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个游戏还互相攀比,好玩有意义的团队游戏吗

在如今的学校里,攀比之风越来越严重。我也问过来上课的小朋友,学校里的同学都在有意无意的进行攀比,包括有时听到学生之间的一些交流,都在比较!现在我来还原一下今天我听到的两个孩子的对话。在还原对话前先把场景还原一下,学生甲带来了苹果最新款6SP手机,一下课就在玩游戏看动画片,学生乙一个人玩觉得无聊,也想玩,便跟甲说能借我玩玩吗?学生甲还是挺慷慨的,借给了他。可是学生乙一玩游戏就有点上瘾了,玩完还想玩,学生甲不乐意了,而且玩游戏还用的是学生甲的账号和辛苦攒下的金币。最后就不太想借给他玩了。学生乙就不开心了,放话说:明天我把IPAD拿来,把游戏机拿来!于是接下来的对话就产生了。(发生在中午吃饭时)
&&&& 学生甲:那你就拿你的IPAD来吧,我妈妈说IPAD玩伤眼睛,我都不想玩它,只是我姑妈过生日送了我一台。
&&&& 学生乙:我老爸天天都用ipad玩游戏,我放学一回家就先吃冰棍,再看电视玩游戏,玩的好爽啊。
&&&& 学生甲:你爸平时都不上班吗?天天玩游戏
&&&& 学生乙:上啊,但是我玩游戏他们都管不了我,他们拿我没办法.我不想吃饭,我晚上要回家吃冰棍
&&&& 老师:你应该去山区体验一下生活,看看山区的孩子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吃的是什么?你们就会珍惜了
&&&& 学生乙:我要是去山区我就买几大卡车吃的东西带过去,我才不想吃他们那的东西呢
&&&& 学生甲:几大卡车?你有钱买吗?
&&&&&学生乙:我有啊,我有一万多元
&&&& 学生甲:你有这么多钱,是你自己的吗?还不是你爸爸妈妈的?
&&&&&学生乙:是我好几年的压岁钱攒下来的不行啊,我们家还买了两套房子,过年好多人给我压岁钱
&&&& 学生甲:我一年的压岁钱就有一万多了,我爷爷奶奶各给我1千,爸爸妈妈各给我一千,我妈妈的一个同学很有钱给了我2000,还有公公800……
&&&& 学生乙:不说话了……
&&&& 场景二:下午上课时:用记忆法挑了一篇课文教他们背课文,有一篇课文3页,我夸奖学生甲用方法背的很快,这么长一篇课文,学生乙立马不服气,这叫长啊?我背过6页的。学生乙回击道,二年级有6页的课文吗?接下来他们一有机会就进行无意识的比较。我并没有过多的制止,只是在今天放学结束前10分钟让他们做了一些交流,下面我来分享一下。
&&& 你们今天第一天做同学,现在互相评价一下对方吧?有什么好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学生乙先说。
&&& 学生乙:优点是大度、懂得谦让,记忆力好;缺点是中午吃完饭不自己把碗放回厨房。
&&& 老师:嗯,你说的大度和谦让具体体现在哪呢?
&&& 学生乙:愿意跟我分享她的手机,让我也玩游戏,一起看动画片,而不是自己霸占
&&& 老师:恩,有这样的同学我也会很喜欢她。那你觉得她应该还算仗义吧?这样的朋友你愿意与她交往吗?
&&& 学生乙:脸有点尴尬,点头说愿意,说罢看看学生甲。此时学生甲因为赌气不愿看向他,其实心里也在紧张学生乙会对她做出什么评价。
&&& 老师:好,那学生乙经过一天的相处,你也来评价一下学生甲吧
&&& 学生甲:大度,中午帮我拿碗,记忆力好。缺点一开始没说,似吞吞吐吐状,在老师的鼓励下,说出缺点是为了帮助对方更好的成长,后来说爱打小报告……
&&& 学生乙:立马辩解,我也不是真的去跟老师打你的小报告,我在学校里也是,有时候只是嘴上说说,吓你一下,我不会去做真的告诉老师的。
&&& 老师:恩,这一点老师还是很相信他的,学生乙绝对是一个重友情的同学,别看他表面那样,其实他是很重视跟你的友情的。然后我就很认真的盯着学生甲。学生甲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 接着我说了今日吃午餐时互相攀比的事情。你们觉得今天你们的攀比有意义吗?你们所说的这些东西有哪一样是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别人给的,我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拿出来炫耀的,如果今天是你们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就像今天学生乙帮学生甲主动送碗,这件事我觉得比一年拿几万元压岁钱更值得鼓励。因为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你们说是吗?只有自己主动去付出了,得到的东西才是属于你们的。明白吗?
&&& 两个孩子都点点头。最后我说不管今天发生的开心的还是不愉快的事,让我们全部忘了吧!明天我相信你们会有更好的状态,相处也会更加愉快的!现在请学生甲和学生乙握握手,我们“一笑泯恩仇”!两个孩子握手也相视一笑。最后我们三手拉手一起,很亢奋的共同喊了三声“加油”!
&& 总结: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他们无意攀比,只是不自觉会被带上来,很容易受到他人价值观的影响。这时候父母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孩子的言语和行为,及时进行疏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有表扬要在具体的细节上,如“拿碗”,“自己收拾玩具”等。
专业致力于6-16周岁孩子的全脑潜能开发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6-10-31 22:00
好帖子,顶一下
发表于:16-10-31 22:14
好老师,我相信你一定会受学生喜欢,一辈子记得的好老师,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11岁小孩偷千元买游戏点卡
玩游戏攀比 11岁小孩偷千元买游戏点卡天极网游戏频道 12:07
【百万玩家最喜爱的游戏娱乐媒体,把最带劲的娱乐资讯,最权威的游戏推荐,最齐全的手游礼包放进你的口袋,却不用你多安装一个APP,还等什么?赶紧就关注微信号 【kdyx91】 每日七点不见不散~】
  近日潘先生的儿子小莫(化名)就偷拿了家中1000元冲游戏点卡,理由也是同学们都有游戏装备,自己也想买。
  据媒体报道,前些天古林的潘先生家里丢了一千元,细查之下他发现,钱居然是年仅11岁的儿子拿的。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要一千多元钱干什么呢?追究之下潘先生发现,儿子小莫把这些钱买了游戏点卡。调查发现,孩子之所以拿钱买点卡,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从80后比衣服比文具,到了现在,小学生居然比起了虚拟游戏中的装备、宠物。
  儿子偷偷买来的游戏点卡
  孩子三天两头偷拿家里钱
  潘先生在古林一家物流公司上班,夫妻两个的收入也还可以。过完年,潘先生爱人告诉他,自己放在包里的1000元钱少了一半。
  听到这一消息,潘先生停下手里的活和妻子分析起来。
  如果是小偷,不可能还给自己留下钱,如果是单位同事拿的,现在没证据也不好胡乱猜测,一通分析毫无结果,潘先生只能告诉妻子多加小心,保管好自己贵重物品。之后几天,倒是平平安安,家里再也没有少钱。
  2月26日那天,潘先生妻子出门买了点东西,回来后查看钱包,发现里面还有两张五十元现金。下午,潘先生出门,接了儿子回家。晚上,潘先生妻子再次打开钱包时,两张五十元少了一张。
  当晚,潘先生妻子把这个情况向丈夫说了。
  妻子回家之后再也没出门,家里也没其他人来过,排除了自己和妻子,就只有儿子小莫了。
  垃圾桶里找出近70张点卡
  夫妻俩跟孩子聊天。一开始,小莫并不承认,想着儿子回家后也没有出门,如果是他拿的,应该就在书包里。
  经过儿子同意,在儿子不情愿的目光下,夫妻俩将儿子的书包翻了个底朝天,钱,没有找到,却从小莫书包里找到了7张游戏点卡。
  这些点卡哪来的?小莫毕竟是个孩子,很快就在父母双重“夹击”下交代了。
  小莫说点卡是自己买的。看着点卡,面值都是10块、50块,小莫最后说,这都是拿了家里钱买的。过完年之后,他已经陆续从家里拿了一千多元买点卡了,其中大部分被用掉,剩下没用的都在书包里。
  根据儿子所说,潘先生从儿子书房垃圾桶内找到了用废纸遮盖着的游戏点卡。细细一数,竟然有近70张。
  潘先生觉得很心痛,倒不是为了钱,而是心痛儿子所做的这一切,他这个当父亲的竟毫无察觉。心痛同时,潘先生也觉得庆幸,自己知道得还不算晚:“儿子现在还只是拿自己家里的钱,没事,我们可以教育,如果哪一天他去拿了别人的钱,那个时候,孩子就毁了。”
  同学之间比等级、比宠物,不花钱比不过同学
  小莫到底是在玩什么游戏?游戏中究竟有什么东西,竟然能够让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不惜拿了家里一千多元钱购买游戏点卡?
  小莫,今年11岁,小学四年级。见到陌生人时有点害羞,时间长了慢慢熟悉了,他的胆子大了起来。
  小莫说,一年前无意中发现班里不少朋友都在玩一款叫奥拉星的网页游戏,他觉得好奇,也试着上网看了下,这一看不打紧,马上就被吸引住了。
  “刚开始玩的时候并没有花钱。”小莫说,然而随着等级提高,面对不断加强的怪物,他只能不断提升自己宠物等级。因为不花钱就很难升级或强化宠物,渐渐地,他开始攒钱买点卡。很快,小莫不再满足于这种小打小闹,没钱买点卡,就直接拿家里钱去买。
  按照小莫的说法,同学之间比宠物,比等级,自己在游戏中人物的等级已经封顶,唯一能够强化的就是宠物了,之所以买这些点卡,就是为了强化宠物。
  小莫所在的学校,学生风靡玩奥拉星这款游戏,那么其他的学校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通过走访鄞州、镇海城关、江东的几所小学,无一例外,孩子大部分都听说过这款游戏,并且班里不少同学都在玩。在记者接触的七八个孩子里,没花钱的占少数,其他或多或少买过十几二十元的点卡,最多一个也在一年多时间买了280元的点卡。
  问孩子们为什么需要买点卡,不买点卡也照样能玩时,一位在镇海读书姓吕的小朋友说,不花钱,等级比不过同学,会被笑。
  相互攀比可以说是人性使然,想要彻底杜绝这样的风气几乎不可能,反之攀比的内容决定最后的效果。就如在该事件当中,如果孩子们攀比的不是游戏中的装备、宠物,而是学习成绩就不会有后面的种种情况发生。孩子们攀比很正常,但是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尽可能多了解情况,更需要及时加以引导,将攀比的内容转化成正面
(作者:网络责任编辑:戴颜艳)
天极新媒体&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数码整机手机软件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平均消费金额
免费党:誓死不花一分钱!
我玩游戏绝对不花钱 免费游戏还花钱,是傻逼吗? 哥,玩的是技术,哪像RMB玩家 玩游戏就是消磨时间,傻子才在游戏上花钱。 大学僧一枚,时间比钱多,多花时间玩一样很厉害。 风景党路过,看风景没必要花钱呀~ 不花钱
这些游戏玩的是技术:
MOBA类游戏,玩的好不好,和钱无关
竞技游戏,没有技术花再多钱也赢不了。
FPS类游戏,经济性与技巧性。技术很重要
完全靠技术,再炫丽的皮肤也不能带给你属性加成。
从不花到花,只有一步之遥
数据加载中...
玩家消费心理:
至少有20%的玩家会进行付费!
为了获得地位
我就是想成为全服最强我想装逼
身边的玩家有我也要有
自尊心收到了践踏
当你被虐时你就想变强而充钱
各种充值促销诱惑
充多少送多少买买买!
衣服、坐骑太帅就是想买
那些让你把持不住,决定花钱的理由
玩免费游戏你会花钱吗???
坚决不花钱
砸钱没意思,有本事裸装SOLO
游戏更多是娱乐,玩钱多庸俗。
有钱就是爷?不花钱还不是照样虐你
不开心,就是要花钱
被人虐了,不花钱搞装备我怎么杀回来?
想要制霸服务器,不花点钱是不可能的
看到人装逼就不爽,搞几千个喇叭刷死他
17173玩家,秦天
我玩游戏就坚决不花钱,要是花钱玩游戏肯定就破坏了游戏的平衡性了。
17173玩家,小胖
游戏为了娱乐,不是为了攀比,花钱就失去了玩游戏的初心。根本就没意思。
17173玩家,灭魂
免费游戏就该有免费游戏的样子.挂羊头卖狗肉,我还是宁愿玩点卡游戏,起码公平好玩
17173玩家,沧狼
免费不花钱有的玩?服务器排名第一的哪个不花钱?想要有追求只能砸钱,又不是点卡游戏!
17173玩家,大风车
娱乐是需要消费的,合理的娱乐合理的消费。理性的花钱还是值得推荐的,任何事都要理性。
17173玩家,大壕
当年我是坚决不花钱的,一分不花。后来首充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花了好多钱进去。
专题制作团队
出品人: 赵佳
总监制: 禾子
总策划: 布谷布谷
策划: 上官
专题UI: 罗建平
专题UE: 简简
免费游戏专题 如何
数据加载中...
往期精彩专题
我抵抗住了诱惑,我不花钱
我没抵抗住诱惑,我花钱玩游戏互相支招从家长银行卡转钱花钱刷礼物送给游戏主播沉迷手机游戏让孩子“疯狂”发布时间: 14:23:19【】【字体:
】【】  调查动机
  7月2日,腾讯宣布,从7月4日起,最近风靡网络的《王者荣耀》将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并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腾讯作出如此举动,缘于此前关于未成年人沉迷手游《王者荣耀》的报道。实际上,让未成年人沉迷的手机游戏,远不止这一款。未成年人玩手游是怎样的状态?沉迷手游对未成年人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
  连日来,多家媒体对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进而胡乱充值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如“深圳11岁男孩玩手游花光家中3万元积蓄”“武汉10岁男孩玩游戏充值5.8万元”等。
  青少年玩手机游戏的实际状况究竟如何?《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女儿刷万余元玩手游
  陕西省西安市市民刘先生的女儿今年17岁,大约从2013年开始玩网络游戏,后来发展到玩手游。
  从那时开始,刘先生的女儿会用父母或老人给的零花钱购买虚拟货币,用来玩游戏。
  “学校门口有个商店,老板抓住学生心理出售虚拟货币。”刘先生说,“那生意好得很,卖文具不挣钱,都是卖虚拟货币挣钱。”
  2016年9月,刘先生在ATM机上取钱时发现,工资卡里的两万多元竟只剩1000多元了。
  “我当时怀疑是不是搞错了,于是去银行柜台查询。结果发现,从2016年五六月份开始,卡上的钱被陆陆续续刷走两万多元。我当时没有怀疑到女儿身上,后来还是我妹妹告诉我,是我女儿把钱刷走了。”刘先生说。
  刘先生当即把女儿叫过来仔细询问后得知,女儿把卡里的1万多元花在玩手游上,把剩下的钱用于网购。
  刘先生这时才知道,女儿在玩手机游戏上的花费惊人。
  “打游戏要购买装备,花费很大。我女儿游戏里的小人手上戴了个戒指,一个虚拟戒指就800元。”刘先生说。
  每个月工资不高的刘先生在了解真相后非常焦虑,他曾经给游戏公司所在地的主管部门打过电话。
  “工作人员也知道有孩子玩游戏,但好像没有人投诉过。”刘先生说。
  这个事情究竟由谁来管?
  “对方回答不知道。在这个事情上,我好像成了先例,开了先河。”刘先生说。
  沉迷游戏互相传染攀比
  无奈之下,刘先生找到当地一家媒体反映情况,发现有人和他经历类似。
  “有个孩子玩游戏充了七八千元,听说孩子家长已经起诉到法院了。”刘先生说。
  由此,刘先生认识了上述案件代理人、公益律师赵良善。刘先生发现,赵良善手头上还有一起类似案件。
  “我们当时准备一起起诉游戏公司。”刘先生说。
  经过赵良善协调,游戏公司告诉刘先生,可以视情况退款。
  “最后还真成了,给我退了1万多元,我高兴得不得了。像我这种情况,如果人数少的话,游戏公司可能会退款,人数多了估计就困难了。”刘先生说。
  经过此事后,刘先生的女儿依然在玩手机游戏,“不过,她现在不往里面充钱了,也不购买装备。我现在管得很严,特别是在钱的方面,每天只给比较少的生活费。不可能完全跟游戏一刀两断,也得有个过程,现在只能慢慢疏导。”刘先生无奈地说。
  过度沉迷手机游戏对刘先生的女儿已经造成了负面影响。
  “首先是学习成绩不好,有的课程甚至无法及格。其次是生活不规律,有时候玩到凌晨1点。而且孩子们互相攀比,互相传染,他们在网上玩游戏往往是一帮人,互相比着打装备,这很可怕。你想不玩都不行,别人还拉着你玩。”刘先生说,“我女儿从我的银行卡里把钱取走,就是同学告诉她的办法。”
  刘先生女儿的同学“传授”的办法是,拿着父母的银行卡和身份证,再绑定手机,就可以把钱转出来了。
  刘先生的女儿照葫芦画瓢,趁着刘先生上班,把银行卡和身份证与手机绑定,等刘先生下班后回来睡着了,再偷偷拿走刘先生的手机,获取验证码。
  “现在有些手机支付工具,如果没有特意申请密码的话,绑定之后支付的时候就不需要密码了。我那张卡还有个缺陷,就是没有短信通知。”刘先生说。
  上述过程的具体细节,刘先生甚至都不是从自己女儿口中得知的,而是派出所的民警告诉他的。
  充值两千多元不算什么
  为了进一步了解青少年玩手游的情况,记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一所小学采访。
  在学校放学后,记者采访到站在路边玩手游的同学姜超。
  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姜超对记者说:“我们班上不少同学都打手游,我打得还不好,有几个同学玩得超级溜。”
  还没聊上几句,姜超就又开始低头忙着手机游戏,不再理会记者的问题。
  随后,记者又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一所中学。在这里,记者碰到正在读初二的陈松。
  “班上的同学在玩不同的手游。我们是放学之后相约一起‘开黑’(游戏玩家之间的用语,指和自己现实周围的朋友一起打游戏——记者注)。我们都是打‘排位’(游戏术语)的,我和我朋友的等级比较高。我们一般不和其他人打,很多人都是个坑,为此我们还特意创建了一个‘开黑’的QQ群,有时间就打。”陈松说。
  记者问:“在游戏方面有开销吗?开销大吗?”陈松肯定地告诉记者:“当然得充钱啊。不充钱怎么升级,怎么买人,怎么打排位赛?我从3月份开始玩到现在已经充了两千多元了,不过都是我自己的零花钱。”
  当记者表示充值金额不小时,陈松不以为然地说:“我这不算多的,我们那个QQ群里不少人都充得比我多,有好几个同学充了五六千元,还有个同学充了上万元,我这点钱在他们面前不算什么。”
  初中学生玩手游,学习紧张的高中生又是什么情况?
  目前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高中读高一的金涛告诉记者,他曾经玩过某大型手游,但是在半年前就把游戏卸载了。
  “我之前也一度沉迷于手游无法自拔,而且是到了那种一天不玩就难受的状态,就像上瘾了一样。可后来充钱充得有点多了之后,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觉得为了一个游戏充那么多钱很划不来。现在,我周围还有不少同学在玩手游,现在不仅比的是自己的等级,还比谁的人多,谁充的钱多。我觉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一个游戏的意义了,现在几乎成了同学们之间互相攀比、互相竞争的工具,我觉得没有必要而且很有害。所以,我认为卸载这个游戏是个正确的选择。”金涛坦然向记者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金涛说:“我那些同学不仅在游戏里花钱,在局外看游戏主播直播玩游戏时也花钱刷礼物,只是为了进主播创建的‘开黑微信群’,有机会能和主播一起玩。我有个朋友刷了将近4000元才进了一个主播的‘开黑群’,就是被主播带着玩游戏,其他什么都没有”。
  家长对待手游态度不一
  对于青少年玩手游,家长是怎么看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对孩子玩手游的态度不一。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夏琳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刚参加中考。备战中考期间,为了帮儿子减压,她允许孩子适当玩一玩手机游戏。
  当被问及是否允许孩子自己往游戏里充钱时,夏琳说:“稍微充一点是能接受的,但是成百上千元的充值肯定不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曾经用其微信往某个手游里充值,累计三千多元。
  “我小孩每次都是充二三十元,当时也没在意。之后有一次翻手机账单才发现,他在一个月内就花了1000多元。当时,我二话没说就把游戏卸载了,并且狠狠教育了他一顿。”这位家长说。
  在北京市西城区采访时,家长刘丽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才9岁,“孩子对我说,班上有很多同学在玩手游,而且还有比赛。当时,我觉得只要能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谁知道他有时候晚上把我的手机偷偷拿走玩游戏。最后,我把这个游戏卸载了,不能让这个游戏害了孩子”。(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杜晓 涂陈昊)
  相关链接:
  青少年沉迷手游引发诸多问题专家剖析
  预防孩子沉迷手游我们能做什么
  从网游到手游,随着科技的发展,青少年面临的诱惑也逐渐增多。
  近年来,手机游戏发展异常迅猛,如何更好地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也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青少年沉迷手游危害多
  公益律师赵良善帮助多名家长追讨孩子沉迷手游后胡乱花掉的款项,他给记者提供了两组数据:
  根据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发布的“第八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其中对全国10省(区/市)90所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校的7736名学生、1544名家长和99名老师的互联网运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未成年人拥有手机;91.9%的未成年人有使用互联网的经历,远高于我国网民的总体触网率;56.4%的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前;超九成未成年人都在上网时遇到过不良信息的侵扰;未成年人上网用于打游戏的比例占到42.6%。
  《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规模实现1655.7亿元,同比增长17.7%;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达到1182.5亿元,同比增长19.9%;移动游戏用户规模达5.28亿,同比增长15.9%;大批玩家加入手游大军,其中不乏未成年人。
  赵良善认为,青少年玩手游胡乱花钱之后,追讨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举证难。与传统的交易不同,网络交易缺乏固化的介质文本,即便相关的交易记录有电子痕迹可循,但由于这些数据记录被保存在服务器中,不仅查询起来有困难,也容易被系统后台操作者复制、修改甚至删除。
  “由于很多家长缺乏证据保全的意识,使得举证困难重重。比如,如果家长平时也玩手游,而且孩子玩手游用的也是家长的手机和账号,这也会导致无法认定交易主体是未成年人。”赵良善说。
  “青少年沉迷手游耽误学习,他们的身心正常发育、人格养成都会受到影响,他们身上会出现铺张浪费、挥金如土等问题。尤其是偷父母的银行卡给游戏充值等行为,呈现出违法犯罪的苗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说,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定要深刻认识青少年沉迷手游的危害性。
  刘俊海认为,青少年沉迷手游容易引发家长和网游公司之间责任不清的问题,最后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游戏公司可能会说,孩子胡乱充值是家长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家长自己玩”“家长给孩子充值”等说法。家长如果辩解称孩子是背着家长充值的,他们在举证方面确实比较难。另一方面,如果游戏公司认为是家长以孩子的名义赖账,游戏公司也不好举证。总而言之,如果青少年沉迷手游并过度充值,类似纠纷会越来越多,对游戏公司和家长双方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除了司法途径之外,还有几种途径可以解决类似纠纷。比如,双方私下协商解决、找消协调解、找有关部门进行行政调解、提交仲裁。类似纠纷应该尽量通过游戏公司和家长之间协商解决,即使到了法院也要注重调解。”刘俊海说。
  “除了诉讼之外,可以向游戏产业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投诉,还可以通过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赵良善说。
  游戏公司要做哪些工作
  今年年初,国家网信办起草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其中提到,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游戏规则,对可能诱发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游戏规则进行技术改造。
  除此之外,送审稿还提到,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时至8时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
  “政府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力度,企业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家长要全力履行监护职责,未成年人自身也要树立正确意识,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业余活动。”赵良善说。
  “要从家长抓起。家长要给自己的手机设好密码,不要给孩子可趁之机进行转账。同时,家长应要求孩子不要给手机设密码,便于随时监控。对于容易沉迷手游的孩子,家长尽量不要给他们配智能手机,配具备简单功能的手机就行了。学校也要适当禁止学生玩手机。”刘俊海说。
  5月1日实施的《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并保存用户注册信息;不得为使用游客模式登录的网络游戏用户提供游戏内充值或者消费服务。
  此外,通知还提到,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限定网络游戏用户在单款游戏内的单次充值金额,并在用户进行充值或者消费时发送要求用户确认的信息。确认信息中应当包括充值或者消费的法定货币或者虚拟货币金额、获得的虚拟道具或者增值服务的名称等内容,以及适度娱乐理性消费等提示语。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保存用户充值及消费等信息记录不少于180日。
  刘俊海认为,游戏公司要核实游戏者的年龄,并采用多种方法验证。另外,游戏公司还要改进游戏的内容,对一些容易让孩子上瘾的内容要严格把关。
  “游戏公司要对青少年的上网规律、上网时间、付款情况进行统计,尽可能告知家长。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游戏公司的监督、指导力度。对于一些给消费者、家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游戏,要拿出有力措施纠正。”刘俊海说。
(杜晓 涂陈昊)
· · · · · · ·
法制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08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玩有意义的团队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