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九段名单协最高武术段位九段目前都有谁

曾踢过日本武馆长江大侠逝世 生前与霍元甲齐名|中华武术|追悼会|长江大侠_新浪新闻
&&&&&&正文
曾踢过日本武馆长江大侠逝世 生前与霍元甲齐名
亲友等陆续前往殡仪馆追悼吕老。 记者 李文科 摄
80年代,吕紫剑老人带弟子练八卦掌。
吕紫剑登上1987年的《武当》杂志封面
  华龙网10月21日15时30分讯(记者 刘轶) 重庆最年长的老人、著名武术家、八卦掌一代宗师、中华武术九段、吕紫剑先生今晨7时在上新街武馆逝世,享年118岁。
  今日上午记者在南岸区莲花山莲花堂永生会馆看到,老人的灵堂已经搭建好,正在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吊唁。
  吕紫剑先生的徒孙欧力豪告诉记者,师爷吕紫剑先生189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湖北宜昌,他和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五齐名,被称为“长江大侠”。他是经历过三个世纪的老人,被联合国誉为健康长寿老人。
  “老人去世前并无异样。”欧力豪说,2009年老人不小心摔伤后体力有所下降,每日练功的量相比以前逐渐减小,但是其思维和起居还是比较正常,今年以来也能在家里正常活动。但是昨日晚上突感不适并开始病情加重,于今晨7时逝世。
  吕紫剑
  ■1982年获全国武术精英赛雄狮金奖。
  ■1984年峨眉山拳师邀请赛获特别金奖。
  ■1985年任国际功法联盟总会会长。
  ■1986年获中国名拳师比赛金奖。
  ■1994年任国际气功协会首席顾问。
  ■2000年获全国健康老人金牌,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命名为“中国武林泰斗”、“长江大侠”、国家武术九段。
  ■2002年成为中国武协最高武术段位。
  他,出生时国家处于列强蚕食之下,成年后习武共御外敌救亡图存,耄耋之年还参加武术比赛、言传身教……为了传统武术,他走过三个世纪,赢得万千弟子,全国开花。
  昨日,一代武术大师吕紫剑老人在南岸区上新街的家中安详辞世,享年118岁。其实,再过一个月,吕紫剑老人就满119岁了。1893年出生的他,至今已走过了三个世纪。他不但是一代武术大师,还曾被联合国誉为“健康长寿老人”。他的徒子徒孙遍布全国各地,获悉老人辞世,他们正陆续赶来重庆。今天,老人的追悼会将在莲花公墓莲花厅举行。
  两年前摔跤留下后遗症
  昨日,莲花公墓莲花厅一片肃穆,吕紫剑老人的遗体就安放在这里。老人的照片,悬挂在大厅中央,照片上,老人白须荏苒,面带微笑。大门口,摆放着近百个花圈,除了个人,还有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江北区武协等。记者注意到,上山的路上,沿途都设有指示牌,依照指示牌的指引,不少老人的亲人、朋友、徒子徒孙闻讯赶来。
  “最近几天,老人并没有异常。”吕紫剑的徒孙欧力豪说,“不过,太师傅吕紫剑在2010年摔过一次跤后,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当年6月的一天晚上,已经116岁的吕紫剑起床上卫生间时,脚下一滑摔了一跤,随后被送到市急救中心,查出颅内出血,经过手术治疗,老人虽然恢复得很快,但出院后,家人、徒弟们都感觉,老人身体已大不如从前。但是其思维和起居还是比较正常。
  吕紫剑的孙女吕舜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吕紫剑受伤后,还每天坚持晨起练功、午后打坐、作画看报、四处访友。
  早饭前睡梦中安然辞世
  欧力豪告诉记者,昨日早上6点58分,到了太师傅吕紫剑平时起床的时间,弄好早饭的保姆见老人迟迟没有起床,于是走进卧室查看,见老人仍然闭着眼睛,安然躺在床上,保姆便准备叫醒老人。谁料,连叫了几声老人都没有反应,这才知道情况不妙。
  “当时老人还有微弱的脉搏”,欧力豪说,家庭医生很快赶了过来,不过当医生赶到时,老人已没有呼吸和心跳了。就这样,老人在睡梦中安详辞世。
  “老人去世前并没有异样,算是寿终正寝”,欧力豪说。
  今晚举行追悼会明下葬
  吕紫剑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中国武术圈内外引起极大反响,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重庆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分别发唁电、派专人前去吊唁。
  吕紫剑老人的徒子徒孙遍布全国,在重庆就有徒子徒孙上千人。昨晚,老人的朋友、徒子徒孙正从全国各地陆续赶来,他们要在老人下葬前,见上老人最后一面。昨天下午,100多名在重庆的徒子徒孙守候在南岸莲花山莲花堂永生会馆,为老人守灵。
  “由于老人去世事发突然,全国各地的徒子徒孙都在订机票,将在这两天陆续赶来,包括像他在沈阳的徒弟孙丰祥、温州的徒子徒孙都已经在赶来重庆的路上”,吕紫剑徒孙欧力豪表示,今晚6点30分,吕紫剑老人的追悼会将在莲花公墓莲花厅举行,明天早上下葬。
  拍卖画作5万捐汶川震区
  吕紫剑不仅是一代武术宗师,老人喜好书画,也在圈内众所周知。据介绍,吕紫剑擅画龙画虎,并写得一手好字。2008年汶川地震时,吕紫剑曾现场画了一幅《飞龙图》,并将画作拍卖的5万人民币捐赠给灾区。
  据了解,在当时重庆北滨路举办的一次“众志成城、奉献爱心”书画赈灾义拍会上,时任上海虹桥书画院名誉院长、当时114岁的吕紫剑现场作画,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期望能将武术发扬光大
  “中国武术再这样下去很容易失传了……”几年前,吕紫剑曾如此表示。“老人的心愿,一直就是想让中国传统武术发扬光大,他一直希望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介绍中国武术的真正精髓,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武术”,吕紫剑的徒孙欧力豪说,曾是成都体院武术系老师的他,2007年拜到吕紫剑门下,也是近年来相随老人身旁的少数徒孙之一。
  据了解,欧力豪以总制片人的身份,投资1000万元制作和拍摄电影《八卦宗师》。“投资电影,也是不忘老人的叮嘱,想更多地宣传传统中国武术!”欧力豪表示,“此次拍摄的电影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故事”,吕紫剑作为八卦掌第三代传人,非常支持电影的拍摄,而他自己作为第五代传人,也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更多人了解八卦掌、了解中国武术。
  据悉,该片由香港著名导演陈树楷执导拍摄,欧力豪亲自领衔主演,并荟萃了梁小龙、刘锡明等众多实力派演员。目前该片已拍摄完成,有望于今年11月上映。
  社会影响
  重庆唯一武术九段
  门下名徒辈出
  在众多的徒弟中,记者见到了重庆著名武术家王佑辅,这位名震西南武林的武术技击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吕紫剑结束文革牢狱生活,回到了重庆,已经30多岁、正在练武的王佑辅慕名而来,要求带艺拜师,经过一番考察,吕紫剑收他为徒,传授他的绝技八卦掌。
  68岁的王佑辅介绍,师父的徒子徒孙很多,主要分布在重庆、四川、东北、广东、浙江等地,算起来现在已传授至了第五代,其中最出名的有四川武协副主席肖家泽、香港天罡气功第三代掌门人马志富等。
  一旁的师弟付达全透露:“其实,王佑辅也算一个,是老爷子(吕紫剑)的得意门生,他曾是重庆专业散打队的教练,一些徒弟曾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
  市武术管理中心主任陈岱玲介绍,重庆的武术门派众多,名家辈出,比较著名的有少林门、武当门、余门、燕青门、形意门、太极门、六合门、八卦门等八大门派,吕紫剑就是八卦门的杰出代表,曾担任过八卦门掌门人。
  据了解,为了弘扬重庆的民间武术,从86岁起,凡有武术比赛,吕紫剑必定前去参加。93岁时,他加入当时的四川省武术集训队,随后代表四川参加在徐州举行的全国比赛。
  “为重振武当雄风和游身八卦连环掌,吕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陈岱玲眼中,吕紫剑是一位“国宝”级的武术大家,她告诉记者:“吕老是全国第一批获得中国武术九段的最高荣誉,至今仍是全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民间武术家。”
  长寿秘诀
  一心向善心态好
  不好酒不吃火锅
  还差1个月,就是119岁的吕紫剑,多年来一直是全市年龄最大的老人。在大家眼中,他精神矍铄、身子硬朗,即使2009年一次意外摔伤后,他依然在家正常活动,生活自理。除了常年练武健身之外,他还有没有其他的长寿秘诀呢?
  每天练功生活有规律
  徒孙欧力豪介绍,吕老通常早上6点起床,练习八卦掌约1个小时后吃早餐。早点包括2个鸡蛋、2个馒头、二两面;中午一般荤素搭配,吃两碗米饭;晚上吃得很少,一碗米饭加素菜。他一直坚守“早晨要吃饱,中午要吃好,晚上要吃少”的养生理念。
  练功逾百年,他悟出的养生之道是:运气养生修性,打拳灵活手脚,动静结合。
  从来不与人斗嘴生气
  “老爷子活这么大岁数,最主要的还是其心态好,不爱生气。他经常教育我们,称一个人不要计较太多,心态要平和。”
  吕紫剑83岁邻居胡成理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吕紫剑的身体很棒,不喜欢喝酒。晚年喜欢在家练习书画,能动能静,心态平和,从未看见他跟人斗过嘴、生过气。
  自编养生歌谣传后人
  在其家人和徒弟徒孙中,至今还口口相传一首他自编的养生歌谣。
  “酒是穿肠的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气是无烟的火炮,财是惹祸的根苗。”欧力豪介绍说,这既是老人的养生秘诀,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
  “不整人、不害人,一心向善,心情平和,就过得舒服。”与老人一起生活的孙女吕舜华说,爷爷经常这样告诫后人。
  生活在重庆不吃火锅
  虽然生活在重庆,但吕紫剑却不吃火锅,爱吃糖拌番茄,还将麦子磨成粉末冲茶喝。此外他还常喝自配的养生茶。
  110岁时,吕紫剑才学会抽烟,他觉得抽烟可防止老年痴呆,但他认为这不一定适合其他人。
  传奇人生
  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五
  长江大侠吕紫剑与他俩齐名
  吕紫剑生于光绪19年,即1893年,经历3个世纪,曾与“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五齐名,号称清末民初武林“三大侠客”,而他自己则被称为“长江大侠”,还被联合国誉为“健康长寿老人”。据初步估计,他的徒子徒孙已逾6000人,遍及海内外。昨日,记者采访了吕紫剑的家人、徒弟、徒孙,走近老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拜慈禧太后带刀侍卫为师
  中国八卦掌第四代传人、九龙坡区武协副主席庄严森,是吕紫剑最有名的徒弟之一。1980年,他抱着两个大西瓜,到吕紫剑家中拜他为师。
  庄严森说,恩师出生于湖北宜昌一个声名显赫的武术世家,家里经营着一个在国内武术界颇有名气的“长胜镖局”,总人数近千人。7岁那年,他随母习武,12岁时跟从武当名师李国操习武,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1911年,18岁的吕紫剑前往北京,拜慈禧太后的带刀侍卫丁世荣为师,学习形意拳。次年,他来到峨眉山,与神掌李长叶结为师徒,学习八卦掌。在此后的8年间,他学成了“游身八卦连环掌”,日后成为李长叶的第三代传人。1920年,南京雨花台举办武术擂台,27岁的吕紫剑夺得冠军。
  长江大侠的名号威名远播
  说起“长江大侠”吕紫剑老先生的威名,老人的徒孙欧力豪告诉记者,这还要从上世纪初的一个擂台比武说起。
  欧力豪说,当时的长江航运,被外国的航运公司把持,外国的船只在长江航线上横冲直撞,还时常致使航线附近作业的中国渔民、载有中国人的船只被撞翻撞沉。
  1924年,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因不愿帝国主义控制长江内河航运权,请吕紫剑出手相助。吕紫剑为维护民族权利,与日本著名武士、浪人首领三井秀夫立下生死契约,在宜昌校军场决斗,将对方打得口吐鲜血。从此“长江大侠”吕紫剑的威名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与霍元甲有过多年的交往
  在上个世纪,“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五、“长江大侠”吕紫剑3人齐名,而吕紫剑与霍元甲,曾有过多年的交往。吕紫剑比霍元甲小二十多岁。可霍元甲对吕紫剑相当尊重,并尊称吕紫剑为“兄”。他帮霍元甲在上海选武场地址。
  据了解,当年上海一位姓曹的大商人聘吕紫剑去给他3个儿子教武术。不久,霍元甲来到上海,想开个武场,吕紫剑便帮他在虹口一带找了个占地20多亩的四合院。吕紫剑在自述中说,当时很多人都以为霍元甲开的是武馆,其实他开的叫“精武体育会”,是教授摔跤等武术流派的,而不是教授十八般兵器等内容。
  在霍元甲的“精武体育会”附近,有一家日本人开的武馆。有一天,日本人给霍元甲送来一块写有“东亚病夫”的匾。霍元甲问当时在现场的吕紫剑怎么办,吕紫剑说“还给他们。”霍元甲当即夹起匾来到日本武馆,将匾气愤地摔回去。日本人上来同霍元甲、吕紫剑等人动武,结果被他们打得求饶。
  南山上打败马歇尔保镖
  1945年,吕紫剑力战美国拳王的传奇故事,让庄严森感到最为解气。
  吕紫剑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专访时,曾回忆称,当年蒋介石从南京来到重庆后,聘请他担任镖师,同时授他少将国术主任教官之职。1945年,马歇尔将军的保镖汤姆?约翰,在重庆南山上摆下擂台,扬言要打败所有中国人。
  吕紫剑闻讯大怒,找到蒋介石要求与对方比武。在取得蒋介石和马歇尔同意后,吕紫剑与汤姆?约翰签下比武生死状,在南山上一决高低。面对那个身高1.9米的美国著名拳师,吕紫剑和对方打了一个多小时,双方仍难分胜负。后来,他趁对方不备,一个黑虎掏心,打中对方致其当场吐血。3天后,汤姆?约翰在送往国外救治的飞行途中,因重伤不治身亡,吕紫剑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气。
  淡薄名利愿为穷苦人出头
  “在和太师傅接触的这么多年,我知道太师傅从来不追逐名和利,他也是这样教导要求我们的。”欧力豪说,早在1924年吕紫剑太师傅出手相援卢作孚,并在打擂中取得胜利后,民生航运公司当时就要聘请吕紫剑为公司副董事长。可吕紫剑当场谢绝,不过吕紫剑却提出了一个条件,请民生公司对他亲写路条的穷苦人,要免收票款,并在到达目的地后送盘缠5块大洋。
  1979年,吕紫剑被选为重庆市政协委员。改革开放后,他以86岁的高龄开始参加一些武术比赛,93岁还代表重庆参加比赛,2002年,他成为中国武协最高武术段位九段的第一位民间武术家。
  吕紫剑先生先后开办了“渝州紫剑武术馆”和“吕紫剑骨伤科诊所”,他一边行医治病,一边传授武当功夫。据估计,如今仅内地由他教出的徒弟就已经逾五六千人,这些徒弟又授徒,算起来现在授至了第五代。
  吕紫剑还先后出版了《中国武当内家拳法》《八卦养生法》等著作,创编了“八卦浑元养生功”。
  记者 王珏 周晓亮 实习生 谢亚琪
&&|&&&&|&&&&·傅彪《功夫论》&
- 咨询电话
武术九段三位大师 一生向武璀璨三晋
全球功夫网&编辑:凡尘& 日期:日&
点击:1600370&&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瑰宝&武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断地传承发扬。早在四百年前,山西晋中太谷、祁县一带盛行形意拳;晋南洪洞、霍州一带盛行通臂拳;晋北地区盛行鞭杆&&可谓百花齐放,丰富多彩。三晋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随之孕育而生如忠义武圣关公、满门忠烈杨家将、骑奴将军卫青、西汉大将霍去病、忠勇悍将尉迟恭等千古名将,他们向世人展示了山西人的尚武精神。
近些年来,山西武术人仍然在为传承发扬中华武术文化、弘扬和发展山西武术做着不懈的努力。全省群众性武术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培养出了王冬莲、原文庆、袁新东、袁晓超等一大批武术精英,他们在世界武术锦标赛、亚运会、亚洲武术锦标赛、全运会、全国武术锦标赛等大赛中获得136枚金牌。特别是在万众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设项目武术比赛中,运动员袁晓超,以精湛的技艺、完美的发挥,勇夺奥运金牌,为国家、为山西省赢得了荣誉。近年来,山西省散打项目也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在韩国仁川亚运会上,散打选手陈红兴不畏强敌,敢打敢拼,最终在男子散打65公斤级比赛中夺得一枚铜牌,这是山西省散打项目在国际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历史性的突破。
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等诸多成绩的取得,包含着相关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老一辈武术家的授艺不藏私。据了解,山西省庞林太、张希贵、杨振铎三位武术名家获得了我国武术最高段位九段,他们分别为竞技武术、传统武术、杨氏太极拳。在山西甚至于全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庞林太:查拳大师担当&总教头&
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优秀拳种之一,盛行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后遍及海内外,在回族中流传更为广泛。
汉族、武术九段、国家级教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今年77岁的庞林太是查拳的主要传承人之一。
庞林太十多岁时便开始习武,曾拜过许多武术名家为师。最早的一位老师是何振江,当时何振江有&中外大力士&&查拳名家&&气力侠&之诸多美称,主要擅长查拳和摔跤。同时,他还是近代查拳大师杨鸿修的爱徒兼女婿,&杨氏查拳&代表人物之一。
庞林太拜何振江为师,实际上很偶然。庞林太上初中时活泼好动,尤其爱好体育,他的一位同学是何振江的徒弟,一次这位同学跟庞林太说:&给你介绍个师傅怎么样?&早就想拜名师的庞林太一听这话正中下怀:&我正想拜个好师傅呢!你的师傅是谁呀?&那位同学把何振江介绍了一番,庞林太听后便决定拜何振江为师。
说起自己的启蒙恩师何振江,庞林太话语中充满了自豪感。&当时我师傅已经60来岁了,体重达80多公斤,他一生多次与中外武术名家较量过,未有败绩。玩起同他体重差不多的石弹来,简直是上下飞舞,让人眼花缭乱。&
拜何振江为师后,庞林太的一生从此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何振江所住的太原市精营二道街84号小院从此也多了一个常常挥汗如雨的身影。此后的数年间,庞林太的课余时间都是在这个小院度过的。
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庞林太最开始练的是马步桩、弓步桩,一站就是好长时间,常常是汗流浃背。有时师傅何振江看不下去了,便让庞林太休息一下,但是个性倔强的庞林太只是稍微休息一下便又接着练。有一次因训练时间过长出汗过多,庞林太都晕倒了。这种勤奋,让何振江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对这个徒弟喜爱有加。何振江曾问庞林太&练武苦不苦&,庞林太坚定地说道:&师傅,我不怕苦,只要让我能练成就行。&至于什么是&成&,年纪轻轻的庞林太当时并不清楚,但他却相信&学武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这句话,只有坚持才会获得成功。
随后的日子,庞林太开始学习摔跤,需要每天练习撞胯、撞臀,一撞就是一二百次。当时何振江院里有一棵水桶粗的枣树,庞林太撞胯、撞臀都是对着这棵枣树练习,一段时间后枣树死了。这件事成为了师傅何振江口中的笑谈,他常常笑着对人说:&他把树给撞死了。&
三年的苦功得到了回报,上了高中的庞林太在山西省武术摔跤运动会上获得武术、摔跤的第一名。
庞林太没有因此骄傲,而是想着如何能更上一层楼。经过师傅何振江的同意,他来到山东周村拜在了&张氏查拳&代表人物张锡太的门下学习,二十多天的时间学习了二十多种套路。在临走时的欢送会上,庞林太打了一套四路查拳:起手式弓步推掌架式舒展大方,几个动作之后并步托掌给人以顶天立地的感觉,紧接着他又来了一个燕子抄水,最后以腾空箭弹腿结束。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又不乏威武有力,赢得了在场观众的喝彩,同时也给武术大师张锡太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山东周村之行虽然时间不长,但庞林太却获益匪浅。之后,他又把张锡太师傅请到了太原。两人每天中午都在杏花岭体育场练习查拳两个小时,庞林太的好学深得张锡太的喜爱,便倾囊相授。至此,庞林太集&杨氏查拳&&张氏查拳&于一身,成为了两路查拳的主要传承人之一。庞林太又将两路查拳求同存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担任教练之后,将其应用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对竞技武术技术动作内容、演练技法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庞林太担任教练员数十年间,先后培养了张玲妹、王冬莲、原文庆等20多名全国冠军和世界冠军。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庞林太担任了中国国家武术队主教练,取得了囊括全部金牌的好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庞林太再次老将出马担任中国国家武术队主教练,取得了获得6枚金牌的优异成绩。
&武术还需要大力发展,竞技武术水平还需要提高,规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大力协助国际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争取让武术早日进奥运会殿堂。&庞林太觉得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张希贵:搭起擂台&形意&闯江湖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心意六合拳,汉族传统拳术之一,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形意拳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同属三大内家拳。
张希贵,现年77岁,山西太原人、武术九段、原山西武术队总教练,同时他还是当代中华武林百杰、国家级武术裁判、山西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傅山拳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主要擅长形意拳、长拳、太极拳、八卦掌等拳法。
小的时候,张希贵喜欢看小人书、听评书,尤其喜爱武侠故事,大侠们嫉恶如仇、抱打不平、行侠仗义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并让他产生了学武的想法。有同学得知张希贵的想法后,便介绍他到郝学儒老师处学艺。起初,张希贵并不知道他所拜的这名老师大有来历。郝学儒解放前曾任山西省国术促进会的教练,在山西武术界很有名气。
郝学儒性格耿直、教武严格,谁蹲马步时姿势不对,便会用棍子敲一下。艰苦的学武过程以及老师的严格让许多孩子吃不了苦退出了,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三四人,张希贵便是其中一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坚持,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
张希贵跟郝学儒学艺的事情,他开始没有告诉过任何人,甚至家里人也不知道。&当时我的家境并不好,因为练武鞋子穿不到十天半个月就破了,肘、腿等关节处的衣服也老破,父母常因此责骂。直到上初中后,父母和同学才知道我学武的事情。&
1956年至1958年,张希贵到太原师范上学,因为需要跑校,练武时间少了。快毕业准备实习的时候,张希贵到师傅郝学儒家看望,郝学儒告诉他太原市杏花岭区有一个武术表演,希望他能够参加。张希贵因为好长时间没有练习,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心里很为难。谁知师傅看到得意弟子不吭声发怒了:&宁养一条狼,不养一群羊。&被骂的张希贵只得报名参加。没抱多大希望的他下场练了一趟拳便回家了,谁知没过几天,太原市体委通知他参加武术集训。集训二三十天后,张希贵在山西省武术比赛中竟获得一等奖。1959年,又经过一年集训的张希贵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又拿到了一等奖。之后,张希贵正式留在武术集训队成为正式队员,并于1962年成为教练。此后十多年间,他历经风雨,所培养的队员获得许多殊荣。
1979年,张希贵因故调到山西省体委,之后又调到山西省体委群体处工作,并于1981年至1985年参加了全国传统武术的挖掘。在他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省挖掘出65个拳种,走访100多人,录制了25个小时的影像资料,最后出版了一本60万字的《山西武术拳械录》。
在此次传统武术挖掘过程中,抢救了一批濒临失传的拳种,如&弓力拳&、&鞭杆&等。在灵石县还发现了山西省特有的拳种&傅拳。傅拳,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学者、画家和爱国志士傅山先生所创。张希贵说,当时灵石县一位体委主任深入到乡村进行挖掘工作,有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从箱子下面拿出一本书,这本书封面上写着&傅拳&二字,里面有许多图形。据老太太讲,这本书是她父亲在其出嫁时给她的,一直珍藏至今。1985年,全国传统武术挖掘成果在北京故宫展出时,一位名叫李思元的老人看到这本拳谱非常激动,他说:&这是我们的拳。&随后,他当众打了一趟拳,与书本上所记载的丝毫不差。另一位前来观看展览的老人激动地说:&这个拳我会练。这个拳也叫子午太极拳,又叫绵山太极拳,因傅山先生曾在绵山住过而得名。&之后,张希贵向李思元系统地学习了傅山拳法,并与其他人一同整理出《傅山拳法》一书。通过张希贵的发扬推广,傅山拳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希贵也成为传承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傅山拳法,从2013年开始举办的傅山拳剑培训班,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近百人参加。
除了参与全国传统武术挖掘工作之外,集专业武术、传统武术于一身的张希贵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武术推广上,对山西传统武术的发展推广做出巨大贡献。1981年,张希贵创办了山西省形意拳协会,举办了28届山西省传统武术锦标赛、20届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两次国际武术邀请赛、20届散打擂台赛和武术推手擂台赛等重要赛事,填补了山西没有民间散打擂台赛和武术推手擂台赛的空白。因此张希贵成为了&形意拳代表人物&。
&我搞了22年的专业训练,搞了40多年社会活动。&张希贵用这句话概括了他崇尚武术的一生,其推广的形意拳、鞭杆等传统武术在全国甚至国外都很有影响力。张希贵说:&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需要继承、发展、发扬光大,应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杨振铎:晚年不闲&太极&走世界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武术九段、杨氏太极拳传承人、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终身荣誉会长杨振铎,其曾祖父是杨露禅,其父是杨澄甫。
如今已89岁高龄的杨振铎老人身体硬朗、口齿清晰,他对杨氏太极拳的发展历史如数家珍。清朝末年,其曾祖父杨露禅将太极拳带到北京并扬名,从北京逐渐由北向南传播到全国。其父杨澄甫先后出版了《太极拳术》、《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使杨氏太极拳有所变化并有所发展。解放以后,国家体委发现太极拳老少皆宜,采用杨氏太极拳的24个式子编成《简化太极拳》,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杨振铎自幼受父亲影响,从五六岁便开始练习杨氏太极拳。后又随父从北京出发,到武汉、南京、上海进行交流,耳濡目染让他对杨氏太极拳有着深刻的体会。长大后,杨振铎在阳泉矿务局搞财务工作。当时,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因身体不好常打太极拳锻炼,一次李雪峰到山西视察,其间他问山西省委的一些领导是否练习太极拳,领导们表示没有练过。李雪峰问道:&为什么不练呢?&这些领导表示没有好老师教。李雪峰说:&怎么没有好老师呀!杨家的后人就在你们山西。&正是李雪峰的介绍,杨振铎被调到山西省人事局,开始专门教授省领导练习杨氏太极拳。
&文革&开始后,杨振铎赋闲在家,没事只能在公园打打杨氏太极拳,后跟随他练习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1982年,以杨振铎先生为首的&山西省杨氏太极拳研究会&在太原成立,后又更名为&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协会由最初时的274人发展到今天的35000余人。
1985年,杨振铎等三人到新加坡参加第二届太极拳比赛,其间他们的表演受到了新加坡太极拳爱好者的喜欢,被留下来举办太极拳培训班,自此杨式太极拳走向世界,发展到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22个国家。
现在,耄耋之年的杨振铎,还希望杨氏太极拳能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贡献。&过去主要是中老年人打杨氏太极拳,现在许多青少年也开始练习太极拳,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投入这项活动。&
庞林太、张希贵、杨振铎,三位武术大师的脚步见证着中华武术的不断发展传承,而健身强国之路,不仅需要这些大师呕心沥血地奔走呼号,更需要每一个国人践行发扬。
& 限 10-500 个字符 已输入 0个字符
&&&&&&&&&&
请您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责任
·本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删除其管辖留言内容
·您在本网的留言,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网站成立于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武术九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