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体验有哪些好玩的vr游戏游戏好玩

体验了一把传说中的虚拟现实游戏,其实……不太爽
我的图书馆
体验了一把传说中的虚拟现实游戏,其实……不太爽
VR 设计见闻录:问题、机遇
Necromanov
作为一名游戏设计师,我总是会努力关注整个游戏行业,甚至是游戏行业以外最新的设计进展和灵感。我一直认为,设计技术的整体进步,是这个行业最为重要的价值之一。而 VR 恰恰是那个如今正时髦,而且正迫切需要游戏设计进步与突破的领域。整个行业都在忙着炒作 VR 概念,在中文领域却很少有人实际来写这些 VR 内容的形式与成就,旗舰自然也想要写点什么……
但是,就和绝大多数关注 VR 的大家一样,我写作 VR 相关的内容,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主流 VR&设备,根本就买不起啊!
这还不含那台能爬动 VR 显示的电脑钱!那台电脑的价格……自然是只高不低啦!雪上加霜的是,现阶段所有的 VR 程序,都很贵。开发 VR 程序和游戏的大家经过评估,觉得能买得起这种设备加电脑的都是金钱过剩的大土豪,一个 VR 游戏定价动辄就是 49 刀、69 刀,一副“我先斩用户一刀,回回血好给投资人看”的架势……
幸好,我没有 VR 设备,但我还有朋友啊!
于是,我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对最热门的 VR 设备,及其上面的各种应用进行匆匆一瞥。由于设备并非我本人所有,以下评论只能作为“见闻录”,而不能和旗舰往日那些游戏设计专栏相比,还请各位原谅则个。牵涉到的产品并不多,体验时间也并不长,纯粹是个人的见闻录和设计随笔。
主视角 VR:想象很美,实际很迟钝
在几乎所有关于 VR 的科幻小说和网游小说里,只要出现虚拟现实,就有一个设定是不言自明的:虚拟角色的视野,和玩家自己的视野完全一致。这个虚拟现实的世界,也和我们在现实中的视点完全一致,周围的景象足以以假乱真。每个人在第一次实际透过眼镜看到商业 VR 之前,几乎都会有这样的想象……但残忍的现实会打醒他们,尤其会打醒那些对游戏非常熟悉,且对 VR 游戏有着期望的人。
我所尝试的第一个 VR 就是个这样的“游戏”:它是个纯粹的技术演示 DEMO,描绘了以当前图形技术而言非常充分的优秀森林画面,以及在其中活动的奇幻生物,以及可以用视线与手柄同这些生物进行简单的互动。当然,作为 Tech Demo 没有什么游戏性,但这么体验了几分钟后,我还是开始感觉到主视角 VR 有些不那么令人满意的地方。
这种最大的感觉是“迟钝”。不是掉帧,而是异常的迟钝。不,我想要说的可不是那些在 VR 开发界老生常谈的眩晕、沉浸感、帧数、身高、FOV 之类的问题。事实上,上面这些问题在这个 DEMO 里解决的都算不错——而是对设计师而言的问题,比这更加麻烦的问题。但这时我还没有总结出这个问题是什么,于是抱着“要抓紧在土豪朋友机器上享受的良机”的想法,打开了下一个游戏。
为了找到这种迟钝感的来源,我接下来打开了号称 VR 游戏超大作的 EVE:瓦尔基里。这东西好像要 69 美元还是 79 美元,完全就是趁着 VR 土豪们没有游戏玩抢一笔的节奏……总之是笔巨款,能蹭就赶紧玩!
这是一款华丽的太空载具射击游戏,还能组队对战:为了避免上面说的那些 VR 设计问题,他们决定不考虑玩家本身的视野等等问题,直接拿模拟飞行的思路来接收那批精英玩家。我个人的模拟飞行能力本来也驾驭不了这种程度的模拟飞行游戏;但在 VR 双重操作的压力下,这游戏的难度被极大地放大了。
手柄上有速度和朝向两轴控制算是模拟飞行的标配,视线判定和头部视野实际上变成了另外两轴,这让整个游戏的飞行变得十分难以掌握节奏。太空模拟飞行不像普通模拟飞行那样有地平线作为参考轴,这让游戏朝向混乱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我几乎每分钟的追逐战里都要反复重设视线,以确保我还能搞清楚当前我正在观察哪架敌机。
理所当然地,我被对面的各路豪侠虐得找不到飞行方向……真的找不到方向。每次刚刚好不容易扶正机头开始锁定敌机,摆了摆脑袋、调整了方向以后,对面的敌机就飞得哪里都找不到了,我只好再次扭动僵硬的颈椎重新扶正机头瞄准——那种迟钝感再次出现,而且出现的异常明显。平心而论,这个游戏的敌机速度其实并不比其他游戏快太多,画面上也有类似的瞄准箭头,但追上瞄准箭头的操作从未显得这么难过。
但是,瓦尔基里这个游戏令我感觉到了那个 VR 主视角游戏的迟钝问题的来源:这个核心问题就是,VR 主视角下的玩家输入与输出频率非常的低下,而且同游戏设计无法匹配。为了解决主视角下 VR 的控制问题,第一代 VR 厂商们可谓绞尽脑汁:视线跟踪、头部移动、手柄控制,有些厂家甚至把摄像头动作识别和捕捉也加了进来。如果从游戏输入的角度来说,这可谓有史以来信息量最大的输入和输出设备:我身上至少有 5-6 个主要输入来源在同时对游戏产生影响!我很可能左手在选择着菜单,右手在锁定敌人和释放技能,视线在定位目标,头部摆动在寻找可以观看的菜单或者可互动对象,身体在作出动作以呼叫友军或者移动……
相对地,在我们拥有如此可怕的理论输入能力的同时,我们获取 VR 中讯息的能力却几乎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或许是因为我还不熟悉 VR 设计的规范,我寻找 VR 环境中信息的效率,只有在传统屏幕上的几分之一;但即便只是简单考虑视野,我在 VR 环境之中所要观察的范围,也数倍于正常游戏的视野范围。
对于一般的游戏来说,我们是用图中中央 60 度左右的视野,来模拟 65-90 度范围内的 FOV(知乎日报注:Field of View,视角,视场角)的,纵向的信息一般更只会覆盖纵向 30-40 度的 FOV。而对 VR 来说,我们则要面对上下、左右全部超过 180 度的巨大 FOV,这会极大增加信息的过载。
想想看,我们玩游戏,只是在这么一个小小的屏幕上寻找信息,已经难倒了大量从未接触游戏的一般用户;而 VR 要显示 180-200 度的全视野信息,在上面寻找有效操作,该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这反映在玩家输入能力上,则表现为玩家的输入非常迟钝。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输入能力,却也前所未有地难以做出有效操作。绝大多数的时间,我都用来寻找有效输入和进行有效输入了,VR 游戏也不得不放慢设计反应速度来淡化这一难度。在我看来,这恐怕就是 VR 设计初期要面临的最大核心矛盾了。VR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输入途径,其信息量大得吓人;VR 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输出,全景式画幅同样大得吓人。相对地,操控 VR 输入的我们,在这个世界里简直就迟钝到老年痴呆、半身不遂。
那么,如果考虑玩家的输入能力来做设计,又会如何呢?我接下来试玩的第三款游戏,正好是试图在这方面做出尝试的一款名作。
一些设备完美地支持视线输入这一高级技术:只要你一直盯着画面上的物品看,系统就会聪明地找到你正在看哪个界面或者哪个物体,并做出反应。几乎所有的 VR 应用都大量使用了这一技术,用它可以操作游戏里几乎所有的菜单,真正做到了所见即所得。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技术,感想大概和在座各位差不多,脏话脱口而出:我 *,这可真是个黑科技啊。
然后,第二个反应就是……
这可真不愧是为了史蒂芬·霍金而发明的输入方式啊!(请勿当真,其实本元帅并不知道这一技术是不是为了霍金而发明的)
视线输入,它是所有输入里面最迟钝地,充分地让我体会到了一个高位截瘫患者的感受:迟钝,盯着半秒,才能反应,最后还要扭动食指按一下确定。Land’s End,就完完全全围绕这这一技术而设计。
效果真的很美,而且充满艺术性,是我在这里看到的第一个“能玩”的游戏。而且,还满好玩的,我在场景中寻找能和我的视线形成反馈的星星,再通过移动、机关、互动,将星星和线条一一连接起来。当然,游戏的脑洞并不那么大,谜题也不那么难,美丽,有点有趣,充满艺术性……
然后,没了。
当你感觉到游戏渐入佳境的时候,游戏也就随之结束了。Land’s End 确实是个对视线输入杰出的应用,完成得也很漂亮,足以算一个可玩的游戏——对我来说瓦尔基里甚至都不可玩,我的脖子根本跟不上那种程度的反应速度。
但是呢,它也没有解决视线输入的用途问题:这个游戏里不会出现误操作,不会需要较高速度的反应,当然也不会需要视线输入真的去干些什么有趣的事情。我还能想出一些类似的设计运用视线输入,例如我可以在 VR 世界里变成眼睛会放出激光的巨大超人之类……但除此以外,我暂时还真想不出这视线输入能做除了解谜或者开启菜单之外的用途了。要用延迟半秒、一次只能点击一下的鼠标来设计玩法,当真是对我们这个行业的一大挑战。
主视角带来的海量的输入和输出,构成了 VR 游戏的第一个核心问题:VR 游戏设计师必须想出一整套解决方案,才能越过这一高墙,这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个问题很像之前困扰我们行业的手柄 FPS(知乎日报注:First-person shooting game,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操作和手机 FPS 操作问题。最终,我们通过自动瞄准和细节修正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通过限制玩家操作轴向初步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或许永远无法完全解决第二个问题);但 VR 第一人称提供了崭新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估计我们在主视角游戏方面,只能勉强做出类似拆弹手这样通过巧妙的题材和设计来解决问题的游戏,或者像 Land’s End 这样根本不要求反应和输入速度,只追求意境的 VR 游戏。幸好,这个问题并不一定非要现在急着解决。虽然人人都觉得“VR 就是要主视点”,但游戏行业发展了这么久,还是有办法保持“主视点”的同时解决输入效率问题的——
那个答案就是“缩小有效信息的面积”。
我接下看到的另外两个游戏,正是用这一办法越过了这道艰难的门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短期的设计方案。这个设计方案,说起来也很简单:将视角和可操控角色分开。
俯瞰视角 VR:易于出品,但是很疲劳
作为一名游戏设计师,VR 给我提出的第一个核心设计难题是“输入 / 输出海量信息同玩家反应速度之间的矛盾”。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恐怕很难见到我们想象的那种“能让玩家全身心投入进去”的 VR 游戏。当然,这个问题本身,实际上也就阐明了 VR 游戏初期的两个主要设计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想出一个巧妙的点子或场景,来控制和预测玩家的行为:或者让他的行为能够快速得到反馈,或者让他不需要通过复杂的高速操作来完成游戏。不管是攀岩、走平衡木这种小 DEMO,或者是 Land’s End、Keep Talking and Nobody Explodes 这样的早期 VR“爆款游戏”,遵循的都是这条设计路线。
第二个方向,就主流得多,也更容易制作出符合我们“传统”观点的大型主流游戏来。这就是“拆分视角(Camera)和可操作角色(Player)”,几乎所有主流游戏都用到的解决方案。语言描述有点抽象,我还是打开游戏,来给各位解释这个设计。
我们平常所见的游戏,除了 FPS、TPS(知乎日报:Third-Person Shooting Game,第三人称射击类游戏)这种明显有着“一个贴在眼睛上 / 飘在空中的镜头”之外的游戏,大多数游戏其实并没有“镜头(Camera)”的概念……
只是对玩家来说没有啦!
如果你实际使用过任何一个 3D 引擎甚至 3D 地图编辑器,就会明白,实际上几乎所有游戏都有“镜头”的存在。我们所说的 2D 游戏、斜 45 度游戏、上帝视角游戏……实际上都可以理解为,有一个无形的“镜头”悬浮在距离物体很远的高处,并以特定的规律进行运动。如果是那些利用 3D 引擎制作的 2D/ 伪 3D 游戏,这个镜头甚至都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就是通过控制镜头的移动规则,才把 3D 游戏变成 2D 游戏的。你以为自己是在放大画面,实际上是那个镜头正在向下运动;你以为自己是在缩小画面,实际上是那个镜头正在向上运动。
现在,我们想象我们进入了一个 VR 游戏,而你的视野,就变成了这个“虚构”的镜头——
OK,我们现在就得到了第二种 VR 游戏的设计方法:俯瞰视角。
几乎没有人在小说或者科幻作品中幻想过俯瞰视角。对于作家们来说,这实在是太不“自然”了,为什么会有人幻想在 VR 世界里继续扮演一个上帝视角呢?但对于游戏设计师来说,这简直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了:这样,我们就能把传统的“2D”和“俯瞰”视角游戏直接搬进 VR 世界。而且,直接的效果其实还……比想象要好不少。
相比于主视角 VR 要解决的众多设计问题,俯瞰视角 VR 的出现,实在是现阶段虚拟现实游戏们的大救星。只要运用这一方法,就能很容易地把我们现有的游戏搬到 VR 屏幕里来,而且瞬间获得传统游戏无法获得的惊人效果。
“我 *!战锤 40k 的模型棋子活动起来啦!”
——这就是我透过 VR 眼镜看到 Airmech 时的感想。
在 Airmech 里,你操纵一架强大的变形指挥官机甲,占领地图上的中立地点,获取资源生产部队进攻敌人。
……客观来说,这游戏还挺无聊的。
他们还想做成一个对战游戏,这就更无聊了。你从一个点造兵到另外一个点,受尽了低劣 AI(知乎日报注: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折磨,指挥着弱智的部队向前进攻啃下一个又一个点……如果不是 VR,这游戏恐怕都爬不上旗舰候选名单的候选名单。
然而,有了 VR 以后,从俯瞰视点来玩这个游戏,第一印象就完全不同了:这些单位不再是屏幕上的纸片,而真的像摆在一张巨大的桌子上,停留在你身前。这巨大的桌子可以随意放大缩小,越过复杂的布置直接飞到想要的点去,通过你的虚拟指挥官拿起棋子放在另外的地方……
在电脑上显得无聊无比的游戏,一旦变成 VR 世界里的桌游,似乎就进入了另外一种评价体系之内,和之前的那些主视点游戏完全不同。由于我所需要关注的只有眼前的“桌面”,不再有主视点游戏找不到信息和难以输入输出的问题,玩游戏时放缩、跟踪、编队、快速跳转这些习惯的操作也能轻松地在 VR 世界里达成,只是操作效率略微低一些而已。
但是,这种第一印象的冲击,也只维持了 5 分钟。连续玩了 5 分钟后,这种“俯瞰视点 VR”里潜在的设计问题也开始出现了。如果说主视角 VR 的核心设计难点是“迟钝”,那么俯瞰视角 VR 的核心设计难点就是“疲劳”。俯瞰视角的 VR,缺少了主视角的沉浸性,将游戏变成了类似普通电脑游戏的样式;但它在获得了桌游的表现力的同时,失去了电脑游戏的操作方便性。由于并非主视角,为了最佳表现和正常游玩,此类游戏几乎都需要全程站立或保持坐姿;额外增加的俯瞰视角控制,其实相当于增加了整整一套输入体系,这都需要用额外的操作来控制。
为什么主视点或者追尾视点不会有这个困扰?
因为我们“视角回中”的这个操作几乎是本能的,通常来说不需要刻意去控制视角。但当这些原本是“上帝”视角的游戏变成“VR 俯瞰”,我们就需要付出几倍的力量去控制这些视角的移动。然后,Airmech 这个游戏是个非常完整的即时战略……非常完整,一局至少半个小时,推七八个关键点那种。
你可以想象后面发生的事情了:我被操作拖垮了,然后被电脑用兵海战术推翻了主城。
这个操作疲劳度在我玩下一个类似 3D VR 平台跳跃类游戏时创下了新高。
当平台跳跃和俯瞰视点结合起来的时候,我确实有“身前这个狐狸怎么跳来跳去找不准落点”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当年玩“皇帝的财宝”时的感觉——那是个没有影子判断落点的平台跳跃游戏。对我来说,VR 要同时控制俯视游戏的朝向和视角,就有点类似没有影子的平台跳跃:经过长久的练习后,没有影子我应该也能跳得很好,但为什么我要费这个力气去练呢?
我想,如果走这条短平快的设计路线,游戏设计师们虽然不用解决输入迟钝的问题,但要解决疲劳和游戏动机的问题。
首先,游戏节奏必定要考虑到疲劳问题,对节奏加以调整。玩 VR 游戏的精力消耗要远多于普通游戏,在这里打一盘 MOBA(知乎日报注: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类游戏恐怕也是很辛苦的,我们需要像手游一样对整个流程加以优化。
其次,自然就是想办法利用 VR 表现力的优势,回避操作的劣势啦。俯瞰视点极大牺牲了 VR 本来的冲击力,我们就需要想出新的办法来应对……咦,怎么又回到了需要设计师的灵感来战胜敌人的老路上?由于 VR 游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远离大众市场,大家还有很长时间来“优(chao)化(xi)”彼此的设计。不过,较早做出突破的组,大概还是有机会在这个目前定价还很高的市场上多捞两笔。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是要给玩家一个玩这种视角游戏的动机。因为俯瞰视角放弃了 VR 游戏最大的优势“沉浸感”,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动机。
俯瞰视角的游戏和传统游戏相似程度较高,直接照搬现有类型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还有肉体疲劳。我们需要的是想办法做出原本传统显示器和桌游中没有的体验——或许卡牌对战类会是初期的一个突破点?
(知乎日报注:发布时有删改,请点击下方「查看知乎原文」阅读原版本)
馆藏&37643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的当前位置:> 正文
推荐几款虚拟现实线下体验店必备的游戏
来源:VR乐趣网整理作者:柚子
虚拟现实线下体验店是目前虚拟现实最好的一个推广与普及的方式,并且在线下体验店中可以体验到一些对活动面积与设备要求比较高的游戏,能够得到更好的虚拟现实游戏体验。
随着VR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VR市场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VR线下体验店也成为了不少创业者的选择。据调查显示,针对VR线下体验店,38%的消费者能接受的VR体验价格在30元以内,23%的消费者可以接受50元以内的价格,仅有14%的消费者即使每人花费100元也愿意体验,还有23%的消费者表示,只要体验好,价格无所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价格是影响消费者是否体验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设备的体验舒适度,以及VR内容的体验感受也十分重要的。目前来说,大部分VR体验店都会选择使用HTC Vive,这也是公认体验感最佳的设备。那么今天,小编就推荐几款适用于HTC Vive,又比较适合VR体验店的游戏。
《音盾》:跟随音乐一起摇摆
《音盾(Audioshield)》是一款在VR游戏界大名鼎鼎的音乐节奏类游戏,在Steam上的售价为68元。游戏玩法很简单,玩家两只手上的手柄会变为护盾,左手蓝色,右手橘红色,当双手合十则会出现紫色的护盾。而伴随着音乐,会从天空的不同位置飞来蓝色、橘红色、紫色的音波,用护盾挡住对应颜色的音波即可。小编在体验这款游戏的时候,感觉就像做了一套完整的广播体操,一会仰着,一会儿蹲着,一会弯着腰&&玩久了或许能减肥也说不定呢!试想一下,当你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一家VR体验店内的顾客摆着各种奇葩的姿势,甭管你内心有多尴尬,但肯定也会多留意几眼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音盾》不仅能选择网络音乐,还能选择电脑本地的音乐。我们可以下 载一些流行歌曲,甚至是儿歌等来满足不同年龄层顾客的需求。
《布鲁克海文实验》:恐怖僵尸让你惊声尖叫
对于想要体验刺激的用户来说,射击结合恐怖题材的游戏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布鲁克海文实验(The Brookhaven Experiment)》 是一款僵尸题材恐怖感十足的VR射击游戏,Steam售价68元。这款游戏如果放在VR体验店,既能满足顾客追求刺激尝试新鲜事物的心理,又能让他们体会到虚拟现实所带来的超真实沉浸感。不过不建议推荐给小朋友玩哦!
小编在体验这款游戏的时候都忍不住尖叫了几嗓子,甚至还飙了几句脏话,实在是太吓人了!游戏中玩家双手的手柄会变成手电筒和手枪。游戏的整个氛围都阴森森的,随之而来的是血腥的僵尸向你突袭。而你则要用手中的枪来消灭出现的僵尸。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些僵尸可不仅仅是从正面出现,而是四周都会有。小编玩的时候刚一回身,就看到了一张血肉模糊的大脸,我嘞个去,胆小的话没准就吓尿了!
《星际粉碎》:化身宇宙骑士重温经典
情怀这种东西总是能勾起人们的兴趣和对过往的追忆。当初在PC上极其火爆的&祖玛&游戏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小编推荐的这款《星际粉碎(Cosmos Crash)》能在玩法上重温当年祖玛的感觉,而且游戏以闯关模式展现,并将背景设立在浩瀚的宇宙当中,这也非常适合用于VR体验店。顾客在体验时能看到各种不同形态的空间立体轨道展现在眼前,沉浸感很强。目前该游戏Steam售价50元。
很多的射击类VR游戏,游戏中的枪支弹药都需要攒金币来购买兑换。与之不同的是,《星际粉碎》的特殊炮弹全凭玩家操作,只要连续消除3次就能获得特殊炮弹。包括闪电球、爆炸球、倒退球、慢速球等等。另外《星际粉碎》还添加了以星座为原型设计的轨道关卡,而游戏中每一关的轨道也都设计了特别的玩法,比如有的轨道是一个巨大的皇冠,它会将玩家环绕在中间。又有些轨道具有加速属性,还有的轨道需要射击特定位置才能翻转看到背面的球串。
《太空海盗训练师》:超强打击感的太空枪战
既然刚刚已经提到了太空题材,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推荐一款太空枪战的VR游戏吧。这款游戏叫做《太空海盗训练师(Space Pirate Trainer)》,由I-Illusion工作室开发,开发者曾说&这款游戏有能力将没有体验过虚拟现实的用户转变成一位虚拟现实的热爱着&。本作在Steam上售价48元。
游戏中,玩家站在一个太空平台,利用手中的枪和盾牌抵挡来自太空的敌人。敌人会分批进攻,随着游戏深入,敌人的数量也会增加。并且敌人将从平台的周边360度进攻,所以玩家也就需要360度全面射击,同时还要躲避敌人的子弹。这款游戏加入了动作识别系统,在换盾牌时只要手柄伸到背后就会自动换成盾牌,就好像玩家已经变成了一名战士,背后背着的就是盾牌一样。而这些设定也让本作的代入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theBlu》:来自海底世界的视觉盛宴
请允许我用了&视觉盛宴&这个老掉牙的词来形容《theBlue》,因为它真真是当之无愧的!游戏中你会看到各种海洋生物,顶尖逼真的画面很容易就会欺骗你的眼睛,让你感觉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而你能做的,不仅是欣赏美景,还可以通过手柄与一些海洋生物做简单的互动。
目前游戏一共有3个场景,其中一个是欣赏鱼儿、水母的场景,尤其是当水母群从你身边游过,成群结队的荧光会让整个海底都变得绚丽多彩。另一个场景是在一片漆黑的海底,初入时会觉得有点恐怖。手柄则会充当手电筒的功能,照亮前方一块区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神秘的灯笼鱼和一些其他小鱼。当然《theBlu》最有名的就是鲸鱼的场景啦!此场景的你会站在一艘海底沉船之上,先是看到很多海洋生物,过一会就会从远方游来一条巨大的鲸鱼。当它到达你身边的时候,小编真的要说:&Amazing!!&
对于VR体验店来说,本作可能比较适合文艺范儿的顾客,还有小朋友来体验,总不能推荐他们玩血肉横飞的打僵尸吧。不过并非每个小朋友都有胆量看一条巨大的鲸鱼,或者是在黑漆漆的海底看鱼,所以推荐选择第一个看水母的场景让他们体验哦!另外小编还是得特别提醒一下,《theBlu》的体验时间算是比较短的,Steam上75元的售价也有点小贵,对于性价比要求比较高的店主请自行斟酌是否购买。
《班杰明的大冒险》:轻松虐心的作死之旅
小编接下来推荐的《班杰明的大冒险(Journey: Benjamin's Adventures)》是一款性价比不错的VR游戏。它在Steam上的售价为18元,游戏玩法集虐心、音乐节奏、休闲益智于一体,画面采用可爱的Low Poly画风,比较适合不喜欢打打杀杀的顾客,或者是小朋友来玩。
目前《班杰明的大冒险》共有冰与火两个场景。进入游戏后,玩家可以跟随音乐敲击面前的三面鼓,控制游戏的主人公跳过各种深坑,最终到达终点即可过关。虽然玩法简单,可别小看了游戏的难度哦!据小编亲测,第一关我就死了四五次才过关。虽然每关都要被虐上一遍又一遍,但不知为何,心里就是有种想要大喊&好酥服&的冲动,或许这正是虐心游戏的魅力所在吧。
小编觉得,既然本作这么虐,那么在VR体验店不如举办个挑战活动,比如只要能在3次内通过某一关,就赠送过一份小礼品。说不定会吸引一些顾客来体验挑战呢!
好啦,今天小编推荐的VR游戏就先写到这里。如果你想开一家VR体验店,又或者已经开了,那这些游戏不妨考虑一下。一般来说,每逢海外的节日,比如黑五、圣诞、感恩节,Steam上很多游戏都会开启促销活动,届时可挑选一些性价比高的游戏入手。推荐到广播
3242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前方的路途)
(春风十里)
(林宝坚尼)
第三方登录:VR 游戏好玩么?我们把 Vive 峰会上所有游戏玩了一遍,分享一些看法 | 深圳湾
VR 游戏好玩么?我们把 Vive 峰会上所有游戏玩了一遍,分享一些看法
明天 HTC Vive 开发者峰会深圳站即将开幕。在今天下午的媒体体验环节,有来自国内外的 18 个 Demo 参展。深圳湾体验了所有国内团队以及大部分国外游戏的 Demo,在这里将一些体验分享给大家,无论是明天即将参加大会的开发者,还是对 VR 内容感兴趣的玩家,希望能带给你们一些参考。国外 Demo这次峰会共有 9 个来自国外的内容 Demo 供体验,分为 A、B、C 三个体验区。TheBlu 蓝色世界TheBlu 是一段海底场景的 Demo。我站在一艘锈迹斑斑的海底沉船上,抬头可以看见细腻的阳光透过晃动的海面投射下来,成群的银色小鱼从我身边游过,抬起手,扰动的水流让小鱼纷纷四散逃开。一条巨大的鲸鱼朝我游过来。这头巨型生物紧贴着沉船缓缓游过,在极近距离接触这庞然大物所带来的压迫感让我心跳加速,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它身上的皱褶纹理,当眼睛经过的时候,它竟然朝我缓慢地眨了眨眼。鲸鱼的身体游过去的瞬间,巨大的尾巴在我面前猛然一拍,我不由后退半步。如果想要体验巨大生物带来的压迫感,TheBlu 是你的菜。Secret Shop 神秘商店Dota 神秘商店的 VR 版,一段魔法主题的场景发掘的 Demo。
Dota 中神秘商店的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呢?这个 Demo 或许可以大大满足 Dota 玩家们的好奇心。我站在一间光线阴暗的房子里,周围的一切让我联想到一位留着大胡子的魔法师老人住的木屋,我正逗弄着脚边似狗非狗魔法生物的时候,想象中的魔法老头走了进来,递给我一颗光亮的魔法球。我接过魔法球,它瞬间照亮了我周围一切,在物体背后拉出长长的影子,移动光球,影子也随之变化起伏。当我去触碰房间里各种道具时,它们会将我缩小,把周围的一切巨大化。当一只膝盖一样高的黑色蜘蛛朝我爬过来的时候,虽然我·完·全·不·害·怕,但还是感觉汗毛的竖了起来……Arizona Sunshine 亚利桑那阳光不要被名字骗了,这是一款丧尸射击游戏……我周围是一片亚利桑那州常见的沙漠地貌,远处是一辆废弃的汽车。我从旁边的木箱上拿起两把手枪,僵尸开始从四处靠近过来。我抬起枪,激光瞄准器在僵尸头上留下红色的光斑。我扣动了扳机。Job Simulator 未来办公室一段办公室主题的场景发掘 Demo。如题,「工作模拟」,这个游戏的任务主要概括为「拿起咖啡杯」、「喝掉咖啡」——真的必须把杯子放到嘴边然后做个一饮而尽的动作——「插上电脑电源」、「点击鼠标发送邮件」……不得不说,细节还是挺真实的,然而……为毛我天天在办公室里干的事情还要戴上 VR 头盔再来一遍??Budget Cut 预算削减一款商业间谍潜入游戏。体验过这款游戏之后我逢人便安利:「去楼上体验区的话一定要试试 Budget Cut。」这款游戏的内容大致是在一栋办公楼里寻找商业机密文件。但真正让我喜欢的地方在于它「复杂」却又容易上手的交互:在移动上,除了可以直接物理移动之外,扣动手柄扳机能够投出一个光标,捏动手柄侧键会「瞬移」到光标位置;按下触摸键上方的按键,可以激活储物空间,将是获得道具丢进去;持握道具的时候,可以挥动手臂直接丢出去,投掷弹道十分舒服……而这些「复杂」的操作,在几分钟的时间内玩家就可以快速掌握,有点不可思议……Elite Dangerous 精英:危机四伏一款宇宙空间飞行和射击游戏,听说已经是「经典」了。
我坐在一艘小型太空战机的座舱里,面前是荧黄色的仪表盘。我推动动力手柄,引擎发出轰鸣,飞船开始向前移动,目之所及是一片小行星带。雷达上的红色光点提示我敌机在我正后下方,我稍稍推动动力手柄,同时拉起操纵杆,窗外的一切急速向下滑去,战机做了一个英麦曼回旋,敌机出现在了我的视线内,红色的锁定框闪动着,我缓慢移动操纵杆,将猎物慢慢移动到了射击轴线上……玩这个的时候,作为「VR 游戏小王子」(自称)的我居然出现了一瞬间的眩晕,考虑到这款游戏是完全模拟太空飞行,几乎没有上下左右的概念,在视觉上进行各种方向的大幅度回旋时由于身体其实静止不动,难免会出现眩晕。国内 Demo Black Shield 黑盾外星场景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来自上海喂啊科技。
我透过头盔 HUD 审视着周围,这似乎是一座被外星生物占领的空间站,我的队友刚干掉一头怪物。脚边有一堆恶心的绿色虫卵,我意识到必须快点将它们破坏。捏动手柄侧键,同时扣下扳机键,手中的激光刀嗡地亮起,我弯下腰,将激光刀朝虫卵刺去,这时,一个虫卵爆开,一只红色的虫子朝我扑过来……被周围的人安利了很多次于是去排队体验了,视·觉·效·果·真·的·很·良·心!Hybird Trooper Combat要塞式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来自北京光竞科技。
我站在一块方形的防御工事里,周围是灰蒙蒙的破败街道,前方不断有敌人借着掩体向我靠近。手中的武器不像之前的游戏那样带有激光瞄准器,我必须靠三点一线的方法来瞄准,显然我并不擅长。敌人越靠越近,我放弃了,抬起左手的冲锋枪,开始了疯狂的无脑扫射……所谓的要塞式射击游戏,不知大家是否玩过抢滩登陆战(暴露年龄),大概可以类比一下。另外,关于游戏的名字,他们说不要想太多,只是想拼出 HTC 的缩写而已……
会哭的娃娃密室逃脱类解谜游戏,来自上海天舍传媒。这个游戏的 Demo 只有一个房间,据说之后正式版会解锁更多房间。密室逃脱最早起源于简陋的网页 Flash 小游戏,后来慢慢出现在现实中,到处开起了密室逃脱游戏店。如今再从现实回到现实与数字的交界处,显然可以各取所长,既保持那种真实感,又能够把现实中做起来有难度的各种「脑洞」房间实现。Project Azmodan局域网多人第一人称机甲射击游戏。来自北京光影无限。
我想我站在一个未来世界竞技平台上,到处都是金属色调。我长按扳机,周身的环形机械慢慢将外装甲武装到我的身上,让我想起了钢铁侠中的场景。我抬起手,看到的是两条棱角分明的巨大机械手臂,按下触摸键,密集的光弹立刻扫射出去。长按侧键,手臂变形变形成光束枪形态,射出一条绿色的引导光束,被光束扫过的敌机尽数爆炸。不远处是我的队友,似乎正在测试自己的装备,我狡黠一笑,把武器对准了他。据说是第一款支持多人联网对战的 VR 游戏,游戏嘛最终还是要有人一起玩才有趣,VR 网游出现是早晚的事,只是在这里,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概念的实践了。The One 角色扮演游戏,来自北京超凡视幻。由于这款游戏最早是为配备 360 手柄的 Oculus Rift 设计的,所以移除了动作控制。玩家可以选择多个职业展开游戏(没错就是战士、法师和射手)。这个游戏我没有直接体验,只是站在电脑前看了很久,因为这个玩家正在用战士打 BOSS……BOSS 是个持枪的牛仔帽男,也就是说,人家是个远程职业……然而长长的血条已经被这个男性玩家以埋身战砍掉了大半,没错,男人的艺术就是砍砍砍!砍砍砍砍砍砍砍!Mixip太空飞行射击游戏,来自北京 TVR 时光机虚拟现实。TVR 的 Demo 今天迟迟没有体验到。还好,这款游戏此前在北京的 GIF 大会上体验过。这是一款太空场景射击游戏,控制两台僚机躲避障碍和射击敌人。虽然听起来只是 VR 下的「雷电」,但直接在空间中移动手柄来控制飞机射击的感觉还是十分新鲜的。罗布泊丧尸僵尸射击游戏,来自北京哈视奇科技。
我的左手是一把叫不上名字的手枪,右手是一把 M4A1——不要问我 M4 为什么可以单手持握——僵尸、吸血蝙蝠、变异狗不断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我一边迅速移动视线观察怪物的动向,一边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转动身体,朝不同的方向倾泻子弹。按下触摸键补充弹药,弹夹滑落的声音清脆而悦耳。回头,一只僵尸血淋淋的面孔几乎已经贴到我脸上,我稍退半步,回转枪口对上它的太阳穴,扣下扳机,鲜血四溅。这是我很喜欢的一款射击游戏,玩了两次,原因很简单,它让我 YY 了一万次的手持双枪以各种酷炫姿势虐杀僵尸的梦幻场景变成了「现实」,嗯,中二病也是生产力……虚拟样板房
VR 的商业应用,用户可使用 VR 来浏览楼盘的样板间。来自厦门指挥家科技和北京无忧我房。这类商业应用更多还是侧重对场景的还原程度和精细程度,以及基于展示目的的场景互动性——例如切换地板花式、改换墙纸颜色等。这两个项目我没有长时间仔细体验,做房地产生意的土豪可以关注下,另外顺便加一下我的微信。一些看法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这么长时间体验这么多的 VR 内容,一下午体验下来,感受有很多。筛选了一点感受写在下面,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讨论和学习。1、国内 VR 内容水平大大超出我的预期。此前受主机和 PC 游戏产业现状的影响,许多朋友都认为 VR 游戏国内外也存在不小的差距。但从我今天体验到的 Demo 来看,这种差距几乎不存在,有的 Demo 从画面精细程度等特定方面甚至远超国外作品。如果日后类似的差距再次出现,问题可能不会出在国内开发者的开发能力上,而更应该考虑国内内容产业链的配合以及资本的支持,毕竟,(认真)做游戏是个烧钱的事儿——更不用说做 VR 游戏。2、视觉效果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优秀的交互是 VR 游戏的魅力所在。Vive 的分辨率算不上很高,部分 Demo 的物体模型也算不上精致,但这并不妨碍这些 Demo 带给我的沉浸感和愉悦感,我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与游戏本身互动得很开心。虚拟现实中的交互是一直被提及的话题,个人觉得,在 VR 这样高度「自由」的场景中与场景进行流畅的互动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而这里涉及的一方面是交互方式的设计,另一方面则是交互细节的优化。例如,Budget Cut 的场景对我动作的反馈非常干脆,无论是掀开通风口盖子,还是拔下插在墙上的小刀,或者把手中的飞到投掷出去,没有任何拖沓、错位或者试了几次不成功的问题,甚至隐约感受到我的动作与虚拟物体互相作用时带来的力度(虽然这是不可能的)。3、场景视觉效果都十分优秀。抛开场景中物体的精细程度不讲,每个 Demo 的游戏场景本身我大多都有认真环视观察,场景空间感、光影效果等刻画大多十分到位。4、游戏深度和自由度。由于现场体验到的都是游戏片段和 Demo,并不能很好地代表整个游戏的深度。但是从自由度来说,VR 的天然属性要求游戏应当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如果游戏场景本身设置了边界也就罢了,但如果场景本身十分恢弘但实际可活动区域却被限制得十分狭小,这就很令人懊恼了。最后,听我讲完,你对 VR 游戏产生兴趣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系深圳湾编辑创作发布,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圳湾,并标明网站地址 转载、采访、投稿、团队报道联系公众号:shenzhenware
今天的人很多,排队等体验的时候,先看这篇攻略吧!
感觉就像在电影院里看IMAX电影差不多,当初IMAX电影也红过一时,一票难求,如今VR也是这状况。终不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全民普及。原因就是离真实太远。做不到真实看到的那种舒服感,只沦为玩物。这也是苹果为什么谨慎的原因。
BlackShield超赞....严重推荐体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玩的vr游戏排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