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科普下心悦没有拳皇拳皇B的来源

&figure&&img src=&/v2-f4ec8b68e5fd_b.jpg& data-rawwidth=&819&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9& data-original=&/v2-f4ec8b68e5fd_r.jpg&&&/figure&&p&美国参议院12月2日通过的减税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p&&p&首先我要说,我要是美国人,我也会投票给特朗普,这是因为他实际上在对美国很多荒唐的政策纠偏,同时特朗普在不断的推进改革,这是需要勇气的,但是这不代表特朗普真的就能逆转美国的国运。&/p&&p&&br&&/p&&p&我们先看下,这次税改究竟改了什么,这次税改最终完全实施,也是要到2019年(虽然白宫希望2018年立即实行,特朗普确实雷厉风行)&/p&&p&&br&&/p&&p&&a href=&/?target=http%3A//n.com//pf/taxes/senate-tax-bill-passed/index.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n.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2/pf/taxes/senate-tax-bill-passed/index.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当然,我们还是要上美帝的网站看看他们的报道,国内的翻译啊,经常搞错,比如很多报道说个税变更为三档,还有的说企业所得税降为15%,还有说取消了遗产税的,这些都是翻译错误。以及混淆了不同版本的区别。&/p&&p&最开始特朗普确实想把企业所得税降到15%,到是目前已经妥协成20%了。&/p&&p&下面华尔街见闻的制图是准确的,和CNN的报道对的上,&/p&&p&请查看中间在12月2日通过的参议院版本。&/p&&p&请注意,最关键的就是三个:&/p&&p&1:个税降低了,虽然还是七等,不过相应的降低了税率。&/p&&p&2:企业所得税从35%降到了20%。&/p&&p&3:海外利润回美国,以前是征收35%,现在现金和等价物下降到10%,非流动资产只要5%&/p&&figure&&img src=&/v2-bbe6c837a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v2-bbe6c837ae_r.jpg&&&/figure&&p&这次税改有什么影响呢?&/p&&p&首先是美国的财政收入肯定会减少,和全世界的政府一样,美国的联邦政府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税收&/p&&p&2016财年美国联邦政府的总收入约3.3万亿美元左右,其中个人所得税15460亿美元左右,约占总收入的46.8%;没有错,&b&美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是联邦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占了几乎一半,这和中国是完全不一样,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政府收入6.23%,纳税的大头和主体是企业。&/b&&/p&&p&企业所得税3000亿美元左右,约占总收入的9.1%;&/p&&p&社会保险(养老,残障,医疗等)11150亿美元左右,约占总收入的33.8%,&/p&&p&其他收入占比约为9.3%,包括联邦储备收益约1160亿美元、消费税约950亿美元、各种收费和罚款约390亿美元、关税约350亿美元、遗产和赠与税约210亿美元等&/p&&p&&br&&/p&&p&可以看出,占美国联邦政府收入接近50%的个人所得税降低了;&/p&&p&同时占美国联邦政府收入9%的企业所得税从35%降到20%了。&/p&&p&其他也有些减税,比如遗产税以前550万美元以上需要缴纳,现在提高到1100万美元才需要缴纳了,但是占收入比例很低,才0.7%,所以影响不大。&/p&&p&&br&&/p&&p&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嗯这次减税力度最大的是对个人啊…….&/p&&p&企业所得税本来也没多少钱,全部免了也就一年3000亿美元,占联邦政府收入9%。而个人就不一样了,个税收入是美利坚政府收入大头,这个下降是这次税改的核心,&/p&&p&也就是说,以前按照15%收的,现在都按照12%了,&/p&&p&以前按照25%收的,现在都按照22%了,&/p&&p&以前按照28%收的,现在变成24%了。&/p&&p&以前按照33%收的,现在都按照32%了,&/p&&p&以前最高个人税率是39.6%,现在变成38.5%了。&/p&&p&&br&&/p&&p&富人税率下降1.1个点,中产和穷人税率下降3-4个点&/p&&p&从总额来说,受益者富人&中产&穷人。而对富人来说,钱更多了其实他的消费并不会随之增加太多,实际上是资金的浪费,因为这个钱在政府手里,还可以拿来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前瞻科技,补贴贫困家庭。&/p&&p&无怪乎上个月,包括“金融巨鰐”索罗斯在内的400位美国富豪联名致信美国国会,表示反对共和党的税改方案。参与联署者包括索罗斯、慈善家洛克菲勒(Steven Rockefeller)、美国着名冰淇淋店Ben & Jerrys的两位创办人等。&/p&&p&联署信旨在反对总统特朗普为顶层5%的富人减税的计划。&/p&&p&信中反对的理由有两个,&/p&&p&1:恳请诸位反对此一加剧不平等的法案。&/p&&p&2:我们深为忧心政府税收损失将使教育、医疗等重要服务的支出大幅削减,这将削弱国家对国民与社群再投资的能力。&/p&&figure&&img src=&/v2-dd78f92c1f31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1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v2-dd78f92c1f31e_r.jpg&&&/figure&&p&&b&给穷人和中产减税,总体是受欢迎的,但是是否应该同时给富人减税,&/b&&/p&&p&&b&这也是特朗普税改的关键争议点之一&/b&。当然这个问题如果展开分析,又是一场大争论。&/p&&p&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富人受益最大,这在事实上拉大贫富差距。&/p&&p&当然,正面的说,理论上富人手里钱多了,一定会想办法进行投资增值,这也可以拉动经济发展。&/p&&p&中国媒体最关注的是,是企业所得税降低,其实在特朗普税改和美国政府收入里面,个税才是大头,那么国内的媒体为啥都把目光投向企业所得税呢,嗯因为这是国内的热点话题,比较容易博得眼球,比方说再把曹德旺搬出来,就能进一步获得关注了。&/p&&p&先说下企业所得税,注意这个是所得税,也就是收入还要减去成本费用之后的部分才征税。&/p&&p&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是25%,当然是这个基础税率,根据规定会有调整,比如你高新技术企业,比如你是小规模纳税人,比如你是免税收入,实际税率可能比25%低。&/p&&p&下图是2016年全球的企业所得税率,我们就看几个主要经济大国吧,中国25%,印度29%,法国34.43%,德国15.83%,日本23.4%,韩国22%,英国19%,意大利24%, 美国35%。&/p&&p&中国不算高,但也不算低。&/p&&figure&&img src=&/v2-4e4d286185f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v2-4e4d286185f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v2-04b0721feebdb1b5eed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v2-04b0721feebdb1b5eed7_r.jpg&&&/figure&&p&降低企业所得税的逻辑是,&/p&&p&1:企业所得税降低了,在美国的企业获利空间增加了,提高了在美国投资的吸引力&/p&&p&2:本土的企业也会扩大投资,因为获利增加了。&/p&&p&这样新产生的税收收入反而能够弥补所得税降低的缺口,从而扩大政府收入。&/p&&p&&b&这就是特朗普税改的关键争议点之二:减税肯定能刺激一部分企业扩大投资,利润回流美国,但是这个能不能在中长期弥补减税带来的损失,实现政府收入增加,存在不确定性,&/b&&/p&&p&按照美国经济学家Arthur Laffer的理论,什么样的税率能够获得税收的最大化,每个国家都是不一样的,下图是简化的laffer曲线,&/p&&p&这条曲线简单的说明了一个道理,&/p&&p&税率过高,并不能获得更多收入,带来的是总税收的减少;&/p&&p&税率过低,并不能获得更多收入,带来的也是总税收减少。&/p&&p&再简单明了的说:&b&税率不是越高越好,税率也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在某个点才能利益最大化。政府应该追求的是,同时获得财政收入增加和经济增长。&/b&&/p&&figure&&img src=&/v2-e1fa3ff44fbcf8fe0e894e8f464d76d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26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figure&&p&也就是说,如果特朗普的企业所得税率减到20%,究竟是不是最合适的点,整体是会带来政府收入的增加还是减少,美国内部争论很大,谁也说服不了谁。&/p&&p&反对者最大的理由是,&b&减税带来的好处(刺激经济增长)是不确定的,中长期能否实现财政收入总体增加是未知的,而减税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减少和财政赤字的增加则是马上的,确定的,&/b&&/p&&p&&b&这样会带来两个副作用,第一个是科学教育系统支出的减少,第二个是联邦政府赤字增加,又要发行债券借钱,进一步推高美国的债务水平。&/b&&/p&&p&下图是美国联邦政府2017年财季的支出预算,可以看出最大的四项是社保,医疗保障,医疗补助,军费,合计占了差不多61.65%&/p&&figure&&img src=&/v2-cf3ca00bdebc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73& data-rawheight=&3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3&&&/figure&&p&&br&&/p&&p&实际上,根据瑞典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4月24日公布的数据,2016年世界军费前两位是美国和中国,美国达到6110亿美元,中国军费开支为2150亿美元。美国几乎是中国的三倍,而美国的GDP只有中国的大约1.65倍。&/p&&p&而按照特朗普政府2018年财季的预算,其军费还要大幅增加10%以上,大约540亿美元,这意味着其他是要缩减的。美国军工集团势力的强大,可见一般。&/p&&p&&br&&/p&&p&税改导致收入减少了,而军费还要增加,那只能削减其他开支了,削减哪些开支呢?下图是美国联邦政府各个部门的经费,只有国防部,国土安全局和退伍军人事务局三个部门的经费增加了,其他全部缩减。&/p&&figure&&img src=&/v2-321fc6af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v2-321fc6af0_r.jpg&&&/figure&&p&1:国内卫生研究院(NIH)的预算要从今年的318亿削减至260亿美元,下降18%,你看58亿美元就节省出来了。&/p&&p&2:国立科学基金会NSF的预算将比2016财年减少约11%,到67亿美元,减少了8亿多美元,资助基础科学研究项目的能力下降。&/p&&p&3:能源部将收到280亿美元经费,自2016年以来减少了5.3%,减少了16亿美元,不过减少的主要是清洁能源技术。该部的研发部门所受冲击更大,尤其是清洁能源技术。&/p&&p&还记得吗,特朗普一直说全球变暖是骗局,还退出了《巴黎协定》,2017年11月特朗普访华,签了2535亿美元的协议,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能源,确切的说油气能源集团。特朗普认为,放着便宜的油气能源不用,去用价格高昂的所谓清洁能源,实际上是削弱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阻碍美国的再工业化。&/p&&figure&&img src=&/v2-908b19d9b725edb686f7fc82c7b175c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v2-908b19d9b725edb686f7fc82c7b175cf_r.jpg&&&/figure&&p&11月9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宣布签署框架协议,对后者页岩气、电力和化工生产项目投资837亿美元,此次签约是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合并组成国能投之后的首个重大海外投资项目,也是西弗吉尼亚州有史以来吸引的最大一笔投资。&/p&&p&同时,阿拉斯加州政府、阿拉斯加州天然气开发公司(AGDC)、中国石化、中投公司与中国银行签署一项协议,以促进阿拉斯加州的液化天然气开发。这项协议将涉及最多430亿美元的投资,建设期间将在美国创造最多1.2万个工作岗位,使美国与亚洲之间的年度贸易逆差减少100亿美元。为了配套中国的投资,特朗普甚至在税改里面允许开采阿拉斯加保护区的石油。&/p&&figure&&img src=&/v2-edf5f66a409ab2bbda0117b7aea6f7c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v2-edf5f66a409ab2bbda0117b7aea6f7c5_r.jpg&&&/figure&&p&4:NASA经费也降了2.8%,降至191亿美元;&/p&&p&5:最郁闷的还是环保署(EPA),经费下降高达30%,从81亿美元下降到57亿美元,下降了24亿美元,像五大湖污染治理恢复项目直接被取消了。&/p&&p&:6:地质调查局经费也缩减13%到9.22亿美元,连美国西海岸地震早期预警系统820万美元的联邦资助也取消了,该系统研究者、华盛顿大学地震学家John Vidale说,这是一个“规模很小但成本效益很高的公共安全项目”,撤资让他非常惊讶和沮丧&/p&&p&7: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NOAA)只有48亿美元的拨款,减少17%,尤其是卫星项目从23.2亿美元下降到18亿美元,、以及海洋,海岸和湖区研究经费竟然被削减48%。&/p&&p&8:除了科研经费削减之外,&b&更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经费支出也削减14%&/b&。&/p&&p&大幅削减科技和教育支出,却增加经费,无怪乎特朗普的预算遭到了全美科学家的抗议。&/p&&figure&&img src=&/v2-3defa795d2ccd248a87e41a4063deaf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4&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4& data-original=&/v2-3defa795d2ccd248a87e41a4063deaf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v2-b1ae0fdabee03ceea6225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v2-b1ae0fdabee03ceea6225b_r.jpg&&&/figure&&p&&br&&/p&&p&另外特朗普还废除奥巴马医改的强制参保令,同时也相应减少医疗补助的支出。&/p&&p&另外他还减少食品券的支出,这个食品券是美国的社会福利,穷人可以拿这个券去换取食品。当然在特朗普眼里,底层领食品券的穷人黑人和老墨居多,很多纯粹是因为懒,而且特朗普上台时的选票,90%以上的黑人都投给了希拉里,所以削减也正好。&/p&&p&&br&&/p&&p&特朗普这个人,基本可以确定他内心是个白人主义者,1973年的时候因为被怀疑不租房子给黑人还被美国司法部起诉,此事还上了《纽约时报》,你把特朗普政府里面黑人高级官员的数量和奥巴马,小布什和克林顿时期一比较就知道了。奥巴马不用说了,小布什时期国务卿鲍威尔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都是黑人,克林顿时期四个黑人部长。&/p&&p&另外他任命的司法部部长杰夫.賽辛斯在多年前发表过歧视黑人的言论,而被美国媒体强烈质疑。&/p&&p&&br&&/p&&p&好了,我们总结下,特朗普的税改配合的总体经济思路是明确的,也是带有很高风险的。&/p&&p&机会项:&/p&&p&1:减税刺激个人消费,吸引企业扩大投资,吸引企业海外利润回流美国。&/p&&p&刺激美国经济增长,较为成功的案例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里根的减税政策,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强力的刺激,经济的实际增速1982年还是-1.9%,1983年变为4.6%,1984年变为7.3%,1985年也有4.2%,1986年为3.5%,1987年也是3.5%。&/p&&p&2:增加军费支出,大力增加军力,维持美军绝对领先和国土安全&/p&&p&3: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充分发挥美国低能源价格优势,和减税配合重整美国制造业。&/p&&p&&br&&/p&&p&风险项:&/p&&p&1:政府赤字进一步扩大,债务继续上升,要知道,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债务国,本文上方2017年财季,美国联邦政府收入7.3%是用来付利息的,这个是必须要支付的,不然影响美国的国家信用破产,债务越高,要支付的利息就越高。这跟你还房贷是一个道理,房贷越高,要还的利息越多,越影响其他方面的支出。&/p&&p&&br&&/p&&p&我们看里根和小布什减税的实际影响:&/p&&p&里根政府执政期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年均值达4%,而他的前任只有2.4%的赤字率;2001年小布什《经济增长与减税协调法案》公布当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还为盈余,占GDP比重1.2%,但2002年随着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收支迅速由盈余转为赤字,赤字率高达1.5%,并开启连续十五年的财政赤字。&/p&&figure&&img src=&/v2-d19d24f4ead5d85c8d10ee8fb815f0f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v2-d19d24f4ead5d85c8d10ee8fb815f0f4_r.jpg&&&/figure&&p&2:削减科技和教育投入,长期来看是降低美国竞争力。&/p&&p&3:企业有钱了,但是如果整体前景不看好,企业资金并不会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向金融和房地产,推高经济泡沫化。&/p&&p&&br&&/p&&p&简而言之,特朗普减税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然而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以减少政府收入和削减支出,债务风险提高的代价来实现减税,另外一个就是富人受益和大公司最多。&/p&&p&&br&&/p&&p&&b&中国的机遇和挑战&/b&&/p&&p&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是基础能力的竞争,税收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p&&p&制造业投资的回报,是需要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基础能力,不是简单的减税,企业就来了。&/p&&p&什么是基础能力呢,这个基础能力每一样都是要付出长期和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p&&p&&br&&/p&&p&第一个是基础设施和物流效率,能否实现海陆空快速的运输,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东西进也进不去,出也出不来。&/p&&p&河南郑州引进富士康以后,郑州机场的货运量从2011年的10.3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45.7万吨,这背后是高效率的运输能力保障,郑州机场2012年开始二期大扩建,动员了十几万人的施工队伍历时三年完工。郑州机场高速2014年还是四车道,仅仅用两年就全部改成了八车道通行,体现了强大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p&&p&&br&&/p&&p&第二个是高效率,吃苦耐劳,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人队伍。&/p&&p&2016年,福耀从国内调集中国工人,在美国工厂,和已经训练和上岗了半年多美国工人进行了生产效率测试,给汽车玻璃压膜。&/p&&p&在两条线上中国和美国工人进行比赛,双方也都知道是比赛。&/p&&p&福耀公司制定的生产定额是800片,最终中国工人可以做到生产1011片,超出要求20%,&/p&&p&而美国工人只能生产792片,没有达到要求,然而这已经让中方管理人员喜出望外了,因为美国工人平时的工作效率只有500多片,是通过比赛激发了竞争意识才提升到了792片。&/p&&p&也就是说,美国工人真正的工作效率只有中国的50%。&/p&&p&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比,有吃苦耐劳高效率的种族优势,你即使支付同样的工资,得到的产出会更多。&/p&&figure&&img src=&/v2-2056ededadc1b5181ea85eeb2e3bab6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3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v2-2056ededadc1b5181ea85eeb2e3bab6f_r.jpg&&&/figure&&p&&br&&/p&&p&&br&&/p&&p&第三个是产业链聚集,制造产业聚集能够大大降低成本,也能快速高效的解决问题,增强竞争力。&/p&&p&第四个是劳动力成本,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赶上美国还得要20年,短期内中国工人工资还不能和美国的蓝领相比。&/p&&p&&br&&/p&&p&第五个是市场,大市场能够大大的降低和摊薄成本,福耀玻璃到美国,就是因为美国汽车公司的要求到当地设厂便于快速到货。中国和美国都有庞大的本土市场,而且明显中国市场增长更快,会变得比美国市场更大。&/p&&p&&br&&/p&&p&第六个是技术,即使在当地能够找到工人,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制造工程师也是问题,富士康在中国大陆投资,每个厂都有大量台干和台湾工程师。美国能允许几千外国工程师到美国工作吗?不允许,那么依靠不成熟的本地人才,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这是现实的障碍。&/p&&p&一个互联网企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就更容易招到合适的程序员,这就是良好的技术环境。&/p&&p&&br&&/p&&p&第七个是能源成本,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带来了美国能源成本大大下降,这是美国的天赋。&/p&&p&第八个是包括税收和法律在内的政策环境,福耀玻璃在美国就耗费了大量精力不断抵制建立工会,再比如巴西,各种税收法律及其复杂,外国企业没几个能盈利的。&/p&&p&其他还有土地,社会环境等等,比如中企投资叙利亚,结果政局不稳导致损失,比如印度,没事就上街抵制中国货,前不久oppo印度公司一个中国高管,因为把印度国旗丢到了垃圾桶,引发印度员工罢工抗议。&/p&&p&&br&&/p&&p&土地,资本,人才,基础设施,产业链,技术,市场,税收,社会和政策环境都是决定企业投资的要素,产业的发展考验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多要素综合的基础竞争能力,要看清楚我们的优势,不要觉得改一个税率美国就great again了,那这样一个地区要发展就太容易了,只要免税就可以发展,很遗憾,不存在这样的事情,税收只是众多手段中的一个。&/p&&p&就好像,福建晋江说我要给本地品牌贵人鸟,361度减税了,美国媒体就说耐克马上要垮了一样,就好像深圳说我要给企业减税了,马上就要经济总量超上海一样,这显然是不合理的。&/p&&p&&br&&/p&&p&实际上,不要说中国的领导层全部是从地方历练到中央的,&/p&&p&中国各个省,各个市,在长期的招商引资竞争中,早就已经对税收优惠,土地优惠,奖励优惠在内的各种手段运用的非常纯熟,各个省市政府都有专业的招商引资团队,应对竞争对手减税的竞争手段,是有很多方法进行反击的。&/p&&p&&br&&/p&&p&&b&中国的应对之策&/b&&/p&&p&&br&&/p&&p&中国现在其实也在给企业减税,但是是渐进性的。&/p&&p&&b&中国已经在2016年5月先一步开始减税,比美国这次税改从2019年开始实施要早了两年半。&/b&&/p&&p&营业税改增值税,也就是所谓的营改增从2012年在上海开始试点,到日起在全国全面推开,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p&&p&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10639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今年1-9月减税5750亿元。&/p&&p&&br&&/p&&p&继去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从今年7月1日起中国将增值税税率由4档减至3档,取消了13%的税率,将农产品、化肥、天然气、自来水和居民用煤等直接关乎民生福祉的生活必需品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p&&p&&b&增值税目前是我国第一大税种,在减税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对美国减税有对冲作用。&/b&&/p&&p&&br&&/p&&p&另外我国第二大税种的企业所得税,其实也在研究中,这次美国的冲击下,我国是有可能也随之降低企业所得税的。但是如前文所说,这其实是一个很强的技术问题。&/p&&p&&br&&/p&&p&增值税是不管企业是否赚钱都要收,而企业所得税则不一样,对赚钱的企业影响大,对不赚钱的企业反而没太大影响。&/p&&p&我们可以举两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是在大赚特赚的阿里巴巴,今年净利润超过100亿美元,一个是在巨亏投入期的长江存储,投资几百亿美元还没有盈利,还要养着大批的研发队伍。很显然长江存储更需要帮助和扶持。&/p&&p&但是直接把企业所得税降低了,明显阿里巴巴受益更大,而真正需要钱的长江存储反而没什么收益。就像拉弗曲线一样,并不是税率越低越好,所以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技术问题。&/p&&p&&br&&/p&&p&除了减税的大方向以外,我国也要开辟新税种,因为减税不能让财政收入下降,财政收入下降意味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减少和下降,就得跟特朗普政府一样削减卫生,科技,教育的支出,这对处于发展和追赶期的中国是不利的。&/p&&p&&br&&/p&&p&因为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民生保障,&/p&&p&是保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p&&p&稳定增长,最典型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投资,在民间投资低迷的时候,政府投资起到增长稳定器的作用;在民间资本不敢进入的高风险领域,政府投资起到开路的作用,典型的就是在集成电路和液晶面板的数千亿大规模投资。&/p&&p&&br&&/p&&p&社会稳定,最典型的就是新疆地区的高强度治安保障,对新疆的高强度治安投入,现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个典型的数据就是2017年新疆旅游人数和收入大幅增长。还有全国城市贫民区---棚户区的大规模改造,对困难群众的低保,对没有缴纳过养老金和医保的老人的养老金支出等等,我在以前的文章里面写过,全国养老金亏空的省已经有6个了,谁去补贴他们?中央政府。&/p&&p&&br&&/p&&p&&b&政府收入的减少,事实上就是削弱了政府稳增长和保民生的能力。不只是这两项,还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在科技,教育等基础方面的投资能力,这些对长期经济增长,尤其是对后发型国家的经济赶超,都是有负面作用的。&/b&&/p&&p&我在之前的文章就讲过黑龙江的例子,省政府收入2000亿,支出4000亿来维持6%的经济增长和民生进步,黑龙江可以依靠中央转移支付,美国这样的国家就是发国债了,区别在于转移支付不用还,国债可是要还的。&/p&&p&&b&再强调一次,税收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b&&/p&&p&要追求的是企业降低税负后的经济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的双赢。&/p&&p&&br&&/p&&p&为什么特朗普的税改那么多人反对,其实就是减税导致政府收入下降,直接导致必须削减在社会保障和福利,教育,科技,医疗补助,卫生等方面的支出,同时还造成大量财政赤字,&b&用财政收入的下降换取对经济的刺激,这是一步险棋,因为经济的发展是复杂的,减税只是其中一个动力而已,对经济的刺激结果是不确定的。很可能出现政府收入下降了,总体债务提高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少了,教育科研发展受到影响了,但是经济却没有被减税刺激起来。&/b&&/p&&p&&br&&/p&&p&在减税的大方向下,为了确保财政收入的增加,中国也要开辟新税种,比如房产税就是一个考虑,以后极有可能开征,对拥有大量房子的人征收房产税,实际上也是平衡贫富差距,&/p&&p&在深圳,拥有大量房产的村民比比皆是,每个月收着大量的房租,自己每天打麻将。但是具体怎么征收,也是复杂的技术问题,房产税已经在重庆,上海等地试点,已经形成了一些经验,相信以后正式开征只是时间问题。&/p&&p&&b&至少在我看来,中国政府对减税的规划更为稳妥和踏实,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实现逐步减税降低税负,反过来说,是在逐步降低税负的同时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这样规避了大量的风险。&/b&&/p&&p&&br&&/p&&p&另外中国还有一个机遇,美国历史上历次减税都会带来美国内部需求的增长,也就是消费会提升,进口会出现增加,这对对美国出口最多的中国,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是大大的利好。美国NBC的报道就说,这次减税是美国送给中国和德国的数十亿美元大礼包。&/p&&p&&br&&/p&&p&&br&&/p&&figure&&img src=&/v2-2b5cd515f6e6eaf3475fd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22& data-rawheight=&1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v2-2b5cd515f6e6eaf3475fdf_r.jpg&&&/figure&&p&&br&&/p&&p&&a href=&/?target=https%3A//bc.com//gop-tax-plan-is-a-gift-to-china-japan-and-germany--commentary.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gop&/span&&span class=&invisible&&-tax-plan-is-a-gift-to-china-japan-and-germany--commentary.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如果减税真的实施,增强了美国民众的消费能力,这对中国强大的制造业来说,也是利好,可以大大的促进对美国的出口。NBC的报道里面,就表达了对外贸易赤字进一步上升的担心,因为预计从中国,日本和德国的进口会因为美国国内需求能力的增强而增加。&/p&&p&&br&&/p&&p&特朗普应该说,是一个想有作为的总统,想复制里根减税的经济刺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现在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p&&p&最大的变化,就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已经易主,&/p&&p&和八十年代美国减税的时候,中国只有一个劳动力成本优势相比,&/p&&p&中国现在又发展出了产业链集群优势,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素质大幅提高,基础设施跃居世界顶级水平,技术实力也大大迫近美国,出现了庞大的本土消费市场,社会治安和政府治理水平大幅改善。&/p&&p&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背后是练好基本功,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大量的基础工作,要想与之竞争,也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达到和具备竞争力。&/p&&p&很典型的,八十年代里根减税,美国消费者消费增加,那个时候的中国无法受益太多,因为中国那时的工业品出口没有竞争力;现在特朗普减税,美国消费者需求增加,中国制造业的受益就会比那个时候大的多。&/p&&p&&br&&/p&&p&综合基础能力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美国减税确实能够带来竞争压力,可能会打乱中国原有的减税节奏,同时也可能带动各国纷纷减税,然而也不用夸大其词过于担心,实际上,减税对美国经济总体好不好,美国内部也根本没有形成共识。&/p&&p&大国之间的竞争,尤其是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是没有什么杀手锏的,大家手里的牌都很多,一定是长期的苦战,谁也不可能一招制敌。&/p&&p&&/p&
美国参议院12月2日通过的减税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首先我要说,我要是美国人,我也会投票给特朗普,这是因为他实际上在对美国很多荒唐的政策纠偏,同时特朗普在不断的推进改革,这是需要勇气的,但是这不代表特朗普真的就能逆转美国的国运。 我们先看下…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贴一篇我翻译的保罗葛兰素的一篇很雄辩的文章,然后下面是我的意见:&br&&br&&b&&u&关于经济不平等 &/u&&/b&&br&&br&&p&自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不平等急剧增加。 特别是富人变得更富了。 差不多所有议者都认为必须降低这种经济不平等。&/p&&br&&p&我对此颇感兴趣,因为我是Y COMBINATOR公司的创始人,而本公司宗旨就是帮助创业者。 &strong&从创业的定义上来说, 创业公司如果成功,意味着它的创始人必然致富。 可是这样帮助了创业者,也就意味着我帮着增加了经济的不平等。 如果经济不平等必须降低, 我就不该帮助创业者,他人也不该&/strong&。&/p&&br&&p&不过这听起来不太对劲。 难道我们是要用归谬法来证明,不该要求降低经济不平等?听起来也不对头。 如果有些人被锁死在天生的贫困里,而基金经理们却能利用法律漏洞把他们的所得税减半,这肯定不是好事。&/p&&br&&p&解法是我们要认识到, &strong&经济不平等并非单纯一事。它包含一些坏事,如孩子们没有机会发展潜力, 也包括一些好事,比如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创立了你赖以在网上搜索资料的公司&/strong&。&/p&&p&如果你想要理解经济不平等---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想要纠正它的恶劣一面-- 你就得把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梳理清楚。 而在关于这个话题的所有文章里,趋向却是反过来的:把经济不平等的所有方面都挤压在一起,把它当成一个单一现象。&/p&&br&&p&有时这是出于意识形态,有时是因为作者只有非常宏观的数据,于是就以之得出结论,就好像那个寓言中在路灯下找钥匙的醉汉,那里虽然不是他他掉钥匙的地方,但是光线比较好。 还有时,因为作者 没有理解不平等中的关键因素,比如技术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 很多时候,也许是大多数时候, 这三个误区都结合在了一起。&/p&&br&&p&关于经济不平等的最常见错误就是把它当成单一想象。&strong&最天真的版本是基于所谓的“馅饼谬误”:富人发财,因为他们抢了穷人&/strong&。&/p&&p&&br&通常这是人们的初始假定,而不是他们通过检查证据得到的结论。 有时这种“馅饼谬误”会被表达得很直白:“ 上层人士从国民收入中攫取越来越多的份额--留给其他人的份额就减少了”。 有时这种想法则是无意识的。 但这种无意识的形式则流布很广 我想,这是因为我们是在一个这个“馅饼谬误”确属真实的世界上长大的。 对于孩子,财富确实就是一块可供分配的馅饼,如果有孩子分得多了,必然有其他孩子分少了。 在长大后的现实世界中,运行模式并非如此,需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才行。&/p&&br&&p&在现实世界中,你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从他人那里攫取。 木匠能创造财富。 他制造了一把椅子,而你情愿付钱来换取。 而一位高频交易员并非如此。 他之所以赚了1美元,是因为在交易的对侧另一个交易员损失了1美元。&/p&&br&&p&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富人通过从穷人那边夺取财富来发财,那这就是个经济不平等的恶性案例,这种情况下,贫困的原因和致富的原因是同一个。 但是不平等的例子不一定就是恶性的。 如果一个木匠做了五把椅子,而另一个木匠啥都没做出来,第二个木匠自然比较穷,但这可不是因为有谁从他那里拿走了什么东西。&/p&&br&&p&即使人们已经成熟到了解了“馅饼谬误”,他们还是会被引导到这个观点去,因为习惯上对经济不平等的描述就是一个分位数的收入或财富与另外一个的比例。&strong&本来所谓的“收入从一个分位数移动到另一个”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这样却很容易滑动成被确信的事实&/strong&。&/p&&br&&p&除非是在恶性的情况下,经济不平等是不能用比例或者是曲线图来说明的。 通常情况下它包括了人们变得贫穷和富有的多种途径。 因此,&strong&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平等,你得去了解一个个具体人物变穷致富的情况和原因&/strong&。&/p&&br&&p&如果你想理解经济不平等的变化,那你就该去询问,这些人在不同情况下本来会如何行事。 我就是靠这个来了解到,富人并不都是通过一些从别人那里转移财富的新系统来发财。 如果你把这种“本来可能会”的模型用在创业者身上,你会发现,如果是回到经济不平等水平较低的六十年代,这些人本来会去加入大公司或者成为教授的。 &strong&在马克扎克伯格创立FACKBOOK之前,他本来的默认期望是成为微软的员工。他和大多数创业者,之所以比他们在上世纪中叶的同类人更加富有的原因,不是因为在里根执政期间这个国家的政策右转,而是因为技术进步使得去开创一个飞速发展的新公司变得容易多了&/strong&。&/p&&br&&p&很奇怪传统经济学者似乎不喜欢研究个体。 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应当从从统计数字开始。 所以他们&strong&先告诉你关于财富和收入波动的精确数字,接着却对其深层原因加以最天真的猜测&/strong&。&/p&&br&&p&虽然有很多人是凭借各种形式的寻租致富的, 还有不少人发家所靠的规则,假如不是诈欺的,也是零和的(有人得必然有人失),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通过创造财富来获得财富。 而创造财富作为经济不平等的来源,比起攫取财富来,不仅在道德上大不相同,而且实际上也是更难根除的。 原因之一就是生产力的变化正在加速。 &strong&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取决于他能利用上的技术,而这样的技术正在指数级增长&/strong&。而另一个创造财富成为不平等的理由之顽强,另一个原因是它能扩展开去,适用于更多人群。&/p&&br&&p&我绝对支持取缔用诈欺的方法来致富。 但那并不会消除财富上的巨大区别,因为只要你允许通过创造财富来发财,想致富的人们自然就会走那条路。&/p&&br&&p&大多数想致富的人们都是极其努力的。不管他们有什么缺点,懒惰肯定不是其中之一。 假如新的法律使得通过金融来发财变得困难,那么这些现在通过金融发财的人们是否就会停下来,满足于为普通工资而工作呢?他们进入金融业的理由,不是因为他们热爱金融,而是因为他们想发财。 如果剩下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创业,那他们就会去创业。他们还是会取得成就,因为坚定的决心是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对于社会来说, 想发财的人从零和博弈转移到创造财富可能是件好事,但这点不仅不会消除财富上的巨大差别,甚至往往会使之加剧。 零和博弈中至少对赢家所得是有上限的。更何况很多新的创业公司会研发出新技术,更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p&&br&&p&生产力的变化远不是经济不平等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不可消除的核心原因。即使你消除掉其他原因,这个原因也还会留着。 而且,假如你消除其他原因,这个核心原因还会更加膨胀,因为它还会包括所有的难民的努力。此外,还有出现所谓的&strong&鲍尔默病症&/strong&: &strong&&em&你得付给那些能够凭借自我能力创造财富的人足够的报酬,来防止他们创造财富&/em&&/strong&。&/p&&br&&p&如果你不能阻止人们发财,你就无法防止财富的变动。而要阻止前者,你就必须阻止一切创业。&/p&&p&所以让我们说清楚。 消除财富的变化,就意味着消除创业公司。 这可并不明智。 特别是这意味着你只能消除本国内的创业公司。 雄心勃勃的人们已经跑遍整个世界来扩展生意,而且创业公司可以在任何地点运作。 以如果你使得在本国里不可能通过创造财富来发财,那么有这种愿望的人们只要拔脚离开就行了。最终你们国家只能迎来降低的基尼系数,而且得到一个教训, 要对你的要求三思后行。&/p&&br&&p&我想&strong&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不坏的命运就是接受财富不平等的增加&/strong&。 在上个世纪中叶我们花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来说服人们这一点。如同我在那篇《再分裂》中所说,那是个反常现象-- 那个时期来自经济和文化的各种综合力量把美国压制住了。&/p&&br&&p&自那时以来,我们所见的这些经济不平等的增长部分是来自各种恶劣行为,但同时却也伴随着个体创富能力的极大提升。 创业公司差不多全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即使是创业公司本身在过去十年也迎来了极大的 增长。 技术已经大大降低了创业的费用,现在创业者对投资者占了上风。创业者的股份更少被摊薄,通常也能保留董事会的控制权。 这两个因素都加剧了经济的不平等,前个因素使得为创业者拥有更多股份,后者则因为如同投资者学到的那样,创业者会比起投资者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公司。&/p&&br&&p&虽然表面形式有变,但是内在的动力却是非常非常古老。我们在硅谷看到的生产力的加速几千年来一直在进行。 如果你查阅石器的历史,会发现技术在中石器时代已经开始加速了。 当时的那种加速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观察不出的。 这个阶段在本质是一个指数曲线的最左侧部分,但确实是属于同一个曲线。 &strong&想来你不会把你的社会设计成和这个曲线不匹配吧。技术演进可是史上最强大的力量之一&/strong&。&/p&&br&&p&路易斯·布朗代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被称为人民的律师)曾经说&要么拥有民主,要么拥有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财富,但不可能两者得兼”。听起来挺有道理。 但是如果我必须在两者间选择,一边是忽视他的意见,一边是忽视一个运作了几千年的指数曲线, 我还是押宝在曲线上吧。忽视任何一个运转了几千年的趋势是很危险的。而指数级的发展趋势尤其不容忽视。&br&&/p&&br&&p&如果加速生产力的提高总是会带来经济不平等的某种增长,那也许值得花点时间考虑一下未来。 我们能否拥有一个财富不平等的健康社会?那会是什么样子?&/p&&br&&p&你是否注意到, 考虑这个问题的感觉是否非常新奇?迄今的公众讨论总是毫无例外地关于减少财富不平等的必要性。 我们很少考虑过,能否与这种不平等共处。&/p&&br&&p&我满怀希望。 布兰代斯是镀金时代(美国从南北战争之后到19世纪末那段腐败横行的时期)的产物,从那时起情况早已大变。 现在不法行为已经很难隐藏,要发财你也不必像当时的铁路或石油大亨那样收买政客了。我在硅谷所见的财富的巨大集中,看起来并不会毁灭民主。&/p&&br&&p&美国有很多弊病都是以经济不平等为症状的。 我们应当纠正这些,并在此过程中减少经济不平等。&strong&但是我们不能只着手于症状,却指望以此来纠正深层的原因&/strong&。&/p&&br&&p&贫困问题是最明显的例子。 我确信大多数希望减少经济不平等的人士主要是想帮助穷人,而不是损害富人。 事实上,很多减少经济不平等的草率宣传,真实的意思是要减少贫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要精确表达我们所愿。&strong&贫困和经济不平等并非同一。 如果你因为无法支付账单而被断水,拉里佩奇与你的净资产之比例对此毫无影响。 他就算只比你富有那么几倍,断水的问题对你还是同样的烦恼&/strong&。&/p&&br&&p&和贫困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缺少社会流动性。 这点我有切身观察: 就算不是出生大富之家,抑或中上阶层,也可以通过创业致富,但是从贫困家庭确实很少产生创业者。但这也不是简单的经济不平等造成的。 拉里佩奇成长时的家境,和成功的创业家之间有巨大的财富差异,但这无法阻挡他进入这个阶层。 本质上并非经济不平等阻碍了社会流动性,而是当孩子出生在赤贫家庭时,某些因素出了问题。&/p&&br&&p&&strong&硅谷有个重要的原则“衡量什么,就会做出什么”。这意味着如果你专注于某个选出的数字,这个数值就会改进,但你必须选择正确的数值,因为只有你选择的数值会改善,而其他理论上相邻的数值却不会。&/strong& 比如,假如你是个大学校长并决定专注于提升毕业率,那你就可以改善毕业率。 但只是毕业率而已,学生学到的知识却不会改善。 假如你为了提高毕业率而降低课程难度,学生还会学得更少。&/p&&br&&p&经济不平等和以之为症状的各种问题远不相同,我们必须准确的针对我们的目标。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经济不平等,那我们就解决不了那些社会问题。 所以我觉得,还是让我们把目标对准那些社会问题吧。&/p&&br&&p&比如说,让我们对贫困开战,过程中无妨损失一些财富。 那会比通过攻击财富来解决贫困问题来说, 更有可能生效。 有些人的致富方法是欺骗顾客,游说政府通过反竞争条例或利用法律漏洞,我们是要阻止他们,但不是因为这会导致经济不平等,而是因为那是盗窃行为。&/p&&br&&p&如果你拥有的只是统计数据,那你所能做的也就是调整这些数据。 但在像经济不平等这样的宏观的统计尺度背后,总是有些好事,有些坏事, 有些是冲力巨大的历史潮流,有些只是随机事件。&strong&如果我们要改善这个统计数字背后的世界,我们就需要了解它,并把努力集中在那些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strong&。&/p&&br&&br&&p&&b&&u&*****************************&/u&&/b&&br&&/p&&p&&strong&Gauchewood注&/strong&:&br&&/p&&br&&p&以上这篇文章虽然逻辑性很强, 不过我觉得还不足以服人。也许解决贫困很重要,但是现代美国的贫困问题比起古代根本不算回事。 即使是将来穷人拥有一个星球,也会对富人拥有一千个星球忿忿不平。 归根到底,人类为什么会下意识地憎恶经济不平等?毕竟不平等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常态呀。 其实,人们反对的不是表面的不平等现象,而是反对隐含其中的不公正。&/p&&br&&p&PAUL GRAHAM把经济不平等的起源追溯到石器时代的技术发展,这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反对这种不平等的,却来自更早之前,远在人类成为人类之前就具有的对“公平”的本能。 &br&&/p&&br&&p&&strong&&em&“公平”这个概念虽然并非宇宙规则,但是从进化早期已经深深刻印在人类的心智模型里。 以婴儿为对象的研究显示,人天生就有寻求公平、正义的倾向。甚至类似猿猴、大象、狗这样的社会群居性动物也会喜欢 “公正”的行为。所以,不管怎么说理,我们是无法摆脱对公正的渴求的&/em&&/strong&。&/p&&br&&p&但是人们要怎么觉得这个社会是否公平?只能从外部数据来判断,比如拥有多少财产或权力之类。 可是,&strong&因为人类天生的认知局限,我们无法充分理解别人的努力程度和承受的风险,而又对自身的努力和困难又容易估量过高&/strong&。 举例来说,虽然我知道拉里佩奇很厉害,但是我无法真的理解他与我的财富的倍数和他与我的能力的倍数是否相称。 更何况,一个人取得的财富,不仅有能力,还有时代、阶层、民族、家庭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任何人都很难让自己心悦诚服地同意,某个富人比自己多那么多财富,是件公平的事情。&/p&&br&&p&PAUL GRAHAM因为是来自软件业,所以在这方面有些偏颇之处。 他在一篇文章里写到“这就是为什么如此之多的最优秀程序员都是自由主义者的原因。我们这个世界,你向下沉沦或者向上奋进都取决于你自己,不能把原因推给外界。许许多多不创造任何财富的人——比如本科生、记者和政客——一听到最富有的5%人口占有全社会一半以上的财富,往往会认定这是不公平的。一个有经验的程序员很可能也认为这是不公平的。&strong&因为最顶尖的5%的程序员写出了全世界99%的优秀软件&/strong&&.但是,即使是单就软件业而言,也并非可以这么确定,IT界的富豪也不是纯粹凭借他们写软件的能力来致富的,还是多半依靠商业能力和机运,所以优秀程序员也未必就对经济不平等就会那么心平气和。&/p&&br&&p&其实人类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一直是愿意接受经济不平等的。 因为同PAUL原文所说,实际上这根本无法阻止,不仅是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不同个体的秉赋和自驱力强度造成的。但是这就会不断地对人们要求公平的期望产生矛盾,这也是社会矛盾和人生苦痛的主要根源之一。 孔子几千年前就说过&/p&&blockquote&&p&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p&&/blockquote&&p&当然,孔子也很难想象搞什么均贫富。 那么,人类对公正的天然要求,和经济地位不平均发展的天然趋势,如果要能共存的话,就只有两种途径,那就是&/p&&ol&&li&&p&&strong&对精英阶层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就是孔子的路径,对君主和士大夫提出严格的责任和义务。&/strong&&/p&&/li&&li&&p&&strong&另外一种,就是提高社会的流动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就勉强叫陈涉或刘邦的路径吧。&/strong&&/p&&/li&&/ol&&p&这两种路径,都可以做到在保持不平等的情况下, 又符合对公正的心理要求。&/p&&p&举个近代欧洲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欧洲各国都有贵族制度。这种凭借血缘出身就可以占据优势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体制,本质上是最赤裸裸的不平等。但是,身为贵族其实也是有代价的&/p&&blockquote&&p&贵族虽然享有令人觉得痛苦而且无法忍受的特权,但是与此同时,贵族也具有维持公共秩序、主持公正、严格执法、济贫扶弱以及处理各种事务的作用。若是贵族不具有这种作用,那么贵族压在人们身上的负担就会变得更加沉重,最终不能见容于世人.《旧制度与大革命》&/p&&/blockquote&&p&但是各国的贵族下场又各不相同,这与他们和对”公正“的渴望的回应是恰好相关的。法国和俄国贵族下场最惨。 因为法国王室自从路易十四时期,为了削弱贵族势力,把他们都聚拢到了宫廷,这些宫廷贵族变得对封地和社会没有价值,却又享受特权。而俄国贵族在彼得一世时期获得的特权,是以服军役为代价的,可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却为了收买他们的支持而取消了为国服务的义务,这样俄国贵族的特权就变得没有相应的贡献来支撑了。此后,贵族们自己也有隐藏的负疚感,革命起来时又受到愤恨已久的下级阶层的严厉报复。 这也是为什么法国革命实际上是由拉法耶特这样的贵族起始,但这个阶层却又在革命高潮被大批送上断头台。 而俄国贵族文学在十九世纪的特点就是很深的负罪感,而他们确实就在十月革命后被彻底消灭了。&/p&&br&&p&正面例子是英国贵族和普鲁士的容克 。&strong&英国贵族采取了策略2&/strong&,很早就通过财富和贡献的筛选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所以一直能保持国家精英阶层的社会认同。 而&strong&普鲁士的容克则采取了策略1&/strong&。他们从腓特烈·威廉时期就有义务为国家在军队和政府中服务,从中体现了高度的效率和自律。这样,即使是在第二帝国覆灭后,仍然保持了足够的社会声誉,从而能在之后的年间继续把持军队。&/p&&br&&p&从我国的例子来说,则在不同时代采取了不同策略。不说古代,建国以来,政权的巩固,其实在某种情况下也是因为满足了人们对“公平”的渴望。 前三十年在表象上做到了平均(这当然是不可持续的,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而在后三十年, 则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流动性大大提高, 确实出现了很多白手起家的富豪, 大量人口向上进入中产阶级。这样在基尼系数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却也可以满足对“公正”的要求。 但是这种做法, 如果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 就会遇到很大问题。&/p&&p&现在在经济停滞的欧洲和日本,&strong&最大的问题就是代际间的不公平&/strong&。年龄较长的中上阶层幸运地在年轻时期经历国民经济的增长,当他们开始工作时,高薪职位在等着他们,他们从房产升值中赚到的钱可能远远高于工资所得 ,最后带着丰厚的保障退休了 。而年轻一辈面临工作的不确定性,更不用提到买房置产之类了。 这就引起了很多政治上的纷争和极端化。这一点,在中国的70后和90后之间也将会发生。&/p&&br&&p&自由主义者的问题是不承认个人能力的渺小那一面。 即使现在最能干的日本年轻人,难道还有成为新的盛田昭夫的可能性么?&strong&这确实不公平,人生就是不公平,公平并非客观规律,但是我们的人性本身却总是要求公平,必须理解这一点&/strong&。&/p&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贴一篇我翻译的保罗葛兰素的一篇很雄辩的文章,然后下面是我的意见: 关于经济不平等
自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不平等急剧增加。 特别是富人变得更富了。 差不多所有议者都认为必须降低这种经济不平等。 我对此颇感兴趣,因为我是Y COMB…
学业匆忙~写得比较仓促&br&时隔八个月之后,修订一下吧。&br&修订内容:增加了罗伯特·席勒的《钓愚》,增加了中科院心理所李纾老师新作《决策心理:齐当别之道》,增加了新出中译本《神经经济学分析基础》一书。&br&&br&┄┅┄┅┄┅┅┄┅┄┅┄┄┅┄° &br&&br&行为经济学在读,科普爱好者,所以平日里会特别注意相关书籍,可以推荐一些。&br&&br&基于以下三个原则推荐书目:&br&&b&1.实用主义。&/b&只推荐适合本国语言水平的中译本或中文著作;毕竟能流畅地阅读英文原著并从中完全体会思想的人,少之又少。&br&&b&2.作者均学术出身,非普罗大众式畅销书。&/b&如“每天读点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中的10大效应”之类的拼凑书,不会出现。书目作者均为学术大牛,故书目均严谨可靠。&br&&b&3.不滥推荐。&/b&下述书目都是我从书单中精选出。行为经济学相关书籍太多了,贪多嚼不烂。这些书目都经过了我的思考,看精品就好&br&&br&如果同学们和题主一样,有一定经济学基础,想从理论上更深入了解行为经济学,&b&后面的专业著作类书籍&/b&会非常合适(6本),有教材、论文集、个人专著等。&br&如果同学们本着“科学有趣”的态度,想要了解行为经济学。我非常推荐大家看&b&前面的科普类读物&/b&(9本)。这些书不仅诙谐、有趣,还通俗易懂。随便翻翻两三本,就能大致了解行为经济学是干什么的了。&br&&b&&br&1 科普类&/b&&br&&b&1.1 《“错误的行为”》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著;&/b&&br&Thaler是个地道的行为经济学家,他也是2015年美国经济学会主席(PS:2016年的美国经济学会主席也是个行为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难道行为经济学要崛起了啊?)。Thaler入行为经济学的行当稍晚,他是从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理论起家的。&br&现在Thaler也算是行为经济学元老级人物了,这本《错误的行为》有点像学术回忆录,对他研究的问题,以非常通俗易懂的写法著作。阅读这本书,也算是能够阅读行为经济学在美国的发展史了。&br&&figure&&img src=&/a246ad385bac53ca35f0b_b.png& data-rawwidth=&241& data-rawheight=&3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1&&&/figure&&br&&b&1.2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著;&/b&&br&Kahneman,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是第二位得诺奖的心理学家,第一位是司马贺(Herbert Simon)。&br&Kahneman也是行为经济学的元老级人物,但说他是行为经济学创始人非常不准确。在他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涉足相关研究了,只不过Kahneman构建了行为经济学的整合理论——前景理论,算是行为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人物。&br&这本书也是Kahneman对他学术生涯的总结,只不过写法非常通俗易懂,阅读它也可以了解行为经济学在美国的发展史。&br&&figure&&img src=&/da83aadd6ebacc1abe5b1000_b.png& data-rawwidth=&295& data-rawheight=&3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figure&&br&&b&1.3 《决策与判断》斯科特·普劳斯(Scott Plous)著;&/b&&br&Plous是个很会写书的人,但他本人在行为经济学历史上是没有学术地位的。但不可否认,他写的这本《决策与判断》非常非常非常有意思,写作思路也非常好,我一直认为,&b&这本书是想了解行为经济学的同学的首选!&/b&&br&美中不足的是,《决策与判断》一经推出就停止更新了,Plous本人转行做动物研究去了。所以这本书的内容只停留在2000年以前,现在看起来非常老掉牙。&br&阅读这本书,你能了解行为经济学的大致脉络,但没有办法了解其新进展。&br&&figure&&img src=&/4f45d65bdd7f62ab3b0afcaa5e313446_b.png& data-rawwidth=&234& data-rawheight=&3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4&&&/figure&&br&&b&1.4 《怪诞行为学》丹·艾瑞里(&/b&&b&Dan Ariely)著;&/b&&br&喜欢Ariely,他总是说自己是个心理学教授(事实上也是~。Ariely非常幽默,写的东西很风趣,是行为经济学中的明星老师。很多人第一次了解行为经济学就是通过这本书,以及他的MOOC。但他和Thaler与Kahneman相比,在学术上则逊色不少。&br&但怎么说呢,毕竟是科普文,《怪诞行为学》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要买就买第一版吧,第二版以及新出的第三版非常不建议看,狗尾续貂之作。&br&&figure&&img src=&/580e9c645cac_b.pn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3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8&&&/figure&&br&&b&1.5 《助推》理查德·塞勒(&/b&&b&Richard Thaler),卡斯·桑斯坦(Cass &/b&&b&Sunstein)&/b&&b&著;&/b&&br&仍是Thaler的书,看这本书,你可以了解一个问题,行为经济学怎么用于公共政策上?正如它的名字所表达的,如何“助推”公共政策。所谓行为经济学要顶天立地,它怎么造福全人类呢?书有点老了,是2009年写的。&br&现在,行为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受到政府的注意。比如美国有专门的行为经济学小组,为国家建言献策。英国政府也于2010 年成立了隶属于内阁办公室的行为洞察力团队(Behavioral Insight Team)。不知道中国government什么时候会重视行为经济学研究。&br&&figure&&img src=&/4c68bb30eea6be0b4aad_b.png& data-rawwidth=&236& data-rawheight=&3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6&&&/figure&&br&&br&&b&1.6 《管理决策中的判断&/b&&b&》马克思·巴泽曼(Max Bazerman)著;&/b&&br&Bazerman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也是行为经济学中的明星级人物,和Kahneman有很多合作。但近几年感觉Bazerman退隐江湖了,已经没有什么新研究了。&br&由于作者的专业背景(商科),这本书着重探讨了行为经济学如何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所以,这是一本行为经济学理论用户管理实践的好著作。&br&&figure&&img src=&/6ef9cd53cf14e_b.png& data-rawwidth=&211& data-rawheight=&3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1&&&/figure&&br&&b&1.7 《理性犯的错》托马斯·吉洛维奇(Thomas Gilovich)著;&/b&&br&Gilovich也是行为经济学中的元老级人物,他更是社会心理学的泰斗。&br&这本书更偏向心理学科普读物,围绕着“理性”展开。经济学强调“理性人假设”,这本书则介绍我们的理性在哪些条件下会变得“不理性”。&br&这本书似乎一直被人们忽视,它着重讨论了行为经济学中的六个重要主题。&br&&figure&&img src=&/b4b820bf3d_b.png& data-rawwidth=&246& data-rawheight=&3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6&&&/figure&&br&&b&1.8 《别做正常的傻瓜》奚凯元(Hsee)著;&/b&&br&说了这么多,再推荐本以汉字书写的科普读物。&br&奚凯元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他本人是华裔,因此这本书是以中国人的叙述方法撰写的,所以读起来会和以上的读物有一些不同。但相同的是,非常有趣、易懂,真是又好玩又涨姿势。&br&&figure&&img src=&/b733dfe2ec8c436dc166_b.png& data-rawwidth=&285& data-rawheight=&35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5&&&/figure&&br&&br&&b&1.9 《钓愚》 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著。&/b&&br&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著作,从心理与行为视角分析市场的“非理性”,值得一看。&br&&figure&&img src=&/v2-f8cfb149e766e00e880e06e426f211ce_b.png& data-rawwidth=&234& data-rawheight=&3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4&&&/figure&&br&&br&&br&&b&2 专业著作类&/b&&br&&b&2.1 《行为经济学》Nick Wilkinson著,贺京同译;【教材】&/b&&br&如我们所知,行为经济学兼有新古典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色彩,因此目前国际上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基于效用最大化的数学演算),另一种从心理学视角出发(行为实验、脑研究、动物研究)。题主的专业是金融学,因此推荐这本从经济学视角写作的“行为经济学”教材。译者贺京同老师也是南开大学行为经济学扛把子。&br&这本书与传统的中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是一致的,只是对原有理论的不足进行了阐述,比如补足了显示偏好理论的缺陷。&br&&figure&&img src=&/cf7948afb499df542efa9be_b.png& data-rawwidth=&217& data-rawheight=&3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7&&&/figure&&br&&b&2.2 《神经经济学:决策与大脑》Paul W.Glimcher,Ernst Fehr,Colin F.Camerer,Russell A. Poldrack等著,周晓林和刘金婷译;【教材】&/b&&br&现在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已经借助脑成像fMRI,脑电ERP,以及经颅磁刺激TMS等技术,研究经济行为是如何在大脑内发生的。简单说,就是还原经济行为,分析不同行为是由大脑内哪些区域完成的,试图把经济行为分解成神经活动组合。&br&相关领域已经积攒了一批大牛,也已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神经经济学(Neuroeconomic)。可以说行为经济学是神经经济学的摇篮,而神经经济学则是行为经济学的未来。&br&《神经经济学:决策与大脑》是第一本神经经济学领域内教材,这本书大概在2010年出了中译本,早些年刚出的时候我读过原版。&br&译者周晓林教授也是北大认知所的主任,国内比较早地研究了决策的神经机制。&br&&figure&&img src=&/5ed61cc5c64b5305c7afe4b_b.png& data-rawwidth=&237& data-rawheight=&3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7&&&/figure&&br&&b&2.3 《超越经济人: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叶航等人著;【论文集】&/b&&br&上面两本都是舶来品,这一本是本土著作。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ICSS)出品,叶航教授(经济系前系主任)领衔。ICSS是国内行为经济学研究非常前沿的一个团队。本书是ICSS成员近几年所发表的中文论文的合集,这些论文多发表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南方经济》等刊物上,其中又以综述类居多。&br&看这本书,可以了解国内研究者在行为经济学上做了些什么。而且里面的综述文章,可以帮助了解国际上最新的进展有哪些。&br&叶航教授比较偏神经经济学,所以读这本书,可以让你认识一个你所不了解的经济学世界。&br&&figure&&img src=&/ec8f914bfacdaf2bb279_b.png& data-rawwidth=&262& data-rawheight=&3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2&&&/figure&&br&&br&&br&&b&2.4 《神经经济学分析基础》&/b&&b&Paul W.Glimcher&/b&&b&著,贾拥民 译;【教材】&/b&&br&作者Paul W. Glimcher也是《神经经济学:决策与大脑》一书的作者之一,译者贾拥民是ICSS一员。&br&这本书是在2010年出版的,2016年下半年出了中译本。从经济学的困境,到行为经济学中的“异象”,再到神经经济学的解释,一气呵成。该书可以从宏观上把握行为经济学的发展、成熟,学术研究必备。&br&&figure&&img src=&/v2-59c96f87351adcc037857ffef3007776_b.png& data-rawwidth=&221& data-rawheight=&3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1&&&/figure&&br&&br&&b&2.5 《决策心理:齐当别之道》李纾 &/b&&b&著【专著】&/b&&br&中科院心理所李纾老师大作,李纾团队应该是国内决策心理(行为)研究做得最好的团队,没有之一。在国际学界上,有着自己提出的独创性理论,也就是本书的名字——齐当别(equate-to-differentiate)。&br&本书侧重阐述风险决策、跨期决策研究,而决策研究又是行为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这本书似乎也是李纾老师第一本个人专著吧?其中汇集了他从业二十余年来的学术思想。&br&推荐一篇介绍这本书的书评,发表于期刊《应用心理学》,&br&链接在此,&a href=&///?target=http%3A///CN/volumn/volumn_1140.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应用心理学&i class=&icon-external&&&/i&&/a&最后一篇文章。&br&&figure&&img src=&/v2-d67f96e4550e03bcc899c0_b.png& data-rawwidth=&210& data-rawheight=&32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0&&&/figure&&br&&b&2.6 《行为经济学新进展》Colin Camerer著,贺京同译;【论文集】&/b&&br&Camerer是行为经济学当之无愧的大牛,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种子选手。这本书收录了&a href=&tel:&&1990-&/a&2003年行为经济学重大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所以里面的问题都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可以结合上一本教材阅读。&br&不足之处,本书只收录到了2003年。对于学术研究而言,2003年都太out的了;但对于了解行为经济学(特别是行为经济学在学术领域的现状)会大有裨益。&br&感谢&a href=&///people/efdd5ebd2eafbbe8cc34& data-hash=&efdd5ebd2eafbbe8cc3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陈茁& data-hovercard=&p$b$efdd5ebd2eafbbe8cc34&&@陈茁&/a&纠偏。&br&&figure&&img src=&/6b28f08f266bbdb2ffe1bbc118b9c4c5_b.png& data-rawwidth=&209& data-rawheight=&3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9&&&/figure&
学业匆忙~写得比较仓促 时隔八个月之后,修订一下吧。 修订内容:增加了罗伯特·席勒的《钓愚》,增加了中科院心理所李纾老师新作《决策心理:齐当别之道》,增加了新出中译本《神经经济学分析基础》一书。 ┄┅┄┅┄┅┅┄┅┄┅┄┄┅┄° 行为经济学在…
&figure&&img src=&/e7bcb7c4e99befe9c7f21d0f4ec78175_b.jpg& data-rawwidth=&446& data-rawheight=&2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6& data-original=&/e7bcb7c4e99befe9c7f21d0f4ec78175_r.jpg&&&/figure&&p&&strong&本文为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徐高理事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的深度报告&/strong&&/p&&br&&p&&strong&数据是经济分析的基础。&/strong&严格的经济理论和预测判断均需要以详实合理的数据做支撑。认识理解经济数据是进行经济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质。宏观经济涉及多层面庞杂的数据,系统全面的掌握宏观数据体系,以及阅读、处理、分析、判断经济数据对宏观研究至关重要,卓越的经济理论以及准确的经济预测均建立在对数据的准确把控上。特别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宏观数据体系基本上依据市场经济需求建立,但尚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影响,理解中国经济数据更具复杂性。本文简单介绍经济数据阅读处理基本方法,搭建经济数据体系,成系统的分类介绍各经济指标,力图使读者在形成数据系统框架的基础上掌握各经济指标,并准确运用。然而受篇幅限制,本文在尽量做到对指标全面覆盖的同时,对各指标介绍的深度难免有限。&/p&&br&&p&&strong&本文首先介绍宏观经济指标的阅读以及处理方法。&/strong&宏观指标以时间序列型居多,而宏观数据的变化往往反映经济走势,因而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转型期的中国,统计技术与资料的限制使得累计值和当月值在月度与季度数据中成为普遍使用的两个概念。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生产活动的季节性变化意味着经济指标随季节出现涨落。同比变化率是最为简单的消除季节性的方法,然而存在滞后性。及时有效的分析短期经济走势,需要借助一定技术手段排除季节性因素,得到环比增速数据。&/p&&br&&p&&strong&本文第二部分通过构建中国经济数据体系来系统介绍各经济指标。&/strong&我们以市场经济循环作为分析的起点。从产出面、需求面和收入面构建实体经济指标体系。&strong&循环表现为需求决定产出、产出创造收入、收入产生需求。&/strong&产出面以生产法&strong&GDP为总量指标,工业增加值、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均是从生产面的不同侧面对经济情况进行描述&/strong&。而需求面GDP以支出法GDP为代表,与其三大子项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应的有社会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货物贸易等更为高频的指标。收入法GDP是从收入面描述经济的总量指标,&strong&包括劳动者报酬、企业盈余、生产税净额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四项,企业利润、就业、财政数据等从收入面对经济走势进行了描述。&/strong&&/p&&br&&p&&strong&本文第三部分介绍宏观名义量与实际量区别产生出一般物价指标——通胀指标。&/strong&而通胀水平变化在价格粘性背景下可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其中CPI是最为常用的通胀指标,通胀变化一方面显示实体经济走势,另一方面对货币政策具有指示意义。因而预测通胀变化对市场分析至关重要。&/p&&br&&p&&strong&本文第四部分介绍现代经济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货币循环指标&/strong&。现代市场经济下货币与金融是市场循环的润滑剂。而央行是调控货币政策的职能部门。央行向商业银行投放或回收货币,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投放信贷并形成货币再生创造。这样形成央行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两个层次的资金市场。相应的货币总量、资金价格、流动性供应等均存在两个层面的度量指标。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层面的资金供求变化会影响实体经济变化。但在金融体系传导不畅情况下,宽松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p&&br&&p&&strong&1.&/strong&&strong&宏观经济数据概述&/strong&&/p&&br&&p&&strong&1.1 &/strong&&strong&累计值和当月值&/strong&&/p&&br&&p&&strong&宏观指标以时间序列型居多。&/strong&一般来说,月度与季度指标是对所在当月或当季经济活动的度量。然而在转型期的中国,由于统计资料缺乏和统计技术有限,获得当期数据较为困难,除当月值之外,累计值成为普遍使用的另一指标。我国统计中使用的累计值一般是“年初至今累计值”的简称(year to date, ytd),指的是宏观数据从每年年初至当年各月的累计数值。分行业GDP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是两类常见的以累计值形式呈现的指标。宏观经济数据采用累计值形式发布的原因一般是该数据所涉及的经济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具体进程难以分割,导致精确的确认当月值有较大困难,例如对春播秋收的农产品难以将产出及时的分割至各个季度,再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现的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涉及的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往往较长,难以及时细分至每个月份,故均采用累计值形式发布(图1)。&/p&&br&&p&&strong&累计值与当月值是两个不同的统计体系,难以直接通过累计值准确计算出当月值。&/strong&直观感觉,统计部门只要将累计值进行一阶差分,即使用本期累计值减去上期累计值,就可以得到当月或当季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累计值与当月值对应的是两个不同的统计体系,牵涉到如何将现有完成工作合理分配至各月或各季度的问题,是由统计资料缺失与统计方法落后造成的。由累计值转换至当月值,需要统计体系进行相应的改进。&/p&&br&&p&&strong&在实际数据使用过程中,由于累计值是年初至当月的累加数,用累计值计算的增长率越到年末越接近全年平均增速。&/strong&&strong&但这一增速难以反映出短期波动,所以需要化成当月值来进行分析&/strong&。我们可以近似的使用当期累计值减去上期累计值的方法计算当月值(图2)。使用此方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例如固定资产投资中12月当月值一般较大,怀疑可能由于统计误差均累计在年末。随着统计方法改进与资料完善,12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年比例逐渐下降,这样随着误差部分减少。但这种改进的结果是使用12月当月值计算同比会低估当月投资增速。然而受限于现有数据,这是最为有效易用的通过累计值得到当月值的方法。&/p&&br&&p&&strong&1.2&/strong&&strong&季节性——分析宏观数据绕不过去的坎&/strong&&/p&&br&&p&&strong&宏观数据通常呈现季节性变化。&/strong&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经济活动会随季节不同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相应的宏观数据时间序列也会随季节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动。季节性因素导致的宏观数据波动,会掩盖或混淆客观经济活动中我们想研究的真实规律,影响我们的宏观分析。例如江河来水的丰枯令水电发电量数据呈现季节性波动(图3),此时衡量当月值相对上月值变化的环比变化率将呈现出稳定的周期性震荡(图4),掩盖了我们想要研究的宏观经济趋势,无法进行有意义的经济分析。&/p&&br&&p&&strong&季节性的来源一般有自然因素、社会活动因素和统计方法因素三种。&/strong&首先是自然因素(图3),如前面提到的,江河上游的降雨、融水的季节变动会导致中下游水电发电量的季节波动。其次,社会活动也可能带来季节性波动(图5),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流通中现金(M0)为第一个层次,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企业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春节期间消费活动旺盛,导致现金持有量出现周期性增加。最后,数据统计方法也有可能是季节性的重要来源(图6),例如由累计值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值在每年的12月都会明显上升,这可能是统计局将一年的补漏和调整放在年末造成的。这一现象在2010年前较为明显,此后年末波动较为平缓。&/p&&br&&p&&strong&1.3&/strong&&strong&同比增长率——最简便的去除季节性方法&/strong&&/p&&br&&p&&strong&同比增长率是去除季节性最简便的方法。&/strong&由于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普遍存在季节性因素,所以在分析和使用宏观经济数据时,必须对时间序列中的季节性因素进行消除,才能得到呈现经济指标变化趋势的有效信息。而同比增长率(year on year, yoy, y/y)是最简便的去除季节性的方法。由于同比增长率比较的是前后两年的相同月份(季度),两者具有相同的季节性,在计算变化率的过程中被自然除去(图7)。由于其使用简单,中国的宏观数据大部分都是以同比变化率的形式发布出来。&/p&&br&&p&&strong&然而同比变化率不能及时反映出经济走势的最新动态。&/strong&由于同比变化率为当期值与去年同期值之比,过去一年经济指标走势均在同比变化率中反应。例如假定2015年CPI指数绝对水平保持不变,2015年的同比指数依然出现明显波动,反应滞后,直至2015年末才回归至零增长,表现出显著的“翘尾效应”(图8)。相对而言,衡量经济指标当期值与上期值的环比增长率更为及时有效。如果2015年CPI指数绝对水平不变,环比增长率在年初就变为零并保持至年末。然而环比增长率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季节性因素的干扰,这就需要对经济指标进行季节调整,然后基于季调后的数据计算环比增长率,从而及时有效的判断经济指标走势。&/p&&br&&p&&strong&1.4&/strong&&strong&季节性调整&/strong&&/p&&br&&p&&strong&普遍存在季节性是宏观数据无法回避的问题。&/strong&在分析和使用宏观经济数据,特别是观察判断短期经济走势时,使用季节性调整的方法消除季节性因素,就显得非常必要。经济变量的季节性表现为在一年中的部分月份周期性偏高,而部分月份周期性偏低(图9)。季节性调整目的在于从实际变量中剔除这部分由于季节性周期原因而导致的偏高和偏低。变量一般被分解为趋势项、季节项和随机扰动项,季节调整即将季节项剔除的过程。而分解方式主要包括加法与乘法两种,加法分解即将变量分解为趋势项、季节项和随机扰动项之和,而乘法季调则为三者之积。两类分解方式对应加法季调和乘法季调两种方法。季调方法选择一般依据指标性质而定,以指数级数增长的指标使用乘法季调,例如GDP,而绝对水平较为平稳的使用加法季调,例如每月的降雨天数。&/p&&br&&p&&strong&从实际变量中剔除季节性首先需要找到反应季节性偏差的季节项。&/strong&季节项一般由历史数据估算而得,基本思路为用经济指标在某月的均指与全部样本均值的偏差度量季节项。估计方法同样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两种,加法季节性的计算方法为将经济指标在某月的均值减去全部样本的均指得到该月的季节项,而乘法的季节性为经济指标在某月均值除以全部样本均值得到该月季节项(图10)。例如,2003年至2014年水电发电量月均值为453亿千瓦时,而各年1月均值为285亿千瓦时,则由两者之差计算的1月加法季节项为-168亿千瓦时,使用两者之比计算的1月乘法季节项为0.63。&/p&&br&&p&&strong&得到季节项后即可从实际变量中剔除季节项得到季调后数据。&/strong&依据加法与乘法两种方法,加法季调为从实际值中减去季节项,乘法季调为用实际值除以季节项。例如2013年1月水电发电量为454亿千瓦时,加法季调法减去-168亿千瓦时的季节项后为622亿千瓦时,乘法季调除以0.63的季节项后为721亿千瓦时。得到季调后数据。&/p&&br&&p&&strong&经过季节调整后的数据剔除了季节性波动影响,因而更为稳定,可以显示出明显的短期趋势(图&/strong&&strong&11&/strong&&strong&)&/strong&。利用季调后的数据计算环比增长率,可以准确有效的分析短期经济走势(图12)。Eviews、SPSS等大部分计量分析软件均可以方便的进行季节调整操作。&/p&&br&&p&&strong&然而绝大部分计量软件季调程序均基于西方节假日计算。&/strong&在对中国数据进行季调时,无法处理部分中国节日带来的季节性,特别是春节导致的季节性。简单的方法是将1月与2月数据合并分析,可以粗略规避春节因素影响。如果追求更为精确的分析与预测,可以通过春节假期在1月与2月的分布来自己建立季节调整系统,具体方法可以参照央行2009年建立的季调系统[1]。&/p&&br&&p&&strong&2. &/strong&&strong&宏观数据体系的逻辑&/strong&&/p&&br&&p&&strong&我们以市场经济循环作为分析的起点建立宏观数据体系。&/strong&市场经济以交易为基础,个人通过出售自己的产出获得收入,而收入用于满足自身需求,自身需求又成为他人产出的决定因素。运转良好的市场经济需要形成良性循环,通过价格调节在三者之间形成均衡机制。&/p&&br&&p&&strong&宏观经济研究对象为总量指标&/strong&,对于经济总量,总产出、总需求以及总收入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由于衡量的是均衡下的同一对象,所以理论上三者存在恒等关系。宏观经济运行中市场循环体现为需求决定产出,产出创造收入,收入变成需求(图13)。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在宏观分析中常用的分析需求与供给关系的指标,而收入分配则决定产出创造收入的结构、方式和效果,收入通过再消费与储蓄之间配置影响需求,开放经济下储蓄进一步在投资和净出口之间进行分配。&/p&&br&&p&&strong&实际经济生活的各部分无不是政府与市场的交织。&/strong&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的存在,其本身就需要政府保障才能有效运转。即使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政府的影子也存在于市场的方方面面,对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我国更为如此。一般说来,在生产面,政府扮演提供公共品角色,例如进行公共设施建设、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国防服务等;而在需求面,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变动调节总需求,这也是财政政策实施的主要方式,例如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以及较近的我国的“四万亿”;在收入面,政府主导收入再分配,通过转移支付、补贴、以及调节税收等方式缩小收入差距(图14)。&/p&&br&&p&&strong&货币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经济循环的润滑剂(图&/strong&&strong&14&/strong&&strong&)。&/strong&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承担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以及价值储藏的职能。由于货币的存在,在宏观经济变量上有了名义量和实际量的区别,而名义量与实际量的差别被看做一般价格。如果货币过多,就可能引起一般价格的上涨,即通货膨胀,反之,如果货币过少,一般价格下降,即通货紧缩。即货币学派的名言:“&strong&通货膨胀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货币现象&/strong&”。&strong&而由于价格粘性的存在,货币变化可能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这就产生了货币政策调节实体经济机制。货币减少时,实体经济循环不畅,增长低迷,而货币增多,又可能导致实体经济过热。所以,在宏观研究中,货币总量非常重要,往往作为先导指标。&/strong&&/p&&br&&p&&strong&当今信用货币时代货币发行基本上都由央行负责,央行自然成为调控货币政策的职能部门。&/strong&然而央行并不直接向实体经济投放货币,央行调节与金融部门的债权债务甚至调控金融产品价格来控制货币总量。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金融部门负责直接向实体经济实现这些职能。因此,研究货币总量不可避免的需要分析金融各部门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行为变化。&/p&&br&&p&&strong&3. &/strong&&strong&中国实体经济指标&/strong&&/p&&br&&p&&strong&3.1 &/strong&&strong&观察实体经济的三个视角&/strong&&/p&&br&&p&&strong&衡量经济总量的&/strong&&strong&GDP&/strong&&strong&是最为常用的经济指标,也是观测实体经济状况最为全面有效的指标。&/strong&由于各类不同的实体经济指标都可以归结为经济总量的某个子项,所以我们从GDP开始逐步分类介绍各项实体经济指标。这样既能做到对经济指标成体系的认识,又能尽可能全面的各种指标。&/p&&br&&p&&strong&GDP&/strong&&strong&笼统的可以认为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净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总和。&/strong&统计局较为严格的定义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产品形态和收入形态,分别对应三种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表1)。&/p&&br&&p&&strong&三类&/strong&&strong&GDP&/strong&&strong&统计方法从不同视角衡量经济总量,拥有各自的指标体系。&/strong&从价值形态角度度量经济总量的生产法GDP是我国当前主要使用的GDP统计指标,生产法GDP以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增加值度量经济总量,是从生产面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在统计过程中,生产法GDP以行业增加值为基础,通常在报告GDP总量时同时报告三大产业和更为细分行业的GDP数据。支出法GDP从产品形态角度度量经济总量,即通过货物和服务的最终使用方式,来计算经济总量,是从需求面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而最终用途包括消费、投资和出口三类,其中由于部分产品来自进口,在计算最终需求时需要在出口中扣除。支出法GDP计算方式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而所有产出应该形成收入,从收入形态度量经济总量的收入法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依据收入形态不同,收入法GDP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企业盈余。&/p&&br&&p&&strong&生产法是我国最为常用的&/strong&&strong&GDP&/strong&&strong&统计方法,目前公布的季度&/strong&&strong&GDP&/strong&&strong&同比增速和总量数据即基于生产法而得。&/strong&生产法在我国GDP统计中的主体地位是有历史沿革原因的,我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一直使用的是计划经济国家内的物质产品平衡表统计体系(MPS),该体系以社会总产值核算。自然地,在1993年开始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向国民账户体系(SNA)转换过程中,生产法成为GDP主要核算方式。生产法GDP按季度公布当季值,但分行业GDP依然公布累计值,主要是由于一些基础资料目前尚不能获得,特别是难以获得分季度建筑业统计资料和部分分季度价格指数资料。&/p&&br&&p&&strong&支出法&/strong&&strong&GDP&/strong&&strong&数据公布频率为年度&/strong&,但统计局按季度公布各分项对GDP总体增速贡献率,公布时间稍晚于支出法GDP公布时间。支出法是国际使用最为广泛的GDP统计方法,我国统计局也从2000年开始内部实行季度支出法GDP核算,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与生产法GDP统计结果差别较大,所以至今未向外公布。而目前支出法各分项对GDP同比的拉动是通过各分项对GDP增长贡献率乘以生产法GDP同比计算而得,所以也不能以此准确推算支出法GDP各分项增长率。&/p&&br&&p&&strong&收入法&/strong&&strong&GDP&/strong&&strong&公布最为滞后,且仅有年度数据。&/strong&收入法GDP有两个数据来源,一个是投入产出表,然而投入产出表仅在年份为0、2、5、7的时期编制,公布时间一般滞后两年,时效性较差;另一个是统计年鉴公布的分地区收入法GDP数据[1],可以将各省收入法GDP加总得到全国数据。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收入法GDP差距很大,例如投入产出表报告的2010年收入法GDP为40.36万亿元,而加总各省方法得到的收入法GDP为43.70万亿元,两者相差3万亿以上。&/p&&br&&p&&strong&GDP&/strong&&strong&并非唯一衡量经济总量的唯一指标,存在许多与&/strong&&strong&GDP&/strong&&strong&类似的补充指标。&/strong&例如衡量国内总需求更为合理的国内总支出(GDE)指标,衡量国民总收入更为合理的GNI指标,或衡量国内总收入的GDI指标。对中国来说,由于实际生产法GDP统计中没有直接纳入进出口价格,所以贸易条件带来的福利变化并不在GDP实际增速中反应,例如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对中国带来显著福利改善,导致GDI实际增速显著高于GDP,从福利角度GDI指标更为真实。另外,GDP衡量产出而不反映成本,扣除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的绿色GDP一定程度上在尝试弥补这一缺陷。&/p&&br&&p&&strong&3.2 &/strong&&strong&生产面&/strong&&/p&&br&&p&&strong&生产法&/strong&&/p&&br&&p&&strong&GDP&/strong&&strong&生产法&/strong&&strong&GDP&/strong&&strong&从产出角度衡量经济总量。&/strong&2014年我国生产法GDP为63.6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4季度同比增长7.3%。我国按季度公布生产法GDP数据,公布指标包括GDP名义总量,实际增速以及分行业累计名义总量和实际增速。季度GDP公布行业包括三大产业,以及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交运、住宿餐饮、金融、房地产等部分子行业的累计名义总量和实际增速数据[1]。从生产角度看工业行业是我国经济主要行业,2014年占比为35.8%(图15)。而房地产行业虽然在GDP中占比仅为6.0%,但由于其为最终需求行业,决定上游产业链,包括建筑业以及部分工业行业的需求,所以房地产市场变化对我国经济依然至关重要。&/p&&br&&p&&strong&我国经济波动由第二产业主导。&/strong&&strong&第二产业在经济中权重较高,在40%以上,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悦没有拳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