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决斗暗黑3怪物词缀霸王的怪怎么打啊,免疫我所有攻击

&p&给你几个我同学的例子吧。本科毕业至今,9年;硕士毕业至今,6年。&/p&&p&这是他们目前的发展情况。&br&&br&&b&第一个,”把薪水跳得更低的Doris“的故事:&/b&&br&&b&“&/b&&b&我现在觉得提什么企业文化、归属感什么的,都是很虚伪的东西。”&/b&&br&&br&Doris是我的本科同学,其择业路径非常简单直白:毕业-外企A-外企B-外企C。&/p&&p&她选外企销售这条路,一点也不稀奇。因为她是我所认识的同学里面,最适合做销售的。她很懂得和人打交道,这可能和家庭环境有关。我发现,单亲家庭甚至是失双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情商非常高,大概是从小就需要察言观色的缘故。我的两个表妹也是如此。&/p&&p&总之,在大学时代,Doris的家庭条件比较糟糕,所以她周末的时间不是泡图书馆,而是去超市做兼职。&/p&&p&超市里学生兼职所能做的,无非就是站在那里推销口香糖、帮宝适之类。&/p&&p&我私以为,从她后来的择业路径来看。超市兼职推销的这一段经历所带给她的,比她去图书馆泡一整天所得到的收获要多(仅以她本人的案例来看)。&/p&&p&不过,到毕业前真正到找工作时,她却比别人碰壁还多。那时将校园招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内资药企中,竟然没有一家选中她。&br&&br&“如果说原因的话,大概因为我既不是学生干部,也不是男生吧。”&/p&&p&在求职内资药企连续碰壁失败之后,她干脆带着简历直接去拜访了几家外资药企的办事处。果然,被好几家外资药企看中,最后她签了一家不算太大的日企做医药代表。收入远远超过同期毕业生。&/p&&p&她在这家日企A待了3年,因为”这家公司的文化不那么有侵袭性“。况且,每年还有奖励出国玩,对于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女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p&&p&但她后来还是跳去了一间更大一点跨国药企B。跳槽的原因,回想起来她自己都觉得有些冲动。“因为年轻,想到大公司看看,毕竟大公司更能获得业界认可。”&/p&&p&但随之而来不得不面对的是,大公司的人事更加复杂,福利待遇也并不太好。&/p&&p&不过最好的事情,是她在这家药企遇到了她后来的老公,还有了一个儿子。&/p&&p&两年前我跟她聊的时候,她说“我暂时不会跳槽,因为在这里,我有更多的时间陪儿子。”&br&当时我问她,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大概多少?&br&&br&“估计不超过5个小时吧。”当时她管理3家医院,其中2家三甲医院,1家二甲医院。而在行业内,通常销售代表管理医院的数量平均值为9家,到销售主管这一级别的话,将迅速扩大到33家左右。&/p&&p&由于贪闲,Doris不愿意揽那么多医院,收入当然也比相同位置的同行少一些。不过因为所管理的医院包括华西这种重磅级医院,所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车和房,早就已经不是目标范围内的事。&/p&&p&她的就业理念是:“提什么企业文化、归属感什么的,都是很虚伪的东西。”她说,“我最希望的就是,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做好的成就。”&/p&&p&我问她,但不担心医改压缩销售的生存空间,她并不这么认为,同时她也很希望医药市场会更加规范化,向欧美的模式发展。&br&&br&“规范的市场也有医药代表啊。我自己就做得很规范。”Doris说。“如果我儿子长大了,我会考虑去做市场或者是继续做销售,肯定是销售管理之类的。”&/p&&p&你看,能清楚知道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一直走下去的人,我觉得就是成功。&/p&&p&在当时跟她聊完的大概一年后,Doris又从外企B跳到了外企C。原因么,还是冲动。因为老上司出走,三番五次的邀请她,所以她也就跟着出奔。&/p&&p&但这一次跳槽并不太顺利。于是在一年后,她又从外企C跳到外企D。&/p&&p&坦白说,以她的资历和能力,加上在某一个固定领域的深耕,我认为她继续在销售这条路上走下去,无论怎么走都不会走得差。销售人员再怎么被医改政策压缩,这一部分优秀的人,始终有其发挥的广阔空间。&/p&&p&不过到了30+这个年纪,比较头疼的,通常似乎是家庭问题。&/p&&p&尤其是比较强的女人。&/p&&br&&p&&b&第二个,“一条路走到底的海归博士Angle”的故事&/b&&/p&&p&&b&“&/b&&b&兴趣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奢侈品”&/b&&/p&&br&&p&Angle是我的硕士同学,她的择业路径是“本科毕业-工作-考研-硕博连读-海外访问-博士毕业-大学教师”&/p&&p&Angle比我大2岁,因为她之前有一段短暂的工作经历。&/p&&p&她本科毕业后被师兄介绍去了一家药企,从事成品质量检验。一年后她烦了,觉得重复性的工作状态缺乏挑战性,于是考了研,后来转为硕博连读。&/p&&p&她说,研究生的这段经历对她而言很重要,并不是因为在专业上的深入,而是因为她的人脉开始变得完全不同。更何况,由于她为人很Nice,很得老板和众师兄师姐喜欢,期间争取到机会去美国做了一段时间的访问学生。&/p&&p&“有机会出去转了一圈,这才是最大的收获。”&/p&&p&在美国期间的这段经历,她体会到了处于科研最前沿的国家的办事方式和态度,感觉到了巨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并对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了根本的改变。&/p&&p&“以前总想着要努力、要向上、要优秀,但现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意义、要特别、要为自己活着。”&/p&&p&追求事业和个人生活的平衡,而非一味去追求别人认为的成功。这是她现在的择业观。因此,当我请她列出选择一份工作时最看重的前三点时,她列举如下:&/p&&p&1.自己的兴趣;2.对个人生活的影响;3.待遇。&/p&&p&我 自己也是出国晃了一圈回来的人,所以我对她这三点相当赞同。在很大程度上这份名单代表着大多数海归的择业选择。其实可以说,这根本就是代表这一代人的选择。与上一代人不同,80后一代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感受,不同之处只是,你一直呆在国内,你可能慢慢被周边的环境同化了,而当你去过那些个人主义至上的国家感受过之后,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鼓励,敢于继续追求自己想要的而已。&/p&&p&在博士答辩之前,与Angle同期毕业的博士们基本都找到了工作。他们的选择,无论薪酬或是稳定方面来看,都算是不错的落脚点。&/p&&p&“不过不知她们自己是否满意。”Angle说道,“中国的教育制度比较失败,至少我这么认为。学完以后仍然很迷茫,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被潮流推着走,人云亦云。”&/p&&p&但大环境如此,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兴趣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奢侈品。”为此,即使对实验并无多大兴趣的Angle,也不得不尴尬地尝试着投简历到企业的研发部门,能在网络上查到邮箱地址的企业,她都投了。同时也在招聘网站投了不少外企的研发职位。&/p&&p&但更尴尬的是,她收到零回复,原因不详。&/p&&p&最终,她在一间很不错的高校找了一份很稳定的工作。她说,“对于每天8小时的工作而言,这份工作的待遇算是Fairly well。”&/p&&p&两年之后,她当然没有换工作,也没有换学校。在这一条路径上,往后的几十年的固有模式似乎不会被轻易打破:讲师-副教授-教授(当然我也有某海归博士同学直接空降副教授)。有兴趣再担任一下行政职位,或者死命拼一个院士也可。&/p&&p&在我经常保持联系的硕士同学里,有不少大学教师,我可以轻易地把他们的共同点列出来:&br&&br&1. 都是博士毕业生;&br&&br&2. 有海外访问经历,或有HK工作经历;&br&&br&3. 平时会玩,但做事也会很勤力,属于“靠谱”型人物;&br&&br&4. 有独立思考能力;&br&&br&5. 人缘很好,和老板关系不错(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br&&br&……&/p&&p&这几位同学现在每天在做什么呢?在我看到的范围内——&/p&&p&首要的是,陪伴孩子。其实不难理解,选择大学教师这份职业的人,早就决定把自己更多的时间留给家庭。她们时间比较充裕,且对教育都有各自执着的地方,所以孩子是最重要的“实验品”。&/p&&p&其次是,讨论课题。找师兄师姐聊,找同学聊,找师弟师妹聊,有些火花就是这么碰撞出来的。(然后又开始聊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之类的排名……)&/p&&p&然后是,申报基金。在这项上面么,和老板以及一些大牛的关系又显得更重要了。&/p&&br&&p&&br&&strong&第三个,“换个专业继续折腾的Hanna”的故事&/strong&&/p&&p&&strong& “一时冲动就想去这个行业看看,但真正了解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strong&&/p&&br&&p& Hanna是我的本科同学,她的择业路径是“本科毕业-工作-换专业考研-硕士毕业-非药学领域工作”&/p&&p& 两年前我跟她聊的时候,她第一句话就是:“麻烦请隐掉我的真名。毕竟我最近还需要对方帮我开工作证明。”&/p&&p& 我当然不会用真名啊,亲爱的Hanna。这个行业这么小,随随便便开个会都能撞上几位同学。我都不知道有多少我知道不知道的同学潜伏在这个小组。&/p&&p& 言归正传。Hanna当时为什么说那句话,因为她此前有过一份不算太愉快的工作经历。&/p&&p& “现在想起来,其实我还算喜欢这份工作,因为相对来说能学到很多东西。”本科毕业时,她去了一家沿海的上市民营药企。因为这份工作从写综述、查文献、协调各部门进度、做文件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所以在一年的试用期内她一直保持着很大的热情。&/p&&p& “因为部门缺人,新人一来就得上项目,所以会逼着我不得不很快地熟悉起来。”&/p&&p& 但在试用期一年后,Hanna在转正时遭遇了薪酬欺诈。她提出抗议后,被人事经理威胁调岗去生产部门。一怒之下她辞职离开。去了一家跨国药企做医药代表,但这份工作在试用期内也辞了。&/p&&p& “我不喜欢药代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她说,因为当时身边并没有熟悉业内的人,一时冲动就想去这个行业看看,但真正了解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p&&p& “要做好药代这一行,必须心理素质强、能吃苦耐劳,还要很看重收入才能坚持地下去。”她认为,医药代表是不需要太多背景的一个职位。而其他的职位,要么很难进入,要么在后续发展上会受太多限制。&/p&&p& 在没有太多选择的情况下,Hanna选择了换专业。她花了三个月时间考上了北京最牛那所大学的法律硕士,当然她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专业背景,而选了卫生法方向。&/p&&p& “但现在国内卫生法这部分的情况和整个公共卫生行业一样,混沌一片。”&/p&&p& 她的毕业课题是“我国药品召回制度的法律分析与完善”,但如同其它大多数硕士毕业生那样,这份东西与她的职业发展方向几乎毫无关联。完成论文后,她开始尝试各个领域各种企业和公务员的职位,在几个月内面了将近50家企业。&/p&&p& “找工作的时候我总是想,如果是男人就好了。”这是当时找工作找得焦头烂额时候的她,最大的感受。不管怎么掩饰,但在这个行业里,性别歧视依然无法让人忽略。&/p&&p&&br&&br&好在,这个故事后来的发展很不错。就在聊完后不久,Hanna被北京市某中级人民法院录取。现在的状态是“工作时可能很忙,但闲时也很惬意”。她是一个很&br&会生活的女生,昨天刚晒了几道自己做的几道川菜,色香味俱佳。而有时周末,她也背上单反去给朋友拍照。最近一组是给某位怀孕的朋友拍的孕照,几温馨一下。&/p&&p& “你转行吧!”我在她朋友圈发的照片下评论说。然后突然想起来,喔,她已经勇敢地转了。&/p&&p& 对啊,就在熬过那些被公司不公待遇的日子之后,熬过自责选了自己不喜欢的行业之后,熬过无数个为了转行而拼命背法律条文的日子之后,她成功地转了。&/p&&br&&br&&p&&b&第四个,“想跳槽但很迷茫的Tina”的故事&/b&&/p&&p&&b&“&/b&&b&除了外资药企,我不会考虑别的企业。”&/b&&/p&&br&&p&Tina是我的本科同学,择业路径相对简单,“本科毕业-换城市考研-硕士毕业-外企A-外企B”&/p&&p&Tina和我都是会被人说“神经病”类型的人,所以一直保持好友关系多年。在说她的择业经历之前,我先补充一段她考研的经历,反正突然想起来了,也就写出来好了。或许对有些想考研的同学有用。&/p&&p&在大概大三的时候,她就决定了要去北京工作,所以考研的目标也就很容易地确定下来,当然是那所城市Top3之一。&/p&&p&在此之前,她做了什么呢?第一步是套磁没错,和申请国外的大学一样。我不知道其顺序如何,但大概用了以下方式:&br&&br&1. 找本院院长写了一封推荐信;&br&&br&2. 联系前几届毕业到北京读研的师兄师姐;&br&&br&3. 写Email跟几个目标导师沟通。&/p&&p&然后呢?也不是整日泡图书馆复习。我陪她直接杀去了北京。&/p&&p&在 北京做了两件事,我认为都是后来她被录取至关重要的事情。第一件,找到了师兄师姐,了解学校的情况,导师的情况,比如资金是否充裕啦,对待学生是否 Nice,招生名额大概多少等等(私以为这些比导师的名气重要);第二件,去该学校的复印室,请他们拿出该专业的各种资料复印一份。&/p&&p&我当时并不知道学校的复印室竟然还提供这种服务,完全地惊掉了!真不知道她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也许也是师兄师姐说的?你看,师兄师姐真是一份重要的资源。&/p&&p&总之,后来考研时,除了英语、政治以外,学校出题的专业一、专业二部分,这些复印的资料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她后来求职的时候,那位很Nice的导师,也起了不小的作用。&/p&&p&——————————————插播考研部分完毕的分割线——————————————&/p&&p&后来我找Tina聊的时候,发现她的签名档是:“不断地查冷鸡!不是被查冷鸡,就是查冷鸡别人,我非常不喜欢查冷鸡!”&/p&&p&“查冷鸡”是指“Challenge”,这个词在外企里使用到的频率,跟“idea”大概差不多。这也是外界的人看来外企的一大特色:中英文夹杂,不管你听不听得懂。&/p&&p&然而这也是Tina喜爱外企的原因之一。Tina说,“我喜欢这种光鲜。”&/p&&p&Tina目前在一间全球十大药企工作,她的上一份工作也在这十大药企之列。她坦诚说,这些大型药企的国际化的锻炼,也能带给她不一样的思路。在这些跨国企业中所体验到的文化,让她非常感兴趣。&/p&&p&她的性格使她能够非常轻易地融入这种跨国文化,但上一份工作内容的枯燥无聊,且与自己期望很有差距。一年后,当猎头找到她时,她便果断地辞职了。&/p&&p&“我希望做更多的和人打交道的工作。”&/p&&p&跳槽后,为了让她适应新的工作,企业给她设计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在这个自学的培训系统上面,不仅有她的学习记录,还要求有上级签字;此外,在进入工作角色后还有分别为期半年和一年的培训计划。&/p&&p&“外企在这方面,做得很细。”在这些培训中,Tina通常会和很多不同部门的同事一同参与,这让她感受到大公司的文化——一件事情,需要很多部门配合共同完成;而其中,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p&&p&Tina当时是CRA junior,后来很快将升到senior,这是她目前为止做得最长的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对于她的吸引力在于工作内容的挑战性。与此同时,还能够见到许多大专家,接触到很多领域的前沿知识。&/p&&p&与内资企业的CRA相比,Tina不用做那么多琐碎的事情。她只是分工明确的执行团队中的一员。但身上所担负的工作仍然越来越多。这使得她对目前的工作开始有些不满意。&/p&&p&“我想跳槽,但是现在很迷茫。”Tina在职业选择方面一直遵循着“Follow your heart”的准则,她认为年轻的时候多尝试,去选择一份事业而不是职业。&/p&&p&但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是什么,她还在找。&/p&&p&“几年?我觉得不要设一个限制吧。”Tina玩笑说,“找到60岁也是有可能的。”&/p&&p&不过,两年后的Tina,现在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事情。&/p&&p&在我的印象中,外企在华大建研发基地是一两年前的事情,最近此类新闻很少见了。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其它原因,总之外企对于在华搞研发这件事,并不像以前那么热衷。&/p&&p&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此前所建立的庞大的研发团队,该如何处理。&/p&&p&听闻Tina所在的这家外企打算把整个CRA团队外包给第三方,这就意味着很多方面的变动。最直接的,就是人事关系的变动,我猜这是她很在意的一点。&/p&&p&因为,我一直记得她说的那句话: “除了外资药企,我不会考虑别的企业。”&/p&
给你几个我同学的例子吧。本科毕业至今,9年;硕士毕业至今,6年。这是他们目前的发展情况。 第一个,”把薪水跳得更低的Doris“的故事: “我现在觉得提什么企业文化、归属感什么的,都是很虚伪的东西。” Doris是我的本科同学,其择业路径非常简单直白:…
我老公top3 or 4 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我来列举一下他的生科院本科、土博同学们(包括学姐学长、学弟学妹、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的去向:&br&&br&一、继续在生物领域:&br&1.美国phd毕业后美国post&br&2.土博士毕业后去美国做post(包括一名土博期间早早发了nature而后游戏人生结婚生子带着老婆孩子去美帝走上人生巅峰的达人,给跪了)&br&3.美国phd毕业后进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做技术/研发&br&4.美国/加拿大/土博phd延毕中&br&5.美国phd读不下去了转了生物硕士,毕业后游山玩水然后回国找个生物技术公司&br&6.美国phd毕业后美国post成为美国大学/机构科研人员(包括已经成为副教授的达人)&br&7.美国phd毕业后美国post然后X人计划回国成为X大/中科院科研人员&br&8.土博士毕业后进入投行(知名投行生物医药组head)&br&9.土博士毕业后进入外企/国产生物公司做技术/研发/产品线&br&10.土博士自学编程成为国产测序公司生物信息工程师(我老公在此项)&br&11.土博士毕业后成为土博后&br&12.土博士毕业后进实验室当工作人员&br&13.土博士毕业后成为高中生物老师&br&14.土博士毕业前-后成为微博科普大V&br&15.土博士毕业后成为知名科普网站CEO&br&16.硕士毕业后留在实验室当工作人员&br&17.硕士毕业后代做实验,卖文章,代发文章&br&18.硕士毕业后进入外包生物试剂耗材公司卖酶、卖试剂盒、卖ep管&br&19.硕士毕业后成为高中生物老师&br&20.本科毕业后成为初中生物老师&br&&br&二、迈出一只脚进入医疗-医药领域&br&1.本科毕业后进入交大医学院或新加坡-杜克医学院读MD而后见习实习考证成为土医生/洋医生&br&2.本科毕业后成为五百强医药公司销售代表&br&3.本科毕业后做医疗器械红色销售/市场部&br&4.本科毕业后做医疗仪器公司销售/HR/市场部&br&5.硕士毕业后前往英国/美国读心理学硕士,毕业继续澳大利亚/美国读心理学博士,而后成为心理学理论/治疗研究从业人员&br&6.硕士毕业后进入药品检验公司做质检&br&7.硕士毕业后进入医疗器械/仪器公司做技术支持&br&8.硕士毕业后进入医药/医疗器械/医疗耗材/医疗仪器公司做管理培训生(市场/销售)&br&9.硕士毕业后进入兽医器械公司做技术支持&br&10.土博士/洋博士(发了牛文,或发了不少文)毕业后进入五百强药企研发部继续做实验&br&&br&三、跟生物医药完全无关的领域&br&1.美国phd读不下去了转CS成为湾区码农&br&2.美国phd读不下去后转了经济学硕士回国后专职炒股&br&3.美国硕士在读期间跨行到动画制作专业&br&4.香港生物工程phd读完开始创业,卖自己的工科专利&br&5.香港硕士读完后进入咨询公司&br&6.国内硕士读完进入快销公司&br&7.本科毕业后卖保险&br&8.本科毕业后进入快销公司&br&9.本科毕业后成为国家公务员(海关、动物植物防疫检疫等)&br&10.本科毕业后进入杂志社做编辑&br&11.本科毕业后进入四大做审计(有的秒转,有的继续在四大,有的五年后转了投行)&br&12.本科/国内硕士毕业后进入投行&br&13.本科毕业后进入咨询公司(很牛的人才可以)&br&14.本科毕业后直研/考研进入其他学科(化学、经济学、哲学等)&br&15.本科毕业后进石油公司去非洲挖石油&br&16.本科毕业后成为平面设计师&br&17.本科毕业后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创业&br&18.本科毕业后成为工程监理&br&19.本科毕业后成为精算师&br&&br&四、不工作/自由职业&br&1.本科毕业结婚和老公F2去美国成为家庭主妇/代购/美食达人/晒娃狂人&br&2.美国硕士毕业后成为潜水/旅行达人&br&3.本科/硕士/博士毕业后回家啃老&br&4.抑郁症在家休息&br&5.本科毕业后继承家族产业&br&6.土博士毕业后没有发文章找不到国外/国内的博后,不愿意跟老板妥协成为工作人员,不愿意出去找公司,声称自己除了做实验什么都不会的无业人员。&br&&br&&br&&br&-----------------&br&不想评价哪种生涯是成功,自己觉得生活充实,父母妻儿幸福就好,&br&&br&但,&br&&br&还是那句话,最没用的人就是科研前途一片灰暗,生活困苦不堪,还把“我只会做实验”挂在嘴边当作转不了行改善不了生活质量的借口的人。&br&&br&你自己没兴趣科研,自己没毅力忍受孤独,自己没勇气打破现状,自己要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自己不上进,自己不把握机遇,自己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自己眼高手低看不起一线的销售又没有能力没视野做市场做管理…&br&&br&怪我咯?&br&&br&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br&有一路本科-博士-博后-PI的传统科研工作者(棒棒哒!),&br&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博士延毕几年、发不出文章、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对象、三十几岁邋里邋遢还伸手找父母要钱的卢瑟,&br&也有本科毕业跨行奋斗,全国跑业务见客户、风餐露宿、矜矜业业,三年买车、五年全款买房的励志稳拿,&br&&br&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看你自己,&br&你能过什么样的生活,也看你自己。&br&&br&没有劣等的专业,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没有用的人。
我老公top3 or 4 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我来列举一下他的生科院本科、土博同学们(包括学姐学长、学弟学妹、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的去向: 一、继续在生物领域: 1.美国phd毕业后美国post 2.土博士毕业后去美国做post(包括一名土博期间早早发了nature而…
讨论背单词app或者背单词方法,不能逃避两个问题:&br&&b&1.怎样才算“会”了一个单词?----即,会一个词包含多少意义&/b&&br&&b&2.那怎样背单词最有效,能达到“会”?----怎么背单词?&/b&&br&因此,评价一种背单词方法或者某种背单词软件的标准必然建立在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之上。我只给出参考标准,如何评价,大家根据我给出的参考标准自行评价。&br&&br&&b&1. 一个词汇包含多少意义&/b&&br&一般来说,分为&b&词汇知识&/b&(发音、拼写、搭配、语体语域限制)和&b&词汇技能&/b&(会用)。在词汇知识和词汇技能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这就涉及到&b&词汇习得&/b&的问题,也就是一个词如何最终在我们的心理词库里表征。&br&&br&蒋楠老师2000年提出了心理词汇的表征模型,并用该模型解释了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过程。蒋楠认为,心理词汇的内在结构如下:&br&&figure&&img src=&/ac5ce5b5da704_b.jpg& data-rawwidth=&1214&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4& data-original=&/ac5ce5b5da704_r.jpg&&&/figure&&br&在我们的母语中,每一个词汇都由lemma和lexeme构成。lemma包括词义、词性等信息,而lexeme中包括了形态、发音、拼写方法的形式信息。&br&&br&我们母语词汇表征的重要特点是lemma和lexeme信息的高度整合,即,任何一方面的信息被激活,其他所有信息都能自动提取。而母语词汇表征具有这样特点的原因是我们在习得母语的时候接触到了&u&&b&大量、高度语境化的语言输入&/b&&/u&。而成功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也就是要达到母语者这样的水平。但是我们在学习二语词汇的时候往往很难达到母语词汇的水平,原因1为我们在学习二语词汇的时候远远没有实现大量的、高语境化输入,原因2为,我们的母语已经建立了一个概念/语义系统,有了一个现成的,我们学习二语词汇的时候很容易依赖这个系统,自然不能实现L2-concept的无缝拼接,相反,我们总是依赖L1进行L2-L1-Concept的绕道行为,而国内的背单词方法和背单词app都在强化你的L2-L1-Concept,所以,根据这一条,你是不是可以对选择词汇学习软件有一个更好的选择了?&br&&br&那么要达到母语词汇水平要经历什么阶段呢?&br&蒋楠提出了三个阶段:&br&阶段一:Formal Stage&br&&figure&&img src=&/6da5ee250c9ed1afa895b71a5499d47b_b.jpg& data-rawwidth=&989&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9& data-original=&/6da5ee250c9ed1afa895b71a5499d47b_r.jpg&&&/figure&在这个阶段,我们只获得了第二语言词汇的形式和发音,并且有一个pointer引导我们从在母语中寻找相应的词义、词性等信息。&br&&br&随着我们学习经历的增加,L2和L1翻译的连接加强了,L2的形式和L1的Lemma总是同时被激活,无数次的重复这种同时激活,最终L2的形式和L1的Lemma之间建立了强大的直接联系,此时到达了第二阶段。&br&&br&阶段二:L1 lemma mediation stage&br&&figure&&img src=&/bee0f2e97cb3ce2dfde4624dad6c1414_b.jpg& data-rawwidth=&1184& data-rawheight=&5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4& data-original=&/bee0f2e97cb3ce2dfde4624dad6c1414_r.jpg&&&/figure&在第二阶段,这个词汇的使用达到了一定的自动化程度,因为L2的Lemma被L1 Lemma占领,无数次的重复激活使得L2可以直接和Concept联系。但是,此时要注意的是,morphology的位置是空缺的(后面解释形态的问题)。&br&&br&继续随着学习经历的增加,已经对morphology的整合(morphology如何整合后面解释)这个词汇终于到达了第三阶段。&br&&br&阶段三:L2 Integration Stage&br&&figure&&img src=&/cd8f76bee1eb4c88bd30_b.jpg& data-rawwidth=&1181& data-rawheight=&5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1& data-original=&/cd8f76bee1eb4c88bd30_r.jpg&&&/figure&这个图形和第一张母语的词汇表征模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终于实现了这个词的native-like水平了。&br&&br&这就是蒋楠老师认为的我们习得一个词的过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模型针对的是一个词,而不是我们的整体词汇能力,也就是说,对一个某个人来说,他的词汇海洋里,每一个词汇小水滴是处在不同词汇习得阶段的。&br&&br&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我们像母语者那样接触了大量、高语境化的语言输入,我们的词汇是可以完成这三个阶段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很多人都停留在了第二阶段,出现了&b&僵化(fossilization&/b&)&br&&figure&&img src=&/b6c5fd0cd41e6a2db93663_b.jpg& data-rawwidth=&1082&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2& data-original=&/b6c5fd0cd41e6a2db93663_r.jpg&&&/figure&我之前的回答多次提到过僵化,僵化的官方定义说得很明白!即便是你很努力的学习,你接受到的输入很大量,你也动机很强,还是会出现语言能力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词汇习得僵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br&Ellis 1994说:“僵化并不是因为我们接触的语音输入不够大量,而是我们提取语言信息的能力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并不是语言输入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提前能力。蒋楠认为,&b&这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L1的缘故,我们总是用L1的Lemma去补充L2的Lemma的位置,所以,不断加强的是L2的Lexeme和L1的Lemma。学习者不去汲取L2词汇出现的语境语义信息,从而造成了L1 Lemma的强化,从而无法到达阶段三&/b&。&br&【遗留了Morphology的问题,改天更新】&br&&br&&b&2.那怎样背单词最有效,能达到“会”?----怎么背单词?&/b&&br&蒋楠老师并没有给出学单词的方法。我根据他的词汇表征模型,给出几点背单词的&b&参考&/b&方法。&br&&ul&&li&大量的、高语境化的输入。(别跟我说你会僵化的,开了个淘宝店就担心自己变成马云了。)这一条我不多解释了,具体方法就多了,典型的多看、多听、多见例子。通过上面的模型自行解释。&/li&&li&&b&不要锲而不舍的加强你L1和L2的连接了&/b&。不是说通过L1的lemma而理解或者产出L2不可行,的确很可行,而且很快,我们看到一个陌生单词,看一眼中文意思,起码就能理解一句话的意思了,而且我们通过这种中英对译的方式也提高了词汇量,提高了英语水平。而这样的学习方式的结果&b&&u&可能是加重你的僵化&/u&&/b&,也就是说,你对某些单词的提取永远达不到母语者的速度,而这种对词汇提取的慢速度直接影响英文水平,你可能能通过中英对译的方法能达到某个水平,可是再往上就难了。如果你就喜欢慢慢的说英语,慢慢的看,没有更高的要求,中英对译这样的方法没什么大问题。此外,&as has been pointed out by many researchers, words in two different language seldom share identical semantic specifications.&两种语言的Lemma很少是等同的,因此,中英对译直接带来词汇误用的结果。&/li&&/ul&最后,说说市面上的几款app:&br&&b&算法&/b&什么的我不懂,总之学界没人提这个东西,看了看别人的回答,大概是根据错误率、记忆曲线和出现的频次而个性化的呈现给学习者的一种机制,总之和记忆曲线的功能一样,也是帮助学习者记忆的。前面说了,&b&你记得是不准确的,记得越牢越错&/b&!&br&&br&&b&社区互动&/b&好像是一个卖点,社区互动其实也是把规则(lemma)的学习变成了有趣的行为,当然,如果通过讨论,能把L2的lemma用L1讨论成那一坨concept,那也算本事,这一坨讨论出来的L1 concept最好还能快速的激活。&br&&br&&b&图片联想&/b&是不错的尝试,通过图片背单词的路径是:L2 Lexeme--Picture--Concept,图片不像我们的母语,图片本身没有语法信息,只提供了词义,不会阻碍L2 lemma的通达。不过在词性方面还有欠缺,需要大量、高语境化输入加强(这个加强不是多次重复出现单词和图片)&br&&br&----------------------------------------------------------------------------------------------------------------------------&br&7月2日更新&br&今天重新看这个回答,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特意更正,并补充之前所没有完成的部分。&br&在二语习得领域,我们的研究对象通常有三个:&br&&ol&&li&表征(Representation,包括第二语言知识如何在大脑中表征)&/li&&li&加工(Processing,包括我们在输入和输出语言时,大脑是如何运作的)&/li&&li&习得(acquisition,当我们知道母语是如何表征和加工,并希望二语学习者有相同过程时,我们如何促进二语习得者的习得,或者,他们是如何习得的?)&/li&&/ol&目前这个问题问的是:“如何习得词汇?”(App store里有哪些优秀的词汇学习软件?)而我的回答是:&b&二语词汇在大脑中是如何表征的&/b&。&br&&br&当然也并不是完全跑题,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词汇如何表征,来了解词汇如何加工,那么也可以脑洞大开的推测如何习得。&br&&br&那么,上文提到的词汇表征模型如何解释词汇的产出和输入呢?蒋楠用了Levelt (1989)的Speech Production来解释词汇产出和输入的过程:&br&&br&&figure&&img src=&/9b009e68d4dbffb3fe086f86bcd3440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9b009e68d4dbffb3fe086f86bcd34404_r.jpg&&&/figure&&br&如果用Levelt的模型解释母语词汇的产出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概念器和语型器中,都是提取了我们母语的lemma和lexeme来形成一个surface structure用来产出,然后在L2词汇产出中,在概念器中激活的是L1的lemma,因此在语型器中需要完成L1-L2的关联,通过L1去形成L2的Lexeme,也就是说绕弯儿了,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产出二语词汇比一语词汇慢多了的原因。&br&&br&词汇表征模型如何解释屈折变化(morphology)的僵化?&br&关于-s,过去式等等形态屈折变化的僵化是中国人学英语的重灾区,那么,蒋楠如何解释?通过他的表征模型,我们可以看到morphology本应该在lexeme中,和发音、拼写一起共同被激活的,然后,由于汉语中并没有屈折变化,&b&morphology便成了词条(lexical entry)外的因素&/b&,既不能通过L1通达,也不是和发音、拼写同时激活,因此,反而成了词汇产出中最容易出错和最难进步的部分,也最不容易实现自动化。通达一个有形态屈折变化词除了词条内进行,学习者还必须通过额外的屈折知识来补充。&br&&br&因此,蒋楠总结,影响L2词汇习得的阻碍有:&br&1. 缺乏充足的、语境化的输入&br&2、已经形成的语义和词法系统占据了lemma&br&&br&因此,L2词汇表征的特点为:&br&1、an L2 lexical entry contains its own formal specifications and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specifications of its counterpart in L1&br&2、it does not have morphological specifications&br&3、connections between L2 words and higher level representations are relatively weak.&br&&br&OVER!
讨论背单词app或者背单词方法,不能逃避两个问题: 1.怎样才算“会”了一个单词?----即,会一个词包含多少意义 2.那怎样背单词最有效,能达到“会”?----怎么背单词? 因此,评价一种背单词方法或者某种背单词软件的标准必然建立在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之上。…
虽然问题比较老, 但是我也来自荐一下 &词焙& 好了.&br&&br&核心: &b&更快的节奏, 更多的重复.&/b&&br&副作用: 根本停不下来.&br&&br&先附上截图 (当前版本已经支持离线, 与截图中稍有不同).&br&&figure&&img src=&/118fda6d0d2f5a5c422e61_b.jp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10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118fda6d0d2f5a5c422e61_r.jpg&&&/figure&我本身是一个爱好编程的学生, 但是一直憧憬着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想要直接学习英文教材, 其中一道坎就是词汇. 自己使用过最多的应用是拓词, 但是对我来说它缺少的一项功能是非常重要的.&br&&br&这个功能即&b&生词本&/b&. 我希望自己平时看书/上网看文章遇到的生词, 能加入到自己的日常背诵中来, 这样下次遇到, 才不至于再去翻查, 提高阅读速度.&br&&br&除了缺失之外, 自己感觉目前主流的一些应用也还有很多地方是可以改进的, 其中一项我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也最终让我决定开发词焙. 即, 通过多个单词同时显示的方式, 减少用户回忆单词时的侥幸心理对节奏带来的负面影响. 具体体现在, 如果我不确定一个单词是否能想起来, 我可以暂且放下它, 先过掉其他单词, 等到确定回想不起来或者回想起来的时候再去过掉它.&br&&br&为了实现多单词同时显示, 解决方案中自然地出现了手势操作. 其实现在想来, 真的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方案, 因为它不但不是妥协, 而且锦上添花.&br&&br&开始开发词焙之后, 慢慢认识到所谓的记忆曲线, 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 我相信更成熟更科学的记忆曲线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记忆效率, 但是能提高多少, 就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背单词的核心, 现在我更加认为, 还是&b&不断重复&/b&. (当然, 联想/词根记忆这些也一定是有帮助的)&br&&br&提高单位时间内单词的重复次数, 即加快背单词的节奏, 也就成了词焙在单个战役上的主要目标.&br&&br&而词焙在战略上的目标, 则是跟用户的生活与学习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培养长期用户, 并与这些用户形成互利共赢的关系. 这一点上,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br&&ol&&li&生词本. (之前已经提到)&/li&&li&复习计划中包含所有已学习的单词. 词焙不是为了应考而生的, 对于缺乏语言环境的英语学习者来说, 适时地复习非常必要, 这种复习不应仅限于当前学习的词汇.&/li&&li&专业的倾向性 &b&(目前还在开发中)&/b&. 其实它类似于生词本, 只是会提前预知用户未来会经常打交道的单词. 比如作为一个想学物理的人, 未来词焙将能在我的学习计划中自动加入与我当前掌握单词水准相同或相比偏高的物理学相关词汇.&/li&&/ol&词焙 2 月份在 &a href=&///?target=http%3A///zh-cn/store/app/%25E8%25AF%258D%25E7%/a3e70b25-b048-4bef-996f-cc2b30a6eda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indows Phone 应用商店&i class=&icon-external&&&/i&&/a& 首发后, 4 月份登陆 &a href=&///?target=http%3A///zh/app/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pple App Store&i class=&icon-external&&&/i&&/a&, 在没有刻意推广和社交打卡的情况下已经累积了近 20,000 注册用户, WP 商店中国市场评分 500 多条, &b&平均 4.8/5 (solid 5 stars)&/b&, 美国市场 80 多条, &b&平均更是达到了 4.9&/b&. 并且还有很多杀手级功能从词焙构想诞生之初就已经在我的 to-do list 里了, 未来也会不断迭代, 将这些功能带给用户.
虽然问题比较老, 但是我也来自荐一下 "词焙" 好了. 核心: 更快的节奏, 更多的重复. 副作用: 根本停不下来. 先附上截图 (当前版本已经支持离线, 与截图中稍有不同). 我本身是一个爱好编程的学生, 但是一直憧憬着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想要直接学习英文教材, 其…
&figure&&img src=&/4a59f928eba5e115744aaadc8a60406a_b.jpg& data-rawwidth=&1138& data-rawheight=&8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8& data-original=&/4a59f928eba5e115744aaadc8a60406a_r.jpg&&&/figure&&br&&br&&b&如何&/b&&b&一天刷掉1000多个单词&/b&&b&?&/b&&br&&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本文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自知乎,来自米洛。
&/code&&/pre&&/div&&br&原题问的是:&u&怎么背单词效率高?&/u&我对背单词效率高的理解是,在同等时间内,过单词的数量比别人的多,且记忆的效果比别人的好。即单位时间内,既有数量又有质量。&br&&br&当年在准备各种标化考试时,我每天都需要背很多单词。到备考后期,我可以每天刷1000多个左右的单词(含背过待巩固的)。以下我分享自己背单词的经验,包括自己走过哪些弯路,又是如何走出这些弯路。希望能帮到大家。&br&&br&&u&1. 要有合理的预期&/u&&br&&br&&b&弯路:&/b&记得我背单词能力突飞猛进前,我一直比较急功近利。当年备考初期,我看了很多高分心得。在心得中,许多高分得主都提到自己可以一天刷一千多,甚至好几千单词(包括背过待巩固的)。我图样图森破地认为这些人从一开始就能每天背这么多,所以我也给自己制定了类似的计划。结果自然是,花了很多时间,但却没收获几个单词。反而增大了挫败感。&br&&br&&b&走出弯路:&/b&其实,这些高分得主花了很多的功夫才达到这样的背诵效率。所以在制定背单词计划时,我们也应该对每个阶段能背的量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一开始往往我们能背的比较少,因为新词多,也因为才刚刚开始熟悉背单词的技巧。所以每天100个单词,当我们渐入佳境后,我们每天能刷的单词数也会越来越多。&br&&br&&u&2. 克制对新词的贪欲&/u&&br&&br&&b&弯路:&/b&我曾经特别喜欢背新单词,因为我特别享受不断在一本单词书中往后背的感觉,就好像游戏闯关。但后来我意识到这其实是自欺欺人,是一种大脑中虚幻的成就感。背过一百个新单词,不代表就记住了一百个新单词。&br&&br&&b&走出弯路:&/b&所以要想高效率地背单词,我们一定要克制对新单词的贪欲。当出现这种贪欲时,要反问自己,不复习刚背过的单词,就直接挑战新的单词,这真的是我&u&应该&/u&做的吗?这真的是我内心深处&u&想&/u&做的吗?我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和这种贪欲做斗争,最终战胜了这种欲望。每次背完一个list,约100个单词,我首先会花10分钟时间快速地将每个单词快速过2~3遍,以加深印象。这样做的效果很好。我的单词遗忘率不断下降。&br&&br&&figure&&img src=&/6aeaf1a9430a4_b.jpg& data-rawwidth=&1272&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2& data-original=&/6aeaf1a9430a4_r.jpg&&&/figure&&br&&u&3. 想了很久才想起意思的单词,其实就是不会。&/u&&br&&br&&b&弯路:&/b&如果在回忆一个单词的意思时,我们需要停顿好几秒,甚至十几秒,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记住这个单词。一开始我不愿意承认这点。所以,每当我花了十几秒想起一个单词的意思,并拿书确认后,我会开心地暗示自己,我有记住这个单词。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残酷的事实是,其实我并没有掌握这个单词,或者至少是没有记牢。&br&&br&而没有记牢,在考试实战时对于一个考生非常不利。比如阅读一个长句时,每次我们停下来回忆一个单词的意思,我们大脑有限的短时记忆空间 (working memory) 就被占用了,因此我们就有可能忘掉之前读过的那部分的意思,而这对于我们理解长句是非常不利的。记不牢单词对于听力的负面影响更大,因为听力需要我们更快速的反应,并且听完后我们也没有文本进行确认。&br&&br&&b&走出弯路:&/b&走出这个弯路的方法就是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在背过某个单词后,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在0.1秒左右就反应出该单词的意思。单词也属于学术,学术需要严谨。在学术的世界里,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容许似懂非懂。&br&&br&&u&4. 想要记住,先要理解单词的意思。&/u&&br&&br&&b&弯路:&/b&我之前背单词,尤其是背抽象单词,或者意思非常复杂的单词时,其实并不理解某些单词的意思,而仅仅是认识该单词中文释义中的那几个字而已。举例,cynical,这个词的意思是犬儒主义,但到底什么是犬儒主义呢?我在背时其实并没理解,我仅仅是强求我的大脑把cynical和犬儒主义划等号。但离开准确的理解,我们的大脑是很难记住信息,尤其是抽象复杂的信息的。这就好比我们背数学公式,如果我们都没懂那个公式,那其实我们也很难背住那个公式。&br&&br&&b&走出弯路:&/b&因此我们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当我们遇到抽象词,难词时,可以在韦氏词典的官网 (&a href=&///?target=http%3A//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ictionary and Thesaurus&i class=&icon-external&&&/i&&/a&) 或用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的英文部分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这些抽象词,难词。我们还可以求助度娘或者谷歌,来帮助我们精确理一些抽象词,难词的中文意思。 &br&&br&&u&5. 利用好碎片时间&/u&&br&&br&&b&弯路:&/b&最初,我基本只利用整块的时间来背单词。有时,如果抽不出整块的时间,我就干脆不背了。背单词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它是马拉松,而非短跑。我当时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大大消磨了我背单词的意志,也进而减弱了我记忆单词的效果。这就和健身一样,很多时候,停掉几天不练,想再捡起这个习惯就很难了。因为势头 (momentum) 不在了。&br&&br&&b&走出弯路:&/b&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好碎片时间,这样我们既能保住背单词的势头,也能拥有更多的背单词时间(不要低估积少成多的力量)。碎片时间需要我们主动挖掘。我当时挖掘出来的碎片时间主要有:等公车或的士时;单独吃饭等上菜时及吃饭时;独自喝咖啡喝茶时;坐在车里望向窗外发呆时,等等。&br&&br&&figure&&img src=&/aac5f845ea6efe28d32d20ae984c363c_b.jpg& data-rawwidth=&1478& data-rawheight=&6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78& data-original=&/aac5f845ea6efe28d32d20ae984c363c_r.jpg&&&/figure&&br&我利用碎片时间背单词的主要工具是App。现在这种背单词的知名App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我这里想介绍一款单词卡App---风靡美国校园的Quizlet (&a href=&///?target=https%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mple free learning tools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i class=&icon-external&&&/i&&/a&)。我当时会边背单词边用quizlet整理出我容易忘的那些,储存在quizlet里,这样我在碎片时间就可以反复刷了。&br&&br&&u&6. 自己创造助记提示&/u&&br&&br&&b&弯路:&/b&其实单词背多之后,我们会发现有些单词,看一眼就能记住。而有些单词努力刷个十几遍好歹也能记住。但还有些单词,可能我们刷个二十几遍,三十几遍都无法记住。针对这些单词,我们不能继续用蛮力去记了。这个时候再用蛮力的确让人动容,但对背住这些难词,其实效果并不大。&br&&br&&b&走出弯路:&/b&我们应该智取。而创造助记提示是一种非常好的智取手段。常见的助记提示有单词的形状,单词的谐音,单词与个人经历的关联等。&br&&br&&u&7. 大量的针对性阅读&/u&&br&&br&&b&弯路:&/b&最初,我背完单词后并没有去进行大量的针对性阅读。我也因此失去了在不同场景中与背过的单词“重逢”的机会。而这种重逢,对于我们记牢单词,尤其是难词,是非常重要的。&br&&br&&b&走出弯路:&/b&因此,我们在背完单词后,需要及时进行大量的针对性阅读。这样,我们就能反复激活对于已背单词的记忆,最终提升我们背单词的效率。所谓的针对性阅读,指的是我们需要根据我们背的单词的难度,来调整我们阅读的文本的难度。如果我们背SAT/GRE这种难度的单词,看的却是高考英语难度的文本。或者,我们背高考英语单词,却非要强求自己看纽约客这样的高难度内容,最终都只会适得其反。&br&&br&&u&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些很好的阅读源,单词难度大致是SAT/GRE级别的。&/u&&br&&br&a. 偏文艺的:大西洋月刊 (&a href=&///?target=http%3A///magazine/backissu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gazine — Past Issu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 偏科学的:科学美国人 (&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cience News, Articles, and Informa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lockquote&总结:和生活中的大多数艰难任务一样,背单词其实就是一个正视自己的缺陷,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并且坚决执行的过程。所以,与其说是背单词,不如说是个人的修行。当然,没有谁生来就是背单词的好手。因此,即使暂时被单词困扰,我们也不应该失去自信。每一个冲在前列的F1赛车手,都曾有过后排发车的经历。&br&&/blockquote&&br&&blockquote&&b&最后,感谢大家捧场本答案。祝大家早日攻下备考中的单词难关。如果需要提升英语写作的技巧,请戳:&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让自己的英语写作达到英语母语者的水平? - 米洛的回答&/a&&/b&&/blockquote&
如何一天刷掉1000多个单词? 本文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自知乎,来自米洛。 原题问的是:怎么背单词效率高?我对背单词效率高的理解是,在同等时间内,过单词的数量比别人的多,且记忆的效果比别人的好。即单位时间内,既有数量又有质量。 当年在准备各种标…
&p&&/p&&p&
北大今天出复试名单,刚好没有我。刚好。&/p&&br&&p&
没有难过,原本就擦边,所做的一切准备也是以没有进复试为前提。不过名单出来的那一刻还是有种情绪,萦绕在心头,却又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或许是轻松,不用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准备各种材料,重拾落下很久的专业课,抓狂地梳理热点,开口讲话,模拟面试;或许是失落,名单戛然而止在我熟悉的最后一个名字,三字之差,一墙之隔。&/p&&br&&p&
考试从来都是成王败寇。成者,尽可诉说自己的艰辛历程,感激自己的亲朋好友,感谢上天的眷顾,命运的垂青;败者,无论以何种姿态发声,无论为自己做何辩护,都势必会引来或惋惜,或鄙夷,或同情的慰藉之声。不如什么都别说。本身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p&&br&&p&
但一段旅行的结束总要对自己有所交代,总要明白其中得失,总要有所成长。&/p&&br&&p&
人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正如考前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找到了传播学的终极逻辑,屏蔽了所有外来信息;正如2月18号看到专业课分数之初坚定的认为老师算错了分;正如去北大查完小分之后痛恨有些老师为何下手如此之狠;正如常常委屈于自己所读的书,看的论文,做的笔记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正如每每有人抱以善意安慰时,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p&&br&&p&
最近,我常常想起乔布斯所说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它曾经是我的座右铭,却仅仅停留在记忆中。拥有开放的心智和虚心的态度不是一件易事。我有些理解为何乔布斯会在斯坦福的毕业典礼上用这句话来收尾。或许大多问题的根源在于无知,而无知总是同自负相伴而行。&/p&&br&&p&我以曾经无知的自己为标杆,欣喜于自己的“伪进步”,沉迷于自己的“假逻辑”,陶醉于自己所读的“几本书”。却无视传播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本身的复杂性,无视自己思维逻辑上的缺陷,无视过程中方法论的偏差,无视自己无知封闭自负的死循环。&/p&&br&&p&
考研或许需要一些运气的成分,但热切期盼好运降临的,在尽人事上总有问题。最好的一定有其成为最好的理由。与其对比,才会看到差距,才会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失败。&/p&&br&&p&
我曾走在北大的校园,始终觉得,我属于那里。此时此刻,这段旅程,以及旅程中所有的一切暂且告一段落。&/p&&br&&p&
我明白那究竟是什么情绪了,大概是久违的平静和轻松。远方不再有一个伟大的旗帜,等我去宣誓主权。或许,该低下头,站在镜子前,仔细看看自己。&/p&&p&
0:37&/p&&br&&p&-------------------------------------------------------------更新-----------------------------------------------------------------&/p&&p&&/p&&p&一种失败的体验也能得到这么多的陪伴和鼓励,感谢互联网,感谢知友的善良。&/p&&p&我不是一个乐天派,骨子里甚至有些悲观,希望这些文字没有流露出太多消极的情绪。&br&&/p&&p&最近做了几件事。&/p&&p&一,约了几个学长学姐吃饭聊天,这对于内向,甚至有些孤僻的我来说,应该算是一种突破。有这么一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些夸张,但同与自己有不同经历,不同体验而且人生阅历远多于自己的人聊天,是一种开阔视野和思路的途径。与其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打圈,不妨走出去,听听看看。&/p&&br&&p&二,决定留在北京,投简历,找工作。这同样是种全新的体验,我时而感到兴奋,从今往后,不再有任何依托,要独自一人重新组织自己的一切,没有更多的借口,没有未来的承诺,所有问题都已扑面而来,不能逃避,不能闪躲,唯有面对,而未来充满未知。时而有种深深的无助感,很多问题需要权衡,需要抉择,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要为逝去的时间负责,要为未来负责。生活已经开始,唯有成长。&/p&&br&&p&三,读了两本有关方法论的书(前新东方英语老师李笑来的《人人都能用英语》和《把时间当做 朋友》),看了一些有关学习,思维方法的文章,(微软程序员 刘未鹏的博客 Mind Hacks)。都是些经由他们加工的二手资料,之后应该会顺藤摸瓜看一些原版书。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也读了一些关于读书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和时间管理的书(《奇特的一生》),记得当时如获至宝,《如何阅读一本书》在读书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但《奇特的一生》的时间管理法一直没能效仿。我们在接触一种新的方法论之初,可能会兴奋不已,但所有的方法论,无论有效无效,都必须落实在实践层面才有可能产生效果,才可能会带来改变。&/p&&br&&p&生活才刚刚开始,唯有成长。&/p&&br&&p&关于二战&/p&&p&有人说“每个考研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不喜欢讲故事,更不想讲一个冗长无聊的故事。但有些朋友问我是否二战,有些邀我回答是否二战的问题,或许讲个小故事能更清楚的说明问题。我在原答案中没有提到,今年是我的二战。第一年临考前两个月,我坚信自己一定考不上,之后消极备战,生活没有给我任何惊喜,除了专业课的分数却比我想象中高太多。今年我从很早就坚定一定能上,生活开了个小玩笑,专业课比去年低几分,总分也刚好没擦上边。&/p&&br&&p&我绝不是要打击一些朋友二战的信心,如果想要二战,当然要二战。只是在开始准备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今年的问题,搞清楚自己当前的水平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并能找到可行的有效的达到目标的方法,最后就是有能践行的勇气和决心并且真的做到。&/p&&br&&p&以我自己为例,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错误的思维方式。&/p&&p&第一年考前,除了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的基本掌握之外,对于互联网,对于电视行业,对于电影,对于新闻热点,基本一无所知。最后在考场上,笔一直在动,但脑子完全在想别的事情,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但最后的分数确实是出乎我意料的高。这让我觉得,第一年什么都不知道,都可以这么高,那第二年读了那么多书,看了那么多论文,对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理解,随便写写都应该比去年高很多。&/p&&br&&p&我现在回头看,这种想法的错误之处在于,我并不清楚自己与真正的目标之间的差距,甚至是连真正的目标是什么都不清楚。基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了自己的复习,过程中缺少对比,缺少交流,也缺少反思。导致进步到了一个平台之后,没能有新的突破和提高,于是便一条路走到黑。在加上考场上的发挥,使最后的专业课分数还不如去年。&/p&&br&&p&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成功与失败,都不是那么容易可以简单归因。&/p&&br&&p&之所以说这么多只是想提醒想要二战的朋友,一定要诚实地认识到并面对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p&&br&&p&我之所以目前没有再考的打算,大概也是因为有些问题还没有想明白,整个人的状态还没有调整到最佳。另外,也该有更多不一样的体验。&/p&&br&&p&祝福二战的朋友。&/p&&p&这是今年的英语经验贴,如有需要,仅做参考。&/p&&p&&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考研英语如何考到80分? - 堃子的回答&/a&&br&&/p&&br&&p&以上。&/p&&br&&p&希望回答了一些邀请我回答问题的朋友以及私信我的朋友。 &/p&&br&&p&我们见证了彼此的失败,失意,和失落。希望也能见证彼此的成长,成熟,或许成功。&/p&&br&&p&-----------------------------------------更新------------------------------------------&/p&&p& &/p&&p&
因为一些原因写了一篇关于考研的文章,关于考研的一些思考,贴出来分享一下。&/p&&br&&p&&b&关于考研这件小事&/b&&/p&&br&&p&
四月已经过半,每天坐在公交车上,看着路边的树渐渐发出嫩芽,花一点点的绽放,都由衷地敬畏时光的轮回和生命的美好。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向前,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停留哪怕一刻。而我们大多时候都浑然未觉,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都要忘了,是时间牵着我们,把我们推向人生一个又一个节点。读书,考学,工作,恋爱,结婚......我们似乎面对很多选择,但更多的或许是在迷茫与无奈中不知该作何选择。当我们终于开始学着自己独立做选择时,我们就要长大了;当我们真的可以不顾风雨兼程,坚持自己的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要开始成熟了。&/p&&br&&p&
考研大概就是这样的选择,它并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选择的初衷也未必理性,我们更不清楚未来它会将我们带往何处。但这或许正是选择最美妙的地方,我们忐忑地站在起点,拼命向前望,想一眼望穿,想看到终点插上胜利的旗帜。但是前路充满了未知,我们每向前迈出一步,或许就会有全新的体验,截然不同的认知。我们未必会沿着理想中的既定路线一路向前,我们或许会偏离轨道,或许会踌躇不前,甚至是几经周折,与终点渐行渐远。这是任何一个选择都可能面对的结果。或许这是生活的必然组成部分,正如《阿甘正传》影片一开始那片随风摇曳不知飘向何处的羽毛,正如阿甘说的那句人尽皆知的话: ”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 因为终有一天,当我们挣脱了所有的庇护,独自站在生活中,去面对和承受所有的选择,才会发现,原来无常才是生活的常量。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无需选择,更不意味着选择之后可以随波逐流。我们不会像那片羽毛一样,忘我肆意地随风飘摇,却依然拥有那么不经意的梦幻与美好;也不会像它一样,轻巧又必然地落在阿甘脚下,被小心翼翼地拾起,夹在书里珍藏。生活与电影终究不同,它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努力。&/p&&br&&p&
把考研放在整个人生的维度上,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再回头看,它或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们没有能力预见几十年后的未来,更无法站在起点就判断考研这件事对我们的意义。生活不是零和博弈,它有千千万万种选择。但当我们选择考研的那一刻,站在这条路的起点,唯一需要想的就是如何才能到达终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踏实而坚定地迈出每一步。因为对考研这件事来说,结果无非就是两个,成或败。成,是绝大多数人的初衷。&/p&&br&&p&
而至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都只是后话罢了。&/p&
北大今天出复试名单,刚好没有我。刚好。 没有难过,原本就擦边,所做的一切准备也是以没有进复试为前提。不过名单出来的那一刻还是有种情绪,萦绕在心头,却又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或许是轻松,不用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准备各种材料,重拾落下很…
&p&&b&简单概括起来考研英语的复习就是围绕真题转,死命反复做真题,够了。&/b&&br&&/p&&p&&b&其实并没有特别可怕。&/b&&/p&&p&&b&不要做模拟题。&/b&&/p&&p&&b&非要做的话不要纠结题目对错。&/b&&/p&&p&&b&注重文章本身的理解,包括字词和思想。&/b&&/p&&p&&b&嫌真题不够可以看同源泛读。&/b&&/p&&p&&b&网上自己搜考研英语同源泛读,很多经济学人的经典文章。&/b&&/p&&p&&b&单词如果你直接看阅读时不太需要查字典,那也可以不去背。&/b&&/p&&p&&b&词根词缀这种东西你爱学不学。&/b&&/p&&p&&b&反正不要学刘一男的。&/b&&/p&&p&&b&考纲上要求掌握词根词缀,反映到真题上也就是阅读的猜词题,最多就两分。&/b&&/p&&p&&b&而且doze off这种根本不是靠词根词缀猜出来的。&/b&&/p&&p&&b&还不如多读两遍上下文。&/b&&/p&&p&&b&这个答案有这么多赞完全超出预料,我能力有限,能说的都说了,谢谢大家。&/b&&/p&&p&&b&关于“我今年怎么样怎么样求问考不考得上”恕不再回答,都是成年人了,请自己衡量。&br&&/b&&/p&&p&&b&以上。&/b&&/p&&br&&p&几点注意事项:&/p&&p&1.本人已离开考研英语教学一线,目前也不打算回归英语培训行业,文中疏漏在所难免,烦请各位指正。&/p&&p&&b&2.关于之前那个公共邮箱,抱歉无法继续使用了,密保手机不是我的号码,因此我完全没法修改文件中心的密码。不管是谁这么做,我相信你一定有你的理由,但是这实在不是个光彩的行为。&/b&&/p&&p&3.考研并不是只考英语,你在英语上花时间提高一分,很可能政治能高五分,说不定专业课能高十分,时间要合理分配,考前去烧柱香。&/p&&br&&br&&p&鉴于这个答案前前后后写了半年,从最开始回答题主的“考研英语70分是什么概念”慢慢扩充到了整个考研英语的备考规划及考试技巧简析,全文略有点杂乱无章,今天最后来改一版,&b&第一部分是原始答案,第二部分是整体备考时间计划,第三部分是分项解析,最后是遗补,主要是说英语二。大家各取所需,不要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b&&/p&&br&&p&【下面开始严肃脸转嘻哈╭(╯3╰)╮&/p&&br&&p&&b&——————第一部分——————&/b&&/p&&br&&p&先回答题主的问题,考研英语考到70分,意思你的英语各方面综合能力都不错了,不管英语一还是英语二,至少你应该是看得懂这种笑话了:&br&&/p&&p&&b&为什么cashmere要叫cashmere捏?因为cashmere是mere cash&/b&&/p&&p&或者国土安全大龙套丹小娜在饭桌上说的:&/p&&p&&b&乐观主义者跳楼前会说啥?So far, so good.&/b&&/p&&p&哈哈哈哈哈不要发私信问我这两个笑话的HHP在哪里,我不会告诉你的……&/p&&br&&p&考70分什么感觉嘛,大概就是考完觉得自己感觉不错肯定有八十分然后和人打赌“老子如果超过八十分的话每多一分你请老子一顿饭噻(的感觉)”结果一查分居然只有70分的感觉。&/p&&br&&p&考研批分松紧度嘛,总的来说就是青春不老,永远紧致如virgin【节操掉了&/p&&br&&p&然后是福利时间~&/p&&p&杭州新东方的陈曲老师(微博请戳&a href=&///?target=http%3A///chenqufrank%3Ffrom%3Dprofile%26wvr%3D5%26loc%3Dinfdoma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陈曲Frank的微博&i class=&icon-external&&&/i&&/a&)针对考研英语大纲词汇挑选了13篇英语一的阅读,据说包含了百分之?的大纲词汇,大家可以当重点来全文翻译/反复背诵,etc.&/p&&figure&&img src=&/e0ec2a14bf_b.jpg& data-rawwidth=&684&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4& data-original=&/e0ec2a14bf_r.jpg&&&/figure&为什么会有人看不懂这张图呢……&br&&b&2002年text3的意思就是2002年考研英语真题的第三篇阅读,下同&/b&&br&&br&&br&以及语法书推荐:&br&&b&张满胜张满胜张满胜&/b&&br&写了三遍意思是有三本,三个阶段自己选,嗯不需要我再说大桃宝关键字了吧……&br&为防止广告嫌疑,嗯,网盘里有这三本书的电子版,咳咳,不过是老版本的,总不能太对不起张老师吧………………&br&&br&&b&*有很多人评论或者私信问到底买哪一本,我的回答是:看目录&/b&&br&&b&第一本是名词、冠词、形容词、动词和简单的时态&/b&&br&&b&第二本是基础简单句、三大从句、完成时态、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b&&br&&b&第三本是详细版本的三大从句、不定时、动名词、分词(也就是非谓语)&/b&&br&&b&自己看自己需要补什么,以后恕不回复类似问题&/b&&br&&br&其他辅助的,上图:&br&&figure&&img src=&/0eb584f98070ecc26e5a63acd3134e67_b.jpg& data-rawwidth=&718&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8& data-original=&/0eb584f98070ecc26e5a63acd3134e67_r.jpg&&&/figure&&b&学而有余的可以自己买别的语法书,反正不推荐薄冰和张道真,大家随意看图,仅供参考。&/b&&br&&br&&b&徐广联这本黄砖头非常非常非常细,有很多很多的语法之外的例外的例子,总的来说就是打脸集合……&/b&第一章我印象中是冠词(积灰了不高兴拿下来。。),一开篇就是She is a JK Rowling这种神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她是个如JK玛丽苏大妈一样成功的作家……………………&br&边上那本蓝的……我不记得当初为什么要买了,反正到现在没看完,就翻了几个章节,比如状语从句的……哦对了还有个&b&荡空结构,这个是很多人都很容易烦的错误,喜欢写独立主格装X的同学最好去遗补一下。&/b&&br&&br&哦还有本忘了,重拍:&br&&figure&&img src=&/7f245069cda8d33bb079eec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7f245069cda8d33bb079eec_r.jpg&&&/figure&这本书非常非常值得买,不愿意买的可以借来看,嗯然后你就会想买了因为会不想还。。。&br&这本书有两个目录,按词的用法以及按语法内容排序的,非常非常棒。&br&&br&&br&&b&——————第二部分——————&/b&&br&&br&&p&(基本上我是不推荐报英语培训班的,最多冲着口口相传的名师去搞个冲刺班感受一下氛围就好了,所谓的考试技巧,冲刺班什么的也不会再保留了吧,听过算数。程度差的同学靠这么几十个小时的段子课不见得有多大提高,程度好的更没必要,实在英语弱又一定要考研的还不如搞专门一对一的辅导,前提是有钱,以及要选准老师,找个关系好的圈内人给你挑一挑人,这年头的水货啊,嗯,不多说了=V=)&/p&&br&&p&&b&复习时间轴:&/b&&/p&&p&大致说一下几个时间段,英语一和二基本是一样的,&b&以&/b&&b&15&/b&&b&年&/b&&b&1&/b&&b&月考研为例。&/b&&/p&&br&【&b&从你决定考研那天开始到14年6月底】&/b&&br&&p&一般来说单词至少两遍要过完,推荐书目为新东方大绿皮乱序。&/p&&p&如果你喜新厌旧,可以买不同机构出的各种版本来背,爱谁谁。&/p&&p&外貌协会的同学放弃吧,挑封面买不如自己包层书皮,还可以保持低调,大张旗鼓告诉别人你开始准备考研了,如果最后……呸呸呸&/p&&p&&br&真题不建议太早做,道理很好懂:&b&做过会有印象。&/b&&/p&&p&最好是&b&当你的英语基本已经接近你考试时能达到的水平以后再开始碰真题&/b&,比如大三下学期。什么意思呢,大一大二的时候就不要做真题了,那时候你还有四六级要忙活,英语未必有多差,早早把真题破处了,以后你就会觉得没意思了……【好没节操的比喻&/p&&br&&p&&b&*注意,从这个阶段开始到来年1月考试前,单词都是不能停的,所谓药不能停,你可以一天只看五分钟,或者一天看一个钟头,总之一直要保持一个输入的感觉,一停药,这些单词就会渐渐离你远去。&/b&&/p&&br&&p&&b&【14&/b&&b&年&/b&&b&7-8&/b&&b&月,或者到&/b&&b&9&/b&&b&月】&/b&&/p&&p&具体时间点可以自己掌控,这段时间是用来做真题的。&/p&&br&&p&&b&除掉最近两年的真题不做&/b&,其他倒着往前做,做到你觉得够为止。一般是5-8年,懒的人5年一定要保证,也就是12、11、10、09、08和07年的真题。&/p&&p&我见过狠的做00-11年的,还有更狠的买了张剑黄皮书的基础版,把八几年老题目也做了的,但是这个就没太大必要,因为那个年代考的知识点更奇葩。&/p&&p&&br&我说的做真题,是指做阅读,以一次四篇传统阅读为一个单位,累了可以做新题型换口味。完型可以留着集中起来做,这题型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好心酸)。翻译不用急着练真题,做阅读的时候试试翻译阅读真题就好,具体第三部分会讲。&/p&&p&这个阶段做题不要在乎时间,因为你的目标是把题弄明白,搞清楚文章到底在说什么,为毛选A不选B,不要急速度,女朋友都没有你偷家里的户口本干什么!&/p&&p&&b&同时注意,千万千万不要做模拟题,真题你全背出来了?真的背出来了?行的,看你考几分=3=&/b&&/p&&p&至于写作,是这样,我不教写作……&/p&&p&按道理是循序渐进,先练句子,慢慢试着写段落,最后是完整的文章,没研究过写作教学于是改这一版的时候我再次征求了新东方名师张卓(微博戳&a href=&///?target=http%3A///yorkexcellent%3Ffrom%3Dprofile%26wvr%3D5%26loc%3Dinfdoma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小酌小卓的微博&i class=&icon-external&&&/i&&/a&)老师的同意(卓哥你最棒你最好了早点结婚啊哦啊哦哦啊哦啊哦啊),关于写作的一切问题,请戳&a href=&///?target=http%3A//.cn/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小酌小卓_新浪博客&i class=&icon-external&&&/i&&/a&&/p&&p&【一股浓浓的广告味是怎么回事……唔……评论里好多人证明了卓哥真的很牛!他不需要我给他打广告!耶!】&/p&&br&&p&&b&【14年10月或者11-12月】&/b&&/p&&p&之前留的题可以拿出来做啦,这时候就可以(找一个黄道吉日)掐时间自己做模拟了。&/p&&br&&p&&b&注意:要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要喝水不要上厕所,不要让外界打断你的思路,认认真真掐时间测一次,连写作也要写,&/b&写了找英语比你好的人批,一般总有一两个英语老师和你关系好的吧,找他们给你批分,&b&记得请他们吃饭。&/b&(因为认真批作文真的是很累人的事T^T)&/p&&br&做完之后这些近几年的题也是要按暑假做题要求来仔细学习的哟。&br&&br&&p&题外话:一般培训机构也是10月末开始开设冲刺班的。&/p&&p&报不报嘛,你们自己看生活费多少了吧……&/p&&p&我有闲钱宁可拿去买SUQQU……&/p&&p&但是最近好穷……&br&&/p&&p&于是隐蔽地打个小广告,诚接研究生复试自我介绍修改业务,价格低廉,童叟无欺,详私信……&br&&/p&&br&&p&&b&到12月中下旬,which is现在or明年的现在,我们应该:&/b&&br&
1.单词没问题了,不然就是重在参与。&br&
2.近5年的真题没问题了,不然就是重在参与。&br&
3.每个单项基本都有数,不会出现上考场了还不知道卷面题型的情况,不然就是重在参与。&br&
4.&b&冬天做好保暖防滑措施,&/b&身体最重要!!!男生不要羞于贴暖宝宝!!!【等下,北方好像有种叫暖气的东西?……………………………………&/p&&br&&p&还有,&b&如果是外地考生请提前赶去考场&/b&,13年1月份的时候杭州地区暴雪天气高速封道,好多临安还是丽水什么地方的考生没法到杭州来,&b&结果考试都没法考。白复习一年啊,欲哭无泪啊,&/b&人艰不拆啊,这个怪谁?不管怪谁,亏的是自己。&br&&/p&&br&&b&——————第三部分——————&/b&&br&&br&&p&&b&下面是分项复习要求:&/b&&/p&&p&&br&&b&
1、单词&/b&&br&单词的问题,嗯,我们知道考研大纲只有5500。&/p&&p&按曲哥的说法是:&/p&&figure&&img src=&/6f97fb0a835e08d9f346_b.jpg& data-rawwidth=&1020& data-rawheight=&7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0& data-original=&/6f97fb0a835e08d9f346_r.jpg&&&/figure&&p&PPT上中文部分对应的单词,如果你说不出来,要打你屁股哦。&/p&&p&所谓僵尸词汇的意思就是&b&放在大纲里从来不考的&/b&,跟微博僵尸粉一样……&/p&&p&那么大纲里这1500的空缺怎么办呢,嗯,我们有1000左右的&b&超纲词汇&/b&嘛……&/p&&p&也就是&b&00+1000=大约6000上下的总量&/b&(没错我数死早)&b&,&/b&不全部背出来会朗读会拼写会造句你对不起考GRE背红宝的同学啊,人家一两万单词都啃下来了。&/p&&br&&p&&b&举例,一个单词到什么地步你可以说够:&/b&&/p&&p&mean,读音,词性,意思。&/p&&p&一词多义的,每个意思都要知道(以xdf大绿皮乱序给的解释为准,虽然这书一堆错误,但单词意思还是标的很全的),如果出现了以前没碰到过的,比如mean有个意思叫“平均”,这种&b&熟词辟意要特别注意,因为考研特别喜欢考。&/b&我随便说,来,08年完型第10题,考的是mean value这个词组,意思是平均数。真题不放了,大家自己查吧。&/p&&br&&p&&b&*给你们来个丧心病狂的&/b&,也是我上课很喜欢举的例子【我坦白,这是从刘巍巍老师那里听来的】,save这个词,有几个意思?嗯?&/p&&p&对的,节省啦,保存啦,拯救啦,储蓄啦,好的嘛,你说的都是动词吧,嗯这词可以做介词晓得不?意思是&b&除了&/b&,等于我们的except,噢耶。&/p&&p&来吧,10年第一篇阅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Yet only one of his books is
now in print, and his vast body of writings on music is unknown save to
specialists.&/p&&p&这里的save to specialists意思是&b&“除了那些砖家们”&/b&。&/p&&p&鞠躬,谢谢。&/p&&br&&p&到这里够了?NONONO,要看真题例句哟。&/p&&p&【当年我就是写到这里去注册那个公共邮箱的!快立块纪念碑纪念一下!】&/p&&p&请去看网盘资料,就是那个&b&真题词汇选&/b&。&/p&&p&&b&考研是一个人的战争,嗯,所以各位研友要相亲相爱。&/b&&/p&&p&这资料是什么意思,大家看了就一目了然了。不用谢。&/p&&br&*&b&1.5、词语辨析&/b&&br&&p&好,到这里,除了要考80分以上的,基本就算单词过关了,当然&b&如果你对自己要求比较高&/b&,或者想在英语方面自己多学点的,可以做这个事情:&b&词语辨析。&/b&&/p&&br&&p&以我多年四六级模考班阅卷老师的经验(……)来说,大家的作文通常模板痕迹很重,大词一堆,语法错一堆,中文思维的怪句子一堆……你觉得分数会高吗…………&/p&&p&&b&阅卷老师想看到的是:考生熟练运用最精准、最精确的词,写出能清晰表达思想的句子,前后连贯,逻辑通顺。&/b&如果再配上美丽如艺术品的卷面,丰富的句型变化,以及一两个亮点表达,简直是拼命往满分给你打了o(≧v≦)o~~好棒&/p&&p&怎么用最精准、最精确的词去表达你的意思?练词语辨析。&/p&&br&&p&其实词语辨析是个很考察功底的事。汉语里关于“我”有一堆说法吧,什么我啦俺啦鄙人啦本宫啦姐啦哥啦朕啦寡人啦贫僧啦等等等等,大家基本都分得清&b&什么场合用什么词&/b&吧?英语也一样,你要知道除了laugh和smile,表示“笑”的还有giggle咯咯咯咯咯傻笑,grin咧开嘴嘻嘻嘻嘻笑,roar是2333333捶地大笑哟,另外还有chuckle, snicker, deride,
taunt, guffaw等等一堆词都表示笑哟,哈哈哈哈哈我快笑cry了。&b&(注意cry真的不能表示笑……ORZ)&/b&&br&&/p&&br&除了对写作的炼词有帮助,&b&完型填空有很大一部分也是考词语辨析&/b&(关于完型下面具体会说),嗯,所以说想考超高分的人这一块要好好学。&br&&br&&p&词语辨析怎么积累嘛,有两种,&b&一种是学单词的时候看英英解释&/b&,也就是学着用英语解释英语单词。这个一开始会很不习惯,&b&很可能解释的那句话里都有一堆词不认识&/b&,但是坚持个一段时间就能看到效果,嗯,比如,把这2200个词查完了&b&(见邮箱网盘longman2200)&/b&,OK你考托福的基本词汇都掌握了……&/p&&p&【这个是李笑来老师整理的托福2200,&b&是最最基础的,生活中最实用最常见的2200个单词&/b&。原list就是转载随意的,见&a href=&///?target=http%3A///download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ownloads&i class=&icon-external&&&/i&&/a&,(现在点过去貌似已经没有了?)我只不过排了一下版,在做个性化项目的时候拿去坑基础差的学生了……可以正反打印,我左侧做了大约1cm的装订线】&/p&&br&&p&至于另一种积累办法嘛,比较简单,&b&直接买参考书背吧,&/b&亚马逊随便搜,这些书基本都是相互抄来抄去的,买谁的都一样。如果碰到不同书之间矛盾的就丢掉别管了,不至于考这么细的……&/p&&p&不过一些大家都公认的区别还是要掌握的,比如&b&receive和accept的区别&/b&,我就不说了吧,说不上来要打屁屁!&/p&&br&&p&要我推荐书么,我推这个:&/p&&p&&figure&&img src=&/a663ef600cd3d87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6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a663ef600cd3d87_r.jpg&&&/figure&这一个系列都挺好的,缺点就是贵,不过手感很棒。&/p&&p&*有很多同学跟我反应说这书不好找,大桃宝关键字collins cobuild,你们一定搜中文柯林斯了对吧哈哈哈哈哈,咦不对啊我试了一下搜柯林斯三个字也一堆啊,你们搜什么去了…………………………&/p&&p&**好像有人根据这个关键字搜到了盗版电子书?…………………………我是买港版的,地址不放了,那家店好像也就是纯跑腿的样子,矮油,其实你们可以去学校图书馆碰碰运气的嘛,至少我知道川外的图书管里就有……一整个系列呢!!!&/p&&br&&p&&b&1.8、词根词缀&/b&&/p&&p&关于这东西,各方面说法都不一样。&/p&&p&&b&词根词缀简而言之就是把单词劈开来,中间一个词根,前面加前缀,后面加后缀。&/b&&/p&&p&比如exactly这个词,词汇老师能给你拆成&b&ex+act+ly&/b&,ex是向外/前,act是演/行动/法案,ly是副词后缀,&b&然后编一个故事,让你记住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b&&/p&&p&&b&我听过最好笑的是这样:security是se+cur+ity,se是分开,cur音变成car,ity是名词后缀,这个词的意思是分散在你房子周围关心你安全的人,嗯,这人就是你的保安了吧。&/b&&/p&&p&【没错我上课确实这么讲过……第一次听到这个是在北美部某词汇名师的免费公开课上,嗯,被震惊了以后,我就经常拿来说事儿了……】&/p&&br&&p&我就说真话吧:&b&考研的孩子没必要学,真没必要。尤其是刘一男的词根词缀体系!!!&/b&&/p&&p&&b&最多学学常见词尾,比如ly是副词后缀,ous是形容词后缀,ate是动词后缀,够用了。&/b&&/p&&br&&p&难得我不匿名来喷刘一男……&/p&&p&说老实话&b&这家伙的词根词缀根本就是自己瞎想想的,两个在词源上毫无关系的词可以仅仅因为长得像就被他归出一个根来,还用mindmanager做的煞有介事在微博上广为传播,真是害了多少学生!&/b&&/p&&p&这家伙还三天两头和其他词汇老师骂战,人身攻击,被指出错误以后还杜撰出&b&实用词源学&/b&这种概念来,真心是……无语了……而且居然还经常有学生反驳那些拆穿他骗局的人&b&“我学了刘老师的方法就是能背单词啊”&/b&,那行的,如果你仅仅满足于把单词背出来,那你就背去吧,等你要学深了,你会被刘老师这种错误的词根教学坑的死去活来:&b&学一个词,嗷嗷刘老师说过这个是某前缀音变过来的诶,好开心嗷嗷哦啊。然后你一查标准的词源,我擦,被骗了好多年啊呜呜呜T^T&/b&&/p&&p&打个比方,&b&刘一男的词根词缀法就相当于我们最开始用白话标注英语发音,&/b&没错你看到图样图森破确实会念too young too simple了,但是你看到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也用白字注音吗?走好不送。&/p&&br&&p&怎么说呢,词根词缀这东西,本质是好的,就跟偏旁部首一样,大家学汉语也都是从基础开始咿咿呀呀的,但是仅就考研英语的单词要求来说,尚未达到需要学词根词缀的高度。词根词缀是建立在&b&“已经背过大量词汇(比如四六级考研雅思都掌握了),需要进一步背更大量的单词”&/b&的基础上的一种快速学习方法,比如GRE,或者托福,用词根词缀可以一大串一大串地记住单词。但是如果你只认识考研的常用词汇,老师教你一个前缀,举一堆例子让你记这个前缀的时候,这一堆例子你&b&不但不认识,还都是考研不考的&/b&,你觉得有意义伐?&/p&&br&&p&&b&再说一次:考研考的并不是你认识多少偏难怪词,而是你对日常常见词的把握有多扎实和准确&/b&,所以并没有那么多词根词缀可以教。&/p&&br&&p&另外还有一点,词根词缀往往会追溯到一个单词在几百年前的远古意义,这不但对老师功底要求很高,而且会给学生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负担,比如我随便截一个袁新民老师的微博吧:&/p&&p&&figure&&img src=&/42eda0da8d36c85bfb33afd_b.jpg& data-rawwidth=&579& data-rawheight=&1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9& data-original=&/42eda0da8d36c85bfb33afd_r.jpg&&&/figure&大家看晕了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微博搜丁朝阳、袁新民等老师的微博,他们真心厉害。&br&&/p&&p&这种除了英语还要将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学到可以触类旁通的地步才可以在课堂上信手拈来的词根词源教学法……&/p&&br&&p&至于为什么国内英语培训的词汇课大都沿用词根词缀的体系呢?&/p&&p&简而言之,第一,最开始老俞教GRE的,搞词根词缀,优秀教师的全部教案在xdf内部是公开流传的……第二,英语半斤八两进xdf的老师,底子不够讲语法讲阅读讲写作,所以抄了别人的课件上课讲讲段子,骗骗钱。&/p&&p&所以慢慢的新东方几乎所有的英语词汇课都开始教词根词缀了……&/p&&br&&p&看到这里……你们懂怎么辨别一个英语老师是不是水货了吧,没错,就看他是不是&b&只教词汇&/b&。&/p&&p&我们常说,新东方的英语老师分两种,&b&一种是只能教词汇的,另一种是可以教其他分项的。&/b&&/p&&p&同样,中国的新东方也分两种,&b&一种是北京新东方,另一种是其他地方的新东方……&/b&【黑的体无完肤……话说,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哟,抄走的同志们,别让我在你们的页面上找到我这句话哟……&/p&&br&&p&&br&&b&
2、阅读&/b&&/p&&p&阅读,你&b&不做真题绝对是不行&/b&的。&/p&&p&不仅仅是考研阅读,完型和翻译的文章一般在考完都是找得到期刊出处的,这些文章是老外写的没错,但是要上中国人的卷子必然是要改头换面的……【我就不吐槽了&/p&&p&原文的很多句式和用词都会改,而且还会做节选,以方便出题。其实做多了会发现,考研英语的阅读题,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精确解读。他们有自己歪七扭八的选项G点,扩大不行,缩小更不行,委婉了不行,绝对了也不行,比雅思阅读的yes/no/not
given恶心多了。解决办法只有做真题,最近五到八年的真题要反复做,做到每一句话的意思和语法都弄懂,每个选项选和不选的原因都搞清楚,做到很习惯考官出题的思路,把自己坳成考官想要的样子,不然你去考试就是重在参与。&/p&&br&&p&&b&再次强调千万不要碰模拟题,出模拟题的老师没几个有良心的。&/b&&/p&&p&如我回一楼同学所说的,张贱150基础也好提高也好,文章拿来看看还行,题做下来如果和答案不一致死活想不通的,不要再去深究了,(据说)张贱09年以后就不参与命题了,你11年抱着他的黄皮不撒手还有点道理,14年还这样就说不过去了。&br&&/p&&br&&p&&b&3、写作&/b&&/p&&br&&p&参见第二部分卓哥的博客地址。随意戳。&/p&&br&&p&大作文,英语一是看图写话,总的分两大类:&b&问题解决型和现象描述型。&/b&&/p&&p&看清楚图,第一段永远是描图。&/p&&p&问题解决型的,第二段原因,第三段解决方案。&/p&&p&现象描述型的,第二段描述,第三段你的看法。&/p&&p&总之第一段一定是描图。&/p&&p&注意,字数不到是要扣分的。&/p&&p&&br&英语二我无责任来一句,(如果分数线要求不高)不妨放弃掉……考二的背个模板拿个基本分,把时间花到阅读上吧,这样比较划算。&/p&&br&&p&&b&4、完型&/b&&/p&&p&好的,当当当,完型……完型我要重点说说。我都不好意思说我以前教完型和词汇了……&br&完型是艺术品,嗯,真的,逻辑关系理顺以后通读全文那是多么的惬意啊……&/p&&p&&b&【如果你不需要很高的分数,可以略过下面一段】&/b&&/p&&p&完型主要两个考点,一是词语辨析,二是语法,但是通篇考的是逻辑能力,逻辑顺了,大部分词用你那&b&所谓的语感&/b&读读都能选出来,所以如果想完型拿高分,那么除了上面提到的词语辨析,你还需要:&/p&&p&1.把状语从句在语法书上的章节从头到尾看一遍。&br&
2.找三个以上不同版本的语法书,重复1。&br&
3.做真题,研究自己每个答案为毛会错,错在什么地方等等。&br&
4.把真题里面的逻辑关系词圈出来,包括挖空的和题干里的,然后自己揣测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br&
3和4循环做个几篇一般都会有感觉了,没感觉?嗯我给你上私课吧……&br&&br&&/p&&br&&p&&b&5.翻译:&/b&&/p&&p&不管英语一还是英语二,练全文翻译。之前说阅读每句话都要搞懂对吧,那你搞懂了难道还翻不出来吗?嗯?当然翻不出来。你脑子里会盘旋着英文的意思,但是你想了半天不晓得怎么组织语言变成中文写出来……………………没错,这种转换是需要练习的,练吧,把最开始标出来的13篇阅读的全文翻译先练了,嗯,这个阶段你会很吃力,但是相信我,这样真的是有好处的……&/p&&br&&p&记得第二部分说的暑假做真题不急着练翻译吗?……把这段看完了你非要和阅读一起练我也不拦着你吧………………&/p&&br&&p&——————————————&/p&&p&一些遗补。&/p&&br&&p&分数段问题:&/p&&br&&p&&b&考研英语一:&/b&&/p&&p&英语一基本来说是45分以上铁定过国家线,除非你的专业很变态。&/p&&p&过了50分一般的学校就没问题,过了55大部分学校都不会来卡你了。&/p&&p&不排除我带过一个学生考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的,他给自己定了70分,因为复试很黑。&/p&&p&没错评论里有人躺枪了,据说确实历年好多400+的在论坛鬼叫不公平,水好深的样子……&/p&&p&【还有一个侧面信息,杭州这边考研英语设班是这样的:考研英语基础班、45分班、55分班、65分班。65一般是想考浙大或者冲外省911的,大家自己衡量吧。】&/p&&br&&p&*我来励志一把:这个要考70分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明确自己要考研,到大二下学期就基本把专业课搞定了,同时开始磨英语,把三个版本的单词书背的散掉了,真题做到了八几年的老题目,大三开始看政治,看数学,到大三下学期中段,也就是4月左右开始疯狂地上培训班,我所有的班型都看得到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放之路怪物词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