候,枪一抬起,你自然地吸一口气,略停,即用鼻子呼出部份气,边呼边预扣扳机,呼和扣到了一定程度(一般是过了第一道火后)时就开始进入屏气精瞄慢扣阶段,直至枪响。 总的要求是既要有足够的氧保证做动作,同时还要使胸腔腹腔和心率保持稳定。在两次心跳(心室收缩)之间的击发,子弹出膛时受到的影响会更小,因此命中率更高。这是美国对62名优秀射击运动员和陆军部队优秀射手历时八个月的紧张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呼吸慢,心跳会随之减缓。留给射手稳定发射的时间也就越长。一般射手在屏息期内都可以将心率每分钟减少18.4次。还有人能感觉出自己呼吸和心跳之间的微妙联系,恰到好处地利用这个神奇的节奏,把子弹在每一次心室舒张的时候击发,从而取得极佳的命中率。视线控制当你击发出了一发子弹后,由于声响和套筒的后退,你的视线将会暂时迷离,你必须在每发出一发子弹后,把视线恢复到原来的注意物上。射击的子弹数越多,你需要的注意力就越多。现在并没有任何手枪是无任何后座力的,所以,必须协调你的眼和手,牢牢记住你的注意物,用肌肉的记忆使手回到正确的位置上来。<二>.射击练习先指出一点,以下所有练习都是速射练习,从拔枪到开第一枪在两秒钟内完成,如果有人说还不够快,当然你可以自己提高速度,没有人会指责你。对了,我忘了说那包括开安全保险的时间了。单向多距射击练习这是常规的射击练习,在7米,15米,25米,50米的距离上直线设置靶位。不同距离上瞄准景况不同,去熟悉它们。多向多距射击练习 以身体为中心,在10点,11点,12点,1点,2点方向各设置一靶位。几个靶位到身体的距离各不相同,以尽量符合实战状况。不同的方向要求手臂和身体产生变化,转换射击目标时,保持手臂、肩膀和上身的相对固定,靠转动腰部和移动脚步来完成目标转换——去熟悉它们。室内运动中的射击练习将双腿弯曲,重心降低,前进的步幅约为正常步幅的一半,频率要快一些,脚掌与地面接触的顺序依次为脚跟――脚掌――脚尖,轻落轻起,双腿交替将身体平滑、匀速地向前推进。这就是所谓的“猫步”。当然,走猫步并不能完全消除上体上下运动和左右摆动,但却能将这种运动和摆动降低到最小程度。走猫步射击时的精度肯定比不上静止不动时的射击精度,但在室内战斗的近距离上,这种精度已经足够了,它能保证你所有的子弹都命中目标。一击致命的射击训练对人体上某些部位进行精确射击能产生最快的反应效果。这种射击起效的速度比敌方决定开火射击时发出的神经信号速度更快。在这样迅猛地打击下敌方立即瘫倒在地。一次具有立即停止效果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射击要求击中肩胛骨以上的脊椎部位、射穿脑干或者击中头部两侧的运动神经节。为形象地描述对重要运动神经射击的位置,你可以想象对方正戴着一付耳机。非致命性射击的训练同样是个精细的活儿,一点也不轻松。一枪把对方的持枪手打中,一枪把对方的膝盖打折,除了像上面一样用立体人形靶苦练,还有什么办法呢?射击目标就是人形特定部位,而不是靶纸上简单的轮廓或者中心区域。快速失能射击部位射击一次对胸腹的射击将击中一个“目标密集区域”,这个地方中弹后至少会导致快速失能。这里包括了心脏及相连的主动脉血管,心脏后面的脊椎,以及胸腔底部的肝脏和肾脏。一个成年男性的全身血液大约为毫升左右。一般来说,失血800毫升左右将导致头晕、脸色发白、乏力等早期休克症状;失血1500毫升以上将进入休克期而出现生命障碍;失血达3000毫升则会因为器官衰竭而导致生命危险。击中心脏显然会形成快速、大量失血,失去知觉并很可能在10~15秒内死亡。 射中脊椎能导致立即失能并导致死亡,但不能可靠地防止目标人物将手中武器打响,除非你射中的是肩胛骨以上的脊椎部分。由于集中了肝动脉/静脉系统、门静脉系统,因此一发射中肝脏的子弹将导致大量、快速的失血,其效果类似于击中心脏。柔软的肝脏组织是非常脆弱的,它由于弹头冲击造成的临时气穴现象而特别易于受到破坏。这意味着哪怕是一发擦过的近弹也能造成严重的伤害。顺着躯干再往下看,我们将看到肾脏,这恐怕是即使微小的创伤也能形成瘫痪性疼痛的最脆弱器官。因此,射中肾脏可以造成目标失能。 在对付多人时,你为了保证能命中目标,向这些地方打也是不错的。&&跪姿、卧姿、坐姿、后仰射击训练为了在各种紧急情况下迅速动作,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进行。仰姿射击的训练要消灭处于某些地方的目标,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高抬贵手”。如楼梯间上方的敌人。熟悉了这种仰姿状态下据枪的动作及此时正确命中目标的瞄准要领,紧急时能迅速地作出反应。另外要进行打吊灯的训练,因为实战中打断吊灯迫使敌方改变方位从而克敌制胜的例子已经很多了,并且还可以在我们的手里继续。奔跑急停射击训练 这个训练模拟实际情况,对射手在此种状态下身心的调适能力进行培训。弱势手射击训练 负伤或不便于优势手动作的情况下,射手依然要能解决敌人。&&进化的趋势就是双手射击。李向阳,陈联诗都能把这一手玩得绝妙。射击夹缝专门训练 毛主席教导我们:敌人是狡猾的,而人民的智慧也是无穷的。有些敌人习惯在两物之间的夹缝里偷偷摸摸地射击,那么,发现他就不要放过他。专门进行此种训练,能极大减小吃暗亏的可能。奸计不售,对敌方心理也是巨大的打击。穿透射击训练敌人躲在墙拐角,在垃圾桶、门板、窗帘后面…怎么办?熟悉你枪中子弹的威力,在头脑中熟练地勾画出他躲藏的可能情况,以一通集中的射击打穿他隐蔽的障碍,予敌以意想不到的杀伤。极近距离遭遇,枪出故障时的肉搏攻击训练别手忙脚乱地摆弄家伙了,也别把家伙扔掉。双手或单手抱着枪就往他脸上撞吧。铁比骨头硬,很简单的道理,但人没经过有意识的练习就用不好。拔枪是射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份,因为这一下如能特别顺利,将给你带来自信从而胜利完成剩下的过程。错误的拔枪动作则会破坏你的注意力,让你感觉落后了一步。快速的拔枪动作往往令射手在战斗中掌握更大的优势。无论枪套扣在腰带还是绑在大腿上,一经调节妥当后,每次进行练习时都应保持在原来的相同高度和位置上,使手臂的拔枪动作容易进入定形阶段。记住,射击有可能会在许多不一样的位置或以不同的姿势开始射击,所以枪套应稳固的固定在腰上,而射手也应加以勤奋的锻炼。枪套是让你可以快速准确做拔枪动作的主要关键。拔枪时,不要放置手指至板机护圈里。双手射击时,左手不得移动直至枪口指向安全的方向,不要犯这个错误。必须依身体中线,枪口指向目标。手臂稳固在射击位置,让你可以安全顺利的发出具重要性的第一发子弹。你应该注意看着目标。你看着哪里枪就指向那里,如果你真正盯牢了目标,你的手将会做你所要求做的。不拔枪射击训练可分几种情况:一种是事态紧急,直接在枪套(衣袋)内开枪射击,抢时间。一种是暗杀,把枪放在衣袋或箱包内抵近开枪。这都是近距离射击方法。抵近射击训练该姿势通常用于防备对方抢夺枪支,贴身目标射击或在纠缠格斗中射击。 动作要领:双手握持手枪靠近近前胸,或紧贴右腰侧,眼睛注视目标,靠肌肉记忆和枪支自然指向进行射击;或用强手单手持枪紧贴腰侧,用弱势手推开对方,摆脱纠缠进行射击;或用弱势手拉开不合作的疑犯家属和惊慌失措的人质。快速换弹夹训练快速上、卸弹匣是一个成熟射手的必练课程。持枪手回收靠在身体前,枪口指向安全方向,枪面略偏,右手大拇指按弹夹钮,在空弹夹完全落出枪柄的一瞬左手将已经拿好的新弹夹推入,解除空仓挂机,举枪对敌。如果你有意让膛内留弹,可省去一步。双发连击训练在射击比赛中,连开两枪,同时在纸板上不超过1吋形成一个「8」字的话,称为DOUBLE TAP,这是最高难度的射击。现在FBI及 CIA亦有这种射击训练,因为面对一个彪形大汉时一枪未必令其倒下,若能打出Double Tap的话,受伤的机会大幅提高,甚至能够增加对防弹衣的破坏力,这就是FBI及 CIA的特工每次都会连开两枪的道理。 在手枪实战训练上,要坚持“两发子弹”原则。第一枪也许已经是致命的,但最好还是补上第二枪。因为这样才能确保敌人不再醒来。自然指向射击训练: 该姿势通常用于近距离快速反应射击。 手枪高度与肩膀或眼睛平齐,眼睛完全不看准星缺口,而直接注视目标,靠肌肉记忆、视野余光对枪身的感觉和枪支的自然指向对目标进行射击。下面是美国特种作战培训中心(STTU)教材——的节选,供读者参考:“一个人若想成为真正优秀出色的特种行动队员,他必须力图超越教材内容,超越一般的标准,甚至超越他从教官那里所能够学到的东西。一旦受训队员掌握了基本原则并且超越了一般的标准,这时他应该开始探寻超越受主观意识控制的射击技巧,并力求达到一种更高的意境,一种自然的、挥洒自如的射击。 当一个人的射击训练进行到一定程度,就可能达到这么一种水平,即武器已经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他身体的外延。此时,肌肉记忆能立即使武器趋向瞄准,眼睛不需要思考就能掌握好准星缺口平正,并且当所有这些完成之后,扣扳机的食指正好自然完成了击发。这与所有顶尖级运动员在技能水平和条件反射上达到高度协调后的意境是一样的。这也正是冠军和普通运动员的区别。 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被很多保守的教官视为异端邪说,而这些教官从来就没有达到过顶尖级战斗射手的水平。根据传统的技术概念,当我们想打得更准时,我们被教导去注意我们的瞄准具。然而,与其他很多射手一样,我们发现这是不必要的。如果一个人不去有意识地将视觉焦点落在准星缺口上,也能打得准,并且在速度上快得多。我们通过夜间射击和速射训练发现,在战斗距离上,一个人可以根本不看准星缺口就能击中目标。甚至在25~50码,我们将视觉焦点落在目标上,而让准星缺口模糊,仍然能击中目标中心。当然,我们也承认,如果想打出最好的弹着分布,确实需要将视焦落在准星缺口上。但是想在剧烈的近距离战斗中生存下来,并且发挥最大的射击速度,我们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在执行营救人质任务时,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使你的注意力不离开潜在的威胁 ;可以能好地注意对手被击中后的反应动作 ;可以也有更好的视野去注视人质的动作或另外的威胁 ;当环境根本不允许你去看你的瞄准具时,你将不会感到有任何妨碍 ;在近距离内打得更快 不使用瞄准具的自然指向射击,必须通过持续不变的重复特定的动作,从而建立肌肉记忆来掌握。如果将武器举到正确瞄准的位置(眼的水平面上),并且作这个动足够多。那么最终,即使你是将视焦保持在目标上,肌肉记忆也能使武器正确地达到这个位置。这不是本能,这只是集中注意力与肌肉记忆结合的结果――一种重复和提高的产物。任何射手,只要他进行过足够的精确瞄准射击训练和战斗射击训练,即使他们看不清瞄准具,也有极高的可能击中目标。”看完上文,我们会想起在战争时期中国出现过的大量的这方面的高手。著名的“神枪李向阳”,“双枪老太婆”,很多猎人甚至土匪头子,都能达到枪响鸟落的程度。在中国这被称为“感觉射击”,昆明陆军学院刘开吉教授亦有专门文章论及,现代的飞碟射击更是如此,他们叫“以看带动”,即以看靶带动作的射击方法。其原理是视觉——神经中枢——动觉的一套应答反应动作方式。 以看带动的关系,看目标放在第一位,做出的全套动作以跟随目标并找准击发区为目的。以看目标来带动作,这个意识增强了,视觉支配动觉会自然反应出来。就象你开摩托车一样,眼不看手脚的刹车动作,而是盯着路面,遇到情况时手脚也能自然协调刹车动作。反之,车必然开得很别扭,搞不好还要出问题。按照“精力集中、精神放松、头脑排空、看好靶区”的要求去做,能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如果射手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这种条件反射,必然协调性好,准确性高,做出100次“以看带动”,就可能会有100次命中的结果,此种打法可称为“右脑自动驾驭”。 噫,他山之灵石,真可以攻吾之美玉。<三>各种射击场合的模拟练习 这是最真实,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训练。设置特定的战斗场景,利用计算机控制各型仿真目标的显隐,训练搜索目标、及时反应的能力。如美国著名的“赫根巷道”和英国的“恐怖屋”以及俄罗斯的“猎狼模式”。同时训练在黑暗状态、烟雾状态下,用镭射器和闪光手电配合的防守或攻击。有些国家是真的建成了整条大街规模的训练射击场,超市,医院,学校等一应俱全。这为实战演练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里出来的悍客......呵呵。与之相似的一些射击比赛有IPSC,NPA和PPC IPSC大赛特点是尽量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手枪对抗环境,要求射手在静止、高速运动和强迫性重装弹药的状态下,在各种逼真的环境里对静止、运动、突然出现或半遮蔽的目标采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射击(在命中结果相同的情况下打得越快得分数越高)。除了靶场模拟环境在每次比赛中都不尽相同之外,IPSC大赛甚至还有公开赛、半公开赛和意外赛之分。所谓半公开赛,即指参赛者在赛前数天内才知道某个赛段里靶位和目标性质的布置。这样做的结果,是射手几乎没有时间针对这种布置进行更多的练习,由此而避免了套路化,射手在比赛中只能凭自己的反应速度和综合战术素质取胜。至于意外赛,参赛者在进入赛场前数分钟内才会知道靶位、目标性质的布置,这对于参赛者的素质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NPA大赛要求更为严格,除了必须保证手枪是真正的自卫手枪并且不许改装之外,还要求射手在利用掩蔽物射击时暴露身体不允许超过1/4,否则按中弹(扣分)处理。很多人对PPC比较陌生,其实它前身是军警的射击训练,其后由美国国家步枪协会制定比赛标准,比赛方法如下: 在7米线用20秒双手立射射击6枪,一个RELOAD之后再射击6枪,共12枪。
在15米线用20秒双手立射射击6枪,一个RELOAD之后再射6枪,共12枪。
在25米线90秒内先双手跪射6枪,RELOAD后进入障碍物左面,用左手作强手射击6枪,再RELOAD后至右面用右手做强手双手射击6枪。
到最后一环,就回到7米线,在8秒内单强手射击6枪,全部合计共48枪。 附:“赫根巷道”:在1935年的美国首次PPC活动里,组织者用夹板和纸板按实际街景搭建了一条“赫根巷道(Hogan’s Alley)”,其中设置了大量对抗环境和各种射击/禁射目标,当射手从这条街道中穿过的时候,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在这种模拟的城市手枪战斗环境里,进入靶场的警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运动,搜索,对于速射中扣扳机很重要一点就是连续扣动扳机时扳机的复位.大部分手枪都有2道火,精度射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能做到正确合理的预压和击发,但在快速射击特别是紧张的时候估计就把预压动作忘光了,假如使用的是象54这样扳机力较重,较难控制和后坐猛烈的家伙的话估计就是浪费弹药了.那时候什么猛扣,压腕挺腕什么坏动作都出来了.练到了位的射手在极速射击时能做到扣完一发食指稍微回一点刚好回到扳机击发临界点.继续射击下一发弹.这样就能大幅度提高精度和相对提高反应时间,有时候快一毫秒说不的就能救命.握枪不管精确射也好应用射也好最起码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握持好后枪身轴线必须和手臂的轴线平行.如果做不到这点的话人员出现弹着偏一边,即使你适应了这样握枪能打准但距离变化后弹着又会变化.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我观察过上百打靶的军警人员,里面大部分都做不好这点.判断,快速反应,利用掩蔽物,射击,重装弹药,再射击,运动……。一个技术文章。有关手枪握把的: 手枪握把 手枪握把的设计关系到手枪的使用、射击精度和反应速度。过去,世界上大多数的手枪设计者将主要精力放在手枪的自动原理、内部结构、零部件的受力及可靠性方面,忽视,至少不很重视手枪握把的人机功效设计。现在,手枪握把人机功效设计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其内容应该包括指向性、握把形状、手感等方面。 人的手指(食指)自然指向目标时,很少发生严重的偏差,这就是手指的自然指向性。手枪也有指向性的问题:指向性好的手枪,射手握手枪握把将枪自然指向目标,概略瞄准即可射中目标。 手枪是近距离战斗和自卫的武器。在实战中,出于自卫本能,人们会以极快的速度拔枪抢先开火,此时就是“指向性射击”,射手完全凭手本能地自然指向射击,凭感觉射击。手枪的有效射程一般不超过50m,而实战中的应急射击距离大多在15m以内,这种近距离的遭遇战,手枪握把的指向性成了消灭敌人保护自已的极重要因素。 深圳警方曾参加过香港警察的手枪应急射击比赛项目,射手在2.75s时间内拔枪,枪弹上膛,快速射击6发弹,全部击中距离约7m的人形靶的10环。这就是应急“指向性射击”。  手枪握把的轴线与枪管轴线有一夹角,可称为“手枪握把倾斜角”,它是手枪握把指向性好坏的重要指标。当手枪的“握把倾斜角”与人手伸出、食指自然指向目标的角度相吻合时(115°~120°),手枪握把的指向性最好。 近代标准转轮手枪握把是从古代的燧发手枪握把演变来的,近似牛角状呈弯圆锥形,握把背部呈弧形向下弯,没有“虎口弯位”。它的握把倾斜角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角,随射手虎口握持的位置不同而变化。手握持的位置高,倾斜角就大,即枪口上抬,反之,枪口低头。转轮手枪握把的横截面基本上是圆形或长短轴相差不大的椭圆形,上细下粗,指向性、防滑性和舒适性都不好,单手连续射击时枪会连续后坐和上跳。由于握把没有虎口弯位限制,枪握把会向下滑移,造成倾斜角的改变,射弹越打越高。射手进行应急指向性射击时,完全靠自己对手枪握把的熟悉和熟练程度。现在美国市场上有多种多样的转轮手枪的防滑握把可供选择,以适应不同人的手形与习惯。其中有的造有手指凹位,它可使单手连续射击时握把不会滑移,保证了倾斜角不变。  众所周知,椭圆或扁圆柱形握把的砍刀、斧头使用起来很顺手,而圆柱形的用起来就很不顺手,常常“砍偏”、“砍翻”,以至刀斧口崩裂。同样道理,椭圆或扁圆柱形握把的手枪使用起来也很顺手。  当然,对于握把使用不顺手的手枪,射手只有通过艰苦的适应性训练使手逐渐适应枪握把了。1896年式毛瑟手枪是第一种大量装备的军用半自动手枪,它的弹匣在扳机前面,握把横截面基本上是圆形的,握把倾斜角为113°。华南抗日东江纵队的短枪队员使用这种没有准星的手枪可以射中10步远的鸡蛋或30步远的瓷碗和飞起的山鸡。这是全凭练出来的“指向性”射击。但是战争中的这种训练,毕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弹药、体力甚至生命(注:游击队、短枪队着便衣,为了隐蔽和快速拔枪,手枪不用枪套,直接插在腰带上。当时还恐怕准星会勾腰带衣服,影响拔枪速度,遂将毛瑟手枪的准星锯掉。50年代的电影“平原游击队”将这种情况如实地搬上了银幕,游击队长李向阳使用的一支毛瑟手枪就没有准星)。 1893年,美籍德国人博查特发明了第一支握把里装弹匣的C93式自动手枪。这支自动手枪的握把与以前的手枪握把不同,它有“虎口弯位”顶住虎口,使握持之手定位;其空心握把前后两面平行;握把左右两侧有护板,使手枪的握把横截面形状近似椭圆形。迄今为止的100年来,握把里装弹匣的自动手枪的握把样式基本上没有脱离这种形式。  手枪握把的虎口弯位在枪管轴线之下,与手掌的虎口部贴紧,枪的后坐力主要由手掌虎口的下部承接。枪的后坐产生翻转力矩,使枪口上跳,食指以下3个手指握住枪握把,尤其小手指的握持对控制枪口上跳起重要作用,因此军用手枪的握把不能太短。特种微型手枪如比利时勃朗宁Mmm微型手枪、国产84式7.62mm微型手枪由于特种需要,枪型特别小,枪握把特别短,只能两指勉强握住,射击时不容易控制,因此有效射程短,手感不好也是不得已的。现在许多国家的微型手枪的握把仿德国的华尔特PP手枪握把,在弹匣下端安装塑料的手指托,使微型手枪也可以3个手指握住握把。手枪握把的手感主要与所用材料有关,如木质握把与塑料握把手感就不同,另外,也与握把的表面处理效果有关。  美M1911A1手枪可能是最早注重握把人机功效的手枪。美国原M1911手枪的握把倾斜角只有113°,1923年将手枪握把背部下段改为带防滑纹的拱背形,取得最佳握把倾斜角115°,使握把上窄下宽,不容易脱手;将扳机向后移了约4mm,缩短了扳机到握把虎口弯位的距离;将握把靠扳机根部刮手的棱角切成半月形凹槽;加长了虎口弯位的弧度以使手定位效果更好,更舒适。美M1911A1手枪的握把中间厚两边薄,厚度适中、指向性好、手感好是公认的。优秀的握把设计使射手能从容地发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手枪弹,它的射击精度比大多数手枪要好得多。现在各种精美的M1911A1民用型号的手枪仍在大量生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名枪。但它的握把是按欧美人手形设计的,亚洲人就觉得大了一些。 比利时勃朗宁M1935大威力手枪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大容弹量双排弹匣的军用手枪。双排弹匣使握把不可能太薄。为了避免握把太大,将手枪握把虎口弯位很巧妙地设计成向内凹进,正好符合人手握持时虎口向前凸出的形状。手枪握把的下段倾斜角为103°。虎口弯位向握把下段过渡形成的“握把上段”约长20mm,它与枪管轴线的夹角为116°。不要小看20mm长的握把上段,正是这一段与枪管轴线的夹角,决定了手枪握把的指向性。这种设计,使手枪握把不必太倾斜,减小了全枪长度,并使虎口弯位处形成握把最细的“握把颈部”,使握把“上小下大”,不容易滑脱手。该枪握把由于有虎口弯位形成的“握把颈部”,即使亚洲人握持也不会感到太大太厚。其手感好,指向性好是世界公认的。它虽然是单动手枪,但现在仍是英国及其他许多国家装备的军用手枪。比利时和其他许多国家仍在生产。  捷克CZ75手枪内部结构并没有采用新的原理,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比利时勃朗宁M1935大威力手另一方面,握把上小下大,对双排弹匣来说,握把下段可能大了一些。  优秀的双排弹匣军用手枪的握把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握把虎口弯处必须设计成“握把颈”,使虎口弯位成为握把最窄最细的地方。(2)握把虎口弯位下段形成拱背形,符合人握持时的生理状态。(3)手持枪握把时,枪管指向与手食指自然指相同。 (4)尽可能地减小握把的围径。握把四角尽可能地圆滑,横截面尽量接近中间厚两头窄的近似椭圆形,避免方形。握持时手掌心自然贴合握把侧面,不能悬空。(5)握把的前后面金属部分均应刻防滑纹或经防滑处理,握把的护板应中间厚两边薄,有效果好的防滑纹或采用防滑材料。(6)握把前下端有稍向前勾的“勾手弯”,防止脱手;后下端向前勾形成拱背形,符合人手形。(7)手枪握把的长度以食指以下3个手指刚好握住为限,不宜太长或太短(8)扳机到虎口弯位的距离应符合中国人手虎口到食指第一指节根部的距离,约65mm,太长太短都不好。 (9)单动扳机行程4~5mm,双动扳机行程8mm。 我国的手枪设计一直落后于世界许多国家。国产QSZ92式9mm手枪的设计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中国应该设计出符合亚洲人手形的人机功效更好的世界名枪。 众谈手枪握把编者按自从本刊建立网站以来,吸引了许多爱好轻兵器的网友到本网站的论坛上交流关于轻兵器的知识,其中不乏高水平的爱好者。更难得的是,有些网友在国外,按照当地法律可以合法持枪,所发表的看法都是真实的感受。从本期开始,我刊开设“网上文摘”栏目,刊登网上论坛中的精彩内容。  请大家谈谈对军用、警用手枪握把的看法,理论、感觉都行。我接触的手枪种类不多,觉得M1911A1系列、GLOCK系列、伯莱塔92S都不十分理想,最近发现德国的新枪P8的握把感觉不错,但是没有打过,所以也不肯定。希望大家能够谈谈自己的看法。      握把好坏其实是手枪使用极为重要的一环,可惜多年来一直被手枪设计者忽视。到近年来,虽然大家都知道手枪设计要符合人体结构,可惜在片面追求火力的风潮下许多枪采用双排弹匣,使得握持不舒服。对于握把,我看有三个方面,第一是Pointability,第二是厚度适中,第三是手枪平衡点。如果单纯从打靶上看,做到第二、第三条好就足够了。然而在实战中,很少有机会能够让你从容瞄准,除非你的对手没有枪。所以实战中许多射击是概略瞄准,举枪就打。如果一支手枪的Pointability好,有经验的射手可以不用看枪,一指目标就能够打中,这种枪才是真正实战需要的。我喜欢SIGP210,其中重要一条原因就是这个。另外一种比较好的枪是HKP7系列,其中以P7M8最好,P7M13次之。    两个疑问:(1)不知道P7握把保险的力量大小?是否需要一直用力握紧?假如遇到突然出现的目标,而P7需要做握枪(保险)和扣扳机两个动作,会不会延误开火时间?(2)是否需要针对P7做专门训练?还有“Pointability”是否可以译做指向性?你是不是主张用M1911A1系列和CZ75系列那样倾角比较大的握把?    P7手枪的握把控制击发设计得极为巧妙。首先它不是你说的握把控制保险,而是握把控制击发。也就是你握紧时,击发系统待击,松开手,击发系统马上解脱。我说它“巧”,在于你握紧握把时需要相当的力量,有一定的力量才不至于误动走火。然而一旦你用力握住枪时,P7内部有一个半锁机构击发系统会自动锁一下(使击针待击——编者),这样你握枪的力量就不用很大。举例说,如果面临敌人,我举枪的同时握下击发柄(保险压杆兼待击握把片——编者),枪就处于待击状态,把枪口对准敌人,引而不发。此时我的手只需很小一点力量保持这一状态。如果我击发,第一枪也只需很小力量维持这一状态。据我个人的感觉,遇到紧急情况使用P7的反应速度最快,因为握紧握把的所需时间永远比你举枪时间短,这样你枪还没有举起时已经处于待击状态了。使用P7的确需要专门练习,但并非因为它复杂,而是已往所有的枪都与它不同。你可能会不习惯它的方法。  我个人十分不喜欢Pointability这种说法,英文也没有这个词,好像是硬造的。我觉得那是枪的一种灵气,你说不出来为什么一种枪举起来不看就能够对准目标,而有的枪举起来经常是歪的。从原理上说不出来,因为枪对得准不准是手腕直不直,应当跟枪握把没有直接的关系,似乎是握把、枪的平衡和角度的综合。M1911A1、CZ75的握把舒服已经得到许多人证明。我个人比较不喜欢伯莱塔92系列的握把。倒是西格-绍尔P226稍微好一些。不过伯莱塔的握把有很大改进余地,LAPD采用伯莱塔,他们的办法是更换比较薄的塑料握把片。    有的枪举起来经常是歪的,是因为握把的尺寸和射手手掌的配合有问题,比如:如果枪口偏左说明握把太细(相对于手掌);如果枪口偏右,说明握把太粗(相对于手掌)。这是一般的规律。关于Pointability,我想也许转轮手枪比较理想,因为转轮手枪的握把可调的余地很大,同一支枪可以调换各种大小、形状、材质的握把,如果不考虑使用快速装弹器的话就更灵活了。而且对于弧形握把,射手自己调节握持位置的余地也很大。    双排弹匣未必会造成握把过厚,勃朗宁HP手枪采用双排弹匣,但握把是我见过最好的,握持舒适,指向性好。    koo,勃郎宁HP是单动枪,扳机行程短。握把过厚的问题,只有采用了合成材料,才可以说有个圆满的解决。   握把用钢的如何呢,可以比合成材料更薄?奥地利七八十年代好像有这种手枪,手感问题应该可以用涂层解决,在非寒带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  这种做法可能带来一些问题:(1)涂料不牢;(2)钢太重;(3)钢一碰一个瘪洞。  我到枪店看了P7M8和Glock19经过比较,我觉得还是Glock19手感好。加上我以前打过Glock21,配用0.45ACP弹,我的感觉很好,也不觉得后坐大。我不习惯P7M8的前置握把保险。手枪握持技术探析 关键词: 手枪握持技术 手枪握持技术探析□陈 闽 武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机工程方面的要求,使之适应人体的结构特征和行为习惯,但这种“考虑”只能是在共性上的适应,而不是去适合某个人的某些特点。因此,使用武器的人,在使用武器时就必须掌握和适应武器本身的规律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武器的战斗性能。按照这条思路,我们来探讨在手枪握持动作中,应当如何适应这些规律。   手枪发射时,其后坐力是沿着枪身轴线正直向后运动的。从侧面看,枪身轴线在枪身质心之上,射击时,射手以手掌作为据枪的支点,在手掌承受后坐力的同时,同样给枪一个沿握持中心向前的反力,这两个力围绕着枪质心形成力偶,使枪身在发射瞬间微微向上转动,出现高低发射差角。从枪面看,如枪身轴线与小臂轴线相重合,则枪身正直向后运动,射弹不会产生方向偏差。如枪身轴线与小臂轴线相交,则在发射瞬间会产生方向差角。换句话说,如果握持动作不正确,枪与手臂、身体不能形成整体,射击时就会增大射弹散布,尤其在远距离射击或精度射击时,影响较大。所以正确的握持动作的原则是:尽量使枪身轴线与手臂轴线相一致,并使枪身质心与手掌握持重心相接近。  怎样才是正确的握枪动作?一般握枪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枪轴要正;枪面要平;枪身要垂直;应前后握而不要左右捏枪;要“含”住握把;指位要准;握力状态要衡定。   握枪时,虎口中心(拇指、食指根部之间的中心点,亦即小臂中轴)正对握把后方,使枪身轴线位于小臂轴线的延长线上,这叫枪轴要正。有的人握枪时,枪轴不正,出现左偏角或右偏角,瞄准时再用左右摆腕的方法调正准星缺口的平正关系,结果在射击时总是出现方向偏差,这就是方向差角所致;虎口的上平面与握把后弯曲部(护手)上沿平齐,同时略向上挺腕,使枪身轴线与小臂轴线相对平行,这叫做枪面要平。有的人为了抓住枪,用虎口部使劲挤住枪护手,或因害怕套筒后行而使虎口离开护手部,结果射弹总是出现高低偏差,这就是由于改变力臂量所致;手掌内侧满贴枪体,拇指自然前伸,使掌内侧与拇指下方形成一个凹槽,用以固定握把使之不易左右滑动,这一点对于速射来说是很重要的,同时也保证了枪身垂直,这叫做枪身要垂直。有人习惯于用大拇指向下压枪护木,用以稳定枪身,其结果是使枪面偏右,还容易在击发时拇指参与用力,射弹当然也偏右(如果为了控制因心情紧张而造成的枪抖动,可用拇指用力向前上方伸的方法减少抖动)。相反,拇指单纯向上翘,握把左后侧完全暴露在外面,扣扳机时握把会向左侧滑动(左手持枪者相反),射弹会偏向右方;持枪手掌根部稍前迎,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二关节部沿枪身轴线扣住握把前端,合力握住握把,这叫做要前后握而不要左右捏。握力的大小以枪身在掌内不再有活动空隙为准,有经验的教练把用力方式用一个“含” 字概括,使劲大了为“咬”,射手小臂肌肉僵硬,枪身产生不规律颤动。使劲小了为“叼”,击发时枪身会产生微小的滑动,这对命中精度都会产生影响。空枪预习中,在击发瞬间,准星会向左下“掉”,此时旁人观察,会发现射手中指以下3指颜色变白,说明他握枪时用力扣左护木了。如准星向右下 "掉”,则可发现大拇指卷曲压枪了,实际射效亦偏左或偏右;食指第一节中部(俗称指肚)靠在扳机上,使食指内侧与枪身之间留有空隙,这样一方面是运用大圆弧运动中某阶段近似直线的特点保证食指沿枪身轴线正直向后运动,另一方面是保证食指内侧在扣扳机的同时不会因触动枪身而改变发射线,这叫指位要准。靠指位置偏向指尖方向时,射弹偏右;靠指位置偏向第一关节根部时,射弹偏左。实弹射击时,如射弹在左(右)8、9环之间密集散布时,只要调整一下指位,散布区就会回到10环上来。这里也有一个例外,使用“77式”手枪时,由于其扳机前缘到握把后方的距离较短,采用常规的指位会使枪口向左下方偏,所以采用指尖(第一关节回卷,以指尖抵住扳机)或以第二关节根部靠在扳机上的指位击发。最后,在整个射击过程中,除食指外,整个握枪方式和力量保持衡定状态,不要随意变动。  是否做到正确握枪,从外观的一些现象就能看出。如实弹射击时(空枪预习时,检查者正直向后拍击枪口),射手的持枪臂向后和正上方跳动,是握枪动作正确,如瞄准误差不大时,命中精度会较理想;如果向左上方(或右上方)跳动,射手自觉别手腕,则是枪轴不正。从命中情况也可分析出握枪的毛病:射弹散布较集中,但偏向左右8环位置,一般是枪轴问题;如果偏在左右9环位置,一般是指位问题;如果散布在左下7、8环位置,是握枪过紧,俗称“扣握”了;如果散布在右上方7、8环位置,则是拇指用力过大。无规律且散布大,是握枪动作不一致;上下(包括斜方向)呈条状散布,是握枪力量大小不均匀等等。  在手枪射击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据枪(单、双手)姿势,握枪的动作是一样的,好的握枪动作会使射手获得一种充实感,抬枪后,准星缺口自然平正,枪轴与小臂轴线基本一致,运用手臂指向的准确性,可保证枪口自然指向目标,做到“举枪定位”,这就为快速概略射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射击训练中,特别是新射手,一定要把握枪动作练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为向优秀射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手枪射击基本技巧的训练&&&&&& 关于手枪训练的简单说明专业手枪射击训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目的:一种目的是参加比赛(包括奥林匹克式的射击比赛和所谓实战手枪比赛),另一种目的是实战,比如警察、特工人员、和特种部队成员。为上面两种不同目的进行的手枪射击训练有着超出一般人想象的差别,许多比赛用的技巧在真正实战中不但无用,甚至会产生危险,而许多实战技巧在比赛当中并不能赢得很好成绩,所以个人训练手枪时大概应有一个基本方向。如果要想两者兼顾的话就必须明白每一种技巧用法。 因为本文涉及的内容只是手枪射击最为基本技术,笔者试图从持枪、瞄准和扳机控制来分析手枪射击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本文并不着眼于比赛技巧或者实战战术的运用。用通俗的比喻说,这是在讲语文,而非作文,因而本文标题采用"基本技巧"的说法。掌握这种"基本技巧"并不保证读者实战能力或者比赛成绩的提高,任何人都需要进一步的专项训练。 二、握枪的姿势握枪姿势是许多初学射击者经常忽视的问题。对于生手来说,每个人都知道射击就是"三点连一线",如果知道得再多一点的人,还会提到扳机控制,如果一个人能够明白握枪姿势的重要性的话,他恐怕就不是生手了。正确握枪之所以至关重要在于: 第一,确立瞄准的线的稳定。认为瞄准是眼睛指挥调整手臂的方向,这种看法恐怕把人当成了机器。其实瞄准只是给手臂提供一个参照,因为人肌肉有很强的惰性,如果握枪方法不正确,尽管你通过大脑不断调整姿势,枪恐怕还是会不断偏离瞄准线。更何况眼睛瞄准的时候并不能够同时照顾到准星、照门和靶子(这一点后面进行探讨)。握枪姿势正确的时候,指向目标就很容易确立正确的瞄准线。 第二,在紧急情况下完成快速瞄准或者概略瞄准。无论是实战还是参加比赛(除了慢射),时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握枪姿势正确,枪举起来就能够指向目标。反之你必须通过眼睛调整,浪费的时间可能将以生命为代价。 美国人评价枪时创造了一个英文词汇:Pointability,说的是拿起枪来,随便指向目标时,瞄准器就能自然对准。其实这是说枪的设计是否更加符合人手生理构造。一般评价说 Sig P210、布朗宁 Hi-Power、1911 系列的Pointability都很好。其实经过训练几乎任何高质量手枪都能够有很好的Pointability,关键就是握枪姿势正确。 你用非握枪手握住枪管部份,把枪把推到握枪手的虎口中心,用手掌找到舒服的适位置,然后握紧。我确立正确握枪姿势的办法是这样:握住枪,垂下双手,处于准备姿势(枪口垂下40度),然后迅速举枪指向目标。如果不是基本瞄准目标,说明握枪的姿势和手腕角度不理想。这么反复练习,直到能够举枪便指向目标而不需调整位置。为了加强实用练习,还可从枪套位置开始,单手出枪,然后双手合起指向目标。大约经过上千次练习之后,就能确立正确的握枪姿势,给瞄准打下良好基础。 关于握枪还有一个极为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请记住这一点:时刻握紧枪把。具体方法是把枪放在手里,用力握紧,直到握枪的手颤抖,然后放松一点,手腕一定要绷紧。这里有三个理由: 首先,枪握紧的时候才能保持击发时的稳定,也就是保持瞄准线不动。 第二,多数人的手神经有一种运动习惯,就是五个手指同时放松,同时抓紧。这样在射击时,如果你枪开始握得不是很紧,食指扣压扳机的那一刹那,你会下意识地连带其余四个手指握紧枪把,一松一紧的过程无形之中破坏了你的瞄准线。如果你枪把已经握得很紧,扣压扳机时便没有活动的余地了。关于扳机控制将在后面详细讨论。 第三,枪把如果握得不紧,在枪猛烈的跳动时,枪把会撞击手指的关节,次数多了很容易造成损伤。握紧枪把看起来是很简单合理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射击中经常忘记,往往是打着打着,发现弹着点散开了,才想起来。 三、两只眼睛瞄准人有两只眼睛,但是其中一个是主眼,另一个为辅助,信不信由你。平常生活中哪个眼睛为主没有多大关系,然而到射击上关系就大了。当你举枪瞄准时,是否习惯地闭上一只眼睛?闭眼的动作实际上就是你强迫自己举枪手一侧的眼睛成为主眼的行为。射击训练前,你需要发现并且训练自己的主眼。 因为我的建议你训练时睁着两只眼睛瞄准,而不闭上另一只眼睛。两只眼睛瞄准的第一个优点是增加了视界,如果你遇到手枪枪战,视野开阔与否是至关重要的。第二,如果你用两只眼睛瞄准,你的注意力便不会过于集中到靶心,而会着重于瞄准器和整个靶子的关系。这一点在以后有关瞄准的部份再详细探讨。第三,两眼都睁开时你脸上的肌肉会放松,身体也会感到自然。这对你进行长时间的比赛尤为重要。 确定主眼的方法是,你正视一个目标,然后在自己面前垂直伸出一只铅笔,笔尖跟眼睛和目标形成三点一线。这个时候,你闭上一只眼睛,如果铅笔尖还在那一条线上,说明你睁着的眼睛是主眼,如果铅笔尖跑到了一边,说明你闭上的眼睛是主眼。如果你的主眼恰巧跟你持枪的手不在一侧(比如你的主眼是左眼,但是你用右手持枪),你最好让自己的眼睛适应你的持枪方法,或者持枪方法适应你的眼睛。 四、准星!准星!!准星!!!说到瞄准谁都知道三点连一线。然而举起枪的时候会发现,你要连成一条线的三点处在不同的距离,远远超出自己眼睛的景深之外。那么你焦点对在什么地方?无疑照门(缺口)是更加抢眼的,你很容易把目光焦点对在那里。当然你更关心靶子,关心中间那个圆心,所以你更可能注意靶心,恨不得把它击穿。还有更为周全的人,举起枪之后眼睛的焦点就不时在照门准星和靶子中心换来换去,力求面面俱到。你属于哪一种人?不管你属于哪一种反正你是错的。举起手枪,你全神贯注的地方是准星。 “Oh say can you see...your front sight?”美国国歌的第一句歌词,被射击评论员 Dave Anderson 篡改成了这个样子。另一个被人称为世界四大手枪教练的人 Chuck Taylor 乾脆把自己创办的学校称为 Front Sight Firearm Training Institute。洛杉矶县警察局在"警察生存训练"中专门列出一条: "当你的性命决定于射击时,别忘了盯住准星!" 注意准星的原则是出于这样的原理:瞄准器之间的关系(准星和照门的位置)的重要性远远胜于任何单件瞄准器与靶子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准星不在照门的中心,而只是把准星或者照门对准靶心,你的子弹将会打飞。如果你的准星和照门的位置完全正确,哪怕你的瞄准点偏离靶心,子弹也会击中靶子。把瞄准器关系掌握好,即使打不了十环,也能打六环或者七环,反之你打的子弹便不知道会飞到哪里。 回到准星问题上,如果你的焦点对准准星,照门虽然是虚的,但是你仍然能够自然确立两者之间的正确关系。如果你能够通过训练,让自己的手眼自动形成摆正瞄准器关系的习惯,也就是一举起手枪,准星和照门位置就是正确的,那么你把准星对准目标之后,也就完成了击中目标的瞄准程序。这也就是前面强调的正确的握枪姿势的重要性。 这里再引入一个区域瞄准的概念来强化焦点对准准星的重要性。射手要培养一种区域瞄准的习惯,也就是你瞄准的不是靶心,而是靶心周围的区域。理由是无论你如何认真瞄准,让你的瞄准点固定在靶心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的手在或多或少的晃动。射击距离越远,你会感到晃动幅度越大。过份强求瞄准点在靶心,你会自然把焦点移动到靶心,而且会造成瞄准时间过长。最后的结果是,长时间瞄准使得手臂疲劳,反而晃动更大。采用区域瞄准,正好适应焦点对准准星的方法。 五、射击!给自己带来一些火药的乐趣!如果能够正确持枪,正确瞄准,现在你可以上靶场打一气了!有经验的读者一定会感到不解:射击技术中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扳机控制还没有涉及就谈上靶场?这岂不是好高务远?的确,在练习射击的观点上本人是有些奇特,把扳机控制放在实弹射击的后面。我的道理是这样的:扳机控制是射击当中最难掌握的一门技术,它的难不同于瞄准。瞄准技术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难以理解(比如什么叫区域瞄准,为何聚焦准星),扳机技术是一讲就通,但是具体做好需要一辈子(对,一辈子!)的练习,要是有人声称自己完全掌握了扳机控制,他或者是吹牛,或者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扳机控制。扳机控制,跟篮球运动员投篮一样,要经常练习。所以,我想人不必等到基本掌握扳机控制之后再上靶场。而且不通过实弹射击恐怕也不可能基本掌握扳机控制。 现在的射击训练主要目的是练习持枪和瞄准。在美国射击论坛上曾经有人提问如何提高自己射击的准确性。多数人的回答都包括这一条:用.22LR口径练习。这也正是笔者在建议的。点二二小口径子弹突出优点是,后坐力很轻,可以基本排除坐力和扳机对瞄准线的影响,使你集中精力解决自己握枪和瞄准的问题。而且用点二二射击也对扳机是一种训练过程,使你自己对射击有良好的感觉。点二二子弹练习的另一个优点是价钱便宜,用九毫米子弹射击每发的造价是$0.15,点四五英寸口径子弹为$.02(以千发为单位大批购买,否则价格还会更高),而点二二子弹的造价仅为$0.025。 用点二二子弹射击,开始时可以可以慢一些,但是如果成绩有提高时可以逐步加快射击的速度。 举起枪来,你会发现,要想让枪固定不动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在21英尺的距离射击(这种距离是手枪实战的距离的近点),你会发现枪的准星是在靶心内部晃动。如果你在50英尺射击(这种距离被认为是实战的远点,开始不建议你打这么远的距离),你会发现靶心差不多跟准星一样大小,准星哪怕轻微抖动就会使瞄准线跳出靶心。 现在你的主要目的是做好 grouping,也就是收缩子弹散布面,你不必着意调整瞄准偏差。也不要怕打得“群星璀璨”,你可以从15英尺开始,然后增加到21英尺。如果有做30个俯卧撑的能力,在21尺的距离上,很快就能够把弹着点收缩到一起。 射击时呼吸是一个环节,举起枪之前长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有教练说枪最稳定的期间是慢慢向外出气的时候。笔者对这一点并没有体会,我打枪时向来稀里糊涂,向来是瞄得半准半不准的时候,枪不知道怎么就响了。所以我打枪绝对是五分瞄准五分蒙,当然我算比较会 "蒙"。 我蒙的经验是,不强求瞄的尽善尽美。有些人总想把枪口固定到圆心,结果是永远也不能固定,端起枪来瞄了又瞄,半天不肯放一枪,最后手臂不知不觉越来越疲劳。长时间屏住呼吸,大脑缺氧,眼睛就会出现重影,结果是越不肯打,打得越糟。区域瞄准的好处就在这里,虽然准星不能固定于靶心,但是我力求它在靶心周围地带晃动。往往在它晃动的范围最小,晃动速度最低的时候我的枪响了。 信不信由你,进行瞄准的不光是眼睛,还有手。人的手也在瞄准。当然这种"瞄准"不是看你的靶子,而是“记忆”上一发射击的位置。这种"记忆能力"要求你进行速射。有不少射击爱好者打枪很有耐心,打一两枪放下歇一下,恢复体力。我称这是高尔夫球式射击。我缺乏耐心,枪一举起来,就要一口气打完,不管里面装五发,八发,十发或是十五发。子弹越多打得越快,瞄准就越马虎。这种马虎瞄准射击反倒训练出来快速射击的习惯,打小口径尤甚。我觉得这种快射反而提高了成绩。因为手每次在吸收完坐力之后,都自然把枪摆回到原理的位置。只需要通过瞄准轻微地调整,便可以再次击发。附图的靶子就是笔者在50 英尺的距离上用 Sig P210 的点二二口径系统连续射击完成的。最远端弹孔相距仅1.5英寸,我想如果打一枪停一下,再次举枪射击的话,但着点一定会散得更大。 关于用点二二射击练习的枪,虽然你可以很便宜地买一把点二二口径手枪,而且性能也都不错,但是最好还是用你以后正式使用的手枪加上一个.22lr Conversion Kit。这是一种为点二二口径特制的枪管、套筒加上弹夹。有些手枪原厂(如Beretta,CZ,Sig )生产专门为练习这种枪的 Conversion Kit ,有些枪是 After market 制造商生产,价格在两百到七百元不等。虽然从价格上看,你可能有些吃亏,但是用Convesion Kit 让你熟悉这种枪的性能。否则你点二二打得虽然纯熟,但是打实用子弹时却换了另一种枪,多少失去了练习的目的。 六、持续增加的压力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讨论本文最为重要的部份:扳机控制了。扳机控制,笔者认为是射击训练当中最为主要的部份。诚然,良好的瞄准是射击的基础,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提高射击成绩的最大障碍在于扳机控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会扳机控制是射击练习的里程碑,学会扳机控制才能够说真正入门。 在进入探讨之前,我们先分析一张靶子。请看图三,这是以点四五口径子弹,在50英尺距离上,无依托五发射击的靶子。有四个弹孔紧密簇在一起,形成一英寸多的散布区,而另一发却跑到了近五英寸之外的下面。上面的四发和下面那一发显示了悬殊的射击水平,原因何在?(请别猜是扳机扣重了,但得知道一点射击的人也不会把扣扳机跟抠可乐罐混为一谈。) 现在假定我们做一个试验。我把手放在你的肩头突然猛力一推,你猝不及防险些摔倒。第二次重来,我数一、二、三,接着用力推。这次你的肩膀顶住了我的推力。第三次,我数一、二、三,但手却没有动。这时你的肩膀却猛力向前冲了一下:你预见到我手的推力,所以往相反的方向用力。这就是前面问题的原因所在。 当我们打完第一发之后,手受到了后坐力的冲击,你的神经自然产生了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再次的扣扳机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给手腕一种相反推力,来抑制枪的后坐力。枪的后坐力越大,这种下意识行为就越强烈。(明白为什么本文在探讨扳机控制之前,提出用点二二口径进行射击练习的道理了?)你可以给自己做一个试验,在靶场把实弹和练习弹混在一起,装进弹夹或弹舱(能让别人帮你装更好),然后你射击。在人为造成哑火的瞬间,你能够看到自己的手腕或多或少地在用力向下压。你能够抑制自己不这样做吗?用理智控制下意识,就如同你命令自己在物体飞过来时不要眨眼睛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也许你能凭意志控制一次两次不眨眼,但是时间一长,精神稍一放松,你就会失败。 洛杉矶市警察局射击教练告诉学员:让你每一发子弹的发射都是突然的。 突然的?该不是让我们每一枪都走火吧? 现在你的矛盾是:你既要控制射击,又要让枪响变成突然的。这似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认为唯一正确的方法是,从现在起,你要在自己的脑子里面彻底否定,最终忘掉下面的概念:"扣动扳机"。在你的射击行为中,应当没有"扣动",或者"拉扳机"这种概念。正确的扳机控制是,当你的瞄准线确定之后,你给扳机一个:持续增加的压力,直到击发。具体的做法就是在你满意自己的瞄准时,以食指压住扳机,稳健地增加压力。你不要思考什么时候枪会响,而是尽量维持原来的瞄准线不动。这样,由于你自己并不知道枪在什么时间想,也就不会产生突然向下压的反动作。在开始时,你的心里要有一种意识,就是持续加力,以后力争让自己的手培养出这种习惯。刚刚开始可能你感到击发速度比较慢,但逐步就会加快。这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并且经常练习的项目。笔者坚信通过这种击发练习,你的射击水平能够在很短时间有一个极大的飞跃。再重复一遍:持续增加的压力! 七、捅破这层窗户纸射击在开始并不很难,但是如果想把靶子打得漂亮一下就不容易了。对于许多人来说,手枪射击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从持枪到瞄准到扳机控制,要想提高一大步决非一天两天的功夫。然而越是抱着这种想法,射击水平的提高越困难。不少人玩枪许多年,谈论各种枪弹性能如数家珍,几乎无一不晓,然而上了靶场,便露出了十足的平庸像。你不能说他打得不好,举起枪来架式十足,打起来都能命中靶子,但是就是缺乏一点点神采,靶子让人看了不能兴奋。不少人玩了一辈子枪,打了数万发子弹,然而他的射击水平多少年都停留在一种水平。往往是把他们初学射击之后第二年的水平维持下来。跟他们谈论起来你会发现许多人对枪很敏感,在他们看来,只有某种枪可以打好,其它的枪是根本打不好的。 其实射击水平的提高就像厚厚的窗户纸──看起来把你从一个世界隔离开,然而一捅就破。 经常回有人问,射击成绩是不是用子弹堆出来的?答案:是,但也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射击数量和次数想得到足够的射击经验是不可能的,没有实弹射击,成绩决不会自动提高;然而提高射击水平,只依靠子弹也不行。你还需要一个十分重要的练习:空枪击发。我个人的经验是,空枪击发和实弹射击间隔进行,以空枪击发作为训练基础。具体做法是,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空枪击发练习,主要训练瞄准和扳机控制,包括练习双动击发和单动击发。根据情况在一到两个星期之后进行实弹射击,从实弹射击中一方面分析研究自己瞄准练习的问题,另一方面感觉在后坐力之下的扳机控制。每当我在上靶场之前进行了足够的空枪击发练习之后,射击成绩就会明显地好和稳定。如果我空枪练习不足,上了靶场,枪就有一种陌生感,成绩也不稳定,特别是头一百发子弹。笔者曾经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大约两千发实弹射击,使自己的实弹射击成绩产生了飞跃性的提高,在远距离射击时,子弹散布直径缩小达60%。在这期间,我进行的空枪击发练习至少超过了实弹射击的十倍。被我打坏的九毫米练习弹就有装满了一个首饰盒,别人说,整箱子买子弹的人并不稀奇,但是整盒买教练弹的人却不多见。然而空枪击发是我的诀窍。 这里再谈谈枪的选择。这里说的选择枪跟我过去评枪的观点完全不同。这里不是选择一枝最好的手枪,而是选择一种适合训练的枪。读过我的文字的人恐怕都知道本人是 Sig P210 的迷。这里我决不推荐你用这种枪作为主要练习用枪,同时也不赞成使用其它单动击发手枪或者H&K P7系列。因为这些枪的扳机相对很轻,射击练习相对容易。如果你掌握手枪射击准备有一天实用的话,你最好有能力运用所有手枪,而不是你自己的那支专门的手枪。所以我的选择是勃瑞塔92FS。首先它在现代手枪中的准确性是第一流的,第二它是现代手枪当中扳机最硬的,双动时为14磅(而且还十分生涩,本人认为这是它的最大缺憾),单动时为7磅(远远高于普通观念上的最佳点4磅),尽管这对枪本身来说可能是一种缺点,但是从训练的要求上却是最佳选择。 勃瑞塔手枪双动击发时,你会发现保持枪稳定,击发之后保持枪不跳几乎是不可能的,反复练习也只是减低这种抖动。空发训练时间一长,食指会感到疼痛,而且会磨出□子!然而这也仅仅是一层窗户纸,图四中的五发子弹是笔者在50英尺距离上,全部用双动击发打出来的。也就是每一次击发之前都放下击发锤再取消保险。两英寸的子弹散布,虽然不算我的最好成绩,但是却能够证明双动击发并非不可征服,甚至完全可以打得很单动一样准确。 掌握勃瑞塔92的射击,其他的枪就不在话下了。拿起任何枪(应当是高质量手枪),都觉得操作十分容易。我初次射击Sig Sauer P220 时,就在 50英尺打了一点九英寸的散布。图五是最近用别人的枪打的靶子。一个枪友拿来刚刚买的1950年Colt Officer Model 转轮手枪。为了这个半个世纪前生产的收藏品,这位老兄花了八百多元的"天价"。他请我一试。我用了他六发.38 Special子弹,打出了如图不到一点五英寸散布面。我由此断言,这支枪如果安装在机械架上射击,50英尺可以把六发子弹打进一个集合的弹孔。大概这个靶子证明了我话的权威,这个老兄更加爱不释手。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战训练什么时候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